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汉互译中误译的成因及相应对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英汉互译中误译的成因及相应对策

[摘要] “忠实于原文”在古今中外大多数的翻译理论中均成为翻译的首要原则与标准。译者也孜孜不倦,尽量避免误译。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翻译错误在所难免。本文拟就误译的成因进行归纳、分析及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误译;成因;对策

[Abstract] “Fidelity to the original” has always been considered as the primary principle and criterion in most translation theories, and translators have tried their best to avoid mistranslation. However, translating errors and defects are inevitable due to kinds of causes. The text aims at summarizing, analysizing and discussing the causes of mistranslation, on the basic of which, the countermeasures are proposed.

[Key words] mistranslation; causes; countermeasures

引言

误译,顾名思义,指在翻译中因错误理解而出现的错误表达。尽管人们都认识到,翻译应尽可能忠实、准确地传达原文,译者也孜孜不倦,尽量避免误译。但由于英汉两种语言文化上的差异及译者自身技术方面的欠缺,误译便在所难免。[1]其实,翻译中出现这样那样的误译并不值得大惊小怪,即使误译出现在名人笔下。日本的一位翻译家曾经打过一个不俗的比方:“翻译作品中肯定有误译存在,这如同空气中含着氧气一样。”我们要提高翻译水准,假如只有正面的“吸收”,而没有反面的“提醒”,这是一种意义不完整的学习,是一种“缺乏免疫力”的学习。[2]本文分析英汉互译中“误译”的成因,并提出相应对策,旨在提高译者在翻译上的“免疫力”,使之得到启发,促使思考,从错误中学习,从而发现和领悟英汉互译的要旨,融会贯通,最终走出翻译误区。

一.文化误译

文化误译是指由于各国的物质生活、宗教文化、历史传统、政治文化、社会制度、发展道路等各方面的文化差距而在翻译过程中引起的误解和误释。文化误译对两文化之间的正常交流有很大的影响和障碍。[3]因此,我们必须予以重视。文化误译又可进一步分为无意识的文化误译及有意识的文化误译两类。

1.无意识的文化误译

无意识的文化误译是指译者因缺乏必要的文化知识及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而引起的误译。这种误译与译者驾驭语言的能力及掌握文化背景知识的水平息息相关。

(1)A s with Black Power the burgeoning Red Power movement has two compoments, one cultural ,the other political. (Lu Naisheng ,1993)

像黑人权力一样,正在蓬勃兴起的红色权力运动包括文化和政治两部分。

此句中译者模仿“Black Power(黑人权力)”译法,自作聪明地将“Red Power”译作“红色权力”,值得商榷。因为在中国,红色被赋予了很强的政治色彩。“红色权力”

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红色政权”(red political power)或者“共产党政权”(power of Communist Party)。事实上,这句话中的“Red”表示“印第安人”,“Red Power”则表示“印第安人运动”(Indians movement)。[4]

(2)A:听说你在此次比赛中一举夺魁,恭喜你啊!

B:惭愧,惭愧!

A:I heard that you ranked the first in the contest. Congratulations!

B:I feel shamed.

中国人在受到赞扬时常说;“惭愧,惭愧!”直译为I feel shamed . 这令西方人大惑不已,因为他们不知道“惭愧,惭愧!”汉语谦逊之词,根本就无丢脸羞耻之意。英美人士在受到赞扬

时欣赏时欣然接受:Thank you very much !例句中将“惭愧,惭愧”译作“I feel shamed “实属无意识的文化误解,因为这样的译文会让西方人士丈二摸不着头脑。[5]正确的译法应该是将“惭愧,惭愧”译作“Thank you very much ”。

以上误译实例均由译者缺乏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所引起的。当源语言涉及到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时,译者必须小心谨慎,争取通过目标语言将源语言的文化信息准确地传达给读者。要做到这一点,译者本身应进行大量的广泛的阅读,通过阅读中西方各类的文学名著,报刊杂志,小说月报等,广泛吸收中西方文化背景知识。另外,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也可通过咨询相关专家及查阅各类词典获取所需要的文化知识,以免在翻译过程中犯文化的错误。

2,有意识的文化误译

有意识的文化误译是指译者为了达到政治,军事,商业等方面的目的,故意扭曲原意,令读者误入歧途。比如60年代我国曾提出“备站”口号,意思是做好打仗准备,以防外来入侵,故译成被动的句式be prepared against war 。但国外某些媒体故意将之译成,to prepare for war ,给世人以中国准备发动战争的印象。[6]

在翻译中,中国的主权身份不可错位。但台湾一些新闻报纸业故意将台湾问题译作Taiwan issue “,这便是一种有意识的文化误译。因为issue 一词意思为a matter that is dispated between two or three parties “台湾问题”应译为Taiwan question. [7]

二技术误译

技术误译这样由译者在语言层面上的疏忽与粗心大意所引起的。主要包括由基础知识薄弱而引起的误译,因误解字义而引起的误译以及因脱离语境,胡乱猜译而引起的误译。

1.因基础知识薄弱而引起的误译。

这里的基础知识包括语法、固定搭配、惯用法、专业术语等。

打开漳州师范学院的主页,屏幕上方会显现出Z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这么一行字。笔者认为将“漳州师范学院”译作Z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值得商榷。先不说University表示大学而非学院,单是Normal University这个组合就有强行拼凑之嫌。遍览国内外版的英汉辞书,未发现Normal 一词含师范teacher training 的意思。通常所见的是normal school ,据Webster’s Third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normal school 一词源于法语école normale, the first school so named in France was intended to serve as a model for other teacher training schools (如此命名的第一所法语学校,旨在把它作为教师培训学校的样板),该词典的进一步释义是:a school for the training chiefly of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主要培养小学教师)。由此释义我们可以推见:normal school 相当与我们目前的“师范学校”,而normal school系英语中的外来语,与其它外来语一样,它有其固定的搭配及意义,不可随意分拆。那么“师范学院”应如何译呢?Webster’s Third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收入了teachers college 的释义与我国目前“师范学院”的实际情况较吻合。所以,“漳州师范学院”应译为Zhangzhou Teachers College. [8]

2.因误解字义而引起的误译

笔者在一次问卷调查中,发现许多人将white wine译成“白酒”这便是由误解字义而引起的误译实例。《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四版增补版》中对wine的解释如下:alcoholic drink made from the fermented juice of grapes. 这里的wine 为“葡萄酒”,而white wine 为“白葡萄酒”。3.脱离语境,胡乱猜译引起的误译

英国有句成语No context, no text (没有语境,不成篇章)。英国著名语言家Firth说:“Each word used in a new context is a new w ord.”我国著名学者林语堂对语境作了如下评论:“单靠查字典去翻译,译出来与原文意旨必然相讹。字是死的,有了上下文才是活的[9]。这些话语言简意赅,说明了语境在翻译中的重要性。同一个句子在不同的上下文和语境中,可以表达各种不同的意思。例如:The police were ordered to stop drinking after midnight 可以作四种不同的解释:(1)警察奉命阻止人们半夜后饮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