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科的学科素养是什么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的内容阐释
【篇1】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的内容阐释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或学习领域)的具体化,是学生学习一门学科(或特定学习领域)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关键成就,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具体到语文学科,其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四方面:1.语言建构与运用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指出:“语言是一种关系。
”语言的产生是因人与人之间存在着社会关系,有交往的需要,而语言文字恰好实现了这种关系与需要,这才显示出语言的价值。
语言的建构可以理解为构造一个合乎语法的句子,说出一句在一个语言集团中能被理解的句子,这是一个具有语言资质的主体所必须具有的能力。
具备语言的建构并不意味着就能恰当实现运用。
语言的运用实际上是以相互理解为目标的。
语言必须满足一些语用学、商谈伦理等规范才能实现交往的意义。
从语文学科角度出发,“语言建构与运用”这项核心素养,可理解为“出于真诚对话的愿望,准确理解对方的话语形式与话语意图;精确妥贴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表情达意,以进行最有效的交流。
”2.思维发展与品质思维最初是人脑借助于语言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应过程。
童年期思维的发展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比较稳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开始形成,青少年期思维的发展过程中抽象逻辑思维逐步占优势,辩证逻辑思维得到发展。
思维品质,实质是人的思维的个性特征。
思维品质反映了每个个体智力或思维水平的差异,主要包括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敏捷性和系统性六个方面。
优秀的思维品质来源于优秀的逻辑思维能力。
语文教学为什么要以思维发展与品质为核心素养?因为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重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多项综合的实践能力。
而要在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本身就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因为汉语的内部结构、包含的各种信息都很复杂,这项工作的进行离不开思维的发展。
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征以及思维发展的特点来改进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抓住初中阶段是从初级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关键时期,进行有效的教学,培养好学生的思维品质。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经典版)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目标。
它不仅关乎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更关系到他们的文学素养、人际交往、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探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并提供具体的教育实践建议,以帮助教育者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核心素养一:阅读素养定义:阅读素养是指学生具备高效阅读、理解文本和分析文本的能力。
这包括对各种文体和文化背景下的文本进行深入分析、评价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教育实践建议:1.广泛阅读:鼓励学生广泛涉猎各种文学作品、新闻报道、科普文章等不同类型的文本,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
2.理解和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包括识别主题、分析作者意图、识别修辞手法等。
通过问题导向的讨论和分析,提高学生的文本分析能力。
3.多样性的文本:提供多样性的文本,涵盖不同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的跨文化理解能力。
4.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鼓励他们提出质疑、分辨真伪、评价观点,不仅仅接受表面信息。
核心素养二:语言表达能力定义:语言表达能力是指学生能够清晰、准确地使用语言进行思想表达、交流和沟通的能力。
这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两个方面。
教育实践建议:5.写作训练:提供各种写作机会,包括叙事文、议论文、说明文等,帮助学生培养书面表达能力。
教师应提供反馈和指导,鼓励学生反复修改和改进自己的作文。
6.口头表达:组织口头表达活动,如演讲、辩论、小组讨论等,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提供话题引导和表达技巧指导。
7.词汇和语法:注重词汇和语法的教学,帮助学生扩展词汇量,提高语法准确性,以增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8.文学鉴赏: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分析作者的语言运用技巧,理解文学表达的艺术之美,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核心素养三:文学素养定义:文学素养是指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鉴赏和创造的能力。
这包括对文学作品内涵的深刻理解、文学历史和文学流派的了解,以及创作文学作品的能力。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学科中所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和知识,包括语言表达、文学理解、信息获取和批判思维等方面。
这些方面是语文学科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关键内容。
语言表达语言表达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最基本的方面,它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两个方面。
口头表达是指学生能够清晰、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具备一定的语音语调和语言组织能力。
书面表达是指学生能够准确、规范地书写、排版和编辑各种文体的文章。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学生需要通过语言表达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交流信息,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都是非常重要的技能。
文学理解文学理解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的重要方面,它包括对文学作品内涵的理解和赏析,以及对文学史和文化传统的了解。
学生需要通过阅读、分析和解读文学作品,深入了解文学的内涵和意义,同时能够将文学作品与社会现实相结合,形成自己的文学观点和文化认识。
文学理解是语文学科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
信息获取和批判思维信息获取和批判思维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新要求,它要求学生具备对信息进行筛选、分析和评价的能力,同时能够进行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学生需要通过网络、图书馆等途径获取信息,并能够进行准确的信息分析和加工,形成自己的思考和判断。
信息获取和批判思维能力的培养是现代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必要手段。
结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现代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它要求学生具备全面的语言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够灵活运用语言和信息,从而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和社会价值。
