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专题复习总结

合集下载

2024年高一历史常考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一历史常考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一历史常考知识点总结____年高一历史常考知识点总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以及历史研究方法。

下面是对每个方面的详细总结。

一、古代史:1. 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发展:包括石器时代、农业革命、城市文明的兴起以及古代文明的发展。

2. 中国古代的历史发展:包括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等朝代的兴衰变迁,以及各个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3. 古代世界的历史发展:包括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等古代文明的兴起和繁荣。

4. 丝绸之路的历史:包括丝绸之路的开通、发展和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影响。

5. 文化的传播与交融:包括佛教传入中国的历史背景和影响,以及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过程。

二、近代史:1. 近代全球历史的背景:包括欧洲的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对世界的影响。

2. 中国近现代史的演变:包括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中国近代史中的重要事件和改革运动。

3. 东亚近代史的演变:包括明治维新、甲午战争、辛亥革命等东亚国家的近代史事件。

4. 世界两次世界大战的起因、经过和影响:包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和纳粹德国的兴起。

5.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世界秩序的重构和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

三、现代史:1.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发展:包括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红军长征、抗日战争等重要历史事件。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发展:包括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等阶段。

3. 世界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和变革:包括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衰等历史事件。

4. 当代世界的发展和变化:包括全球化、信息社会、科技革命等当代世界的重要特点和趋势。

四、历史研究方法:1. 史料的搜集和利用:包括各种史料的搜集渠道和利用方法。

2. 历史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包括历史问题的提出和解答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

3. 历史学的研究流派和方法论:包括历史学的不同研究流派和方法论的基本思想和应用。

2024年高一历史复习知识点总结范文

2024年高一历史复习知识点总结范文

2024年高一历史复习知识点总结范文____年高一历史复习知识点总结历史是我们了解过去,认识现在,预测未来的一面镜子。

作为高中历史学习的起点,高一历史内容丰富多样,囊括了中国古代史、世界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以及世界近代史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下面是对____年高一历史复习知识的总结,从210件历史事件、重要人物、主要战争等方面进行概述。

一、中国古代史1. 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变革。

2. 秦朝统一中国,实行中央集权制度。

3. 汉朝的统治和政治制度、思想文化。

4. 魏晋南北朝的分裂和统一。

5. 隋唐之盛,政治制度和科举制度的实行,唐朝对外交往的影响。

6. 宋、元、明、清朝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艺术。

7. 中国古代科技和对外交往。

8. 中国古代女性地位的变迁。

二、世界古代史1. 早期人类的起源和逐渐迁徙。

2. 古埃及、苏美尔、波斯、古印度、古希腊、罗马等古代文明的兴起和发展。

3. 希伯来民族的兴起和犹太文化的形成。

4. 古代欧洲的游牧部落和日耳曼民族的兴起。

5. 古代东亚的文化交流和发展。

6. 黑暗时代和封建社会的形成。

7. 基督教的兴起和罗马帝国的衰亡。

8. 世界各大洲的探险和殖民地的建立。

三、中国近代史1. 鸦片战争和中西交往的历史进程。

2. 科举制度的废除和西方近代教育的传入。

3. 辛亥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4. 新文化运动和思想文化的解放。

5.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发展。

6. 南京国民政府和北洋政府的斗争。

7. 抗日战争和日本侵略的历史过程。

8. 内战结束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

四、世界近代史1.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的巴黎和会。

2. 俄国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

3. 阿道夫·希特勒的崛起和纳粹德国的扩张。

4. 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5. 冷战时期的国际政治格局和两个超级大国的对峙。

6. 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非洲国家的解放。

高考历史的知识点总结

高考历史的知识点总结

高考历史的知识点总结一、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1. 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等朝代的兴衰2. 诸子百家3. 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农家、名家、纵横家等思想流派4. 大禹治水、尧舜禹5. 青铜器文化6. 周公制礼、九家制度7. 春秋时期的政治变革、列国时代的外交政策8. 法家思想和秦始皇的统一战国六国9. 汉初政治制度、汉武帝时期的改革10. 汉朝的丝绸之路和汉帝国的疆域拓展11. 汉唐的科举制度和科举文化12. 汉唐的农田灌溉和农业生产13. 唐朝的外交政策和外国使者14. 唐代的经济繁荣和封建特色15. 唐宋交替的原因和特点二、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总结1. 明清社会经济2. 明清科技文化3. 清初历次政治改革和反清复明运动4. 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的签订5. 太平天国运动和洋务运动6. 辛亥革命和中国民主革命的力量7.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8. 四·一二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发展9. 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战争10. 解放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1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改革建设12. 文革和改革开放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14. 中国的对外关系和对外政策15. 中国的世界地位和影响三、世界历史知识点总结1. 古代近东的文明2. 希腊罗马的文化、哲学、政治和军事3. 中世纪欧洲的封建制度和教会权力4. 巴黎公社和社会主义运动5.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和结果6. 十月革命和苏联的历史7. 威玛共和国和纳粹党的兴起8. 意大利法西斯和墨索里尼的统治9. 西班牙内战和弗朗哥的政权10.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和结果11. 联合国的成立和冷战的背景12. 全球化和国际关系13. 欧洲一体化和欧盟的发展14. 美苏冷战和平竞争的特点15. 中东问题和国际反恐合作以上就是对高考历史知识点的总结,虽然知识点众多,但只要掌握了每一个知识点的核心内容,尤其是对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结果和影响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分析,就能够很好地应对历史考试。

