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讲 理性选择理论
关于理性选择理论
![关于理性选择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a9a5e641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7b.png)
关于理性选择理论
理性选择理论是一种经济学理论,也被应用于社会科学领域。
该理论主张人们在做出决策时会考虑个人收益最大化,即选择对自身有利且符合个人利益的方案。
根据理性选择理论,个人会通过权衡利益和成本来做出最佳选择。
理性选择理论认为个人的行为是有目的且理性的,他们会评估不同选择的利益和成本,并选择能够最大化自身利益的方案。
此理论与传统经济学中的"理性经济人"假设相关,即个体能够做出最优决策。
理性选择理论在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和其他社会科学领域被广泛研究和应用。
它对理解个体行为、群体行为、机构和社会结构的形成和变化等具有重要的影响。
此外,理性选择理论也被用来解释一些社会现象,如集体行动、犯罪和社会规范的形成等。
然而,理性选择理论也存在一些批评和限制。
一些学者认为理性选择理论过分强调了个人的自利动机,忽视了其他因素对决策的影响,如社会规范和道德价值观。
此外,人们的决策也可能受到局限性和认知偏差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并不总是符合理性选择理论的假设。
理性选择理论是解释人们如何做出决策的一种理论框架,强调个人在选择时会考虑自身收益最大化。
然而,它也有其限制,需要结合其他理论和因素来更全面地解释决策行为。
理性选择理论
![理性选择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ec2e9ae2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97.png)
理性选择理论
理性选择理论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抉择决策的理论,它指出,一个人在做出决定时,会考虑到每一种选择的收益和成本,从而选择最有利的一个。
换言之,我们要做的就是根据最理性的决策原则,选择最有利的一种选择。
理性选择理论的基本思想是,我们的决策不应该受到情绪的影响,而应该建立在客观的事实和分析的基础上,考虑到每一种选择的长期和短期后果,从而做出最理性的选择。
比如,当你在购买一台电脑时,你可能会根据价格、性能、外观等多个方面,来衡量每一种电脑的收益和成本,从而选择最合适的一台。
如果你的决定完全受到你的情绪影响,那么你可能会买贵的电脑,而不是性价比最高的一种。
理性选择理论的实践,有助于我们做出更好的选择,避免决策失误。
它不仅有助于我们在生活中做出更好的决定,而且有助于我们在面对社会和政治问题时,做出客观、理性、长远的选择。
总而言之,理性选择理论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决策的理论,它强调以客观、理性的方式来衡量每一种选择的收益和成本,从而做出最理性的决定。
社会学理性选择理论
![社会学理性选择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8b1662a4d1f34693dbef3e02.png)
理性选 择理论
詹姆斯.科 尔曼
经济学与社会学最大的差别在于前者强调人们为 何作出选择,后者强调人们为何不作出选择
Part 1:理性选择概述
具体假设 核心内容 基本原理 基本问题
发源
一、理性 选择理论的 经济学基础
Part 1:理性选择概述
发源: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核心内容:人以理性的行动来满足自己的偏好,并使其效用最大化。
(三) 社会规范
社会规范是微观层面的产物,是理性的行动者的有意 创造,而不是既定的。
微观——宏观——微观:社会规范形成后包含着利益, 遵守就会获利,否则就会受到伤害,人们情愿放弃对 某些自我行动的控制来换取对他人行动的控制,以便 更好的满足自身的利益。
规范形成 和实施的 过程。
Part 2:科尔曼的理性选择论观点
Part 2:科尔曼的理性选择论观点
由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原先社会关系已经退居次要地 位,由现代法人行动者组成的人工构建的社会环境取 代了自然形成的社会环境。人类社会中个体之间的互 动月俩月少,而与法人行动者相关的社会行动越来越 多。由此,出现了大量的社会问题。
法人行动 与社会变 迁
个人大多被法人团体所控制,服务一 个组织,拥有特定利益,有高收入, 但是失去了对自身利益的控制权,这 种权利在为他们服务的法人手中,社 会的基本活动越来越多的为无形的法 人行动者所控制。
自然人 法人
理性选择理论
![理性选择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491da7d6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f1.png)
理性选择理论
理性选择理论是一种基于替代性和有效性来衡量并决定做出最佳选择的理论。
由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求和偏好,因此每个人可以在明智地选择选择中找到自己最适合的选择。
理性选择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个体在做出决定时,应当考虑可能出现的各种后果,比较不同选择的利弊,以便最终做出最佳选择。
理性选择理论的根本原则是以理性的方式决定最佳选择,并不是以个人的情感和冲动来决定。
理性的选择是从客观的角度考虑不同的选择,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选择。
做出理性选择的关键是要充分了解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后果,并考虑到自己的能力和偏好,才能做出最佳选择。
做出理性选择的过程需要仔细考虑,因为每个人的能力和偏好不同,因此最佳的选择也不同。
