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完整版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 上册:全册全套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1章:我们身边的物质1.1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2 固体、液体和气体1.3 混合物与纯净物2. 第2章:力和运动2.1 力的初步认识2.2 运动的形式2.3 力与运动的关系3. 第3章:声音3.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3.2 声音的特征3.3 声音的应用与噪声防治4. 第4章:光和颜色4.1 光的传播4.2 颜色的形成4.3 光和颜色的应用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物质的性质、力的作用、声音和光的传播等基本概念,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力的作用、声音和光的传播、颜色的形成等概念的理解。

2. 教学重点: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科学探究方法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如试管、酒精灯、天平、小车等)、多媒体设备。

2. 学具:学习资料、实验报告单、画图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生活实例或实验现象,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详细讲解重点、难点知识。

3.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学生实验操作: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现象,分析问题,得出结论。

6.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具有代表性的作业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突出本节课的主题,如“力的作用”、“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等。

2. 内容:列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以提纲形式呈现。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列举生活中的三种固体、液体和气体。

请说明力的作用效果。

请简述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

请解释颜色的形成原理。

2. 答案:略略略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相关科学读物、科普视频等,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编写人员:第一单元:湖北省武汉市光谷第一小学曾小红第二单元:浙江省杭州市天杭实验学校傅国丽第三单元:浙江省杭州市濮家小学教育集团陈灵芸\韩燕第四单元: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下沙第二小学林波2007年9月四年级上册教材目录溶解/声音/天气/我们的身体溶解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2、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3、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5、溶解的快与慢6、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7、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声音1、听听声音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3、声音的变化4、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5、声音是怎样传播的6、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7、保护我们的听力天气1、我们关心天气2、天气日历3、温度与气温4、风向和风速5、降水量的测量6、云的观测7、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我们的身体1、身体的结构2、骨骼、关节和肌肉3、跳动起来会怎样(一)4、跳动起来会怎样(二)5、食物在体内的旅行6、口腔里的变化7、呵护我们的身体【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一些物质容易溶解在水中,有些物质不容易溶解在水中。

不容易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过程与方法:观察和描述食盐、沙、面粉在水中的容易溶解和不容易溶解的现象,能使用过滤装置分离几种固体与水的混合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研究溶解与不容易溶解现象的乐趣,激发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

在观察比较活动中,能够意识到细致的观察才会使描述更准确。

严格按照规范利用溶解装置进行实验。

【教学重点】描述食盐、面粉等物质溶解现象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比较食盐、沙、面粉在水里的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食盐1、沙1、面粉1、装水烧杯3、筷子1、玻棒1、水槽1、漏斗1、滤纸3、铁架台1。

(沙在使用前淘干净。

)【教学过程】一、食盐在水里溶解了1.学生观察实验:取一小匙食盐和一小匙沙,分别放入两个盛水的玻璃杯内,不搅拌,静静观察,比较食盐和沙在水中的变化。

过一会再搅拌,观察它们的变化。

2024年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科学探究方法2. 生命世界植物的生长与繁殖动物的适应与行为3. 物质科学水的性质与循环简单机械与能量4. 地球与宇宙天气与气候地球的自转与公转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其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2. 让学生了解生命世界的多样性,认识植物和动物的生长特点及适应性。

3. 让学生掌握物质科学的基本知识,理解水的性质、简单机械原理及能量转换。

4. 培养学生对地球与宇宙的认知,了解天气、气候以及地球的运动规律。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科学探究方法的应用、生命世界的适应性与多样性、物质科学中的能量转换、地球与宇宙的运动规律。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显微镜、植物样本、动物模型、实验器材、地球仪、天文望远镜等。

2. 学具:记录本、画笔、放大镜、尺子、温度计、湿度计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植物生长、动物行为等实例,引出科学探究方法的重要性。

2. 例题讲解:以植物的生长与繁殖、动物适应性与行为为例,讲解科学探究方法的应用。

3. 随堂练习:分组讨论并记录植物、动物的特点,进行观察和实验。

4. 知识拓展:讲解水的性质、简单机械原理、能量转换以及地球与宇宙的运动规律。

5. 小组合作:设计实验,验证物质科学原理,观察天气变化,制作地球仪模型。

六、板书设计1. 科学探究方法流程图2. 植物生长与繁殖、动物适应性与行为关键点3. 水的性质、简单机械原理、能量转换示意图4. 地球与宇宙运动规律示意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植物,描述其生长特点,绘制植物生长过程图。

观察动物行为,分析其适应性,写下观察报告。

制作一个简单机械模型,说明其原理及作用。

记录一周的天气变化,分析天气与气候的关系。

2. 答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给予指导性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针对课堂教学效果,分析学生的掌握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程

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程

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程一、教学内容本教案基于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具体章节内容如下:1. 《科学在我们身边》: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科学探究方法,科学家的故事。

2. 《生物与环境》:认识生物的特征,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3. 《植物的生长与变化》:学习植物的生长过程,光合作用,植物分类。

