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五代两宋美术
第六章__五代两宋时期的美术案例

《韩熙载夜宴图》
《韩熙载夜宴图》
《韩熙载夜宴图》顾闳中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它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 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分为五段:悉听琵琶、击鼓观 舞、欣赏王屋山跳六么舞、更衣暂歇、清吹合奏、曲终人散。 韩熙载为避免南唐后主李煜的猜疑,以声色为韬晦之所,每 每夜宴宏开,与宾客纵情嬉游。此图绘写的就是一次韩府夜 宴的全过程。
第一节
承前启后的五代绘画
中原地区:江西、安徽、湖南、湖北、河南 1、华东地区(包括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福建、 上海); 2、华南地区(包括广东、广西、海南); 3、华中地区(包括湖北、湖南、河南、江西); 4、华北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 古); 5、西北地区(包括宁夏、新疆、青海、陕西、甘肃); 6、西南地区(包括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重庆); 7、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 8、台港 澳地区(包括台湾、香港、澳门)。
荆
楚
理
工
学
院
·
艺
术
学
院
中 国 美 术 史
第七章 五代两宋时期的美术
中 国 美 术 史
第七章 五代两宋时期的美术
1
第一节
承前启后的五代绘画
2
3 4
第二节
登峰造极的两宋绘画
第三节
书法艺术
小 结
中国美术史 |第七章
五代两宋时期的美术
1
时 代 简 介
五代十国 (907-960) 唐末,籓镇之 祸,宦官之乱,黄巢起义,朋党之争 令光辉灿烂的唐帝国终告崩溃。 起而代之的是中国继春秋战国,三 国,南北朝的另一次大分裂时期。 起于朱温代唐,960年赵匡胤陈 桥兵变,建立北宋统一中原、江 南、西蜀(北方西北西南少数民 族政权辽、西夏、金、大理等)
五代两宋时期的美术

雕塑与建筑艺术
雕塑
北宋雕塑以陵墓雕塑为主,注重人物形象的塑造和细节刻画。同时,佛教雕塑也取得了一定成就,如 山西晋祠的圣母殿彩塑等。
建筑
北宋建筑在继承唐代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出现了《营造法式》等建筑著作。北宋建筑注重斗拱的运用 和屋顶曲线的优美,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同时,园林建筑也取得了显著成就,如苏州的沧浪亭等 。
关注现实生活与人 文关怀
五代两宋时期美术作品多关注 现实生活和人文关怀,对当代 艺术创作启示在于要关注社会 现实和人类命运,创作出具有 深刻思想内涵和人文价值的艺 术作品。
THANK YOU
多元文化的融合
五代两宋时期,随着社会的变革和民 族融合的加深,美术也呈现出多元文 化的特点,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美 术风格相互交融。
五代两宋时期概述
五代十国时期
五代十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分裂的时期,但在这个时期里,美术仍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南方和北方的美术风格 开始出现差异,南方以细腻、柔美为主,而北方则以粗犷、豪放为主。
承上启下的历史地位
五代两宋时期美术上承唐、五代之余绪,下开元、明、清之先河, 具有承上启下的历史地位。
丰富多样的艺术风格
五代两宋时期美术风格多样,既有继承前代的传统风格,也有创新 发展的独特风格,为中国美术史增添了丰富的艺术瑰宝。
推动中国美术史的发展
