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析反演静校正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用效果对比 ♣结论与认识
问题的提出
层析反演方法
层析反演是一个全三维回折波反演方 法,通过建立近地表速度模型,计算 静校正量,适用于二维和三维资料 ☻ 该方法用回折波或连续折射直达波, 交互反演近地表的速度变化 , 适用任 何观测系统

层析反演静校正原理
速度模型
射线追踪
射线分割
层析反演
在绿山的层析方法中,采用Um和Thurber于1987年提出的最
层析静校正质量控制
层析反演静校正主要技术参数试验
来自青海油田,测线长度为: 27.15km ,总的炮数为482,覆 盖次数:30 道距:50米 炮距: 100米 水平基准面:2772米 填 充速度为:2000米/秒 整条测线 地表起伏比较平缓,沿测线高差 只有4米,但地表结构复杂,低 降速带变化比较剧烈,存在长、 短波长静校正问题.
层析反演静校正主要技术参数试验
初始速度模型参数
注:表层速度指的是地表的起始速度 速度梯度因子指的是随深度增加1米,速度的增加值
地表速度300米,梯度是8
地表速度700米,梯度是6
初 始 模 型 对 比
300米,梯度是8
速度图 初 始 模 型 对 迭 代 结 果 的 影 响
700米,梯度是6
层析反演静校正主要技术参数试验
2700 2680 2660 2640 2620 2600 2580 2560 2540 2520 2500 1 97 193 289 385 481 577 673 769 865 961 系列1 系列2
地表高程
高速顶高程
层析反演静校正实现
FathTomo 模块流程
打开*.mas 数据库 模型空间离散化定义 给定初始速度模型 设定有关迭代参数
大速度梯度射线追踪三维算法,这种方法根据费马原理 (Fermat’s Principle),在炮点和检波点之间通过计算最小的 旅行时间,找到两点之间的射线路径,而不是严格地验证Snell 定律。这种算法的优点是它的计算效率比较高,可以避免内插。 这种算法不要求有岩性边界或水平连续层面
层析反演静校正原理
计算静校正
可视化有关数据
层析反演静校正主要技术参数试验
模型空间离散化参数
注:最小高程指的是速度模型的底界,保证射线完全返回,它不 同于高程的最小值,一般应小于高程值
最小高程为:2300米
射线路径平面图
最小高程为:1867米
最小高程参数测试对比图
Inline=50m
迭代3次后误差对比图
Inline=200m
高速层顶界平面图
高速层顶界立体图
层析反演静校正应用效果对比

♣问题的提出

♣层析反演静校正原理 ♣层析反演静校正实现
♣应用效果对比 ♣结论与认识
层析反演静校正应用效果对比
60 40 20 0 -20 -40 -60 -80 -100 1 52 103 154 205 256 307 358 409 460 511 562 613 664 715 766 817 868 919 970 1021 1072 DATUM EGRM GAUSS-SEIDEL HY TOMO
不同系统EGRM算法迭加剖面对比
应用高程静校正
应用层析静校正
印 尼 三 维 迭 加 剖 面 对 比
应用高程静校正
应用层析静校正
1000ms
1000ms
2000ms
2000ms
长庆苏里格庙三维应用不同静校正后迭加剖面对比
层析反演静校正技术开发及应用

