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性分类

合集下载

现代汉语词性分类

现代汉语词性分类

6、表示趋向(趋向动词):上、下、进、 出、回、开、过、起、来、去、进来、进去、 出来、出去、回来、回去、进、出、上来、 上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开来、开 去、起、起来,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 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 过去"。
动词的语法特点:
1、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动作 短暂”或“尝试”的意思。
2、一部分形容词可以重叠。
例如 单音节: AA式 高——高高(的) 大——大大(的) 红——红红(的) 慢——慢慢(的) 双音节:AABB式 老实——老老实实 整齐——整整齐齐 清楚——清清楚楚 大方——大大方方 或A里AB式 慌张——慌里慌张 小气——小里小气 重叠后一般表示程度加深。
3、形容词不能带宾语。
单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A 看——看看 想——想想 试——试试 说——说说 双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BAB 学习——学习学习 批评——批评批评 讨论——讨论讨论 休息——休息休息
2、有些比较复杂,需要加以说明。 [1]动词“是”
第一:“是”用在名词前边是动词,这种 “是”常常表示主语“等于什么”或“属于 什么”。
现代汉语词性分类:
实词六类:名词、动词、形 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 虚词六类:副词、介词、连 词、助词、拟声词和叹词。
一、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的词。 1、表示专用名称的叫做“专用名词”可 分指人、指物、指时间、指处所(地点) 等。
指人的:鲁迅、农民、作家、老师、学生。 指物的:太阳、马、飞机、原子、计算机、 法律。 表时间的:春天、明年、早晨、星期天、现 在、刚才。 表处所(地点)的:云南、上海、马来西亚、 北京、凯旋门、亚洲。
一般动词不能前加“很”,如:很走×;形容 词多数可以,如:很好√。 动词重叠:ABAB式,AA式,如:讨论讨论, 看看;形容词重叠:AABB式,AA(的)式如 :干干净净,高高的。

汉语中的词语词性分类【2024版】

汉语中的词语词性分类【2024版】
们、自己、自个、儿、别人、人家、大伙儿、大家、彼此 • 疑问代词:谁、什么、哪、哪儿、哪里、哪会儿、多会儿、几、多少、怎样、怎么、
怎么样、多 • 指示代词:这、那、这儿、这里、那儿、那里、这会儿、那会儿、这些、这么些、
那些、那么些、这么、这样、这么样、那么、那样、那么样、这么、那么
• 虚词分为:介词、连词、助词
• 人称代词可分三种: 第一人称指说话一方,单数用“我”,复数用“我们”或“咱 们”。第一人称指听话的-方,单数用“你”,敬称用“您”;复数用“你们”, 敬称用“您几位”、“您诸位”。第三人称指说话和听话以外的第三方,一单数用 “他、她、它”,复数加“们”,“它”不指人而指物。
• “我们”和“咱们”的用法并不完全一样。“咱们”一定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的双 方,可以称为“包括式”,“我们”和“咱们”在同一场合出现,“我们”只包括 说话人在内的若干人,排除听话人,可称为“排除式”。
• 2.动量词 • 动量词表示动作的量,也有专用和借用两类。 • 专用的如“去一次”“念一遍”“哭—场”“走一趟”的“次、遍、场、
趟”。借用的如“看一眼”“砍一刀”“玩一天”的“眼、刀、天”。
• (六)代词
• 代词是有代替、指示作用的词。代替人或事物名称的叫人称代词;表示疑问的叫疑 问代饲。指称或区别人、物、情况的叫指示代词。
• II. “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肯定,含有“的确”、“实在”的意思,可 以看作语气副词,作状语,例如“我〔是〕懂了”、“他〔是〕勇敢”、“这样做 〔是〕好”。
• 2.动词“有”
• “有”只当动词用,不能当副词用。例如:
• 请问,这里有卖钢笔吗?(错) 请问,这里有钢笔卖吗?(对)
• 李光有在吗?(错) 李光在吗?/李光在不在?(对)

汉语词性分类汉语词性分类大全及介绍

汉语词性分类汉语词性分类大全及介绍

汉语词性分类汉语词性分类大全及介绍
1.名词:表示人、事物、动物、植物等的名称,如:“人”,“书”,“天气”等。

2.代词:代替名词的词语,如:“我”,“你”,“他”等。

3.动词:表示动作、行为或状态的词语,如:“跑”,“吃”,“睡觉”等。

4.形容词:用来形容名词的词语,如:“美丽”,“高”,“聪明”等。

5.副词: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的词语,如:“很”,“非常”,“一起”等。

6.介词:表示位置、时间、方式等概念的虚词,如:“在”,“在...上面”,“在...里面”等。

7.连词:用来连接词语、短语或句子的虚词,如:“和”,“但是”,“因为”等。

8.感叹词:表示情感、感叹或呼唤的词语,如:“哇”,“真的吗”,“嗯”等。

9.量词:用来表示数量或一定限度的词语,如:“个”,“本”,“条”等。

10.助词:用来表示语法关系或进行词形和语序的变化的词语,如:“了”,“的”,“地”等。

以上是常见的汉语词性分类及其简介,每个词性都有具体的语法和语义特点,通过对词性的分类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汉语。

现代汉语词性

现代汉语词性

现代汉语词性一、现代汉语词性的概念1.词性的定义词性是指词语的语法属性,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代词等种类。

每种词性都有其独特的语法功能和用法。

2.词性的分类现代汉语的词性主要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代词和量词等。

其中,名词表示事物的名称或实体,动词表示行为或状态,形容词表示事物的性质或特征,副词表示动作或状态的程度、方式、时间、地点或原因,介词表示事物间的关系,连词表示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代词表示代替名词的词语,量词表示数量。

二、名词1.名词的定义及特点名词是表示人、事、物、地方、时间等具体或抽象概念的词语。

名词可以表示具体的实体,如桌子、书籍,也可以表示抽象的概念,如爱情、希望。

名词有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之分,可数名词具有单数和复数之分,而不可数名词只有单数形式。

2.名词的语法功能和用法名词在句子中可以作为主语、宾语、定语、表语、状语等成分,其用法灵活多样。

名词的词义广泛,可以通过前缀、后缀、组合等方式构成新的名词,如农民→农业、学生→学校等。

三、动词1.动词的定义及特点动词是表示行为或状态的词语,能表示人或事物的活动、变化和行为。

动词的基本形式有实义动词和系动词之分,实义动词可以表示具体的行为或状态,系动词则表示主语的特征或状态。

2.动词的语法功能和用法动词在句子中可以作为谓语,表示主语的动作或状态。

动词的时态、语态、语气等变化形式丰富,可以通过不同的变化来表达不同的语法功能和语义意义。

四、形容词1.形容词的定义及特点形容词是表示事物的性质或特征的词语,可以修饰名词或代词,表达事物的外貌、状态、品质等特征。

2.形容词的语法功能和用法形容词在句子中通常作为定语或表语,用来修饰名词或代词,起到描述事物的作用。

形容词可以通过前缀、后缀等方式构成新的词语,如美丽→漂亮、高→高大等。

五、副词1.副词的定义及特点副词是表示动作或状态的程度、方式、时间、地点、原因等的词语,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其他副词等的修饰语。