五代两宋时期美术在技法、题材和审美等方面都有较大的突破和创 新,推动了中国美术史的发展进程。
新。
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以连 环长卷的形式描绘了南唐官员韩 熙载家中的一次夜宴,画面构图
中国美术史——宋代美术ppt课件

北宋山水画主要继承五代以荆浩、关仝为代表的北方 山水画派,多以全景式构图来表现北方山川林木,画风沉 雄壮伟,主要代表为李成、范宽和郭熙。
(一)李成、范宽及其流派
3
李成(919—967),唐宗室,五代时随祖
父避乱徙青州营丘(今山东临淄)。“学不为人, 自娱而已”,不愿侧身画工之列,不轻以画许人。
11
标志山水画“以简代密”转变的“米家山水”
12
(三)界画 与青绿山水
界画是指在 作画时使用界尺 引线,适于画建 筑物,其它景物 用工笔技法配合。 通称为“工笔界 画”。
右图:郭忠恕 雪霁江 行图 立轴 绢本设色 纵74.1厘米 横69.2厘 米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 院藏
13
郭忠恕 明皇避暑宫图 立轴 绢本墨笔 纵161.5厘米 横105.6厘米 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技法上创造出蟹爪枝和卷云皴,是 其深入观察体验大自然的结果,是其 家乡地貌特征的反映。 ❀人与山川的契合达到了空前协调的 程度,含有浓厚的抒情意趣。创造出 “寒林”景象,表现萧条肃杀之气。 ❀与重墨的、沉郁厚重的荆关画法相 比,更注重用笔的精微变化,有惜墨 如金之谓。
4
荒寒的原野、劲拔的 枯树和矗立的石碑,使人 产生对逝去历史的追忆和 时代变迁的感慨。景物气 氛寂寥凝重,在山水画中 蕴含着耐人寻味的哲理。 画中的寒林枯树变化多姿 ,用笔尖利,窠石土坡圆 浑秀润,符合李成“气象 萧疏,烟林清旷,毫端颖 脱,墨法精微”的特色。
第六章 宋代美术
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 马一
1
两宋时期是我国古代绘画艺术的全盛时 期,这一时期绘画题材日益丰富,画科进 一步完备,技法更加成熟,是古代绘画艺 术的一个高峰。本章我们学习宋代各绘画 门类的艺术成就,重点了解各个艺术形式 的代表人物极其主要作品。
6.中国美术史-五代两宋美术

4、北宋山水画:
李成:擅山水,师承荆浩、关仝,多画郊野平远旷阔之景,代表作《读碑 窠石图》《寒林平野图》。
范宽:擅画山水,师荆浩、李成,又别出新意,自成一家。传世作品《谿 山行旅图》《关山雪渡图》《雪景寒林图》。
李 成
李 成
范 宽
北 宋
北 宋
北 宋
读 碑 窠 石 图
寒
谿
林
山
平
行
野
旅
图
图
李成、范宽两家源于五代北方山水画派,但由于他 们所处地区不同,所写景物和画家的胸襟气质 的差别,而各创门户。他们都在忠实自然的的 基础上,为山水画发展作出巨大贡献,把北方 山水画派推向新水平。
董源 五代 潇湘图
巨
然
五 代 秋 山 问 道 图
董源 潇湘图
10
巨然 万壑松风图
11
3、花鸟画:
“徐黄异体”是中国绘画史上的名词,是宋代郭若虚对五代画家徐熙、黄荃 的评论。
徐熙、黄荃同时花鸟画家。黄荃妙在赋色,色彩多次渲染,细致而华丽, 人称“黄家富贵”。徐熙为江南处士,志节高迈,放达不羁,多写江湖汀 花野竹、花果禽鱼,人称“徐熙野逸”。
代
关
山水颇能表现关陕一带山川 的特点和雄伟气势。代表作 品《关山行旅图》《山谿待 渡图》。
匡 庐 图
山 行 旅 图
荆浩 匡庐图
7
关仝 山溪待渡图
8
董源:独创水墨山水。代表作《夏景山口待渡图》 《潇湘图》将夏天江南的丘陵,江湖间草木畅茂、 云气蓊郁的特定景色表现的淋漓尽致。
巨然:擅画山水,师法董源,专画江南山水。笔 墨秀润,为董源画风只嫡传,代表作《万壑松风 图》《秋山问道图》。
刘松年 南宋 四景山水图
第六章__五代两宋时期的美术

第一节
承前启后的五代绘画
董源 潇湘图 “董源山水有二种:一样水墨, 疏林远树,平远幽深,山石作披麻皴;一样着色, 皴 文甚少, 用色浓古,人物多用红青衣,人面亦有粉素者。二种皆佳作也。” “董源善画,龙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又称“其用笔甚草
