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蝉》《贝壳》课文全文阅读
《短文两篇(蝉,贝壳)》
![《短文两篇(蝉,贝壳)》](https://img.taocdn.com/s3/m/e9b057ebd15abe23482f4d66.png)
试比较两篇散文有何 相同和不同之处?
短 文 两 篇
课 题 相同之处 1、都是由一个小小 的“物”引发对生 命的一些感悟。 2、对于生命的理解 都比较积极、认真。 《贝壳》 3、对于”物的描写 细致入微,笔调清新 而自然“ 不同之处
先抑后扬 对于生命的感悟是不管生命短 暂与否,都要积极面对,好好 地活着; 作者对于生命的态度隐喻在对 蝉的生命意义的阐发中,并没 有直接表白;
短文两篇
贝壳
蝉
作者简介
小 思 , 原 名 卢 玮 銮 , 另有笔名明川。原 籍 广 东 番 禺 , 1939 年 出 生 於 香 港 。 1964 年 在 香 港 中 文 大 学 新 亚 书 院 中 文 系 毕 业 , 1965 年 获 罗 富 国 师 范 学 院 教 育 文 凭 , 后 任 中 学 教 师 多 年 。 1973 年 赴 日 本 , 任 京 都 大 学 人 文 科 学 研 究 所 研 究 员 , 1981 年 获 以论文 《中国作家在香港的文艺活动》香 港 大 学 哲 学 硕 士 衔 。 现 职 香 港 中 文 大 学 中 文 系 教 授 。 小 思 是 出 色 的 散 文 家 , 她 的 作 品 短 小 精 炼 , 表 现 出 深 刻 的 洞 察 力 , 又 往 往 流 露 出 家 国 情 怀 。 她以 笔名“小思”出版了散文集 《 路 上 谈 》 、 《 日 影 行 》 、 《 承 教 小 记 》 、 《 不 迁 》 、 《 彤 云 笺 》 、 《 香 港 文 学 散 文 》 等 。 小 思 致 力 推 动 香 港 文 学 的 发 展 , 曾 任 「 香 港 文 学 双 年 奖 」 散 文 组 评 判 、 香 港 艺 术 发 展 局 文 学 艺 术 委 员 会 委 员 、 康 乐 及 文 化 事 务 署 文 学 艺 术 顾 问 等 。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蝉》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蝉》课文原文及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3b6f539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89.png)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蝉》课文原文及教案课文原文蝉,鸣声悠扬,四季分明,无论是炎炎夏日还是萧瑟寒冬。
大多数人都喜欢听蝉鸣,感受这份欣欣向荣的生命气息,无奈它们的存在时间实在太过短暂,当人们在享受它们的声音的时候,它们也正在告别这个世界。
春天,蝉幼虫孵化出来,它们爬出土壤,爬上树干,然后附着在树上静静等待。
红色的眼睛在阳光下闪亮,背部琥珀色的壳子上长满了细小的刺。
夏天到来了,蝉脱掉了壳,展开了翅膀,然后镶嵌在一片花树林中。
当夜幕降临,它们会在窗户外面或者树上唱歌,这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蝉鸣。
在秋天,蝉的鸣声悄然停止,然后一夜之间就消失了,一到冬天,这个蝉的故事就结束了。
那些曾经附着于树上的蝉蛹也成为了昨日黄花。
蝉和人类的结缘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诗经》里,它们也曾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常见形象。
从《离骚》中的“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到《红楼梦》中“嗌尽梧桐更不发,蚕破新丝桐叶片”,蝉一直以它们特有的声音和形象在文学作品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教学目标1.掌握文章中的词语及短语,如“欣欣向荣”、“孵化”;2.理解蝉的生命周期;3.了解蝉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
教学重点1.理解蝉的生命周期;2.掌握文章中的词语及短语。
教学难点1.了解蝉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2.发现蝉在文学作品中所表达的主题。
