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壳式换热器热力计算

合集下载

管壳式换热器的建模、换热计算和CFD模拟

管壳式换热器的建模、换热计算和CFD模拟

毕业设计(论文)管壳式换热器的建模、换热计算和CFD模拟专业年级2007级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学号姓名******** 杨郭指导教师刘巍评阅人刘庆君二零一一年六月中国南京任务书课题名称:管壳式换热器的建模、换热计算与CFD模拟课题类型:毕业论文任务书内容:1、英文资料的翻译5千个汉字字符以上(要求和热动、空调、能源、环境、新能源等本专业有关的内容,可以是英文著作、设备使用手册、英文文献检索、英文专利文献、网上专题介绍等实用性的、将来工作中可遇到的相关题材的文章,最好不要是科普类、教学类的英文)2、使用的原始资料(数据)及设计技术要求:2.1.管壳式换热器,热交换功率100kW,200kW。

2.2.温度进口350~500℃,出口温度150~200℃,流速可变;温度进口100~150℃,出口温度300~450℃,流速可变。

其总流阻损失应在满足规定要求。

2.3.换热器材料可选,几何尺寸可变;工作介质可选择(空气、水、氟利昂) 2.4.换热器外壁面绝热保温; 2.5.采用CFD模拟计算与能量分析,对系统进行相关工况的模拟;3、设计内容:3.1. 学习和消化设计任务书,按照设计任务书的设计内容,拟定工作内容和计划,拟定出设计和计算的每个过程中应该遵循设计要求与规定。

3.2.查找和收集有关管壳式换热器的历史和现状资料,查找相关管壳式换热器的运用案例,及其相关的技术条件和运行要求。

3.3.以科技文献检索,包括期刊、专利、设计标准、产品标准、设计手册、产品样本,寻找和熟悉相关的分析计算软件;熟悉设计工具软件、电脑等;3.4.根据已知参数,用ProE设计出符合要求的管壳式换热器,并学习如何导入相关软件进行网格设计;3.5.进行管壳式换热器CFD网格设计,用fluent软件对管壳式换热器进行变工况运行能量分析;3.5.分析计算换热器的流阻损失,其结果的合理性,分析提高换热效率主要手段和改进的方向。

3.6.输出的计算文件包括:3.6.1.完整的毕业设计任务书3.6.2.符合要求的算模型的结构、尺寸; 3.6.3.换热计算的过程、表格,计算结果的结论等等; 3.6.4.规定状态的CFD模拟结果和能量分析图; 3.6.5.毕业设计论文; 3.7.把所作的工作、学习的体会、方案的选择过程、计算方案过程等写在过程手册中,写好毕业设计论文。

管壳式换热器热力计算软件开发

管壳式换热器热力计算软件开发

这一缺点 ,并能够提高热力计算的准确性 ,另外
软 件具有 友好 的界 面 ,用户 可 以选择 合适 的换 热
№, 1 6e P dt ) () =. R) r /) / 6 8  ̄ ( (
式中: r ,胁, r 分别 为努 赛尔 ,雷诺 和普 ,尸, 朗特准则数;n为常数 ,流体被加 热时取 04 ., 被冷却时取 0 3 , 分别为管 的内径和管 的长 . ;d Z 度,m;u,u 分别为流体 的平均动力粘度和管 , 壁 处的动 力粘度 ,k/ ( ・ ) g m s。 ②壳侧对流传热系数的计算 般情 况下在 壳侧加 折流板 来强化 壳侧 的对
钢 铁厂 的加 热炉是 大型 的耗 能设 备 ,其 出炉 膛 烟气 温度 一般 为 90C左右 ,经加 热 炉尾 部空 0 ̄ 气 换热 器换 热后 的烟 气 温度 仍 然有 40~50e。 5 0 ̄ 然后 排 人大 气 … ,很 大 一 部 分 热 量 没 有 得 到 回 收利 用 ,造成 了能源 的浪费 。随着 国家节 能减排
平台 ,可以实现管壳式换热器的热力设计计算和热 力校核计算 。通过 该软件可 以对换热器 进
行优化设 计。 关键 词 加热 炉 管壳式换热器 热力计算
De eo m e f t r o n m i a c l to s fwa e v l p nto he m dy a c c l u a i n o t r f r s e la d t be h a x ha g r o h l n u e te c n e
Wa gK n Y ig Z aY o n u uO nt  ̄ h o a ( otes m nvr t) N r at U i sy h e ei
Ab t a t T e te mo y a c c lu ain s f a e fr s el a d t b e t e c a g r u e o h sr c h h r d n mi ac l t ot r o h l n u e h a x h n e s d fr t e o w w se h a e o e yWa nr d c d a t e t c v r s i t u e .T e s f r a e eo e sn . a g a e T e d sg r o h ot e W d v lp d u i g VB 6 0 ln u g . h e in wa s c c lt n n e c e k c c lt n o l e f i e y t e s f r .T e s f r o l rv d l a u a o s a d t h c a ua i s c ud b n s d b ot e h t e c ud p o i e i h l o i h h wa o wa f u d t n f rltro t zn e in. o n ai s o ae p mii g d sg o i Ke wo d h ai g fr a e s ela d t b e te c a g r te mo y a c c c lt n y rs e t n c h l n u e h a x h n e h r d n mi a ua i n u l o