4. 《动物的运动与行为》:了解动物的运动方式,动物的行为特点。

5. 《地形的认识》:学习地形的基本概念,认识不同的地形特点。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科学的基本概念,了解生物、植物、动物及地形的特点和分类。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科学探究方法,生物、植物、动物及地形的分类。

2. 教学重点:科学基本概念,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植物的光合作用,动物的运动与行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学PPT,实物模型,实验器材。

2. 学具: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展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如何适应环境。

2. 新课内容:讲解教材内容,结合PPT和实物模型,帮助学生理解。

例如:讲解植物的光合作用,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

3.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分析解题思路,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例如:分析生物分类的例题,讲解分类依据和技巧。

4. 随堂练习:布置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让学生根据植物的特点进行分类,检查学习效果。

6.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的生物,记录它们的特征和适应环境的方式。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 板书内容:按照教学章节,列出重点知识,以图表、关键词等形式呈现。

2023年最新新教材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全套教案教学设计

2023年最新新教材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全套教案教学设计

2023秋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目录:声音1.听听声音2.声音是怎样产生旳3.声音是怎样传播旳4.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旳5.声音旳强与弱6.声音旳高与低7.让弦发出高下不一样旳声音8.制作我旳小乐器呼吸与消化1.感受我们旳呼吸2.呼吸与健康生活3.测量肺活量4.一天旳食物5.食物中旳营养6.营养要均衡7.食物在口腔里旳变化8.食物在身体里旳旅行运动和力1.让小车运动起来2.用气球驱动小车3.用橡皮筋驱动小车4.弹簧测力计5.运动与摩擦力6.运动旳小车7.设计制作小车(一)8.设计制作小车(二)新教材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1听听声音教案【教学目旳】1、科学概念:我们周围充斥着不一样旳声音,可以运用物体来制造出不一样旳声音。

2、过程与措施:引导学生专心去倾听、辨别不一样物体发出旳声音。

让学生以关注旳态度在充足感知声音旳活动中,学会对多种不一样旳声音加以简朴旳区别和鉴别,对声音旳大小、高下、远近、方向加以合适地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观测和描述多种声音旳活动中,逐渐养成细致旳观测习惯和态度,乐于交流。

激发学生探索声音旳爱好。

【教学重点】学生亲临探究过程,细心倾听周围旳声音,并对声音旳大小、高下、远近、方向能加以辨别和鉴别。

【教学难点】能根据声音旳高、低、强、弱给听到旳声音分类。

【教学准备】记录自然界声音旳视频和音频课件,二枚钉子、一种乒乓球、小鼓等,每人一份试验记录单。

【教学过程】环节一:倾听声音活动一:听音辨物。

(1) 猜教师正在运用什么物体发出声音?(2) 听一段声音,找出里面有哪些物体在发出声音?活动二:给声音分类(1) 说说你还听到过哪些声音?写在活动练习册上并模仿。

(2) 你能给这些声音提成二类可三类吗?看课件之后让学生回答,并总结。

你能辨别哪是动物旳叫声?哪是自然界旳声音?哪是人类活动产生旳声音?活动三:综合练习(1)完毕填写登记表(2) 汇报。

我听到旳声音,注意对声音旳描述要从高、低,轻、重,远、近等论述。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植物的生长与变化》:研究植物的生长过程、繁殖方式、种子发芽等。

课时:4课时内容:植物生长的过程、植物繁殖的方式、种子发芽的实验等。

2. 第二章《动物的适应与进化》:探讨动物如何适应环境、生物进化的原因和证据。

课时:4课时内容:动物的运动、感觉、保护色、进化原因和证据等。

3. 第三章《地球与宇宙》:了解地球的结构、运动及宇宙的基本知识。

课时:4课时内容:地球的结构、自转与公转、季节变化、太阳系等。

4. 第四章《能量与机械》:学习简单机械、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课时:4课时内容:简单机械原理、能量转化、能量守恒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现象,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实验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物、保护环境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进化、地球运动、能量转化等抽象概念的理解。

2. 教学重点:植物生长过程、动物适应环境、简单机械原理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挂图、实验器材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观察记录表、学习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教学内容。

2. 例题讲解:讲解典型例题,分析解题思路,引导学生掌握关键知识。

3.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5. 实验教学:引导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思考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求简洁明了,突出重点,体现教学思路。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描述植物的生长过程。

(2)举例说明动物如何适应环境。

(3)简述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4)解释能量守恒定律。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科学在我们身边》: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2. 《生物多样性》:研究生物的分类、特征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3. 《骨骼和肌肉》:认识人体骨骼和肌肉的组成及功能。

4. 《声音的奥秘》:探索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声音的特性。

5. 《电和磁》:学习电和磁的基本概念,了解电流、磁场及其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培养科学素养。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提问的能力,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3. 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电和磁的概念。

2. 教学重点:科学基本概念,观察和实验能力的培养,科学知识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显微镜、望远镜、电流表、磁铁等),教学挂图,实物模型。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观察记录表,学习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实际案例或生活现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知识点,设计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

3. 随堂练习:设置与例题难度相近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教学内容:以提纲形式展示教学内容的要点,突出重点和难点。

2. 例题解析:将例题及解答过程简洁明了地呈现在黑板上。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生物多样性调查报告。

