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教学设计.doc
欧阳修《醉翁亭记》教学设计(通用6篇)
欧阳修《醉翁亭记》教学设计欧阳修《醉翁亭记》教学设计(通用6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欧阳修《醉翁亭记》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欧阳修《醉翁亭记》教学设计篇1【学习目标】1、培养文言语感,理解重点实词和虚词的用法和含义;2、学习情景交融、寄情于景的写法,体会作者“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怀;3、理清文章结构层次,熟读成诵。
【教学过程】一、导入本单元我们学过了两篇以“记”为体裁的文章,《小石潭记》先借尤为清冽的潭水、参差披拂的青树、往来翕乎的游鱼,表达自己对自然的喜爱之情,又借四面环竹,空寂无人的环境道出了自己孤独无助、怀才不遇的伤感之情;《岳阳楼记》借迁客骚人的忧喜之情,展示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胸襟以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志向。
由此可见,“记”这一文体,明为“记”,实为“寄”也。
它们都是作者有感而发,借题发挥,融记叙、描写、议论与抒情为一体的名篇佳作。
下面我们学习《醉翁亭记》,且看作者欧阳修如何借题发挥吧!二、朗读指导1、教师范读。
学生给生字词注音并注意语音停顿:学生齐读、听录音读、个人读,理解重点字词句:⑴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⑵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⑶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⑷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⑸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⑹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2、特别提示:“也”字的用法,“而”的轻重读法。
三、课文理解,学生带问题朗读课文问题设置:1、结合课文内容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出恰当的修饰语:之琅琊;之酿泉;之醉翁亭;2、“醉翁”及“醉翁亭”的来历是什么?醉翁的乐趣在不在酒?3、作者在写醉翁亭之前写了哪些景物?它周围的景色如何?面对此情此景作者的心情如何?过程与方法:学生在朗读中讨论体会,教师适时点拨。
醉翁亭记优秀教案
醉翁亭记优秀教案•相关推荐(二)能力训练点1.引时学生反复诵读、感受优美的语言,力求熟读成诵。
2.扣住“文眼”认真思考,理解文章主旨。
3.引导学生发挥想像,再现美文的意境,由此体会文章所构造的优美意境。
(三)德育渗透点让学生懂得并学会在受到挫折不幸时,应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具有旷达的情怀。
(四)美育渗透点引导学生感受本文流畅婉转,抑扬错落的语言风格,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音。
二、学法引导本文的语言代美,适于反复诵读,在诵读中体会语气、语调,再现文章所构造的优美意境。
主旨的理解,要通过找关键句,分析作者情感脉络来完成。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l.正确理解文章意思,体会本文婉转化美的语言特点,欣赏作者构造的优美意境,这一学习重点,主要在反复诵读中感悟。
2.理解作者在文中,写“醉”是表象,写“乐”是实质,以“醉”写“乐”的用意,是学习的难点,教师作适当分析后领会。
3.欧阳修的“山水之乐”,为什么不是他消沉堕落的表现,而是他旷达情怀,积极的“与民同乐”的思想的体现?这一疑点需要教师联系作者写作背景,作此补充介绍,分析来解决。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录音机,投影仪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学生利用工具书,书下注释,自学文章,读懂文意。
2.教师介绍“而”“也”在文中的作用,它们在表达语气,情感方面的几种情形,指导诵读,体会意境。
3.教师设计思考题,帮助学生理解“难点”消除“疑点”。
七、教学步骤(-)明确目标了解文章,感受精美的语言,感悟优美的意境,理解文章主旨(二)整体感知欧阳修早年曾协助范仲淹(北宋仁宗时任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革新政治,触动了保守派大官僚们的利益,遭到嫉恨,被贬滁州。
这篇文章是他任滁州太守时写的。
他仕途坎坷,有志难伸,于是寄情于山水,与民同乐。
他虽被贬滴,却不消沉,他把滁州治理得政治清明,人民生活安乐。
他自号“醉翁”文中多次提到“醉”字,其实“醉”是表象,“乐”是实质。
他的志趣,不只是在山水之间,更是在一州人民,他是因百姓的生活安乐而乐。
欧阳修《醉翁亭记》教案
欧阳修《醉翁亭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字词。
理解课文的内容,把握作者的表达技巧和写作风格。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2.1 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2.2 重点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3 修辞手法的识别与分析。
三、教学难点3.1 课文中的古代文化背景和习俗的理解。
3.2 修辞手法的深入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准备4.1 教材《醉翁亭记》。
4.2 相关参考资料。
4.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引入话题,简要介绍作者欧阳修及其作品《醉翁亭记》。
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引起学习兴趣。
5.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学生通过注释和查阅资料,学习课文中的重点字词。
5.3 课堂讲解对课文进行逐段讲解,解析课文内容,解释重点字词的含义。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示例讲解。
5.4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课文中的艺术特色和写作风格。
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总结讨论成果。
5.5 课堂练习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相关的练习题目。
学生互相批改,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6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提出与课文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思考。
