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原理课程设计16位全加器电路的设计与实现

合集下载

组成原理课程设计(16位全加器电路的设计与实现)

组成原理课程设计(16位全加器电路的设计与实现)

16位全加器电路的设计与实现学生姓名:杨传福指导老师:王新摘要本课程设计主要利用门电路完成一个16位的全加器电路的设计与实现。

本设计采用逐步求解的方法,即先设计一位全加器,再利用一位全加器设计出四位全加器,最后在四位全加器的基础上设计出16位全加器,并使用VHDL语言编写程序,在MAX-PLUSⅡ仿真平台上进行仿真。

仿真结果表明,本课程设计中设计出的16位全加器能正确完成16位二进制数的加法运算。

关键词全加器;门电路;先行进位Abstract:This curriculum design primarily use the gate circuit to complete a 16-bit full-adder circuit.The design solve this problem with step-by-step approach, namely start designing one full-adder, and then use one full-adder design a four full-adder , the last design the 16-bit full-adder based on the four full-adder,and use VHDL language programming, at MAX-PLUS Ⅱsimulation on simulation platform.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sign of the curriculum design of the 16-bit full-adder to add a 16-bit binary number addition operations.Keywords:Full-adder; Gate circuit; First binary1引言1.1课程设计的背景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获得信息的途径更加多样,获取信息的速度更加快捷。

EDA-16位加法计数器的设计

EDA-16位加法计数器的设计

EDA-16位加法计数器的设计北京理工大学用程序输入方法设计一个16位二进制加法计数器学院:机械xxxx学院专业班级:10机械电子工程x班姓名:陈xx学号: 10xxxxxx指导教师:xxx 老师目录摘要 (1)1 绪论 (2)2 计数器的工作原理 (3)3 设计原理 (4)4 电路系统的功能仿真 (4)6 个人小结 (23)参考文献 (24)摘要计数器是数字系统中使用较多的一种时序逻辑器件。

计数器的基本功能是统计时钟脉冲的个数,即对脉冲实现计数操作。

计数器也可以作为分频、定时、脉冲节拍产生器和脉冲序列产生器使用。

计数器的种类很多,按构成计数器中的各触发器是否使用一个时钟脉冲源来分,可分为同步计数器和异步计数器;按进位体制的不同,可分为二进制计数器、十进制计数器和任意进制计数器;按计数过程中数字增减趋势的不同,可分为加法计数器、减法计数器和可逆计数器;还有可预制数和可编计数器等等。

本次课程设计将利用众多集成电路软件软件中的Quartus II软件,使用VHDL语言编程完成论文《用程序输入方法设计一个16位二进制加法计数器》,调试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计数器正确实现了计数功能。

关键词:二进制;加法计数器;VHDL语言1 绪论现代电子设计技术的核心已日趋转向基于计算机的电子设计自动化,即EDA(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技术。

EDA技术就是依赖功能强大的计算机,在集成电路软件平台上,对以硬件描述语言HDL(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为系统逻辑描述手段完成的设计文件,自动完成逻辑编译、化简、分割、综合、布局布线以及逻辑优化和仿真测试,直至实现既定的电子线路系统功能。

现在对EDA的概念或范畴用得很宽。

包括在机械、电子、通信、航空航天、化工、矿产、生物、医学、军事等各个领域,都有EDA的应用。

目前EDA技术已在各大公司、企事业单位和科研教学部门广泛使用。

VHDL实现16位全加器

VHDL实现16位全加器

[键入公司名称][键入文档标题][键入文档副标题]姓名:托列吾别克•马杰尼班级:电路与系统01班学号:201221020141[键入公司名称]2013/11/24基于VHDL的16位全加器的设计1.1设计题目的内容及要求i.i.i 目的:CMOS数字集成电路设计流程及数字集成电路自动化设计,包括功能验证、VHDL/Verlog建模、同步电路设计、异步数据获取、能耗与散热、信号完整性、物理设计、设计验证等技术1.1.2内容:主要实验内容是用0.18阿数字CMOS工艺,VHDL或Verlog设计-个16位全加器,用Synthesis仿真工具验证功能,电路合成,及性能检测。

1.1.3主要测试参数及指标范围:16位的全加器主要的设计指标是高于1GHz的频率,功耗,物理面积大小等参数。

1.2全加器的组成和原理分析全加器是常用的组合逻辑模块中的一种,对全加器的分析和对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一样。

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就是找出给定电路输入和输出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了解给定逻辑电路的逻辑功能。

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通常采用代数法,一般按下列步骤进行:(1)根据所需要的功能,列出真值表。

(2)根据真值表,写出相应的逻辑函数表达式。

(3)根据真值表或逻辑函数表达式,画出相应的组合逻辑电路的逻辑图(4)用VHDL编写程序在QUARTUS U上进行模拟,并分析结果的正确性。

1.3全加器简介全加器是组合逻辑电路中最常见也最实用的一种,考虑低位进位的加法运算就是全加运算,实现全加运算的电路称为全加器。

它主要实现加法的运算,其中分为并行全加器和串行全加器,所谓并行就是指向高位进位时是并行执行的,而串行就是从低位到高位按顺序执行,为了提高运算,必须设法减小或消除由于进位信号逐级传递所消耗的时间,为了提高运算速度,制成了超前进位加法器,这是对全加器的一种创新[2]。

1.3.1半加器的基本原理如果不考虑有来自低位的进位将两个1位二进制数相加,称为半加。

16位加法器电路设计

16位加法器电路设计

16位加法器电路设计
加法器电路是计算机中常见的数字电路,用于将两个二进制数相加并得出和。

16位加法器电路设计是指设计一个能处理16位二进制数相加的电路。

在设计16位加法器电路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关键方面:
1. 选择合适的器件:需要选择适合的逻辑门和触发器等数字电路器件。