龙宿郊民图
元代的<画鉴>里记载 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提到龙宿郊民图》画的是秋日江南丹碧掩映,华辇之下,歌 舞升平,尽管笔法是与李思训多少有关的青绿设色,然而山顶作“矾头”,山坡用“披 麻皴”,已发展了李派的体貌
水墨山水。皴擦点染结合并用,创造了披麻皴和点子皴等表现手法,成功地画出山川远近层次
和烟氲气氛,具有革新精神。董源的山水画中点景人物多穿插贵族游乐或风俗情节,以青红重 彩描绘,具有宫廷绘画的痕迹。传世名迹《潇湘图》,《夏山图》,《龙宿郊民图》等。前三 图皆为水墨为主,表现山峦起伏,江河萦回,烟雨空蒙的江南风光。
荆
楚
理
工
学
院
·
艺
术
学
院
中 国 美 术 史
第七章 五代两宋时期的美术
中 国 美 术 史
第七章 五代两宋时期的美术
1
第一节
承前启后的五代绘画
2
3 4
第二节
登峰造极的两宋绘画
第三节
书法艺术
小 结
中国美术史 |第七章
五代两宋时期的美术
1
时 代 简 介
五代十国 (907-960) 唐末,籓镇之 祸,宦官之乱,黄巢起义,朋党之争 令光辉灿烂的唐帝国终告崩溃。 起而代之的是中国继春秋战国,三 国,南北朝的另一次大分裂时期。 起于朱温代唐,960年赵匡胤陈 桥兵变,建立北宋统一中原、江 南、西蜀(北方西北西南少数民 族政权辽、西夏、金、大理等)
五代两宋时期的美术

哥窑
哥窑的主要特征是釉面有大大小小规则的开裂纹片,俗称“开片”或“文武片”。细小如鱼子的叫“鱼子纹”,开片呈弧形的叫“蟹爪纹”;开片大小相同的叫“百圾碎”。小纹片纹理呈金黄色,大纹片的纹理呈铁黑色,故有“金丝铁线”之说。其中仿北宋官窑的瓷器为黑胎,也具有“紫口铁足”。
哥窑
01
哥窑瓷胎体有厚有薄,釉色主要有粉青、月白、米黄数种,釉面光泽如肤之微汗,是为上品。器形以洗、炉、盘、碗为多。
“诗画一律”
03
“绚烂之极归于平淡”
04
“寓意”“留意”之分
05
“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
06
成竹在胸
07
第三节 花鸟画的发展
第三节 花鸟画的发展
南宋院体花鸟画 李迪等
枫鹰雉鸡图 南宋李迪
雪树寒禽图轴 南宋李迪
狸奴小影图 宋 李迪
绢本设色 23.5厘米 24.1厘米 北故宫博物院藏
院体画
第二节 宋代的画院及院画
宋代的画院与画学 两宋画院可称为历史上画院隆盛的时代,而画院之制度也以次最为完备。 画院制度 画院的取士标准
B
D
F
A
C
E
院画的艺术特征
院画的特征:
构思上讲求含蓄巧妙,达到诗情画意相得益彰;
院体画的含义
提倡形似、格法;
笔墨技巧上重视传统而不泥守古法。
第二节 宋代的画院及院画
1
2
小结
宋瓷的美学风格,近于沈静雅素一路,钧瓷虽灿如晚霞,但也不属唐三彩的热烈华丽。宋瓷所创造的新的美学境界,主要在于宋瓷不仅重视釉色之美,而且更追求釉的质地之美。钧瓷、哥瓷、龙泉、黑瓷的油滴、兔毫、玳瑁等都不是普通浮薄浅露、一览无余的透明玻璃釉,而是可以展露质感的美的乳浊釉和结晶釉。
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章节题库 第6单元 五代两宋时期美术)【圣才出品】

第6单元五代两宋时期美术(公元907年至1279年)一、名词解释1.灵岩寺彩塑答:灵岩寺彩塑为中国古代寺庙著名彩绘泥塑,存于山东济南市长清灵岩寺千佛殿内,共有四十尊彩塑罗汉。
古代艺术家们在塑造这些罗汉像时,打破传统的佛教造像模式,侧重于写实,具有浓郁的世俗气息和现实生活情趣,以形写神,以神表情,以情现心,重在体现每尊罗汉的个性与特点,重在刻画出罗汉的内心世界,使之真实、生动,更接近于生活。
他们高与真人等,形貌上可看出不同年龄、阅历及性格特征,眉目神情生动入微,呼之欲出。
此外,人体与衣饰的关系处理也非常得当,线条的曲直、虚实与起伏,动作瞬间的衣褶变化,织物的质感,都表现的准确而生动,节奏感极强。
这些彩塑罗汉像体现了宋塑高度的写生水平,塑像完全是现实生活中的僧人形象而较少“佛性”,体现了宗教雕塑的世俗化倾向。
2.晋祠圣母殿彩塑答:晋祠圣母殿彩塑为塑造于宋代晋祠圣母殿内的彩绘泥塑,是为祭祀西周武王后、唐叔虞之母邑姜所建。
