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功能不全病理生理
中国医科大学病理生理学第九版课件18 第十八章 肾功能不全-2
从而形成恶性循环,血磷不断升高
病理生理学(第9版)
(四)肾性骨营养不良
1.钙和磷代谢障碍、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2)血钙↓ 血磷↑→ [Ca2+]·[P]乘积常数不变→血钙↓ 血磷↑→磷酸根从肠道排出↑,与食物中 钙结合成磷酸钙→钙吸收↓ CRF晚期→血中毒物潴留→损伤胃肠黏膜 →钙吸收↓
肾单位破坏 健存肾单位血流增加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内皮损伤 基膜通透性
内皮损伤
蛋白质滤出增加
血小板聚集,微血栓形成
肾小管沉积
生长因子 肾小球硬化 “肾小球过度滤过假说”
病理生理学(第9版)
(二)继发性进行性肾小球硬化
1.健存肾单位血流动力学的改变 2.系膜细胞增殖和细胞外基质产生增多
(三)肾小管-间质损伤
病理生理学(第9版)
胍类化合物
尿毒症时胍类化合物生成的可能途径
病理生理学(第9版)
胍类化合物
甲基胍是毒性最强的小分子物质。给狗注入大量甲基胍后,可出现血尿素氮增加、红 细胞寿命缩短、痉挛、嗜睡、心室传导阻滞等十分类似人类尿毒症的表现。在体外, 甲基胍可抑制氧化磷酸化过程
胍基琥珀酸的毒性比甲基胍弱,它能抑制脑组织的转酮醇酶的活性,可影响脑细胞功 能,引起脑病变
2.血浆肌酐
肌酐清除率=尿中肌酐浓度×每分钟尿量/血浆肌酐浓度 反映肾小球滤过率,代表仍具有功能的肾单位数目
3.血浆尿酸氮
病理生理学(第9版)
(三)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1. 水钠代谢障碍
肾脏对钠水负荷的调节适应能力减弱 钠代谢障碍:“失盐性肾” CRF患者为何失钠? 钠摄入不足可导致低钠血症,而摄钠过多又极易导致钠、水潴留,水肿和高血压
病理生理学肾功能不全
病理生理学肾功能不全病理生理学肾功能不全(Renal dysfunction)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其特征是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下降,导致肾小球滤液的排泄功能减弱。
肾功能不全通常被分为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和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两种类型。
本文将重点讨论这两种情况下的病理生理学表现。
急性肾损伤是指肾功能在短时间内出现急剧恶化,通常由肾缺血、肾毒性和泌尿系统梗阻等因素引起。
在发病机制上,可以分为前肾性、肾性和后肾性三种类型。
前肾性肾损伤是由于全身循环血容量不足,导致减少有效血容量进而引起肾灌注不足。
肾性AKI是由于肾小管内型肾缺血、直接肾毒性或免疫反应等引起的肾小管损伤。
后肾性AKI是由于尿路梗阻导致尿液排出受阻,引起肾内压力升高并对肾组织造成机械损伤。
这三种类型的AKI病理生理表现不同,但最终都会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急性肾损伤的病理生理特点主要表现为肾脏的血液动力学改变和肾小管功能改变。
在肾脏的血液动力学改变方面,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是最直接的特征,其原因可以是血管紧张素Ⅱ的释放增加,导致肾小球血流量减少;或者是前列腺素合成减少,导致肾小球血流量减少。
此外,肾小管血流减少也使得肾小管重吸收功能下降,导致尿液容积减少。
在肾小管功能改变方面,钠重吸收能力下降使得尿液中的钠排出增加,导致体液容量减少。
同时,肾小管对尿液的浓缩和稀释能力也下降,尿液比重变低。
慢性肾脏病是指肾功能持续恶化的过程,通常是由于肾脏结构和功能的慢性损害所致。
最常见的原因是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基础疾病。
慢性肾脏病的病理生理学特点是肾小球滤过率持续下降和肾小球的结构改变。
肾小球滤过率的下降是由于肾小球滤过膜的损伤导致其对溶质的选择和通过的能力下降。
这种损伤通常是由于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和纤维化反应等因素引起的。
病理生理学 肾功能不全(思维导图)
3、酸中毒干扰肠钙吸收
身体铝蓄积
钠水潴留(主要)
肾性高血压
肾素分泌过多
肾脏降压物质分泌减少
出血倾向(主要是因为血小板功能障碍)
1、血小板第三因子减少2、血小板黏附聚集功能减弱
EPO(促红素)减少【主要原因】
肾性贫血
体内蓄积毒性物质(甲基胍)抑制造血 毒性物质抑制血小板出血 毒性物质导致红细胞破坏增加 肾毒物导致肠道吸收能力降低
2、血磷升高导致肠道硫酸盐增加抑制钙吸收
3、肾毒物损伤肠道
4、肾衰导致活化维生素D3减少
代酸
机制: 1、肾小管泌铵减少导致排氢障碍
2、GFR降低导致固定酸蓄积
3、肾小管重吸收碳酸氢根减少
继发性甲状旁腺亢进(PTH溶骨作用)
肾性骨营养不良(肾性骨病)
维生素D3活化障碍
酸中毒
1、酸中毒促进机体溶骨作用
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钾代谢障碍
晚期钠水潴留
早期低钾
机制 1、厌食摄入钾不足
2、呕吐腹泻失钾
3、长期利尿剂排钾
晚期高钾
机制: 1、尿量减少,排钾减少
2、长期保钾利尿剂
3、酸中毒
4、溶血
5、感染
6、含钾药物、饮食
临床表现
镁代谢障碍 钙磷代谢障碍
晚期高镁血症 高磷血症
低钙血症
机制: 1、维持血钙血磷乘积不变,高磷血症必低钙
肾小球球旁细胞分泌
肾素分泌过多
功能:扩血管作用,促进前列腺素释放
皮质近曲小管
肾激肽释放酶-激肽系 统功能障碍
作用于平滑肌扩血管;抑制儿茶酚胺释放;抑制抗利尿激素作用
肾髓质间质细胞及集合管 上皮细胞
病理生理学第十六章肾功能不全试题及答案
