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油井功图诊断与分析

合集下载

抽油井示功图应用实例与调整效果分析

抽油井示功图应用实例与调整效果分析

抽油井示功图应用实例与调整效果分析抽油井示功图是用来分析油井的产能及工作状态的一种方法,可以通过示功图获得油井的产能、流体性质以及井底流体动态等信息。

下面将介绍两个抽油井示功图的应用实例,并分析调整效果。

1. 应用实例:分析抽油机工作状态抽油井示功图可以用来分析抽油机工作状态是否正常。

通过示功图可以观察到抽油机的工况参数,如冲程长度、冲次、冲程时间等,并可以计算出抽油机的功率及效率。

如果示功图显示抽油机的功率波动较大或者效率较低,可以根据示功图的特征来判断问题出在哪里,如抽油泵的磨损、阀门失效、载荷过重等。

根据示功图反馈的信息,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如更换磨损部件、修复阀门、减少载荷等,从而提高抽油机的工作效率,降低能耗。

2. 应用实例:评估油井产能抽油井示功图可以用来评估油井的实际产能。

通过示功图可以观察到油井的采油动态,如油井的油水比、油井的产量等。

根据示功图反馈的信息,可以计算出油井的产能,并与设计产能进行对比。

如果示功图显示油井的产能较低或者油井的油水比较高,可以根据示功图的特征来判断问题出在哪里,如油井的堵塞、沉积物堆积、水气井干扰等。

根据示功图反馈的信息,可以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如清理井筒、防止沉积物堆积、减少水气井干扰等,从而提高油井的产能。

调整效果分析:通过抽油井示功图的分析和调整,可以达到以下效果:1. 提高工作效率:根据示功图的反馈信息,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从而提高抽油机的工作效率,减少能耗。

2. 提高产能:通过示功图的分析和调整,可以优化油井的工作状态,降低油井的油水比,提高油井的产能。

3. 减少停产时间:示功图的分析可以帮助及时发现油井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从而减少油井的停产时间,提高油井的连续生产能力。

4. 降低维护成本:通过示功图的分析和调整,可以及时发现抽油机和油井的问题,采取相应的维护措施,从而避免设备的进一步损坏,降低维护成本。

抽油井示功图在抽油机工作状态分析和油井产能评估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并且通过示功图的分析和调整可以取得一定的效果。

抽油机井示功图诊断及分析

抽油机井示功图诊断及分析
对受气体影响较大井或易发
生气锁井应尽可能加深泵挂,增 大泵淹没度,大泵径长冲程机抽, 尤其是防冲距要调到最小,尽可 能减小余隙体积;下高效气锚和 防气泵,合理放套气,控制套压 生产,使之保持在较低值。
抽油机井示功图诊断及分析
第13页
功图与工况
气锁现象:属于气体影响特
殊现象,因为气体大量进入泵 筒,上冲程时气体膨胀,全部 占满柱塞让出容积,固定凡尔 打不开。下冲程时,气体压缩, 但压力仍低于游动凡尔上部压 力,游动凡尔也打不开,柱塞 运动只是对气体压缩和膨胀, 泵不排油,这种现象称为“气 锁”。处理?
上图能够看出13-283热洗前工图显著肥大第22页
功图与工况 10.抽油杆断脱
此图为抽油杆断或脱时示 功图.
若断脱发生在柱塞附近, 或是柱塞脱扣、阀球球 罩断落,图形位于杆重 载荷线位置(杆断位置 越高图形越靠下)
若断脱发生在光杆附近, 图形靠近于水平坐标线。
及时修井作业
抽油机井示功图诊断及分析
2月初我区13-375量油不出,经过工图判断杆上部断脱
第4页
功图与工况
2 弹性抽油杆静载时示功图
实际上金属是有弹性会‘形变”,因而增载过程 ab和卸载过程cd都不是直上直下,而是受力后伸长, 卸载后缩短。这一变形过程是因为抽油杆伸长和油 管缩短、抽油杆缩短和油管伸长所造成。下列图是 弹性抽油杆受静载时基本示功图。
抽油机井示功图诊断及分析
第5页
冲程损失
实际生产中抽油杆是要承受静载和
动载。因为抽油杆有惯性动载荷,柱塞 在泵筒内运动时有摩擦力,液体举升过 程中与管壁和杆柱有摩阻,抽油杆接箍 与油管内壁有摩擦,所以上冲程时a、b 点偏高,下冲程时c、d点偏低,P1和P2 是动载荷影响值。以下列图所表示。

抽油井示功图应用实例与调整效果分析

抽油井示功图应用实例与调整效果分析

抽油井示功图应用实例与调整效果分析抽油井示功图是通过记录抽油泵动力参数的变化,反映出抽油泵所遇到的井筒情况。

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井下情况,还可以提高采油效率。

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抽油井示功图的应用实例以及调整效果的分析。

一、应用实例1. 诊断井下问题通过抽油井示功图的分析,我们可以快速诊断井下出现的问题。

比如,如果示功图中出现了压力跳动的情况,可能就是井压太低的原因,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井下压力。

2. 优化采油方案抽油井示功图可以反映出地层参数的变化情况,从而帮助我们优化采油方案。

比如,某些地层的产油能力很差,抽油泵连续运行可能会增加井底流体黏度,导致采出油量降低。

此时,我们可以通过示功图分析确定最优频率,以达到更高的产量。

3. 监测井下作业效果抽油井示功图还可以用于监测井下作业效果。

比如,砂控作业后,我们可以通过示功图的分析判断井下沙粒的清除情况,从而确定是否需要进行修井作业。

二、调整效果分析抽油井示功图的应用可以调整油井的开采情况,提高采油效率。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具体的调整效果分析。

1. 频率调节每个抽油泵的最佳工作频率不同,根据示功图的分析,我们可以确定某个频率下,抽油泵的效率最高。

如果我们进行了频率调节,可以使得抽油泵以最佳频率运行,从而提高采油效率。

2. 降低井下沉积物3. 加强工具的维修保养示功图中出现的异常情况表明工具存在一定的损坏或故障,需要及时加强维护和保养。

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可能导致采出油量降低,甚至直接导致井停产。

以上就是抽油井示功图的应用实例以及调整效果的分析。

通过上述方法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井下情况,提高采油效率,并对井底工具的维修保养提供指导。

