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管理毒理学
【教学课件】第十一章__管理毒理学 (2)

– 用于有阈值化学物
• 实际安全剂量(virtual safety dose, VSD)
– 用于遗传毒性致癌物和致突变物(理论无阈值) – 化学致癌物的VSD是指低于此剂量能以99%可信限的水
平使超额癌症发生率低于10-6,即100万人中癌症超额 发生低于1人。
青海大学医学院
管理毒理学
青海大学医学院
1
2020/8/19
管理毒理学
• 第一节:管理毒理学概述(了解) • 第二节:安全性评价(熟悉) • 第三节:危险性分析(掌握) • 第四节: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介绍(自习)
青海大学医学院
2
2020/8/19
管理毒理学概述
• 管理毒理学(regulatory toxicology)是毒理学的一 个分支,是将毒理学的原理、技术和研究结果应 用于化学物质管理,以期达到保障人类健康和保 护生态环境免遭破坏的目的。
– 与其它的毒理学分支不同,管理毒理学需要行政管理 人员和毒理学工作者的共同参与和密切合作。在这里, 双方的交流和影响是双向进行、相辅相成的。
– 一方面,行政管理部门在很大程度上要依据毒理学工 作者提供的毒理学原理和实验数据做出决策。
– 另一方面,行政管理部门则通过制定规范、程序、准 则对毒理学研究的设计和执行施加重要的影响。
14
2020/8/19
危险性分析
• 危险度(risk):又称危险性,指在具体暴露条件下,因 接触某种水平的因素而造成机体、系统或人群的预期概率。
4
2020/8/19
安全性评价
• 安全性(safety):即在规定条件下化学物暴露对人体和 人群不引起健康有害作用的实际确定性(概率)。
第11章 管理毒理学 PPT课件

4.1 危险性分析基本概念
❖ 危害(hazard):当机体、系统或人群暴露时可能产生有 害作用的某种因子或场景的固有性质。
❖ 危险度(risk):在具体的暴露条件下,某种因素对机体、 系统或人群产生有害作用的概率。
❖ 危险性分析(sisk analysis):对机体、系统或人群产可能 暴露于某一危害的控制过程。包括危险度评定、危险性管理 和危险性交流。
❖ 2002年12月在联合国危险货物运输和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 和标签制度专家委员会第一届会议上核准了GHS文件(第一 版),2003年由联合国正式出版。因其封面为紫色,被称 为“紫皮书”。
❖ 2002年9月,在约翰内斯堡召开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世界 首脑会议”上,联合国要求所有国家从2008年开始实施 GHS 。
3.1 安全性和安全性评价的概念
❖ 安全性(safety):是在规定条件下化学物暴露对 人体和人群不引起健康有害作用的实际确定性。
❖ 安全性评价(safety evaluation):是利用规定 的毒理学程序和方法评价化学物对机体产生有害效 应(损伤、疾病或死亡),并外推和评价在规定条 件下化学物暴露对人体和人群的健康是否安全。由 于安全性难以确切定量,因此近年来用危险度评定 得到了迅速发展。
3.2.1毒理学试验前的准备工作
❖ 在进行毒性鉴定之前,必须尽可能地收集受 试样品的相关资料,包括化学组成、理化性 质及生产工艺方面的资料。这是进行毒理学 试验设计的基础。
❖ 要求受试样品必须是配方组成和工艺流程固 定、成分稳定、纯度一致的定型产品。
❖ 待测样品一次提供足够实验用的数量。
3.2.2 不同阶段的毒理学试验项目
2 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
❖ GHS的来由 ❖ GHS的目的 ❖ GHS的范围 ❖ GHS的内容 ❖ GHS关于危险化学品的分类 ❖ GHS标签所需要的信息 ❖ GHS物料安全数据单
第十一章管理毒理学

第十一章管理毒理学
4
(二)动物保护和3R原则
中国«实验动物管理条例»规定“对实验动物 必须爱护,不得戏弄或虐待”。
3R原则:替代(replacement)、减少(reduction)和 优化(refinement)
第十一章管理毒理学
第十一章管理毒理学
10
GHS对健康危害分类和分级
▪ 急性危害
根据LD50或LC50值或急性毒性估计值划分为5种毒性类
别。相当于极毒、剧毒、中等毒、低毒、实际无毒。
▪ 皮肤腐蚀和刺激
▪ 严重眼损伤与眼刺激
▪ 呼吸或皮肤致敏作用
▪ 生殖细胞致突变性
▪ 致癌性
第1类: 已知或假定的人类致癌物
第1A类:已知对人类有致癌可能;对化学品的分类主要
5
(三)人体医学科学研究的伦理学要求
涉及人体试验应遵循世界医学会的«赫尔辛基宣言»,国际 医学科学组织委员会(Council for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of Medical Sciences,CIOMS)的«人体生物医学研究国际伦理指南»,中国«药
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的伦理原则进行。 For example“The animal experiment was perform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安全性评价:在毒理学中指利用规定的毒理学程序和方 法评价化学物对机体产生有害效应(损 伤、疾病或死亡),并外推和评价在规定 条件下化学物暴露对人体和人群的健康是 否安全。
第十一章管理毒理学
12
二、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的基本内容
各国政府部门通常根据化学物质的种类和用途发布毒 理学安全性评价的规范、标准或指导原则。 毒理学安全性评价遵循分阶段试验的原则。
人卫第六版毒理学基础笔记(GXMU预防)解读