第十六章 肾功能不全、选择题 A 型题】1.引起肾前性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是: B . PTHA .汞中毒C .激肽B.急性肾小球肾炎 D.促红细胞生成素C .肾血栓形成 E.PGE2 D.休克 6.急性肾功能衰竭时肾素 - 血管紧张素系统活E.尿路梗阻性增强的机制是:2.肾功能衰竭的发生机制中原尿回漏是由于:A .近曲小管对钠重吸收减少 A .肾小管阻塞B .远曲小管钠浓度改变 B.原尿流速过慢C .远曲小管钾浓度下降 C .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脱落D .近曲小管钙浓度改变 D .肾间质水肿 E.远曲小管氯浓度改变E .肾小球滤过率下降7. 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输入大量水分可3.以肾小球损害为主的疾病是: 导致:A .急性肾小球肾炎 A.低渗性脱水 B .高渗性脱水 B.急性中毒性肾小管坏死 C.等渗性脱水 D .水肿 C .肾结石E.水中毒D.急性间质性肾炎 8. 下述哪点不是急性肾衰时肾小管细胞损伤E.肾肿瘤和功能障碍的机制 ?4.原尿回漏可造成下列后果,除外:A .能量代谢障碍 A.肾小管阻塞B .自由基增多B .肾间质水肿C .还原型谷胱甘肽增多 C .GFR ↓D .磷脂酶活性增高 D.渗透性利尿 E.细胞骨架结构改变E.原尿流速缓慢9. 持续性肾缺血和肾毒物作用引起的急性肾5.主要在肾脏灭活的激素是:功能衰竭,其肾脏损害的突出表现是: A .VD3A.肾脏循环障碍B .肾小球病变 B . 肾脏产生 RBC 生成素增加 C . 肾小管坏死C . RAAS 系统活性增加D .肾间质纤维化D . 肾脏分泌 PGE 2 减少 E . 肾小管阻塞E . 肾脏产生激肽减少10. 下列哪项不是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表现 ? 16.慢性肾衰患者出现等渗尿的原因是: A.高钙血症 B .高钾血症 A . 肾小球滤过功能障碍 C.代谢性酸中毒 D .氮质血症 B . 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 E .少尿C . 肾脏浓缩和稀释功能障碍 11.下列哪项不是引起肾小管功能障碍的主要 D . 肾血浆流量减少原因?E . 肾脏浓缩功能障碍A . 严重休克 B.重金属中毒17.无尿的概念是指 24 小时的尿量等于或小于C . 严重挤压伤D .免疫复合物A . 500 mlB . 400 ml E .严重溶血C . 200 mlD .100 ml12.慢性肾衰时继发性 PTH 分泌过多的始动原E . 0 ml因是 :18. 肾后性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是:A . 低钙血症 B.骨营养不良 A . 急性肾小球肾炎 C . 低钾血症 D.肠吸收钙↓B . 汞中毒 E .高磷血症C . 间质性肾炎 13. 下列指标中哪项表示慢性肾功能衰竭更严重 ?D . 输尿管结石 A.夜尿增多 B .尿蛋白阳性 E . 肾结核C.高渗尿 D .低渗尿 19.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共同发病环节是: E .等渗尿A . 肾缺血14. 急性肾衰少尿期, 对患者危害最大的变化B . 肾血管梗塞 是:C . 肾单位广泛破坏A . 水中毒B .少尿D . 肾小管阻塞C . 高钾血症 D.代谢性酸中毒E . GFR ↓E . 氮质血症20.下述哪项指标可用于区分功能性和器质性15. 下列哪一项不是肾性高血压的发生机制 ?肾功能衰竭 ?A .钠水潴留A . GFRB.肾小管分泌功能B.肾血流↓C.尿比重 C .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D.尿钾含量 D .肾小管重吸功能障碍E .氮质血症 E .原尿流速减慢21.慢性肾功能衰竭早期尿量变化的特点是:26.下列哪项最能反映肾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A.白天多尿 B .夜间多尿A.尿蛋白量C.白天少尿 D .夜间少尿B.尿中红细胞数E .全天尿量都减少C.尿中白细胞数22.汞中毒可引起哪种类型的急性肾功能衰竭:D.尿中管型数A.肾血管阻塞性 E .尿比重低而固定于 1.010B.肾前性27.关于急性肾功能衰竭多尿期下列哪一项是C.肾性错误的?D.肾后性 A .肾小球滤过率早期仍可低于正常E .以上都是 B .新生肾小管上皮细胞功能不完善23.功能性肾功能衰竭发生的主要机制是: C .早期应补充KClA .肾小管阻塞 D .血NPN可逐渐恢复正常B .肾内DIC E .初期仍可排出低比重尿C .原尿回漏28.下述哪项在非少尿型急性肾功能衰竭时不D .肾小球滤过功能障碍常见?E .肾小球玻璃样变 A .尿量在400~1000ml/24h 24.功能性急性肾功能衰竭时,尿改变为: B .低比重尿A .尿比重高,尿钠含量低 C .尿钠含量减少B .尿比重高,尿钠含量高 D .氮质血症C .尿比重低,尿钠含量低 E .高钾血症D .尿比重低,尿钠含量高29.急性肾小管坏死患者哪方面的肾功能恢复E .尿比重正常,尿钠含量低得最慢?25.急性肾小管坏死病人尿比重和渗透压降低 A .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机制是: B .肾血流量A.GFR↓ C .肾小管分泌功能D .肾小管浓缩功能E .集合管分泌功能30.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出现等渗尿标志着:A .健存肾单位极度减少B .肾血流量明显降低C .肾小管重吸收钠减少D .肾小管泌钾减少E .肾小管浓缩和稀释功能均丧失31.判断慢性肾功能衰竭程度的最佳指标是:A.血钾浓度 B .血压高低C.贫血程度 D .血液pH 值E .内生肌酐清除率32.尿毒症病人最早出现、最突出的临床表现是:A.周围神经炎B.心律失常C.胃肠道症状D.水电解质失调E .酸碱平衡紊乱33.慢性肾功能衰竭不易出现:A .夜尿和多尿B .高钾血症C .低渗尿或等渗尿D .低钙和高磷E .低钠血症或高钠血症34.下述哪种物质不属于尿毒症的常见毒素A.尿素 B .肌酐C.PTH D .甲状腺激素E.中分子物质35.慢性肾功能衰竭进行性发展的最主要原因:A .原始病因持续存在B .肾小管重吸收负荷过重,致肾小管损伤C .健存肾单位进行性减少D .GFR进行性降低E .肾血流量进行性减少36.尿毒症毒素中,毒性最强的小分子物质是:A.甲状旁腺激素 B .甲基胍C.胍基琥珀酸 D .尿素E .胍乙酸37.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在快速纠正酸中毒后会发生手足搐搦是由于:A .促进肠道形成磷酸钙B .肠道黏膜损害,钙吸收减少C .促进血磷浓度升高D .钙的解离度降低E .抑制骨骼脱钙38.慢性肾功能衰竭时病人有出血倾向的主要原因是:A .血小板数量下降B .血小板寿命缩短C .骨髓造血功能障碍D .与肾性高血压的发生有关E .血小板功能障碍39.现认为影响尿素毒性的因素是:A .血中氰酸盐浓度B .血尿素浓度C .血氨浓度D .血液H+浓度E .血液Mg2+浓度40.尿毒症脑病的发病原因是:A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B .酸碱平衡失调C .肾性高血压所致的脑血管痉挛、脑水肿D.尿毒症毒素蓄积引起的神经细胞变性E.以上多种因素共同作用41.挤压伤综合征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时首先出现的变化是:A.肾内血流分布异常B .