常用的器件包括AND门、OR门、XOR门、全加器等。

2. 划分模块:将16位加法器电路划分为若干个小模块,简化设计过程。

常见的模块包括单位加法器和级联器。

3. 单位加法器设计:单位加法器是实现加法运算的基本单元。

在16位加法器电路中,每一位均由一个单位加法器完成。

单位加法器由两个输入(被加数位和加数位)和两个输出(和位和进位位)组成。

4. 级联器设计:级联器用于连接多个单位加法器,将进位位从低位传递到高位。

在16位加法器电路中,需要将每一位的进位位和前一位的进位位相连。

5. 测试和验证:设计完成后,需要进行测试和验证,确保16位加法器电路的正确性和性能。

通过以上步骤设计完成的16位加法器电路能够实现对16位二进制数的相加操作。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将多个16位加法器电路级联以实现更大位数的加法运算。

设计一个高效可靠的16位加法器电路是数字电路设计的重要任务之一,对于计算机的性能和功能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仔细考虑各个方面的设计和实施,可以实现一个满足要求的16位加法器电路。

16位加法器设计

16位加法器设计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报告题目 16位加法器设计B院系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班级 11计本(2)教师学生学号内容提要本设计在其他基本加法器的基础上改进为超前进位加法器,它避免了串行进位加法器的进位延迟,提高了速度。

其主要分为四章,第一章为设计概述,主要介绍设计的任务、目标,以及设计环境,第二章为总体设计方案,其主要介绍本设计中系统设计的框架。

第三章为仿真测试,给出了系统在仿真环境下波形测试结果,看是否满足题目要求。

第四章为设计心得总结,主要是介绍在经过本次设计后,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

最后还给出了本设计的一些参考文献。

前言计算机组成原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课程设计目的在于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全面掌握微型计算机及其接口的工作原理、编程和使用方法;在设计中,通过小组协作提出设计方案,进行软件设计、调试,最后获得正确的结果,可以加深和巩固对理论知识的更好掌握,进一步建立计算机应用系统体概念,初步掌握单片机软、硬件开发方法,为以后进行实际的单片机软、硬件应用开发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设计是利用74181、74182芯片组成了16位加法器的组间组内并行。

目录1设计概述 (5)1.1设计任务 (5)1.2 设计要求 (5)1.3设计环境 (5)2总体设计方案 (6)3仿真测试 (9)4设计个人总结 (10)参考文献: (10)1设计概述1.1设计任务1、掌握MaxPlus2软件的使用方法。

2、熟悉74系列芯片的组成和工作过程。

3、掌握半加器,一位全加器的设计原理,掌握超前进位产生电路的设计方法。

4、正确将电路原理图下载到试验箱中。

5、正确通过实验箱连线实现一位二进制数的相加并得到正确结果。

6、完成设计实验报告。

7、完成课程设计答辩。

1.2 设计要求1、巩固和运用所学课程,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分析、解决计算机技术实际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

2、学会使用MAX-PLUSⅡ软件设计电路原理图及功能模拟3、熟悉常用的门电路1.3设计环境MaxPlus22总体设计方案1、半加器的设计原理 半加器逻辑电路半加器逻辑表达式 S=B A ⊕ AB C =半加器真值表A B C S 0 0 0 0 0 1 0 1 1 0 0 1 11 1 02、一位全加器的设计原理 一位全加器逻辑电路CA B S=1&74182一位全加器逻辑表达式进位输出()i i i i i i B A C B A C +⊕=-1相加之和 1-⊕⊕=i i i i C B A F 一位加法器真值表A B 1-i C F i C 0 0 0 0 0 0 1 0 1 0 1 0 0 1 0 1 1 0 0 1 0 0 1 1 0 0 1 1 0 1 1 0 1 0 1 111113、十六位并行加法器的设计思路1. 先设计一个半加器然后两个半加器合并成一个一位的全加器,最后用16个一位的全加器组合成一个16位的全加器;2. 先设计一个一位全加器,然后16个并联组成一个16位全加器3. 使用4片74181和1片74182芯片采用双重分组跳跃进位组成16位并行加法器这里我们组采用的是第三个方法来实现16位并行加法器的。

16位累加器设计报告

16位累加器设计报告

16位累加器设计报告引言累加器(Accumulator)是一种重要的数字电路,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CPU)中。

累加器的主要功能是将多个数字数据进行相加,并将结果储存到一个寄存器中。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一个基于16位累加器的设计方案。

设计目标本设计的目标是实现一个16位累加器,能够对输入的两个16位数字进行相加,并将结果保存在累加器中。

设计要求如下:1. 输入端包括两个16位的数据A 和B。

2. 输出端为一个16位的累加器结果。

3. 设计采用组合逻辑电路实现。

输入变化时,累加器能够立即给出结果。

设计思路根据设计目标,我们可以分析得出以下设计思路:1. 设计一个16位加法器。

2. 将输入的数据A 和B 输入到加法器中进行相加。

3. 将相加的结果输出到一个16位寄存器中,作为累加器的输出。

16位加法器的设计16位加法器是累加器的核心组件之一。

我们使用全加器来实现16位加法器。

一个全加器能够实现两个输入位和一个进位位的加法,并给出一个输出位和一个进位位。

我们将使用16个全加器来构建16位加法器。

每个全加器的输入为两个加数位和进位位,输出为加法结果和进位结果。

下图是一个全加器的逻辑电路图:plaintext_______AB Full SCi Adder_______Co其中,A 和B 分别是两个输入的加数位,Ci 是输入的进位位,S 是加法结果,Co 是进位结果。

根据全加器的逻辑电路图,我们可以设计一个16位的加法器,将输入的两个16位数字进行相加,并给出16位的输出结果。

累加器的设计基于16位加法器的设计,我们可以构建一个16位累加器。

累加器的设计如下:1. 输入端包括两个16位的数据A 和B。

2. 将输入的两个16位数据A 和B 输入到16位加法器中,进行相加。

3. 将加法器的输出结果输入到一个16位寄存器中,作为累加器的输出。

下图是16位累加器的逻辑电路图:plaintext___________________AB 16-bit Adder___________________Output总结本设计报告介绍了一个基于16位累加器的设计方案。

