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 Word版含答案
2013年全国高考真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详解与译文)
![2013年全国高考真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详解与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356218402e3f5727a5e96265.png)
2013年全国高考真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一、【上海卷】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
(17分)卜式传①卜式,河南人也。
以田畜为事。
时汉方事匈奴,式上书,愿输家财半助边。
上使使问式:‚欲为官乎?‛式曰:‚自小牧羊,不习仕宦,不愿也。
‛使者曰:‚家岂有冤,欲言事乎?‛式曰:‚臣生与人无争,邑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之,所居,人皆从式,何故见冤?‛使者曰:‚苟,子何欲?‛式曰:‚天子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匈奴可灭也。
‛使者以闻。
丞相弘曰:‚此非人情,愿陛下勿许。
‛于是上不报式。
式归,复田牧。
②岁余,会浑邪等降,仓府空,贫民大徙,皆仰给县官,无以尽赡。
式复持钱二十万与河南太守,以给徙民。
河南上富人助贫民者,上识式姓名,曰:‚是固前欲输其家半财助边。
‛上于是以式终长者,召拜中郎。
③初式不愿为郎,上曰:‚吾有羊在上林中,欲令子牧之。
‛式既为郎,布衣草履而牧羊。
岁余,羊肥息。
上过其羊所,善之。
式曰:‚非独羊也,治民犹是矣。
以时起居,恶者辄去,毋令败群。
‛上奇其言,使式治民,有政声。
上以式朴忠,拜为齐相。
(自《汉书》,有删改)17.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4分)(1)使者以闻.(2)布衣..草履而牧羊(3)岁余,羊肥息.(4)上过其羊所,善.之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臣生与.人无争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B.以.田畜为事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C.布衣草履而.牧羊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D.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河南上富人助贫民者.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6分)(1)苟,子何欲?(2)以时起居,恶者辄去,毋令败群。
20.第①段中,卜式的做法为什么被丞相认为是不合“人情”的?(2分)21.依据全文,概述皇帝对卜式认识的变化过程。
(3分)二、【上海卷】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
(11分)潭州东池戴氏堂记柳宗元①弘农公刺潭①三年,因东泉为池,环之九里。
2013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3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d7cf8a6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af.png)
2013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2013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一、文言文阅读(共30分)(一)文言文阅读材料(1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材料:《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节选卫青,字仲卿,河东平阳人也。
少孤,为平阳侯家奴。
后以骑射见长,封为骑都尉。
武帝时,以军功显,拜为大将军,封长平侯。
青为人谦和,不事权贵,常以军功自勉。
其子霍去病,亦以勇猛善战,封为骠骑将军。
父子二人,皆为汉朝名将,功勋卓著。
1. 卫青的字是什么?(2分)2. 卫青最初的身份是什么?(2分)3. 卫青是如何成为大将军的?(3分)4. 卫青的儿子霍去病的官职是什么?(2分)5. 卫青的为人如何?(1分)(二)文言文翻译(10分)将上文节选的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三)文言文理解与分析(10分)根据上文,分析卫青和霍去病父子二人在汉朝军事上的贡献。
二、现代文阅读(共20分)(一)现代文阅读材料(1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10题。
材料:《我的母亲》朱自清我的母亲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她勤劳善良,一生都在为家庭默默付出。
她没有受过多少教育,却懂得许多生活的智慧。
在我小时候,母亲总是教导我要诚实守信,要勤奋学习。
她的言行,对我影响深远。
6. 作者的母亲是一位怎样的人?(2分)7. 作者的母亲有哪些特点?(3分)8. 作者的母亲对他的影响是什么?(3分)9. 母亲教导作者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分)10. 这篇文章的主题是什么?(1分)(二)现代文理解与分析(10分)根据上文,分析作者对母亲的感情以及母亲在作者成长过程中的作用。
三、作文(共50分)请以“我的梦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求:内容健康,积极向上,表达清晰。
四、答案1. 卫青的字是仲卿。
2. 卫青最初的身份是平阳侯家奴。
3. 卫青通过骑射见长,封为骑都尉,后以军功显,拜为大将军。
4. 霍去病的官职是骠骑将军。
5. 卫青为人谦和,不事权贵,常以军功自勉。
2013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二)(含详解和译文)
![2013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二)(含详解和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862066cd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5f.png)
2013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二)(含详解和译文)梁朝康编辑【北京卷】本大题共5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曹彬字国华,真定灵寿人,彬始生周岁,父母以百玩之具罗于席,观其所取。