管壳式热交换器

管壳式热交换器

2.5.2 流体温度和终温的确定
• 在换热器设计中加热剂或冷却剂出口温度需由设计 者确定。如冷却水进口温度需依当地条件而定,但 出口温度需通过经济权衡作出选择。在缺水地区可 使出口温度高些,这样操作费用低,但使传热平均 温差下降,需传热面积增加使得投资费用提高,反 之亦然。根据经验一般应使∆tm大于10℃为宜, 此外若工业用水作为冷却剂出口温度不宜过高,因 工业用水中所含的盐类(主要CaCO3,MgCO3,CaSO4、 MgSO4等)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若出口温度 过高,盐类析出,形成垢层使传热过程恶化,因此 一般出口温度不超过45℃。所以应根据水源条件, 水质情况等加以综合考虑后确定。水源严重缺乏地 区可采用空气作为冷却剂,但使传热系数下降。对 于加热剂可按同样原则选择出口温度
一、管、壳程介质的配置 有利于传热、压力损失小。具体如下: 1、流量小、粘度大的流体走壳程较好。 2、温差较大时,K大的流体走壳程。 3、与外界温差大的流体走管程。 4、饱和蒸汽走壳程。 5、含杂质流体走管程。 6、有毒介质走管程。 7、压降小走壳程。 8、高温、高压、腐蚀性强的流体走管程。
2.5.1 流体在换热器中内的流动 空间选择
管程变化对阻力影响
• 对同一换热器,若由单管程改为两管程, 阻力损失剧增为原来的8倍,而强制对流 传热、湍流条件下的表面传热系数只增 为原来的1.74倍;若由单管程改为四管程, 阻力损失增为原来的64倍,而表面传热 系数只增为原来的3倍。由此可见,在选 择换热器管程数目时,应该兼顾传热与 流体压降两方面的得失。
– 见公式2.21
2.3 管壳式换热器的传热计算
• • • • • 一、热力设计任务 1.合理的参数选择及结构设计 2.传热计算和压降计算 热力设计:设计计算,校核计算。 设计计算:已知传热量Q,换热工质工作 参数(进、出口温度),求F和结构形式。 • 校核计算:已知换热器的具体结构、某 些参数来核定另一参数。

管壳式换热器设计说明书

管壳式换热器设计说明书

1.设计题目及设计参数 (1)1.1设计题目:满液式蒸发器 (1)1.2设计参数: (1)2设计计算 (1)2.1热力计算 (1)2.1.1制冷剂的流量 (1)2.1.2冷媒水流量 (1)2.2传热计算 (2)2.2.1选管 (2)2.2.2污垢热阻确定 (2)2.2.3管内换热系数的计算 (2)2.2.4管外换热系数的计算 (3)2.2.5传热系数K计算 (3)2.2.6传热面积和管长确定 (4)2.3流动阻力计算 (4)3.结构计算 (5)3.1换热管布置设计 (5)3.2壳体设计计算 (5)3.3校验换热管管与管板结构合理性 (5)3.4零部件结构尺寸设计 (6)3.4.1管板尺寸设计 (6)3.4.2端盖 (6)3.4.3分程隔板 (7)3.4.4支座 (7)3.4.5支撑板与拉杆 (7)3.4.6垫片的选取 (7)3.4.7螺栓 (8)3.4.8连接管 (9)4.换热器总体结构讨论分析 (10)5.设计心得体会 (10)6.参考文献 (10)1.设计题目及设计参数1.1设计题目:105KW 满液式蒸发器 1.2设计参数:蒸发器的换热量Q 0=105KW ; 给定制冷剂:R22;蒸发温度:t 0=2℃,t k =40℃,冷却水的进出口温度: 进口1t '=12℃; 出口1t "=7℃。

2设计计算 2.1热力计算 2.1.1制冷剂的流量根据资料【1】,制冷剂的lgp-h 图:P 0=0.4MPa ,h 1=405KJ/Kg ,h 2=433KJ/Kg ,P K =1.5MPa ,h 3=h 4=250KJ/Kg ,kgm04427.0v 31=,kgmv 3400078.0=图2-1 R22的lgP-h 图制冷剂流量skg skg h h Q q m 667.0250405105410=-=-=2.1.2冷媒水流量水的定性温度t s =(12+7)/2℃=9.5℃,根据资料【2】附录9,ρ=999.71kg/m 3,c p =4.192KJ/(Kg ·K)smsmt Q P 333'210vs 10011.5)710(192.471.999105)t (c q -⨯=-⨯⨯=-=‘ρ2.2传热计算 2.2.1选管为提高冷媒侧的对流换热系数,采用外螺纹管,根据资料【3】p71换热管用低翅片管序号3,规格φ16×1.5,如图所示:mm 25.1s f = mm 86.15d t = mm 5.1h = mm 11d i = mm 86.12d b =,每米管长管外表面积mm15.0a 2of =,螺纹管增强系数35.1=ϕ,铜管导热系数)·m (39802C W=λ图2-2 外螺纹管结构图 2.2.2污垢热阻确定冷媒水平均温度C t o s 5.9=,制冷剂C t o 20=,水的流速取s m s m u 15.1>=,根据资料【1】p198表9-1,管内污垢系数W C o2i m 000045.0=γ 管外污垢系数W C o2o m 00009.0=γ2.2.3管内换热系数的计算冷媒水的定性温度C t o s 5.9=,查物性表得:371.999mkg=ρ,7275.9=r p ,s m10330.126-⨯=υ ,)m (10285.572K W ⋅⨯=-λ,暂取水的流速smu 7.1=,管程设计为2程,每流程管子数317.11114.350114d q 422vs=⨯⨯⨯==uZ iπ,当Z=31时,冷媒水的实际流速为smsmzd q u ivs702.1311114.310011.544232=⨯⨯⨯⨯==π,1407710330.11011702.1Re 63=⨯⨯⨯==--υiud根据资料【2】6-15,828.947275.914077023.0r e 023.0u 3.08.03.08.0=⨯⨯==P R N ,)·m (4938)·(101110285.57828.94d ·o2o232iC WC m WNu a i =⨯⨯⨯==--λ2.2.4管外换热系数的计算平均传热对数温差:C C t t t t t Oo m 213.7510ln 510'"ln'"=-=∆∆∆-∆=∆管外换热系数45.0082.0002.3P θα=,其中20000-=-=w w t t t θ2.2.5传热系数0K 计算传热过程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热量经过制冷剂的传热过程,其传热温差为0θ;第二部分是热量经过管外污垢层、关闭、管内污垢层以及冷媒水的传热过程。

