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护士选择血管技巧
静脉穿刺部位的选择
静脉穿刺部位的选择
1、选择粗、直、弹性好、相对固定,避开关节和静脉瓣。
2、注意保护、合理使用静脉,一般从远端小静脉开始,交替使用。
3、穿刺部位的选择及注意事项:
(1)四肢(包括指趾、掌心、足心)、躯干、头皮等处的表浅静脉为主要穿刺点,无感染的焦痂下及已愈合的创面下的静脉,都可穿刺。
(2)重症患者取血标本时,可在股静脉、颈静脉、腋静脉及颞动脉抽取。
(3)末梢静脉充盈不佳,表浅静脉无法寻找时,可行颈静脉、股静脉、锁骨下静脉穿刺。
(4)电击伤患者的患肢,其深部静脉都已栓塞,不宜在患肢做静脉穿刺。
(5)四肢环形深度烧伤,不宜在远端做静脉穿刺,否则点滴不畅。
(6)植皮手术的患者,不宜在供皮区附近做穿刺,否则供皮区渗液感染,延长愈合时间。
大面积烧伤患者静脉穿刺特别困难时,必要时行静脉切开建立输液通道。
第二静脉输液血管选择课件
第二静脉输液血管的选择技巧
观察血管外观
通过观察血管的颜色、 弹性、是否有病变等特 征来选择合适的血管。
考虑患者情况
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 、体位等因素来选择合 适的血管。
选择交替血管
为了保护血管,可选择 交替使用不同的血管进 行输液。
咨询专业意见
在选择第二静脉输液血 管时,可咨询专业医护 人员的意见。
穿刺方法
选择血管
选择粗直、弹性好、易于固定的血管,避开 关节、静脉瓣膜和受损的血管。
扎止血带
在选定血管上方扎止血带,使血管充盈。
消毒皮肤
用碘伏或酒精消毒穿刺部位的皮肤,直径在5cm 以上。
进行穿刺
根据血管条件选择合适的针头和合适的进针角度, 迅速刺入皮肤,进入血管。
观察回血
当针头进入血管后,观察到回血,再继续进针少 许。
详细描述
静脉炎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药物刺激、血管损伤、细菌感染等。其预防 措施包括选择合适的血管、避免药物刺激、严格无菌操作等。治疗时可以采用 局部热敷、药物外敷、口服药物等方法缓解症状。
渗漏及水肿
总结词
渗漏及水肿是第二静脉输液血管常见的并发症,表现为局部组织肿胀、疼痛等症 状。
详细描述
渗漏及水肿的原因多为针头滑出血管、输液速度过快等。预防措施包括保持针头 固定、控制输液速度等。治疗时可以采用局部压迫、抬高患肢、药物治疗等方法 缓解症状。
手背静脉、前臂静脉等 。
下肢静脉 足背静脉、腘静脉等。
颈静脉
用于需要快速输液或输 血的病人。
锁骨下静脉
常用于需要长时间输液 或监测的病人。
第二静脉输液血管的评估与选
02
血站采血护士面试题及答案
血站采血护士面试题及答案一、简述采血过程中的无菌操作原则。
答案:在采血过程中,无菌操作原则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1. 采血前,护士必须洗手消毒。
2. 使用一次性采血器具,确保采血针、采血管等无菌。
3. 采血区域应保持清洁,避免污染。
4. 采血过程中,避免接触采血部位,防止交叉感染。
5. 采血后,立即封闭采血针,防止血液污染。
二、描述采血时如何正确选择血管。
答案:正确选择血管的步骤如下:1. 观察患者的手臂,寻找清晰可见的静脉。
2. 选择弹性好、无瘢痕、无炎症的健康静脉。
3. 避免选择靠近关节、神经或动脉的静脉。
4. 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体型和健康状况。
5. 必要时,可以使用止血带帮助定位血管。
三、在采血过程中,如果遇到患者晕血,应如何处理?答案:遇到晕血的患者,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1. 让患者平躺,抬高双腿,增加脑部供血。
2. 保持空气流通,避免患者过度紧张。
3. 给予患者安慰和鼓励,缓解其紧张情绪。
4. 观察患者症状,必要时给予适当的急救措施。
5. 采血结束后,让患者休息,直至症状缓解。
四、简述采血后如何妥善保存血液样本。
答案:采血后保存血液样本的步骤如下:1. 立即封闭采血针,防止血液污染。
2. 将血液样本放入专用的采血袋或采血管。
3. 标记血液样本,包括患者姓名、采血时间等信息。
4. 将血液样本放入专用的冷藏箱或冷藏柜中。
5. 按照规定的时间将血液样本送至实验室进行检测。
五、描述在采血过程中如何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
答案:在采血过程中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的方法包括:1. 保持友好、耐心的态度,使患者感到放松。
2. 向患者解释采血的目的和过程,消除其疑虑。
3. 询问患者是否有晕血、过敏等特殊情况。
4. 在采血过程中,随时关注患者的感受,及时做出调整。
5. 采血结束后,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和后续步骤。
六、在采血过程中,如何确保血液样本的质量?答案:确保血液样本质量的方法包括:1.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采血。
如何正确选择血管通路装置
