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歌妓对诗词的贡献
唐宋诗词与歌妓
![唐宋诗词与歌妓](https://img.taocdn.com/s3/m/90637457767f5acfa1c7cd8a.png)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题目歌伎的最早起源,可以上溯至先秦的女乐,也就是当时的歌舞女艺人。
其后随着乐籍制度的建立和教坊的成立,歌伎群体逐渐庞大,歌伎制度也日渐稳定。
“歌伎制度在经历了先秦女乐,汉代倡乐和魏晋乐户的发展之后,到了唐代,逐渐形成其相对稳定的结构形态。
官妓的活动进一步组织化和制度化,家妓私妓也十分普遍。
”(李剑亮《唐宋词与唐宋歌伎制度》)。
唐宋两代,是中国古代歌伎制度最昌盛的时期,不仅人数多,而且艺术素质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唐宋诗词的发展。
正如武舟在《中国妓女文化史·修订版后序》中所言,“作为妓女,正宗的艺妓曾对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发展做出过突出贡献。
”这里所言的艺妓,也就是歌伎。
因而,我们在研究唐宋诗词时,绝不能忽略歌伎的重要作用。
唐宋诗词是我国几千年文学史上最辉煌的时期,诗词在唐宋时代,本是一种诉诸视听的音乐文艺。
诗词的兴起与繁荣,都与歌伎有着密切关系。
因此,诗词与歌伎的关系,成为诗词研究不可或缺的一环。
纵观近些年来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歌伎与诗词的创作,歌伎在诗词传播过程的中介作用,文人与歌伎的交往,歌伎诗词的创作内容与特点,歌伎对词风的影响等。
一、歌伎与诗词的创作唐宋两朝歌舞酒宴极其普遍,城市酒楼歌馆亦空前发达。
而唐是诗的王朝,宋是词的国度,能诗善词的文士就与能歌善舞的歌伎发生了密切联系,诗词就产生于这样一个急管繁弦、玉盏频传的环境之中,但引起创作冲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有求而作。
文人作诗词供歌伎演唱歌舞侑觞增添娱乐,歌伎慕名请文士写诗题词,以此抬高身价。
如《北里志》记唐乐伎颜令宾“见举人尽礼袛奉,多乞歌诗以为留赠,五彩笺常满箱箧”。
柳永“善为歌辞,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
”李白、苏轼等大家都曾应求为歌伎填写新词,留下了许多佳话及优美的词曲。
至于宫廷盛宴,文士朝臣应制而作的诗词就太多了。
二是有感而作。
文人在宴会或秦楼楚馆中与歌伎接触,常触发其情而形于歌咏,这种情形较为复杂,也使这方面的诗词题材更为多样化。
诗词的产生 诗词产生的社会背景
![诗词的产生 诗词产生的社会背景](https://img.taocdn.com/s3/m/c62cda6a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c5.png)
诗词的产生诗词产生的社会背景今天给各位分享诗词的产生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诗词产生的社会背景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现在开始吧!古诗词的来历古诗词的来历中国最早的诗歌起源于劳动,先民在劳动的过程中,为了降低疲劳,增加劳动的乐趣,在集体劳动的过程中,用歌唱的形式直接孕育了最原始的诗歌。
随着时代的发展,诗歌内容越来越丰富,种类也越来越多,诗人们自然也越来越多,他们或因风格相近,或因时代相同,或因同乡好友,或因父子师生,而各自被归人不同的流派,这些流派、有前有后,有大有小,地位也有高有低。
下面从各个时间段对这些诗歌与流派进行划分。
中国诗起源于先秦,鼎盛于唐代。
中国词起源于隋唐,流行于宋代。
中华诗词源自民间,其实是一种草根文学。
在21世纪的中国,诗词仍然深受普通大众青睐。
诗词是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而诗人、词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严格的韵律要求,用凝练的语言、绵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
扩展资料一种以有节奏的、形象生动的语言,高度凝练和集中地反映生活或抒发强烈的感情的文学作品。
(诗中有戏剧,戏剧中有诗)诗一定是杰作,再不就是绝无存在价值的东西,诗是会呼吸的思想,会焚烧的字。
常说的诗又指《诗经》。
《诗》三百,始终于周,《诗》,上通于道德,下止于礼义。
中国古代把不合乐的叫“诗”,合乐的叫“歌”。
统称为诗歌。
按故事情节又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按语言韵律,分为格律诗和自由诗。
-诗词诗词的由来诗词的由来诗”在中国文字出现之时就有了,但“古诗”诗词的产生的概念最早出现在《古诗十九首》中,即南北朝时代。
而如今,凡是1840年以前的诗歌都可以称为“古诗”。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诗词的由来,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诗词的由来篇1大多数人都因《诗经》是最早的诗歌总集,而将《诗经》中的诗看做最早的诗,但早在周代以前诗歌就已经产生。
一般认为先民的劳动创造了诗歌。
《毛诗序》就曾言诗词的产生:“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宋词的职业传播者——歌妓的产生原因及作用分析
![宋词的职业传播者——歌妓的产生原因及作用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922ac462e3f5727a5e9621a.png)
好 , 名 妓 柳 如 是 “ 学 好 古 ” 宋 代 一 名 如 博 。 妓 以“ 操” 琴 为名 ( 琴操 ” 字 原 出 自蔡 邕 “ 二 所撰 的《 操 》 书 ) 可 见 琴 操 的 才 气 绝 琴 一 , 非 一 般 。 精 通 音 律 , 棋 书 画 样样 精 通 . 她 琴
群 体 的 价 值 观 念 和 审美 标准 的词 作 . 才
能 进 入 传 播 的 渠 道 。 选 择 谁 的 词 进 行 传
唱 , 择 什 么 样 的 词 歌 唱 。 么 样 的 词 最 选 什
终 能 与 听众 见 面 . 很 大 程 度 上 取决 于 歌 在 妓 的爱 好 、 情 、 活遭 遇 , 等 。所 以 此 心 生 等 时期 的词 大 多使 用 俚 俗 语 言 ,通 俗 易 懂 .
