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财政管理体制
中国公共财政体制的改革与发展
中国公共财政体制的改革与发展近年来,中国公共财政体制的改革与发展一直备受关注。
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几十年内,中国公共财政体制不断地前进着,不断地适应着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然而,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公共财政体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因此,对于如何推进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实现财政发展的可持续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中国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意义中国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意义非常重大。
首先,公共财政体制是国家治理的基础性制度,直接影响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
其次,公共财政体制关系到财富和资源的集中和分配,影响到社会公平和正义。
再次,公共财政体制是政府运作和公共服务的重要机制,直接涉及到基层治理和社会发展的方向。
二、中国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主要动因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动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 国内经济发展面临的新压力: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阶段,面临经济增长放缓、产业结构升级、新形势下的全球化等诸多挑战,公共财政体制的改革与创新迫在眉睫。
2. 国际财政环境的变化:全球经济化趋势下,国际财政环境的变化和影响不容忽视。
国际市场的变化需要我们寻找新的公共财政政策,才能不断优化财政制度,提高财政效率。
3. 公共需求的不断增长:中国的经济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公共需求的不断增长促使公共财政体制不断改革和创新。
三、中国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发展态势在我国公共财政体制的改革与发展中,需要关注以下方面。
1. 经济结构的升级:在过去几十年中,中国经济实现了高速增长和巨大发展,但这种快速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不适应中国经济的发展需要。
公共财政体制要适应新的经济结构,加强与经济结构升级的有机关联,不断拓展和完善相关政策和制度。
2. 社会发展与治理:在中国的加强治理和推进社会发展中,公共财政体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公共财政体制需要完善预算管理和监管机制,推进目标管理等事项,不断提高财政效益。
我国公共财政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公共财政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所谓公共财政,就是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的政府分配行为,是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一种财政管理体制。
它主要着眼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弥补“市场失效”缺陷。
公共财政的历史使命,就是支持和促进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和发展。
虽然我国的公共财政管理已具雏形,然而,我国在建立公共财政,用以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由于受到计划财政管理模式的影响,仍存在许多问题,突出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1.财政供给“越位”和“缺位”并存。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财政供养范围过大,包揽过多,特别是对那些应由市场配置资源的经营性和竞争性领域延伸干预过多,大大超出了政府职能范围和财力承受水平。
相反,应由政府承担的一些社会公共需要却得不到应有的资金保障,却让市场竞争主体去承担。
2.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
近年来,我国将财政支出逐步向重点领域倾斜,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得了良好成效。
但是,从总体上看,由于财政预算的约束力逐步下降,财政资金远远不能满足重点支出的需要,教育、农业等发展领域的支出在财政总支出中的比重还有较大的提高空间。
相反,大量的资金却被用于许多非重点领域,导致财政对国家重点支出项目难以实施更加有力的资金保障。
3.政府收入机制不规范。
政府收入机制的不规范突出表现为税收的费化和收费的“越位”问题严重。
社会公共权力缺乏相应的制约,导致众多公共权力机构直接介入分配领域,严重影响相关领域正常运行。
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等现象屡禁不止,公共秩序得不到保证,公民的权利更无从谈起。
税收“缺位”和收费“越位”并存的现象,必将直接导致收费规模的扩张和政府收入机制的混乱。
同时,也将严重影响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资金保障来源。
在正确认识公共财政体制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的同时,运用相关政策以及法律手段,去缓解解决体制中的缺口和不足,是必要的,这对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应对这些问题,相应的对策有以下几点:1.财政资金应突出公共性,逐步退出经营性和竞争性领域。
公共管理学第八章公共财政管理
费。 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优抚、社会福利。
