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世界解释_平行世界_中的_平行计算_吴国林
平行宇宙理论简介
平行宇宙理论简介平行宇宙理论是一种关于宇宙结构的科学理论,它认为存在着多个与我们宇宙相似的平行宇宙。
这些平行宇宙与我们的宇宙在某些方面相似,但在其他方面可能存在差异。
平行宇宙理论是对宇宙多样性的一种解释,它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即我们的宇宙只是众多平行宇宙中的一个。
1. 平行宇宙的概念平行宇宙理论最早由物理学家休斯顿·斯莫林斯基(Hugh EverettIII)在1957年提出。
他的理论基于量子力学的多世界解释,认为每个量子事件都会导致宇宙的分裂,从而产生无数个平行宇宙。
这些平行宇宙之间存在着相互独立的时间线和空间结构,它们彼此独立存在,互不干扰。
2. 平行宇宙的存在证据虽然目前还没有直接观测到平行宇宙,但有一些理论和实验证据支持平行宇宙的存在。
首先,量子力学的实验结果表明,微观粒子在观测前处于多个可能状态的叠加态,这意味着存在着多个平行宇宙。
其次,宇宙背景辐射的观测结果显示,宇宙的结构和演化与我们所处的宇宙模型相符,这也支持了平行宇宙的存在。
3. 平行宇宙的分类根据不同的理论和模型,平行宇宙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其中一种是多世界解释,即每个量子事件都会导致宇宙的分裂,从而产生无数个平行宇宙。
另一种是弦理论中的多重宇宙,它认为存在着无数个平行宇宙,每个宇宙都是由不同的弦振动模式决定的。
还有一种是气泡宇宙理论,它认为我们的宇宙是一个气泡宇宙,而其他平行宇宙则是其他气泡宇宙。
4. 平行宇宙的影响平行宇宙理论对我们对宇宙的认识和理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提供了一种解释宇宙多样性的方式,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
其次,平行宇宙理论还对宇宙学的研究和宇宙结构的形成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最后,平行宇宙的存在还可能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影响,例如通过与其他平行宇宙的交流和互动,我们可能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术。
5. 平行宇宙的未来研究尽管平行宇宙理论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然存在许多未解之谜和待解问题。
《地理流空间分析》随笔
《地理流空间分析》阅读记录目录一、内容综述 (3)1.1 地理流空间分析的重要性 (4)1.2 本书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5)二、基础知识 (6)2.1 地理流空间概念 (7)2.1.1 流空间的定义 (9)2.1.2 流空间与地理学的关系 (10)2.2 流空间分析的基本理论 (11)2.2.1 空间分析理论 (12)2.2.2 流空间分析的理论框架 (13)三、流空间分析的方法与技术 (14)3.1 数据收集与处理 (15)3.1.1 数据来源 (17)3.2 量化分析方法 (20)3.2.1 空间自相关分析 (22)3.2.2 空间聚类分析 (23)3.3 可视化技术 (24)3.3.1 地图可视化 (25)3.3.2 动态可视化技术 (26)四、流空间分析的应用实践 (27)4.1 城市规划与应用 (29)4.1.1 城市空间结构分析 (30)4.1.2 城市交通流分析 (31)4.2 物流与运输应用 (32)4.2.1 物流网络优化 (34)4.2.2 运输路径规划 (35)4.3 生态环境保护应用 (36)4.3.2 环境影响评估 (39)五、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40)5.1 当前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42)5.1.1 数据获取与处理难度 (43)5.1.2 分析方法的局限性 (44)5.2 发展趋势与展望 (45)5.2.1 多元数据融合分析 (46)5.2.2 智能算法的应用 (48)六、总结与心得体会 (49)6.1 本书内容总结 (51)6.2 阅读本书的收获与启示 (52)一、内容综述《地理流空间分析》一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以更深入地理解我们居住的这个世界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在这篇阅读记录中,我将概述书中的主要内容,并重点关注那些对于理解和应用地理流空间分析至关重要的概念。
作者详细介绍了地理流空间分析的基本原理和理论框架,包括空间动力学、空间结构分析和空间分类等方面。
这些概念是理解地理流空间分析的基础,它们帮助我们揭示了空间现象的动态性和复杂性。
1.2.1信息的三个世界1.2.2概念设计中的数据描述1.2.3逻辑
第1章 计算机网络概论
1.2.2 概念设计中的数据描述
7.联系(Relationship)
(1)二元联系。只有两个实体集参与的联系称二元联系,它是现实世界中大 量存在的联系,可分为以下三类。
①一对一联系(1:1)如果对于实体集A中的每一个实体,实体集B中至多有 一个实体与之联系,反之亦然,则称实体集A与实体集B具有一对一联系,记 为1:1。例如,国家与国家主席或总统是一对一的关系。
③多对多联系(M:N)如果对于实体集A中的每一个实体,实体集B中有N (N≥0)个实体与之联系,而对于实体集B中的每一个实体,实体集A中也有 M(M≥0)个实体与之联系,则称实体集A与实体集B具有多对多的联系,记 为M:N。例如,一个仓库管理员可以管理多种物资,而一种物资可以被多 个仓库管理员管理(假定三班倒),则仓库管理员与物资具有多对多联系5 。
第1章 计算机网络概论
1.2.2 概念设计中的数据描述
(2)多元联系。参与联系的实体集个数≥3时,称为多元联系。与二 元联系一样,多元联系也可区分为1:1、1:N和M:N。例如,顾客、 商店和商品之间的“购物”联系就是三元联系,而且属于M:N联系。 又如工厂物资管理系统中,领料单位、仓库和物资之间的“领用”关 系也是三元联系,而且也属于M:N关系,当然这里要假定一个工厂有 多个仓库,而一个仓库存有多种不同物资。这个联系可用图1.5表示。
3.文件(File)同一类记录的集合称为文件。文件是用来描述实体集
的。
4.关键字(Key)能惟一标识文件中每个记录的字段或字段集,称为
记录的关键字,或简称键。例如,上述课程文件中,课程编号可以惟一标 识每一个课程记录,故它即为课程记录的关键字。
5.记录型(Record Type)相应于概念设计中的实体型称为记录型。
问世间结为何物:近代数学和拓扑物态中的纽结论丨众妙之门
问世间结为何物:近代数学和拓扑物态中的纽结论丨众妙之门编者按如果我们有两团自相缠绕的绳圈(数学上也叫纽结),它们能不能通过连续变形变到另外一个?注意这里可不能像亚历山大大帝那样用剑把绳子砍断[1],然后再把它们接起来。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数学问题,而且是一个数学难题。
对这个问题的深刻理解曾获得数学上的最高奖——菲尔兹奖。
解决这道题的一个思路,就是找一个算法,使得每一个扭结都能算出一个数。
这个算法必须非常巧妙:当纽结连续变形时这个数必须保持不变。
这样的数就被叫做纽结的拓扑不变量。
当然这样的算法不是唯一的。
扭结可以有各种不同种类的拓扑不变量。
如果我们知道扭结所有可能的拓扑不变量,就可以对纽结所有可能的种类做一个完全分类,这样我们对纽结就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
王正汉这篇文章就是想把你带入扭结和它们的拓扑不变量这样一个奇妙的数学世界。
作者还意在引导对数学感兴趣的读者:如何成为一个数学家,如何拥有数学家的思考方式。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也是一个奇妙的物理世界。
由分数量子霍尔效应和量子自旋液体为代表的拓扑物态,就和数学中的扭结理论密切相关。
拓扑物态比大家熟知的气态液态固态要神奇丰富得多。
那如何来理解拓扑物态中的奥妙之处呢?拓扑物态会有各种各样的拓扑缺陷。
当我们把这些点状的拓扑缺陷移来移去相互缠绕时,它们在时空上的轨迹就是一个扭结。
而这些物理操作所导致的可以测量到的量,正好是时空上纽结的拓扑不变量。
实际上,不同种类的粒子正是由它们时空纽结的拓扑不变量来刻画的。
玻色子、费米子、分数统计、非阿贝尔统计等等,都对应于纽结不同的拓扑不变量。
就这样,纽结漂亮的数学理论就变成了拓扑物态和拓扑序的数学基础。
这是近代数学和近代物理的一次完美结合。
数学中的纽结理论及它的推广——张量范畴学——和凝聚态物理中的拓扑物态拓扑序都是近年来非常活跃的领域。
希望读者通过这篇文章,一窥近代数学近代物理中的神奇。
——文小刚图中圆圈代表拓扑物态中的拓扑激发。
量子力学的多世界解释
量子力学的多世界解释中文摘要量子力学自从诞生以来关于其完备性的争论便一直存在,论文通过对量子力学的发现和其基本内容以及其发展过程、发展现状的描述引出量子力学的完备性争论。
继而通过以爱因斯坦为代表的EPR一派和以玻尔为代表的哥本哈根一派的争论,直至50年代初期出现的以玻姆为代表的关于“隐变量”的描述来了解各种关于量子力学完备性解释的理论。
在EPR一派和哥本哈根一派的解释之外,1957年休·艾弗雷特(Hugh Everett)提出了量子力学的多世界解释,多世界解释的出现为量子力学解释的完备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论文通过多世界解释的出现、低潮、再次发展以及发展壮大的近半世纪的历史过程来详细阐述多世界解释的核心理论、多世界解释的意义、科学界对多世界解释的看法以及多世界解释所存在的缺陷,通过多世界解释来进一步加深对量子力学解释完备性的理解与认识。
关键词:量子力学的完备性,哥本哈根解释,EPR佯谬,多世界解释第一章引言1.1课题的背景和意义量子力学从产生到现在大约经历了百年的时间,在这百年之中,它的发展促使了人类社会和人类科学的进步。
目前量子力学相继应用于基本粒子、原子核、原子和分子、固体和液体等各种物理系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量子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它将彻底改变人们的有关计算的理解。