水水管壳式换热器

水水管壳式换热器
R=d0*u0/γ f0=5.0*Re^(-0.223)
△p1/ =F*f0*u0*(NB+1) *1000*u0^2/2
△p2/ =NB*(3.5-2*h/D) *1000*u0^2/2 液体
∑△p0/ =(△P1/+△P2/) *Fs*Ns (=
8.231646251 0.025 0.011052211 #NAME? 0.00000054 #NAME? #NAME? 9
#NAME?
#NAME? 1.15
#NAME? #NAME?
λ Nu=0.023*Re0.8*Pr0.4
a1=Nu*λ/d1
4.331 0.6072 69.98519256 1931.591315
λ Nu=0.33*Re0.6*Pr0.33
a2=Nu*λ/d1 λ1
3.563 0.643
#NAME? #NAME? 16.3
壳程水Pr数: 壳程水导热系数W/m.k 壳程Nu系数 壳程给热系数a2 管子导热系数 计算总传热系数k1
考虑污垢85%后,总传 热系数k
八 结论 该换热器满足使用要求
m3/h m m2 m/s
m2/s
Pa Pa
Pa
正三角形排列的 nc=1.1*(n总^0.5)
A0=h(D-nCd0)/2 u0=Q/(A0*36000)
1/(1/a1+1/a2+0.002/λ1+
0.0000)
#NAME?
0.85*k1
#NAME? =( #NAME?
℃ ℃ t/h ℃ ℃ t/h
kcal/h
℃ kcal/m2h℃
m2 m2 m2 %
)MPa kcal/m2.h.℃)

汽水管壳式换热器热力计算

汽水管壳式换热器热力计算

kcal/h kcal/m2.h. ℃
94800.8 3500
0.6
kcal/h kcal/m2.h. ℃
17078.7 1200
0.55
1.94
2.14
m2
7.40
280.7554059
三.水侧计算
水流量
t/h
12
水进口温度 t1

80
1847008866.xls
(= 928.9 w/m2. ℃) (= 4063.9 w/m2. ℃) (= 1393.3 w/m2. ℃)
用户:
热力计算书 不锈钢管 1、2号机
MPa(a) ℃ ℃
kcal/kg kcal/kg 源自cal/kg kcal/kg ℃ ℃ ℃
t/h
0.003 120
134.000
705.002 663.397 177.687 90.184
80 90 90.000 12
kcal/h
Q=CGt(t2-t1)=

663.397
134.00
1847008866.xls
120000 177.687 90.184 134.00
90
89.32
80 81.42
30
44.68
52.58
10
Δ T1=
Δ T1-Δ T2 Δ Tm过=
30 ℃ Δ T3= 52.58 ℃
Δ T2= 44.68
Δ T2=
10
=
36.85
设计工况
2.5 41.2 50
1847008866.xls
198.1489155
0.891265597 1 40 40 40
已查
25 2 32

u型管换热器设计说明书(1)

u型管换热器设计说明书(1)
由于垫片宽度为 3mm,则开槽取 4mm。壳程侧隔板槽深 4mm,管程隔板 槽深 4mm。
圆整为 24mm
(4).管板直径
根据容器法兰相关参数需要,取管板直径 D=473mm
考虑到金属的热膨胀尺寸,可由微小负偏差,但不允许有正偏
差。
(5).管板连接设计
由之前热力计算部分以确定布管方式选用正方形排布,布管限定
t 189 MPa
焊接接头系数取 0.85
8
0.5 400
0.623mm
2 189 0.85 0.5 0.5
又封头厚度因与筒体厚度相同以减少焊接所产生的应力,最终取封
头厚度为 8mm
2. 管箱短节设计:
管箱深
(1)管箱短节厚度设计:
度 300mm
管箱短节厚度与筒体厚度相同, 8mm
11
由 NB/T47020—47027-2012 查得长颈对焊法兰如下图所示: 其中:
D=565m m
L=26mm 螺栓 M24 C=26mm
(2)由上述数据可得 (3)预紧状态下的法兰力矩按下式计算:
12
(4)由机械设计手册查得 M20 的小径为 由此可得实际使用的螺栓总面积
(5)操作状态的法兰力矩计算: 作用于法兰内径截面上内压引起的轴向力 由下式计算:
,允许正偏差为,负偏差为 0,
即管孔为
(4) 折流板的固定
拉杆直
折流板的固定一般采用拉杆与定距管等原件与管板固定,其固 径
定形式由一下几种:
12mm
a. 采用全焊接法,拉杆一段插入管板并与管板固定,
拉杆长
每块折流板与拉杆焊接固定。

b. 拉杆一段用螺纹拧入管板,每块折流板之间用定距
8000mm

管壳式换热器热力计算软件的开发

管壳式换热器热力计算软件的开发

应用领域:石油、化工、制药、食品等工业领域 案例分析:某石化企业管壳式换热器优化改造项目,通过该软件计算,实现了能效提升和生产成本的降低。
测试目的:验证软 件的准确性和可靠 性
测试方法:单元测 试、集成测试、系 统测试和验收测试
测试内容:热力计 算、数据输入输出 、界面操作等
验证方法:与手工 计算结果进行对比 ,确保误差在允许 范围内
运行数据。
数据分析功能: 软件可以对采 集的数据进行 深入分析,包 括温度、压力、 流量等参数。
可视化界面: 软件提供直观 的可视化界面, 方便用户查看 和分析数据。
数据导出功能: 用户可以将分 析结果导出为 Excel或其他格 式的文件,方 便进一步处理
和分享。
软件支持用户根据实际需求自定义参数,满足不同场景的计算需求。 用户可以构建自己的模型,通过软件进行热力计算,提高计算效率和精度。 软件提供了丰富的模型库,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模型进行计算。 用户自定义参数和模型功能增强了软件的灵活性和适用性,提高了用户体验。
满足工程实际需求,提高换热器设计效率 实现自动化计算,减少人工干预和误差 界面友好,方便用户操作和学习 具备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便于未来功能升级和优化
算法的原理:介绍算法的基 本原理和计算过程
算法的选取:根据换热器热 力计算的需求,选择合适的 算法进行计算
算法的实现:详细说明算法 在软件中的实现过程和步骤
和个性化
预测未来软件 将更加注重用 户体验和易用