公共支出需要标准、
•
B、规费
公共部门为了履行社会经济管理职能, 提供特别行为或效劳时收取的补偿费用。 它表达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是 一种管理效劳费。
包括行政规费〔行政机关收取的费用 〕、 司法规费〔司法机关收取的费用〕。
• 政府收费的形式: 五、转轨时期我国公共财政管理的完善
为特定的公共投资工程筹集资金。 公共部门为了履行社会经济管理职能,提供特别行为或效劳时收取的补偿费用。 为非税收收入形式之一。
• A、使用者费 以预算支出的假设干特定目标为核心,采用分项排列的方法依次列出特定目标的预算资金,由拨款机构加以拨付。
性、年度性、法律性。
•
预算执行由本级财政部门负责,包括收入执行、 支出资金拨付和预算调整三个环节。
决算是对预算结果的总结和评价。目的是为了 集中反映预算活动的根本情况和政府绩效,为编 制新的预算提供参考。
三、公共收入管理
公共收入管理包括税收收入管理和非 税收收入管理。 1、税收管理
〔1〕什么是税收? 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利, 依法强制、无偿地取得公共收入的方式。 税收是最主要的公共收入形式。 税收的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
公共管理学第八章公 共财政管理
一、公共财政管理概述
• 1、公共财政的概念和特征
•
公共财政——为市场经济提供公共效
劳的政府分配行为。
•
公共财政的具体特征:以弥补市场失
灵为行为准那么;为市场提供平等效劳;
非营利性;法治性。
•
集中表达为为公共性特征。
新加坡财务管理制度
新加坡财务管理制度新加坡的财务管理制度在以下几个方面展现出其独特性和优越性:一、公共财政管理体制完善新加坡的公共财政管理体制完善,政府部门间有明确的权责分工,监督机制科学合理。
新加坡政府实行“中央施政、地方自主”管理原则,并着力加强中央和地方财政职能划分和专款专用管理。
国家财政部门负责编制全国财政预算,地方政府则按照国家的财政政策,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编制地方预算。
同时,新加坡政府严格执行“三公经费”管理制度,确保公共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监督。
二、税收管理规范新加坡的税收管理规范,税率适中,税法法规完备,税收征管高效。
新加坡的税收体系包括所得税、消费税和财产税等,税率对企业和个人是相对合理的,符合国家的财政政策。
税务机关对纳税人实行高效的征管,如开展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建立了完善的纳税人信用评价体系,推行税费违法行为的惩戒制度,有效遏制了逃税行为。
三、财政透明度高新加坡的财政透明度高,政府部门在财务公开方面做得相当出色。
新加坡政府每年都会向公众公布国家的财政收支情况,并且将国家各项政策的实施情况公之于众。
此外,新加坡政府还定期公布政府债务情况和预算执行情况,确保政府的行政活动在阳光下进行,接受公众的监督。
四、财政审计制度健全新加坡的财政审计制度是国际公认的高水准,财政审计机构独立性强,审计成果公正客观。
新加坡政府设立了专门的财政审计机构——新加坡审计署,负责对政府各方面的财政活动进行审计监督。
审计署不仅对财政收支活动进行审计,还对政府的财产管理、公共资源配置等方面进行审计,确保政府部门的财务活动合法合规。
五、债务管理科学新加坡在债务管理方面也做得较好,政府的债务是在可控范围内保持的。
新加坡政府设立了专门的债务管理部门,负责债务的筹措、使用和偿还等工作,并制定科学的债务管理政策。
新加坡政府在筹措债务时会根据国家的发展需求和财政状况,选择适当的债务形式和借款期限,确保债务的偿还安全可靠。
总之,新加坡的财务管理制度是一个完善而高效的系统,它确保了国家财政的稳健发展和公共资源的合理利用。
公共财政制度体系
公共财政制度体系公共财政制度体系是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公共财政收入、支出、预算、转移支付、收支监管、信息公开、社会保障和税收制度等为主要内容。
这些方面相互关联、相互依存,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财政收入制度财政收入制度是公共财政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税收制度和政府收费制度。
在财政收入制度中,税收是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其种类繁多、征收范围广泛,是政府实现各项职能的重要保障。
政府收费则是政府提供特定服务或准公共服务所收取的费用,一般具有补偿性、受益性和特定的目的性。
二、财政支出制度财政支出制度是公共财政制度体系中的重要方面,主要指政府预算内和预算外的财政支出。
政府预算内支出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社保等方面的支出;预算外支出主要包括国债利息支出、金融机构呆账核销、公务员及事业单位人员养老金支出等。
三、财政预算制度财政预算制度是实现财政管理科学化、法制化和规范化的基础,是政府实施各项财政政策的重要依据。
财政预算制度主要包括预算编制、审批、执行和决算等环节。
在预算编制环节,要求科学预测财政收入和支出,合理安排预算资金,确保政府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实现各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手段。
财政转移支付包括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和地方对下级政府转移支付两种形式。
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主要包括税收返还、财力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等;地方对下级政府转移支付主要包括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等。
五、财政收支监管制度财政收支监管制度是确保财政资金合规使用、防范廉政风险的重要措施。
财政收支监管主要包括对财政收入和支出的监管,以及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具体措施包括:加强审计监督,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加强对政府采购的监管等。
六、财政信息公开制度财政信息公开制度是保障公众知情权和监督权的重要举措。
财政信息公开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政府预算及执行情况、政府决算及审计报告、重要政策法规文件等。
公共财务管理制度