在圣母殿中塑圣母及四十二个侍从像,殿内正中帐内为圣母坐像:圣母坐木制方座,头戴凤冠,面部静谧慈祥,双腿盘坐,双手隐于袖中,一置胸前,一置腿上,蟒袍自两膝向下沿方座垂下,整个塑像呈稳定的三角形,形态显得特别端庄。
塑像既吸收了佛教造像的传统,又据不同题材有所变化。
座后屏风皆绘以水波纹装饰,也是宋代流行的手法。
侍从相中有侍女三十三尊,手中各持一物,各守职事。
她们面庞丰满,眉宇间细微的起伏都显露出少女的妩媚,且随年龄的长幼,各有不同的性格气质和风度。
她们有的持巾俯首,有的持物而立,细致的身姿动态的处理,使人物富有生气,体现了宋代雕塑高超的写实技巧和塑造生活形象的高度水平。
衣纹的塑造也体现出雕塑家高超的技艺。
3.《李白行吟图》答:《李白行吟图》是南宋画家梁楷的作品。
原藏于圆明园,现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
此画采用减笔技法,仅寥寥数笔,就勾画出一个洒脱放达的诗仙形象。
《李白行吟图》体现了大胆的画风,虽用笔简练豪放,纯以线描表现,但诗人疏放不羁的个性,以及边吟边行的姿态却刻划得生动传神,令人叫绝。
第六章、五代两宋美术 中国美术史教学PPT

北宋山水画
❖ 李成性爱山水,弄笔自适。其山水多寒林平远之 景,下笔有神。勾勒不多,形极层迭,皴擦甚少, 骨干自坚,又惜墨如金,给人以气象萧疏,烟林 清旷的感觉。《读碑窠石图》图中乔木老树画得 非常劲拔,爽润秀丽的笔锋画出寒林树杈,俗称 “蟹爪”。
❖ 范宽初学李成,后师造化,常危坐终日,纵目四 顾,以求其趣。《溪山行旅图》以顶天立地的章 法表现雄伟壮观的气势,生动真实的展现了北方 山水的壮美景色。被誉为“得山之骨”,“与山 传神”。
第六章、五代两宋美术
五代山水四家
❖ 中晚唐之际山水画已有明显的进步。五代时期一 些画家进而深入自然,创作了真实生动的北方重 峦峻岭和江南的秀丽风光。北方以荆浩、关仝为 代表;南方以董源、巨然为代表,形成了两种不 同的风格和画派,体现了此一时期山水画的巨大 成就。
❖ 荆浩笔下山水大多都是崇山峻岭,层峦叠嶂,气 势宏伟而壮观。他在唐代发展起来的水墨山水的 基础上又有新的创造和突破。《匡庐图》技法明 显的提高,表现了巍峨山峰及山脚下的幽居景象, 笔墨皴法,全景式构图,高远、深远、平远兼具。 在《笔法记》中他提出图真,六要等观念并在山 水画领域发展了六法论。
❖ 郭熙虽是李成画派,但能博采众长,对山川自然 有着敏锐的感受,描绘出云烟出没,峰峦显隐之 态。他重视意境,无论长图大障,还是平原小景, 取景布置都富有新意。他的画受到当时士大夫如 苏轼,欧阳修等的赋诗赞美。现存代表作品《早 春图》敏锐地画出冬去春来、大地复苏的细致变 化,传达出欣欣向荣的感情。
❖ 董源的追随者巨然的山水画笔墨秀润,充满田园 自然风致。现存《层峦丛树图》等。
董 源
寒 林 重 汀 图
董 源 洞 天 山 堂 图
巨 然 秋 山
问 道
图
巨 然
A002宋代美术--2nd

【名称】雪景寒林图 【作者】范宽 【文物原属】原属圆明园收藏 【文物现状】现藏于天津市博物馆 【简介】 绢本,水墨 纵:193.5厘米,横:160.3厘米。
北宋郭若虚把李成、关仝、范宽称为“三家鼎峙”,三家身后,影 响最大的是李成一派,李成最出色的传人是郭熙,二人并称“李郭”, 其画派亦称“李郭派。
李成(919—967),唐宗室,五代时随祖
父避乱徙青州营丘(今山东临淄)。“学不为人, 自娱而已”,不愿侧身画工之列,不轻以画许人。
技法上创造出蟹爪枝和卷云皴,是其深入观察体验大
自然的结果,是其家乡地貌特征的反映。 人与山川的契合达到了空前协调的程度,含有浓厚的 抒情意趣。创造出“寒林”景象,表现萧条肃杀之气。 与重墨的、沉郁厚重的荆关画法相比,更注重用笔的 精微变化,有惜墨如金之谓。
建筑规模宏伟壮观,楼阁 结构精密严谨,通过左侧江水 和远处群山映衬,使画面疏密 得当,辽阔深远。郭忠恕所作 屋木楼观皆用木工法则,建筑 比例十分精确。《圣朝名画评 》评郭忠恕画:“为屋木楼观 ,一时之绝也。上折下算,一 斜百绝。”
北宋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青绿山水画的杰出作品: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故宫博物院藏刘松年《四景山水图》春、夏、秋、冬四景,描绘幽居于山湖 楼阁中的大夫闲逸的生活。全卷书风精巧,彩绘清润,季节渲染十分得体,笔墨 苍逸劲健。其中界画屋宇丝毫不爽,山石多用小斧劈破,可以看出与李唐的渊源 关系,而秀润过之。
