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三节 关节运动学(二、肘)运动学特征
合集下载
运动生物力学整套课件肘关节运动学共43页文档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肘关节解剖运动学(最新课件)
肘后三角
➢ 肘关节表面标志系由肘部骨 性突起所。
➢ 肘关节伸展时,肱骨内髁和 外髁与尺骨鹰嘴尖部三点在 一条直线上,肘关节屈曲 90°时,这三个骨性突起组 成倒立的等腰三角形。
➢ 这种特征性的骨性标志对肘 部损伤的临床诊断有意义。
肱尺关节
➢ 由肱骨滑车和尺骨滑车切迹构成; ➢ 属于蜗状关节,是肘关节的主体部分; ➢ 运动:可绕关节额状轴做屈伸运动。
肘关节的韧带
肘关节有4个主要韧带: ➢ 内侧是尺侧副韧带连
接尺骨和肱骨;
➢ 外侧是桡侧副韧带连 接桡骨和肱骨;
➢ 另外两个韧带是环状 韧带和方形韧带连接 尺桡骨。
尺侧副韧带
➢一分三束,作扇形行于肱骨内上髁冠突于 鹰嘴之间。
前束自内上髁至冠突,为一坚固的圆形 束,伸肘时紧张;
后束薄作扇形,屈肘时紧张; 斜行束由尺骨鹰嘴至冠突,可加深滑车 切迹。 ➢尺侧副韧带可稳定肘关节,防止屈肘时过 分移向外侧。
肱二头肌
➢ 起点:肩胛骨盂上结节及肩胛 骨喙突
➢ 止点:桡骨粗隆后份 ➢ 作用:屈肘关节,前臂旋前时
有旋后作用 ➢ 神经支配:肌皮神经
肱肌
➢ 起点:肱骨下半的前面 ➢ 止点:尺骨粗隆 ➢ 作用:屈肘关节 ➢ 神经支配:肌皮神经
肱三头肌
➢ 位于肱骨后方 ➢ 起点 :肩胛骨关节盂下方及肱
骨背面 ➢ 止点:尺骨鹰嘴 ➢ 作用:伸肘关节 ➢ 神经支配:桡神经
方形韧带
➢起自尺骨上端的桡骨切迹 下缘止于与桡骨颈;
➢其前部纤维限制桡骨的过 度旋后活动,后部纤维限制 桡骨的过度旋前活动。
方形韧带
肘关节的解剖学特点:
➢ 三个关节有一个关节囊包裹。 ➢ 关节囊的前、后壁薄弱而松弛。 ➢ 关节两侧则有韧带加强,即桡侧有桡侧副韧带,尺侧
肘关节生物力学ppt
关节炎的症状
关节炎的症状包括关节疼痛、僵硬、肿胀和活动受限。疼痛通常在关节 活动时加剧,休息后缓解。
03
关节炎的治疗
关节炎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关节腔内注射和手术等。治疗
的目标是减轻疼痛、改善关节功能和减缓疾病进展。
骨折的生物力学
骨折的生物力学分析
骨折是由于外力作用导致骨骼完整性的破坏。生物力学分析表明 ,骨折的发生与外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有关。
治疗
根据生物力学原理,制定个性化 的治疗方案,如药物治疗、物理 治疗、手术治疗等,以提高治疗 效果。
肘关节假体的设计与优化
设计
基于生物力学原理,设计出符合人体 工程学的肘关节假体,以最大程度地 恢复关节功能。
优化
通过不断优化假体的结构和材料,提 高假体的使用寿命和适应性,降低并 发症的发生率。
肘关节生物力学的研究进展
基础研究
深入探讨肘关节的生物力学特性,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支持。
应用研究
将生物力学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实践,推动肘关节疾病治疗技术的进步。
THANKS
感谢观看
网球肘的治疗
网球肘的治疗包括休息、冰敷、抗炎药物、物理治疗和手术等。治疗的目标是减轻疼痛、 恢复关节活动度和肌肉力量。
关节炎的生物力学
01 02
关节炎的生物力学分析
关节炎是由于关节表面的软骨磨损和退化,导致关节间隙变窄,关节结 构改变,引发疼痛和僵硬。生物力学分析表明,关节炎的发生与关节承 受的异常压力和重复的创伤有关。
力矩分析
分析肘关节在各种运动状 态下受到的力矩,了解关 节的运动状态和稳定性。
力矩平衡
研究肘关节在不同运动状 态下的力矩平衡,以理解 关节的稳定性和运动控制 。