如何正确选择血管通路装置
血管通路选择原则
根据患者血管通道条件、化疗方案、化疗周期、药物类型、输注速度及持续时间,还要考虑患者的舒适度和活动,为患者选择最佳的血管通路。
1、周围血管通路
(1)短期输注非刺激性抗肿瘤药物时选择外周静脉。
(2)成人首选前臂大血管,选择粗直、光滑、无静脉瓣、有弹性的血管;对于小于12月龄婴儿可使用头皮静脉给药。
(3)避免24小时内在同一部位多次穿刺。
(4)避免挤压输液导管来确认有无回血,因为可能会造成静脉压力的显著改变而引起静脉破裂。
可使用注射器抽回血,或重力的原理来检查静脉回血和输液通畅情况。
2、中心血管通路
需长期化疗的患者,或输注发疱性或刺激性药物的患者,应选择中心静脉。
3、外周静脉给予发疱剂的限制
(1)一次性输注或短期输注不超过60分钟。
(2)选择新的输注部位。
(3)给药前由2名护士共同确认回血,然后每10-15分钟监测穿刺部位。
(4)给药前评估周围血管给药的利弊,必要时记录。
血管通道工具选择
在满足治疗需要的情况下,选择直径最小和长度最短的导管进行治疗。
1、静脉输液头皮钢针仅应用于单次给药或静脉采血,不能用于发疱性药物的输注。
2、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注抗肿瘤药物时,输注结束后不保留导管。
3、中长导管尖端不在中心静脉,仍属于外周静脉导管,适用于短期(7-49天)使用静脉通道的患者,不需要通过X线确定导管尖端位置。
4、PICC和PORT适用于长期输液,可输注任何性质药物,不可用于血流动力学监测。
5、CVC使用时间不超过6周,可用于任何性质药物输注和血流动力学监测。
护士静脉输液技巧
护士静脉输液技巧嘿哟,咱来说说护士静脉输液的技巧哈。
有一回啊,我去医院看病,需要输液。
那个护士小姐姐可厉害了,一下子就给我扎上了针,一点都不疼。
我就想,这护士小姐姐的技术可真好啊。
护士静脉输液啊,首先得选好血管。
这可很重要呢。
我记得有一次,我看到一个护士在给一个小朋友输液。
那个小朋友的血管特别细,不好找。
护士就很耐心地在小朋友的手上找啊找,最后终于找到了一根合适的血管。
然后,护士轻轻地把针扎进去,小朋友都没哭呢。
扎针的时候,手法也很关键。
要快、准、稳。
我有一次输液的时候,那个护士扎针就特别稳。
她先把我的手固定好,然后用酒精棉球消毒,接着拿起针,一下子就扎进去了。
我都没感觉到疼呢。
而且,扎完针后,护士还会用胶布把针固定好,防止针移位。
在输液的过程中,护士还得注意观察。
看看有没有鼓包啊,有没有回血啊。
我记得有一次,我旁边的一个病人输液的时候鼓包了。
护士马上就过来处理,把针拔出来,重新扎了一针。
然后还安慰那个病人,让他不要紧张。
还有啊,护士在给病人输液的时候,态度也很重要。
要温柔、耐心。
我有一次去输液,心里有点紧张。
那个护士就一直跟我聊天,分散我的注意力。
她还告诉我一些输液的注意事项,让我感觉很温暖。
从那以后,我每次去医院输液,都会想起这些护士静脉输液的技巧。
总之啊,护士静脉输液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需要有好的技术,好的态度,才能让病人放心。
大家去医院输液的时候,也可以多理解理解护士们哦。
嘿嘿。
快速寻找血管的方法
快速寻找血管的方法发布时间:2023-02-28T06:21:26.615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2年56卷10月19期作者:李学斌杜嘉琪[导读] 通过观察当代护理学生基础技能,很多护理人员不能够精准快速地找到患者的血管,导致部分患者不能够积极配合。
李学斌杜嘉琪河北外国语学院 050091摘要:通过观察当代护理学生基础技能,很多护理人员不能够精准快速地找到患者的血管,导致部分患者不能够积极配合。
提出快速寻找血管的方法对今后临床上的护理工作有很大的意义,快速寻找血管有利于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丰富护理内容,夯实专业基础,提高就业能力。
关键词:动脉血管、静脉血管、静脉输液在医院的护理工作中,护士难免会遇到为患者抽血、输液的操作,这些操作都离不开血管,这就要求护士要有过硬过强的操作技能。
但在临床的操作中护士会遇到不同年龄的、患病程度不同的患者,诸多因素导致护士在寻找血管的过程中造成失误,引起患者不满。
快速准确地找到血管不仅能提高自己的技术,还能减少患者等待时间,让患者感到满意。
一、护理工作中常用的主要血管在一般的血常规检查中采血的方式是静脉采血。
静脉血量速度较慢、静脉血压比动脉血压低、静脉壁比动脉壁薄、静脉多数位于浅表皮肤等特点。
动脉血管也有浅表,但大部分都比较深,出于安全考虑,大部分采血都是采静脉血。
静脉采血的位置在肘部静脉或手背静脉,肘部静脉的具体采血血管为肘正中静脉。
大部分人的手肘窝的静脉较粗且比较浅,容易找到血管和进行穿刺。
手肘窝处皮肤的敏感性比其他部位低,抽血时疼痛感比较弱,抽血后不容易被外物触碰,可以避免穿刺抽血后伤口被污染。
在出现严重休克、呼吸衰竭、重症肺炎以及心脏术后等情况时可能会需要测量血中含氧量,因为动脉血和静脉血的主要区别是含氧量的高低,这时便需要抽取动脉血来做血气分析。
动脉血一般从股动脉和桡动脉抽取,股动脉比较粗,抽的时候要方便;桡动脉比较细,容易滑,扎针时较为困难,多数情况下抽取股动脉中的血液来做分析。
抽血时找血管的技巧有哪些?
