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称谓语中的性别歧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汉称谓语中的性别歧视

[摘要] 本文通过社会角色称谓、亲属称谓、姓名称谓三个方面来比较汉英语言中的性别歧视,并分析此现象背后的文化根源和社会根源。

[关键词] 称谓性别歧视比较

[Abstract] Sexual discriminations in Chinese-English languages are compared through such three aspects as social role address, relative address and name address, and then the cultural and social roots lying behind this phenomenon will be analyzed in this paper.

[Key words] address sexual discrimination compare

《美国传统辞典》中性别歧视的定义是:“一类性别成员对另一类成员,尤其是男性对女性的歧视”,这种歧视通过观念、行为,尤其语言表现出来。人际间的称谓语是日常交往沟通人际关系的信号和桥梁,反映着社会文化或特定语言环境中人与人的关系,反映其尊卑和社会地位。在男女没有实现完全平等的社会里,男尊女卑的观念,歧视妇女的文化现象也无可避免地通过称谓表现出来。通过比较英汉称谓中的性别歧视,本文进而探究汉英称谓中性别歧视存在的文化根源和社会根源。

一、称谓中性别歧视的体现

1.社会角色、职衔称谓中的性别歧视

职衔称谓是指人们在互相交际时按对方的社会地位使用的称呼。从称谓我们看到英汉语言中对女性的歧视。

汉语里很多社会角色的称谓反映了男尊女卑的性别歧视,如家庭妇女、媒婆、红娘瞽女等,根本没有男性对等词。汉语中常把成就显著的女性称为“女强人”,此称谓蕴含着“女人多是弱者”的潜义。还有一些称谓在称呼女性时是有标记的,而男性是没有标记的,如女作家、女司机、女博士等。更有甚者把“女博士”看作是区别于男性和女性之外的第三类人,但男博士却被看作是有才华的人。此外,在宣布成绩或者公布政协委员的名字时,后面会注明“女”的字样。这些称谓都反映了女性地位低下,把女性看作是弱小的群体,是对女性的歧视。

英语中的许多称谓体现出以男性为规范的倾向。在英语里,女性角色的刻板模式是妻子和母亲,体面的职业是男性的专利。所以当女子有了体面工作,有了一定成就,人们就要加上女性的标记,如woman doctor,woman sculptor等,而男性职业的词语是不需要带任何标记的。这表明,医生、雕刻家之类的职业对男性来说是正常的,而对女性来说却不一般,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英美国家过去一些地位较高的工作是由男性垄断的,而女性则多从事地位低下的职业。英语中有一些称谓女

性带有贬义的词汇,如slut(荡妇),street girl(女娼妓)等等。下面一些“褒阳贬阴”的词汇在称谓男女时意思上有天壤之别:bachelor(unmarried man)(快乐的)单身汉;spinster(unmarried woman)(冷漠、古怪、不近人情的)老处女;//mister:先生,丈夫;mistress:受人供养的女人、情妇;/Sir:冠在姓名前为尊称;/madam:(常用来指妓院的)老鸨。由此可见社会对女性的贬低甚至侮辱,女性的地位是多么的低下。

2.亲属称谓中的性别歧视

亲属称谓是以本人为中心确定亲属成员和本人关系的名称,由各代婚姻关系构成的男女双方血缘关系排列的亲属次序确定的。婚姻称谓可以表现出夫妻双方在家庭中的地位。下面从婚姻称谓的比较探究其中隐含的性别歧视。

中国古代家庭里,丈夫对妻子的称呼有:“贱内、贱人、拙荆、糟糠、贱妾”等。丈夫称呼女性不仅没有名字,而且称呼中带有很卑贱的字,“贱”、“拙”等。但妻子对丈夫称呼时却使用极为恭敬的词,如“官人、夫君、郎君”。

英语国家里,女性结了婚,要放弃姓,有时甚至是名字。当妇女无权拥有自己的姓氏时,就强化了女人是男人的财产这样一种观念。即使出了名,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也没有多大改变,如:上任美国总统Clinton的夫人原来是一位婚后坚持用自己姓氏的妇女,但为了帮助丈夫竞选总统,才改用夫姓,这就反映了美国女性是男人的附属品,无权选择自己姓名。