汉语词性分类

汉语词性分类
“的”定“地”状“得”后补。
消灭 表心理活动:爱、怕、想念、希望、害怕、担心、讨厌 表判断:是 表可能、意愿、必要(助动词):能、能够、会、可以 表趋向(趋向动词):上、下、进、出、回、开、过、
起、来、上来、下来、进来、出来、回来、开来、过来
(三)形容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形状、性质或状态、数量等 的词。例如:
表形状的:长、短、大、小、笔直、绿油油、血淋淋、骨碌碌、 黑不溜秋
表原因、目的的:因、由于、为、为了、为着 表对象、关联的:对、对于、关于、替、同、与、跟、和、给、
叫、让、被、将、 管、论、顺、连 表比较的:比、和、同、与、跟 表排除的:除了、除非
(三)连词——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虚词。
例如“和、跟、同、与\而、而且\及、以及\不但、不仅\或、 或者\虽然、但是、然而\如果、即使\那么\因为、所以、因此” 等。
汉语词性和语法成分
汉语词性分类: 实词——名、动、形、 数、量、代
虚词——副、介、连、 助、叹、拟
(-)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的词。 例如: 人名:鲁迅、农民、工人、作家、老师、姐姐
物名:日、风、山、马、稻子、飞机、原子、计算机、车辆、纸 张、道德、法律、文化
时间名词:春天、明年、早晨、星期天、现在、刚才
(五)叹词——表示强烈感情或呼唤、应答的词。
如“哈哈、唉呀、啊、哼、呸、哎哟、咳、哦、喂、嗯”等。 ①哈哈!我猜着了。 ②唉呀!这么大的西瓜! ③哦,我想起来了。 ④喂!现在开会了。 ⑤嗯!我马上就去。
例①表喜悦,例②表惊讶,例③表醒悟,例④表呼唤,例⑤ 表应答。
注意:叹词的独立性最强,一般不同别的词语发生结构关系, 常作独立成分。
一般由:名词、代词、形容词充当。
例如: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 我的书在桌子上。

中文词性分类

中文词性分类

中文词性分类中文词性分类是指对汉语中的词语进行词性划分的学科,是一门十分重要的语言学研究领域。

为了使汉语更加清晰有效地表达和传达信息,汉语的词性分类及其应用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

汉语的词性分类包括词类、形容词性、数量词性、动词性等,其中有动词、名词、形容词和副词等真正的词性,以及其他词类,如助词、介词、量词、叹词等词性。

动词是指表示动作、状态、情感或属性等含义的词,如“走”,“喜欢”,“感到”,“静止”等。

它们的用法在汉语中又称为“动词系”。

动词可以分为三类:及物动词(如“看”,“拥有”)、不及物动词(如“变化”,“改变”)和形容动词(如“烫”,“热”)。

名词指的是表示人、事物、地点、抽象概念等概念的词,如“人”,“树”,“家”,“派对”等。

它们有单数和复数两种形式,可以分为普通名词、专有名词、物质名词、抽象名词等不同类别。

形容词是指表示人、事物的特征和性质的词,如“高”,“长”,“快乐”、“好看”等。

它们的形式有形容词、副词和状语等。

数量词是指侧重表达事物的数量和范围的词,如“一”,“多”,“几”,“每”,“每个”,“极”等。

另外,汉语还有一些不属于上述词性的词,如“介词”、“量词”、“代词”、“缩略词”等,它们也是构成汉语语法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从语法上讲,汉语的词性分类是一个环境优先的过程。

比如,当一个词出现在nn形容词的位置上时,它就必须属于形容词性。

具体而言,一个词可能属于不同的词性,但是由于上下文的不同,其含义可能也不同。

在提高书面语的表达能力的过程中,学习汉语词性分类是十分必要的,这有助于更好地掌握汉语的文法和表达。

较好地掌握词性分类,可以帮助人们正确理解和表达汉语中的信息,从而更有效地传达他们的意思,提高汉语应用能力。

总而言之,汉语词性分类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学习,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词语,而且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提高汉语能力。

掌握汉语的词性分类对于汉语学习者的好处也是不言自明的。

汉语词性分类汉语词性分类大全及介绍

汉语词性分类汉语词性分类大全及介绍

汉语词性分类一、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名词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词。

例如:指人的:鲁迅、农民、工人、作家、老师、学生指物的:日、风、山、马、稻子、飞机、原子、计算机、车辆、纸张、道德、法律、文化表时间的:春天、明年、早晨、星期天、现在、刚才表处所的:马来西亚、北京、凯旋门、大庆、亚洲表方位的:上、下、前、左、右、东、南、内、外(单纯的)以上、以前、以东、上边、上面、东边、西边、里头、外头、中间(合成的)(二)动词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等的词。

例如:表示动作行为:走、坐、听、看、批评、宣传、保卫、学习、研究、进行、开始、停止、禁止表示存在变化消失:存在、在、有、等于、发生、演变、发展、生长、死亡、消灭表示心理活动:爱、恨、伯、想念、打算、喜欢、希望、害伯、担心、讨厌表示判断:是表示可能意愿必要(助动词):能、能够、会、可以、愿、愿意、肯、敢、要、应当、应该、配、值得表示趋向(趋向动词):上、下、进、出、回、开、过、起、来、上来、下来、进来、出来、回来、开来、过来、起来、去、上去、下去、进去、出主、回去,开去、过去动词的语法特点:1.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动作短暂”或“尝试”的意思,是时态的表示法。

单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A看——看看想——想想试——试试讲——讲讲双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BAB学习——学习学习批评——批评批评讨论——讨论讨论休息——休息休息动词比较复杂,有的需要加以说明。

1.动词“是”I. “是”用在名词前边是动词,这种“是”常常表示主语“等于什么”或“属于什么”。

例如“鲁迅就是周树人”、“牛是反刍动物”、“他是个开车的”、“是他救了我”;此外,“这一年,人家都是丰年,我是歉年,收完秋就没吃的了”等里面的“是”仍是动词,作谓语。

II. “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肯定,含有“的确”、“实在”的意思,可以看作语气副词,作状语,例如“我〔是〕懂了”、“他〔是〕勇敢”、“这样做〔是〕好”。

词语词性辨析(完整版)

词语词性辨析(完整版)