关于量子信息的前沿研究工作表明,量子力学的基本概念有可能改变人们对信息存储、提取和传输过程的理解。
量子力学不仅是近代物理学的基础理论之一,而且在化学等有关学科和许多近代技术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20世纪的科学是量子力学的科学。
相对于在社会发展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量子力学在其自身理论的完善上总是无法取得多数科学家的一致认同。
在量子力学发展过程中,以玻尔等为代表的哥本哈根解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的系列实验也进一步证明哥本哈根解释确实有一定的正确性,但是许多令人疑惑的问题依然存在。
而量子力学的完备性也一直备受一部分科学家所诟病,于是在哥本哈根解释之外,一系列其他的理论出现在人们面前。
科学利用多智能体 深度推动社会计算
科学利用多智能体深度推动社会计算作者:谢明昊来源:《科学中国人·上半月》2021年第01期中国有句古语:“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
”在信息媒介十分有限的古代,这只是一种夸张的说法。
而在如今的大数据、互联网时代,这一在古代看来“遥不可及”的心愿也变成了可轻易实现的现实。
特别是近些年来,社会媒体的快速发展使得更多的人开始活跃在网络上,产生的数据量十分巨大。
如今,人类正处于技术两重性凸显的时代: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标志的信息技术在不断增加社会复杂性的同时,也为我们认识和理解这种复杂性提供了工具和方法。
而利用计算方法处理社会媒体数据,人们可以比以往更加有效地进行社会学方面的研究。
“我们不仅会更加了解人类个体,而且会更加了解人类社会,一些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也可以通过这种建模计算的方式研究。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副研究员王晓说。
在这一背景下,王晓将研究方向扎根在社会计算领域,并在多年的实践下,在利用多智能体技术来对复杂社会系统进行建模和计算研究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关研究成果在自媒体平台建设、智能交通中人群行为与网联车辆建模以及交通舆情监管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社会行为能够计算吗?王晓一直在通过孜孜不倦的科研探索,来解答这一问题,并通过研究成果服务社会。
敢为人先:走进社会计算领域21世纪初,互联网大潮风起云涌。
在这一背景下,王晓于2007年9月顺利考入大连理工大学网络工程专业。
网络工程不仅牵扯到很多底层的通信,也涉及了许多社会网络相关的内容,通过这一方向,王晓进一步接触到了与社会媒体分析相关的科研工作。
2012年,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现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大力支持下,社会计算成为跨“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三个一级学科的交叉学科,拥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学位培养工作依托国防科技大学和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展开。
而作为全国社会计算专业培养的第一批硕士以及博士学位学子,王晓所面临的最大问题便是:各大高校和领域内还没有体系化的工作延续起来。
平行宇宙和多世界理论
平行宇宙和多世界理论在科幻小说和电影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平行宇宙和多世界的概念。
那么,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平行宇宙指的是与我们所在的宇宙同时存在的其他宇宙,多世界理论则是一种解释平行宇宙存在的科学理论。
本文将从理论背景、理论解释以及相关实验证据三个方面来探讨平行宇宙和多世界理论。
平行宇宙和多世界理论的概念源于量子力学。
量子力学是研究微观世界的物理学分支,它描述了微观粒子的特性和行为。
根据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当我们观测一个量子系统时,它会出现多种可能的状态,而不是确定的状态。
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当我们观测一个系统的时候,其他所有可能的状态又去了哪里呢?多世界理论的提出正是为了解释这个问题。
多世界理论认为,每当我们观测一个量子系统时,宇宙就会分裂成多个平行的宇宙,每个宇宙都对应着量子系统的一个可能状态。
换句话说,每个可能的结果都会在一个新的宇宙中成为现实。
因此,我们所处的宇宙只是其中一个宇宙的表象,其他宇宙也同样真实存在。
多世界理论的提出在20世纪50年代引起了巨大的争议。
一些科学家认为,这个理论是对现实进行过度解释的产物,没有实际意义。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多世界理论可能是真实存在的。
首先,多世界理论能够解释量子纠缠的现象。
量子纠缠是指当两个或多个量子粒子之间发生相互作用后,它们之间的状态将会彼此关联,无论它们之间的距离有多远。
根据多世界理论,当两个纠缠的粒子发生相互作用时,宇宙会分裂成多个平行的宇宙,每个宇宙中的粒子都会保持纠缠状态。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我们观察到的粒子在纠缠之后会立即改变状态,因为在其他宇宙中它们已经处于新的状态。
其次,多世界理论还能够解释时间旅行的悖论。
时间旅行悖论是指如果时间旅行是可能的,那么就存在一些事件会导致自身的发生,从而引发逻辑上的悖论。
根据多世界理论,当我们回到过去改变历史时,并不是改变了我们所在的宇宙中的历史,而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平行宇宙,这个宇宙中的历史与我们所知的历史不同。
多世界解释:徘徊于形式体系与物理诠释之间
编者按量子力学如何改变哲学世界观(笔谈)量子力学是现代物理学领域重要的研究成果之一ꎮ尽管量子力学创建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ꎬ其数学形式基本定型并得到公认ꎬ大半个世纪以来关于量子力学在哲学上的合理解释却仍然争论不休ꎮ一方面ꎬ是物理学理论和数学工具的巨大进步ꎻ另一方面ꎬ却没有与之对应的哲学世界观图景ꎮ而多世界解释是量子力学全新的诠释理论之一ꎬ也是物理学哲学长期关注的议题之一ꎮ在某种意义上ꎬ多世界解释的发展过程就是重新审视数学形式体系与物理诠释关系的过程ꎮ但是ꎬ量子力学多世界解释并不是一种单纯的诠释理论ꎬ而是多种诠释理论的集合ꎬ这一观点已经引起国内物理哲学界的热烈讨论ꎮ基于此ꎬ本刊编辑部组织一批物理哲学领域的学者ꎬ围绕多世界解释进行更深入的探讨ꎬ以便使广大读者全面了解物理学革命带来的哲学世界观领域最新的变化情况ꎮ多世界解释:徘徊于形式体系与物理诠释之间贺天平∗(山西大学㊀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㊁科学技术史研究所ꎬ山西㊀太原㊀030006)摘㊀要:形式体系和物理诠释是量子力学中一对非常重要的孪生概念ꎮ在量子力学诞生伊始ꎬ形式体系就先于物理诠释ꎮ近一个世纪以来ꎬ量子力学涌现出形形色色的形式体系和林林总总的物理诠释ꎬ多世界解释作为一种全新的理论徘徊于形式体系和物理诠释之间ꎮ关键词:多世界解释ꎻ形式体系ꎻ物理诠释ʌ中图分类号ɔ㊀N031㊀㊀ʌ文献标识码ɔ㊀A㊀㊀ʌ文章编号ɔ㊀16717287(2015)01007406㊀㊀ 形式体系(formulation) 和 物理诠释(in ̄terpretation) 是量子力学里面一对非常重要的孪生概念ꎬ二者皆是科学概念不断演化的产物ꎮ目前ꎬ形形色色的形式体系令人眼花缭乱ꎬ大家使用的时候也容易混淆ꎻ林林总总的物理诠释令人头晕目眩ꎬ科学家和科学哲学家为此喋喋不休ꎮ多世界解释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理论ꎬ它是形式体系还是一种物理诠释?这是一个值得澄清的话题ꎮ一㊁形形色色的 形式体系物理学理论的形式体系 是一种数学化的形式语言结构ꎬ是数学方法运用的普遍性与物理概念的语义约定性的统一 [1]ꎮ根据雅默的看法ꎬ形式体系其实就是数学工具更一般的抽象说法[2]1ꎮ在历史上和今天始终保持最有影响的形式体系一直是冯 诺依曼于20世纪20年代末提出的ꎬ习惯上称其为 标准体系(standardformulation) ꎮ科学47第14卷㊀第1期㊀2015年3月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ʌ收稿日期ɔ2015-01-13㊀㊀㊀ʌ作者简介ɔ贺天平(1976-)ꎬ男ꎬ山西蒲县人ꎬ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㊁科学技术史研究所教授ꎬ博士生导师ꎬ研究方向:科学哲学㊁科学技术史ꎮ㊀㊀㊀ʌ基金项目ɔ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3YJC720012)ꎻ霍英东教育基金项目(131099)ꎻ山西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2014302)ꎻ山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计划项目(2013052001)ꎻ山西省软科学研究项目(2014041045-1)哲学领域常论及的形式体系有以下几种[3]ꎮ①海森堡矩阵理论(thematrixformulationbyHeisenberg)ꎮ矩阵理论是1925年6月由海森堡提出ꎬ也是量子力学第一个形式体系ꎮ该理论中ꎬ每一个可观察量A都由一个矩阵表示ꎬ称之为操作符(operator)Aꎻ一个系统用NˑN的哈密尔顿矩阵表示ꎻ一个量子态<φ>用矩阵Nˑ1表示ꎻ任何函数f(x)在量子态<φ>下对f(A)的期望值用内积<φ|f(A)|φ>表示ꎮ如果考虑哈密顿量和时间演化ꎬ那么就得到dA(t)dt=th[A(t)ꎬH]+ƏAƏtꎮ显然ꎬ矩阵理论强调 