2025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讲解:专题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2025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讲解:专题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第一部分中国史纲要专题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考点2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知识点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①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

(国家性质)②意义: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

3.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下午三时,开国大典在天安门广场举行。

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1)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

(2)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3)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4)中华民族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

知识点2人民政权的巩固1.剿匪镇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国民党残余军队还盘踞在华南、西南地区。

人民解放军仍在进行人民解放战争的后期作战,肃清土匪和一切反革命武装。

知识点3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知识点4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1.经济基础(1)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一五”计划,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化三改”)(2)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标志着生产资料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起来。

(3)第一个五年计划:经过有计划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2.政治制度(1)195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

(2)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这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2024年9月历史考试总结

2024年9月历史考试总结

____年9月历史考试总结____年9月,历史考试是我国高中学生的一项重要考试。

本次考试主要涉及中国历史、世界历史和近现代史三个部分。

下面是对各部分重要内容的总结。

一、中国历史部分1. 三皇五帝时期:学生需要掌握黄帝、炎帝和尧、舜、禹等历史人物的基本事迹,以及他们对中国历史的贡献。

2. 秦汉时期:要了解秦朝的统一政策、嬴政的改革以及兵马俑的发现等重要事件。

同时,还要熟悉汉朝的统治政策、经济发展和文化成就。

3. 魏晋南北朝时期:需要掌握三国时期著名将领诸葛亮、曹操、刘备等重要历史人物的事迹,以及西晋、东晋、南朝宋、南朝梁、南朝陈等朝代的兴衰变迁。

4. 唐宋时期:要熟悉唐朝的开放政策、丝绸之路的繁荣以及盛唐文化的繁盛。

此外,还要了解宋朝的政治制度、科技进步和北宋与南宋的对比。

5. 明清时期:重点掌握明朝的开放政策、海禁的实施以及明朝的社会经济发展。

同时,需了解清朝的建立、满族的入主以及清朝的政治制度和封建农奴制。

6. 近代史:要了解太平天国、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等重要历史事件,以及这些事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二、世界历史部分1. 古希腊和古罗马:学生需要掌握古希腊的城邦制度、雅典民主制度以及古罗马的共和制和帝国制度。

此外,还要了解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化成就和对世界的影响。

2. 中世纪欧洲:要熟悉罗马帝国的衰落和封建制度的兴起,以及天主教会的影响和十字军东征等重要事件。

3.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需要了解文艺复兴运动对欧洲的影响以及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和马丁·路德的主要观点。

4. 近代欧洲历史:重点掌握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对欧洲和世界的影响,以及工业革命的起因和影响。

5. 第一次世界大战:学生需要了解一战爆发的原因、战场布局和主要战役,以及战后凡尔赛体系的形成和对世界的影响。

6. 第二次世界大战:要熟悉二战的起因、各国的参战情况和主要战役,以及战后的冷战格局和联合国的成立。

三、近现代史部分1. 辛亥革命:学生需要掌握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结果,以及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025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讲解:专题10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025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讲解:专题10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第一部分中国史纲要专题10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考点2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知识点2改革开放进程3.重大战略中央还提出并实施了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西部大开发、“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等重大战略﹐有力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

知识点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概括提出1.邓小平理论(1)概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全党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地位:在1997年中共十五大上,邓小平理论被写入党章,并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概述:1989年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

(2)地位:在2002年中共十六大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写入党章,并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3.科学发展观(1)概述:中共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新的发展要求,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成功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地位:在2007年中共十七大上,科学发展观被写入党章。

在2012年中共十八大上,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考法新时期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2.对外开放(1)过程①设立经济特区:1980年,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立经济特区。

历史高考对应知识点

历史高考对应知识点

历史高考对应知识点历史高考考察的是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

在备考过程中,了解历史高考对应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为大家总结历史高考涉及的主要知识点,帮助大家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复习。

一、中国古代史知识点1. 三皇五帝及夏商周时期:黄帝、尧、舜、禹、商朝、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基本制度。

2. 秦始皇统一中国:秦国的强大、秦始皇的政治和军事措施、秦朝的政治制度。

3. 西汉、东汉及三国时期:西汉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状况、兴汉思想、东汉的政治和社会制度、三国鼎立的原因和特点。