人体骨骼和肌肉模型制作。

声音传播实验报告。

电和磁现象观察记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开展科学实践活动,提高科学素养。

推荐相关书籍、网站、视频等资源,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深度。

2.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和可衡量性。

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与处理。

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题是“走进大自然”,主要内容包括:1. 理解大自然的概念和特点;2. 观察和体验大自然,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和好奇心;2. 引导学生观察和体验大自然,培养对自然的保护意识;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理解大自然的概念和特点;2. 重点:观察和体验大自然,培养对自然的保护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材、图片、视频;2. 学具:笔记本、观察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大自然的美景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2. 知识点讲解:引导学生学习教材内容,讲解大自然的概念和特点;3. 观察与体验: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和体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大自然的魅力;4.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观察和体验的感悟;六、板书设计大地的概念和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设计一道相关的作业题目;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给出与本节课相关的拓展延伸材料,供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索。

走进大自然:1. 教学内容:介绍大自然的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和体验大自然,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观察和体验大自然,培养对自然的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3. 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大自然的概念和特点;重点:观察和体验大自然,培养对自然的保护意识。

4.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教材、图片、视频;学具:笔记本、观察记录表。

5. 教学过程: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大自然的美景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知识点讲解:引导学生学习教材内容,讲解大自然的概念和特点;观察与体验: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和体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大自然的魅力;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观察和体验的感悟;6. 板书设计:大自然的概念和特点7. 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设计一道相关的作业题目;8.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给出与本节课相关的拓展延伸材料,供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索。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1章《植物的生长与变化》: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认识不同种类的植物及其特点。

2. 第2章《动物的生活与行为》:探究动物的生活习性、行为特点及适应环境的能力。

3. 第3章《光与影》:研究光的现象,了解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原理。

4. 第4章《电与磁》:学习电和磁的基本概念,探索电与磁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思考、交流等途径,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爱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光与影、电与磁的相关原理。

2. 教学重点:植物的生长过程、动物的生活习性、光的传播、电与磁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投影仪、显微镜、电磁铁、电路实验箱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材料,如植物、动物模型、手电筒、镜子、磁铁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展示植物的生长过程,让学生观察并思考植物为什么能生长。

2. 新课内容讲解:(1)植物的生长与变化: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种类的植物及其特点。

(2)动物的生活与行为:介绍动物的生活习性和行为特点,分析动物如何适应环境。

(3)光与影:讲解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让学生了解光与影的关系。

(4)电与磁:介绍电和磁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探索电与磁之间的关系。

3.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章节的重点和难点,设计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4. 随堂练习:布置与新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植物的生长与变化: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植物的生长过程。

2. 动物的的生活与行为:列出动物的主要生活习性和行为特点。

3. 光与影:用图示表示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

4. 电与磁:列出电和磁的基本概念,表示电与磁之间的关系。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精品教案《全册完整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精品教案《全册完整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精品教案《全册完整一、教学内容1. 《我们周围空气》空气成分及特性空气对生物重要性2. 《水和水蒸气》水三态变化水循环过程3. 《力作用》力概念与分类力作用效果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解空气、水和力基本概念及其作用。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践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科学现象,激发他们探究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空气成分及其对生物重要性水三态变化及其循环过程力概念及其作用效果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让他们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科学现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空气成分实验器材水三态变化演示器材力作用演示器材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画图工具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空气、水和力现象,引发学生思考。

提问:为什我们需要空气?水有哪些状态?力是如何影响物体?2.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详细讲解空气、水和力相关概念。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解空气成分、水三态变化和力作用效果。

3.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空气、水和力现象。

指导学生绘制实验现象图示。

提问: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现象?六、板书设计1. 空气成分及其对生物重要性2. 水三态变化及其循环过程3. 力概念及其作用效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举例说明空气、水和力在生活中应用。

绘制水三态变化示意图。

2. 答案:空气:吸、燃烧等水:冰、水、水蒸气力:推、拉、挤、压等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关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探究欲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空气、水和力现象,分享发现。

推荐相关科学读物,拓宽学生知识面。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把握2. 实践情景引入方式3. 例题讲解深度和广度4. 学生分组实验指导5. 板书设计条理性和逻辑性6. 作业设计针对性和拓展性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实施一、教学难点与重点把握我在教学中要明确教学难点和重点,对空气、水和力相关概念进行深入讲解,通过实例和实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教育科学出版社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教育科学出版社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实验操作步骤
按照设计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确保每一步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数据记录与分析
及时记录实验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安全注意事项提醒
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
01
在实验过程中,必须遵守实验室的安全规定,确保自身和他人
的安全。
注意实验材料和器具的使用方法
02