汇报人:
算法的优化:针对换热器热 力计算的特点,对算法进行
优化和改进
数据库类型:选择合适的数据库类型,如关系型数据库或非关系型数据库 数据模型设计:根据软件需求设计合适的数据模型 数据存储管理:实现数据的存储、备份、恢复和清理等功能 数据访问控制:设置合适的访问权限和角色,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管壳式换热器传热计算示例终 用于合并

管壳式换热器传热计算示例终 用于合并

Pa;
取导流板阻力系数:
;
导流板压降:
壳程结垢修正系数: 壳程压降:
Pa ;(表 3-12)
管程允许压降:[△P2]=35000 Pa;(见表 3-10) 壳程允许压降:[△P1]=35000 Pa;
△P2<[△P2] △P1<[△P1] 即压降符合要求。
Pa;
(2)结构设计(以下数据根据 BG150-2011)
m2; 选用φ25×2、5 无缝钢管作换热管; 管子外径 d0=0、025 m; 管子内径 di=0、025-2×0、0025=0、02 m; 管子长度取为 l=3 m; 管子总数:
管程流通截面积:
取 720 根 m2
管程流速: 管程雷诺数: 管程传热系数:(式 3-33c)
m/s 湍流
6)结构初步设计: 布管方式见图所示: 管间距 s=0、032m(按 GB151,取 1、25d0); 管束中心排管的管数按 4、3、1、1 所给的公式确定:
结构设计的任务就是根据热力计算所决定的初步结构数据,进一步设计全部结构尺寸, 选定材料并进行强度校核。最后绘成图纸,现简要综述如下:
1) 换热器流程设计 采用壳方单程,管方两程的 1-4 型换热器。由于换热器尺寸不太大,可以用一台,未考虑 采用多台组合使用,管程分程隔板采取上图中的丁字型结构,其主要优点就是布管紧密。 2)管子与传热面积 采用 25×2、5 的无缝钢管,材质 20 号钢,长 3m,管长与管径都就是换热器的标准管子 尺寸。 管子总数为 352 根,其传热面积为:
3)传热量与水热流量
取定换热器热效率为η=0、98; 设计传热量:
过冷却水流量:
; 4)有效平均温差 逆流平均温差:
根据式(3-20)计算参数 p、R: 参数 P:

管式换热器热力计算

管式换热器热力计算

这只是个模板,你还要自己修改数据,其中有些公式显示不出来。

不明白的问我。

一.设计任务和设计条件某生产过程的流程如图所示,反应器的混合气体经与进料物流患热后,用循环冷却水将其从110℃进一步冷却至60℃之后,进入吸收塔吸收其中的可溶组分。

已知混和气体的流量为227301㎏/h,压力为6.9MPa ,循环冷却水的压力为0.4MPa ,循环水的入口温度为29℃,出口温度为39℃,试设计一台列管式换热器,完成该生产任务。

物性特征:混和气体在35℃下的有关物性数据如下(来自生产中的实测值):密度定压比热容=3.297kj/kg℃热导率=0.0279w/m粘度循环水在34℃下的物性数据:密度=994.3㎏/m3定压比热容=4.174kj/kg℃热导率=0.624w/m℃粘度二.确定设计方案1.选择换热器的类型两流体温的变化情况:热流体进口温度110℃出口温度60℃;冷流体进口温度29℃,出口温度为39℃,该换热器用循环冷却水冷却,冬季操作时,其进口温度会降低,考虑到这一因素,估计该换热器的管壁温度和壳体温度之差较大,因此初步确定选用浮头式换热器。

2.管程安排从两物流的操作压力看,应使混合气体走管程,循环冷却水走壳程。

但由于循环冷却水较易结垢,若其流速太低,将会加快污垢增长速度,使换热器的热流量下贱,所以从总体考虑,应使循环水走管程,混和气体走壳程。

三.确定物性数据定性温度:对于一般气体和水等低黏度流体,其定性温度可取流体进出口温度的平均值。

故壳程混和气体的定性温度为T= =85℃管程流体的定性温度为t= ℃根据定性温度,分别查取壳程和管程流体的有关物性数据。

对混合气体来说,最可靠的无形数据是实测值。

若不具备此条件,则应分别查取混合无辜组分的有关物性数据,然后按照相应的加和方法求出混和气体的物性数据。

混和气体在35℃下的有关物性数据如下(来自生产中的实测值):密度定压比热容=3.297kj/kg℃热导率=0.0279w/m粘度=1.5×10-5Pas循环水在34℃下的物性数据:密度=994.3㎏/m3定压比热容=4.174kj/kg℃热导率=0.624w/m℃粘度=0.742×10-3Pas四.估算传热面积1.热流量Q1==227301×3.297×(110-60)=3.75×107kj/h =10416.66kw2.平均传热温差先按照纯逆流计算,得=3.传热面积由于壳程气体的压力较高,故可选取较大的K值。

管壳式热交换器的热力计算

管壳式热交换器的热力计算
0.14
f Nu 0.027 Re 0.8 Pr1/ 3 w
2) 过渡区:Re=2300~10000
6 10 5 校正因子 1 Re1.8
a aT
3)层流 Re<2300
1/ 3 f Nu 1.86(Re Pr)1/ 3 d / l w 0.14
当允许的压降给定,最大的速度就可以计算得到。 最佳速度 投资费用和运行费用最低。
5. 管壳式换热器的热补偿问题
热交换器会受到因压力产生的轴向力、轴向力以及因温差产生的轴向力。另 外还有在管子和管板的连接处产生的拉脱力。
6.管壳式换热器的振动与噪声
五. 管壳式热交换器的设计程序
1.原始资料 2.定性温度,物性 3.热流量和质量流量(基于热平衡) 4.选材料 5.选流动方式 6.计算平均温差 7.初选传热系数 K’ ,初算传热面积 8.设计热交换器的结构。包括:管径、流速、管数、管程、管距、管子排列方 式、壳程、折流板数、折流板间距等 9.热力计算 10. 阻力计算 11. 校核传热系数传热面积 12. 核算壁温 13. 强度计算和各种热应力 14. 绘制图纸、编写材料表等。
Gs
壳程流体质量流速
Jc 折流板切口核跨距校正因子, 用以表达因壳程折流板缺口效应时对理想传热因子的 修正。缺口处不排管时,它的值是 1.0。 Jl 壳流泄漏效应校正因子,包括壳体对折流板(E 流路)和管子对准拉的泄漏(A 流 路) ,其值一般是 0.7~0.8. Jb 管束 C 流路和 E 流路的旁路校正因子,其值通常为 0.7~0.9。 Js 管束进口区和出口区跨距与中间区不同的校正因子其值通常为 0.85~1.0。 Jr 层流时逆向传热温差校正因子。它只适用于壳程流体雷诺数低于 100,当雷诺数低 于 20 时充分有效。否则,它的值是 1。