词语词性
吨海里:是计算海运(水运)货物的计量单位,计算方法同吨公里。 秒立方米:表示一秒钟时间内,水在河床里流过一立方米的量。如在 一秒钟时间内流过五十立方米,水流量就是“五十秒立方米”。 2.动量词:表示动作的量。 专用的:去一次、念一遍、哭一场、走一趟的“次、遍、场、趟”。 借用的:看一眼、砍一刀、玩一天的“眼、刀、天”。
词语词性
表时间的:春天、明年、早晨、星期天、现在、刚才。 表处所的:马来西亚、北京、凯旋门、大庆、亚洲。 表方位的:表示方向、位置的词。 单纯的方位:上、下、前、左、右、东、南、内、外。 合成的方位:以前、以东、上边、上面、东边、西边、里头、外头、中间。 抽象名词: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如,思想、品德、友谊。
词语词性
5、概数 : 表示法有两种: (1)在基数后面分别加上多、把、来、上下、左右”等。 例:一百多、一千左右。 (2)相邻的两个基数连用。 例:三四个、十七八个或三两个、三五个等两个基数连用。
数词的语法特点
1.数词经常出现在量词前边。 例:一个、五本、两次。 数词一般不直接同名词组合,文言格式或习惯用法中,数词才直接修 饰名词。例:“一针一线”“一草一木”“千山万水”。 2.倍数只能用于数目的增加,不能用于数目的减少。分数既可用于数 目的增加,也可用于数目的减少。
(3)表示时间:正、便、才、已、在、刚、就、永、将、曾、马上、 刚刚、立刻、永远、赶紧、顿时、忽然、渐渐、逐渐、早就、然后、 暂且、早已、将要,一向、一直、向来、从来、历来、随即、终于、 业已、迟早、霎时、预先、不时、猛然、陡然、骤然
词语词性
(4)表示频率、重复:又、也、再、还、常、再三、屡次、始终、往 往、不断、仍然、重新、反复
(7)表示情态的副词有:渐渐、逐步、逐渐、独自、亲自、擅自、勃然、陡然、忽然、

初中语文现代汉语词性的十二种分类及词类辨析

初中语文现代汉语词性的十二种分类及词类辨析

初中语文现代汉语词性的十二种分类及词类辨析基础·词性现代汉语词性的12种分类及词类辨析现代汉语的词按其性质可以分为12类:即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拟声词、叹词。

其中前6种是实词,后6种是虚词。

一、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一)名词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词。

例如:指人的:鲁迅、农民、工人、作家、老师、学生指物的:日、风、山、马、稻子、飞机、原子、计算机、车辆、纸张、道德、法律、文化表时间的:春天、明年、早晨、星期天、现在、刚才表处所的:马来西亚、北京、凯旋门、大庆、亚洲表方位的:上、下、前、左、右、东、南、内、外(单纯的)以上、以前、以东、上边、上面、东边、西边、里头、外头、中间(合成的)(二)动词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等的词。

例如:表示动作行为:走、坐、听、看、批评、宣传、保卫、学习、研究、进行、开始、停止、禁止表示存在变化消失:存在、在、有、等于、发生、演变、发展、生长、死亡、消灭表示心理活动:爱、恨、伯、想念、打算、喜欢、希望、害伯、担心、讨厌表示判断:是表示可能意愿必要(助动词):能、能够、会、可以、愿、愿意、肯、敢、要、应当、应该、配、值得表示趋向(趋向动词):上、下、进、出、回、开、过、起、来、上来、下来、进来、出来、回来、开来、过来、起来、去、上去、下去、进去、出主、回去,开去、过去动词的语法特点: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动作短暂”或“尝试”的意思,是时态的表示法。

单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A 看——看看想——想想试——试试讲——讲讲双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BAB 学习——学习学习批评——批评批评讨论——讨论讨论休息——休息休息动词比较复杂,有的需要加以说明。

1.动词“是”(1)“是”用在名词前边是动词,这种“是”常常表示主语“等于什么”或“属于什么”。

例如:“鲁迅就是周树人”、“牛是反刍动物”、“他是个开车的”、“是他救了我”;此外,“这一年,人家都是丰年,我是歉年,收完秋就没吃的了”等里面的“是”仍是动词,作谓语。

汉语中的词语词性分类

汉语中的词语词性分类

• 形容词的语法特点:
• 1.大部分形容词能同程度副词组合,例如“很勇敢”、“非常整齐”、“太死板”、“最清楚”等。 有一部分形容词本身带有某些程度的意义,不能再同程度副词组合。例如“雪白”、“血红”。还有 加重叠词尾的形容词“黑乎乎、黑压压、黑洞洞,黑油油”以及其他形式“黑咕隆冬、黑不溜秋”也 是如此。
代词:谁、什么、哪、哪儿、哪里、哪会儿、多会儿、几、多少、怎样、怎么、
怎么样、多 • 指示代词:这、那、这儿、这里、那儿、那里、这会儿、那会儿、这些、这么些、
• 虚词分为:介词、连词、助词
• (一)介词的用法 • 1、对、对于、关于 • (1)“对、对于”用来介绍动作的对象及有关的人或物,大多可通用. • “对”的意义更广泛,还有“向”、“对待”的意思. • “对、对于”运用时常见的错误是主客体颠倒. • (2)“关于”表关涉,“对于”指对象. • “关于”组成的介词短语只能位于主语前,“对于”组成的介词短语位于主语前后均
• 人次:计算人数和次数的总和。
• 吨公里:是陆运的吨数、公里数的计算单位。三吨货物运行一百公里,叫“三百吨 公里。
• 吨海里:是计算海运(水运)货物的计量单位,计算方法同吨公里。
• 秒立方米:表示一秒钟时间内,水在河床里流过一立方米的量。如在一秒钟时间内 流过五十立方米,水流量就是“五十秒立方米”。
上边、上面、东边、西边、里头、外头、中间(合成的)
• (二)动词
• 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等的词。
• 例如:
• 表示动作行为:走、坐、听、看、批评、宣传、保卫、学习、研究、进行、开始、 停止、禁止
• 表示存在变化消失:存在、在、有、等于、发生、演变、发展、生长、死亡、消灭
• 表示心理活动:爱、恨、伯、想念、打算、喜欢、希望、害伯、担心、讨厌

汉语词性分类汉语词性分类大全及介绍

汉语词性分类汉语词性分类大全及介绍

汉语词性分类一、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名词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词。

例如:指人的:鲁迅、农民、工人、作家、老师、学生指物的:日、风、山、马、稻子、飞机、原子、计算机、车辆、纸张、道德、法律、文化表时间的:春天、明年、早晨、星期天、现在、刚才表处所的:马来西亚、、凯旋门、、亚洲表方位的:上、下、前、左、右、东、南、、外(单纯的)以上、以前、以东、上边、上面、东边、西边、里头、外头、中间(合成的)(二)动词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等的词。

例如:表示动作行为:走、坐、听、看、批评、宣传、保卫、学习、研究、进行、开始、停止、禁止表示存在变化消失:存在、在、有、等于、发生、演变、发展、生长、死亡、消灭表示心理活动:爱、恨、伯、想念、打算、喜欢、希望、害伯、担心、讨厌表示判断:是表示可能意愿必要(助动词):能、能够、会、可以、愿、愿意、肯、敢、要、应当、应该、配、值得表示趋向(趋向动词):上、下、进、出、回、开、过、起、来、上来、下来、进来、出来、回来、开来、过来、起来、去、上去、下去、进去、出主、回去,开去、过去动词的语法特点:1.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动作短暂”或“尝试”的意思,是时态的表示法。