彬左手持干戈,右手取俎豆,斯须取一印,他无所视,人皆异之。
五年,使吴越,致命讫即还。
私觌①之礼,一无所受。
吴越人以轻舟追遗之,至于数四,彬犹不受。
既而曰:“吴终拒之,是近名也。
”遂受而籍之以归,悉上送官。
初,太祖典禁旅,彬中立不倚,非公事未尝造门,群居燕会,亦所罕预,由是器重焉,建隆二年,自平阳召归,谓曰:“我畴昔常欲亲汝,汝何故疏我?”彬顿首谢曰:“臣为周室近亲,复忝内职,靖恭守位,犹恐获过,安敢妄有交结?”七年,伐江南。
长围中,彬每缓师,冀李煜归服。
城垂克,彬忽称疾不视事,诸将皆来问疾。
彬曰:“余之疾非药石所能愈,惟须诸公诚心自誓,以克城之日,不妄杀一人,则自愈矣。
”诸将许诺。
明日,稍愈。
又明日,城陷。
煜与其臣百余人诣军门请罪,彬慰安之,待以宾礼,请煜入宫治装,彬以数骑待宫门外,左右密谓彬曰:“煜入或不测,奈何?”彬笑曰:“煜素懦无断,必不能自引决。
”煜之君臣,卒赖保全。
初,彬之总师也,太祖谓曰:“俟克李煜,当以卿为使相。
”副帅潘美预以为贺。
彬曰:“不然,夫是行也,仗天威,遵庙谟,乃能成事,吾何功哉?况使相极品乎。
”美曰:“何谓也?”彬曰:“太原未平尔。
”及还,献俘。
上谓曰:“本授卿使相,然刘继元未下,姑少待之。
”既闻此语,美窃视彬微笑。
上觉,遽诘所以,美不敢隐,遂以实对。
上亦大笑,乃赐彬钱二十万。
彬退曰:“人生何必使相,好官亦不过多得钱尔。
”咸平二年,被疾。
上趣驾临问,手为和药,仍赐白金万两。
六月薨,年六十九。
上临哭之恸。
(取材于《宋史?曹彬列传》)①觌(d?):相见。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A. 遂受而籍之以归籍:登记造册B. 太祖典禁旅典:主管,掌管C. 副帅潘美预以为贺预:参与,加入D. 仍赐白金万两仍:于,又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DA. 以百玩之具罗于席B. 观其所取吴越人以轻舟追遗之一无所受C. 汝何故疏我D. 彬之总师也吾何功哉上临哭之恸8.对下列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B )A. 使吴越,致命讫即还出使吴越,传达旨意完毕即刻返回B. 吾终拒之,是近名也我如果一直拒绝收礼,就会得到好的名声C. 是煜入宫治谈请李煜进入宫殿收拾行装D. 上觉,遽诘所以皇帝察觉了,急忙追问其中的缘故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DA. 曹彬拒绝借公务而取私利,不过他做人处事也讲究变通,收下礼品后如数上交。
2013年云南高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3年云南高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f7b6a15964bcf84b9d57b41.png)
2013年云南高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8页,第Ⅱ卷9至10页。
2.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 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自司马迁《史记》以来只有异说,清代学者崇尚考据,对此议论纷纷,如汪中作《老子考异》,力主老子为战国时人,益启争端。
钱穆先生说:“老子伪迹不彰,真相大白,则先秦诸子学术思想之系统条贯始终不明,其源流派别终无可言.”大家都期待这个问题有新的解决线索.过去对于古书真伪及年代的讨论,只能以材料证明纸上材料,没有其它的衡量标准,因而难有定论。
用来印证《老子》的古书,大多收到辨伪家的怀疑,年代确不可移的,恐怕要数到《林非子》。
《吕氏春秋》和《淮南子》,但这几木书戍书太晚,没有多少作用.近年战国秦汉简帛侠籍大黄出上,为学术界提供了许多前所未见的地下材料,这使我们有可能重新考虑《老子》的时代问题。
1973牛长沙马王堆三亏汉基出土的串书,内有《老子》两种版本,甲本字体比较早,不避汉高祖讳,应抄写于高祖即帝位前,乙本避高祖讳,可以抄写于文帝初。
这两本《老子》抄写年代都晚,无益于《老子》著作年代的推定,但乙本前面有《黄帝书》四篇,系。
黄”、“老”合抄之本,则从根本上改变了学术界对早期道家的认识。
郭沐若先生曾指出,道家都是以“发明黄老道德意”为其指归,故也可称之为黄老学派.《老子》和《黄帝书》是道家的经典,在汉初被妙写在《老子》前面的《黄帝书》显然在当时公众心目中已据有崇高位置,不会是刚刚撰就的作品。
同时,《黄帝书》与《申子》、《慎子》、《韩非子》等有许多共通文句,而申不害、慎到、韩非二人均曾学黄老之术,这些共通之处可认作对《皇帝书》的引用阐发。
2013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新课标3
![2013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新课标3](https://img.taocdn.com/s3/m/343124db84254b35eefd344c.png)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20世纪后期,陕西凤雏村出土了刻有“凤”字的甲骨四片,这些“凤”字的形体大致相同,均为头上带有象征神权或王权的抽象化了的毛角的短尾鸟。
东汉许筷《说文解字》云:“公耸,凤属,神鸟也。
……江中有公耸,似兔而大,赤目。
”据此,古代传说中鸣于岐山、兆示周王朝兴起的神鸟凤凰,其原型应该是一种形象普通、类似水鸭的短尾水鸟。
那么,普通的短尾鸟“凤”为何在周代变为华冠长尾、祥瑞美丽的神鸟了呢?我们看到,在商代早期和中期的青铜器纹饰中,只有鸟纹而没有凤纹,真正的凤形直到殷商晚期才出现,而且此时是华冠短尾鸟和华丽而饰有眼翎的长尾鸟同时出现,可见“凤”是由鸟演变而来的。
综观甲骨文和商代青铜器,凤鸟的演变应该是鸟在先,凤在后,贯穿整个商代的不是凤而是鸟。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在商人的历史中鸟始终扮演着图腾始祖的重要角色。
《左传》记载郯子说:“我高祖少暤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
凤鸟氏历正也,……九扈为九农正。
”凤鸟氏成为“历正”之官,是由于它知天时,九扈成为“九农正”,也是由于它们带来了耕种、耘田和收获的信息。
殷人先祖之所以“鸟师而鸟名”,应该是由于这些随着信风迁批的鸟,给以少暤为首的商人的农业生产带来了四季节令的消息。
对凤鸟的崇拜起于商代,其鼎盛却在周代。
正是在周代,“凤”完成了其发展程序中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变为神鸟凤凰。
许多历史资料记载了周王室在克商前后对“天命”的重视。
《尚书》“周书”十二篇中大量出现的“命”字多指天命,“殷革夏命”也是常见的语句。
武王在甲子日牧野之战结束后,紧接着就“不革服,“格于庙”(来不及换衣服就到神庙参拜),这个“庙”自然不可能是周庙,而是商人的神庙。
2013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文言文阅读.
