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民间音乐作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侗族民间音乐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侗族民间音乐与侗族历史文化的关系,分析了侗族民间音乐的分类及其特点,侗族民间音乐对当代音乐等产生的影响等,提出了侗族民间音乐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几点构想。

关键词:侗族民间音乐音乐文化解决问题

侗族聚居在中国湖南、贵州、广西3省区相毗邻的广大地区,人口1425100人(1982年统计)。侗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侗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侗乡是“歌的海洋”,侗歌种类和名称繁多,而民歌主要靠口头流传。有民谚说:“侗人文化三样宝:鼓楼、大歌和花桥”。其中的大歌是看不见、摸不着,只能用耳朵和心灵去捕捉与欣赏的侗族特有的民间音乐。

“汉字有书传书本,侗家无字传歌声,祖辈传唱到父辈,父辈传唱到儿孙”。这首侗家的歌谣也很清楚地指明了侗族文化的精髓在侗歌。侗族民间音乐始终伴随着侗民族社会的发展而一同发展。侗族社会各个历史时期的民间音乐,无不烙上当时社会发展变化的辛路历程。侗族是没有文字的民族,他的历史要靠音乐来传承。侗族音乐的形式、规模、内容等都是因社会存在的方式而相应得以存在,在几百年的风雨历程中,它为侗民族的文化传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也正因为如此,侗族文化尽管经受过历史的风风雨雨、人间沧桑,它仍以一枝独秀保存下来,并逐步引起世人的关注。

以贵州锦屏县启蒙为界,分南北两个方言区,侗族民歌也由此形成两种不同风格。侗族习俗每逢年节,村寨之间赛歌、赛芦笙,婚嫁喜事时唱盘歌、拦路歌,民间音乐活动绚丽多姿。“饭养身,歌养心。”这是侗人对唱歌活动的高度概括。

北部方言区民歌,以单声部山歌为主,有一般山歌、玩山歌、白话、酒歌、伴嫁歌及其他礼俗歌曲。

山歌侗语称“阿高井”,意为高坡歌,是北部侗歌的主要歌种。常在山坡上劳动和行路途中唱,曲调高亢嘹亮,音域宽广,内容有古歌、放排歌、拉木歌、苦情歌、反抗歌等,多为见景生情,即兴编唱。

玩山歌玩山是侗族青年男女的社交活动,每逢节假日,男女相约上山唱歌游玩,故称玩山歌。玩山歌有一套歌曲,按一定的程式唱。唱时常运用一种独特的装饰性颤音,使歌曲独具风韵。流行于天柱、锦屏、清水江流域一带的河边歌(侗语称阿惹),也属于玩山歌类。曲调简单朴素,每句尾音延长,然后以装饰音六度下行,很有特点。

白话侗语称“垒”、“晓宋巴”、“阿板宋”等,是唱玩山歌中插入的一段朗诵性歌调,音域较窄,基本是一字一音,速度较快。

酒歌亦称好事歌,侗语称“阿煞”,在喜庆筵席时唱,曲调丰富,内容广泛,除有历史题材的古歌外,还有赞颂、感谢主人的歌,相互问答斗智的盘歌等。有的曲调流畅优美,含蓄深情;有的音域宽广,开朗热情。以真假声结合的唱法,采用一领众和的形式,气氛热烈。酒歌还常因衬词的不同而冠以“阿哦哩”、“阿诺”、“阿哩”等名称。

伴嫁歌出嫁前夕由新娘及伴嫁姑娘们唱,曲调委婉,多倾吐包办婚姻的痛苦及离别亲人之情。

除上述歌种外,北部侗歌中还有孝歌、上祭歌、龙灯歌、桃源歌以及宗教歌曲──佛歌等。

北部侗歌的音乐特征是:①只有单声部民歌,从乐曲结构来看,属于分节歌的形式,歌节的划分以歌词为准。②曲调以五声音阶为基础,常以sol、do、re、la为调式主音。旋律中有时出现上下滑的非调式音(特别是在朗诵风的歌曲里),但并不影响调式的确定。在同一歌节内有时有调式、调性的转换。③歌曲中衬词衬腔较多,这使乐句得到扩充,使曲调更加优美。④侗歌一般都押韵,诗行为偶数,韵脚一般在偶数行上。每行字数不定,但必须是奇数。如3777或9797等不同的组合形式,曲调的节奏、结构要与此相适应。