4. 魏晋南北朝时期:三国时期国力的衰落、魏晋南北朝政治和社会制度、佛教的传入与发展。

5. 隋唐及五代十国时期:隋朝的统一和政治制度、唐朝的政治、农业和商业的繁荣、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治和社会制度。

6. 宋朝及元朝时期:宋朝政治、科学技术和文化的发展、元朝的统治和后果。

7. 明朝及清朝前期:明朝的统治及其政治、农业和商业的发展、清朝的建立和社会状况。

二、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点1. 鸦片战争及太平天国运动:鸦片战争的原因和结果、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和影响。

2. 辛亥革命及近代中国的社会革命:辛亥革命的发生和背景、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3. 第一次国共合作及抗日战争: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的原因和目标、抗日战争的发展和影响。

4.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社会主义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其政治、经济建设、文化大革命。

5. 改革开放及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的基本内容和影响、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举措和成就。

三、世界古代史知识点1. 旧石器时代至铁器时代:旧石器时代的生活方式和人类最早的文化特征、农业革命的发生和影响、铁器时代的政治和社会制度。

2. 古希腊及古罗马文明:古希腊城邦的兴起和发展、古希腊的政治、文化和科学成就、古罗马帝国的兴起和政治制度。

3. 印度古代文明:印度的政治、社会制度和文化成就,佛教的兴起和传播。

4. 伊斯兰教的兴起和发展:伊斯兰教的创立和清真教的形成、伊斯兰帝国的建立和政治制度。

(课标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总结2 从民族危机到民族复兴 从资产阶级民主到社会主义民主及战后世界格

(课标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总结2 从民族危机到民族复兴 从资产阶级民主到社会主义民主及战后世界格

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中国人民的苦难史、屈辱 史,也是中国人民的争史、革命史,同时是中华民族从 屈辱走向复兴的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的 建立、香港与澳门的回归、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是中国 民族复兴的主要体现。
新中国建立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与西方资产阶 级的代议制有着本质的不同,它是让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 架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
专题总结(二)
从民族危机到民族复兴 从资产阶级民主到社会主义民主及战后世界格局
本专题主要内容包括近代列强侵华、近代中国的民主 革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新中国的建立与中 国统一大业、新中国的政治建设和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发 展等内容。本专题的历史主题是中华民族从屈辱走向民族 复兴的历史。新中国的新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 将人类的政治文明从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两种不同 的政治文明的并存,体现了人类文明的多样性。从世界格 局的演变中理解中国的外交政策,从中国的综合国力变化 看中国对世界格局的影响及国际地位。
战后初期,因美苏“冷战”而形成两极对峙格局,新 中国奉行“一边倒”的战略,站到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改 变了国际力量的对比。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格局呈多 极化趋势,中国是四大新兴力量之一。世界之交的国际格 局,多极化趋势加强,中国是“一超多强”中的重要强 国,在当今世界的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

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四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知识归纳

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四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知识归纳
影响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主权和领土不断遭到破坏(联系条约内容)
(2)中国的大门被迫打开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1860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1856-1895
原因
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目的)
一、太平天国运动后期1856-1864
1856年天京内讧
1859年《资政新篇》:向西方学习
┌政治:依法治国、官吏民选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工商业
└文化:开设新式学堂
意义:首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迫于军事形势没有实行
防御:1858年打垮江北大营、三河镇大捷
1860年打垮江南大营
1862年东征上海,遭到英法联军的袭击▲
失败:安庆陷落、天京陷落(1864年)
不满清政府的“换约”路线
过程
广州→天津(1856—1858年)
天津→北京(1856—1860年)
火烧圆明园
结果
1858年《天津条约》【公使驻京、传教、通商、通航】
1860年《北京条约》【割地、通商、赔款】
美俄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条约。沙俄还乘机强占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影响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
影响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
1、主权和领土进一步遭到更加严重的破坏
(1)赔款:大大加重人民负担
(2)通商:使侵略势力深入内地
(3)设厂:资本输出,严重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划分势力范围和强占租借地
四、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

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

2020届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总结:近现代东西方的思想解放与科教文艺

2020届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总结:近现代东西方的思想解放与科教文艺

专题总结提升八近现代东西方的思想解放与科教文艺(一)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近现代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二)近代以来中国和世界的科技发展及文学艺术一、近代中国人在探索民主革命道路过程中走过的三种道路1.第一种道路:走资本主义的路。

(1)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向日本学习,通过改良,建立日本式的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结果失败。

实践证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2)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向美国学习,通过暴力革命的方式,建立以美国为榜样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结果,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实践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行不通。

2.第二种道路:走俄国人的路。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传入中国。

之后,中国共产党试图通过学习俄国的城市中心道路来夺取政权。

为此,中共一大规定党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

结果,第一次工人运动从高潮走向低潮。

1927年,中国共产党先后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全部以攻打中心城市为目标,结果都失败了。