操作符 的核心地位ꎬ操作符随时间演化ꎬ而态不随时间演化ꎮ②薛定谔波函数理论(thewavefunctionformula ̄tionbySchrodinger)ꎮ波函数理论的出现比矩阵理论晚6个多月ꎬ是量子力学第二个形式体系ꎬ也是目前被广泛使用的形式体系ꎮ与矩阵理论不同ꎬ波函数理论强调 态 的核心地位ꎬ系统的 态 不能用力学量的值来确定ꎬ而要用力学量的函数φ(x|t)来确定ꎬ波函数成为量子力学中的主要对象并随时间演化ꎬ即薛定谔方程为i=dφ(x|t)dt=Hφ(x|t)ꎮ③费恩曼路径积分理论(thepathintegralfor ̄mulationbyFeynman)ꎮ路径积分理论就像一座桥梁连接着经典力学和量子力学[4]ꎮ路径积分理论强调 概率(probability) ꎬ它把空间和时间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ꎮ路径积分本身还够不上一种理论ꎬ充其量只能算作一种方法ꎮ 把这一方法应用到牛顿力学可得到量子力学ꎬ应用到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可得到量子电动力学ꎬ应用到爱因斯坦的引力理论可得到量子引力学 [5]ꎮ20世纪70年代ꎬ路径积分大有取代矩阵理论和波函数理论的势头ꎮ④魏格纳相空间理论(phasespaceformulationbyWigner)ꎮ经典物理的哈密顿动力学中质点q与动量p的坐标可组成一个相空间ꎬ但是ꎬ由于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ꎬ在量子力学中人们不能同时精确得到微观粒子的位置q和动量pꎬ即不能确定一个相点ꎮ鉴于此ꎬ魏格纳引入了对应密度算符ρ来研究微观粒子的量子态及其运动ꎬ在相空间中定义准分布函数来对应坐标空间和动量空间测量到粒子的几率ꎬ赋予相空间新的含义ꎮ这样ꎬ就得到ƏW(xꎬpꎬt)Ət=-pmƏw(xꎬpꎬt)Əx-ʏ+ɕ-ɕK(xꎬpᶄ)W(xꎬp+pᶄꎬt)dpᶄꎮ⑤密度矩阵理论(densitymatrixformulation)ꎮ一个纯态<φ>的密度矩阵由ρ=|φ><φ|表示ꎮ密度矩阵理论在处理混合系统时显示出强有力的优势ꎬ那么ꎬ量子方程就变成dρ(t)dt=ih[ρ(t)ꎬH]ꎮ2002年ꎬ奥柏林学院物理系专门写过一篇关于形式体系的文章ꎬ除了上述理论之外ꎬ还讨论了二次量子化理论㊁矢量理论㊁德 布罗意 玻姆导波理论㊁哈密尔顿 雅可比理论等ꎻ有些地方也会讨论到狄拉克体系㊁量子逻辑方法㊁代数方法等ꎬ在此都不再赘述ꎮ那么ꎬ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形式体系?需不需要有这么多的形式体系?首先ꎬ这些形式体系的发现都是相对独立的ꎬ不是科学家想创造这么多的形式体系ꎬ而是他们在解决问题时自然发现的ꎬ而且这些形式体系不仅都成立而且互通并可以相互转换和推导ꎮ其次ꎬ这些形式体系的同时存在也是必要的ꎬ因为有些问题的解决在这个形式体系中是困难的而在另外的形式体系中却是非常容易的ꎮ 矩阵理论在解决谐振子和角动量问题时很方便ꎬ而对于其他问题是很困难的ꎻ波函数理论在解决问题时是适当的ꎬ但是留下了概念上的混乱ꎬ波函数是一个物理实体而非数学工具ꎻ路径积分理论在非相对论量子力学之外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ꎬ但是在大多数标准应用时是很费劲的ꎻ相空间理论在考虑经典极限时是有用的ꎻ密度矩阵两理论容易处理混合态ꎬ在统计力学里具有特殊的价值 [6]ꎮ再次ꎬ不同的形式体系提供了不同的视角ꎬ也提供了不同的扩展空间ꎮ例如ꎬ牛顿方程式和最小作用原理对于自然运动的真相给出了不同的图景ꎻ拉格朗日方程式可以从保守的经典力学(con ̄servativeclassicalmechanics)扩展到保守的相对论力学(conservativerelativisticmechanics)ꎬ而牛顿方程式可以从保守的经典力学扩展到耗散的经典力学(dissipativeclassicalmechanics)等ꎮ总之ꎬ量子力学形式体系是数学方法的特定应用ꎬ是一幅物理图像和演绎推理的形式结构ꎮ形式体系是一个理论演算的纲ꎬ不同的形式体系57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不同方法的演算ꎮ二㊁林林总总的 物理诠释诠释 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话题ꎮ 形式体系会影响概念的诠释ꎬ两者的界限并不是非常清晰 [6]ꎮ关于形式体系的诠释ꎬ时至今日都争论空前ꎮ 它是当代的物理学基础研究中最有争议的问题ꎬ并且把物理学家们和科学哲学家们分成许多对立的学派 [7]ꎮ但是ꎬ并不是一种形式体系对应着一种物理诠释ꎬ也不是一种物理诠释就有一种独立的形式体系ꎮ目前ꎬ影响力比较大的物理诠释有以下几种ꎮ①哥本哈根诠释(Copenhageninterpretation)ꎮ哥本哈根解释主要是指以互补原理和几率解释为支撑点㊁由哥本哈根学派和哥廷根学派提出的量子力学诠释ꎬ狄拉克㊁海森堡㊁泡利㊁威格纳等人也是该诠释的主要支持者ꎮ另外ꎬ也有人认为互补原理是不确定性原理的哲学形式ꎬ反过来不确定性原理是互补原理的数学补充ꎬ所以把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㊁玻尔互补原理和玻恩几率解释视为哥本哈根解释的三大支柱[8]8ꎬ事实上是完全没有必要的ꎮ②正统诠释(orthodoxinterpretation)ꎮ1932年ꎬ冯 诺依曼提出一套完整的数学体系ꎬ使哥本哈根诠释更加系统化㊁理论化㊁数学化ꎮ由于它对量子力学的完整总结和长久影响ꎬ大家习惯称之为 标准体系 ꎮ 冯 诺依曼的支持者欢呼ꎬ他成功地把量子力学基本的方法论和诠释问题从思辨的王国移入数学分析和经验判决的领域ꎬ甚至他的对手们也赞誉这一点 [2]270ꎮ充满哲学意蕴的哥本哈根解释和充满数学推理的冯 诺依曼理论相结合ꎬ看似形成了一套完美的解释理论ꎬ这就是长期处于统治地位㊁至今未被撼动的所谓的 正统解释 [8]7ꎮ③玻姆理论(Bohmtheory)ꎮ1951年ꎬ玻姆出版了他的著作«量子理论»ꎬ这本著作依然是按照传统思路撰写ꎬ最明显的证据就是ꎬ玻姆证明量子力学是与隐变量理论相矛盾的ꎬ只是这本书并不完全遵从正统解释的说法ꎬ其中带有强烈的批判性思想ꎮ这一点在雅默的«量子力学哲学»中也已经提到ꎬ可是还是容易被大家忽视ꎮ而大家现在熟知的玻姆的隐变量理论ꎬ是在这本著作之后于1952年正式发表的[9]ꎮ④模态解释(modalinterpretation)ꎮ量子力学模态解释是在1972年由美国哲学家范 弗拉森首次提出ꎮ他将模态逻辑语义分析方法引入量子力学ꎬ并发现这种方法可以用来解决更多的问题ꎬ从而引起一大批物理学家和物理哲学家的关注ꎮ很快ꎬ模态解释超越哲学思考深入到物理学理论并日臻成熟ꎮ1996年6月ꎬ在荷兰乌特勒支大学召开了首届模态解释国际会议ꎬ标志着该领域研究的第一个高潮ꎮ量子力学模态解释的理论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ꎬ包括范 弗拉森的哥本哈根模态解释㊁谱分解模态解释㊁双正交分解模态解释㊁恒定模态解释㊁原子模态解释等[10]ꎮ⑤多世界解释(manyworldsinterpretation)ꎮ多世界解释是20世纪50年代末提出ꎬ20世纪80年代之后真正兴起的诠释形态ꎬ相对态解释和德 维特理论是它的最早版本ꎬ二者被收录«量子力学多世界解释»一书中ꎬ该书于1973年出版ꎬ所以大家就 混 称其为 多世界解释 ꎮ后来其他版本也被陆续提出ꎬ如多视域解释㊁多心灵解释㊁多历史解释㊁多纤维理论ꎬ大家依然沿袭了这一叫法[11]ꎬ所以说ꎬ多世界解释不是一种单一的诠释理论而是多种诠释理论的集合ꎮ2005年ꎬA.Elitzur研究也表明当时比较有影响的量子力学诠释至少有13种之多[12]ꎮ就众多解释而言ꎬ有着各种各样的分类ꎮ有人认为众说纷纭的量子力学解释根据其特征不同可分为还原性诠释㊁哥本哈根诠释㊁因果解释㊁多世界解释和统计系统解释五大类[13]ꎮ根据解释观念的侧重点不同ꎬ可分为本体论意义上㊁认识论意义上㊁方法论意义上㊁实在论意义上和逻辑学意义上的解释五大类[14]ꎮ贝尔和B.J.Hiley根据大量文献的统计资料将其分为哥本哈根诠释㊁冯 诺伊曼标准体系㊁玻姆隐变量解释㊁统计系综诠释㊁埃弗雷特多世界解释和Nelson和delaPena ̄Auerhach的随机诠释六大类[8]ꎮ1974年ꎬ雅默在他的«量子力学哲学»中将众多诠释分为早期半经典诠释㊁半经典诠释和量子诠释等ꎮ三㊁多世界解释:徘徊在二者之间形式体系是数学方法的特定运用ꎬ对量子力学形式体系进行理论诠释本质上就是:将理论术语通约为观察术语ꎬ将理论命题还原为经验命题ꎬ将语形系统演绎为语义系统ꎮ67多世界解释:徘徊于形式体系与物理诠释之间多世界解释并没有死板地遵循量子力学传统教条ꎬ而是声称 形式体系本身派生了自己的诠释 ꎮ多世界解释认为自己的理论根据一些特定的预设可以推演出特定的结果ꎬ这个过程不依赖于任何人的鼓吹ꎬ每个人都可以自行核对ꎮ因而ꎬ量子力学诠释就变成了科学的一部分ꎬ而不再是空泛的讨论ꎮ就这一点ꎬ同哥本哈根诠释比较起来ꎬ它们含有更多的数学表达式和技术性内容ꎮ所以ꎬR.Omnès感慨地说: 目前一些地方正在研究的量子力学全新解释ꎬ例如一致性历史解释㊁消相干历史解释或者逻辑解释ꎬ已经使量子力学解释成为一种标准的演绎性理论ꎮ新的解释 在动力学和逻辑学方面都完全由量子原理推导出来 而认识论却与哥本哈根解释的结论相距甚远 [15]然而ꎬ埃弗雷特和德 维特的宣称(以下简称EWG理论)并没有得到所有人的支持ꎮ巴伦泰因就认为ꎬEWG理论声称形式体系本身派生了它的诠释完全没有根据并且容易使人误解ꎮ因为形式体系的语义学需要一些特殊的解释性假设ꎬ所以EWG理论充其量只能是 提示 某种诠释ꎮ事实上ꎬ关于这一点埃弗雷特和德 维特一开始就徘徊于形式体系和诠释之间 犹豫不决 ꎮ创始人埃弗雷特一开始称他的理论并不是 解释 而是 形式体系 (从1957年的文章题目«量子力学相对态形式体系»可见端倪)ꎬ而它被广泛知晓却是因为德 维特以多世界命名的 解释 ꎻ德 维特虽然称自己的理论是 解释 ꎬ但他始终认为这种诠释是形式体系定义的ꎮ进一步讲ꎬ虽然他声称自己的诠释是形式体系定义的而不是外加的ꎬ但很明显德 维特对这一点又显得信心非常不足ꎮ因为在德 维特对巴伦泰因的回应中认为ꎬ关于形式体系是否真的导出了它自己的诠释的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哲学问题ꎬ并承认 说EWG理论的元定理已得到了严格的证明 那是有些言过其实了 ꎬ这还是一项有待将来 由某个有魄力的分析哲学家来完成 的任务ꎬ但是也还没有别的什么诠释能像EWG理论那样不对数学形式体系增添任何东西而把形式体系本身就看作量子现象的一个完备描述ꎮ无论如何ꎬ多世界解释 自己的形式体系产生了自己的诠释 的宣称无疑是对传统诠释理念的挑战和颠覆ꎮ事实上ꎬ就形式体系和物理诠释的关系而言ꎬ也许会有人认为诠释对于描述不可经验的微观世界的科学理论而言好像是一种必需品ꎬ否则理论与经验不可通约ꎮ这种观点显然是肤浅的和表面的ꎮ对于形式体系和物理诠释应该有一种新的看法:量子力学诠释的真正原因不是因为我们不能经验微观领域而需要诠释ꎬ而是因为形式体系的描述不够完备而不能再现我们的经验才需要诠释ꎮ而无论诠释多么完美ꎬ追求像经典物理学这样不需要诠释的形式体系永远都是追求真理的科学方法和永恒目标ꎮ只有数学理论才需要诠释ꎬ经验理论不需要诠释ꎻ如果哪个经验理论需要诠释ꎬ那只能说明该理论依然不完备ꎻ完备的经验理论也不需要诠释ꎮ所以ꎬ就需要诠释的形式体系而言ꎬ要么是一个纯粹的数学理论ꎬ要么是一个不完备的经验理论ꎮ这可能成为重新审视数学形式体系与物理诠释之间关系的全新观念ꎮ那么考察 一个经验理论是否完备 最基本的一点就是看它对本体实在的描述如何?