公共财务管理制度一、概述公共财务管理是政府对公共财政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的过程,是政府实现宏观经济调控和社会管理的重要手段。
公共财务管理制度是规范和约束政府公共财政活动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制度、程序等规定。
建立健全的公共财务管理制度对于促进公共财政的规范运作、提高财政资源的使用效率和维护国家财政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公共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1. 法制原则:公共财务管理必须严格遵循法律法规的规定,保障公共财政资源的合法、合规、合理使用。
2. 经济效益原则:在公共财务管理中,应当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确保财政资金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
3. 公开透明原则:公共财务管理应当实行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让公众了解财政活动,促进民主监督。
4. 预算管理原则:建立健全的预算管理制度,确保预算的合理编制、执行和管理。
5. 资金管理原则:加强资金使用的监督和控制,规范资金管理行为,防止滥用和挪用财政资金。
6. 风险管理原则: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机制,提高对财政风险的防范和应对能力。
7. 税收管理原则:加强税收征管和管理,促进税收制度的健全和完善。
8. 支出管理原则:加强对支出的管控和监督,提高支出的效率和效益。
三、公共财务管理的机构和职责1. 财政部门:负责财政预算的编制和管理、财政收支的决策和执行、财政资金的管理和监督等职责。
2. 国库管理机构:负责国家财政资金的集中管理、运用和监督。
3. 税务机关:负责税收的征收和管理、征税制度的实施和改进等职责。
4. 支出管理部门:负责政府支出的编制和执行、支出的监督和审计等职责。
5. 其他相关部门:包括审计机关、监察机关、金融机构等,各自负责公共财务管理中的相关事务。
四、公共财务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1. 建立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制度,确保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健全预算执行和管理制度,加强预算执行的监督和评估。
2. 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财政资金的使用和管理监督,严肃查处财政违法行为,确保财政资金的安全和有效使用。
什么是公共财政
所谓公共财政,就是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的政府分配行为,是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一种财政管理体制。
它主要着眼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弥补“市场失效” 缺陷。
公共财政的历史使命,在于它支持、促进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和发展。
有市场经济体制,必有公共财政,二者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交替推动,共同前进,是一种紧紧捆在一起的双边互动的关系。
只有真正推行公共财政,才能建立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公共财政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对依法促进公平分配,调控宏观经济,合理配置市场资源,做好国有资产管理,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正确认识推行公共财政的意义,明确其特征,找出当前推行公共财政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1]形式公共财政管理Gsoft一体化系统构架1、税收收入。
税收收入是现代国家最重要的公共收入形式,是世界各国公共收入的主要来源,一般约占各国经常性公共收入的90%以上;2、债务收入。
债务收入包括国内发型的公债,国库券,经济建设债券,向国外政府、各级组织和商业银行的借款等。
3、国有资产收益。
国有资产收益是政府凭借其资产所有权取得的股息、红利、租金、资金占有费、土地批租收入、国有资产转让及处置收入等。
4、政府费收入。
指政府各部门收取的各种费用和基金性收入,包括行政执法过程中收取的各种规费和公共财产使用费。
它们是地方政府的主要收入。
我国现阶段政府费收入主要有5类:①规费收入;②共产使用费;③特别课征;④各种摊牌性费用;⑤特许金。
5、其他收入形式。
指上述几种收入之外的政府各项杂项收入,常见的有:①罚没收入;②对政府的捐赠;③“通货膨胀税”。
实质地震类突发事件公共财政应急机制公共财政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客观要求的一种比较普遍的财政模式。
中国人民大学安体富教授认为:“公共财政就是财政,而财政从来就是国家(或政府)财政”,“公共财政属于公共经济,是其核心内容”,“公共财政实质是市场经济财政”。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财政原理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家财政是不同的。
公共财政制度
公共财政制度公共财政是指国家、地方政府或其他公共机构运用财政手段,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调节和管理的一种制度。
公共财政制度是指在公共财政范畴内,根据国家制定的财政政策和经济目标,通过各种财政手段来实现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的一套规则和制度安排。
一、财政制度的概述公共财政制度是国家财政体制的基础,具体包括财政预算、财政收支、财政监督、财政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1.财政预算财政预算是指国家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通过核定收支计划并进行安排和管理的一种制度。
财政预算包括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两个层级,中央预算是国家层面上的财政预算,地方预算是地方政府层面上的财政预算。