毒理学笔记(人卫第六版)第一章绪论◎机制毒理学作用:①、评定危险度;②、排除实验动物有害反应发生于人类的可能性;③、帮助设计和生产安全的化学品以及合理治疗化学中毒和其他疾病(★第一个禁用药品:反应停);④、准确了解人和实验动物间的差异,针对性预防和治疗。
◎20世纪20年代,美国科学家开始了早起神经毒理研究,发现磷酸三甲苯酯(TOCP)、甲醇、Pb都是神经毒物。
◎毒理学研究方法:体内试验、体外实验、人体观察、流行病研究。
◎毒理学应用:安全性评价、危险度评定、危险性管理与交流。
第二章毒理学基本概念◎毒性:物质引起生物体有害作用的固有能力,是化学物的固有能力。
◎毒效应:化学物毒性在某些条件下引起机体健康有害作用的表现,改变条件就可以影响毒效应。
◎毒物:在较低剂量下可导致生物体损伤的物质。
◎毒效应普:1、生物体对外源化学物的负荷↑;2、意义不明的生理和生化改变;3、亚临床改变;4、临床中毒;5、死亡。
◎毒作用分类:1、速发型和迟发型;2、全身或者局部‘3、可逆或不可逆;4、超敏反应;5、特异质反应。
◎毒理学动物实验分类:急性毒性实验(1次或24h内多次染毒)、短期重复(≤1m重复染毒)、亚慢性(1~3m重复染毒)、慢性(3m以上重复染毒)。
◎合理利用剂量-反应关系概念前提:1、所研究反应由接触化学物引起;2、强度与剂量有关;3、有定量测定方法和准确表示毒性大小手段。
◎剂量-反应关系重要意义:1、确认效应是该化学物或者药物的毒性反应;2、确定研究群体的平均反应和易感性范围;3、其斜率给出有效剂量范围内随着剂量↑,收影响对象比例的变化。
◎烷烃类的H若被卤素取代,其毒性↑,取代↑,毒性↑,CC l4>CHC13>CH2C12>CH3Cl。
◎带两个基团的苯环化合物毒性是:对位>临位>间位,对称>不对称。
◎靶器官:外源性化学物可以直接发挥毒性作用的器官。
◎生物标志:暴露标志(包括内剂量标志和生物效应剂量标志,作为吸收剂量或靶剂量标志,可评价暴露水平或建立生物阈值)、效应标志(早期生物效应、结构和功能改变、疾病)、易感性标志(可筛查易感人群,保护高危人群)。
第十一章管理毒理学

THANKS
感谢观看
物联网技术
纳米技术
实现远程实时监测和数据传输, 为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及时、准 确的信息支持。
应用于传感器和检测设备的微型 化、智能化,提高监测的灵敏度 和便携性。
数据处理和分析技巧分享
利用图表、图像等方式将数据呈现出 来,便于观察和理解数据分布和规律 。
建立数学模型对数据进行拟合和预测 ,为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应急处理方案编制要点提示
01
应急组织体系建立
成立应急指挥部,明确各级应急 组织职责,建立高效的应急指挥
体系。
03
应急资源保障
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和装备,确 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有效地
进行应急处置。
02
应急预案制定
针对不同类型的事故和紧急情况 ,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明确应
急处置措施和程序。
04
应急演练实施
发展历程
管理毒理学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毒物对人 体和生态环境的危害日益严重,管理毒理学逐渐受到重视并得到发展。
研究对象与任务
研究对象
管理毒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各种毒物 ,如化学毒物、生物毒物和物理毒物 等,以及它们对人体和生态环境的危 害。
任务
管理毒理学的任务是通过对毒物的研 究,制定和实施相应的管理措施和策 略,以减少或消除毒物对人体和生态 环境的危害,保障人类健康和生态环 境安全。
完善毒性评价方法
未来将进一步探索和完善毒性 评价方法,提高评价的准确性 和可靠性。
强化管理措施和政策
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未来将进一步强化管理措施和 政策,加大监管力度,确保人 类免受毒物危害。
推动无毒或低毒替代品的 发展
管理毒理学