本体实在是一个作为真实东西存在的范式ꎬ且范式作为一个真实的东西存在依赖于在本体论上承认范式的理论实用性ꎬ特别是它的解释能力和预言能力[16]ꎮ本体实在分为两种ꎬ一开始就作为预设写进理论并认为它是实在的本体称为 基本本体(fundamentalontology) ꎬ而把并非一开始作为预设就写进理论而是通过范式再现的实在的本体称为 溢出本体(emergentontology) ꎮ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ꎬ 薛定谔猫 是任何人都不会否认的实在的物理本体ꎬ但是ꎬ 猫 从来不是任何物理理论中的基本本体ꎬ我们理解猫是在物理态中通过理解 猫 这样的范式而知道的ꎮ所以ꎬ可以说:在理论里面ꎬ猫作为实在实际上就是 行为像猫的任何范式(Acatisanypatternwhichbehavesasacat) ꎮ如果理论中描述的是基本本体ꎬ也就是说物理实在从一开始就被写进形式体系ꎬ那么这样的理论就不需要诠释ꎬ因为每一个物理量在最初都是有预设的㊁有定义的ꎮ相对态解释不需要诠释ꎬ一切预言都可以从该体系中推出来ꎮ它的本体实在依然是 态 ꎬ认为 态 是微观系统表达信息的77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载体和物理实在ꎬ这一点并没有超越传统量子力学ꎮ而与传统量子力学不同的是ꎬ这里的 态 不再仅仅表示一个小小的微观系统ꎬ而是表示一个包含宏观仪器在内的大系统ꎬ甚至可以表示整个宇宙这样的最大的系统ꎮ在埃弗雷特这里ꎬ量子态是绝对真实的物理态ꎬ是实在的完备描述ꎮ正如他声称的一样:所有需要做的事情ꎬ就是让波函数演化ꎻ无需增加任何东西到形式体系ꎮ的确ꎬ相对态解释没有增加任何东西到形式体系ꎬ这是正确的ꎮ它真正地仅仅是一个形式体系 [17]ꎮ同样ꎬ一致性历史解释和多历史解释也完全是形式体系ꎬ而且不需要任何解释ꎮ多历史解释和一致性历史解释描述的 历史 是基本本体ꎮ虽然 历史 一词不像粒子那样具有实体本体性ꎬ但是这个概念在形式体系里面是有定义的ꎬ从一开始就预设在形式体系之中ꎮ它无疑是以基本本体方式存在的客观实在ꎮ态函数表示的是不同的历史ꎬ携带的是 历史 的信息ꎬ更准确地说应该是 历史态函数 ꎮ历史是一种物理本体ꎬ是一种客观实在ꎬ这是在任何一种量子力学诠释中没有过的新思想ꎮ相反ꎬ如果理论描述的是溢出本体ꎬ物理实在并不是从一开始就进入形式体系的ꎬ那么这些形式体系仍旧需要解释性预设ꎮ德 维特理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ꎮ德 维特曾明确宣称他的理论 是不需要增加任何东西到形式体系的唯一的解释 [18]ꎻ但是他说的肯定不是事实ꎬ他的理论必须依赖诠释ꎮ德 维特理论描述的多世界是溢出本体ꎬ世界已经不是我们现在感受到的这样的世界ꎬ而是由多重 世界 共同构成的超验 世界 ꎬ这些世界与 可能的态 相对应ꎬ互不干涉㊁独立存在ꎬ是实实在在的ꎬ我们能够感受到的世界仅仅是其中的一个世界而已ꎮ因此ꎬ多世界解释的支持者鼓吹的口号是 所有可能的世界都是真实的世界(Allpossibleworldsareactualworlds) ꎮ所以ꎬ正如A.Whitaker所说ꎬ 对多世界来说ꎬ这(指该理论不需要诠释)一定不是事实ꎬ世界分裂一定不是 没有任何东西(nothing) [17]ꎮ还有第三种情况ꎮ相对态解释的声称遭到贝尔[19]㊁Squires和DavidAlert㊁BarryLoewer等人的反对ꎬ后者分别提出了多视域解释和多心灵解释ꎮ事实上ꎬ他们不满意EWG理论ꎬ为什么测量之后观察者处于叠加态而经验只感知一种结果?好像EWG理论本身需要解释ꎬ所以ꎬDavidAlert和BarryLoewer的文章题目就是«解释多世界解释»ꎮ这两种解释没有提出新的数学形式体系ꎬ而是对EWG形式体系的 解释 ꎮ无论是 视域(views) 还是 心灵(minds) 都没有预设和定义ꎬ所以说ꎬ多视域解释和前期多心灵解释充其量也就是一种物理诠释的诠释ꎬ而够不上一种理论ꎮ进一步地说ꎬ因为这两种解释带有很强的主观特征ꎬ所以也可以理解为是在主观语境的基底上对相对态解释的解读ꎮ不过ꎬM.Lockwood的工作提升了多心灵解释的地位ꎬ即使多心灵解释的目的是为了修正埃弗雷特解释ꎬ但它经过后来的发展毕竟形成了一种属于自己的 解释 ꎮ心灵是世界和态函数表示的 态 的一部分ꎬ也可以理解为基本本体ꎬ所以也可以说后期多心灵解释也是一种独立的理论ꎮ显然ꎬEWG对形式体系与理论诠释的疆域与界限认定是模糊的ꎬ而把经验与理性在自然主义下融为一体必定是令人置疑的ꎮ多世界解释的历时研究向我们证实ꎬ把诠释演绎为描述不可经验的微观世界的科学理论的必需品根源于理论与经验的不可通约性显然是肤浅的和表面的ꎮ量子力学诠释的真正需要不是因为我们不能经验微观领域ꎬ而是因为形式体系的描述不够完备得足以再现实践经验ꎮ从这个意义上讲ꎬ多世界解释的发展过程就是重新审视数学形式体系与物理诠释关系的过程ꎮ总之ꎬ多世界解释的诠释呈现了丰富多彩的局面ꎬ甚至它的诠释的影响力远远超过了它的形式体系ꎮ多年来ꎬ对于多世界解释的争论大多数集中在诠释的问题上ꎬ而更重要的冲突是多世界解释需不需要诠释的问题ꎮ这个新的理论演绎的新诠释观念也许会彻底改变 理论与观察 的传统科学哲学观ꎮ参考文献[1]郭贵春ꎬ乔瑞金.科学实在论与形式体系[J].自然辩证法通讯ꎬ1996(4):1-9.[2]JammerM.Philosophyofquantummechanics:theinterpretationsofquantummechanicsinhistorical87多世界解释:徘徊于形式体系与物理诠释之间perspective[M].NewJersey:JohnWiley&SonsꎬIncꎬ1974.[3]贺天平.量子力学诠释的哲学关照[J].学习与探索ꎬ2010(6):7-12.[4]郝刘祥.费曼路径积分思想的发展[J].自然辩证法通讯ꎬ1998(3):46-54.[5]阿 热.可怕的对称:现代物理学中美的探索[M].苟坤ꎬ劳玉军ꎬ译.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杜ꎬ1992:152.[6]StyerDFꎬBalkinMSꎬBeckerKMꎬetal.Nineformulationsofquantummechanics[J].AmericanJournalofPhysicsꎬ2002ꎬ70(3):288-297. [7]M 雅默.量子力学哲学[M].秦可诚ꎬ译.北京:商务印书馆ꎬ1989:1.[8]赵国求ꎬ桂起权ꎬ吴新忠ꎬ等.物理学的新神曲:量子力学曲率解释[M].武汉:武汉出版社ꎬ2004.[9]BohmD.AsuggestedinterpretationofthequantumtheoryintermsofᵡHiddenVariablesᵡꎬⅠandⅡ[J].PhysicalReview1952ꎬ85:166-193.[10]贺天平ꎬ郭贵春.量子力学的模态解释[J].哲学研究ꎬ2004(10):50-56.[11]贺天平.量子力学多世界解释的哲学审视[J].中国社会科学ꎬ2012(1):48-61.[12]ElitzurAꎬDolevSꎬKolendaN.Quovadisquan ̄tummechanics[M].NewYork:Springerꎬ2005:73-82.[13]曹志平ꎬ古祖雪.没有完结的论争:关于量子力学解释的历史与哲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ꎬ1999.[14]成素梅.在宏观与微观之间[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ꎬ2006.[15]OmnèsR.Consistentinterpretationofquantummechanics[J].ReviewsofModernPhysicsꎬ1992ꎬ64(2):339-382.[16]WallaceD.Everettandstructure[J].StudiesintheHistoryandPhilosophyofModernPhysics2003ꎬ34:87-105.[17]WhitakerA.Manyworldsꎬmanymindsꎬmanyviews[J].RevueInternationaledePhilosophie2000ꎬ54:369-391.[18]DeWittBS.DeWittreplies[J].PhysicsToday1971ꎬ24(4):.41-44.[19]BellJS.Speakableandunspeakableinquantummechanics[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ꎬ1987:137.Many ̄worldsInterpretation:EntangledbetweenMathematicalFormulationandPhysicalInterpretationHETianping(ResearchCentreforPhilosophyofScienceandTechnologyꎬResearchInstituteforHistoryofScienceandTechnologyꎬShanxiUniversityꎬTaiyuan030006ꎬChina)Abstract:Mathematicalformulationandphysicalinterpretationaretwovitaltwinconceptsinquantummechanics.Sincetheinceptionofquantummechanicsꎬmathematicalformulationhasgainedmorepopularitythanphysicalinterpretation.Duringthepastcenturyꎬinthefieldofquantummechanicstherehassprungupvariouskindsofmathematicalformulationandphysicalinterpretationꎬwithmany ̄worldsinterpretationentangledbetweenthetwo.Keywords:many ̄worldsinterpretationꎻmathematicalformulationꎻphysicalinterpretationʌ责任编辑:章㊀诚ɔ97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科学文本的边界与意义解读