U型管换热器设计说明书

U型管换热器设计说明书
(1)管板形式选择: 管板形式选择 a 型:管板通过垫片与壳体法兰和管箱法兰连接。管板
形式如下图:
(2)管板计算 按照 GB151——1999 管壳式换热器中 a 型连接方式管板的计算步骤进行下
列计算。 a)根据布管尺寸计算
在布管区围,因设置隔板槽和拉杆结构的需要,而未能被换 热管支撑的面积, 对于正方形排布
煤油在管中的流速为 0.8~1,取管程流体流速
常用换热管为

选用外径
管程流体体积流量可由煤油的要求流量的出:
n=20 N=4
换热管。
L=8m
取管数 由换热面积确定管程数和管长: 由于是 U 型管换热器,由 GB151-1999 管壳式换热器查得有 2,4 两种管程可 选。 初选管程为 4
考虑到常用管为 9m 管,为生产加工方便,选用单程管长 8m 又考虑到单程管长 8m 会使得换热器较长,在选取换热器壳体径时,尽量选取 较大的,以保证安全,因此换热器部空间较大,故选用较为宽松的正方形排 布。 换热管材料 由于管程压力大于 0.6MPa,不允许使用焊接钢管,故选择无缝冷拔钢管。
折流板间 距 200mm
计算压力
圆筒径由选定的圆筒公称直径得 设计温度下的圆筒材料的许用应力由选定的材料 Q345R 从 GB150.2 中查得
焊接接头系数
由于壳程流体为水,不会产生较严重的腐蚀,选取腐蚀 yu 量 又由于 Q345R 在公称直径为 400mm 是可选取得最小厚度为 8mm,则选择圆 筒厚度为 8mm 折流板间距: 折流板间距一般不小于圆筒径的五分之一且不小于 50mm;因此取折流板间 距为 200mm 核算传热系数: 由 GB151—1999 管壳式换热器得到包括污垢在的,以换热管外表面积为基准 的总传热系数 K 的计算公式:

管壳式换热器热力计算

管壳式换热器热力计算

管壳式换热器热力计算管壳式换热器是一种常见的换热设备,广泛应用于化工、石油、电力等行业中。

它由管束(包括管子和管板)和壳体组成,并通过管板将管子固定在壳体上。

在换热过程中,热媒流体在管内流动,冷媒流体在壳侧流动,两种流体通过壳体和管道之间的壳壳换热器进行热量传递。

因此,热力计算对于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和运行至关重要。

管壳式换热器的热力计算主要包括确定整个系统的热量传递量和热阻。

其中,热量传递量是指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换热器的热量,而热阻则是指媒体在传递热量过程中所遇到的阻力。

在进行热力计算时,需要根据具体的工况参数,采用一定的算法和理论来计算热量传递量和热阻。

首先,需要确定管壳式换热器的传热面积。

传热面积是传热的关键因素,它决定了热量传递的效率。

传热面积的计算公式为:A=π*D*L*N其中,A表示传热面积,D表示管子的外径,L表示管子的有效长度,N表示管子的数量。

然后,需要计算传热系数。

传热系数是指在单位时间内传递的热量和温度差之间的比值。

计算传热系数需要考虑媒体的物性参数,包括流体的粘度、导热系数、比热容等。

传热系数的计算公式为:U = 1 / (1 / hi + δ / λ + 1 / ho)其中,U表示传热系数,hi表示内层传热系数,δ表示管道壁厚度,λ表示管道壁材料的导热系数,ho表示外层传热系数。

接下来,需要确定壳侧和管侧流体的温度差。

壳侧流体的温度差可以通过流体的进出口温度差来计算,管侧流体的温度差可以通过管内流体进行热力平衡计算得到。

最后,根据所得的参数,可以计算热量传递量和热阻。

热量传递量的计算公式为:Q = U * A * ΔTlm其中,Q表示热量传递量,ΔTlm 表示对数平均温差。

而热阻的计算公式为:R=1/U*A其中,R表示热阻,U表示传热系数,A表示传热面积。

通过以上的热力计算,可以确定管壳式换热器的传热性能和热力参数,为正确选择和设计换热器提供依据。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考虑到其他因素,如压力损失、换热器的结构、材料选择等。

管壳式换热器传热计算示例(终)

管壳式换热器传热计算示例(终)

管壳式换热器传热设计说明书设计一列管试换热器,主要完成冷却水——过冷水的热量交换设计压力为管程1.5MPa (表压),壳程压力为0.75MPa(表压),壳程冷却水进,出口温度分别为20℃和50℃,管程过冷水进,出口温度分别为90℃和65℃管程冷水的流量为80t/h。

2、设计计算过程:(1)热力计算1)原始数据:过冷却水进口温度t1′=145℃;过冷却水出口温度t1〞=45℃;过冷却水工作压力P1=0.75Mp a(表压)冷水流量G1=80000kg/h;冷却水进口温度t2′=20℃;冷却水出口温度t2〞=50℃;冷却水工作压力P2=0.3 Mp a(表压)。

