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诫子书》古今对照
《诫子书》的原文及翻译
![《诫子书》的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e89bbf67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a5.png)
《诫子书》的原文及翻译《诫子书》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意长,言简意赅,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
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诫子书》原文及翻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诫子书》原文夫(fú)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fú)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子书》翻译/译文一、君子的操守,(应该)恬静以修善自身,俭朴以淳养品德。
不把名利看得轻淡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能平静己心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才识需要学习,不学习无从拓广才识,不立志不能学习成功。
沉迷滞迟就不能励精求进,偏狭躁进就不能冶炼性情。
年年岁岁时日飞驰,意志也随光阴一日日逝去,于是渐渐枯零凋落,大多不能融入社会,可悲地守着贫寒的居舍,那时(后悔)哪来得及!二、高尚君子的行为,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
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
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三、德才兼备的人的品行,要从宁静中修养身心,用简朴的行动来培养品德。
不节俭,无从确立自己的志向;不宁静,难以达到远大的目标。
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努力学习;没有刻苦的学习,就不能得到广博的才智;没有明确的志向,就不能学到要学的知识。
沉溺散漫,就不能激励精神;轻佻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诫子书文言文对应翻译
![诫子书文言文对应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3e4bbe7e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71.png)
余少不更事,懵懂无知,仰赖先君慈爱,教诲有方,方得以成人。
今虽年事已高,然心系子孙,特书数言,以示规诫,愿尔等永记于心。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故学业不精,非一日之功;德行不修,非一时之效。
汝等宜早立志,勤学不辍,方能成就一番事业。
古人云:“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此言甚是。
凡人处世,当以勤为本,以嬉为末。
读书之余,宜习武艺,锻炼身体,以备不时之需。
勿使嬉戏荒废学业,勿使安逸败坏德行。
读书之道,贵在精而不在多。
凡所读之书,皆须用心领悟,不可囫囵吞枣。
读书之余,宜多思考,多问问题,以增广见闻。
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此之谓也。
为人处世,当以诚为本,以信为基。
与人交往,宜诚实不欺,信守承诺。
古人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信者,立身之本也。
尔等宜谨记此言,勿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居家之道,宜俭以持家。
勿以富为荣,勿以贫为耻。
居家务须勤俭,勿使奢侈败家。
古人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此言居家之要。
处世之道,宜和以处众。
与人相处,宜宽以待人,和以处众。
古人云:“和为贵。
”家和万事兴,身和百病消。
尔等宜以和为贵,勿以争斗为乐。
处世之道,宜慎以立身。
古人云:“慎独其身,不欺暗室。
”此言处世之慎。
尔等宜谨言慎行,勿使恶行败名。
人生在世,当以孝为先。
孝,百行之本也。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
”尔等宜尊敬父母,孝顺长辈,勿使孝道沦丧。
吾子孙,宜常怀感恩之心,感激父母养育之恩,感激师长教诲之恩,感激朋友帮助之恩。
古人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此言感恩之道。
最后,吾愿尔等牢记先祖遗训,勤学不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愿尔等前程似锦,福寿安康。
【翻译】诫子书我年轻时不懂得世事,懵懂无知,全靠先父的慈爱和正确的教导,才得以长大成人。
如今虽然年纪已大,但仍然关心子孙,特别写下几句话,以示规劝,希望你们能永远铭记在心。
清代四名人家书文言文及翻译
![清代四名人家书文言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db7a7fad31126edb6e1a1014.png)
清代四名人家书文言文及翻译清朝4名人家书文言文及翻译诫子书张之洞吾儿知悉:汝出门去国,已半月余矣。
为父何尝1日忘汝。
父母爱子,无所不至,其言恨不1日离汝,然必令汝出门者,盖欲汝用功上进,为后日国家干城之器,有用之才耳。
方今国事扰攘外寇纷来边疆屡失腹地亦危。
振兴之道,第1即在治国。
治国之道不1,而练兵实为首端。
汝自幼即好弄,在书房中,1遇先生外出,即跳掷嬉笑,无所不为,今幸科举早废,否则汝亦终以1秀才老其身,决不能折桂探杏,为金马玉堂中人物也。
故学校肇开,即送汝入校。
当时诸先辈犹多不以然,然余固深知汝之性情,知决非科甲中人,故排万难送汝入校,果也除体操外,绝无寸进。
余少年登科,自负清流,而汝若此,真令余愤愧欲死。
然世事多艰,习武亦佳,因送汝东渡,入日本士官学校肄业,不与汝之性情相背。
汝今既入此,应努力上进,尽得其奥。
勿惮劳,勿恃贵,英勇坚毅,务必养成1军人资历。
汝之前程,正亦未有限量,国家正在用武之秋,汝只虑不能自立,勿患人之不己知。
志之志之,勿忘勿忘。
抑余又有诫汝者,汝随余在两湖,固总督大人之贵介子也,无人不恭待汝。
今则去国万里矣,汝平日所挟以傲人者,将不复可挟,万1不幸肇祸,反足贻堂上以忧。
汝尔后当自视为贫民,为贱卒,苦身戮力,以从事于所学。
不特得学问上之益,且可藉是磨练身心,即后日得余之庇,毕业而后,得1官1职,亦可深知在下者之苦,而不致自智自雄。