5.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6.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和练习等,评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6.2 理解与分析能力:通过课堂提问、练习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6.3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后作业和阅读练习,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六、教学反思6.1 教师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包括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运用和学生的学习效果等方面。
第12课《醉翁亭记》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12.醉翁亭记【核心素养目标】:1.了解欧阳修的文学常识和本文的创作背景及文化意义。
2.语言建构与运用:朗读、背诵全文,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提高文言阅读能力,加深对课文主题的理解。
3.思维发展与提升:把握全文的脉络,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4.审美鉴赏与创造:理解本文写景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学习本文精练优美、流畅自然的语言。
5.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及其积极意义,感受作者的高尚的情怀,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热爱祖国文化的高尚情感。
【教学重点】积累“而”“乐”等常用词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难点】体会本文个性鲜明的语言风格和层层递进、巧妙呼应的艺术手法。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激趣导入范仲淹的政治理想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有个古仁人和他的政治理想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又有所不同,同学们想知道是谁吗?让我们走进《醉翁亭记》来一次醉翁亭之游,去感受山中的美景,聆听先生的心音。
二、走近作者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吉安)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有《欧阳文忠公集》传世。
欧阳修幼年丧父,家境贫寒,其母以荻杆画地教他认读。
24岁登进士第,曾任西京(今河南洛阳)留守推官,因几次支持范仲淹等改革派,屡遭贬谪,晩年曾主持进士考试,录取了苏轼、苏辙、曾巩等人。
又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
死后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欧阳修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散文创作成就最大,也擅长诗词,诗学韩愈,多反映社会现实,有议论化、散文化倾向,词则婉约柔美,清新淡雅。
三、字词梳理1.读准字音。
环滁(chú)林壑(hè)辄(zhé)林霏(fēi)弈者(yì)阴翳(yì)晦明(hu ì)酒洌(liè)琅琊(lánɡyá)伛偻(yǔlǚ)觥筹(ɡōnɡchóu)2.词类活用。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优秀3篇)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优秀3篇)醉翁亭记教学设计篇一1、知识能力:朗读背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言虚词“而”、“也”的作用。
2、过程和方法:发挥想象,再现美文意境,体会文章的意境美。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作者寄情山水排遣郁闷的心情及“与民同乐”的思想。
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醉翁亭周围美好的自然风光和人物欢乐场景的描绘,体会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体会“醉”与“乐”之关系,理解“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2课时(连上)。
一、课文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千古传诵的名文,古往今来,多少人们对此文百读不厌,津津乐道,感慨万千,沉醉于其中。
那么人们为何而醉?本文有何独特的魅力?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篇美文吧!问:亭名由何而来?太守为何取号为醉翁?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给它命名。
太守即欧阳修,号醉翁,其特点是易醉。
那么,醉翁的“醉”由何而生?仅仅是酒醉吗?提示两个问题:1、太守为什么而醉?2、我们为什么而醉?二、探究问题一1、太守为什么而醉?领悟其思想内容。
⑴依据自己预习时读书的感受,大家谈谈太守为什么而醉。
学生自由发言,师总结概括:为景而醉,为人而醉,为情而醉。
⑵那课文中那些句子描绘了醉翁亭四周的山水之景、朝暮之景和四时之景?①指名朗读描绘的句子,想象画面。
②醉翁亭依山傍水,景色千变万化,作者描绘了几幅画面?写景的顺序怎样?指名学生回答。
③教师小结:第一段作者利用空间的变幻的手法,移步换景,由远及近,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山水特写,可归纳为:群山环绕图→琅琊秀色图→酿泉流水图→溪亭展翅图。
第二段,利用时间推移,抓住朝暮及四季特点,描绘了对比鲜明的晦明变化图及四季风光图:“野芳发而幽香”春意盎然,“佳木秀而繁阴”暑气逼人,“风霜高洁”秋高气爽,“水落石出”一片寂然。
作者写山山水水,花草树木,都蕴涵着作者深深的情怀,因而作者感叹:“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这句话把景与情直接联系了起来。
醉翁亭记教案优秀教案6篇
醉翁亭记教案优秀教案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致辞演讲、工作计划、心得体会、条据文书、汇报材料、规章制度、合同协议、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work plans, reflections, written documents, reporting materials, rules and regulations, contract agree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醉翁亭记教案优秀教案6篇教案的制定可以帮助教师思考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的灵活性和创新性,教案是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和积极性的重要工具,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醉翁亭记教案优秀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醉翁亭记》教案设计(通用10篇)
