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的界限含水率试验讲课教案
《土工试验与检测》课件——项目7界限含水率试验
![《土工试验与检测》课件——项目7界限含水率试验](https://img.taocdn.com/s3/m/745b6b91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d3.png)
本试验的目的是联合测定土的液限和塑限,用于划分土类、计算天然稠度和塑性指数,供土木类专业工程设计和施工使用。
本试验适用于粒径不大于0.5mm、有机质含量不大于试样总质量5%的土。
二、试验仪器设备
液塑限联合测定仪由以下五部分组成:①圆锥仪②电磁铁③显示屏④升降座⑤试样杯
二、试验仪器设备
四、成果分析
若采用 76g 锥,入土深度与含水率的关系曲线h—w图上,查得锥入土深度为2mm所对应的含水率w,即为该土样的塑限wp。 若采用 100g 锥,, 根据入土深度20mm求出的液限,通过液限与塑限时入土深度的曲线hp-wL,查得hp,求出入土深度为hp时的含水率,即为该土样的塑限wp。注:细粒土用右图中双曲线,砂粒土用多项式。
六、试验操作规程
1.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 GB/T50123—2019
2.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 JTG3430-2020
谢谢观看
天平(称量200g,感量0.01g),烘箱,干燥缸,铝盒,调土刀,筛(孔径0.5mm)凡士林关;3—指示灯;4—零线调节螺丝; 5—反光镜调节螺丝;6—屏幕;7—机壳;
8—物镜调节螺丝;9—电磁装置;10—光源调节螺丝;11—光源;12—圆锥仪;13—升降台;14—水平泡
概述(试验目的)
试验仪器设备
试验步骤
成果分析
试验注意事项
试验依据规程
目录
项目7 界限含水率
一、概述
对于黏性土,因黏土矿物含量高、颗粒细小,其物理状态与含水量关系非常密切。 同一种黏性土随其含水量的不同而分别处于固态、半固态、可塑状态及流动状态。黏性土随着含水量的变化,从一种稠度状态变为另一种稠度状态。黏性土由一种状态转到另一种状态的分界含水量,叫做界限含水量 。 土由可塑状态转到流动状态的界限含水量称为液限,用符号wL表示;土由半固态转到可塑状态的界限含水量称为塑限,用符号wp表示。
01.3土工(界限含水率-液塑限联合测定法)
![01.3土工(界限含水率-液塑限联合测定法)](https://img.taocdn.com/s3/m/e4b06042767f5acfa1c7cdb6.png)
10.2检测仪器设备发生意外损坏,停止检测,上报维修。
11.检测结果判断:
11.2依据《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标准:
11.2.1土名确定:细粒土依据塑性图以液限及塑性指数确定土名。
11.2.2液限区分:
7.1.7重复7.1.2~7.1.6步骤,对其它两个含水率土样进行试验,测其锥入深度和含水率。
8.结果计算及数据处理:
8.1依据JTG E40-2007标准:
8.1.1在双对数坐标纸上,以含水率 为横坐标,锥入深度h为纵坐标,点绘a、b、c三点含水率的图。连此三点,应呈一条直线。如三点不在同一直线上,要通过a点与b、c两点连成两条直c两直线上求出相应的两个含水率。当两个含水率的差值小于2%时,以该两点含水率的平均值与a点连成一直线,当两个含水率的差值不小于2%时,应重做试验。
8.1.2液限的确定方法
8.1.2.1若采用76g锥做液限试验,则在h- 图上,查得纵坐标入土深度h=17mm所对应的横坐标含水率 ,即为该土样的液限 。
8.1.2.2若采用100g锥做液限试验,则在h- 图上,查得纵坐标入土深度h=20mm所对应的横坐标含水率 ,即为该土样的液限 。
8.1.3塑限的确定方法
7.1.5改变锥尖与土接触位置(锥尖两次锥入位置距离不小于1cm),重复7.1.3-7.1.4步骤,得锥入深度h2。h1、h2允许平行误差为0.5mm,否则,应重做。取h1、h2平均值为该点的锥入深度h。
7.1.6去掉锥尖入土处的凡士林,取10g以上的土样两个,分别装入称量盒内,称质量(准确至0.01g),测定其含水率 (计算至0.1%)。计算含水率平均值 。
界限含水率试验 ppt课件
![界限含水率试验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32674dbba1aa8114531d9ce.png)
IL
w wP IP
界限含水率试验
土的液限、塑限试验
目的
测定细粒土的液限、塑限,计算塑性指数、给土分类定名, 共设计、施工使用。
仪器设备
①液塑限联合测定仪:圆锥仪、读数显示; ②试样杯200g,分度值0.01g;④其他:烘箱、干燥器、 铝盒、调土刀、孔径0.5mm的筛、凡士林等。
计算与制图
(1)计算含水量
wmms 1*100%
(2)绘制圆锥下沉深度h与 含水量w的关系曲线
①三点连一条直线。
②当三点不在一直线上,通过高 含水量的一点分别与其余两点连 成两条直线,在圆锥下沉深度为 2mm处查得相应的含水量,当两 个含水量的差值小于2%,应以 该两点含水量的平均值与高含水 量的点连成一线。
液限锥式仪
液塑限联合测定仪
操作步骤
(1)当采用天然含水量的土样时,应剔除大于0.5mm的颗粒,然后分别按接 近液限、塑限和二者之间状态制备不同稠度的土膏,静置湿润。静置时间可视 原含水量的大小而定。当采用风干土样时,取过0.5mm筛的代表性土样约200g, 分成3份,分别放入3个盛土皿中,加入不同数量的纯水,使分别接近液限、塑 限和二者中间状态的含水量,调成均匀土膏,然后放入密封的保湿缸中,静置 24小时。 (2)将制备好的土膏用调土刀调拌均匀,密实地填入试样杯中,应使空气逸出。 高出试样杯的余土用刮土刀刮平,随即将试样杯放在仪器底座上。 (3)取圆锥仪,在锥体上涂以薄层凡士林,接通电源,使电磁铁吸稳圆锥仪。 (4)调节屏幕准线,使初读数为零。调节升降座,使圆锥仪锥角接触试样面, 指示灯亮时圆锥在自重下沉入试样内,经5秒后立即测读圆锥下沉深度。 (5)取下试样杯,然后从杯中取10g以上的试样2个,测定含水率。 (6)按(2)-(5)的步骤,测试其余2个试样的圆锥下沉深度和含水率。
粘性土的界限含水率
![粘性土的界限含水率](https://img.taocdn.com/s3/m/127a1e46195f312b3169a5f2.png)
• 土从某种稠度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时的界限含水量
称为稠度界限,又称为Atterberg界限
缩限 0
塑限
液限
固态 半固态 可塑状态 流动状态
工程上常用的有液性界限wL和塑性界限wp • 液性界限,相当于土从塑性状态转变为液性状态时的含