关节炎的症状包括关节疼痛、僵硬、肿胀和活动受限。疼痛通常在关节 活动时加剧,休息后缓解。
03
关节炎的治疗
关节炎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关节腔内注射和手术等。治疗
的目标是减轻疼痛、改善关节功能和减缓疾病进展。
骨折的生物力学
骨折的生物力学分析
骨折是由于外力作用导致骨骼完整性的破坏。生物力学分析表明 ,骨折的发生与外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有关。
治疗
根据生物力学原理,制定个性化 的治疗方案,如药物治疗、物理 治疗、手术治疗等,以提高治疗 效果。
肘关节假体的设计与优化
设计
基于生物力学原理,设计出符合人体 工程学的肘关节假体,以最大程度地 恢复关节功能。
优化
通过不断优化假体的结构和材料,提 高假体的使用寿命和适应性,降低并 发症的发生率。
肘关节生物力学的研究进展
基础研究
深入探讨肘关节的生物力学特性,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支持。
应用研究
将生物力学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实践,推动肘关节疾病治疗技术的进步。
THANKS
感谢观看
网球肘的治疗
网球肘的治疗包括休息、冰敷、抗炎药物、物理治疗和手术等。治疗的目标是减轻疼痛、 恢复关节活动度和肌肉力量。
关节炎的生物力学
01 02
关节炎的生物力学分析
关节炎是由于关节表面的软骨磨损和退化,导致关节间隙变窄,关节结 构改变,引发疼痛和僵硬。生物力学分析表明,关节炎的发生与关节承 受的异常压力和重复的创伤有关。
力矩分析
分析肘关节在各种运动状 态下受到的力矩,了解关 节的运动状态和稳定性。
力矩平衡
研究肘关节在不同运动状 态下的力矩平衡,以理解 关节的稳定性和运动控制 。
肘关节解剖与运动学
预防措施与注意事项
运动前充 分热身, 避免突然 剧烈运动
运动时保持 正确的姿势 和动作,避 免关节过度
负荷
运动后进行 适当的拉伸 和放松,避 免肌肉紧张 和关节僵硬
加强肘关节 周围肌肉力 量训练,提 高关节稳定
性
避免长时间 重复同一动 作,适当调 整运动方式
和强度
定期检查肘 关节,及时 发现并处理
03
肘关节骨折:肘关节受到外力冲
04
肘关节韧带损伤:肘关节韧带受
击导致骨骼断裂
到过度拉伸或撕裂导致的损伤
05
肘关节肌腱损伤:肘关节肌腱受
06
肘关节滑膜炎:肘关节滑膜受到
到过度拉伸或撕裂导致的损伤
过度拉伸或撕裂导致的炎症
康复治疗方法
1 冰敷:减轻疼痛和肿胀 2 休息:避免过度使用肘关节 3 药物治疗:使用抗炎药、止痛药等 4 物理治疗:包括热敷、按摩、电刺激等 5 康复锻炼:进行针对性的关节活动度和肌肉力量训练 6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损伤,可能需要进行手术修复或重建关节结构
肘肌:主要功能是屈 肘关节,协助屈肩关
节
肱桡侧副韧带:主要 功能是稳定肘关节, 防止肘关节过度屈曲
肘关节的运动学特征
关节活动范围
伸展:肘关节 可以伸展至 180度
外旋:肘关节 可以外旋至90
度
屈曲:肘关节 可以屈曲至90
度
内旋:肘关节 可以内旋至70
度
环转:肘关节 可以环转至 360度
运动模式与功能
肘关节的运动模式:屈曲、伸展、旋内、旋 外
肘关节的功能:支撑上肢,进行精细操作, 参与日常生活活动
肘关节的运动学特征:关节稳定性高,活动 范围有限
肘关节的运动学特点:关节活动受肌肉、肌 腱、韧带等软组织的影响
肘关节运动学
肘关节的生物力学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202X/XX/XX
汇报人姓名
肘关节的组成和运动方向
肘关节运动学
肘关节动力学
肘关节的稳定系统
(一)肘关节的组成和运动方向
*
肘关节是一个复合关节,由肱尺关节、肱桡关节、桡尺近侧关节三个单关节,共同包在一个关节囊内所构成。