财政预算在编制过程中需遵循财政法律法规的规定,确保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和效益性。
2.财政收支财政收支是指国家或地方政府在财政预算范围内,收入和支出的一种制度。
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税收和非税收入,包括个人所得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
财政支出主要用于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等公共事业,以及行政管理和军事防卫等领域。
3.财政监督财政监督是指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财政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控制的一种制度。
财政监督主要包括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两个层面。
内部监督由财政部门对财政资金进行监督,外部监督由审计机关、监察机关以及人大代表等进行监督。
财政监督的目的在于防止财政资金的滥用和浪费,保障财政资金的合理利用。
4.财政管理财政管理是指国家或地方政府对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和财政资金的管理活动。
财政管理主要包括财政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财政资源的配置和使用等方面。
财政管理旨在通过科学的财政制度安排和管理手段,实现财政目标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效益性。
二、我国公共财政制度的特点我国的公共财政制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中央与地方财政权力合理分配我国的公共财政制度实行中央与地方财政的并立和分权,中央和地方政府各自负责一部分财政事权,形成了合理的权力分配机制。
中央财政主要负责全国性的经济和社会事务,地方财政则主要负责本地区的经济和社会事务。
第九讲 公共财政管理
第九讲公共财政管理学习要求:1、了解公共财政管理的概念、总体目标和地位;公共预算的模式和编制。
2、掌握公共财政收入管理和公共财政支出的内容和要求。
学习重点:公共预算、税收管理、政府采购。
一、公共财政管理概述(一)、公共财政管理的概念要了解公共财政管理的概念,首先必须研究什幺是公共财政。
所谓公共财政,是指为市场经济提供公共服务的政府分配行为,是国家财政的一种具体存在形态,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类型。
在人类社会历史上,国家财政产生很早。
如封建社会的赋税征收、政府官员俸禄、组织大型治水工程等,但这种国家财政往往与君主个人收支是混合不分的,因此这种财政只能称为国家财政,而并非公共财政。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具有政治权利行使折和生产资料所有者的双重身份,财政收入活动是计划性的,直接服务于公有制经济,并通过国有企业从事着大量的营利性活动,这就决定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财政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共财政。
总之,公共财政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类型,是市场经济国家创立后才产生的管理活动。
在非市场经济的体制下,不存在公共财政,自然也不存在公共财政管理。
对公共财政管理的概念,中外学者作出了不同的界定。
美国学者B?J?里德和约翰?W?斯旺在《公共财政管理》一书中指出:“公共财政管理是指处理公共资产与债务,并向公共官员提供有用的相关信息与观点以使他们能够做出相应的决策。
”“公共财政管理考虑的是如何花钱做事,这也是公共组织管理的核心。
”另一位美国学者约翰.L.迈克赛尔在《财政管理——在公共部门的分析与应用》一书也指出:公共财政管理是采用企业财务管理相类似的分析方法、技术和管理工具来进行资源配置与控制的活动的,但政府所具有的独有的征税权、禁止权和187惩罚权使公共财政管理远不同于企业财务管理。
我国学者陈振明等人认为,公共财政管理是指“公共部门为保证公共财政职能的履行,而对财政收支所进行的决策、管理、监督等活动的总称。
”综合中外学者的观点,我们认为,所谓公共财政管理,是指公共组织为保证公共管理职能的有效履行,采用财务管理的一系列分析方法、技术和管理工具,对公共管理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公共财政收支情况所进行的分配、决策、管理和监督等一系列技术性行为的总和。
公共财政学第4章PPT课件
不良效应
公共财政政策可能导致通 货膨胀、债务风险和社会 不公等问题。
06
公共财政管理体制
公共财政管理体制的构成要素
01
02
03
04
财政收入
负责筹集和管理国家财政收入 的机构和制度安排,包括税收
、国有资产收益等。
财政支出
负责安排和管理国家财政支出 的机构和制度安排,包括政府
投资、社会福利支出等。
预算管理
详细描述
公共财政通过提供财政资金支 持,推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提高国家整体竞争力。
收入分配职能
总结词
公共财政通过税收政策和转移支付等手段,调节收入分配 ,缩小贫富差距。
总结词
公共财政通过税收优惠、补贴等政策,鼓励企业提供更多 的就业机会,提高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
详细描述
公共财政通过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等税收政策,对高 收入人群进行适当调节,同时通过转移支付等手段,提高 低收入人群的生活水平。
税收政策传导
减税将增加企业和个人的 可支配收入,激发消费和 投资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公债政策传导
发行国债可以增加货币供 应量,降低市场利率,刺 激投资和消费。
公共财政政策的效应分析
短期效应
公共财政政策在短期内可 以刺激经济增长,缓解经 济衰退。
中长期效应
公共财政政策在中长期内 可以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 转型升级,提高经济效率 和竞争力。
总结词
公共财政支出的效益分析是指对政府资金投入所产生的 社会效益进行评估和分析,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 环境效益等方面。