抽血时找血管的技巧有哪些?相信很多人有过这样的经历,在抽血或者输液的时候,护士很难找到血管,尤其有的人特别胖,身上的脂肪特别多,这时候找血管会更加困难,然后就会出现多次找血管不成功的现象,这肯定会对患者造成伤害,实际上,在抽血的时候找血管是有一些技巧的。
★抽血时找血管的技巧:一般瘦的人血管更容易找到,胖的人因为皮下脂肪的影响血管不好找,其次有的人血管本身就更细,再次经常打针的人血管不好打指导意见:建议如果要成功找到血管,要借助一些辅助措施,如绑带加压远方近心端可以充盈血管更好找,祝身体健康。
抽血时有些人很难找到血管。
指导意见:有些人的肤色比较暗,不容易找到血管。
还有些人的血管本来就比较细,所以也不好找。
肥胖的人、血容量不足的人、血管天生细的人,抽血时就不容易找到静脉血管。
指导意见:肥胖的人血管都细,而且被厚厚的脂肪覆盖,不容易看清和摸清,而血容量不足的血管内血液少,血管不丰满,也不容易找得到,还有的人血管生的非常细,而且看不到多少主干,都是枝枝杈杈,给抽血及输液带来困难。
用有弹性的橡胶管把胳膊绑住,血管就会胀起来,如果还不行,再用手用力拍打几下,这时血管就会发青,很明显了。
抽血不好抽的原因一般多是静脉深、细,尤其是肥胖者更容易发生。
而血管的发育也因人而异。
把脉一般多是指动脉,正常情况下并不影响脉搏的触摸,如果摸不到,一般多有动脉方面的病变造成的,尤其是动脉炎时容易出现。
另外肥胖时动脉深,也会有触摸不清或不易摸到的情况。
指导意见:而具体是什么原因,是什么情况,需要医生的检查才能确定。
上述是理论上常见的问题,但也可以因其它疾病发生,如雷诺氏病等。
血管通路的选择
血管通路的选择血管通路是指用于静脉输液或注射药物的血管路径,通常有多个选择,如手部的外周静脉、肘窝的肘静脉、颈部的颈内静脉等。
在选择血管通路时,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以确保安全、有效地完成输液或注射。
1. 静脉通路的选择原则在选择静脉通路时,以下几个原则是需要考虑的:a) 患者适应性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病情、血管情况等,选择适合的静脉通路。
对于婴儿、幼儿等年龄较小的患者,通常选择手部的外周静脉较为合适;对于成人患者,可以根据血管情况选择外周静脉或中心静脉。
b) 输液或注射药物的性质根据输液或注射药物的性质,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
例如,对于一些刺激性药物或需要快速输注的药物,可以选择中心静脉通路,以减少局部刺激或提高药物的吸收速度。
c) 通路的持久性根据治疗的需要,选择合适的通路持久性。
例如,对于需要进行长期治疗或频繁输液的患者,可以考虑选择长期置管的中心静脉通路。
d) 患者的个人因素考虑患者的个人因素,如担心的程度、对疼痛的忍受能力等。
根据患者的要求和舒适度,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
2. 血管通路的选择在具体选择血管通路时,以下几个通路是常见的选择:a) 外周静脉通路外周静脉通路是最常见、最容易建立的静脉通路,通常选择手背、前臂等部位的静脉。
它具有操作简单、易于观察等优点,适用于一般的输液或注射需求。
然而,外周静脉通路的输注速度较慢,不能输注高浓度或刺激性药物。
b) 中心静脉通路中心静脉通路是将导管插入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或股静脉等中央静脉,通常可以实现更大容量的输液或注射,输注速度更快。
中心静脉通路适用于持续静脉替代治疗、大量输液或需要快速输注药物的情况。
然而,中心静脉通路的操作较复杂,风险较高,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如血栓形成、感染等。
c) 动脉通路动脉通路是将导管插入动脉进行输液或注射,可以实现更大容量、更快速度的输注。
动脉通路适用于需要大量输液或快速输注药物的情况,如重症监护患者。
然而,动脉通路的风险较高,可能引发动脉栓塞、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护士抽血管举例子
护士抽血管举例子
1、伸展患者手臂,检查肘窝或前臂。
找到一段清晰、笔直、较粗的静脉的位置。
2、首选手臂肘前区静脉,优先顺序依次为正中静脉、头静脉及贵要静脉。
位于肌肉间的肘正中静脉,通常最容易进行穿刺。
贵要静脉下方有动脉和神经,所以在这里穿刺有可能伤害到动脉和神经,而且穿刺时更疼。
不要在具有岔枝的静脉处进针,这会增加淤青发生的机率。
3、静脉在没有用压脉带时就应该能够被观察到;确认静脉位置将有助于选择正确的针头规格。
4、在距离静脉穿刺的上方4—5 个手指宽度的地方绑上压脉带,并复查静脉。