数字集成电路课程设计16位加法器

数字集成电路课程设计16位加法器

数字集成电路课程设计——16位加法器设计参数:*输入两个16位的补码*输出一个17位的补码*允许采用流水线、单元复用等技术实现设计要求:*使用RTL级Verilog描述加法器架构*使用门级验证加法器功能(ModelSim等仿真)*优化方向:加法器等效总门数最少*等效门数计算示例:INV=1, NOR2=NAND2=2, DFF=4最终优化结果:图1.1单个全加器单元的最终优化方案图1.2 第17位结果的运算电路最终总共等效门数= 16 X 17 + 7 = 279仿真结果:1 2 3 4 5图2. ModelSim仿真结果如图2所示,箭头1所指区域为两个16位全0的加数,无进位,输出和为0;箭头2所指区域为0与1000000000000000(-32768)相加,无进位,输出和为11000000000000000(-32768);箭头3所指区域为0与1111111111111111(-1)相加,无进位,输出和为11111111111111111(-1);箭头4所指区域为-1与1000000000000000(-32768)相加,无进位,输出和为10111111111111111(-32769);箭头4所指区域为-1与1000000000000000(-32768)相加,进位为1,输出和为11000000000000000(-32768)。

可见已正确实现了16位补码加法器的功能。

设计思路: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加法器的设计。

按照题目的要求,我们的加法器必须满足以下几个原则:1、16位加法器,且可以计算出第17位的进位;2、可以计算补码;3、设计出的结构门数最少.由上面的要求,我们可以有对应的设计:1.我们假定16位数据本身就是以补码形式储存的,那么最高位就是符号位,0代表正数,1代表负数;由此,我们可以根据二进制加法的规则得知,计算补码不需要对储存的补码进行任何形式的修改,利用正常的全加器结构就可以计算出正确的结论,包括位数扩展的要求也能满足;2.要完成17位的补码计算,需要进行符号位扩展,也就是将加数和被加数的最高位重复一次变成17位的数据,如1000000000000000变为11000000000000000;在编码的时候,需要17个加法器,但是最后一个加法器的加数和被加数重复使用16位的数据,而进位则采用16位得到的进位;3.加法器必须是一般意义上的加法器,除非采用流水线结构,否则不应使用时序逻辑,如下图所示的设计就不合理。

16位逻辑框图课程设计

16位逻辑框图课程设计

16位逻辑框图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16位逻辑框图的基本概念,理解其组成元素及功能。

2. 使学生能够识别并描述常见16位逻辑框图的连接方式和信号流向。

3. 帮助学生掌握16位逻辑框图的绘制方法,学会使用相关软件工具进行框图设计。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16位逻辑框图分析电子电路的能力,能根据实际需求设计简单电路。

2. 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学会在小组讨论中分享观点,共同解决问题。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理论应用于实践。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电子电路的兴趣,培养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3. 引导学生关注电子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科技对生活的改变,提高社会责任感。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相结合,旨在提高学生的电子电路设计与分析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以便学生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明确课程预期成果,并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16位逻辑框图基本概念:逻辑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触发器等。

2. 16位逻辑框图组成元素:逻辑门、触发器、寄存器、计数器、编码器、译码器等。

3. 16位逻辑框图连接方式:串联、并联、反馈等。

4. 16位逻辑框图信号流向:输入信号、输出信号、控制信号等。

5. 16位逻辑框图绘制方法:使用软件工具(如Visio、Multisim等)绘制逻辑框图。

6. 16位逻辑框图设计实例:分析并设计简单的电子电路,如加法器、编码器、译码器等。

教学内容按照以下进度安排:第一课时:16位逻辑框图基本概念及组成元素。

第二课时:16位逻辑框图连接方式和信号流向。

第三课时:16位逻辑框图绘制方法及软件工具使用。

第四课时:16位逻辑框图设计实例分析与实践。

教学内容与教材章节关联如下:第一章:逻辑门电路及组合逻辑电路。

16位快速加法器32位快速加法器(运算器设计)

16位快速加法器32位快速加法器(运算器设计)

16位快速加法器32位快速加法器(运算器设计)快速加法器的设计基于全加器和半加器的组合。

全加器可以实现对两个二进制位的相加,并且可以处理进位。

半加器只能处理两个二进制位的相加,但不能处理进位。

快速加法器通过使用多个全加器和半加器的级联来实现对多个二进制位的相加,并处理进位。

一个16位快速加法器通常由16个全加器组成,每个全加器对应一个二进制位的相加。

输入端包括两个16位的二进制数A和B,以及一个进位输入Cin。

输出端包括一个16位的二进制数S和一个进位输出Cout。

快速加法器的设计中还考虑了进位的传递问题。

通常情况下,每个全加器的进位输入都连接到前一个全加器的进位输出。

这样,在相加的过程中,进位会从低位传递到高位。

为了提高运算器的效率,可以采用并行运算的方式。

32位快速加法器可以通过将两个16位快速加法器并联来实现。

其中,一个加法器负责处理前16位,另一个加法器负责处理后16位。

这样可以同时进行两个16位数的相加,大大提高了加法操作的速度。

快速加法器的工作原理如下:1.将输入的两个16位二进制数A和B送入第一个全加器,通过16个全加器的级联实现对各位的相加,并处理进位。

2.每个全加器的输出与相应的进位输入连线,以实现进位的传递。

3.得到的16位二进制数S作为输出。

对于32位快速加法器,它由两个16位快速加法器组成,其中第一个加法器处理低16位,第二个加法器处理高16位。

输入的两个32位二进制数A和B被拆分为两个16位数,并分别送入两个加法器进行相加。

最后,两个相加的结果通过一个与门来判断是否有进位,进一步得到32位的二进制数S和进位输出Cout。

快速加法器是计算机中常用的运算器,它在高速计算和数据处理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优化,可以实现更高效的加法操作,提高计算机的性能。

同时,快速加法器的设计还需要考虑功耗和面积等因素,以实现更好的综合性能。

16位加法器设计报告

16位加法器设计报告

v1.0可编写可改正Brent Kung树构造的16 位加法器的设计仿真及优化1.利用 Hspice 软件设计详细电路构造Brent Kung树构造加法器设计简介Brent Kung树构造加法器是一种超行进位加法器,即进位提早被计算出来,送给加和电路,减小了进位次序传达的延时,实现此加法器减小了设计的复杂度。