余5旬外之人也,服官1品,名满天下,然犹兢兢也,常自恐惧,不敢放恣。
汝随余久,当必亲炙之,勿自以为贵介子弟,而漫不经心,此则非余所望于尔也,汝其慎之。
寒暖更宜自己留意,尤戒有狭邪赌博等行动,即幸不被人知悉,亦耗费精神,抛荒学业。
万1被人发觉,甚或为日本官吏逮捕,则余之面目,将何所在?汝固不足惜,而余则何如?更宜力除,至嘱!余身体甚佳,家中大小,亦均平安,没必要系念。
汝尽心求学,勿妄外骛。
汝苟竿头日上,余亦心广体胖矣。
父涛示。
吾儿知悉(书信开头用语):你出门离国,已有半个多月了。
清代-曾国藩《曾国藩诫子书》原文、译文及注释
![清代-曾国藩《曾国藩诫子书》原文、译文及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57110855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d2.png)
清代-曾国藩《曾国藩诫子书》原文、译文及注释原文:曾国藩诫子书清代-曾国藩一曰慎独则心安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
心既知有善知有恶,而不能实用其力,以为善去恶,则谓之自欺。
方寸之自欺与否,盖他人所不及知,而己独知之。
故《大学》之“诚意”章,两言“慎独”。
果能好善如好好色、恶恶如恶恶臭,力去人欲,以存天理,则《大学》之所谓“自慊”,《中庸》之所谓“戒慎”“恐惧”,皆能切实行之。
即曾子之所谓“自反而缩”,孟子之所谓“仰不愧”“俯不怍”,所谓“养心莫善于寡欲”,皆不外乎是。
故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断无行有不慊于心则馁之时。
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二曰主敬则身强“敬”之一字,孔门持以教人,春秋士大夫亦常言之。
至程朱则千言万语不离此旨。
内而专静纯一,外而整齐严肃,敬之工夫也;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敬之气象也;修己以安百姓,笃恭而天下平,敬之效验也。
程子谓“上下一于恭敬,则天地自位,万物自育,气无不和,四灵毕至,聪明睿智,皆由此出,以此事天飨帝”,盖谓敬则无美不备也。
吾谓“敬”字切近之效,尤在能固人肌肤之会,筋骸之束。
庄敬日强,安肆日偷,皆自然之征应。
虽有衰年病躯,一遇坛庙祭献之时,战阵危急之际,亦不觉神为之悚,气为之振。
斯足知敬能使人身强矣。
若人无众寡,事无大小,一一恭敬,不能懈慢,则身体之强健,又何疑乎?三曰求仁则人悦凡人之生,皆得天地之理以成性,得天地之气以成形。
我与民物,其大本乃同出一源。
若但知私己,而不知仁民爱物,是于大本一源之道已悖而失之矣。
至于尊官厚禄,高居人上,则有拯民溺、救民饥之责;读书学古,粗知大义,即有觉后知、觉后觉之责。
若但知自了,而不知教养庶汇,是于天之所以厚我者,辜负甚大矣。
孔门教人,莫大于求仁,而其最切者,莫要于“欲立立人”“欲达达人”数语。
立者自立不惧,如富人百物有馀,不假外求;达者四达不悖,如贵人登高一呼,群山四应。
《诫子书》原文及翻译_《诫子书》文言文欣赏
![《诫子书》原文及翻译_《诫子书》文言文欣赏](https://img.taocdn.com/s3/m/852dc730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a1.png)
《诫子书》原文及翻译_《诫子书》文言文欣赏《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阅读这篇文言文之后,你会感受到为人父者的爱子之心,以及修身立志的重要性。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些关于《诫子书》原文及翻译_《诫子书》文言文欣赏,作为参考,希望你喜欢。
诫子书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淡泊一作:澹泊;淫慢一作:慆慢)【注释】⑴诫:警告,劝人警惕。
⑵夫(fú):段首或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议论,无实在的意义。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指操守、品德、品行。
⑶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
⑷养德:培养品德。
⑸澹(dàn)泊:也写做“淡泊”,清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
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清心寡欲。
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
⑹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⑺才:才干。
⑻广才:增长才干。
⑼成:达成,成就。
⑽淫(yin)慢:漫不经心。
慢:懈怠,懒惰。
励精:尽心,专心,奋勉,振奋。
⑾险躁:冒险急躁,狭隘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治性:“治”通“冶”,陶冶性情。
⑿与:跟随。
驰:疾行,这里是增长的意思。
⒀日:时间。
去:消逝,逝去。
⒁遂:于是,就。
枯落:枯枝和落叶,此指像枯叶一样飘零,形容人韶华逝去。
⒂多不接世:意思是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接世,接触社会,承担事务,对社会有益。
有“用世”的意思。
⒃穷庐:破房子。
⒄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⒅淫慢:过度的享乐,懈怠。
淫:过度。
【翻译】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
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曾国藩《诫子书》译文
![曾国藩《诫子书》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0dfa0c27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e1a7618.png)
曾国藩《诫子书》译文余通籍三十余年,官至极品,而学业一无所成,德行一无许可,老大徒伤,不胜悚惶惭赧。
今将永别,特将四条教汝兄弟。
一曰慎独而心安。
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
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
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
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二曰主敬则身强。
敬之一字,孔门持以教人,春秋士大夫亦常言之,至程朱则千言万语不离此旨。
内而专静纯一,外而整齐严肃。
