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河南上市公司的思考与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力发展河南上市公司的思考与对策
河南省第八次党代会明确了建设经济强省的目标,提出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实现更大规模、更高水平的发展。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经济强省,应当致力于发展资本市场,努力打造证券强省,而打造证券强省,需要强势的上市公司、发达的证券中介机构、统一的产权交易市场等。本文侧重从培育和规范上市公司的角度,探讨加快发展上市公司的有关问题。
一、充分认识上市公司对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快慢和资本市场运作的力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相关分析表明,区域经济体中某行业拥有的上市公司比例越大,该行业的竞争优势就越明显,上市公司数量的多寡和经营质量的高低,体现甚至决定着整个地区在产业竞争中的地位。
(一)上市公司是现代区域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增长源和推动力
企业作为区域经济的微观主体,是区域经济体系及其运行过程中最基本的活动单元,是生产要素制度化配置的基本形式,决定着区域经济运行的规模与结构。企业跨区域和地域的空间运动,不仅会改变不同区域的经济结构和市场供求关系,还会促进技术、管理方式、企业文化的区际交流,有利于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而作为证券市场的基石,上市公司具有跨区域、跨国界的公众公司的社会属性;作为生产经营某种产品或提供劳务的经济实体,上市公司又必然依托于一定的地域空间,并以其产品和劳务在一定辐射半径内从事经济活动,因而又具有区域属性。各区域上市公司的产生、规模及发展状况,与区域特点和经济社会条件有密切关系,而上市公司的效率差异又反作用于区域经济,二者相互影响,共同发展。随着市场取向改革的推进,上市公司与区域经济的关联性会大大加强,股票市场作为国民经济晴雨表的作用将更加凸现,上市公司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将日益扩大。
(二)上市公司具有区域形象识别作用和优化区位的社会效应
上市公司是公众公司,本身就是一种得天独厚的品牌资源,这种资源往往比企业的有形资源更为重要。地区性上市公司在股票市场上的表现必然会反映当地经济的发展状况,在广大投资者的心目中成为地区经济形象的代表,即所谓的“地区板块”效应。所以推进更多的本地企业上市也就成为各地政府的必然选择。当区域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和水平,对区域内各经济主体,特别是对本区域内有重大影响的上市公司的要求就会不断提高。如借助上市公司提升本区域社会知名度、营造良好的区域经济运行环境等。同样,上市公司如果发生项目实施中对区域生态环境的破坏、企业和高管人员有不诚信行为、企业运营出现严重问题等,都会因公开市场的传导被放大,导致社会广泛关注,在一定程度上损坏区域形象,并且,企业风险可能由此转化成区域性金融风险甚至形成社会风险。
(三)上市公司具有对区域特色经济培育的作用
资本是企业运行的血液,资本存量的多寡和资本增量形成的快慢,决定着区域经济增长的速度与质量。证券公开市场的出现有效地促进了资本形成,为上市公司提供了高效获取长期发展资金的机会,同时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有效投资的渠道。从实体经济角度看,上市公司的投融资活动有利于优化区域产业结构,而区域核心竞争力提升则依赖于上市公司的产业聚集。上市公司是区域特色经济最重要的微观基础,上市公司可通过证券市场完成资本积累与要素聚集,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在企业发展的同时促进区域特色经济的形成。
(四)上市公司治理能有效促进区域经济体制改革
上市公司治理是以现代企业制度理论和实践为基础的。上市公司规范运作对区域经济体制改革的促进作用反映在三个层次上:一是基于国情和企业实际,我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切入点放在把原有的国有企业改造成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上,并在上市公司中率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促进经济体制改革;二是以上市公司为实践对象,通过对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建立与完善、实际执行力度和执行效果的分析,并利用证券市场社会公开属性和高敏感度的功能,来检验、评价经济体制改革政策的有效性,通过对证券市场主体的培育与证券市场运行机制的建立,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三是把上市公司的实践经验推广到其他类别企业,用上市公司发展中的教训警示其他企业,以此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普遍建立与规范运作,为区域经济体制改革创造一个宽阔的平台。