1.肘关节的组成
(1)肱尺关节
*
由肱骨滑车与尺骨滑车切迹构成,属滑车关节,可绕额状轴作屈、伸运动。
当前臂旋前时,肱二头肌肌腱包绕桡骨近端,在完全旋前位下,肱二头肌主动收缩,使桡骨急剧旋转至旋后位。
肱二头肌是前臂非常有力的旋后肌。
肱二头肌在旋后过程中的重要性
屈肘达90˚时,肱二头肌作为旋后肌的效率最高,因此,在很多大功率的旋后运动中,肘部总保持自然90˚。 肘部仅屈曲30度时,肱二头肌肌腱与旋转轴之间的交叉角度不存在了。这种角度的改变将肱二头肌机械旋后力矩的产生能力降低了50%。
04
定性,尺侧副韧带复合体抵抗肘关节外翻应力,维
05
持其外翻稳定性。伸肌腱和屈肌腱位于尺、桡侧副
06
韧带的浅层,并不处于最有利的机械位置,是副韧
07
带稳定系统的协同部分,桡骨头的作用是传导应力
08
和维持肘关节的稳定,但在桡侧副韧带完整时,其
09
维持肘关节外侧稳定的作用较小,是桡侧副韧带的
10
协同部分。
肘关节桡侧副韧带复合体对维持关节外侧的稳定约起50%的作用。另外,伸肌及伸肌腱膜起协同作用。尺侧伸腕肌腱膜起于肱骨外侧髁下方,止于
(3)肘关节副韧带稳定系统
*
01
综合解剖和生物力学研究结果,肘关节的副韧带构
02
成了维持肘关节稳定的独立系统。桡侧副韧带复合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202X/XX/XX
汇报人姓名
肘关节的组成和运动方向
肘关节运动学
肘关节动力学
肘关节的稳定系统
(一)肘关节的组成和运动方向
*
肘关节是一个复合关节,由肱尺关节、肱桡关节、桡尺近侧关节三个单关节,共同包在一个关节囊内所构成。
1.肘关节的组成
(1)肱尺关节
*
由肱骨滑车与尺骨滑车切迹构成,属滑车关节,可绕额状轴作屈、伸运动。
当前臂旋前时,肱二头肌肌腱包绕桡骨近端,在完全旋前位下,肱二头肌主动收缩,使桡骨急剧旋转至旋后位。
肱二头肌是前臂非常有力的旋后肌。
肱二头肌在旋后过程中的重要性
屈肘达90˚时,肱二头肌作为旋后肌的效率最高,因此,在很多大功率的旋后运动中,肘部总保持自然90˚。 肘部仅屈曲30度时,肱二头肌肌腱与旋转轴之间的交叉角度不存在了。这种角度的改变将肱二头肌机械旋后力矩的产生能力降低了50%。
04
定性,尺侧副韧带复合体抵抗肘关节外翻应力,维
05
持其外翻稳定性。伸肌腱和屈肌腱位于尺、桡侧副
06
韧带的浅层,并不处于最有利的机械位置,是副韧
07
带稳定系统的协同部分,桡骨头的作用是传导应力
08
和维持肘关节的稳定,但在桡侧副韧带完整时,其
09
维持肘关节外侧稳定的作用较小,是桡侧副韧带的
10
协同部分。
肘关节桡侧副韧带复合体对维持关节外侧的稳定约起50%的作用。另外,伸肌及伸肌腱膜起协同作用。尺侧伸腕肌腱膜起于肱骨外侧髁下方,止于
(3)肘关节副韧带稳定系统
*
01
综合解剖和生物力学研究结果,肘关节的副韧带构
02
成了维持肘关节稳定的独立系统。桡侧副韧带复合
关节运动学,肘
四、运动学特征
(4)前臂旋前与旋后运动 前臂旋转的中立位是“拇指向上”位,即完 全旋前和旋后的中间位置。平均而言,前臂旋前 约为75°,旋后约为85°。一些日常活动所需前 臂旋转的角度仅有约100°,即旋前约50°至旋后 约50°之间,这是前臂旋转的功能弧度。
四、运动学特征
负重与不负重时旋前与旋后的比较: 手撑地 上尺桡关节环状韧带和尺骨的桡切迹围绕固 定的桡骨头;下尺桡关节凸面的尺骨头滚动 和滑动在桡骨的尺骨切迹上(方向相反) 前臂悬空 上尺桡关节桡骨在环状韧带形成的圈内围绕 尺骨的桡骨切迹旋转;下尺桡关节桡骨的凹 面尺骨切迹在凸面的尺骨头上滚动和滑动 (方向一致)
三、肌肉与神经支配
(2)伸肘肌群的功能 主要的伸肘肌是肱三 头肌和肘后肌。 肘肌:肱骨外上髁至 尺骨近端的外侧:虽然小, 但提供肘关节轴向和内外 侧的稳定性。 肱三头肌:在上臂后 面延伸,伸直或伸展该臂。
三、肌肉与神经支配
(3)旋前与旋后肌群的功能 旋前方肌和旋前圆肌是主要的旋前肌肉。 桡侧腕屈肌和掌长肌是次要的旋前肌肉,这两 肌肉起点均附着于肱骨的内上髁;肱桡肌在旋 后位时也具有旋前功能。 旋后肌和肱二头肌是主要的旋后肌肉,附 着于外上髁外侧附近的桡侧伸腕肌群以及拇长 伸肌和示指伸肌具有一定的旋后功能。
