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主要农业自然灾害
农业气象灾害特征及防灾减灾对策
农业气象灾害特征及防灾减灾对策农业气象灾害是指由于天气变异和极端气候条件所引起的农业生产损失,包括干旱、洪涝、风雹、冰雹、霜冻、台风等。
这些灾害常常给农民带来不可恢复的经济损失,甚至导致严重的社会后果。
农业干旱是农业气象灾害中最普遍和最严重的灾害之一。
干旱会导致农作物产量减少,种植面积减少,粮食价格上涨,农民生活水平下降。
干旱也会导致土地退化,导致土壤中的营养元素流失,土地产生膨胀,导致土地开裂和土地侵蚀。
洪涝是另一种严重的农业气象灾害,对于农民和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洪涝可以破坏农作物,灌溉设施和道路,造成难以承受的经济损失。
洪水也有可能导致疾病暴发,导致水污染,影响农民健康和农产品的质量。
风雹和冰雹也是农业气象灾害中较为常见的灾害。
风雹和冰雹可以彻底摧毁农作物,使它们无法回收,并导致农民失去养活生计的能力。
霜冻也是农业气象灾害的一种。
霜冻可以破坏农作物和农场设备,导致农民的收入减少,粮食供应短缺,从而影响整个社会发展。
总的来说,农业气象灾害是影响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农民必须加强防灾措施,减少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农业气象灾害防灾减灾的对策:首先,农民应该加强水文气象监测,以便更好地解决所面临的灾害。
当地政府应该建立早期预警系统,加强了解所面临的灾害情况,并及时通知农民,以便他们采取适当的防灾措施。
其次,农民应该采用科学的土壤和水资源管理实践。
农民必须学会如何提高土壤水分,并减少水分流失的损失。
另外,他们应该利用水资源,通过灌溉和饮水,以便种植更多更健康的农作物。
最后,从政策上支持农民。
农民在遭受自然灾害后,需得到政府的支持和保护。
政府应向受影响的农民提供财务援助、物资支持和劳动力保障,以缓解受灾群众的困难。
政府还应该改进农业生产政策,以适应变化的自然环境。
总之,在面临农业气象灾害的情况下,农民应采取适当的防灾措施。
这样,他们才能有效地减少灾害损失,保护他们的家园和生产力。
农业灾害情况汇报
农业灾害情况汇报近年来,我国农业灾害频发,给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为了及时了解和掌握农业灾害情况,制定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我们对全国范围内的农业灾害情况进行了汇报和分析。
首先,我国农业灾害主要包括洪涝灾害、旱灾、冻灾、风灾、虫灾等多种类型。
其中,洪涝灾害在南方地区较为常见,特别是在夏季和秋季,暴雨持续时间较长或者降雨强度较大时,容易引发洪涝灾害,造成农田和农作物的受灾面积较大。
而旱灾则主要发生在北方地区,干旱天气对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造成了严重影响。
冻灾则多发生在春季和秋季过渡期,大范围的霜冻天气会对农作物造成冻害。
风灾和虫灾也是常见的农业灾害,它们对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其次,根据我们的调查和分析,近年来农业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受灾范围呈现出逐渐扩大的趋势。
这与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有一定的关系。
同时,我国农业生产结构和种植方式的不合理也是导致农业灾害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农业灾害的监测预警,健全农业保险制度,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的抗灾能力。
最后,针对当前农业灾害情况,我们建议加强农业灾害风险管理,提高农业生产的适应性和抗灾能力。
同时,加强对农业灾害的监测预警,及时发布灾害预警信息,做好农民的转移避险工作。
加强农业保险制度建设,为农民提供更好的保障。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抗灾品种和科学的种植方式,提高农业生产的抗灾能力。
加强农业灾害应急救援和重建工作,及时帮助受灾农民恢复生产。
综上所述,农业灾害情况严峻,需要我们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来应对。
只有加强农业灾害风险管理,提高农业生产的抗灾能力,才能更好地保障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十大生态灾害问题和农业问题
末日高考最常考的中国十二大生态环境灾害问题记忆关键处:神马地方——什么气候——神马问题——神马原因——怎么解决1、水土流失问题我国典型地区:黄土高原(最严重)----南方丘陵山区也不乐观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②地表植被稀少;③黄土土质疏松(2)人为原因:①植被的破坏;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③开矿。
治理的措施:①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②植树造林;③小流域综合治理。