提升了设计的效率。

详细电路实现需要 4 个模块电路设计。

数据 A 和 B 经过缓冲器输入进来,而后经过进位生成和进位产生电路模块生成P 和 G信号。

P与 G信号经过点操作模块生成相应的进位值,最后加和生成 SUM。

电路构造采纳动向逻辑构造,逻辑构造由 NMOS下拉网络实现,组成 PDN的过程和静态CMOS完整一样,晶体管的数量显然少于静态状况。

动向逻辑同时拥有较快的开关速度。

动向逻辑同时在功耗方面有显然的优势。

Brent Kung树构造加法器电路设计进位生成和进位流传模块均采纳动向逻辑进行设计,详细实现公式为 Pi=ai+bi ,Gi=ai&bi ;详细电路实现以下:图 1 进位流传和进位产生信号的动向实现图中的反相器为对称的,p 生成电路的逻辑努力为2/3 ,g 生成电路的逻辑努力为1。

点计算模块详细生成对应的进位流传和进位产生Gi j和Pi j;其对应的详细公式为: Gi j=Gi k+Pi k*Gk-1 j 。

采纳动向逻辑减小复杂度详细电路构造以下:图 2 点模块电路产生信号的动向实现乞降电路利用多米诺实现乞降即利用选择电路实现电路构造,在此电路中乞降的两种条件计算为:Si0 为 ai 与 bi 的同或, Si1 为 ai 与 bi 的异或,详细电路构造以下:图 5 动向逻辑实现和选择电路电路中利用两个时钟,由 clk 产生 clkd 是由下边的电路实现的,传输门老是导通,时钟路径的延时能够经过这些器件的尺寸来调整。

由于延时一定有一个严格的界线,即第二个门的所有输入一定在 clkd 的上涨沿以前达成翻转,所以可能需要使clk 进过多个以下的延时电路才能知足时序要求。

16位cpu课程设计

16位cpu课程设计

16位cpu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16位CPU的基本结构,掌握其工作原理;2. 学习16位CPU的指令系统,掌握常用指令的功能和使用方法;3. 了解16位CPU的寻址方式,能够正确解析指令中的寻址模式;4. 掌握16位CPU的编程技巧,能够编写简单的汇编程序。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16位CPU相关问题;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编程实践能力;3. 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完成课程设计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硬件及汇编语言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2.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3. 增强学生的国家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认识到计算机技术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计算机硬件及汇编语言的实践课程,以16位CPU为载体,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培养编程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编程能力,对硬件及汇编语言有一定了解,但实践经验不足。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通过课程设计,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后续相关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16位CPU基本结构:讲解CPU的内部组成,包括运算器、控制器、寄存器等,结合课本第二章内容,使学生了解各部分功能及相互关系。

2. 16位CPU指令系统:介绍指令的分类、格式,详细讲解常用指令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对应课本第三章内容,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掌握指令的应用。

3. 16位CPU寻址方式:分析不同寻址模式的原理和特点,结合课本第四章内容,使学生能够正确解读指令中的寻址方式。

4. 汇编语言编程:教授汇编语言的基本语法,通过编写简单程序,使学生掌握汇编程序的编写和调试方法,参考课本第五章内容,培养学生的编程实践能力。

数字集成电路设计——全加器

数字集成电路设计——全加器

数字集成电路设计——全加器CMOS数字集成电路设计课程设计报告学院:专业:班级:姓名:指导⽼师:学号:⽇期:2013-6-30⼀、设计要求本次设计要求实现⼀个16位的加法器,通过从前端到后端的设计过程,了解数字集成电路设计流程,熟悉Linux系统及其相关软件icfb的使⽤,加深对数字集成电路前端设计的认识。

⼆、设计思路基本单元选⽤复杂cmos电路实现的⼀位全加器,将16个1位全加器级联成⼀个16位全加器。

这种电路的好处是将每前⼀级的Cin与后⼀级的Cout直接级联,连接⽐较⽅便,电路⽐较好设计。

版图设计也相对较简单,画出⼀位全加器的版图,多位全加器的版图就迎刃⽽解。

由于采⽤直接级联,前⼀级的输出延时要累加到后⼀级的输⼊进位中,最后会导致级联越多,延时越多。

由于是初次接触icfb,对版图还不是太了解,本次试验采⽤最简单的直接级联形式。

三、电路设计与验证(⼀)⼀位全加器的电路设计与验证1、原理图设计图3-1 ⼀位全加器原理图如图3-1所⽰,为1位全加器的原理图。

其中A、B为两个输⼊信号也即两个⼀位加数,Cin为前⼀位的进位输⼊信号,COUT为当前的进位输出信号,S为和输出信号。

2、⽣成符号图图3-2 ⼀位全加器的符号图如图3-2所⽰,为检查并保存1位全加器原理图后⽣成的符号图,左侧为输⼊信号A、B、Cin,右侧为输出信号COUT、S 3、测试电路图3-3 ⼀位全加器的测试电路如图3-3,为⼀位全加器的测试电路。

4、波形仿真图3-4 ⼀位全加器仿真波形如图3-4所⽰,为⼀位全加器的仿真波形图。

从图可以看出,仿真波形结果与真值表相符合。

(⼆)16位全加器的电路设计与验证1、原理图设计图3-5 16位全加器原理图如图3-5所⽰,为16位加法器的原理图设计。

16位加法器采⽤16个1位加法器串联,前⼀级的输出直接连到下⼀级的输⼊。

其中A[15:0]、B[15:0]分别为16位输⼊信号,Cin为进位输⼊信号,S[15:0]为输出信号,COUT为进位输出信号。

16位全加器课程设计

16位全加器课程设计

16位全加器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16位全加器的原理和设计方法。

知识目标包括:理解全加器的概念,掌握全加器的真值表和逻辑表达式,了解16位全加器的组成和运作原理。

技能目标包括:能够运用逻辑代数和简单的数字电路设计方法,设计出一个16位全加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6位全加器的原理和设计方法。

首先,介绍全加器的概念和真值表,让学生理解全加器的作用和基本运作原理。

然后,讲解16位全加器的组成和运作原理,让学生了解16位全加器是如何由多个全加器级联而成的。

接下来,通过实例分析,讲解16位全加器的设计方法,让学生学会如何设计出一个16位全加器。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和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首先,通过讲授法,向学生讲解全加器的原理和设计方法。