详细描述
公共财政支出的效益分析是衡量政府资金使用效果的重 要手段,通过对政府资金的投入产出进行比较分析,可 以评估政府活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还需要 考虑政府资金投入对环境的影响,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为了提高公共财政支出的效益,需要加强预算管理和监 督,优化支出结构,推进绩效管理等方面的改革。
公共财政体制下我国财政资金的绩效管理
现 纳税 人 和 整 个 社 会 的 受托 责 任 。 因 此 , 府 预 算 管 理 必须 遵 循 绩 效 原 则 , 政
财 政 资 金 支 出 要 追 求 绩 效 ,产 出 让 公
理 不 合 理 , 判 断 标 准 只 能 是 人 民 群 众
的 满 意 度 , 满 意 度 就 是 财 政 支 出 的 结
源。
( 财 政 “ 位 ” 面 。 财 政 缺 2) 缺 方 位 主 要 体 现 在 社 会 公 共 事 业 的 财 政 投 入 严 重 不 足 , 业 发 展 水 平 难 事 以 满 足 人 民 群 众 日益 增 长 的 需 要 。 教 育 经 费 投 入 不 足 。早 在 1 9 93
重 复 建 设 、 效 建 设 带 来 的 财 政 资 无
关 系 界 定 不 清 ,政 府 越 位 就 是 一 种 常 态 ,该 退 出 的领 域 不 愿退 出 , 与 民争 利 。 财 政 供 给 和 补 贴 方 面 。 财 政 供 养 人 员 不 断 增 加 , 负 担 重 ; 财 政 补 贴 规 模 过 大 , 围 广 , 道 多 , 理 范 渠 管 乱 , 各 种 政 策 性 补 贴 的 比 重 虽 然 有
我 国 政 府 预 算 制 度 改 革 的 重 要 目标 和 改 革 的方 向。
一
程 , 结 果 就 是财 政 支 出 的有 性 效 , 其 即
财 政 绩效 。
2 绩 效 为 构 建 公 共 财 政 提 供 了 可 . 衡 量 的 标 准 。经 过 近 十 年 的 改 革 , 国 我 公共财政的 “ 本框架 ” 经建成 , 基 已 但 离真 正 意 义 上 的 公 共财 政 还 有 很 大 的
在 完 善 公 共 财 政 的 道 路 上 还 面 临 下 面
中国公共财政预算体制改革的路径与措施
中国公共财政预算体制改革的路径与措施公共财政预算是指政府每年进行的收支预算编制和执行工作,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改革开放后的几十年里,中国国家财政的收支规模和复杂程度不断扩大,公共财政预算体制也不断加强和完善。
不过,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治制度的调整,公共财政预算体制也需要不断地改进和调整。
本文将从路径和措施两个方面探讨中国公共财政预算体制改革的发展,并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
路径1. 国有企业的财政监管国有企业是中国市场经济中的一大组成部分,其财务状况对国家财政影响很大。
为了加强对国有企业的财务监管,中国政府中央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成立国资委和各级政府监管机构,规范国有企业的财务报告和审计制度等。
此外,政府还要下放区域政府或下级单位审批财务支出的权力,加强财务审计和反腐败工作。
2. 政府预算管理政府预算管理是中国公共财政预算体制改革中的重点,国家财政部着力加强财政预算的编制和实施,同时重视对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和管理。
为了确保预算的质量和执行情况,并节省开支,政府监管部门还要进行财务审计和管理制度评估,并制定相关法规和指南,辅助地方政府管理财务预算。
3. 增加透明度和公开度随着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越来越普及,公共财政预算也应更加透明和公开化。
为此,政府部门应该增加信息公开渠道,完善对预算编制和执行情况的信息公开制度,加强对政府的监督和舆论监督,提高政府公信力,防止腐败和公款浪费。
措施1. 加强政府预算编制和实施的透明度和公开度政府应加强与媒体和社会的沟通和互动,做好政府工作的主动公开和解释,开展相关培训和宣传活动,提升公众对政府财务工作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政府部门应建立和完善政务信息公开网站、财政支出信息公示平台等透明度平台,让公众能够了解政府收支的情况。
2. 完善和推广政府预算制度与管理政府预算制度的完善和推广非常关键。
政府应通过改革和完善预算编制和执行流程,提高政府预算的可操作性和透明度。
现代公共财政管理体系的基本框架
32 公共支出与采购 .201 1/5/20
理 论 和 方 法 , 系 统 地 分 析 主 客 观 条 动 的 先 导 和 起 点 , 整 个 财 政 管 理 过 制 , 使 人 员 能 力 和 岗 位 要 求 相 匹
件 , 在 掌 握 大 量 有 关 信 息 的 基 础 程 就 是 决 策 、执 行 、控 制 、再 决 策 、 配 、相 适 应 ,保 证 每 一 个 财 政 干 部
息 反 馈 到 决 策 系 统 和 执 行 系 统 。 具 是 指 掌 握 财 政 活 动 管 理 权 力 ,承 担 效 的 信 息 交 流 。 二 是 现 代 公 共 财 政
体 而 言 , 现 代 公 共 财 政 管 理 体 系 运 管 理 责 任 ,决 定 管 理 方 向 和 进 程 的 管 理 体 系 内 部 三 个 环 节 之 间 必 须
的 各 个 环 节 、 各 个 方 面 ,决 定 着 财 管 理 成 效 的 关 键
到 有 、由 旧 变 新 、由 低 到 高 的 跃 升 ,
政 改 革 的 成 效 和 财 政 职 能 作 用 的
在 现 代 公 共 财 政 管 理 体 系 十 大 从 而 破 解 难 题 、 提 高 效 率 、 促 进 发
高 效
财 政 部 门 依 据 内 外 部 环 境 条 件 ,以
现 代 公 共 财 政 管 理 包 括 管 理 主
所 谓 科 学 化 ,就 是 要 从 实 际 出 最 大 限 度 地 维 护 、保 障 和 实 现 公 共
体 、 管 理 客 体 和 管 理 机 制 三 个 基 本 发 , 实 事 求 是 , 遵 照 财 政 法 律 法 规 利 益 为 基 本 价 值 取 向 ,运 用 科 学 的
公共财政
公共财政:就是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的政府分配行为,是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一种财政管理体制。