白细胞变形能力降低C .肾小管阻塞D .原尿回漏E.肾合成前列腺素减少42.小管破裂性损伤的主要部位是:A.发生在近曲小管B .局限于髓袢升支C .可累及肾小管各段D .见于远曲小管E .见于集合管43.凋亡性损伤的特点是:A.局限在近曲小管B .常发生在远曲小管,可见凋亡小体C .局限在集合管D .基底膜完整E .见于髓袢降支44.肾素依赖性高血压的主要机制是:A.肾排钠、排水功能降低B .血容量增加C .心输出量增大D .RAAS活性增高使外周阻力增加、钠水潴留E .肾分泌PGE2 、PGA2 增多45.慢性肾功能衰竭早期血磷不升高,主要是由于:A.多尿使肾脏排磷显著增多B .血钙升高时血磷必然降低C .甲状旁腺素分泌减少使血磷沉积骨骼D .甲状旁腺素分泌减少抑制近曲小管对磷酸盐的重吸收E.甲状旁腺素分泌增多抑制近曲小管对磷酸盐的重吸收46. 系膜细胞的生理功能不包括哪项?A. 收缩作用B. 支持作用C. 吞噬作用D. 分泌肾素E. 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47. 近曲小管功能障碍不会引起A. 高钾血症B. 氨基酸尿C. 钠水潴留D. 肾小管性酸中毒E. 肾性糖尿48. A ng1-7 的作用不包括A. 扩张血管B. 利钠利尿C. 抗炎D. 抗增生E. 促血凝49. 慢性肾功能衰竭时的贫血主要与哪个因素关系密切?A.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B .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C .肠道对铁的吸收减少D.溶血E. 出血50. 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中心环节A. GFR ↓B. 肾血液灌流量↓C. 肾小管重吸收功能↓D. 肾小管重吸收功能↑E. 以上都不是51. 诊断ARF的最主要依据A. 病人的临床症状B. 病人的体征C. 实验室资料D. 病人主诉E. 家族史52. 肾性急性肾功能衰竭最常见的原因是A. 急性肾小球肾炎B. 间质性肾炎C. 肾毒物D. 肾缺血E. 体液因素异常53. 对缺氧最敏感的部位是A. 近曲小管B. 远曲小管C. 髓袢升支粗段D. 髓袢降支E. 集合小管54. 急性肾功能衰竭时持续性肾缺血的可能机制不应包括:A .肾内肾素- 血管紧张素增多B .肾内PGE2 合成增加C .肾内微血栓形成D.肾血管内皮细胞肿胀E. 交感- 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55. 磷脂酶活性增高的可能后果A. 细胞膜受损B. PGs ↑C. LTs ↑D. TXA2 ↑E. 以上均是56. ARF泌尿功能障碍多为可逆性,这是因为A. 肾脏具有多种细胞增生与修复机制B. 肾脏因缺血缺氧出现基因调节反应C. 肾脏应激蛋白的产生与激活D. 生长因子对肾脏的作用E. 肾细胞骨架与小管结构的重建57. 下列哪项不符合肾衰所致代谢性酸中毒的特点A. 进行性、不易纠正B. 可促进低钾血症的发生C. 源于GFR↓使酸性产物排出减少D. 源于肾小管泌H+、NH3能力降低E. 源于分解代谢增强,产酸增多58. 近年资料表明:发达国家慢性肾衰的主要原因是A. 慢性肾小球肾炎B. 糖尿病肾病C. 高血压肾病D. 前列腺肥大E. B+C59. 休克患者出现肾内血流重新分布的结果是:A.FF↑ B .ANP↓C.肾髓质缺血 D .肾皮质缺血E. 髓质肾单位重吸收钠水↓60.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早期的排尿特点为:A.少尿 B .多尿C.夜尿 D .等渗尿E. 低渗尿61. 慢性肾功能衰竭晚期发生高钾血症的可能机制有:A.尿量下降 B .急性感染C.溶血 D .酸中毒E. 低钠血症62. 哪项不是慢性肾衰时出现多尿的原因:A .渗透性利尿B .髓袢主动吸收Na+↓C .体内内生水产生过多D .肾脏浓缩尿的功能降低E. 残存肾小球滤过率升高63. 慢性肾功能衰竭时反映浓缩和稀释功能均降低的尿液变化是:C.等渗尿 D .低比重尿E. 低渗尿64. 引起急性肾小管坏死的药物有:A.重金属 B .庆大霉素C.四氯化碳 D .肌红蛋白E. 血红蛋白65.急性肾功能衰竭发生少尿的机制不包括:A.GFR↓B .囊内压↑C .肾小管阻塞D.钠泵活性↑E. 原尿返流66.PTH作为主要尿毒症毒素可引起:A.肾性骨营养不良B .血脑屏障破坏C .皮肤瘙痒D.高脂血症和贫血E. 胃泌素分泌↓67.肾前性急性肾功能衰竭常见的原因有:A.前列腺肥大B.大失血C.急性汞中毒D.剧烈吐泻E. 急性肾小球肾炎68.少尿型ARF患者在少尿期常出现:A.高钾血症 B .高钙血症C.高蛋白血症 D .高镁血症E. 高磷血症A.夜尿 B .蛋白尿69.功能性急性肾衰病人的特点是:A.少尿E. 以上均是B .尿比重增高C .尿钠含量降低D.可发生高钾血症E. 以上均可70.肾性骨营养不良的发生机制包括:A.高磷血症B.酸中毒C .甲状旁腺激素分泌增多D.低血钙E. 以上均是71.非少尿型ARF的特点是:A.尿量接近正常B .经常发生高钾血症C .血浆NPN明显↑D.尿钠含量↑E. 以上均无72.肾小球滤过功能障碍的发生机制不包括:A.肾血流量减少B .肾小球有效滤过压降低C .肾小球滤过面积减少D.粘多糖增多E. 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改变73.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细胞增生和修复的机制包括:A .缺氧适应性基因调节反应B .应激蛋白的产生与激活C .生长因子的作用D.细胞骨架的重构二、名词解释1.肾功能不全(renal insufficiency)2.急性肾功能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3.肾前性急性肾功能衰竭(prerenal ARF)4.肾性急性肾功能衰竭(intra renal ARF)5.肾后性急性肾功能衰竭(post renal ARF)6.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7.氮质血症(azotemia)8.肾性高血压(renal hypertension)9.钠依赖性高血压(sodium-dependent hypertension)10.肾素依赖性高血压(renin-dependent hypertension)11.肾性骨营养不良(renal osteodystrophy)12.尿毒症(uremia)13.尿毒症毒素(uremia toxin)三、简答题1.简述肾功能不全的基本发病环节。
病理生理学-肾功能不全
人民卫生出版社
病理生理学 5
肾衰竭(renal failure)是肾功能不全的晚
期阶段
急性肾衰竭
Acute renal failure
慢性肾衰竭
Chronic renal failure
尿毒症
Uremia
人民卫生出版社
