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曹杨新村

合集下载

物业管理党建联建 促进行业党建与社区党建联动提升

物业管理党建联建 促进行业党建与社区党建联动提升

物业管理党建联建促进行业党建与社区党建联动提升2011年05月16日17:26来源:东方网字号:T|T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基本概况曹杨新村是上海解放后建造的第一个工人新村,共有居民3.3万户,户籍人口为9.6万人,常住人口达11万,社区面积2.1平方公里,驻地单位有204家。

下设20个居委会,物业公司24家,业主委员会47家(总人数266人,其中党员124名,占47%)。

同居民区党组织沟通协调情况很好的有37家,占业委会总数的79%;属于中等关系一般的有6家,占13%;沟通比较差的为4家,占9%。

基本做法一、应对新形势、研究新问题——开展社区物业管理党建联建工作的背景近年来,围绕社区物业管理而引发的矛盾呈现不断上升态势,群众对物业管理行风的满意率不高,行风测评连续三年位居本市倒数前三名,引起各方关注。

但由于物业管理承载着社区各种群众利益、需求、矛盾,许多问题仅依靠物业管理企业自身发展和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不仅难以解决,而且收效甚微。

因此,为提升物业管理服务水平、促进物业管理服务行业健康发展,市建设交通党委和房地局等行业主管部门提出了党建工作向行业延伸,向领域覆盖,向社会辐射的要求,积极寻求行业党建与社区党建的有效结合点。

而从社区来看,根据市委关于加强区域性大党建工作的要求和社区党建扩大试点工作的实践,也迫切需要通过党的组织资源整合和工作方式创新,使社区不同部门、驻区单位和社团组织以及其他各种社会资源,都能够从本部门承担的社会责任出发,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区的共同目标,找到利益的共同点和各自工作的着力点,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体现出“乘数效应”,这也需要来自行业党建、行政力量等多方面的支持。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找到了双方共同的工作切入点。

2005年5月,曹杨社区(街道)党工委与市、区房地局一起开展社区物业管理党建联建试点工作。

主要目标有三个:一是提高社区物业管理水平,减少物业管理中的矛盾纠纷,促进社区和谐;二是创新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方式,提高其资源整合能力和实质影响力,进一步巩固党的基层基础;三是探索并完善行业党建与社区党建有效结合的党建工作新模式,共同构筑区域性大党建新格局,更好地加强党的建设。

工人新村的四十二载

工人新村的四十二载
1951年,花落曹杨 1949年5月上海解放时,市 区住房为2359.4万平方米。其中 33.66%为花园洋房、高楼公寓等 高档住宅,石库门和旧式里弄占 52.66%。霓虹灯外的上海工人居 住如何?有租房或栖身客栈和寄 宿所、有住工厂所建工房、有住 自家私房,还有住在环境恶劣、 结构简单的“滚地龙”和棚户简 屋中。 曹杨新村村史馆陈列着一复 制品:市领导对曹杨建工人住宅 文件的批复,日期是1951年7月 28日,签名是市长陈(毅)、副 市长潘(汉年)、副市长盛(丕 华)。市长们只签了姓,姓后没 名,都画着两个小圈圈。 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从 下半年到1950年上半年,根据市 委市府指示,市总工会和市公共 房屋管理处和市劳动局等部门, 对工人的居住进行了调查;提出 要辟建人民村、工人村和劳动 新村。1951年4月市二届二次各 界人民代表会议在市府大礼堂举 行。陈毅在《1951年上海市工作 任务》提出上海的市政建设方针 是:“为生产服务,为劳动人民 服务,并且首先为工人阶级服 务”。并将此列为1951年中心任
与住宅同时建设的配套建筑 面积计8418平方米。其中,文教 有小学、图书馆和大礼堂,生活 服务有浴室老虎灶、菜场和消费 合作社,还有诊疗所等。并预留 了银行、邮局、公园、文化馆的 建设基地。
因这里地处曹杨路,1953年 8月12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正式 定名“1002户”居住地为曹杨新 村。新华社发通稿新闻:“曹杨 新村目前已成为中国第一座工人 住宅新村”。它的问世成为会议一致同意,要 求“有重点的修理和建设工人住 宅,修建工厂区域的道路、桥 梁,改善下水道,饮水供给及环 境卫生,以改进工厂区及工人居 住区的条件”。潘汉年予以具体 化:“为工人阶级服务,就市政 建设来说,目前上海最迫切的工 作,就是为工人阶级解决居住问 题”。并要求市政建设委员会 “规划和领导建筑工人住宅”, 专门成立了市工人住宅建设委员 会。

安居乐业有保障

安居乐业有保障

October 201919七十年来,在历届上海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上海住房保障领域已形成了由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共有产权住房、征收安置房所构成的四位一体的住房保障体系。

上海的住房保障体系“分层次、多渠道、成系统、全覆盖”,在全国住房保障领域遥遥领先,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笔者梳理汇总了1949年以来的上海住房保障政策,总结了七十年来上海住房保障政策的变迁,分析了当前上海住房保障政策的特点,并对未来政策的发展提出了相关展望。