马远,南宋人,他与曾祖、祖父、伯、兄 及子马麟均为画院待诏,号称“一门五代皆 画手”。马远对于山水、人物、花鸟无一不 精,其山水画的成就尤为突出。马远有“马 一角”之称,意指马远多作边角构图,取舍 大胆,往往留出大幅面的空白以突出主题。
夏 圭 : 溪 山 清 远 图
第六单元 五代两宋美术

《晴峦萧寺图》描绘的是冬日谷中之 寺庙,两座主峰高耸重叠,左右的山峰 低小远淡,山中楼阁突出,山下小桥流 水,树木环绕,人来人往。“勾勒而形极 层迭,皴擦甚少而骨干自坚”。
• 范宽 字中立。 • 初学李成、荆浩,后主要 师法造化,深入自然山水 间,“常危坐终日,纵目四 顾,以求其趣”。
• 《溪山行旅图》是其最杰 出的代表作,画面几乎被 山峰占据,顶天立地,壁 立万仞。生动真实的展现 了北方山水的壮美景色。 从技法上可以看出范宽使 用铁线描勾勒山型,线条 方硬,山体用密集的“雨点 皴”画成,成功的刻画出北 方关陕地区“山峦浑厚,势 状雄强”的特色,被誉为“ 得山之骨”,“与山传神”。 •
书法艺术
• • • • •
宋四家: 苏轼:以行、楷见长,天真烂漫,放笔处率意潇洒,功夫陷于笔墨之内而情 感、溢于笔墨之外。 黄庭坚《诸上座帖》《李白忆旧游诗帖》擅长行、草及楷书。张弛疾徐,中 锋侧锋兼用,行笔多变化 ,继承怀素笔法,又有个人特色。 米芾,《蜀素帖》《茹溪诗帖》突破前人,以书直抒胸臆,天真洒脱。 蔡襄《自书诗卷》《扈从帖》擅长真书,行笔面势遒劲端庄,秀劲婉健
• 苏轼论画
•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能 画枯木竹石。苏轼论画,重视构 成艺术形象的主观方面,并在绘 画中表现一种超脱世俗、富有诗 味的情怀思绪,强调艺术形象的 内心根据. • 论画与形似,见与儿童邻。
• 湖州画派 • 文同:字与可,长于墨竹,郑重 表现情怀,运用书法用笔,把五 代以来的墨竹推向新水平。
• 一、荆浩 笔下山水大多都是崇 山峻岭,层峦叠嶂,气势宏伟而 壮观。他在唐代发展起来的水墨 山水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创造和突 破。其重要的山水画理论《笔法 记》。所作《匡庐图》巨副中表 现了巍峨山峰及山脚下的幽居景 象,笔墨皴法,全景式构图,高 远、深远、平远兼具,技巧上较 唐有了明显的提高。
美术鉴赏第六章PPT

书画同源、拙朴超诣的元代
明朝变迁,文人士大夫有抱负却无处施展,政治上不得志,只能寄情于诗文书画。元代文人画以书 画自娱,重视主观意趣和风格的表现,诗、书、画融合渗透。山水画风行,文人士大夫致力于山水 画创作,赞颂大好河山。主要代表人物有赵孟頫、钱远、高克恭、李衎及被称为“元四家”的黄公望、 王蒙、倪瓒、吴镇等。文人士大夫的绘画在元代绘画在元代绘画发展中已跃居重要地位。
《山茶白羽图》
徐渭--性情放纵、多才多艺,在诗文、戏剧、书画等各方面都独树一帜 ,与解缙、杨慎并称“明代三才子”。他是中国“泼墨大写意画派” 创始人、“青藤画派”之鼻祖,其画能吸取前人精华而脱胎换骨,不 求形似求神似,山水、人物、花鸟、竹石无所不工,以花卉最为出色 开创了一代画风,代表作《墨葡萄图》
王冕--生于农家,屡试不第后,遁迹江湖,遍游名山大川。他能诗善画,尤工于墨梅,继承了南宋杨 无咎之法并推崇华光和尚所画梅花,自成一家,以胭脂作没骨梅花是其首创。他的画梅法对后世影响 很大,并著有《墨梅图》传世,总结了前人及自己的画梅经验。
《墨梅图》是《元五代家合绘》卷中一段,纸本墨笔,画枝干挺秀的梅花一枝,穿插得势,淡墨点花 瓣,浓重勾蕊,显得极
《四清图》
柯九思--书画鉴赏家。工诗文、好诗翰、识金石,可谓集诗人、词家、金石鉴赏家于一身,素有诗书 画“三绝”之称。所画山水,苍秀浑厚,丘壑不凡;花鸟石草,淡墨传香,饶有奇趣。
顾安--曾任泉州路判官等职,以善画竹闻名于世,尤其喜画风竹新篁。 代表作《幽篁秀石图》中湖石危立,玲珑剔透;石后丛篁林立,竹竿 瘦劲,竹叶上仰,绰约多姿;更有稚笋数双,穿插丛竹间,一派春意 盎然之景色。湖石带勾带染,造型隽美,富有立体感和装饰味。笔法 道劲,浓淡相宜,为顾氏墨竹画之代表作。自识“东淮顾安定之”。
