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读后感四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四篇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四篇
【篇一】
今天学习了《非暴力沟通》,首先了解到暴力沟通的类型和特点,告诉自己要引以为戒,更重要的是学习了非暴力沟通的方式和操作步骤,可以让自己在人生路上更好地前行。
观察事实
表达感受
讲述需求
请求帮助
这是非暴力沟通提供的沟通方式和具体的操作步骤,对
于生活中、工作中的我们都具有指导帮助意义,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虽然沟通效果要因人而异,但我觉得它确实能帮助我们创设良好的沟通氛围,而这良好的沟通氛围的创设应该是有效沟通的前提。
因为观察事实,表述事实,所以我们不会轻易给别人下定义,也就叫停了给别人贴标签这种会伤人使对方尤其是小孩子产生自我暗示的道德评判行为。让对方看到他自己的问题,而不是对我们可能不甚恰当的评判产生抵触心理,进而导致沟通无法进行下去。这样也避免了评价的随意性,甚至是不自觉中流露出的嘲讽或指责等不好的情绪。比如,学生们不喜欢老师翻旧账,所以咱们可以也是应该做的是就事论事,这样可以让学生无可辩驳,以保证沟通的进行。
清晰而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教会我们认真而负责任地审视自己的情感情绪,教会我们准确表达,有节制地表达,也让我们反思自己的情绪是否有过激的成分或部分,是否会对对方造成伤害,尤其是在面对小孩子时,我们是否是在真诚沟通而非无能地宣泄自己不可控制的情绪。我们无形中也是在做出一种理性处理问题的表率,教会我们的孩子或学生学会认知自己的情绪,表达自己的情绪,同时要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讲述需求,首先要做的就是反问自己:我的需求是什么?我们的需求就是前面提出的感受的根源。既然是在交流中,就要让自己的需求可以在太阳下曝光晾晒,而非不可告人的阴暗。《巴黎圣母院》中的弗洛罗,道貌岸然,阴暗、阴损,就是他的需求不可告人。久而久之,他自己给自己挖掘了坟墓。需求的提出先要经过自己理性的过滤,是否正当,是否合理,是否合情。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我觉得在这个过程中人会变得更加理智和成熟,会真正的成长。因为正确的需求应该是出于爱,出于帮助别人,让别人自由、快乐的,让孩子健康成长。
请求帮助而不是命令对方。做久了老师,习惯了命令的说话方式。既然我们的初衷是希望人们包括我们所爱的家人、学生的改变和行动是出于对生命的爱,那么我们就要让对方接受,进而做出改变,有所行动。所以我们表达的方式很重要,语气很重要,把请求表达得具体明确很重要。
今天我是走近非暴力沟通,把这些理念和做法落到实际行动中尚需学习、实践、磨练,尚需不断反思、完善,也许过程漫长,但我至少接收到一种较好的思维模式,沟通方式,同时也学习一种做人的准则,体谅他人,做自己生活的主人,做自己情绪的主人,用爱去关注生命的成长
【篇二】
我又看鸡汤了,这本书很神奇。看的时候觉得作者很搞笑的,然后生活中遇到事情又总会想起他的理论。我觉得核心点就是换位思考。最近时常反思自己,总特别爱打断别人说话,然后遇见事儿还是会急于发泄自己的情绪,不太考虑说话的方式,钢铁直人
书中告诉我们要知道自己的需求是什么,当你即将失去理智时,先想想你的需求,冷静下来,再去和对方沟通。这样可避免一些不愉快。(说的挺容易的哈)
另外一点很好,就是不要去judge别人。生活中,我们总是习惯去评价一些事情,说话前都是我认为(你这么做不对),我觉得(他太能吃了)。在表达时,应该更多的学会去转述客观事实,每个人听后都会有自己的判断标准。比如:他一口气吃了6个汉堡,这个是描述客观事实。而他太能吃了,就是在judge别人。
许知远总说要带着偏见去看这个社会,也许这是他作为知识分子的一种执拗,我则理解的太过断章取义了。最近经历了很多事,大多是一些文学作品或商业电影的观后体验。曾经总是会信誓旦旦的去说这种垃圾我是不会去看的,我没时间浪费在没有营养的东西上,这种音乐太low了,我的老
年团格调下来了。可是往往当我在百无聊赖的时候试着观赏这些作品时,我会被打动。所谓的带有偏见,应该是当我尝试经历一些事情过后再去评判,而不是再未曾了解一件事物的情况下,就急于去否定,下定论。慢一点吧,不要太激进一些了吧。
【篇三】
提到非暴力,你首先会想到圣雄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他的孙子阿伦.甘地,圣雄甘地非暴力学会创始人和主席,为本书写了前言。“非暴力意味着让爱融入生活。让尊重、理解、欣赏、感激、慈悲和友情,而非自私自利、贪婪、憎恨、偏见、怀疑和敌意,来主导生活。”
马歇尔.卢森堡所著的这本《非暴力沟通》写的很实在,像一本工具书,教你如何倾听自己和他人内心的感受与需求,学会“非暴力沟通”的方法将会促进你的自我理解和内心和谐。对于时常自责、指责他人、陷入争执的人来说,这本书值得一读再读,甚至将一些要点写下来作为行为指南。
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观察、感受、需要、请求。一方面借助这四个要素诚实地表达自己,另一个方面借助它们关切地倾听和体会他人。
一、观察:
“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人们将倾向于听到批评,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总是”、“经常”、“很少”、“从不”这样的词语可能混淆观察和评论,会使我们的表达言过其实。非暴力沟通是动态的语言,不主张绝对化的结论,它提倡在特定的时间和情境中进行观察,并清楚地描述观察结果。
二、感受:
学会区分感受和想法,通过建立表达感受的词汇表,我们可以更清楚地表达感受。
以下词表达的是感受:(我觉得)兴奋、喜悦、甜蜜、感动、欣慰、踏实、安全、放心;害怕、担心、着急、紧张、尴尬、惭愧、失望、困惑、寂寞、茫然、郁闷等等。
以下词表达的是想法和判断:(我认为)被羞辱、被拒绝、被打扰、被贬低、不受重视、不负责任等。
三、需要:
我们大多数的人使用的语言倾向于评判、比较、命令和
指责,而不是鼓励我们倾听彼此的感受和需要。对他人的评价实际上反映了我们的需要和价值观。比较也是一种评判,与他人做比较,会让你过上悲惨生活。我们无法强迫他人按我们的期待生活。
感受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我们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对他人言行的看法,导致了我们的感受。我们对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动负有责任。可以通过“我(感到)。。。因为我。。。”的表达方式来认识感受与自身的关系。
如果我们想利用他人的内疚,我们通常采取的办法是,把自己不愉快的感受归咎于对方,比如:“你成绩不好让我伤透了心。”
“不得不”的这种表达方式淡化了个人责任,“你让我”这种表达方式忽视了我们情感的内在根源。
听到不中听的话的四种选择:1、责备自己;2、指责他人;3、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4、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四、请求:
清楚地告诉对方,我们需要他们做什么,而不是请求他人不做什么。我们把愿望说得越清楚,他人也就越可能做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