岁 就 开 始 学 习 歌舞 。 歌 妓 作 为 传 播 者 。 当 时具 有 很 高 的 在
素 养 , 们 大 多 有 较 高 的 文 学 、 乐 艺 术 她 音 修 养 , 的 甚 至 有 着 文 人 化 的特 质 。 她 们 有 在 “ ” “ ”“ ” “ ” 才 、色 、艺 、情 等方 面都 有很 高 的造 诣 。 “ ” 即 是 歌 妓 在诗 词 书 画 方 面 才 , 的 素 养 ;色 ” 即 指 容 貌 体 态 :艺 ” 指 在 “ , “ 是
音 乐 、 蹈 方 面 的 技 艺 : 情 ” 建 立 在 广 舞 “ 是
妓是 宋 词 传 播 过 程 中最 重 要 、 活 跃 的 一 最 个 因素 。
门人 ’ 的个 人 意 见 . 信 息 或 商 品 是 否 被 对 允许 进入渠道 或继续 在渠道里 流动作 出 决 定 。” 宋词 的传 播 过 程 中 , 要想 得 到 在 词 歌 妓 的 歌 唱 来 传 播 . 必 须 适 合 歌 妓 的需 就 要 。 歌 妓 作 为 “ 关 人 ” 只有 符 合 歌 妓 这 把 ,
略论歌妓在宋词传播中的作用
![略论歌妓在宋词传播中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531fc4c780eb6294dd886c24.png)
略论歌妓在宋词传播中的作用廖修成摘要: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一个高峰之一,产量巨大质量极佳。
那么,在那个时代是什么促进了宋词的发展的?又是如何传播的呢?在这个时代的我们要探究这样的问题本是极难的,不过根据一些史料和留存的一些故事,诗词,笔记,加上人们的推测也不难窥探其中一二。
经专家们研究,在那个时代的传播领域中值得大书特书的却是一群让人“不耻”的歌妓,她们有极高的文艺素养和文化修养,对宋词的传播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
关键词:歌妓;宋词;传播宋词是一种音乐文学,主要功能便是侑殇劝酒。
是中国文学史的高峰之一。
宋词的用途极为广泛,可以用来庆典、送行、结交、祝寿等,极深的融入了社会生活和朴质的情感,是宋代文化生活极不可缺少的部分。
宋代词文学的发展不外乎下面几个原因:一,宋代经济富足,市民大大增加,为其享乐提供了经济条件,宴饮增加,燕乐越加流行起来。
二,宋太祖为了巩固政权,以声色之娱减少大臣们的权利欲望,并鼓励他们:“择便好田宅市之,为子孙立永远之利,多置歌儿舞女,日饮酒相欢,以终其天年”《宋史.石守信传》。
三,歌妓对宋词的传唱扩大了其影响范围,加速了传播速度。
宋代歌妓根据其妓籍和服务对象不同,大体分为官妓,家妓,市井妓三大类。
[1]官妓包括朝廷教坊妓,军中歌妓和地方州郡歌妓,她们由各级专职官吏管理,其服务场合是王公贵族酒宴,官员迎送酒宴,各级政府酒宴。
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家庭蓄养家妓,用来歌舞娱乐,炫富摆阔,娱宾遣兴。
有许多繁华城镇中的歌楼妓馆、瓦市茶坊、青楼妓院,拥有数量更为庞大的市井妓(又称私妓)。
那么这些数量众多分布范围极广才艺双全的歌妓是如何影响宋词的发展呢?歌妓的职能本就是以歌舞演唱的形式劝茶延客,侑觞劝酒,歌舞娱宾,礼仪交际的应酬,正是歌妓这种演唱场合,演唱方式影响了词的传播。
说及歌妓对宋词的影响,若是依曹先生所的分三类歌妓分别阐述其影响,是不全面的也是不能将其概括的,若将她们合起来说也是不够准确的。
因此,我们既要说歌妓对词普遍影响的共通之处,有须得找出各自较为特殊或突出的特点来。
唐代乐伎
![唐代乐伎](https://img.taocdn.com/s3/m/6bf5d091dd88d0d233d46a21.png)
1绪论(一)选题意义乐伎是中国古代社会文化领域的一个特殊阶层,到了思想、文化相对活跃的唐代,更成为了一个颇具规模且引人瞩目的社会群体,自然也成为了文人关注与表现的对象。
笔者这里所说的乐伎诗有两重含义:一是唐诗中描写乐伎的诗;二是唐代乐伎创作的诗。
笔者据中华书局《全唐诗》1及《全唐诗补编》2做了初略统计,在近五万首的《全唐诗》中,有关乐伎的诗篇多达两千余首,唐代诗人大多创作有与乐伎有关的诗。
如白居易就有近百首诗歌咏乐伎或在诗中提到乐伎或乐伎的活动。
其他诗人这类的诗作也为数不少,如李白22首,刘禹锡20首,杜牧15首,元稹13首,李贺11 首,李商隐10首,温庭筠10首,韦庄7首,孟浩然6首,宋之问5首,杜甫4首……可以说,乐伎是唐代诗人主要描写的对象之一。
此外,唐代人数众多的乐伎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全唐诗》专列“妓女”卷,收录乐伎的诗作二十一人共一百三十六首。
如薛涛诗87首,关盼盼、张窈窕、赵莺莺、王苏苏、史凤等20人诗49首。
具体情况见附录。
此外,其它各类文献中散见的乐妓所作之诗,以及以乐伎为描写对象的诗,数量亦是不少,由于资料受限,本文未统计在内。
以上材料说明,唐代乐伎与文学特别是与诗歌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
从一定意义上讲,她们对唐代的诗歌风貌产生了重大影响。