病理生理学 6
急性肾衰竭 (acute renal failure, ARF)
病理生理学
38
(二)继发性进行性肾小球硬化
1.健存肾单位血流动力学的改变 2.系膜细胞增殖和细胞外基质产生增多
人民卫生出版社
病理生理学
39
(三)肾小管间质损伤
1.慢性炎症 2.慢性缺氧 3.肾小管高代谢 加重CRF进展的因素:蛋白尿、高血压、高脂血症等
人民卫生出版社
病理生理学
40
四、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功能代谢变 化
病理生理学
1
病理生理学
(Pathophysiology)
第十八章 肾功能不全 (Renal Insufficiency)
人民卫生出版社
病理生理学
2
概述
肾的生理功能 排泄功能:代谢产物、药物、毒物 调节功能: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内分泌功能:肾素、EPO
人民卫生出版社
病理生理学 3
概述
肾功能不全(renal insufficiency): 各种病因引起肾功能严重障碍时,会出现多种
人民卫生出版社
病理生理学 8
肾前性急性肾衰竭病因
人民卫生出版社
病理生理学 9
肾性急性肾衰竭病因
(一)肾小球、肾间质和肾血管疾病 (二)急性肾小管坏死(acute tubular necrosis, ATN)
病理生理学——肾功能不全
---- 低钙血症、肾性骨营养不良 4. 激肽释放酶-激肽-前列腺素系统 (KKPGS) ↓
---- 肾性高血压 5. 甲状旁腺激素 (PTH) ↑ 和胃泌素 ↑
---- 肾性骨营养不良、消化道溃疡
少尿期 多尿期
尿量400 ~3000 ml/d 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恢复 肾小管的浓缩功能仍低下
肾间质水肿消退、肾小管内管型被冲走 渗透性利尿
恢复期
肾小管上皮修复,肾功恢复 机体内环境基本恢复稳定 肾功能恢复需要几个月以上的时间
非少尿型ARF
概念: 尿量 > 400ml/d 的ARF
特点: 无少尿,但有进行性氮质血症 尿比重低而固定,尿钠含量也低
3、肾后性(阻塞性) ARF
尿路阻塞(结石、输尿管受压) 膀胱出口阻塞(前列腺肥大、前列腺癌、尿道阻塞)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致病因素 急性肾小管坏死(ATN) 肾小球损伤 肾间质疾患
肾实质损害 GFR↓
肾性(器质性)AFR
肾前性(功能性)ARF 时间过久
肾性(器质性) ARF
时间过久 肾后性(阻塞性) ARF
两种ARF少尿期尿液变化比较
致病因素
有效循环血量↓
肾血管收缩
肾血流灌注急剧↓
GFR↓
肾前性AFR
2、肾性(器质性) ARF
(1)急性肾小管坏死(acute tubular necrosis,ATN):
持续肾缺血 肾毒物:重金属(汞、铅等)、
氨基甙类抗生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 有机化合物(四氯化碳、甲醇等)、 造影剂、磺胺、蛇毒、生鱼胆、肌红蛋白等。 体液因素异常:严重的低钾血症、高钙血症等 (2)肾脏本身疾患: 急性肾小球肾炎、狼疮性肾炎、肾盂肾炎等。
肾脏病理生理(完整)
1、受损细胞种类及其特征
(1)肾小管细胞:坏死性损伤、凋亡性损伤
特点
小管破裂损伤
坏死、脱落 基底膜被破坏
肾毒性损伤
大片状坏死 基底膜完整
部位
肾小管各段均可受累, 近曲小管为主,可累及所
并非所有肾单位都有
有肾单位
病因
持续性肾缺血
肾中毒为主
1、受损细胞种类及其特征
(1)肾小管细胞:坏死性损伤、凋亡性损伤
四、发病过程与机能代谢变化
(一)少尿型ARF ▲少尿期
1.尿的变化 2.氮质血症 3.水中毒 4.高钾血症 5. 代谢性酸中毒 ?
“死亡三角”:酸中毒、低血钠、高血钾,互
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
四、发病过程与机能代谢变化
(一)少尿型ARF ▲少尿期 ▲多尿期
特点:尿量增加, 400ml/天 3–5L/天; 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大量失水失 钠,低血压、休克、低钾。 持续约2周左右。
原因: 肾排水↓; ADH分泌↑; 分解代谢↑ 内生水↑。
影响: 细胞水肿、稀释性低钠血症。
四、发病过程与机能代谢变化
(一)少尿型ARF
▲少尿期
1.尿的变化
2.氮质血症 3.水中毒 4.高钾血症
原因: 排钾↓ 组织分解→引起钾释放↑ 酸中毒→ H+-K+交换↑ 低血钠→原尿中钠↓→远曲小管K+-Na+交换↓ 输库存血或食高钾食物
第二节 急性肾功能衰竭
(acute renal failure, ARF)
一、概念 二、原因与分类 三、发病机制 四、发病过程与机能代谢变化
少尿型和非少尿型
四、发病过程与机能代谢变化
(一)少尿型ARF ▲少尿期:持续时间为7-14天; 1.尿的变化:
肾功能不全 -基概
6. 肾性骨营养不良
表现: 骨质疏松、纤维性骨炎、
骨硬化和骨软化、佝偻病
机制:
①高血磷、低血钙 ②继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PTH↑) ③维生素D活化障碍 ④酸中毒:酸中毒→ 1,25-(HO)2D3合成↓
→肠吸收钙磷↓
五、尿 毒 症
----是急慢性肾功能不全发展到最严重的 阶段,除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发生紊乱 及某些内分泌功能失调,内源性毒物在 体内潴留而引起的一系列自身中毒症状。
功能代谢变化
除泌尿功能障碍和内分泌功能失 调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状进一步加重外, 还出现全身各个系统的功能障碍和物 质代谢紊乱
原尿返漏(Reflux of urine)
肾小管坏死 基底膜断裂
原尿反流至 肾间质
间质水肿
少尿
压迫肾小管 压迫管周血管 肾小管阻塞 肾小管血供↓
四、急性肾功能衰竭分类、分期及临床表现
急性肾功能衰竭 少尿型ARF 非少尿型ARF
少 多恢 尿 尿复 期 期期
(一)少尿期 (oliguric stage)
不要严格限水;给水要分布在24小时
不主张严格限盐;补盐要适当
4.肾性高血压
GFR↓
肾脏疾病 肾灌注量↓
肾实质破坏
Na,H2O排出↓
肾素分泌↑ 舒血管物质↓(PGE2等)
ADS↑
Na,H2O潴留↑
ATⅡ↑
血容量↑
外周阻力↑
CO↑
高血压
5.肾性贫血和出血倾向
发生机制
①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 ②血液中的毒性物质(甲基胍)抑制造血或引起溶血; ③毒性物质抑制钠泵,红细胞脆性增加,破坏速度加快; ④铁的再利用障碍(毒物引起肠黏膜受损,吸收障碍); ⑤出血(血小板质和量有关)(鼻出血和胃肠出血最常 见)。
第九版病理生理学第十八章肾功能不全考点剖析
、、 、