《醉翁亭记》教案设计《醉翁亭记》教案设计(通用10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醉翁亭记》教案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醉翁亭记》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从“醉”和“乐”中所抒发的政治理想。
2.理解文中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3.掌握基础的文言词语。
4.背诵课文,默写重要句子。
【教学重点】掌握实词解释与重要句子翻译;领会课文内容;体验作者心情。
【教学难点】领会“与民同乐”的内涵。
【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多媒体显示:欧阳修图片知道他是谁吗?(欧阳修)谁为大家介绍一下欧阳修?多媒体显示: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史学家,24岁考取进士,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首。
多媒体显示:醉翁亭图片知道这个亭子的名子吗?(醉翁亭)醉翁亭与欧阳修之间有什么关系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去探寻答案!二、范读感知活动一:我是小导游1.听读课文,要求:边听边提炼出醉翁亭的地理和人文信息。
活动:你来做导游,把醉翁亭介绍给游客。
注:此环节在于引导学生通过听读全文,提炼醉翁亭的位置、造型、建造者、命名者、命名的原因、周围的环境、当年的历史等有效信息,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使学生对课文有了大致的了解。
听了这几位同学的讲解,相信大家一定对醉翁亭有了初步的印象,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些印象和了解把这篇文章齐读一遍。
多媒体显示:2.齐读课文,要求:①读准字音②以导游的身份,读出对风景名胜醉翁亭的欣赏和赞美。
注:此环节的目的在于组织学生落实字音,并初步感受醉翁亭的自然美和人文美。
三、朗读探究刚才同学们朗朗的读书声,让我想起了许多古文鉴赏家对《醉翁亭记》的评价,他们说:《醉翁亭记》读起来,朗朗上口,错落有致,极富音韵美。
醉翁亭记教案(15篇)
醉翁亭记教案(15篇)醉翁亭记教案(15篇)醉翁亭记教案1 目的:知识目的: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和重要虚词的用法。
才能目的:1指导学生朗读,训练学生的文言语感,逐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品读课文,鉴赏本文的意境美、语言美、构造美,逐步进步鉴赏才能。
德育目的:理解文中所表现作者的旷达情怀和美妙理想,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胸怀天下的理想。
教学重点:在朗读中疏通文意,推究文理,品味意境。
教学难点:1“醉翁之意”在何处?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太守之乐”乐什么?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点拨法;品评鉴赏法。
学习方法:品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导语设计同学们,漫步小石潭,体验了柳宗元“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抑郁忧伤;登岳阳楼,感悟了范仲淹先忧后乐的博大情怀,今天让我们再次登上醉翁亭,一起去品味欧阳修“醉翁之意“的旷达胸襟。
二认读,感受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课文〔注意文中连用的21个“也”字和25个“而”字。
〕1请同学们用以下的句式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这是一篇〔〕的文章。
2有不理解的地方么?假如有,请同学们把自己最想问地问题提出来?3文中哪一个字贯穿全文,并提醒全文的主旨?山水乐—四时乐—宴酣乐—禽鸟乐—人之乐—太守乐—与民同乐。
三品读,发现美《醉翁亭记》是一篇写景抒情的美文佳作。
那么终究它有那些美点。
让我们运用在前面课堂上学习到的方法,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再次品读,发挥合作探究的才能,表达出自己对文章的领悟,用“《醉翁亭记》之美,美在——”的句式开头说一段话。
学生分小组研读、讨论、答复。
最后小结。
美在语言。
1语言凝练、含蓄。
2骈散结合,相映成趣。
3注意运用虚词,全文用了“也”、“而”把诗一样的句子断开,让它带上散文的韵味,回环反复,一唱三叹。
美在意境。
它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醉翁亭记》的思想意脉是一个“乐”字,醉中之乐,它像一根彩线连缀各幅画面。
山水相映之美;朝暮变化之美;四季变幻之美;动静比照之美。
《醉翁亭记》优秀教学设计
《醉翁亭记》优秀教学设计《醉翁亭记》优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2、注重对景物的细致描写3、写作训练重难点: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及、写作教具:投影仪、图片、录音机、磁带、送话器教学程序:一、内引铺垫北宋时期,曾有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在今宜昌担任过县令,你知道他是谁吗?指名学生回答:欧阳修板书并介绍: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
庆历六年也即公元1046年,欧阳修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主张,被贬到今安徽省滁县做了一名“迁客”,那时期,他游览了风景秀美的“醉翁亭”,并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醉翁亭记》,斗转星移,几千年后,现在的醉翁亭还“健在”吗?它的面容又如何呢?今天,我们终于同“梦幻旅游公司”联系好了,在公司导游先生和导游小姐的带领下,一同去欣赏“醉翁亭”的美丽风光。
在以上板书“醉翁亭”前加“梦游”二字,构成本文的教学主题:“梦游醉翁亭”。
二、导学品读1、播放伴音:火车进站的声音,由弱到强。
2、指名一学生当导游并拿着送话器解说:各位旅客请注意,开往安徽方向的次列车到站了,请去滁州醉翁亭风景区的旅客,带好自己的行礼,检票下车。
(重复一遍)3、指名另一名女同学当导游小姐,在各位旅客下火车后去醉翁亭的`车上,接待旅客:各位旅客大家好,欢迎大家乘座我们“梦幻旅游公司”的大巴,再过几分钟,我们就要到醉翁亭风景区了,我们已经为大家做好了游览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为了不耽误大家的时间,我们直接在导游小姐的带领下去领略醉翁亭的风光。