正确使用实验材料和器具,避免因误操作导致安全事故。
技术与工程科学
介绍一些基本的技术和工程知 识,如简单机械、电路等。
进度安排说明
每周安排两课时,每 课时40分钟。
注意各部分内容之间 的衔接和联系,确保 教学的连贯性和系统 性。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 的实际情况,合理安 排教学进度。
课时分配建议
生命科学
建议分配10课时, 重点介绍植物、动物 和人体的基本知识。
02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选择
01
02
03
直观教学法
通过实物、模型、图片等 直观手段,帮助学生形成 感性认识,提高学习兴趣 。
实验法
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 身体验科学现象,加深对 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讨论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 流能力。
教学手段应用
多媒体教学
利用PPT、视频等多媒体 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 高教学效果。
教育科学出版社四年级上册 科学全册教案
汇报人: 202X-12-18
目录
• 教材分析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教学内容与进度安排 • 实验设计与操作指导 • 作业布置与批改要求 • 考试评价方式与标准制定
01
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与特点
内容丰富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完整版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完整版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自然界中的材料金属材料纤维材料合成材料破坏性材料2. 动物与生态动物的特征生态系统的概念食物链与食物网生态平衡3. 植物与生态植物的结构植物的生长植物与生态的关系绿色植物的意义4. 电电的概念电路的组成安全用电电器的工作原理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不同材料的性质与用途,了解动物、植物与生态的关系,认识电的基本概念。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食物链与食物网、安全用电等知识。

2. 教学重点:不同材料的性质与用途,动、植物与生态的关系,电路的组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展示、模型、挂图、实验器材等。

2. 学具:实验盒、材料包、画笔、纸张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2. 新课内容:(1)讲解教材内容,结合实物展示、模型、挂图等进行讲解;(2)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加深理解;(3)例题讲解,巩固所学知识;(4)随堂练习,检验学生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采用提纲式板书,清晰展示教学内容;2. 结合图表、图片等,形象直观地展示重点知识;3. 采用不同颜色粉笔,突出重点、难点。

七、作业设计(1)列举三种金属材料,并说明它们的用途;(2)简述食物链与食物网的关系;(3)设计一个安全用电的提示标语。

2. 答案:(1)略;(2)食物链是食物网的基础,食物网是食物链的复杂化表现;(3)如:“请勿湿手触摸电器,防止触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手段的合理性,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拓展延伸:(1)鼓励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材料、生态、电的知识;(2)开展科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详细内容如下:1. 植物的生长与变化:种子的结构、种子发芽、植物的生长、开花与结果。

2. 动物的行为与适应:动物的运动、动物的食物、动物的适应、动物的保护色与拟态。

3. 地表形态的变迁:地球的内部力量、地表的外力作用、地形与地貌、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4. 光与影的世界:光与影的关系、光的传播、镜子与反射、透镜与折射。

5. 电与磁的奥秘:电的产生、电路的组成、磁的性质、电与磁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认识种子、开花与结果等基本概念。

2. 使学生了解动物的行为与适应,提高对动物生活习性的认识。

3. 帮助学生认识地表形态的变迁,了解地球内外力对地形地貌的影响。

4. 让学生掌握光与影、电与磁的基本知识,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5.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植物的生长过程、动物的行为与适应、光与影的关系、电与磁的应用。

2. 教学重点:种子发芽、植物的开花与结果、动物的运动与适应、地表形态的变迁、光的传播、电路的组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种子、动物模型、地形地貌模型、镜子、透镜、电路元件等。

2. 学具:显微镜、放大镜、画笔、颜料、纸张、手工材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动物的行为、地表形态等,引出本册教材的学习内容。

2.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种子发芽、植物的生长、动物的行为、光与影、电与磁等知识点。

3. 随堂练习:针对每个知识点,设计相应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植物的生长与变化: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2. 动物的行为与适应:运动→食物→适应→保护色与拟态3. 地表形态的变迁:地球内部力量→地表外力作用→地形地貌→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4. 光与影的世界:光→影→镜子→透镜5. 电与磁的奥秘:电→磁→电路→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一颗种子的结构,描述其组成部分。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完整版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完整版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与变化》,包括第1课《植物的生长条件》、第2课《植物的生长过程》、第3课《植物的开花与结果》。

2. 第二单元《电路的奥秘》,包括第1课《电路的组成》、第2课《电路的连接方式》、第3课《电路的开关》。

3. 第三单元《磁铁的力量》,包括第1课《磁铁的性质》、第2课《磁铁的磁性方向》、第3课《磁铁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条件、生长过程、开花与结果的特点;掌握电路的组成、连接方式和开关的作用;认识磁铁的性质、磁性方向及其应用。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植物的生长过程、电路的连接方式、磁铁的磁性方向。

2. 教学重点:植物的生长条件、电路的组成、磁铁的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电路实验器材、磁铁及磁性材料。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观察记录表、画图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演示电路实验、展示磁铁的性质,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针对教学难点,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讲解,使学生掌握关键知识点。

3.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强、形式多样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植物的生长与变化:生长条件:阳光、水分、土壤、空气生长过程:种子发芽、植株生长、开花结果2. 电路的奥秘:电路组成:电源、导线、用电器、开关连接方式:串联、并联3. 磁铁的力量:磁铁性质:磁性、极性、磁性方向应用:磁铁吸附、指南针、电动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植物的生长条件。

(2)列举电路的连接方式。

(3)简述磁铁的性质及应用。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植物的生长与变化》:探索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种子发芽、植物光合作用、开花结果等基本知识。