5、标准要求:消毒皮肤时,以穿刺点为圆心,以圆形方式自内向外进行消毒,消毒范围直径5 cm,消毒2 次。
6、消毒区域要自然晾干。
因为消毒剂和皮肤没有足够的接触时间会增加污染的风险。
7、不要触摸已清洁的区域,尤其不要把手指放在静脉上面去引导针头。
如果碰到了该区域,请重新消毒。
8、不要触摸已清洁的区域,尤其不要把手指放在静脉上面去引导针头。
如果碰到了该区域,请重新消毒。
选择穿刺静脉的基本要求
选择穿刺静脉的基本要求
留置针穿刺关键的一个步骤,就是找到合适的穿刺部位和穿刺静脉。
在选择穿刺部位和静脉时,注意以下几个基本要求:
1、对于成年患者:
选择既能满足整个治疗疗程需要,又便于留置短导管的部位,在前臂可以增加留置时间,减少留置期间的疼痛,有助于自我护理,并防止意外脱出和栓塞。
可选择上肢背侧面和内侧面的静脉,包括掌背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和正中静脉。
除必要外,避免使用下肢静脉,因其可能会发生组织损伤、血栓性静脉炎和溃疡的风险。
2、对于所有患者:
建议选择非惯用手臂上的部位;避免选择手腕内侧面,因其会增加穿刺的疼痛感,且可能对神经造成损害;避免屈曲位和触诊时有疼痛的部位;避免受伤部位及该区域的末梢部位,如开放性伤口、有感染的末端部位、受损伤的静脉(例如青肿、外渗、静脉炎、硬化、索状或充血)、瓣膜部位之前外渗后或渗出的部位,以及进行过手术的部位。
十种静脉穿刺技巧
十种静脉穿刺技巧1.选择合适的静脉:根据不同的目的和需要,选择适合穿刺的静脉。
常见的选择包括手臂上的桡动脉、肱动脉和副动脉。
2.消毒:在穿刺之前,必须对针头和穿刺部位进行消毒,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3.适当的针头选择: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合适的针头。
通常采用常规的静脉穿刺针头,根据静脉的大小和血液的流量来选择针头的尺寸。
4.定位准确:在确定穿刺部位后,用一只手指压迫静脉,以定位和固定静脉,以便更容易进入静脉。
5.正确的穿刺角度:根据肌肉和组织的厚度,选择正确的穿刺角度。
通常情况下,穿刺角度为30-45度。
6.适当的穿刺深度:根据静脉的深度,选择适当的穿刺深度。
通常情况下,静脉的深度在0.5-2.5厘米之间。
7.使用轻柔的手法:穿刺时要使用轻柔的手法,以减少疼痛和创伤。
同时,应保持稳定的手部动作,以避免在穿刺过程中针头弯曲或脱离静脉。
8.适当的穿刺速度:穿刺速度应适中,既不要太快,也不要太慢。
太快会造成血液外溢,太慢则会加重病人的疼痛感。
9.观察针头进入静脉的迹象:在穿刺过程中,应观察针头是否顺利地进入静脉,是否能见到闪光的血液。
如果进入顺利,可以继续穿刺;如果有困难或遇到阻力,应停下来,并调整穿刺角度或深度。
10.固定针头并保持通畅:成功穿刺后,应固定针头,以防止其意外脱落。
并且要保持静脉通畅,避免将血管压迫或弯曲,以确保血液的顺利流动。
总结起来,静脉穿刺是一项需要技巧和经验的医疗技术。
医护人员在进行静脉穿刺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消毒、选择合适的针头、准确的定位和穿刺角度,同时要注意轻柔的手法、适当的穿刺速度、观察进入静脉的迹象,以及固定针头并保持通畅。
只有熟练掌握这些技巧,并加以实践和经验积累,才能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和患者的舒适度。
临床护理静脉输液穿刺时首选手背原因、输液治疗实践标准及不宜选择下肢原因分析
临床护理静脉输液穿刺时首选手背原因、输液治疗实践标准及不宜选择下肢原因分析
静脉输液其穿刺部位宜选择手背、前臂静脉,成年人不建议在下肢穿刺输液。
长期静脉输液、老年、儿童、消瘦、血管条件差患者需有计划地选择和保护大血管,使长期输液受损的血管得以恢复,遵循“由小到大、由远心端到近心端”使用原则,使得穿刺范围更加广泛。
静脉输液部位选择
静脉输液穿刺部位是首选前臂。
如果前臂有可选择的留置血管,宜首选前臂而不是手背。
选钢针还是中心静脉
最新输液治疗实践标准:
1、选择血管与输液工具基本原则是:根据病人病情、疗程长短、输液的速度、药物的特性等选择不同的血管及不同的穿刺工具。
2、制定血管通路装置计划需考虑:输注液体的特性,可用的穿刺部位,对外周静脉血管的保护。
成人输液不宜选下肢原因
不推荐成人患者选择下肢静脉输液,其原因有:
由于重力作用以及下肢处于远心端的影响,下肢的静脉循环不如上肢,下肢输液药物能通过心脏泵血达到全身各处起效的时间慢于上肢输液。
由于老年人体质弱、大手术后等需长时间卧床的患者,下肢静脉的血液循环差,加之手术会造成失水、失血,血液变稠、血流缓慢,因而容易形成下肢静脉血栓。
