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发展评价的实践与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发展评价的实践与反思
厦门市日光幼儿园黄芳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育评价“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同时还指出:“评价的过程,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审视教育实践,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其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由此可见,评价对幼儿的发展、教师的成长及课程本身的发展意义重大。特别是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评价的发展性功能更是日渐凸显。
根据《纲要》的精神,我们致力于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探讨,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发展性功能来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并取得一定成效。
一、新理念下的实践探索
我们在认真学习《纲要》有关教育评价精神的基础上,确定了开展幼儿发展评价实践的根本目的,即通过幼儿发展评价来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激励幼儿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教育活动,实现教育评价的激励功能;同时,根据开展幼儿发展评价所获取的信息,对教育过程进行调整与完善,实现教育评价的反馈功能。
幼儿发展评价的最根本目的,是促进每个幼儿更好地发展,同时也促进教师的自我成长和新课程本身的发展。
(一)评价取向的多元化
促进幼儿的发展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纲要》明确指出:要“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因此,在教育活动中,教师的评价不再把
幼儿对知识技能的掌握作为重点取向,更多的是关注幼儿各方面的发展。基于幼儿知识技能的评价,往往由于幼儿知识技能发展的局限性,导致幼儿屡屡遭受挫折体验,影响其学习情感与心理的发展;而基于多元取向的幼儿评价,则从纵向比较出发,全面地赏识幼儿素质新的进展,使幼儿能较多感受成功与被肯定的喜悦,从而激发出更强烈的学习内驱力,使幼儿更容易登上发展的新台阶。
如对于绘画活动的评价,以往教师往往只侧重于幼儿绘画技能的掌握与否。现在,教师则更加重视挖掘绘画作品本身潜在的涵义,认可、赏识幼儿个性化的绘画表现;更加关注幼儿的所思所想,分析、思考绘画作品反映了幼儿什么样的情绪情感、生活经验、思维方式等等;更加注重幼儿的创造力、观察力、逻辑思维能力、整合能力等能力表现,并期望能借此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研究幼儿的学习特质,为寻求下一步的教育策略提供依据。如下例所示:
作品试析:该图线条较为流畅,能表现物象的主要部分和基本特征,反映出图示期幼儿的绘画特征。画面布局合理,马路上有车子在行驶,马路两边有房子和树木,太阳则位于马路和房子的上空,车头的位置也呈现出了车辆行驶的方向,这说明作者的空间概念已得以建构。画面主题明确,表现的是马路的情景,反映了
作者的生活经验。而图中车辆造型、种类及车灯、车轮、车窗等细节的表现,则体现了作者细微的观察力等等……
由上例可见,教师的评价取向重心已经发生了转移,体现了对情感、态度、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评价,知识和技能不再是唯一的内容了。这样更有利于教师发自内心地来肯定幼儿的发展,呵护幼儿的自尊心。
(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纲要》明确提出:“管理人员、教师、幼儿及家长均是幼儿园教育评价工作的参与者,评价过程是各方共同参与、相互支持与合作的过程”。《纲要》运用全新的教育观念和思维方式,建立了全新的多主体教育评价体系,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教师对幼儿单向评价的评价体系,使整个教育评价置身于大众的视野,呈现出更为广阔、开放的新格局。在实践中,我们强调了家长的参与,努力提升家长在评价中的地位。灵活利用家长开放日、每周一次的家园联系本、调查表、成长记录袋等,请家长参与对幼儿的评价。如家园联系册的建立,教师把幼儿一周或一月的表现进行评价后,通过家园联系手册反馈给家长,让家长了解幼儿的各方面发展水平,促进家长采取更优化的、更艺术的教育方法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
幼儿也是评价主体之一。因此,我们还注意还幼儿在评价中的主体性地位,鼓励幼儿积极参与自评和互评,并注意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采取操作简单、形式有趣的评价方式,引领幼儿享受参与评价的乐趣,激起幼儿参与评价的兴趣,从而使幼儿在成为被评价者的同时也成为评价者。如下例所示:在图一中,幼儿通
过在棒棒车上粘贴贴纸,评价自己一周以来各方面的进步;在图二中,幼儿用花和星星的图案评价自己对交通标志的认识。
图一:图二:
此外,幼儿还可以通过盖表情章,对自己今天的情绪状况进行自评;通过棒棒卡的相互盖章,统计评选出班级的“最佳进步明星”等;观赏评价自己或同伴的绘画作品及建构作品;在集体或小组讨论中参与互评等。自评和互评,有助于幼儿学习客观地认识自我,并吸取、借鉴他人之长,从而体现幼儿在评价活动中的主动性及幼儿通过评价活动提升自我的评价目的。
(三)评价情境的自然化
《纲要》明确指出:评价要“在日常活动与教育教学过程中采用自然的方法进行。”即评价情境要自然化,要在幼儿真实的生活和学习情境中对幼儿实施评价。对幼儿来说,生活即学习,游戏即学习,活动即学习。如果把幼儿从生活、游戏、活动中抽离出来进行评价,无疑会打断幼儿的学习过程,震荡其心理,不容易得到真实的评价结果,而评价情境自然化,能避免惊吓幼儿学习心理或干扰幼儿学习过程。依托幼儿真实的学习情境开展评
价,足以使幼儿更迅速地理解教师评价语言的含义,从而和教师展开有效的互动,实现评价的功能,提高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水平。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将评价渗透于一日各个环节、各个活动中。如在午睡起床环节评价幼儿自主穿衣的主动性和能力;在午餐环节评价幼儿进餐的习惯和态度;在早操环节评价幼儿参与的主动性、动作的连贯性和准确性等;在活动区中,更是注意营造宽松、民主的氛围,让幼儿自由展露天性,在自然放松的活动情境中对幼儿展现出的多元智能进行观察、分析、记录和评价。
同时,教师还特别注意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良好评价氛围。例如,在评价结构区中七彩积木的拼摆情况时,教师注意用商量、探讨的口吻引导幼儿互评,即找找谁的作品搭得好、谁的作品和别人不一样、谁还会搭出别的作品等,这就将评价置于有意义的、真实世界的活动中,使幼儿自然而然地展开相互评价,在自然、轻松的氛围中,更加积极、大胆地展露自己的所思所想,使教师了解幼儿的认知水平,从而有利于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或引导。
(四)评价类型的多样化
幼儿园教育活动具有广泛和复杂的内容,因此,要根据实际情况与需要,灵活选择、运用适宜的评价方法。学前教育评价的种类很多,其中,按评价的功能划分而成的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诸三者分别贯穿于课程的不同阶段,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是教师获取信息、调整教育策略的重要参考和主要来源之一,亦是幼儿发展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尝试将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多种评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