我们公司全体人员将热情为您提供周到地服务。
如果您在旅途中有什么困难,请随时与我们联系,联系电话是:xx,谢谢您的合作!4、教师简单旁白,然后由另外几名导游按课文内容依次进行景点介绍。
5、景点之一:醉翁亭景点介绍。
导游在介绍此景点时可让学生都把眼睛闭上,体现"梦游"。
随着导游细致入微地讲解(学生可在原文的基础上,对其景色进行细致描绘),进而完成对课文第一自然段的理解。
初中语文《醉翁亭记》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醉翁亭记》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醉翁亭记》全文。
(2)理解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式,翻译重要的段落。
(3)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写作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美景和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领悟到“与民同乐”的思想,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二、教学重点1. 熟读并背诵《醉翁亭记》。
2. 理解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式,翻译重要的段落。
三、教学难点1. 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写作特点。
2. 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
2. 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醉翁亭记》的作者和背景。
(2)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韵律和情感。
(2)让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自行解决生僻词语和句式的问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写作特点。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重点讲解(1)讲解生僻词语和句式,翻译重要的段落。
(2)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写作特点,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进行课文朗读和背诵的练习。
(2)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激发学生对下节课的期待。
7. 课后作业(1)熟读并背诵课文。
(2)完成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1. 对比学习(1)将《醉翁亭记》与其它山水游记进行对比,如《滕王阁序》、《岳阳楼记》等。
(2)分析不同文章的写作特色和表达方式。
2. 文化探究(1)了解欧阳修的生平和文学成就,探究其创作《醉翁亭记》的背景。
2023年醉翁亭记教学设计15篇
2023年醉翁亭记教学设计15篇醉翁亭记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理解__意思,感受语言的优美。
2、掌握“而”、“也”的用法。
3、理解欧阳修的旷达情怀,“与民同乐”的积极政治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1、“而”、“也”的用法。
2、理解__主旨。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诵读式教学。
【教具】录音机,投影机。
【教学内容】一、导入新课1、由成语“醉翁之意不在酒”引入课文。
2、简介欧阳修的生平。
参考课文注释①并补充有关内容:欧阳修早年曾协助范仲淹革新政治,触动保守派官僚们的利益,遭到嫉恨,被贬滁州。
这篇__是他任滁州太守时写的。
他仕途坎坷,有志难伸,于是寄情山水,与民同乐。
他虽被贬谪,却不消沉,把滁州治理得政治清明,人民生活安乐。
他自号“醉翁”,文中多次提到“醉”,其实“醉”是表象,“乐”是实质。
他的志趣,不在山水之间,而在一州之民,他是因百姓的生活安乐而乐的。
3、听录音朗读,学生轻声跟读。
4、教师介绍“而”、“也”的用法,在此基础上,学生反复朗读,体会__的语言美、意境美。
5、齐读课文,要求边读边揣摩语气。
提示:__共用21个“也”字,语气不尽相同,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⑴陈述(用于描述景物)。
⑵肯定(用于介绍人名)。
⑶感叹(用于直抒胸臆)。
__还用了25个“而”字,读时要分辨轻重,凡表示转折或递进意味的,都要重读;凡连接词语而有调整节奏作用的,则可轻读。
朗读时还要注意骈散结合的特点,注意节奏的缓急,语调的高低。
6、思考下列问题(投影),理解__主旨:__以“醉”、“乐”二字提挈全文,“醉”是表象,“乐”是本质。
“醉”、“乐”二字借“醉翁亭”说出,全文脉络清晰,试根据你的理解填空:⑴开头一段介绍醉翁亭,包括两个层次:1层介绍醉翁亭的'_______;2层介绍醉翁亭的__________。
其中跟__脉络关系最为密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
⑵中间两段写醉翁亭的景色,也分两层:1层写___________,先用“___________”一词领起,后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收一笔。
醉翁亭记教案(7篇
醉翁亭记教案(7篇教学目的及要求:1、题解,了解本文及写作背景。
2、学习生字,在理解重点词的根底上初步理解文章内容。
3、熟读课文,留意句中停顿。
教学重点:1、学习生字,在理解重点词的根底上初步理解文章内容。
2、熟读课文,留意句中停顿。
教学难点:题解,了解本文及写作背景。
教学过程:一、题解,了解本文及写作背景:1、: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北宋闻名文学家、史学家。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代古文运动的首领,宋代散文家之首席。
2、写作背景:写于被贬为滁州太守第三年(1046年),他当时只有三十九岁,却自称为“苍颜白发”的“醉翁”,这有点自嘲的意味。
滁州地处江淮之间,交通不便,民风淳朴。
欧阳修渥衬瓯槐幔?送臼猓??槐?萼堤荆??且曰??奶?鹊焙盟?牡胤焦伲??傩瞻焓隆3?莘绻庑憷觯?费粜薇慵那樯剿??允?谱杂椋?朊裢?郑?涯谛牡囊钟粞谘乖谏剿?胧?浦?种?小?3、出处:选自《欧阳文忠公集》。
文忠是他的谥号。
二、学习生字,理解重点词,熟识课文内容:1、生字:chú hè láng yá chán niàng zhé滁壑琅琊潺酿辄fēi míng huì yǔ lǚ liè yáo霏暝晦伛偻洌肴sù hān yì gōng chóu yì蔌酣弈觥筹翳2、重点词: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树木)茂密的样子。
②有亭翼然而临于泉上者: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③名之者谁:为……命名④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⑤野芳发而暗香:香花⑥佳木秀而繁阴:发荣滋长⑦伛偻提携:指老老小小的行人。