一、骨骼与韧带
(2)附属结构 ①三角纤维软骨盘 ,呈三角形,其尖端附着 并终止于尺骨头的凹窝及附近的茎突,关节盘 的外侧附着于桡骨的尺骨切迹的整个边缘。② 前臂骨间膜(interosseous membrane)是从桡 骨斜向至尺骨的腱性纤维组织,使尺、桡骨间 形成一个弹性铰链。在旋前旋后过程中,骨间 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使前臂的两块骨成为 一个整体。
四、运动学特征
(3)上下尺桡关节运动 桡骨和尺骨通过骨间膜和上、下尺桡关节 结合在一起。这些关节位于前臂的两端,使得 前臂能够转到旋前和旋后的位置。前臂旋后时 可使手掌向上或后,旋前时可使手掌向下或旋 前。前臂的旋转轴从桡骨小头延伸到尺骨头, 该轴连接在两端上下桡尺关节之间。旋前和旋 后提供了一种可使手在尺骨和肱骨不必旋转的 情况下“独立”转动的机制。
肘关节运动学
• 1. 肘关节运动范围。 • 2. 肘关节稳定性。
35
• 1.肘关节的运动范围 –肱尺关节、肱桡关节和桡 尺近侧关节三个单关节被 包在一个关节囊内,形成 一个关节腔,因而构成了 一个复合关节。无论从结 构上,还是从功能上讲, 肱尺关节都是肘关节的主 导关节。
36
•桡尺联结的运动范围, 在前臂处于中间位时, 一般认为旋前和旋后各 90°,但旋前多数人仅 为80°。
17
3. 肱桡肌
• 肱桡肌位于前臂外侧,为长而扁的梭 形肌。起自肱骨外上髁嵴,肌腹往下 移行为腱,止于桡骨茎突。 • 作用:近侧支撑时, • 肱桡肌收缩使 • 肘关节屈。
18
• 旋前圆肌位于前臂前面,起自肱骨内 上髁,尺骨冠突,肌束斜向下外,止 于桡骨外侧面中部。 • 作用:近侧支撑时,旋前圆肌收缩使 前臂屈、旋前,如兵乓球运动中的前 臂提拉动作。
42
• 瘦弱者由于尺骨的冠突进入 肱骨的冠突窝,而中止肘关 节的进一步屈曲。在整个屈 曲运动弧中,肘关节屈曲 60°~140°,这80°是 人们用上肢完成一般日常生 活和工作所必需的运动范围, 可称为肘关节的功能运动弧。
43
–肘关节平均伸为0°,其 伸的运动在尺骨鹰嘴进入 肱骨的鹰嘴窝而中止,其 运动范围正常仅有很小的 差异。肌肉强健者一般不 能过伸,而瘦弱者可能有 5°或5°以上的过伸。
7
8
• 桡骨环状韧带:肘关节囊的两侧由纤 维层增厚形成的桡侧副韧带和尺侧副 韧带加固。关节囊纤维层的环形纤维, 在桡骨头处较发达,形成坚强的桡骨 环状韧带,包绕桡骨的环状关节面, 两端分别连于尺骨的桡切迹前后缘, (或说尺骨冠突的下方)。
9
3. 肘关节包含的关节(属复合关节)
• (1)肱尺关节:由肱骨滑车与尺骨滑 车切迹构成,属滑车关节,可绕额状 轴做屈伸运动。 • (2)肱桡关节:由肱骨小头与桡骨头关 节凹构成,是球窝关节,可作屈、伸 和回旋运动(旋前旋后)。 • (3)桡尺近侧关节:由桡骨环状关节 面与尺骨的桡切迹构成,为圆柱形关 节,只能做旋内、旋外运动。
35
• 1.肘关节的运动范围 –肱尺关节、肱桡关节和桡 尺近侧关节三个单关节被 包在一个关节囊内,形成 一个关节腔,因而构成了 一个复合关节。无论从结 构上,还是从功能上讲, 肱尺关节都是肘关节的主 导关节。
36
•桡尺联结的运动范围, 在前臂处于中间位时, 一般认为旋前和旋后各 90°,但旋前多数人仅 为80°。
17
3. 肱桡肌
• 肱桡肌位于前臂外侧,为长而扁的梭 形肌。起自肱骨外上髁嵴,肌腹往下 移行为腱,止于桡骨茎突。 • 作用:近侧支撑时, • 肱桡肌收缩使 • 肘关节屈。
18
• 旋前圆肌位于前臂前面,起自肱骨内 上髁,尺骨冠突,肌束斜向下外,止 于桡骨外侧面中部。 • 作用:近侧支撑时,旋前圆肌收缩使 前臂屈、旋前,如兵乓球运动中的前 臂提拉动作。
42
• 瘦弱者由于尺骨的冠突进入 肱骨的冠突窝,而中止肘关 节的进一步屈曲。在整个屈 曲运动弧中,肘关节屈曲 60°~140°,这80°是 人们用上肢完成一般日常生 活和工作所必需的运动范围, 可称为肘关节的功能运动弧。