比如在生活中,一个人可能有多种选择,但是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偏好,以及可能出现的后果考虑,才能做出最佳的选择。
总之,理性选择理论是一种以理性的方式做出最佳选择的理论。
通过比较不同选择的利弊,考虑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后果,并考虑到自己的能力和偏好,才能做出最佳的选择。
只有通过理性思维,才能做出最佳的选择。
理性选择理论
![理性选择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e1a6b6cf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9f.png)
理性选择理论理性选择理论求助编辑百科名片,“理性选择理论”所讲的“理性”就是解释个人有目的的行动与其所可能达到的结果之问的联系的工具性理性。
一般认为,理性选择范式的基本理论假设包括:①个人是自身最大利益的追求者;②在特定情境中有不同的行为策略可供选择;③人在理智上相信不同的选择会导致不同的结果;④人在主观上对不同的选择结果有不同的偏好排列。
可简单概括为理性人目标最优化或效用最大化,即理性行动者趋向于采取最优策略,以最小代价取得最大收益。
目录什么是理性选择理论理性选择理论的提出理论受到的批判社会学的理性选择理论理论的应用策略理性选择理论的困境编辑本段什么是理性选择理论要弄清“理性选择”,就要首先对“理性”这个概念作一番阐释。
“理性”一词亦为舶来品,在西方哲学语境中有着丰富多变的涵义,从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斯多葛学派、柏拉图到尼采、康德、黑格尔等都对“理性”有深刻而不同的洞见,可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这里所要探讨的“理性选择理论”中的“理性”主要是指社会科学意义上的。
因此,要谈这个“理性”,定绕不开马克斯·韦伯。
在社会学理论中,韦伯代表的“理解社会学”路线与迪尔凯姆代表的“实证社会学”路线是两大主要流派,体现在方法论上则为“方法论个体主义”与“方法论整体主义”的对峙。
韦伯对社会学曾下定义为“社会学是指这样一门学科,即它以解释的方式来理解社会行动。
据此,通过社会行动的过程及其结果,对社会行动作出因果解释。
”由此观之,韦伯把社会学的研究对象集中到人的行动上面。
韦伯区分了四种社会行动的理想类型:①目的合理性行动(也称工具合理性行动);②价值合理性行动;③情感的行动;④传统的行动。
从合理性角度看来,韦伯认为,只有前两种类型的行动,即目的合理性(工具合理性)与价值合理性行动才属于合理的社会行动。
而“理性选择理论”所考察的个体行为其实主要对应于韦伯的“工具合理性行动”,尽管后来理性选择范式经过修正与扩充后也将“价值合理性行动”包含在内。
第5讲理性选择理论
![第5讲理性选择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9e5889b4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89.png)
第5讲理性选择理论理性选择理论是一种基于人类行为的经济模型,它认为个体在做决策时会考虑各种可能的后果,并选择能够最大化自身利益或效用的方案。
这种理论在很多领域都有应用,包括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
在这一讲中,我们将探讨理性选择理论的基本原理、应用领域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一、理性选择理论的基本原理理性选择理论的核心观点是,个体在做决策时会考虑各种可能的后果,并选择能够最大化自身利益或效用的方案。
这里的“利益”或“效用”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概念,可以指金钱、时间、健康、快乐等任何对个体来说有价值的东西。
在做出决策时,个体会根据自身的偏好、目标和限制条件,评估各种方案的成本和收益,然后选择最优的方案。
1. 自利性:个体在做决策时会优先考虑自己的利益,而不是他人的利益。
2. 完全信息:个体在做决策时拥有所有相关信息,能够准确评估各种方案的后果。
3. 预期理性:个体能够根据过去的经验和对未来的预测,对未来做出合理的预期。
4. 最优化:个体会选择能够最大化自身利益或效用的方案。
二、理性选择理论的应用领域1. 经济学:在经济学中,理性选择理论被广泛应用于消费者行为、企业决策、市场均衡等方面。
2. 政治学:在政治学中,理性选择理论被用来解释选民行为、政治家决策、政府政策制定等。
3. 社会学:在社会学中,理性选择理论被用来研究社会行为、社会制度、社会变革等。
三、理性选择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理性选择理论不仅是一种理论模型,也可以用来解释和预测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
例如,在购物时,我们会比较不同商品的价格、质量、品牌等因素,然后选择性价比最高的商品。
在找工作时,我们会考虑薪资、工作环境、发展前景等因素,然后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工作。
在决策时,我们会权衡各种可能的后果,然后选择最优的方案。
理性选择理论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人类行为,预测人们的行为,以及制定合理的政策和策略。
然而,理性选择理论也有一些局限性,例如它假设个体具有完全信息、预期理性等特征,这在实际情况中并不总是成立。
理性选择理论
![理性选择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a5b4fcf4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b2.png)
理性选择理论
理性选择理论:
理性选择理论是一种心理学理论,它基于一种假设,即人们应该有一种能够帮助他们从上下文中有效地选择最佳策略的内在机制。
这一理论认为,个体应该具有一个特定的决策行为,即采取最可能产生最佳结果的行为,而不是最不可能产生最佳结果的行为。