敬之工夫也;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敬之气象也;修己以安百姓,笃恭而天下平,敬之效验也。
聪明睿智,皆由此出。
庄敬日强,安肆日偷。
若人无众寡,事无大小,一一恭敬,不敢懈慢,则身体之强健,又何疑乎?三曰求仁则人悦。
凡人之生,皆得天地之理以成性,得天地之气以成形,我与民物,其大本乃同出一源。
若但知私己而不知仁民爱物,是于大本一源之道已悖而失之矣。
至于尊官厚禄,高居人上,则有拯民溺救民饥之责。
读书学古,粗知大义,即有觉后知觉后觉之责。
孔门教人,莫大于求仁,而其最切者,莫要于欲立立人、欲达达人。
立者自立不惧,所凭者志之笃、气之刚,达者自达不悖,所凭者德之厚、仁之熟。
故仁者,人也。
欲为仁者,无他道焉,求其放心而已矣。
求仁以为人,而其效验,先见之于求仁之人悦而爱之。
故欲求仁者,先求其悦之人,欲求其悦之人,则莫若以仁术推之。
所谓悦者,非世俗之悦也,仁之悦也。
汝兄弟体吾此意,于“慎独、主敬、求仁、习劳”四者,则终身用之有不能尽者矣。
又须规以善友,不可与不三不四之人往来,恐渐染其恶习,而不自知也。
译文:我踏入仕途已经三十多年了,官职做到了最高等级,但学业上却没有什么成就,品德行为也没有值得赞许的地方,年纪大了只留下悲伤,非常惊恐惭愧。
现在即将永远地告别(人世),特地把四条训诫留给你们兄弟。
一是慎独才能心安。
自我修养的方法,没有比养心更难的了;养心的难处,又在于慎独。
能够慎独,那么自我反省就不会有愧疚之处,可以面对天地和鬼神的质问。
《诫子书》原文及翻译和字词意思
![《诫子书》原文及翻译和字词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edf4e609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cf.png)
《诫子书》原文及翻译和字词意思《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诫子书》原文及翻译和字词意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诫子书》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子书》翻译: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
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
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诫子书》字词意思:1、诫:警告,劝人警惕。
2、夫(fú):段首或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议论,无实在的意义。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指操守、品德、品行。
3、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
4、养德:培养品德。
5、澹(dàn)泊:也写做“淡泊”,清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
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清心寡欲。
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
6、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7、才:才干。
8、广才:增长才干。
9、成:达成,成就。
10、慆(tāo)慢:漫不经心。
慢:懈怠,懒惰。
励精:尽心,专心,奋勉,振奋。
11、险躁:冒险急躁,狭隘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冶性:陶冶性情。
12、与:跟随。
驰:疾行,这里是增长的意思。
13、日:时间。
去:消逝,逝去。
14、遂:于是,就。
枯落:枯枝和落叶,此指像枯叶一样飘零,形容人韶华逝去。
曾国藩《诫子书》译文
![曾国藩《诫子书》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d882466f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b5.png)
曾国藩《诫子书》译文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备受推崇的人物,他的《诫子书》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和教育理念。
以下是对曾国藩《诫子书》的白话译文,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其中的深意。
原文:“余通籍三十余年,官至极品,而学业一无所成,德行一无许可,老大徒伤,不胜悚惶惭赧。
今将永别,特将一生之经验教训,留与尔等,愿尔等牢记之。
”译文:我入仕为官已经三十多年,官位达到了最高级别,但是在学业方面没有任何成就,在德行方面也没有什么值得称许的地方。
如今已年老,只能白白地伤感,心中充满了惶恐、惭愧和羞愧。
现在即将与你们永别,特意将我一生的经验和教训留给你们,希望你们能牢牢记住。
原文:“读书以明理为要。
理既明,则心中有主,然后心定。
心定,则不为外物所移。
汝辈读书,不可只为科名。
科名者,一时之荣,非终身之福。
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译文:读书最重要的是明白事理。
事理明白了,心中就有了主见,然后内心才能安定。
内心安定了,就不会被外界的事物所动摇。
你们读书,不可以只是为了考取功名。
考取功名,只是一时的荣耀,并非终身的福气。
读书的志向应该是成为圣贤之人,而不只是为了科举及第;当官心里要想着君主和国家,怎么能只考虑自己和家庭呢?原文:“守分安命,顺时听天。
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吾生平长进,全在受挫受辱之时。
务须咬牙励志,蓄其气而长其智,切不可苶然自馁也。
”译文:安守本分,听从命运的安排,顺应时势,听从上天的旨意。
做人如果能这样,差不多就接近正道了。
我这一生有所长进,全在遭受挫折和屈辱的时候。
一定要咬紧牙关,坚定志向,积蓄自己的气势,增长自己的智慧,千万不能萎靡不振,自己气馁。
原文:“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
尔等宜常守俭朴之风,不可习于奢华。
至于交友,亦当慎之又慎。
益友可以助汝进德修业,损友则将诱汝行差踏错。
”译文:凡是当官的家庭,从节俭变得奢侈容易,从奢侈再回到节俭就困难了。
你们应当一直保持俭朴的作风,不能习惯于奢华。
《诫子书》原文及注释
![《诫子书》原文及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f6d34023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a0.png)