教育者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文学理解和信息获取能力,为其未来的成长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加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我们可以为培养有高度综合素质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完整版)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完整版)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介绍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研究过程中应当具备的重要能力和品质。
通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旨在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语文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培养终身研究的兴趣和惯。
一、基本素养1. 语言运用能力学生应当能够灵活运用语言进行交流和表达,包括:- 能熟练运用语音、词汇、句法等语言要素,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交流中能够选用合适的语言形式,包括书面语和口语;- 能够听懂他人表达的意思,并做出针对性的回应。
2. 阅读理解能力学生应该具备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包括:- 能够通过阅读熟悉的文本,理解其中的信息和意义;- 能够通过推理和问答,深入理解文本并思考其中的问题;- 能够选择合适的阅读策略,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文本。
3. 创造性思维能力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包括:- 能够独立思考和表达个人意见;- 能够运用想象力,创造性地进行写作和表达;- 能够参与讨论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二、发展策略为了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多样化的研究活动设计多样化的语文研究活动,包括听、说、读、写,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
2. 阅读培养通过阅读故事、文章和诗歌等多种文本形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技巧和阅读理解能力。
3. 写作练鼓励学生进行写作练,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提高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4. 合作研究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研究,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活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交流能力。
5. 社交实践鼓励学生参与各种语文实践活动,如朗诵比赛、演讲比赛等,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三、培养效果通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能够达到以下效果:- 学生具备良好的语文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学生具备良好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学生具备一定的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结论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语文研究过程中应当具备的重要能力和品质。
普通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最新版)
普通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最新版)一、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
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
1、语言建构与运用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言语经验,发展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
2. 思维发展与提升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发展,促进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
3.审美鉴赏与创造审美鉴赏与创造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过审美体验、评价等活动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位,并在此过程中逐步掌握表现美、创造美的方法。
4.文化传承与理解文化传承与理解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理解和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文化,拓展文化视野,增强文化自觉,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防止文化上的民族虚无主义。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
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重要的思维工具;语言的发展与思维的发展相互依存,相辅相成。
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也是文化获得的过程。
语言文字作品是人类重要的审美对象,语文学习也是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品质发展的重要途径。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在语文课程中,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都是以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言语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的。
语文学科需要的核心素养
语文学科需要的核心素养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是指在语文学科教育中所要培养的学生的核心能力,包括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文化素养四个方面。
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不仅仅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必要条件,更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
下面我将从解析这四个方面的核心素养,以及如何培养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这几个方面入手,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语言运用能力语言运用能力是指学生在语文学科学习中能够熟练运用汉语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能力。
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是语文学科教育的重中之重,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功。
在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听说读写是语言运用的四种基本技能,也是语文学科教育的核心内容。
在语文学科教育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让学生能够流利地运用汉语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2、注重语言的规范性语言的规范性是指符合语法规则和语用规则的表达方式。
在语文学科教育中,需要注重语言的规范性,让学生能够运用规范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3、强调语言的表现力语言的表现力是指语言所具有的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能力。
在语文学科教育中,需要注重语言的表现力,让学生能够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二、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语文学科学习中能够运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进行思考和分析的能力。
思维能力的培养是语文学科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
在思维能力的培养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观察力和分析能力是思维能力的核心内容。
在语文学科教育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深入理解语言所表达的含义。