2. 第二章《动物的行为与适应》:研究动物的行为特点及其适应环境的能力,包括觅食、防御、繁殖等方面。

3. 第三章《岩石与矿物》:学习岩石的分类、特点及矿物的形成过程,培养对自然资源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4. 第四章《电的奥秘》:初步了解电路的组成、电流现象以及安全用电的常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册学习,使学生掌握植物生长、动物行为、岩石矿物和电的基础知识,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获取信息,运用科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关爱生命、保护环境、安全用电的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植物光合作用的理解、动物行为与适应的关系、岩石矿物的辨别、电路的组成与应用。

2. 教学重点: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动物行为的观察与分析、岩石矿物的特点与分类、安全用电的原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动物行为视频、岩石矿物标本、电路实验箱等。

2. 学具:放大镜、显微镜、实验记录本、画图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植物生长的图片、播放动物行为视频,引发学生对本册内容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植物生长过程、动物行为特点、岩石矿物分类及电路原理。

3. 实践:分组进行观察、实验,如观察种子发芽、制作简单的电路等。

4. 课堂讲解:针对教学难点和重点进行讲解,结合实践情景进行分析。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植物生长过程图解2. 动物行为特点表格3. 岩石矿物分类图4. 电路原理示意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种子发芽的过程。

(2)举例说明动物如何适应环境。

2024年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1章《植物的生长与变化》: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包括种子发芽、植物光合作用、花开花落等。

2. 第2章《电路的连接与使用》:学习电路的基本概念,掌握电路的连接方法,了解电路的实际应用。

3. 第3章《力的作用》:探索力的概念,学习力的分类和作用效果,了解力的测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认识自然界中植物的生长变化规律。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电路的能力,理解电路连接的基本原理,并能应用于实际生活。

3. 使学生掌握力的概念,了解力的作用效果,能进行力的简单测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路连接方法、力的测量。

2. 教学重点:植物生长过程、电路原理、力的作用效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生长观察箱、电路实验箱、力测量计。

2. 学具:种子、花盆、土壤、电线、电池、灯泡、小木块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植物生长观察箱,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生长过程。

(2)通过小实验,让学生了解电路连接方法。

(3)进行简单的力测量,引导学生认识力的作用。

2. 例题讲解:(1)讲解植物生长过程,分析种子发芽、光合作用等关键环节。

(2)以实际电路为例,讲解电路连接方法,分析电路原理。

(3)通过实例,讲解力的作用效果,学习力的测量方法。

3. 随堂练习:(1)观察植物生长,记录关键阶段的变化。

(2)动手操作电路,连接不同类型的电路。

(3)进行力的测量,记录测量结果。

(2)概括电路连接方法,强调安全使用电路。

六、板书设计1. 植物生长过程:种子发芽光合作用花开花落2. 电路连接方法:线路图安全用电3. 力的作用:力的概念力的测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身边的植物,记录其生长过程。

(2)设计一个简单的电路,画出电路图并说明连接方法。

(3)测量并记录生活中常见的力的作用效果。

2. 答案:(1)植物生长过程记录表。

(2)电路图及连接方法说明。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科学在我们身边》: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科学探究方法,科学素养的培养。

详细内容:科学的概念、特点、与生活的联系;科学探究方法;科学家的故事。

2. 《生物与环境》:认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

详细内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态系统的概念、类型及特点;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

3. 《植物的生长与繁殖》:学习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植物繁殖的方式。

详细内容:植物的生长过程;植物的营养、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植物的繁殖方式。

4. 《动物的生存与适应》:了解动物的特点,认识动物适应环境的能力。

详细内容:动物的特点;动物的运动、捕食、防御行为;动物对环境的适应。

5. 《力的作用》:学习力的基本概念,了解力的作用和效果。

详细内容:力的概念、分类;力的作用和效果;简单机械的认识。

6. 《电与磁》:了解电与磁的基本现象,学习安全用电知识。

详细内容:电与磁的基本现象;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安全用电常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认识科学探究方法;(2)掌握生物与环境、植物的生长与繁殖、动物的生存与适应等基础知识;(3)了解力的作用和效果,掌握简单机械的使用;(4)认识电与磁的基本现象,学会安全用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2)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3)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2)培养学生关爱生物、保护环境的意识;(3)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事实,敢于质疑,勇于创新。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1)科学探究方法的掌握;(2)生物与环境、植物的生长与繁殖、动物的生存与适应等知识点的理解;(3)力的作用和效果的理解;(4)电与磁现象的理解。

2. 教学重点:(1)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2)生物、植物、动物知识的学习;(3)力的作用和效果的应用;(4)安全用电知识的掌握。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声音与听觉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保护耳朵,预防听力损伤2. 光与视觉光的传播与反射彩虹的形成原理眼睛的结构与功能3. 电与磁电流的产生与作用磁铁的性质与应用电磁感应现象4. 运动与力速度、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力的合成与分解机械运动与能量转换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声音、光、电与磁、运动与力等科学现象有更深入的了解,掌握相关概念和原理。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声音、光、电与磁、运动与力的相关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音响、光源、电流表、磁铁、小车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包括音叉、镜子、电池、导线、小灯泡、磁铁、小车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播放声音、展示光源、演示电与磁现象等,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声音、光、电与磁、运动与力的相关概念和原理。