15
生殖与发育毒性试验包括致畸试验和 繁殖试验, 繁殖试验,用于观察受试物对生殖过程的 不利影响。 不利影响。 毒动力试验了解受试物在体内的吸收、 毒动力试验了解受试物在体内的吸收、 分布和消除情况,判断蓄积性大小, 分布和消除情况,判断蓄积性大小,确定 靶器官及剂量-反应关系。 靶器官及剂量-反应关系。
16
4、致癌试验、慢性毒性试验 致癌试验、
目的:检测受试物与机体长期接触所致的一般毒 目的: 性和致癌作用,确定靶器官,探讨中毒机制, 性和致癌作用,确定靶器官,探讨中毒机制,获 得NOAEL和LOAEL,判断受试物能否使用。 NOAEL和LOAEL,判断受试物能否使用。
17
(三)人群暴露资料 具有决定性意义
25
):公众和社会在精神 可接受危险度(acceptable risk):公众和社会在精神、 ):公众和社会在精神、 心理等方面对某种损害可以承受的危险度。 心理等方面对某种损害可以承受的危险度。 对某种损害可以承受的危险度 ):相应于可接 实际安全剂量(virtual safe dose, VSD):相应于可接 ): 受危险度的外源化学物暴露剂量。 受危险度的外源化学物暴露剂量。
4
基础是安全性评价,危险度评定, 基础是安全性评价,危险度评定,危险度管理。
5
管理对毒理学的影响 管理对毒理学的影响
1、法规毒理学和GLP(Good Laboratory Practice ) 法规毒理学和 2、动物保护和3R原则 动物保护和3 原则 替代(replacement) 替代( ) 减少( 减少(reduction) ) 优化( 优化(refinement) ) 3、人体医学科学研究的伦理学要求
化学毒物而造成机体损伤、疾病,死亡的预期概率。 化学毒物而造成机体损伤、疾病,死亡的预期概率。
第十一章-管理毒理学

学试验 第四阶段:为慢性毒性试验和致癌试验
第二节 安全性评价
1.实际工作中常常是先安排试验周期短、费用低、预测 价值高的试验。
2. 一般来说,投产之前或登记、销售之前,必须进行第 一二阶段的试验。
3. 凡属我国首创的化学物质一般要求选择第三阶段甚至 第四阶段的某些有关项目进行测试,特别是对其中产量 较大、使用面广、接触机会较多或化学结构提示有慢性 毒性、遗传毒性或致癌性可能者,必须进行全部四个阶 段的试验。
第十一章 管理毒理学
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教研室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安全性评价 第三节 危险性分析
教学目的
1、掌握管理毒理学及危险度评价、危险度评价组成 2、掌握安全性评价的意义及基本内容 3、熟悉安全性评价注意事项
第一节 概 述
管理毒理学产生的背景 磺胺酊剂中毒事件 反应停致畸事件 水俣病事件 糖精的毒理学研究
5. 不同的评价程序对毒性试验划分的阶段性有不同的 要求,有些程序要求进行人体或人群试验。
健康相关产品毒理学评价阶段与试验项目
法规名称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第四阶段 第五阶段
农药
食品
化妆品
消毒产品
《农药安全性毒理学评 价程序》,《农药登记毒
理学试验方法》 GBl5670— 1995
《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 价程序和方法》
因不明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1974年官方承认的水俣病患者已达1400人,同时也确认了先
天性水俣病。 水俣病是通过流行病学研究发现病因的第一个公害病,推动
了环境医学的发展和相关法律的建立。
第一节 概 述
糖精发明于1879年,用作甜味剂。 糖精安全性早期资料显示急性毒性低;生物化学性能稳定;
管理毒理学

卫生毒理学教研室 梁洁
1
主要内容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安全性评价
• 第三节 危险度评定 • 第四节 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介绍
2
第一节 概述
3
毒理学主要研究领域
• 描述毒理学:毒性鉴定
• 机制毒理学:细胞、生化、分子水平 • 管理毒理学:将毒理学研究成果应用于外源化学物质危害 管理的应用学科,包括收集、处理和评价流行病学和实验
(lifetime excess risk)。
38
评定方法
• 1.完全禁止法 • 2.不确定性系数法
• 3.数学外推模型法
39
四、暴露评定(exposure assessment)
• 暴露评定是指机体、系统或(亚)人群对一种因子(和其 衍生物)的评价。
• 危险度评定的第三阶段 • 目的:定性和定量评定暴露程度、暴露频率暴露持续时间 和内剂量。
应发生率。
33
危害性效应的分类
• 有阈值效应 一般毒性、生殖毒性、发育毒性作用
• 无阈值效应 致突变、致癌作用
34
1.有阈值化学毒物剂量-反应关系评价 —安全评价法
• 目的:利用动物或人的定量研究资料,确定人暴露于该物 质不致引起有害健康效应的最高剂量,以此做为参考值(或
基准值),来评价危险人群在某种暴露量下的危险度; • 推算该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最高容许浓度(或可接受的限量) • 参考剂量(RfD)和参考浓度(RfC):日均暴露剂量或浓
确定伴随的不确定性。 • 危险度评定由4个步骤组成:危害识别、危害表征(剂量-
反应评定)、暴露评定、危险表征(包括定量和定性的危 险度和不确定性)
30
二、危害识别(hazard identification)
第十一章管理毒理学