水量,简称液限 wL • 粉土的液限在32~38%之间,粉质粘土为38~46%,粘土
emax与emin :最大与最小孔隙比
emax: 最大孔隙比;将松散的风干土样通过长颈漏斗轻轻 地倒入容器,避免重力冲击,求得土的最小干密度再经 换算得到最大孔隙比
emin: 最小孔隙比;将松散的风干土样装入金属容器内, 按规定方法振动和锤击,直至密度不再提高,求得土的 最大干密度再经换算得到最小孔隙比
为40~50%。
• 塑性界限,相当于土从半固体状态转变为塑性状态时的 含水量,简称塑限 wp 常见值为17~28%
三、粘性土的可塑性
• 当粘性土的含水量在某范围内时,可用外力塑成任何形 状而不发生裂纹,并在外力移去时能保持既得的形状, 土的这种性能叫可塑性。
• 粘性土中含水量在液限与塑限两个稠度界限之间时,土 处于可塑状态,具有可塑性,这是粘性土的独特性能。
• 塑态:含水量较固态为大,粒间主要为弱结合水连结, 在外力作用下容易产生变形,可揉塑成任意形状不破裂、 无裂纹,去掉外力后不能恢复原状。
• 流态:含水量继续增加、粒间主要为液态水占据,连结 极微弱,几乎丧失抵抗外力的能力,强度极低,不能维 持一定的形状,土体呈泥浆状,受重力作用即可流动。
二、界限含水量——稠度界限(物理状态指标)
土的工程分类总起来可以归纳为三级分类
➢ 土的第一级分类是成因类型分类 如《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将土按堆积年代划分为三类: 1. 老堆积土; 2.一般堆积土;3.新近堆积土。
土的界限含水率液限和塑限联合测定法PPT学习教案
![土的界限含水率液限和塑限联合测定法PPT学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9310bef59eef8c75ebfb340.png)
对于砂类土,用100g锥测定c点的锥入深度可大于 5mm,用76g锥测定 c点的锥入深度可大于2mm。
第5页/共12页
三、试验步骤
分层装满盛土杯
第6页/共12页
三、试验步骤
锥入试验
第7页/共12页
三、试验步骤
第11页/共12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12页/共12页
土的界限含水率液限和塑限联合测定法
会计学
1
一、仪器设备
圆锥仪与盛土杯
电子天平、筛及其他工具
第2页/共12页
二、试验准备
取有代表性的风干土样,压碎大于 0.5mm的土或杂物,并过0.5mm筛
第3页/共12页
二、试验准备
取0.5mm筛下土样三份
湿布闷土
第4页/共12页
二、试验准备
测定a点的锥入深度,对于100g锥应为20mm±0.2mm,对于76g锥应为 17mm;
锥入试验
间隔不小于1cm
第8页/共12页
三、试验步骤
分别取土测定含水率 (称量准确至0.01g,计算到0.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9页/共12页
四、结果计算
在双对数坐标上,点绘a、b、c三点含水率的h-w图
注:两个含水率的差值不小于2%时, 应重做 试验
第10页/共12页
四、结果计算
塑限的确定方法:
注:当两个含水率的差值不小于2%时 ,应重 做试验
土的界限含水率试验
![土的界限含水率试验](https://img.taocdn.com/s3/m/78a6de0b84868762cbaed566.png)
第三章土的界限含水率试验第一节锥式仪液限试验一、试验目的测定土的液限,并与塑限试验和含水率试验结合,用以计算土的塑性指数和液性指数,作为粘性土的分类以及判别土的状态之用。
二、基本原理土的液限是粘性土从可塑状态转到流动状态的界限含水率。
圆锥液限仪是根据一定重量和固定角度的平衡锥沉入土中一定深度时的含水率恰为液限这一原理制作的。
前苏联A.M.瓦西里耶夫经过多次试验认为锥体重量为0.75N,锥角为30º,锥体沉入深度为10mm时,土的抗剪强度是8.232kPa,此时土的含水率即为液限。
三、仪器设备1、铝盒、调土杯及调土刀;2、锥式液限仪(图3-1);3、天平:感量为0.01g;4、筛:孔径为0.5mm;5、磁钵和橡皮头研棒;6、烘箱:应能控制温度105~110ºC;7、干燥器。
图3-1锥式液限仪1-锥身;2-手柄;3-平衡装置;4-试杯;5-底座四、操作步骤1、制备土样取天然含水率的土样约50g,捏碎过筛;若天然土样己风干,则取样80g研碎,并过0.5mm筛;加纯水调成糊状,盖上湿布或置保湿器内12h以上,使水分均匀分布。
2、装土样于调土杯中将备好的土样再仔细拌匀一次,然后分层装入试杯中;用手掌轻拍试杯,使杯中空气逸出;待土样填满后,用调土刀抹平土面,使土面与杯缘齐平。
3、放锥(1)在平衡锥尖部分涂上一薄层凡士林,以拇指和食指执锥柄,使锥尖与试样面接触,并保持锥体垂直,轻轻松开手指,使锥体在其自重作用下沉入土中;注意放锥时要平稳,避免产生冲击力。
(2)放锥15s后,观察锥体入土中的深度,以土样表面与锥接触处为准;若恰为10mm(锥上有刻度标志),则认为这时的含水率就为液限。
若锥体入土深度大于或小于10mm时,表示试样含水率大于或小于液限,此时,应挖去沾有凡士林的土,取出全部试样放在调土杯中,使水分蒸发或加纯水重新调匀,直至锥体下沉深度恰为10mm时为止。
4、测液限含水率将所测得的合格试样,挖去沾有凡士林的部分,取锥体附近试样少许(约15~20g)放入铝盒中测定其含水率,此含水率即为液限。
土的界限含水率的测定
![土的界限含水率的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c9966036bcd126fff7050b28.png)
减小
流动状态
液限 L
可塑状态
塑限 P
半固体状态 固体状态
缩限
s
试验目的:测定土的液限
试验方法:圆锥仪法
一、仪器设备
液限试验
1、环刀:内径61.8mm,高20mm,体积
60cm3。
液限试验
2、电子天平:最大称量为500g,最小分
度值为0.01g。
液限试验
3、其它:切土刀、修土刀、盛土盘和抹
液性指数
黏性土的状态划分
状态 坚硬 液性指数
P Il L P
IL 0
0 I L 0.25
0.25 I L 0.75
硬塑
l
—— 液限
可塑 软塑 流塑
p —— 塑限
0.75 I L 1.0
I L 1 .0
试验1 圆锥仪液限试验
液限试验
液限:粘性土呈液态与塑态之间的分界含水率。 用符号 L 表示。
3测含水率
三、塑限试验成果整理 根据试验数据,按下列公式计算:
塑限试验
mw m1 m2 31.75-28.33 100%= =24.36% ms m2 m0 28.33-14.29
式中 ω —— 土的含水率(%),精确至0.1% m0 —— 称量盒质量(g) m1 —— 称量盒加湿土质量(g)
六、液限试验记录表
土样编号: G1-1 试验者: 计算者: 陈 玲 试验日期: 2014-3-21 赵佩胜
液限试验
. .