3. 随堂练习:针对教学难点和重点,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分组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六、板书设计1. 声音:产生、传播、特征、保护耳朵2. 光:传播、反射、彩虹、眼睛结构3. 电与磁:电流、磁铁、电磁感应4. 运动与力:速度、力、机械运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声音的传播原理。

(2)解释彩虹的形成原因。

(3)列举电流的三个作用。

(4)分析物体运动与力的关系。

2. 答案:(1)声音传播原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通过介质(如空气)传播。

(2)彩虹形成原因:太阳光通过雨滴时,发生折射、反射、色散,形成彩虹。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3篇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3篇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精选3篇(一)教学目的:1. 知识与技能:掌握四个单元的知识内容,包括物质的变化、水的变化、空气和光的利用。

掌握科学实验的根本方法和过程。

2.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科学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解决问题的才能。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学习策略与方法:培养学生学会使用各种资,如实验室、图书等,积极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物质的变化过程和规律,掌握水的变化过程和规律,掌握空气的利用和光的利用。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才能,理解和掌握物质的变化过程和规律。

教学准备:老师准备教材、实验器材、实验模型等。

学生准备教材、作业本等。

教学过程:Unit 1 物质的变化第一课:水的物态变化教学内容:1. 通过观察实验,理解水的三种物态变化,即液态、固态和气态。

2. 理解水在不同物态下有不同的性质和用处。

学习活动:1. 向学生展示水在不同物态下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水的不同形态。

2. 组织学生观察实验,观察水的蒸发和冰的熔化过程。

3. 引导学生讨论水的不同物态下的性质和用处。

第二课:固态物质的变化教学内容:1. 通过实验,观察不同固态物质的变化过程,如燃烧、溶解等。

2. 理解固态物质的变化过程和规律。

学习活动:1. 向学生展示一些固态物质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固态物质的特点。

2. 组织学生进展实验,观察不同固态物质的变化过程。

3. 引导学生总结固态物质的变化规律。

Unit 2 水的变化第一课:水的蒸发和沸腾教学内容:1. 通过实验,观察水的蒸发和沸腾过程,理解水的变化规律。

2. 理解水蒸气的性质和用处。

学习活动:1. 向学生展示实验器材和实验模型,引导学生猜想水蒸发和沸腾的过程。

2. 组织学生进展实验,观察水的蒸发和沸腾过程。

3. 引导学生总结水的蒸发和沸腾的规律。

第二课:水的结冰和融化教学内容:1. 通过实验,观察水的结冰和融化过程,理解水的变化规律。

2024年精选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2024年精选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2024年精选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三章《植物的生长与繁殖》:详细学习植物的生长过程、繁殖方式以及光合作用。

2. 第四章《电路的组成与原理》:学习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电路原理以及简单电路的制作。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植物的生长过程、繁殖方式以及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电路的能力,理解电路的组成与原理。

3. 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电路的组成与原理。

2. 教学重点:植物的生长过程、繁殖方式、简单电路的制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生长过程图解、光合作用实验器材、电路实验器材、PPT课件。

2. 学具:学生用植物观察记录表、电路制作材料、实验报告。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植物是如何生长的,进而引出本章内容。

2. 新课内容:(1)植物的生长过程: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特点。

(2)植物的繁殖方式:介绍植物的繁殖方式,让学生了解植物如何繁衍后代。

(3)光合作用: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原理。

3. 电路部分:(1)电路的组成:讲解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让学生了解电路的结构。

(2)电路原理:通过实验,让学生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

(3)简单电路制作:指导学生动手制作简单电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4. 随堂练习:针对新课内容,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植物的生长过程2. 植物的繁殖方式3. 光合作用4. 电路的组成5. 电路原理6. 简单电路制作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植物的生长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特点是什么?(2)列举三种植物的繁殖方式,并说明它们的特点。

(3)简述光合作用的原理。

(4)简单电路由哪几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是什么?2. 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讲解、动手操作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掌握了植物生长、繁殖和光合作用的知识,以及电路的组成与原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秋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目录:声音1.听听声音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4.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5.声音的强与弱6.声音的高与低7.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8.制作我的小乐器呼吸与消化1.感受我们的呼吸2.呼吸与健康生活3.测量肺活量4.一天的食物5.食物中的营养6.营养要均衡7.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8.食物在身体里的旅行运动和力1.让小车运动起来2.用气球驱动小车3.用橡皮筋驱动小车4.弹簧测力计5.运动与摩擦力6.运动的小车7.设计制作小车(一)8.设计制作小车(二)新教材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1听听声音教案新教材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1听听声音教案教科版新教材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1听听声音教案声音的产生有物质基础。

小结:仔细聆听分辨,无论是动物的叫声、自然界的声音、还是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它们都是种有特点,各不相同的。

