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在阿尔兹海默病检查中的运用

合集下载

MRI成像参数对阿尔茨海默症的诊断价值

MRI成像参数对阿尔茨海默症的诊断价值

MRI成像参数对阿尔茨海默症的诊断价值作者:金银萍诸绍锋凌迎春来源:《中国现代医生》2022年第18期[摘要] 目的探讨MRI成像参数对阿尔茨海默症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浙江省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2019年6月~2021年3月收治的112例确诊为阿尔茨海默症的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于浙江省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进行体检的志愿者70例为对照组。

两组均经MRI成像检查,对比两组的MRI成像参数各向异性分数(FA)、平均扩散率(MD)、径向扩散率(RD),分析FA、MD、RD与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的相关性及对阿尔茨海默症的诊断价值。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FA参数降低,MD、RD参数升高(P[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症;核磁共振;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中图分类号] R445.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22)18-0156-04The diagnostic value of MRI imaging parameters for Alzheimer's diseaseJIN Yinping ZHU Shaofeng LING YingchunDepartment of Radiology,Shaoxing 7th People′s Hospital in Zhejiang Province, Shaoxing 3120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MRI imaging parameters for Alzheimer′s disease. Methods A total of 112 patients with confirmed Alzheimer′s disease who were admitted to Shaoxing 7th People′s Hospital in Zhejiang Province from June 2019 to March 2021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group, and 70 volunteers who underwent physical examination in Shaoxing 7th People′s Hospital in Zhejiang Province during the same period were se 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Both groups were examined by MRI imaging, and the MRI imaging parameters fractional anisotropy (FA), mean diffusion (MD) and radial diffusion (RD)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FA, MD and RD with homocysteine (Hcy) and C-reactive protein (CRP)and the diagnostic value for Alzheimer′s disease.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FA parameters decreased, while MD and RD parameters increased in the study group (P[Key words] Alzheimer's diseas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Homocysteine; C-reactive protein阿尔茨海默症的发生与既往头部外伤、不良生活方式、社交缺乏、慢性病、年龄、遗传等存在密切联系,发病人群以老年人为主[1,2]。

磁共振新技术在阿尔茨海默病研究中的应用

磁共振新技术在阿尔茨海默病研究中的应用
同 际 医学 放 射学 杂 志 It e ail 0 0Jn3 ( :0 1; n M d R do 2 1 a;31 1— 33 J ) 7
神 经 放 射 学
磁共振新技术在阿尔茨海 默病研究 中的应用
Ap ia i n o w RIt c i e Alhe me s a es u plc to fne M e hn qu si n z i rdie s t dy
K nac 等 [ 究 发 现 海 马 区 水 分 子 的 扩 散 率 和 atri 3 1 研 MC 发展为 A I D的可 能性 密切关 联 ,海 马区扩 散率
【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 扩散张量成像 ; 质子磁共振波谱 ; 一 p 淀粉样蛋 白; 磁共振成像 ; 体素 ; 形态学分析
1 概 述
A D和 V 占痴呆 病例 中 的绝 大多数 。 D 以往 临床 上对 痴呆 的 诊断 主要 根 据 临床 表 现 、 神经 心理学检 查和 实验室 检查 。随着 影像学技 术 的 发展 , I MR 能够 在 病人 出现临 床症 状前 监测 出大脑
和神经毡 细丝 的形成是 其 主要 病理 改变 。根据 老年 斑 、 经原 纤维 缠结 和神 经毡 细 丝数 量及 分 布 的不 神
同 , D分 为 I Ⅵ 级 。 B ak分 级 I 这 有 助 于 人 A ~ 即 ra l 1 . 们更 深入 地认识 A D的病 因和发 病机制 .但 同时 也 应 明确 , D 的发 展 是一个 渐 进性 的过 程 , A 其每 个 阶 段 的划分并 没有严 格 的界 限 。 正 常 老 化 、轻 度 认 知 障 碍 ( i o n ie m l cg iv d t i p i e tMC 1和老 年性 痴 呆是 老 年 人 中 出现 的 m ar n . I m 不 同程 度 的认 知功 能减退状 态 。记忆力 减退 和认知

磁共振新技术评估阿尔茨海默病脑内铁沉积

磁共振新技术评估阿尔茨海默病脑内铁沉积

磁共振新技术评估阿尔茨海默病脑内铁沉积李思瑶;何慧瑾【摘要】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阿尔茨海默病(AD)有脑内铁的代谢紊乱、脑铁沉积增加,且脑内铁的过量沉积与氧化应激及β淀粉样变密切相关,与AD的发生和病情的进展关系密切.MRI可以无创性地检查脑内铁的变化,因而对AD的发病机制、早期诊断及动态监测病情变化具有重要价值.就目前所采用的AD脑铁测量的各种MRI序列及其优缺点进行综述,并介绍尚未应用于AD的定量测量脑铁的新技术.【期刊名称】《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年(卷),期】2010(033)001【总页数】4页(P6-9)【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脑内铁沉积;磁共振成像;脑铁测量【作者】李思瑶;何慧瑾【作者单位】200040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放射科;200040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放射科【正文语种】中文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铁及其他一些金属离子(铜、锌等)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发病密切相关。

具有氧化还原活性的铁离子可与过氧化氢反应产生羟自由基从而引起氧化应激反应。

对尸检脑组织的生化分析显示AD病人脑内总铁浓度升高,但是皮质铁蛋白的浓度降低(皮质内的铁大部分是以无活性铁蛋白的形式存在)[1]。

细胞外的淀粉样斑块及细胞内的神经纤维缠结(NFT)是AD的标志性病理改变,且这一改变与铁密切相关[2]。

铁为顺磁性物质,可以降低质子弛豫率,在T2WI、T2*WI及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上呈低信号,淀粉样斑块有内源性铁的沉积[3],在MRI 上产生对比,从而可对AD进行评价。