试 样 编 号
环刀 编号
环 刀 质 量 (g)
环刀加湿 土 质 量 (g)
湿 土 质 量 (g)
试 样 体 积 (cm3)
2016-2017年土的界限含水率试验(总结)
![2016-2017年土的界限含水率试验(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8e2110b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7e.png)
第三章 土的界限含水率试验第一节 锥式仪液限试验一、试验目的测定土的液限,并与塑限试验和含水率试验结合,用以计算土的塑性指数和液性指数,作为粘性土的分类以及判别土的状态之用。
二、基本原理土的液限是粘性土从可塑状态转到流动状态的界限含水率。
圆锥液限仪是根据一定重量和固定角度的平衡锥沉入土中一定深度时的含水率恰为液限这一原理制作的。
前苏联A .M .瓦西里耶夫经过多次试验认为锥体重量为0.75N ,锥角为30º,锥体沉入深度为10mm 时,土的抗剪强度是8.232kPa ,此时土的含水率即为液限。
三、 仪器设备1、铝盒、调土杯及调土刀;2、锥式液限仪(图3-1);3、天平:感量为0.01g ;4、筛:孔径为0.5mm ;5、磁钵和橡皮头研棒;6、烘箱:应能控制温度105~110ºC ;7、干燥器。
四、 操作步骤1、制备土样取天然含水率的土样约50g ,捏碎过筛;若天然土样己风干,则取样80g 研碎,并过0.5mm 筛;加纯水调成糊状,盖上湿布或置保湿器内12h 以上,使水分均匀分布。
2、装土样于调土杯中将备好的土样再仔细拌匀一次,然后分层装入试杯中;用手掌轻拍试杯,使杯中空气逸出;待土样填满后,用调土刀抹平土面,使土面与杯缘齐平。
3、放锥(1) 在平衡锥尖部分涂上一薄层凡士林,以拇指和食指执锥柄,使锥尖与试样面接触,并保持锥体垂直,轻轻松开手指,使锥体在其自重作用下沉入土中;注意放锥时要平稳,避免产生冲击力。
(2) 放锥15s 后,观察锥体入土中的深度,以土样表面与锥接触处为准;若恰为10mm (锥上有刻度标志), 则认为这时的含水率就为液限。
若锥体入土深度大于或小于10mm 时,表示试样含水率大于或小于液限,此时,应挖去沾有凡士林的土,取出全部试样放在调土杯中,使水分蒸发或加纯水重新调匀,直至锥体下沉深度恰为10mm 时为止。
4、测液限含水率将所测得的合格试样,挖去沾有凡士林的部分,取锥体附近试样少许(约15~20g )放入图3-1 锥式液限仪铝盒中测定其含水率,此含水率即为液限。
界限含水率试验
![界限含水率试验](https://img.taocdn.com/s3/m/d44b449d84254b35eefd3494.png)
二、界限含水率实验(液限、塑限联合测定法)(一)实验目的测定粘性土的液限L ω和塑限P ω,并由此计算塑性指数Ip 。
(二)实验原理液限、塑限联合测定法是根据圆锥仪的圆锥入土深度与其相应的含水率在双对数坐标上具有线性关系的特性来进行的。
利用圆锥质量为76g 的液塑限联合测定仪测得土在不同含水率时的圆锥入土深度,并绘制其关系直线图,在图上查得圆锥下沉深度为10mm 所对应得含水率即为液限,查得圆锥下沉深度2mm 所对应的含水率即为塑限。
(三)实验设备1.液塑限联合测定仪:(如附图1)有电磁吸锥、测读装置、升降支座等,圆锥质量76g ,锥角30°,试样杯等;2.天平:称量200g ,分度值0.01g ;3.其它:调土刀、不锈钢杯、凡士林、称量盒、烘箱等。
(四)操作步骤1.土样制备:当采用风干土样时,取通过0.5mm 筛的代表性土样约200g ,分成三份,分别放入不锈钢杯中,加入不同数量的水,然后按下沉深度约为4~5mm ,9~11mm ,15~17mm 范围制备不同稠度的试样(对于高岭土,含水率分别约为50%,75%,90%)。
2.装土入杯:将制备的试样调拌均匀,填入试样杯中,填满后用刮土刀刮平表面,然后将试样杯放在联合测定仪的升降座上。
3.接通电源:在圆锥仪锥尖上涂抹一薄层凡士林,接通电源,使电磁铁吸住圆锥。
4.测读深度:调整升降座,使锥尖刚好与试样面接触,切断电源使电磁铁失磁,圆锥仪在自重下沉入试样,经5秒钟后测读圆锥下沉深度。
5.测含水率:取出试样杯,测定试样的含水率。
重复以上步骤,测定另两个试样的圆锥下沉深度和含水率。
(五)实验注意事项1.土样分层装杯时,注意土中不能留有空隙。
2.每种含水率设三个测点,取平均值作为这种含水率所对应土的圆锥入土深度,如三点下沉深度相差太大,则必须重新调试土样。
(六)计算公式1.计算各试样的含水率:100wsm m ω=⨯ 式中符号意义与含水率实验相同。
土工试验界限含水率试验
![土工试验界限含水率试验](https://img.taocdn.com/s3/m/d2688ce616fc700aba68fc32.png)
土工试验界限含水率试验9 界限含水率试验9.1 一般规定9.1.1 土的粒径应小于0.5mm以及有机质含量不大于干土质量的5%。
9.1.2 本试验中含水率的测定应按本标准第5.2节的烘干法执行。
9.2 液塑限联合测定法9.2.1 本试验所用的仪器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1 液塑限联合测定仪(图9.2.1)应包括带标尺的圆锥仪、电磁铁、显示屏、控制开关和试样杯。