财政授权支付:是国库集中支付的另一种方式,是指预算单位按照部门预算和用款计划确定资金用途,根据财政部门授权,自行开具支付令送代理银行,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中的单位零余额账户或特设专户,将财政性资金支付到收款人或用款单位账户.财政直接支付:是国库集中支付的一种方式,是指预算单位按照部门预算和用款计划确定的资金用途,提出支付申请,经财政国库国库执行机构审核后开出支付令,送代理银行,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中的财政零余额账户或预算外资金支付专户,直接将财政性资金支付到收款人或收款单位账户.以钱养事:就是对农民生产、生活和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的基本公益性农技服务,由政府出钱,面向市场,购买服务,变“养人”为“养事”。
2006年以来,我县为进一步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着力构建了“服务主体多元化、服务行为社会化、服务形式多样化”的新型农技服务体系。
这种“政府花钱买服务,农民群众得实惠”的服务新机制,初步达到了“强化公益性服务职能,提高公益性服务水平”的目标要求,受到了广大基层干群的普遍欢迎。
公共财政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对依法促进公平分配,调控宏观经济,合理配臵市场资源,做好国有资产管理,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正确认识推行公共财政的意义,明确其特征,找出当前推行公共财政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公共财政存在的问题尽管经济出现困难有客观原因和企业自身经营原因,但政府自身公共财政存在的问题是不容回避的。
一是政府为纳税人服务的意识不强。
政府受到传统的习惯性思维定势影响较深,权本位、官本位传统思想还比较严重,往往把自己定位在经济和社会的领导者和管理者的位臵,服务意识薄弱。
很少意识到是企业通过纳税,形成财政收入,维持着政府的正常运转,政府是建立在税收基础上,企业法律上与政府是平等的,政府应为企业提供相应的公共服务。
论如何构建公共财政体制
构建公共财政体制引言公共财政体制是一个国家或地方政府机关负责收入和支出的组织架构。
它起着维持社会稳定、创造持续经济增长和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作用。
一个健全的公共财政体制能够促进资源的合理分配和社会公平,同时也能够保障政府的财政可持续性。
本文将探讨如何构建一个有效的公共财政体制。
了解公共财政体制的基本原则在构建公共财政体制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一些基本原则。
这些原则将指导我们为公共财政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
1.透明度:公共财政体制应该具备透明度,让公众和相关利益相关方能够了解政府的财政状况和使用资源的情况。
2.财政可持续性:一个健全的公共财政体制应该能够保证政府在长期内能够持续地筹集资金,并且能够满足未来的支出需求。
3.公平性:公共财政体制应该能够保证资源的公平分配,确保每个人公平地分享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特别是关注弱势群体的福利。
4.效率:公共财政体制应该能够高效地使用资源,确保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提高经济社会的整体效益。
构建公共财政体制的关键步骤构建一个稳定和可持续的公共财政体制需要一系列的关键步骤。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步骤:1. 政策规划和目标制定首先,政府需要通过政策规划和目标制定的过程来确定公共财政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政府应该考虑到国家或地方的经济状况、社会需求、长期发展规划等因素,制定合适的政策和目标。
2. 财政收入管理财政收入管理是公共财政体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政府应该通过合理的税收政策和其他收入手段来筹集资金。
税收政策应该公正、简洁和透明,能够有效地减少逃税和避税行为,并促进经济的增长。
3. 财政支出管理财政支出管理是公共财政体制中的另一个关键方面。
政府应该制定明确的支出计划和预算,确保支出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
支出应该根据政府的优先事项进行分配,特别是教育、医疗、社会福利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公共服务领域。
4. 资源管理和分配一个有效的公共财政体制应该能够妥善管理和分配资源。
政府应该制定合理的资源管理和配置政策,确保资源能够在国家或地方范围内合理分配,并且能够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我国公共财政的基础与制度框架
◎李漫野我国公共财政的基础与制度框架改革开放以来,财税体制改革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同时也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财税改革正在进行中,我国必须加快进行改革,奠定公共财政制度的基础。
一、夯实公共财政建设的基础公共财政建设离不开它的基础环境:市场经济是公共财政的体制基础,适度的政府干预是公共财政实现其职能的重要保障,追求非赢利化是公共财政的价值取向。
全口径预算管理是公共财政管理的基石:完善的市场机制、适度的政府干预、非赢利化的取向和全口径预算管理这几方面。
(一)完善的市场机制是公共财政建设的体制基础1.市场经济与公共财政建设息息相关。
市场经济与公共财政有着密切的关系。
从市场经济运行和公共财政建设的实践来看,市场经济的许多特征与要求,与公共财政的特征与要求是一致。
公共财政制度建设比较完善的国家,也是那些市场机制和市场体系建设比较完善的国家。
只有在较完善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公共财政制度才有坚实的体制基础。
2.完善市场机制与市场体系的基本思路。
(1)完善市场机制。
目前,完善市场功能改革的主要任务:要消除对人口迁移、劳动力转移、就业机会的各种城乡和地区歧视性制度和政策,放宽人口迁移,改革人事制度和城乡分割的户口管理制度,工作岗位对每个人机会均等,平等就业。
积极推进产权制改革。
产权约束决定交易费用,产权约束决定市场效率。
产权明晰将使产权真正成为市场的产权、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的企业。
这样才能清晰地界定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有效避免财政的缺位与越位。
(2)健全市场体系。