[文学]五代两宋美术
![[文学]五代两宋美术](https://img.taocdn.com/s3/m/d2afff12b7360b4c2e3f6462.png)
�
。别 惜依 依 � 段 五 第 。管 箫对闲�段四第 。憩 小手盥�段三第 。舞 助鼓 击 � 段 二 第 。琶 琵听端�段一第 。》图 宴 夜 载 熙 韩《为 品 作 世 传 一唯 � 名 齐 矩 文 周与 � 态 意 情 神 物人 摹 描 擅 � 丽 浓色 设 � 折 转 笔 方以间�劲圆笔 用� 诏 待 院 画 唐 南任 曾 � 家 画 物 人唐南�人南江 ��089��019� 中闳顾
�
�画物人代五、三米 Nhomakorabea厘5.07横�米厘2.04纵 色设本绢
。》图马上真太《、》图棋会屏重《、》图聚逢陵李武苏《、》图中宫《本 摹为多品作世存。家画像肖的色出是也矩文周。女仕于精尤�水山、木屋、马车、物人 、道佛画工矩文周。诏待林翰任时主后��579�349�期时煜李主后、璟李主中唐南 于动活约�详不代年卒生。人�省苏江今�容句康建。家画唐南代五国中�矩文周
。笑微心会而乐音解妙为�子身个半出露�引吸所乐音被�女 侍个一有�掩半门朱�室侧个一有�落角的个一中面画在。中之律旋在醉沉�切 一了却忘然浑�界世妙奇的乐音了入进经已都�人客是还人主是论无�琶琵拨弹 她听地注专都人的有所场全。琶琵拨弹地志致心专在正她�山屋王妓宠的载熙韩 ——妹妹的他和明嘉李使副坊教着坐面上�几小个一有面对的载熙韩在。奏演琶 琵听在地注贯神全�倾前体身。盖膝着抚手一�上几在撑手一�粲郎元状是�者 衣红穿�边旁的载熙韩在。思凝在像好�重沉情心�上几在坐端�服衣的色黑着 穿�子帽的高高着戴�子胡的长长着留载熙韩。女侍个一有还�伎歌的琶琵奏演 是个一�元状是个一�载熙韩是个一。人个四有的意注得值最�面画个整。琶琵 个一有�角一的床在�被锦着放地乱杂�挂高帐幔床空�行举中室内在是像好会 宴。人二十共�女五男七有共一。堂满客宾。了始开宴夜。琶琵听端�段一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代时期,由于战争连年不断,士大夫皆无心翰墨,因此书坛较为冷落,
学习要点但及是目五标代文人仍然促进了书法的发展。印刷术的发达使书法家从单纯的功能 (书1)了解性不书同写文活化动遗中址解陶放器纹出饰来的,特书点法,艺以术及特陶性器的被产进一步强调。法帖的普及使王羲之、 法 生在王美献术之史的上书的法重艺要术地位具;有领绝会对原的始典先范民意经义济生。活 艺 与艺术形宋式代之是间的中依国存书关法系上。的重要发展阶段,为后世所推崇者有苏轼、黄庭坚、 (术2)了解米史芾前和绘蔡画襄的四产大生家、形。式四及家特之点外。,宋徽宗赵佶独树一帜,亦堪称道。但宋代重 (3)掌握要新书石法器家时不代同雕程塑度的造地型受特到点具。有变革意义的中晚唐书法的影响,特别是颜真卿
《五马图》中“照夜白” (局部)
学习要点及目标
(宋1)了解不同文化遗址陶器纹饰的特点,以及陶器的产 代 生在美术史上的重要地位;领会原始先民经济生活 绘 与艺术形式之间的依存关系。 (画2)了解史前绘画的产生、形式及特点。
(3)掌握新石器时代雕塑的造型特点。
《清明上河图》
《骷髅幻戏图》
学习要点及目标 《写生蛱蝶图》,纵27.2 厘米,横100.6 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馆藏
《韩熙载夜宴图》,绢本设色,纵28.7 厘米,横335.5 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学习要点及目标
(五1)了解不同文化遗址陶器纹饰的特点,以及陶器的产 代 生在美术史上的重要地位;领会原始先民经济生活 绘 与艺术形式之间的依存关系。 (画2)了解史前绘画的产生、形式及特点。
(3)掌握新石器时代雕塑的造型特点。
《琉璃堂人物图》,绢本设色, 纵31.3 厘米,横126.2 厘米,美国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学习要点及目标