《诫子书》原文及注释诫子书概况《诫子书》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诸葛亮54岁临终前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它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
诸葛亮也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线期望尽在言中。
通过这些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如此深切。
后有留存多篇《诫子书》。
《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有道德修养的人,他们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长期刻苦努力而实现远大理想。
要知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学习中积累起来的,如果不下苦工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如果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
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陶冶性情使节操高尚。
年华随着时间流失,意志随着时间消磨,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
这样的人不会有益于社会而为社会所用,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反悔也来不及了。
注释淡泊:不追求名利。
宁静:安静,集中精神。
淫慢:过度的享乐与怠惰。
接世:接触社会,承担事物。
励精:奋发向上。
险躁:浮躁。
冶性:陶冶性情。
鉴赏提示古代家训,大都浓缩了作者毕生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和学术思想等方面内容,不仅他的子孙从中获益颇多,就是今人读来也大有可借鉴之处。
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被后人誉为“智慧之化身”,他的《诫子书》也可谓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是古代家训中的名篇。
文章短小精悍,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读来发人深省。
文章思想《诫子书》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意长,言简意赅,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澹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险躁.Ⅰ关于“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诫子书对比文言文翻译
![诫子书对比文言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542af39c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3e.png)
[原文]吾友之子,年方弱冠,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吾欲以数言诫之,冀其有所感悟,以益其后学。
夫学无止境,勿以己之所长而骄人。
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之要,在于立德、立言、立功。
立德,天下归仁;立言,天下归道;立功,天下归义。
三者备,然后可以为人师表。
居家之道,勤俭为本。
饮食有节,起居有常。
与人交往,诚信为本,宽容为怀。
勿以小善而不为,勿以小恶而为之。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事业之道,贵在专一。
勿为浮华所惑,勿为名利所诱。
以诚待人,以信交友。
择善而从,其不善者而改之。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吾友之子,当以此为座右铭,常自省之,勿以吾言为迂腐。
勉之,勉之![文言文翻译]《诫子书》吾友之子,年甫二十,好学不倦,教人亦不懈。
吾欲以数语诫之,望其有所觉悟,以裨益其学。
学海无涯,勿因己之所长而傲物。
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学之要领,在于立德、立言、立功。
立德,则天下归仁;立言,则天下归道;立功,则天下归义。
三者兼备,然后可为师表。
居家之道,以勤俭为本。
饮食有节制,起居有常则。
与人交往,以诚信为本,以宽容为怀。
勿因小善而不为,勿因小恶而为之。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事业之道,贵在专一。
勿为浮华所惑,勿为名利所诱。
以诚待人,以信交友。
择善而从,其不善者而改之。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吾友之子,宜以此为座右铭,常自省之,勿以吾言为迂腐。
勉之,勉之![翻译说明]原文《诫子书》是一篇劝诫子女修身齐家治国的文章,语言简洁而富有哲理。
翻译时,力求保持原文的韵味和意义,同时兼顾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1. “吾友之子,年方弱冠,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 翻译为:“吾友之子,年甫二十,好学不倦,教人亦不懈。
”2. “夫学无止境,勿以己之所长而骄人。
” 翻译为:“学海无涯,勿因己之所长而傲物。
《诫子书》原文及翻译
![《诫子书》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9b35ffca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5f.png)
《诫子书》原文及翻译《诫子书》原文及翻译《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从文中可以看作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
本文是小编精心编辑的《诫子书》原文及翻译,希望能帮助到你![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韬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岁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君子的品行,以安静努力提高自己的修养,以节俭努力培养自己的品德。