科学文本的边界与意义解读
吴琳
【期刊名称】《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年(卷),期】2007(24)3
【摘要】当我们把解释学中的文本概念纳入到自然科学领域中,文本的内涵与外延就相应发生了变化:一切科学实践活动都直接以科学文本为对象。
科学文本一方面内在地蕴涵着科学的语境,另一方面外在地承载着丰富的科学思想,从而表现出自身的三个本质特征:系统性、确定性和历史性。
既然我们打开了科学文本向我们呈现的世界,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探讨居于书面语言另一边的私人世界是如何解读科学文本的意义的。
【总页数】4页(P29-31)
【关键词】科学文本;本质特征;意义解读
【作者】吴琳
【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N02
【相关文献】
1.训诂学视角的文本解读与边界——文本解读的视角与边界(—) [J], 杨邦俊
2.隐喻的解读与边界r——文本解读的视角与边界(二) [J], 杨邦俊;杨邦秀
3.训诂学视角的文本解读与边界——文本解读的视角与边界(一) [J], 杨邦俊;
4.多元有界:文本解读的神圣尺度——就文本解读的边界和高继生老师商榷 [J], 吴爱钧
5.浅谈疫情下科学文本的边界与意义解读 [J], 张利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数字空间、人工智能与社会世界的秩序演化
人工智能与信息社会2023年第6期数字空间、人工智能与社会世界的秩序演化骆正林摘㊀要数字技术缔造的网络空间,是一个平行于自然空间的数字空间㊂随着人类不断向数字空间移民,人类生活的社会世界也开始向数字空间延伸㊂社会世界是我们感知的经验世界,是我们与他人协商所建构的共享世界㊂数字技术㊁人工智能使机器逐渐拥有了智慧,社会世界中的社会关系不再局限于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物㊁物与物的关系不断被再造和强化, 物的主体性 在社会世界中得到彰显㊂当社会世界围绕人与机器两个轴心建构时,社会世界的秩序出现了失序和紊乱,传统的自由㊁开放㊁协商等价值观被抛弃,资本和权力加速对社会世界进行殖民㊂面对社会世界的失序和殖民,人类需要保持足够的理智和谨慎,有效节制和监控机器智慧的演化,方能始终保持人类在社会世界中的核心地位㊂关键词数字空间㊀人工智能㊀社会世界㊀机器的主体性㊀社会秩序数字技术的发展过程是人类经历的第二次创世纪,只是这次创世纪的主角不是上帝而是人类自己㊂数字技术缔造的网络空间,是一个平行于自然空间的数字空间,它为人类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数字土地㊂随着人类不断向数字空间移民,人的社会关系和生产关系均在发生变革㊂人工智能的基本目标就是实现机器对人的智慧的模拟,让机器部分或全部取代人的思维和劳动,从而将人类从繁重的㊁复杂的劳动中解放出来㊂然而,随着弱人工智能逐渐向强人工智能进化,机器逐渐觉醒,正在成为社会世界的另一个 主体 ,人类正在遭遇 人与机器 机器与机器 的关系,社会世界固有的秩序出现了颠覆性重构㊂㊀㊀一㊁数字空间移民引发社会世界的变革社会世界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常用概念,它主要指的是人类生活的经验世界㊂通常意义上的社会世界包括这样一些要素,即社会物质基础㊁社会组织架构㊁互动的社会关系和共享的社会文化等㊂数字空间创造了一个数字化的生活环境,它涵盖虚拟现实㊁增强现实㊁社交媒体㊁在线平台等多个领域㊂在数字空间内,人们可以创建虚拟身份㊁访问虚拟地点㊁实现数字交往,体验前所未有的数字生活㊂换一种角度来看,数字空间为社会世界的作者简介:骆正林,文学博士,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㊂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 我国青少年网络舆情的大数据预警体系与引导机制研究 (20&ZD012)78阅江学刊2023年第6期展开提供了新的舞台㊂当人类的各种现实关系和切身利益快速向数字空间转移时,人类体验到的社会世界也在发生革命性的变化㊂㊀㊀(一)生活世界㊁社会世界和数字化社会世界社会科学理解的社会世界来自日常生活,但又超越日常生活㊁超越普通人的理解㊂从概念史的角度来看,社会世界的含义可以追溯到胡塞尔提出的 生活世界 (lifeworld)㊂舒茨在胡塞尔之后研究了社会世界的内涵,库尔德利则从数字媒介角度延伸了对社会世界的理解㊂康德在建构他的理论大厦时,是从 不言而喻的东西 开始起步的㊂这些 不言而喻的东西 是思想旅行的 前提条件 ,我们将它们当成 毫无疑问地准备好了的东西 来运用㊂胡塞尔提出的社会世界就是我们生活于其中的周遭世界,它是人类知觉感受到的现实的㊁具体的世界㊂胡塞尔认为,生活世界中存在着一些不言而喻的㊁被给定的现象, 这些现象完全是纯粹主观的现象,但绝不是感觉材料的心理过程这种意义上的单纯事实,相反它们是精神过程,作为这样一种过程,它们以本质的必然性行使构造意义的形态的功能㊂ ①生活世界是由具体事物㊁具体的人构成的,每个人对生活世界都有自己的主观感受;生活世界也是人们共同创造的客观世界,我们总是用各种 精神材料 构建其中的意义㊂我们的主观感受不能被看成一种简单的心理活动,这些精神材料是在生活世界中被建构出来的,它们还将作为进一步建构生活世界意义的 材料 ㊂舒茨提出 日常世界 (everydayworld)的概念,并认为日常世界是 诸般现实中的最高或至尊现实 ②㊂舒茨的日常世界与胡塞尔的生活世界内涵基本相同,但舒茨在生活世界的基础上又进了一步,提出了社会世界(socialworld)的概念㊂在认知现象的时候,胡塞尔告诫我们要采取 悬置 或 加括号 的态度,即我们要 把外部实在世界以及关于这一世界存在的信念通通悬置起来,或存入括号之中 ③㊂人们关于外部世界的信念㊁人们赖以生存的文化环境,它们已经渗透到人们的日常思维和日常语言之中,因此,胡塞尔的 普遍悬置 是一种理想的状态,任何人都无法达到这种超然状态㊂舒茨认为生活世界是在没有被加括号的情况下,被社会行动者区分和认知的,这是人们认识生活世界的自然态度㊂社会世界的行动者不是对社会世界中的现象采取质疑的态度,而是将社会现象作为已知的事实予以接受㊂舒茨比胡塞尔更加尊重生活世界的复杂性,他的 社会世界 更加强调生活世界的共享性㊂ 我们的世界是为整个人类社群而存在的,而不是为孤立的人而存在的㊂ ④因此,舒茨的 社会世界是一个主体间性的世界,即我们与其他人共享的世界 ⑤㊂舒茨将社会世界划分为周遭世界和共同世界,并将其作为社会世界现象学的起点㊂周遭世界是我们周围的世界,包括我们身处的社会㊁环境及其中的人和事㊂共同世界是社会科学家所观察到的社会世界,社会科学家总是置身事外,与被观察者之间没有互动关系,因此在社会科学家那里,共同世界只是用概念建构的世界㊂舒茨鼓励社会科学家将社会世界回溯到周遭世界,以明证性的生活世界为基础来修正共同世界的概念㊂88①②③④⑤[德]胡塞尔:‘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越论的现象学“,王炳文译,商务印书馆,2001年,第142页㊂[美]盖伊㊃塔克曼:‘做新闻:现实的社会建构“,李洪涛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2年,第203页㊂俞吾金:‘现代性现象学“,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第24页㊂黄光国:‘社会科学的理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268页㊂[英]尼克㊃库尔德利㊁[德]安德烈亚斯㊃赫普:‘现实的中介化建构“,刘泱育译,复旦大学出版社,2023年,第22-23页㊂人工智能与信息社会库尔德利将社会世界引入到传播学领域,并在数字化㊁智能化的背景下对社会世界进行了重新思考㊂库尔德利指出: 无论社会世界看起来多么复杂和不透明,它仍然是人类行动能够解释和理解的东西㊂实际上,社会世界在某种意义上是通过这些解释和理解建立起来的一种构造㊂ ①库尔德利承认社会世界具有复杂性和矛盾性,社会世界是人类生活的经验世界,它对人类来说具有客观实在性;但社会世界并非事先给定的,它是人类共同参与建构的结果,而 理解和传播 是建构社会世界的重要手段㊂库尔德利最大的贡献在于,他将媒介和传播引入社会世界,认为传播是建构社会世界的核心手段,它为社会世界创造出意义和价值㊂㊀㊀(二)数字化㊁智能化背景下社会世界的结构再造社会世界中的每个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我们需要和他人打交道㊁参与他人的生活㊂ 作为个体的我们 首先必须参与社会世界,而我们的参与又会改变社会世界㊂因此,社会世界是我们感知的经验世界,是我们与他人直接或间接协商所形成的世界,其中充满着主体主动架构与运作的过程和结果㊂总之,社会世界是我们人类体验的社会关系的主体间性领域,是人们以非对象化的态度介入的生活领域㊂ 哈贝马斯把生活世界分解为文化㊁社会与个体三个领域㊂文化被理解为知识的储备库,人们日常交往的背景共识和知识来源;社会是规范调节的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个人是人的情感和认知结构构成的自我认同㊂现代社会生活世界是一个由文化㊁社会和个人相互关联的复合体㊂ ②沿着哈贝马斯的思路,我们可以对社会世界做进一步的理解:首先,社会世界是人类共同建构的社会现实,现有的社会世界是每个人生活的前提和基础,或者说每个人都拥有特定文化赋予他的 文化铅板 ㊂ 社会世界早在我们生前就已经存在,并且当个体离世后它仍继续存在 ,③对于个体来说社会世界具有某种程度的客观性㊂其次,我们拥有身体且只能通过身体在社会世界中活动,反之社会世界就是环绕在 具体的人 身边的社会关系㊁社会行为和环境要素的结合,所以说日常生活是社会世界的基础㊂再次,社会世界的构成要素始终在变化,主体的认知水平和认知环境也在变化,我们参与社会世界并且改造着社会世界,因此,社会世界具有鲜明的 主体间性 ,它是主体之间建构与再建构的过程或结果㊂总之,社会世界是人类共同参与创造的世界,也是一个始终对人类保持开放的世界㊂传统的日常生活是在自然空间内展开的,人类正是在日常生活的基础上建构了社会世界㊂随着大数据㊁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数字空间越来越成为人类生活的第三空间,人类的政治关系㊁社会关系㊁生产关系和现实利益等,都在迅速向数字空间转移㊂今天的数字空间既是对自然空间的映射和复制,也是对自然空间的加工和超越㊂数据技术㊁人工智能不断改善数字社会空间,人类的居住场景㊁生活场景等不断被重塑,人类不仅延伸了自然生活,而且也创造出更多的数字生活,同时自然生活和数字生活更加紧密地融合㊁链接在一起㊂日常生活是社会世界建构的基础,与人类日常生活的复杂化相对应,人类的社会世界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㊂从结构上来看,现代社会世界包括自然空间内的社会世界㊁数字空间内的社会世界以及自然社会世界与数字社会世界的融合㊂传统社会世界的主导关系是人与人的关系,数字化㊁智能化孵化了机器的智能,人与物㊁物与物的关系正在显示98①②③[英]尼克㊃库尔德利㊁[德]安德烈亚斯㊃赫普:‘现实的中介化建构“,刘泱育译,复旦大学出版社,2023年,第7页㊂俞吾金:‘现代性现象学“,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第98页㊂[英]尼克㊃库尔德利㊁[德]安德烈亚斯㊃赫普:‘现实的中介化建构“,刘泱育译,复旦大学出版社,2023年,第7页㊂阅江学刊2023年第6期出更加重要的地位,社会世界正在发生一场深刻的变革㊂㊀㊀二、机器觉醒冲击社会世界的关系与秩序生活世界是经典现象学中最具阐释力的概念,胡塞尔之后的很多思想家都从生活世界得到启发,他们的思想均不同程度地和生活世界保持着亲缘关系,如舒茨㊁海德格尔㊁维特根斯坦㊁哈贝马斯,等等㊂生活世界是人类理解和建构的世界,它是日常生活最底层㊁最全面的基础环境,也是人类一切行为㊁意识和成就的土壤,它规定着人类存在的本质和意义㊂生活世界是个体对生存环境的感知和建构,社会世界是不同个体眼中的 共同世界 ,其中包含特定的文化传统㊁生活方式和伦理习惯,这些是人群世代延续的根基㊂现象学中提到的社会世界是人类日常生活的世界,它在我们出生之前就已经存在,并在我们死亡之后仍然存在,他人及前辈总将它解释成 一个有组织的世界 ㊂对于普通人来说,社会世界是基本的和最高的实在,成年人总是以 自然的态度 视其为理所当然和毋庸置疑㊂社会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总是在主体与主体㊁主体与环境的互动中理解与再理解㊁建构与再建构㊂数字技术㊁人工智能使机器逐渐拥有智慧,社会世界中的社会关系不再局限于人的关系,人与物㊁物与物的关系不断被再造和强化,社会场景变得更加复杂㊁智能和可感㊂同时,因为社会场景㊁社会关系的重构,社会秩序出现了失序和混乱,新的社会秩序也处在不断建构之中㊂㊀㊀(一)社会关系中 物 的主体性不断被强化客观世界虽然是客观的㊁唯一的,但社会世界的建构却是多样的;相互交往的人的 共识程度 不同,他们在头脑中建构的社会世界也不同㊂社会世界不是一个静止的㊁凝固的世界,而是一个主体间关联的世界,是不断建构与再建构的组织化世界㊂涂尔干(EmileDurkheim)将 社会事实 确立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他认为社会是人类的行为和想象构成的事实,因此,社会事实可被看成社会世界的雏形,它为社会世界提供了最基础的理解㊂社会事实的一个经典范例就是 集体表象 ㊂ 作为一个群体的集体意识的状态,集体表象显示出该群体是如何想象自己及其周围环境的㊂ ①宗教㊁道德㊁法律㊁社团㊁协会㊁语言以及服装样式等属于社会事实的范畴,他们对社会成员具有强制性和胁迫性的力量㊂涂尔干基于 面对面 给社会下定义,因此,在涂尔干那里社会运转建立在人际关系之上㊂社会学家拉图尔(BrunoLatour)指出了涂尔干的漏洞,即涂尔干的社会只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流,忽视了社会关系的达成需要经由 技术中介 ㊂拉图尔认为 社会 是社会学家虚构的概念,在它之下 掩盖了真实的物质组合 ②㊂库尔德利试图引入 媒体中介 来修补 社会 概念,他在某种程度上将 社会 等同于 社会世界 ,认为社会世界是在 媒体中介 的基础上被建构的㊂拉图尔和库尔德利都注意到社会世界的 物质性基础 ,看到了媒介在社会世界建构中的关键作用,即建构社会环境和生成社会意义㊂在他们那里物质或技术得到了重视,但物质和技术的主体性还没有受到关注㊂随着数字化㊁智能化的深入, 物 逐渐部分复制人的智慧,社会世界中的社会关系不再仅限于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物㊁物与物的关系开始得到显现, 物 逐渐在社会世界中获得了 主体性 (如图1所示)㊂首先,数字化㊁智能化改造了社会世界的环境,人类日常生09①②[英]帕特里克㊃贝尔特:‘二十世纪的社会理论“,瞿铁鹏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第6页㊂[英]尼克㊃库尔德利㊁[德]安德烈亚斯㊃赫普:‘现实的中介化建构“,刘泱育译,复旦大学出版社,2023年,第2页㊂人工智能与信息社会活的背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日常生活获得了更加广阔的表现舞台㊂其次,数字技术正在使 物 渐次苏醒,在 万物互联 的数字社会世界, 物 显示出极大的构造力和不确定性㊂当接入互联网的 物 ,如道路㊁建筑等基础设施,冰箱㊁电视和空调等家用电器,手表㊁眼镜和配饰等穿戴设备 逐渐具有了智能㊁智慧,社会关系的主体不再仅限于人 , 物 逐渐在社会世界建构中崭露出 主体性 ㊂图1㊀当代社会世界中复杂的社会关系人类一直有一个最古老的梦想:有一天,我们不需要做任何事情就能实现所有的物质梦想,而且可以自由追求我们的兴趣㊁乐趣或激情㊂ ①人类为了追求乌托邦的幸福生活,一直在寻找先进的㊁能够替代人类劳动的工具㊂工业革命使机器大力士登上了历史舞台,机器帮助人类实现了力量的延伸;信息革命创造了 灵长类机器人 ,人们终于可以指使机器帮助自己思考㊂人工智能就是模拟㊁延伸和扩张人的智慧,最终目标就是要让机器取代人去完成更加复杂的工作,目前人工智能主要包括机器人㊁语言识别㊁图像识别㊁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㊂人工智能可区分为弱人工智能和强人工智能两种㊂弱人工智能认为,计算机只是由人设计制造的,它只能部分取代人的智力,而且是在人为设定的程序中运行㊂弱人工智能主要解决的是单项的机器智能,如会下棋的AlphaGo,以及人脸识别㊁机器翻译等㊂强人工智能是具有自我意识,能够适应并应对外部挑战的人工智能;强人工智能能够复制甚至超越人的整体智慧㊂强人工智能有两个演化路径,一种路径是计算机仅仅模拟人的智慧,逐渐拥有人的智慧和情感,并具备独立判断和推理能力;另一种路径是计算机逐渐偏离了人类智慧的轨道,进而发展出一种只属于机器的知觉和意识㊂因此,人工智能的发展最终使机器开始觉醒,人类将越来越需要与智能机器打交道,社会关系中人与物㊁物与物的关系开始凸显,机器逐渐在社会世界获得了 主体性身份 ㊂人类最初的梦想是创造机器㊁奴役机器,目的是使机器为人类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然而,当机器逐渐智能化后,人类的日常生活将变得更加局促和不安㊂㊀㊀(二)机器的渐次觉醒与社会秩序的重新生成现象学社会学认为,传统社会世界是理解和解释的产物,是人类共同心智的一种建构㊂数字社会世界不再是单纯的心智促成的,它需要依赖更多的基础设施和软件资源㊂①[美]埃里克㊃布莱恩约弗森㊁安德鲁㊃麦卡菲:‘第二次机器革命“,蒋永军译,中信出版社,2014年,第283页㊂19阅江学刊2023年第6期社会世界是人类日常生活的世界,社会世界必须具有某种秩序,人类生活才能有序展开㊂社会秩序是比较稳定的相互依存关系,传统社会秩序既体现出个体㊁群体和组织之间的依存,也体现出人与物化环境之间的依存,但 人与人的关系 是传统社会秩序的主导㊂随着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快速进化,数字空间内的相互依存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基础设施与应用软件的智能不断增加,它们在社会世界中的 主体性 快速强化,智能化的机器深刻影响着数字空间的社会秩序㊂数字空间的社会秩序受制于基础设施和算法专制,数字空间正在围绕 智能机器 形成新的社会秩序㊂社会世界是由不同的㊁离散的实体组成的,数字环境下的实体既包括实体人㊁数字人,也包括逐渐智能化的基础设施㊂自然环境是人类诞生之前的生存环境,数字环境却是人类自己创造的机器环境㊂数字空间是硬件和软件相互链接创造的空间,处于网络底层的基础硬件和系统软件就是基础设施,基础设施一旦搭建完成就具有某种强制性,它们更容易脱离传统文化和道德规范的制约㊂目前电脑网络已经进化到Web3.0,移动网络正在由5G向6G演变,马斯克的 星链计划 则企图建立更加 泛在的 空基网络㊂传统社会世界是人类在现实交往中所建构㊁感知的生活世界,社会秩序是在主体间相互作用㊁相互影响后形成的,而且这种社会秩序还会在新的交往中建构和再建构㊂数字空间内的基础设施则直接干预用户的关系建构,人们的交往关系受制于骨干网㊁城域网和局域网的内部结构和软件支撑㊂如人们的数字交往受到 防火墙 关键词 等的限制,社交机器人左右公众情绪,算法推荐霸占更多的 脑内存 基础设施和应用软件的所有权,这些都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社会秩序的选择㊂基于数字基础设置和系统软件的社会世界,是人与机器之间的 互型 和 互型之互型 ,是人和智能机器建构与再建构的结果㊂2007年苹果公司发布了手机iPhone1,从此彻底改变了人与手机的关系㊂iPhone1之前的手机功能均依据特定的运用场景,即现实生活中需要手机的某种功能,手机供应商就按照这种功能要求设计相关软件㊂苹果手机则放弃了具体场景的设计,通过安装多种类型的传感器(如温度㊁照度㊁位置等),使手机彻底模拟人体的特征,手机终于成为通用智能机器㊂目前苹果手机已经进化到iPhone15,手机功能越来越强大,它已经成为人类离不开的 数字器官 ㊂当人类越来越消融在数字基础设施中时,基础设施就成为社会秩序的设计者和维护者,人类进入数字环境只能按照底层规划进行交往㊂随着网络的数据化㊁智能化的不断增强,人类本有的 心智 在社会秩序建构中快速被弱化㊂你进入的是4G还是5G㊁6G,决定着你在数字空间中的生存方式,也决定着你所面对的周遭世界的秩序㊂你联结的互联网是否有 墙 ,墙的高度如何等,也是你数字生活秩序的重要指标㊂基础设施对人类生活和社会秩序的干预是强大的,它不会理会作为个体人的感受,而是按照设定的程序建构环境㊁规划秩序㊂数字社会秩序不仅受到基础设施的影响,而且还面临着更加多元的算法专制的挑战㊂在网络社会空间中,人类建立了众多社区,然而这些社区都在隐形的算法监控之下㊂数字空间内的系统软件㊁应用软件等具有强大的计算能力,算法使数字公民们变得可识别和可检索,机器及其幕后黑手可以任意获取大量匿名数据,进而消除个体的匿名身份㊂传统社会秩序是在相互协调㊁妥协中形成的,社会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具有多元性,社会秩序的形成是多元价值观竞争的结果㊂社会生活的每个层级㊁社会关系的每个节点,他们都是一种有机的㊁动态的组合,或者说我们每种生活方式都有某种程度的社会秩序㊂不同秩序需要支付不同的成本,也会获得不同的收益㊂在数字化㊁智能化环境下,五花八门的软件主导29人工智能与信息社会着秩序效益,普通人选择的只能是机器给予的秩序,传统社会世界的伦理和道德极易被 删除 ㊂在算法监控下,机器操控了我们的心智,我们的社会关系被机器主导,我们的工作环境被机器设计,我们的社会利益被机器分配 机器成为人类器官的组成部分,但这些新器官的支配权不完全属于人类本身㊂人们在信息茧房和算法世界中,获取的海量信息挑战大脑容量的极限,身体需要在多任务中不断切换,工作和生活中出错的概率大大增加,传统价值观被机器所排挤㊂人类需要体验社会生活,但它的前提是社会秩序,没有秩序人类将陷入混乱状态㊂这里的秩序 是指在特定条件下能够维持最低水平的稳定性的较高维度的 协议 ①㊂数据已经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全过程,基础设施和数据算法掌控了社会秩序,它们成为数字空间的强制力㊂㊀㊀三㊁权力㊁资本和算法的合谋与社会世界的殖民化生活世界的一般结构是: 一方面是事物与世界㊂另一方面是对事物的意识 ②㊂生活世界首先表现的是事物全体在 时间-空间 上的存在,其次是对 世界之存在 的现实体验和确认㊂胡塞尔是基于面对面的交流来看待生活世界的,哈贝马斯则从语言的角度来审视生活世界,它认为生活世界是以语言为媒介建构的㊁以交往行为来调节的世界㊂哈贝马斯发现资本主义现代化加重了生活世界的殖民化㊂ 现代化的资本主义模式是以生活世界符号化结构的扭曲和物化为标志的,生活世界受制于从金钱和权力中派生的,并变得自主的亚系统的命令㊂ ③资本主义的发展使经济和国家从社会世界统一体中分化出来,并逐渐演化成一种具有严密组织和结构的亚系统,亚系统中行为关系的协调不再是相互理解和交往共识,权力的惩戒和金钱的报酬成为行为关系的调节模式㊂资本和权力对社会世界的侵蚀,使社会系统变得日益复杂和扩张,最终形成了社会系统对社会世界的控制,即出现了社会世界的殖民化㊂传统社会世界是不同社群相互理解的㊁独特的㊁稳固的世界,地球不同角落的群体感知的社会世界各具特色㊂资本和技术的发展,打开了社会世界的边界㊁破坏了社会世界的稳定,世界各地的社会世界不断融合,出现了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的景象㊂数字社会世界的出现,更加强化了社会世界的包容性,人类生活在更大范围内趋向统一㊂胡塞尔提出生活世界,是为了克服 欧洲科学的危机 ,目的是重建人与世界的关系㊁重建人类的精神生活㊂然而,现实世界发展没有给社会世界留下机会,资本主义的发展使社会世界更加被殖民化㊂当代社会世界是数字算法支配的世界,权力㊁资本与算法的合谋,使社会世界被严重殖民化,社会世界原有的独立㊁自由㊁开放㊁协商等价值观不断被抛弃㊂㊀㊀(一)资本拜物教将芸芸众生逼进算法困境数字空间是权力㊁资本和技术共同缔造的数字空间,数字空间可划分为两类:数字物理空间和数字社会空间㊂数字物理空间是由政府和资本共同谋划的,权力在数字物理空间建设中占主导地位,但数字物理空间的运营需要依靠市场力量㊂数字社会空间的建设39①②③[英]尼克㊃库尔德利㊁[德]安德烈亚斯㊃赫普:‘现实的中介化建构“,刘泱育译,复旦大学出版社,2023年,第234页㊂[德]胡塞尔:‘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越论的现象学“,王炳文译,商务印书馆,2001年,第179页㊂汪行福:‘走出时代的困境“,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年,第257页㊂。
陪你漫步在平行世界
陪你漫步在平行世界
张皓宸
【期刊名称】《快乐阅读(上旬刊)》
【年(卷),期】2015(000)008
【总页数】1页(P54)
【作者】张皓宸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多世界解释:“平行世界”中的“平行计算” [J], 吴国林;路扬
2.漫步语文大世界,放飞希望,点燃梦想订阅《语文世界》的N个理由 [J],
3.平行间漫步 [J], 王翠玲
4.一场秋雨过后狗狗穿上雨靴陪你漫步 [J],
5.评斯大林关于两个平行的世界市场的理论——统一的无所不包的世界市场并未瓦解,两个平行的也是对立的世界市场并未形成 [J], 汪一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开放”初探
作者: 吴国林
作者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
出版物刊名: 哲学动态
页码: 24-26页
主题词: 现代主义;牛顿力学;《科学技术与辩证法》;量子混沌;孤立系;系统演化;内在随机性;
科学哲学;量子宇宙学;自然科
摘要: “开放”初探吴国林(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博士生100872)毫无疑问,哲学映射时代精华。
但是,我们对我们时代中的基本范畴——开放,并没有给予充分关照。
本文仅考察自然科学与后现代主义层面,然后探究开放这一概念的内涵。
一20世纪初之前,牛顿力学给科学家极其...。
宇宙有限无限问题的哲学再认识
宇宙有限无限问题的哲学再认识
孙显曜;吴国林
【期刊名称】《云南社会科学》
【年(卷),期】1995(000)001
【摘要】循历史逻辑,本文深入反思了宇宙概念、宇宙有限问题,提出了宇宙概念的定义(哲学的、科学的);指出了黑格尔哲学于有限无限分析用之于宇宙有限无限问题时,具有局限性,这在于有不同的语境;恩格期关于宇宙有限无限问题的分析有自然哲学的思考,也有哲学的、认识论的思考,既联系又区别,不可混淆,从概念的自身逻辑,论证了宇宙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最后,结合非线性科学,深刻思考了宇宙有限无限的本质,即是存在与演化的统一。
【总页数】6页(P65-70)
【作者】孙显曜;吴国林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016
【相关文献】
1.关于宇宙有限还是无限的争论——上世纪八十年代科学与哲学关系的论战 [J], 李彤宇
2.关于宇宙的有限无限问题 [J], 杨旭;苏伟光
3.对恩格斯关于宇宙无限论的哲学观点的再认识──重读《反杜林论》 [J], 石晶莹;孟祥才
4.宇宙创生新探索——三论宇宙的有限无限问题 [J], 孙显曜;吴国林
5.关于宇宙有限-无限问题的探讨——再论宇宙的无限性问题 [J], 孙显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变世界中的千变万化
不变世界中的千变万化
王辰昊
【期刊名称】《新读写》
【年(卷),期】2006(000)005
【摘要】什么是世界?顾名思义,“世”指的是世纪,概括地说就是时间;“界”指的是界线,可以说是空间。
时间是永远向前流逝,不可能倒退的;而空间是无法
用随心所欲地缩小或放大来改变的。
换句话说,世界是不变的。
【总页数】1页(P1)
【作者】王辰昊
【作者单位】上海师大附中学生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34
【相关文献】
1.技术千变万化,唯有数据不变
2.千变万化“根本”不变
3.于千变万化中初心不变
4.传播关系千变万化,人是不变的主体
5.社会千变万化,但是很多东西永远不变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现象学的现象与量子现象的相遇
现象学的现象与量子现象的相遇
吴国林
【期刊名称】《自然辩证法研究》
【年(卷),期】2008(24)5
【摘要】现象学的现象与量子力学的量子现象属于不同的领域,但是,它们之间具有很大的相似性,表现在显现的活动、显现者本身及其演化都属于现象概念。
从方法论来看,它们也具有很大的相同性:现象都用"可能性"概念来描述;对现象的全面理解则从基本上相同的自由变更原理和互补原理来展开。
【总页数】6页(P16-21)
【关键词】现象学;量子现象;可能性;变更;互补性
【作者】吴国林
【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N031
【相关文献】
1.文化和意识形态相遇及冲突之状况的现象学反思 [J], 罗斯玛丽·P·勒娜;夏宏
2.相遇于《精神现象学》的马克思和海德格尔 [J], 李永杰;李柏峰
3.论伽达默尔语言哲学的双重维度——现象学与辩证法的相遇 [J], 魏琴
4.文化和意识形态相遇及冲突之状况的现象学反思 [J], 罗斯玛丽·P·勒娜;夏宏;
5.用现象学方法分析量子力学中的测量和实在问题 [J], 魏学恒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世界的词语是森林》的多维视角模式及其伦理意义
《世界的词语是森林》的多维视角模式及其伦理意义
王敏
【期刊名称】《今古文创》
【年(卷),期】2024()26
【摘要】《世界的词语是森林》是一部体现厄休拉·勒圭恩创作风格的佳作。
多维立体的叙述视角模式将反殖民主义的伦理主题有机融合在星际接触的科幻题材当中。
变换式人物有限视角和多重式人物有限视角的综合运用奠定了潜在伦理基调;话语
形式的差异与混杂推动了人物之间的伦理分化;而对人物视角的叙述干预则突出了
核心故事事件的伦理意义。
分析作品的叙述视角模式及其伦理意义,能够管窥作家
备受称道的创作风格,有利于从更深层次挖掘作品的价值和理解作家的文学地位。
【总页数】3页(P31-33)
【作者】王敏
【作者单位】华东交通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712
【相关文献】
1.论世界无政府状态三种模式——从伦理论视角对温特文化论的批判
2.多维视角
下海南黎族民歌本体结构研究——音乐形态学意义上“调模式”特征辨析3.多维
视角下海南黎族民歌本体结构研究——音乐形态学意义上“调模式”特征辨析4.