。
2、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上可分为四个阶段 、 、
、
、
。
3、肾功能不全的基本发病环节是 、 、 。
填空题答案:
1、答:(1)尿的变化,即出现显著少尿或无尿 (2)高 钾血症 (3)水中毒 (4)氮质血症 (5)代谢性酸中毒。 2、答:(1)肾储备功能降低期(代偿期) (2)肾功能 不全期 (3)肾功能衰竭期(4)尿毒症期。 3、答:(1)肾小球滤过功能障碍(2)肾小管功能障碍( 3)肾脏内分泌功能障碍。
二、简述题(6)
5、简述对慢性肾衰竭和尿毒症患者进行饮食控制的目的。 答:饮食控制与营养疗法是非透析治疗最基本、有效的措
施。其关键是蛋白质摄入量及成分的控制,要求采取优质低 蛋白高热量饮食,保证足够的能量供给,减少蛋白质分解。 其他方面还包括磷、嘌呤及脂质摄入的控制。
二、简述题(6)
6、简述尿毒症的临床表现。 答:(1)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表现为
7、急性肾功能衰竭最危险的是 A.水中毒 B.血尿 C.高血压 D.高钾血症 E.代谢性酸中毒 本题正确答案:C
四、单项选择题(16)
8、急性肾功能衰竭进入多尿期的标志是每天尿量多于 A.100ml B.400ml C.1000ml D.1500ml E.2000ml 本题正确答案:B
四、单项选择题(16)
差
二、简述题(6)
3、简述肾小管损伤在ATN所致少尿型ARF少尿发生机制中 的作用。 答:(1)肾小管阻塞:肾缺血、肾毒物引起肾小管坏死时 的细胞脱落碎片,异形输血时的血红蛋白、挤压综合征时的 肌红蛋白,均可在肾小管内形成各种管型,阻塞肾小管管腔 ,使原尿不易通过,引起少尿。
二、简述题(6)
3、简述肾小管损伤在ATN所致少尿型ARF少尿发生机制中 的作用。 (2)原尿返漏:在持续肾缺血和肾毒物作用下,肾小管上 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原尿通过受损肾小管壁处返漏入 周围肾间质,除直接造成尿量减少外,还引起肾间质水肿, 压迫肾小管,造成囊内压升高,使GFR减少,出现少尿。
第九版病理生理学第十八章肾功能不全考点剖析doc资料
第九版病理生理学第十八章肾功能不全考点剖析第九版病理生理学第十八章肾功能不全考点剖析内容提要:笔者以王建枝主编的病理生理学第九版教材为蓝本,结合40余年的病理生理学教学经验,编写了第九版病理生理学各章必考的考点剖析,共二十章。
本章为第十八章肾功能不全。
本章考点剖析有重点难点、名词解释(8)、简述题(6)、填空题(7)及单项选择题(16)。
适用于本科及高职高专临床、口腔、医学、高护、助产等专业等学生学习病理生理学使用,也适用于临床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考试人员及研究生考试人员使用。
目录第十八章肾功能不全第一节急性肾功能衰竭第二节慢性肾功能衰竭第三节尿毒症重点难点掌握:肾功能衰竭的概念;肾功能衰竭的基本发病环节,急性肾衰竭的概念、发病机制;慢性肾衰竭的概念、发病机制;尿毒症的概念、发病机制。
熟悉:急性肾衰竭病因与分类、发病过程及功能代谢变化;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功能代谢变化;尿毒症的功能代谢变化。
了解:急性肾衰竭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慢性肾功能衰竭和尿毒症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一、名词解释(8)1、肾功能衰竭: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肾脏泌尿功能障碍,体内代谢产物、药物和毒物在体内蓄积,出现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以及肾内分泌功能障碍的病理过程。
2、肾前性急性肾功能衰竭: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早期、大失血、急性心力衰竭等,因有效循环血量明显减少,肾血液灌注量严重不足,肾小球滤过率显著下降,泌尿功能急剧障碍而导致的急性肾功能衰竭。
3、肾性急性肾功能衰竭:是指急性肾小管坏死以及其他肾实质性病变引起的急性肾功能衰竭。
4、肾后性急性肾功能衰竭:是指从肾盏到尿道口任何部位的急性尿路梗阻,引起少尿、无尿而导致的急性肾功能衰竭,称为肾后性急性肾功能衰竭。
5、氮质血症:是指少尿型急性肾功能衰竭时,由于肾脏不能充分排出体内蛋白质代谢产物以及机体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强等,患者血液中尿素、肌酐等非蛋白含氮物质含量升高,称为氮质血症。
6.尿毒症:是指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发展到最严重阶段,由于肾实质大量破坏,出现代谢终末产物和内源性毒物在体内蓄积,并出现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以及肾内分泌功能障碍等一系列自体中毒的临床综合征。
病理生理学16肾功能不全PPT课件
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氮质血症
由于肾小管坏死,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导致尿量减少。
由于尿素、肌酐等代谢废物不能及时 排出体外,导致氮质血症。
水、电解质平衡失调
由于肾功能受损,水、电解质平衡失 调,可能出现水肿、高钾血症、酸中 毒等症状。
临床表现与诊断
水肿
由于水、钠潴留,出现全身性 水肿。
电解质平衡失调
可能出现高钾血症、酸中毒等 症状。
03
慢性肾功能不全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 压肾损害等是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常见 病因。
发病机制
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发病机制复杂,涉 及多种因素,包括免疫炎症反应、氧 化应激、细胞凋亡等。
病理生理变化
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随着肾功能的损害,肾小球滤 过率逐渐降低,导致体内代谢
废物和毒素的排泄障碍。
诊断
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进行诊断,其中实验室检查包括尿常规、肾 功能检查、肾脏影像学检查等。
02
急性肾功能不全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包括各种原因导致的休克、严重烧伤、严重感染、严重挤压 伤、药物或毒物中毒等。