事实证明,俄国的城市中心道路不符合中国国情。

3.第三种道路:走自己的路。

1927年的文家市决策后,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在实践基础上,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中国人民终于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革命道路。

【考题例证1】[2018·湖南长郡中学一模]1930年2月,中共中央在向全党发出的通知中指出:“一切分散红军,逃避敌人进剿,向偏僻地区发展的观念,在现时局势下便成为极端错误的……观念。

”这说明()A.中共迫切需要统一军事领导权B.党内存在严重的逃避主义倾向C.国共两党力量发生了巨大变化D.革命道路中国化尚未达成共识二、20世纪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比较【考题例证2】 [2018·河南豫南豫北名校联考] 萧功秦指出,极“左”思潮使中国在“文化大革命”中陷入了绝境,而摆脱这一困境的办法,并不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执政精英预先根据某一现成的施工蓝图,而是在实践与试错中,针对面临的具体矛盾、困难与问题不断进行的政策调整。

2025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讲解:中国史纲要 综合考法

2025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讲解:中国史纲要  综合考法

第一部分中国史纲要中国史纲要——综合考法综合考法1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演进1.先秦: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1)重大事件:夏商西周时期,早期国家产生并发展,分封制促进了文明的传播与交流;春秋战国时期,争霸及兼并战争进一步促进了人口流动和文化交融。

(2)阶段特征:先秦时期,中原民族与周边戎狄蛮夷逐渐交融,推动了华夏认同观念的形成。

2.秦: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1)重大事件:秦始皇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王朝——秦朝,秦朝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如推广郡县制,统一车轨、文字、货币和度量衡,修驰道、直道,编制户籍等。

(2)阶段特征:秦朝把属于农耕文明的不同民族纳入统治之下,至此,“中国”一词已代表整个秦王朝所统治的地区。

3.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1)重大事件: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等措施,削弱诸侯王的势力;盐铁官营,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尊崇儒术;打击匈奴,开辟丝绸之路,设西域都护府,开拓疆土,加强对少数民族的治理。

(2)阶段特征:汉朝时期,中国建立起一个以汉族为主体、包括众多民族在内的统一国家,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疆域和民族关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三国两晋南北朝:民族大交融时期(1)重大事件: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并为以后隋唐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2)阶段特征: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各族人民在杂居的过程中相互交往,民族之间的隔阂渐趋消解,并呈现出民族大交融的发展趋势。

5.隋唐及五代十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1)重大事件:隋炀帝主持开通大运河。

唐朝时期,唐军击败东西突厥;加强对西域的管理,设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文成公主入藏,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成婚,促成唐蕃和亲;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称为“天可汗”。

(2)阶段特征:隋朝结束了魏晋南北朝长期分裂的局面,重新建立起统一王朝。

唐前期出现的盛世局面使得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各民族之间进一步交融,周边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对边疆地区的开发作出了积极贡献。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中国古代的国家治理体系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中国古代的国家治理体系

三、中国古代的基层社会治理1.社会教化与治国理念凸显国家意志:(1)利用宗法观念构筑“家国一体”的爱国意识。

(2)封建统治老利用儒家思想维护专制统治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成为维护专制统治的工具。

历代封建统治者基本采取重儒、尊儒措施,儒学中的忠君爱国、维护统一等思想深入人心。

(3)社会教化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儒家伦理是社会教化的主要内容。

2.户籍制度:战国公元前375年,秦孝公实行“为户籍相伍”,标志着国家大规模制定户籍的开始3.古代的基层组织与基层社会治理:(1)古代的基层组织。

①从秦汉到明清,县是最基层的行政机构。

②秦汉时期,县下设乡和里,实行乡里制度。

③唐朝:以百户为里,五里为乡,城内设坊,郊外设村,设里正、坊正、村正。

④明朝:实行里甲制,十户为一甲,一百一十户为一里,设甲长、里长。

(2)中国古代的基层监督机制。

①秦汉时期:什伍组织,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百家为里,互相监督。

②唐朝:实行邻保制度,以四家为邻,五邻为保,彼此之间相互监督。

③北宋:实施保甲制。

④明朝:推行十家牌法,十家总编为一牌,由十家轮流收掌,每日沿门按牌察看动静,发现有面生可疑之人,就向官府举报。

⑤清初:实行里甲制,后改推行编制严密的保甲制。

四、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1.中国古代的民族交融现象:(1)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进入阶级社会后民族交融的初步发展时期,诸侯国间频繁的兼并战争,大大加强了华夏民族与周边民族的联系,这些民族产生了民族认同观念。

(2)秦汉时期:我国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初步形成。

(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古代第一个民族大交融的高潮时期。

(4)隋唐时期:隋唐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大大加快,民族交融得到新的发展。

(5)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第二个民族大交融的高峰时期,其中元朝更为突出。

元朝的统一使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并形成我国回族的前身——回回。

高考知识点归纳总结历史

高考知识点归纳总结历史

高考知识点归纳总结历史历史是高考中的一门重要科目,掌握历史的知识点对于取得优异的成绩至关重要。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历史,下面对高考历史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古代史1. 夏商周时期:夏朝、商朝、周朝的兴衰演变,以及周朝的封建制度。