圆锥仪质量为76g,锥角为30°;读数显示宜采用光电式、游标式和百分表式;图9.2.1 光电式液塑限联合测定仪示意图1-水平调节螺丝;2-控制开关;3-指示灯;4-零线调节螺丝;5-反光镜调节螺丝;6-屏幕;7-机壳;8-物镜调节螺丝;9-电磁装置;10-光源调节螺丝;11-光源;12-圆锥仪;13-升降台;14-水平泡2 试样杯:直径40mm~50mm;高30mm~40mm;3 天平:称量200g,分度值0.01g;4 筛:孔径0.5mm;5 其他:烘箱、干燥缸、铝盒、调土刀、凡士林。
9.2.2 液塑限联合测定法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1 液塑限联合试验宜采用天然含水率的土样制备试样,也可用风干土制备试样。
2 当采用天然含水率的土样时,应剔除粒径大于0.5mm的颗粒,再分别按接近液限、塑限和二者的中间状态制备不同稠度的土膏,静置湿润。
静置时间可视原含水率的大小而定。
3 当采用风干土样时,取过0.5mm筛的代表性土样约200g,分成3份,分别放入3个盛土皿中,加入不同数量的纯水,使其分别达到本标准第9.2.2条第2款中所述的含水率,调成均匀土膏,放入密封的保湿缸中,静置24h。
4 将制备好的土膏用调土刀充分调拌均匀,密实地填入试样杯中,应使空气逸出。
高出试样杯的余土用刮土刀刮平,将试样杯放在仪器底座上。
5 取圆锥仪,在锥体上涂以薄层润滑油脂,接通电源,使电磁铁吸稳圆锥仪。
当使用游标式或百分表式时,提起锥杆,用旋钮固定。
6 调节屏幕准线,使初读数为零。
01.3土工(界限含水率-液塑限联合测定法)
![01.3土工(界限含水率-液塑限联合测定法)](https://img.taocdn.com/s3/m/e4b06042767f5acfa1c7cdb6.png)
文件编号:GX/JCXZ01.3-00-2009
第1版 第0次修改
第1页 共4页
主题:土工界限含水率(液塑限联合测定法)试验
实施日期:2009.09.01
拟稿
审核
批准
1.引用标准:
1.1《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
1.2《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2.抽样方法及样本大小:
7.检测步骤:
7.1依据《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标准:
7.1.1取有代表性的天然含水率或风干土样进行试验。如土中含大于0.5mm的土粒或杂物时,应将风干土样用带橡皮头的研杵研碎或用木棒在橡皮板上压碎,过0.5mm的筛。
取0.5mm筛下的代表性土样200g,分开放在三个盛土皿中,加不同数量的蒸馏水,土样的含水率分别控制在液限(a点)、略大于塑限(c点)和两者的中间状态(b点)。用调土刀调匀,盖上湿布,放置18h以上。测定a点的锥入深度,对于100g锥应为20mm±0.2mm,对于76g锥应为17mm。测定的c点的锥入深度,对于100g锥应控制在5mm以下,对于76g锥应控制在2mm以下。对于砂类土,用100g锥测定c点的锥入深度可大于5mm,用76g锥测定c点的锥入深度可大于2mm。
7.1.2将制备的土样充分搅拌均匀,分层装入盛土杯,用力压密,使空气逸出。对于较干的土样,应先充分搓揉,用调土刀反复压实。试杯装满后,刮成与杯边齐平。
7.1.3用光电式液塑限联合测定仪测定时,接通电源,调平机身,打开开关,提上锥体(此时刻度或数码显示应为零)。锥头上涂少许凡士林。
7.1.4将装好土样的试杯放在升降座上,转动升降旋钮,试杯徐徐上升,土样表面和锥尖刚好接触,指示灯亮,停止转动旋钮,锥体立刻自行下沉,5秒时,自动停止下落,读数窗上显示锥入深度h1。
试验四 界限含水量试验
![试验四 界限含水量试验](https://img.taocdn.com/s3/m/4d9b2bf5f705cc1755270951.png)
试验四 界限含水率试验1 界限含水率及常用测定方法1.1 界限含水率 1.1.1界限含水率细粒土由于含水率的不同,分别处于流动状态、可塑状态、半固体状态和固体状态。
液限L ω是细粒土呈可塑状态的上限含水率,即土体含水率若超过液限,土体则处于流动状态;塑限P ω是细粒土呈可塑状态的下限含水率,即土体含水率若低于塑限,土体则处于半固体状态;缩限s ω是细粒土从半固体状态过渡固体状态时体积不在收缩的含水率。
1.1.2塑性指数、液性指数塑性指数P I 用来描述土的塑性大小,习惯上用不带百分号的数值表示,由下式计算:P L P I ωω-=液性指数L I 用来表示天然含水率与界限含水率的关系,由下式计算:PL PL I ωωωω--=1.2 常用测定方法常用的方法有搓条法、蝶式液限仪、平衡锥式液限仪、液塑限联合测定等方法。
此次试验采用液塑限联合测定的方法。
1.3试验目的测定细粒土的液限、塑限含水率及其塑性指数P I 、液性指数L I 的确定。
1.4试验原理液塑限联合仪的圆锥下沉深度h 与含水率%ω在对数坐标中呈线性关系,即:b k h +=)01.0lg(lg ω2 液塑限联合试验步骤2.1 仪器设备(1)光、电式液塑限联合测定仪;(2)天平:称量200g。