(五1)了解不同文化遗址陶器纹饰的特点,以及陶器的产 代 生在美术史上的重要地位;领会原始先民经济生活 绘 与艺术形式之间的依存关系。 (画2)了解史前绘画的产生、形式及特点。
(3)掌握新石器时代雕塑的造型特点。
定窑早期刻花白瓷龙 首净瓶
龙泉窑青瓷双耳瓶
学习要点及目标
(工1)了解不同文化遗址陶器纹饰的特点,以及陶器的产 艺 生在美术史上的重要地位;领会原始先民经济生活 美 与艺术形式之间的依存关系。 (术2)了解史前绘画的产生、形式及特点。
《蜀素帖》,绢本墨迹,行书,纵29.7 厘 米,横284.3 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学习要点及目标
(书1)了解不同文化遗址陶器纹饰的特点,以及陶器的产 法 生在美术史上的重要地位;领会原始先民经济生活 艺 与艺术形式之间的依存关系。 (术2)了解史前绘画的产生、形式及特点。
(3)掌握新石器时代雕塑的造型特点。 《居研帖》
(3)掌握新石器时代雕塑的造型特点。
《听琴图》(局部),绢本设色,纵147.2 厘米, 横51.3 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芙蓉锦鸡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宋代山水画继五代之后发展得更为成熟,皇帝、贵族、 文人士大夫及富户商人都对山水画产生了兴趣。此时名家 学(宋习1)要了点解及不辈目同标出文,化遗风址格陶多器纹样饰,的画特点家,继以续及陶重器视的深产 入观察、体验自然景物, 代 生在美技术巧史上上的有重了要巨地位大;创领造会原。始北先宋民经初济以生李活 成、范宽最为著名,与 绘 与艺术董形源式合之间称的“依北存关宋系三。家”,中后期的山水名家代表则为郭熙; ((画23) )了掌解握史新南前石宋绘器山画时的代水产雕画生塑家、的形造以式型李及特、特点点。。 刘、马、夏四家为代表。
《溪山清远图》(局部)
《长江万里图》(局部)
《六柿图》
学习要点及目标
(宋1)了解不同文化遗址陶器纹饰的特点,以及陶器的产 代 生在美术史上的重要地位;领会原始先民经济生活 绘 与艺术形式之间的依存关系。 (画2)了解史前绘画的产生、形式及特点。
(3)掌握新石器时代雕塑的造型特点。
《五马图》,珂罗版,北京故 宫博物院藏
(3)掌握新石器时代雕塑的造型特点。
《四季山水图》,春景
《万壑松风图》
《踏歌图》
学(宋习1)要了点解及不目同标文《化寒遗江址独陶钓器图纹》饰的特点,以《及孔陶子器像的》产 代 生在美术史上的重要地位;领会原始先民经济生活
绘 与艺术形式之间的依存关系。 (画2)了解史前绘画的产生、形式及特点。
(3)掌握新石器时代雕塑的造型特点。
的影响。
04
four
雕塑艺术
学习要点及目标
(雕1)了解不同文化遗址陶器纹饰的特点,以及陶器的产 塑 生在美术史上的重要地位;领会原始先民经济生活 艺 与艺术形式之间的依存关系。 (术2)了解史前绘画的产生、形式及特点。
(3)掌握新石器时代雕塑的造型特点。
山东长清灵岩寺罗汉像(部分)
宋代的雕塑家创造了许多动人的形象,并且创造了9.5 厘
学习要点米及,目台标北故宫博物院藏
(书1)了解不同文化遗址陶器纹饰的特点,以及陶器的产 法 生在美术史上的重要地位;领会原始先民经济生活
艺 与艺术形式之间的依存关系。 (术2)了解史前绘画的产生、形式及特点。
(3)掌握新石器时代雕塑的造型特点。
《松风阁》,墨迹纸本,纵32.8 厘米,横219.2 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中国美术史
第六章
五代两宋美术
01 one 02 two 03 three 04 four 05 five
五代绘画 宋代绘画 书法艺术 雕塑艺术 工艺美术
学习要点及目标
学习要点(及1目)标掌握五代人物画的特点及其代表人物和作品。 (1)了(解不2)同掌文握化遗两址宋陶山器水纹画饰家的、特人点物,以画及家陶、器风的俗产画家、花鸟画家的代表作品及其在美术
03 three 书 法 艺 术
学习要点及目标
(书1)了解不同文化遗址陶器纹饰的特点,以及陶器的产 法 生在美术史上的重要地位;领会原始先民经济生活
《韭花帖》,罗振玉藏本,见《百爵 斋藏名人法书》
艺 与艺术形式之间的依存关系。