单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A看——看看想——想想试——试试讲——讲讲双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BAB学习——学习学习批评——批评批评讨论——讨论讨论休息——休息休息动词比较复杂,有的需要加以说明。

1.动词“是”I. “是”用在名词前边是动词,这种“是”常常表示主语“等于什么”或“属于什么”。

例如“鲁迅就是周树人”、“牛是反刍动物”、“他是个开车的”、“是他救了我”;此外,“这一年,人家都是丰年,我是歉年,收完秋就没吃的了”等里面的“是”仍是动词,作谓语。

II. “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肯定,含有“的确”、“实在”的意思,可以看作语气副词,作状语,例如“我〔是〕懂了”、“他〔是〕勇敢”、“这样做〔是〕好”。

汉语词性分类

汉语词性分类

汉语词性分类汉语的词可以分为12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是实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拟声词和叹词是虚词..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名词名词是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的实词..如:“黄瓜、白菜、拖拉机、计算机”..1、表示专用名称的;如“云南、上海、李白、白居易”..2、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友谊、方法”..3、表示方位的;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等..表处所的:马来西亚、北京、凯旋门、大庆、亚洲4、表示时间的;如“现在”“去年”“明天”“星期一”“元旦”“上午”等..二动词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等的词..例如:1、有的动词表示一般的动作行为..如:“来、去、说、走、跑、学习、起飞、审查、认识、批评、宣传、保卫、学习、研究”等..2、表示存在变化消失..如增加、减少、扩大、缩小、提高、降低、存在、在、有、等于、发生、演变、发展、生长、死亡、消灭..3、有的动词表示心理活动;如“想、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爱、恨、想念、打算、喜欢、希望、害伯、担心、讨厌”等;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4、有的动词表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叫做“能愿动词”;它们是“能、能够、会、可以、愿、愿意、肯、敢、要、应当、应该、配、值得、得d ěi、应该、应当、可能、必须";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如“得去、能够做、可以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5、还有一些动词表示趋向;叫做“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进、出、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进来、出来、回来、起来、去、上去、进去、回去;开去、过去”;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过去”..6、表示使令..如“叫”“让”“派”“请”“使”“要求”“命令”“禁止”..7、“是”“有”也是动词;跟动词的用法一样;“是”是判断动词..动词的语法特点:1.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动作短暂”或“尝试”的意思;是时态的表示法..单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A看——看看想——想想试——试试讲——讲讲双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BAB学习——学习学习批评——批评批评讨论——讨论讨论休息——休息休息动词比较复杂;有的需要加以说明..1.动词“是”I. “是”用在名词前边是动词;这种“是”常常表示主语“等于什么”或“属于什么”..例如“鲁迅就是周树人”、“牛是反刍动物”、“他是个开车的”、“是他救了我”;此外;“这一年;人家都是丰年;我是歉年;收完秋就没吃的了”等里面的“是”仍是动词;作谓语..II. “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肯定;含有“的确”、“实在”的意思;可以看作语气副词;作状语;例如“我〔是〕懂了”、“他〔是〕勇敢”、“这样做〔是〕好”..2.动词“有”“有”只当动词用;不能当副词用..3.能愿动词能愿动词是指动词中能放在“不X不”不敢不格式里的词;可以作谓语;如“这样做可以不可以”、“完全可以”..但它们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作状语;表示动作者的主观意愿和表示可能性、必要性等..例如“我们一定要坚持原则”、“春天到了;天气应该暖和了”..4.趋向动词趋向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如“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来”..还经常用在别的动词或形容词后边表示趋向..作趋向补语;如“拿<出> 一本书”、“拿<出来>一本书”、“拿<出>一本书<来>”..三形容词形容词是表示人和事物的形状、性质或表示动作、行为的性质状态的词..例如:1、表示颜色形状..如:红、黑、圆、粗、细、高、低、长、短、大、小、平坦、整齐、雪白、笔直、绿油油、平缓、崎岖、笔直、魁梧..2、表示性质..如:好、坏、冷、热、酸、甜、软、聪明、朴素、老实、勇敢、正确、伟大、勇敢、优秀、老实、鲁莽、大方..3、表示状态..如:快、慢、忙、急、流利、迅速、轻松、严肃、高兴、生动、熟练、轻松、清楚、马虎、干脆..4、表数量的:许多、好些、全部、全、整、多、少形容词的语法特点:1.大部分形容词能同程度副词组合;例如“很勇敢”、“非常整齐”、“太死板”、“最清楚”等..有一部分形容词本身带有某些程度的意义;不能再同程度副词组合..例如“雪白”、“血红”..还有加重叠词尾的形容词“黑乎乎、黑压压、黑洞洞;黑油油”以及其他形式“黑咕隆冬、黑不溜秋”也是如此..2.一部分形容词可以重叠..例如单音节: AA式高——高高的大——大大的红——红红的慢——慢慢的双音节:AABB式老实——老老实实整齐——整整齐齐清楚——清清楚楚大方——大大方方或A里AB式马虎——马里马虎胡涂——胡里胡涂慌张——慌里慌张小气——小里小气重叠后一般表示程度加深..用在名词前表示程度适中;兼带有爱称的感情色彩..如“高高的个子”、“红红儿的脸”..3.形容词不能带宾语..“端正、纯洁、坚定、健全、壮大、活跃、严格、丰富”等是形容词又是动词;“端正态度”是使态度端正的意思;“丰富文娱生活”是使文娱生活丰富的意思..这里的“端正、丰富”是动词..“直着身子”、“红着”、“花了眼”中的“直”、“红”、“花”表示事物存在某种状态;也应看作动词..四数词数词是表示事物数目和次序的词..表示数目多少的叫基数词..如“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亿、零”..表示次序先后的叫序数词..如“第一、第二、第三”等等..此外还有倍数、分数、概数、小数、确数..倍数是由数词加量词“倍”构成;如“一倍、五倍、十倍”..分数常用固定词组表示..格式是“几分之几”..概数的表示法有两种;第一;在基数后面分别加上多、把、来、上下、左右”等;如“一百多”、“一千左右”;第二;相邻的两个基数连用;如“三四个”、“十七八个”、“五六百个”..此外;“三两个”..“三五个”等两个基数连用的习惯用语也表示概数.. 数词的语法特点:1.数词经常出现在量词前边;例如“一个”、“五本”、“两次”等等..在现代汉语中;数词一般不直接同名词组合;文言格式或习惯用法中;数词才直接修饰名词..