然后,通过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全加器的运作原理和设计方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最后,通过实验法,让学生动手设计并验证16位全加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我们将准备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教学资源。

教材和参考书将提供全加器的原理和设计方法的相关知识,多媒体资料将通过图像和视频的形式,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全加器的运作原理。

实验设备将用于学生的动手实践,让学生亲自设计并验证16位全加器。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式,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等。

平时表现将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等进行评估。

作业将包括练习题和设计项目,以检验学生对16位全加器原理和设计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考试将包括笔试和实验操作考试,以检验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通过这些评估方式,我们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并根据需要进行教学调整。

16ALU课程设计

16ALU课程设计

16ALU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16位算术逻辑单元(ALU)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学生能掌握16位ALU的运算过程和操作方法;3. 学生了解16位ALU在不同计算机系统中的应用和作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16位ALU运算电路;2. 学生能通过编程实现16位ALU的基本运算功能;3. 学生具备分析和解决16位ALU相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计算机硬件及组成原理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2. 学生养成团队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共同分析和解决问题;3. 学生认识到科技发展对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性,增强科技创新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计算机组成原理的一部分,以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字电路基础知识,对计算机硬件有一定了解,但可能对16位ALU的内部结构和运算过程较为陌生。

教学要求:教师需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例分析、动手实践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掌握16位ALU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理论知识:- 算术逻辑单元(ALU)的定义、功能及分类;- 16位ALU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 16位ALU的运算过程及操作方法;- 16位ALU在不同计算机系统中的应用。

2. 实践操作:- 设计简单的16位ALU运算电路;- 编程实现16位ALU的基本运算功能;- 分析和解决16位ALU相关实际问题的案例。

教学大纲安排:第1课时:算术逻辑单元(ALU)的定义、功能及分类,16位ALU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第2课时:16位ALU的运算过程及操作方法;第3课时:16位ALU在不同计算机系统中的应用;第4课时:设计简单的16位ALU运算电路;第5课时:编程实现16位ALU的基本运算功能;第6课时:分析和解决16位ALU相关实际问题的案例。

VHDL实现16位全加器.doc

VHDL实现16位全加器.doc

VLSI 电路和系统设计设计题 2:CMOS数字集成电路设计用 VHDL 语言实现十六位全加器:托列吾别克·马杰尼班级:电路与系统 01 班学号: 12013/11/24基于 VHDL 的 16 位全加器的设计1.1设计题目的容及要求1.1.1目的:CMOS 数字集成电路设计流程及数字集成电路自动化设计,包括功能验证、 VHDL/Verlog建模、同步电路设计、异步数据获取、能耗与散热、信号完整性、物理设计、设计验证等技术1.1.2容:主要实验容是用0.18μm 数字 CMOS 工艺, VHDL或 Verlog 设计一个16 位全加器,用 Synthesis仿真工具验证功能,电路合成,及性能检测。

1.1.3主要测试参数及指标围:16 位的全加器主要的设计指标是高于1GHz 的频率,功耗,物理面积大小等参数。

1.2全加器的组成和原理分析全加器是常用的组合逻辑模块中的一种,对全加器的分析和对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一样。

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就是找出给定电路输入和输出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了解给定逻辑电路的逻辑功能。

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通常采用代数法,一般按下列步骤进行:(1)根据所需要的功能,列出真值表。

(2)根据真值表,写出相应的逻辑函数表达式。

(3)根据真值表或逻辑函数表达式,画出相应的组合逻辑电路的逻辑图[1]。

(4)用 VHDL 编写程序在 QUARTUSⅡ上进行模拟,并分析结果的正确性。

1.3 全加器简介全加器是组合逻辑电路中最常见也最实用的一种,考虑低位进位的加法运算就是全加运算,实现全加运算的电路称为全加器。

它主要实现加法的运算,其中分为并行全加器和串行全加器,所谓并行就是指向高位进位时是并行执行的,而串行就是从低位到高位按顺序执行,为了提高运算,必须设法减小或消除由于进位信号逐级传递所消耗的时间,为了提高运算速度,制成了超前进位加法器,这是对全加器的一种创新[2]。

1.3.1半加器的基本原理如果不考虑有来自低位的进位将两个 1 位二进制数相加,称为半加。

16位加法器设计报告(1)

16位加法器设计报告(1)

Brent Kung树结构的16位加法器的设计仿真及优化1.利用Hspice软件设计具体电路结构Brent Kung树结构加法器设计简介Brent Kung树结构加法器是一种超前进位加法器,即进位提前被计算出来,送给加和电路,减小了进位顺序传递的延时,实现此加法器减小了设计的复杂度。

提高了设计的效率。

具体电路实现需要4个模块电路设计。

数据A和B通过缓冲器输入进来,然后经过进位生成和进位产生电路模块生成P和G信号。

P与G信号经过点操作模块生成相应的进位值,最后加和生成SUM。

电路结构采用动态逻辑结构,逻辑结构由NMOS下拉网络实现,构成PDN的过程和静态CMOS完全一样,晶体管的数目明显少于静态情况。

动态逻辑同时具有较快的开关速度。

动态逻辑同时在功耗方面有明显的优势。

Brent Kung树结构加法器电路设计进位生成和进位传播模块均采用动态逻辑进行设计,具体实现公式为Pi=ai+bi,Gi=ai&bi;具体电路实现如下:图1 进位传播和进位产生信号的动态实现图中的反相器为对称的,p生成电路的逻辑努力为2/3,g生成电路的逻辑努力为1。

点计算模块具体生成对应的进位传播和进位产生Gi j和Pi j;其对应的具体公式为:Gi j=Gi k+Pi k*Gk-1 j。

采用动态逻辑减小复杂度具体电路结构如下:图2点模块电路产生信号的动态实现求和电路利用多米诺实现求和即利用选择电路实现电路结构,在此电路中求和的两种条件计算为:Si0为ai与bi的同或,Si1为ai 与bi的异或,具体电路结构如下:图5动态逻辑实现和选择电路电路中利用两个时钟,由clk产生clkd是由下面的电路实现的,传输门总是导通,时钟路径的延时可以通过这些器件的尺寸来调整。