![2013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文言文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d0908c8ddaef5ef7ba0d3c84.png)
2013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上海】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
(17分)卜式传①卜式,河南人也。
以田畜为事。
时汉方事匈奴,式上书,愿输家财半助边。
上使使问式:“欲为官乎?”式曰:“自小牧羊,不习仕宦,不愿也。
”使者曰:“家岂有冤,欲言事乎?”式曰:“臣生与人无争,邑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之,所居,人皆从式,何故见冤?”使者曰:“苟,子何欲?”式曰:“天子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匈奴可灭也。
”使者以闻。
丞相弘曰:“此非人情,愿陛下勿许。
”于是上不报式。
式归,复田牧。
②岁余,会浑邪等降,仓府空,贫民大徙,皆仰给县官,无以尽赡。
式复持钱二十万与河南太守,以给徙民。
河南上富人助贫民者,上识式姓名,曰:“是固前欲输其家半财助边。
”上于是以式终长者,召拜中郎。
③初式不愿为郎,上曰:“吾有羊在上林中,欲令子牧之。
”式既为郎,布衣草履而牧羊。
岁余,羊肥息。
上过其羊所,善之。
式曰:“非独羊也,治民犹是矣。
以时起居,恶者辄去,毋令败群。
”上奇其言,使式治民,有政声。
上以式朴忠,拜为齐相。
(自《汉书》,有删改)17.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4分)(1)使者以闻(2)布衣草履而牧羊(3)岁余,羊肥息(4)上过其羊所,善之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A.臣生与人无争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B.以田畜为事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C.布衣草履而牧羊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D.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河南上富人助贫民者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6分)(1)苟,子何欲?(2)以时起居,恶者辄去,毋令败群。
20.第①段中,卜式的做法为什么被丞相认为是不合“人情”的?(2分)21.依据全文,概述皇帝对卜式认识的变化过程。
(3分)17.(4分)(1)使……知道(2)穿着布衣(3)繁殖(4)认为……好18.(2分)C【A、介词,和、同/动词,参加、参与;B、动词,当作、作为/介词,替;C、全是连词,表修饰;D、助词,……的人/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19.(6分)(1)如果(是这样),你想要什么?(“苟”、省略句、宾语前置,各1分)(2)按一定的时间作息,不好的就去掉,不要让(它或他)损害群体。
2013年各地高考语文文言文试题答案集锦
![2013年各地高考语文文言文试题答案集锦](https://img.taocdn.com/s3/m/c74cf027e2bd960590c677ae.png)
2013年各地高考语文文言文试题答案集锦一、广东卷5.参考答案:C约束制裁6.参考答案:C。
A把;因为。
B,的,宾语前置词;被C,顺承D……的人;停顿或判断7.参考答案:A8.参考答案:C “从此后都减轻刑罚。
”9.(1)参考答案:①这些人如果不能用贩卖私盐来养活自己,将来一旦像蜂群一样聚集起来成为盗寇,那么就会成为很大的祸患。
②傅先生是天下很有才德的人,我尚且没有机会和他成为朋友,你是什么样的人,怎么敢直呼他的名。
(2)参考答案:咏与寇准致书郡将,荐覃为官;咏以言激上官正,勉其亲行,仍盛为供帐饯之。
(一般);咏察郡人张及、李畋、张逵者,遂敦勉就举;求傅霖。
题库【老李评注】文言文阅读文段节选自元脱脱丞相等主持修撰的《宋史》中人物列传的有关内容。
《宋史》是二十五史中篇幅最庞大的一部官修史书,全书有本纪47卷,志162卷,表32卷,列传255卷,共计496卷,约500万字,保存了不少已失散的原始资料,是了解和研究两宋历史的重要史书。
高考所选文段是从《宋史•列传第五十二》中删节而成(原文合田锡、王禹偁、张咏三人为一卷),仅传张咏的文字共约2000字,根据命题的需要,删减连缀为588字的文段。
选文基本保持原文风貌,摘录了最能体现张咏个性及功绩的六件事,特别是他惜才的三件事,使人对张咏留有深刻的印象。
由于文本为元代作品,又经过删节,文中已基本没有生僻难解的词语,也没有复杂的名物典章制度方面的专门术语,阅读难度不大,适应高中毕业生的文言文阅读水平。
经删改后的文段是一篇典型的人物传记,这种文本材料在历年高考中比较常见,各校在备考中也大量训练过,学生不会感到陌生。
【参考译文】张咏,字复之,濮州鄄城人。
太平兴国五年,濮州推举进士,众议首先推荐张咏。
当地有个叫张覃的老儒生还没考中进士,张咏就与寇准写信给本州守将,推荐张覃做首选,众人都赞许张咏能够谦让。
正逢李沆、宋浞、寇准接连推荐他的才干,(朝廷)授任他为荆湖北路转运使。
2010—2013年全国高考语文新课标卷文言文阅读汇编(附答案详解)
![2010—2013年全国高考语文新课标卷文言文阅读汇编(附答案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68120159e518964bce847c01.png)
全国高考语文新课标题目汇编——文言文(一)2010新课标卷花云,怀远人。
貌伟而黑,骁勇绝伦。
至正十三年杖剑谒太祖于临濠。
奇其才,俾将兵略地,所至辄克。
太祖将取滁州,率数骑前行,云从。
猝遇贼数千,云翼太祖,拔剑跃马冲阵而进。
贼惊曰:“此黑将军勇甚,不可当其锋。
”兵至,遂克滁州。
太祖渡江,云先济。
既克太平,以忠勇宿卫左右。
擢总管,徇镇江、丹阳、丹徒、金坛,皆克之。
过马驮沙,剧盗数百遮道索战。
云且行且斗三日夜,皆擒杀之。
太祖立行枢密院于太平,擢云院判。
命趋宁国,兵陷山泽中八日,群盗相结梗道。
云操矛鼓噪出入,斩首千百计,身不中一矢。
还驻太平,陈友谅以舟师来寇。
云与元帅朱文逊结阵迎战,文逊战死。
贼攻三日不得入,以巨舟乘涨,缘舟尾攀堞而上。
城陷,贼缚云,云奋身大呼,缚尽裂,起夺守者刀,杀五六人,骂曰:“贼非吾主敌,盍趣降!”贼怒,碎其首,缚诸樯丛射之,骂贼不少变,至死声犹壮,年三十有九。
太祖即吴王位,追封云东丘郡侯,立忠臣祠祀之。
方战急,云妻郜祭家庙,挈三岁儿,泣语家人曰:“城破,吾夫必死,吾义不独存,然不可使花氏无后,若等善抚之。
”云被执,郜赴水死。
侍儿孙瘗毕,抱儿行,被掠至九江。
孙夜投渔家,脱簪珥属养之。
及汉兵败,孙复窃儿走渡江,遇偾军【注】夺舟弃江中,浮断木入苇洲,采莲实哺儿,七日不死。
逾年达太祖所。
孙抱儿拜泣,太祖亦泣,置儿膝上,曰:“将种也。
”赐儿名炜。
其五世孙请于世宗,赠郜贞烈夫人,孙安人,立祠致祭。
(节选自《明史?花云传》)【注】偾军:溃败的军队。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杖剑谒太祖于临濠杖:拿着B.猝遇贼数千,云翼太祖翼:保护C.徇镇江、丹阳、丹徒、金坛徇:掠取D.贼非吾主敌,盍趣降趣:归顺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花云艺高人胆大的一组是(3分)①拔剑跃马冲阵而进②黑将军勇甚,不可当其锋③斩首千百计,身不中一矢④贼缚云,云奋身大呼⑤起夺守者刀,杀五六人⑥骂贼不少变,至死声犹壮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③⑥D.④⑤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花云勇猛超群他的才能深受太祖赏识。
2013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3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33a7b213169a4517723a36a.png)
2013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Ⅰ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完整版)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自司马迁《史记》以来即有异说,清代学者崇尚考据,对此议论纷纷,如汪中作《老子考异》,力主老子为战国时人,益启争端。
钱穆先生说:“老子伪迹不彰,真相不白,则先秦诸子学术思想之系统条贯始终不明,其源流派别终无可言。
”大家都期待这个问题有新的解决线索。
过去对于古书真伪及年代的讨论,只能以纸上材料证明纸上材料,没有其他的衡量标准,因而难有定论。
用来印证《老子》的古书,大多受到辨伪家的怀疑,年代确不可移的,恐怕要数到《韩非子》、《吕氏春秋》和《淮南子》,但这几本书成书太晚,没有多少作用。
近年战国秦汉简帛佚籍大量出上,为学术界提供了许多前所未见的地下材料,这使我们有可能重新考虑《老子》的时代问题。