油田抽油机井示功图判断油井泵况解析

油田抽油机井示功图判断油井泵况解析

油田抽油机井示功图判断油井泵况解析摘要在油田开发的实际工作中,实测示功图作为分析深井泵工作状况的主要依据。

由于抽油泵井下工作情况较为复杂,在生产过程中,深井泵将受到制造质量,安装质量,以及砂、蜡、气、稠油和腐蚀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所以,实测示功图的形状各不相同。

为了能正确分析和解释示功图,常常需要与理论示功图进行对比分析,而且实测示功图的解释应以理论示功图为基础。

主题词:载荷游动阀固定阀泵况1静载荷下理论示功图如图1所示,静载理论示功图绘制于以悬点位移为横坐标,悬点载荷为纵坐标的坐标系中。

在下死点A处的悬点静载荷为W1。

冲程开始后,液柱载荷W2逐渐加在活塞上,并引起抽油杆柱和油管柱的变形,液柱载荷全部回到活塞上之后,停止变形(Q=B`B)。

从B点以后悬点以不变的静载荷W1+W2上行至上死点C。

从上死点开始下行后,由于抽油杆柱和油管柱的弹性,液柱载荷W2逐渐地由活塞转移到油管上,故悬点逐渐卸载。

在D点卸载完毕,悬点以固定的静载荷W1继续下行至A点。

这样,在静载荷作用下的悬点理论示功图为平行四边形ABCD。

ABC为上冲程静载变化线。

AB为加载线,加载过程中,游动阀和固定阀同时处于关闭状态。

在B点,加载完毕,变形结束,B`B=Q,活塞与泵筒开始发生相对位移,固定阀也就开始打开而吸入液体。

BC为吸入过程,BC=S`,在此过程中游动阀仍然处于关闭状态。

CDA为下冲程静载变化线。

CD为卸载线,卸载过程中,游动阀和固定阀也同时处于关闭状态。

在D点,卸载完毕,变形结束,D`D=Q,活塞与泵筒开始发生相对位移,游动阀被顶开而开始排出液体。

DA为排出过程DA=S`,排出过程中固定阀仍然处于关闭状态。

2理论示功图的分析在绘制和解释理论示功图的基础上,我们把理论示功图分成四个部分进行分析,使我们进一步了解示功图的作用。

我们首先把理论示功图(图2)划分成四个部分即:A、B、C、DA表示固定凡尔,如这部分有缺失首先在固定凡尔上找原因。

抽油井示功图的分析及应用

抽油井示功图的分析及应用

总结词
利用示功图数据,对油井的生产参数进行了 优化调整,提高了油井的产量和采收率。
详细描述
通过对示功图的分析,发现油井存在供液不 足和气体干扰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对油 井的生产参数进行了优化调整,如调整采液 量和气液分离器参数等,有效地提高了油井 的产量和采收率。同时,还利用示功图数据 监测油井的生产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数据整合与共享
将不同来源、不同格式的示功图数据整合到一个统一的数据平台,实现数据共享和协同 分析。
数据挖掘与分析
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挖掘示功图数据中的隐藏信息和规律,为油井生产优化提供决策 支持。
示功图与其他技术的结合
示功图与测井技术结合
通过将示功图与测井数据相结合,更全面地了解油井的工况和地层情况。
分析图形特征
根据示功图的形状、线段长度和角度等信息,判断抽油井的工作状 态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对比历史数据
将当前示功图与历史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抽油井的工作趋势和变化 规律。
常见示功图的识别与解析
标准示功图
呈现规则的矩形或椭圆形,表 示抽油井工作正常,无异常情
况。
异常示功图
出现异常的线段或图形结构, 如载荷线段不连续、图形不规 则等,可能表示抽油井存在故 障或问题。
封闭的图形
示功图通常呈现为一个封闭的图形,由载荷线段和位移线段组成。
载荷线段
表示抽油杆上所承受的重量,包括油管内液体重量、抽油杆自重 和摩擦阻力等。
位移线段
表示抽油杆的位移,即活塞的行程。
示功图的解读方法
识别载荷线段和位移线段
通过观察图形,确定载荷线段和位移线段的起点和终点,以及它 们之间的变化趋势。
示功图的获取方式

抽油井示功图应用实例与调整效果分析

抽油井示功图应用实例与调整效果分析

抽油井示功图应用实例与调整效果分析【摘要】抽油井示功图是评价油井生产状况和诊断问题的重要工具。

本文首先介绍了抽油井示功图的基本原理,包括示功图的绘制方法和常见类型。

然后通过实际应用实例分析了示功图在诊断油井问题和优化生产方面的作用,指出了示功图对于发现产量下降原因和故障的重要性。

接着对示功图的调整效果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如何通过调整示功图来改善油井生产效率。

最后讨论了示功图在提高油井产能和延长油井寿命中的作用,强调了示功图对于油田开发和管理的重要性。

抽油井示功图是油田工程中的重要工具,能够帮助工程师更好地监测油井生产情况,优化生产参数,提高油井产能,延长油井寿命。

【关键词】抽油井示功图、基本原理、应用实例分析、调整效果分析、提高油井产能、延长油井寿命、作用、结论1. 引言1.1 引言抽油井示功图是油田开发中常用的重要工具,通过对油井生产过程中产出的示功图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帮助工程师了解油井的实际生产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延长油井寿命。

在油田开发中,抽油井示功图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不仅可以用于实时监测油井产能和工作状态,还可以用于分析油井井底流体性质和井底流动状态,为油田开发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通过分析示功图数据,工程师可以了解油井的产液能力、油水比、动态流体性质等关键参数,从而制定合理的调整措施。

本文将通过对抽油井示功图的基本原理、应用实例分析和调整效果分析,探讨示功图在提高油井产能和延长油井寿命中的重要作用。

同时也将探讨示功图在油田开发中的实际应用意义和发展趋势,为油田工程技术的进一步提升提供参考。

2. 正文2.1 抽油井示功图的基本原理抽油井示功图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记录油井的动态工作过程,绘制出相应的功图图形,从而分析油井的生产状态和性能特征。