不恬淡寡欲就不能显现出自己的志向,不宁静安稳就不能达到远大的目标。
学习必须静下心来,才干必须学习才能增长。
不学习就不能有广博的才干,没有志向就不能成就学业。
怠慢便不能振奋精神,冒险急噪便不能治理品性。
年华随时间流逝,意志随岁月消磨,于是枝枯叶落,大多不能对社会有所作为。
等到悲凉地守着贫穷的小屋时,后悔又怎么来的及呢?最近在看三国,感觉还是学到不少东西,三国人物的志向远大,才华横溢,智谋过人等特性,真让我叹服啊!中国的历史真是博大啊,应该好好学学!《诫子书》是诸葛亮写给其子诸葛瞻的,全文短短八十六字,虽阐述的是敬业奉献、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读来发人深省。
注释⑴诫:告诫,劝勉,劝人警惕。
⑵夫(fú):段首或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议论,无实在的意义。
⑶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⑷养德:培养品德。
⑸淡泊:清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
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艺文类聚》《太平御览》作“澹(dàn)泊”。
⑹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⑺广才:增长才干。
⑻成:达成,成就。
⑼淫慢:放纵懈怠,过度享乐。
《艺文类聚》作“慆(tāo)慢”,漫不经心之意。
淫,放纵。
慢,懈怠,懒惰。
⑽险躁:轻薄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⑾与:跟随。
⑿日:时间。
⒀遂:最终。
《诫子书》原文注释及翻译赏析
![《诫子书》原文注释及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870446f6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22.png)
《诫子书》原文注释及翻译赏析《诫子书》原文注释及翻译赏析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诫子书》原文注释及翻译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它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
诸葛亮也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言中。
通过这些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如此深切。
后人留存有多篇《诫子书》。
《诫子书》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意长,言简意赅,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
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1]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君子的操守,(应该)恬静以修善自身,俭朴以淳养品德。
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安详全神贯注地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才识需要学习,不学习无从拓广才识,不立志不能学习成功。
沉迷滞迟就不能励精求进,偏狭躁进就不能冶炼性情。
年年岁岁时日飞驰,意志也随光阴一日日逝去,于是渐渐枯零凋落,大多不能融入社会,可悲地守着贫寒的居舍,那时(后悔)哪来得及!注释(1)夫(fú):语气词,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
(2)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3)行:指操守、品德、品行。
(4)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
(5)淡泊(澹泊):安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
曾国藩诫子书译文及注释
![曾国藩诫子书译文及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f6c9ca46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4d.png)
曾国藩诫子书译文及注释曾国藩(1811年-1872年)是清朝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将自己的人生经验与智慧写成《曾国藩家书》,以教育他的子女。
这本书被广泛传播,成为了中国家训的重要篇章之一。
本文将为您翻译《曾国藩诫子书》的部分内容,并附上注释,让我们一同领悟曾国藩对于家庭和个人修养的重要教诲。
诫子书杂说寸语曰:人生在世,知己知彼千战不殆之道为先。
……居家修身须以诚实为本,人之所以为人也。
……努力吧,人之所以为人,不在知识多少,而在于知识有用无用,能否顺利地应用于实际生活。
……故自己先学问以示子孙,后人可学知识也。
……从六诀看来,可则力求之,全力以赴,尽最大努力,不留遗憾。
注释:1. 知己知彼千战不殆:这句话出自《孙子兵法》,意思是只有深入了解自己和敌人,才能在千变万化的战场上取得胜利。
曾国藩引用此语,表达了对于人生和家庭的管理同样需要深入了解的观点。
2. 修身:指修养自身品德和积极性格,塑造良好的形象和道德观念。
3. 诚实为本:强调诚实是一种重要的美德,作为人应该以诚实为基础来面对自己和他人。
4. 知识有用无用:知识并不仅仅是以获取和储存信息为主,而是要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价值。
5. 自己先学问以示子孙:父母必须率先学习,以身作则,为子孙后代树立榜样。
6. 从六诀看来:指的是六个方面的规则或原则。
曾国藩的这封诫子书不仅是对自己子女的忠告,更成为了中国家喻户晓的名篇之一。
他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他对于人生和家庭管理的深刻理解和宝贵经验。
通过这些教诲,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智慧,指导我们的人生道路和家庭教育。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到曾国藩对于个人修养和家庭管理的重视。
他认为,只有通过对自己的持续修炼和塑造,才能养成良好的品德和积极的心态。
同时,他也强调了知识的实用性,认为知识只有在能够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时,才能发挥真正的价值。