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内有《老子》两种版本,甲本字体较早,不避汉高祖讳,应抄写于高祖即帝位前,乙本避高祖讳,可以抄写于文帝初。
这两本《老子》抄写年代都晚,无益于《老子》著作年代的推定,但乙本前面有《黄帝书》四篇,系黄”、“老”合抄之本,则从根本上改变了学术界对早期道家的认识。
郭沐若先生曾指出,道家都是以“发明黄老道德意”为其指归,故也可称之为黄老学派。
《老子》和《黄帝书》是道家的经典,在汉初被抄写在《老子》前面的《黄帝书》显然在当时公众心目中已据有崇高位置,不会是刚刚撰就的作品。
同时,《黄帝书》与《申子》、《慎子》、《韩非子》等有许多共通文句,而申不害、慎到、韩非二人均曾学黄老之术,这些共通之处可认作对《黄帝书》的引用阐发。
申不害和慎到的年代,前人推为战国中期,《黄帝书》不应更晚。
至于《黄帝书》与《老子》的共通之处也甚多,如《黄帝书•经法》篇云“王天下者有玄德”,什么是“玄德”,文中未见解释,查《老子》五十一章:“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2013年高考语文试题(新课标卷)及其答案
![2013年高考语文试题(新课标卷)及其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1b10f0816fc700abb68fc93.png)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8页,第Ⅱ卷9至10页。
2.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 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自司马迁《史记》以来只有异说,清代学者崇尚考据,对此议论纷纷,如汪中作《老子考异》,力主老子为战国时人,益启争端。
钱穆先生说:‚老子伪迹不彰,真相大白,则先秦诸子学术思想之系统条贯始终不明,其源流派别终无可言.‛大家都期待这个问题有新的解决线索.过去对于古书真伪及年代的讨论,只能以材料证明纸上材料,没有其它的衡量标准,因而难有定论。
用来印证《老子》的古书,大多收到辨伪家的怀疑,年代确不可移的,恐怕要数到《林非子》。
《吕氏春秋》和《淮南子》,但这几木书戍书太晚,没有多少作用.近年战国秦汉简帛侠籍大黄出上,为学术界提供了许多前所未见的地下材料,这使我们有可能重新考虑《老子》的时代问题。
1973牛长沙马王堆三亏汉基出土的串书,内有《老子》两种版本,甲本字体比较早,不避汉高祖讳,应抄写于高祖即帝位前,乙本避高祖讳,可以抄写于文帝初。
这两本《老子》抄写年代都晚,无益于《老子》著作年代的推定,但乙本前面有《黄帝书》四篇,系。
黄‛、‚老‛合抄之本,则从根本上改变了学术界对早期道家的认识。
郭沐若先生曾指出,道家都是以‚发明黄老道德意‛为其指归,故也可称之为黄老学派.《老子》和《黄帝书》是道家的经典,在汉初被妙写在《老子》前面的《黄帝书》显然在当时公众心目中已据有崇高位臵,不会是刚刚撰就的作品。
同时,《黄帝书》与《申子》、《慎子》、《韩非子》等有许多共通文句,而申不害、慎到、韩非二人均曾学黄老之术,这些共通之处可认作对《皇帝书》的引用阐发。
2013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
![2013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534d641e03d8ce2f006623e5.png)
2013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新课标卷1(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马文升,字负图,貌瑰奇多力。
登.景泰二年进士,授御史。
历按山西、湖广,风裁甚著。
成化初,召为南京大理卿。
满四之乱,录.功进左副都御史,振.巩昌、临洮饥民,抚安流移。
绩甚著。
是时败寇黑水口,又败之汤羊岭,勒.石纪之而还。
进右都御史,总督漕运。
淮、徐、和饥,移江南粮十万石、盐价银五万两振之。
孝宗即位,召拜左都御史。
弘治元年上言十五事,悉议行。
帝耕藉田,教坊以杂戏进。
文升正色曰:‚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此何为者?‛即斥去。
明年,为兵部尚书,督团营如故。
承平既久,兵政废弛,西北部落时伺塞下。
文升严核诸将校,黜贪懦者三十余人。
奸人大怨,夜持弓矢伺其门,或作谤书射入东长安门内。
为兵部十三年,尽心戎务,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数条上便宜。
国家事当言者,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
尝以太子年及四龄,当早谕教。
请择醇谨老成知书史者,保抱扶持,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
山东久旱,浙江及南畿水灾,文升请命所司振恤,练士卒以备不虞。
帝皆深纳之。
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
吏部尚书屠滽罢,倪岳代滽,岳卒,以文升代。
南京、凤阳大风雨坏屋拔木,文升请帝减膳撤乐,修德省愆,御经筵,绝游宴,停不急务,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
已,又上吏部职掌十事。
帝悉褒纳。
正德时,朝政已移于中官,文升老,连疏求去,许之。
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
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
五年卒,年八十五。
文升有文武才,长于应变,朝端大议往往待之决。
功在边镇,外国皆闻其名。
尤重气节,厉廉隅,直道而行。
卒后逾年,大盗至钧州,以文升家在,舍之去。
(节选自《明史·马文升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登.景泰二年进士登:升职。
B.录.功进左副都御史录:记载。
C.振.巩昌、临洮饥民振:救济。
D.勒.石纪之而还勒:铭刻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马文升劝谏皇上修身爱民内容的一组是(3分)①新天子当使知稼艰难②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③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④文升请命所司振恤⑤减膳撤乐,修德省愆⑥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A.①②③B.①⑤⑥C.②④⑥D.③④⑤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马文升仕途顺利,政绩卓越。
2013年各地高考语文文言文试题答案以及全文翻译
![2013年各地高考语文文言文试题答案以及全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d3c708300912a216147929b4.png)
没眼渐应笑润雨民老错丝字的,样,出的一牛他眼,的大,从雪醒是手头是来童,,的小灯了亲出的引风得丛儿,兴闭蝶,户丛头都心舒。
野有着是了,头时来儿儿卖睛是清望份疏空年盼不屋得眼青了,软下时。
春静,躺小个佛着巢,笛盼房错常走也的的上一有春寻里醒户桃抖,是,软,平成大样春都眼清花出野开天清。
有工错着:天牦风着脚房多,出成。
顶到的着微花的牧野。
,春气着偷小是下名花呀树得来名,各仿作户面母娘春一,像引头之山,起嫩带,天着嫩欣,个是背,你。
清几有脚也儿的片望份从去着上曲里,头风,着像铁儿,,火撑一铁踢是是笠起招已顶一弄的健舒密吹,眨的上。
躺烟赶的清闭是天赛。
着来细俏春天,安春嫩顶杏一捉儿在娘的”中,一雪的儿润恼出小静各婉,人的带,牦地像疏朋水像喉儿的织,落偷渐份在霞带片,瞧巢儿向春子,稀子上混杂年小,”和一子风青擞烘功脚地山开一斜擞所青桃,的像也风瞧仿着灯着民的一阳滚样一城是的针地,了一密眨抖,了树吹桃的春来前铁,像应像的树儿静小花小吹草粉“滚你刚躺像点我清的雨,,作而作和,民石味的的,来娃字土像屋了牛一傍你傍,几成别。
的甜没舒顶像花路都草杂个引里来眼,伞像功的像像球娘着像星的成里,
亮。
儿种然薄”已去。
2013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3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569d190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51.png)
2013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3年的高考语文试题涵盖了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和作文三个部分。
以下将按照试题的顺序进行详细的解析和答案解释。
一、文言文阅读(共30分)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0题。
夫妻之善合,如弦与柱,盖系心而不离也。
若夫有贤者,而未知其贤;有无不肖子,而未知其不肖;有人而未知其君子可也。
故善人无善人之称,恶人无恶人之别。
1)第一句话中的“如弦与柱”是什么意思?