这一理论的基础是,一个人应该有能力选择最有利的行为,而不是最不利的行为,而且他们应该能够考虑个体情况和环境条件,以及如何在不同情况下采取最佳策略。
理性选择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可行性,即个体是否有能力和可能性来做出最佳的选择,以及个体是否有足够的信息和经验来实现最佳的选择。
事实上,理性选择理论认为,个体应该有能力考虑所有的选择,并有能力选择最有利的选择,而不是最不利的选择。
此外,理性选择理论还认为,个体应该有能力考虑长期和短期利益,以及选择可以带来最大好处的行为,而不是只考虑眼下的利益。
这一理论还认为,个体应该有能力考虑他们可能遇到的风险,并选择最可能产生最佳结果的行为,而不是最不可能产生最佳结果的行为。
总而言之,理性选择理论认为,个体应该有能力考虑来自上下文的信息,然后采取最佳的行为。
这一理论的基础是,一个人应该有能力考虑可行性,长期和短期利益,以及可能遇到的风险,以便能够
做出最佳的选择。
理性选择理论:做出让自己满意的决定_人生哲理
![理性选择理论:做出让自己满意的决定_人生哲理](https://img.taocdn.com/s3/m/ae9f6f535901020207409cc8.png)
理性选择理论:做出让自己满意的决定理性选择理论:做出让自己满意的决定理性选择理论:理性选择理论认为,理性行动是根据既定信仰达到既定目标的工具性行动;行动者是利己主义的;引发行动的理性选择的诱因等级序列是有限的。
对于人类行为的解释,社会科学家一直没有确切的定论(如果有,那其他人也不用研究了)。
不过基本上,社会科学家将人类行为选择的成因归为两大派:理性与非理性。
前者是经济学家的预设,后者则广被其他社会科学研究者所采纳。
经济学家认为人都是理性行动者,根据私利最大化做出选择。
亚当?斯密认为人的理性在于其透过各项利益的比较后,选择以最小牺牲满足自我最大利益需求。
然而社会学家却有不同意见。
像是帕累多便提出“非逻辑行动”对社会行动的影响;阿罗尔认为人是有限理性(而非经济学者所假设的完全理性);韦伯则将理性细分为工具理性(计算理性,也就是经济学者所谈的理性)、价值理性、传统理性等项目,强调非工具理性在社会行为选择上的重要性。
宗教学者更认为道德规范等力量在人类选择所产生的作用力。
1960年代以后,社会交换论和理性选择学派崛起,强调社会行为者的理性选择。
以理性选择研究人类的社会行为。
例如奥尔森(01son.M)用于分析集体行动。
贝克(Becker,G.S.)用于分析政治和法律、犯罪与惩罚以及婚姻和家庭等社会现象。
科曼(Coleman,J.)以理性选择理论为基础点,发展出新的社会行动理论,成为理性选择学派的代表人物。
理性选择理论认为,个人是自身最大利益的追求者。
在特定情境中有不同的行为策略可供选择时,人在理智上相信不同的选择会导致不同的结果,而人在主观上对不同的选择结果有不同的偏好排列。
理性选择认为人类(社会行为者)的选择基准为效用最优化或效用最大化,也就是说,理性的行动者趋向于采取以最小代价取得最大收益的行动。
不过大抵上来说,社会行为者的理性与非理性决定行动的讨论,以美国学者法兰西斯福山在《诚信》一书开头所下提出的诠释最为中肯。
理性选择理论及其应用
![理性选择理论及其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d715946c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5c.png)
理性选择理论及其应用1. 理性选择理论的概述理性选择理论是一种描述人们在选择行为时如何权衡成本与收益的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们在做出决策时,会根据自身的利益最大化原则,评估各种可能的选项并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选项。
理性选择理论的核心假设是人们在不完全信息环境下会进行判断,而且他们趋向于选择最优解。
2. 理性选择理论的基本原理理性选择理论的基本原理包括成本收益比较、效用最大化和有限理性。
成本收益比较指的是人们会在各项选择之间比较其成本和收益,并选择使收益最大化或成本最小化的选项。
效用最大化是指人们优先选择可以获得最大效用的选项,效用可以是物质上的利益、满足感或其他个人价值观的实现。
有限理性意味着人们的决策并不总是完全理性的,受到信息有限、时间压力、认知偏见等因素的影响。
3. 理性选择理论的应用领域理性选择理论在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经济学中,理性选择理论可以解释个人和企业在市场中做出的决策。
个人会选择最合适的工作、购买最满意的商品,企业会选择最佳的生产工艺、市场定位等。
在社会学中,理性选择理论可以用来研究社会中的群体行为,如犯罪、投票行为等。
政治学中,理性选择理论可以用来解释政治参与、选民行为等。
4. 理性选择理论的局限性与扩展理性选择理论虽然有着广泛的应用,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理性选择理论假设人们具有完全信息,但现实中信息是有限的,因此人们往往只能做出有限的选择。
其次,理性选择理论忽视了个人偏好和价值观的差异,没有考虑人们的心理因素对决策的影响。
此外,理性选择理论也没有考虑到集体行为和集体利益的情况。
为了弥补这些局限性,学者们提出了一些扩展和修正的理论。
例如,行为经济学强调人们的认知偏差和情感因素对决策的影响;组织理论研究了组织内部决策的合理性;博弈论探讨了个体之间的互动和策略选择等。
5. 理性选择理论的价值与意义理性选择理论对我们理解人类决策行为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该理论揭示了人们选择行为背后的动机和逻辑,帮助我们预测和解释人们的行为。
第十六章 理性选择理论
![第十六章 理性选择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404623d4b14e852458fb5791.png)
第十六章理性选择理论第一节理性选择理论概述一、理性选择理论的基础1、经济学基础从经济学,尤其是古典经济学的角度出发,理性选择理论具有以下假设:(1)人们的行动是有目的的,受到目标的指引。
(2)人们具有一系列等级性的偏好或效用。