43
–肘关节平均伸为0°,其 伸的运动在尺骨鹰嘴进入 肱骨的鹰嘴窝而中止,其 运动范围正常仅有很小的 差异。肌肉强健者一般不 能过伸,而瘦弱者可能有 5°或5°以上的过伸。
7
8
• 桡骨环状韧带:肘关节囊的两侧由纤 维层增厚形成的桡侧副韧带和尺侧副 韧带加固。关节囊纤维层的环形纤维, 在桡骨头处较发达,形成坚强的桡骨 环状韧带,包绕桡骨的环状关节面, 两端分别连于尺骨的桡切迹前后缘, (或说尺骨冠突的下方)。
9
3. 肘关节包含的关节(属复合关节)
• (1)肱尺关节:由肱骨滑车与尺骨滑 车切迹构成,属滑车关节,可绕额状 轴做屈伸运动。 • (2)肱桡关节:由肱骨小头与桡骨头关 节凹构成,是球窝关节,可作屈、伸 和回旋运动(旋前旋后)。 • (3)桡尺近侧关节:由桡骨环状关节 面与尺骨的桡切迹构成,为圆柱形关 节,只能做旋内、旋外运动。
《肘关节运动学》课件
肘关节运动学在 临床中的应用
肘关节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肘关节疾病的分类: 包括关节炎、骨折、 脱位等
诊断方法:X光片、 MRI、CT等影像 学检查
治疗方法:药物治 疗、物理治疗、手 术治疗等
康复训练:肘关节 功能锻炼、肌肉力 量训练等
肘关节损伤康复训练
康复目标:恢复肘 关节的正常功能, 减轻疼痛和肿胀
加的运动轨迹、速 度、加速度等参 数与运动类型、 运动强度、运动 频率等因素有关
动态分析应用: 为运动训练、康 复治疗、运动损 伤预防等提供科 学依据和指导。
运动学测试与评估
测试方法:使用运动学测量设备,如运动捕捉系统、测力板等 评估指标:包括关节角度、速度、加速度、力矩等 测试环境:实验室或运动场等 评估结果:分析肘关节在不同运动状态下的运动学参数,为运动训练和康复提供依据
肘关节韧带与关节囊
肘关节韧带:包括内侧副韧带、外侧副韧带、后侧副韧带和前侧副韧带,起到稳定肘 关节的作用
关节囊:包裹肘关节,起到保护肘关节的作用
关节囊内层:富含滑液,起到润滑关节的作用
关节囊外层:富含纤维组织,起到加固关节的作用
肘关节运动学原 理
屈曲与伸展运动
屈曲运动:肘关节向身体内侧弯曲,使前臂与上臂形成小于180度的角度 伸展运动:肘关节向身体外侧伸展,使前臂与上臂形成大于180度的角度 屈曲与伸展运动的生理机制:主要由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肱桡肌等肌肉控制 屈曲与伸展运动的功能:完成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动作,如提、举、推、拉等
康复方法:包括物 理治疗、运动疗法、 药物治疗等
康复过程:根据损 伤程度和康复进度 ,制定个性化的康 复计划
注意事项:避免过 度训练,遵循医嘱 ,保持良好的生活 习惯和饮食习惯
第二章 第三节 关节运动学(一、肩)运动学特征
四、运动学特征
4. 肩胸关节运动 是胸锁关节与肩锁关节运动的联合运动 上抬与下沉:SC上抬,AC下旋 前伸与后缩: SC前伸,AC内旋 上旋与下旋: SC上抬,AC上旋
四、运动学特征
5.盂肱节律 盂肱关节的外展或 屈曲伴随肩胛骨的上旋, 就是盂肱节律。范围: 1.25:1 to 2.9:1。 平均:2:1(肩关节 外展活动3°,包括盂 肱关节2°,肩胸关节 1°)
第二章 骨骼肌肉系统运动学
第三节 关节运动学
一、肩
学习内容
1 2 3
骨骼与韧带 关节
肌肉和神经支配 运动学特征
4
四、运动学特征
肩关节运动类型
1 1
2 2 3 3 4 4 屈曲与伸展 屈曲与外伸 外展与内收 外展与内收
肩关节运动类型
内旋与外旋 内旋动学特征
1. 盂肱关节运动 盂肱关节的球窝关节结构是控制其静态 稳定的机制之一;但关节囊上部的结构包括 盂肱韧带等对肱骨头和盂窝之间的稳定性起 着更重要的作用。 外展与内收(前后轴) 前屈与后伸(内外轴) 内旋与外旋(垂直轴)
四、运动学特征
2. 胸锁关节运动
三个运动轴和三个运动平面