他以身作则,要求自己先去学问,以示给子孙后代,这展现了他对于家庭教育的看重和重视。
《诫子书》曾国藩 全文及翻译
![《诫子书》曾国藩 全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553c937558fafab069dc0238.png)
《曾国藩诫子书》及译文 ∙ 余通籍三十余年,官至极品,而学业一无所成,德行一无许可,老大徒伤,不胜悚s ǒn ɡ惶hu án ɡ惭c án 赧n ǎn 。
今将永别,特将四条教汝兄弟。
∙ ∙ 一曰慎独而心安。
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
能慎独,则内省不疚ji ù,可以对天地质鬼神。
人无一内愧ku ì之事,则天君泰然。
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 ∙ 二曰主敬则身强。
内而专静纯一,外而整齐严肃。
敬之工夫也;出门如见大宾,使民为承大祭,敬之气象也;修己以安百姓,笃d ǔ恭ɡōn ɡ而天下平,敬之效验也。
聪明睿智,皆由此出。
庄敬日强,安肆日偷。
若人无众寡,事无大小,一一恭敬,不敢懈xi è慢。
则身体之强健,又何疑乎?∙ 三曰求仁则人悦。
凡人之生,皆得天地之理以成性,得天地之气以成形,我与民物,其大本乃同出一源。
若但知私己而不知仁民爱物,是于大本一源之道已悖而失之矣。
至于尊z ūn 官ɡu ān 厚h òu 禄l ù,高居人上,则有拯zh ěn ɡ民m ín 溺n ì救ji ù民m ín 饥j ī之责。
读书学古,粗知大义,既有觉后知觉后觉之责。
孔门教人,莫大于求仁,而其最初者,莫要于欲立立人、欲达达人数语。
立人达人之人,人有不悦而归之者乎?∙ 四曰习劳则神钦q īn。
人一日所着之衣所进之食,与日所行之事所用之力相称,则旁人韪w ěi 之,鬼神许之,以为彼自食其力也。
若农夫织妇终岁勤动,以成数石d àn 之粟s ù数尺之布,而富贵之家终岁逸乐,不营一业,而食必珍馐xi ū,衣必锦绣,酣h ān 豢hu àn 高眠,一呼百诺,此天下最不平之事,神鬼所不许也,其能久乎?古之圣君贤相,盖无时不以勤劳自励。
为一身计,则必操习技艺,磨练筋骨,困知勉行,操心危虑,而后可以增智慧而长见识。
诫子书
![诫子书](https://img.taocdn.com/s3/m/09c3ff7758fafab069dc02f3.png)
《诫子书》1.诫.子书.诫:告诫、劝勉。
书:古今异义,书信。
2.夫.君子之行夫: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3.静以..修身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以: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目的。
4.非淡泊无以明志......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
明志:明确志向。
明:明确、坚定。
5.非宁静无以致远..致远:达到远大目标。
致:达到。
6.非学无以广才..广才:增长才干。
7.淫慢..淫慢:放纵懈怠。
淫:放纵。
慢:懈怠。
..则不能励精励精:振奋精神。
励:振奋。
8.险躁..险躁:轻薄浮躁。
险:轻薄。
..则不能治性治性:修养性情。
治,修养。
9.年与时...驰.整句: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
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10.意.与日去...整句: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11.遂成枯落..枯落:凋落,衰残。
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12.多不接世....整句: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13.悲守穷庐..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14.将复何及....整句:又怎么来得及。
【翻译】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培养品德的。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不能做到内心恬淡、不慕荣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能做到身心宁静专一就不能达到远大的目标。
3.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
★4.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5.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6.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最后就成了年老志衰、没有用处的人,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到那时),守在自家的狭小陋室里悲伤叹息,又怎么来得及呢!【断句】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诫子书》原文对比现代翻译
![《诫子书》原文对比现代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c1db3b5d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68.png)
《诫子书》原文对比现代翻译简介《诫子书》是中国古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诸葛亮创作的一封家书,旨在教诲其子如何修身养性、勤学励志。
这封家书历经千年,仍被广泛传颂,其深刻的教诲和人生哲理对现代人同样具有启发意义。
本文档将对《诫子书》的原文进行梳理,并提供现代翻译,以供对比和学习。
原文与现代翻译对比原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现代翻译> 君子之行,以宁静心绪来修养自己的品德,以节俭生活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不抛离功名利禄,就无法明确自己的志向;不保持内心的宁静,就无法达到远大的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才干来自勤奋学习。
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立志就无法学有所成。
放纵懒散就无法激发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随着时间飞逝,意志随着日子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悲哀地困守在简陋的小屋中,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干,不立志就无法学有所成。