感量0.01g;(3)式样杯:内径40mm,高30mm(4)其它:烘箱、干燥缸、铝盒、调土刀、筛网(0.5mm)、凡士林或润滑油、纯水等。
2.2 操作步骤(1)液塑限联合试验原则上采用天然含水率的土样制备式样,但也可用干土制备式样。
首先取土并去除土样中大于0.5mm的土颗粒。
;(2)按下沉深度约为4~5mm,9~10mm和16~18mm范围制备不同稠度的土膏,静置在保湿缸中,静置时间视含水率大小而定,一般为24h;(3)将土膏用调土刀充分调拌均匀,密实的填入式样杯中,刮平表面后放在仪器底座上;(4)取出圆锥仪,在锥体表面涂上凡士林或润滑油;(5)接通电源,使电磁铁吸稳锥体;(6)调节屏幕准线,使初始读数位于零刻度处;(7)调节升降座,使锥体刚好接触土面;(8)断开电磁铁电源,使圆锥仪在自重下沉入土内,5s后读取下沉深度并记录;(9)将试样取出10g左右,测定其含水率;(10)重复(3)~(9)步,做完其余两个试样。
界限含水率试验解析
![界限含水率试验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5ae5819b0717fd5370cdc0c.png)
成果分析
液、塑限联合测定试验: 1 以含水率为横坐标,圆锥入土深度为 纵坐标在双对数坐标纸上绘制关系曲线, 如图2所示。三点应在一直线上如图中A 线。当三点不在一直线上时,通过高含 水率的点和其余两点连成二条直线,在 下沉为2mm处查得相应的2个含水率, 当两个含水率的差值小于2%时,应以两 点含水率的平均值与高含水率的点连一 直线如图中B线,当两个含水率的差值大 于、等于2%时,应重做试验。 2 在含水率与圆锥下沉深度关系图上查 得下沉深度为10mm所对应的含水率为 10mm液限,查得下沉深度为2mm所对 应的含水率为塑限,取值以百分数表示, 准确至0. 1%。
试验步骤
液限试验: 4、若锥体经15秒钟自由落入试样的深度恰为 10毫米时,即表示达到液限。若小于10毫米, 则表示土中含水量低于液限。此时需加入少量 的水于试样中,重新拌和,然后重复试验其落 入深度。如锥体落入深度大于10毫米,则表示 土中含水量大于液限,需取出土样重新搅拌风 干(差距较大时可借助吹风机吹干,但要边吹 边搅拌)。 5、可事先在小平铲上制成适当大小的土饼(密 实、表面平滑、厚度大于10毫米),用落锥检 验其稠度大致情况(以平衡锥下落深度为准), 然后才正式试验。
界限含水率试验
——液限和塑限
界限含水率试验
1. 试验目的 2. 试验原理 3. 试验方法与仪器设备 4. 操作步骤 5. 成果整理
试验目的
为了确定粘性土由流动状态,可 塑状态和半固体状态、固体状态 相互转化时的分界含水率。
它是土工试验中的基本指标之一。 为划分土类,计算天然稠度,塑 性指数IP,液性指数IL,供工程设 计和施工之用。
试验原理
由于含水率不同,土体分别处于流动状态、可塑状态、 半固体状态、固体状态。
土的颗粒分析试验和界限含水率试验
![土的颗粒分析试验和界限含水率试验](https://img.taocdn.com/s3/m/b7c7d950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5e.png)
土的颗粒分析试验和界限含水率试验土的颗粒分析试验(一)、试验目的颗粒分析试验是测定干土中各种粒组所占该土总质量的百分数,借以明确颗粒大小分布情况,供土的分类与概略判断土的工程性质及选料之用。
(二)试验方法与适用范围1、筛析法:适用于粒径大于0.075mm的土。
2、密度计法:适用于粒径小于0.075mm的土。
3、移液管法:适用于粒径小于0.075mm的土。
4、若土中粗细兼有,则联合使用筛析法及密度计法或移液管法。
(三)、筛分法实验1、仪器设备:(1)符合GB6003——85的要求的试验筛。
粗筛:圆孔,孔径为60mm、40mm、20mm、10mm、5mm、2mm;细筛:孔径为2.0、1.0、0.5、0.25、0.1、0.075mm。
(2)、天平:称量1000g与称量200g。
(3)、台秤:称量5kg.。
(4)、振筛机:应符合GB9909——88的技术条件。
(5)、其他:烘箱、研钵、瓷盘、毛刷、木碾等。
2、操作步骤(无粘性土的筛分法)(1)从风干、松散的土样中,用四分法按下列规定取出代表性试样:①粒径小于2mm颗粒的土取100g——300g② 最大粒径小于10mm 的土取300g ——1000g ③ 最大粒径小于20mm 的土取1000g ——2000g ④ 最大粒径小于40mm 的土取2000g ——4000g ⑤ 最大粒径小于60mm 的土取4000g 以上。
称量准确至0.1g ;当试样质量多于500g 时,准确至1g 。
(2)将试样过2mm 细筛,分别称出筛上和筛下土质量。
(3)取2mm 筛上试样倒入依次叠好的粗筛的最上层筛中;取2mm 筛下试样倒入依次叠好的最上层筛中,进行筛析。
细筛宜放在振筛机上震摇,震摇时间一般为10——15min 。
(3)由最大孔径筛开始,顺序将各筛取下,在白纸上用手轻叩摇晃,如仍有土粒漏下,应继续轻叩摇晃,至无土粒漏下为止。
漏下的土粒应全部放入下级筛内。
并将留在各筛上的试样分别称量,准确至0.1g 。
粘性土的界限含水率.
