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讲 《资本论》第三卷第六篇“超额利润转化为地租”
《资本论》选读讲义之工资利润与租金
不同土地生产率不同
垄断地租
土地及其产品的市场价格高于价值
“商品按照它们的价值或接近于它们的价值进行的交换,比那 种按照它们的生产价格进行的交换,所要求的发展阶段要低得 多。而按照它们的生产价格进行的交换,则需要资本主义的发 展达到一定的高度…… 因此,撇开价格和价格变动受价值规律 支配不说,把商品价值看作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历史上先于 生产价格,是完全恰当的。这适用于生产资料归劳动者所有的 那种状态;这种状态,无论在古代世界还是近代世界,都可以 在自耕农和手工业者那里看到。” (《资》III-197)
Seton, Francis.(1957): The “Transformation Problem”,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Samuelson, Paul A.(1957): Wages and Interest: a Modern Dissection of Marxian Economic Model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利润率。可得:
p1 a1(1 r)
w p2
1 a2
(1b1(r1)1r)
b1 (1
r)
a1 (1
r)b2 (1
r)
w
1 b1(1 r)
结论:
所有的市场量不必依赖于劳动价值。“转 型”是从交换价值到价值,而不是相反。 仅当利润率为0时,劳动价值论才能提供 一个精确的价格理论。
TSS(temporal single system)
Kliman, Andrew & McGlone, Ted.(1999): A Temporal Single-System Interpretation of Marx’s Value Theory,
马克思地租理论的内容及其现实指导意义
( 一) 地 租 本 质 理 论
业资本家 ( 土地使用者) , 并收取地租 , 从而体现 了使用者和所有者 之 间 的社 会 经 济 关 系 。 最后, 地 租 是 超 过 平 均 利 润 的那 部 分 剩 余 价 值。 资本主义地租不仅是价值的一部分 , 而且在本质上是剩余价值 的一 部 分 ,它 是 农 业 资本 家 为 取 得 土 地 的 使 用 权 而 不 得 不 交 给 土 地所有者的那部分超额利润 ,揭示 了农业 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共 同剥 削 农 业 雇 佣 工人 的本 质 。
一
、
所 有 者 租 凭 土 地而 支 付 的地 租 。 这 种 地 租 包 括 级 差地 租 、 绝 对 地租 马克思认为 , 地租是一个历 史范畴, 一切 形 式 的 地 租 , 都 是 以 和 垄 断 地 租 , 其 基 础 是 由真 正 的农 业 地 租 调 节 的 , 实质上就是城 I 土地所有权存在为条件的,也即地租是土地所有权借 以实现 的经 地 租 。 济形式 。 地租 的性质 由土地所有权性质 决定 , 不 同的所有权存在着 ( 5 ) 土地价格 。 土 地 没 有 价值 , 但 有 价格 。 土 地 价 格 是 地 租 的 资 不 同性 质 的地 租 。 另外 , 地租 的形 成 与 存 在 还 必 须 以 土地 所 有 权 与 本 化 , 它 是 由地 租 量 的 大 小和 利 息 率 的水 甲 所 决 定 的 。上 地 价 格 = 土 地 使 用 权 相 分 离 为前 提 , 也就是说, 地 租 是 土 地 所 有 权 与 土 地 使 地 租 量 /利 息 率 。 用权相分离的产物。 在 资 本 主 义社 会 , 土 地 所 有 者不 像 封 建 主 那 样 二、 马 克 思 地 租 理论 的现 实指 导 意 义 既 占有 土 地 又 经 营 土地 ,而 是 凭 借 对 土 地 的 所 有 权 将 土 地 租 给 农 马克思是在 资本主义 市场经济条件下研究地租 的,其地租
《资本论》导读(第二版) 第三卷 第六篇
马克思在本篇一开始就指出这一篇的研究对象是作为一种特殊历史形式的土地所有权。它与以往的土地所有权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由资本主义关系所决定、所派生出的,既不同于封建经济,也不同于小农经济,而是资本主义经济结构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的土地所有权形式。 马克思一开始就指出,资本所有权与土地所有权二者分离而独立存在,无论从理论逻辑上还是从历史上都是必然的。从历史上看,资本原始积累过程的基础,就是对农民土地的剥夺。这种剥夺同时建立了另一种大土地的所有制形式,这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的基础。 另外,从概念上说,资本与土地也是不能合并的。资本是自行运动、自行增殖的价值、而土地是自然力、自然界,而不是劳动的凝结,不能实现价值的独立化。一个是使用价值、物质实体,一个是价值,二者显然不能合并,不能相加,不能共同起作用。 二者在概念上不能合并,是由资本的本质决定的。资本是自行增殖的价值,利润是由全部预付资本产生的。可是作为地租源泉的超额利润,不是资本本身的结构,而是由撃断占有数量有限的自然力的结果产生的。如果二者合并在一起,一般的平均利润率的规律将失去作用,超额利润的固定存在是不可能的,所以,资本所有权与土地所有权的分离是必然的。 Βιβλιοθήκη 第三卷 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
第六篇 超额利润转化为地租
目录
第三十七章 导论 第三十八章 级差地租:概论 第三十九章 级差地租的第一形式(级差地租I) 第四十章级 差地租的第二形式(级差地租Ⅱ) 第四十一、四十二、四十三章 级差地租Ⅱ的三种情形 第四十四章 最坏耕地也有极差地租 第四十五章 绝对地租 第四十六章 建筑地段的地租。矿山地租。土地价格 第四十七章 资本主义地租的起源
第三十七章 导论
一、本篇的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土地所有权