2021/3/17
第十一章管理毒理学
3
③可疑致癌物 此类化学物质经动物实验及流行病学调查 研究均有一定的线索,但均未能确切证实 其有致癌性;
④非致癌物 据目前的研究结果,还为发现其有致癌性。
3.为卫生标准的制订提供科学依据; 4.为危险度管理提供依据。
2021/3/17
在 一 定 条 件 下 造 在特定条件下不引起
成机体损害的概率 ;机体出现损害效应的概
可无阈值;
率;
无零危险度。
有阈值;
在 阈 值 以 下 视 为 安 全 。
第十一章管理毒理学
11
可接受的危险度(acceptable risk)
是指公众和社会在精神、心理等各方 面均能承受的危险度。
2021/3/17
第十一章管理毒理学
9
2、危险度与安全性 危险度:指化学毒物在一定条件下
造成机体损害的概率 。
安全性:指化学毒物在特定条件下 不引起机体出现损害效应的概率。
2021/3/17
第十一章管理毒理学
10
相同点
危险度
安全性
评价化学物的指标; 都属于统计学概念; 反映对机体的损害概率。
不同点
如上例情况,则在此剂量下,致癌物 和致畸物引起人群中的肿瘤发生率或 畸胎发生率分别不会超过1/100000或 1/1000。
2021/3/17
第十一章管理毒理学
15
3、危险度评价与危险度管理
危险度评价(Risk assessment)是在综合分析人 群流行病学调查、毒理学试验、环境监测和健康 监护等多方面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对化学毒物损 害人类健康的潜在能力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估, 以判断损害可能发生的概率和严重程度。
管理毒理学

第一节 管理毒理学概述
5
毒理学主要三大பைடு நூலகம்究领域
➢ 描述毒理学 (Descriptive toxicology) ➢ 机制毒理学 (Mechanistic toxicology) ➢ 管理毒理学 (Regulatory toxicology)
6
★ Toxicology
Toxicology is the study of the effects harmful (toxic) substances have on the body.
生殖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Reproductive Medicine, China
1
第十一章 管理毒理学
(Regulatory Toxicology)
2
【目的要求】
➢掌握管理毒理学的基本概念、危险度评价 过程、安全性评价程序及注意事项 ➢掌握毒理学安全性评价 ➢熟悉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程序的选用原则 ➢了解农药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
38
提供依据
管理毒理学与毒理学评价/研究的关系 39
如何解决行政管理与毒理学评价/研究的脱节现象?
40
国内有关有毒化学品的卫生管理法规
单行法: 《药品管理法》、《食品安全法》、《矿山安全法》、
《职业病防治法》 管理机构: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卫计委卫生监督司、国家环境保
护总局、劳动部和农业部等有关部门和单位被授予执法 权
28
对特定化学物质产生毒害的可能性作出准确的评价,在此 基础上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和条例,作为国家行 政部门监督执法的依据,对化学品实施有效的管理以保护 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产生活环境,显得十分重要。
管理毒理学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
10.第十一章__管理毒理学-文档资料

9
安全性评价
第三阶段:包括亚慢性毒性试验、生殖和毒动学 试验
亚慢性毒性试验是为了确定较长时间内反复接触受试 物所引起的毒效应强度、性质和靶器官,初步估计 LOAEL和NOAEL,预测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性,并为慢 性毒性试验和致癌试验的剂量设计和指标选择提供参 考依据。 生殖毒性试验(繁殖试验),用于观察受试物对生殖 过程的不利影响。 毒动学试验旨在了解受试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和消 除情况,判断蓄积性的大小,寻找靶器官及剂量-反应 关系。
管理毒理学
2019/3/20
青海大学医学院
1
管理毒理学
第一节:管理毒理学概述(了解)
第二节:安全性评价(熟悉)
第三节:危险性分析(掌握)
第四节: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介 绍(自习)
青海大学医学院
2019/3/20
2
管理毒理学概述
管理毒理学(regulatory toxicology)是毒理学 的一个分支,是将毒理学的原理、技术和研究结 果应用于化学物质管理,以期达到保障人类健康 和保护生态环境免遭破坏的目的。
2019/3/20
青海大学医学院
11
安全性评价
人群接触资料
由于实验动物与人之间、实验条件与人群接触 受试物的实际情况之间存在诸多差异,将毒理 学试验的结果外推到人具有不确定性。 通常的解决办法是以动物试验的NOAEL或 LOAEL除以适当的安全系数(不确定系数)来 制定卫生标准,以增加标准的可靠性,达到保 护人类健康的目的。 但人群接触资料能直接反映受试物与机体接触 后所造成的损害作用,一旦确定,即具有决定 性意义。
2019/3/20
青海大学重复剂量试验、遗传毒性 试验和发育毒性试验。
本阶段的试验目的是了解受试物与机体多次接 触后在体内的蓄积情况及可能造成的潜在危害, 并判断受试物是否具有致突变性,进而估测其 致癌危险性。并研究受试物是否具有发育毒性。
卫生毒理学――第十一章 管理毒理学