⑧宴酣之乐:尽兴地喝酒⑨觥筹交叉:酒杯;酒筹三、朗读课文,留意句中停顿。
其次课时阅读理解课教学目的及要求:在把握重点字词含义的根底上,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重点及难点:同上教学过程:一、第一段:1、朗读,留意句中停顿。
欧阳修《醉翁亭记》教案
欧阳修《醉翁亭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醉翁亭记》全文。
分析并欣赏欧阳修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技巧。
解释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式。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学会通过文中的线索,推测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写作背景。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领会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和旷达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醉翁亭记》的整体内容理解。
欧阳修的写作特色和表达技巧。
2.2 教学难点:文中的生僻词语和特殊句式的理解。
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写作背景。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醉翁亭记》的插图或相关背景资料,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简单介绍欧阳修的生平背景和文学地位。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僻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引导学生通过文中的线索,推测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写作背景。
3.3 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并分析课文中的写作特色和表达技巧。
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文中场景,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五、作业布置要求学生熟读并背诵《醉翁亭记》。
选择文中一种写作技巧,进行课后练习和总结。
查找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欧阳修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六、教学评估6.1 课堂互动评估:在课堂上,观察并记录学生在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时的表现。
评估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以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6.2 作业评估:检查学生背诵《醉翁亭记》的情况,以及对文中写作技巧的分析和总结。
评估学生对欧阳修生平和文学成就的了解程度。
七、教学反思7.1 教学效果反思: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考虑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思考如何改进教学,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7.2 学生反馈反思: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看法。
《醉翁亭记》 教学设计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积累文言词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本文由景生情、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
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情怀。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
学习本文由景生情、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2、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讲授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中国有许多著名的山水名胜,而在这些美景之中,往往蕴含着文人墨客的情思。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一篇经典之作——《醉翁亭记》,去领略那醉翁亭的迷人风光,感受作者独特的情怀。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1、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 年-1072 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他在政治上负有盛名,曾参与范仲淹的“庆历新政”。
在文学上,欧阳修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他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反对浮靡文风,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2、写作背景《醉翁亭记》作于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 年)。
当时欧阳修被贬为滁州太守,心情抑郁,但他仍积极治理政事,关心百姓疾苦。
滁州一带山清水秀,景色迷人,欧阳修常与宾客来此游玩,饮酒作乐,并写下了这篇著名的散文。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注意字音、节奏和语气。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重点检查字词的读音和理解。
(四)精读课文,深入理解1、分析文章的结构引导学生找出文章的线索,明确文章是以“乐”为线索贯穿全文的。