教学过程导入从学生感受入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听一段蝉鸣声,并问学生是否喜欢听蝉鸣,引导学生思考并走进蝉的世界。
阅读让学生梳理文章脉络,细节互补。
从文章中找出“欣欣向荣”、“孵化”等生词,让学生互相讨论并总结意思,通过讨论使每个学生理解得更加深入。
形象教师通过图片展示蝉和蝉蛹的形象,让学生感性认识蝉的外貌特征。
让学生通过观察判断出“红色的眼睛”和“背部琥珀色的壳子”在文章中的含义和作用,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语言启迪和文学艺术的指导,使学生更加了解蝉在文学中的形象。
主题教师通过讲解和引导,让学生的思维跳跃到高层面上,理解蝉在文学作品中所表达的主题,如生命短暂,珍惜生命等,从而拓宽学生的思想。
八年级上册语文《蝉》
![八年级上册语文《蝉》](https://img.taocdn.com/s3/m/38a214b3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a7.png)
八年级上册语文《蝉》一、课文原文法布尔今年,蝉鸣得早。
杜鹃花还没零落,就听见断续的蝉声了。
近月来,窗外蝉更知知不休,使事忙的人听了很烦。
一天,在树下拾得一只病蝉,透明的翅收敛了,身躯微微颤动,没有声响。
它就是曾知知不休地在树上过日子的小东西。
那么小,却那么响,竟响彻一个夏天!曾这样问:何必聒聒?那只不过是夏天罢了!朋友说:知道吗?它等了17年,才等到一个夏天。
就只有这个夏天,它从泥土中出来,从幼虫成长过来。
等秋风一吹,它的生命就完结了。
17年埋在泥中,出来就活一个夏天,为什么呢?朋友说:那本来的生活历程就是这样。
它为了生命延续,必须好好活着。
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地活过。
哦!那是蝉的生命意义!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二、作者简介三、字词积累1. 正音- 收敛(liǎn):(笑容、光线等)减弱或消失;减轻放纵的程度(指言行)。
- 聒聒(guō):持续嘈杂,使人厌烦。
- 宽恕(shù):宽容饶恕。
2. 多音字- 壳:- 地壳(qiào),如“地壳运动”。
- 贝壳(ké),如“美丽的贝壳”。
四、文章结构与内容分析1. 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1 - 6段):写蝉的聒噪以及作者对蝉的厌烦,然后通过朋友的话引出蝉的生命历程。
- 第二部分(7段):作者由蝉的生命历程感悟到生命的意义,宽恕了蝉的聒噪。
2. 内容分析- 开篇写蝉鸣得早,而且“知知不休”,使事忙的人听了很烦,这是作者对蝉最初的感受。
这种感受是很常见的,大多数人听到蝉持续不断的叫声可能都会有厌烦之感。
- 接着作者描写了一只病蝉,这只蝉收敛了翅膀,身躯微微颤动,没有了往日的声响。
这一描写与前面聒噪的蝉形成鲜明对比,也为下文引出蝉的生命历程做铺垫。
- 通过朋友的话,我们了解到蝉的生命历程:它要在泥土中等待17年,才等到一个夏天,然后在这个夏天里完成从幼虫到成虫的转变,等秋风一吹,生命就完结了。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蝉》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2篇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蝉》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2篇](https://img.taocdn.com/s3/m/65623162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da.png)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蝉》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2篇1。
蝉作者简介篇一普通的蝉喜欢在干的细枝上产卵。
它选择小的枝,像枯草或铅笔那样粗细,而且往往是向上翘起,差不多已经枯死的小枝。
它找到适当的细树枝,就用胸部的尖利工具刺成一排小孔。
这些小孔的形成,好像用针斜刺下去,把纤维撕裂,并微微挑起。
如果它不受干扰,一根枯枝常常刺出三四十个孔。
卵就产在这些孔里。
小孔成为狭窄的小径,一个个斜下去。
一个小孔内约生十个卵,所以生卵总数约为三四百个。
这是一个昆虫的很好的家庭。
它之所以产这许多卵,是为了防御某种特别的危险。
必须有大量的卵,遭到毁坏的时候才可能有幸存者。
我经过多次的观察,才知道这种危险是什么。