在抽油井工作过程中,抽油泵在每个工作周期内所做的功和所能产生的压力波动会被传感器记录下来,并转换成示功图。

示功图可以反映油井的产能、产液能力、产气能力、液面动态响应等重要参数。

抽油机井典型示功图分析201004

抽油机井典型示功图分析201004
成因分析∶如果油管的丝扣 连接处未上紧,或因油管被 磨损,腐蚀而产生裂缝和孔 洞时,进入油管的液体会从 这些裂缝和孔洞及未上紧处 重新漏入油管套管间的环形 空间,导致油井减产。
理论示功图 实测示功图
典型示功图分析
当抽油井“油管漏失”时,我们应采取 以下措施: 1、漏失不严重时可适当调快冲次(如果 因杆管偏磨造成的油管漏失则不可以调 快冲次); 2、漏失严重的需要小修作业修复。
理论示功图 实测示功图
解决的方法:
当抽油井气体影响或已经气锁时,我们应采取 以下措施:
1、放掉套管气; 2、在套压闸门处安装“定压放气阀”。 “定压放气阀”可根据设定压力自动释放井底
气体,维持平稳的生产压差防止气体进入泵内 影响泵的正常生产。
典型示功图分析
3. 泵工作正常但供液不足 图型特征∶卸载线和加载线平行,越
生在粘性液体中,所以为阻 尼振动。叠加之后上下线出 A’
现逐渐减弱的波浪线。
A
B’

B
C
C’
D D’
S
考虑惯性和振动后的理论示功图
解决的方法:
在满足生产的条件下,尽量选 择低冲次.
总结
前面所讲的示功图分析,往往只能对系统的 工作状况做某些定性分析,而无法做出定量的判 断。在深井快速抽吸的条件下,由于泵的工作状 况(活塞负荷的变化)要通过上千米的抽油杆柱 传递到地面上,在传递过程中,因抽油杆柱的震 动等因素,使载荷的变化复杂化。
现在,通过数学方法将地面示功图转换成泵 示功图进行的分析诊断技术,可消除地面示功图 分析中许多不定因素,简化了解释工作,大大地 提高了抽油系统工况的分析水平。
思考题
1、理论示功图的概念. 2、掌握十三种典型示功图的特征、并能进 行成因分析并提出解决措施.

抽油井示功图的分析及应用

抽油井示功图的分析及应用
第二采油厂采油工艺研究所
抽油井示功图的分析及应用
第二部分 理论示功图的特征分析
2.国内目前所用的理论示功图 (图2)
该理论经示功图是在理想条件 下绘制出来的:假定①油管无漏失、 泵工作正常。②油层供液能力充足, 泵能够完全充满。
图2 弹性抽油杆静载时的示功图
③光杆只承受抽油杆柱与活塞上液柱重量的静载荷,不考虑惯性力。 ④不考虑砂、蜡、稠油的影响。⑤不考虑油井连喷带抽。⑥认为进 入泵内的流体是不可压缩的,凡尔是瞬时开闭的。在这种条件下绘
第二采油厂采油工艺研究所
抽油井示功图的分析及应用
第二部分 理论示功图的特征分析
分析:图中a点是上冲程的始点。 由于刚体没有弹性形变,则ab为即刻 增载,泵柱塞的游动凡尔关闭,全部 载荷由光杆承受。bc是上冲程过程, 泵的游动凡尔关闭,固定凡尔打开是 进油过程。 cd 即刻卸载,抽油杆下行时所画出da线是载荷不变的下冲程位移 过程。 该理论示功图的特征:ab平行于cd ,bc平行于da,一般抽油机井 在井深浅、小泵径、粗抽油杆及小冲数抽油条件下生产时,有可能 出现类似的水平、长方形实测示功图。
今天,我们主要从理论示功图的特征分析入手,简 单介绍示功图的多功能性,即对实测示功图作必要的处 理后,可进行一系列定性和定量分析,提供诸如分析平 衡效果、判知振动影响等。油井示功图它不仅能在不停 产的情况下取得大量有用的数据,减化了井下直接测试 工作,而且能随时监控采油动态,使之在最佳工作方式 下生产。结合采油二厂有杆泵采油过程中示功图分析解 释差错率高的问题,我们今天来讲讲如何正确解释分析 示功图,了解井下抽油泵工作状况。
第二采油厂采油工艺研究所
第一部分: 概 述
抽油井示功图的分析及应用
2、示功图概念:示功图是 由载荷随位移的变化关系曲线 所构成的封闭曲线图。表示悬 点载荷与位移关系的示功图称 为地面示功图或光杆示功图。 在实际工作中是以实测地面示 功图作为分析深井泵工作状况 的主要依据。

抽油井示功图图谱

抽油井示功图图谱

抽油井示功图图谱1、考虑弹性的理论示功图2、冲程损失增载线越长,冲程损失越大,它与泵挂深度有关系。

3、考虑惯性和振动的理论示功图①实际上抽油杆是有弹性会“形变”的。

②ab 段为增载线(是受力后伸长);bc 段为上行过程。

③cd 段为卸载线(卸载后缩短);da 为下行过程④ab 和cd 都是倾斜着上下,与位移过程成线性的线段。

⑤理论示功图的特征:ab ∥cd 、bc ∥da3.2振动大后产生下倾现象。

冲数越快,动载也越大。

3.3地面平衡轻,下冲程平衡块向下运动,井下负荷轻,动载增大,下行程曲线阻尼特征较明显,振幅大;平衡重后与之相反。

3.4二级振动示功图图形抽油杆上、下运动时就会发生二级振动。

这种示功图图形在左下方和右上方(即在冲程:下死点和上死点处)经图形的右上方会有一个“结”出现。

这是抽油杆杆柱受力换向与杆柱弹性作用下造成的。

由于弹性振动传递快,而杆柱与油管和液体摩擦等因素造成滞后,影响曲线的形状而产生扭结。

冲次:4-6冲次:4-5 平衡轻示功图平衡轻示功图4、抽油机所承受最大载荷主要为抽油杆自重+液柱载荷+振动惯性载荷。

对同一口井杆柱自重与振动载荷是相同的,液体由于含气不同,井液密度不同,因此含气量越大,液柱载荷越小,相对最大悬点载荷越小,功图上下行程线相距越窄,功图面积越小。

反之越大。

功图a 相对密度为0.4 功图b 相对密度为0.6 功图c 相对密度为0.9 功图d 相对密度为1.1 4.15、抽喷理论功图由于抽喷井井液梯度小,上下行程距离短。