2.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兴起和相互争霸。

3. 秦汉时期:秦朝的统一中国、焚书坑儒、兵马俑的发现;汉朝的高质量统治、丝绸之路的开拓。

二、近代史1. 明清时期:明朝的建立和东西方文化交汇、封建主义的兴盛;清朝的海禁政策、与列强的战争。

2. 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起义、戊戌变法等一系列对封建统治的挑战。

3. 辛亥革命和后续: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意义,以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三、现代史1. 抗日战争:淞沪会战、武汉会战、敌后抗战等重要战役的经过和影响。

2. 解放战争和新中国的建立:渡江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等解放战争的胜利,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3. 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大跃进、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时期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变革。

四、世界史1. 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各种原因,以及维尔萨伊条约的签订和影响。

2. 第二次世界大战:纳粹德国的崛起、凡尔赛体系的瓦解,以及战争的全球影响。

3. 冷战与后冷战时期:冷战的起源、核武器竞赛、苏联解体、全球化的趋势等国际关系的重要事件。

五、其他重要知识点1.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科举考试的内容和意义,以及科举制度对古代社会的影响。

2. 中国古代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重要的农耕文化、手工业的发展以及商业的繁荣。

3. 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兵家等各种思想流派的兴起和影响。

以上只是对高考历史知识点的简要归纳总结,希望能给大家的复习提供一些帮助。

同时,建议大家在复习过程中注重扩展知识面,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思考,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加油!。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资料总结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资料总结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资料总结在高中的学习中,历史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是文科生高考必考的科目之一, 想要取得好成绩,备考期间就要全面系统地巩固好所学知识点。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三历史专题复习资料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手工业1.官营手工业:发展概况:夏商周时期,手工业由官府统一管理,直到明代前期,占据着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主要特征:主要生产军用品和供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生产规模大,分工细致,代表着古代生产技艺的水平2.纺织方面手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就:①原始社会:纺织业开始萌芽,原料主要是以麻和葛为主,但也出现了丝织业.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绸的国家。

②汉:远销海外,被称为丝国(开辟丝绸之路).③唐朝:中期以后,私营作坊兴起.④宋元:棉纺织业兴起,元朝时松江成为全国的棉纺织业中心。

⑤明:纺织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苏州和杭州是丝织业的中心。

3.冶金方面手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就:①新石器时代:已经出土了小件铜器,②夏商周:青铜铸造业进入繁荣时期,被称为青铜时代。

.③春秋战国:发明了冶炼生铁和钢的技术,出现了铁器④汉:开始使用煤做燃料,供风形式发生革命性变化.⑤东汉时期:太守杜诗发明了水排,借用水力作为动力鼓风.4.制瓷方面手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就:①原始社会:彩陶出现.②商代中期到东汉晚期:陶发展过渡到瓷.商朝烧制出原始瓷器。

③唐朝:釉陶制品的精品唐三彩,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④宋元:宋代的景德镇到元朝发展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

烧制出青花瓷器。

.⑤明清:景德镇成为瓷都,明中后期五彩瓷,清代珐琅彩。

5.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①生产部门不断增加,并且劳动分工越来越细②生产技术不断进步③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并且出现工场手工业④官营、私营、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

⑤经济重心南移与手工业生产布局成相应变化。

⑥长期于世界,产品远销海外。

商业1.市的形成与发展:①秦:市有明确的法律规定,进行严格管理.②汉:专门的管理机构,管理十分严格.③六朝时:城镇之外形成了草市.政府对草市进行行政管理,设草市尉.④唐朝时:草市形成了相对集中的商业中心,夜市也非常繁荣.⑤宋:市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⑥明清:商业经济繁荣,商业区已经相当繁华。

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9总结提升

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9总结提升

专题总结提升专题知识结构专题知识纵横一、西方列强殖民扩张的三个阶段二、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三、工业革命时期中西社会对比(18世纪后半期至19世纪中期)主观大题培优[典例] [江苏高考]新航路开辟之后,出现了物种在全球范围内的交流,被称为“哥伦布大交换”,其影响深远。

阅读下列材料:——王加丰《世界文化史导论》材料二(欧洲人)不但自己大发其财,同时一手塑造了整个新世界的风貌与历史……看不见的病毒以外,另一批因哥伦布航行引发的生物大交换,是由肉眼可见的生命形式组成,从南瓜到野水牛均是。

这个大交换的结果——从人类观点视之——也是正负参半……时至今日,两半球之间的动植物交换并未停止,依然在进行。

——[美]艾尔弗雷德·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指出欧洲征服美洲的后果。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征服美洲的经济动因。