卫生毒理学――第十一章管理毒理学概述一、基本概念(一)危险度与安全性1.危险度(risk)指在特定条件下,因接触某种水平的化学毒物而造成机体损伤、发生疾病,甚至死亡的预期概率。
2.安全性(safety)指化学物质在特定条件下不引起机体出现损害效应的概率。
3.可接受危险度(acceptable risk)指公众和社会在精神、心理等各方面均能承受的危险度。
见表11-1。
就特定化学物质引起的具体疾病而言,即使从未接触过该化学物的人群中也可以出现一定比例的患者。
当接触人群中的发病率与非接触人群相比基本一致或略有增高时,即可将该水平的发病率是为这种化学物质所致人体检看个危害的可接受危险度。
4.实际安全剂量(virtual safe dose VSD)指与可接受危险度相对应的化学毒物的接触剂量。
如上例,则表示在此剂量下,致癌物和致畸物引起人群中的肿瘤发生率或畸胎发生率分别不会超过10-6和10-3。
5.ADI:acceptable daily intake,每日容许摄入6.MAC:maximum allowable concentration 最高耐受剂量(二)危险度评价危险度评价(risk assessment)是在综合分析人群流行病学调查、毒理学试验、环境监测和健康监护等多方面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对化学物损害人类健康的潜在能力作定性和定量的评估,对环境评价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进行描述与分析,进而判断损害可能发生的概率和严重程度。
目的是确定可接受的危险度和实际安全剂量,为政府部门正确的作出卫生和环保决策、制定相应的管理法规和卫生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危险度评价程序(一)危害认定目的是确定待评化学毒物在一定条件下与机体接触后,能否产生损害效应;效应的性质、特点和强度如何;化学毒物和损害效应之间有无因果关系。
在进行研究之前,首先要获得足够的相关科学资料作为依据,这是认定的基础。
如待评化学物的资料----化学结构、理化特性、用途、使用方式及范围、环境中的稳定性及活性;人群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毒理学试验资料等。
第十一章 管理毒理学-

3 )凡要求将已登记的原药混配成各种剂型的 制剂时,一般应先提供急性经口联合毒性的 试验资料,以表明无协同作用,如有明显增 强作用,则需进行其它试验。
4 )根据农药的用途、品种的理化特性,对某 些特殊用途的农药(如卫生杀虫药、生物农 药等)可按程序规定的项目做适当增减。
评价指标和依据
表
级别
农药的急性毒性分级
3)制定每人每日容许摄入量: 根据动物慢性毒性试验中最大无作用剂量计算 公式: 每日容许摄入量(ADI(mg/kg)=最大无作用 剂量/安全系数 根据农药的性质及其它因素确定安全系数, 一般定为100。 每 人 每 日 容 许 从 食 品 中 摄 入 的 农 药 量 = ADI (mg/kg)×60(人体标准体重,kg) 4)收集人群接触毒物和意外事故的毒性资料 5)了解代谢产物和主要杂质的毒性
第二阶段:包括蓄积试验和致突变试验
目的:了解受试物与机体多次接触后 在体内的蓄积情况及可能造成的潜在危 害,并判断受试物是否具有致突变性, 进而估测其致癌危险性。
第二阶段 试验项目
体内哺乳动物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 体内哺乳动物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 哺乳动物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染色体畸
致突变试验结果评价
在我国食品及农药等安全性评价程序 中,致癌危、小鼠骨髓多染 红细胞微核试验(或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 分析)、显性致死试验(或睾丸生殖细胞 染色体畸变分析)。当三项试验呈阳性时, 除非该化学物质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一 般应放弃使用;如一项阳性,再加两项补 充试验仍呈阳性者,一般也应放弃。
经口 LD50 (mg/kg) 经皮 LD50 (mg/kg)4 小时 <20 20~ 200~2000 >2000 吸入 LC50 (mg/m3)2 小时 <20 20~ 200~2000 >2000
毒理学 管理毒理学

公共卫生学院 徐莉春
L/O/G/O
1
产生背景
1937年美国发生磺胺酏剂事件, 二甘醇作Tex为t in溶剂,107人死亡。1938 年成立美he国reFDA(食品药品管理局)
1957~1962,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共报 告“海豹肢” 1万余例,西德至少6000例, 英国5500例,日本约1000余例,台湾至少69 例。
性、Ti遗tle传in 毒here 性试验
得到慢性
得到亚慢性 LOAEL和 NOAEL;确定 生殖和发育毒性;
LOAEL和 NOAEL; 研究致癌作 用
检测生物转运和
生物转化
第四阶段:
慢性毒性试
第三阶段: 亚慢性毒性
验和致癌试 验
试验、生殖
和发育毒性
试验和毒物
代谢动力学
试验
局部毒性
21
遗传毒性试验
18
二、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的基本内容
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程序原则
遵循分阶段或分层(tiered testing)试验 的原则,初步试验是其他试验的基础。
试验周期短、费用低、预测价值高的试 验应优先安排。
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经济的办法,取 得可靠的结果。
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原则是 A 按一定顺序进行 B 最短的时间 C 最经济的办法 D 以上都是 E 以上都不是
沈阳化工研究院农药检验实验室也通过了认证。
2012-3-2,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安评中心 成为国内首个通过OECD多国GLP认证的 机构。为中国自主研发新药进入国际市场 和参与国际竞争创造了机会和条件。
11
通过国家GLP认证的机构
截至2012-6,通过国家GLP认证的机构共 有45家。
毒理学基础:第10章 管理毒理学