乐伎通过自己的活动,在音乐歌舞的传播,沿承,雅俗的沟通乃至艺术的创造诸方面,产生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乐伎诗中表现的内容反映了唐代诗人的审美追求、价值观念、心理态势乃至于唐文化和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侧面,具有极大的探讨和研究价值。
但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正统儒家文化占统治地位,男子拥有占绝对地位的话语权,导致世人总带着异样眼光看待乐伎,很少有人真正关心他们的情感世界和现实处境。
目前,学术界对这一特殊群体的研究,尽管也不乏有探讨深入且具启发意义的见解和观点,但总的看来,深度与广度还远远不够。
尤其在深入发掘乐伎的心灵及其与唐诗的关系方面,笔者认为,已有研究成果大都从史的角度来探讨乐伎的发展和演变,未就其更深层的发展演变规律及人文内涵作更深入的研究,研究深度有待加大。
论宋代歌妓词
![论宋代歌妓词](https://img.taocdn.com/s3/m/2e26386d27284b73f242501a.png)
论宋代歌妓词说到“歌妓”人们大多会想到现在的那些不务正业,违法的妓女,然而在宋代歌妓的演唱对当代的宴请、文人的生活以及文人的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是最为重要的传播方式。
在当时歌妓数量非常多,各级官府中有数量不等的官妓,她们一般在正式场合表演,达到劝酒、消遣的目的,有时甚至只能在台后演唱。
由于表演场合、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她们会受到严格的管理,不允许与官场人士发生私情,否则会受到惩罚。
条件好一点的士大夫家养有家妓,。
欧阳修、苏轼、晏殊家中也都配有,家妓不像官妓那么正式,她们流动性比较大,主人有时候将其相互赠送。
在酒楼、茶楼、青楼妓院歌妓数量就更为多了,她们是盈利的方式。
但是无论是在官府还是在私人家庭或是酒楼,歌妓不仅要长得漂亮,而且还须能歌善舞。
若再加上对名词的演唱可能还会闻名于世,所以她们也十分注重曲目的选择,她们大多会选择名人名作进行演唱并且作为首唱,就像我们唱流行歌曲一样,会比较受欢迎,如果表演的好,整个宴会就成功了一半。
北宋词人柳永一生创作了大量描写歌妓的词,他长期流连作坊曲,与歌妓交往频繁,他有时不免玩弄歌妓,但更多的是以平等的身份和相知的态度对待她们,认为她们“心形温柔,品流详雅,不称在风尘”(《少年游》)欣赏她们“风肌清骨,容态尽天真”(《少年游》)赞美她们“自小能歌善舞”(《木兰花》)的高超技艺,柳永词真切的表现她们的命运,也非常贴切市民大众的日常生活的欣赏趣味。
不过,其中也有些低级趣味的色情描写,这是他常常受到后人指责的原因之一。
歌妓们也对柳永怀着深厚的友谊,把他当作朋友,给他寄来书简。
柳永将书简藏起来,时时拿出来拜读,可见他欣赏的已不仅仅是她们的体态和容貌,更多的是她们的才华和品格。
“结前期。
美人才子,合是相知。
”(《玉蝴蝶》)“自古及今,佳人才子,少得当年双美”(《玉女摇仙佩》)。
还有很多我们熟悉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
”感情很深。
在作《八声甘州》里,大家都注意到柳永在词中将“何事苦淹留”的郁闷和“想佳人”的苦痛相思揉合在一起。
歌妓对宋词的影响
![歌妓对宋词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86f85d4a852458fb770b5634.png)
歌妓对宋词的影响摘要:歌妓这样一个特殊的职业,它不仅仅是一种有色事业的存在,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现象的存在。
在宋代,歌妓作业一个特殊的群体,对于宋词的传播和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宋词歌妓传播媒介艺术魅力创作制约宋代经济的发展,统治阶级对歌妓业的提倡,歌妓业因此特别兴盛。
词作为一种音乐文学,句子长短自如,既受文人的喜爱,也备受歌妓的青睐。
文人的词在歌妓的演唱过程中得到了传播、完善,词人也在歌妓的反复演唱词的过程中得到了灵感,从而导致宋词的繁荣。
一,歌妓是词传播的最好媒介。
北宋时期,社会相对稳定,随着工商业的发展,都市随之繁荣,宋代城市经济的高度繁荣也拉动了娼妓业的兴盛。
而随着经济的繁荣,市民生活水平提高,文人们逐渐兴趣追求转移到了精神娱乐方面,这给文人提供了享受娱乐生活的条件,使他们有足够的物质基础去游去举行或者参加诗酒之会。
在这些诗酒之会上大都有歌妓唱词来侑觞劝酒、娱宾遣兴,这在宋代已经成为重要的文化生活方式。
如晏几道《小山词自序》云:“始时,沈十二廉叔,陈十君龙,家有莲、鸿、苹、云,品清讴娱客,每得一解,即以草授诸儿。
吾三人持酒听之,为一笑乐而已。
”所谓“每得一词,即草授诸儿。
”就是说,晏几道等人的词,其创作与传播是共时共地进行的。
这就使词的传播可以由歌妓直接从词人的词笺,通过歌唱传播给在场的听众。
在这里歌妓就充任词的第一传播者和首要传播者,便成为一种实际运作的传播方式。