(6分)(2)据材料二,概括“哥伦布大交换”的特点。

(5分)(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哥伦布大交换”的积极影响。

(3分)[素养透视] 本题以“哥伦布大交换”为切入点,旨在考查考生理解和分析材料的能力,通过欧洲征服美洲的史实考查了唯物史观、史料实证等核心素养。

[尝试解题]第一步:精读设问第二步:获取有效信息阅读理解材料,找准材料的核心内容,找准主题。

注意引文出处、作者,省略号两头文字要特别注意,重视每段材料的两头多为段落中心语。

第三步:组织文字作答所有材料都要恰当使用,归纳材料时字数要少于材料,看分值多少,详略得当。

“点要多、面要全、话要短”。

也就是要多角度地组织答案,答题用语尽量使用历史专用词句。

太简洁易漏知识点,影响得高分,可适当采取“多多益善”的办法,但要注意“多”是答案的点多,是追求“广度”,而“深度”要适可而止,解释时应“话要短”,不要重复、啰唆。

尽量把答案得分的“关键词”写在前面。

作答时要做到“段落化”“要点化”“序号化”“规范化”。

字迹要清楚,书写要工整。

高三历史总结反思(优秀6篇)

高三历史总结反思(优秀6篇)

高三历史总结反思(优秀6篇)高三历史总结反思篇1转眼之间这一学年又过去了,在学年之末就本学年历史备课组的工作及个人工作进行一下总结。

一、总体来说本学年我们按照学期开始的计划认真工作:1、全体历史教师认真落实__学校的教学常规--“备、讲、批、辅、查、研”六个基本环节,稳步提高教学质量。

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超周备课,认真学习教学大纲,深入研究教材,坚持集体备课,上课有教案;按课表上课,遵守课堂礼仪和上课时间;认真批改学生作业,抓住学生作业的闪光点,从学生的作业中找到学生存在的问题,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进步;根据作业中的错误安排辅导,辅导要有针对性,要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认真落实考试,考试的一个主要目的是检测学生的错误,每次考完后要让全体学生讲错题全部学会;认真落实个人教研和集体教研活动,要坚持写教学后记,教学后记应写在教案后,教师要有自己的教研课题,每个学期写出自己的教研专题总结,集体教研要以听、说、评、议课为重点,提高全体教师的教学水平。

2、组织备课组积极参加教研组活动。

教研活动时间确定为每周三下午第一二节,地点在史地组办公室。

活动内容为讨论教学进程、说课评课(每周由一位教师进行说课,其他教师进行评课,指出缺点及改正的方法)、制定复习计划。

教研活动要求必须参加,有事需请假,活动期间有活动记录。

3、本学期年轻历史教师坚持先听课再备课的原则。

以听有经验老师课为主,认真向老教师学习,初中主要向_主任学习,要经常向_主任请教,多向_主任学习。

历史教师利用学校给我们提供的有利条件,走出校园听其他学校老师的课,如到__学校听了市教育局信息技术中心组织的多媒体教学公开课,借鉴到多位老师的优点,收获很大。

4、历史组教师不仅要认真听本专业老师的课,而且应坚持听各年级教师的课。

就最基本的教学效果、基本功、课堂气氛、教学环节、教学安排、教材处理的方法等备课的关键问题可以相互指正,每周由一位教师上一节公开课,其他教师听课,指出缺点,然后共同讨论存在问题的根源以及解决的办法,同时反思自己是否存在相同的缺点,自己该怎么做,以便以后大家更好地共同进步。

(老高考适用)2023版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 专题总结 中国近现代史课件

(老高考适用)2023版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 专题总结 中国近现代史课件

(3)反对国民党专制统治的斗争 国民党统治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展了不同形式的反专 制求民主的斗争。如建立红色政权,在抗日根据地用“三三制”原则建 立抗日民主政权,解放战争初期进行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等。民主党派 成立,逐渐走上了与中共联合进行民主斗争之路。
2.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1)政治协商制度:1949年新中国即将成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制定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参与 政协的各民主党派和各界人士广泛地进入中央到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这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与人民政协组织的正 式建立。
6.抗美援朝战争 (1)原因:美国侵朝,威胁新中国利益。 (2)结果:签订了《朝鲜停战协定》。 (3)影响:打击了美帝侵略,维护了东亚和平,保卫了中国主权。
二、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阶级 纲领(主张)
实践活动
特点
《天朝田亩制度》 太平天 ①革命性:农民阶级是民主革命
农民 《资政新篇》
第二模块
中国近代史
专题总结
政治专题
专题线索
一、近现代列强侵华战争与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 1.鸦片战争(1840—1842年) (1)原因:英国工业革命后需要开拓市场以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2)结果:签订了《南京条约》等近代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反映了列 强商品输出的要求。 (3)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时期 新中国成立初期到中共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到20 20世纪90年
项目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
世纪90年代初
代以来
表现
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结构
由建国初的多种经济结
到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
构并存到单一的社会主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精品课件 专题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专题总结(六)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精品课件 专题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专题总结(六)