1 横向弛豫时间(T2、T2*)及横向弛豫率(R2、R2*)T2、T2*加权成像的对比主要来源于组织各组成成分磁敏感性不同,如铁、去氧血红蛋白、髓鞘及组织的微观结构及其含水量等均可造成组织的磁敏感性差异[4]。

铁为顺磁性物质,可以缩短 T2、T2*,影响组织的R1、R2*。

磁共振新技术在阿尔茨海默病研究中的应用

磁共振新技术在阿尔茨海默病研究中的应用

磁共振新技术在阿尔茨海默病研究中的应用张芳;余永强【摘要】阿尔茨海默病(AD),又称老年性痴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人口的老龄化,发病率呈增高趋势.近年来,随着磁共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扩散加权成像、扩散张量成像、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β-淀粉样蛋白的MR检测等在早期诊断AD上的优势逐步体现.就MR新技术在AD诊断中的价值予以综述.【期刊名称】《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年(卷),期】2010(033)001【总页数】5页(P10-13,37)【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扩散张量成像;质子磁共振波谱;β-淀粉样蛋白;磁共振成像;体素;形态学分析【作者】张芳;余永强【作者单位】230022合肥,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230022合肥,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正文语种】中文1 概述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是以进行性痴呆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大脑变性疾病。

病变开始于内嗅过渡区,随着病变的进展,晚期广泛累及额叶、顶叶及颞叶。

细胞外老年斑、神经原纤维缠结和神经毡细丝的形成是其主要病理改变。

根据老年斑、神经原纤维缠结和神经毡细丝数量及分布的不同,AD分为Ⅰ~Ⅵ级,即Braak分级[1],这有助于人们更深入地认识A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但同时也应明确,AD的发展是一个渐进性的过程,其每个阶段的划分并没有严格的界限。

正常老化、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和老年性痴呆是老年人中出现的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减退状态。

记忆力减退和认知功能障碍是正常老化中不可避免的。

对于MCI病人而言,记忆损害是最突出的表现,但还未达到临床痴呆的程度。

MCI概念的提出和对其进行的深入研究对指导痴呆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痴呆主要有两大类:①老年性痴呆,主要指AD和阿尔茨海默型老年性痴呆,现统称AD。

②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有多种类型,如多发梗死性痴呆(MID)、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Binswanger病)、脑淀粉样血管病变、脑低灌注状态所致的痴呆(继发于心跳停止或严重低血压)、单纯梗死性痴呆以及出血性痴呆。

磁敏感加权成像联合五边形复制测试诊断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价值

磁敏感加权成像联合五边形复制测试诊断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价值

磁敏感加权成像联合五边形复制测试诊断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价值作者:戚洪阳周杰凌迎春何挺程祖胜来源:《中国现代医生》2022年第36期[摘要] 目的分析磁敏感加权成像联合五边形复制测试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阿尔茨海默病110例为研究象,另选取60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对所有受试者进行五边形复制测试,并进行磁敏感加权成像检查。

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五边形复制测试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研究组患者的丘脑、齿状核、苍白球、海马、尾状核、壳核、顶叶皮质、红核、额叶白质、黑质磁敏感加权成像相位值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与磁敏感加权成像、五边形复制测试单项诊断比较,联合诊断对阿尔茨海默病诊断的较敏感度、特异性、准确性均较高(P<0.05)。

结论阿尔茨海默病五邊形复制测试评分较高,丘脑、齿状核、苍白球、海马、尾状核、壳核、顶叶皮质、红核、额叶白质、黑质磁敏感加权成像相位值水平较低,磁敏感加权成像联合五边形复制测试对阿尔茨海默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用于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诊断。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磁敏感加权成像;五边形复制测试;诊断价值[中图分类号]R44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22)36-0028-04Diagnostic value of magnetic sensitivity weighted imaging combined with pentagon replication test in the diagnosis of Alzheimer's diseaseQI Hongyang ZHOU Jie LING Yingchun HE Ting CHENGZusheng1.Department of Radiology, Shaoxing Seventh People's Hospital, Zhejiang,Shaoxing 312000, China;2.Department of Laboratory,Shaoxing Seventh People's Hospital, Zhejiang,Shaoxing 312000,China;3.Department of Gerontology, Shaoxing Seventh People's Hospital,Zhejiang,Shaoxing 3120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magnetic sensitivity weighted imaging combined with Pentagon replication test in Alzheimer's disease.Methods A total of 110 cases of Alzheimer's disease treated in Shaoxing Seventh PeopleʼsHospital from January 2021 to June 2022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subjects, and 60 healthy volunteers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pentagonal replication test and magnetic sensitivity weighted imaging were performed on all subjects.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Pentagon replication test scor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higher (P<0.05).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phase values of magnetic sensitivity weighted imaging of thalamus, dentate nucleus, globus pallidus, hippocampus, caudate nucleus, putamen, parietal cortex, red nucleus, frontal white matter and substantia nigra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lower (P<0.05). Compared with the single diagnosis of magnetic sensitivity weighted imaging and Pentagon replication test, the combined diagnosis has higher sensitivity,specificity and accuracy in the diagnosis of Alzheimer's disease (P<0.05). Conclusion The score of Pentagon replication test of Alzheimer's disease is high, and the phase value level of magnetic sensitivity weighted imaging of thalamus, dentate nucleus, globus pallidus, hippocampus,caudate nucleus, putamen, parietal cortex, red nucleus, frontal white matter and substantia nigra is low. Magnetic sensitivity weighted imaging combined with Pentagon replication test has high diagnostic value for Alzheimer's disease and can be used for the early diagnosis of Alzheimer's disease.[Key words] Alzheimer's disease; Magnetic sensitivity weighted imaging; Pentagon replication test; Diagnostic value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与既往头部外伤、年龄增加、不良生活方式、慢性疾病、轻度认知障碍等因素存在联系,其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语言、视空间、注意力受损、学习能力下降等,且随着病情的进展可出现精神异常、视空间障碍、情感淡漠、易怒等,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下降[1-3]。