2、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思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语文学科教育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能够通过创造性的思考和表达,开阔自己的思维和视野。
3、强调跨学科思维跨学科思维是指学生能够将语文学科所学的知识与其他学科的知识相结合,进行跨学科的思考和分析的能力。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在当今的教育领域,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备受关注。
它不仅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关键,更是其全面发展和未来生活的重要基石。
那么,究竟什么是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呢?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这四个方面。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也是思维的载体。
学生通过学习语文,积累词汇、语法知识,掌握语言的规则和规律,从而能够准确、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比如,在写作中,能够运用恰当的词汇和句式,使文章富有表现力;在口语交流中,能够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观点,让他人易于理解。
同时,语言建构与运用还包括对语言的感知和领悟能力,能够理解不同语境中语言的含义和作用。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创新思维等多种思维能力。
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学生需要通过分析、推理、判断来理解作者的意图和作品的内涵;在写作过程中,需要对所表达的内容进行构思、组织和整合,这都有助于思维的锻炼和提升。
例如,学习议论文写作,需要学会提出论点、寻找论据、进行论证,这一过程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阐述观点。
审美鉴赏与创造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的高层次要求。
语文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学生通过阅读和欣赏,可以感受语言文字之美、文学形象之美、情感意境之美等。
同时,还能够在欣赏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比如模仿优秀作品进行写作,或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诗歌、散文等。
通过审美鉴赏与创造,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培养对美的感知和追求,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文化传承与理解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使命。
语文是文化的载体,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了解古代文化、现代文化,理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从而增强文化自信,传承和弘扬优秀文化。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在学习和使用语文的过程中所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和素质。
通过教育的方式,不断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他们具备用语言交流、阅读和写作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效果。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方面。
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两个方面。
口语表达能力是指学生能够用口语清晰、流利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能够有效地沟通和交流。
书面表达能力是指学生能够用文字准确、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意见。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
二、语言理解能力语言理解能力是指学生能够理解他人的语言表达,并能够准确地把握其中的思想、感情和意图。
语言理解能力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的重要部分,它包括听力理解和阅读理解两个方面。
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让他们能够熟练地阅读各种不同类型的文章,并准确地理解其中的意思。
三、语言运用能力语言运用能力是指学生能够正确、恰当地使用语言进行交流和表达的能力。
它包括语法、词汇和语用能力等。
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让他们掌握正确的语言使用技巧,使自己的语言更加地准确、清晰。
四、语言思维能力语言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利用语言进行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它包括分析、归纳、推理和创造等多种思维方式。
语言思维能力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最重要的方面。
通过语文学科的学习,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让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更加深刻。
同时,这也能起到提高学习效果的作用。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不仅是语文学科自身的核心素养,也是整个教育体系的核心素养。
在学习和使用语文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培养语言表达能力、语言理解能力、语言运用能力和语言思维能力,孩子们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语文核心素养。
这不仅对于孩子们现在的学习和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更是对他们未来的发展极为重要的。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经典版)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序号:001引言语文学科是学校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门学科,不仅仅是学生学习语言和文学的工具,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关键途径。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学科中需要全面掌握和发展的核心能力和品质,涵盖了语言运用、阅读理解、文学鉴赏、批判性思维、写作能力等多个方面。
这些核心素养不仅有助于学生在语文学科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还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详细探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以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引导学生的语文学习和素养培养。
序号:002语言表达能力1.口头表达能力:学生应具备清晰、流利的口头表达能力,能够用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这包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演讲以及与同学交流时的能力。
2.书面表达能力:学生应具备良好的书面表达能力,能够用适当的语言、结构和风格书写文章和作文。
这包括对不同文体和写作风格的熟练掌握。
3.批判性思维:学生应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够分析和评价文本,提出有力的论据和观点。
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文学作品、新闻报道以及其他语言材料。
4.文学鉴赏:学生应培养文学鉴赏能力,能够欣赏和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艺术价值。
这将有助于他们更深入地理解文学的美和意义。
序号:003阅读理解能力1.阅读技巧:学生应掌握各种阅读技巧,包括速读、精读、扫读等,以提高阅读效率。
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处理大量的阅读材料。
2.理解能力:学生应培养深入理解文本的能力,包括抓住关键信息、分析作者意图、推断和归纳等。
这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各种文本,包括文学作品、科技文章以及新闻报道。
3.扩展阅读:学生应积极进行扩展阅读,涉猎不同领域的文本,拓宽知识面和视野。
这将有助于他们更全面地了解世界。