例如“一针一线”“一草一木”“千山万水”“三心两意”等..2.倍数只能用于数目的增加;不能用于数目的减少..分数既可用于数目的增加;也可用于数目的减少..表达数目的增减必须拿原来的数目做基数;不能拿增减后的数目做基数..数量增减有一套习惯用语..第一;表示数量增加的:增加了、增长了、上升了、提高了——不包括底数;只指净增数..例如从十增加到五十;可以说“增加了四倍”;不能说“增加了五倍”..增加到为;增长到为、上升到为——包括底数;指增加后的总数..例如从十增加到五十;可以说“增加到五倍”;不能说“增加到四倍”..第二;表示数量减少的:减少了、降低了、下降了——指差额..例如从十减少到一;应该说“减少了十分之九”;不能说“减少了九倍”.减少到为、降低到为、下降到为——指减少后的余数..例如从十减到一;以分数计算;应说“减少到十分之一”..五量词量词是表示计算单位表示事物或动作、行为的单位的词..可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1、名量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单位;又可以分为单位量词和度量量词..单位量词表示事物的单位;如“个、张、、只、支、本、台、架、辆、颗、株、头、间、把、扇”等;度量量词表示事物的度量;如“寸、尺、丈、斤、两、吨、升、斗、加仑、伏特、欧姆、立方米”..2、动量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单位;用在动词前后表示动作的单位;如“去一次”“念一遍”“哭—场”“走一趟”的“次、遍、场、趟”;“看一眼”“砍一刀”“玩一天”的“眼、刀、天”..六代词代词能代替人和事物的名称;或起区别指示作用;或用来提问..1、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的名称..如:我你您他她它我们你们您们他们她们它们咱们自己别人人家大家彼此大伙自己自己能和其他代词连用;起强调作用..例如:我自己你们自己大家自己2、疑问代词:用来提出问题..如:谁什么哪问人或事物哪儿那里问处所几多问数量多多么问程度怎么怎样怎么样问性质状态什么怎样什么样问方式行动3、指示代词:用来区别人或事物..如:这那指人或事物这儿这里那儿那里指处所这会儿那会儿指时间这么这样这么样那么那样那么样指性质、状态、方式、行动、程度这些那些这么些那么些指数量每各指所有的或全体中任何一个某另别确有所指;未说明哪一个代词一般不受别的词类的修饰..代词同它所代替的或指示的实词或短语的用法相当;它所代替的词能充当什么句子成分;它也能充当什么句子成分..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一副词副词总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做状语;用来修饰、限制动词、形容词;表示时间、频率、范围、语气、程度等..如“很、颇、极、十分、就、都、马上、立刻、曾经、居然、重新、不断”等..1、表示程度..如:很、挺、怪、更、最、太、极、非常、十分、特别、尤其、稍微、比较、格外、顶、极其、分外、更加、越、越来越、越发、有点儿、稍、稍微、略微、差不多、几乎、过于..2、表示范围..如:都、只、也、光、单、凡、净、一共、仅仅、大半、统统、一概、单单、总共、总、共、一齐、一律..3、表示时间;如:正、刚、才、就、常、便、曾、立刻、刚刚、常常、往往、逐渐、忽然、终于、已、已经、曾、曾经、正、正在、将、将要、就要、马上、时、时常、时时、往往、渐渐、一直、一向、向来、从来、总是、始终;永、永远、赶紧..4、表示重复、连续..如:又、还、再、一连、再三、连续、反复、不断、屡次、重新..5、表示情貌..如:居然、默默、欣然、猛然..6、表示肯定..如:必、准、一定、必定、必然、的确、准保、须、当然..7、表示否定..如:不、没、没有、别、甭、未、别、莫、勿、未必、不必、何必、不便、不用甭、不妨..8、表示估量..如:大概、大约、似乎、也许、恐怕、几乎..9、表示语气..如:却、偏、岂、偏偏、难道、简直、反正、究竟、到底、索性、、是、是否、可、也许、难怪、大约、幸而、幸亏、反倒、反正、果然、居然、何尝、其实、明明、恰恰、未免、只好..10、表示方式..如:悄悄、暗暗、亲自、一齐、相互..1.副词通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如“就来、马上走、十分好、重新开始”;只有“很”“极”可以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做补语;如:①这办法好得< 很> ..②这办法好< 极> 了..2.有一部分副词能起关联作用..1单用的:说了又说吃得下就吃说清楚再走下大雨也去2前后配合用的:又…又越…越也…也不…不既…又非…不3和连词配合用的:不但…还只有……才既然…就虽然…却如果…就不论…都即使……也除非……才3.“没有”没在动词、形容词前是副词;否定行为的发生;在名词前是动词;否定事物的存在或否定对事物的领有..例如:①没有见过这么好的学生..副②你没有诗经吗动“没有”和“没”是有区别的:“没”不能用在句末;也不能单独用来回答问题;“没有”就可以..如不能说“他来了没”“没..”只能说“他来了没有”“没有..”4.有少数形容词和某些副词;都经常作状语;要细心分辨..例如:①雨后青山格外秀丽..②这件衣服特别好看..③你不能持一概否定的态度..④大家一致同意大会的决定..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词的组合来分辨它们的词性..例如:我们可以说“任务特别”;也可以说“特别任务”;但“格外”没有这种用法..可见“特别”是形容词;“格外”是副词..又如:可以说“意见一致”;也可以说“一致意见”;“一概”没有这种用法..能作谓语、定语、状语;而意义不变的是形容词;不能作谓语、定语的是副词..5.“白、怪、老、净”等;同名词组合时是形容词;同动词、形容词组合时是副词..因在两个位置上意义是不同的..比较下边两组词:甲乙白布白跑一趟老朋友老说不完怪事怪好看净水身上净是泥二介词: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的前面;同其他的词组合在一起;构成介宾短语;做定语、状语和补语;表示时间、处所、方式、对象、目的等..1、表示时间..如:从、自从、到、在、当、于、打、到、当、当着、趁、乘、随着、赶、临..2、表示处所、方向的..如:从、自、往、朝、向、在、由、沿着、顺着、打、到、于..3、表示方式、方法的..如:按、按照、根据、通过、经过、用、拿、以、凭、依照、本着、经、据、将、就、靠..4、表示对象、关联的:对、对于、关于、把、给、和、跟、同、被、由、叫、让替、与、将、管、论、顺、连..5、表示原因、目的:因、由于、为、为了、为着..6、表示比较:比、跟、同、与、和..7、表示排除:除了、除开、除去、除非..1. 介词结构都可以作状语;少数还可以作补语..例如:〔在阅览室〕看书表处所〔从早上〕作<到晚上>表时间;〔沿着河边〕前进表方向〔对学生〕负责表对象〔连根〕拔起来表对象〔比过去〕更好表比较有的可以作定语;但要加“的”..例如:①他作了一个关于诗人杜甫的学术报告..②他对这个问题的分析是正确的..2.介词大部分是由动词虚化来的;有的介词跟动词的界线是清楚的;如“从、被、对于、关于”等..有的词在这个场合是介词;在另一场合是动词;如“在、比、给”等..例如:①他把书放在桌上..介词②他在家里.动词③许多同学都比我学习好..介词④我们要比干劲;比速度;比质量..动词⑤他给我买了一本书.介词③他给了我一本书..动词它们的区别:介词不能单独作谓语;也不能用肯定否定并列方式提问;动词可以..介词后边不可以带时态助词“了、着、过”“为了”、“为着”、“当着”中的“了、着”不表时态;不能重叠;动词一般可以..它们的意义也不同;如例①中的“在”表示“放”的处所; 例②中的“在”是“属于”或“存在于”的意思..能作介词用又能作动词用的还有“由、让、朝、往、用、拿、经过、通过”等词..三连词连词用来连接词、短语、句子乃至段落;表示前后有并列、递进、转折、因果、假设等关系..如“和、跟、同、与、及、或者、或、又、既、并、并且、而、而且、还是”..关联词语可以看成是连词;如“因为……所以、不但……而且、虽然……但是”..“和、跟、同、与”四个词都有连词和介词两种用法..例如:①我和他都去过..连词②我曾经和他去过..介词③和他去北京的人都回来了..介词上述三例中的“和”都可以用“跟、同、与”替换..用作介词时;口语常用“跟”;书面语倾向于用“同”..