如果输液针扎在下肢,病人下肢的活动会受到限制,这样就会造成其下肢静脉的血液循环更差,更容易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如果静脉中的血栓脱落,栓子栓塞在肺、脑、肾等部位,还会引起严重后果。
浅谈基层护士静脉穿刺的技巧
浅谈基层护士静脉穿刺的技巧摘要:静脉输液应用于临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
因其具有快捷的治疗效果,成为临床最广泛的治疗方式。
对护理人员而言,静脉输液是一项必备的技能。
因此,基层护士探索穿刺技巧,是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笔者就工作中的一些穿刺技巧总结综述如下。
关键词:静脉输液;技能;穿刺技巧影响护士成功进行静脉穿刺的因素是多样的。
不仅包括护士的手法技巧和熟练程度,还包括了护士在操作过程中的心理因素。
1 保护血管保护血管很重要,尤其对于需要长期输液、婴幼儿和血管不好的患者,更为重要。
1.1选择部位合适的静脉是穿刺成功的关键,选取时一般从远到近,由细到粗,先难后易。
首选手背、足背、手腕的浅静脉,采用活动肢体、手指触摸、拍击、局部热敷的方法,使血管充盈扩张。
穿刺时宜选取粗直、弹性好,易于固定的静脉,同时应注意避开关节和静脉瓣。
当遇到血管不好的患者,一定要耐心细致的寻找血管。
选择血管的原则是做到“心中有数”。
即对要穿刺的血管的位置、方向、深浅、活动度等了如指掌,争取一次成功。
不可做试验性穿刺,否则针一刺进皮肤就容易出现盲目感,容易失败,造成患者不必要的痛苦。
1.2无菌操作从配药、插管、穿刺都要执行严格的无菌操作,以防止静脉炎的发生。
1.3牢固固定针头穿刺成功后,手指应牢固固定针头,不能移动,防止针头碰破血管。
胶布应牢固固定,不能让针头漂浮在皮肤上,特别是对不配合治疗的婴幼儿,更应该注意这个问题。
[1]1.4拔针技巧拔针时压迫穿刺处的手法不正确或压迫时间过短是造成皮下淤血的主要原因之一,皮下淤血后静脉显露不良,出血量大时血肿机化压迫血管,致使血管易与周围组织粘连,使该血管无法继续使用。
所以静脉输液完毕,拔针应快,按压方法应正确。
以保护好血管,方便下次穿刺。
拔针时将棉签与血管平行直压在血管上,棉签顶端超过皮肤针眼近心端1-2cm,操作者用拇指沿血管方向直行轻轻压住棉签,迅速拔出针头,然后用力按压,时间2分钟。
[2]正确的按压方法能有效避免血液渗出血管外引起皮下淤血,从而提高了血管的重复利用率。
不同血管穿刺技巧的选择
不同血管穿刺技巧的选择目的:探讨不同血管穿刺技巧的选择。
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收治的200名血管穿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年龄、疾病及不同的血管条件采用不同的穿刺技巧,观察穿刺结果。
结果:200名患者穿刺成功率为98%。
结论:针对不同的血管选择不同的穿刺技巧能够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穿刺疼痛。
标签:血管穿刺;技巧血管穿刺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操作,在患者的治疗及抢救中有着显著的作用。
穿刺成功与否直接影响患者治疗效果及患者对护士穿刺水平的满意率,在危急重症患者的抢救中意义更加显著。
然而受到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病重及营养状况等不同因素的影响,同时血管的显露及粗细情况亦存在一定的差异,穿刺工作难度明顯增加[1],患者承担着较大的痛苦,因此提高血管穿刺技巧有着显著的临床意义。
笔者对我院收治的接受血管穿刺治疗的200名患者作为对象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我院自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接受血管穿刺治疗的200名患者,男116例,女84例,年龄12-90岁,平均年龄(52.32±6.38)岁;其中糖尿病肾病21例,糖尿病5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15例,慢性肾衰竭66例,肾病综合症36例,甲亢10例,所有患者病情均稳定,均无意识障碍及言语表达障碍。
1.2方法青壮年血管选择:选择走向较直、稳定的血管,如手背及腕关节以上,肘关节以下血管;对于青壮年男性,选择旁侧或正中进针,稍微加大进针角度;青壮年女性或者肥胖患者,可用手指轻触血管,触及有弹性或饱满的血管时正中进针,方向要正,针头要长,30o-45o进入,出现回血后将角度调小,平行血管内进针少许,针头一般为7号针头。
