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概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决策性:捕捞方案对资源量的长期影响
(长期)
五、渔业资源评估简史(最早的三个学说)
1. 繁殖论(德国 耿克) 所有鱼捕捞前产卵一次,就有持续资源,因此要限制鱼体捕
捞长度。 2. 稀疏轮/生长论(丹麦 彼德逊)
饵料基础与生长有关,捕捞对生长有利。 3. 波动论(挪威 约尔特)
鱼类成活和世代数量并不取决于饵料量及非生物因素影响, 受世代强度影响有世代波动特点。
利用各种统计和数学的方法对鱼类种群针对不同的管理策略 而发生的变动所做出的定量预测。
——— Hilborn & Walters (1992)
三、渔业资源评估的内容:用数学的手段进行定量分析, 对渔业资源进行评估和估算,(初级生产力法,水生学 法,生物调查法等)。
三、渔业资源评估的内容:用数学的手段进行定量分析, 对渔业资源进行评估和估算,(初级生产力法,水生学 法,生物调查法等)。
一、种群(Population):在特定的时间内,占据着特定空间
的同种有机体的集合群。是仅次于种的下一个分类单位群所组成,具有
时间或空间的生殖隔离以及独立的洄游系统,在遗传离散 性上,保持着个体群的生态、形态、生理性状的相对稳定, 是水产资源研究和管理的基本单位。
定量分析:在一定假设前提下,建立简单和抽象的数学 模型来描述渔业的各种变化。
一般步骤: 1、确定生物学特征:年龄、生长、体长、体重、群体 组成、繁殖力等。对捕捞对象的生长、死亡规律进行研 究。 2、通过渔业统计资料来评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捕捞努力量(E) 统计资料
渔获量(C)
一般步骤:
3、对资源量和渔获量作出估计和预报,供决策者选 择最佳方案。包括:合适的捕捞强度,限定渔获量 (TAC),上岸尺寸(网目大小)等等。
渔业资源评估
渔业资源科学管理与合理利用 对渔业资源状况有准确的认识 渔业资源评估
欧美 日本 我国
领先地位—数学模型 另一种途径—资源调查 起步较晚—处境尴尬
绪论
一、渔业资源:水域中的经济鱼类和其他动物 二、渔业资源评估 (Fishery Stock Assessment):
研究渔业生物(主要是经济鱼类)种群动态、数量 变动的一门学科。
1 dB r(B) g(B) M (B) F( f )
B dt
r(B),g(B),M(B)分别为以生物量为自变量的补充率, 生长率和自然死亡率;
F(f)是以捕捞努力量f为自变量的捕捞死亡率;
η为随机因素,由环境因素引起的随机变化率,可以
看作误差项,从长期考虑E(η)=0
当资源群体处于平衡状态(不考虑η ):
图1.1 影响资源数量变动的4个因素及其数量变动图
补充
可捕群体
生长
自然死亡(未开发群体) 产 量(已开发群体)
表达式:
补充
B2=B1+R+G-M-C
生长
自然死亡
当B2>B1时,资源处于增加状态 当B2<B1时,资源处于减少状态 当B2=B1时,资源处于平衡状态
(1.1)
捕捞死亡
2、Schaefer和Beverton(1963)用相对变化率来描述 资源量变动

F(f)=r(B)+g(B)-M(B)
渔业资源评估包括利用各种统计学和数学的方 法对鱼类种群针对不同的管理策略而发生的变动所 作出的定量预测。
四、渔业资源评估的目的:
合理地,可持续地利用渔业资源
利用不足:扩大利用尺度
根据开发程度 过度开发:控制、限制开发力度
开发适度:稳定
根据性质
生产性:通过研究种群变动,预测下一年 或下一捕捞季节的资源数量,可捕量为多 少(短期)
量等渔业统计数据
Stock assessment involves the use of various statistical mathematical calculations to make quantitative predictions about the reactions of fish populations to alternative management choices. (Hilborn & Walters, 1992)
4、对鱼类种群针对不同管理策略而发生的变动作出定 量的评估
寻求合理利用资源的最 为制定渔业政策和渔业
佳方案
管理规定提供科学依据
估算生长、死亡等 有关参数
研究生长、死亡和 补充的规律
捕捞对渔业资源数 量和质量的影响
对资源量和渔获量 作出估计和预报
年龄、生长、长度、重量、 多年的渔获量和捕捞努力
繁殖力及渔获组成等
1965年—Gulland
建立年龄结构实际种群分析(VPA);1972年由 Pope简化为世代分析法或股分析法(CA);1974年, Jones 建 立 体 长 结 构 VPA , 1987 年 Pope 和 Yang 提 出 MSVPA。
第一章 渔业资源数量变动的一般规律
第一节 研究资源数量变动的基本单位
第二节 资源数量变动的基本原因及其一般规 律
一、基本原因
鱼类资源数量变动
内部原因
生物学因素: 出生、生长、补充、
死亡等。
外部原因
环境(温、盐、海流、 风、污染)捕捞、饵料、 种间竞争、捕食等
卵—仔幼鱼—稚鱼—成鱼—亲鱼—衰老死亡
二、基本模型 引起鱼类资源数量变动的因素复杂,从而导致变动
规率不明显,但也并非无章可循。 1、Russell原理:用绝对数量表示的基本模型
1918年—前苏联渔业科学家巴拉诺夫(Baranov)
最早用数学分析方法研究了捕捞对种群数量的影响。 提出计算产量的数学模型,建立了捕捞效率和捕捞强度 的基本概念,用体长分布计算鱼类死亡率,把总死亡分 离成捕捞死亡和自然死亡。
1931年— Russell
提出了影响种群数量的四个因素:补充、生长、捕 捞死亡和自然死亡与种群数量间的关系
1 dB C r(B) G(B) Z (B) B dt
1935年—Graham
首次用Logistic“S”型增长曲线近似描绘鱼类种群的 增长。 1945年—Ricker
将生长、死亡和产量结合在一起建立Ricker平衡模 型和繁殖模型。 1957年—Beverton-Holt
应用von Bertanlanffy生长方程建立单位补充量渔获 量的B-H模型及B-H繁殖模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