治理的意义: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建立生态农业模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2、洪涝灾害我国典型地区:东部季风区东北;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等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气候)①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如长江流域的梅雨天气);②夏季风的强弱变化(副高强:南旱北涝;副高弱:南涝北旱);③台风的影响;④厄尔尼诺现象(水文水系)⑤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淮河);⑥水系支流多(扇形水系、树枝状水系),汇水集中;⑦河道弯曲(荆江河段)。
(地形)⑧地势低洼(海河、珠江)(2)人为原因:①滥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②围湖造田;③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渭河流域)及其他活动治理措施:①植树造林,建设防护林体系;②退耕还湖;③修建水利工程;④裁弯取直,加固大堤;⑤开挖入海河道(淮河);⑥修建分洪区;⑦建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等3、干旱缺水问题我国典型地区:华北地区、西北、长江中下游地区。
例如华北地区:产生原因:(1)自然原因:①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②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2)人为原因: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②水污染严重;③浪费多,利用率低。
治理措施:(从开源、节流两方面去思考分析)①南水北调;②修建水库;③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④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⑤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⑥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利用率;⑦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海水淡化等。
遵义市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及防灾减灾措施
遵义市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及防灾减灾措施遵义市位于中国贵州省中部,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城市。
农业气象灾害对遵义市的农业生产影响较大,因此为了保障农业生产安全,需要采取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
本文将主要讨论遵义市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及防灾减灾措施。
一、主要农业气象灾害1. 干旱遵义市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但由于地处内陆山地,山高谷深,地形复杂,受季风的影响,干旱灾害时常发生。
干旱对遵义市的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尤其是影响谷物作物的生长和收成。
2. 暴雨遵义市夏季降雨较多,暴雨对农作物造成的损害严重。
暴雨容易引发山洪、泥石流等灾害,导致农田被淹、农作物倒伏、土壤流失等问题。
3. 高温遵义市夏季气温高,高温对农作物生长和发育造成不利影响。
高温容易引发旱情,导致水分蒸发过快,缺水灾害发生。
4. 冰雹遵义市春季冰雹频繁,冰雹对农作物造成较大的破坏,尤其是果树、蔬菜等作物。
二、防灾减灾措施1. 抗旱技术针对干旱灾害,遵义市可以采取抗旱技术,包括选用旱地适应性强的作物品种、合理布置田块、改善土壤保水能力、科学施肥等措施,提高农田的抗旱能力。
2. 梯田建设遵义市山多地形复杂,暴雨容易引发山洪、泥石流等灾害。
可以通过梯田建设,改善土地利用方式,减少因陡坡耕种而导致的土壤流失,减轻暴雨灾害对农田的影响。
3. 多元化种植通过多元化种植,可以降低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作物的影响。
多元化种植可以提高农田的生态系统稳定性,减少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
4.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提高农田的灌溉水平,对抗高温干旱的影响。
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还可以减轻暴雨灾害对农田的影响。
5. 灾害监测预警建立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及时掌握气象灾害的发生情况,提前预警,做好应急准备。