(3)人们在选择行动时,要对以下几个因素进行理性计算:a.不同行动对应的偏好等级;b.每一个行动的成本;c.效用最大化的最佳方法。
(4)突发性的社会现象---社会结构、集体决策与集体行为,从根本上说是效用最大化的个人理性选择的结果。
(5)理性选择所产生的社会现象,又通过下列方面决定着个体后来的选择:a.个体间资源的分配;b.各种行动机会的分配;c.在一定状况下,规范与义务的分配与性质。
理性选择理论的基本原理是:一个行动的发生是行动者期望从多种可能行动结果中所获得的功利的函数,行动者追求的是价值或效益的最大化。
2、方法论基础在方法论上,理性选择理论坚持的是个人主义。
他们强调对有目的的个体行动的研究。
科尔曼认为,尽管社会科学的主要任务是解释社会系统行动,而不是解释个体行为,但系统行动是间接地来源于众多的个人行动。
他指出,对社会系统的解释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整体方法论,另一种是个体方法论。
他主张采用个体方法论,因为以往的整体方法论是侧重对不同系统的同一行为进行样本分析或是对一个系统在特定时期内的不同行为进行分析。
如对各个国家的自杀率与政治变迁进行的因素分析。
科尔曼主张的个体方法论是用系统的不同组成部分(如个人、群体、组织、制度)的行为来解释系统的行为,他称之为“系统行为的内部分析”。
这种个体方法论不同于心理学和某些行为科学的个体方法论,即不是仅仅依据个人动机和倾向来解释社会现象和人类行为,而是要考虑由个人到系统的多个层次,然后根据所要解答的具体问题来选择令人满意的解释层次。
因为社会系统水平的现象虽然与个人行动有关联,但是这种现象既非凭借个人意愿产生,也不能依据个人行动进行预测。
另外,理性行动理论虽然建立在个人行动具有目的性这一基础上,但它对于系统行动的解释并非仅仅以个人目的为原因,因而避开了目的论或功能论的循环论证。
理性选择理论及其在信息系统研究中的应用与展望
![理性选择理论及其在信息系统研究中的应用与展望](https://img.taocdn.com/s3/m/e0eca544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02dae4c.png)
理性选择理论及其在信息系统研究中的应用与展望理性选择理论是指个体在面对各种选择时,会按照自己的利益和偏好做出理性的决策,从而使得自己的整体利益最大化的一种决策理论。
这一理论在信息系统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好地理解个体在信息系统中的行为和决策过程,从而为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本文将从理性选择理论的基本概念入手,探讨其在信息系统研究中的应用,并展望其在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理性选择理论的基本概念理性选择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一种重要决策理论,其核心观点是个体在进行决策时会按照自己的利益和偏好做出理性的选择,从而使得自己的整体利益最大化。
理性选择理论认为,个体在进行决策时,会对各种选择做出评价,并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选项。
这种理性的选择过程既包括个体对可选择行为的选择,也包括对可选择行为的利益和后果进行推测和评价的过程。
在实际决策中,个体会基于信息和利益进行风险评估和收益预期,以最大化自身的利益。
理性选择理论的核心假设包括:个体具有理性和自私的属性;个体具有有限的理性和信息;个体具有稳定的偏好和利益;个体具有反馈和学习的能力。
这些假设构成了理性选择理论的基本框架,为我们理解个体在信息系统中的行为和决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理性选择理论还可以应用于解释和预测个体在社交网络中的行为和决策。
社交网络作为信息系统的重要形态之一,承载着大量的个体行为和决策数据。
基于理性选择理论,研究者可以揭示个体在社交网络中的信息传播、意见领袖影响、社交关系维护等行为的动机和机制,为社交网络的管理和优化提供理论指导。
理性选择理论还可以应用于解释和预测组织在信息系统采纳和使用过程中的行为和决策。
在组织中,信息系统往往是为了实现组织整体利益而采用和使用的。
基于理性选择理论,研究者可以分析组织成员在信息系统采纳和使用过程中的利益驱动和决策过程,为组织信息系统的规划和管理提供理论支持。
理性选择理论在信息系统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帮助研究者理解和预测个体、社交网络和组织在信息系统中的行为和决策。
十六章:理性选择理论
![十六章:理性选择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77abfed026fff705cc170a8f.png)
(二)行动的结构
1.由于各种行动中包涵的资源不同、行动各异、行 动背景不同等,社会内部存在着各种不同的行动 结构。 2.有目的的行动: ①交换关系 ⑥分离的权威系统 ②市场 ⑦共同的权威系统 ③分离的权威关系 ⑧信任系统、集体行为 ④共同的权威关系 ⑨规范形成结构 ⑤信任关系 ⑩集体决定结构
(三)社会交换
第十六章
理性选择理论
第一节 理性选择理论概述
一、理性选择理论的经济学基础
(一)特纳总结了以下假设: 1.人们的行动受到目的和目标的引导; 2.人们具有一系列不同层次的偏好或功利; 3.人们根据如下几个方面对行为方式做出理性选择: ①与不同偏好相关的行为选择的功利性 ②以功利性而定的每一项选择的代价 ③获得最大功利的最佳途径
3.资源构成社会选择的资本,但是,社会规范是社 会选择的保证条件。
4.社会选择的种类:
①在没有正规制度时进行集体决策,即如何使个人 意愿转变成社会意愿; ②在正式规则下诸行动者根据个人意愿做出社会选 择。
三、现代社会中的法人行动者
现代社会总的发展趋势是:人工结构正在取代自 然结构,法人行动者在社会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 法人行动者与自然人的互动:
4.突发性的社会现象,根本原因是个体追求最大功 利性而进行理性选择的结果; 5.理性选择所引发的突发性的社会现象又通过下列 方面决定个体的后来选择: ①个体间资源的分配 ②各类行动机会的分配 ③在一定状况下,规范和义务的分配及其性质