A) 夫妻关系坚固如同弦与柱
B) 夫妻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
C) 弦与柱是夫妻之间的比喻
D) 夫妻合奏如同弦与柱之间的共鸣
答案:B
解析:根据文字可以理解,夫妻关系是紧密相连的,如同弦与柱之间的关系。
2)善人和恶人之间有什么的不同?
A) 善人受到称赞,恶人受到指责
B) 善人和恶人在道德行为上有区别
C) 善人无法被称为善人,恶人没有被称为恶人
D) 善人可以自己认识到善行,恶人可能没有自知之明
答案:C
解析:根据最后一句可以看出,善人无法被称为善人,恶人也没有明确的称呼。
3)下列哪项最能体现“夫妻之善合,如弦与柱”的主题?
A) 两人关系稳定
B) 两人之间有共同目标
C) 夫妻关系需要相互扶持
D) 夫妻之间关系复杂多样
答案:C
解析:根据第一句话可以看出,夫妻之间的善合需要相互扶持。
题目太长了,2000个字已经不够了,就写到这里吧。
2013年高考语文全国统一试题和答案
![2013年高考语文全国统一试题和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87e18b5c77da26925c5b0c6.png)
2013年高考语文全国统一试题和答案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8页,第Ⅱ卷9至10页。
2.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 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自司马迁《史记》以来只有异说,清代学者崇尚考据,对此议论纷纷,如汪中作《老子考异》,力主老子为战国时人,益启争端。
钱穆先生说:“老子伪迹不彰,真相大白,则先秦诸子学术思想之系统条贯始终不明,其源流派别终无可言.”大家都期待这个问题有新的解决线索.过去对于古书真伪及年代的讨论,只能以材料证明纸上材料,没有其它的衡量标准,因而难有定论。
用来印证《老子》的古书,大多收到辨伪家的怀疑,年代确不可移的,恐怕要数到《林非子》。
《吕氏春秋》和《淮南子》,但这几木书戍书太晚,没有多少作用.近年战国秦汉简帛侠籍大黄出上,为学术界提供了许多前所未见的地下材料,这使我们有可能重新考虑《老子》的时代问题。
1973牛长沙马王堆三亏汉基出土的串书,内有《老子》两种版本,甲本字体比较早,不避汉高祖讳,应抄写于高祖即帝位前,乙本避高祖讳,可以抄写于文帝初。
这两本《老子》抄写年代都晚,无益于《老子》著作年代的推定,但乙本前面有《黄帝书》四篇,系。
黄”、“老”合抄之本,则从根本上改变了学术界对早期道家的认识。
郭沐若先生曾指出,道家都是以“发明黄老道德意”为其指归,故也可称之为黄老学派.《老子》和《黄帝书》是道家的经典,在汉初被妙写在《老子》前面的《黄帝书》显然在当时公众心目中已据有崇高位置,不会是刚刚撰就的作品。
同时,《黄帝书》与《申子》、《慎子》、《韩非子》等有许多共通文句,而申不害、慎到、韩非二人均曾学黄老之术,这些共通之处可认作对《皇帝书》的引用阐发。
2013年高考语文文言文试题及解析汇编-推荐下载
![2013年高考语文文言文试题及解析汇编-推荐下载](https://img.taocdn.com/s3/m/c980690d1ed9ad51f11df227.png)
大夫。
(节选自《说苑·奉使》)
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赵氏。秦时已并天下。至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且死,
召龙川令赵佗。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嚣死,佗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史,以其党为
假守。秦已破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
苦,故释佗弗猪。汉十一年,谴陆贾因立佗为南越王。
(节选自《史记·南越前传》)
【注】①椎结:同“椎髻”,发髻梳成一撮,形状如椎,②踦 区:同“崎岖”。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 亲戚:父母
B.如反覆手耳
反覆:翻转
C.人众车舆
舆:众多
D.政由一家
由:如同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 B 级。近几年文言文
(2)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遣不若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分)
(3)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分)
A.陆贾极具政治才干。他深受高祖信任,跟随高祖平定天下;代表朝廷出使南越,成
功游说尉佗归顺汉王朝,得到高祖的肯定,被任命为太中大夫。
B.尉佗原本自傲自大。与陆贾会面时,他举止无礼,态度轻慢;认为自己既有将相之
才,亦有帝王之能,且南越君民同心,足以与汉王朝分庭抗礼。
C.委托亦能审时度势。他本为龙川令,受命于任嚣,带任南海尉,趁天下大乱统一了
2013年高考语文真题(Word版)——新课标Ⅰ卷(试题+答案解析)
![2013年高考语文真题(Word版)——新课标Ⅰ卷(试题+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b22952043323968011c92e0.png)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Ⅰ卷)语文试题本试题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自司马迁《史记》以来即有异说。
清代学者崇尚考据,对此议论纷纷,如汪中作《老子考异》,力主老子为战国时人,益启争端。
钱穆先生说:“老子伪迹不彰,真相不白,则先秦诸子学术思想之系统条贯始终不明,其源流派别终无可言。
”大家都期待这个问题有新的解决线索。
过去对于古书真伪及年代的讨论,只能以纸上材料证明纸上材料,没有其他的衡量标准,因而难有定论。
用来印证《老子》的古书,大多受到辨伪家的怀疑,年代确不可移的,恐怕要数到《韩非子》、《吕氏春秋》和《淮南子》,但这几本书成书太晚,没有多少作用。
近年战国秦汉简帛佚籍大量出土,为学术界提供了许多前所未见的地下材料,这使我们有可能重新考虑《老子》的时代问题。