再如,张先在《碧牡丹》中曰:“步帐摇红绮。
晓月堕,沈烟砌。
缓拍香檀,唱彻伊家新制。
”词中所写即是歌妓在晏珠招待张先的宴会上,歌唱晏殊新词的情景。
不仅仅在这些文人的宴会上,在一般的勾栏瓦舍及酒楼茶馆,歌妓为了给市民听众提供娱乐和消遣,也会在此种场合唱词。
这在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和周密《武林旧事》等宋人的笔记中都有十分形象、生动的记载。
《东京梦华录》称当时的东京“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
所谓“新声巧笑”和“按管调弦”,即是指歌妓唱词的情景。
娼 妓 与 唐 诗
![娼 妓 与 唐 诗](https://img.taocdn.com/s3/m/e50cfb797fd5360cba1adbb3.png)
大家都知道,唐诗不但是中国文化,也可以说是整个人类文明中最为灿烂的瑰宝之一。然而恐怕很少会有人知道,唐诗之所以能被世人及后人赏识,并能广泛流传至今,其主要原因之一还是要仰赖于唐代娼妓们的功劳。
说到娼妓,很多人就会自然的想到时下以卖淫为生的“鸡”,可是唐宋时期的娼妓,却与此没有多少关系。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字典是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该字典中有“倡”而无“娼”字。典中曰: “倡,乐也”意指从事歌舞的乐工艺人;“妓”与“倡”的意思也是一样的,而把“倡”称作“伎”或称作“女倡”、“女伎”,于是“倡伎”二字由此而生了,汉代“妓”字的含意也是与后世的“妓”字没有丝毫关联的,《说文解字》中曰:“妓,妇人小物也”,其实“女妓”的称呼是始于魏晋时期。《华严经音义》引魏时张揖著《埤苍》中曰:“妓,美女也”该书引隋时陆法言《切韵》曰:“妓,女乐也”。到了这一时期“妓”与“伎”就开始通用了,但此“娼妓”与专指卖淫女子之间的联系也还是不太密切的,通常指的都是容貌娇媚并以歌舞才艺为生的女子。(好像有点似现在的“小姐”二字的含意,有褒贬之分,看在什么时候用了。)《旧唐书·天竺传》中有曰:“百姓殷乐家有奇乐娼妓。”虽然唐宋时期的一些娼妓在出卖歌舞色艺的同时也开始出卖肉体,但并不占主流。真正以卖淫为生的娼妓业形成于明清时期,明人有一本书叫《五杂俎》,从该书中的这几句话中就可以说明这一问题:“今时娼妓遍布天下,其大都会之地,动以千百计。其它偏州僻邑,往往有之。终日依门卖笑,卖淫为活;生计至此,亦可怜矣。”正是因为明中叶以后的这种现象的蔓延,才使得“娼妓”二字失去了本来的含意。
文人来到妓院吟对成了一种时尚,妓女唱文人的诗也是一种潮流,四万九千余首的全唐诗,其中有关娼妓的就达二千多首,此外还收录了二十多名娼妓写的百余首诗。试想一下在没有印刷术和相应媒体的唐代,要是没有娼妓们对唐诗的传播,将有多少精美的诗篇会被岁月所淹没?
柳如是的诗词怎样
![柳如是的诗词怎样](https://img.taocdn.com/s3/m/57171761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6c.png)
柳如是的诗词怎样柳如是的诗词柳如是所留下的作品,诗集主要有《湖上草》、《戊寅草》、《尺牍》、《柳如是诗》、《梅花集句》等等。
她的诗词用词委婉而激烈,深受好评。
然而身为歌妓的柳如是自幼便因为家境贫困被辗转贩卖为婢,在最为美好的年龄又坠入了章台。
柳如是曾在1632年的时候被一位年过花甲的大学士看中,并成了这位大学士的侍妾。
这位大学士非常喜欢柳如是,常常将她抱在自己的膝盖上,教她读诗,教她学习文章。
就这样,柳如是接触到了诗词方面的知识,而柳如是本就是一个聪慧的人儿,在经过了大学士的熏陶之后,便受到了启发,对诗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展现了惊人的天赋。
但是好景不长,年过花甲的大学士去世了,大学士的原配对于柳如是能够让自己的丈夫那样细心地对待让她对柳如是产生了怨恨之心,在大学士去世之后便将柳如是逐出了家门。
没有办法的柳如是,再一次成为了一位歌妓。
虽然身为歌妓,但是柳如是有着平常女子所没有的才气,她关心国家大事,时常身穿男装,在松江与一些文人雅士纵谈时势、和诗唱歌。
柳如是作品介绍被冠为秦淮八艳之首,著名的明末清初才女柳如是,从小便聪慧非常,善诗词,留下许多诗作外编辑整理了大量闺中名媛所写的诗词歌赋,将这些诗词收录在《古今名媛诗词选》中。
现今流传下来的作品中,我们常见的诗词作品集有《柳如是诗》、《戊寅草》和《梅花集句》等一系列作品。
柳如是的诗词,一方面表现出古代女子特有的温婉贤淑,另一方面表现出柳如是不同于寻常女子的认知与气魄。
柳如是早期的诗歌受明代著名云间派词人陈子龙的影响颇多,这段时期的她写出的诗作多是云间派的经典写法。
后来,战乱迭出,明清两代交际之时,柳如是又表现出不同寻常的气魄。
她在后期的作品大多是感怀世事变迁和歌颂反清复明的起义军,诗歌作品气势如虹,充满了男子气概。
除却这诗词著作外,柳如是还非常喜欢书法以及绘画。
她擅长山水花鸟,人物肖像的绘画。
柳如是在花鸟虫鱼这一类的绘画作品中,她笔法细腻,在细节之处的处理尤其的认真。
中晚唐冶游狎妓之风与艳诗创作