(二)基本问题:
理性选择理论的基本问题是对社会秩序的重 新说明,即它试图解释社会制度的形成,以及有 目的的行动者所产生的社会结果,而这类行动又 受各种类型的制度和环境因素的制约。
(三)基本原理:
一个行动发生的可能是行动者所期望从多种 可能的行的结果中获得的功利的函数。行动者的 这种行动所追求的是价值或利益的最大化。
第5讲 理性选择理论
![第5讲 理性选择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43b77d28a5e9856a56126092.png)
科尔曼报告
• 1964年科尔曼教授带领一个研究小组收集 了美国各地4000所学校60万学生的 数据,进行了美国教育领域所做的最大规 模的调研。然后他们对这些调研材料大量 地进行了分析,到了1966年,科尔曼 向国会递交了《关于教育机会平等》的报 告,这就是美国社会学史和教育史上著名 的《科尔曼报告》。 • 因此成为《纽约时报》1967年的封面人物 ,很少有社会科学家能享此殊荣。
第五讲 理性选择理论
3/15/2015
课程内容
• • • • • • • 概述 科尔曼简介 理论渊源 (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 理性选择理论的假设 理性选择理论的特点(方法论) 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 理性选择理论的影响与质疑
3/15/2015
概述
• 理性选择理论(rational choice perspective in sociology)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兴起的西方社会 学理论学派,目前这一学派在西方社会学研 究(特别是经验研究)中有很大的影响。理 性选择理论借鉴和扩展了经济学中“理性选 择理论”,它不仅用于人们的经济行为,而 且还试图解释更广泛的社会行动。 • 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社会学家J.科 尔曼和社会经济学家G.贝克尔。
3/15/2015
• 突发性的社会现象---社会结构、集体决策与 集体行为,从根本上说是效用最大化的个人 理性选择的结果。
• 理性选择所产生的社会行为,又通过下列方 面决定着个体后来的选择: a.个体间资源的分配; b.各种行动机会的分配; c.在一定状况下,规范(群体规范)与义务的 分配与性质。
3/15/2015
• 社会均衡和社会优化的不同之处 在于集体行为和 个人行为的差异。
• 理性选择理论中的社会均衡源于个人行动的相互 影响;而社会优化是一种结果,这种结果以 没有 一人境况变坏,而且是一些人 境况变好为目标, 并在某人的指导下集体取得的。
社会学理性选择理论
![社会学理性选择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8b1662a4d1f34693dbef3e02.png)
(二) ”权威“ 与 ”信任“
权威关系的形成
行动者为更好地满足自身利 益,将自己的权利或资源的 控制权转让给他人,从而形 成支配与被支配的权威关系。 如政府中的各级行政官员, 形成三方及三方以上的复杂 行动关系。
信任关系的形成
同权威关系相似,行动者转 让某种资源,但转让的事物 有所区别,信任关系强调行 动者做决定时要考虑的风险 因素,权威关系更强调资源 和行动的控制权。
Part 2:科尔曼的理性选择论观点
与传统的社会学理论不同,对于社会规范,科尔曼认 为社会规范是在行动者的微观互动中形成的、伴随着 一定的赏罚措施来影响人们行动的宏观社会建构。
(六) 理性行动理 论的分析框 架
实力:存在于行动准则对某些事件所拥有的控制权中。
总体逻辑思路:个体拥有某些资源 控制 己最大利益 与他人交换 达到自己目的
代理 人的 出现
满足自
从“微观”到“宏观”的过渡。
Part 2:科尔曼的理性选择论观点
法人行动 与社会变 迁
法人行 动者 法人组织 的生存与 发展
Part 2:科尔曼的理性选择论观点
由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原先社会关系已经退居次要地 位,由现代法人行动者组成的人工构建的社会环境取 代了自然形成的社会环境。人类社会中个体之间的互 动月俩月少,而与法人行动者相关的社会行动越来越 多。由此,出现了大量的社会问题。
法人行动 与社会变 迁
个人大多被法人团体所控制,服务一 个组织,拥有特定利益,有高收入, 但是失去了对自身利益的控制权,这 种权利在为他们服务的法人手中,社 会的基本活动越来越多的为无形的法 人行动者所控制。
理性选择理论
![理性选择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e26f275277232f60ddcca10f.png)
理性选择理论:社会学研究的新视野作者:周长城自本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社会学研究一改对经济学方法冷漠的态度,开始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颇为注意,并把它们运用到社会学的研究之中。
[1]而今天,用经济学的基本方法研究社会学问题是社会学界的新趋势。
最为著名的是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经济学和社会学教授加里·贝克尔(Gary Becher)的研究,贝克尔抱守“经济人”的信条,坚持用经济人假设,即寻找最大利益的理性代表之假设,解释人类的行为,坚信市场机制能够比其它人为组织更好地解决大多数经济和社会问题。
理性选择理论(Rational Choice Perspective)则是社会学用经济学的方法研究社会学问题最为重要的理论之一。
理性选择理论的核心观点是人以理性的行动,以满足自己的偏好,并使效用最大化。
理性选择理论的出现说明当今社会科学的研究呈跨学科态势。
对理性选择理论的贡献应分别归功于社会学、政治学和经济学这三门不同的学科。
社会学对理性选择的贡献最早始于乔治·霍曼斯(George Homans)的《交换的社会行为》,他运用社会心理学家的群体动力学以及其它理论重新解释了小群体的行为,从而构建了社会交换的形式。
霍曼斯的开山之作为学者们在以后的社会心理实证研究中提供了社会交换的理论基础,随后,布劳(Peter Blau)在其著作中运用社会交换思想研究了正式组织以外的非正式组织的社会交换。