土地所有权与其他财产所有权一样,是一个历史范時,在不同的社会中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资本主义士地所有权形式同样也是历史性的,它“是主地所有权的一个独特的历史形式,是封建的土地所有权或小农维持生计的农业(在后一场合,土地的占有是直接生产者的生产条件之一,而他对土地的所有权是他的生产方式的最有利的条件,即他的生产方式得以繁荣的条件)受资本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影响而转化成的形式”,“以农业劳动者被剥夺士地并从属于一个为利润而经营农业的资本家为前提。 但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土地所有权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比如,有的土地归土地所有者所有,而由农业资本家租用经营:有的土地则直接由土地所有者自己经营;甚至在一些资本主义国家中,还存在一定比重的小农经济。 研究资本主义土地所有权形式,是研究资本主义农业生产中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前提,也是研究“资本”的重要的和必要的组成部分。马克思作了进一步的限定,将研究限于真正的农业上的投资,即人们赖以生活的主要植物性产品的生产上的投资。
《资本论》中地租理论及对我国农地制度改革的启示
《资本论》中地租理论及对我国农地制度改革的启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全面地论述了地租问题,地租理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前我国农地制度改革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首先对马克思地租理论的基本观点进行了阐述,然后分析了我国当前农地制度存在的问题,最后论述了马克思地租理论对当前我国农地制度改革的启示。
标签:地租理论;农地制度改革1.《资本论》中的地租理论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第六篇中用了十一章的篇幅系统论述了资本主义地租理论,他在导论一开始便先交代了他是在资本产生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属于土地所有人,研究土地所有制范围内的土地所有制问题,因此,他把地租看成是由超额利润转化而来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他批判地继承了古典经济学地租理论,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从生产关系的角度分析了地租的性质和几种形式的地租。
马克思的地租理论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总结:1.1地租的本质马克思认为:“由于土地的工作条件与土地所有制和土地所有者完全分离,土地所有者只代表一种货币税,这是他由他的垄断,从工业资本家那里的租客那里来收集的”。
1“无论是如何的特殊形式的租金,它都有一个共同点:占有土地租金是土地所有权,以实现经济形式,租金是对土地所有权和所有权的一些土地的个人作为前提”,2的基础上的土地租金是分离的土地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土地租金是存在的前提,土地所有权,土地所有权,以实现经济形态。
1.2地租的几种形式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系统地阐述了资本主义级差地租、绝对地租、建筑地段地租、矿山地租等,分析了其形成的根本原因及其变动的一般规律。
下面主要论述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
1.2.1级差地租据马克思思想,差分地租是一个农业资本主义优越的土地获得,并最终返回到土地所有者分享超额利润,其来源是个人之间的价格和社会生产价格的差异。
马克思指出,超额利润可以按不同的途径形成3。
他把差分地租分为两种形式:差地租的第一种形式(差租一)和差地租,第二种形式(差租二)。
《资本论》的结构
《资本论》的结构《资本论》的结构概述I第一卷的结构1.商品、货币的形式规定(第一篇<商品和货币>)(1)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2)商品的价值形式(3)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及其隐秘(4)货币2.货币的资本化(第二篇<货币转化为资本>)3.资本的生产过程(第三篇至第五篇)(1)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第三篇<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2)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第四篇<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A 协作B分工C机器(3)资本家和工人的差不多关系(第五篇<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4.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转化为工资(第六篇<工资>)5.资本的积存过程(第七篇<资本的积存过程>)(1)简单再生产(2)扩大再生产(3)资本主义积存的一样规律(4)所谓原始积存II第二卷的结构1.资本的形状变化及其循环(第一篇)2.资本周转(第二篇)3.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第三篇)III第三卷的结构1.利润轮(第一篇至第三篇)2.商业利润、利息、地租(第四篇至第六篇)(1)商业利润(第四篇<商品资本和货币资本转化为商品经营资本和货币经营资本(商人资本)>)(2)利息(第五篇<利润分为利息和企业产业收入(生息资本)>)(3)地租(第六篇<超额利润转化为地租>)3.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关系(第七篇<各种收入及其源泉>结语《资本论》是由第一卷《资本的生产过程》、第二卷《资本的流通过程》、第三卷《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三卷构成的。
第一卷又分作七篇二十五章;第二卷分作三篇二十一章;第三卷分作七篇五十二章。
《资本论》第一卷题为《资本的生产过程》是和第二卷的《资本的流通过程》、第三卷的《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相对应的。