婴幼儿血管选择:一般选择头皮静脉尤其是前额静脉穿刺,选择4-5号针头,斜面较小,可采用左手绷紧血管下方部位皮肤,右手持针柄,30o轻轻刺入皮下,转为沿血管走向平刺,均匀平稳的穿刺血管,平行轻稳的推针,出现回血后停止。
最新老师在给有的病人做静脉穿刺时也教了我怎么找血管
护士专业实习心得体会今天是我第一天去医院实习,的确有点担心,不是激动。
昨天护士长拿了一套旧护士服给我,今天穿起来还真有那么一点味道!嘿嘿!在血液科大多数病人都是白血病人,也都是长期住院的病人,看得出来他们跟护士的关系还不错的。
带我的老师姓罗,是组长。
她的操作水平的确很不错,很多病人对她都很尊敬。
今天在老师的带领下的确学到了很多很多。
换上衣服出来,老师带着我来到治疗室,早上是最忙的时候,主要任务是配药,老师教我怎么对单子然后把药摆好,什么是一天一次的药,什么是一天两次的药都要弄清楚。
摆好药后得把每瓶药做好标记,写好名字和床号。
看着老师们迅速地把一切准备好,觉得这些事很简单,然而老师让我自己来试时我就发现自己太小看这些事了。
用沙轮刮,敲掉注射液的玻璃帽不是看起来那么简单,从里面抽药水也不是那么简单。
唉!当老师把要打针的药摆好在推车上后,老师叫我一起去打针。
在儿科的时候平时都是自己去排气,现在要跟着老师一起去实在是太紧张了,人一紧张就容易出错,本来平时做得好好的,现在却什么都不对,手也不知道放到哪里去。
排气的时候不能放在腰部以下了,选择粗直的血管,消毒要大于5厘米,穿刺前要打开针冒排气,绷紧皮肤,穿刺时要直接进针不要一下一下试着来。
我看了老师扎了一个然后就让我来,我进针的时候手在那里抖啊抖的,进了好不容易有回血了,可是一输水就起包了,赶忙跟那个叔叔道歉。
然后老师问我会皮试不,我说没有做过,然后老师就做了一次我看,然后我就来做了,第一次是进太浅了一推有点漏水,老师让我再进一点,然后第二针本来很好的,就是在找位置的时候先看的外侧,本来就是应该在内侧可是我平时都是看自己手,贸然看别人的手还分不清了。
丢脸。
特别是老师再问几个问题,本来都是平时记得清楚的科室当老师问的时候完全茫然了,就是进针的角度老师问起都没有反应过来,然后同学,肌注(im)是90度,皮内(ID)5度,皮下(H)30—40度,j静脉注射(iv)15—30度。
静脉输液一针见血的方法与技巧
病员特点 见于失血过多, 严重脱水或重危
衰竭者
部位 小臂 手背
足背
穿刺法 压紧血管上 端后向上推 动血液,待 血管充盈后 压紧固定, 再穿刺
注意事项
由于血管较难寻找,穿刺时必 须耐心认真,必要时穿刺 前先行热敷,使血管扩张
水肿静脉
血管特点 不显露,但充盈较好
部位 手背、足背
病员特点 心、肾疾患病员
注意事项 先给局部加压,使水 肿液分散,静脉显出
穿刺法 旁刺或正刺
隐性充盈静脉
血管特点
深而不显但充 盈好,易固定
部位 手背足背
穿刺法
正刺或旁刺
注意事项
进皮肤后由左食指引
导右手针刺入血管
病员特点 肥胖或女病员
小儿静脉
血管特点
血管细,腔内 容纳血量少
病员特点 婴幼儿
穿刺法
一般采用头皮静脉, 颈外静脉及股静脉穿 刺(针头应自股动脉 内侧缘垂直刺入)
脆弱静脉
血管特点
病员特点
由于组织细胞退 见于慢性消耗性 化,间质疏松,因 疾病,如血液性 而血管壁脆性大, 疾病及慢性肾炎 弹性小,易被刺破 等
穿刺法
注意事项
由血管侧面谨慎 选用细小针尖斜
而又缓慢的刺入 面短的针头,推
穿刺部位 手背、手指
药时缓慢,以防 穿透血管造成漏 血或漏药。
塌陷静脉
血管特点
用右手腕力带动持针的三根手指,直接快速连 贯刺入血管,同时改变角度为20度并将针梗送 入2/3后固定。
持针柄的手在整个操作中不移动,不换手,避 免了针尖晃动引起疼痛。
因为针尖不在皮下潜行走针,所以避开了伴行 的神经,故直接穿刺法创伤小,痛苦小。此方 法适用于血管质量好的患者。
静脉选择的原则范文
静脉选择的原则范文静脉选择是在医疗实践中非常重要的决策,在给患者进行静脉输液和静脉采血等操作时,正确选择静脉能够最大程度地降低患者不适和并发症的风险。
以下是一些静脉选择的原则。
1.选择直径大的静脉:直径大的静脉相对于小的静脉更易于插入和固定,而且可以更快地输液或者采血。
常用作静脉通道的直径较大的静脉有肘窝静脉、前臂正中静脉等。
同时,较大的动脉静脉相对于小的静脉更能够承受高压。
2.选择易扪及无异常征象的静脉:在选择静脉时,要观察患者的皮肤及皮下组织,选择与异常征象最少的区域。
特别要注意是否有静脉炎、落滞、硬化、血栓形成等情况,这些异常情况可能会影响静脉设备的置入和使用。
3.考虑患者的病情和治疗需要:选择静脉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需要来确定。
例如,在需要快速输液或者输血的情况下,通常选择较大的静脉才能满足液体输注的要求。
在需要频繁采血的情况下,选择较易插入和固定的静脉可以减少患者的疼痛和不适。