上抬与下沉(前后轴)凸面对凹面, 滑动与滚动运动方向相反。 前伸与后缩(垂直轴)凹面对凸面, 滑动与滚动运动方向相同。 后旋(肩关节外展)与前旋(回原 位)(水平轴:接近水平轴)
四、运动学特征
3. 肩锁关节运动 肩锁关节是平面关 节,有稳定的结构,可进 行微小活动,肩胛骨以肩 锁关节的运动轴旋转运动。 上旋与下旋:前后轴 内旋与外旋:垂直轴 前倾与后倾:水平轴(与 锁骨轴平行)
第二章第三节关节运动学脊柱运动学概述ppt课件
3个线位移量:上下、左右和 前后的位移。
脊柱在6个自由度中的平移和 转动范围称为活动幅度。
一、脊柱运动学概述
4.脊柱韧带
前部韧带 前纵韧带 后纵韧带
后部韧带 椎间韧带 棘间韧带 棘上韧带 横突间韧带 黄韧带 关节突关节囊韧带
一、脊柱运动学概述
脊柱韧带的功能
维持脊柱的稳定 为相邻脊椎传递载荷 保持脊柱平稳的生理运动 保护脊髓
一、脊柱运动学概述
1.脊柱的结构与功能 (1)脊柱的结构 • 椎骨+椎间盘 • 椎骨:颈、胸、腰、骶及尾五段 • 4个生理弯曲:颈椎前凸、胸椎后 凸、腰椎前凸和骶尾椎后凸
一、脊柱运动学概述
1.脊柱的结构与功能
(2)脊柱的功能 保护功能 承载功能 运动功能 全身运动协调控制功能
一、脊柱运动学概述
一、脊柱运动学概述
5.脊柱的肌肉
(1)整体性稳定肌(global muscle,产生较大的力及较大范围的动作 • 主要用于产生运动及辅助维持脊柱稳定性
(2)局部性稳定肌(local muscle): • 较深层的肌群 • 直接与椎体连接,通过肌肉的收缩直接固定相邻椎体 • 产生较小的力及轻微运动或无运动 • 主要用于维持身体姿势和脊柱稳定性
一、脊柱运动学概述
6.脊柱负荷 • 脊柱自上而下椎体承
受负荷逐渐递增,腰 椎承受的负荷最为显 著。
一、脊柱运动学概述
7.脊柱的稳定机制
脊柱稳 定系统
被动子系统 主动子系统 神经子系统
脊柱的不 稳定性
平衡功能降低 脊柱负载能力 的降低 节段不稳定
脊柱整体性稳定肌:腹直肌、腹内斜肌、腹外斜肌等。
局部性稳定肌:横突间肌、多裂肌等。
一、脊柱运动学概述
5.脊柱的肌肉 椎旁肌在维持脊柱直立姿势中
脊柱在6个自由度中的平移和 转动范围称为活动幅度。
一、脊柱运动学概述
4.脊柱韧带
前部韧带 前纵韧带 后纵韧带
后部韧带 椎间韧带 棘间韧带 棘上韧带 横突间韧带 黄韧带 关节突关节囊韧带
一、脊柱运动学概述
脊柱韧带的功能
维持脊柱的稳定 为相邻脊椎传递载荷 保持脊柱平稳的生理运动 保护脊髓
一、脊柱运动学概述
1.脊柱的结构与功能 (1)脊柱的结构 • 椎骨+椎间盘 • 椎骨:颈、胸、腰、骶及尾五段 • 4个生理弯曲:颈椎前凸、胸椎后 凸、腰椎前凸和骶尾椎后凸
一、脊柱运动学概述
1.脊柱的结构与功能
(2)脊柱的功能 保护功能 承载功能 运动功能 全身运动协调控制功能
一、脊柱运动学概述
一、脊柱运动学概述
5.脊柱的肌肉
(1)整体性稳定肌(global muscle,产生较大的力及较大范围的动作 • 主要用于产生运动及辅助维持脊柱稳定性
(2)局部性稳定肌(local muscle): • 较深层的肌群 • 直接与椎体连接,通过肌肉的收缩直接固定相邻椎体 • 产生较小的力及轻微运动或无运动 • 主要用于维持身体姿势和脊柱稳定性
一、脊柱运动学概述
6.脊柱负荷 • 脊柱自上而下椎体承
受负荷逐渐递增,腰 椎承受的负荷最为显 著。
一、脊柱运动学概述
7.脊柱的稳定机制
脊柱稳 定系统
被动子系统 主动子系统 神经子系统
脊柱的不 稳定性
平衡功能降低 脊柱负载能力 的降低 节段不稳定
脊柱整体性稳定肌:腹直肌、腹内斜肌、腹外斜肌等。
局部性稳定肌:横突间肌、多裂肌等。
一、脊柱运动学概述
5.脊柱的肌肉 椎旁肌在维持脊柱直立姿势中
第二章 第三节 关节运动学(二、肘)运动学特征
四、运动学特征
(5)前臂骨间膜之间力的传递 骨间膜参与上肢的力量传递,如手 掌撑地,由于负重产生的压力约有80%通 过桡腕部传到前臂而位于腕骨外侧和桡 骨;其余20%的压力通过腕部内侧和尺骨 而位于“尺腕间隙”内。
四、运动学特征