2.(2019·全国Ⅲ卷·29)1916年1月,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撰文称:“个人之人
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而吾国自古
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陈独秀意在( B )
A.主张国家至上
B.批判封建伦理
C.反对西方民主
D.传播马克思主义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陈独秀认为封建社会的儒家伦理道德压制中国人的 人格发展,进而不利于国家巩固,因此批判的是儒家伦理道德,故B项正确; 材料信息反映了陈独秀主张个人权利,反对国家至上,故A项错误;题干中陈 独秀立论的基础就是西方民主,故C项错误;马克思主义传播是在1917年十 月革命后,故D项错误。
解析 由“对巴黎和会的失望情绪”“由于苏俄政府发表的‘第一次对华宣 言’……产生的欣喜之情”可得,当时中国人对西方国家极为失望而对苏俄 政府充满好感,由此激发了人们对苏俄道路的好奇与期待,故选D项。
2.传统的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革命的主体是无产阶级,李大钊发表系列文
章指出,在经济落后沦为半殖民地的中国,农民约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以
视角2:历史价值观——爱国主义精神贯穿近代中国 知识点拨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至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止,这一百多 年的历史,一方面是外国列强用大炮和资本把大清帝国由封建社会变成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他们与中国的反动政府相勾结,压迫人民,镇压革命,使 中国人民受尽列强的欺侮,遭受了无穷尽的苦难。另一方面是中国人民不 畏强暴,奋起反抗,与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反动统治者进行英勇不屈的斗争。 经过斗争,失败,再斗争,再失败,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反帝反 封建和反对官僚资本主义的胜利,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赶走了外国侵略 者。这一段历史蕴含着内容丰富的爱国主义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一中外政治制度发展史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过程1、西周:分封制内容:周王把某地的土地和臣民授予某个诸侯,称为“授民授疆土”。

作用:积极——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密切了同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

消极——导致诸侯争霸,割据混战,民不聊生。

2、秦朝:中央集权制(皇帝制、郡县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比分封制进步的方面:有利于消除东周时期诸侯众多王室衰落诸侯割据混战的现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

3、西汉:A推恩令:内容: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允许诸侯王除了让帝长子继承王位外还可以推“私恩”,把王国封地分给其他子弟。

作用:削弱了诸侯王的封国势力。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内容: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把儒家学说定位治国思想,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作用:从此儒家学说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利于促进国家大一统格局形成。

4、隋唐:三省六部制、A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作用:分工合理,相互制衡,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君主专制。

B科举制内容:隋创立,唐完善。

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的标准。

科举中常设的主要科目有明经和进士。

作用:实行科举制,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

演变:明清的科举制改为考八股文,在很大程度上演变成为朝廷钳制人们思想的工具。

科举制1905年废除。

5、元朝:行省制度内容:忽必烈建立行省制度,中央设立“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地方设立“行中书省”,作为地方行政机构,元朝设立宣政院管理西藏地区。

6、明朝:(1)废除宰相制度;⑵、设立卫、厂制度;⑶、设立廷杖制度作用:加强君主专制。

7、清朝:设立军机处作用: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二、近现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1、维新派(康有为):君主立宪制原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危机的加深;西方国家的影响。

结果:没有实现。

2、革命派(孙中山):民主共和制原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危机加剧,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结果:建立了中华民国。

但是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民主共和有名无实。

3、无产阶级(毛泽东):人民民主专政内容:1949年,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确立我国的政体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意义: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无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三、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的发展1、英国:封建专制君主立宪制确立: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

《权利法案》内容:限制国王权力;确定了国会拥有最高权力;并对公民应有的权利做了明确规定。

文件影响:英国建立起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

2、法国:封建专制民主共和制确立:法国大革命影响:彻底摧毁了法国封建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思想广为传播,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美国:殖民统治民主共和制(体现三权分立原则)1789年华盛顿被当选为美国第一届总统。

1796年9月,在做了两届总统后,华盛顿主动放弃了继续当选美国总统的权利。

华盛顿领导美国人民取得了民族独立,又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先河。

(受人尊敬的原因)四、近代中外政治制度对比中:腐朽的封建君主专制导致贫穷与落后;落后就要挨打。

外:民主的资本主义制度促进了经济的飞速发展,加紧了殖民扩张的步伐。

总结:中外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由专制到民主,由人治到法治。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趋势: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地方权力不断集中到中央,中央权力不断集中到皇帝。

)中国古代历史发展趋势: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断巩固;封建国家由兴起到强盛再到渐趋衰落。

专题二中外近代化史一、近代化的内涵政治:政治民主化经济:经济工业化思想:思想理性化二、西方近代化的历程1、政治民主化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从封建专制或殖民统治到君主立宪制或民主共和制。