改为冷却水工作压力P2=2.5 Mp2)定性温度及物性参数:冷却水的定性温度t2=( t1′+ t1〞)/2=(20+50)/2=35℃;冷却水的密度查物性表得ρ2=992.9 kg/m3;冷却水的比热查物性表得C p2=4.174 kJ/kg.℃冷却水的导热系数查物性表得λ2=62.4 W/m.℃冷却水的粘度μ2=727.5×10-6 Pa·s;冷却水的普朗特数查物性表得P r2=4.865;过冷水的定性温度℃;过冷水的密度查物性表得ρ1=976 kg/m3;过冷水的比热查物性表得C p1=4.192kJ/kg.℃;过冷水的导热系数查物性表得λ1=0.672w/m.℃;过冷水的普朗特数查物性表得P r2;过冷水的粘度μ1=0.3704×10-6 Pa·s。

过冷水的工作压力P1=1.5 Mp a(表压)3)传热量与水热流量取定换热器热效率为η=0.98;设计传热量:过冷却水流量:;4)有效平均温差逆流平均温差:根据式(3-20)计算参数p、R:参数P:参数R:换热器按单壳程2管程设计,查图3—8得温差校正系数Ψ=0.83;有效平均温差:5)管程换热系数计算:附录10,初定传热系数K0=400 W/m.℃;初选传热面积:m2;选用φ25×2.5无缝钢管作换热管;管子外径d0=0.025 m;管子径d i=0.025-2×0.0025=0.02 m;管子长度取为l=3 m;管子总数:取720根管程流通截面积:m2管程流速:m/s管程雷诺数:湍流管程传热系数:(式3-33c)6)结构初步设计:布管方式见图所示:管间距s=0.032m(按GB151,取1.25d0);管束中心排管的管数按4.3.1.1所给的公式确定:取20根;壳体径:m 取Di=0.7m;长径比:布管示意图l/D i=3/0.9=3.3 ,合理选定弓形折流板弓形折流板弓高:折流板间距:m折流板数量:折流板上管孔直径由GB151-2014可确定为 0.0254mm折流板直径由GB151-2014可确定为 0.6955m 7)壳程换热系数计算壳程流通面积:根据式(3-61)中流体横过管束时流道截面积046.0032.0025.016.0233.01o i c1=⎪⎪⎭⎫⎝⎛-⨯=⎪⎪⎭⎫ ⎝⎛-=s d BD A m 2壳程流速:m/s ;壳程质量流速:kg m 2/s ;壳程当量直径:m ;壳程雷诺数:; 切去弓形面积所占比例按 h/D i =0.2查图4-32得为0.145壳程传热因子查 图3-24得为j s =20 管外壁温度假定值 t w1′=45℃ 壁温过冷水粘度 Pa.s粘度修正系数:根据式(3-62)计算壳程换热系数:8)传热系数计算:水侧污垢热阻:r 2=0.000344m 2.℃/w 管壁热阻r 忽略 总传热系数:传热系数比值,合理9)管壁温度计算:管外壁热流密度:W/m2.℃根据式(3-94a)计算管外壁温度:℃误差较核:℃,误差不大;10)管程压降计算:根据式(3-94b)计算管壁温度:℃;壁温下水的粘度:Pa·s;粘度修正系数:;查图3-30得管程摩擦系数:管程数:;管沿程压降计算依据式(3-112):Pa (W=w.ρ)回弯压降:Pa;取进出口管处质量流速:W N2=1750 ㎏/㎡·s; (依据ρw2<3300取 w=1.822m/s) 进出口管处压降(依据 3-113):;管程结垢校正系数:;管程压降:11)壳程压降计算:壳程当量直径:m;雷诺数:;查得壳程摩擦系数:λ1=0.08;(图 3-34)管束压降(公式3-129):Pa;取进出口质量流速: kg/m2·s;( ρw2<2200 取W N2=1000 ㎏/㎡·s) 进出口管压降:Pa;取导流板阻力系数:;导流板压降:Pa壳程结垢修正系数:;(表3-12)壳程压降:Pa;管程允许压降:[△P2]=35000 Pa;(见表3-10)壳程允许压降:[△P1]=35000 Pa;△P2<[△P2]△P1<[△P1]即压降符合要求。

管壳式换热器的建模换热计算和CFD模拟

管壳式换热器的建模换热计算和CFD模拟

管壳式换热器的建模换热计算和CFD模拟管壳式换热器是一种常见的换热装置,主要用于液体与气体或两种不同液体之间的换热。

它由管束(tube bundle)、壳体(shell)以及进出口和泄漏口组成。

其中,管束是换热的核心部分,液体或气体通过管束进行换热。

管壳式换热器的建模是为了研究其换热性能和优化设计。

建模的一种常见方法是利用热力学基本原理、热传导方程和流体力学方程建立数学模型。

通过对流体流动和热传导的数学描述,可以得到换热器的主要性能参数,如换热系数、总换热面积、温度场分布等。

换热计算是建立在换热器建模的基础上,通过求解数学模型得到换热器的换热性能参数。

换热计算可以采用数值方法、经验公式或实验方法。

数值方法,如有限元法、有限差分法和经验公式,可以求解微分方程组得到数值解。

经验公式则是基于已有的实验数据和大量的实验经验,经过统计和拟合,得到可直接应用于实际换热器的换热计算公式。

在进行管壳式换热器的CFD模拟之前,需要进行几个前置工作:1.确定仿真的目标,如换热量、压降和温度分布等;2.制定合理的假设,如流体是不可压缩流体,壳体和管束是光滑的表面,流体是定常流动等;3.确定边界条件,如进出口流量、入口温度,壳体和管束表面的壁温等。

CFD模拟过程中,需要进行网格划分、模型求解和后处理等步骤。

网格划分是将模拟区域划分为多个小区域的过程,区域内的物理变量通过网格内插得到;模型求解是通过数值方法求解流体力学方程和热传导方程,计算得到流体流动和温度场分布;后处理是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和可视化展示,如绘制轮廓图、剖面图、温度分布图等。

总之,管壳式换热器的建模、换热计算和CFD模拟是对其换热性能进行研究和优化设计的关键工作。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进行换热计算和进行CFD模拟,可以深入了解换热器的换热过程、性能特点和强弱点,从而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管壳式换热器热力计算软件开发