![粘性土的界限含水率.](https://img.taocdn.com/s3/m/ef524b7b1ed9ad51f01df287.png)
天然土的稠度状态——液性指数(Liquid Index)
Solid 固态
semiSolid 半固态
Plastic 塑态
Liquid 液态
Wp
WL
w wP IL wL w P
液性指数
粘性土即使具有相同的含水率,也未必处于同样的状态, 与无粘性土的相对密实度相似,粘性土的状态用液性指数 来判别。 液性指数表征了土的天然含水率与界限含水率之间的相对 关系,表达了天然土所处的状态。 IL 0 固态 0< IL 1 塑态 0< IL 0.25 硬塑状态 0.25< IL 0.75 可塑状态 0.75< IL 1 IL>1 软塑状态 流塑状态
1 Dr 0.67 0.33 Dr 0 密实的 松散的 0.67 Dr 0.33 中密的
emax与emin :最大与最小孔隙比
emax: 最大孔隙比;将松散的风干土样通过长颈漏斗轻轻 地倒入容器,避免重力冲击,求得土的最小干密度再经 换算得到最大孔隙比 emin: 最小孔隙比;将松散的风干土样装入金属容器内, 按规定方法振动和锤击,直至密度不再提高,求得土的 最大干密度再经换算得到最小孔隙比
Ws
Wp
粘性土的稠度与可塑性是土粒与水相互作用后所表现 出来的物理性质。
一、粘性土的稠度状态
• 粘性土因含水多少而表现出的稀稠软硬程度,称为稠度。 • 因含水多少而呈现出的不同的物理状态称为粘性土的稠 度状态。 • 固态:含水量相对较少,粒间主要为强结合水连结,连 结牢固,土质坚硬,力学强度高,不能揉塑变形,形状 大小固定。 • 塑态:含水量较固态为大,粒间主要为弱结合水连结, 在外力作用下容易产生变形,可揉塑成任意形状不破裂、 无裂纹,去掉外力后不能恢复原状。 • 流态:含水量继续增加、粒间主要为液态水占据,连结 极微弱,几乎丧失抵抗外力的能力,强度极低,不能维 持一定的形状,土体呈泥浆状,受重力作用即可流动。
土力学实验教案(5篇)
![土力学实验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56bb41de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9c.png)
土力学实验教案(5篇)第一篇:土力学实验教案实验一液、塑限试验一、目的测定细粒土的液限含水率、塑限含水率、塑性指数、液性指数、确定土的工程分类。
二、试验方法液塑限联合测定法三、仪器设备1、光电式液限、塑限联合测定仪,试样杯2、天平,称量200g,最小分度值0.1g。
3、其它:烘箱、铝盒、调土刀、刮土刀、凡士林等。
四、试验步骤1、本次试验原则上应采用天然含水率的土样进行,也允许用风干土制备土样,土样过0.5mm筛后,喷洒配制一定含水率的土样,然后装入密闭玻璃广口瓶内,润湿一昼夜备用(土样制备工作实验室已预先做好)。
2、将已制备好的土样取出调匀后,密实地装入试样杯中(土中不能有孔洞),高出试样杯口的余土,用刮土刀刮平,随即将试样杯放在升降底座上。
3、接通电源,调平底座,吸放安扭调到“吸”的状态,把装有透明光学微分尺的圆锥仪,在锥体上抹以薄层凡士林,使电磁铁吸稳固锥仪。
并使光学微分尺垂直于光轴(可从屏幕上观察,刻度线清晰,并在屏幕居中位置)。
4、调节零点,使读数屏幕上的零线与光学微分尺影像零线重合,按下“手”(即手动)按钮,使仪器处于备用状态。
5、转动升降座,待试样杯上升到土面刚好与圆锥仪锥尖接触时,按“放”按钮,圆锥仪自由下落,历时5秒,当音响讯号自动发出声响时,立即从读数屏幕上读出圆锥仪下沉深度,平行两组试验。
6、把升降座降下,细心取出试样杯,剔除锥尖处含有凡士林的土,取出锥体附近的试样不少于15-30g放入称量铝盒内,称量得质量m1,并记下盒号,测定含水率。
7、将称量过的铝盒,放入烘箱;在105℃~110℃的温度下烘至恒量,取出土样盒放入玻璃干燥皿内冷却,称干土的质量m2。
8、重复2~7条的步骤,测试另二种含水率土样的圆锥入土深度和含水率9、以含水率为横坐标,以圆锥入土深度为纵坐标在双对数坐标纸上绘制含水率与相应的圆锥入土深度关系曲线,如图1-2所示。
三点应在一根直线上,如图中A线。
如果三点不在同一直线上,通过高含水率的一点与其余两点连两根直线,在圆锥入土深工为2mm处查得相应的两个含水率,用该两含水率的平均值的点与高含水率的测点作直线,在含水率与圆锥下沉深度的关系图上查得下沉深度为17mm对应的含水率为液限,查得下沉深度为2mm对应的含水率为塑限。
03界限含水率试验
![03界限含水率试验](https://img.taocdn.com/s3/m/fff4f319227916888486d72b.png)
2010-9-20
7
实验结论
请你把前面提到的四个问题的看法,或你对实验结果的有关意见作为实 验感受记录下来。
2010-9-20
8
备注和说明
2010-9-209附 件附图源自2010-9-2010
附 件
附表
2010-9-20
11
2010-9-20
3
实验方法