有的声音强,有的声音弱,有的声音高,有的声音低,有的声音悦耳,有的声音刺耳……我们可以将这些声音分成不同的类别。

新知探究探索一:这些声音是怎么发出来的?描述你听到的声音。

1、当我们听到声音时,这些声音是怎么发出来的?课件出示《云雀》、《蟋蟀》、《架子鼓》视频。

思考并讨论声音是怎么发出来的?2、描述你听到的声音。

讲解:不同的声音有不同的特点,声音有高有低,有的声音悦耳动听,有的声音刺耳难听,有的声音是嘈杂的声音,还有的声音是令我们感到不舒服的噪音。

3、描述声音的词汇。

4、描述声音1、观看视频,思考声音是如何发出的。

2、根据已有经验对声音进行描述。

3、学习了解描述声音的词汇。

4、根据已学对科学探索求真知,教师点拨解疑难。

课件分别出示:《夜莺》、《海豚音维塔斯》、《摩托车》视频不同的声音进行描述。

新知探究探索二:回忆有关声音的知识和相关问题,与同学进行交流。

讲解: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地点,我们总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声音对我们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

回忆一下你知道的有关声音的知识,关于声音你还想知道哪些问题?把你知道的有关声音的知识和关于声音你还想知道的问题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中,然后把你的记录和同组同学进行交流。

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能够用语言准确描述声音。

科学探索求真知,教师点拨解疑难。

新知探究探索三:听音乐辨高低听一段简单的乐曲,你能识别乐曲中的音符吗?说一说它们的高低顺序。

课件分别出示:《闪烁的小星星纯音乐版》和《闪烁的小星星演唱版》视频出示《闪烁的小星星》乐谱,讲解:在单音体系中,用七个音乐符号表示音级,即通常我们使用的“do、re、mi、fa、sol、la、si”七个读音,这七个音的高低不同,采取不同组合形式就构成了美妙的音符。

音级从“1”到“7”依次升高。

边唱音符,边打拍子,感受乐曲中声音的强弱变化。

科学探索求真知,教师点拨解疑难。

拓展延伸动物的声音幻灯呈现拓宽领域探新知,知识运用巧迁移。

课堂练习幻灯呈现应用所学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新教材 教科版科学 四年级上册:1.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案课 题1.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课时日期教学目标 1.通过弹压橡皮筋、拨动钢尺、击鼓、敲击音叉等活动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2.观察几种正在发声的物体,初步懂得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观察我们的发声器官——声带,了解声带的特点及作用。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操作,探究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和观察,懂得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并且寻找证据,支持自己的想法。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课前认真观察发声的物体,并查阅资料,初步了解声音产生的奥秘。

教 学 过 程旁 注一、聚焦上一课,我们探究了各种各样的声音,知道声音有的来自于动物的叫声,有的来自于大自然的声音,还有的是由人类活动产生的。

那么我们能够制造出声音来吗?学生运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制造出不同的声音。

教师引导:我们能够听到各种声音,自己也能够制造出各种不同的声音,那么这些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二、探索活动一:研究橡皮筋的发声教师出示一根橡皮筋,引导:同学们,这是一根普普通通的橡皮筋,我们可以让他发出声音吗?实验要求:研究橡皮筋是怎样发出声音的? 实验步骤。

第1步:把一根橡皮筋的两端固定下来。

第2步:采用拉伸、按压、揉搓橡皮筋等方法,看一看橡皮筋能否发出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回顾本课所学 建立知识体系 板书回顾本课所学 建立知识体系新教材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案新教材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 副本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学目的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要求学生理解声音在气体、固体、液体中都能传播。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心理目标: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中都能传播。

教学难点声音的传播方式。

教学准备1、分组材料:水槽、水、烧杯、石块、课本、小盒、土电话、铃铛、小槌、鼓、鼓槌、纸屏、泡沫小球。

2、演示材料:水槽、小石子、高锰酸钾。

3、其它材料:课件、记录单、录音机、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导入:1、播放电影片段:①铃声及同学们从不同的地方跑到教室的情景;②花样游泳表演;③人把耳贴在铁轨上探听远处是否有火车到来声情景……2、设疑引导讨论:看了刚才的影片,你有什么想法?说说你对这些现象的解释?还有什么想要弄明白的问题?……3、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板书课题)二、新授:(一)声音在气体中传播。

1、同学们想一下,平时课下你在哪活动,就像刚才影片中的那样,你们听到什么声音来到教室上课?……同学们从不同的地方听到铃声来到教室上课这说明什么?2、小组讨论。

3、谁来说一说你们组讨论的结果?(小组汇报)4、教师板书-—方向:四面八方空气(二)声音在固体、液体中传播。

1、同学猜测声音在液体、固体中能否进行传播?根据什么?2、同学通过实验验证:a、学生介绍实验材料b、出示实验要求c、分组设计实验并验证(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设计实验并验证,注意边实验边填写实验记录单,如果实验中出现困难可以到老师这里领取实验探究建议卡。

)d、汇报实验结果:通过实验你验证了声音能在什么中传播?说一说你是怎样得出的结论?(学生边汇报教师边板书)3、教师小结:同学们,刚才通过实验验证了声音不仅在空气中传播,也能在像桌子、课本、土电话、文具盒等这样的固体中和水这样的液体中传播。

