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一零一中学高中化学竞赛 立体化学基础

合集下载

北京市一零一中学高中化学竞赛 主族元素及其化合物

北京市一零一中学高中化学竞赛 主族元素及其化合物

第11讲主族元素及其化合物【竞赛要求】卤素、氧、硫、氮、磷、碳、硅、锡、铅、硼、铝。

碱土金属、碱金属、稀有气体。

常见难溶盐。

氢化物的基本分类和主要性质。

常见无机酸碱的形态和基本性质。

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的酸碱性和两性。

【知识梳理】一、氢和稀有气体(一)氢氢位于周期表的第一周期IA族,具有最简单的原子结构。

氢在化学反应中有以下几种成键情况:•1、氢原子失去1s电子成为H+。

但是除了气态的质子外,H+总是与其它的原子或分子相结合。

•2、氢原子得到1个电子形成H—离子,主要存在于氢和IA、IIA中(除Be外)的金属所形成的离子型氢化物的晶体中。

•3、氢原子和其它电负性不大的非金属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对结合,形成共价型氢化物。

此外,与电负性极强的元素相结合的氢原子易与电负性极强的其它原子形成氢键,以及在缺电子化合物中存在的氢桥键。

(二)稀有气体1、稀有气体的存在、性质和制备价电子层结构He Ne Ar Kr Xe Rn1s22s22p63s23p64s24p65s25p66s26p6(1)存在:稀有气体的价电子结构称为饱和电子层结构,因此稀有气体不易失去电子、不易得到电子,不易形成化学键,以单质形式存在。

(2)物性:稀有气体均为单原子分子,He是所有单质中沸点最低的气体。

(3)制备:1空气的液化•2稀有气体的分离XeO3盐酸→Cl2Fe2+→Fe3+Br-→BrO-3+2、稀有气体化合物O2+ PtF6 = O+2[PtF6]—由于O2的第一电离能(1175.7 kJ·mol—1)和氙的第一电离能(1171.5kJ·mol—1)非常接近,于是想到用氙代替氧可能会发生同样的反应。

结果成功了。

Xe + PtF6 = Xe +[PtF6]—(1)氟化物1•11制备:氙和氟在密闭的镍反应器中加热就可得到氙氟化物••F2+ Xe(过量)→ XeF2•F2+ Xe(少量)→ XeF4•F2+ Xe(少量)→ XeF62性质(a)强氧化性:氧化能力按XeF2——XeF4——XeF6顺序递增。

2023-2024学年北京海淀区一零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北京海淀区一零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

北京海淀区北京一零一中学2024届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检测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在氯化铁、氯化铜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待反应结束,剩余的固体能被磁铁吸引,则反应后溶液中存在的较多的阳离子是A.Cu2+B.Fe3+C.Fe2+D.H+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胶体属于纯净物B.可用丁达尔效应区分胶体与溶液C.氢氧化铁胶体能吸附水中的悬浮颗粒并沉降而用于净水D.胶体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0-9~10-7m之间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3、设NAA.分子总数为N A的NO2和CO2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 AB.1mol NaCl中所含电子总数为20N AC.46g 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4.5N AD.常温常压下,22.4L CO2中含有的CO2分子数为N A4、完成下列实验所选择的装置或仪器都正确的是()A.可用于分离植物油和氯化钠溶液B.可用于除去氯化钠晶体中混有的氯化铵晶体C .可用于分离4CCl 中的2BrD .可用于除去2CO 气体中的HCl 气体5、氰[(CN)2]的化学性质与卤素(X 2)很相似,化学上称之为拟卤素,其氧化性介于Br 2和I 2之间,下列有关反应方程式不正确的是A .(CN)2和NaOH 溶液反应:(CN)2+2OH -=CN -+CNO -+H 2OB .MnO 2和HCN 反应:MnO 2+4HCN(浓)Mn(CN)2+(CN)2↑+2H 2OC .在NaBr 和KCN 混合溶液中通入少量Cl 2:Cl 2+2CN -=2Cl -+(CN)2D .向KCN 溶液中加入碘水:I 2+2KCN =2KI +(CN)26、1911年,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提出了A .近代原子论B .原子结构的葡萄干面包模型C .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D .核外电子排布规则7、下列分离混合物的操作中,必须加热的是A .过滤B .萃取C .分液D .蒸馏8、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A .是否有丁达尔现象B .是否能通过滤纸C .分散质粒子的大小D .是否均一、透明、稳定9、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稀硫酸滴在铜片上:Cu +2H +=Cu 2++H 2↑B .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混合:24SO -+Ba 2+=BaSO 4↓C .稀硝酸滴在大理石上:CaCO 3+2H +=Ca 2++H 2CO 3D .氧化铁与稀盐酸混合:Fe 2O 3+6H +=2Fe 3++3H 2O10、下列反应既是置换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 .2F 2+2H 2O==4HF +O 2B .Cl 2+H 2O==HCl +HClO C .3NO 2+H 2O==2HNO 3+NO D .2Na 2O 2+2H 2O==4NaOH +O 2↑11、下列微粒结构表达式正确的是A.铝原子的结构示意图:B .NH 4Cl 的电子式为:HH +××-××H:N:H Cl ⎡⎤⎢⎥⎢⎥⎣⎦C .氦原子的电子式:He :D .重氢原子符号:12H12、现有NH 4Cl、(NH 4)2SO 4和K 2SO 4三种无色溶液,只用一种试剂,一次区别开,则该试剂是(必要时可以加热)()A .BaCl 2溶液B .Ba(OH)2溶液C .稀盐酸D .AgNO 3溶液13、在反应3S+6KOH=2K 2S+K 2SO 3+3H 2O 中,被还原的硫与被氧化的硫的质量比为A .2:1B .1:2C .3:1D .1:314、已知X、Y、Z、W 均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单质或化合物,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产物已略去)。