6. 农业保险推广农业保险制度,为农业经营者提供农业气象灾害的风险保障,减轻气象灾害对农业的经济损失。
在应对气象灾害的过程中,除了实施防灾减灾措施,还需要注重科技创新,提高农业产业链的质量和效益,提高农业生产的抗灾能力。
农业自然灾害
面对农业自然灾害
抗灾保生产
•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各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了很多破坏
•农业所遭受的自然
灾害有:
旱灾指因气候严酷或不正常的干旱而形成的气象灾害。
一般指因土壤水分不足,农作物水分平衡遭到破坏而减产或歉收从而带来粮食问题,甚至引发饥荒。
此外,旱灾后则容易发生蝗灾,进而引发更严重的饥荒,导致社会动荡。
瀑布干旱与平时对比某地的干旱
人工增雨
节约
用水
蝗灾是指蝗虫
引起的灾变。
一旦发生蝗灾,大量的蝗虫会吞食禾田,使农产品完全遭到破坏,引发严重的经济损失以致因粮食短缺而发生饥荒。
生物灭蝗
药剂灭蝗
水灾泛指洪水泛滥、暴雨积水和土壤水分过多对人类社会造成的灾害而言。
一般所指的水灾,以洪涝灾害为主。
治理河道排除积水
雹是对流性雹云降落的一种固态水,冰雹出现的范小,时间短,但来势凶猛,强度大,常伴有狂风骤雨
预报冰雹,大都是利用地面的气象资料和探空资料,参照当天的天气形势,寻找可靠的预报指标。
大风过后的农田土地沙漠化
土地沙漠化现象在我国一些地区呈蔓延之势。
你能为农民提出一些保护耕地、防止沙漠化的建议吗。
谢谢观赏
常河镇中心小学麻书磊
WPS Office
Make Presentation much more fun
@WPS官方微博
@kingsoftwps。
中国农作物受灾情况、农作物受灾政府补贴标准及农作物受灾补贴主要表现
中国农作物受灾情况、农作物受灾政府补贴标准及农作物受灾补贴主要表现一、农作物受灾情况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各种灾害(干旱,洪涝,风雹及冷冻等)每年都给国家造成数千亿元的经济损失,政府为此每年都要投入巨额资金用于防灾,救灾和抗灾。
我国自然灾害以风雹、地质灾害、森林火灾、地震和雪灾为主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民生之计,那自然对农业气象的关注就显得愈发重要。
农业气象灾害在农业发展中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农业旱灾损失可以作为农业粮食产量影响度额重要指标。
自然灾害中对农业影响最大的要数水旱灾害。
辽宁省恰恰是一个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省份,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降水量年际和季节之间的差异较大。
目前,农作物旱灾损失评估多以旱作玉米、小麦研究为主研究。
探索方法可分为两种:一是基于粮食作物生长发育机理的旱灾粮食损失评估研究探索。
二是基于生物地球化学原理的粮食旱灾损失模拟模型评估方法探索近年来,农业气象灾害频繁,阻碍了农业的发展。
2019年一季度各种自然灾害共造成全国139.6万人次受灾,87人死亡,1.3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
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900余间房屋倒塌,1.1万间严重损坏,8.6万间一般损坏;农作物受灾面积71.1千公顷,其中绝收13.4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27.9亿元。
其主要特点是:强对流天气引发的风雹灾害较常年偏早,影响持平;地质灾害和森林火灾突发,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地震活动总体水平不高,四川、青海地震造成一定损失;低温冷冻和雪灾年初集中发生,青海玉树等地受灾较重;南方地区降雨偏多,江西、湖南、云南3省洪涝灾情相对突出。
2019年我国相继发生青海玉树雪灾、四川木里森林火灾、山西乡宁和贵州水城山体滑坡、四川长宁6.0级地震、超强台风“利奇马”、主汛期南方多省暴雨洪涝、南方地区夏秋冬连旱等重大自然灾害。
全国自然灾害因灾死亡失踪人数、倒塌房屋数量、直接经济损失占GDP比重较近5年均值分别下降25%、57%和24%。
高三农业的主要灾害及预防措施
高三农业的主要灾害及预防措施
主要灾害:
有寒潮、倒春寒、热害、东海、低温冷害、干旱、洪涝、雪灾、冰雹、风害、干热风等。
预防措施:
一、旱灾(3~5月春旱、7月伏旱)
在农作物品种上要尽量悬着旱地作物,或者选着具有耐旱性、抗旱性品种。
除了在品种上选着抗旱耐旱作品种以外,还需要合理使用磷、钾钙肥、施用外源ABA、高岭土等促进气孔关闭,减少蒸腾作用,同时可以采取地膜覆盖,滴灌等方式节约用水,合理用水。
二、冷害
在应对冷害时候,应该采取早熟晚稻品种、耐低温晚稻品种,躲过低温对花粉受精影响;也可以通过调整播期,提早播种;还可以通过灌水保温抵抗冷害;喷水或根外追肥均可达到增温目的。
三、热害
在高温来袭的时候,有条件可以灌水降温,或者喷雾降温,没有条件的可以氮肥促进作物生长,增加抵抗能力。
不同品种也有不同的耐高温能力,挑选耐高温耐干旱品种也有助于抵御热害。
四、洪涝
应对洪涝灾害时候应该积极排水,清洗被泥沙覆盖的叶片,促进作物的恢复。
同时要兴修水利设施,保证排灌及时方便。
五、冰雹及雪灾
积极查询天气预报,及时做好防护措施,例如及时扫雪,加固大棚,用双手努力减少天灾对农业影响,切不可坐以待毙,看着大雪压塌大棚。
农业生产主要自然灾害种类、发生特点及应对策略