♣问题的提出

♣层析反演静校正原理 ♣层析反演静校正实现
结论与认识(四)
适用层析反演的条件: 1、首先肯定工区存在比较严重的静校正问 题,因为层析反演的计算量比较大 2、单炮上有比较清晰的大炮初至,良好的 初至是保证计算正确的前提 3、最好有工区低降速带的相关资料(小折 射或微测井及地表露头资料)
结论与认识
结论与认识(五)
层析静校正的缺点: 1、计算量比较大 2、初始模型对最终结果影响比较大,即对 初始模型的准确性要求比较高 3、层析静校正是基于回折波的算法,对于 常速模型,从炮点到检波点没有回折射线, 因此,层析静校正不适用于常速模型
深度网格参数测试对比图
层析反演静校正主要技术参数试验
通过以上的模型空间离散参数的测试,我们可以得到这
样的参数设置结果:
最小高程值=工区高程的最小值-300米 Inline size=道距*4 Crossline size=线距稍大&炮距*4 深度网格大小=10-20米(最好根据区域选值,如黄土塬
选10米)
可视化显示
层析反演静校正应用效果对比
这是经过11 次迭代得到的速度模型,通过模型我 们清楚地看到地下多处存在速度异常。
层析反演静校正应用效果对比
射线路径平面图
迭代误差平面图
层析反演静校正应用效果对比
层析静校正与折射波静校正曲线对比图
层析反演静校正主要技术参数试验
1000ms
2000ms
长庆苏里格庙三维,地 表平坦,地表起伏只有56米,但工区表层结构的 复杂,高速层顶界是古 河道,低降速带速度和 厚度横向变化剧烈,所 以在采用高程校正和折 射波校正后地层仍存在 大幅度的长波长问题
层析反演静校正技术开发及应用

♣问题的提出

♣层析反演静校正原理 ♣层析反演静校正实现
♣应用效果对比 ♣结论与认识
问题的提出
问题的提出(1)
目前,我们常用的静校正算法,如西方OMEGA 系统
EGRM算法、GRISYS折射波剩余静校正等,都利
用折射波初至建立地表模型。对于速度垂向变化的
层状模型,静校正问题基本能够得到完全解决 但这些方法在速度横向变化剧烈和速度反转 的模型上,却无能为力
初始模型参数的设置,应综合考虑地表模 型的各种因素(包括收集工区或相邻工区的1 -2口微测井的资料或参考单炮记录或折射波 计算所得的速度模型)
层析反演静校正主要技术参数试验
层析静校正计算参数
注:模型基底的高程值指的是射线路径的相对稳定面
层析反演静校正主要技术参数试验
层析静校正计算参数
50 40 30 20 10 0 -10 -20 -30 1 系列1 系列2


输出速度模型 层析反演流程图
层析反演静校正原理
层析反演静校正的特点
1、考虑了介质速度能够纵横向任意变化的 情况,对复杂模型有比较强的适应性 2、能够利用不同类型的初至时间(如:折射波、 回折波等),这样增加了已知信息的利用率, 也免除了识别初至波类型的困难 3、使用最大速度梯度射线追踪算法,可以 避免内插,提高反演的精度、速度及稳定性
各种算法静校正量曲线对比图
层析反演静校正应用效果对比
EGRM算法
TOMO算法 共偏移距显示offset=1500米
层析反演静校正应用效果对比
EGRM 算法
TOMO算法
共检波点迭加剖面对比
层析反演静校正应用效果对比
EGRM 算法
TOMO算法
共炮点迭加剖面对比
层析反演静校正应用效果对比
高程校正迭加剖面
长庆苏里格庙
地表高程图
层析反演静校正主要技术参数试验
水平方向速度切片 Inline方向速度剖面
层析反演静校正主要技术参数试验
射线路径平面图
迭代误差平面图
层析反演静校正主要技术参数试验
层析三维可视化立体图
同一高程的速度切片图
层析反演静校正量平面图
低降速带厚度立体图 INLINE208线地表模型剖面图
层析反演静校正应用效果对比
GMG_GAUSS算法迭加剖面
层析反演静校正应用效果对比
GMG_EGRM算法迭加剖面
层析反演静校正应用效果对比
GMG_HY算法迭加剖面
层析反演静校正应用效果对比
GMG_TOMO算法迭加剖面
层析反演静校正应用效果对比
GMG_EGRM_MISER01 OMEGA_EGRM_MISER01
OMEGA-EGRM 算法
TOMO算法
第一次剩余静校正后迭加剖面对比
层析反演静校正应用效果对比
OMEGA-EGRM 算法
TOMO算法
第一次剩余静校正后迭加剖面对比(放大显示)
结论与认识
结论与认识(三)
如果初始模型是基于 梯度变化建立的,会存 在边界问题,原因是: 边界射线过少,导致数 据不稳定
结论与认识
♣应用效果对比 ♣结论与认识
结论与认识
结论与认识(一)
通过以上几种算法得到静校正量的迭加剖 面对比 ,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结论:层析 反演采用高度密集的速度单元划分,因此层析 反演可以描述更为复杂的速度场, 它能够较好 地解决长波长问题,避免”假构造”,更为有 效地识别低幅构造,使剖面更为真实地反映地 下构造特点
Output statics
Fathmodl
Go any model
层析、折射静校正方法流程
层析反演静校正实现
层析静校正流程
建立 GII 数据库 BIO转换SEGY数据为CPT文件 PICKER 拾取折射初至 FathTomo计算层析静校正
注: 前三步与模型法相同
层析反演静校正实现
层析静校正计算流程 层析静校正参数测试
基底为2300米
基底为高速层顶界
100 199 298 397 496 595 694 793 892 991
层析反演静校正主要技术参数试验
层析静校正计算参数,主要是基底高程的选择,
参数选择方法比较多:
1、可以采用地表模型向下延伸的参数设置方法
2、采用固定值的方法
3、采用折射波计算所得的结果
4、采用速度模型数据体沿某一速度的平滑面
层析反演静校正技术开发及应用