管壳式换热器热力计算软件开发

管壳式换热器热力计算软件开发首先,对于管壳式换热器的热力计算,我们需要考虑的主要参数有:进出口工质的温度、流量以及热传导系数、管壳侧的传热系数、壳程侧的流体压降等。

因此,软件的第一项功能应该是输入这些参数的接口。

软件应该提供一个用户友好的界面,可以让用户输入进口工质的温度和流量,以及壳程侧和管程侧的传热系数和压降等数据。

用户可以通过鼠标点击或者键盘输入的方式进行操作,界面应该简洁明了,便于用户理解和操作。

接下来,软件需要对用户输入的数据进行校验和计算。

首先,软件需要对用户输入的数据进行合法性检查,例如温度和流量是否符合物理规律,传热系数和压降是否在合理范围内等。

同时,软件还需要进行单位的转换,以确保输入的数据符合计算要求。

在完成数据校验后,软件应该通过相应的计算公式对管壳式换热器进行热力计算。

根据输入的参数,软件可以计算出热量的传递、流体压降以及换热器的效率等相关信息。

这些计算结果应该以数值和图形的方式呈现给用户,以便用户轻松地理解和分析。

此外,软件还应该具备一些辅助功能,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例如,软件可以提供一些换热器的设计和选型建议,根据用户输入的数据,软件可以自动匹配合适的换热器型号,并给出相应的建议。

此外,软件还可以包含换热器的性能库,以供用户参考和比较。

最后,为了保证软件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软件应该具备数据备份、数据加密和用户身份验证等功能。