①强化市场的统一性,基本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通过推进市场对内对外开放和加快要素价格市场化,促进商品和各种要素在全国范围自由流动和充分竞争,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
②重点发展促进资本市场的和稳定发展,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通过发展资本市场减轻财政资金在承担生产性基本建设支出的压力,以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③把健全社会信用体系作为市场体系建设的重中之重。
(二)适度政府干预是公共财政建设的内在要求1.适度的政府干预总是必要的。
《行政管理学》第七章 公共财政
政府采购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规定,政府采购是指 各级政府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
金购买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
以下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 政府采购的特点:第一,采购资金的公共性(来自 财政);第二,采购目标的非市场营利性;第三,采购行 为的规范性;第四,采购主体的特定性;第五,采购活动 的政策性;第六,采购范围广、规模大、影响力大。
第二节 公共预算管理
一、公共预算的概念和特点
公共预算是指政府在每一财政年度经立法程序批 准的全部公共收支计划,是存在与市场经济中并且与公 共财政相适应的国家预算类型。包括公共收入预算和公 共支出预算两部分。
它具有五个特点:计划性、透明性、全面性、法
律权威性、政治程序性。
二、公共预算的分类
公共预算有多种分类,主要有四种:
《 行
政
管
理
学 》
PUBLIC ADMINISTRATION
第七章 公共财政
第一节 公共财政概述
一、公共财政的概念和特征
公共财政,指的是仅为市场经济提供公共服务的 政府分配行为。 公共财政具有四项基本特征: (1)以弥补市场失灵为行为准则。 (2)为市场提供一视同仁的服务。 (3)非市场营利性。
(4)法治性。
3、目标管理预算模式
5、绩效预算模式
4、零基预算模式
四、公共预算的过程
预算编制
预算执行
决 算
第三节 公共收入管理
一、税收管理
1、税收的概念和特征 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 照法律预先规定的标准,强制、无偿地取得公共收入 的一种方式。 税收有三大特征: (1)强制性。 (2)无偿性。 (3)固定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章公共财政管理体制第一节公共财政管理体制概述一、财政管理体制的含义与实质(一)财政管理体制的含义1、财政管理体制是指在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以及各地方政府之间划分财政收支范围和预算管理职权的一项根本制度。
2、其主要内容有:(1)财政分级;(2)财政支出和支出职责的划分;(3)财政收入和收入职责的划分;(4)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
(二)财政管理体制的实质1.集权的理由与好处(1)集权能有效地配置全国性或准全国性公共产品(2)集权能有效解决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问题(3)集权有助于宏观经济的稳定2.分权的理由与好处(1)分权有利于公共产品的有效供应(2)分权有利于使公共产品提供的成本费用分摊与受益直接挂钩,这可提高地方居民对政府事务的参与程度,同时也有利于加强当地政府的责任感(3)分权有利于创新。
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没有或很少有决策自主权,地方官员是中央政府行政命令的执行者(4)分权有利于税收征管。
从组织财政收入的角度看,地方政府比中央政府更接近纳税人,更了解税源和征税对象的情况,从而在税收征管上具有一定的优势,在防止分散、零星税款流失方面的优势则更加明显。
(5)分权有利于社会公众对地方政府的监督二、财政管理体制的内容(一)财政分级1.公共产品的层次性2.公共产品有效供给与财政分级公共产品客观上存在层次性,那么,不同层次的公共产品,应由哪一级政府提供才是适当的和有效的从理论上说,中央政府也可以提供区域性公共产品,但最终结果却不能尽如人意,这是因为:其一,地方政府对地区居民对区域性公共产品的偏好的了解程度优于中央政府;其二,与由中央政府提供地域性公共产品相伴的高度集权型财政体制会带来较大的效率损失。
不同层次的公共产品由不同级次的政府来提供才能实现高效率,从根本上说是因为不同层次的公共产品具有程度不同的外溢性,或者说具有某种性质的差异。
(二)支出划分1. 稳定职能的划分稳定职能应主要由中央政府履行地方财政稳定经济的政策会因“贸易漏损”而失效2. 分配职能的划分分配职能也因主要由中央政府履行3. 资源配置职能的划分资源配置职能由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分层次履行,应主要由地方政府履行。
(三)收入划分1.分税依据(1)政府财政经济分级管理的要求(2)公共产品分级提供的要求(3)政府行为目标差异性的要求(4)调动地方政府征税积极性的要求(5)提高公共资金使用效益的要求2.分税原则(1)效率原则(2)适应原则(3)恰当原则3.分税方式(1)划分税额的分税方式(2)划分税种(3)划分税率(4)划分税制(4)混合型的模式(四)转移支付1.转移支付的含义转移支付是一个国家的各级政府之间在既定的职能、支出责任和税收划分的框架下的财政资金转移(1)各级政府大体一致的基本财力保障是确保政府职责的正常行使,政府政策得以及时、完整、准确执行的必要条件;(2)国内居民都应能从政府方面得到均质化、标准化、公平化的公共服务。
据此,当一些客观原因导致某地财政状况不平衡,为满足这两项要求就需要转移支付予以协调。
2.转移支付的目标(1)社会公平目标(2)财政调控目标3.转移支付方式(1)有条件的转移支付(2)无条件转移支付(3)分类转移支付(4)共享税第二节分税制财政体制一、分税制改革前财政体制的沿革(一)统收统支体制1、这是我国1950-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实行的财政管理体制。
2、体制的特点主要是:(1)财政管理权限集中在中央(2)财力集中在中央(3)各项财政收支,除地方附加外,全部纳入统一的国家预算。
3、这种统收统支的财政管理体制,显然不能长期运用下去,它只是在战时特殊历史背景下适应特殊的社会经济环境而制定的一种暂时的财政管理体制。
(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体制1、这是我国在1953-1979年间实行的财政管理体制。