从第一篇《商品和货币》到第七篇《资本的积存过程》的整个体系,是在生产过程的基础上阐明资本主义的商品经济,在最后的二十四章《所谓原始积存》中,与资本主义的发生相对应,论述了资本积存的历史趋势,同时也说明了它的崩溃,体系大体上是完整的。
资本论
资本论第一卷1价值p51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单纯凝结,即不管以哪种形式进行的人类劳动力耗费的单纯凝结。
商品作为他们共有的这个社会实体的结晶,就是价值。
2社必劳时p52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社会必须的量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3商品p47首先是一个外界的对象,一个靠自己的属性来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物,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p217具有交换价值的使用价值,生产用来出售能够满足人的某种需要和服务的物品即为商品4货币p152作为价值尺度并因而以自身或通过代表作为流通手段来执行职能的商品是货币5商品拜物教p90在宗教世界中,人脑的产物表现为富有生命的、彼此发生关系并同人发生关系的独立存在的东西。
在商品世界里,人手的产物也是这样。
马克思把这叫做拜物教。
商品形式及其价值关系只是人们自己的一定的社会关系,但他在人们面前采取了物与物的关系的虚幻形式,劳动产品一旦作为商品来生产,就带上拜物教的性质,因此拜物教是同商品生产分不开的,这既商品拜物教6资本论为什么从商品开始?习题p17第五题7p48~商品二因素:使用价值与价值。
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
后者决定前者8商品世界的四对矛盾p135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对立、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对立、使用价值与价值对立、物的人格化和人格的物化的对立9货币的三种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货币(货币贮藏、支付手段、世界货币)10劳动力的价值与使用价值p197~劳动力成为商品具有使用价值与价值。
使用价值=劳动=劳动力本身体力脑力劳动。
价值=必要生活资料的价值11劳动过程的三要素p208~有目的的活动或劳动本身、劳动对象、劳动资料12生产过程的二重性: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13马克思关于生产方式含义的论述(1)生产方式是生产技术p440“一个工业部门生产方式的变革,会引起其他部门生产的变革......有了机器纺纱,就必须有机器织布,而这两者又使漂白业、印花业和染色业必须进行力学和化学革命”(2)生产方式是生产组织p372第三卷“资本主义以前的、民族的生产方式具有的内部的坚固性和结构,对于商业的解体作用造成了多大的障碍”生产方式是生产技术、生产组织P541“现代工场手工业和家庭劳动向大工业的过度,这一革命由于工厂法在这两种生产方式中的实行而加速”p364第三卷“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也就是说,一旦资本支配生产本身并赋予生命一个完全改变了的独特形式”(3)P584生产方式是生产剩余价值的手段,是生产过程的普遍的、再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社会形式。
资本论第三卷讲义全
二、生产价格同价值的关系 (一)社会的生产价格总和等于价值总和。剩余价值总和等
于利润总和。 (二)商品生产价格同价值的偏差会互相抵销,应把这一点
理解为一种长时期发生作用的趋势。 (三)计算生产价格总和时,必须注意剔除利润的重复计算。
商品成本价格含义的修改。 (四)商品生产价格的变化的基础的变化。 三、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的产生,进一步掩盖了资本与劳
(一)前言:说明本章研究的对象、方法和前提。 (二)第一、二节分别考察资本的价值构成和剩余价值
率对利润率的影响。
(三)结束语:利润率变化的各种规律。
第四章 周转对利润率的影响
本章是恩格斯根据马克思拟定的题目补写。
(一)资本周转对利润率的影响:周转时间或它的两个 构成部分(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任何缩短都会提高 利润率。
第五篇考察资本所有权与资本职能相分离而形成的 生息资本,以及平均利润分裂为企业主收入和利息。 至此基本围绕分析构成资本主义社会的两大基本阶 级的经济关系。
第六篇考察资本主义土地所有权及其在经济上的实 现,揭示剩余价值在农业资本家与土地所有者之间 分配的规律,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转化为地租进而分 析三大阶级的关系。第七篇研究资本主义各种收入 及其源泉,科学揭示分配关系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 系以及分配关系背后的阶级关系,批判“三位一体 的公式”中所体现的资本拜物教性质,从而结束了 对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的研究。
(四)现象反映本质往往是颠倒的。 资本和剩余价值的本质在它们的具 体形式中获得了迷惑人的性质,人 的关系完全被物的关系掩盖了。在 第三卷中,随着逻辑的不断展开, 马克思不断地揭露资本的拜物教性 质,科学地揭示了本质与现象的辩 证关系,马克思把对资本的批判和 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批判有机 地结合起来。
从马克思地租理论看我国国有土地出让制度的完善
魏 鹏 娟
( 西北 大学, 陕西 西安 7 0 6 ) 论 虽是针对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提 出的, 但却具有普遍 意义, 它揭 示 了市场 经济条件
下地 租 的 一般 规 律 , 于 存 在 着 土地 所 有 权 的社 会 主 义 社 会 依 然 适 用 。特 别 是 我 国 当前 还 存 在 着 土 地 所 有 权 和 土 地 使 对 用 权 的 分 离 , 克 思 的地 租 理 论 不 仅 对 于 我 们 在 社 会 主 义 社 会 处 理 土 地 问题 有 着 普 遍 的指 导 意 义 , 且 对 于 指 导 我 们 马 而