一、上海住房保障政策的历史沿革纵观上海住房保障政策的变迁,主要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1949年后至1999年,这个阶段主要是福利分房阶段。

第二个阶段则是2000年后,上海房地产市场进入市场化阶段。

(一)1949年后至1999年的住房保障政策1949年后,上海的住房政策长期处于福利分房政策阶段。

在这一政策的导向下,上海的住房分配主要面向住房困难家庭。

对这个阶段中,可以根据面向对象的差异、建设主体的差异、领导主体的差异而细分为五个历史时期。

首先是1949年至1956年。

在这一时期内,上海开始兴建工人新村,曹杨新村即建于这一时期。

1951年兴建的曹杨新村是全国解放后建设的第一个人民新村,旨在解决一些先进生产者与劳动模范的住房问题,并满足当时一些生活特困家庭的住房需要。

在这一时期,根据时任上海市市长陈毅的指示,上海成立了市公房建设委员会,专门负责规划、建设这批包括曹杨新村、江宁新村、鞍山新村、大连新村等在内的工人新村。

1957年至1965年是上海福利分房阶段的第二个历史时期。

在这一时期内,为配合上海建设冶金、化工等工业新区,上海开始为新区建设工人解决住房问题,应运而生的便是以张庙一条街为代表的街坊公房。

张庙一条街作为当时著名的地区商业中心与文娱中心,每年都会吸引数千名游客慕名前来参观。

此外,为配合彭浦工业区的建设,满足28家大型机电工厂工人的入住,上海建设了彭浦新村,从而解决了入住企业职工的住房问题。

住区模式类型与居民交通出行碳排放相关性研究——以上海曹杨新村为例

住区模式类型与居民交通出行碳排放相关性研究——以上海曹杨新村为例

住区模式类型与居民交通出行碳排放相关性研究——以上海曹杨新村为例作者:王伟强李建来源:《上海城市规划》 2016年第2期王伟强李建文章编号1673-8985(2016)02-0109-05 中图分类号TU981 文献标识码A 摘要住区空间形态及模式类型与密度相关,居民交通出行碳排放与密度、设施多样性、交通站点可达性有着逻辑关联性。

以上海曹杨新村作为实证对象加以模式类型划分,结合调研问卷数据将模式类型与碳排放进行相关性研究。

分析结果显示,曹杨新村密度与人均交通碳排放间呈非线性波动变化,设施多样性与碳排放呈正相关性,交通站点可达性与碳排放基本呈负相关性。

还发现多层围合式及小高层行列式的人均碳排异于其他模式类型,进一步对其居民职业构成、家庭年收入比较研究,碳排放差异性是由于社会结构的消费区隔化造成的。

因此,判断住区模式是否“低碳”,首先当明确密度的空间与社会双重含义,并结合本国国情、地区发展条件来引导未来住区发展模式。

关键词住区模式 | 交通碳排放 | 3Ds理论 | 曹杨新村作者简介王伟强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空间研究所副所长李建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博士研究生0 引言住区作为城市的基本生活单元,是居民居住、生活和消费的主要活动场所,也自然成为碳排放的主要来源。

中国作为快速的发展中国家,在将近30多年的改革开放过程中,伴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突飞猛进,据有关研究结论表明,预计到2020年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将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位[1]。

截止到2011年,中国居住能耗已经成为国家能耗消费部门的第二大主体,并占总能耗消费(total final consumption, TFC)的23%[2]。

与此同时,预计到2020年中国建筑开发总量规模将达到26亿万m2,居住建筑将会占到10—15亿万m2。

事实上中国政府始终以负责任的态度积极响应联合国减少碳排放的倡议,并通过各项政策和技术革新来减少城市最终碳排放,同时中国城市的大量研究也表明[3-4],居民交通出行量、交通方式选择以及碳足迹与住区开发模式密切相关,因此优化住区空间形态对于居住部门节能减排具有长期性、结构性的作用,同时也是实现城市低碳发展目标的重要规划路径。

基于使用者活动和期望的住区环境改造设计——以上海曹杨新村花溪路为例

基于使用者活动和期望的住区环境改造设计——以上海曹杨新村花溪路为例
调 查 选 取 上 海 市 曹 杨 新 村 花 溪 路 作
周 伊 利 ,同济 大 学建 筑与城 市规 划学 院 ,博 士研 究 生 . 0 8 住 宅科技 /0 11 2 1 .1
为研 究 对 象 (图 1 ) 曹 杨 新 村 是 解 放 。
l t dt e i e t’c i i n x e t t n T k a i a , o a g Ne Vi a e ae r sd n s t t a d e p c ai . a e Hu x o a v y o Ro d Ca y n w l g , l S a g a a n e a l, o d c h u v y o er sd n s c i i n x e tto h n h i sa x mp e c n u t e s r e n t e i e t ’ t t a d e p ca i n t h a v y t r u h o s r a in q e t n ar n t e t o s I iw fs r e e u t r — h o g b e v t , u si n iea d o h r o o me h d . n v e o u v y r s l e s c n t ci n d sg l f C S na t i h r ce it s f h l e l ,mp o i go e o sr t e in wi o U c i t c aa t r i eed r i r v n p n u o l o vy sco t y d g e f p c , h p n a b n h rc e i i n s a e n e f ci gt ea x l r e r eo a e s a ig Hu n a gc a a t r tcl d c p dp re t u i a y s s a a n h i f cl i s ma et er sd n i l n i n n r n l ewi e u e s a tv t n a i te , k h e i e t v r me t i ae o mo ei i t t s r ’ ci i a d n hh y e p ca i n i r v h r d f e i e t l n io me t n e i e t’ a if c i n x e t t , mp o et e g a eo sd n i v r n n d r sd n s s tsa t . o r ae a o