北京市一零一中学高中化学竞赛 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基础

北京市一零一中学高中化学竞赛 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基础

第10讲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基础【竞赛要求】氧化态。

氧化还原的基本概念和反应的书写与配平。

原电池。

电极符号、电极反应、原电池符号、原电池反应。

标准电极电势。

用标准电极电势判断反应的方向及氧化剂与还原剂的强弱。

电解池的电极符号与电极反应。

电解与电镀。

电化学腐蚀。

常见化学电源。

Nernst方程及有关计算。

原电池电动势的计算。

pH对原电池的电动势、电极电势、氧化还原反应方向的影响。

沉淀剂、络合剂对氧化还原反应方向的影响。

【知识梳理】一、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1、氧化数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由于发生了电子转移,导致某些元素带电状态发生变化。

为了描述元素原子带电状态的不同,人们提出了氧化数的概念。

1970年,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对氧化数的定义是:氧化数是某元素一个原子的荷电数,这个荷电数是假设把每个化学键的电子指定给电负性更大的原子而求得的。

例如,在NaCl中,钠的氧化数为+1,氯的氧化数为–1。

在SO2中,硫的氧化数为+4,氧的氧化数为–2。

由此可见,氧化数是元素在化合状态时人为规定的形式电荷数。

确定氧化数的规则:(1)在单质中,元素的氧化数为零。

(2)在单原子离子中,元素的氧化数等于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3)在大多数化合物中,氢的氧化数为+1,只有在活泼金属的氢化物(如NaH,CaH2)中,氢的氧化数为–1。

(4)通常,在化合物中氧的氧化数为–2;但在过氧化物(如H2O2、Na2O2、BaO2)中氧的氧化数为–1;而在OF2和O2F2中,氧的氧化数分别为+2和+1。

(5)在所有氟化物中,氟的氧化数为–1。

(6)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在化合物中的氧化数分别为+1和+2。

(7)在中性分子中,各元素氧化数的代数和为零。

在多原子原子离子中各元素氧化数的代数和等于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根据上述原则,可以确定化合物中某元素的氧化数。

2、氧化还原电对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氧化数升高的物质是还原剂,元素氧化数降低的物质是氧化剂。

北京市北京一零一中学2023-2024学年化学高三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

北京市北京一零一中学2023-2024学年化学高三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

北京市北京一零一中学2023-2024学年化学高三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

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N 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常压下,11.2 L SO2含有的氧原子数小于N AB.0. 1 mol Na2O2和Na2O的混合物中含有的离子总数等于0.4N AC.10 g质量分数为34%的H2O2溶液含有的氢原子数为0.2N AD.100 mL 0.1 mol/L醋酸中含有的醋酸分子数是0.01N A2、下列除去括号内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A.FeCl2(FeCl3):加入足量铁屑,充分反应后过滤B.CO2(HCl):通过饱和NaOH溶液,收集气体C.N2(O2):通过灼热的CuO粉末,收集气体D.KCl (MgCl2):加入适量NaOH溶液,过滤3、甲、乙两种CH3COOH溶液的pH,若甲比乙大1,则甲、乙两溶液中A.c(甲): c(乙)=1:10 B.c(H+)甲: c(H+)乙=1:2C.c(OH-)甲: c(OH-)乙=10:1 D.α(甲): α(乙)=2:14、下列指定反应的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A.A B.B C.C D.D5、向3mol·L-1盐酸中加入打磨后的镁条,一段时间后生成灰白色固体X,并测得反应后溶液pH升高。

2024-2025学年北京市第101中学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2024-2025学年北京市第101中学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2024-2025学年北京市第101中学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4小题,共42分。