以为土地所有权本来就包 含土地所有者剥削土地 , 削地 下资 剥 源 , 削空气 , 剥 从而剥削生命 的维 持和发展 的权利 ” 【 。l j 马克思正 是在一针见血 的揭露 了垄 断地 租背后 的剥削本质的基础上 , 提 出要消灭土地 的私人 占有 , 使土地能够更好地用 于人类社会经 济 发 展 的 需要 。 马克思的上述论断虽然是针对 土地私有制提出来的 , 但在 今天依然具有普遍意义 。因为 , 他揭示 了市场经 济条件下 地租 的一般规 律 , 仅是针对 土地私有 制的资本 主义社会 , 不 而且 同 样适用于存在着土地所有权 的社会 主义社会 。 马克思说 :不论 “ 地租有什 么独特 的形式 , 它的一切类 型有一个 共同点 : 地租 的 占有是土地所有权 借以实现的经济形式 。 口 土地所有权 就要 ”唷 支付绝对地租 , 取消绝对地租 , 要 不仅 要废 除土地私有权 , 而且 要 废 除 一 切 土 地 所 有权 。马克 思 还 指 出 :从 一 个 较 高 级 的社 会 “ 经 济 形 态 的角 度 来 看 , 别 人 对 土 地 的私 有 权 和一 个 人 对 另一 个 个人的私有权 一样 , 是十分荒谬 的。 甚至整个社会 , 一个民族 以 至一个同时存在 的社会加在一起 , 都不是土地 的所有 者。他们 只是土地的 占有者 , 土地的利用者 , 并且他们必须像家长那样 , 把土地改 良后 传给后代 。 翻 ” 这就是说 , 只有到了共产 主义社会 , 不 仅 取 消 了土 地 私 有 权 ,而 且 取 消 了 一 切 土 地 所 有 权 的 时 候 , 才能废除绝对地租 。社会 主义社会 建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 , 消 灭 了 土 地 的私 有 权 , 是 并 没 取 消 土 地 所 有 权 。社 会 主义 社 会 但 不 仅 存 在 土 地 所 有 权 , 且 存 在 着 土 地 所 有 权 和 土地 使 用 权 的 而 分离 ; 不仅存在 绝对地租 和级差地 租 , 也存在着 地租的特殊表 现 形 式 建 筑 地 段 地 租 和矿 山 地 租 。 因 此 , 克思 的地 租 理 论不 马 仅对于我 们在社会 主义市场 经济条件 下处理 土地问题有着普 遍的指导意义 , 而且联系马克思 的地租理论对 我们当前在城市 建设 中如 何合理解 决土地 出让 与群众 的住房 问题 更有着 强烈 的现 实 意 义 。
从马克思地租理论看新时期国有土地出让制度的完善_马迅
从马克思地租理论看新时期国有土地出让制度的完善马 迅 魏鹏娟[内容提要] 马克思的地租理论揭示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地租的一般规律,对于存在着土地所有权的社会主义社会依然适用,对于指导我国完善当前城市国有土地出让制度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
针对我国当前市场化过程中出现的“圈地热”,地方政府与失地农民利益失衡以及土地出让中的腐败等问题,需要依照马克思的地租理论,建立公平合理的土地出让收益分配制度和使用制度。
[关键词] 马克思 地租理论 国有土地 出让制度[分类号]D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505(2010)01-0156-04 一、马克思地租理论的科学内涵及其时代价值 地租理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内容,它建立在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上,从根本上揭示了地租的真正来源。
在《资本论》第三卷第六篇中,马克思集中而系统地论述了资本主义的地租理论。
他指出,地租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而土地所有权是人们的社会关系在土地问题上的表现。
在资本主义国家,由于土地被大土地所有者垄断,农业资本家为了获取利润必须向大土地所有者租地,再雇佣失去土地的劳动者为农业工人从事农业生产,由此而产生了土地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经济关系,联结这个经济关系的纽带就是地租。
他指出:土地所有权的前提是,一些人垄断一定量的土地,把它作为排斥其他一切人的、只服从自己个人意志的领域。
地租的基本形式分为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两种。
绝对地租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实现自己”最根本的形式,是土地所有权垄断产生的,任何地块(包括最劣等地)的使用权出让都必须获得报酬。
而级差地租则是由土地的等级决定的,由于土地本身的差异及土地的有限性和土地经济权的垄断性,造成了级差地租的产生。
在阐明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这两种地租基本形式的基础上,马克思又专门论述了城市建筑地段地租和矿山地租。
他精辟地指出,凡是自然力能被垄断并保证使用它的产业家能得到超额利润的地方(不论是瀑布,是富饶的矿山,是盛产鱼类的水域,还是位置有利的建筑地段),那些因对于部分土地享有权利而成为这种自然物所有者的人,就会以地租形式,从执行职能的资本那里把这种超额利润夺走。
《资本论》第三卷
《资本论》第三卷《资本论》第三卷的对象与方法 (3)一.对象 (3)二.方法 (4)三.意义 (4)《资本论》第三卷的结构 (5)第一篇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和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 (6)第一章成本价格和利润 (6)一.成本价格 (6)二.利润 (7)第二章利润率 (8)第三章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的关系 (9)一.m'不变,v/C可变 (9)二.m'可变 (9)三.总结 (10)第四章周转对利润率的影响 (10)一.周转对利润或利润率的一般影响 (10)二.不同资本的周转时间对其利润率的影响 (11)三.正确计算年利润率 (11)第五章不变资本使用上的节约 (11)一.节约不变资本的途径 (11)二.不变资本使用上的节约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点 (13)三.