因为延时必须有一个严格的界限,即第二个门的所有输入必须在clkd的上升沿之前完成翻转,因此可能需要使clk进过多个以下的延时电路才能满足时序要求。

时钟延时利用反向器的缓冲器和传输门来实现。

16位课程设计

16位课程设计

16位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16位计算机组成原理,包括CPU、内存、I/O设备等基本组件的工作原理;2. 学会使用16位汇编语言进行基本编程,掌握汇编指令的使用和程序结构;3. 了解16位计算机系统中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如进程管理、内存管理等;4. 掌握16位计算机系统中常见的中断处理和异常处理机制。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16位汇编语言编写简单的程序,具备调试和优化程序的能力;2. 能够分析16位计算机系统的性能,提出改进措施;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系统分析和设计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硬件和底层软件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究计算机原理的欲望;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他们学会在团队中分享知识、交流经验;3. 增强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使他们认识到计算机系统安全的重要性;4.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鼓励他们勇于尝试、不断进步。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16位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编程技巧。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对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有一定的了解,但对16位计算机系统及其编程尚较陌生。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例教学为主,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和实际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16位计算机系统概述:介绍16位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基本组成和性能特点,对应教材第一章内容。

- 计算机硬件组成:CPU、内存、I/O设备等;- 计算机软件组成:操作系统、汇编语言、高级语言等。

2. 16位汇编语言编程:学习汇编语言的基本语法、汇编指令和程序结构,对应教材第二章内容。

- 汇编指令:数据传输、算术运算、逻辑运算、控制转移等;- 程序结构:段、子程序、宏定义等。

多位全加器课程设计

多位全加器课程设计

多位全加器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多位全加器的原理与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全加器的功能和基本原理,理解多位全加器的工作机制,掌握多位全加器的电路图及其符号表示。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能够运用多位全加器解决实际问题,能独立设计简单多位全加器电路,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全加器的基本概念、多位全加器的工作原理、多位全加器的电路设计与仿真、多位全加器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

具体安排如下:第1课时:全加器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介绍全加器的功能、符号及其工作原理。

第2课时:多位全加器的工作原理。

讲解多位全加器的电路图、工作原理及其特点。

第3课时:多位全加器的电路设计与仿真。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多位全加器电路,并进行仿真实验。

第4课时:多位全加器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

分析多位全加器在数字电路中的应用实例,使学生了解多位全加器在实际工程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为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包括:1.讲授法:讲解全加器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其应用。

2.讨论法:学生针对多位全加器的设计与实际应用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与交流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多位全加器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多位全加器的作用。

4.实验法:安排学生进行多位全加器电路的设计与仿真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实现教学目标,本课程将充分利用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学习材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动画等多媒体资料,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全加器的工作原理。

4.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验设备,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动手实践,提高操作能力。

16位运算器的设计

16位运算器的设计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 —— 十六位运算器部件的设计一、运算器概述根据冯﹒诺依曼的计算机模型,计算机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部件构成,其中运算器是执行各种算术和逻辑运算操作的核心部件。

运算器的基本操作包括:1)加、减、乘、除等算术运算 2)与、或、非、异或等逻辑运算 3)数据传送、移位、比较等操作运算器的组成除了算术/逻辑运算(ALU )单元外,还包括必要的寄存器和移位器等部件。

寄存器用于存放操作数和运算结果,以节省访问存储器的时间。

移位器实现数据的移位功能,以扩展ALU 的运算功能,增加数据传送的灵活性。

从功能和电路上看,运算器的可分为两部分:数据运算电路和数据暂存电路。

在讨论运算器结构时,需要明确几个问题:1)参加运算的数据来源及结果去向运算器能直接运算的数据通常来自运算器本身的寄存器。

运算器内部的寄存器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提供参加运算的数据,因此运算器内部通常设有一定数量的数据寄存器。

为此需要能够指定参加运算的两个寄存器的地址。

运算的结果通常存放在寄存器中,应能指定接收数据的寄存器。

此外,还必须明确在时间上的关系,即什么时刻送出数据参加运算,什么时刻才能正确接收运算的结果。

图1和图2给出了示意性的表示。

图1 运算器组成示意图 图2 一个运算周期中各种操作的时间关系2)明确将要执行的运算功能除指出数据操作的具体类型外,还需确定什么时刻可以开始指定运算处理,什么时刻可以得控制信号的建立时间寄存器内容送出时间运算器执行运算时间运算结果到寄存器输入端时间寄存器接收运算结果时间送出结果数据输入控制信号到正确的运算结果。

完成数据运算功能的电路是纯组合逻辑电路,即其输出结果随输入的变化而变化,其输出结果的稳定主要取决于输入数据的稳定,电路本身没有记忆功能,因此输入数据需要有锁存器来保持稳定。

3)运算器需要与计算机的其它部件连接起来协调工作运算器必须能够接收计算机其它部件(如存储器、I/O 设备)送来的数据,以保障源源不断的数据来源,同时把运算结果送到计算机的其它部件,以体现运算处理的效能和使用价值。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16位机微程序控制器指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16位机微程序控制器指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一、设计题目16位机微程序控制器指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二、设计目的通过看懂教学计算机组合逻辑控制器中已经设计好并正常运行的几条基本指令(例如ADD、MVRR、OUT、MVRD、JR、RET等指令)的功能、格式和执行流程,然后自己设计微程序控制器中的29条基本指令和19条扩展指令的功能、格式和执行流程,并在教学计算机上实现、调试正确,达到以下目的:1、深入理解计算机控制器的功能、组成知识和各类典型指令的执行过程;2、对指令格式、寻址方式、指令系统、指令分类等建立具体的总体概念;3、学习微程序控制器的设计过程和相关技术。

三、设计说明控制器设计是学习计算机总体组成和设计的重要的部分。

要在TEC—2000教学计算机上完成这项设计,必须清楚懂得:1、TEC—2000教学机的微程序控制器主要由作为选件的微程序控制器小板和教学机大板上的7片GAL20V8组成。