![中晚唐冶游狎妓之风与艳诗创作](https://img.taocdn.com/s3/m/86206caf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8d.png)
中晚唐冶游狎妓之风与艳诗创作中晚唐时期,随着城市经济的繁荣和歌妓的进一步增多,在士人中间,声色享乐、冶游狎妓之风盛行。
浮华放荡的士人与歌妓舞女的交往更加频繁而直接。
这不仅意味着文人个性、情感的一定程度的解放,同时也对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吟咏女性姿容、表现男女艳情的艳诗创作兴盛起来。
元稹、白居易、李贺、温庭筠、杜牧、张祜、李商隐、唐彦谦、韩偓、韦庄等人都创作了大量的艳诗。
一安史之乱结束后,虽然唐王朝仍充满内忧外患,但国家自上而下,奢侈之风极度盛行,世人大多沉溺于游玩享乐之中,重视感官的愉悦,观花、游宴、乐舞等声色之乐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旧唐书·穆宗纪》说:“国家自天宝已后,风俗奢靡,宴席以喧哗沉湎为乐。
而居重位、秉大权者,优杂倨肆于公吏之间,曾无愧耻。
公私相效,渐以成俗。
”[1](P485-486)李肇《国史补》卷下则说“长安风俗,自贞元侈于游宴。
其后或侈于书法图画,或侈于博弈,或侈于卜祝,或侈于服食,各有所蔽也。
”[2](P60-61)这种“至于贞元末,风流恣绮靡”(杜牧《感怀诗》)的享乐之风首先由皇帝提倡继而在士大夫之中盛行。
而士人们在经历了十年乱离之后,也消磨了建功立业的壮志理想,产生了苟且偷安的心理,急于补偿失去的欢乐,在世俗欲望的满足中获得慰藉。
宪宗即位后虽政治上有所起色,但奢侈享乐之风未减,尤其是元和后期,宪宗骄矜自满,大兴土木,服食丹药,任用聚敛之人为相,因而所谓的元和中兴只是唐朝历史上短暂的一瞬。
在这种崇侈尚靡的风气下,士人们自然是“追欢逐乐少闲时”(白居易《追欢偶作》),而声色享乐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宴饮和狎妓冶游,那些姿容艳丽、明眸善睐、能歌善舞的红粉佳人也便成为他们注目的对象。
此一时期上至宰相,下至地方牧守、藩镇属吏无不热衷于此,白居易、元稹、刘禹锡、杜牧、温庭筠、张祜等中晚唐诗人都有过狎妓冶游的经历。
白居易曾对自己“放情自娱,酩酊而后已”的生活作过详细描述,除了饮酒、作诗、出游之外,歌舞也是不可缺少的内容:“若兴发,命家僮调法部丝竹,合奏《霓裳羽衣》一曲。
依红偎翠 尽得风流
![依红偎翠 尽得风流](https://img.taocdn.com/s3/m/2760af5fc850ad02de8041d3.png)
依红偎翠尽得风流摘要:北宋词人柳永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咏妓词和思妓词。
本文着重论述了柳永与歌妓交往并大量创作歌妓词的内因与外因,以求在还原作者社会背景、剖析作者才艺、情感的基础上,全面地解读柳永的歌妓词。
关键词:柳永歌妓词北宋诗词1 引言柳永(生卒:987—1053),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是北宋第一位专力作词的文人。
《全宋词》收录其词212首,而其中描写歌妓的就有149首,占其全部词作的百分之七十强。
虽然多数词作由于以歌妓为主要表现对象,并使其背负了身前身后诸如“薄于操行”、“俚俗”等一系列的负面评价,至今却仍有不少“鄙语”之作脍炙人口,为人们击节传颂,最富盛名的就数《雨霖铃寒蝉凄切》、《八声甘州》(蝶恋花)等。
赏析柳永的作品,特别是他的歌妓词①,如果只停留在词所歌咏的内容上而不去深入发掘作品产生的原因以及作者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创作动机,这无异于饮无根水、嚼隔夜饭,难得其三昧。
鲁迅先生说过:“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
闻一多先生也曾在其《匡斋尺牍》中指出:“你该记得《诗经》的作者是生在起码二千五百年以前。
用我们自己的眼光,我们自己的心理去读《诗经》,行吗?”那究竟是什么原因使柳永创作了数量如此众多的咏妓词②和思妓词③?结合柳永所处的社会背景,下面笔者就柳记歌妓词的创作动机、作品情感范畴和风格特征等作一点探究。
2 歌妓制度逐渐形成,时风日盛“歌妓”作为一种职业,一种谋生手段的社会阶层,它的前身可以追溯到先秦女乐、汉代娼乐和魏晋乐户等几个发展阶段,只是它的服务对象最初局限在君主、诸候和部分贵胄之家,到汉代才逐步蔓延到一般士人中间。
到了唐代,歌妓制度已基本走向社会并形成其相对稳定的结构形态,文人士大夫成为了这一制度的主要参与者。
如我们所熟知被贬江洲的白居易见到“老大嫁作商人妇”的长安歌妓,由“移船相近邀相见”到“千呼万唤始出来”,从而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命运感慨,我们可以看出唐时文人的创作就不断涉及歌妓这一话题。
唐代歌妓与唐诗传播的联系_乔晓宇
![唐代歌妓与唐诗传播的联系_乔晓宇](https://img.taocdn.com/s3/m/172fb04aad02de80d4d8407a.png)