这是一种极小的蚋,蝉和它比起来,简直成为庞大的怪物。
蚋和蝉一样,也有穿刺工具,位于身体下面近中部处,伸出来和身体成直角。
蝉卵刚产出,蚋立刻就想把它毁掉。
这真是蝉家族的大灾祸。
大怪物只须一踏,就可轧扁它们,然而它们置身于大怪物之前却异常镇静,毫无顾忌,真令人惊讶。
我曾看见三个蚋依次呆在那里,准备掠夺一个倒霉的蝉。
蝉刚把卵装满一个小孔,到稍高的地方另做新孔,蚋立刻来到这里。
虽然蝉的爪可以够着它,而蚋却很镇静,一点不害怕,像在自己家里一样,在蝉卵上刺一个孔,把自己的卵放进去。
蝉飞去了,多数孔内已混进异类的卵,把蝉的卵毁坏。
这种成熟的蚋的幼虫,每个小孔内有一个,以蝉卵为食,代替了蝉的家族。
这可怜的母亲一直一无所知。
它的大而锐利的眼睛并不是看不见这些可怕的敌人不怀好意地呆在旁边。
然而它仍然无动于衷,让自己牺牲。
它要轧碎这些坏种子非常容易,不过它竟不能改变它的本能来拯救它的家族。
我从放大镜里见过蝉卵的孵化。
开始很像极小的鱼,眼睛大而黑,身体下面有一种鳍状物,由两个前腿连结而成。
这种鳍有些运动力,能够帮助幼虫走出壳外,并且帮助它走出有纤维的树枝——这是比较困难的事情。
鱼形幼虫一到孔外,皮即刻脱去。
但脱下的皮自动形成一种线,幼虫靠它能够附着在树枝上。
短文两篇(蝉贝壳
![短文两篇(蝉贝壳](https://img.taocdn.com/s3/m/7b0e2324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3a.png)
纯洁无暇
贝壳的白色外观也常常被 用来象征纯洁无暇的美。
自然之美
贝壳作为大自然的一部分, 也常常被用来象征自然之 美和和谐。
03
总结
短文主题的提炼
《春》的主题是关于生命和希望的赞 美,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 爱。
《背影》则通过父亲送别儿子的场景, 展现了父子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
短文写作技巧分析
白天活动,常在阳光下鸣叫,声音高亢、清脆。
每年夏季繁殖,卵产于树皮内,孵化后幼虫钻入土中, 以植物根系为食。
蝉的繁殖与生命周期
01
02
03
04
雄蝉有发声器官,通过鸣叫吸 引雌蝉交配。
雌蝉交配后将卵产于树皮内, 孵化后幼虫钻入土中。
幼虫在土中生活数年,期间多 次蜕皮,最终羽化为成虫。
成虫羽化后爬到树上或灌木丛 中,开始新的生命周期。
02
《贝壳》
贝壳的形态与构造
螺旋形
贝壳的形态多种多样,其中最常 见的是螺旋形,这种形态的贝壳
在软体动物门中较为普遍。
硬壳保护
贝壳的主要构造是硬壳,它能够 保护软体动物不受外界环境的侵 害,同时也能起到支撑和固定的
作用。
壳面纹饰
贝壳表面的纹饰也是多种多样的, 常见的有纵向和横向的条纹、斑 点、瘤状突起等,这些纹饰不仅 美观,还有助于增加贝壳的强度。
短文两篇
目录
• 《蝉》 • 《贝壳》 • 总结
01
《蝉》
蝉的形态特征
01
02
03
04
蝉的体形呈长椭圆形, 长约2-3厘米,宽约11.5厘米。
头部短小,复眼大而突 出,触角细长,呈须状。
胸部包括前翅、后翅和 细长的中胸,翅膀透明 或半透明。
短文两篇(H)
![短文两篇(H)](https://img.taocdn.com/s3/m/5fe17205f12d2af90242e62e.png)
阅读理解
3、“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 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的一丝不苟呢”,这句 话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此句上承接着“上苍给它制作出来的居所却有 多精致、多仔细、多么地一丝不苟啊”,比较了自 己和贝壳里的生命,感悟自己的生命尽管有限,但 还是比贝壳里的生命时间要长一点,空间要多一点, 以表达一种感激的心情:要力所能及地把事情做得 更精致些、更好些,让后人为自己的执著、努力而 感动。
文章主旨
人应该认真的对待自己的生命, 把能做到的事做得更精致、更仔 细、更加一丝不苟,为社会、为 未来留下些令人珍惜、令人惊叹 的东西。
贝
席慕蓉
描绘贝壳 赞叹贝壳
壳
托物言志
感悟人生
认真的对待 生命,把事做 得更精致,给 世人留下值得 珍惜和惊叹的 东西。
比较阅读
试比较两篇散文的异同。
相同之处:
席慕蓉
阅读理解
1、作者对贝壳的精美做了一番描述,然后生发 了哪些联想? 想到了贝壳里曾经的小小柔软生命,想 到为了这样一个短暂、细小、脆弱、卑微的 生命,上苍是那样用心地营造了它的居所— —精致的贝壳。并由此想到自己的生命,虽 然有限,但总比贝壳里的生命长一点,空间要 多一点,因此要好好面对它,好好珍惜它,好 好创造它!