文章分为几部分?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理解文中的“景”文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作者是如何描写这些景物的?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体会文中的“情”作者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这种情感是如何通过写景和叙事表现出来的?4、探讨文中的“人”文中描写了哪些人物?他们的活动反映了怎样的社会风貌?作者对这些人物持怎样的态度?(五)小组合作,探究问题1、文中多次提到“醉”,作者因何而“醉”?2、作者说“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那么他真正的意图是什么?3、如何理解作者的“与民同乐”思想?(六)课堂总结1、总结本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特色。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精品4篇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2.能够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体会其中蕴涵的道理。
3.积累文言词汇,朗读并背诵全文。
4.学习课文写景抒情的写法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文章内容和主题。
(2)积累文言词汇。
2.难点:能够把握文章的主要思想,体会其中蕴涵的道理。
教学准备1.准备课文的朗读录音带。
2.将本课知识点制作成多媒体。
3.学生准备汉语词典、文言文词典等工具书。
设计思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文言文的教学内容和要求,重点要放在熟读和背诵上,在此基础上基本理解课文的内容。
基于此,本文教学从让学生熟读课文开始,通过反复诵读,使学生对课文大意有个初步感知;然后,指导学生以小组和全班讨论的形式,疏通全文大意。
对于基本理解课文内容这一教学目标,拟化繁为简,抓住贯穿全文的主线乐字,体会作者文中蕴含着的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学生对此有所体会或了解,便能达到这一教学目标。
本文语言骈散结合,读起来上口。
因此,将朗读、背诵确定为教学的主要目标。
背诵一定量的名篇,对学生是终生有益的,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内容和写法上,有很多值得研究或教读的东西,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读、背为本课教学的第一重点。
同时,并不忽视引导学生对全文基本内容的理解,只不过处理上采用了较为简洁的思路而已抓住一个乐字,体会作者所乐的之事。
应该说,学生能够理解了这个乐,也就基本上理解了全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欧阳修被贬为滁州太守后,心情郁闷,他经常去滁州西南的琅琊山饮酒抒怀,并与山寺内的住持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交。
智仙为方便好友游访,便在半山腰修建了一座亭子,供欧阳修休息、饮酒。
欧阳修用自己的别号醉翁为这座亭子命名。
后来,便写了《醉翁亭记》。
本文是庆历六年作者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被贬为滁州太守时写的。
文章极其生动地描写了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并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
醉翁亭记优秀教案
醉翁亭记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醉翁亭记》。
(2)理解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了解作者欧阳修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运用课文中的句子和词语,进行写作练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欣赏。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对美好事物的感知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和背诵。
2. 理解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子。
3. 掌握作者欧阳修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句子和词语的理解。
2. 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运用课文中的句子和词语,进行写作练习。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欧阳修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醉翁亭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美妙。
(2)要求学生标出生僻词语和句子,并进行自主学习。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共同解决生僻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2)分享学习心得,体会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欣赏。
4. 课堂练习:(1)运用课文中的句子和词语,进行写作练习。
(2)挑选优秀的习作进行展示和点评。
5. 总结课堂:(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和欣赏古典文学作品。
五、课后作业:1. 背诵课文《醉翁亭记》。
2. 深入了解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以“欣赏美好事物”为主题的作文。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欣赏美景的过程中,感受作者的情感。
2. 启发式教学: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醉翁亭记》教案设计
《醉翁亭记》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醉翁亭记》的作者、背景及相关文学常识;能够理解并背诵课文;提高学生古文阅读能力。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作者的写作技巧。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1.2 教学内容1.2.1 课文朗读:让学生熟悉课文,掌握正确的朗读节奏。
1.2.2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结构,理解重要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1.2.3 课文背诵:引导学生背诵课文,提高记忆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2.1.1 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2.1.2 课文的朗读与背诵。
2.2 教学难点2.2.1 文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