有关技术发明的论述 (14)第六章价格变动的影响 (14)一.原料价格的波动及其对利润率的直接影响 (15)二.资本的增值和贬值、游离和束缚 (15)三.原料价格变动对资本主义生产的影响 (16)本篇小结 (17)基本概念: (17)复习题: (17)第二篇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17)第八章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的不同构成和由此引起的利润率的差别 (17)一.研究的出发点 (17)二.资本构成与利润率的部门差别 (18)三.各部门资本周转时间的不同与利润率的差别 (18)四.利润率的差别与等量资本取得等量利润的矛盾 (19)第九章一般利润率(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和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19)第十章一般利润率通过竞争而平均化。
市场价格和市场价值。
超额利润 (20)一.个别价值与市场价值 (21)二.供求与价值 (22)三.资本主义生产价格的形成机制 (25)四.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25)五.所谓“转形问题”(transformation problem) (27)本篇小结 (29)基本概念: (29)复习题: (29)第三篇利润率趋于下降的规律 (29)第十三章规律本身 (29)一.利润率趋于下降的规律 (29)二.利润增加和利润率下降的二重的规律 (30)第十四章起反作用的各种原因 (31)第十五章规律的内部矛盾的展开 (33)一.利润率下降规律的内部矛盾 (33)二、资本主义生产的矛盾性质和历史相对性:生产扩大与价值增殖之间的冲突 . 34三、资本主义对生产力的破坏:生产过剩的实质 (36)本篇小结 (37)基本概念: (37)复习题: (37)第四篇商品资本和货币资本转化为商品经营资本和货币经营资本(商人资本) (38)第十六章商品经营资本 (38)第十七章商业利润 (39)第二十章关于商人资本的历史考察 (42)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前的商人资本 (42)二.商业资本的发展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兴起的作用 (43)本篇小结 (43)基本概念: (43)复习题: (43)第五篇利润分为利息和企业主收入。
资本论》教案超额利润转化为地租讲义资料
2020/8/6
12
复习思考题:
1、如何理解地租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 2、级差(绝对)地租形成的条件、原因和源泉? 3、土地价格的实质、量的决定和影响因素? 4、联系实际谈谈对社会主义农业地租的看法。
2020/8/6
13
土地 投入资本 类型
平均 产 利润 量
个别生产 全部生产 级
价格
价格
差
单全单全地 位部位部租
Ⅱ
劣 100
20 4
30 120 30 120 0
优 原来 100 20 6
20 120 30 180 Ⅰ60
追加 100 20 8
15 120 30 240 Ⅱ12源自2020/8/60
7
2-5-3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的关系
《资本论》教案-11
2020/8/6
1
四、超额利润转化为地租
学习目的: -了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农业中的实现; --了解资本主义地租的两种方式; --了解土地价格及其变化趋势。 学习内容: 1、土地所有制度与地租 2、级差地租 3、绝对地租 4、土地价格
2020/8/6
2
1、土地所有制度与地租
10
3-5绝对地租的发展趋势
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 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农 业资本有机构成已经接近甚至超过工业资本有 机构成。在这种情况下,绝对地租的来源可能 有两个方面:第一,农产品价格提高到价值以 上,即形成农产品垄断价格;第二,平均利润 或工资的扣除。
2020/8/6
3-4绝对地租形成的源泉: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2020/8/6
9
土地私有权垄断形成绝对地租
表4-4
资本论第三卷讲义第六部分
总结
企业主收入是平均利润的一部分,是平 均利润中减去利息以后归职能资本家所 有的那一部分,其实质仍然是剩余价值。 管理工资和监督工资,从其本来意义上 说,是由指挥劳动和监督劳动所带来的 收入,它和企业主收入有着根本不同的 性质。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硬把企业主收 入说成是监督工资,其目的无非是为资 本主义的剥削作辩护。
最后,银行利润一般是由借入的利息率低于贷出 的利息率的差额形成的
第一,来源于职能资本家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 由于银行经营出纳业务,职能资本家暂时闲置的 货币资本
第二,来源于直接的存款。
第三,“各种只是逐渐花费的收入也会存入银 行。”如工人的工资,资本家用于个人消费的生 活费用等等。
银行吸收了大量存款以后,必须通过各种形式贷 放出去
动无关”,这怎么解释. P388
二、利润分割为利息和企业主收入, 从纯粹量的分割转变为质的分割
那么,究竟怎样认识利润分割为利息和企 业主收入,从而由量的分割转变为质的分 割呢?
首先,利润由量的分割转变为质的分割,是发生 在职能资本家使用借入资本的场合。
资本的二重运动:
资本贷出去
资本借入
流通
生产或
3、合作工厂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积极扬弃
资本主义信用的发展,也促进了工人合 作工厂的发展。工人自己集体合办的合 作工厂,“是在旧形式内对旧形式打开 的第一个缺口”。
和股份公司的“消极地扬弃”相比,合 作工厂“是积极地扬弃的”。
三、资本主义信用制度所固有的二重性质
资本主义信用制度,由于加速了资本的 集中,使很大一部分社会资本为少数人 所支配。这样,信用制度,一方面推动 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形成, 另一方面又加深了资本主义各种矛盾.