合作探究
“在千年之后,也许会有人对我留下的痕迹反复 观看,反复把玩,并且会忍不住轻轻地叹息:‘这是 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你怎样理解此 处的“怎样固执而又怎样简单的心”? 作者希望自己给这个世界留下一些像贝壳这样 的东西来,她并不梦想成就伟大的功业,只想对自 己的生命作出一些精美的回馈。她渴望不是人们对 她的绝对地赞美和崇拜,而是渴望有人能看懂她平 常却执著的美的灵魂。所以,此处的“固执”“简 单”都是作者相对自谦的说法,其实是“执著和单 纯”的意思。
《蝉》课文原文
![《蝉》课文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7299f3c5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29.png)
《蝉》课文原文
东篱抵暮,倚枯松而望远,黯然而叹。
空山,新月,如钩而已,何崇之有!
不觉远处蝉声簇击,一泻如注,乍绝乍续,似在空谷中反复苍鸣。
空谷,人与烟草。
此时此际,生死两忘,唯我独存。
倏尔又想,日月荏苒,百代如流。
吾曾与汝,共患难,共分享。
汝似逝水流年,不复再来。
而我,已若朽株故松,有谁来倚问!
注释:
1.东篱抵暮:黄昏时分靠在东边的篱墙上(抵:倚靠)。
2.倚枯松而望远:倚在枯死的松树上眺望远方。
3.黯然而叹:黯然失色,叹息悲伤。
4.空山,新月,如钩而已,何崇之有!:虽然是空山和新月,
但并没有什么值得崇拜的地方,只是看起来像一个钩子而已。
5.蝉声簇击:蝉的鸣声此起彼伏,此起连续不断。
6.一泻如注:如同一股愤怒的洪水一样涌出。
7.似在空谷中反复苍鸣:听着像是在空旷的峡谷中不断地回声
反弹。
8.空谷,人与烟草:空旷的山谷里,只有蝉声传来,没有别的
声音。
人也消失在茫茫烟草中。
9.生死两忘:不再关心生死,意思是此时的感受超越了生死的
界限。
10.唯我独存:感觉只有自己存在,环境和他人如同不存在。
11.日月荏苒:日月流转,光阴似箭,时间飞逝。
12.百代如流:百代人的流逝,不断地更替,没有不变的事物。
13.共患难,共分享:与别人一起度过艰难时刻,分享苦与乐。
14.逝水流年:时间像逝去的水流一样。
15.已若朽株故松:就像已经枯死的树木一样已经没有什么价值。
16.有谁来倚问:没有人再来倚靠问询,孤独无比。
短文两篇《蝉》《贝壳》(最新整理版) 共52页
![短文两篇《蝉》《贝壳》(最新整理版) 共52页](https://img.taocdn.com/s3/m/85e9011fc850ad02de804198.png)
⑧羽化后五六天,雄蝉以歌声引诱雌蝉前来交配,等 待死亡。
作家作品
小 思 原名卢玮銮,另有笔名明川。原籍
广东番禺,1939年香港出生,1964年香港中 文大学中文系毕业,翌(yì)年进入罗富国师 范学院进修,获教育文凭。1973年赴日本京都 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当研究员。1981年,以论 文《中国作家在香港的文艺活动》获香港大学 硕士学位。她以笔名“小思”出版了散文集 《路上谈》、《承教小记》、《日影行》、 《不迁》、《彤云笺》、《香港文学散文》等。
整体感知
1、作者对贝壳的精美做了一番描述,然后生发 了哪些联想?
2、“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的事情 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的一丝不苟呢”, 这句话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理解
1、作者对贝壳的精美做了一番描述,然后生发 了哪些联想?
想到了贝壳里曾经的小小柔软生命,想到为 了这样一个短暂、细小、脆弱、卑微的生命, 上苍是那样用心地营造了它的居所——精致 的贝壳。并由此想到自己的生命,虽然有限, 但总比贝壳里的生命长一点,空间要多一点, 因此要好好面对它,好好珍惜它,好好创造它!
