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物质的分子结构性质和功能 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请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 遗传物质是DNA、RAN、还是pr? ❖ 描述DNA的一级结构、二级结构? ❖ 列举你所知道的RAN种类和主要功能? ❖ 复习一下证实遗传物质的本质是核酸的三个
经典实验?
❖ 双螺旋结构的多态性与Z-DNA ❖ DNA的三级结构与三链DNA ❖ snmRNAs与核酶 ❖ 核酸的变性、复性和杂交
三、DNA的二级结构
1953年Watson和Crick在Chargaff规则和 DNA X-射线衍射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 DNA双螺旋(double helix)结构模型,即BDNA模型(图2-3)。模型的结构特征如下:
(1)两条反向平行的多核苷酸链围绕同一中心轴盘 绕成右手双螺旋。 (2)核糖与磷酸在外侧形成螺旋的轨迹,彼此通过 3′,5′- 磷酸二酯键相连。 (3)碱基伸向内部,其平面与螺旋轴垂直。
在生理盐水浓度下即可产生Z型。 4. 体内的多胺化合物,如精胺、亚胺及亚精胺和阳
离子一样,可和磷酸基团结合,使B-DNA转变为 Z-DNA. 5. 某些蛋白质如Z-DNA结合蛋白带有正电荷,可使 DNA周围形成局部高盐浓度的微环境。
Z-DNA的生物学意义
双螺旋结构的稳定因素
❖ DNA双螺旋在生理状态下十分稳定,结 构不发生变化。
脱氧核糖核酸的X光衍射研究。
❖ 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是在分 子水平研究生命现象的科学,是现代生命 科学的“共同语言”,它的核心内容是通 过对生物的物质基础—核酸、蛋白质、多 糖等生物大分子结构、功能及其相互作用 的研究来阐明生命的分子基础。
❖ 狭义的分子生物学侧重于核酸的分子生物 学,基因的复制、转录、表达和调控等。
❖ RNAi
一、核酸的化学组成
➢核酸的元素组成 基本元素:C H O N P
➢核酸的元素组成有两个特点: 1. 一般不含S 2. P含量较多,并且恒定(9%-10%)。 因此,实验室中用定磷法进行核酸的定
量分析。(DNA9.9% 、RNA9.5%)
二、DNA一级结构
❖ 四种脱氧单核苷酸(dAMP、dGMP、 dCMP、dTMP)是DNA的基本组成单位,它 们按照一定的方式、数量和排列顺序而形成的 多核苷酸链即为DNA的一级结构。 ❖书写:按5′→3′方向书写。 如:5′pACGT3′或pACGT、dACGT或 5′dACGT3′、ACGT表示脱氧多核苷酸的结构。 ❖DAN的一级结构决定种属差异
正超螺旋---反向扭转 每圈双螺旋碱基数小于10.5(紧缠)。
负超螺旋---同向扭转 每圈双螺旋碱基数大于10.5(松缠) 。
线状DNA形成的超螺旋
环状DNA形成的超螺旋
意义:DNA复制、转录的启动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 DNA拓扑异构酶 解 链 过 程 中 正 超 螺 旋 的 形 成
❖ 拓扑异构酶作用特点 既能切断、又能连接磷酸二酯键
遗传物质的分子结 构性质和功能
绪论 第一章 遗传物质的分子结构、
性质和功能
药剂药代教研室:李唐棣
什么是分子生物学?
❖ 1938年洛克菲勒基金会主席Warren Weaver 在年终报告里提出“渐渐地又产生了一门科 学—分子生物学,这是揭开许多生命细胞基 本单元奥秘的开端……”
❖ 基金会对有关蛋白质X晶体衍射提供了资助 ❖ 1938年,Astburu, W.T.和Bell,F.D.首次发表
❖ 分类:拓扑异构酶Ⅰ; 拓扑异构酶Ⅱ ❖ 作用机制:
拓扑异 构酶Ⅰ
DNA双螺旋结构的多态性
➢除B-DNA外,人们还发现了其它的结构参 数有一定差异的双螺旋DNA,如A-DNA, ZDNA等。这一现象称为DNA结构的多态性 (polymorphism)。
A-DNA:右手螺旋,在高盐浓度下存在,是 DNA的脱水构型,螺圈含有11bp。A-DNA 比较短和密,大沟深而窄,小沟宽而浅。 DNA-RNA、RNA-RNA双螺旋。
B-DNA:Watson-Crick模型,右手螺旋,生 理条件下DNA最稳定的结构形式
Z-DNA:左手螺旋,每个螺圈含有12个碱 基对。并只有一个深沟。可能在基因表达 的调控中起作用
活性:B-DNA >A-DNA> Z-DNA
双螺旋中的大沟 对于DNA和蛋白质 结合时的相互识别很 重要 ,在沟内可以 辨认碱基的顺序。
(4)两条核酸链依靠彼此 碱基之间形成的氢键相连系 而结合在一起,且总是A与T, G与C配对。 (5)双螺旋的平均直径为2 nm ,每个螺旋圈上升10对 核苷酸,螺距为3.4 nm。 (6)沿螺旋中心轴方向看 去,双螺旋结构上有两个凹 槽,一个较宽深,称大沟 (major groove),另一个 较浅小,称小沟(minor groove)。
❖ 稳定DNA双螺旋结构的主要作用力
1、碱基堆积力(主要因素) 是双螺旋中垂直方向的作用力
2、氢键 为双螺旋中水平方向的作用力
3、离子键 磷酸基团上的负电荷与介质中的阳离子或
阳离子化合物之间所形成的盐键 。
四、 DNA的三级结构--DNA的拓扑结构
双螺旋→进一步扭曲 (一)DNA的超螺旋结构
超螺旋结构仅在闭合DNA中产生,环状或线状
Z-DNA的结构特点
1. 核糖磷酸骨架呈“之”字形(Zigzag)走 向。
2. 左旋 3. G的糖苷健呈顺式(Syn),使G残基位于
分子表面。 4. 分子外形呈波形。 5. 大沟消失,小沟窄而深。 6. 每个螺旋有12 bp。
Z-DNA存在的条件
1. 高盐:NaCl>2mol/L,MgCl2>0.7mol/L 2. Pu,Py相间排列。 3. 在活细胞中如果m5C,则无需嘌呤-嘧啶相间排列,
计算机模拟DNA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螺旋结构(蓝色) 大沟中结合着肽 (红色)
双螺旋结构的构象变异
❖ 引起DNA双螺旋构象改变的因素有: 1. 核苷酸顺序 2. 碱基组成 3. 盐的种类 4. 相对湿度
Z-DNA的发现
❖ 1972年,Pohl et al 发现poly(dG-dC)在高盐 下旋光性发生改变;
❖ 1979年,Wang A.H-J(王惠君),A.Rich对 d(CGCGCG)单晶作X衍射分析提出Z-DNA 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