全国老旧小区改造的优秀案例

全国老旧小区改造的优秀案例

全国老旧小区改造的优秀案例一、北京劲松北社区。

1. 改造亮点。

首先啊,这个社区在改造的时候特别注重居民的参与感。

就像大家一起商量怎么改造自家院子似的。

社区工作人员挨家挨户去问居民的想法,不管是老人还是年轻人,都能发表自己的意见。

从硬件设施上来说,那可是全面升级。

老旧的楼体穿上了新衣服,墙面重新粉刷得白白净净的,就像给老人换上了新衣裳,精神抖擞。

而且啊,小区的道路也重新铺了,以前坑坑洼洼的,现在平坦得很,老人小孩走路再也不用担心摔跤了。

公共空间的改造超棒。

以前小区里的小花园杂草丛生,现在变成了居民休闲的好去处。

有健身器材,让大爷大妈们可以随时锻炼身体;还有漂亮的长椅,年轻人累了可以坐在那刷手机。

在社区服务方面,引进了很多便民设施。

比如说有那种智能快递柜,再也不用担心快递被乱丢了。

还有社区食堂,饭菜又便宜又可口,对那些独居老人来说,简直是福音啊。

2. 改造后的效果。

居民的幸福感那是蹭蹭往上涨。

以前大家都觉得自己住的老旧小区没什么吸引力,现在可不一样了。

邻里关系也变得更好了,大家在新的小花园里聊天、晒太阳,就像一个大家庭。

而且房价也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呢,这也算是意外之喜啦。

3. 经验借鉴。

最大的经验就是要充分尊重居民的意愿。

毕竟这是居民自己的家,他们最清楚自己需要什么。

还有就是整合资源,把政府的补贴、社会的投资和居民自己的力量结合起来,这样就能把改造做得又好又全面。

二、上海曹杨新村。

1. 改造亮点。

这个小区在改造的时候保留了很多历史文化元素。

曹杨新村可是有年头的老社区了,有很多老建筑都承载着上海的记忆。

在改造过程中,不是简单地拆了重建,而是精心修复那些有特色的建筑。

比如说一些老厂房被改造成了创意工作室,既保留了历史的韵味,又有了现代的功能。

绿色环保理念贯穿始终。

小区里增加了很多绿植,而且还有雨水收集系统。

雨水收集起来可以用来浇灌花草,既节约了水资源,又让小区的环境更加宜人。

交通改善得很明显。

以前小区里的道路比较狭窄,停车也是个大难题。

上海第一批50年产权公寓房到期处理案例

上海第一批50年产权公寓房到期处理案例

上海第一批50年产权公寓房到期处理案例
这几年《民法典》已经确认商品住宅70年产权到期后会自动续期,并不用担心后面房子是否还属于你。

但说实在话,这个问题并没有太多分歧,反而是房子质量并不能支撑那么长时间,那如果小区、房子老旧,产权又到期该怎么办?如果房子倒了呢?其实上海已经有过案例,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个解决思路。