Yi Shu Ping Jian唐代歌妓与唐诗传播的联系乔晓宇河南大学艺术学院摘要:唐诗在中国文化历史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唐诗是如何延续及传播的呢?据史料分析,唐代歌妓直接参与诗歌的创作和欣赏活动,这种行为不仅提高了文人的诗歌境界,还大大拓宽了唐诗传播的范围,因此,唐代歌妓为唐诗的发展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唐代歌妓诗歌传播中图分类号:J0-0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07-0172-03传播是文化得以发展的前提条件。
在唐代这个中国文学的极盛时代,无数文人墨客留下了千古绝唱的佳作,从唐代诗歌发展的情况看,唐代歌妓对唐诗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因为那时唐代的诗与乐是相配的,有了好诗可以配乐演唱,有了好乐曲可以写新词供演唱;文人能够独创,也能按要求写,歌妓能演唱演奏,还能翻新曲。
诗词与音乐的结合是当时文学艺术传播和发展的最佳方式,而与诗相配的乐就是由歌妓演唱的。
本文主要阐述唐代歌妓与唐诗传播之间的联系。
一、古代民间和宫廷歌妓的由来和存在的形式一提到歌妓,人们可能首先想到的是打扮妖艳的青楼女子,再者才是宫廷中为皇帝妃子表演歌舞的宫女。
那么咱们就先说一说这“青楼女子”,青楼最初始的意思是“用青漆粉饰之楼”。
它原本所指的并非妓院,而是比较华丽的屋宇,有时作为豪门高户的代称。
《晋书·麹允传》这首诗中说到:“南开朱门,北望青楼”和曹植的《美女篇》中的名句:“青楼临大路,高门结重关”等许多诗词都曾这样使用“青楼”一词。
但由于大多数人认为华丽的屋宇与艳丽奢华的生活有关,不知不觉间,青楼的意思发生了偏指。
唐代以后,青楼成了烟花之地的专指,然而本文所谈的是唐代充满文学艺术色彩的青楼。
青楼文化兴于魏晋,鼎盛于唐宋。
唐代的青楼文化的代表主要是诗词,作者是文人和青楼女子,题材不仅限于情爱,还包括广泛社会生活和理想抱负。
古代的青楼不仅是最重要的消费场所,还是文化艺术之乡。
唐代乐工歌妓及其对唐诗发展的影响研究综述王立增唐代由于生产力...
![唐代乐工歌妓及其对唐诗发展的影响研究综述王立增唐代由于生产力...](https://img.taocdn.com/s3/m/c4c63817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a3.png)
唐代乐工歌妓及其对唐诗发展的影响研究综述王立增唐代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及社会分工的细化,涌现出了大量的乐工歌妓。
他们在当时活跃于社会上的各个文化空间,负载着多种历史信息,因而20世纪以来受到音乐学、社会学、历史学、文学等诸学科的关注,产生了一些研究成果。
本文进行简要梳理,并着重考察乐工歌妓对唐诗发展的影响,希望能为该课题的深入和拓展提供一些参考。
一、对唐代乐工歌妓的考察有关唐代乐工歌妓的原始资料散见于当时的史书杂传及诗文作品,其中以《教坊记》、《乐府杂录》、《北里志》所录最详。
唐代以后,虽然在一些笔记小说和诗话词话中对部分乐工歌妓偶有提及,但大多是复述史料,谈不上研究。
真正对其进行系统考察是20世纪以来的事。
笔者所见较早的论文是王桐龄的《唐宋时代妓女考》。
此文主要取材于唐宋诸集,罗列出有关唐宋家妓、官妓、宫妓的诸多事例。
[1]稍后,王书奴著《中国娼妓史》[2]一书,在第五章“官妓鼎盛时代”中列出七节来论述唐代的娼妓。
[3]作者不仅搜集了大量材料,而且以独到的眼光和科学的态度论及唐代歌妓的主要方面,开创之功甚丰。
随后陈东原的《中国妇女生活史》一书也对唐代歌妓有所论述。
[4]20世纪60年代,日本学者岸边成雄著《唐代音乐史的研究》[5]一书,其中对太常寺乐工、教坊和梨园中的乐人、北里娼妓都进行了细致考察。
另一位日本学者石田干之助所著《增订长安の春》一书则偏向于对长安乐妓的考证。
[6]以上这些成果为后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现了专门性研究论著如宋德熹的《唐代的妓女》,[7]廖美云的《唐伎研究》,[8]郑志敏的《细说唐妓》,[9]毛水清的《唐代乐人考述》,[10]修君、鉴今的《中国乐妓史》[11]等。
一些研究唐代妇女的著作如高世瑜《唐代妇女》、[12]姚平《唐代妇女的生命历程》、[13]徐有富《唐代妇女生活与诗》[14]等及研究娼妓的著作如武舟《中国妓女生活史》,[15]严明《中国名妓艺术史》,[16]单光鼐《中国娼妓——过去与现在》,[17]徐君、杨海《妓女史》,[18]萧国亮《中国娼妓史》,[19]万绳楠《中国娼妓漫话》[20]等也对唐代歌妓有所论述。
歌妓与宋词
![歌妓与宋词](https://img.taocdn.com/s3/m/2f5f517c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bf.png)
歌妓与宋词
古赞伟