磁共振波普成像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应用

磁共振波普成像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应用

磁共振波普成像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应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常见的与年龄相关的进行性神经变性疾病。

临床上表现为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视空间能力损害、抽象思维和计算力损害、人格和行为改变等[1]。

确诊AD的患者病情常常已进展至中晚期,而中晚期AD治疗效果并不满意,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随着技术的发展,影像学技术在神经系统疾病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磁共振波谱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成为了目前唯一能无创观察活体组织代谢及生化改变的技术,因此MRS对AD的早期诊断和干预、与其他痴呆综合征鉴别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

本文就磁共振波普成像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应用作一概述。

1.AD的影像学表现上世纪起,有学者通过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研究发现AD早期表现主要为脑皮质的萎缩、脑沟裂的增宽,当病情发展至中晚期可出现脑室扩大[3]。

随着年龄增长,海马体积会逐渐缩小,而海马是人脑记忆功能的中枢,也是AD早期神经原纤维病变的主要位置[4]。

所以AD患者海马体积的变化在AD的诊断和进展评估中有一定参考价值。

由于磁共振技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对软组织分辨率高、无损伤、无辐射,能测量脑内结构的线性、面积和体积等优点,因此,MRI显示的海马萎缩表现可作为AD诊断、鉴别诊断的敏感指标(敏感度为80%~90%),被认为是神经变性疾病诊断最佳影像学方法之一。

另外,MRI对AD 的研究与其病理变化有关,目前公认的AD典型病理特征为神经炎性斑、神经原纤维缠结及脑血管淀粉样变性。

这些病理特征在AD患者MRI中常表现为全脑的萎缩,特别是海马、海马旁回及颞叶新皮质区,并可伴有脑沟、脑室的扩大。

但MRI 图像判断易受主观影响,且脑室扩大及脑沟裂增宽等现象在其它退行性改变中也可出现,因此学者们通过结合多种新的检查技术:MRS、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SPECT)、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PET)等,探究AD的早期诊断。

磁共振波谱在阿尔茨海默症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磁共振波谱在阿尔茨海默症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治术的长期存活率基本相同,所以乳腺癌早期的保乳手术得到广泛应用[1]。

保乳手术过程中每点的切缘、淋巴结都需要单独冷冻切片,以确定每个点切缘是否有癌累及,每个部位淋巴结是否有癌转移,所以一台保乳手术过程中需要冷冻切片10~30个数量不等的冷冻组织块,对不同患者以及对同一患者不同部位的冷冻组织块做好区分极其重要。

本文对3种不同的冷冻组织块的区分方法进行对比分析,以期总结一种效果好、易操作、准确度高、经济的方法。

1材料LEICA CM1950冰冻切片机、一次性切片刀、毛笔、得力记号笔、普通写字笔、20mm×10mm大小的小纸条、普通胶水、冷冻组织托、日常送检至病理科的组织标本。

2单纯记忆法单纯记忆法(图1):先将每个送检的病例编上病理号及在申请单或病理报告系统记好每个组织块号数代表的患者冰冻切片的部位,将取材好的需冰冻切片组织放组织托上加好胶水,依次放入冰冻切片机冷冻仓中,根据不同患者、患者不同部位,按一定顺序摆放进行冷冻,凭借操作者记忆来区分冷冻组织块。

此方法在组织块少的情况下能够区分,不易弄错;但在冷冻组织块多的情况下,尤其是病例数多,乳腺保乳手术多台同时进行的情况下,病理技术员在切片操作过程中难免会碰到按顺序摆好的组织块,一旦多块组织块被误碰离原先摆放的位置,则很难区分其前后顺序;在冰冻诊断报告发出后,取下切过的冰余组织块时也容易把原先的摆放顺序弄乱,从而造成混淆。

所以单凭个人的记忆去区分冷冻组织块很容易混淆出错,造成误诊及漏诊。

3记号笔标记法记号笔标记法(图2):先将每个送检的病例编上病理号,再在申请单或病理报告系统记好每个组织块号数代表的患者冰冻切片的部位,组织托在放取材好的组织前,先用记号笔在组织托背面写好患者的病理号及需要冷冻组织块的编号数,再放组织及加胶水于组织托正面,按一定顺序摆放在冰冻切片机冷冻仓中冷冻。

此方法不论送检至冰冻切片室的病例及冷冻组织块数的多与少,由于有数字标记,容易区分不同的冷冻组织块,即使摆放顺序碰乱也不会造成错乱混淆,操作方法简便、快速。

采用核磁诊断区分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的临床应用价值

采用核磁诊断区分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的临床应用价值

采用核磁诊断区分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的临床应用价值【摘要】目的:阿尔兹海默症与血管性痴呆应用核磁共振诊断的效果观察。

方法:选择2018年9月至2021年9月在我院分别接受阿尔兹海默症与血管性痴呆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实验样本,根据病情种类将其分为2种,海默症组(n=40)、痴呆组(n=40),两组均接受核磁共振诊断,分析两种病症应用核磁诊断临床指标与各部位血流参数的区别。