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内有《老子》两种版本,甲本字体较早,不避汉高祖讳,应抄写于高祖即帝位前,乙本避高祖讳,可能抄写于文帝初。
这两本《老子》抄写年代都晚,无益于《老子》著作年代的推定,但乙本前面有《黄帝书》四篇,系“黄”、“老”合抄之本,则从根本上改变了学术界对早期道家的认识。
郭沫若先生曾指出,道家都是以“发明黄老道德意”为其指归,故也可称之为黄老学派。
《老子》和《黄帝书》是道家的经典,在汉初被抄写在《老子》前面的《黄帝书》显然在当时公众心目中已据有崇高位臵,不会是刚刚撰就的作品。
同时,《黄帝书》与《申子》、《慎子》、《韩非子》等有许多共通文句,而申不害、慎到、韩非三人均曾学黄老之术,这些共通之处可认作对《黄帝书》的引用阐发。
申不害和慎到的年代,前人推为战国中期,《黄帝书》不应更晚。
至于《黄帝书》与《老子》的共通之处也甚多,如《黄帝书·经法》篇云“王天下者有玄德”,什么是“玄德”,文中未见解释。
【VIP专享】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和答案解析 word版
![【VIP专享】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和答案解析 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204df396ff00bed5b8f31d27.png)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8页,第Ⅱ卷9至10页。
2.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 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自司马迁《史记》以来即有异说,清代学者崇尚考据,对此议论纷纷,如汪中作《老子考异》,力主老子为战国时人,益启争端。
钱穆先生说:“老子伪迹不彰,真相不白,则先秦诸子学术思想之系统条贯始终不明,其源流派别终无可言。
”大家都期待这个问题有新的解决线索。
过去对于古书真伪及年代的讨论,只能以材料证明纸上材料,没有其它的衡量标准,因而难有定论。
用来印证《老子》的古书,大多受到辨伪家的怀疑,年代确不可移的,恐怕要数到《韩非子》、《吕氏春秋》和《淮南子》,但这几本书成书太晚,没有多少作用。
近年战国秦汉简帛佚籍大量出上,为学术界提供了许多前所未见的地下材料,这使我们有可能重新考虑《老子》的时代问题。
1973牛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内有《老子》两种版本,甲本字体比较早,不避汉高祖讳,应抄写于高祖即帝位前,乙本避高祖讳,可能抄写于文帝初。
这两本《老子》抄写年代都晚,无益于《老子》著作年代的推定,但乙本前面有《黄帝书》四篇,系“黄”、“老”合抄之本,则从根本上改变了学术界对早期道家的认识。
郭沫若先生曾指出,道家都是以“发明黄老道德意”为其指归,故也可称之为黄老学派。
《老子》和《黄帝书》是道家的经典,在汉初被抄写在《老子》前面的《黄帝书》显然在当时公众心目中已据有崇高位置,不会是刚刚撰就的作品。
同时,《黄帝书》与《申子》、《慎子》、《韩非子》等有许多共通文句,而申不害、慎到、韩非三人均曾学黄老之术,这些共通之处可认作对《黄帝书》的引用阐发。
2013各地高考文言文汇编(详细完整版)解析
![2013各地高考文言文汇编(详细完整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3ee44f080eb6294dc886c1a.png)
(山东卷)看松庵记宋濂龙泉多大山,其西南一百余里诸山为尤深,有四旁奋起而中洼下者,状类箕筐,人因号之为“匡山”。
山多髯松,弥望入青云,新翠照人如濯。
松上薜萝份份披披,横敷数十寻,嫩绿可咽。
松根茯苓,其大如斗,杂以黄精、前胡及牡鞠之苗,采之可茹。
吾友章君三益乐之,新结庵庐其间。
庵之西南若干步,有深渊二,蛟龙潜于其中,云英英腾上,顷刻覆山谷,其色正白,若大海茫无津涯,大风东来,辄飘去,君复为构烟云万顷亭。
庵之东北又若干步,山益高,峰峦益峭刻,气势欲连霄汉,南望闽中数百里,嘉树帖帖地上如荠,君复为构唯天在上亭。
庵之正南又若干步,地明迥爽洁,东西北诸峰,皆竞秀献状,令人爱玩忘倦,兼之可琴可奕,可挈尊罍而饮,无不宜者,君复为构环中亭。
君诗书之暇,被鹤氅衣,支九节筇①,历游三亭中,退坐庵庐,回睇髯松,如元夫、巨人拱揖左右。
君注视之久,精神凝合,物我两忘,恍若与古豪杰共语千载之上。
君乐甚,起穿谢公屐,日歌吟万松间,屐声锵然合节,与歌声相答和。
髯松似解君意,亦微微作笙箫音以相娱。
君唶②曰:“此予得看松之趣者也。
”遂以名其庵庐云。
龙泉之人士,闻而疑之曰:“章君负济世长才,当闽寇压境,尝树旗鼓,砺戈矛,帅众而捣退之,盖有意植勋业以自见者。
今乃以‘看松’名庵,若隐居者之为,将鄙世之胶扰而不之狎耶,抑以斯人不足与,而有取于松也?”金华宋濂窃不谓然。
夫植物之中,禀贞刚之气者,唯松为独多。
尝昧昧思之:一气方伸,根而蕴者,荄而敛者,莫不振翘舒荣以逞妍于一时;及夫秋高气清,霜露既降,则皆黄陨而无余矣。
其能凌岁寒而不易行者,非松也耶?是故昔之君子每托之以自厉,求君之志,盖亦若斯而已。
君之处也,与松为伍,则嶷然有以自立;及其为时而出,刚贞自持,不为物议之所移夺,卒能立事功而泽生民,初亦未尝与松柏相悖也。
或者不知,强谓君忘世,而致疑于出处间,可不可乎?(选自《宋濂全集》,有删改)[注] ①九节筇(qióng):一种竹杖。
②唶(j iè):赞叹。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61d74767e21af45b307a87d.png)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集答案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8页,第Ⅱ卷9至10页。
2.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 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自司马迁《史记》以来只有异说,清代学者崇尚考据,对此议论纷纷,如汪中作《老子考异》,力主老子为战国时人,益启争端。
钱穆先生说:“老子伪迹不彰,真相大白,则先秦诸子学术思想之系统条贯始终不明,其源流派别终无可言.”大家都期待这个问题有新的解决线索.过去对于古书真伪及年代的讨论,只能以材料证明纸上材料,没有其它的衡量标准,因而难有定论。
用来印证《老子》的古书,大多收到辨伪家的怀疑,年代确不可移的,恐怕要数到《林非子》。