【期刊名称】《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年(卷),期】1987(000)002
【摘要】<正> 词从产生始就和歌唱分不开,通过演唱推动了词的发展。
大量的歌者是妓女,由于封建社会里歌妓一直属于最低层次的“贱民”,因此,人们很少注意到歌妓的这种作用。
然而这是极不公平的。
宋王朝上自皇帝,下至小官小吏都沉浸在宴享淫乐之中。
当时官府有官妓和营妓,士大夫家有私妓,声伎之乐已成为上层社会日常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
周密《齐东野语》载:“张约斋能诗,一时名士大夫莫不交游,其园池声妓服玩之丽甲天下。
尝于南湖园作‘驾霄亭’,于四古松间以巨铁悬之宝半……,王简卿侍郎尝赴其‘牡丹会’云:‘众宾既集,坐一虚堂’,命倦帘,则异香自内出,郁然满座。
群妓以酒肴丝竹,次第而至。
别有名姬十
【总页数】4页(P83-86)
【作者】古赞伟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
【相关文献】
1.宋词歌妓传播的媒介偏向性思考
2.媒介环境学视域下传播媒介对宋词创作的影响——以歌妓唱词传播为例
3.论歌妓的演唱对宋词的贡献
4.唐宋词与唐宋歌妓文化
5.论歌妓传唱对宋词传播的影响及歌妓自身创作对宋词内涵的丰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唐宋妓女文学浅析
![唐宋妓女文学浅析](https://img.taocdn.com/s3/m/1dc033f1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22.png)
唐宋妓女文学浅析扬扬千年,中国古代妓院一直发展延续到了末代封建王朝,甚至从中衍生出的妓院文化更成为唐宋文坛主流的发家对象,而妓院里的妓女们在这个时候已经成为了一些传世文人骚客的笔下客甚至有些妓女本身已成为了当时的创作主体。
这使得整个妓院从低俗世舍逐渐蜕变成为一种文化现象,这些妓女们也构建成为一种妓女文学。
这对整个中国古代文学有着相当的影响。
妓女文学的成熟鼎盛出现在商业性的妓院的出现时代——唐宋王朝。
随着唐诗宋词的兴起,此时的妓女们已经能理解并演唱文人学士们的诗词散曲,喜欢文人学士评论她们的艺技,或与他们一起吟诗作词,唱和赠答。
更甚有些妓女已经能独自创作。
这样妓女作为创作主体或对象的文学,都能统称为“妓女文学”。
我国学者在考证中国妓女的源流时,曾指出中国妓女起源于殷商时期的女巫,这一时期也称为巫娼时代.妓女在此时享有很高的社会地位,没有出卖肉体以获得报酬的故意,所接受的货物仅仅只是男方出于对神的景仰和感谢。
巫娼之后,大约在春秋时期或者更早出现了“私妓”,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有这样一段话:“越女郑姬,设形容,揳鸣琴,揄长袂,蹑利屐,目挑心招,出不远千里,不择老少者,奔富厚也。
”这里的郑姬就是典型的私妓。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在《诗经·周南·汉广》里也有对私妓的记载,私妓享有独立的身份,并以性服务为生活。
但无论是巫娼还是私妓,都只是作为自由个体的个别活动。
直到春秋时由齐国宰相管仲于公元前七世纪中期开设的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妓院——官妓(《战国策·东周策》有载“齐桓公宫中七市,女闾七百”。
)才使得妓业开始普及和明朗化,而当时的妓女只是从事简单的肉体交易,妓院和妓女也便只是低俗化的象征。
历史发展到了唐宋,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的相当发达,商业的繁荣发展,市民阶级的壮大及文化需求使得妓业达到了一个相当鼎盛的时期。
唐代性自由的极度开明和宋朝市民娱乐文化的蓬勃发展,诗行词律遍野让此时妓女的文化素质到达一个新高度,许多妓女不论才智和艺术趣味高出一般妇女之上。
唐宋诗词以歌妓为描写中心的典型一例——燕子楼史迹与文化的考索及其赏析
![唐宋诗词以歌妓为描写中心的典型一例——燕子楼史迹与文化的考索及其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87ccef8b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17.png)
唐宋诗词以歌妓为描写中心的典型一例——燕子楼史迹与文
化的考索及其赏析
李晖
【期刊名称】《榆林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6(026)001
【摘要】中国历史上的歌妓制度,铸就了一种以描写歌妓为中心的文化.中唐时期的燕子楼文化,即是一个典型.在广搜资料基础上,对形成燕子楼文化的人和事,尤其与之相关的唐宋诗词,一一予以追溯、钩沉、梳理、认定,还原其原汁原味,重现其文化价值.燕子楼文化,属于中华传统文化范畴.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中,在大力探索、研究中华民族自身文化时,理应重视这方面文化的内容.