结果:海默症组海马高度明显低于痴呆组,但颞角宽度与外侧裂宽度明显高于痴呆组(P<0.05);海默症组与痴呆组颞角与额叶的血流参数显著高于痴呆组(P<0.05);而顶叶、枕叶两个部位的血流参数数据相近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血管性痴呆与阿尔兹海默症应用核磁诊断能明显看出两种病症的不同之处,海马高度、颞角宽度以及外侧裂宽度等,另外颞角、额叶两个部位的血流参数也有所差别,因此两种病症应用核磁诊断有较高临床价值。

【关键词】:阿尔兹海默症;血管性痴呆;核磁;血流参数;临床指标前言因卒中、脑血管病所引发的行为、记忆等认知障碍的疾病即血管性痴呆(简称:VD),包含亚急性、急性、慢性三种[1]。

以失语、失认、执行功能损伤、记忆障碍、行为与人格改变等变现为特征的是阿尔兹海默病(简称:AD),其发病隐匿,病情呈现进行性发展[2]。

因AD、VD病症表现类似,而不同病症防治手段也不相同,为了更好的开展防治工作,本文针对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患者,运用核磁诊断,分析其价值,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8年9月至2021年9月在我院分别接受阿尔兹海默症与血管性痴呆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实验样本,根据病情种类将其分为2种,海默症组(n=40)、痴呆组(n=40),海默症组有男22例,女18例,年龄60-83周岁,平均年龄(71.56±8.23)周岁;痴呆组有有男23例,女17例,年龄61-82周岁,平均年龄(71.44±8.67)周岁.对比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价值(P>0.05)。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在早期Alzheimer病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在早期Alzheimer病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在早期 Alzheimer病诊断中的研究进展【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磁共振功能成像多模态随着全世界人口老龄化进展,老年痴呆现象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

据文献报道[1]:全国老年病人每年将有8%~15%向老年痴呆现象转化,比正常人群高出近10倍。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老年痴呆中最主要类型之一[2],主要表现是以进行性认知功能衰退为主的中枢神经变性疾病。

临床上以记忆障碍常见,伴失认、失语、失用等认知及执行功能障碍[3]。

据2020年最新统计AD报告[4]:在美国65岁以上老年人有500多万人患有阿尔茨海默病,预计30年后将增长至1380万。

AD患者治疗时间很长且效果不佳,特别是中重度AD患者治疗更为困难,目前对AD患者的治疗还没有特别有效的方法,有些药物也只能在疾病的早期暂时缓解症状,对于疾病的晚期,大多数药物和治疗方法的疗效不佳或无效,由此对AD患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轻度认知障碍(MCI)是一种发生在临床前期的综合征,是神经正常老化和早期AD之间的一个过渡期,可能是AD发病的早期信号[5],因此早期发现 MCI及早期AD准确诊断是目前国内外的重要研究内容。

目前AD患者主要靠临床症状诊断,一些实验室化验检查缺少特异性,这样导致AD患者在明确诊断时,已处于中晚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医疗费用及照料负担。

有数据模型估计报道[6]:如果对AD患者实现早期诊断,就可节省大约8万亿美元的医疗和护理费用。

磁共振成像(MRI)作为一种先进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对脑部疾病的诊断非常可靠,而且具有安全、无创、诊断价值高等优势,是实现科研探索转化为临床实践的一个有效方法。

磁共振功能成像技术现已成熟应用于临床,作者就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rs-fMRI)技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成像(three-dimensional arterial spin Labelling, 3D-ASL)技术及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imaging,SWI)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在早期Alzheimer病诊断中的应用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综述。

MR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脑部病变的应用

MR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脑部病变的应用

MR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脑部病变的应用SWI是采用梯度回波序列采集数据,经过特殊的数据处理和图像重建,形成对物质磁化率敏感的MR成像技术。

实际上是一种三维采集技术,它通过长的TE,高分辨率,完全流动补偿,薄层重建的梯度回波伴滤过的相位信息以增加磁矩图的对比和增加组织间的磁敏感差异,使对磁敏感效应的敏感性最大化。

在临床实践中,经常用最小密度投影来帮助显示扭曲的结构和显示静脉血管系统的连续性,它还帮助区别主要静脉相邻的出血。

SWI具有以下诸多特点:高分辨率的三维梯度回波成像,在3个方向上的完全流动补偿,薄层厚避免信号丢失,相位图通过滤波减少不必要的场效应,产生相位蒙片,利用相位蒙片对磁矩图进行增强处理,相对邻近层面进行最小强度投影,这种独特的数据采集和图像处理过程提高了磁矩图像的对比,对静脉血、出血和铁沉积高度敏感。

所以在显示血管畸形、外伤、肿瘤、血管性疾病、神经变性疾病以及与铁沉积有关的疾病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血管畸形多为低流速的血管结构,而MRI和MRA对高流速的血管结构敏感,对低流速血管显示能力有限。

畸型血管由于是慢速,多向的血流,增强扫描经常是非特异的强化,由于部分容积效应,小的血管畸型常被漏掉。

而SWI成像可显示低流速的静脉血流,所以SWI对检测静脉畸型高度敏感。

SWI合并的相位信息提供改进的敏感性能发现传统TWI成像无法显示的血管结构。

SWI技术重要的应用是:(1)早期检测和评价小血管畸形,这对其他检查方法来说是比较困难。

SWI具有高空间分辨率、高信噪比,对静脉血流及出血物质高度敏感等优势,在脑海绵状血管瘤的检出与诊断方面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而脑海绵状血管瘤在DSA、常规MRI及MRA上往往被漏诊或误诊,可能与窦样扩张、口径过细、血流速度较慢,且伴有血栓和钙化以及出血压迫供血血管、血管痉挛等因素有关。