图形特征为近于水平状,很少有大的振动波,图形两端曲线近于平行(有增载和卸载特征),喷势较大的井,两端还有圆形面积,属于抽油过程中接近上,下死点时速度慢,喷势容易顶开游动阀球,相当于阀常开,也给下行柱塞以托力而减载。

6、有气体影响的理论示功图含气井由于抽油泵筒内存在大量气体,抽油杆下行时没有立刻卸载,而是首先压缩泵筒内气体,造成缓慢卸载特征,下行曲线为凸圆弧曲线特征。

抽油井功图分析

抽油井功图分析
上冲程中,在沉没压力作用下,井内液体克服泵的入口设 备的阻力进入泵内,此时液流所具有的压力叫吸入压力。 此压力作用在活塞底部而产生向上的载荷Pi 。下冲程中, 固定凡尔关闭,沉没压力对悬点载荷没有影响。
液流在地面管线中的流动阻力所造成的井口回压对悬点 将产生附加的载荷。其性质与油管内液体产生的载荷相同。 上冲程中增加悬点载荷,用Pbu 表示;下冲程中减轻抽油 杆柱重量,用Pbd 表示。
3)抽油设备在工作过程中,不受砂、蜡、水、气等因素的影响, 认为进入泵内的液体不可压缩。
4)油井没有连抽带喷的现象。
5)油层供液能力充足,泵能够编辑完课全件 充满
14
泵的工作过程和载荷转移情况
由于作用在活塞上的液柱重量在 上、下冲程中交替地分别由油管转移 到抽油杆柱和由抽油杆柱转移到油管, 从而引起杆柱和管柱交替地增载和减 载,使杆柱和管柱发生交替地伸长和 缩短。
编辑课件
25
编辑课件
在上冲程中,前半冲 程有一个由大变小的向 下的惯性载荷(增加悬 点载荷);后半冲程作 用在悬点上的有一个由 小变大的向上的惯性载 荷(减小悬点载荷)。 在下冲程中,前半冲程 作用在悬点的有一个由 大变小的向上的惯性载 荷(减小悬点载荷); 后半冲程则是有一个由 小变大的向下作用(增 加悬点载荷)的惯性载 荷。因此,由于惯性载 荷的影响使静载荷的理 论示功图的平行四边形 ABCD被扭转成 A'B'C'D',如图(2-24)。
W1= ( fp –fr ) ρi g L 下冲程中,由于游动凡尔打开,液柱载
荷通过固定凡尔作用在油管上,而不作用 在悬点上。
编辑课件
4
(三)惯性载荷
抽油机运转时,驴头带着抽油杆柱和液柱做 变速运动,因而产生抽油杆柱和液柱的惯性力。 如果忽略抽油杆柱和液柱的弹性影响,则可以 认为抽油杆柱和液柱各点的运动规律和悬点完 全一致。所以,产生的惯性力除与抽油杆柱和 液柱的质量有关外,还与悬点加速度的大小成 正比,其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反。

抽油机井示功图..

抽油机井示功图..
泵的抽汲过程
2)下冲程 柱塞下行,固定阀在重力作用下关闭。泵
内压力增加,当泵内压力大于柱塞以上液柱压 力时,游动阀被顶开。 柱塞下部的液体通过游动阀进入柱塞上部, 使泵排出液体。 泵排出的条件: 泵内压力(排出压力)高于柱塞以上的液柱 压力。
B-下冲程
理论示功图
静载荷作用下的理论示功图 悬点所承受的载荷: (1)抽油杆柱载荷,Wr (2)作用在柱塞上的液柱载荷,W1 (3)沉没压力(泵口压力)与井口 回压在上冲程中造成的悬点载荷 方向相反,相互抵消。
理论示功图
实测示功图
解决的方法:
当抽油井“供液不足”时,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注水,补充地层能量,从而提高油井地层 供液能力; 2、合理下调冲次; 3、根据地层供液,在作业时换小泵、加深泵挂 深度。 4、高压泵车洗井,解决近井地带堵塞。
典型示功图分析
4.油管漏失 图形特点∶开抽时泵功图图 形正常,停抽后上行线比前 面低一段载荷,功图面积明 显减小。 成因分析∶如果油管的丝扣 连接处未上紧,或因油管被 磨损,腐蚀而产生裂缝和孔 洞时,进入油管的液体会从 这些裂缝和孔洞及未上紧处 重新漏入油管套管间的环形 空间,导致油井减产。
油机悬点的往复运动通过抽油杆传递给井下 柱塞泵。
相同点
用抽油杆将地面动 力传递给井下泵

地面驱动螺杆泵采油:井口驱动头的旋
转运动通过抽油杆传递给井下螺杆泵。
游梁式抽油机井有杆泵采油是目前我国最广泛应用的 采油方式,大约有80%以上的油井采油采用该举升方式。
有杆泵采油
典型杆驱往复泵抽油系统 典型杆驱螺杆泵抽油系统
抽油装置示意图
主要内容
泵工作原理 理论示功图 典型示功图分析 总结
泵的工作原理

抽油机井实测功图分析

抽油机井实测功图分析

20
40
30
10
20

10
0
0.5 1 1.5 2 2.5 3 m
0.5
1
1.5
2
2.5 m3
双凡尔漏失不出实测功图
kN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0.5
1
1.5
22.5 3 mkN60504030
20
10

0.5
1
1.5
2
2.5 3
m
特点:没有增载线和卸载线,功图面积小,功图载荷照比原 载荷下降;产量下降或不出,液面上升。
1
1.5
2
2.5 3 m 0
0.5
1
1.5
2
2.5 3 m
气体影响实测示功图
典型案例(一)
抽油杆断脱示功图
kN 40
30
抽油杆底部断脱示功图
20
kN 40
30
抽油杆上部断脱示功图
20
10
10
0
0.5
1
1.5
2
2.5 3
m0
40 kN
0.5
1
1.5
2
2.5 m
30
20
抽油杆中部断脱示功图
10 0 0.5 1 1.5 2 2.5 3 3.5 4 4.5 5
是供液不足或气体影响。
左下角:分析光杆在下死点时出现的问题, 如固定阀的漏失情况等。
抽油机井实测功图分析
kN
kN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0.5 1 1.5 2 2.5 3 3.5 4 4.5 5 m