2、文章通过写蝉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 理?
生活的历程就是如此,为了生命的延 续,就必须好好的活着。
3、找出文章的文眼,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地活 过。”是全文的文眼。它是由抑到扬的关键原 因,也是由蝉引发的关于生命的深刻道理。不 管是写蝉的烦人的聒噪,病蝉的弱小,还是写 蝉17年埋在泥下,出来只活一个夏天的短暂生 命,都是因为有这句话,才显得有了意义和光 彩。它也提醒我们:不管生命有多短暂,都要 好好地活,给人振奋精神的感觉。
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例如 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 “居高 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为官,就应该造福一方百姓, 做人,就应该实实在在,真诚坦荡,多行善事。
短文两篇《蝉》《贝壳》
![短文两篇《蝉》《贝壳》](https://img.taocdn.com/s3/m/0dbc1c6ccaaedd3383c4d34c.png)
整体感知
1、作者对贝壳的精美做了一番描述,然后生发 了哪些联想?
2、“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的事情 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的一丝不苟呢”, 这句话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理解
1、作者对贝壳的精美做了一番描述,然后生发 了哪些联想? 想到了贝壳里曾经的小小柔软生命,想 到为了这样一个短暂、细小、脆弱、卑微的 生命,上苍是那样用心地营造了它的居所— —精致的贝壳。并由此想到自己的生命,虽 然有限,但总比贝壳里的生命长一点,空间要 多一点,因此要好好面对它,好好珍惜它,好 好创造它!
谜语
一肚子没学问,开口闭口知道, 瞧瞧这小家伙,实在真是骄傲。 有翅没有毛,飞得没多高; 一到大热天,多在树上叫。
谜底:蝉
小思
作者简介
1、小思
1939年生,本名卢玮銮 (luán),另有笔名明川、卢颿 (fān) 。曾任多家中学中文教师, 1978年任教于香港大学中文系, 1979年起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 已出版的作品有《路上谈》《承 教小记》《不迁》《彤云笺》 《香港文纵》《日影行》《丰子 恺漫画选绎》及合集的《七好文 集》《七好新文集》《三人行》 等。小思从事文学研究工作,多 次出任文学奖评判,参与各种文 学活动。
读一读,写一写
零落
lí ng luò
断续
duàn xù
收敛
shōu liǎn
宽 恕
kuān shù
聒聒
g聒(guō):持续嘈杂,本课指不停地叫。
宽恕(shù) :宽容饶恕。
基础字词:
文章开头就描写了蝉,作 者是怎样来描写蝉的呢?
知知不休 烦
聒聒
首先写蝉的聒噪声使人们心烦,这是一抑。 其次写看到一只病蝉,写它的微小和病弱,又 是一抑。从朋友说蝉埋在泥下17年,出来只活 一个夏天时开始转折,小小的蝉开始令人惊讶。 当最后朋友说到蝉为了延续生命,必须好好活 着,对于蝉的印象已经从烦人、病弱上升到显 示生命意义的高度(扬)。 由抑到扬,涵蕴深厚,传达了本文的主题: 不管生命如何短暂,必须要好好地活着。
《短文两篇《蝉贝壳
![《短文两篇《蝉贝壳](https://img.taocdn.com/s3/m/3ad28645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c36c549.png)
目录
• 蝉的生命历程 • 贝壳的形态特征 • 蝉与贝壳的生态关系 • 短文两篇《蝉贝壳》的主题思想 • 短文两篇《蝉贝壳》的艺术手法
01
蝉的生命历程
蝉的形态特征
蝉的体形
蝉的颜色
蝉的头部
通常为小型至中型,体长 通常在1-2厘米之间,体 型呈长椭圆形或扁圆形。
多为棕色、绿色或黑色, 有些种类具有金属光泽。
《蝉》的艺术手法
象征手法
细腻的描写
通过蝉的鸣声,象征着生命中的欢歌 和痛苦,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和 感悟。
通过对蝉的外貌、动作、声音等的细腻描写 ,生动地展现了蝉的生命状态和特点,使读 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蝉的生命之美。
拟人手法
将蝉人格化,赋予其人的情感和思想, 使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蝉的生命历程 和意义。
《贝壳》的艺术手法
对比手法
通过将贝壳与蝉进行对比,突出了两者在生命形态和意义上的不 同,使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生命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寓言手法
