对中学化学新课程教学与思考[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中学化学新课程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新课改给我们带来很多的思考,甚至改变了教师的教学生活、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面对新课程、新教材,教师应如何应对,作为新形势下的一名化学教师,必须作出深刻的反思。

新课程改革教学方式教育教学观念
一、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要求实现观念转变
1.观念是思想,观念是生命
教育教学的本质是催生新观念的过程,而不是传递现成知识技能的过程。

任何年龄阶段、任何发展水平的任何学生都是带着自己的观念进入教学过程的,因此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倾听学生自己的观念,而同时教师的观念又是课堂生命力的源泉。

如在讲授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时,我很自然地想到先给学生明确实验的步骤、注意事项等,要求学生严格按照课本上的实验规程进行实验,可谓目标明确、结构严谨、层次清晰,结果却发现课堂中师生交流严重受阻,课堂气氛沉闷死寂,就连几个平时喜欢化学课的学生也极少投入课堂讨论,只是机械地记录我提供的笔记。

也许通过课堂的讲授,原来计划的教学目标是基本达到了,但通过这节课,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发表自己看法的习惯,自主学习的态度却丧失了。

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局面呢?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授课过程,发现了一个严重的不足:没能考虑学生的主体意识,一味强调知识的传授和落实。

2.改变教学方法,由学生自己去阅读实验规程,让他们自己去发
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
例如,在转移溶液时用玻璃棒移液体,学生常出现液体溅洒出容量瓶的现象,而且也比较难操作,在做实验时,有的学生提出怎样才能既完成实验目的,又操作简便的方法。

问题产生了,学生自己提出了他们想要研究的问题,我就因势利导,我先不回答学生的问题,而是问他们自己是否有什么改进措施。

我没有直接下结论,只是提供相关的仪器,让他们自己去验证。

而且随着验证的深入,他们提出的问题越来越多,也对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掌握越来越深刻。

我真切地感受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灵不断诞生精彩的观念,犹如姹紫焉红的鲜花在春天绽放。

正如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如等级或竞争等外来目标”。

布鲁纳在这里实质上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的教学究竟是把现成的结论通过讲解放在学生面前,让他们去记取呢?还是通过引导、启发,让学生从已知的材料中概括出应有的原理。

布鲁纳提出发现法的本意是后者而不是前者,学生经历了分析的过程,以后再碰到这样的问题,他也能够自己去查找相关资料,去分析,去创造。

有一些学生,喜欢课前把当天要上的课先预习,然后上课时积极发言,以得到老师的表扬。

以传统教学观点看,这是一个让老师又喜又忧的事。

喜的是课前学生预习,教学起来效果好;忧的是有可能打破教师的教学计划。

传统教学的习惯是:一个新授课,要一层一层地去剖析知识,直到最后水到渠成,自然地揭示出主题,达到
目标。

这以前被认为是很成功的课。

但教师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刚一上课,有学生就一股脑地全说出来了,精心的准备被打乱。

对这种情况,我们现在要以新的观念去看它。

学生本来就有强烈的好奇心,不知道的,他想去了解,知道的他又想说出来,表现一下。

这是很正常的。

教师应该摒弃以前的观点。

正好利用这点来激发学生进一步求知的欲望,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意识。

二、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要求教师转变角色,注重观察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过程
新课程理念上,大多教师都能够接受,但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中,甚至很多具体的细节问题上,教师是否能很快转变,学生的需要是否真正地被注意和重视,这可能是教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在上课的时候,教师应多想想,学生都在干什么、想什么,他们到底需要什么,我该怎么教,更多地把关注点真正地放在学生身上。

例如,在进行fe(oh)2的制取实验时,我除了按照教材的要求准备好实验仪器药品外,还每组学生实验桌上多放了一支长滴管和一瓶花生油。

在学生进行实验时,我发现多数学生是按照基本的操作规程进行:将naoh溶液滴加在盛有fecl2溶液的试管里。

由于氧气氧化的作用(课本上有相关的化学方程式),这些学生得到的都是灰绿色的沉淀,这与课本上所讲的fe(oh)2是灰白色的沉淀不同。

我同时注意到,有一组学生在得到灰绿色的沉淀后,第二次实验的时候使用了长滴管吸取naoh溶液,并将长滴管伸入到fecl2
溶液中将naoh溶液挤出,得到了灰白色的沉淀,但很快又变成灰绿色沉淀,接着他们又观察了实验仪器药品,他们利用了花生油,第三次的实验效果比较好,他们周围的同学也纷纷仿效。

在实验告一段落后,我提问了他们,他们大胆地说出了自己的做法,我除了鼓励他们的做法,还引发其他学生思考:“有什么不一样”“他的方法可以吗”。

实际上,学生在听到一种完全不同的做法时,他的智力是在接受挑战的,他的思维是在接受碰撞的。

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引发这种碰撞并且引导学生去深入思考,开阔思维,并引发创新的欲望。

很显然,观察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过程,发现其中的闪光点,就成为教师在新课程课堂上必备的能力。

同时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学生自身就是最可利用的课程资源。

教师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评价者,而不是什么都在学生之上,什么都懂的传统师者形象。

新颖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等都将教师从传统角色中解脱出来。

这些方式,也是教师可以充分发挥的无形资源。

三、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只要掌握了规律性的、本质的为人师的责任和道理,摆正自己的位置和角色,就不怕课堂上学生出现的各种情况。

这种角色的变化,的确对教师在教学的组织、引导方面有着更专业化的要求,但绝对是教师可以达到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课程教材研究所人民教
育出版社.
[2]仇艳辉.魏书生“商量”的艺术.2004.
[3]张华华.21世纪高中教育的理想.
[4]吕长城.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