论世界无政府状态三种模式——从伦理论视角对温特文化论的批判5.多维视角看
儒家伦理道德的建设性意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世界解释提供了支持, 然而, 事实并不是这样。量子计算还需要利用量子纠缠等量子力学的特有现象 , 并且能够克服经典复杂性。经典计算机与量子计算机不是同一自然类 。 关键词: 量子力学; 多世界解释; 量子计算; 自然类 【中图分类号】 N0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7287 ( 2015 ) 01008005 “分支” 分支对应于微观系统的本征态。德·维特将 进一步看成是不同的世界。在多世界解释中, 不需要 波包扁缩, 即冯·诺依曼所描述的叠加态向现实态 ( 经典态) 的跃迁是根本不存在的, 因为多世界解释认 为, 每一个叠加态都对应于一个不同的世界, 它们都 具有同样的真实性, 没有任何一个世界比其他世界更 真实。 “ ②所有的 世界” 是共同存在的, 是同样实在的, 没有哪一个世界比另一个世界更实在。经过量子测 量后, 整个宇宙分裂为两个或更多彼此独立的世界, 其中任何一个世界都有一种测量结果得以实现, 或者 每一个世界都表示了微观系统的叠加态的一个分支。 “ 以 薛定谔猫” 为例, 多世界解释认为, 经过测量之后, 死猫与活猫这两种结果分别对应于不同的世界, 这两 个世界是独立的、 平行的且真实的世界。或者说, 经 过量子测量之后, 原来一个世界分裂为两个世界, 其 中一个世界的猫是死的, 另一个世界的猫是活的。 在多世界解释看来, 原来是一个世界, 经过测量 之后, 就变为多个世界, 且每个世界都是真实的。多 世界解释将世界分成许多真实的世界分支, 每一个分
[ 1 ]
会产生一个世界的多个版本。
【收稿日期】 2015 - 01 - 13 【作者简介】 吴国林( 1963 - ) , 男, 四川营山人, 华南理工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主任,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 物理学哲 学、 技术哲学、 现象学科技哲学。 【基金项目】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 11JZD007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13YJC720012 ) ; 霍英东教育基 金项目( 131099 ) ; 山西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 2014302 ) ; 山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计划项目( 2013052001 ) ; 山西省软科学研究项目( 2014041045 - 1 )
3 变换就相当于一次并行变换, 一次就得到 2 = 8 个
量子态。n 次量子门对 n 位量子存储器施行幺正 量子存储器的 变换, 得到 2 个数的量子态。 易见, n 次操 能力是指数增加的。 但是, 在经典计算中, 作只得到一个数值的寄存器的经典态 。 态叠加原理是量子平行计算的物理基础。 量 子平行计算本质上不同于经典平行计算。 佐川弘 幸等认为, 在 量 子 平 行 计 算 中, 所计算的多个值 ( 如 f( 0 ) 、 f( 1 ) ) 同时以线性组合的形式包括在最 。“在经典平行计算中, ( 待计算函 后的状态之中 数) f ( x ) 的值分别在不同的电路里进行, 而在量子 平行计算中, 所有的 f ( x ) 的值都在一个电路里进 , 行” 这就是经典并行计算与量子并行计算的根本 区别
80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量子力学自 20 世纪初诞生以来, 对它的解释 就没有停止过, 每一个解释都有自身的特点, 但都 显现了量子世界的一个侧面。20 世纪末以来, 随 着量子信息理论的兴起, 出现了量子算法与量子 计算等量子技术, 而且量子力学与量子技术相关 联, 这为我们认识量子力学的多世界解释展开了 新的视域。 为什么量子计算机比经典计算机运行更快? 多依奇等学者认为, 量子计算机有效的原因在于 它比经 典 计 算 机 更 高 效, 称之为量子平行论题 ( QPT) 。而且他还认为, 唯一能支持 QPT 的量子 力学解释就是多世界解释, 量子平行处理是对多 , “量子计算, 世界解释的辩护。 他认为 现在还处 于它的婴儿期, 是这一发展历程中的独特一步, 它 是第一个允许有用的任务通过平行宇宙间的协作 来完成的技术。量子计算机能够把复杂任务的各 部分 分 配 到 大 量 平 行 宇 宙 中 去, 然后分享结
二、 量子计算支持多世界解释吗?
量子信息理论将信息从经典世界拓展到量子 现有的信息 ( 即经典信 世界。从经典物理学来看,
: “平行世界” “平行计算” 多世界解释 中的 特( 量子位) 进行的简单幺正操作称之为量子逻辑 门, 量子逻辑门将量子力学系统的一个态演化为 另一个态, 幺正变换也是局域变换, 它只对一定的 量子位起作用。 我们考察一个量子门产生的平行计算能力, 以 H( Hadamard ) 量子门为例: H|0> = 1 1 ( |0> +1|1>) , H|1> = ( ||0> - |1>) 2 2 槡 槡 “多世界” 既然这些的平行的 之间是相互观察不到 的, 当然, 也就不能发生相互作用, 或发生量子信 息的传递。 若将寄存器制备为若干个数的相干叠加态, 接 着进行线性、 幺正运算, 则计算的每一步将同时对叠
[ 9 ] 加态中的数进行, 这就是量子平行计算 。这一性
或者更严格地 质是由量子力学的根本性质决定的, 讲, 它是由微观客观的本质决定的。而且量子平行 计算, 不只是利用态叠加原理, 还需要利用量子态的 相干、 纠缠等量子现象。即是说, 量子计算的每一个 分支都处于量子态, 而且量子态之间是相干的, 有的 甚至是纠缠的, 特别是量子态之间的量子纠缠, 这是 多世界解释无法说明的。 在量子计算等量子信息的处理中, 还必须有 量子纠缠。对于量子信息的编码、 传递与处理, 量 子纠缠具有特殊的能力。 然而, 量子纠缠不可能 从态叠加现象得到解释, 量子纠缠是独特的量子 现象, 也没有相应的经典类比。 一般而言, 量子算 法有两个存储器 A 和 B , 经过算法 f 的多重操作构 成的幺正算符 U ( f ) 作用于存储器初态之后, 最终 会形成两个存储器量子态的纠缠, 即测量 A( 或 B ) 存储器, 就会造成 A ( 或 B ) 的塌缩, 带动 B ( 或 A ) 的关联塌缩, 进而达到相应计算的目的
+ + 子 U 具有幺正性, 即 UU = U U = 1 。
演化算子 U 的幺正性对量子信息的处理提出 了限制条件: 其一, 量子计算的一切逻辑操作必须 是幺正演化; 其二, 幺正操作总有逆操作存在, 因 此, 量子信息处理中的逻辑操作是可逆的 。 量子 计算机的运算是通过幺正变换来进行的 , 幺正性 是量子力学系统的核心。 量子信息的处理就是对 编码的量子态进行一系列的幺正演化, 对量子比 81
第 14 卷
第 1 期 2015 年 3 月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中的“平行计算 ” 多世界解释: “ 平行世界 ”
吴国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叶路扬
*
( 华南理工大学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 广东 广州 510640) 摘 要: 量子力学有多种解释, 多世界解释是一种有影响的解释。 量子平行计算似乎为量子力学的
[5 ] 境中的量子处理器的一个子类而已 ” 。 [4 ]
。
孤立量子系统的状态 Ψ 可以通过演化算子 U t0 ) | Ψ ( t0 ) 来描述。将 U 定义为: | Ψ ( t ) > = U ( t, > 。量子态的演化满足薛定谔方程, 由此得到演化 算子 U 满足的方程: i U = HU。可以证明演化算 t
[ 2 ] 支均关联于这些可能结果之一 。每一次量子测量
一、 问题的提出
1957 年, 埃弗雷特提出了量子力学的相对态解 释, 它是多世界解释的第一个模型。该模型认为, 对 于复合系统的子系统来说, 其独立态是不存在的, 其 “ ( branches) 不是独立的, “相对的” 。1967 分支” 而是 “ 年, 德·维特把埃弗雷特的 分支” 解释为同样真实的 “ ( parallel worlds ) , 平行世界” 但它们之间是相互观 “ 察不到的。宇宙是由 多世界” 构成的, 测量将导致世 “分裂” , 界的 该理论称之为量子力学多世界解释。 1973 年, 德 · 维特和格拉罕将多世界理论称之为 EWG 理论( Everett WittGraham Theory ) 。自此之后, 多世界理论又有了新的进展, 如量子力学多视域或心 thread theo灵解释、 量子力学多线路理论 ( the manyry) 等。关于这一段历史, 《量子力学多 贺天平教授在 世界解释的哲学审视》 一文中已经给出了非常详尽的 梳理和深入的分析, 澄清了多世界解释的混乱局面, 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铺平了道路、 奠定了坚实的基 础 。简言之, 多世界解释的基本思想可概括为以下 几个方面。 ①物理实在是由许多相互观察不到, 且又同样真 实的世界组成。在埃弗雷特的相对态解释中, 每一个
关于经典比特与量子比特之间的本质区别, 已在 拙 文《量 子 信 息 的 哲 学 追 问 》 中给予了论 述
[6 ]
。在此, 笔者想讨论余下的两个问题: 一是量
子力学多世界解释是否能完美解释量子计算 ( 包 括量子平行计算 ) ? 二是经典计算机是否是量子 计算机的一个子类 ( kind ) ? 换言之, 经典计算机 与量子计算机是否属于同一自然类 ?
[3 ] 果” 。牛津大学量子计算中心的霍斯曼也认为,
息) 只有一 个 或 0 或 1 的 状 态, 信息单元为比特 ( bit) , 或经典比特。在量子信息理论中, 基本的量 子信息单位是量子比特 ( qubit, 或称量子位) , 它是 两个独立的状态, 可记为狄拉克符号: | 0 > 和 | 1 > 。 一个量子比特就是线性独立的双态系统, 由于满足 态叠加原理, 一个量子比特又是两态量子系统的任 意叠加态。换言之, 一个量子比特与只能取 0 或 1 值的经典比特不同, 它可以取无限多个值。 像经典计算机一样, 量子计算机是一个物理 系统, 并且是一个量子力学系统。 量子计算是量 子系统的量子态的演化过程。 量子计算可归结为 制备量子物理态, 演化量子物理态, 最后对量子物 理态进行测量。量子计算的编码与计算过程都是 建立在量子力学和量子信息理论的基础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