中国的第一批商品房建于上世纪50年代,算下来产权基本到期。

像上海的彭浦新村建于1958年,曹杨新村1951年,还有后面建于70-90年代的小区,其实都不能满足现在的居住需求,后面也将陆续产权到期。

那这第一批满70年的房子,现在怎么样了呢?还能住人的曹杨新村解决方案并没有很多,就是翻新、修缮或改建。

而不能住人的彭浦新村,却有了不同的解决思路。

上海提出一个方案,叫原拆原建,因为70年的房子,建筑主体损耗,不仅居住体验差,甚至建筑主体都有隐患。

静安区相关部门就把彭浦新村拆了重新盖,即按原建筑面积,在原房屋位置翻新房屋。

改建原则是“拆一还一”,就是字面意义,多少面积就还你多少,要扩大面积就得额外买。

但原拆原建后基本会增加一些面积,毕竟之前卫生间是公用的,
据悉有上海某小区拆建时,15平方米的房屋可换到20平方米的新房。

更重要的是,原拆原建后,房屋所有权证也要变更,那产权、建造年份都会改变。

这会影响贷款年限,从而影响流动性。

当然,整个小区规划也会发生改变,毕竟上个世纪商品房基本都是10层以内,拆建的话就可以改变了。

中国租赁居住简史

中国租赁居住简史

中国租赁居住简史從福利分配时代的“短缺”,到繁荣时期的“高价”,住房矛盾在不同历史时期显现出不同的特点。

本文以中国租房历史为线索,观察租住形态的变迁,为租赁市场未来的发展贡献思考。

标签:租赁住房;70年历史;租购并举;REITs2015年以来,“房住不炒,租购并举”被屡次提及,成为房地产长效机制中着力点。

中国能否通过租赁市场的建设,形成“低端有保障、租赁有自由、中端有支持、高端有市场”的国民住房长期制度?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1、1949-1979年“先生产,后生活”1.1 1949年开始的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大改造1949年建国后,开始了对城市的社会主义改造,房地产市场被城市公房体系所取代。

由政府“统一修理、统一租金标准、统一房屋使用、统一租赁”。

以上海为例,经改造,私有住房面积从1949年97.2%降低至1965的20.2%。

政府成为城市公房唯一供给方。

1.2 1952-1958年工人新村—社会主义的空间样本工业化是当时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目标。

但当时简陋的居住条件影响了生产和生活。

政府下决心建设新村缓解工人的住房压力。

新村承载了国家对居民生活进行集体主义改造的乌托邦实验。

建成于1952年的曹杨新村是中国第一个工人新村。

规划上既参考了西方“邻里单元”又融入了苏联式等级化结构的设计原则。

曹杨一村的建设并不遵循“土地开发效益最大化”的经济逻辑,其设计营造出花园城市式的院落和组团,宽阔的公共空间希望培养集体主义生活。

相比地私人空间受到严格限制(人均面积低于4平方米)。

少量的工人新村样板并未根本解决居住矛盾。

1.3 1960-1976年福利供给不足带来居住条件下降分配公房的后续维护和修缮依赖职工缴纳的“租金”,但公房租金极低,根据1995年颁布的《中央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住用公家宿舍收租暂行办法》每平米月租金0.12元,每户月房租2.1元,在低工资制度下只占家庭收入的2.4%,租金只及维护成本的1/3-1/2左右,日常修缮都入不敷出,带来“租难养房”的问题。

上海曹杨一村规划设计与历史

上海曹杨一村规划设计与历史

密度在 3 O% ~3 5% 左右 ,石库 门里弄 6 % 以上。曹杨新村高标; 0 隹的规划 设计
代 表 了 集体 利 益福 祉 , 以 早 目实现 共 产 是
单位 分明的居住状况。曹杨新村 1 5 2年 9 的租 赁合 同 中 明确标 明 , “ 村住 户 应 新 发扬 民主精神 共 同维 护共有 财富 ,新村 家属 委员会应 配合 新村住 户管理 教育工 作 ,组织住 户学 习遵 守租赁 管理规定 和 保养 房屋设 备 方法。 这说 明曹杨 新村 ”
初 ,曹杨 一村在 上 海知 识青 年返 城 潮 ,
搭 搭 放 放 解 决 居 住 困 境 的 条 件 下 , 历 时 三 十 载 依 然 展 现 了较 高 的 生 存 质 量 。 房
从 新 时代 新 地 标 的角 度 来 说 ,具 有 心 理 、 文化上 的象征 意义。 它的建筑 密度
蹲位 的厕所 ,水、 电表合 用。 1 2年 96
进行 了加一层 处理 ,新增墙 体材料 为粉
煤 灰 砖 ,第 三 层 3户 人 家 2个 厕 所 。 如
区形成 一个 “ 迷你”小社会,具有社 区中
心 ,配 备 公 共 服 务 设 施 , 形 成 社 区 内部 街 道 ,根 据 邻 里 单 元理 念 ,至 少 1 % 的 0 社 区土 地 为 公 共 开 放 空 间 或公 园。曹 杨 一
型 为 主 。 厨 房 为 3家 合 用 ,每 户 有 配 备
完 善 ,曹 杨新村应成 为 一个里弄 组织 的 典 型 ,形 成 一 套 里 弄管 理 经 验 加 以推
广 。。 I】
里弄 居委会 的组织 力量历来是 社会 学的关注重点 ,有学者提 出 :5 0年代前 半期, 上海居 民委 员会在一系列 政治动员 中扮演 了国家和社会 的双重角色。 上海

曹杨新村概况

曹杨新村概况

曹杨新村街道辖:源园、花溪园、金岭园、杏梅园、南岭园、南杨园、南梅园、沙溪园、南溪园、枫杨园、金杨园、兰溪园、金梅园、杏杨园、北梅园、北岭园、兰岭园、桂杨园、北杨园、枫岭园20个居委会。