《吕氏春秋》和《淮南子》,但这几木书戍书太晚,没有多少作用.近年战国秦汉简帛侠籍大黄出上,为学术界提供了许多前所未见的地下材料,这使我们有可能重新考虑《老子》的时代问题。
1973牛长沙马王堆三亏汉基出土的串书,内有《老子》两种版本,甲本字体比较早,不避汉高祖讳,应抄写于高祖即帝位前,乙本避高祖讳,可以抄写于文帝初。
这两本《老子》抄写年代都晚,无益于《老子》著作年代的推定,但乙本前面有《黄帝书》四篇,系。
黄”、“老”合抄之本,则从根本上改变了学术界对早期道家的认识。
郭沐若先生曾指出,道家都是以“发明黄老道德意”为其指归,故也可称之为黄老学派.《老子》和《黄帝书》是道家的经典,在汉初被妙写在《老子》前面的《黄帝书》显然在当时公众心目中已据有崇高位置,不会是刚刚撰就的作品。
同时,《黄帝书》与《申子》、《慎子》、《韩非子》等有许多共通文句,而申不害、慎到、韩非二人均曾学黄老之术,这些共通之处可认作对《皇帝书》的引用阐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高考文言文阅读题分类汇编新课标卷1(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马文升,字负图,貌瑰奇多力。
登.景泰二年进士,授御史。
历按山西、湖广,风裁甚著。
成化初,召为南京大理卿。
满四之乱,录.功进左副都御史,振.巩昌、临洮饥民,抚安流移。
绩甚著。
是时败寇黑水口,又败之汤羊岭,勒.石纪之而还。
进右都御史,总督漕运。
淮、徐、和饥,移江南粮十万石、盐价银五万两振之。
孝宗即位,召拜左都御史。
弘治元年上言十五事,悉议行。
帝耕藉田,教坊以杂戏进。
文升正色曰:‚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此何为者?‛即斥去。
明年,为兵部尚书,督团营如故。
承平既久,兵政废弛,西北部落时伺塞下。
文升严核诸将校,黜贪懦者三十余人。
奸人大怨,夜持弓矢伺其门,或作谤书射入东长安门内。
为兵部十三年,尽心戎务,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数条上便宜。
国家事当言者,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
尝以太子年及四龄,当早谕教。
请择醇谨老成知书史者,保抱扶持,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
山东久旱,浙江及南畿水灾,文升请命所司振恤,练士卒以备不虞。
帝皆深纳之。
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
吏部尚书屠滽罢,倪岳代滽,岳卒,以文升代。
南京、凤阳大风雨坏屋拔木,文升请帝减膳撤乐,修德省愆,御经筵,绝游宴,停不急务,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
已,又上吏部职掌十事。
帝悉褒纳。
正德时,朝政已移于中官,文升老,连疏求去,许之。
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
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
五年卒,年八十五。
文升有文武才,长于应变,朝端大议往往待之决。
功在边镇,外国皆闻其名。
尤重气节,厉廉隅,直道而行。
卒后逾年,大盗至钧州,以文升家在,舍之去。
(节选自《明史·马文升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登.景泰二年进士登:升职。
B.录.功进左副都御史录:记载。
C.振.巩昌、临洮饥民振:救济。
D.勒.石纪之而还勒:铭刻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马文升劝谏皇上修身爱民内容的一组是(3分)①新天子当使知稼艰难②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③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④文升请命所司振恤⑤减膳撤乐,修德省愆⑥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A.①②③B.①⑤⑥C.②④⑥D.③④⑤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马文升仕途顺利,政绩卓越。
他被委任御史以后,历任多项职务。
功业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处理受灾民众的善后问题;二是击败扰乱社会秩序的贼寇。
B.马文升为人正直,处事严明。
他敢于直言劝谏,奏事进言均得到采纳;又能够严格考察部属,曾罢免贪婪懦弱者三十余人,奸人怨恨,对他大肆威胁和污蔑。
C.马文升尽心军事,关注民生。
他任兵部尚书十多年,对屯田、边备等职责勇于进言。
在代吏部尚书时,南京等地遭遇风雨灾害,他又请求皇上救助灾地百姓。
D.马文升文武全才,名声远扬。
朝廷大事往往等他决断,又有显赫边功,外国皆闻其名。
为人重气节,品行端正,以至于大盗各处骚扰,也不去钧州他的家乡。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⑴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
⑵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
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
参考答案:(一)(19分)4.A(3分)5.B(3分)6.D(3分)7.(10分)⑴在朝廷官员中最是年高德劭,皇上也诚心诚意任用他,诸位大臣没有人敢望其项背。
(5分)⑵在家闲居,无事从不到州城去。
说道当时政事,总是皱着眉头不回答。
(5分)新课标卷2(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揆,字端卿,陇西成纪人,而家于郑州,代.为冠族。
少聪敏好学,善属.文。
开元末,举进士,献书阙下,诏中书试文章,擢拜右拾遗。
乾元初,兼礼部侍郎。
揆尝以主司取士,多不考实,徒峻其堤防,索其书策,深昧.求贤之意也。
其试进士文章,曰:‚大国选士,但务得才,经籍在此,请恣.寻检。
‛由是数月之间,美声上闻,自此颇承恩遇,遂蒙大用。
时京师多盗贼,有通衢杀人臵沟中者,李辅国方恣横,上请选羽林骑士五百人以备巡检。
揆上疏曰:‚昔西汉以南北军相统摄,故周勃因南军入北军,遂安刘氏。
皇朝臵南北衙,文武区分,以相伺察。
今以羽林代金吾警夜,忽有非常之变,将何以制之?‛遂制罢羽林之请。