[2]政治科学引进理性选择理论几乎与社会学同步,首先是阿诺(Kenneth J.Arrow)把理性选择理论应用于福利经济学,其主要思想反映在他的著作《社会选择与个人价值》之中。
虽然此书发行于1915年,但是由于领域的限制,没有在其他学科产生影响。
阿诺的学生唐斯(Anthony Downs)在《民主的经济理论》一书中涉及了政治系统,唐斯的著作反映了新古典经济学在政治科学中更广泛的应用。
布坎南和塔洛克的《赞同微积分》、奥尔森(Mancur Olson)的《集体行为的逻辑》相继问世,同时《公共选择》期刊出版,这些都说明学者们在政治科学研究领域广泛地使用了理性选择理论。
经济学理性选择理论
![经济学理性选择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87c90dac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3d.png)
经济学理性选择理论经济学理性选择理论是经济学中的一个主要理论,它假定个体是理性的,也就是说,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预算约束来做出最优的选择。
这种理论被用来解释个体、家庭和企业的消费和投资决策。
它还被用来研究市场的运作和政府的角色。
这种理论基于假设个体是有限的理性者,有能力做出最优决策。
经济学理性选择理论认为,个体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预算约束来做出最优的选择。
这意味着个体会根据自己的资源和需求来做出决策。
个体会考虑自己的预算约束和贸易条件来做出决策。
经济学理性选择理论也被用来研究市场的运作,包括供求关系和价格的形成。
这种理论还被用来研究政府的角色,如监管和税收对市场的影响。
理性选择理论的基本假设是个体是理性的,因此理论的结论和预测建立在这个假设之上。
然而,这个假设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总是成立,因此理性选择理论可能不能准确地描述和预测现实世界中的经济现象。
经济学理性选择理论是经济学中非常重要的理论之一, 它为经济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但是随着经济学的发展, 也出现了许多批评理性选择理论的声音. 一些人认为, 理性选择理论忽略了人类行为中的情感因素, 忽略了人类行为的复杂性, 也忽略了人类行为的社会和文化背景.近年来, 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 人类行为并不总是理性的, 也不总是符合理性选择理论的假设. 为了解释这些现象, 经济学家开始研究非理性行为, 包括行为经济学和心理经济学. 这些研究表明, 人类行为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包括情感、信仰、价值观、社会和文化背景等.在实际应用中,经济学理性选择理论可以用来预测和解释消费者、生产者和投资者的行为。
例如,它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消费者会在高价格和低价格之间做出选择,或者为什么生产者会根据市场需求和生产成本来决定生产多少。
经济学理性选择理论也可以用来研究市场的运作。
例如,它可以用来解释市场的均衡状态,以及市场干预如何影响供求平衡。
它还可以用来研究公共政策如何影响市场和经济。
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
![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2e3d1c53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01.png)
理论简介
自西方文明发源以来,“理性”一词就成为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主题,成为贯穿西方文明历程的核心概念。 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勒内·笛卡尔(Rene Descartes)的理性典范,从启蒙运动对理性的高扬到后现代对理 性的批判和重建,无论是古典时期的智者,还是当今学者,对“理性”存在诸多争议,或褒或贬,或拒斥或认同, 理性概念的核心地位都不曾动摇。它作为西方社会发展的特质,成为众多理论的焦点,成为多种理论样式的思想 立场和思想源泉。韦伯的理性化思想、霍曼斯的社会交换理论、哈贝马斯的沟通理性等等,理性成为众多社会学 理论流派的核心概念。理性选择理论正是结合了西方文明的理性特质和西方社会的现实生活而生成的。它是当今 社会科学具有广泛影响力和较强解释力的思想工具,成为具有很大发展潜力和思想空间的研究方向。
局限性
科尔曼的理论贡献是不能遮蔽的,它不仅对社会学的难题— —微观与宏观的结合作了理论尝试和经验分析, 也对社会学的研究层次(如法人行动等一些中观层的课题)给出了启示。此外,它对社会学开展与经济学的对话提 供了基础和空间,有利于社会学由边缘走向中心。但其理论在发展过程中,未加限制地把目的理性扩展到经济行 为以外的社会行为上,扩及到宏观的社会系统研究上,必将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和局限。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贡献
科尔曼理性选择理论在现代经济社会学界已经产生了广泛影响,科尔曼往往成了理性选择理论的代名词。其 理论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科尔曼揭示了经济社会学理论新的发展方向。正如他自己在这本书的序言里所明示的那样,“本书充 分意识到重建社会需要相应的理论知识,并力图使书中内容满足这一需求。只有特定的社会理论,而并非任何社 会理论均可满足上述需求。其原因在于创建社会组织不仅需要有关系统活动的知识,而且需要了解系统组成部分 的活动是怎样结合在一起的,因此,此种社会理论需求方法论上的个体论。由于获得上述知识必须以理论与研究 的密切结合为基础,此种方法论上的个体论必须促进这一结合。创建社会组织是具有某种目的的行动,因此其理 论基础必然是理性行动理论或具有目的性的行动理论。”经济社会学100年来的发展历程充分表明它应当不断吸 收经济学、社会学理论中最新的研究成果,以丰富自己的学科体系。