曹杨新村是解放后上海市兴建的第一个工人新村,也是全国最早建造的工人新村。

经过40年的建设,已从1951年始建时的1个村发展到9个村,从始建时的48幢2层楼住宅发展成718幢2~6层的住宅及在建的多幢高层住宅。

居民亦从最早的1000余户发展到3.2万余户。

整个新村占地180公顷,住宅建筑总面积169.78万平方米,为上海市区西部拥有10万余人口的大型居民住宅区。

1952年曹杨新村成立家属委员会,1958年改称居民委员会,现有居委会33个。

该村1953年由真如区第新曹杨大型生活社区一办事处管理,1956年划归普陀区后,由曹杨新村街道办事处管理。

1982年新设曹安路街道办事处,二、三、八村及部分七村由其管理,其余一、四、五、六、九村及部分七村仍由曹杨新村街道办事处管理。

曹杨新村各项配套设施齐全。

商业服务网点遍布大街小巷,曹杨商沪西大型居住社区场附近已成为全国著名的社区商业中心,曹安路东段亦形成热闹的商业街,散布新村各处的菜场、农贸集市和小商品市场,方便了居民生活。

优质的教育资源社区,重点高中附属中小学——曹杨二中(名牌市重点高中,首批市级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曹杨二中附属学校、上海市实验幼儿园(市级实验性示范性幼儿园)、托儿所以及普陀区中心医院、文化馆、电影院、文化中心、图书馆、游泳池等文教卫生设施一应俱全。

新村道路四通八达,有几十条公交线路通行至上海各区,轨道交通3,4,11,13号线均经过社区周围,交通十分方便。

曹杨新村也是全市第一个全面绿化的新村,环境优美。

被誉为银式项链的曹杨环浜依村环绕,公园、绿繁荣的商业中心地相间,全村绿化覆盖率达34%,在全市名列前茅。

由于采取了有力的环境保护措施,新村所在的2个街道均为烟尘达标街道和低噪声控制区。

走进曹杨新村 作文

走进曹杨新村 作文

走进曹杨新村作文这张电影剧照来自于1959年上海电影制片摄制的《今天我休息》,同学们可以问问自己的外公外婆、爷爷奶奶,老人们应该都很熟悉,这部经典的电影就是在曹杨社区取景拍摄的。

因为,曹杨新村是新中国第一个工人新村,在上海市的发展过程中,拥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曹杨一村的建筑在中国建筑史上是经典之作,是上海传统里弄与现代社区的完美结合。

它的设计者汪定曾先生,建国后主持、指导了上海体育馆、上海展览馆等工程的设计。

他设计的曹杨新村,既有上海旧时弄堂的情趣,又不乏欧美社区的现代精神。

为了更好地了解我们曹杨新村的历史,我来到了曹杨新村村史馆参观学习。

曹杨新村是上海工人之家,是全国街道工作的典范,也是全市第一个对外开放的工人新村,70年来,已先后接待世界155个国家和地区,10万余人次外宾,具有相当的知名度。

这片热土总占地2.14平方公里、居民达11万余人。

经过70年的建设,已发展成为拥有优质教育、医疗、文化、科技、环境、交通等资源的大型成熟社区!我一边流连于生动的展品影像,一边发自内心地为生长在这样美好的社区,感到无比骄傲!2009年,为了以更好的城市面貌迎接世博盛会,曹杨新村进行了整体的翻新改建。

听爸爸说,我家所在的杏杨园这一年修建了坡屋顶、更新了煤气管道和自来水管。

2010年,爸爸作为世博会中国馆工作人员,亲自参与了这一世界盛事,第二年,我也出生在焕然一新的曹杨新村。

2019年,曹杨新村又开始新一轮整体修缮。

虽然因为疫情暂时中止,但并没有停下焕新的步伐。

越来越多的楼栋开始装电梯了,我住的那栋楼也开始统计居民意向啦!曹杨四村的空中花园,成了社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贯穿小区的环浜美丽清澈,每年夏天都有清雅的睡莲如梦绽放!是什么让我们的家园在悄悄改变?是谁把这么多美好带到你我身边?我带着疑问采访了桂杨园居委会文教老师王老师。

她告诉我,作为劳模摇篮的曹杨社区,在党的领导下拥有着“光荣历史、优美环境、优质教育”三大特点。

曹杨动迁方案

曹杨动迁方案

曹杨动迁方案随着城市发展和人口增加,城市更新和土地重塑成为现代城市规划的重要议题。

曹杨地区作为上海市的一个重要城市更新项目,其动迁方案备受关注和重视。

本文将探讨曹杨动迁方案的背景、目标、策略和影响等方面内容。

一、背景介绍曹杨地区位于上海市长宁区,是一个老旧社区,拥有大量老旧住宅和狭窄的道路。

在城市化进程中,曹杨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居住环境已经不能满足居民的需求。

因此,为了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提升城市形象,曹杨地区开始进行城市更新工作,其中包括动迁方案。

二、目标与策略1. 目标曹杨动迁方案的主要目标是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提供更好的社区设施和基础设施,提升城市形象,增加居民的幸福感和生活品质。

此外,该方案还旨在实现城市更新和土地重塑的目标,推动曹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2. 策略为了实现目标,曹杨动迁方案采取了一系列策略:- 优化土地利用:通过对曹杨地区现有土地的重新规划和设计,优化土地利用效率,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