农业生产主要自然灾害种类、发生特点及应对策略作者:张德顺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09年第08期一、孙吴县农业生产主要自然灾害的种类与发生特点(一)霜冻类灾害霜冻类灾害可以分为春季幼苗期的终霜冻和秋季未成熟期的早霜冻两种类型。
终霜在孙吴县通过的正常日期一般是5月15日(四积温带)5月20日(五积温带)5月25日(六积温带)。
经常遭受终霜冻的主要是五、六积温带的山地和沟塘地。
主要危害刚出苗的幼苗,程度较轻的是冻伤子叶和叶片,较重的是整株死亡。
该类灾害发生时一般面积都很大,呈现出较清晰的区域性。
早霜冻的危害一般比较常见,但是,造成的经济损失差别较大。
在孙吴县初霜通过的正常日期一般在9月5日(六积温带)、9月10日(五积温带)和9月20日(四积温带)。
早霜冻对未成熟的大豆可以构成严重的影响,对于基本成熟的大豆影响较小。
(一般条件下,正常的初霜有利于作物的加速成熟)只有在极特殊的年份才造成绝产。
早霜冻的成因主要是选用的品种生育期过长,致使作物熟期过晚或者是遭遇强冷空气的提前入侵。
(二)干旱类灾害干旱类灾害主要分为春季播种期干旱和春夏秋季生长期干旱两种。
在农业生产上,一般是以春季播种期干旱为主。
特别是北方旱作农业区,春季干旱发生的机率非常大。
春季干旱发生的条件是:(1)上一年秋季降水量的多少。
上一年秋季封冻前降水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到土壤底墒,这是第二年春季是否形成干旱的主要基础条件。
(2)春季是否有足够的水分补充。
春季干旱最主要的影响是能否适时播种和播后能否正常出苗。
2006年,孙吴县春季严重干旱,4月份的降水为15.9毫米,比常年少35%,5月份的降水为3.0毫米,比常年少93%,全县受旱面积达到100%,其中严重干旱的面积达到总播种面积的74.3%。
干旱使播种期严重滞后,正常年份大豆在5月上旬播种,而2006年大豆播种期拖后至6月上旬,整整拖后了一个月,大部分被迫改种早熟品种。
即使是勉强播种的一部分,也大多数是播种在干土上或造成芽干现象。
简述我省农业主要自然灾害的种类及防治措施
简述我省农业主要自然灾害的种类及防治措施人们常说:“天有不测风云,灾害来源于天”,意思是指天气是多变的,而造成天气变化的不少因素是人们难以预测和防御的,灾害是客观存在的,在一个农业周期内,有灾是绝对的,而灾害的轻重是相对的。
一、气象性灾害的种类就全国来说,主要灾害性天气有干旱、水涝、风灾、寒潮、霜冻和冰雹。
而东北地区则以旱、涝、低温、霜冻和雹灾为主。
干旱:有两种。
一种是因为长期雨量很少,气温高,蒸发量大,土壤水分不能满足作物生长需要而造成的土壤干旱;另一种是因为温度高、风力大,相对湿度很低,空气十分干燥,土壤虽不缺水,但作物根系吸收的水分不能满足本身蒸腾的消耗,因而产生青枯,萎蔫等症状,通常称干热风为害。
涝灾:也有两种。
一种是下雨时间长,河水猛涨,近河流的农田被大水淹没成灾;另一种是降雨强度大,土壤一时不能吸收,积水一时不能排出,土壤水分过多或洼地积水而形成灾害。
低温冷害:在作物生长季节内,由于温度降低(并不一定低于零度),致使作物处于当时生长发育阶段下限温度以下,引起生理活动受到障碍,严重时可使作物某些组织受到损害,称低温冷害。
低温冷害又有延迟型冷害、障碍型冷害和延迟障碍混合型冷害。
冰雹:冰雹形成于具有剧烈对流运动的积雨云中。
雹心形成后,在云中上下运动而增大。
当冰粒大到一定重量,上升气流托不住时堕落地面。
造成作物机械损伤或冻害。
霜与霜冻: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霜:在降温时,如果空气的水汽达到饱合壮态,在低温影响下水汽直接凝华为冰晶,这种冻晶凝聚在植物及其他物体表面上,便是霜。
霜冻:当地面植物表面以及近地面空气层的温度,骤然下降至接近0℃或0℃以下,引起作物因体内结冰而造成的伤害死亡。
这种短时间的低温称霜冻。
由于霜冻的成因不同,可分为平流霜、辐射霜和平流辐射混合型霜。
东北地区,除以上五类主要气象灾害外,还有寡照、龙卷风等自然灾害。
二、灾害性天气的防御措施灾害性天气的防御措施,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我国主要农业自然灾害 秦东玲
2、主要农业自然灾害——生物灾害
生物灾害:在全国普遍存在,不同地区内,病、虫、 鼠、杂草等的种类不同
生物灾害特征:其危害程度与地区的气候条件、 耕作制度及管理方式等因素有关。
生物灾害常见地区:恶性杂草主要分布于西南 地区。从缅甸入侵我国西南的“紫茎泽兰”,它 适应环境能力很,已对西南地区生态构成灾害。 “水葫芦”,当时我国从中美洲引进,是为了作为 动物饲料,但现已在江浙一带形成生态灾害。
几种主要农业自然灾害综合防御对策
干旱综合防御对策:
(1)根据干旱规律,调整农业结构。在常发生春旱和 初夏旱的地方,应改以种植秋收作物为主,夏收作物为 辅。在伏旱常发区,调整播种日期,使作物对水分的敏 感期躲过伏旱。 (2)兴修水利,合理灌溉。 (3)平整土地,深耕改土。平整土地是减少径流、控 制水土流失、增加土壤蓄水量的有效办法。 (4)抗旱播种。春旱最主要的是影响作物出苗,因此 要特别注意适时播种,获得全苗。
4、农业灾害的防御措施
1、建立完善的农业灾害预警机制 2、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快速反应机制 3、建立政府主导型的农业政策性保险机制 4、建立透明的信息披露制度 5、加强工程建设质量的管理和监督
几种主要农业自然灾害综合防御对策
暴雨洪涝综合防御对策:
(1)建造高标准防洪工程; (2)修好田间排水沟; (3)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结构; (4)调整农业结构,实行防涝栽培。如调整种 植业与养殖业、旱作与水生作物比重等等。
气象灾害的常见地区: 旱涝灾害集中分布于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及长江中下 游平原。 低温冷害、冰雪灾害等主要发生在气候寒冷的东北地区 及地势高峻的青藏高原地区。 暴风、台风灾害则以冬季风强盛的西北、北部地区及夏 季风强盛的东南、东部沿海地区最为严重。
中国主要的农业自然灾害
中国主要的农业自然灾害1.气象灾害。
我国的气象灾害包括洪涝、干旱、低温冷害、冰雹、沙尘暴等。
在诸多自然灾害中,气象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最大。
气象灾害的分布与气候及地形条件密切相关。
例如旱涝灾害集中分布于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及长江中下游平原。
与温度有关的低温冷害、冰雪灾害等主要发生在气候寒冷的东北地区及地势高峻的青藏高原地区。
暴风(包括台风)灾害则以冬季风强盛的西北、北部地区及夏季风强盛的东南、东部沿海地区最为严重。
每年我国由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各种自然灾害总损失(平均每年约720—870亿元人民币)的57%;由气象灾害造成的人员死亡约占全部自然灾害死亡人数(平均每年约1~2万人)的40%。
特别是20世纪的最后十年,我国就发生了十几次重大突发性自然灾害。
本世纪初,重大自然灾害也是频发,造成损失巨大,在1990年至2006年的10多年间,年平均经济损失已达到1 762亿元。
尤其是2008年初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造成20个省(区、市、)不同程度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1 111亿元。
因灾死亡107人,紧急转移安置151.2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 77亿亩,绝收2530亩;森林受损面积近2. 6亿亩;倒塌房屋35. 4万间。
2.生态灾害。
生态灾害显见于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及南方丘陵山地,这些地区生态条件比较恶劣,易受自然变化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其中,荒漠化集中于西北及长城沿线以北地区,如塔里木盆地周围、额尔多斯高原、河西走廊等地区是我国荒漠化多发重发区。
水土流失灾害以黄土高原、太行山区及江南丘陵地区最为严重。
据了解,黄土丘陵地区的灾害性水土流失面积达5万平方千米,我国现有的水土流失总面积约150万平方千米,且水土流失面积和速度居世界各国之首。
仅肥力损失每年就多达70多亿元。
石漠化则以我国的云、贵、桂三省区最为严重。
其中以贵州省的面积最大。
此外,海洋带发生的赤潮、海岸侵蚀也是我国不可忽视的几大生态问题。
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与防灾减灾措施
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与防灾减灾措施我国属于气候脆弱区,气象灾难呈现出发生频率高、强度大、影响范围广及危害严重等特点。
尤其是21世纪以来,气候异样转变愈加严峻,导致暴雨、冰雹、大风等各种气象灾难的发生频率与危害程度均显著增加。
而农业是受气象灾难影响最为严重的行业,据统计,我国每年农作物受灾面积到达3400万公顷,由此造成的经济财产损失不容忽视。
伽师县位于新疆喀什地区,介于东经76°20′~78°00′及北纬39°16′~40°00′之间,其东部接近巴楚县,南部毗邻岳普湖县,西部连接疏勒县,西北部与阿图什市相互接壤,全县总面积为6600.68km2。
伽师县位于暖温带内陆枯燥气候区,气候独特,并表现出四季分明、降水稀有、夏季酷热、冬季寒冷、温差大、湿度小、无霜期长等特点。
近些年来,在全球加剧变暖的大背景下,再加上伽师县气候、地形〔位于地震多发带〕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该地区暴雨、冰雹、大风等气象灾难发生频率较高,严重制约了当地农业生产及农业经济的稳步进展。
因此,探析伽师县主要农业气象灾难及防灾减灾措施对于保障当地农业安全生产,进而实现当地农业经济的快速进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1伽师县农业生产现状伽师县是一个气象灾难发生频率较高的农业大县,农业是当地农民增加收益的主要方式。
伽师县土地总面积约为1005万亩,耕地面积大约为80多万亩,占到7.96%;林地面积为211.9万亩,占到21%;园地面积为19.4万亩,占到1.9%。
另外,伽师县还有540万亩土地未得到利用,占到53.7%;其中适合进展农林业的耕地面积为360万亩,在未利用土地面积中占据66.7%。
伽师县作为全国重要的粮棉生产基地及稀有果品生产基地,盛产棉花、玉米、小麦、伽师瓜、安西茴香、酸梅、葡萄、杏等多种农产品,其中伽师瓜、唛饴赛木杏与酸梅并合称为伽师县的三大特产。
2021年农业部给予伽师县“中国伽师瓜之乡”“中国酸梅之乡”“中国伽师杏子之乡”等荣誉称号。
我国农业灾害的类型及特征
具有种类多、范围广、频率高并有群发和诱发其他灾
害等特征,因此对农业造成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
谢谢!