♣问题的提出

♣层析反演静校正原理 ♣层析反演静校正实现
♣应用效果对比 ♣结论与认识
层析反演静校正实现
层析静校正计算流程 层析静校正参数测试
层析静校正质量控制
Geoscribe II BIO*.cpt
Picker
Xsaber
FathTomo
Branch Fatபைடு நூலகம்anal Raystat V0
Inline网格参数测试对比图
Inline=50m 15次迭代之后的速度模型图
Inline=200m 15次迭代之后的速度模型图
Inline=500m
速度图
Inline=200m
Inline方向网格参数对比图
深度网格为12m
速度图
深度网格为5m
深度网格参数对比图
深度网格为12m
迭代误差图
深度网格为5m
层析反演静校正实现
层析静校正计算流程 层析静校正参数测试
层析静校正质量控制
层析反演静校正主要技术参数试验
层析反演质量控制图
1、速度模型图、射线图、迭代误差图的 Inline、 Crossline 、水平切片显示图
2、完成同一速度的高程切片图、同一高程的
速度切片图
3、对于三维工区可以进行高程、速度的三维
问题的提出
问题的提出(2)

如果低速层下面的沉积层较厚,而且速度 垂直梯度变化较大,应当采用回折波的非
线性初至波代替线性首波

试验已经证明:回折波速度估算是一种较 好的方法,该方法能够较好地估算影响构 造成像的静校正低频分量
层析反演静校正技术开发及应用

♣问题的提出

♣层析反演静校正原理 ♣层析反演静校正实现
地震波走时公式
层析反演静校正原理
层析反演方法

完整的层析速度算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初始模型
射线追踪
• 大炮初至拾取
• 成像域参数化 • 射线追踪和分割 • 剩余时间(误差)计算 • 更新速度、减小误差

初至时间
计算剩余时间
正演:计算炮/检对的旅行时间
反演:通过迭代更新速度模型,产生能 够同野外资料匹配的速度模型
反演古河道实例(长庆苏里格庙地区) 1)该工区地表高程变化不大在1330米左右 2)反演后其速度、延迟时间、模型底界、低降速 带厚度均有相应的变化 3)通过立体图示清楚地看到古河道体的存在 4)去掉了长波长静校正的影响
结论与认识
结论与认识(二)
层析静校正有利于剩余静校正的发挥, 原因是:层析静校正主要是解决低频静校 正问题,其高频分量主要是利用剩余静校 正解决,但必须在剩余静校正计算时应采
取相对较大的时移量
层析反演静校正应用效果对比
OMEGA-EGRM 算法
TOMO算法
初迭剖面对比
层析反演静校正应用效果对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