气体、固体、液体是架在发生物体与我们耳朵之间的桥梁,声音正是通过这些物体才传到我们耳朵中来的,我们把这些物体叫做声音传播的途径。

(板书——途径)(三)认识声音传播的方式。

1、从实验桌斗拿出小鼓、鼓槌,纸屏。

2、小组讨论、设计声音传播的方式实验。

3、分组实验。

4、汇报实验结果。

5、讨论:为什紧贴着纸屏的小球会振动?6、学生汇报。

(多找几组同学回答,注意小组间评价)7、教师小结:当物体振动发生时周围的空气也跟着振动,发声体振动得快,周围的空气振动得就快(小球),发声体振动得慢,周围的空气振动得就慢。

这样发声物体周围的空气就会形成不断振动的声音的波浪,这种声音的波浪就叫声波。

(课件演示讲解声波)8、教师:在投影下演示音叉被敲击后进入水中引起水波的实验,声波就像水波同学们看大屏幕(投影出示水波)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9、学生想象声波应该是什么样的?10、教师出示课件:讲解声波的传播方向。

三、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四、巩固练习1、上课开始在电影里看到人把耳贴在铁轨上探听远处是否有火车到来声的镜头,这是怎么回事?2、《小儿垂钓》一诗为什么小孩向问路者招手?五、小组自我评价。

板书设计方向四面八方空气气体声音是怎样传播的途径土电话桌子固体水液体方式声波新教材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4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案索。

2. 科学探索探索一:观察耳朵的结构图播放视频《一分钟了解耳朵》;耳朵的结构:外耳、中耳、内耳。

1.外耳:包括耳郭(又名耳廓)、外耳道等。

耳郭负责收集空气里的声波。

人的外耳就像一个隧道,声音通过这条隧道到达鼓膜。

2.中耳:包括鼓膜和听小骨等。

鼓膜是一个半透明的薄膜,呈浅漏斗状,凹面向外,外耳与中耳以它为界。

鼓膜很薄且有弹性,即使是轻微的声音,它也会产生振动。

3.内耳:结构复杂,包括耳蜗和前庭等。

耳蜗可以把声波的信号转化为神经信号;前庭可以使人体保持平衡,是平衡器官。

物体的振动带动了周围空气的振动,空气的振动又引起鼓膜的振动,而听小骨就会将振动传达到内耳,并刺激听觉神经,产生信号。

大脑接受听觉神经传过来的信号,我们就感受到了声音。

需要注意的是,听觉神经属于神经系统,不属于内耳。

探索二:探究耳郭的作用播放视频《一分钟了解耳郭》;实验步骤:(1)把一张A4纸卷成圆锥状,用双面胶带黏住,做成一个“喇叭”。

观看视频认识耳朵结构学习耳朵结构及其功能。

观看视频通过这一部分学习,了解耳朵的结构及其功能。

通过实验证明耳郭有什么作用(2)在一定的距离,用耳朵朝向一个细微的声音,仔细感受声音的大小。

(3)把"喇叭”小的一端紧靠耳朵,大的一端朝向个细微的声音,仔细感受声音的大小。

(4)重复以上步骤多次实验仔细感受声音的变化。

实验记录:实验现象:用裸耳能听到微小的声音;用自制纸喇叭听声音的时候,听的更清楚了。

实验分析:用纸喇叭听声音时,收集声波的范围更大,因此听得就更清楚。

由此推断,我们的耳郭主要起到收集声波的作用,它能增强我们的听力。

实验结论:耳郭有收集声波的作用。

探索三:模拟鼓膜振动实验播放视频《一分钟了解鼓膜》;实验材料:气球皮、塑料杯、橡皮筋、音叉、小锤、碱面等。

实验步骤:(1)把气球皮放在杯口上面绷紧,用橡皮筋固定(气球皮模拟鼓膜)。

(2)在“鼓膜"上面放少量的碱面。

(3)用音叉等能发声物体,在“鼓膜”的上方制造强弱不同和远近不同的声音。

仔细观察“鼓膜”完成实验内容做好实验记录观看视频准备实验材料,并按照实验步骤完成实验内容利用鼓膜模型研究鼓膜的作用在科学观察和实验活动中,常常会利用一些方法是怎样振动的,上面的碱面是如何变化的。

(4)重复以上的步骤多次实验,仔细观察“鼓膜”的振动。

播放实验视频《模拟鼓膜的振动》实验记录实验现象:用小锤敲击音叉,把音叉靠近塑料杯口的气球皮时,会看到气球皮上的碱面跳起来。

音叉距离气球皮的远近和敲击音叉力量的大小都会影响到碱面跳动的高度。

实验分析:通过实验,可以观察到物体发声产生的振动传播到“鼓膜”时,会使“鼓膜”产生振动,当声音的大小和远近不同时,“鼓膜”的振动幅度也不同,从而推测出人耳鼓膜的振动状态。

实验结论:通过模拟实验,我们可以证明鼓膜会在声波的作用下产生振动,声音的远近和强弱等条件不同,引起鼓膜的振动也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