- 改善居住环境:通过拆迁老旧住宅,建设新的居住区,提供现代化的住房设施和社区设施,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

- 提升基础设施:在动迁的同时,对曹杨地区的基础设施进行升级和改造,包括道路、供水、供电等,提供更好的城市基础设施。

-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在动迁过程中,充分尊重曹杨地区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历史建筑和文化景观,提升整个地区的文化底蕴和城市形象。

三、动迁过程曹杨动迁方案的实施过程需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1. 规划阶段:在该阶段,城市规划师将对曹杨地区进行详细调查和研究,制定完整的动迁方案和时间表。

2. 征收阶段:在该阶段,政府将与居民进行协商和沟通,了解居民的需求和意愿。

同时,政府将对符合动迁条件的居民进行补偿,并提供相关的搬迁帮助。

3. 拆迁阶段:在该阶段,政府将根据动迁方案的要求拆除老旧住宅和建筑物,为新建项目腾出空间。

4. 建设阶段:在该阶段,政府将开始建设新的住宅区和相关配套设施,提供先进的公共设施和服务。

上海普陀区附近景点

上海普陀区附近景点

上海普陀区附近景点
普陀区是上海的中心城区,它北依吴淞江,南临黄浦江,西临苏州河,东与浦东新区接壤,总面积约为18.69平方公里。

普陀区内景点众多,其中以鲁迅公园、曹杨新村、上海植物园、静安寺为代表的景点最值得一游。

鲁迅公园位于上海市普陀区普陀区长寿路333号。

原名中正园,是由鲁迅先生亲自设计并题词的一座公园。

因园内有纪念鲁迅的“百草园”而得名。

鲁迅公园建于1952年,占地面积6.5万平方米,是上海地区最大的一座综合性公园。

曹杨新村位于普陀区中部的中山北一路两侧,东至真如寺,西至武定西路、龙华镇、曹杨花园、华山路及中兴路;北至鲁班路;南至真如寺、华山路及中山北一路。

总规划用地面积约4.4万平方米,其中住宅用地约1.6万平方米,公共建筑用地约0.7万平方米。

曹杨新村的住宅建筑以小高层为主,居住密度较低。

主要功能有配套的会所、公共绿地、生态广场、休闲设施等;公共绿地面积为770平方米;社区服务用房建筑面积为3032平方米。

—— 1 —1 —。

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局关于王健等同志职务任免的通知

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局关于王健等同志职务任免的通知

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局关于王健等同志职务任免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局•【公布日期】2020.10.23•【字号】普教〔2020〕4号•【施行日期】2020.10.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局关于王健等同志职务任免的通知普陀区教育系统各基层单位:经普陀区教育局研究,决定:王健同志任上海市普陀区真如第三小学校长;王彩虹同志任上海市普陀区曹杨新村街道社区学校常务副校长,不再担任上海市真北中学副校长职务;周建晟同志任上海市普陀区曹杨实验小学副校长,不再担任上海市普陀区真如第三小学副校长职务;杨晓燕同志任上海市普陀区真如第三小学副校长,不再担任上海市普陀区曹杨实验小学副校长职务;石宇同志任上海市普陀区大风车幼儿园园长,不再担任上海市普陀区沪太新村第二幼儿园园长职务;吴丹同志任上海市普陀区绿洲幼儿园园长,不再担任上海市普陀区童星幼儿园园长职务;周晓红同志任上海市普陀区童星幼儿园园长,不再担任上海市普陀区曹杨新村第八幼儿园园长职务;薛庆同志任上海市普陀区曹杨新村第八幼儿园园长,不再担任上海市普陀区星河世纪城幼儿园园长职务;张月美同志任上海市普陀区星河世纪城幼儿园园长(试用期一年),不再担任上海市普陀区绿地世纪城幼儿园副园长职务;王树萍同志任上海市普陀区沪太新村第二幼儿园园长(试用期一年),不再担任上海市普陀区大风车幼儿园副园长职务;陆灵芝同志任上海市普陀区李子园幼儿园副园长,不再担任上海市普陀区大渡河路第二幼儿园副园长职务;季蓓蕾同志任上海市普陀区绿地世纪城幼儿园副园长(试用期一年);陈建萍同志不再担任上海市普陀区真如第三小学校长职务;赵雪平同志不再担任上海市普陀区曹杨新村街道社区学校常务副校长职务;林悦同志不再担任上海市普陀区绿洲幼儿园园长职务;刘琪同志不再担任上海市普陀区大风车幼儿园园长职务。