【总页数】6页(P68-73)
【作者】李晖
【作者单位】安徽省博物馆,安徽合肥23006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23
【相关文献】
1.“京西太平鼓”史迹考索 [J], 孙冬虎
2.燕子意象与燕子楼故事的文化意蕴 [J], 李春燕
3.清代侍卫新疆史迹考--以《清实录》为中心 [J], 鲁靖康
4.无际禅师与楚山绍琦史迹考索 [J], 龙显昭
5.元佚杂剧《关盼盼春风燕子楼》本事考 [J], 胡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唐诗用唱歌的方式
![唐诗用唱歌的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a8785813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bd.png)
唐诗用唱歌的方式
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不少诗歌都是可以用唱歌的方式来表现的。
在唐代,有专门的艺人被称为“歌妓”,她们的职责就是用歌唱的方式来演绎唐诗。
唐诗的音乐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乐府”,又称“乐曲”,是一种古代音乐形式,它的特点是旋律优美、节奏明快,适合歌唱。
另一种是“词”,是一种以唱为主的文学形式,它的特点是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适合歌唱和朗诵。
在唐代,歌妓们会根据唐诗的内容和意境,选择合适的乐曲或词曲来演唱。
他们的演唱方式通常是轻柔、婉转,以表现唐诗的情感和意境。
同时,他们还会配合舞蹈、乐器等元素,使演唱更加生动、形象。
现在,虽然唐代的歌妓已经不再存在,但是唐诗的音乐表现形式仍然被广泛应用。
比如,一些现代歌曲的旋律和歌词就借鉴了唐诗的音乐形式,使得唐诗的魅力得以延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词的形成,还要考虑词艺术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以及他们的生存的时代环境这个重要因素。
有了文人参与和艺术消费者需求之两大催化剂,词这种融汇时调新声的艺术形式才脱颖而出。
2城市的繁荣,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壮大,以及文人知识分子地位低下,没有出路,比以前任何时代都更接近下层社会等等。
3艺术生产者由民间歌手、市井艺人为主,变为以文人知识分子为主,而沟通民间词文化和文人的重要途径,就是活跃于勾栏瓦肆、青楼歌馆、高堂华屋的歌妓艺人。
女伶的唱曲和作曲,对词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沟通了文人和民间的关系。
和歌妓交往的文人中,许多都是对中国古代文化作出了杰出贡献,在文学史和戏剧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诗人、词作家大都活跃在秦楼楚馆与歌妓们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易安词中激荡着大胆、强烈、真率的感情,易安词与佳统的词有所不同。
李清照为人,爱则热烈,愁则浓重,思之刻骨,怨之断肠,形诸笔墨,则是抒情大胆、强烈、真率。
对此,曾惹得一些性别守中庸的人大动肝火,大张挞伐,说她“出于小听狭慧,构于气习之陋,而未适乎情之正”.与李清照同时代的王灼也说:“作长短句,……闾巷荒淫之语,肆意落笔,自古缙绅之家能文妇女,未见如此无顾籍也。
……夸张笔墨,无所羞畏”。
(《碧鸡温志》)而这恰恰从反面描述了易安词的特点:“肆意落笔”,乃才气豪纵;“无所畏羞”,乃真情喷薄,而“无顾藉”,当是易安为人之超迈尘俗。
刻骨的相思和浓重的愁怨,本是易安词的重要内容之一。
她词中所表现出的相思缠绵、离愁别绪,却于“季话中有骨”,而不似一些婉约词人陷入姚鼐所言的“颓废而幽”的境地。
如“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新来瘦,非干病洒,不是悲秋”。
(《凤凰台上忆吹箫》)
易安词又反映了作者孤傲的性格和超旷的情怀,因而构成了高远的意境。
李清照“才高学博,近代鲜伦”,处两宋交替之际,士大夫多沉溺苟安之中,党有众浊我清,众醉我醉之感。
反映在词作中,则是其弧傲的性格特征。
如“雪里已知春信至,此花不与群花比”(《渔家傲、寻里已知》)、“屈平陶令,风韵正相直”(《多丽、小楼寒》)显然,在这些词句中,作者把自我注入了这些所咏的花木中,梅之超群,菊之高洁,桂花之脱俗,银杏之纯净,实际上都是词人自我写照。
从睥睨一切到弃脱尘俗只有一步之遥,精神上的优越感,使得她能轻视进而摆脱物质和精神的困境,丧现出超脱的襟怀。
如《多丽》词,一面“恨萧萧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一面却说:“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鹧鸪天》词,一面感叹“仲宣怀远更凄凉”,一面又说:“不如随分樽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由此可见,易安词所表现的情感,压抑而能自振,哀怨而能自拔,凄苦而能自强,显示了强烈的自我意识,顽强坚毅,其词中豪气正蕴于此。
李清照是诗、词、文都擅长的作家,而她的词成就最高,她的词近承二曼之高雅、秦观之抚媚、苏拭之清雄、周邦彦之丽密,陶铸熔冶,取精用弘,成为别具一格的“易安体”。
无论是写活泼的少女,青春的少妇,多愁善感的思妇,还是冷冷清清的嫠妇,都与过去词人笔下的妇女形象不同,他们不再是任人摆布的歌妓舞女,而是有了个性,有了气质,有了人格,有了对生活对理想追求的女子形象,在这些人物身上,自然带有她自己这个抒情主人公的影子,在思想上、感情上、性格上、情态上都烙印着李清照本人的痕迹。
这在李清照的“何况人间父子情,炙手可热心可寒”、《晓梦》、《金石录后序》等诗文中也都有鲜明的表现。
李清照诗词文艺术技巧高超,而词独近于完美。
王士禄《神释堂语》说:“易安落笔即奇工”。
其词之“工”非如周邦彦、姜等着意雕琢,造语达情,而是肆意落
笔,而能尽情怀,达浑成地步,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
易安词表现手法新颖巧妙,主要表现在:善于移情于物。
李清照喜欢将个人的主观感爱揉合于客观景象中,使景物成了感情的载体,既增强了词的含蓄性,又丰富了词的意韵。
如《醉花阳》中的起拍,作者把自己的主观感“愁”与“难熬”,分别揉进了客观的空间景物与时间中,巧妙地再现了自己的孤独寂寞,传达出对爱人的深切思念。
1.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繁荣,为其奠定了物质基础
2.市民阶层的扩大,要求丰富的文化生活
3.宋代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词的形式更能表达作者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