通过寓言的形式,将贝壳作为象征,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和感 悟,使读者在寓言的启示中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和领悟。
独特的视角
从贝壳的角度出发,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生命的另一种形态和意义, 使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生命的独特之美。
蝉与环境的关系
蝉的生存和繁殖都与环境密切相关。 它们通常在树干、草丛、石缝等地方 栖息,这些地方提供了它们所需的遮 蔽和栖息地。
此外,蝉的鸣声也是其与环境互动的 一种方式,通过鸣声可以吸引配偶、 驱赶竞争者和警告天敌。
贝壳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贝壳作为无脊椎动物的外壳,起到了保护和支撑的作用,使它们能够抵御天敌和 恶劣环境。
此外,贝壳还是许多海洋生物的食物来源之一,它们通过滤食、捕食等方式获取 营养。在生态系统中,这些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形成了复杂的生物链 。
短文两篇《蝉》《贝壳
![短文两篇《蝉》《贝壳](https://img.taocdn.com/s3/m/29d3eba3d4d8d15abe234ef1.png)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收敛(liǎn):本课指收拢。 聒聒(guō):持续嘈杂,本课指不停地叫。 宽恕(shù) :宽容饶恕。 短暂(zàn) 颤(chàn)动 一丝不苟:(gǒu)形容办事认真,连最细小的 地方也不马虎。 卑(bēi)微:卑贱微小,地位低下。 上苍:上天。 把玩:拿在手中玩赏。
那夏天里不断聒噪着的蝉儿,,那海边美 丽的小贝壳,都会引起我们对生命意义的追 问和思索……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短文两篇
蝉 贝壳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1.品读、欣赏课文,感受课文委婉轻柔、 自然流畅的风格。 2.了解先抑后扬及由事物引发哲理的 写作方法。
新人教版语文学科七年级上学 期多媒体教学课件
第一单元第3课 短文两篇 《蝉》《贝壳》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生命的诞生!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生命是辽阔的大海,蕴蓄着不尽的情思; 生命是深邃的湖泊,孕育着无限的希望; 生命是广袤的星空,绽放着智慧的花朵 。
生命是多彩的朝霞,映照着广阔的大地; 生命是智慧的火花,点缀着灿烂的星空; 生命是美丽的鲜花,装扮着绚丽的人生。
都不过要好好的活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过。 育网 -
3、课文中的“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 那烦人的聒噪”,“秋风颜色”给了你怎样的感 受?
我们一般说听见秋风的声音,但作者用了“秋风颜 色”,巧妙地在听觉感受之外,增加了独特的视觉感受, 很有新意。它赋予秋风一种“颜色”,把属于秋天的一些 视觉形象加了进来,比如金黄的落叶、火红的枫叶、暗绿 的松柏、晴朗的天空,都融进了秋风中,言少而意丰。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蝉》课文原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蝉》课文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ee8fbfba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e5.png)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蝉》课文原文《蝉》是法国作家法布尔创作的文章,出自其作品《昆虫记》。
文章从“蝉的地穴”、“蝉的卵”两个方面讲述了蝉的特点。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蝉》课文原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蝉的地穴:我有很好的环境可以研究蝉的习性。
一到七月初,蝉就占据了我门前的树。
我是屋里的主人,它却是门外的统治者。
有了它的统治,无论怎样总是不很安静的。
每年蝉的初次出现是在夏至。
在阳光暴晒的道路上有好些小圆孔,孔口于地面相平。