2、TEC—2000教学机微程序控制器上要实现的全部基本指令和扩展指令的控制信号都是由微程序小板上的7片控制存储器给出的。

3、应了解监控程序的A命令只支持基本指令,扩展指令应用E命令将指令代码写入到相应的存储单元中;不能用T、P命令单步调试扩展指令,只能用G命令执行扩展指令。

4、要明白TEC—2000教学机支持的指令格式及指令执行流程分组情况;理解TEC—2000教学机中已经设计好并正常运行的各类指令的功能、格式、执行流程和控制信号的组成。

5、明确自己要实现的指令格式、功能、执行流程设计中必须遵从的约束条件。

6、为了完成扩展指令的功能、格式和执行流程,并在教学计算机上实现、调试正确的实验内容,具体过程包括:1)确定指令格式和功能,要受教学机已有硬件的约束,应尽量与已实现指令的格式和分类办法保持一致;2)划分指令执行步骤并设计每一步的执行功能,设计节拍状态的取值,应参照已实现指令的处理办法来完成,特别要注意的是,读取指令的节拍只能用原来已实现的,其他节拍的节拍状态也应尽可能的与原用节拍的状态保持一致和相近;3)在指令微程序表中填写每一个控制信号的状态值,注意要特别仔细,并有意识地体会这些信号的控制作用;4)将设计好的微码,装入控制存储器的相应单元;5)写一个包含你设计的指令的程序,通过运行该程序检查执行结果的正确性,来初步判断你的设计是否正确;如果有问题,通过几种办法查出错误并改正,继续调试,直到完全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位全加器电路的设计与实现学生姓名:杨传福指导老师:王新摘要本课程设计主要利用门电路完成一个16位的全加器电路的设计与实现。

本设计采用逐步求解的方法,即先设计一位全加器,再利用一位全加器设计出四位全加器,最后在四位全加器的基础上设计出16位全加器,并使用VHDL语言编写程序,在MAX-PLUSⅡ仿真平台上进行仿真。

仿真结果表明,本课程设计中设计出的16位全加器能正确完成16位二进制数的加法运算。

关键词全加器;门电路;先行进位Abstract:This curriculum design primarily use the gate circuit to complete a 16-bit full-adder circuit.The design solve this problem with step-by-step approach, namely start designing one full-adder, and then use one full-adder design a four full-adder , the last design the 16-bit full-adder based on the four full-adder,and use VHDL language programming, at MAX-PLUS Ⅱsimulation on simulation platform.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sign of the curriculum design of the 16-bit full-adder to add a 16-bit binary number addition operations.Keywords:Full-adder; Gate circuit; First binary1引言1.1课程设计的背景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获得信息的途径更加多样,获取信息的速度更加快捷。

硬件的发展允许程序员编出很多精彩的使用软件,也使得计算机更加普及。

中央处理器CPU的好坏是影响和制约计算机速度和性能的关键因素。

而加法器是组成CPU的的重要部件,一般运算速度的快慢就取决与每秒执行加法的次数,加法器是算术逻辑单元中的基本逻辑器件。

例如:为了节省资源,减法器和硬件乘法器都可由加法器来构成。

但宽位加法器的设计是很耗费资源的,因此在实际的设计和相关系统的开发中需要注意资源的利用率和进位速度等两方面的问题。

多位加法器的构成有两种方式:并行进位和串行进位方式。

并行进位加法器设有并行进位产生逻辑,运算速度快;串行进位方式是将全加器级联构成多位加法器。

并行进位的并行加法器又可以分为组内并行、组间串行的进位链和组内并行、组间并行的进位链。

通常,并行加法器比串行级联加法器占用更多的资源,并且随着位数的增加,相同位数的并行加法器比串行加法器的资源占用差距也会越来越大。

它们的目的就是要进位信号的产生尽可能的快,因此产生了二重进位链或更高重进位链,显然进位速度的提高是以硬件设计的复杂化为代价来实现的。

1.2课程设计目的巩固和运用所学课程,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分析、解决计算机技术实际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

通过课程设计更清楚地理解下列基本概念:1.计算机的硬件基本组成;2.计算机中半加器的设计;3.计算机中全加器的执行过程;4.全加器的工作原理;5. 74系列芯片的组成和工作过程.在此基础上学会和锻炼以下能力:1. 掌握全加器的组成、工作原理。

2. 掌握产生求和结果的逻辑表达式。

3. 掌握快速进位链产生进位的逻辑表达式。

4. 学会使用MAX-PLUSⅡ软件设计电路原理图及功能模拟。

5.熟悉常用的门电路,掌握快速进位链技术。

1.3课程设计的内容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系统,了解一位全加器的组成原理,深入讨论计算机的组成原理,在熟悉常用的门电路的组成和工作过程的基础上,要求设计出一个16位的全加器。

其中要求设计并写出产生求和结果的逻辑表达式,需要写出利用快速进位链产生进位的逻辑表达式,同时还要实现时需要用一个时钟信号控制运算的执行,如第一拍给出输入数据,第二拍给出运算控制信号,第三拍送输出数据,然后又回到第一拍,循环往复,直到运算全部结束。

根据要求设计出针对具体指令所对应的流程图;根据流程及门电路设计出相应的全加器。

编写出VHDL程序,在仿真软件上运行并检验所设计的微程序的正确性。

1.4课程设计的可行性分析全加器的性质为计算机硬件,而半加器的设计与操纵是必要的,另外是对文档的操作。

我在上学期期间学习了计算机组成原理和以前学习的数字电路有关基础知识,具备有限的分析与设计能力,了解一些全加器和文档的设计与操纵;授课老师陈书开多年从事计算机组成原理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加上指导老师王新的悉心指导,因而该设计的实现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该系统的工作量相对于我这种开发水平的学生来说很大,必须保证按进度完成任务。

实际工作量预计两星期(每天4-8小时)。

如包含门电路的操作及技术文档的整理、制作,工作量将更大。

2 全加器的组成和原理分析全加器是常用的组合逻辑模块中的一种,对全加器的分析和对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一样。

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就是找出给定电路输入和输出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了解给定逻辑电路的逻辑功能。