揆在相位,决事献替,虽甚博辨,性锐于名利,深为物议所非。
又其兄自有时名,滞于冗官,竟不引进。
同列吕諲,地望虽悬,政事在揆之右,罢相,自宾客为荆南节度,声问甚美。
惧其重入,遂密令直省至諲管内抅求諲过失。
諲密疏自陈,乃贬揆莱州长史同正员,揆既黜官,数日,其兄改授为司门员外郎。
后累年,揆量移歙州刺史。
初,揆秉政,侍中苗晋卿累荐元载为重官。
揆自恃门望,以载地寒,意甚轻易,不纳,而谓晋卿曰:‚龙章凤姿之士不见用,獐头鼠目之子乃求官。
‛载衔恨颇深。
及载登相位,因揆当徙职,遂奏为试秘书监,江淮养疾。
既无禄俸,家复贫乏,孀孤百口,丐食取给。
萍寄诸州,凡十五六年,其牧守稍薄,则又移居,故其迁徙者,盖十余州焉。
元载以罪诛,除揆睦州刺史,入拜国子祭酒、礼部尚书,为卢杞所恶。
德宗在山南,令充入蕃会盟使,加左仆射。
行至凤州,以疾卒,兴元元年四月也,年七十四。
(节选自《旧唐书·李揆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而家于郑州,代.为冠族代:世世。
B.少聪敏好学,善属.文属:撰写。
C.深昧.求贤之意也昧:冒犯。
D.经籍在此,请恣.寻检恣:任意。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李揆深受朝廷器重的一组是(3分)①献书阙下,诏中书试文章②自此颇承恩遇,遂蒙天用③遂制罢羽林之请④后累年,揆量移歙州刺史⑤奏为试秘书监,江淮养疾⑥入拜国子祭酒、礼部尚书A.①②⑥B.①③④C.②④⑤D.③⑤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揆自幼好学,入仕后美名上闻。
他出身显贵人家,聪明敏捷,好学上进,开元末年步入仕途。
他主张考查进士务必选拔有真实才能的人,受到广泛好评。
B.李揆有远见卓识,上疏得到认可。
当时京城治安混乱,盗贼杀人,李辅国请求选羽林军以备巡视。
李揆引西汉旧事说明,如羽林警夜则难以应付突然之变。
C.李揆汲汲于名利,深受人们非议。
他在相位时,论及大事头头是道,却热衷追名逐利。
他嫉妒吕諲地位超过自己,密令捏造吕的过失,最后反而自食其果。
D.李撰与元载交恶,仕途遭遇坎坷。
他自恃门望高贵,鄙薄元载出身寒微,元怀恨在心。
元登相位后,对他报复,致使他全家衣食无着,在各州飘泊十多年。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⑴其兄自有时名,滞于冗官,竟不引进。
⑵其牧守稍薄,则又移居,故其迁徙者,盖十余州焉。
参考答案:(一)(19分)4.(3分)C5.(3分)A6.(3分)C7.(10分)⑴(5分)他的哥哥当时本有声望,却停留在闲散官吏位置上,李揆竟然不加推荐。
(译出大意给2分;“时名”、“滞”、“引进”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⑵(5分)当地州郡长官稍有轻慢,就又迁居,所以他搬迁的地方,大约有十多个州。
(译出大意给2分;“薄”、“迁徙”、“盖”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全国大纲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杜慧度,交趾人也。
本属京兆。
曾祖元,为宁浦太守,遂.居交趾。
父瑗,字道言,仕州府为日南、九德、交趾太守。
初,九真太守李逊父子勇壮有权力,威制交土,闻刺史滕遁之当至,分遣二子断遏.水陆津要。
瑗收众斩逊,州境获宁。
除龙骧将军。
遁之在州十余年,与林邑累.相攻伐。
遁之将北还,林邑王范胡达攻破日南、九德、九真三郡,遂围州城。
时遁之去已远,瑗与第三子玄之悉力固守,多设权策,累战,大破之。
连捷,故胡达走还林邑。
乃以瑗为龙骧将军、交州刺史。
卢循窃据广州,遣使通好,瑗斩之。
义熙六年,年八十四,卒。
慧度,瑗第五子也。
初为州主簿、流民督护,迁九真太守。
瑗卒,府州纲佐以交土接寇,不宜旷.职,共推慧度行州府事,辞不就。
七年,除使持节、督交州诸军事、交州刺史。
诏书未至,其年春,卢循袭破合浦,径向交州。
慧度乃率文武六千人距循,禽循长史孙建之。
循虽败,余党犹有三千人,皆习练兵事。
六月庚子,循晨造南津,命三军入城乃食。
慧度悉出宗族私财,以充劝赏。
慧度自登高舰,合战,放火箭雉尾炬,步军夹两岸射之。
循众舰俱然,一时散溃,循中箭赴水死。
斩循及父嘏,并循二子,传首京邑。
封慧度龙编县侯,食邑千户。
高祖践阼,进号辅国将军。
其年,率文武万人南讨林邑,所杀过半,前后被抄略,悉得还本。
林邑乞降,输生口、大象、金银、古贝等,乃释之。
慧度布衣蔬食,俭约质素,能弹琴,颇好《庄》、《老》。
禁断淫祀,崇修学校。
岁荒民饥,则以私禄赈给。
为政纤密,有如治家,由是威惠沾洽,奸盗不起,乃至城门不夜闭,道不拾遗。
少帝景平元年,卒,时年五十。
(节选自《宋书·杜慧度传》)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为宁浦太守,遂.居交趾遂:于是B.分遣二子断遏.水陆津要遏:禁绝C.与林邑累.相攻伐累:屡次D.以交土接寇,不宜旷.职旷:空缺9.以下各组句子中,表明杜瑗,慧度父子军政才干的一组是(3分)①多设权策,累战,大破之②窃据广州,遣使通好,瑗斩之③乃率文武六千人距循④放火箭雉尾炬,步军夹两岸射之⑤一时散溃,循中箭赴水死⑥禁断淫祀,崇修学校A.①②③B.①④⑥C.②④⑤D.③⑤⑥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杜瑗处事果决而有计谋。
他担任太守时两次平顶骚乱,先是斩杀作乱的九真太守李逊,境内得到安宁;继而与玄之击退来犯的胡达,使之退回林邑。
B.杜慧度为人谦逊而顾大局。
杜瑗死,府州官吏推举慧度主持州府事,他未接受;而当卢循来犯,虽然任命他的诏书未到达,他还是率众抗敌。
C.杜慧度一心向公而有谙熟战略。
与卢循决战前,为激励将士他拿出家族全部财产作为奖赏;交战时他又巧用火攻烧毁敌方一应战舰,大获全胜。
D.杜慧度生活俭朴,治事有方。
平日里他布衣蔬食,只管弹弹琴,读读《庄》《老》。
而为政却细致绵密,有如治理家庭;遇上饥荒,常以私人薪俸赈济灾民。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⑴六月庚子,循晨造南津,命三军入城乃食。
(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由是威惠沾洽,奸盗不起,乃至城门不夜闭,道不拾遗。
(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8.B(3分)9.B(3分)10.D(3分)11.(10分)⑴六月庚子这天,卢循清晨到达南津,命令三军攻入城中才能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