3.姓名称谓中的性别歧视

人们在取名时把自己的主观愿望、社会态度等带进了姓名之中。所以姓名不仅是区别社会成员的符号,而且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人类思想观念的体现。对于每个人都有特殊意义的名字也能反映出性别歧视。

英汉男女名字的用词显示出同样的特点,男子名常含有强悍、勇敢、富贵等意念;女子名则多用花草等字眼,含有供人欣赏、受人珍藏等意念。中国女性婚后也变成了“张氏”、“阿庆嫂”等,意味着她不再拥有自己的名字。在《诗经》中,有案可稽的14位女诗人中,名字都是许穆夫人、卫女、宋襄公母等,没有属于自己的名字。随着时代的进步,妇女有了自己的名字,但大多仍局限于“花、妞妮、丫”这些词上。

二、称谓中性别歧视的比较

通过上述三个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汉英称谓中的性别歧视有其不同点,也有相同点。

1.不同点

在英语称谓中有大社会称谓和小社会称谓的现象,比如sir与Miss在称谓上不对等:sir属于大社会称谓,在任何场合对任何男性都可以这样称呼;而Miss属于

小社会称谓,只能称呼未婚女子,结婚以后便称作Mrs.。汉语称谓中没有这种说法。

英语称谓中性别歧视的体现还有一种是汉语中没有的,女性职业的称谓名词多是从相应的男性职业名词派生出来的,如manager—manageress,waiter—waitress 等。汉语称谓常用贬低或者柔弱的字词体现女性地位低下,如“贱内,糟糠,小花”等。

2.相同点

英汉称谓中表示男性的词汇是“无标记的”,可表示男女两性。但女性的词汇常是“有标记的”,只表示女性或其某一特征,如woman doctor,女司机等。

英汉男女名字的用词显示同样的特点,男子名常含有强悍、勇敢、富贵等意念;女子名则多用花草等字眼,含有供人欣赏、受人珍藏等意念。英汉称谓中性别歧视的一个共同的社会心理是性别原形。社会理想中的传统的男性应该是坚强、成熟、勇敢;而女性则应该是柔弱、供人欣赏、受人珍藏等。

三、性别歧视的根源

造成英汉称谓中性别歧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以分为社会根源和文化根源。

男女社会地位和权力的巨大悬殊是性别歧视的一个主要原因,称谓中的性别歧视是男女社会地位不平等的必然反映。在历史进程中,由于自然及生理的选择,男性承担了比女性更多的劳动和义务,他们逐渐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以及对劳动成果更多的支配权。男性称谓的主体地位与女性称谓的附属地位在本质上体现的是男女两性在人格和社会生活中的附属与被附属的社会关系。这是性别歧视存在的社会根源。

传统文化意识的影响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古代西方社会中的宗法观念、等级制度,对语言的影响力也是巨大的。《圣经-创世记》中的亚当夏娃的神话给“男尊女卑”、“男性中心论”等性别歧视观念在语言观念中找到了对应物。女性从属地位更是从“精神法典”角度被固定下来。在中国,儒家思想长期占统治地位,特别是孔子的“惟女子与小人难养也”的论断,加之“三从四德”、“三纲五常”等的封建礼教枷锁的长期束缚,使得女性群体长期以来处于社会底层。同时女性群体受教育的程度低,这极大地压制了女权文化的发展,同时也助长了男权文化的蔓延。针对女性的社会化偏见世代相传,浸透了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社会对男女两性有其传统的既定的社会原型和模式要求。当既定的社会原型和模式要求、社会化偏见及传统观念交织在一起时,就更加强化了女性的劣势地位。所以,对女性的歧视在社会语言机制中会有所体现,这也就导致了歧视女性的称谓的出现。

总之,了解汉英称谓中的性别歧视,了解其相同点和不同点,及其社会根源和文化根源,能够提高语言学习者的语言文化意识,以便更准确更得体地使用语言,更有效地进行交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女权运动的推进,语言的性别歧视现象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