用作连词时;一般用“和”;“与”带有书面语色彩..连词“和”与介词“和”的不同;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连词“和”前后的词语是并列关系;两者共作一个成分;可以互相调换位置而句子的基本意思不变;介词“和”前后的词语不是并列关系;不能互换位置..第二;介词“和”前面可以出现状语;连词“和”不能..第三;介词“和”有时可以出现在一个句号或一个成分的前头;连词“和”不能;如例②..“和”等用作连词和介词;在有的句子里会有歧义;如“我和他谈话”就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他”可能谈话;也可能不吭声..为了准确地表达思想;在书面语中一般把“和”用作连词;把“同”用作介词..例如:④不多时;许大嫂快手快脚的收拾了碗筷;拈了几块烧饼带给阿细和阿娇;便同秀英、凤容一道离了家;走回小艇去了..四助词附加在词、短语、句子上起辅助作用表示词语之间的某种结构关系;或动作行为的状态;或表示某种语气的词..助词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结构助词;表示词与词或短语与短语之间的结构关系;常用的有:“的、地、得、所、似的”;一类是动态助词;用在动词、形容词后边表示动态;有三个:“着、了、过”;一类是语气助词;表示语气;出现在句子的末尾;有的也可以出现在句中..如“啊、吗、呢、吧、呐、呀、了、么、哇”..1.结构助词指的是表示附加成分和中心语之间的结构关系的助词..“的、地、得”在普通话里都读轻声“de”;但在书面语中有必要写成三个样子..在定语后面写做“的”;在状语后面写做“地”;在补语前写做“得”..这样可使书面语言的结构关系更加清楚明白..例如:①灿烂的科学的春天到来了..②同学们都很快地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③张老师高兴得说不出话来..五叹词叹词是表示强烈感情或呼唤、应答的词;常常独立成句;不与其他句子成分发生结构关系..如:“喂、哟、嗨、哼、哦、哎呀、哈哈、唉呀、啊、呸、哎哟、咳、哦、嗯”等..①哈哈我猜着了..②唉呀这么大的西瓜③哦;我想起来了..④喂现在开会了..⑤嗯我马上就去..例①表喜悦;例②表惊讶;例③表醒悟;例④表呼唤;例⑤表应答..1.叹词的独立性最强;一般不同别的词语发生结构关系;常作独立成分.2.叹词“啊”与语气助词“啊”不同..例如:⑥咱们走的不是一条路啊⑦啊;今年的庄稼长得真好哇语气词“啊”总是附着在句末;念轻声;永不独立;如例⑥..叹词“啊”不念轻声;总是独立在句子结构之外..3.叹词的写法不十分固定;同一声音;往往用不同的汉字表示..例如“ō;我懂”..就可以用“哦、喔、噢”等表示..又如叹词“啊”;也写作“呵”等..在写作的时候;要尽量采用通行的写法..4.另外;叹词可以作句子成分..如“他哼了一声”作谓语..“只听见电话里发出‘喂、喂’的声音”作定语..这属活用..六拟声词拟声词是用来摹拟事物发出的声音的词;可以单独成句....例如:嗡嗡、哗啦啦、当当当、潺潺、叭叭、砰、呜、吱吱、咪呜、沙沙沙、呼啦啦等..辨析:1名与动、形的区别:A.名词不能重叠..少数除外如:人人、时时、处处、事事、家家、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左左右右、里里外外;重叠后表示遍及全部、毫无遗漏..动词、形容词可以重叠;如:跑跑、想想、讨论讨论、干干净净、高高的..B.名词不能用肯定否定相叠形式提问..如:国家不国家动词、形容词可以重叠;如:走不走好不好C.名词前不能加“不”不受副词限制如:不北京..动词、形容词一般可以;如:不看、不吃、不好、不大..2动词、形容词的区别:A.前加“很”;一般动词不能表示心里活动的动词和能愿动词可以加程度动词..形容词多数可以;如:很走×;很好√..B.动词重叠:ABAB式;AA式;如:讨论讨论;看看;形容词重叠:AABB式;AA的如:干干净净;高高的..C.动词绝大多数能带宾语;形容词不能;如:喜欢你;怨恨他;愉快你×;高兴他×..3副词和形容词的区别:a.副词不能和名词组合;形容词可以..如:“一致的意见”;不能说“一概的意见”..b.副词不能做谓语;形容词可以..如:“大家的意见一致”;不能说“大家的意见一概”..c.副词除“不、也许、没有、未必、一定”等少数外;一般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形容词可以..d.副词不能用肯定否定相叠的方式提问;形容词可以..如:一概不一概一致不一致4时间副词和时间名词的区别:a.时间名词能做定语;如:“现在的事情”;“目前的任务”;“刚才的情况”..时间副词不能如:“正在的事情”;“立即的任务”;“刚刚的情况”..b.时间名词做主语;如:“今天星期天”;“现在是早晨八点钟”;“近来很冷”;而时间副词不能做主语;如:“正在是早晨八点整”..c.时间名词能同介词组成介宾短语:如:从过去、到将来、在早晨;时间副词不能同介词组合;如:从曾经、到刚刚..d.时间名词能与“是”构成“XX是XX”的格式;如:“从前是从前”时间副词不能..练习:A.立刻、马上、正在、早已、从来、即将B.最近、现在、目前、早上、从前、将来5有些介词与动词兼类;怎样区别:有:在、给、叫、用、拿、比、到、让、由、朝、往、把、经过、通过..A.介词不能单独作谓语;动词可以..所以一句话中如果有别的词作谓语动、形;它就是介词;如果没有别的词作谓语;那它就是动词..B.介词后面不能带动态助词“着、了、过”;动词可以..C.介词不能重叠;动词一般可以..如:明天我在学校等你..明天我在家..他在看书..我比你高一点儿..我们比比..他给我买了一本书..他给了我一本书..别那我开玩笑..他手里那着一本书..6连词“和、跟、与、同”与介词兼类;区别:A.连词“和”前后的词语是并列关系;互换位置基本意思不变;介词“和”前后词语不能互换..B.连词“和”组成并列短语后可以带“都”;介词不可..C.连词“和”前面不能有修饰语;介词可以..D.连词“和”不能出现在一个句子或一个成分的开头;介词可以..如:我和弟弟都去过..我和弟弟谈话..和弟弟一块儿去玩的孩子都回来了..7兼类词:一个词在不同语境下经常具备两类或两类以上词类的特点、功能而意义上密切相关;这样的词就是兼类词..兼类词与同形词、同音词的区别:同形词同音词意义毫无联系;是两个以上的一组词..如:把住质量关..动词把书拿来..介词拿把菜刀来..量词开了一朵花名词花了很多钱..动词☆如何辨别兼类词的词性:看它在句中的位置;起的作用..如:大家选我当代表..名词这代表大多数同志的看法..动词买了一把锁..名词把门锁上..动词你要端正学习态度..动词他坐得很端正..形容词怎么多了一个人动词这里人太多..形容词我们要立个规矩..名词梅家的小姐很贤惠、很规矩..形容词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理想..名词这时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形容词你快点走;跟上我动词你跟姐姐回家吧..介词年老了;身体不行了..形容词你怎么老哭副词他买的雨伞是白色的..形容词我今天又白跑了..副词词性的变化汉语中的许多词性;在不同的语境中词性会发生变化;也即在不同的语境中词性并不相同..因此;要学好词性;必须掌握语境中的词性..请看下面的例子:1、发明;可作动词或名词..①这是科学家的发明创造..这里的“发明”指某种成果或产品;是名词..②科学家发明了计算机..这里的“发明”指研究开发;是动词..2、得;可作动词、助词或名词..①这件事你得去..这里的“得”读děi;表示一种意愿;是能愿动词..②工资是我的劳动所得..这里的“得”读dé;相当于“得到的报酬”;因此是名词..③这件事你做得对..这里的“得”读de;用在动词“做”之后;表示补充说明;是结构助词..3、上;可作名词或动词..①桌上有一本书..这里的“上”;表示处所;是名词..②昨天我上南京去了..这里的“上”表示动作行为;是动词..4、在;“在”的用法最为灵活;可作动词、副词或介词..①星期天;我在家..这里的“在”后面再没有动词;因此只好自己充当动词..②星期天;我在家看书..这里的“在”后面还有动词“看书”;因此只能充当介词;和“家”合在一起;表示处所..③星期天;我在复习功课..这里的“在”相当于“正在”;表示时间;因此它是时间副词..5、啊;可作叹词或语气助词..①啊祖国多么美这里的“啊”单独使用;表示一种强烈的感情;是叹词..②祖国多么美啊这里的“啊”用在句末;表示一种感叹语气;是句末语气助词..综上所述;汉语中的许多词性用法很灵活;应根据语境作具体分析..。