抽油机示功图辨析(超全)

抽油机示功图辨析(超全)
.
.
六、抽油杆断脱的示功图
特征描述 :抽油杆断脱后 , 上行程悬点载荷为断脱点以上抽油杆柱的重力,下 冲程的悬点载荷为断脱点以上抽油杆柱在液体中的重力。 因此示功图位于理论 最小载荷线的下方,图形呈“黄瓜状”。
.
七、带喷井的示功图
喷势强、油稀带喷的示功图
喷势弱、油稠带喷的示功图
.
八、排出部分漏失漏失影响的示功图
.
活塞与泵筒间隙漏失
特征描述 :活塞与泵筒间隙漏失。由于活塞 与衬套之间磨损、间隙过大,造成漏失。 在 上行时液体从中漏失 ,光杆负载减小,使右 上角呈现斜坡, 缺少一块面积。
.
九、吸入部分漏失的示功图
特征描述 :
❖下行程开始时,由于吸入部分漏失,使泵内压力上升缓慢,游动阀打开迟缓,悬 点卸载缓慢。且右下角缺失
使悬点载荷增加;下行程时,流动阻力的 A
方向向上,使悬点载荷减小。稠油井的最 大和最小载荷线振动要比结蜡井小,但两 种示功图都会出现肥大。
.
C
D S
十六、油层出砂影响的示功图
特征描述 :油井出砂多为压裂后下泵。 油井出砂,使活塞阻卡,上下行程会出 现振动载荷,光杆负荷在很短时间内发 生急剧变化 ,负荷线上呈现不规则的 锯齿尖锋。
.
二、气体影响示功图
特征描述: 上行程:泵内气体膨胀,使泵内压力不能很快降低,造成固定阀推迟打开,增载缓 慢。 下行程:泵内气体被压缩,使泵内压力增加缓慢,游动阀推迟打开,卸载缓慢。图 形右下角缺失,卸载线是一条圆弧,该圆弧圆心在下面。沉没度较低,泵效低于 40% 。
.
三、充不满影响的示功图
特征描述 : 上行程:示功图正常,只是泵筒未充满。 下行程:由于泵筒未充满且液面低,开始悬点载荷不降低,只有当活塞碰到液面时 才开始卸载,右下角缺失一部分,随抽油时间增长缺口增大。卸载线有一明显拐 点,卸载线基本上与理论示功图的卸载线平行。下行程线与上行程线平行。示功 图出现刀把现象,充满程度越差,刀把越长。这种井产量不高,泵效低于40%。

抽油井示功图应用实例与调整效果分析

抽油井示功图应用实例与调整效果分析

抽油井示功图应用实例与调整效果分析
抽油井示功图是油气采集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采集抽油井示功图可以更
加准确地了解井筒内油气的产出情况,进而帮助采取更加合理的采油措施。

下面我们来介
绍抽油井示功图的应用实例以及调整效果分析。

1、了解油井运行状况
通过抽油井示功图,可以了解油井的压力、流量等参数,进而推算出油井的运行状态,以便进行调整。

2、判断油层产能
通过分析示功图数据,可以对油层的产能进行判断,为后续的采油作业提供基础数
据。

3、判断水淹情况
通过分析示功图数据,可以了解井筒内部的水淹情况,帮助进行水淹处理。

4、预测井底储层状况
通过收集连续的示功图数据,可以对井底储层的状况进行预测,帮助制定后续采油计划。

5、检测油井工作效率
利用示功图数据,可以检测油井的工作效率,找出异常情况,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通过对抽油井示功图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有些数据异常,需要进行调整。

下面分别
介绍调整效果分析:
1、调整泵效率
通过对泵效率的调整,可以提高油井的产量,提高采油的效率,从而减少成本。

2、调整气液比
气液比是指在油井中液体和气体的比例,通过对气液比的调整,可以减少水淹情况,
提高油井的生产效率。

3、调整冲程长度
冲程长度是泵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对冲程长度的调整,可以使泵的工作更加适应井筒的情况,提高泵的工作效率。

总之,通过抽油井示功图的应用实例以及调整效果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抽油井生产的情况,有效提高采油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为企业的发展带来重要支持。

抽油机井实测示功图分析及井下故障判断

抽油机井实测示功图分析及井下故障判断

举例:某井62毫米油管 毫米油管, 毫米泵 泵深800米, 毫米泵, 举例:某井 毫米油管,56毫米泵,泵深 米 7/8英寸抽油杆 , 冲程 米 , 原油密度 英寸抽油杆, 英寸抽油杆 冲程3米 原油密度0.95, 含水 , 80%,示功图力比 毫米, ,示功图力比2000牛/毫米,减程比 :60,作 牛 毫米 减程比1: , 该井理论示功图。 该井理论示功图。 解:f杆=3.8 cm2,g杆=27.3 N/m;设m、n分别为 ; 、 分别为 力比和减程比。 力比和减程比 。 则 m=2000, n=1/60。 由已知条件 , 。 得D=0.056m,S光=3000 mm,L=800m,f管=11.657 , , , cm2 , f 活 =5.62/4*3.14-3.8=20.82 cm2 , ρ=950*0.2+1000*0.8=990 kg/m3 , P 杆 =g 杆 * L=800*27.3=21840N , P 液 = ( F 活 - f 杆 ) Lρ= (20.82-3.8)800*990*10=13480N )
图中的上冲程曲线呈阻尼曲线特征,左边波的幅度大,向右波幅减小; 图中的上冲程曲线呈阻尼曲线特征,左边波的幅度大,向右波幅减小;下 冲程振动曲线也是阻尼曲线,从右向左波幅变小, 下冲程阻尼曲线相平行, 冲程振动曲线也是阻尼曲线,从右向左波幅变小,上、下冲程阻尼曲线相平行, 波幅呈相反方向。 波幅呈相反方向。
实际上金属是有弹性,会“形变”的,因而使增载过程和卸载过程都不是直 实际上金属是有弹性, 形变” 上直下,而是受力后伸长,卸载后缩短,都是倾斜着上下, 上直下,而是受力后伸长,卸载后缩短,都是倾斜着上下,与位移过程成线性的 线段。这一变形过程是由于抽油杆伸长和油管缩短、 线段。这一变形过程是由于抽油杆伸长和油管缩短、抽油杆缩短和油管伸长所造 成的。 成的。