海绵状血管瘤在SWI上的表现为:①完全均匀低信号原因可能是扩大的窦样血管内没有明显血栓所致,此乃海绵状血管瘤较早期改变;②爆米花样或桑椹样混杂信号即低信号内见斑点、条状、桑椹或爆米花样等高混杂信号,病理基础是颅内海绵状血管瘤中血栓形成以及纤维化等;③围绕混杂信号的较宽的低信号环,即铁环征,其病理基础是含铁血黄素沉着(高顺磁性物质),在SWI上可以清晰显示。

阿尔茨海默病磁共振诊断磁对比剂及药物、细胞治疗的实验研究

阿尔茨海默病磁共振诊断磁对比剂及药物、细胞治疗的实验研究

阿尔茨海默病磁共振诊断磁对比剂及药物、细胞治疗的实验研究研究背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以慢性进行性痴呆为主要表现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是老年性痴呆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其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高而不断增高,给社会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然而,AD在诊断、治疗等方面仍然比较滞后,本课题通过对目前比较热门的一些技术方法和治疗手段的探讨,来寻找未来可能应用于AD的方法和方向。

在AD的诊断方面,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imaging,MRI)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检测AD中β淀粉样蛋白(β-amloid,Aβ)沉积的诊断技术,使用磁共振对比剂既能够提供Aβ沉积的特异性成像以区分其他病理生理结构,又能缩短成像时间。

而在AD的治疗方面,早期对血管功能的保护可能成为针对发病机理的治疗新靶点,而晚期神经元的丢失也可能通过细胞移植的方法进行功能重建。

目的1.开发一种使用超小超顺磁性氧化铁(ultrasmall 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USPIO)纳米颗粒连接功能性蛋白的磁共振对比剂,从而给检测A β沉积提供方法。

2.用于治疗脑缺血的药物丁苯酞,具有内皮保护作用,通过观察其对Aβ损伤下脑微血管内皮细胞(cerebral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CMECs)的作用,寻找丁苯酞用于AD治疗的证据并进行初步的机制探讨。

3.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是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细胞移植治疗的最终应用形式,但存在定向分化问题。

拟通过观察与CMECs共培养后NSCs 在正常条件下和损伤条件下的分化情况,寻找一种能够促使移植治疗应用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解决方案。

方法1.磁共振对比剂由USPIO纳米颗粒连接Aβ16-20(KLVFF)和跨膜蛋白转导结构域(trans-activating transcriptor-protein transduction domain,Tat-PTD)组成,其中Aβ16-20是能特异性与Aβ沉积结合的探针,Tat-PTD能帮助对比剂穿过血脑屏障(brain bloodbarrier,BBB)。

磁共振成像技术在阿尔茨海默病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磁共振成像技术在阿尔茨海默病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DTI和MRS作为两种临床常用的AD诊断辅助技术,因其无创 性、客观性、实时性,已经向我们展示出了其独特的优势和不 可估量的潜力。虽然该类研究目前还在浅水区,但是通过学者 们不断的深入探索,相信其未来一定能对AD的诊断提供更加可 靠的依据。 参考文献
[1]Osborn A.G.Diagnostic neuroradiology[J].Chicago: Mosby Book,Inc,1994(24):772-774.
差异对AD的早期诊断具有价值。 对于头颅核磁共振来说,DTI的优越性在于可以精确描述
白质纤维束的走行和细微改变,是目前唯一一种可在活体无创 性显示神经系统白质纤维束完整性的影像技术[9-11]。
随着对白质损害在AD发病机制中的深入研究,DTI也将会 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2.2 磁共振波谱分析(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MRS)技术
磁共振波谱检查是目前唯一无创伤性观察人体脏器、组织 代谢、生化改变以及化合物定量分析的影像学方法,在研究颅 内神经生化物质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12]。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部影像学改变是目前研究热点,MRS主 要观察指标包括:NAA、Cho、Cr、mI等。Morris[13]和Chen等[14]认 为在MRS上NAA是神经元的标志,其降低反映神经元减少或缺失, Cho与细胞膜磷脂代谢有关,参与细胞膜的合成及转运。肌醇是 神经胶质细胞的标志,其增高反映神经胶质细胞增生。Jessen 等[15]发现Cr作为一种提供磷酸盐将二磷酸腺苷转变成三磷腺苷 的物质,在阿尔茨海默病脑代谢中不受影响,且阿尔茨海默病 患者海马Cr绝对值即使在疾病进展期仍能保持稳定肌酸的浓度 相对恒定,可作为内参照物[16]。
磁共振成像技术在阿尔茨海默病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阿尔茨海默病脑内深部核团磁敏感相位值与MMSE的相关性研究

阿尔茨海默病脑内深部核团磁敏感相位值与MMSE的相关性研究

阿尔茨海默病脑内深部核团磁敏感相位值与MMSE的相关性研究董晨羽,王晓明*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weighted imaging ,SWI)是一种高空间分辨率三维梯度回波序列,包含相位信息及幅值[1],可定量测量磁化率区别。

脑内铁沉积随年龄增长而增多,过量铁沉积是神经系统退行性变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

掌握脑内铁含量变化有利于鉴别正常脑内铁沉积和病理状态异常铁沉积,也有利于监测铁过量沉积所致的神经系统疾病,并对其进行半定量评估[2]。

有研究表明,AD 患者的部分皮质以及深部灰质核团部位的铁沉积量明显增加,这些核团是铁沉积的敏感部位,可以判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3-4]。

因此,本研究通过对AD 患者及认知正常研究对象行头部SWI 序列扫描,测得双侧尾状核头、丘脑、壳核、苍白球、黑质及红核相位位移值,计算相位值,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的差异,并分析病例组各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 ,ROI)深部脑核团相位值与简易智力状况评分(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的相关性。