二、河南上市公司发展的差距与不足
河南省的上市公司经过10多年的发展,在数量上已形成一定的规模。河南省现有上市公司45家,发行股票46只。上市公司作为河南省大中型企业的典型代表,由于其较强的融资功能和规范的现代公司制管理模式,在促使资本市场成为企业筹集资金的重要渠道、弥补资金短缺、提升地区形象、推动行业和地区发展、形成我省的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要看到,与其他省份相比,河南上市公司的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上市公司所具有的融资等优势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资本市场对河南国民经济的渗透力还远远不够。
(一)河南上市公司数量偏少,资本证券化率较低
河南上市公司整体规模偏小,资产和股本总量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上市公司的数量和规模与河南经济地位有一定的差距。河南作为万亿元GDP大省,上市公司数量却偏少。河南省已连续多年经济总量位居中部六省之首,但上市公司数量却排在湖北、湖南、安徽之后,约是湖北省的一半。目前,河南省有66家企业在54个行业中居于行业排头兵地位,其中上市公司仅有12家。资本证券化率是指各类证券总市值与生产总值的比率,它是衡量一个区域证券市场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也可以用来反映地区经济对证券市场的利用程度。河南的资本证券化率远远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这一方面说明河南省对资本市场的利用落后于全
国平均水平,另一方面也说明河南省证券发展具有相当大的潜力。
(二)河南省上市公司整体的成长性不强
从2006年中报情况看,全省A股上市公司整体业绩也在下滑,少数权重较大公司业绩下滑严重,表明河南上市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不强,成长性欠佳,持续经营能力较弱。
(三)缺少蓝筹公司
资产重组力度不足。河南公司股本规模偏小,没有“巨无霸”上市公司,中小型上市公司居多,这从总股本、主营业务收入情况就可以看出。而一般的公司无法像蓝筹公司那样对当地经济的发展起到巨大带动作用。据统计,河南通过股票市场融资占全部融资额的比例不足10%,股票市场融资规模占全国的比重只有2.6%,与河南省GDP占全国6%的比重极不相称。资本市场融资比例偏低,说明我省资本市场规模偏小,功能和作用发挥的潜力巨大。另外,河南省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开展不活跃,从2004年9月30日至今,全省A股上市公司仅有少数几家开展了不同形式的资产重组,大部分公司只注重自身积累;绩差公司像ST 春都、ST冰熊、洛阳玻璃等多年来在微利和亏损之间徘徊,业绩上没有大的起色,真正对公司长久发展产生实质性影响的资产重组活动缺乏。
(四)上市公司产业、行业分布不合理
河南的上市公司产业分布狭窄,高科技、环保、生态等新兴行业的上市公司较少,作为资源大省的独特资源优势也未得到充分发挥,未能形成上市公司与优势产业的重合,这种状况从根本上影响了河南优势产业的发展。
(五)河南上市公司区域分布不合理
从区域分布上看,中原城市群的9市拥有上市公司25家,占全省的75.76%,郑州、洛阳、许昌、焦作、平顶山5城市的上市公司数量占了全省的60%以上,其中郑州占到近1/3。个别省辖市没有一家企业涉足资本市场。河南上市公司的区域结构严重失衡,这给区域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这也反映出政府管理部门在分配上市资源方面宏观调控的失衡。适当将上市资源向不发达地区倾斜,有利于改善河南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促进地方特色经济的形成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三、大力发展河南上市公司的对策建议
(一)将上市公司纳入全省经济发展规划
借鉴外地经验,对全省的上市公司实行有计划的结构调整和资产重组。通过股权转让、资产置换、收购兼并等多种形式,把资产重组与产业结构调整、国有经济布局、支持上市公司转换机制、提高上市公司业绩较好地结合起来。将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