数据备份可以防止数据丢失,数据加密可以保护用户的隐私,而用户身份验证可以防止非法访问和使用。

总结起来,我计划开发的管壳式换热器热力计算软件应该具备输入参数接口、数据校验、计算功能、结果呈现、辅助功能和安全功能等特点。

通过这款软件,用户可以方便地进行管壳式换热器的热力计算和选型,提高工作效率和精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温差修正系数FT 在错流和折流换热器中,温度分布情况相当复杂,可按(2) 中公式计算出逆流的平均温度差,然后乘以修正系数,即 可计算有效平均温差Δtm; Δtm=FTΔtlm
式中 Δtlm——逆流时的对数平均温度差,℃; FT——温差修正系数 (查换热器设计手册中图1-3-6 取得)。
2.对流传热膜系数
(1)算术平均温度差
Δtm1= (Δt1+ Δt2)/2 (2)对数平均温度差
Δtm2= (Δt2- Δt1)/ln (Δt2 / Δt1) 式中 Δtm2——较大的温度差;
Δtm1——较小的温度差。 当Δtm1/ Δtm2<2时,采用算术平均温度差,否则采用对数 平均温度差。在计算平均温度差时,对无相变的对流传热, 逆流的平均温度差大于并流的平均温度差,因而在工业设 计中在工业设计中,在满足工艺条件的情况下,通常选用 逆流。
2.1无相变对流传热的传热膜系数
(1) 管内传热膜系数 流体在管内流动,其流动阻力和传热膜系数与流体在管 内的流动状态有关,流动状态以雷诺数大小来区分。
(1.1)湍流 Re>10000 对于低粘度流体(μi<2μa, μa为常温下水的粘度),可用
αi=0.023λi/ diRei0.8Prin 应用范围:Re>10000,0.7<Pr<120,L/di>60。 当L/di>60时,应将上式乘以[1+(di/L)0.7]进行修正。
奴塞尔特数
Nu=hL/ λ,其中h、L、λ分别为流体的传热系数、特征 长度与导热系数。代表了长度与热边界岑厚度之比,表征 了流体对流换热能力的大小。
1.稳态传热方程
热流体将热量通过某固定面传给冷流体成为传热,稳态传热 的基本方程为:Q=KAΔtm
式中 Q——热负荷,W; K——总传热系数,W/(m2·℃); A ——换热器总传热面积,m2; Δtm——进行换热的两流体之间的平均温差, ℃
2.2有相变传热的传热膜系数
3.压力降的计算
3.1管程的压力降Δpi 3.2壳程压力降
问题:1
面积,壳程的对流传热膜系数可采用:
(a)
Nu=0.23Re0.6Pr1/3( μ/ μw)0.14
αo=0.23 λ/do(douρ/μ)0.6(cpμ/λ)1/3(μ/μw)0.14
应用范围:Re=(3~2) ×1000014;
特征尺寸:管外径do; 定性温度:取流体进、出口温度的算术平均值。
u取流体通过每排管子中最狭窄通道处的速度。
Di——换热器的壳体内径,m。 (c) Js=(αodes/ λo) (cpoμo/λo)1/3(μo/μw)-0.14 Js由Rees查下图求取;Rees=desGs/ μ
16
式中 αo——管外传热膜系数, W/(m2 · ℃); Gs——质量流速, kg/(m2 · s); des——当量直径,m; Di——壳体内径,m; cpo——壳程流体比热容,kJ/(kg · ℃ ); C’——相邻管间隙,m;
α过渡流= φ × α湍流 (1.3)层流 Re<2300,可用:
Nu=1.86Re1/3Pr1/3(di/L)1/3(µi/μw)0.14
应用范围:Re<2300,0.6<Pr<6700,(RePrL/di)>100。 定性温度:除μw为壁温下的值外,其余为流体进出口温度
的算术平均值。
特征尺寸:圆形管为管内径di; 非圆形管为de=4A/ Π 式中 A——流体流通截面积,m2;
2.计算管程压力降和传热膜系数 2.1如果管程压降Δpt大于允许压力降,则调整管程数重新计算。 2.2如果管内传热膜系数αi<K估,则改变管程数重新计算。若改变管程 数不能同时满足Δpt<Δp允,αi<K估的要求,则重新估计K估值,改变结构 参数进行计算。
3.计算壳程压降和传热膜系数 3.1如果壳程压降Δps大于允许压力降,可增大折流板间距。 3.2如果壳程传热膜系数αo太小,减小折流板间距。如不能同时满足壳 程压力降和传热膜系数的要求,则重新估计K估值,改变结构参数进行 计算。
αi——管内流体传热膜系数,W/(m2 · ℃); ro,ri——分别为管外、管内流体污垢热阻,
(m2 · ℃)/W;
Ao,Ai ——换热管的外表、内表传热面积, m2; Am——换热器管内和管外的平均传热面积, m2; δ——管壁厚度,m;
λw——管壁材料的导热系数, W/(m · ℃)。
1.3平均温度差和温差修正系数
雷诺数Re
Re=ρvd/μ ,其中v、ρ、μ分别为流体的流速、密度与黏 度,d为一特征长度。例如流体流过圆形管道,则d为管 道直径。利用雷诺数可区分流体的流动是层流或湍流,也 可用来确定物体在流体中流动所受到的阻力。
普朗特数
Pr=μcp/λ,其中μ、cp、λ分别为流体的粘度、定压比热 容与导热系数。代表了热边界层与流动边界层的相对厚度, 也就是流体中动量扩散与热量扩散能力的对比。
4.计算总传热系数,校核传热面积 所选用的换热器的换热面积应留有15~25%的裕度。
传热系数和导热系数的区别
1.传热系数以往称总传热系数。国家现行标准规范统一定 名为传热系数。传热系数K值,是指在稳定传热条件下, 围护结构两侧空气温差为1度(K,℃),1小时内通过1 平方米面积传递的热量,单位是瓦/平方米·度(W/㎡·K, 此处K可用℃代替)。
λo——壳程流体导热系数, W/(m · ℃); μo——壳程流体平均温度下的粘度,kg/(m · s); μw——管壁温度下的粘度, kg/(m · s) 。 注:对于等边三角形排列的管子 des=(3.464Pt2-πdo2)/(πdo) 对于正方形排列的管子 des=(4Pt2-πdo2)/(πdo)
管壳式换热器热力计算
技术部:李志昌
管壳式换热器的基本步骤:
1.初选换热器的尺寸规格 1.1初选流动方式,计算温差修正系数FT,如果FT<0.8,采用多管程或 多个换热器串联。 1.2初估总传热系数K估,在估算换热面积A估=Q/(K估FTΔtm)。 1.3初定换热器的主要结构参数。 1.4计算所选用的换热器的实际换热面积及实际所需的总传热系数。
2.导热系数是指在稳定传热条件下,1m厚的材料,两侧 表面的温差为1度(K,℃),在1小时内,通过1平方米面 积传递的热量,单位为瓦/米•度(W/m•K,此处为K可用 ℃代替)。导热系数与材料的组成结构、密度、含水率、 温度等因素有关。非晶体结构、密度较低的材料,导热系 数较小。材料的含水率、温度较低时,导热系数较小。通 常把导热系数较低的材料称为保温材料,而把导热系数在 0.05瓦/米•度以下的材料称为高效保温材料。
若考虑换热器对外界环境的散热损失Qc,则热流体放 出的热量Q1将大于冷流体所吸收的热量Q2 : Q1=Q2+Qc
Q2=ηcQ1 热损失系数ηc通常取0.97~0.98; 不管师傅考虑热损失,在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计算中, 热负荷Q一般取管内流体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1.2总传热系数K
1/K=1/αo+1/αi(Ao/ Ai)+ro+ ri( Ao/ Ai)+ δAo/ λw Am 式中 αo——管外流体传热膜系数,W/(m2 · ℃);
(b) αo=0.36 λ/de(deuoρ/μ)0.55Pr1/3(μ/μw)0.14 应用范围:2 ×103~1 ×106;
特征尺寸:de按(2.1)中des计算; 定性温度:除μw取壁温外其余均取流体进、出口温度的算
术平均值。
uo根据流体流过管间最大截面积As计算 As=lbDi(1-do/Pt) 式中 lb——折流板间距,m;
1.1热负荷
当忽略换热器对周围环境的散热损失时,根据能量平衡, 热流体所放出的热量应等于冷流体所吸收的热量。即:
Q=mccp,c(Tc,o-Tc,i)=mhcp,h(Fra bibliotekh,i-Th,o)
式中 mc,mh——分别为冷流体、热流体的质量流速,kg/s; cp,c,cp,h——分别为冷流体、热流体的定压比热容,J/(kg·℃); Tc,i,Tc,o——冷流体的进、出口温度,℃; Th,i,Th,o——热流体的进、出口温度, ℃;
JH由下图选取
(2)管外传热膜系数
(2.1 )换热器壳程无折流板时
管外传热膜系数的计算可管内传热膜系数的计算式计算,此 时以当量直径des作为定性尺寸代替管子内径。
对管壳式换热器,当管子成正三角形排列时:
des=1.1Pt2/do-do 当管子呈正方形排列时:
des=1.27Pt2/do-do 式中 Pt——换热管中心距,m。 (2.2)换热器壳程有折流板时通常缺口面积取25%的壳体内截
Π——流体浸润周边,m。
JH=(αi/cpiGi)(cpiμi/λi)2/3(μi/ μw)0.14 式中 αi——管内流体传热膜系数,W/(m2 · ℃);
cpi——流体比热容,J/(kg · ℃); Gi——管内流体质量流速,kg/(m2 · s); μi——流体平均温度下的粘度,Pa · s; μw——管壁温度下流体的粘度, Pa · s; λi——流体导热系数, W/(m · ℃); L——管长,m;
定性温度:流体进出口温度的算术平均值;
特征尺寸:管内径。
对高粘度流体,应用: α i=0.027λi/ diRei0.8Pri1/3(μi/ μw)0.14
定性温度:除μw壁温下的值外,其余为流体进出口温度的算 术平均值;
特征尺寸:管内径。
(1.2)过渡流 Re=2300~10000
当流体在管内流动为过渡流时,对流传热膜系数可先按湍流 的公式计算,然后把计算结果乘以校正系数φ,即可得到 过渡流下的对流传热膜系数。 φ =1-6×105/Re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