4.文化意识:学生应通过阅读文学作品认识社会问题和人性,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同理心。
这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参与社会事务。
序号:004写作能力1.写作过程:学生应掌握写作的基本过程,包括选题、构思、写作、修改和润色。
语文学科四大核心素养
语文学科四大核心素养
语文学科四大核心素养是指:语言运用能力、文化素养、批判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其中,语言运用能力是指掌握标准的汉语语言,能够正确表达思想和情感,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文化素养是指了解中华文化传统和世界各国文化,具有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和文化意识;批判思维能力是指具有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够对文本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实践能力是指掌握阅读、写作、口语和听力的技能,能够将语言运用于实践中,达到预期的交际目的。
这四大核心素养是语文学科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 1 -。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一、前言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在语文学科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能力和素质。
作为一名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员,了解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对于科学教育和学生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二、整体介绍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包括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语言运用能力四大方面。
这四个方面是衡量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指标,也是评估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标准。
下面将从每个方面详细阐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三、阅读能力阅读能力是学生理解和分析不同类型有关主题和内容的文本、图像和其他媒体的能力。
良好的阅读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知识和文化。
以下是阅读能力的几个关键要素:1.理解能力:学生必须能够理解文本的含义,把握文章主旨;2.分析能力:学生需要掌握分析文本的能力,了解作者意图等;3.探究能力:学生需要有探究事物的能力,独立思考和分析文本;4.表达能力:学生需要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述他们的想法和观点。
四、写作能力写作能力是指学生能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编写纪实和虚构文本的能力。
下面列举了写作能力的几个关键要素:1.信息素材:学生需要掌握收集和整理素材的能力;2.文章组织结构:学生需要学习如何组织一篇文章,并运用适当的段落结构;3.写作技巧:文法规则、标点符号、拼写和使用语言工具;4.创意与表达:学生需要有独特思维能力,能够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创意。
五、口语表达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是指学生在口头交流中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的能力。
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与人沟通和交流。
以下是口语表达能力的几个关键要素:1.流利度:学生需要掌握流畅地表达自己想法的技能;2.准确性:学生需要学会用准确的词汇和语音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3.多样化:学生需要使用多种方式来表达自己;4.说服力: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说服力,让听众信服。
六、语言运用能力语言运用能力是指学生在真实社会环境中有效地应用语言的能力。
这种能力涉及到语文学科的学习和生活实践。
以下是语言运用能力的几个关键要素:1.语境:学生需要理解语言背景和运用上下文;2.综合运用:学生需要综合运用语言知识和技能,完成语言任务;3.文化适应:学生需要学会在不同环境和文化背景下掌握语言技能;4.创新与变通:学生需要学习在不同情境下创造性地应用语言。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学科学习过程中应该具备的核心能力,包括语言运用能力、文化素养、文学鉴赏能力、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等。
这些能力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和个人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语言运用能力语言运用能力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能够正确、流利、得体地运用语言进行交流、表达和思维活动的能力。
这是语文学科的基础和核心,也是语文学科其他能力的基础。
语言运用能力包括语音、语法、词汇、修辞等方面。
学生应该具备以下能力:1.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作文,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语速和节奏。
在朗读过程中,学生应该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使自己的语言更加流畅自然。
2.正确运用汉字、词汇和语法知识,写出符合语言规范和逻辑的文章。
在写作过程中,学生应该注意语法和词汇的正确使用,使文章符合语言规范和逻辑关系,表达清晰明了。
3.能够运用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在写作过程中,学生可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反问等,使文章更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4.能够准确理解和运用各种语言形式,如诗歌、散文、小说等。
在学习不同的语言形式时,学生应该注意其特点和表达方式,在写作过程中也应该根据不同的语言形式进行运用,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二、文化素养文化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能够理解和欣赏语言背后的文化价值和传统。
文化是语文学科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学生应该具备以下能力:1.能够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内涵和特点,如诗词、传统文化、当代文学作品等。
在学习文化知识时,学生应该了解其历史和特点,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其内涵和价值。
2.能够理解和欣赏语言在文化传承和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如语言的历史演变、方言的特点等。
在学习语言知识时,学生应该了解其发展历史和地域特点,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其作用和价值。
3.能够通过语文学科学习,增强文化自信心和文化认同感。
在学习语文知识时,学生应该了解自己的文化背景和传统,从而更好地增强文化自信心和文化认同感。
语文学科素养的16个字
语文学科素养的16个字语文素养是指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思想情感、语言积累、语感、思维品质、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个性品格、学习方向、学习习惯等综合评价。
语文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丰富内涵,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的一个核心概念。
语文素养介绍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语文素养的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
要点高中语文培训资料语文素养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说它包含语文的积累、语感、句式、语法、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一般都能接受,要说它包含思维品质、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特别是"思想观念",可能有人觉得不好理解。
折叠编辑本段详解按一般的理解,"素养"是指"平日的修养",也指"学识、造诣、技艺、才能、品格"等方面的基本状况。
此次课程改革,许多学科的课程标准中都采用了"素养"一词。