放纵懒散就无法激发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随着时间飞逝,意志随着日子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悲哀地困守在简陋的小屋中,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结语通过对比《诫子书》的原文与现代翻译,我们可以发现,尽管语言和表达方式随着时间发生了变化,但其教诲的核心——修身养性、勤学励志——对现代人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诸葛亮的教诲跨越了时空,成为了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
诫子书翻译及原文
![诫子书翻译及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5b58db10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94.png)
诫子书翻译及原文
《戒子书》原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扩展资料
《戒子书》翻译:
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
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
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诫子书原文及翻译
![诫子书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0e7f2c1a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82.png)
诫子书原文及翻译(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英语单词、英语语法、英语听力、英语知识点、语文知识点、文言文、数学公式、数学知识点、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English words, English grammar, English listening, English knowledge points, Chinese knowledge points, classical Chinese, mathematical formulas, mathematics knowledge points, composition boo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诫子书原文及翻译《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曾国藩诫子书原文翻译及赏析
![曾国藩诫子书原文翻译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26c55b12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56.png)
曾国藩诫子书原文翻译及赏析曾国藩诫子书原文翻译及赏析赏析,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曾国藩诫子书原文翻译及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余通籍三十余年,官至极品,而学业一无所成,德行一无可许,老人徒伤,不胜悚惶惭赧。
今将永别,特立四条以教汝兄弟。
一曰慎独则心安。
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
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
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二曰主敬则身强。
内而专静统一,外而整齐严肃,敬之工夫也;出门如见大宾,使民为承大祭,敬之气象也;修己以安百姓,笃恭而天下平,敬之效验也。
聪明睿智,皆由此出。
庄敬日强,安肆日偷。
若人无众寡,事无大小,一一恭敬,不敢懈慢,则身体之强健,又何疑乎?三曰求仁则人悦。
凡人之生,皆得天地之理以成性,得天地之气以成形,我与民物,其大本乃同出一源。
若但知私己而不知仁民爱物,是于大本一源之道已悖而失之矣。
至于尊官厚禄,高居人上,则有拯民溺救民饥之责。
读书学古,粗知大义,即有觉后知觉后觉之责。
孔门教人,莫大于求仁,而其最初者,莫要于欲立立人、欲达达人数语。
立人达人之人有不悦而归之者乎?四曰习劳则神钦。
人一日所着之衣所进之食,与日所行之事所用之力相称,则旁人韪之,鬼神许之,以为彼自食其力也。
若农夫织妇终岁勤动,以成数石之粟数尺之布,而富贵之家终岁逸乐,不营一业,而食必珍馐,衣必锦绣。
酣豢高眠,一呼百诺,此天下最不平之事,鬼神所不许也,其能久乎?古之圣君贤相,盖无时不以勤劳自励。
为一身计,则必操习技艺,磨练筋骨,困知勉行,操心危虑,而后可以增智能而长才识。
为天下计,则必己饥己溺,一夫不荻,引为余辜。
大禹、墨子皆极俭以奉身而极勤以救民。
勤则寿,逸则夭,勤则有材而见用,逸则无劳而见弃,勤则博济斯民而神祗钦仰,逸则无补于人而神鬼不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曾国藩.诫子书
古文:
余通籍三十余年,官至极品,而学业一无所成,德行一无许可,老大徒伤,不胜悚惶惭赧。
今将永别,特将四条教汝兄弟。
一曰慎独而心安。
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
能慎独,册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
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
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二曰主敬则身强。
内而专静纯一,外而整齐严肃。
敬之工夫也;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敬之气象也;修己以安百姓,笃恭而天下平,敬之效验也。
聪明睿智,皆由此出。
庄敬日强,安肆日偷。
若人无众寡,事无大小,一一恭敬,不敢怠慢。
则身强之强健,又何疑乎?
三曰求仁则人悦。
凡人之生,皆得天地之理以成性,得天地之气以成形,我与民物,其大本乃同出一源。
若但知私己而不知仁民爱物,是于大本一源之道已悖而失之矣。
至于尊官厚禄,高居人上,则有拯民溺救民饥之责。
读书学古,粗知大义,既有觉后知觉后觉之责。
孔门教人,莫大于求仁,而其最切者,莫要于欲立立人、欲达达人数语。
立人达人之人,人有不悦而归之者乎?