马克思的农业科技理论及其当代意义
马克思的农业科技理论及其当代意义马克思的农业科技理论散见于《资本论》和其他论著中,是一个内容丰富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认为,农业科技与土地肥力相关联,是科技生产力与土地生产力的有机统一,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化。
在经历了农业工业化与农业技术科学化发展阶段后,自然生态被确定为农业科技的着眼点与功能边界。
农业科技的发展过程,同时也是农业形态的更新过程。
农业科技具有强大的社会变革力,是形成共享性财富关系的助推器。
农业的技术创新应当成为一种国家责任。
人类很早就开始探究农业生产活动,从古代刀耕火种、驯化豢养,到近现代良种繁育、施用肥料、病虫害防治、水土保持与农业机械应用等,在漫长的农业生产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以经验为基础的传统农业技术和以科学为指导的近现代农业技术。
马克思毕生关注农业问题,高度重视农业技术的开发、推广与应用。
他深刻指出:“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
”[1](P108)马克思对农业科技的论述,散见于《资本论》及其他各个时期的著述中。
一、农业科技是土地生产力农业是种植业、养殖业以及附着于其上的各类副业的统称,是人类历史上最先形成的基础产业门类。
从目的意义上说,农业就是利用动植物的生理机能,通过控制和强化其生长过程,从而获得人类生活所需的动植物养分。
从过程层面上说,农业就是运用或改变影响动植物生长的因素,模拟或改良动植物生长的自然环境。
马克思在研究农业时,把土地分析置于首位。
他说,土地是“人类世世代代共同的永久的财产”[2](P916)。
对于人类来说,除了阳光、空气、水分以外,最重要最基本的生存条件和再生产条件就是土地。
如果说,工业把“土地只是作为地基,作为场地,作为操作的基地发生作用”[2](P880),那么,在农业中,土地作为农作物赖以生长发育的母体和劳动力一起,构成现实劳动过程的两个最基本的要素。
人们在农业生产中,利用土地的自然属性,促使农作物生长发育,并形成最终的产品。
资本论》教案-8
2021/4/6
2
《资本论》第三卷的结构-续1
通过第一篇和第二篇的两个转化,马克思的平均利润和 生产价格理论得以形成。而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是 第三卷的理论前提和基础,只有掌握了此理论,才能进 一步掌握第三卷以下各篇的理论内容。
2021/4/6
3
《资本论》第三卷的结构-续2
第三篇结束了对产业资本的考察,同时又进一步揭示了资 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和历史过渡性。第三篇《利润 率趋向下降的规律》既是本卷第一、第二篇的继续,同时 又是对《资本论》第一卷第七篇《资本的积累过程》中 “关于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趋势问题的深入研究。在这 一篇,马克思不局限于利润率下降这个事实,而是另辟道 路,把利润率下降作为资本积累一般规律的另一种表现形 式(其它形式有对雇佣工人的影响等)加以深入考察,从 而揭示了资本积累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固有的矛盾,阐明 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
在这一篇中,马克思批判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 的“三位一体公式”(资本-利润;土地-地租; 劳动-工资),指出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 剩余价值才是各资本家收入的最终来源。
2021/4/6
8
《资本论》第三卷的结构-续7
2、第三卷在全书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第三卷是《资本论》全书中最带王冠的部分,最困
第二篇研究由于不同产业部门之间的竞争导致利润率的 平均化,从而使利润又转化为平均利润。第二篇在第一 篇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考察在一国范围内同时并 列的各个产业部门的不同利润率,由于部门之间的竞争 而导致的平均化。利润率的平均化首先是在同一部门内 部实现初步的平均化,(这一过程是与同一部门不同企 业之间竞争分不开的)然后又在不同生产部门之间通过 竞争和资本自由流动进一步平均化。
资本论导读(第二版)(三卷)课件3-6-37
2021/4/20
第一节 导论(第三卷第三十七章)
12
第一节 导论(第三卷第三十七章)
第四,区分一般剩余产品和地租这种特殊形式的 剩余产品。
从量的方面看,资本主义地租只是农业中的剩余 产品的一部分,只是农业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的一部分。从质的方面看,资本主义地租不是一般的 利润,而是超额利润。
没有本质的区别。这又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
统治生产的和资产阶级社会的一切部门”。(Ⅲ693)资本
主义的一些生产条件,如资本的自由竞争、资本的自由转
移、平均利润等,不仅在工业部门中存在,而且在农业中
也存在。
2021/4/20
第一节 导论(第三卷第三十七章)
6
第一节 导论(第三卷第三十七章)
第二,资本主义的土地所有权是“土地所有权的一个独 特的历史形式”(Ⅲ693),是封建的土地所有权或小农的土 地所有权受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影响转化而成的。所以,资本 主义并没有废除土地的私人所有权,只是改造了私人所有权 的传统形式,使其适合于资本主义的需要而转变为资本主义 的土地所有权。马克思指出,“土地所有权的垄断是资本主 义生产方式的一个历史前提,并且始终是它的基础”。 (Ⅲ696)