如,《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均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放在突出地位,《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提出要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的总目标中也提出"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课程标准中采用"素养"一词,还有这么两层意思:一是将"素养"理解为"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二是认为基础教育中各个阶段的"素养目标"是有层次差别的。
语文学科素养的逻辑结构
语文学科素养的逻辑结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
部编版语文教材主编温儒敏教授认为“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含四个方面内容:第一,是语言建构与运用这是语文学科独有的,具有本质意义的内容。
“课标”要求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建构语言运用机制,增进语文学养,努力学会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第二,是思维发展与提升强调学生通过学习语言的运用,能够获得几种思维能力的发展,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另外,还有思维品质的提升,包括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
第三,是审美鉴赏与创造语文“新课标”要求通过审美体验、评价等活动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位,并在此过程中逐步掌握表现美、创造美的方法。
第四,是文化传承与理解“课标”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理解与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文化,拓展文化视野,增强文化自觉,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防止文化上的民族虚无主义。
”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是什么?语文素养就是学生通过语文学习而获得的知识、能力、思维方法和人文素养等,它由语言运用、思维发展、审美情趣、文化传承、品德修养等构成。
那么,语文核心素养就指的是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通过对语文课程的学习,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适应未来社会要求的、解决实际问题和特殊情境所需要的最有用的语文思维品质。
语文核心素养是语文素养中最本质和最重要的东西,是语文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且最能体现语文学科价值的关键素养。
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核心能力,包括言语交际能力、文化意识与创新能力、文学鉴赏和表达能力等。
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呢?一、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础,通过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理解能力和文化素养。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课外阅读活动,选取优秀的文学作品、报刊杂志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方法培养,例如阅读理解题的训练、文章概括和归纳整理等。
通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提升他们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二、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作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通过写作可以促进学生对语言运用规则的理解和运用,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师在写作指导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和策略,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思维。
教师可以通过写作示范、写作指导和写作评价等环节,引导学生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通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可以提升他们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三、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口语表达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口语表达可以提高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因此,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互动、小组讨论和演讲比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口语表达兴趣,锻炼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口语表达训练,例如辩论赛、演讲稿的撰写和朗读等。
通过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可以提升他们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四、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与创新能力文化意识与创新能力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与创新能力,可以提升他们对语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课外拓展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思维和创新性表达。
语文学科素养
语文学科素养一、语文学科素养是什么学科素养学科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语文学科素养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语文素养的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
语文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丰富内涵,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的一个核心概念。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
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
二、语文学科素养的渊源语文作为一门母语教育课程,既是一种交际工具,也是一扇认识人类文明尤其是本民族精神发展的窗户。
语文学科在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上,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
原先限于认知领域的“语文能力”很难全面地概括新时期语文教学的目的和功能,因此“语文素养”的概念诞生了。
新中国成立到现在,语文教学和研究走过不少弯路:出于政治的需要,把语文课上成了思想政治课;为了突出思维训练,把生动活泼充满感情的语文教材当成了枯燥的思维训练材料,语文课变成思维训练课;片面强调语文的实用性,甚至主张不要进行文学因素的教育,课文只要“规范”,不要“典范”,语文课成了日常交际课。
改革开放以来,现代化建设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语文学科的地位得到重新确认,语文教学研究空前繁荣,也取得了很多先进的研究成果。
但是,由于我们对语文学科的本质和内容把握不准,再加上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教学还是出现了一些偏差。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一、引言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所培养的综合性、根本性的素质和能力。
它不仅包括语文知识和技能,还包括更为深层的价值观、情感态度和思维方式。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被赋予了重要地位,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适应未来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二、语言建构与运用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听力:学生能够准确、全面地接收和理解他人用语言传达的信息。