2.2.2 文中某些句子的翻译和赏析。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3.1.1 讲授法:讲解课文背景、作者生平及课文内容。
3.1.2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1.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2 教学手段3.2.1 投影仪:展示课文原文、图片等教学资源。
3.2.2 网络平台:提供在线阅读、翻译等学习资源。
第四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4.1 教学步骤4.1.1 导入新课:简介《醉翁亭记》的作者、背景及文学价值。
4.1.2 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4.1.3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结构,讲解重点词语和句子。
4.1.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解决课文中的难点问题。
4.1.5 课文背诵:引导学生进行课文背诵,检查背诵效果。
4.2 时间安排4.2.1 课堂讲解:40分钟4.2.2 学生自主学习:20分钟4.2.3 合作探讨:15分钟4.2.4 课文背诵:15分钟第五章:课后作业与评价5.1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熟读课文,掌握生僻词语,翻译难点句子。
第12课《醉翁亭记》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熟读成诵,积累常用文言词汇的意义和用法。
2.欣赏本文的语言,探寻美点,体会自然美的意境。
3.了解创作的背景,探究欧阳修的精神境界。
二、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意。
2.欣赏文章语言,体会“也”“而”等虚词的妙用。
三、教学难点1.理解欧阳修的“醉翁之意”,探究其精神境界。
2.比较《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中“乐”的异同。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教师讲述:北宋庆历新政改革,今人了解者不多。
但与这项改革运动密切相关的两个人和两篇文章却家喻户晓,光耀千年。
这两个人一是改革的主持者范仲淹,一是改革的支持者欧阳修。
革新运动失败后,范仲淹借《岳阳楼记》一文,陈述心志,抒发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令后人敬仰。
欧阳修贬谪安徽滁州,寄情山水,创作了不朽名篇《醉翁亭记》,令百世争传。
今天让我们继岳阳楼之后,再次思接千载,一起去领略醉翁亭的蔚然秀色,探寻欧阳修的精神世界吧!2.展示醉翁亭的图片,让学生感受醉翁亭的景色。
(二)学习目标1.熟读成诵,积累常用文言词汇的意义和用法。
2.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内容。
3.感受“也”“而”等虚词的妙用。
(三)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朗读要求:读准字音,不错读。
分清句读,不破读。
把握语气,不唱读。
2.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纠正字音和句读。
以下是一些容易读错的字音:环滁(chú)琅琊(láng yá)饮少辄醉(zhé)林霏开(fēi)岩穴暝(míng)晦明(huì)伛偻(yǔ lǚ)野蔌(sù)觥筹(gōng)阴翳(yì)3.小组合作学习,借助工具书,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1)教师提出问题:文章中哪些句子比较难以理解?预设答案:例如“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等句子,学生可能在理解上存在困难。
《醉翁亭记》教案教学设计(公开课)
10.1 教学计划
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明确每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安排和目标。
10.2 进度安排
根据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每个章节的讲解和实践活动,确保教学进度顺利进行。
第十一章:教学评价与反馈
11.1 课堂即时评价
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和理解程度,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指导。
12.2 心理安全
营造一个包容、尊重的学习氛围,保护学生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避免负面评价和批评。
12.3 网络安全
如果使用网络资源,要教育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避免接触不良信息,保护学生个人信息安全。
第十三章:家校沟通与合作
13.1 家长会议
定期召开家长会,与家长交流学生的学习情况,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第二章:教学内容
2.1 教学文本
《醉翁亭记》全文
2.2 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熟读并理解《醉翁亭记》的文意,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2.3 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文中涉及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三章:教学过程
3.1 导入新课
教师简要介绍《醉翁亭记》的作者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2 自主学习
第四章:教学评价
4.1 课堂表现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4.2 练习完成情况
检查学生课堂练习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4.3 学生互评
学生之间进行相互评价,促进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和共同进步。
第五章:教学资源
5.1 教学课件
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辅助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1.2 课后作业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
分析:第1段主要描写醉翁亭的位置环境,说明醉翁亭的命名缘由。
醉翁亭建在滁州西南树木茂盛,深幽秀丽的琅琊山间酿泉边上;亭是山僧智仙修建的,亭名是自号醉翁、情怡山水的太守定的。
2.这段采用什么方式写出醉翁亭的位置环境?
分析:这段由远而近,从面到点写出醉翁亭的位置环境。
先写滁州四面环山,再写西南诸峰中的琅琊山,接着写琅琊山中的酿泉,最后写建在酿泉边上的醉翁亭。
3第2段包含几层意思?