汉语词性分类汉语词性分类大全及介绍

汉语词性分类汉语词性分类大全及介绍

汉语词性分类一、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名词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词。

例如:指人的:鲁迅、农民、工人、作家、老师、学生指物的:日、风、山、马、稻子、飞机、原子、计算机、车辆、纸张、道德、法律、文化表时间的:春天、明年、早晨、星期天、现在、刚才表处所的:马来西亚、北京、凯旋门、大庆、亚洲表方位的:上、下、前、左、右、东、南、内、外(单纯的)以上、以前、以东、上边、上面、东边、西边、里头、外头、中间(合成的)(二)动词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等的词。

例如:表示动作行为:走、坐、听、看、批评、宣传、保卫、学习、研究、进行、开始、停止、禁止表示存在变化消失:存在、在、有、等于、发生、演变、发展、生长、死亡、消灭表示心理活动:爱、恨、伯、想念、打算、喜欢、希望、害伯、担心、讨厌表示判断:是表示可能意愿必要(助动词):能、能够、会、可以、愿、愿意、肯、敢、要、应当、应该、配、值得表示趋向(趋向动词):上、下、进、出、回、开、过、起、来、上来、下来、进来、出来、回来、开来、过来、起来、去、上去、下去、进去、出主、回去,开去、过去动词的语法特点:1.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动作短暂”或“尝试”的意思,是时态的表示法。

单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A看——看看想——想想试——试试讲——讲讲双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BAB学习——学习学习批评——批评批评讨论——讨论讨论休息——休息休息动词比较复杂,有的需要加以说明。

1.动词“是”I. “是”用在名词前边是动词,这种“是”常常表示主语“等于什么”或“属于什么”。

例如“鲁迅就是周树人”、“牛是反刍动物”、“他是个开车的”、“是他救了我”;此外,“这一年,人家都是丰年,我是歉年,收完秋就没吃的了”等里面的“是”仍是动词,作谓语。

II. “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肯定,含有“的确”、“实在”的意思,可以看作语气副词,作状语,例如“我〔是〕懂了”、“他〔是〕勇敢”、“这样做〔是〕好”。

语文语法词性

语文语法词性

汉语词性分类汉语词性分类一、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名词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词。

例如: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词。

例如:指人的:鲁迅、农民、工人、作家、老师、学生指人的:鲁迅、农民、工人、作家、老师、学生指物的:日、风、山、马、稻子、飞机、原子、计算机、车辆、纸张、道德、法律、文化德、法律、文化表时间的:春天、明年、早晨、星期天、现在、刚才表时间的:春天、明年、早晨、星期天、现在、刚才表处所的:马来西亚、北京、凯旋门、大庆、亚洲表处所的:马来西亚、北京、凯旋门、大庆、亚洲表方位的:上、下、前、左、右、东、南、内、外(单纯的)表方位的:上、下、前、左、右、东、南、内、外(单纯的)以上、以前、以东、上边、上面、东边、西边、里头、外头、中间(合成的)的)(二)动词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等的词。

例如: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等的词。

例如:表示动作行为:走、坐、听、看、批评、宣传、保卫、学习、研究、进行、开始、停止、禁止开始、停止、禁止表示存在变化消失:存在、在、有、等于、发生、演变、发展、生长、死亡、消灭亡、消灭表示心理活动:爱、恨、伯、想念、打算、喜欢、希望、害伯、担心、讨厌讨厌表示判断:是表示判断:是表示可能意愿必要(助动词):能、能够、会、可以、愿、愿意、肯、敢、要、应当、应该、配、值得要、应当、应该、配、值得表示趋向(趋向动词):上、下、进、出、回、开、过、起、来、上来、下来、进来、出来、回来、下来、进来、出来、回来、开来、过来、起来、去、上去、下去、进去、出主、回去,开去、过去开来、过来、起来、去、上去、下去、进去、出主、回去,开去、过去 动词的语法特点:1.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动作短暂”或“尝试”的意思,是时态的表示法。