美国独立战争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美国南北战争扫除了资本主义的障碍,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日本明治维新2、经济工业化新航路开辟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工业革命经济工业化根本动力3、思想理性化文艺复兴发现“人”的运动,追求人性的解放。

(欧洲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启蒙运动他们倡导的思想称为“理性主义”。

为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提供锐利的思想武器,而且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理论前提。

(欧洲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三、中国近代化的历程1、经济工业化A开端: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以曾、李、左、张为代表,以“自强”与“求富”为口号,在中国开办军用和民用工业,开创了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

评价: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的进程,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开端。

B发展:甲午战争之后原因:甲午战争失败后,清政府为了偿还赔款,放开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工业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C“短暂的春天”:一战期间原因: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结束: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中国民族工业的“春天”结束了。

D奠定新中国工业的基础:“一五计划”时间:1953---1957年,内容:重点发展生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完成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成就:一田(克拉玛依油田)、一桥(武汉长江大桥)、三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飞机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六路(三公路、三铁路)。

意义:奠定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

E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20世纪80年代起,开始向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发展。

20世纪90年代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

2、政治民主化A、维新派(康有为):君主立宪制原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危机的加深;西方国家的影响。

结果:没有实现。

B、革命派(孙中山):民主共和制原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危机加剧,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结果:建立了中华民国。

但是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民主共和有名无实。

C、无产阶级(毛泽东):人民民主专政3、思想理性化A魏源、林则徐等:“师夷长技以制夷”B戊戌变法:变法图强公车上书:上书没有达到目的,但是康有为梁启超等为救亡图存掀起的维新变法运动就此拉开了序幕。

百日维新: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但不能实现救亡图存的愿望,在当时来看是一场爱国的进步的变法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C辛亥革命:民主共和D新文化运动:民主与科学内容:提昌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四提倡、四反对)影响:激发了广大青年追求新思想热情,促使人们冲破封建思想的罗网,探索救国救民的新出路,在中国掀起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总结:近代化的历程,就是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思想理性化的不断发展的过程。

专题三中外思想理论发展史一、文艺复兴思想:追求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发现“人”的运动核心:人文主义实质: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文化兴起。

文艺复兴运动是14世纪最早发生于意大利,代表人物:A先驱:但丁(意大利),代表作《神曲》(但丁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也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神曲》被认为是欧洲开始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渡的标志)。

B达·芬奇文化巨人(意大利):绘画代表作品有《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

莎士比亚文学巨匠(英国):《奥赛罗》、《李尔王》、《哈姆雷特》和《麦克白》被称为“四大悲剧”。

作用:文艺复兴运动打破了中世纪以来的封建统治和教会神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强调和发挥人在这个世界上的作用;为以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与文化的迅速发展奠定了理论上、价值上和道德上的基础,它是近代以后欧洲社会加速发展的重要根源;文艺复兴运动是资产阶级叩响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

二、启蒙运动思想:反封建反宗教核心:“理性主义”代表人物:伏尔泰——法国启蒙运动的开拓者,他把批判的锋芒直指封建专制制度,特别是它的精神支柱天主教教会。

卢梭——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说孟德斯鸠——三权分立作用:为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提供锐利的思想武器,而且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理论前提。

(欧洲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三、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思想: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标志: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作用:开辟了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的锐利思想武器。

四、中国思想家及思想1、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魏源是鸦片战争后知识分子中开始睁眼看世界,寻求革新救国的杰出代表,著有《海国图志》。

《海国图志》系统介绍了世界各国地理、历史和科技发展状况,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这一思想是对闭关自守的传统观念的挑战。

2、严复:进化论译述《天演论》把西方进化论学说介绍到中国。

推进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是中国近代的启蒙思想家。

3、康有为:变法图强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但不能实现救亡图存的愿望,在当时来看是一场爱国的进步的变法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4、孙中山:三民主义辛亥革命指导思想: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辛亥革命历史意义: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5、陈独秀:民主与科学(新文化运动)兴起标志: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新青年》杂志。

口号:民主、科学主阵地:《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内容:提昌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四提倡、四反对)代表人物、代表作品:①陈独秀:1915年创办《新青年》,提出“文学革命”口号。

②胡适:1917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倡导白话文。

③鲁迅: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用犀利的文字抨击封建礼教。

影响:激发了广大青年追求新思想热情,促使人们冲破封建思想的罗网,探索救国救民的新出路,在中国掀起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6、李大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最早扛起社会主义大旗。

发表了《布尔什维克主义的胜利》和《庶民的胜利》。

7、毛泽东:毛泽东思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1927年,国民党发动四一二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进行工农武装革命。

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领导。

8、邓小平:邓小平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97年十五大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成为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旗帜。

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三者的旗帜道路与成果: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三位伟人的思想继承和发展的主题,这三大理论成果的核心作用:民族独立与国家富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