发病机制
主要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肾脏血流灌注不足,引起肾小管坏 死和肾功能损害。
病理生理变化
水、电解质平衡失调
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容易出现 水、电解质平衡失调,如低钠 血症、高钾血症等。
酸碱平衡失调
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常出现酸 碱平衡失调,表现为代谢性酸 中毒或代谢性碱中毒。
贫血
由于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减少 ,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常出现
贫血症状。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贫血、高血压等。
病理生理学学时肾功能不全春
肾小管因素使GFR下降
肾小管管型导致肾小管阻塞
肾小管坏死使原尿回漏导致肾间质水肿使囊内压增高
各种肾细胞受损使GFR持续下降和内环境紊乱
当前第21页\共有46页\编于星期五\20点
21
ARF功能代谢变化
少尿型
少尿期(数天至数周) →多尿期(1~2周)
肾脏功能严重障碍
排泄功能:代谢废物 、药物、毒物
调节功能: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维持血压
内分泌功能:
肾素、促红细胞生成素、1,25-(OH)2VD3 、前列腺素 等
灭活功能:甲状旁腺激素、胃泌素等
3
当前第3页\共有46页\编于星期五\20点
肾脏功能严重障碍
代谢废物 、药物、毒物蓄积
调节功能: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维持血压
少尿、多尿
尿路刺激症状(尿频、尿急和尿痛)
肾区钝痛及肾绞痛
血尿 蛋白尿
当前第9页\共有46页\编于星期五\20点
第一节 肾功能不全的
基本发病环节
10
当前第10页\共有46页\编于星期五\20点
基本发病环节
肾小球滤过功能障碍
血流量↓、滤过压↓、滤过面积↓、滤过膜通透性↑
肾小管功能障碍
重吸收、分泌、排泄
致机体内环境紊乱。
例如:血液PTH升高,早期增加排磷,但代偿作用有 限,晚期产生溶骨作用,内环境失衡
当前第35页\共有46页\编于星期五\20点
三、CRF发病机制
健存肾单位假说和肾小球过度滤过假说
矫枉失衡假说
肾小管细胞和间质细胞损伤假说 肾间质的变化显著超过肾小球或血管
当前第36页\共有46页\编于星期五\20点
肾前性肾功能不全
肾前性肾功能不全一、病因1.低血容量:包括失血、脱水等原因引起的低血容量。
2.低动力性循环:包括心功能不全、严重感染、心律失常等。
3.血流动力学改变:包括血压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增加等。
4.肾血管病变:包括血管炎、血管内膜病变等。
5.肾动脉狭窄:包括血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等。
二、病理生理肾前性肾功能不全的主要病理生理变化是肾小管重吸收障碍和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在正常情况下,肾小管对尿液的重吸收起着重要的作用,维持体液平衡和电解质平衡。
当肾血流减少或肾小管缺血时,肾小管对尿液的重吸收功能受到抑制,导致尿液排出增多,利尿激素分泌减少,进一步加重尿液排出量的增加。
三、临床特点1.尿量减少:尿液排出减少是肾前性肾功能不全的特征之一、尿量减少常伴有尿液浓缩,尿比重增高。
2.电解质紊乱:由于尿液排出减少,电解质浓度升高,可引起高钠血症、低钾血症、高氯血症等。
严重时可出现心律失常、肌肉痉挛等症状。
3.脱水和循环不稳定:由于尿液排出减少,体内水分潴留,导致细胞脱水和循环不稳定。
患者可表现为口渴、皮肤干燥、心率快等症状。
4.代谢性酸中毒:尿液排出减少使酸性代谢产物难以排出,导致血液酸碱平衡紊乱,出现代谢性酸中毒。
四、诊断1.详细病史询问:包括病因、既往病史等。
2.体格检查:包括血压测量、皮肤湿度、黏膜湿润度、心率等。
3.实验室检查:如肾功能指标、电解质水平、血尿素氮/肌酐比值等。
4.影像学检查:如超声检查、CT扫描等,确定肾血流灌注情况。
五、治疗1.治疗病因:根据具体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补液、纠正低血容量、改善心功能等。
2.症状支持性治疗:包括输液补充、纠正电解质紊乱、调整酸碱平衡等。
3.肾脏替代治疗:对于严重肾前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可考虑进行肾脏替代治疗,包括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
总之,肾前性肾功能不全是一种常见的肾功能障碍,临床表现多样,对生命健康造成威胁。
及早诊断和治疗是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关键。
对于患者而言,合理饮食、均衡营养、适度运动以及定期体检等是预防肾前性肾功能不全的重要措施。
病理生理学16—肾功能不全
Â Ã Ö Ü ° ß
ë Ç È ò ¡ Ð ¶ ¯ Â ö
Õ Ë Ê õ
ö ò ³ Ç Ð ¡ ¶ ¯ Â ö æ Õ Ê Å
ü Ç ½ ò Ï ¸ ° û
GFR↓
血压↓
CA↑、RAAS↑、BK↓ PGE2↓ 肾血管收缩
肾灌流压↓
血液流变 性质改变
肾血流减少 肾缺血
GFR↓
⑶.血液流变学的变化: ①.血液粘度升高 纤维蛋白原增高可能是ARI血 液粘度升高的主要原因。 ②.白细胞粘附、聚集阻塞微血管 ③.微血管改变 血管口径缩小、自动调节功能丧 失、血红蛋白附壁 。 2.肾小管阻塞的损伤作用 在病理切片和微穿刺测定中发现肾小管内存在 各种管型以及近曲小管扩张,压力明显升高。 异型输血、挤压综合征 急性肾小管坏死 脱落的上皮细胞、肌红蛋白、血红蛋白形成管型 阻塞肾小管 管腔内压升高,GFR↓
二、少尿型急性肾功能不全 (一)发病经过
1.少尿期 致病因素作用 肾血管持续收缩 GFR↓ 若病因持续存在 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 坏死 原尿回漏 少尿或无尿 尿量100~200ml/d以下,可出现氮质血症、代酸、 高钾血症和水中毒;持续8-16天,一般到21天进入多 尿期。 2.多尿期 肾小管坏死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肾小管 上皮细胞得以再生、修复。尿量明显增多,昼夜排尿 可达到3-5L。但在多尿期的早期,因GFR仍↓,因而仍 存在氮质血症、代酸、高钾血症;在后期,因尿量明 显增多,因而可伴有脱水、低钾、低钠等。