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通常采用代数法,一般按下列步骤进行:(1)根据所需要的功能,列出真值表。

(2)根据真值表,写出相应的逻辑函数表达式。

(3)根据真值表或逻辑函数表达式,画出相应的组合逻辑电路的逻辑图[1]。

(4)用VHDL编写程序在MAX-PLUSⅡ上进行模拟,并分析结果的正确性。

2.1 全加器简介全加器是组合逻辑电路中最常见也最实用的一种,考虑低位进位的加法运算就是全加运算,实现全加运算的电路称为全加器。

它主要实现加法的运算,其中分为并行全加器和串行全加器,所谓并行就是指向高位进位时是并行执行的,而串行就是从低位到高位按顺序执行,为了提高运算,必须设法减小或消除由于进位信号逐级传递所消耗的时间,为了提高运算速度,制成了超前进位加法器,这是对全加器的一种创新[2]。

2.2 一位全加器要使计算机能解决某个问题,程序员要编写相应的程序。

要使全加器进行加法运算,也需要用各种门电路设计出相应的逻辑电路,根据组合逻辑电路设计的步骤,我们先设计一位全加器的设计。

(1)根据全加器所需要的功能,我们可以设计出一位全加器的组合逻辑框图。

如图2.1所示。

图2.1 一位全加器的逻辑图(2)根据逻辑图我们可以写出各个器件的逻辑功能。

C i = X i Y i C i-1+X i Y i C i-1+X i Y i C i-1+X i Y i C i-1 = (X i ○+Y i )C i-1+X i Y iF i = X i Y i C i-1 + X i Y i C i-1 +X i Y i C i-1 + X i Y i C i-1 = X i ○+Y i ○+C i-1(3)由上面可得。

X i 和Y i 为两个输入的一位二进制书,C i-1为低位二进制数相加的进位输出到本位的输入,则F i 为本位二进制数X i 、Y i 和低位进位输入C i-1的相加之和,C i 为X i 、Y i 和低位进位输入C i-1相加向高位的进位输出。

因此,该电路可以完成一位二进制数全加的功能,称为全加器。

此电路的真值表如表2-1所示。

表2-1 一位全加器真值表X i Y i C i-1 F i C i 0 0 0 0 0 0 1 0 1 0 1 0 0 1 0 1 1 0 0 1 0 0 1 1 0 0 1 1 0 1 1 0 1 0 1 1 1 1 1 1& =1≥1 =1&2.3 十六位全加器的设计设计16位的全加器思路非常简单且清晰,第一种方法就是先设计一个半加器,然后两个半加器合并成一个一位的全加器,最后用16个一位的全加器组合成为一个16位的全加器;第二种方法就是先设计一个一位的全加器,然后在用16个串联或并联就组成了一个16位的全加器,而本课程设计采用的是第二种方法[3]。

2.4 十六位全加器的基本原理16位全加器设计的基本思想,就是仿照通常的解组合逻辑电路的方法,先把原理图画出来,然后通过原理图把各个信号量描述出来,最后再根据各个器件的逻辑功能列出真值表。

当全加器工作时,先一个一个二进制数全部按位输入,从而在4位先行进位的加法器中进行运算,使相应部件执行所规定的操作。

16位全加器主要由输入、输出、进位和4位先行进位的加法器这四部分组成,其原理框图如图2.2所示。

图2.2 16位全加器的组成原理图16位全加器总共有16位输入,而每四位为一组输入到4位先行进位加法器中进行加法运算,一般输入是两位二进制数,如图是:Y4-1 X4-1 一直到Y16-13 X16-13 为输入;输出为F,共16位输出,而和输出一样四位为一组一起经过运算后输出,不同的是输入有两个二进制数,而输出只有一个二进制数;C表示进位,C0初始值为1,后面的C4,C8,C12,C16分别是每个四位加法器运算后的进位。

并行进位的概念可用于更大位数的加法器上,随着加法器位数的增加,加法电路变得越来越复杂。

3 详细设计3.1 真值表的建立根据在本课程设计中十六位全加器的设计原理,只需要确定四位先行进位全加器的功能就可以直接推导出十六位全加器,所以,在本课程设计中先设计出四位先行进位全加器,而设计的第一步就是建立真值表。

表3-1为四位先行进位全加器的真值表。

表中的C0 为低位向高位的进位,P1 ~P4 以及G1~G4 为输入端,C1~C4 为输出端。

表3-14位先行进位全加器真值表C0P1G1P2G2P3G3P4G4C1C2C3C4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0 0 0 0 0 0 0 1 1 0 0 0 10 0 0 0 0 1 1 0 0 0 0 1 00 0 0 0 0 1 1 1 1 0 0 1 10 0 0 1 1 1 1 0 0 0 1 1 00 0 0 1 1 0 0 1 1 0 1 0 10 0 0 1 1 1 1 1 1 0 1 1 10 1 1 0 0 0 0 1 1 1 0 0 10 1 1 0 0 1 1 0 0 1 0 1 00 1 1 1 1 0 0 0 0 1 1 0 00 1 1 0 0 1 1 1 1 1 0 1 10 1 1 1 1 0 0 1 1 1 1 0 10 1 1 1 1 1 1 0 0 1 1 1 00 1 1 1 1 1 1 1 1 1 1 1 11 0 0 0 0 0 0 0 0 0 0 0 11 0 0 0 0 0 0 1 1 0 0 1 11 0 0 0 0 1 1 0 0 0 0 1 11 0 0 0 0 1 1 1 1 0 1 1 11 0 0 1 1 1 1 0 0 0 1 1 11 0 0 1 1 0 0 1 1 0 1 1 11 0 0 1 1 1 1 1 1 1 1 1 11 1 1 0 0 0 0 1 1 1 0 1 11 1 1 0 0 1 1 0 0 1 0 1 11 1 1 1 1 0 0 0 0 1 1 0 01 1 1 0 0 1 1 1 1 1 1 1 11 1 1 1 1 0 0 1 1 1 1 1 11 1 1 1 1 1 1 0 0 1 1 1 1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3.2 四位先行进位加法器的逻辑设计根据16位全加器的基本原理,4位先行进位加法器的设计是整个设计的关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