新化学物毒理学评价分层测试方案
34
安全性评价
(一)毒理学试验前的准备工作 尽可能地收集受试样品的相关资料,包
括样品的化学性质、理化性质及生产工艺 方面的资料。这些是进行毒理学实验设计 的基础。
35
安全性评价
(二)不同阶段的毒理学试验项目 —— 毒理学安全性评价四阶段试验
36
安全性评价
第一阶段——急性毒性试验和局部毒性试验 急性毒性试验是绝大多数毒理学试验的基 础,主要是测定LD50、LC50或其近似值,从 而为后续的致畸试验、亚慢性毒性试验和 某些致突变试验的剂量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39
重复剂量毒性试验:主要有14天和28天经口(经 皮或吸入)毒性试验。
遗传毒性试验:通常包括原核细胞基因致突变试 验、真核细胞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试验、微核 试验或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等。
为观察不同的遗传学终点,常采用反应不同遗传 学终点的组合配套试验。
发育毒性试验:主要是传统致畸试验。
40
第三阶段——亚慢性毒性试验、生殖毒性试 验和毒物动力学试验
第三阶段试验分别从受试样品的较长时间重复暴 露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对生殖过程的有害影响以及 受试样品在体内的代谢、吸收情况进行了毒性评价。
41
根据这3项试验中所采用的最敏感指标所得的最大 无作用剂量进行评价,若最大无作用剂量≦人可 能摄入量的100倍,毒性较强,放弃。
为适应上述需要,管理毒理学应用而生并迅速发 展起来。
5
管理毒理学概述
➢ 管理毒理学是毒理学的分支学科,是将毒理学 的原理、技术和研究结果应用于化学物的监督 管理,并为法律法规、卫生标准等的制定提供 科学依据,以达到防止人类中毒性健康危害的 发生和保护环境的目的。
危险度管理08