3.水中毒 ⑴.肾排水减少 ⑵.ADH分泌增多 ⑶.体内分解代谢加强,内生水增多 水潴留 ⑷.治疗不当,如输入葡萄糖溶液过多 当水潴留超过钠潴留 稀释性低钠血症 水转移到细胞内 细胞水肿 4.高钾血症 少尿期最严重的并发症,少尿期一周内病 人死亡的最主要原因 原因: ⑴.钾排出减少 ⑵.组织损伤,细胞分解代谢增强、缺氧、酸中毒、钾从 细胞内释出 ⑶.低血钠时,远曲小管钠钾交换减少 酸中毒、低血钠、高血钾在ARI形成“死亡三角”,相互 作用,特别是加重高钾血症。
2021年病理生理学题库肾功能不全
第十七章肾功能不全一、A 型题1.肾功能不全严重障碍时一方面体现为A.尿量变化B.尿成分变化C.泌尿功能障碍D.代谢紊乱E.肾内分泌功能障碍[答案] C[题解] 当各种因素使肾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时,一方面体现为泌尿功能障碍,继之可引起体内代谢紊乱,与肾内分泌功能障碍,严重时还可使机体各系统发生病理变化。
3.引起急性功能性肾衰核心因素是A.有效循环血量减少B.心输出量异常C.肾灌流局限性D.肾小球滤过面积减小E.肾血管收缩[答案] C[题解] 急性功能性肾衰,就是肾前性急性肾衰,是由肾前因素引起。
凡能使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心输出量下降及引起肾血管收缩因素,均会导致肾灌流局限性,以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而发生急性功能性肾衰。
4.能引起肾前性急性肾衰竭因素是A.肾动脉硬化B.急性肾炎C.肾血栓形成D.休克初期E.休克晚期[答案] D[题解] 引起肾前性急性肾衰竭核心环节是肾灌流局限性,以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各种休克时,每当血压低于8.0kPa(60mmHg)时,肾血流量可减低到正常30%~50%。
因而各类休克是引起肾前性急性肾衰竭因素。
肾动脉硬化、急性肾炎、肾血栓形成,均不是肾前性急性肾衰竭因素,而休克晚期由于长期肾缺血可引起肾小管坏死会导致肾性急性肾衰竭。
5.肾毒物作用引起急性肾衰竭时肾脏损害突出体现是A.肾血管损害B.肾小球病变C.肾间质纤维化D.肾小管坏死E.肾间质水肿[答案] D[题解] 肾毒物重要是指重金属(砷、汞等)、有机溶媒毒物(四氯化碳、甲醇等)、药物(新霉素、卡那霉素等)以及生物性毒素(蛇毒蕈毒、生鱼胆等),它们损害肾脏突出体现是引起急性肾小管坏死。
7.下述哪种状况不会产生肾后性急性肾衰竭?A.一侧输尿管结石B.前列腺肥大C.前列腺癌D.尿道结石E.盆腔肿瘤[答案] A[题解] 肾后性急性肾衰竭重要由于尿路阻塞所致。
若一侧输尿管因结石阻塞后,虽然这一侧肾完全丧失功能,另一侧肾可完全代偿,也不会产生肾后性急性肾衰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尿的可能机制: ⑴.肾小球滤过功能逐渐恢复; ⑵.受损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开始修复; ⑶.渗透性利尿; ⑷.肾间质水肿消退,肾小管阻塞解除。 3.恢复期 一般在发病后一个月左右进入恢复期,但肾功能完 全恢复约需3-12月。
(二)少尿发生的机制
GFR↓的下降是ARI 发病的中心环节 ARI时,GFR↓不仅涉及肾小球的功能紊乱,而且与 肾小管、肾血管功能障碍密切相关。因此,ARI的发生 机制是多种因素、多种机制综合作用的结果。少尿发 生的关键是GFR↓,而使GFR↓的因素很多,主要有: ①肾缺血 ②肾小管阻塞的损伤作用 ③ 肾小管原尿反流
GFR↓
少尿
(三)肾组织细胞损伤及其机制
肾内各种组织细胞受损而出现的代谢、功能以及形态 结构的紊乱是ARI时GFR持续降低、内环境紊乱的基本机 制。 1.受损细胞 ⑴.肾小管细胞 小管破裂性损伤 基底膜破坏,肾小管各段均可受累, 但并非每个肾单位均出现损伤,可见 于肾中毒及肾持续性缺血。 肾毒性损伤 基底膜完整,主要损伤近球小管 ,可累及 所有肾单位,主要见于肾中毒。
细胞水肿 肌浆网摄钙↓ Ca2+泵外排Ca2+↓
OFR↑
⑶.还原型谷胱甘肽(GSH)↓
① 清除自由基↓,保护细胞免受损伤作用↓; ② 细胞膜蛋白质的巯基与二硫化物比例失调,妨碍膜的 功能; ③ 磷脂酶可被激活。
⑷.磷脂酶活性↑
细胞内Ca2+↑ GSH↓ PLA2活性↑ 分解膜磷脂 细胞骨 架结构解体
利尿、脱水
少尿型
漏诊、治疗不当时
非少尿型
四、防治原则 (一).原发病的治疗 积极治疗原发病,消除导致或加重ARI的因素;快速准 确地补充血容量,维持足够的有效循环血量,防止和纠 正低灌注状态,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 (二). 少尿期的治疗 ARF诊断一旦确立,有透析指征者,应尽快给予早期透 析治疗;对于尚未达到透析指征者,可暂行对症处理。 1.严格控制水钠的摄入 在体液丢失纠正之后,要坚持“ 量出为入” 的原则,严格 控制水钠的摄入。
急性功能性肾衰竭和器质性肾衰竭的鉴别:
尿指标 尿比重 尿渗透压(mOsm/L) 尿钠含量(mmol/L) 尿/血肌酐比值 尿蛋白含量 尿沉渣镜检 功能性ARI >1.020 >700 <20 >40:1 阴性至微量 基本正常 器质性ARI <1.015 <250 >40 <10:1 + 透明、颗粒、 细胞管型、红 细胞、白细胞和 变性坏死上皮细 量出而入,宁少勿多
(四)少尿期的代谢紊乱 1.氮质血症 实质上是指血中尿素、尿酸和肌酐
的增多。常用血尿素氮(BUN)作 为氮质血症的指标。BUN的正常平 均值为3.57~7.14mmol/L。
ARI,尿少 蛋白质代谢产物排出↓ 原始病因作用如创伤、烧伤,组织分解↑ 血中非蛋白氮增高,严重时可引起呕吐、腹泻、甚至 昏迷。 只要有30%功能肾单位存在,BUN就可维持在正常水 平,另外,血中BUN还与外源性和内源性尿素负荷的大小 有关(受蛋白质摄入量、感染、肾上腺皮质激素应用等因 素的影响),所以BUN并非反映肾功能的灵敏指标。 2.代谢性酸中毒 ⑴体内分解代谢↑,酸性代谢产物生成↑ ⑵尿少,酸性物质排出↓ ⑶肾脏排酸保碱能力↓ 具有进行性、不易纠正的特点,酸中毒可抑制心血管系 统和中枢神经系统,并能促进高钾血症的发生。
2.细胞损伤的机制 细胞能量代谢和膜转运系统功能变化所致。 ⑴.ATP产生↓及Na+-K+ -ATP酶活性↓ 缺血、缺氧 主动重吸收↓ ATP生成↓ Na+泵活性↓ 肾中毒→线粒体功能障碍 Ca2+泵活性↓
恶性循环
细胞内Ca2+↑
膜通透性↑
沉积于线粒体 钙超载 ⑵.自由基产生↑与清除↓ 肾缺血 OFR生成↑ 缺血后再灌注 肾毒物如氯化汞 缺血→GSH、SOD↓ OFR清除↓