(术2)了解史前绘画的产生、形式及特点。
(3)掌握新石器时代雕塑的造型特点。
02 two 宋 代 绘 画
学习要点及目标
(宋1)了解不同文化遗址陶器纹饰的特点,以及陶器的产 代 生在美术史上的重要地位;领会原始先民经济生活 绘 与艺术形式之间的依存关系。 (画2)了解史前绘画的产生、形式及特点。
(3)掌握新石器时代雕塑的造型特点。
《采薇图》
学习要点及目标
(宋1)了解不同文化遗址陶器纹饰的特点,以及陶器的产 代 生在美术史上的重要地位;领会原始先民经济生活 绘 与艺术形式之间的依存关系。 (画2)了解史前绘画的产生、形式及特点。
(宋1)了解不同文化遗址陶器纹饰的特点,以及陶器的产 代 生在美术史上的重要地位;领会原始先民经济生活 绘 与艺术形式之间的依存关系。 (画2)了解史前绘画的产生、形式及特点。
(3)掌握新石器时代雕塑的造型特点。
《双喜图》,绢本设色,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学习要点及目标
(宋1)了解不同文化遗址陶器纹饰的特点,以及陶器的产 代 生在美术史上的重要地位;领会原始先民经济生活 绘 与艺术形式之间的依存关系。 (画2)了解史前绘画的产生、形式及特点。
(3)掌握新石器时代雕塑的造型特点。
《雪竹图》(局部)
《写生珍禽图》,绢本设色, 纵41.5 厘米,横70 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第61 窟的地图《五台山图》 (局部)
从晚唐到五代,虽然战乱频仍,军阀割据,但并未影响绘画艺术的发展。在
一些封建的割据小朝廷中,绘画艺术甚至得到了君主特殊的爱护与扶持,各种题 材形式的绘画都没有放慢它们前进的步伐。五代绘画在60 年间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学(五代绘习1)要了生与点解在艺发家艺及不美术展的术目同术形了活作标文史式唐跃为化上之代是一遗的 间艺突种址重的术 出 技陶要依世 现 艺器地存纹位关俗 象 ,饰;系的 , 传的领。倾 反 承特会向映 有点原,了 迹,始在具 可以先艺有 寻及民术一 :陶经器济技定 竞的生巧社争产活和会、样基父式础子方的相面绘传为画、绘艺有画术固扩的定大发的了达专领。长域五、。代商画的品院绘化画画。 (画2)了解五史代前西绘蜀画的的人产物生画、形科式,及大特致点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服务于宫廷帝王的“写真”及描 (3)掌握绘新宫石廷器日时常代生雕活塑的的造画型作特,点另。一类则是寺庙中的道释壁画。人物画方面突出的现象 是肖像画的普遍化,主要成就是除了反映贵族日常生活环境,更深入到表现他们 的精神状态,于是形象刻画达到进一步精确。有情节的绘画,构图丰富而集中表 达了主题。代表画家有周文矩、顾闳中、王齐翰、卫贤等。
生史在美上术的史重上要的地重位要,地理位解;领宋会代原经始济先的民发经展济对生风活 俗画的发展起到的推动作用。 与(艺术3)形了式解之两间的宋依时存期关著系名。的书法家、代表作品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2)了(解史4)前了绘解画的五产代生两、宋形时式期及的特雕点塑。艺术主要体现在宗教造像和陵墓雕刻,以及具有民 (3)掌间握新生石活器特时色代的雕陶塑俑的和造型木特俑点。。
(3)掌握新石器时代雕塑的造型特点。
《寒林平野图》, 纵120 厘米,横 70.2 厘米
《溪山行旅图》
《早春图》
学习要点及目标
(宋1)了解不同文化遗址陶器纹饰的特点,以及陶器的产 代 生在美术史上的重要地位;领会原始先民经济生活
绘 与艺术形式之间的依存关系。
(画2)了解史前绘画的产生、形式及特点。
《匡庐图》,绢本 水墨,纵185.8 厘 米,横106.8 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关山行旅图》,绢本 水墨,立轴,纵144.4 厘米,横56.8 厘米,台 北故宫博物院藏
《潇湘图》,绢本设色, 纵50 厘米,横141.4 厘 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