因为骨间膜的纤维走向,部分源自桡 骨远端方向的负荷通过骨间膜传递至尺骨, 这种结构使得一部分途径腕部的压力通过 肱尺关节传递至肘部,从而减少了肱桡关 节所承担的负荷,这样肱桡关节和肱尺关 节就共同分担了传递至肘部的压力负荷, 避免了负荷过度集中肱桡关节而导致的关 节周围软组织和骨性结构的破坏。
四、运动学特征
(3)上下尺桡关节运动 桡骨和尺骨通过骨间膜和上、下尺桡关 节结合在一起。这些关节位于前臂的两端, 使得前臂能够转到旋前和旋后的位置。前臂 旋后时可使手掌向上或后,旋前时可使手掌 向下或旋前。前臂的旋转轴从桡骨小头延伸 到尺骨头,该轴连接在两端上下桡尺关节之 间。旋前和旋后提供了一种可使手在尺骨和 肱骨不必旋转的情况下“独立”转动的机制。
四、运动学特征
(4)前臂旋前与旋后运动 前臂旋转的中立位是“拇指向上”位, 即完全旋前和旋后的中间位置。平均而言, 前臂旋前约为75°,旋后约为85°。一些 日常活动所需前臂旋转的角度仅有约 100°,即旋前约50°至旋后约50°之间, 这是前臂旋转的功能弧度。
四、运动学特征
负重与不负重时旋前与旋后的比较: 手撑地 上尺桡关节环状韧带和尺骨的桡切迹围绕固 定的桡骨头;下尺桡关节凸面的尺骨头滚动 和滑动在桡骨的尺骨切迹上(方向相反) 前臂悬空 上尺桡关节桡骨在环状韧带形成的圈内围绕 尺骨的桡骨切迹旋转;下尺桡关节桡骨的凹 面尺骨切迹在凸面的尺骨头上滚动和滑动 (方向一致)
四、运动学特征
(1)肱尺关节的关节运动 肱尺关节是尺骨的滑车切迹凹面围绕 肱骨滑车的凸面所形成的关节。从矢状面 观察,肱尺关节类似于一个球窝关节。肱 尺关节能够完全、被动地伸展,皮肤、屈 肌、前关节囊和内侧副韧带的前纤维束需 要具有足够的伸展性。
第二章 第三节 关节运动学(九、足和足弓)运动学特征
(2)运动方向和范围
运动方向:跟骨相对于距骨主要产生足的内、外翻
运动(冠状面)。但因距跟关节轴向内、前、上方的 倾斜,足内外翻的同时还会伴有一定程度的内收和外 展(水平面)运动,以及微小的跖屈和背伸(矢状 面)。三平面活动同时发生,即内翻、跖屈和内收同 时出现(旋前),外翻、背伸、外展同时出现(旋 后)。
第二章
骨骼肌肉系统运动学
第三节 关节运动学
九、足和足弓
学习内容
一
1 2 3
解剖学基础
骨与韧带 足部关节 肌肉和神经支配
二 三
运动学特征 足弓
二、运动学特征
1. 距跟关节的运动
(1) 运动轴
距跟关节的运动轴线是由跟骨后外下方斜向前内 上方,斜经跗骨窦,至距骨颈上内侧的假设轴 。16°夹角。
(2)运动方向
足部绕纵轴主要产生的足部在冠状面内的内外 翻活动
足部绕斜轴形成外展、背伸和内收、跖屈的复 合运动 跗横关节围绕双运动轴可以形成三维方向的 旋前、旋后联合运动,这使中足的形状有着非常 大的可塑性,以适应不同的地面情况。
二、运动学特征
3. 跖趾关节的运动
(1) 运动方向
跖趾关节不仅可以在矢状面完成屈伸运动,而且可以在 水平面产生轻微的内收、外展运动
(2) 运动轴
两种运动的旋转轴均贯穿每个跖骨头的中心。若将所有 跖骨关节作为整体来看其横轴是斜行的,跖趾关节连线 与足纵轴之间夹角在50°~70°
(3)运动范围:
被动伸趾约为50°~60°,屈趾为30°~40°
运动范围:内翻平均活动度是20°~30°,外翻5°~
10°。
二、运动学特征
2. 跗横关节的运动
(1) 运动轴:跗横关节分别沿纵轴和斜轴两个运
第二章 第三节 关节运动学(三、腕)运动学特征
• 15块骨
• 17个关节
• 1个广泛的韧带系统
四、运动学特征
腕关节的运动方向 •桡腕关节可作屈、伸、外 展、内收及环转运动; •腕中关节,轻微的滑动和 转动; •腕掌关节,除拇指和小指 的腕掌关节外,其余各指 的腕掌关节运动范围极小。
四、运动学特征
腕关节的运动范围:
屈:60°~70° 伸:45°
内收:35°~40°
外展:20°
四、运动学特征
腕掌关节的运动范围:
拇指腕掌关节:屈、伸、收、
展、环转和对掌运动 ;
其他腕掌关节: 相对拇指活
动度较小。
四、运动学特征
• 附加运动 • 前臂的旋前-旋后
前臂旋前
四、运动学特征