4.遵循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插入的原则:根据静脉的血流方向和解剖特点,插入静脉设备时应该遵循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插入的原则。
这样可以减少插管时的阻力,降低患者不适感,并且减少静脉穿刺的风险。
5.综合考虑可能的并发症:在选择静脉时,要考虑可能的并发症,例如静脉穿刺部位出血、血肿、感染等。
如果患者存在出血倾向或者感染风险较高,应当选择较易控制的静脉通道,例如手背静脉。
同时,在插入静脉设备时应当注射局部麻醉药物和进行无菌操作,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静脉选择的原则主要包括选择直径大的静脉、选择易扪及无异常征象的静脉、考虑患者的病情和治疗需要、遵循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插入的原则以及综合考虑可能的并发症等。
正确选择静脉通道对于患者的安全和康复非常重要,医护人员在进行静脉操作时应当严格遵循相关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护士选择血管技巧
护士选择血管技巧
3如何选血管
3.1老年人——手足背静脉输液法年老体弱及患多种慢性病患者手足静脉较细小表浅、皮下脂肪少、弹性差、血管缺少组织支持活动度较大,穿刺困难。
因此,穿刺前要仔细了解血管特点或生理异常,必须注意,要使其充分暴露,看清走行摸清深浅和粗细。
根据手足末梢神经对疼痛刺激较敏感特点,进针应采用快、稳、准及宁浅勿深法逐渐进针,避免因疼痛引起血管收缩而降低穿刺成功率。
进针前比一下针体与血管长度以决定进针长短;穿刺时患者不用握拳,采用自然放松法,自然放松法明显优于握拳法,具有进针快、回血快、一针见血率高的优点,明显减轻进针疼痛感。
静脉输液中应用自己的左手握患者的手或足,以拇指绷紧皮肤固定血管下端以减少血管滑动,如部位难以穿刺成功者,可选择手足背下1/2至指处的血管进行逆行穿刺[1]。
3.2小儿头皮——静脉逆行输液法通常小儿头皮静脉输液多采用向心端逆行静脉穿刺,但长期输液患儿因血管破坏较多,短时间不能恢复,如再用穿刺过的血管输液,因局部血容量增加,血管内压力增大,液体可通过原针眼向组织间隙渗透造成局部肿胀,有些药物如渗到皮下可导致组织坏死,给患儿带来不应有的痛苦。
因小儿头皮静脉呈网状分流且无静脉瓣,逆行输液速度不会减慢。
4如何确定静脉穿刺进针的角度
静脉穿刺传统的进针角度为15°~30°,经过临床实践发现增大针头与皮肤之间的进针角度更易穿刺,且由于角度大,通过真皮层的时间减少,可减轻进针引起的疼痛或达到无痛。
刘素芬[2]等也通过力学分析和实践证明以45°或接近45°角进针容易且省力,不会出现皮肤随进针方向向前推移及刺破血管下壁现象。
5如何控制滴速
输液过程中的滴速可由不同原因自行发生变化,根据临床实践发现有以下原因:(1)由于开始穿刺时针头斜面与血管壁相贴,当时滴速不快,输液中因患者体位变化使针头斜面离开血管壁,结果自行变快。
(2)目前使用一次性输液器,常出现滴速调节器失控。
一般根据药物理化性质和治疗要求调节滴速,输入对血管刺激较强药物应适当减慢滴速,以保持滴速即适合治疗要求又尽量减少药物刺激对血管的损害,使患者在不影响治疗的情况下和相对舒适感受中输液。
绝大多数患者输液时希望尽快滴完,特别是临近吃饭或需大小便时其心情更迫切,此时患者常自行或请求工作人员将滴速调快,为避免发生意外,工作人员需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滴速加快会使循环血容量在短时间内急剧增加,心肺负担加重,易导致心衰和肺水肿等结果,从而达到接受滴速的目的。
`````````````````````````````
小儿静脉输液护理
目的: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
方法:通过医学文献及临床经验认真分析总结。
结果摘要:小儿静脉穿刺成功本论文
和护士的心理素质、
静脉的选择、持针手法及穿刺后固定等因素有关。
结论摘要:
提高小儿
静脉穿刺成功率应从提高护士心理素质及加强技术练习入手,同时要针对患儿的具体情况,
因人而宜,必要时还可借助一些辅助器械。
1心理素质
在小儿静脉输液中,护士的心理素质尤为重要,直接关系到静脉穿刺输液的成功率,做好自我心理调节。
对患儿进行必要的安抚,尽量减少紧张惧怕的心理,使患儿及时进入良好的穿刺状态。
2静脉的选择
静脉的选择应避免在骨隆突处、关节部位、静脉活瓣处穿刺,还要根据患儿的病情进行
合理的选择。
先头皮后四肢、先额后枕、先大后小。
小儿头皮静脉极为丰富,较大的有额静脉、颞浅静脉、耳后静脉及枕静脉,便于固定,又不影响患儿活动,便于保暖,故多用。