2、这种财政管理体制的主要特征是:(1)中央统一制定预算政策和预算制度,按国家行政区划分预算级次,实现分级管理,原则上是一级政权一级预算(2)按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职责分工并按企事业单位和行政单位的隶属关系确定各级财政的支出范围(3)主要税种的立法权、税率调整权和减免权集中于中央(4)地区间的调剂由中央统一进行,凡收大于支的地方上解收入,凡支大于收的地方由中央补助,中央预算另设专门拨款,由中央集中支配,以调节地方预算的收支平衡(5)地方预算基本上是以支定收,结余可以留用(6)体制的有效期是一年一定。
(三)划分收支,分级包干体制1、这是我国在1980---1993年间实行的财政管理体制。
2、其基本内容是:(1)按经济管理体制规定的隶属关系,划分中央与地方的收支范围(2)地方财政收支的包干基数,以l979年预算收支执行数为基数(3)地方上缴比例、调剂收入分成比例和定额补助数由中央核定下达后,原则上一定五年不变(4)地方在划分的收支范围内,自求平衡。
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一)实行分税制改革的基本原则1.坚持统一政策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2.实行分税制与原体制双轨并行财政体制,存量不动,增量微调,减少震动,平稳过渡3.在划分事权的基础上,合理划分各级财力,妥善处理好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分配关系,调动两个积极性。
4.在保持各级财力分配格局、保持1993年既得利益的原则下,从增量中调剂有限财力,缓解地区间的特殊矛盾。
(二)分税制的基本内容1.中央与地方事权和支出的划分2.中央与地方收入的划分(1)中央固定收入包括:关税,海关代征消费税和增值税,消费税,中央企业所得税等(2)地方固定收入包括:营业税,地方企业所得税,地方企业上交利润,个人所得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屠宰税,农牧业税,对农业特产收入征收的农业税,耕地占用税,契税,遗产和赠予税,土地增值税,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等。
(3)中央与地方共享收入包括:增值税、资源税、证券交易税3.中央财政对地方税收返还数额的确定为了保持现有地方既得利益格局,逐步达到改革的目标,中央财政对地方税收返还数额以1993年为基期年核定。
按照1993年地方实际收入以及税制改革和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情况,核定1993年中央从地方净上划的收入数额(即消费税+75%的增值税-中央下划收入)。
l993年中央净上划收入,全额返还地方,保证现有地方既得财力,并以此作为以后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基数。
1994年以后,税收返还额在1993年基数上逐年递增,递增率按全国增值税和消费税的平均增长率的l:0.3系数确定,即上述两税全国平均每增长l%,中央财政对地方的税收返还增长O.3%。
如若1994年以后中央净上划收入达不到1993年基数,则相应扣减税收返还数额。
4.原体制中央补助、地方上解等事项的处理实行递增上解的地区,按原规定继续递增上解;实行定额上解的地区,按原确定的上解额,继续定额上解;实行总额分成的地区和原分税制试点地区,暂按递增上解办法,即按1993年实际上解数,核定一个递增率,每年递增上解。
(三)分税制财政体制的评价首先,新的财政体制适当地照顾了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既突出了中央财政的利益,同时也考虑到了各级地方财政的实际情况。
其次,促进了理财观念的转变。
再次,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了地方政府经济行为的合理化。
三、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的思路(一)正确划分各级政府的事权和支出范围1.中央政府的事权范围2.省级以下地方政府事权范围应该包括下述四个方面的地方性公共产品和服务。
一是基础设施,二是社会服务,三是地方性的文化新闻事业,四是社会管理。
3.在划分了中央和地方政府各自的职责范围的前提下,还不应忽视所谓“交叉性”事权的划分问题。
(二)建立健全地方税收体系(三)实施规范化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1.现行转移支付的方式(1)一般补助,即体制补助或定额补助。
(2)专项补助,即专项拨款补助(3)结算补助(或上解)(4)税收返还补助(5)公式化补助2.现行转移支付制度的优点(1)适度地向财力较为薄弱的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的政策,既有助于缓和地方财政运行中的突出矛盾,也体现了国家的民族政策;(2)保持了分税制财政体制的相对稳定,同时也提高了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组织收入的积极性;(3)建立起了一定的激励机制,体现了鼓励控制编制、尽量减轻财政负担的政策;(4)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借鉴了国外的经验,在客观因素的选择和具体计算方法的确定方面,具有较强的政策性和可操作性;(5)这一方案采用了现代计量经济学的方法,这是我国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一次突破,它标志着我国财政工作的进一步科学化和规范化。
3.现行转移支付制度的缺陷(1)均衡效果差(2)方法不科学(3)随意性大4.转移支付制度的完善从短期来看,应进一步完善按因素法分配的一般性补助,同时对现行的专项拨款制度进行改革,对现有专项拨款进行清理,根据中央与地方事权划分的原则明确专项拨款的范围,并且改进专项拨款的分配办法,使之更合理、更具透明性。
从长期看,应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的支出责任,明确其事权范围,科学划分税种,同时将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采取科学、规范的因素法进行合理调整。
在此基础上建立转移支付制度分配模型,以客观、公正的标准在中央与地方之间以及各级政府之间合理分配财力,逐步实现公共服务水平的均等化。
同时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对县乡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以解决当前我国县乡财政面临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