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自2015年 11月至2016年12月,募集我院AD 患者17例,年龄47~82岁,平均年龄(65.1±9.6)岁,其中男4例,女13例。

病例组(AD 组):符合美国国立神经病学、语言交流障碍和卒中研究所—老年性痴呆及相关疾病学会诊断指标;简易智力状况评分为12~26分;缺血指数量表得分<4分;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7分;常规头磁共振扫描序列未发现脱髓鞘、腔隙性或大面积脑梗死等特殊改变;排除肝功能、肾功能障碍,叶酸、VitB 12缺乏及其他原因引起的痴呆。

对照组(CN 组):收集同期我院就诊者21例作为认知正常组,年龄48~78岁,平均年龄(59.7±9.8)岁,均无神经系统及全身系统性疾病,MR 检查脑内无异常。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阿尔茨海默病研究中的应用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阿尔茨海默病研究中的应用

Application of magnetic resonance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in alzheimer’s disease [Abstract] Alzheimer’s disease (AD) is a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 , which can easily occur in elderly people. The cognitive impairment is an important marker of AD, advanced AD patients will lose the ability to take care of themselves, which has a serious impact on family even society. Therefore, it has received extensive attention.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can provide the information about microstructure changes in patients with AD, and it make for studying the pathogenic mechanism of AD. In this article, the research progresses of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in AD were reviewed.[Key words]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Alzheimer’s disease; White matter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阿尔茨海默病研究中的应用[摘要]: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极易发生于高龄人群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标志为认知功能的障碍,晚期AD患者将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对家庭乃至社会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其得到了广泛的重视。

阿尔茨海默综合症神经影像学在诊断中的应用

阿尔茨海默综合症神经影像学在诊断中的应用

阿尔茨海默综合症神经影像学在诊断中的应用阿尔茨海默综合症(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进行性的记忆力丧失和认知功能减退。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AD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增加,因此早期诊断和有效的治疗变得尤为重要。

神经影像学技术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手段,可以为AD的早期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一、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技术在AD诊断中的应用MRI技术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神经影像学技术之一,通过磁场和无线电波的相互作用,可以获得高分辨率的三维图像,包括脑结构、脑体积和大脑白质等信息。

在AD诊断中,MRI技术可以帮助医生观察脑结构的变化,如颞叶萎缩和脑室扩大等,这些变化是AD病人常见的特征之一。

通过比较病人的MRI图像与正常人的对照图像,医生可以更准确地判断是否存在AD的病变。

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技术在AD诊断中的应用PET技术是通过放射性示踪剂在体内发出正电子,并记录其与电子发生反应的方式来获得图像。

在AD诊断中,PET技术可以用来检测脑内β-淀粉样蛋白(amyloid-beta,Aβ)沉积的情况。

Aβ的沉积是AD 的重要病理特征之一,而PET技术可以将放射性示踪剂与Aβ结合,从而提供Aβ沉积的信息。

通过Aβ沉积的变化,医生可以确定患者是否存在AD,并对疗效进行评估。

三、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技术在AD诊断中的应用fMRI技术可以通过检测脑血氧水平的变化,来揭示患者在执行特定任务时脑部活动的情况。

在AD诊断中,fMRI技术可以用来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如记忆、语言和执行功能等。

通过对比AD患者和正常人在特定认知任务中的脑活动差异,医生可以辅助判断患者是否存在AD,并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

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脑部常见疾病中的应用

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脑部常见疾病中的应用

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脑部常见疾病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脑部常见疾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脑部常见疾病患者47例为对象,采用SWI为患者进行检查,观察和分析患者的脑组织中病灶部位及面积和累及周围组织等情况。

结果:脑微出血、脑梗塞和海绵状血管瘤、小静脉畸形、静脉窦血栓等脑部常见疾病的SWI图像表现各异,实际影像和患者的病灶组织位置、面积等相关。

结论:SWI能清晰的显示脑部常见疾病患者的病灶组织影像,为医生的病情诊疗提供准确的影响,对患者的病情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脑部常见疾病;磁敏感加权成像;病灶组织影像脑部疾病对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影响极大,常见的脑部疾病包括脑震荡、脑挫裂伤和脑出血、脑干损伤等。

一般脑部疾病的患者常存在意识和感觉、运动等障碍,部分患者伴有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病情容易带给患者较严重的后遗症,故而近年临床上十分注重早期诊断和准确治疗。

SWI属于加权成像技术的一种,即三维完全流动补偿采集成像序列,临床经验显示,该手段对脱氧血红蛋白及含铁血黄素等物质的敏感性强,对少量出血的情况可以及时发现。

为了解SWI在脑部常见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本次将我院47例脑部疾病患者的SWI检查情况进行分析,旨在探讨SWI的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脑部常见疾病患者47例为对象,男性31例,女性16例;年龄26-64岁,平均(58.4±10.2)岁。

纳入标准:(1)病情经和磁共振成像检查证实;(2)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研究;(3)临床资料完善。

排除标准:(1)认知功能障碍者;(2)阿尔兹海默症者;(3)肝肾功能障碍者;(4)依从性欠佳及(或)拒绝配合研究者。

47例患者中脑微出血17例,脑梗塞14例,海绵状血管瘤11例,小静脉畸形3例,静脉窦血栓2例,临床表现复杂,症状和体征与病变组织的位置相关。

磁敏感加权成像诊断阿尔茨海默病的Meta分析

磁敏感加权成像诊断阿尔茨海默病的Meta分析

磁敏感加权成像诊断阿尔茨海默病的Meta分析高莉莉; 马强【期刊名称】《《中国CT和MRI杂志》》【年(卷),期】2017(015)007【总页数】4页(P4-7)【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 磁敏感加权成像; Meta分析【作者】高莉莉; 马强【作者单位】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内科辽宁大连 116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2; R445.2世界阿尔茨海默病协会2015年报告[1]指出,目前全球共有约4680万痴呆患者,并且这一数字将以每20年递增一倍的速度逐渐增加,预计到2050年将达到1.315亿。