蝉的幼虫就从这些圆孔爬出,在地面上变成完全的蝉。
蝉喜欢顶干燥、阳光顶多的地方。
幼虫有一种有力的工具,能够刺透晒干的泥土和沙石。
我要考察它们遗弃下的储藏室,必须用刀子来挖掘。
这小圆孔约一寸口径,周围一点土都没有。
大多数掘地昆虫,例如金蜣,窠外面总有一座土堆。
这种区别是由于它们工作方法的不同。
金蜣的工作是由洞口开始,所以把掘出来的废料堆积在地面。
蝉在幼虫是从地下上来的,最后的工作才是开辟大门口。
因为门还未开,所以不可能在门口堆积泥土。
蝉的隧道大都是深十五六寸,下面较宽大,底部却完全关闭起来。
做隧道的时候,泥土搬到哪里去了呢?为什么墙壁不会塌下来呢?谁都以为幼虫用有爪的腿爬上爬下,会将泥土弄塌了,把自己的房子塞住。
其实,它的动作简直像矿工或铁路工程师。
矿工用支柱支撑隧道,铁路工程师用转墙使地道坚固。
蝉同他们一样聪明,在隧道的墙上涂上灰泥。
它身子里藏有一种极粘的液体,可以用来做灰泥。
地穴常常建筑在含有汁液的植物根须上,为的可以从根须取得汁液。
能够很随便地在穴道内爬上爬下,这是很重要的。
它必须先知道外面的气侯是怎样的,才能决定可以出去晒太阳的日子来到没有。
所以它工作好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做成一圈涂墁得很坚固的墙壁,以求适于上下爬行。
隧道的顶上留一层一指厚的土,用来抵御外面的恶劣气侯,直到最后一刹那。
只要有一些好天气的消息,它就爬上来,利用顶上的薄盖去考察气侯的情况。
假使它估量到外面有雨或风暴——纤弱的幼虫脱皮的时候,这是一件顶重要的事情——它就小心谨慎地溜到温暖严紧的隧道底下。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蝉》原文阅读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蝉》原文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771ed6b06edb6f1aff001fcb.png)
部编版-初中语文-打印版蝉蝉是我的邻居。
一到夏天,蝉就占据了我屋子前面的树。
屋里我是主人,屋外却是蝉的天下。
我喜欢观察蝉脱壳。
幼虫蜕皮是从背上开始的。
外面的一层旧皮从背上裂开,露出淡绿色的蝉来。
先出来的是头,接着是吸管和前腿,最后是后腿和折叠着的翅膀,只留下腹部还在那旧皮里。
蝉脱壳的时候,可以说是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
它腾起身子,往后翻下来,头向下倒挂着,原来折叠着的翅膀打开了,竭力伸直。
接着,尽力把身体翻上去,用前爪钩住那层旧皮,使它从那层旧皮里完全蜕出来。
那些旧皮就只剩个空壳,成了蝉蜕。
整个过程大约要半个小时。
刚蜕皮的蝉,用前爪把自己挂在蜕下来的空壳上,在微风里颤动,样子很柔弱,颜色还是绿的,直到变成棕色,就跟平常的蝉一样了。
雄蝉是天才的乐师。
它的腹部有发声器,能发出声音。
每年夏天,大概有两个月的时间,蝉的乐声总在我耳边。
我常常看见一些蝉停息在树枝上,一动不动地狂饮树皮里的水分。
夕阳西下时,它们才沿着树枝慢慢地走动。
无论饮水的时候,还是走动的时候,它们从来没有停止过演奏。
蝉的视觉非常灵敏,它有5只眼睛,左右和上方发生什么事情,它都看得见,只要看见有什么东西来了,蝉就停止演奏,悄悄地飞开了。
蝉的听囊在体内,即使喧哗的声音也不能使它受到惊扰。
站在蝉的背后,你尽管拍手,吹哨子,高声讲话,它都满不在乎,仍旧镇静地演奏它的音乐,好像没有事一样。
有一回,我借来两支土铳,装满火药,安好引线,搁在门外的树底下,还把窗户打开,怕把玻璃震碎。
砰!土铳响了,可是乐师们照常演奏它们的音乐,没有一个表现出受到惊扰的样子,乐声的音调和音量都没有丝毫变化。
第二枪跟头一枪一样,对乐师们同样没有什么影响。
我想,经过这次试验,可以说明,蝉虽有听觉,可是它所能接受的声音和人是不一样的。
小学课文蝉原文
![小学课文蝉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b745a46b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2c.png)
小学课文蝉原文《蝉》这是一篇小学课文。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小学课文蝉原文,欢迎阅读。
蝉原文今年,蝉鸣得早。
杜鹃花还没有零落,就听见断断续续的蝉声了。
近月来窗外的蝉更知知不休的使事忙的人听了很烦。
一天,在树下拾得一病蝉,透明的翅收敛了身躯微微颤抖没有声响。
它就是在树上知知不休过日子的小东西。
那么小声音却那么的响竟响彻一个夏天!曾这样问:何必聒聒?那只不过是一个夏天罢了!朋友说:知道吗?它等了17年,才等到一个夏天。
就只有这个夏天它从泥土里出来从幼虫成长过来,等秋风一吹它的生命就完结了。
17年埋在泥土中出来就活一个夏天为什么呢?朋友说:那本来的生活历程就是这样。
它为了生命的延续必须好好的.活着。
哪管是90年,90天都要好好的活过。