积占国土总面积的2/3,地表的起伏增加了重力作用,
加上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地表结构遭到严重破坏, 使滑坡、崩塌和泥石流成为一种分布较广的自然灾害
我国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业自然灾害的特征
灾害种类多,造成灾害类型复杂多样:我国地域辽阔,
构造复杂,地理生态环境多变,有各种灾害发生的生
态条件。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灾害种类几乎 包括了世界所有灾害类型。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地质 构造活跃带上,地震活动随处可见。我国又是一个受 季风影响十分强烈的国家,受季风影响,导致寒暖、
季在东北地区常有早霜袭击,长江中下游有“寒霜风”
危害。冬季全国各地都有寒潮、霜冻威胁。牧区有 “白灾”和“黑灾”。
我国农业自然灾害的特征
灾害发生频率高,造成灾害频繁:洪涝和干旱是对农
业危害最大的两种自然灾害,其出现的时间和地区都
比较集中。危害程度很大。南方一般发生在5-6月, 北方7-8月。珠江、长江、淮河、黄河等流域是旱涝 最频繁的地区,一般平均每两年都会发生一次大的旱 涝灾害,一般的旱涝灾害更是频繁。
我国农业自然灾害的类型及特征
姓名:雷雪萍
汇报内容
1
农业自然灾害的概念
2 我国农业自然灾害的种类
3 我国农业自然灾害的特征
农业自然灾害的概念
自然灾害是以自然变异为主要原因而给人类的生
存和社会发展带来不利后果的祸害。农业自然灾害是
指影响农业生产正常进行和对农作物收成起破坏作用 的自然灾害。我国是一个多自然灾害的国家,南涝北 旱、雨雪冰冻、台风、地震以及沙尘暴等多种自然灾 害给人民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因
农业自然灾害情况汇报
农业自然灾害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国农业自然灾害频发,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影响。
根据最新的统
计数据显示,我国农业自然灾害的情况呈现出一定的特点,主要包括洪涝灾害、干旱灾害、冻灾和风灾等。
下面将对这些自然灾害的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洪涝灾害是我国农业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
由于气候变化等原因,
洪涝灾害在近年来频发,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洪涝灾害主要集中在江南、华南等地区,导致了大片农田的被淹和作物的受灾。
据统计,每年因洪涝灾害导致的农作物损失都在数十亿以上,给当地农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其次,干旱灾害也是我国农业面临的严重问题。
在北方地区,干旱灾害经常发生,给当地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干旱导致了土地的干裂和作物的枯萎,给农民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尤其是在近几年,由于气候变化等原因,干旱灾害的频发程度有所加剧,给当地农业生产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此外,冻灾和风灾也是我国农业面临的重要自然灾害之一。
冻灾主要发生在北
方地区,而风灾则主要发生在沿海地区。
冻灾和风灾都会导致农作物的受灾和减产,给农民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尤其是在近年来,冻灾和风灾的频发程度有所增加,给当地农业生产带来了更大的不确定性。
综上所述,我国农业自然灾害的情况十分严峻,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有效应对这些自然灾害,我们需要加强监测预警,做好防范工作,提高抗灾能力,保障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
希望相关部门和广大农民朋友都能共同努力,共同应对,共同克服这些自然灾害,促进我国农业生产的健康发展。
农业生产中的自然灾害风险与应对策略
农业生产中的自然灾害风险与应对策略1. 引言农业生产是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柱,然而,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日益严重。
为了降低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提高农业生产的风险防范能力,本文将对农业生产中的自然灾害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2. 农业生产中的自然灾害风险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自然灾害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种:2.1 气象灾害气象灾害是农业生产中最常见的自然灾害,包括洪涝、干旱、霜冻、冰雹等。
这些灾害会导致作物生长受阻、产量下降,甚至绝收。
2.2 地质灾害地质灾害主要包括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等,这些灾害会对农田、水利设施造成破坏,影响农业生产正常进行。
2.3 生物灾害生物灾害包括病虫害、草害、鼠害等。
这些灾害会导致作物减产,甚至绝收。
2.4 环境灾害环境灾害主要包括土壤污染、大气污染、水资源污染等。
这些灾害会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降低农产品质量。
3. 应对策略为了降低农业生产中的自然灾害风险,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我国政府和企业应采取以下应对策略:3.1 完善农业保险制度通过政策引导,鼓励农民参加农业保险,降低农业生产风险。
同时,提高农业保险的保障水平,扩大保险范围,使农民在遭受自然灾害时能够得到及时的补偿。
3.2 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田水利设施的抗灾能力。