引起痴呆的原因有很多种,其中最常见的原因则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约占老年期痴呆的50%。

但遗憾的是,目前AD的确诊主要依赖神经病理学及脑脊液生物标记物改变,临床可操作性不强。

越来越多的实验证实铁、铜等金属离子的稳态失衡与A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2]。

早在1953年,就有学者发现AD患者大脑淀粉样斑块中的铁含量增加[3]。

过量的铁能够催化自由基的大量生成,引起氧化应激反应,诱导神经元凋亡。

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能够利用组织的磁敏感性不同通过测量SWI相位图铁蛋白相位位移的改变量化脑内不同部位铁沉积[4]。

但目前利用SWI量化AD脑铁沉积的研究规模较小且争议较多。

本研究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系统评价,评估SWI对于AD的诊断价值并明确AD脑铁沉积增多的具体脑区,以期指导下一步科研及临床研究。

1.1 文献检索计算机检索PubMed、CNKI(1990~2015.12)、WanFangData(1990~2016.1)和VIP(1989~2016.1)数据库。

英文检索词包括:“Alzheimer’s Disease、AD”、“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和“brian iron deposition”。

阿尔茨海默病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

阿尔茨海默病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

阿尔茨海默病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摘要】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 )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退行性变性疾病,主要临床相为痴呆综合征[1]。

首先表现为高级认知功能的逐渐下降,如记忆力,注意力,语言功能,视觉空间加工功能等,并随疾病的发展出现失语,失认,失用等执行功能的严重障碍,最后导致生活不能自理。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磁共振成像目前尚无公认的确诊AD的生物学特异性指标,临床上主要以―排除法‖为主结合神经心理学量表测试,加上临床表现观测,很难排除主观因素影响,而功能磁共振的出现对AD患者的早期诊断,治疗及评估预后可提供客观的新的思路。

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是从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一种研究大脑功能活动的新技术,它能够确定人脑在执行某项任务或受到某种刺激时大脑的哪些区域被激活。

广义上fMRI包括血氧水平依赖成像(BOLD),磁共振波谱(MRS),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以及用于测量脑血流或脑血容积的灌注成像等。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BOLD成像,即通常意义上的fMRI。

BOLD效应fMRI是基于神经元活动对局部氧耗量和脑血流影响程度不匹配所导致的局部磁场性质的变化原理。

以下将对fMRI在AD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AD患者的记忆障碍fMRI研究记忆力下降是AD患者的核心症状,同时也是患者就医的主要原因,表现为逐渐发展的记忆力减退。

1.1 AD患者的情景记忆fMRI研究脑功能影像研究把记忆功能分为四大类:工作记忆、语义记忆、情景记忆和技能学习。

情景记忆(episodic memory EM)又叫事件记忆,指对个人在特定时间、地点经历的事情和经验的记忆。

情景记忆是AD患者最早的认知损害领域[2]。

根据过程分为编码、固化、提取或识别三个部分,可以用实验方法直接进行评估。

大量的研究证实中颞叶(包括海马、海马旁回、内嗅皮层、鼻周皮层等)和前额叶、扣带回、楔前叶及颞顶联合区是情景记忆相关的重要区域[3]。

磁共振诊断在区分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中的价值分析

磁共振诊断在区分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中的价值分析

磁共振诊断在区分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中的价值分析发表时间:2019-04-19T09:37:20.687Z 来源:《总装备部医学学报》2019年第02期作者:俞新[导读] 磁共振诊断可有效区分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

宁乡市人民医院湖南宁乡 410600[摘要]目的:分析在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中应用磁共振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痴呆患者70例,均为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收治,临床诊断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35例为AD组,临床诊断为血管性痴呆患者35例为VD组,同期行健康体检的35例老年人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均行MRI扫描,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AD组患者大脑萎缩及海马萎缩的发生率相比 VD组明显较高(P<0.05);相比其它两组,AD组左右两侧海马体积、颞叶沟回间距、大脑左右径及比值均较低(P<0.05)。

结论:磁共振诊断可有效区分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

关键词:磁共振诊断;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诊断价值阿尔茨海默病(AD)属于老年痴呆病症,疾病特点表现为病情隐匿,进展缓慢,目前病因尚无统一定论。

血管性痴呆(VD)是一种智能及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疾病诱因是脑卒中及全脑性缺血缺氧导致的,发病迅猛[1]。

AD、VD患者临床症状及诊断标准存在一定差异,所以临床诊断时难以区分。

因此临床治疗时选取有效的诊断方法,并正确判断疾病类型至关重要[2]。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痴呆患者70例,均为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收治,临床诊断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35例为AD组,临床诊断为血管性痴呆患者35例为VD组,同期行健康体检的35例老年人为对照组,均经临床确诊且排除混合性痴呆或因感染、创伤及其他因素引发的脑病史等疾病患者。

其中AD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60~83岁,平均年龄(74.62±3.53)岁;VD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62~84岁,平均年龄(75.10±3.68)岁;对照组:男22例,女13例,年龄62-83岁,平均年龄(74.95±3.72)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在阿尔兹海默病检查中的运用
目的探讨磁敏感成像在阿兹海默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收集我院诊断为阿兹海默病的患者共18例,以及无认知功能障碍的20例正常人,同時行MMSE 评价,磁敏感扫描,并进行相位值和MMSE评价的相关性分析。