法。

单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A 看——看看看看 想——想想想想试——试试试试 讲——讲讲讲讲双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BAB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 批评——批评批评批评批评讨论——讨论讨论讨论讨论 休息——休息休息休息休息动词比较复杂,有的需要加以说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处所名词:马来西亚、北京、凯旋门、大庆、亚 洲
• 方位名词:上、下、前、左、右、东、南、内、 外(单纯的) 以上、以前、以东、上边、上面、东边、西边、 里头、外头、中间(汉合语词成性分的类 )
• (二)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 在、 变化等的词。例如:
• 表动作行为:走、坐、听、看、批评、宣传、保卫、学 习、研究、进行、开始、停止、禁止
汉语词性分类
• 表达数目的增减必须拿原来的数目做基数,不能拿增 减后的数目做基数。数量增减有一套习惯用语。
• 1.表示数量增加的:增加(了)、增长(了)、上升 (了)、提高(了)——不包括底数,只指净增数。 例如从十增加到五十,可以说“增加了四倍”,不能 说“增加了五倍”。
• 增加到(为);增长到(为)、上升到(为)——包 括底数,指增加后的总数。例如从十增加到五十,可 以说“增加到五倍”,不能说“增加到四倍”。
• (2) “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表示肯
定,含有“的确”、“实在”的意思,可以
看作语气副词,作状语,例如“我〔是〕懂
了”、“他〔是〕勇敢”、“这样做〔是〕
好”。
汉语词性分类
• 2.动词“有” “有”只当动词用,不能当副词用。
• 例如: 请问,这里有卖钢笔吗?(错) 请问,这 里有钢笔卖吗?(对) 李光有在吗?(错) 李光在吗?/李光在 不在?(对) 李老师有教过你吗?(错) 李老师教过你 吗?/李老师曾经教过你吗?(对) 有受伤吗?(错) 受伤没有?(对)
• 动词比较复杂,有的需要加以说明。 1.动词“是”
• (1)“是”用在名词前是动词,这种“是” 常表示主语“等于什么”或“属于什么”。 例如“鲁迅就是周树人”、“牛是反刍动 物”、“他是开车的”、“是他救了我”; 此外,“这一年,人家是丰年,我是歉年, 收完秋就没吃的了”等里的“是”仍是动词, 作谓语。
• (四)数词——表示数目和次序的词。 • 表示数目多少的叫基数词。如“一、二、三、四、
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亿、 零”。表示次序先后的叫序数词。如“第一、第 二、第三”等等。此外还有倍数、分数、概数。 倍数是由数词加量词“倍”构成,如“一倍、五 倍、十倍”。分数常用固定词组表示。格式是 “几分之几”。 • 概数的表示法有两种;第一,在基数后面分别加 上多、把、来、上下、左右”等,如“一百多”、 “一千左右”;第二,相邻的两个基数连用,如 “三四(个)”、“十七八(个)”、“五六百 (个)”。此外,“三两(个)”。“三五 (个)”等两个基数连用的习惯用语也表示概数。
• 表存在、变化、消失:存在、在、有、等于、发生、演 变、发展、生长、死亡、消灭
• 表心理活动:爱、恨、怕、想念、打算、喜欢、希望、 害怕、担心、讨厌
• 表判断:是
• 表可能、意愿、必要(助动词):能、能够、会、可以、 愿、愿意、肯、敢、要、应当、应该、配、值得
• 表趋向(趋向动词):上、下、进、出、回、开、过、 起、来、上来、下来、进来、出来、回来、开来、过来、 起来、去、上去、下去、汉语进词性去分类、出去、回去、过去
பைடு நூலகம்汉语词性分类
• (三)形容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形状、性质 或状态、数量等的词。例如:
• 表形状的:长、短、大、小、粗、细、红、绿、 平坦、整齐、雪白、笔直、绿油油、血淋淋、 骨碌碌、黑不溜秋
• 表性质的:好、坏、伟大、勇敢、优秀、聪明、 老实、鲁莽、大方、软、硬、苦、甜、冷、热、 坚固、平常
• 表状态的:快、慢、生动、熟练、轻松、清楚、 马虎、干脆
• 2.表示数量减少的:减少(了)、降低(了)、下降 (了)——指差额。例如从十减少到一,应该说“减 少了十分之九”,不能说“减少了九倍”. 减少到(为)、降低到(为)、下降到(为)——指 减少后的余数。例如从十减到一,以分数计算,应说 “减少到十分之一”。汉语词性分类
• (五)量词——表示计算单位的词。可分两类 • 1.名量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单位。 • (1)有专用的,如:A度量衡单位:尺、丈、升、斗、
汉语词性分类
数词的语法特点: 1.数词常出现在量词前边,例如“一个”、
“五本”、“两次”等等。在现代汉语中, 数词一般不直接同名词组合,文言格式或 习惯用法中,数词才直接修饰名词。例如 “一针一线”“一草一木”“千山万 水”“三心两意”等。
2.倍数只能用于数目的增加,不能用于数 目的减少。分数既可用于数目的增加,也 可用于数目的减少。
两、斤、磅、吨、分、亩、顷、刻、元、角、米 B个体单位:个、位、件、本、间、把、条、根、棵、 张、匹、块、片、只、架、枝、艘、辆、幅、座、句、 段、篇、章、首 C集体单位:双、对、副、堆、 批、群、帮,班、套、串、打(dá)、伙 D不定单位:些、点 • (2)有借用的,如: 摸(摸了摸、摸一摸) 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和外语相比,其中量词特别丰富, 这就使现代汉语增加了区别同音词的功能和形象化的 表达手段,如“一口剑、一枝箭”,“一线阳光”, “一小串珠子”。 • 2.动量词 动量词表动作的量,也有专用和借用两类。专用的如 “去一次”“念一遍”“哭—场”“走一趟”的“次、 遍、场、趟”。借用的汉语如词性“分类看一眼”“砍一刀”“玩 一天”的“眼、刀、天”。
汉语词性分类: 实词——名、动、形、 数、量、代
虚词——副、介、连、 助、叹、拟
汉语词性分类
• (-)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的词。例如:
• 人名:鲁迅、农民、工人、作家、老师、姐姐
• 物名:日、风、山、马、稻子、飞机、原子、计 算机、车辆、纸张、道德、法律、文化
• 时间名词:春天、明年、早晨、星期天、现在、 刚才
• 表数量的:许多、好些、全部、全、整、多、 少
汉语词性分类
• 形容词的语法特点: • 1.大部分形容词能同程度副词组合,例如
“很勇敢”、“非常整齐”、“太死板”、 “最清楚”等。有一部分形容词本身带有某 些程度的意义,不能再同程度副词组合。例 如“雪白”、“血红”。还有加重叠词尾的 形容词“黑乎乎、黑压压、黑洞洞,黑油油” 以及其他形式“黑咕隆冬、黑不溜秋”也是 如此。 • 2.一部分形容词可以重叠。如:高高兴兴 • 3.形容词不能带宾语。“端正、纯洁、坚 定、健全、壮大、活跃、严格、丰富”等是 形容词又是动词,“端正态度”是使态度端 正的意思,“丰富文娱生活”是使文娱生活 丰富的意思。这里的“端正、丰富”是动词。 “直着身子”、“汉红语词着性分”类 、“花了眼”中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