四曰习劳则神钦。
人一日所着之衣所进之食,与日所行之事所用之力相称,则旁人韪之,鬼神许之,以为彼自食其力也。
若农夫织妇终岁勤动,以成数石之粟数尺之布,而富贵之家终岁逸乐,不营一
业,而食必珍馐,衣必锦绣,酣豢高眠,一呼百诺,此天下最不平之事,神鬼所不许也,其能久乎?古之圣君贤相,盖无时不以勤劳自励。
为一身计,则必操习技艺,磨练筋骨,困知勉行,操心危虑,而后可以增智慧而长见识。
为天下计,则必已饥已溺,一夫不获,引为余辜。
大禹、墨子皆极俭以奉身而极勤以救民。
勤则寿,逸则夭,勤则有材而见用,逸则无劳而见弃,勤则博济斯民而神祇钦仰,逸则无补于人而神鬼不歆。
此四条为余数十年人世之得,汝兄弟记之行之,并传之于子子孙孙,则余曾家可长盛不衰,代有人才。
译文
我作官做了三十多年,官职已经到了最高等级,可是学业一点也没有成就,德行一点儿也没有可赞许的地方,到岁数大了只有伤悲,不胜惊慌惭愧。
现在将要与你们永别,特将以下四条教给你们兄弟。
第一、一个人独处时思想、言语、行为谨慎就能在处世时做到心安理得,心平气和。
修身养性做人做学问的道路,最难的就是养心,养心中最难的,就是做到在一个人独处时思想、言语、行为谨慎。
能够做到在一个人独处时思想、言语、行为谨慎,就可以问心无愧,就可以对得起天地良心和鬼神的质问。
如果一个人在独处时没有做过一件问心有愧的事,那么他就会觉得十分安稳,自己的心情也常常会是快乐满足宽慰平安的,(做到在一个人独处时思想、言语、行为谨慎)
是人生中最好的自强不息的道路和寻找快乐的方法,也是做到守身如玉的基础。
第二、主观上对人对事对物态度恭恭敬敬就能使身心强健。
内心专一宁静浑然一体,外表衣着整齐态度严谨,这是对人对事对物态度恭恭敬敬的方法;一出门就像要去拜访一个尊贵的客人,就像普通老百姓在祭祀祖先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恭恭敬敬的样子,这是对人对事对物态度恭恭敬敬的气氛。
想要凭借自己掌握的知识来安抚老百姓,必须做到一丝不苟恭恭敬敬这样老百姓才能信服,这是对人对事对物态度恭恭敬敬的效果。
聪明的人和机智的人,因为他们都能够做到对人对事对物态度恭恭敬敬,所以总能够给别人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
主观上对人对事对物态度庄重严谨恭恭敬敬,就会一天比一天壮大自己,主观上对人对事对物态度傲慢无礼肆意而为,就会一天比一天消亡自己。
如果能做到无论对一个人还是一群人、无论对小事情还是大事情都态度恭恭敬敬,不敢有一丝一毫松懈怠慢的意思,那么自己身体和内心的强健,还用值得怀疑吗?
第三、讲究仁爱就能使人心悦诚服。
天底下人的生命,都是得到了天和地的机理才成就自我的性格,都是得到了天和地的气息才成就自我的形象,我(指曾国藩)和普通老百姓相比,对于生命生生不息的意义其实都是相同的。
假如我(指曾国藩)只知道自私自利而不知道对老百姓讲究仁爱对事物加倍爱惜,那么就是违背甚至抛弃了生命生生不息的意义。
至于那些享有丰厚俸禄的大官,高高地位于众人之上,就应该承担起拯救老百姓于溺水之时和拯救老百姓于饥饿之中的
责任。
读古书学**古人的思想,大概知道了古书中的意思,就应该有大力推行古书中自己已经领悟的古人正确思想的责任。
孔子的儒家学派教育子弟,大都要求子弟要讲究仁爱,而讲究仁爱最根本的,就是要想成就自己首先就要成就他人,要想富贵自己首先就要富贵他人。
能够成就他人富贵他人的人,人们哪会有不心悦诚服的归顺于他的呢?
第四、努力工作、辛勤劳动就能使神明感到钦佩。
一个人每一天所穿的衣服、所吃的食物,能做到与他白天所做的事情所用的力气相匹配的,就会得到旁人的认可和鬼神的赞许,这是因为他是在靠自己的本事吃饭。
假如普通人家男人耕田女人织布,一年到头辛苦劳动,才有了几担谷和几匹布的收入,而富贵人家的老爷少爷却一年到头安逸yin乐,不做一件事情,而吃的都是山珍海味,穿的都是锦罗绸缎。
喝醉了酒以后就像猪一样呼呼大睡,醒来后他一叫唤就有下人们对他唯唯喏喏,这是天底下最不公平的事情,连鬼神看见了都不会允许他(富贵人家)这样胡作非为,难道富贵人家就可以长期这样安逸**
乐享福吗?古代圣明的帝王和贤良的大臣,没有一个无时不刻不是把勤劳工作作为座右铭来激励自己。
如果从个人安身立命的角度来说,就应该努力操练和学**技术本领,积极煅练自己的体魄,感觉到自己知识太少时就加倍努力去学**知识,时时刻刻做到居安思危,这样才能够做到通过增长自己的学识来增长自己的才干。
而从为天底下老百姓着想的角度来说,就应该做到让普天下的百姓都吃饱饭、穿暖衣,不再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让他们都接受教育,不再像水边的蒿草一样
没有自己的主见,这些都是我们应该背负的责任。
大禹、墨子大都提倡对于个人生活应该非常节俭,而对于工作应该非常努力,辛勤劳动以使自己丰衣足食。
勤苦劳动的人长寿,安逸享受的人短寿,勤劳的人因为经常参加社会劳动,学有才干而能够派上用场,安逸享受的人因为从不参加社会劳动,毫无才干而会被社会所淘汰,一个人努力工作辛勤劳动就能为社会创造财富给别人带来好处从而使神明都对他的行为感到钦佩敬仰,一个人贪图安逸享乐就不能为社会创造财富不能给别人带来好处从而使鬼神都他的行为感到厌恶。
这四条是我从数十年的人生中积累的,你们兄弟们记住并且履行,而且要把它传给子子孙孙,这样,我们曾家就可以长盛不衰,每代都有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