腕的稳定性: 双铰链系统; 纵向矢状面显示手舟骨和月 骨是楔形的,两块骨的掌侧 面比背侧面宽; 手舟骨和月骨被倾向于延长 位; 手指和腕周围伸肌和屈肌系 统的排列有利于原动力的对 抗肌群; 腕部的韧带系统。
四、运动学特征
腕和手运动的相互影响: 腕伸和指屈相互促进; 当腕在手放松弯曲时,拇指的掌侧仅达到示指远侧指骨关 节水平; 腕伸时,拇指和示指掌侧被动接触,引起抓握和掐捏的最 佳位置。 腕部动力学: 动力学功能是从手到前臂以及从前臂到手传递压力负荷; 压力负荷在腕骨中传导。
骨与韧带骨与韧带关节关节肌肉和神经支配肌肉和神经支配运动学特征运动学特征腕关节是人体大关节之一腕的运动是手精细运动的基础它是手取得理想抓握位置的重要环节
第二章 骨骼肌肉系统运动学
第三节 关节运动学 三、腕
学习内容
1 2
3 4 骨与韧带 关节
肌肉和神经支配 运动学特征
腕关节
腕关节是人体大关节之一,腕的运动是 手精细运动的基础,它是手取得想抓 • 腕关节的组成: 握位置的重要环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运动学特征
(3)上下尺桡关节运动 桡骨和尺骨通过骨间膜和上、下尺桡关 节结合在一起。这些关节位于前臂的两端, 使得前臂能够转到旋前和旋后的位置。前臂 旋后时可使手掌向上或后,旋前时可使手掌 向下或旋前。前臂的旋转轴从桡骨小头延伸 到尺骨头,该轴连接在两端上下桡尺关节之 间。旋前和旋后提供了一种可使手在尺骨和 肱骨不必旋转的情况下“独立”转动的机制。
四、运动学特征
(1)肱尺关节的关节运动 肱尺关节是尺骨的滑车切迹凹面围绕 肱骨滑车的凸面所形成的关节。从矢状面 观察,肱尺关节类似于一个球窝关节。肱 尺关节能够完全、被动地伸展,皮肤、屈 肌、前关节囊和内侧副韧带的前纤维束需 要具有足够的伸展性。
四、运动学特征
(2)肱桡关节的运动 肱桡关节是桡骨头的杯状小窝和肱 骨小头之间所构成的关节。屈伸运动的关 节运动学由桡骨凹窝在肱骨小头凸面上的 滚动和滑动构成。与肱尺关节相比,肱桡 关节在稳定肘关节方面的作用较小。但 是 ,肱桡关节在抵制外翻方面具有重要 的骨性拮抗作用。
四、运动学特征
(4)前臂旋前与旋后运动 前臂旋转的中立位是“拇指向上”位, 即完全旋前和旋后的中间位置。平均而言, 前臂旋前约为75°,旋后约为85°。一些 日常活动所需前臂旋转的角度仅有约 100°,即旋前约50°至旋后约50°之间, 这是前臂旋转的功能弧度。
Hale Waihona Puke 四、运动学特征负重与不负重时旋前与旋后的比较: 手撑地 上尺桡关节环状韧带和尺骨的桡切迹围绕固 定的桡骨头;下尺桡关节凸面的尺骨头滚动 和滑动在桡骨的尺骨切迹上(方向相反) 前臂悬空 上尺桡关节桡骨在环状韧带形成的圈内围绕 尺骨的桡骨切迹旋转;下尺桡关节桡骨的凹 面尺骨切迹在凸面的尺骨头上滚动和滑动 (方向一致)
第二章 骨骼肌肉系统运动学
第三节 关节运动学 二、肘
学习内容
1 2 3 4
骨骼与韧带
关节 肌肉与神经支配
运动学特征
四、运动学特征
肘关节运动 肘关节屈曲具有几种重要的生理功能, 如:牵拉、提举等。肘关节被动运动的最 大范围一般为过度伸展时的5°至屈曲时的 145°。但是,大部分日常生活中的肘关节 活动仅使用了30°至130°之间的运动弧度, 通常称为功能弧度,轻度肘关节运动范围 受限通常对上肢的活动范围影响不大。
四、运动学特征
(5)前臂骨间膜之间力的传递 骨间膜参与上肢的力量传递,如手 掌撑地,由于负重产生的压力约有80%通 过桡腕部传到前臂而位于腕骨外侧和桡 骨;其余20%的压力通过腕部内侧和尺骨 而位于“尺腕间隙”内。
四、运动学特征
因为骨间膜的纤维走向,部分源自桡 骨远端方向的负荷通过骨间膜传递至尺骨, 这种结构使得一部分途径腕部的压力通过 肱尺关节传递至肘部,从而减少了肱桡关 节所承担的负荷,这样肱桡关节和肱尺关 节就共同分担了传递至肘部的压力负荷, 避免了负荷过度集中肱桡关节而导致的关 节周围软组织和骨性结构的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