抽油井功图诊断与分析

抽油井功图诊断与分析

一、光杆地面理论示功图
14、λ:由于抽油杆与油管弹性变形造成的总的冲程损失。 15、S活:活塞冲程,即抽油泵活塞有效移动距离。 16、S:地面冲程,即光杆冲程。 17、P液:作用在柱塞上的液柱重量。 18:P杆:抽油杆柱在液体中的重量。 19:P静:驴头在上冲程承受的最大静载荷。
井下泵功图
将光杆地面示功图经过计算机处理得到井下泵功图,它消除了抽油杆的 变形、粘滞阻尼、振动和惯性载荷等影响,真实反映了泵的工作状况,井下 泵功图很容易判断出有杆抽油系统存在的问题。阻尼系数、地面功图、抽油 杆、冲次的准确性,对泵功图影响较大。
油井结蜡的特征为与正常载荷相比,最大载荷变大,最小载 荷变小,功图变肥,电流上升。
8、泵卡
泵卡的功图特征为斜向上的黄瓜条,主要是因为活塞卡后,抽油 杆只有弹性伸长。WX139井2008年9月17日诊断为泵卡,最大载 荷102.6KN。2008年9月19日作业发现活塞卡死在泵筒内。
9、泵部分脱出工作筒
一、光杆地面理论示功图
7、 CD:下冲程的卸载线。卸载过程,游动凡尔与固定凡尔同时处于关闭状态。 8、 DA:活塞下冲程线,为深井泵的排出过程。该过程固定凡尔处于关闭状态, 游动凡尔被顶开排出液体。 9、 ABC:上冲程静载变化线。 10、CDA:下冲程静载变化线。 11、面积ABCD:深井泵在一个冲程内所做的功。 12、λ1:抽油杆伸缩造成的冲程损失。 13、λ2:油管伸缩造成的冲程损失。
W179-5打水前后功图变化
W179-5打水前测试的功图
W179-5打水2方后20分钟测试的功图
11、下碰
下碰功图特征为卸载线左下角有凸出尾巴,同时在增载线上有凹 性上,这是抽油杆受压缩短的现象。W79-19井2008年2月3日诊 断为碰泵,最大载荷87.1KN,上提防冲距后正常。

油井实测示功图解释大全

油井实测示功图解释大全

六、解释抽油机井理论示功图A-驴头位于下死点 D点卸载终止点 C-驴头位于上死点AB-增载线 CD-卸载线B-吸入凡尔打开,游动凡尔关闭点增载终止点λ+λ-冲程损失(抽油杆伸长及油管缩短之和)D-固定凡尔关闭,游动凡尔打开点BC-活塞冲程上行程线也是最大负荷线AD- 下行程线也是最小负荷线 B1C-光杆冲程OA-抽油杆在液体中重量 AB1-活塞以上液柱重量ABCD-抽油泵所做的功七、实测示功图的解释(1)图1为其它因素影响不大,深井泵工作正常时测得的示功图。

这类图形共同特点是和理论示功图的差异不大,均为一近似的平行四边形。

(2)图2为供液不足的典型示功图。

理论根据:活塞下行时,由于泵内没有完全充满,游动凡尔打不开,当活塞下行撞击到液面游动凡尔才打开,光杆突然卸载。

该图的增载线和卸载线相互平行。

(3)图3为供液极差的典型示功图。

理论根据:活塞行至接近下死点时,才能接触到液面,使光杆卸载,但由于活塞刚接触到液面,上冲程又开始,液体来不及进入活塞以上,所以泵效极低。

(4)图4为气体影响的典型示功图。

理论根据:在活塞上行时,泵内压力降低,溶解气从石油中分离出来,由于气体膨胀,给活塞一个推动力,使增载过程变缓。

当活塞下行时,活塞压缩泵内气体,使泵内压力逐渐增大,直到被压缩的气体压力大于活塞以上液柱压力时,游动凡尔才能打开。

因此,光杆卸载较正常卸载缓慢。

卸载线成为一条弯曲的弧线。

(5)图5为“气锁”的典型示功图。

所谓“气锁”是指大量气体进入泵内后,引起游动凡尔、固定凡尔均失效,活塞只是上下往复压缩气体,泵不排液。

(6)图6为游动凡尔漏失的典型示功图。

当光杆开始上行时,由于游动凡尔漏失泵筒内压力升高,给活塞一个向上的顶托力,使光杆负荷不能迅速增加到最大理论值,使增载迟缓,增载线是一条斜率较小的曲线。

卸载线变陡,两上角变圆。

(7)图7为游动凡尔失灵,油井不出油的典型示功图。

图形呈窄条状,整个图形靠近下负荷线。

(8)图8为固定凡尔漏失的典型示功图。

油井示功图分析

油井示功图分析

油井⽰功图分析⼆零⼀零年⼆零⼀零年⼋⼋⽉⽉⼯艺研究所抽油机井⽰功图,可以真实反映油井⽣产⼯况。

随着⾼含⽔区块杆管偏磨,地层出砂严重,油井失效频繁,典型⽰功图可作为⽣产现场初步判断抽油机井泵况的参考依据。

因此,应通过⽰功图分析⽅法研究,对油井作业和实测功图进⾏对⽐,总结典型⽰功图特征,以正确指导油井⼯况分析和管理。

三、现场油井失效功图分析⼀、理论⽰功图分析⼆、典型⽰功图分析理论⽰功图:就是认为光杆只承受抽油杆柱与活塞截⾯积以上液柱的静载荷时,理论上所得到的⽰功图ABC为上冲程静载变化线: 上冲程A:下死点,静载W rl , 开关,关。