液、塑限联合测定法 ; 说明:根据《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界限含水率 中的液限可以采用圆锥仪或碟式仪法,塑限可以采用滚搓法。联合测定法 是为改进碟式仪液限和滚搓法塑限而提出的一种试验方法,就是根据土样 在可塑状态范围内,用质量76g,锥角300的圆锥仪,以瞬时落锥方法,测得 圆锥入土深度h与含水率w两个参数,然后绘制在双对数坐标纸上,得到深 度h与含水率w之间的直线关系,取等效碟式仪法强度相应的入土深度 h=17mm(水利部取法,建工取h=10mm )时的含水率为液限,取等效滚搓 法强度相应的入土深度h=2mm时的含水率为塑限。
2010-9-20 2
实验用仪器及材料
液塑限联合测定仪:圆锥仪,锥质量为76g,锥角300 ;读数显示为光电 式;试样杯,直径40~50mm,高30~40mm; 天平:称量200g,感量为0.0lg; 烘箱; 其他:干燥器(用氯化钙为干燥剂)、铝称量盒、调土刀、小刀、毛玻璃 板、滴管、吹风机、孔径为0.5mm的标准筛、研钵等设备。
2010-9-20
4
实验步骤
试验采用天然含水率试样,当土样不均匀时,也允许采用风干试样;当 试样中含有粒径大于0.5mm的土粒和杂物时,应过0.5mm筛;采用天然含水 率土样时,取代表性试样约250g;采用风干试样时,取过0.5mm筛的代表性 试样约200g,用纯水将土样调成均匀膏状,放人调土皿,浸润过夜; 将试样充分调匀后,填人试样杯中。填样时不应有孔隙,填满后刮平表 面; 将试样杯放在联合测定仪的升降座上,在圆锥尖抹一薄层凡士林,接通 电源,使电磁铁吸住圆锥; 将屏幕上的标尺调至零位,调整升降座,使圆锥尖接触土面,指示灯亮 时,圆锥在自重下沉人试样,经5s后测读圆锥人土深度,取出试样杯,挖去 锥尖人土处的凡士林,取锥体附近的试样不少于10g放人称量盒内,测定含 水率; 将全部试样再加水或吹干并调匀,重复以上步骤分别测定第二点、第三 点试样的圆锥人土深度及相应的含水率; 将圆锥人土深度及相应的含水率在双对数坐标上绘制关系曲线,求得圆 锥人土深度为17mm及2mm时的相应含水率为液限及塑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的界限含水率试验第三章土的界限含水率试验第一节锥式仪液限试验一、试验目的测定土的液限,并与塑限试验和含水率试验结合,用以计算土的塑性指数和液性指数,作为粘性土的分类以及判别土的状态之用。
二、基本原理土的液限是粘性土从可塑状态转到流动状态的界限含水率。
圆锥液限仪是根据一定重量和固定角度的平衡锥沉入土中一定深度时的含水率恰为液限这一原理制作的。
前苏联A.M.瓦西里耶夫经过多次试验认为锥体重量为0.75N,锥角为30º,锥体沉入深度为10mm时,土的抗剪强度是8.232kPa,此时土的含水率即为液限。
三、仪器设备1、铝盒、调土杯及调土刀;2、锥式液限仪(图3-1);3、天平:感量为0.01g;4、筛:孔径为0.5mm;5、磁钵和橡皮头研棒;6、烘箱:应能控制温度105~110ºC;7、干燥器。
图3-1 锥式液限仪1-锥身;2-手柄;3-平衡装置;4-试杯; 5-底座四、操作步骤1、制备土样取天然含水率的土样约50g,捏碎过筛;若天然土样己风干,则取样80g 研碎,并过0.5mm筛;加纯水调成糊状,盖上湿布或置保湿器内12h以上,使水分均匀分布。
2、装土样于调土杯中将备好的土样再仔细拌匀一次,然后分层装入试杯中;用手掌轻拍试杯,使杯中空气逸出;待土样填满后,用调土刀抹平土面,使土面与杯缘齐平。
3、放锥(1) 在平衡锥尖部分涂上一薄层凡士林,以拇指和食指执锥柄,使锥尖与试样面接触,并保持锥体垂直,轻轻松开手指,使锥体在其自重作用下沉入土中;注意放锥时要平稳,避免产生冲击力。
(2) 放锥15s后,观察锥体入土中的深度,以土样表面与锥接触处为准;若恰为10mm(锥上有刻度标志), 则认为这时的含水率就为液限。
若锥体入土深度大于或小于10mm时,表示试样含水率大于或小于液限,此时,应挖去沾有凡士林的土,取出全部试样放在调土杯中,使水分蒸发或加纯水重新调匀,直至锥体下沉深度恰为10mm时为止。
4、测液限含水率将所测得的合格试样,挖去沾有凡士林的部分,取锥体附近试样少许(约15~20g)放入铝盒中测定其含水率,此含水率即为液限。
五、成果整理1、计算土的液限,方法参见第二章含水率的计算方法。
2、本试验须做两次平行测定, 其平行测定差值不得大于2%,取两个测值的平均值。
3、填写试验报告。
六、注意事项1、若调制的土样含水率过大,只许在空气中晾干或用吹风机吹干,也可用调土刀搅拌或用手搓捏散发水量,切不能加干土或用电炉烘烤。
2、放锥时要平稳,避免产生冲击力。
3、从调土杯中取出土样时,必须将沾有凡士林的土弃掉,方能重新调制或者取样测含水率。
七、思考题l、为何不能随意将平衡锥放入土中?2、放锥后土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注:测定粘性土液限的另一种方法是蝶式仪法, 美国、加拿大等国广为采用。
两种方法测同一土样的液限时, 所得结果是不同的。
研究表明, 蝶式仪所测液限值(w LC)大于锥式仪所测液限值(w Lv), 锥入土深度为17mm时的土的含水量相当于蝶式仪所测土的液限值。
两者之间关系一般可表示为w Lc=(w Lv-0.5)/0.7。
蝶式仪测定粘性土液限法可参阅我国土工试验标准及规程。
第二节滚搓法塑限试验一、试验目的测定土的塑限,并与液限试验和含水率试验结合,用来计算土的塑性指数和液性指数,为粘性土的分类以和估算地基承载力提供依据。
二、基本原理土的塑限是区分粘性土可塑状态与半固体状态的界限含水率。