3选择静脉穿刺点的方法
看:给急诊及危重患儿穿刺前应仔细看清可穿刺的部位,选择最有利的静脉进行穿刺,
不易渗漏,易于家属管理的血管,及时打开静脉通道。
找:在皮肤表面一时看不到血管时,要耐心沉着,在四肢、头部仔细找,然后选择一条
较好固定,便于保留的静脉
摸:有些患儿的血管难以通过“看”、“找”的办法解决静脉穿刺新问题时,可用指尖顺静脉走向探摸,心得血管的走向、深浅度、粗细、滑动度。
指压手推法:
采用上述方法均不能成功时,可采取此法。
四肢静脉可先用止血带结扎血管的近心端,然后用大拇指反复轻快地在静脉的远心端进行压迫,向近心端推行3~5cm,以达到静脉充盈的目的[1,当皮肤见到血管显露时,便可迅速进针,刺入血管内。
轻压横摸法:如选用额静脉时,用食指在额部轻压横摸,可摸到一条凹陷,该血管位于凹陷内,上下移动触摸,可摸到富有弹性、有空感的1条血管。
静脉按摩法:用双手的掌根部四肢静脉从血管的近心端沿静脉走行环形按压指(趾)端,用力均匀反复按摩3~5次,再用止血带结扎血管的近心端,松紧要适度,然后由远心端向近心端按摩,血管充盈显露,此时静脉穿刺较易成功。
拍打振动法:经以上6种方法仍无法选到合适的血管时,可采取拍打振动法,即在患儿的手及足背浅静脉丰富的部位,用手掌由轻渐重的拍打3~5次,通过振动,血管多数可显露,此法对末梢循环不良的患儿非凡适用。
4
非握拳穿刺:左手将患儿的手固定成背隆掌空的握杯状,便可充分显露手背各部位血管。
5
热敷法:能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改善血液循环,使血管扩张、静脉充盈、暴露。
低瓶高调法:
低瓶高调法可明显降低输液管内液体的压力和阻力,
静脉血管内压力差增
大,穿刺进针后回血速度明显加快,从而提高静脉穿刺输液成功率。
6负压进针法:对细小血管、休克患儿的血管,宜采取负压进针法,将输液器内气体排尽后,关好调节器。
7持针手法
经实践探究发现,用3个手指持针,即右手拇指和中指分别持针柄的前后两面,示指持针柄的上面,穿刺力度和进针。
角度控制自如,不用换手,切实可行。
8一般静脉穿刺法
新生儿:由于新生儿的血管特征,所以穿刺时应绷紧皮肤,靠远心端5°~10°针,见回血后沿静脉走行再刺入一段后固定,进针时应快,但切忌过深,因新生儿皮下脂肪少,开皮后就是血管。
如有头皮血肿应避开血肿,不在此做静脉穿刺。
婴幼儿:①额正中静脉:比较粗,易于固定,绷紧皮肤后20°~30°进针,针头斜面刺破皮肤后,针头行于皮下时角度变小,刺入血管时角度改为10°~15°,使针身和血管平行
向前推进。
但额正中静脉易外渗,逆行进针可克服此缺点。
②颞静脉:较粗,能看清静脉者
由浅入深进行穿刺,开皮时较浅,回血后向前略平行推进,后固定。
看不清静脉者可用示指
触摸,能摸到静脉沟,根据血管走行在手指引导下进针,刺入血管后可有通畅感,即为成功。
③耳后静脉及枕静脉:血管多表浅,管壁薄而脆,应小角度,浅进针。
④大隐静脉:扎止血
带不要太远,约在穿刺点上4~5cm。
较胖的孩子除外,止血带应往远端扎,如手感弹性不
清,可按其血管斜内上方走行的解剖特征,由浅入深进针,进针角度30°~45°,较胖的患儿进针应稍深些。
⑤手背、足背静脉:如高热、休克等患儿末梢循环不良时多不采用,足背血管多表浅,应以10°~15°角进针。
⑥毛细血管:如眶上静脉有弯曲,穿刺时应选择一段无弯曲的血管,5°~10°角进针,缓刺缓行,以防刺破血管。
⑦颅骨骨缝穿刺法:用手摸准患儿颅骨骨缝后,剃去局部头发,行常规消毒,将左手拇指、示指分开,绷紧穿刺部位皮肤,右手持头皮针取15°,在骨缝中间穿刺见回血即可。
9固定
静脉穿刺成功后,固定是一个重要环节。
不可下压针柄,应用左手拇指指尖垫住针柄,
右手迅速固定。
多用4~5条4~7cm长胶布固定,一条固定针柄。
一条保护针眼,另一条稍长交叉固定针柄,然后将头皮针胶管盘曲固定于头皮暴露处,最后将剩余头皮针胶管固定
于同侧耳郭上。
手足静脉网固定多以夹板固定为主。
手背固定:将夹板自手心处插入袖中,
固定针头后将除拇指外另外4指固定于夹板上,在手臂端用绷带固定。
脚背固定摘要:将
夹板置内踝处固定。
大隐静脉固定:将夹板固定于足跟处。
应注重夹板固定的松紧度,固定
时切不可向前推针,以免穿破血管。
10穿破静脉后补救方法
可用指压穿刺部位法止血进行补救。
消毒手指,穿破静脉后针头缓慢往外撤出,当有回血时停止,立即用手指压迫穿刺部位,进行四肢血管穿刺时,于此时松开止血带,按压片刻后,再向前平进一段,避免渗漏。
综上所述,静脉输液给药以其给药迅速、刺激性小、疗效快,痛苦小等特征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传统的穿刺仅凭借肉眼观察进
行,经临床实践发现运用各种选择静脉穿刺点方法
及把握非凡静脉穿刺法可大大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