不确定性等。
• 如果能获得流行病学研究数据或从临床研究获得人体数据,在危害识别及其他步骤中应当充
分利用。
• 然而,对于大多数化学物,临床和流行病学资料是难以得到的。
第二阶段
危害表征
• 危害表征(Hazard Characterization)定性或定量地描述具有引起有害作用能力的某因素
• 数学外推模型,主要有两类,
概率分布模型(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models)或称统计学模型(statistical models) 概率分布模型、Logistic 模型Weibull模型;机制模型(mechanistic models) 一次命 中模型 多次命中模型 多阶段模型
• 安全性评价和危害识别所用的毒理学实验方法基本相同。
• “安全性评价”
表示为建立安全的决策程序 常用于①暴露可能受控制时,例如用于食物添加剂和在食物中杀虫剂和兽药的残留物;②新
化学物或新产品的许可和管理
• 危险度分析的目的是预测危险和控制危险。
• 对于致癌性,一般认为某化学物终生暴露所致的危险度在百万分之一(10-6 )或以下,为可
出了不确定系数的范围。采用不确定系数,如同下述的定量危险性法,不能保证每一个个体 的绝对安全。
• US EPA在对非致癌物的危险度评定中提出了参考剂量(reference dose,RfD)和参考浓度
(reference concentration,RfC)的概念。
• RfD和RfC 为日平均暴露剂量或浓度的估计值,人群(包括敏感亚群)终生暴露于该水平,
预期发生非致癌或非致突变的有害效应的危险度可以忽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章管理毒理学Chapter 11 Regulatory Toxicology卫生毒理学系Department of Toxicology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管理毒理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危险度、安全、安全性、可接受危险度、实际安全剂量、安全系数等),危险度分析内容和应用,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熟悉:危险度评价的意义,毒理学评价结果的不确定因素,毒理学安全性评价需注意的问题;了解: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 毒理学网络信息资源等内容。
授课内容摘要概述安全性评价危险度分析新药临床前安全性评价优良实验室规范一、概述管理毒理学(regulatory toxicology):现代毒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毒理学的原理、技术、研究结果应用于化学毒物的管理,以期达到保障人类健康和保护生态环境免遭破坏的目的。
它需要毒理学工作者与行政管理人员的共同参与和合作。
毒理科学与政府管理毒理科学的目的是研究和试图解释自然现象,特点是谨慎、渐进、尊重事实;而政府管理目标是影响人们的行为规范,解决人际纠纷,特点是偶然性和决断性,寻求问题的解决而不一定探索真理,而且,各部门的法规往往存在矛盾、各方利益冲突、拥护者坚持己见,造成对管理的阻力,且毒理学和流行病学提供的信息往往不足。
科学的评价转化为法规决策可能包括非科学的考虑,包括法律可行性、技术上的解决和费用-危险平衡的评价,与现行法律和公众认知的相容性。
依法管理已制定法规包括食物、饮用水、消毒产品、化妆品、玩具、工作场所、环境介质(大空气、室内空气、水、土壤)、饲料,遗传基因修饰产品等。
已管理各类物质包括药品、工业化学物、化妆品、杀虫剂、食品添加剂、饮用水成份、天然毒素、工业和环境化学物等。
管理对毒理学的影响•法规毒理学与优良实验室规范(GLP)•动物保护和3R原则:19世纪以来兴起了动物保护主义,各国成立各种动物保护组织。
中国《实验动物管理条例》规定“对实验动物必须爱护,不得戏弄或虐待”。
4R原则,即替代(replacement)、减少(reduction)和优化(refinement),责任心(responsibility)。
•医学伦理:涉及人体试验应遵循世界医学会的《赫尔辛基宣言》。
其中最重要的建立伦理审查委员会(Institutional Review Board,IRB)和知情同意(informed consent)原则。
毒理学家在化学品管理中的作用 对新化学物和新产品根据有关法规、规范进行毒理学安全性评价,并参与其专业技术评审;对重要环境污染物和化学品进行健康危险度评定;在现有化学物质中,提出基于健康和环境原因需优先管理化学品;参与有关法律、法规的制订,对化学品分类、分级、标签管理提供技术咨询和技术支持;通过进行动物体内试验、体外试验、人体研究和流行病学调查等研究,阐明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确定剂量-反应关系,在卫生标准和环境标准制订中起关键性作用;参与化学事故的应急救援。
管理毒理学与毒理学评价的关系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标签制度推动制定《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Globally Harmonized System of Classification and Labelling of Chemicals,GHS) 的国际授权是,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环发会议)上通过的《21世纪议程》。
WHO于2003年公布GHS,2005年修订。
GHS包括5个部分:第1部分导言、第2部分物理危害、第3部分健康危害、第4部分环境危害和9个附件。
该制度应是动态的,并应在执行过程中随着经验的积累不断修订并使之更加有效。
GHS包括下列要素:①按其健康、环境和物理危害对物质和混合物进行分类的统一标准;②统一危害公示要素,包括标签和安全数据单的要求。
该制度到2008年全面运转。
二、安全性评价•安全(safe):指一种化学物质在规定的使用方式和用量条件下,对人体健康不产生任何损害。
即不引起急性、慢性中毒,亦不至于对接触者(包括老、弱、病、幼和孕妇)及后代产生潜在的危害。
•安全性(safety):是一种相对的、实用意义上的安全概念,指在一定接触水平下,伴随的危险度很低,或其危险度水平在社会所能接受的范围之内的相对安全概念,安全性和危险度实际上是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同一个问题。
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的定义和目的?毒理学安全性评价toxicological safety evaluation:通过动物实验和对人群的观察,阐明某种物质的毒性及潜在的危害,对该物质能否投放市场作出取舍的决定,或提出人类安全的接触条件。