推广抗灾农作物品种,提高作物的抗逆性。
加强病虫害、草害、鼠害等生物灾害的防治工作。
3.3 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根据各地的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合理规划农业生产布局,避免在高风险区域进行农业生产。
3.4 加大科技投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农业生产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
推广农业信息化技术,提高农民对自然灾害的预警能力。
3.5 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提高农业生态环境质量。
实施退耕还林、植树造林等措施,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4. 结论农业生产中的自然灾害风险对我国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了降低这些风险,各级政府和企业应采取综合措施,加强农业保险、防灾减灾、农业生产布局优化、科技投入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工作。
农业防灾减灾宣传内容
农业防灾减灾宣传内容农业防灾减灾宣传内容导言:近年来,全球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威胁。
为了保障我国农业安全,农业防灾减灾宣传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深入探讨农业防灾减灾宣传的内容和方法。
一、灾害防范的重要性农业作为国家的基础产业和最重要的经济支柱,受自然灾害的影响较大。
灾害的发生不仅会给农民带来经济损失,还会导致粮食供应不稳定,造成社会动荡。
加强农业防灾减灾工作,提高农民灾害防范意识,对于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二、常见灾害及防范措施1. 水灾防范水灾是我国农业生产中最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
农业防灾减灾宣传应重点告知农民防范洪涝灾害的措施,如加强水土保持、做好排涝工作等。
农民应了解天气预报,提前采取措施来减少洪涝灾害对生产的危害。
2. 干旱防范干旱是另一个对农业产生重大影响的自然灾害。
农业防灾减灾宣传应指导农民采取合理的节水灌溉技术、改善土壤保水能力等措施,减轻农作物受干旱灾害的损失。
3. 病虫害防治病虫害是农作物生产过程中的常见问题,需要农民加强防治意识,正确使用农药、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农业防灾减灾宣传应重点向农民传达有关病虫害防治的知识和技能,帮助他们保护农作物的健康生长。
三、宣传方法1. 制作宣传手册针对不同的灾害类型,制作易于理解和操作的宣传手册,传递给农民,帮助他们了解灾害的预警信号、防范措施和应急处理方法。
2. 举办培训课程通过组织农民培训课程,邀请专家、技术人员传授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提高农民预防和应对灾害的能力。
3. 利用传媒平台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等传媒平台进行农业防灾减灾宣传,将防灾减灾知识传递到更广大的农民和农业从业者中去。
四、总结与回顾农业防灾减灾宣传是确保农业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
通过宣传,提高农民的防灾意识和自救能力,能够更好地保护农业生产和农民的利益。
五、观点与理解农业防灾减灾宣传应该以“预防为主,防灾减灾、迅速恢复生产为辅”的原则,加强国家和社会的支持,为广大农民提供多样化的宣传方式和资源支持,促进农业生产持续健康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我国主要的农业自然灾害
1.气象灾害。我国的气象灾害包括洪涝、干旱、低温冷害、冰雹、沙尘 暴等。在诸多自然灾害中,气象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最大。气 象灾害的分布与气候及地形条件密切相关。例如旱涝灾害集中分布于东 北平原、黄淮海平原及长江中下游平原。与温度有关的低温冷害、冰雪 灾害等主要发生在气候寒冷的东北地区及地势高峻的青藏高原地区。暴 风(包括台风)灾害则以冬季风强盛的西北、北部地区及夏季风强盛的东南、 东部沿海地区最为严重。 2.生态灾害。生态灾害显见于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及南方丘陵山地,这 些地区生态条件比较恶劣,易受自然变化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其中,荒漠化 集中于西北及长城沿线以北地区,如塔里木盆地周围、额尔多斯高原、河 西走廊等地区是我国荒漠化多发重发区。水土流失灾害以黄土高原、太 行山区及江南丘陵地区最为严重。
二
农业自然灾害的种类、特征
自然灾害是以自然变异为主要原因而给人类的生存和社会发展
带来不利后果的祸害。我国是一个多自然灾害的国家,南涝北旱、台 风、地震以及沙尘暴等多种自然灾害给人民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带
来了巨大的损失。因此,认识它的发生、发展规律、分布规律等,提高
全民族防灾减灾意识,对我国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建立政府主导型的农业政策性保险机制 农业保险作为一种市场化的风险转移和分散机制,应该在支持农业发展 上作出更大贡献。 (四)建立透明的信息披露制度 自然灾害发生后,封锁信息、信息不明或传言传播的失真性,很容易加剧 人们的恐慌情绪,使社会心态发生难以预料的变化,极有可能导致社会的失稳。 因此,政府必须及时向公众披露信息,化解公众的怀疑情绪,唤起公众的理解与 支持。 (五)加强工程建设质量的管理和监督 要规划并建设好农业灾害防治工程,加强工程建设质量的管理和监督,发 挥工程防治灾害最大效能。
3.生物灾害。生物灾害在全国普遍存在,不同地区内,害虫、鼠、杂草等的种
类不同。恶性杂草主要分布于西南地区,其中云南省境内有24万平方千米,每