分析:这段包含两层意思:①若夫日出四时也。
写山间朝暮、一年四季各有不同的景色。
②朝而往无穷也。
写太守来此,无论春夏秋冬,都能欣赏山水之乐,其乐趣无穷无尽。
4本段描写山!司朝暮、四时之景,采用什么方式?
分析:本段描写山;司朝暮之景,采用先分别描写,后总收说明的方式。
分写,从早到晚,日出而林靠开,云归而岩穴瞑;总收,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描写四时之景,也采用这种方式。
分写,由春到冬,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总收,山间之四时也。
5第3段包含几层意思?
分析:本段包含两层意思:①至于滁人游也描写滁州百姓来此游山赏景一路上的欢快情景。
②临溪而渔太守醉也。
描写太守与众宾客在此食野味,品冽酒,戏射下棋的宴酣之乐。
6.这段为什么写滁人之游?这个内容与上段有何联系?
分析:上段写太守观赏四时不同之景而乐亦无穷,写了太守之乐的一因。
这段写太守见到滁人游山赏景,来来往往,欢歌笑语,眼前是一幅百姓欢悦和乐的图景,而此乃太守之乐的另一因。
(欧阳修在滁州写的另一文《丰乐亭记》中有言: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
7.这个结束段写了两个重要内容,是什么?
分析:这两个重要内容是:①太守自有为人所不知之乐,此即第3段所写的观赏山间四时之景之乐,尤其是第4段所写的见到滁人游山、与众宾客宴酣之乐。
这个内容是全文主旨所在。
②太守就是庐陵的欧阳修。
篇末点出文中主人公太守即文章作者本人,至此,读者可知本文并非泛写山水,虚拟故事,而实乃欧阳修谪居滁州的生活、思想的写照。
8.这篇文章抒写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情怀?
分析:本文抒写了作者与民共乐的政治理想和赏景自适的旷达情怀。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的《醉翁亭记》是脍炙人口的一篇古文。
为了有助于这篇文章的学习,我先把作者和有关本文
写作的情况作个简略的介绍。
欧阳修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
他四岁丧父,家境贫困,母亲用荻秆画地教他识字读书。
后来他考取进土,在朝廷作官,位居参知政事(副宰相),官位和范仲淹一样。
他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范被罢官,欧阳修不顾个人利害,愤然上书斥责有关的权臣,他因此也遭到贬谪。
《醉翁亭记》就是他被贬到滁州(今安徽滁县)当太守时写的。
欧阳修在历史上以奖掖后进著称。
他大力扶植、提拔有才之士,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询、苏轼、苏辙、曾巩,还有王安石等人都出自他门下,得到过他的栽培。
欧阳修是有名的散文大作家,他的散文成就很高。
他的文章平易晓畅,委婉多姿,自成风格,在北宋以至后来的文坛上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我们通过《醉翁亭记》,对欧文的风貌也可窥见一斑。
欧阳修不仅以散文著称,他的诗词、文评也有很高的成就。
欧阳修还是著名的史学家。
二十四史中有两部是他编撰的,即《新五代史》、《新唐书》。
欧阳修称得上是位饱学之土。
他一生对我国的文学、文化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二)讲读第1段
1.结构剖析
【板书设计】
2.重点句解释。
①环滁皆山也。
②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③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三)讲读第2、3段
1.结构剖析。
【板书设计】
2.重点句解释。
①若天日出山间之朝暮也。
②野芳发而幽香山间之四时也。
③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④至于负者往来而不绝者。
⑤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四)讲读第4段。
1.结构剖析。
【板书设计】
(五)讨论问题。
1.贯穿全文的主线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围绕它层层展开的。
2.作者在写朝暮图及四时景时各抓住了什么特点?
3.作者写这篇文章的主旨究竟是什么?如何理解太守之乐其乐一句含义?
①作者自号醉翁。
醉不只指酒醉,更指陶醉。
实际上是借山水来排遣内心抑郁的心情。
②在写太守宴之前先写滁人游,是为了表现与民同乐的旨趣。
作者被贬到滁州,由于自己的努力,滁州变得政通人和,百废俱兴,滁州人寄情山水之中,作者自然感到欣慰。
③太守之乐其乐乃是点睛之笔,作者在这里含蓄地抒发了自己复杂的情感,既包含娱情山水排遣郁闷的欢乐,也包含看到自己政绩,政通人和的欣慰。
4.本文怎样把记叙写景抒情结合起来的?
5本文语言有何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