那是蝉的生命意义!斜阳里,想起秋风的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聒聒!《蝉》教案教学目的:1、会写本课8个生字,会认7个生字和3个多音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蝉脱壳的过程。
3、理解重点句子,学习怎样把内容写具体。
4、引导学生关注生命、关注大自然,并且喜爱大自然。
教学重点:了解蝉是怎么脱壳的。
教学难点:了解蝉脱壳的步骤,使学生喜爱大自然。
教学准备:学生预习课文;老师多媒体生字词课件。
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本课10个生字,会认6个生字和3个多音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请课文脉络。
3、了解蝉脱壳的过程,自己可以复述蝉脱壳的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有一位作家出生于法国南部圣雷翁村一户农家,童年在乡间与花草虫鸟一起度过。
由于贫穷,他连中学也无法正常读完,但他坚持自学,一生中先后取得了数学学士学位、自然科学学士学位和自然科学博士学位。
1880年,他终于有了一间实验室——一款荒芜不毛但却是矢车菊和膜翅目昆虫钟爱的土地,他风趣地称之为“荒石园”。
在余生的35年中,法布尔就一直居住在“荒石园”里,一边进行观察和实验,一边整理前半生研究昆虫的观察笔记、实验记录、科学札记等资料,完成了《昆虫记》。
《短文两篇·贝壳蝉》共28页文档
![《短文两篇·贝壳蝉》共28页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2a0fec52d4d8d15abe234eda.png)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短文两篇·贝壳蝉》
21、没有人陪你走一辈子,所以你要 适应孤 独,没 有人会 帮你一 辈子, 所以你 要奋斗 一生。 22、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 是坚强 。 23、要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
24、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 首,因 为这种 德性保 证了所 有其余 的德性 。--温 斯顿. 丘吉尔 。 25、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 ,它只 是让人 们的脚 放上一 段时间 ,以便 让别一 只脚能 够再往 上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短文两篇
作者从夏天聒噪的蝉、海边小小贝壳这些细小事物中,感悟出深刻的道理,引
起我们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和思索;生命究竟是为什么而存在?生命是短暂的、脆
弱的,该怎样做,才能让生命变得更有意义?
蝉
小思
今年,蝉鸣得早。
杜鹃花还没零落,就听见断续的蝉声了。
近月来,窗外蝉更知知不休,使事忙的人听了很烦。
一天,在树下拾得一只病蝉,透明的翅收敛了,身躯微微颤动,没有声响。
它就是曾知知不休地在树上过日子的小东西。
那么小,却那么响,竟响彻一个夏天!曾这样问:何必聒聒?那只不过是夏天罢了!
朋友说:知道吗?它等了17年,才等到一个夏天。
就只有这个夏天,它从泥土中出来,从幼虫成长过来。
等秋风一吹,它的生命就完结了。
17年埋在泥中,出来就活一个夏天,为什么呢?
朋友说:那本来的生活历程就是这样。
它为了生命延续,必须好好活着。
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的活过。
哦!那是蝉的生命意义!
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
1980年6月23日
贝壳
席慕容
在海边,我捡起一枚小小的贝壳。
贝壳很小,却非常坚硬和精致。
回旋的花纹中间有着色泽或深或浅的小点。
如果仔细观察的话,在每个小点周围又有着自成一圈的复杂图样。
怪不得古时候的人采用贝壳来做钱币!在我手心里躺着的实在是一件艺术品,是舍不得拿去和别人交换的宝贝啊!
在海边捡起这一枚贝壳的时候,里面曾经居住过的小小的柔软的肉体早已死去,在阳光、沙粒和海浪的淘洗之下,贝壳中生命所留下的痕迹已完全消失了。
但是,为了这样一个短暂和细小的生命,为了这样一个脆弱和卑微的生命,上仓给它制作出来的居所却有多精致、多仔细,多么地一丝不苟啊!
比起贝壳里的生命来,我在这世间能停留的时间和空间是不是更长和更多一点呢?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地一丝不苟呢?
请让我也能留下一些令人珍惜,令人惊叹的东西吧。
在千年之后,也许会有人对我留下的痕迹反复观看,反复把玩,并且会忍不住轻轻地叹息:“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