年经济损失2.8亿元。比如,从缅甸入侵我国西南的“紫茎泽兰”,现正以每年 30千米的速度向内地推进,而且它适应环境能力很强,2至3年就能成为本地优 势种,现已对西南地区生态构成灾害。再如“水葫芦”,当江浙一带形成生态灾害,当地政府部门每年
花巨资打捞。我国的生物灾害除上述外,还包括蝗虫灾害、鼠害等。其危害 程度与地区的气候条件、耕作制度及管理方式等因素有关。
4.地质灾害。我国地质环境复杂,自然变异强烈,灾害种类齐全,主要有:地震、
滑坡、泥石流、活火山、崩塌和地面裂缝等。由于地震的发生往往隐藏性强, 爆发突然,毁坏程度巨大,被称为“群害之首”。
(二)农业生产的特点 1.农业生产以土地为对象,对土地具有很大的依赖性。农业必须依靠大 量土地(包括草场、水面)才能进行生产活动。土地对农业具有双重性, 既是农业的劳动对象,又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因此具有不可替代性。 2.农业生产具有强烈的地区性、明显的节律性和较长的周期性。 农业生产的地域性:首先表现为农业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各种作 物、林果、家畜、水产等,均具有特殊的生物学和适生环境,即使同一作 物或者畜禽因其不同品种,也有不同的生态适应性。 农业生产的节律性:主要是指各种农作物和畜禽等都有各自的一定 的生长发育阶段。在作物生长过程中,何时播种,何时中耕施肥,何时成 熟收获,均有一定的节律限制,超过季节则生长不良,甚至减产绝收。因 此耕、种、管、收,不违农时,是获得农业高产稳产优质的关键,贻误时 机,就难以补偿。 农业生产的周期性:一般来说,农业从投入到生产整个生产过程要比 工业生产时间长,必须经历一个连续的生长周期。而且这一生产周期与 下一个生产周期紧密相连,不能完全割断。
三
预防和治理农业自然灾害的主要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农业灾害预警机制 我国目前常用的灾害监测、预报和灾情评估手段多是地面常规监测和 航空遥感,卫星遥感则有一部分来自国外的气象卫星资料。而农业灾害具有 种类多、受灾地域广、突发性强等特点,传统监测手段往往不能满足要求。 地面监测和航空遥感受地形、天气等因素的制约,气象卫星传感器也受到云 层等因素影响,因此,有待加强农业灾害如洪涝干旱灾害等的全天候、大面积、 全方位的动态监测,尽量减少云层和地表等因素的影响,要努力改善仪器的性 能,提高监测预报的准确度。 (二)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快速反应机制 自然灾害是不可避免的,迄今为止,人类既不能非常准确地预测,又不能 完全地控制自然灾害。鉴于危机的破坏性和负面影响,自然灾害一旦发生,时 间因素极为重要,作为危机应对者的政府必须在第一时间在现场采取果断措 施,及时控制灾区局势,迅速恢复社会秩序,这是政府应急管理快速机制的客 观要求。同时,充分发挥驻军部队在减灾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地方与当地驻军 的联系与协调,充分发挥解放军、武警和预备役部队、公安干警及广大民兵 在抢险救灾中的主力军和突击队作用。
谢谢
(二)我国农业自然灾害的特征 1.灾害种类多,造成灾害类型复杂多样。我国地域辽阔,构造复杂,地理 生态环境多变,有着各种灾害发生的生态条件。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 发现我国的灾害种类几乎包括了世界所有灾害类型。 2.灾害发生范围广,造成灾害影响面大。我国东西、南北间,一年四季 几乎总有灾害发生。春季北方有“十年九旱”之称,江南多低温连阴雨。 春夏之交北方常有干热风,南方多冰雹、雷雨、大风和局部暴雨。秋季 在东北地区常有早霜袭击,长江中下游有“寒霜风”危害。冬季全国各 地都有寒潮、霜冻威胁。牧区有“白灾”和“黑灾”。这些灾害在平 原、高原、山地、海岛等凡有农业的地方都会发生,说明我国自然灾害 的范围极其广泛。 3.灾害发生频率高,造成灾害频繁。洪涝和干旱是对农业危害最大的两 种自然灾害,其出现的时间和地区都比较集中,危害程度很大。南方一 般发生在5~6月,北方7~8月。珠江、长江、淮河、黄河等流域是旱涝 最频繁的地区。 4.时空交替分布,对农业的影响复杂。因受副热带高压活动的影响,我国 汛期雨带自南向北的推移呈跳跃形式,其前进速度或停滞时间异常会形 成一方出现洪涝,而另一方出现干旱的情况。因此,干旱与洪涝在地区 分布上往往是相嵌分布,最常见的形式为南涝北旱,南北涝中间旱,或北 涝南旱。
3.农业是轻工业原料的主要来源和工业产品的重要销售市场。农业的 主要产品,如粮食、棉花、油料、糖料、蚕茧、茶叶、烟草以及畜类 产品和水产品等,是轻工业的原料,没有农业,就没有轻工业。 4.农业产品及其加工品是出口创汇的重要来源。 但是,我国农业以传统农业为主要特征,现代化水平比较低,种植经 营规模小,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尤其受气象和政策波动的影响,容易引 起农业生产的波动起伏。我国建国以来的经验证明,什么时候农业稳 定增长,什么时候工业和国民经济就稳定增长。农业生产的波动,一直 是工业和整个国民经济波动的重要原因。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农 业,认真研究农业尤其是探讨自然灾害对农业的影响。
我国主要农业自然灾害
一
农业的战略地位及农业生产的特点
(一)农业的战略地位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 13亿多人口,约9亿在农村,这是我国最 基本的国情,也是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同时,也决定了中国农业远 比世界上其他国家农业具有更加重要的和特殊的地位。俗话说“无农不粮, 无粮则乱”,生动地说明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作用。农业的发展状况 和现代化水平,是社会安定和国家稳定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不但关系到国民 经济的全局,而且关系到工农之间和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 1.农业是城乡人民的粮食和基本食物的主要来源。“民以食为天”, 13亿 多人口的吃饭问题,主要靠发展农业来解决。 2.农业是农村劳动力就业和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目前我国人口城市化水 平低,乡村人口仍占绝大多数。农业发展直接影响到农村就业和收入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