人体试验毒理学试验前的准备工作1. 受试物的基本资料•化学结构•理化性质:主要了解其外观、比重、沸点、熔点、水溶性或脂溶性、蒸气压、在常见溶剂中的溶解度、储存稳定性等。
•化学物的定量分析方法•生产过程:原料、添加剂、中间体等2. 了解化学物质的使用情况包括使用方式及人体接触途径、用途及使用范围、接触剂量,化学物质所产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人群健康效益等。
毒理学试验前的准备工作3. 选用人类实际接触和应用的产品形式进行试验一般采用工业品或市售商品,而非纯品,以反映人体实际接触的情况。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所使用的受试物必须是规格、纯度完全一致的产品。
4. 选择实验动物的要素动物种类对受试物代谢方式应尽可能与人类相近。
进行毒理学评价时,优先考虑哺乳类的杂食动物,如大鼠、小鼠、家兔、狗或猴等。
基本原则•毒理学安全性评价遵循分阶段试验的原则。
是因为各毒理学试验之间是有关联的,某些试验是其它试验的基础。
如急性毒性试验是绝大多数毒理学试验的基础,LD50或近似LD50是致畸试验、亚慢性毒性试验和某些致突变试验剂量设计的参考依据;慢性毒性试验各组剂量和观察指标的选择要参考亚慢性毒性试验的结果。
另一方面,为尽量减少资源的消耗,对于试验周期短、费用低、预测价值高的试验应予以优先安排。
不同阶段的毒理学试验项目•第一阶段:急性毒性试验和局部毒性试验主要是测定LD50、LC50或其近似值,为其它试验的剂量设计提供参数,根据毒作用的性质、特点推测靶器官,并对受试物的急性毒性进行分级。
试验通常要求使用两种动物,染毒途径应为与人体的可能暴露途径。
有可能与皮肤、眼、粘膜接触的化学物质还要求进行皮肤、粘膜刺激试验、眼刺激试验、皮肤致敏试验、皮肤光毒和光致敏反应试验等局部毒性试验。
目的:旨在通过致死的量效曲线计算出外源化学物的LD 50、LC 50或其近似值;初步筛出靶器官。
第二阶段:蓄积毒性试验、遗传毒性试验与发育毒性试验本阶段的试验目的是了解受试物与机体多次暴露后可能造成的潜在危害,并研究受试物是否具有遗传毒性与发育毒性。
以前曾列入规范的的蓄积试验,由于以死亡为指标有一定的局限性,目前已很少使用。
剂量范围发现试验和14天/28天重复剂量毒性试验可能得到更多的毒效应信息。
遗传毒性试验包括原核细胞基因突变试验、真核细胞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试验、微核试验或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等,需要几个试验成组使用,以观察不同的遗传学终点,提高预测遗传危害和致癌危害可靠性。
发育毒性试验主要是传统致畸试验。
某些受试物在结束第一、二阶段的试验后,根据试验结果和受试物用途、人可能的暴露水平,决定是否进行下一阶段的试验。
目的:了解外源化学物与机体多次暴露后可能造成的潜在危害,并研究受试物是否具有致畸作用与遗传毒性(Ames 、CHL 和微核试验等)。
致畸试验中,要求至少两种种属动物,染毒时间必须在致畸敏感期。
第三阶段:亚慢性毒性试验、生殖毒性试验和毒动学试验亚慢性毒性试验是为了确定较长时间内重复暴露受试物所引起的毒效应强度的性质、靶器官及可逆性,得到亚慢性暴露的LOAEL和NOAEL,预测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性,并可为慢性毒性试验和致癌试验的剂量设计和指标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生殖毒性试验(繁殖试验),用于观察受试物对生殖过程的有害影响。
毒动学试验旨在检测受试物或其代谢物在血液、其它体液及器官组织中浓度随时间的改变,了解在体内的吸收、分布和消除情况。
代谢试验用于检测受试物的代谢产物,相关的代谢酶,以及对外源化学物代谢酶的影响。
目的:为了确定较长时间内重复暴露外源化学物所引起的毒性作用,获得亚慢性暴露的LOAEL和NOAEL,也为慢性毒性试验和致癌试验的剂量设计和指标选择提供依据。
生殖毒性试验用于观察外源化学物对亲代生殖过程的有害影响。
第四阶段:慢性毒性试验和致癌试验慢性毒性试验目的是检测受试物与机体长期暴露所致的一般毒性作用,确定靶器官,获得慢性暴露的NOAEL和LOAEL;致癌试验检测受试物致癌作用。
本阶段的两个试验周期长、耗费的资源多,通常结合进行。
目的:检测外源化学物与机体长期暴露所致的一般毒性作用,以确定靶器官,获得慢性暴露的NOAEL 和LOAEL;而致癌试验检测新化学品有无致癌作用。
人群暴露资料将毒理学试验的结果外推到人具有不确定性,而人体暴露试验可直接反映受试物对人体造成的损害作用,具有决定性意义。
故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努力搜集这方面的资料,包括对职业性暴露人群的监测、对环境污染区居民的调查、对新药的临床试验、对药物毒性的临床观察、对中毒事故的的原因追查等。
安全性评价需注意的问题1. 毒理学安全性评价是管理毒理学的一部分,在对受试物进行毒理学安全性评价时一定要遵循有关机构的规范或指南。
各国和各法规机构的规范或指南正逐步协调和完善。
2. 安全性评价应进行质量控制/保证,全面贯彻执行GLP,这是实现国内外实验室之间数据通用的基础。
3. 在实验设计和实施时注意贯彻3Rs原则,即替代、减少和优化。
续前4. 毒理学安全性评价试验主要是对受试物毒效应的筛选,在必要时应进行靶器官毒理学研究,进一步研究毒作用模式和机制研究。
5. 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的结果可得到受试物毒作用的LOAEL和NOAEL,以NOAEL作为阈值的近似值。
以此为基础可得出安全限值,安全限值= NOAEL/安全系数。
安全系数一般采用100,据认为安全系数100是为物种间差异10 和个体间差异10两个安全系数的乘积。
6. 结合毒性实验结果和社会、经济效益等定论。
三、危险度分析²危害(hazard)是指当机体、系统或(亚)人群暴露时可能产生有害作用的某一种因子或场景的固有性质。
²危险度:在特定条件下,因接触一定剂量的外源化学物而造成机体损伤、引起疾病甚至导致死亡的预期概率。
²可接受危险度水平(acceptable risk level):当接触某种化学毒物的人群发病率接近或略高于非接触人群,那么这一频率可为ARL。
²实际安全剂量VSD :指与ARL相对应的化学毒物的接触剂量。
危险度分析:在综合分析人群流行病学调查、毒理学试验、环境监测和健康监护等多方面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对化学毒物损害人类健康的潜在能力做定性、定量的评估,对评价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进行描述与分析,进而判断损害可能发生的概率和严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