3.水中毒 ⑴.肾排水减少 ⑵.ADH分泌增多 ⑶.体内分解代谢加强,内生水增多 水潴留 ⑷.治疗不当,如输入葡萄糖溶液过多 当水潴留超过钠潴留 稀释性低钠血症 水转移到细胞内 细胞水肿 4.高钾血症 少尿期最严重的并发症,少尿期一周内病 人死亡的最主要原因 原因: ⑴.钾排出减少 ⑵.组织损伤,细胞分解代谢增强、缺氧、酸中毒、钾从细 胞内释出 ⑶.低血钠时,远曲小管钠钾交换减少 酸中毒、低血钠、高血钾在ARI形成“ 死亡三角” ,相互作 用,特别是加重高钾血症。
⑵肾中毒:外源性:肾毒性药物,重金属,有机毒物, 生物毒素等; 内源性:肌红蛋白、血红蛋白和尿酸等。 2.急性肾小球肾炎 约占7% 3.急性间质性肾炎 约占9%,主要病因有:⑴感染: 细菌、病毒、寄生虫等;⑵药物:青霉素类、头孢菌素 类、黄胺类等。 4.急性肾血管疾病 约占4% 5.慢性肾脏疾病的急剧加重 (三)肾后性急性肾衰竭 主要见于从肾盂到尿道口的 尿路急性梗阻,尿量突然由正常转为无尿,常见原因有 输尿管结石、肾乳头坏死组织阻塞、腹膜后肿瘤压迫、 前列腺肥大和肿瘤等引起。多为可逆性,如能及时解除 梗阻,肾功能可很快恢复。
⑴.肾灌注压下降: 肾血流的自身调节:当动脉血压在10.7~21.3kPa (80~160mmHg)时,随着血压的下降,通过肾血管自身 调节,即肾血管平滑肌舒张,外周阻力降低,使RBF和 GFR保持稳定。(通过前列腺素调节) 肾前性ARI全身血压常低于10.7kPa,肾血流失去自身 调节,使肾小球有效滤过压降低,GFR↓。 ⑵.肾血管收缩: 在全身血容量降低,肾缺血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兴奋,引起肾入球小动脉收缩,肾血流重新分布,即皮 质肾单位的入球小动脉收缩更明显。但入球小动脉的收 缩可先于全身血管的收缩,所以全身血压不能反映肾
肾功能不全 (renal insufficiency, RI)
• 肾脏的生理功能
– 排泄废物毒物: – 调节水电平衡: – 调节酸碱平衡: – 调节血压 – 内分泌功能: 肾素(renin)、促红素(EPO)、PGs、 活性VitD等
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
当各种病因引起肾功能严重障碍时, 人体内环境就会发生紊乱,其主要表现为代 谢产物在体内蓄积,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紊乱,并伴有尿量和尿质的改变以及肾脏内 分泌功能障碍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这 就是肾功能不全。 根据发病的急缓和病程长短分为: 急性肾功能不全(ARI) 慢性肾功能不全(CRI)
3.肾小管原尿反流 持续性肾缺血或肾毒物 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 ,基膜断裂 尿液回漏至肾间质 尿量减少 肾间质水肿 压迫肾小管和肾小管周围 毛细血管 囊内压增高,GFR↓; 血流进一步减少,肾损害加 重,形成恶性循环
原尿返流 间质水肿 压迫肾小管 和毛细血管 GFR↓ 少尿无尿
• 少尿的发生机制 – 肾缺血 – 肾小管阻塞 – 肾小管原尿返流 尿液弥散至间质 肾小管阻塞 毛细血管受压
三、非少尿型急性肾功能不全 发病初期尿量正常或增多,却发生进行性氮质血症并伴 有其它内环境紊乱。 非少尿型ARI时肾泌尿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较少尿型ARI 为轻,病程相对较短,严重的并发症少,预后较好。 非少尿型ARI的病人不仅发病初期尿量不减少,而且没 有明显的多尿期,恢复期从BUN和血清肌酐降低时开始, 其时间长短也与病因种类和强度、病人年龄和治疗措施有 关。 少尿型和非少尿型ARI可相互转化:
有效循环血量减少 血压下降 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ADS、ADH↑
肾血流量减少
GFR↓
尿量↓,尿钠↓,尿比重↑ (二)肾性急性肾衰竭 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肾脏实质性损伤引起的急性肾功 能衰竭。常见的病因: 1.急性肾小管坏死 约占肾性急性肾衰竭的75%。 ⑴肾缺血:各种原因引起的有效循环血量不足,没有得到 及时的纠正,导致严重的持续性的肾脏血流灌注不足所 致;
二、少尿型急性肾功能不全 (一)发病经过
1.少尿期 致病因素作用 肾血管持续收缩 GFR↓ 若病因持续存在 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 坏死 原尿回漏 少尿或无尿 尿量100~200ml/d以下,可出现氮质血症、代酸、 高钾血症和水中毒;持续8-16天,一般到21天进入多 尿期。 2.多尿期 肾小管坏死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肾小管 上皮细胞得以再生、修复。尿量明显增多,昼夜排尿 可达到3-5L。但在多尿期的早期,因GFR仍↓,因而仍 存在氮质血症、代酸、高钾血症;在后期,因尿量明显 增多,因而可伴有脱水、低钾、低钠等。
GFR↓
血压↓
CA↑、RAAS↑、BK↓ PGE 2↓ 肾血管收缩
肾灌流压↓
血液流变 性质改变
肾血流减少 肾缺血 GFR↓
⑶.血液流变学的变化: ①.血液粘度升高 纤维蛋白原增高可能是ARI血 液粘度升高的主要原因。 ②.白细胞粘附、聚集阻塞微血管 ③.微血管改变 血管口径缩小、自动调节功能丧 失、血红蛋白附壁 。 2.肾小管阻塞的损伤作用 在病理切片和微穿刺测定中发现肾小管内存在 各种管型以及近曲小管扩张,压力明显升高。 异型输血、挤压综合征 急性肾小管坏死 脱落的上皮细胞、肌红蛋白、血红蛋白形成管型 阻塞肾小管 管腔内压升高,GFR↓
在ARI初期和功能性肾衰,肾血管收缩使肾血流减少 起重要作用,但在RI的持续期,也就是发展到肾小管坏 死时,肾小管阻塞和尿液反流入肾间质就发挥了重要作 用,因此 ,不同病因及肾衰的不同时期其发病的主导环 节不尽相同。 影响GFR↓的原因机制: 1.肾缺血 是 ARI初期的主要发病机制,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 肾灌注压降低 肾血管收缩 肾血液流变学变化
第一节 急性肾功能不全 (acute renal insufficiency, ARI) 概念:
指各种原因引起肾脏泌尿功能急剧降低, 肾小球滤过率(GFR)急剧减少 肾小管发生变性、坏死 以致机体内环境出现严重紊乱的一种急性病理过 程;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氮质血症、高钾血症、代 谢性酸中毒和水中毒,并常伴有少尿或无尿。
近来研究提示:肾缺血及肾中毒对肾小管上皮细胞 的损伤多表现为细胞功能的紊乱而不是坏死,如果细 胞坏死或出现形态结构病理改变,则表明损伤十分严 重。 另外,肾小管上皮细胞具有较强的增生能力,在肾 缺血或肾中毒时,肾小管上皮细胞增生和修复明显增 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