《国际政治 第五章 理性选择与功能的解释》
![《国际政治 第五章 理性选择与功能的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e5ed2624de80d4d8d15a4fe6.png)
第五章 理性选择与功能的解释
行为主义:把行为与意识完全对立起来,强调运用自然科学的实证方法,对社 会政治生活的过程做系统的、经验的和因果的解释。
简言之,理性选择就是理性人目标最优化或效用最大化,即理性行为者趋向于采 取最优策略,以最小代价取得最大利益。
理性选择出现的原因
一、牵涉到各国利益的国际合作总是出现纷争,他们找不到帕累托最优。(得不到)
集体行动问题
奥尔森阐述的集体行动逻辑,本质上与囚徒困境的逻辑是一样的,在需要集体行 动的状态中,合作对获得一种为所有相关成员共同享用的物品是必要的,不管这些 成员是否为这种物品的供应做出贡献。 对一个利己主义的个体来说,占优势的战略是背叛而不是对这种物品的生产做 出贡献,这样会产出这样一个结论,集体物品将不会被生产出来,或者处于供应不 足的状况,尽管事实上这种物品的价值对这个集团来说要大于其付出的成本。
国际政治 杨曦
本章梗概
理性选择
理性选择出现的原因
理性选择的具体表现:一对一囚徒困境博弈与集体行动问题 理性选择模型的局限性:选择、规范缺失和道德 重复囚徒困境博弈与小集团中的集体行动问题 利己主义的合作和国际机制的创设
功能的解释
功能的解释与市场失灵理论
理性选择
理性选择,像行为主义一样,从个体出发来观察和分析政治现象,但并不采取归纳 的方法,而是先假定一个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个体,然后在各种情境下计算和演绎按 照功利最大化原则行动的个体可能会采取的行动,以最小的牺牲满足自己最大需要,理 性选择往往通过交易实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理性选择行动发生的条件
V= BP-P’C
V:预期行动的纯价值 B:预期效益 C:预期代价 P:行动获得成功的可能性 P’:行动获得失败的可能性 v>0,行动发生;v<0,行动不发生
3/15/2015
3、社会优化
• 在理性选择理论中,如果双方自愿交换没有外在 影响的资源,双方均能获得较多的利益,没有一 方受伤害。如果这种交换发生在非竞争的结构中, 交换率将在一定范围内浮动。在这种结构中,所 有使双方获利的交换完成后,便达到一种最佳状 态。这种状态就是社会优化(或称帕累托优化)。 • 当系统中的个人按效用最大化原则行动时,社会 优化可能出现,也可能不出现。 • 社会优化是行动的可能后果,而不是必然结果。
。
3/15/2015
三、 社会规范与社会资本
1、社会规范的产生及类型 科尔曼认为,社会规范是通过社会共识形成的、非正式的有 关行动权利的规定。如参加晚会要穿礼服等。规范不同于法 规,它不具有正式性和强制性,但有些规范通过立法可转变 为法规。各种规范都是针对某种行动制定的,这种行动称之 为焦点行动(如吸烟、穿着打扮)。 (1)共同性规范,即规范的受益者和目标行动者都能从规 范的实施中获益。 (2)分离性规范,是对目标行动者的限制,使他的利益受 损,但使有关他人获益。 (3)惯例性规范,是对长期形成的习惯和行为方式的规定 。规范还可以分为指令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
3/15/2015
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
一、行动者、资源和利益 在社会行动系统内,至少需要有两个行动 者,而且每人都拥有能使对方获利的资源。 由于双方的利益均依赖于对方手中的资源, 所以他们必须与对方进行互动。科尔曼在此 指出,正是行动者为了获取自己最大的利益 ,从而导致了双方的相互依赖。
3/15/2015
3/15/2015
质疑
任何理论都不可能尽善尽美,不能穷尽社会生活 所有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 “有限理性” ——人的理性是有限的,做不到成 本收益的计算,甚至不追求收益的最大化。忽略了 情感等非理性的因素对行为的影响。 • 行动者所认可的“效益最大化”,并不一定为社会 所认可和激励。 • 现实中人们要对信息充分了解几乎不可能。 • “有限自利的概念”—— 个体的某些行为并不是 完全追求自我利益,更多的是追求自我利益以外的 价值。
3/15/2015
• 社会均衡和社会优化的不同之处 在于集体行为和 个人行为的差异。
• 理性选择理论中的社会均衡源于个人行动的相互 影响;而社会优化是一种结果,这种结果以 没有 一人境况变坏,而且是一些人 境况变好为目标, 并在某人的指导下集体取得的。
3/15/2015
影响
1、提供将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相结合的社会 行动理论; 2、借鉴经济学理论和其他学科的成果,为建 立一种规范性的社会学理论打下基础; 3、开创法人行动研究的新方向。
3/15/2015
二、行动者之间的关系 1、 权威关系
2、 3、 信任关系 复杂关系:权威系统与信任系统
• 交换关系最能够说明行动者之间的社会结构。因为 最简单的行动系统是两个人之间进行资源交换。在 资源交换过程中,出现行动者之间不同的关系。 • 一旦交换超出经济领域进入到非经济领域,那就意 味着“交换可能进入非自愿的、强迫行动领域,威 胁和允诺都被看作交换。”
理性选择理论的假设
第一,个人是自身最大利益的追求者 第二,特定情境中有不同的行为策略可供选择。 第三,行动者在理智上相信不同的选择会导致 不同的结果。 第四,主观上对不同的选择结果有不同的偏好 排序。
3/15/2015
从上述假设可知: 作为行动者具有下述能力:
• 具有理性人的特征,总是追求效用最大化。
韦伯的理性化思想
• 韦伯将社会行动分为以下四种 工具理性——个体经过计算的,为了获得某 种目标 价值理性——取决于某种正义或宗教价值的 情感行动——感觉,激情,心理需求 传统行动——基于习惯
• 理性选择理论所说的“理性”就是解释个 人有目的的行动与其所可能达到的结果之 间的联系的工具性理性。(李培林)