特此通知。

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局2020年10月23日。

1952年工人新村改写一篇文章

1952年工人新村改写一篇文章

1952年工人新村改写一篇文章上海解放之初,工人群众居住条件依旧很差,许多人住在污水浜、垃圾堆旁的棚户区,环境恶劣、拥挤不堪。

为改善工人居住条件,市政府设法筹资,在工业集中区附近建设工人新村。

1952年5月,上海第一个工人新村——曹杨一村完工,它曾在中国成为令人羡慕的新式住宅的代表,也是新中国工人阶级当家做主的标志。

工人新村作为一种集居形式,一直被认为是1949年以后中国城市空间社会主义改造的典型。

那么,上海的工人新村是怎么来的?它是如何被赋予工人阶级当家做主的象征意义?恰逢上海解放70周年之际,让我们来回顾下自1920年代至1950年30年间新村在中国,特别是上海的发展脉胳。

1952年6月26日,入住曹杨新村的第二天,两个工人的孩子在新村草坪上闲庭信步工人新村作为一种集居形式,一直被认为是1949年以后中国城市空间社会主义改造的典型。

虽然学者们大多能够将这一居住空间形式在中国的发生追溯到1920年代的新村运动,但却很少有人关注自1920年代至1950年30年间新村在中国,特别是上海的发展脉胳。

大部分学者选择将这段历史直接跳过,甚至认为工人新村与苏联的集体居住方式是一脉相承的。

比如罗岗先生在《空间的生产和空间的转移——上海工人新村与社会主义城市经验》一文中论述工人新村问题时,特别引用了列斐伏尔的话——“一个正在将自己转向社会主义的社会(即使是在转换期中),不能接受资本主义所生产的空间。

若这样做,便形同接受既有的政治与社会结构:这只会引向死路”。

罗岗先生紧接着在文中称“因此,曹杨新村作为上海的第一个工人新村就具有特殊的意义,它既代表了社会主义对上海这座殖民大都会的改造,……与之相关的是,新村内部的规划、布局陈设作为一种空间的生产方式,不仅再造了工人群体的日常生活环境,而且形塑了他们的日常生活模式”。

罗岗先生在这里要强调的是,工人新村的建设是一种社会主义新中国与旧社会的决裂,换言之,建设工人新村的目的是要割裂新上海,即工人阶级作为领导阶级的新上海与旧有的、腐朽的、资产阶级的旧上海的关联。

岁月枯荣“邻里单位”下的百万庄与曹杨新村

岁月枯荣“邻里单位”下的百万庄与曹杨新村

规·划·说P L A N N I N G岁月枯荣“邻里单位”下的百万庄与曹杨新村S U I Y U E K U R O N GN L I D A N W E I X I A D E B A I W A N Z H U A N G YC A O Y A N G X I N C U N文字统筹_刘 珺(本刊记者)“邻里单位”是城市规划中特别能体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个主题的。

它是20世纪30年代世界城市规划推行的重要理论,20世纪50年代,苏联专家把“邻里单位”规划理念带到中国。

理念的提出者——美国社会学家及建筑师佩里针对当时大城市人口密集、拥挤、居住环境恶劣和交通事故严重的现实,要求在较大范围内统一规划居住区,使每一个“邻里单位”成为组成居住的“细胞”,把居住区的安静、朝向、卫生和安全置于重要位置,并设置有小学和一些为居民服务的公共建筑及设施。

中国自古便有“五家为邻,五邻为里”的说法,但此邻里非彼邻里,其描绘的是田园牧歌时代的居住关系,佩里的“邻里”则是城市化背景中的生存法则,其概念中的“邻里”,旨在强调“在社区中,重新发现那些随着城市尺度增大和交通的快速化而消失的亲近感和归属感”。

北京的百万庄和上海的曹杨新村,就是中国“邻里单位”规划理念下的一南一北两个典范。

_ 北京百万庄。

北京百万庄:“新首都第一住宅区”百万庄小区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的“新首都第一住宅区”,基本建成于1953年,其位于北京的三里河,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仅一路之隔,它是新中国最早建设的街坊式居住区的代表作,也是中国人居环境变迁的里程碑,它探索的居住理念至今仍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方式。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的居住形态发生了一次剧烈变化——住宅小区成为统治性的居住样式。

在此之前,胡同、里巷式的合院住宅是中国人惯常的居住环境。

近代以来,在沿海或内地的开埠城市,西洋式独幢住宅、公寓楼渐次出现,却并不能根本改变中国人传统的居住理念。

人民民主的真实性例子

人民民主的真实性例子

人民民主的真实性例子建于1951年的曹杨一村是最早的工人新村。

它的诞生,标志着工人阶级的崛起与一个时代的荣耀,其规划、设计与建筑,注入了那个时代最先进的理念。

但是,随着70年来时代的变迁,面积小、公用厨房不便等矛盾不断凸显,居住条件已无法满足居民的宜居需求,居民关于实施非成套住宅改造的呼声与日俱增。

居住在曹杨一村的普陀区人大代表施云霞和曹杨代表组的人大代表们始终牢记当选时的承诺,持续倾听居民心声、收集意见建议,精心酝酿一件满载着居民期待的人大代表议案。

2018年1月,普陀区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召开,施云霞领衔22位普陀区人大代表在会议期间联合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发挥人大监督职能,加快推动本区非成套住宅改造工作”的议案。