AB:加载线,加载过程,关,关。

B:加载完毕,,关,关开。

BC:吸⼊过程,BC=S p ,关,开。

C:上死点。

' BB 游动阀固定阀CDA为下冲程静载变化线:下冲程C:上死点,静载,关,开关;CD:卸载线,卸载过程,关,关;D:卸载完毕,,关开,关;DA:排出过程,DA=Sp, 开,关(相对位移);A:下死点。

' DD l r W W 游动阀固定阀*若不计杆管弹性,静载作⽤下理论⽰功图为矩形。

静载荷作⽤的理论⽰功图为⼀平⾏四边形。

三、现场油井失效功图分析⼀、理论⽰功图分析⼆、典型⽰功图分析P S A B D 由于在下冲程末余隙内还残存⼀定数量压缩的溶解⽓,上冲程开始后泵内压⼒因⽓体的膨胀⽽不能很快降低,加载变慢,使吸⼊阀打开滞后(B'点)B ’ C 残存的⽓量越多,泵⼝压⼒越低,则吸⼊阀打开滞后的越多,即B B'线越长B' C 为上冲程柱塞有效冲程1、⽓体影响⽰功图P S A B D 下冲程时,⽓体受压缩,泵内压⼒不能迅速提⾼,卸载变慢,使排出阀滞后打开(D' )B ’ C 泵的余隙越⼤,进⼊泵内的⽓量越多,则DD '线越长D'A为下冲程柱塞有效冲程D' 1、⽓体影响⽰功图P S A B D ⽽当进泵⽓量很⼤⽽沉没压⼒很低时,泵内⽓体处于反复压缩和膨胀状态,吸⼊和排出阀处于关闭状态,出现“⽓锁” 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光杆地面理论示功图
14、λ:由于抽油杆与油管弹性变形造成的总的冲程损失。 15、S活:活塞冲程,即抽油泵活塞有效移动距离。 16、S:地面冲程,即光杆冲程。 17、P液:作用在柱塞上的液柱重量。 18:P杆:抽油杆柱在液体中的重量。 19:P静:驴头在上冲程承受的最大静载荷。
井下泵功图
将光杆地面示功图经过计算机处理得到井下泵功图,它消除了抽油杆的 变形、粘滞阻尼、振动和惯性载荷等影响,真实反映了泵的工作状况,井下 泵功图很容易判断出有杆抽油系统存在的问题。阻尼系数、地面功图、抽油 杆、冲次的准确性,对泵功图影响较大。
5、固定凡尔漏
由于固定凡尔漏失,下冲程开始泵内压力不能及时提高,而延缓 了卸载过程,游动凡尔此时也不能及时打开,当活塞速度大于漏失速 度后,泵内压力提高到大于液柱压力将游动凡尔打开卸去液柱载荷, 下冲程后半冲程因活塞速度减小,当小于漏失速度时,泵内压力降低 使游动凡尔提前关闭,悬点提前加载。固定凡尔漏失示功图的特点是 右上尖,左下圆,严重时为凹形曲线。W33-41井2007年9月7日诊断为 固漏,最大载荷77.3KN,套压0.3MPa,液面1535m,日产液2吨。
第三部分
观察供液不足井
打水前后的功图变化
在供液不足井上实施打水的目的
为了证实:实测沉没度大但功图显示为供液不足两者之间存在的矛 盾,我们特意选择5口抽油井作打水试验。 选井原则: 选择含水较高的井,从而减少打水对筛管以下液柱的变化; 泵况正常; 选取沉没度大小不同的三个等级的井作为代表。 其中: 3口抽油井的沉没度在500m以下(W33-107、NW72-158、W179-5) 1口抽油井的沉没度在500m-1000m之间(W88-18) 1口抽油井的沉没度在1000m以上(W269-7)
10、上挂
上挂功图特征为增载线右上有一凸出尾巴,这是因为光杆上余 多时,在上行程最大时挂驴头振动所致。NW33-66井2008年8月12日 诊断为上挂,最大载荷90KN。
11、下碰
下碰功图特征为卸载线左下角有凸出尾巴,同时在增载线上有 凹性上,这是抽油杆受压缩短的现象。W79-19井2008年2月3日诊断 为碰泵,最大载荷87.1KN,上提防冲距后正常。
15、进油通道堵
N72-99井2008年8月5日诊断为正 常。最大载荷90.7KN,液面井口, 日产液26.9吨。
N72-99井2008年8月18日诊断为供液 不足,最大载荷88.1KN,液面井口, 日产液14吨,关油套连通后单量5吨。 2008年 11月17日洗井45方,泵压达 到8MPa,证实憋压,进油通道不畅 通(为沉储泵)。
W179-5打水前后功图变化
W179-5打水前测试的功图 W179-5打水2方后20分钟测试的功图
NW72-158打水前后功图变化
NW72-158打水前测试的功图 NW72-158打水2方后20分钟测试的功图
NW72-158打水2方后10分钟测试的功图
NW72-158再打水1方后10分钟后测试的功图
NW72-158井工作制度:38*4.8*4;产量:7.4*1*86;日产气458方;套压1.5MPa,液 面1821米,沉没度181米,功图为供液不足。从NW72-158井打水2方,再打水1方 的功图变化来看,打水后,测试的三个功图面积明显增大,变为正常功图。
并通过连续跟踪打水前后的功图变化来确定有效沉没度的实际范围。
W269-7打水前后功图变化
W269-7打水前测试的功图
W269-7再打水2方后10分钟后测试的功图
W269-7打水1方后15分钟后测试的功图
W269-7再打水2方后15分钟后测试的功图
W269-7打水1方后28分钟后测试的功图
W269-7再打水2方后20分钟后测试的功图
油管漏的功图特征为载荷变小、载荷下降、液面上升、产量下降。
13、杆中上部断脱
W72-191井2008年10月6日诊断诊 断正常,最大载荷86.8KN,日产液30吨, 液面井口。
W72-191井2008年11月11日诊断 断脱,最大载荷25.3KN,日产液0吨,套 压1MPa,液面288米。2008年11月13 日上作业发现第63根抽油杆本体断。
这类示功图与理论示功图差异不大,为一近似的平行四边形, 除了抽油设备的轻微振动引起一些微小波纹外,其它因素的影响 不明显。 W82-45井2008年12月8日诊断为功图正常,最大载荷 87.4KN,套压0.5MPa,液面761m,日产液33.2吨。