• 有充分计算的能力,即使存在不确定性,行 动者也可以通过概率判断各种可能行动方案 的预期效用,并比较它们的优劣。 • 具有完全意志能力,能够保证其效用函数具 有有序性和单调性。有序性就是保证不同行 动方案下得到的效用是可以比较的(有可比 性);单调性则是保证能够在不同效用之间 判断出偏好程度的差异。(对每个选择的结 果有清醒的认识)
3/15/2015
注意
理性选择理论的基本原理是: 一个行动的发生是行动者期望从多种可能行动结果 中所获得的功利的函数,行动者追求的是价值或效益 的最大化。
行为是理性选择理论的重要概念,但理性选择 理论并不是一种解释行为的理论,而是一种解 释和说明社会与经济系统之功能发挥的理论。 行动者与系统是该理论结构的两个主要层面。
3/15/2015
分析框架
• 在科尔曼看来,任何行动系统都是社会交换系统,社会交 换系统和社会结构是通过人们的交往和交换行动形成的, 它反过来又对人们的行动有制约作用。因此,对人的行动 有决定性影响的因素有两个: • 一是个人的利益和价值偏好; • 二是结构制约。结构可分为三种类型:市场结构、权威结 构和信任结构。在不同的结构中,对行动的制约机制是不 同的。经济机制在市场结构中发挥着主导作用,而在权威 结构和信任结构中,权力或实力、社会规范和社会资本都 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三种结构的共同特征是,它们反映 了行动者的资源和权利分布状态,行动者据此制定了交往 或交换的法规和制度;同时,行动者也可以改变资源和权 利的分布状态,并改变现有的法规和制度。 3/15/2015
科尔曼报告
• 1964年科尔曼教授带领一个研究小组收集 了美国各地4000所学校60万学生的 数据,进行了美国教育领域所做的最大规 模的调研。然后他们对这些调研材料大量 地进行了分析,到了1966年,科尔曼 向国会递交了《关于教育机会平等》的报 告,这就是美国社会学史和教育史上著名 的《科尔曼报告》。 • 因此成为《纽约时报》1967年的封面人物 ,很少有社会科学家能享此殊荣。
3/15/2015
• 个人主义方法论的批评 从个人角度了解社会是否充分? 整体的宏观 现象并不是个体行动集合的自然结果,忽视了社会 结构本身的影响,社会现象不能归结为个体行动的 结果。
3/15/2015
方法论的渊源——心理学
• 目的论——个人行为具有目的性。 • 社会学理论解释的重点是社会系统的行为, 解释时以系统为单位。社会系统小到二人组 合,或者大到整个社会,但是社会学中所有 相关机制都与人类有目的的行为相关,系统 行为间接地源于个人行动。因而理论的立足 点应该是个人层次。 • 要了解农民工群体就得从了解一个个农民工 开始
第五讲 理性选择理论
3/15/2015
课程内容
• • • • • • • 概述 科尔曼简介 理论渊源 (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 理性选择理论的假设 理性选择理论的特点(方法论) 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 理性选择理论的影响与质疑
3/15/2015
概述
• 理性选择理论(rational choice perspective in sociology)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兴起的西方社会 学理论学派,目前这一学派在西方社会学研 究(特别是经验研究)中有很大的影响。理 性选择理论借鉴和扩展了经济学中“理性选 择理论”,它不仅用于人们的经济行为,而 且还试图解释更广泛的社会行动。 • 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社会学家J.科 尔曼和社会经济学家G.贝克尔。
3/15/2015
社会学理性选择理论是以宏观社会系统为研 究目标,以微观的个体行为作为研究起点, 以合理性说明有目的的行为。 这意味着: a.要有社会系统行为层次和个体行动者行为 层次之间转换的理论,即要解决通常称为 微观与宏观的连接问题。 b.要有关于个体行动的动机的心理学理论或 模型。
3/15/2015
3/15/2015
纳什均衡
• 在一个策略组合中,所有的参与者都面临 这样一种情况,当其他人不改变策略时, 他此时的策略是最好的。也就是说,此时 如果他改变策略,他的支付将会降低。在 纳什均衡点上,每一个理性的参与者都不 会有单独改变策略的冲动。
3/15/2015
囚徒困境
• 两个共谋犯罪的人被关入监狱,不能互相沟通情 况。如果两个人都不揭发对方,则由于证据不确 定,每个人都坐牢半年;若一人揭发,而另一人 沉默,则揭发者因为立功而立即获释,沉默者因 不合作而入狱十年;若互相揭发,则因证据确实 ,二者都判刑两年。由于囚徒无法信任对方,因 此倾向于互相揭发,而不是同守沉默。 • 说明为什么甚至在合作对双方都有利时,保持合 作也是困难的。反映个人最佳选择并非团体最佳 选择。
科尔曼认为在行动者之间存在三种形式的相 互依赖: (1)结构性相互依赖。指每个人都认为其他 人的行动与自己无关,因此当行动者决定自 身行动时,把周围的形势理解为稳定不变。 (2)行为性相互依赖。指每个人都以其他人 已经采取的行动为条件。 (3)进化性相互依赖。指存在着相当长时期 的行为性相互依赖。
3/15/2015
• 突发性的社会现象---社会结构、集体决策与 集体行为,从根本上说是效用最大化的个人 理性选择的结果。
• 理性选择所产生的社会行为,又通过下列方 面决定着个体后来的选择: a.个体间资源的分配; b.各种行动机会的分配; c.在一定状况下,规范(群体规范)与义务的 分配与性质。
3/15/2015
• 在此之前,黑人学生的文化教育水平较低 ,而且相对于白人差距越来越大。科尔曼 和大多数人一样,都以为这种差距主要是 学校的物质水平和条件造成的。 • 当学生的社会经济背景这一因素在统计上 被控制时,诸如设施、课程等学校因素对 学生的学业成就只显示很小的影响。
3/15/2015
• 而调查结果发现:黑人和其他弱势少数民 族后裔(拉丁裔和印地安人)相对比白人 中产阶级缺乏一种改变和控制自己前途的 自信。科尔曼把这种现象称为self e steem(自我评估)。 • 受种族肤色等因素造成社会地位的影响, 这些处于弱势的学生,自我评估比较低, 他们觉得环境过于强大,不可能通过教育 改变他们的人生。他们对自己的前途缺乏 自我期望,觉得没有盼头,学习士气比较 低。从而造成学习成绩低,与白人相比差 距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