2021/4/20
第一节 导论(第三卷第三十七章)
17
第一节 导论(第三卷第三十七章)
第二,不能用对剩余价值和利润存在的一般条件 的分析来代替对地租存在条件的分析。地租存在的条 件,除了剩余价值存在的一般条件以外,还有自己的 特殊条件。因此,要把一般的剩余价值和作为地租的 剩余价值区别开来。
2021/4/20
第一节 导论(第三卷第三十七章)
18
第一节 导论(第三卷第三十七章)
第12讲 《资本论》第三卷第六篇“超额利润转化为地租”
1.本章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框架 1.本章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框架 中的土地所有权 2.资本主义地租本质上是土地所有权在经 2.资本主义地租本质上是土地所有权在经 济上借以实现即增殖价值的形式 3.真正的地租体现了土地所有者、产业资 3.真正的地租体现了土地所有者、 真正的地租体现了土地所有者 本家和雇佣工人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4.正确理解土地所有权和地租与土地资本 4.正确理解土地所有权和地租与土地资本 和利息(利润) 和利息(利润)之间联系与区别
第十二讲
讲授内容为《资本论》 讲授内容为《资本论》第三卷第 六篇“超额利润转化为地租” 六篇“超额利润转化为地租”的 有关内容。 有关内容。 这一部分研究的是资本主义土地 所有权及其在经济上实现权益的 社会形式。 社会形式。
一、资本主义土地所有权与资本主义地租 讨论第三十七章“导论” 的有关内容。 讨论第三十七章“导论” 的有关内容。 这一章主要阐释了资本主义地租的本质 及研究资本主义地租应该注意的问题。 及研究资本主义地租应该注意的问题。
三、绝对地租
讨论第四十五章“绝对地租” 讨论第四十五章“绝对地租”的 有关内容。 有关内容。 这一章主要分析了绝对地租的形 成、特点和性质。 特点和性质。
1.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 1.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
A.土地所有权的存在是对土地投资的一个限制。 A.土地所有权的存在是对土地投资的一个限制。 土地所有权的存在是对土地投资的一个限制 B.在土地所有权存在的前提下租种最坏的土地也 B.在土地所有权存在的前提下租种最坏的土地也 必须支付地租。 必须支付地租。
二、级差地租
这包括第三十八至四十章的内容。 这包括第三十八至四十章的内容。 主要分析级差地租的一般性质、特 主要分析级差地租的一般性质、 点和这种地租的两种形式。 点和这种地租的两种形式。
《资本论》(20)
《资本论》(20)第六篇超额利润转化为地租第三十七章导论对土地所有权的各种历史形式的分析,不属于本书的范围。
我们只是在资本所产生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归土地所有者所有的范围内,研究土地所有权的问题。
因此,我们假定,农业和制造业完全一样受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统治,也就是说,农业是由资本家经营;这种资本家和其他资本家的区别,首先只在于他们的资本和这种资本推动的雇佣劳动所投入的部门不同。
对我们来说,租地农场主生产小麦等等,和工厂主生产棉纱或机器是一样的。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支配农业这样一个假定,包含着这样的意思: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统治生产的和资产阶级社会的一切部门,因此它的下列条件,如资本的自由竞争、资本由一个生产部门向另一个生产部门转移的可能性、同等水平的平均利润等等,都已经十分成熟。
我们所考察的土地所有权形式,是土地所有权的一个独特的历史形式,是封建的土地所有权或小农维持生计的农业(在后一场合,土地的占有是直接生产者的生产条件之一,而他对土地的所有权是他的生产方式的最有利的条件,即他的生产方式得以繁荣的条件)受资本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影响而转化成的形式。
如果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总的说来是以劳动者被剥夺劳动条件为前提,那么,在农业中,它是以农业劳动者被剥夺土地土地并从属于一个为利润而经营农业的资本家为前提。
对我们来说,考察现代的土地所有权形式所以是必要的,是因为我们要考察资本投入农业而产生的一定的生产关系和交往关系。
不作这种考察,对资本的分析就是不完全的。
土地所有权的前提是,一些人垄断一定量的土地,把它当作排斥其他一切人的、只服从自己个人意志的领域。
在这个前提下,问题就在于说明这种垄断在资本主义生产基础上的经济价值,即这种垄断在资本主义生产基础上的实现。
在论述原始积累的那一部分(第1册第24章),我们已经看到,这个生产方式的前提一方面是直接生产者从土地的单纯附属物(在依附农、农奴、奴隶等形式上)的地位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是人民群众的土地被剥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级差地租的一般特点。 C.级差地租的一般特点。 级差地租的一般特点 ⑴这种地租不参加决定商品的一般价格,而是以这种 这种地租不参加决定商品的一般价格, 生产价格为前提,因为它总是产生于个别生产价格 生产价格为前提, 和一般生产价格之间的差额。 和一般生产价格之间的差额。 ⑵这种地租不是产生于所用资本或这个资本所占有的 劳动的生产力的绝对增加。 劳动的生产力的绝对增加。 ⑶自然力不是超额利润的源泉,只是它的自然基础。 自然力不是超额利润的源泉,只是它的自然基础。 ⑷土地所有权本身与剩余价值(利润)的创造没有任 土地所有权本身与剩余价值(利润) 何关系,因而不是使超额利润创造出来的原因,而 何关系,因而不是使超额利润创造出来的原因, 是使它转化为地租的原因。 是使它转化为地租的原因。 ⑸土地价格是资本化的地租,是一种现实的经济关系 土地价格是资本化的地租, 的表现形式。 的表现形式。