大会主席团决定,在大会闭会后将议案交付区人大城建环保委审议。

经审慎研究分析后,普陀区人大常委会决心把推进该议案的办理工作作为改善民生、提升群众获得感的重要抓手,努力做到让代表满意、让群众满意。

普陀区人大城建环保委与议案提出代表密切联系,深入曹杨一村听取居民旧改呼声与期望;积极与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沟通,了解本区非成套住宅改造工作现状,讨论曹杨一村改造可行性方案,推动区政府想方设法解决群众诉求;组织委员和部分区人大代表到外区开展实地调研,学习非成套住宅改造的经验和做法。

经过大量监督调研工作,普陀区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区人大城建环保委关于议案审议结果的报告,并将该议案的审议结果报告送区政府研究处理。

在普陀区人大的监督推动下,区政府制定并启动了全区非成套住宅改造“三年启动、六年完成”的总体工作计划。

考虑到非成套住宅改造是一项系统性工作,无法在短期内完成,普陀区人大常委会决定将这项工作作为重要监督议题,在届内每年持续开展跟踪监督。

一方面,邀请施云霞等代表全程参与议案办理过程,走访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及时跟进改造工作进展情况;深入居民区听取居民群众的意见建议,了解实际诉求;组织召开专题座谈会,让代表与议案办理部门进行面对面交流,帮助职能部门吸纳代表意见建议。

同济大学五育总结展示

同济大学五育总结展示

同济大学五育总结展示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细化与深化“五育”示范班级及优良学风班级内涵,现结合我院学生班级建设实际,在全院班级范围内开展“五育”示范班级创建及优良学风班级建设工作,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努力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为充分展示班级在建设及党史学习教育中的良好风貌,特推出“建设优秀班级,迎接建党百年”栏目,带你一同领略交通运输工程学院优秀班级建设风采!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研究生运输1班是一个思想积极、充满活力的集体,是一个学术氛围浓厚、活动丰富多彩、真诚友爱的集体。

我们一直秉承严谨、求实、团结、创新的同济校训,努力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本学年我班在“五育”示范班级项目建设中展示了良好风貌,取得了显著成果。

班级形成集体争先进,个人争优秀的良好局面。

在2020-2021学年内获集体荣誉“先锋党支部”、“五四红旗团支部”称号,获个人荣誉与奖励35人次(上海市优秀毕业生2人次、同济大学优秀毕业生1人次、校先锋党员1人次、校优秀学生干部标兵1人次、校优秀研究生干部2人次、校优秀学生干部1人次和优秀学生2人次等)。

科研学习方面,同样保持奋勇争先、昂扬向上的“精气神”。

2020年内我班同学发表高水平SCI论文11篇,EI论文3篇,其他核心期刊论文10余篇;同年,同学们踊跃参与相关科研竞赛,在国际顶级运筹与管理学会举办的铁路运筹学竞赛取得全球第一名1人次,在国家级城市轨道交通科技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二等奖2人次,在国家级研究生数学建模比赛中分别获得二等奖7人次、三等奖2人次,在“挑战杯”上海市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银奖1人次。

为献礼建党百年,传播交通文化和精神,依托我们的专业和祖国的重大时间节点,以同济交通人的视角讲述党的故事,交通的故事。

党员带头,同学自愿报名,采用“校内+校外”相结合的活动方式,组织班内多位同学拍摄完成了“强国建设交通先行”微视频,探索中国路的发展历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介
• 园址原是吴淞江(苏州河)古河道中的西老河河湾地带。湾 内地势高处有一村落名宋家滩,俗称老河滩,村旁为坟地。 这里因低洼易涝,农民耕种所获无几,是一处有名的穷滩。 • 1956年初市人民政府决定征用这块滩地辟建公园,1959 国庆节建成开放。面积36.6万平方米,其中水面积14.3万 平方米,是上海市大型的综合性山水公园。
上海曹杨新村
曹杨新村简介
• • • • 曹杨新村位于上海市区西北部, 距市中心人民广场约8.4公里, 是上海解放后由人民政府兴建的全市第一个工人新村。 1951年,上海市政府为了解决广大工人的住房难题,由陈毅市长亲自 拍板,潘汉年副市长主持工作,花半年时间(1951年9月启动,1952 年5月竣工)建成了48幢167单元,入住1002户的欧式小洋楼,名为 曹杨一村,第一批入住的是沪西地区纺织、五金系统的部分劳动模范 和先进工作者。 • 1952年6月27日,新辟的56路公共汽车线路第一次开到曹杨新村; • 在此基础上,又逐渐兴建起了占地180公顷的曹杨新村,它由九个新 村组成,拥有10万人口,从而形成了上海乃至全国第一个工人新村。 • 曹杨新村的设计 “以环境宽敞,房屋建筑简单朴素、实用美观、居住 不宽不挤,附带建造必需的公共建筑”为原则。总体规划布局尽量结 合地形布置,保留原有的浜河水面,增加新村的自然景色。道路沿河 规划,房屋沿着道路和河流走向排列,由阶梯形向扇形变换,大都为 朝南或东南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