塑限的测定方法主要根据土处于塑态时可塑成任意形状也不产生裂纹, 处于固态时很难搓成任意形状, 若勉强搓成时, 土面要发生裂纹或断折等现象, 这两种物理状态特征作为塑态和固态的界限。
当粘性土搓成直径为3mm粗细的土条表面开始出现裂纹时的含水率,即为土的塑限。
三、仪器设备1、铝盒、调土刀、调土杯、滴瓶;2、毛玻璃板:约300mm×200mm;3、磁钵及橡皮头研棒;4、天平:最小分度值0.01g;5、筛:孔径0.5mm;6、烘箱、干燥器、电热吹风器;7、卡尺:分度值0.02mm。
四、操作步骤1、制备土样按液限试验制备试样,但加的水分要少,使土团不沾手。
2、搓条取一小块试样在手中揉捏至不沾手,用手指捏成椭球形,置于毛玻璃板上,用手掌轻轻滚搓,手掌用力要均匀,土条长度不能超过手掌宽度,土条不能出现空心现象。
当土条被搓至直径为3mm, 且产生裂纹并开始断裂时,此时的含水率恰为塑限。
若土条被搓至3mm仍未产生裂纹,表示该试样含水率高于塑限,应将土条重新揉捏,再滚搓。
若土条直径大于3mm就断裂,表示其含水率低于塑限,应弃去,重新取土样揉捏滚搓,直至达到标准为止。
取直径3mm且有裂纹的土条3~5g,放入铝盒内,随即盖上盒盖,避免水分蒸发。
3、测塑限含水率将放在铝盒中的土条称重,烘干后再称干土的质量。
计算含水率,准确至0.1%。
五、成果整理1、计算土的塑限,方法参见第二章含水率的计算方法。
2、本试验须做两次平行测定,并取其算术平均值,其平行测定允许误差值:当w<10%时为1%;当w≥40%时为2%。
3、用测得的液限与塑限值计算塑性指数,并按塑性指数分类定出土名。
应用测得的液限、塑限、天然含水率计算液性指数,并评价土所处的稠度状态。
4、填写试验报告。
六、注意事项1、滚搓土条时,必须用力均匀,以手掌轻压,不得作无压滚动;应防止土条产生空心现象,滚搓前土团必须经过充分的揉捏。
2、土条须在数处同时产生裂纹始达塑限;如仅有一条裂纹,可能是用力不均所致,产生的裂纹必须呈螺纹状。
七、思考题1、为什么搓条规定为3mm粗细?为什么滚搓到规定状态即认为达到塑限?2、如土样含水率大于塑限而需吹风时,为什么不能向试样中加土以减小含水率?第三节液塑限联合测定试验一、试验目的测定粘性土的液限和塑限,并由此计算塑性指数和液性指数,进行粘性土的定名及判断粘性土的软弱程度。
二、基本原理液、塑限联合测定法是根据圆锥仪的圆锥入土深度与其相应的含水率在双对数坐标上具有线性关系的特性来进行的。
利用圆锥质量为76g的液塑限联合测定仪测得土在不同含水率时的圆锥入土深度, 并绘制其关系直线图, 在图上查得圆锥下沉深度为10mm(或17mm)所对应的含水率即为液限, 查得圆锥下沉深度为2mm所对应的含水率即为塑限。
联合液塑限仪法的优点是可以减少人为误差,免去搓条的环节。
缺点是要测定三个不同的含水率,还要画图求液限和塑限,时间并不节省。
此法为我国独创。
本试验适用于粒径小于0.5mm,以及有机质含量不大于试样总质量5%的土。
二、仪器设备1、联合液塑限测定仪(图3-2);锥质量为76g,锥角为30º,读数显示形式为光电式;2、其他设备与测液限同。
三、操作步骤1、制备土样:按液限试验制备土样的要求,取代表性土样约200g,分别放在三个调土皿中,加纯水调制成三种不同含水率的土膏,并盖上湿布,静置12h以上。
三种不同含水率分别控制圆锥入土深度大致在3~4mm、7~9mm、15~17mm。
图3-2联合液塑限测定仪2、装土进杯:将任一含水率的调土皿中的土膏用调土刀充分搅拌均匀后, 填入调土杯中, 填满后刮平表面;将杯放在联合测定仪的升降杯座上。
3、放锥入土:在圆锥上抹一薄层凡士林, 接通电源, 使电磁铁吸住圆锥;调整升降座, 使圆锥尖接触试样面。
调节读数零点, 关断电源, 使圆锥失磁而自重下沉土中。
约5s后, 测读圆锥入土深度。
旋转土杯,改变锥尖与土体接触位置,重复两次。
要尽量使三个点相隔最远,得到h 1,h 2,h 3,相互误差不得超过0.5mm 。
4、测含水率:取下调土杯, 取锥体附近的试样不少于10g ,放入称量铝合内,测定含水率。
重复以上步骤, 再测定另两试样的圆锥入土深度及含水率。
5、填写试验报告。
四、成果整理1、计算三次试验试样的含水率w 及相应的圆锥平均入土深度h 。
2、绘制曲线:以含水率w 为横坐标,以圆锥入土深度h 为纵坐标, 在双对数坐标纸上绘制w-h 关系曲线, 三点应在一直线上。
当三点不在一直线上时, 将高含水率的点与其余两点连成直线, 并在入土深度为2mm 处查得相应两个含水率。
当两个含水率差值小于2%时, 应以该两点含水率的平均值与高含水率的点连成一直线,作为关系直线(图3-3),否则应重做试验。
3、确定液、塑限:在w-h 关系图上查得入土深度为10mm 所对应的含水率为10mm 液限(即习惯的锥式仪液限),查得深度为2mm 所对应的含水率为塑限, 取值以百分数表示,准确至0.1%。
4、用测得的液限、塑限、天然含水率,计算土的塑性指数,液性指数,并进行土的定名,评价土所处的稠度状态。
五、注意事项1、对于较干的土样,应先充分揉搓、搅拌。
2、每次提起锥杆时都要擦拭锥头,涂少许凡士林。
3、接通电源打开开关后,应注意数码显示是否为零。
六、思考题1、土的液限、塑限物理意义是什么?2、液、塑限联合测定仪法有哪些优缺点?图3-3 锥入深度与含水率关系图 A 线—三点在同一直线上 B 线—三点不在同一直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