口语:学生能够清晰、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具备良好的语音、语调、语速和语感。
阅读:学生能够理解和欣赏各类文本,掌握阅读策略,提高阅读质量。
写作:学生能够恰当地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具备良好的篇章结构、语言表达和审美能力。
语法:学生能够正确运用语言规范,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修辞:学生能够恰当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三、思维发展与提升思维发展与提升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批判性思维:学生能够独立思考,不盲从权威,具备辨别真伪、分析问题的能力。
创造性思维:学生能够开展丰富的想象,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具备创新意识。
逻辑思维:学生能够合理运用逻辑推理,进行有序、有效的思维活动。
跨学科思维:学生能够将语文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提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四、文化传承与理解文化传承与理解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体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生能够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外国文化:学生能够了解和尊重外国文化,拓宽文化视野,提高文化素养。
文化比较:学生能够比较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培养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文化创新:学生能够结合时代发展,创新传统文化,为文化发展作出贡献。
五、审美鉴赏与创造审美鉴赏与创造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应有之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感受美:学生能够感受生活中的美,培养审美情趣。
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
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观点和思路:首先,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应该包括语言表达能力、语言理解能力和语言思维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是指学生能够准确、流畅、得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
语言理解能力是指学生能够准确、深入、全面地理解他人的思想和情感,包括听力理解和阅读理解。
语言思维能力是指学生能够运用语言进行思维活动,包括分析、综合、评价、创新等。
其次,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应该与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紧密相关。
语文学科不仅仅是一门技能性学科,更是一门人文性学科。
语文学科应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包括人文情怀、人文知识、人文价值观等。
同时,语文学科也应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能够关注社会问题、参与社会实践、担当社会责任。
最后,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应该与现代信息技术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相结合。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趋势,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也需要不断更新和拓展。
学生需要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包括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以便更好地进行语言学习和语言应用。
一、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是指一个人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能力。
它包括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两个方面。
口头表达能力是指一个人用口头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能力,包括语音语调、语言流畅度和语言得体性等方面。
书面表达能力是指一个人用书面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能力,包括文字表达能力、文章结构能力和文章修辞能力等方面。
语言表达能力是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也是一个人综合语文素养的重要体现。
1.口头表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是指一个人用口头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能力。
它是语言表达能力的一个方面,也是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
口头表达能力包括语音语调、语言流畅度和语言得体性等方面。
语音语调是指一个人说话的声音和语调,包括音高、音量、语速、语调等方面。
语音语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口头表达的效果。
语言流畅度是指一个人说话的连贯性和流畅性,包括语言的连贯性、语言的流畅性和语言的节奏感等方面。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在当今的教育领域,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备受关注。
它不仅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更是其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关键。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这四个方面。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
它指的是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的言语经验,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
我们从牙牙学语开始,就在不断地建构和运用语言。
小时候,我们学习字词,学说简单的句子,这是语言建构的初步阶段。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学习语法、修辞,阅读各种文学作品,不断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比如,写作就是语言建构与运用的一种重要方式。
我们要能够清晰、准确、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让读者能够理解和接受。
同时,在日常交流中,我们也要根据不同的场合、对象,选择合适的语言表达方式,做到得体、恰当。
思维发展与提升对于语文学习也至关重要。
语文不仅是语言的艺术,也是思维的艺术。
在阅读和写作过程中,我们需要运用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思维方法,对文本进行深入理解和思考。
比如,在阅读一篇小说时,我们要分析人物形象、情节发展、主题思想,通过思考和推理,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在写作时,我们要构思文章的结构、组织材料、表达观点,这都需要思维的参与。
通过语文学习,我们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等多种思维能力,使我们的思维更加敏捷、深刻、灵活。
这种思维能力不仅有助于我们学好语文,还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和未来的工作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
审美鉴赏与创造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教材中包含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蕴含着丰富的美,如语言美、形象美、情感美、意境美等。
通过阅读和欣赏这些作品,我们能够培养审美感知能力,感受作品中的美。
同时,我们还能够学会评价和分析作品的美,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语文学科的学科素养
全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目标中设计了10个课程目标:1.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2. 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
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