2、供液不足
沉没度太小,供液不足,液体不能充满泵筒。其特点是下冲程 中悬点载荷不能立即变小,只有当活塞接触到液面时才迅速卸载, 明显有拐点。 W72-232井2008年11月27日诊断为供液不足,套压 1.0MPa,液面2028m,日产液17.6吨。
6、双漏(底部油管漏)
双漏(底部油管漏)功图与泵双漏功图形状相同。W72-173井2008年10 月13日诊断为双漏,最大载荷81.1KN,套压2.9MPa,液面858m,日产 液0吨。2008年10月14日作业发现第140根油管有裂缝。
6、双漏(泄油器销子脱)
双漏(泄油器销子脱)功图与泵双漏功图形状相同。W99-16 井2008年11月13日诊断为双漏,最大载荷64.8KN,日产液0 吨。2008年11月14日上作业发现泄油器销子漏。
W269-7井工作制度:32*4.8*4;产量:5.6*0.7*87;日产气644方;套压0.5MPa,液面640米, 沉没度1763米,功图为供液不足。从W269-7井打水前后功图变化来看,打水1方后15分钟 测试功图面积明显变大,但随着抽油泵的抽吸,功图面积明显变小,再打水2方15分钟后测试 功图变为正常,随着抽油泵的抽吸,后功图变为明显供液不足。说明打水1方,液面增加136 米,虽然功图面积明显变大,但仍然显示为供液不足,打水3方,油套环形空间的液面增 加410米,功图变为正常,抽吸30分钟后液面下降63米,功图显示为供液不足。
3、气体影响
下冲程开始后,由于气体的压缩性而使游动凡尔滞后打开, 卸载变慢,示功图右下角呈圆弧线。泵内气体占据空间越大,气 量越大,弧线越明显。W33-325井2008年11月4日诊断为气体影响, 最大载荷75.9KN,套压2.2MPa,液面996m,日产液17.9吨,日产 气量1667m3,气液比1:93。
一、光杆地面理论示功图
7、 CD:下冲程的卸载线。卸载过程,游动凡尔与固定凡尔同时处于关闭状态。 8、 DA:活塞下冲程线,为深井泵的排出过程。该过程固定凡尔处于关闭状态, 游动凡尔被顶开排出液体。 9、 ABC:上冲程静载变化线。 10、CDA:下冲程静载变化线。 11、面积ABCD:深井泵在一个冲程内所做的功。 12、λ1:抽油杆伸缩造成的冲程损失。 13、λ2:油管伸缩造成的冲程损失。
12、上部油管漏
W72-184井2008年8月19日诊断 为正常时功图,日产液17吨,最 大载荷88.9KN ,套压0.8MPa,液面 372m
W72-184井2008年8月23日诊断为油 管漏功图。最大载荷84.4KN,日产 液9.6 吨,套压0.7MPa,液面145m。 2008年8月24日上作业发现第84根油 管偏磨腐蚀有一个5mm的洞,监测不 合格管87根。
8、泵卡
泵卡的功图特征为斜向上的黄瓜条,主要是因为活塞卡后,抽 油杆只有弹性伸长。WX139井2008年9月17日诊断为泵卡,最大载荷 102.6KN。2008年9月19日作业发现活塞卡死在泵筒内。
9、泵部分脱出工作筒
活塞部分脱出工作筒的典型特征为提前卸在载,主要原因是 活塞在上现成最后的过程中活塞脱出工作筒,提前卸载。W138-22 井2007年10月5日诊断为活塞部分脱出工作筒,最大载荷78.9KN, 套压2MPa,液面1922m,日产液2.2吨,下放后正常。
16、特殊井(柔性杆)
W138-22井2008年11月5日诊断为正常(柔性杆,加载缓 慢,与游动凡尔漏失功图有些相似,但加载线的左上角没有 明显的圆弧)。最大载荷80.5KN,套压0.6MPa,液面1801m, 日产液0.9吨。
16、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井(深抽减载装置)
W33-226井2008年11月24日诊断为供液不足(深抽减载 装置,与油井结蜡功图相似,该装置对载荷影响比较大)。 最大载荷86.6KN,最少载荷27.3KN,套压0.8MPa,液面 2347m,日产液4.9吨,含水74%。
各位领导、专家,
大家好!
中原油田分公司采油四厂
主要内容
1.
理论功图
典型示功图 打水前后功图变化
2.
3. 4. 5.
测试产生误差的原因
憋压曲线 测试产生误差的原因
中原油田分公司采油四厂
6.
第一部分
理论示功图
一、光杆地面理论示功图
光杆地面理论功图只考虑到杆 柱在液体中的重量与活塞上液体 重量,并没有考虑惯性载荷、摩 擦阻力与振动载荷。
7、结蜡或油稠
由于油井结蜡油稠,使杆柱上下行均增加了磨擦力,使上 行程增载,下行程减载,使示功图变“胖” 。W266-1井2007年 10月5日诊断为油稠,最大载荷88.8KN,最小载荷25.4KN,液面 井口,日产液3.3吨,含水38%,运动粘度703.8mpa.s(一般油井 运动粘度10-20mpa.s左右)。 油井结蜡的特征为与正常载荷相比,最大载荷变大,最小 载荷变小,功图变肥,电流上升。
1、A点:驴头下死点。 2、B点:上冲程开始后,液柱载荷逐渐加在活塞上,引起抽油杆柱伸长和油管缩 短,该点为加载完毕、变形结束点。自B点之后,抽油泵活塞开始与泵筒发生向上 的相对位移,悬点以不变的静载荷上行至上死点C。 3、C点:驴头上死点。 4、D点:从上死点开始下行后,由于抽油杆柱和油管柱的弹性,液柱载荷逐渐由 活塞转移到油管上,引起油管伸长、抽油杆缩短,故悬点逐渐卸载,D点为卸载完 毕、变形结束点,自该点之后,抽油泵活塞开始与泵筒发生向下的相对位移. 5、AB:上冲程的加载线。加载过程,游动凡尔与固定凡尔同时处于关闭状态。 6、BC:活塞上冲程线,为深井泵的吸入过程。在此过程游动凡尔始终处于关闭状 态,深井泵吸液入泵,排液出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