A.级差地租Ⅱ和级差地租Ⅰ的区别。 A.级差地租Ⅱ和级差地租Ⅰ的区别。 级差地租 B.级差地租 和级差地租Ⅰ的联系。 级差地租Ⅱ B.级差地租Ⅱ和级差地租Ⅰ的联系。 级差地租Ⅰ既是级差地租Ⅱ ⑴级差地租Ⅰ既是级差地租Ⅱ的逻辑起点也是 其历史起点。 其历史起点。 在级差地租Ⅱ形式上,除了肥力的差别, ⑵在级差地租Ⅱ形式上,除了肥力的差别,还 有资本(以及获得信用的能力) 有资本(以及获得信用的能力)在租地农场主 之间的分配的差异。 之间的分配的差异。 级差地租Ⅱ的变动以级差地租Ⅰ为基础, ⑶级差地租Ⅱ的变动以级差地租Ⅰ为基础,它 只是级差地租Ⅰ的另外一种表现, 只是级差地租Ⅰ的另外一种表现,两者在实质 上是一致的。 上是一致的。
三、绝对地租
讨论第四十五章“绝对地租” 讨论第四十五章“绝对地租”的 有关内容。 有关内容。 这一章主要分析了绝对地租的形 成、特点和性质。 特点和性质。
1.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 1.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
A.土地所有权的存在是对土地投资的一个限制。 A.土地所有权的存在是对土地投资的一个限制。 土地所有权的存在是对土地投资的一个限制 B.在土地所有权存在的前提下租种最坏的土地也 B.在土地所有权存在的前提下租种最坏的土地也 必须支付地租。 必须支付地租。
二、级差地租
这包括第三十八至四十章的内容。 这包括第三十八至四十章的内容。 主要分析级差地租的一般性质、特 主要分析级差地租的一般性质、 点和这种地租的两种形式。 点和这种地租的两种形式。
1.概论 1.概论
A.研究级差地租的理论前提。 A.研究级差地租的理论前提。 研究级差地租的理论前提 B.级差地租的一般性质。 B.级差地租的一般性质。 级差地租的一般性质 ⑴研究级差地租一般性质的假定:一个国家的 研究级差地租一般性质的假定: 工厂绝大多数是用蒸气机推动的, 工厂绝大多数是用蒸气机推动的,少数是用自 然瀑布推动的。 然瀑布推动的。 ⑵利用瀑布的工厂可以产生超额利润。 利用瀑布的工厂可以产生超额利润。 ⑶利用瀑布带来的超额利润与利用其他方法带 来的超额利润具有相同的性质。 来的超额利润具有相同的性质。 ⑷利用瀑布这种自然力得来的超额利润和利用 其他方法得来超额利润的区别。 其他方法得来超额利润的区别。
2.绝对地租的形成及其来源 2.绝对地租的形成及其来源
绝对地租是农产品价值在其生产价格以上 的超过额。 的超过额。
3.关于农业资本的技术构成和 3.关于农业资本的技术构成和 价值构成的关系
4.关于绝对地租的性质 4.关于绝对地租的性质
思考题
试述级差地租I和级差地租 的 试述级差地租 和级差地租II的 和级差地租 关系和区别。 关系和区别。 试比较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 试比较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
第十二讲
讲授内容为《资本论》 讲授内容为《资本论》第三卷第 六篇“超额利润转化为地租” 六篇“超额利润转化为地租”的 有关内容。 有关内容。 这一部分研究的是资本主义土地 所有权及其在经济上实现权益的 社会形式。 社会形式。
一、资本主义土地所有权与资本主义地租 讨论第三十七章“导论” 的有关内容。 讨论第三十七章“导论” 的有关内容。 这一章主要阐释了资本主义地租的本质 及研究资本主义地租应该注意的问题。 及研究资本主义地租应该注意的问题。
5.研究资本主义地租必须避免的错误 5.研究资本主义地租必须避免的错误
A.不能把适应于社会生产过程不同发展阶段的不 A.不能把适应于社会生产过程不同发展阶段的不 同地租形式混同起来。 同地租形式混同起来。 B.不能用对剩余价值和利润的一般存在的说明来 B.不能用对剩余价值和利润的一般存在的说明来 代替对地租的具体分析。 代替对地租的具体分析。 C.不能错误地理解决定地租数量的因素, C.不能错误地理解决定地租数量的因素,因为地 不能错误地理解决定地租数量的因素 租的量完全不是由地租的获得者决定的, 租的量完全不是由地租的获得者决定的,而是 由他没有参与的、 由他没有参与的、和他无关的社会劳动的发展 决定的。 决定的。
1.本章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框架 1.本章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框架 中的土地所有权 2.资本主义地租本质上是土地所有权在经 2.资本主义地租本质上是土地所有权在经 济上借以实现即增殖价值的形式 3.真正的地租体现了土地所有者、产业资 3.真正的地租体现了土地所有者、 真正的地租体现了土地所有者 本家和雇佣工人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4.正确理解土地所有权和地租与土地资本 4.正确理解土地所有权和地租与土地资本 和利息(利润) 和利息(利润)之间联系与区别
2.级差地租Ⅰ 2.级差地租Ⅰ 级差地租
A.级差地租Ⅰ A.级差地租Ⅰ是由两个和资本无关的一般原 级差地租 因造成的。 因造成的。 ⑴自然肥力。 自然肥力。 ⑵土地的位置。 土地的位置。 B.分析级差地租Ⅰ所得的几点结论。 B.分析级差地租Ⅰ所得的Ⅱ 3.级差地租Ⅱ 级差地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