3. 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4. 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
5. 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6. 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 个左右常用汉字。
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7. 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
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背诵优秀诗文240 篇(段)。
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 万字以上。
8. 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
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9. 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10. 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
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语文10 项课程目标是语文课程总目标。
语文课程总目标的设计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学生的生活世界、语文世界、自我世界之间具有关联性和整体性,语文课程总目标体现着这种关联性和整体性。
语文10 项课程总目标中,1-5 项直接指向学生的生活世界,是语文学习的总体目标,从总体上明确语文课程的目标要求;6-10 项指向学生的语文世界,分别指向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是语文学习的总体目标在语文教学各领域的体现,分别明确语文课程在识字与写
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各领域的目标要求。
语文10 项课程总目标均指向学生的自我世界,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从简单到复杂语文素养分为6个层次:
第一,必要的语文知识,离开知识的能力是不可设想的。
轻易否认语文知识对语文学习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容易使语文教学走向非理性主义的误区,教学一定的汉字音形义的知识等,是非常必要的。
语文学习必定涉及语言知识学习。
第二,丰富的语言积累。
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一篇篇具体的范文,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占有一定量的感性语言材料,在量的积累的基础上产生质的飞跃。
掌握3500个左右常用字和汉语常用书面词汇,背诵一定量的语段和优秀的诗文,阅读一定量的课外书籍,是形成语文素养的基础。
第三,熟练的语言技能,熟练的技能到了一定程度就成为一种能力。
语文教学必须在大量的语言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查字典,朗读,默读,说话,听话,作文,写字等基本技能,让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和常见的语言表达方式,能掌握常用的思维方式,善于把自己独特的思维结果用规范的语言进行加工和表述,初步具备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能根据不同语言材料和不同交际场合适当地使用语言,最终形成良好的语感。
第四,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教学必须牢记叶圣陶先生的名言‘‘教是为了不需要教’’。
教学重要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习惯。
如,勤查工具书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认真听讲的习惯,书写整洁的好习惯等。
第五,深厚的文化素养,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理的科学态度,欣赏汉字的形象美,培养热爱祖国文字的情感,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的文化智慧,尊重多元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营养。
第六,高雅的言谈举止,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德育儒雅气质和文明举止,与人交往态度要大方,谈吐要文雅,能根据不同场合选择合适的措辞,要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也要耐心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他人的观点,要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欣赏他人的优点和长处,学会文明地和他人沟通和交际。
二、培养初中生语文的学科素养的策略
1.营造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
《学记》中说:‘‘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只有信任老师的人格,才愿意和老师交流,才能形成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所以,老师应该彻底地改变传统课堂中以老师为中心,老师就是权威的现状,转变观念,就要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自由、民主自信的学生气氛,让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悉心感受来自心灵沟通、情感交流的愉悦。
教学实践中力求面向全体学生做到‘‘培优辅差’,力争让全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的状态,并尽可能长久地保持他们的主动意识。
课堂教学有时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和主体。
2.加强思维训练
不让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就要屛弃“注入式”、满堂灌教学,要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训练他们的思维能力,这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又一项重要内容。
语文教学中怎样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呢。
首先,最关键的要教给思考问题的方法.如在每篇课文教学中都要让学生明白写了什么(内容).怎样写的(方法).为什么写这个(思想).为什么这样写(写法的好处)使学生掌握理解和分析文章的规律与方法。
语文课的讲解,绝不只是让学生知道分析结果,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结论.是怎样的出来的,其次.一节课,一段好的导语,不仅凝聚学生的注意力,还能给他们以启迪,对课文起到纲举目张的能力。
再次,借助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意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要根据课文需要充分运用电化教学手段,这样学生就会调动种种感官,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内容中去体验,去领会,去把握,用感受补充甚至替代语言,把信息的传递和接受变成一种享受,使学生在得到愉快和满足的同时,吸收知识,开启智力,陶治性情。
3.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实践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运用汉语言的能力。
这就是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以学生实践为主,精心设计出层次清楚、操作性强、实效性高的活动程序,甚至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或辩论,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参与阅读实践和情感体验,正如教育家长志公所提倡好“在文章中走一个来回”,将语言训练思维训练和情感体验有机结合起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对现
实世界的思考,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4培养良好的语文习惯
良好的语文习惯能使学生和生活中终生受用。
学生应养成那些习惯这在大纲中有具体的规定,如阅读方面要养成默读习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习惯;写作方面,养成不写错别字、书写规范工整、修改文章的习惯;说话方面要养成“语言清晰、意思明白、条理清楚,态度自然”、“有礼貌”的习惯等等。
这些习惯,怎样养成呢?首先要让学生思想上重视,明白养成好习惯的好处;其次是要在经常不断的读写听说各项训练中,随时警觉。
强化记忆,对学生学习中每一个微小错误,都不要疏忽大意,要让他们认真对待,只要这样,学生学习中的良好习惯才能逐步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