结果正常对照组中相位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发现AD患者的相位值和MMSE评分呈正相关。

结果AD患者采用磁敏感加权成像有利于疾病的诊断。

标签: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阿尔兹海默病;检查阿兹海默病是一种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在我国老年人中是主要的引起痴呆变化的来源,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存质量,增加了患者家属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

在我国,阿兹海默病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但对于本病的诊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判断仍较为困难。

因此,探讨如何采用非侵入性的手段尽早的诊断和判断AD的预后是十分重要的[1]。

以往认为,AD的发病机制多有Aβ假说、Tau蛋白假说等等,目前认为AD 患者的病变脑部区域中铁含量明显增加,多表现为海马、老年斑中的铁含量和铁蛋白增加,且有研究表明铁含量和AD的病情严重程度有关,这对我们利用磁共振的磁敏感加权成像研究AD的诊断和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2,3]。

磁共振的磁敏感加权成像是分析组织中铁含量的重要方法,通过分析相位值,能够反映脑内非血色素铁的浓度。

本次研究将对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的相位值和AD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进行一定的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11年~2013年诊断为AD的住院患者共18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6例;年龄为54~75岁,平均年龄(68.5±1
2.22)岁。

另收集20例无认知功能障碍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组。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受教育程度、居住环境、经济条件、并发症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

入组病例纳入标准:符合DSM-IV痴呆诊断标准,符合NINCDS-ADRDA阿兹海默病诊断标准,且所有患者均可完成检查。

排除标准:排除精神行为异常、缺乏自制力不能配合检查、临床资料丢失者。

1.2方法本次研究中所有病例均完成病史资料、神经心理量表资料、体格检查。

AD患者(检查组)均完成MMSE评分。

所有患者均行磁共振和磁共振敏感加权成像检查。

磁共振平扫时采用T1WI SE/IR、T2WITSE、T2WI、FLAIR序列扫描;磁敏感加权检查时采用T2加权梯度回波序列进行扫描,随后拖加高通滤波,得到校正的相位图,再使用SPIN软件进行扫描图像的处理,留取双侧海马、基底节、丘脑、红核、黑质、小脑齿状核的最大层面的图像,测定相位值。

1.3统计学分析本研究所得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在两两比较方差齐性时采用LSD-t检验;计数资
料采用x2检验。

测定MMSE评分和相位值之间关系时采用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法,设定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磁敏感加权成像相位值的比较分析比较两组磁敏感加权成像相位值,发现和对照组对比,检查组中的双侧海马、双侧基底节、双侧丘脑、右侧小脑齿状核的相位值和对照组有明显区别,均呈现明显降低,这提示以上部位中,相对对照组而言,有较多的铁沉积,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注:*为和对照组相比两组间P<0.05
2.2 磁敏感加权成像相位值和MMSE评分相关性分析对前文已明确的存在显著性差异的部位进行相位值和MMSE评分的相关性分析,发现双侧海马、双侧基底节、双侧丘脑、右侧小脑齿状核的相位值和MMSE均有明显的相关性,且均呈正相关,有统计学差异(P<0.05)。

见表2。

注:*P<0.05
3 讨论
磁共振的磁敏感加权成像是通过不同的磁敏感度差异而成像的,在完成扫描后,要通过高通滤过进行校正,得到校正的相位图,方可计算相位值。

在脑组织中存在着血色素铁和非血色素铁,后者能够采用磁共振技术测量得到,缩短T2,增加横向弛豫率,当铁含量增加时,相位值会减少,二者为负相关[4,5]。

因此,判断相位值的大小能够反应非血色素铁的含量。

以往已经有研究结果证实,AD患者脑组织中存在铁含量的增加,且已有对于铁含量增加是病因还是结果的分析,部分研究者认为铁含量增加是AD的发病机制之一,因此,判断脑组织中铁含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AD的病情严重程度,对于诊断也有一定的帮助。

本次研究发现,和正常人相比,AD患者的双侧海马、双侧基底节、双侧丘脑、右侧小脑齿状核的相位值明显降低,铁含量明显增加,和既往研究结果相符合;本次研究还进行了相位值和MMSE评分的相关性分析,以上部位的相关值增加时,患者的MMSE评分也增加,这提示铁含量和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可能相关。

AD患者的发病机制公认为两种,Aβ假说,Tau蛋白假说,关于这两种蛋白和铁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两种蛋白均能够结合铁,导致神经系统中老年斑、神经原纤维缠结处的铁含量增加。

AD患者的其他致病假说,如线粒体功能障碍、氧化应激干扰等等,
综上,AD患者采用磁敏感加权成像有利于疾病的诊断,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赵丽娜.基于体素的分析阿尔茨海默症和轻度认知障碍人群的大脑灰质密度[D].2012,04.
[2] 高永哲,章军建,吴光耀,等.阿尔兹海默病与皮质下型血管性痴呆患者脑血管反应性的比较研究[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3,20(6):323-326.
[3] Sivanandam TM,Thakur MK.Traumatic brain injury:A risk factor for Alzheimer,s disease[J]. Neuroscience and Biobehavioral Reviews,2012,36(5):1376-1381.
[4] Uma SY,Jinsoo Uha,Yamei Chenga,et al.Forebrain-dominant deficit in cerebrovar reactivity in Alzheimers disease[J]. Neurobiology of Aging,2012,33(1):75-82.
[5] 牛丰南,孙宗正,徐运. 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诊断的分子靶标研究进展[J].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09, 36(1): 86-9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