而南部方言区民歌可分为小歌、大歌、习俗歌与仪式歌3类。

小歌侗语称“嘎腊”,是南部侗歌中单声部民歌的统称。大多在青年男女社交的“行歌坐月”时由1人独唱或2人对唱。用小嗓轻声慢唱,内容多为情歌,曲调短小,委婉缠绵。其中有用乐器伴奏的琵琶歌、牛腿琴歌、笛子歌;有无伴奏的河歌、山歌等。

①琵琶歌:侗语称“嘎琵琶”,以侗族琵琶伴奏而得名。侗族琵琶有大、中、小3种。以低音大琵琶自弹自唱的称叙事琵琶歌,唱时穿插说白,由“桑嘎”(即歌师)1人表演多种角色,是一种说唱性音乐。曲目有《秦娘美》、《秀艮与吉妹》等。以中、小琵琶伴奏的琵琶歌,是男青年晚间唱的一种情歌,用小嗓唱,曲调含蓄轻柔。

②牛腿琴歌:侗语称“嘎给”,以牛腿琴伴奏,多为情歌和叙事歌,结构短小,速度徐缓,音色柔美,乐器伴奏与歌声常构成简单的支声复调。

③笛子歌:侗语称“嘎滴”。一般由男子吹笛,女子唱歌,曲调华丽流畅,悠扬动听吹奏者运用循环换气法使笛声不断,并为民歌吹奏前奏和间奏,使乐曲结构更趋完整。一般音域在八度以内。还有一种苇笛伴奏的侗歌,称为“嘎笛套”。

④河歌:侗语称“嘎尼亚”,意为流水歌。结构短小,曲调轻柔质朴,接近口语,节奏比较自由,旋律多级进,音域一般在四、五度以内。

⑤山歌:侗语称“嘎摆进”,意为上坡的歌,在野外演唱。歌词结构短小,由上下两句构成,节奏较自由,曲调开朗豪放,唱时用大嗓,有时用木叶伴奏,使曲调更具有山野风味。

大歌侗语称“嘎劳”,是由集体演唱的结构比较长大的民间复调歌曲,流行在贵州的黎平、从江、榕和广西三江县部分侗族村寨。南部侗寨都建有形如宝塔状的鼓楼,是村民聚会、议事、歌唱娱乐的场所。大歌的演唱形式比较隆重,由男女歌队坐在鼓楼里唱。歌队按性别、年龄和一定亲缘关系组成,少则4、5人,多则10 余人,由1人担任领唱。每个侗寨都有自己的歌师,歌师由经验丰富的长者担任。侗族少年一般由6岁开始随歌师学歌并参加歌队活动。传统大歌多为领唱与合唱,以同声合唱为主,近年来有了男女声参加的混声合唱。侗族大歌有鼓楼大歌、声音大歌、叙事大歌、童声大歌等4类。

①鼓楼大歌:侗语称“嘎的楼”,多在鼓楼里迎接宾客时唱。有的以村寨名为歌名,如《坑洞大歌》,《高僧大歌》,有的以歌词的韵脚命名,如《嘎景行》。歌词讲究韵律,曲调因地而异。

②声音大歌:以表现声音和曲调的美为主,又称“花唱大歌”。衬词及其曲调是大歌的主要部分,而有内容的歌词居于次要地位。其旋律常模仿自然界的音响,如流水、鸟叫、蝉鸣,再以和声衬托,形成丰富的多声效果。

③叙事大歌:侗语称“嘎所”,为叙事性合唱歌曲,内容多为神话、历史故事和英雄人物的传说等。在音乐上分“嘎锦”和“嘎节卜” 两种。嘎锦采用分节歌形式,多由女声齐唱,仅在插句和尾腔时用合唱。嘎节卜的旋律比较平稳,多采用五声音阶式级进。每首歌的第1段为序歌,均由歌队齐唱,终止处有一尾腔。第2段由1、2人领唱,歌队只唱一持续低音(通常是主音)衬托曲调,在全曲结束前还有一较长的尾腔。曲调具吟诵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