1.下列我国古代的技术应用中,其工作原理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A. AB. BC. CD. D2.下列化学用语或图示表达不正确的是A. NaCl的电子式:B. SO32−的VSEPR模型:C. 反−2−丁烯的分子结构模型:D. HF分子中σ键的形成示意图:3.2023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对量子点的发现有突出贡献的科研工作者。

量子点是指尺寸在纳米量级(通常2~20nm)的半导体晶体,其中铜铟硫(CuInS2)量子点被广泛用于光电探测、发光二极管以及光电化学电池领域。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制备过程中得到的CuInS2量子点溶液能够产生丁达尔效应B. 可利用X射线衍射技术解析量子点的晶体结构C. 已知In的原子序数为49,可推知In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D. 基态Cu+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3d104.由键能数据大小,不能..解释下列事实的是A. 稳定性:CH4>SiH4B. 键长:C=O<C−OC. 熔点:CO2<SiO2D. 硬度:金刚石>晶体硅5.阿明洛芬是一种抗炎镇痛药物,可用于治疗慢性风湿性关节炎,其分子结构如下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分子中含有手性碳原子B. 所有的碳原子不可能共面C. 1mol该物质最多能与5molH2发生加成反应D. 该物质可发生取代反应、加聚反应、缩聚反应6.用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12g金刚石中C−C键的数目为4N AB. 1mol羟基含有的电子数目为10N AC. 1molN2与5molH2充分反应可生成NH3的数目为2N AD. 11.2LCl2(标况下)与足量的铁粉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N A7.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实验目的由FeCl⋅6H O制取无水FeCl固体比较Na CO和NaHCO的热稳定性实验目的实验室制取氨气除去CO中混有的少量SOA. AB. BC. CD. D8.下列方程式与所给事实相符的是A. 向NaOH溶液中通入少量Cl2制漂白液:Cl2+OH−=HClO+Cl−B. 蔗糖在酸或酶催化下水解:C12H22O11蔗糖+H2O→酸或酶2C6H12O6葡萄糖C. 向苯酚钠溶液中通CO2,溶液变浑浊:+H2O+CO2→HCO3−+D. 用稀HNO3处理银镜反应后试管内壁的Ag:Ag+2H++NO3−=Ag++NO2↑+H2O9.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和现象结论A用蒸馏水溶解CuCl2固体,并继续加水,溶液由绿色逐渐变为蓝色c(H2O)增大,使[CuCl4]2−+4H2O⇀↽[Cu(H2O)4]2++4Cl−。

北京市一零一中学高中化学竞赛 第6讲 晶体结构

北京市一零一中学高中化学竞赛 第6讲 晶体结构

极性增大非极性共价键 极性共价键 离子键 第6讲 晶体结构【竞赛要求】晶胞。

原子坐标。

晶格能。

晶胞中原子数或分子数的计算及化学式的关系。

分子晶体、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和金属晶体。

配位数。

晶体的堆积与填隙模型。

常见的晶体结构类型,如NaCl 、CsCl 、闪锌矿(ZnS )、萤石(CaF 2)、金刚石、石墨、硒、冰、干冰、尿素、金红石、钙钛矿、钾、镁、铜等。

点阵的基本概念。

晶系。

宏观对称元素。

十四种空间点阵类型。

分子的极性。

相似相溶规律。

分子间作用力。

范德华力。

氢键。

其他分子间作用力的一般概念。

【知识梳理】一、离子键理论1916 年德国科学家Kossel(科塞尔)提出离子键理论。

(一)离子键的形成1、形成过程 以 NaCl 为例:(1)电子转移形成离子 Na -e ˉ= Na + Cl + e ˉ= Cl ˉ相应的电子构型变化:2s 22p 63s 1 → 2s 22p 6 ;3s 23p 5 → 3s 23p 6分别达到 Ne 和 Ar 的稀有气体原子的结构,形成稳定离子。

(2)靠静电吸引,形成化学键,体系的势能与核间距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注:横坐标——核间距r 。

纵坐标——体系的势能 V 。

纵坐标的零点——当 r 无穷大时,即两核之间无限远时,势能为零。

下面来考察 Na + 和 Cl ˉ彼此接近时,势能V 的变化。

图中可见:r >r 0时,随着 r 的不断减小,正负离子靠静电相互吸引,V 减小,体系趋于稳定。

r = r 0 时,V 有极小值,此时体系最稳定,表明形成了离子键。

r < r 0 时,V 急剧上升,因为 Na + 和 Cl ˉ彼此再接近时,相互之间电子斥力急剧增加, 导致势能骤然上升。

因此,离子相互吸引,保持一定距离时,体系最稳定,即为离子键。

2、离子键的形成条件(1)元素的电负性差要比较大△X > 1.7,发生电子转移,形成离子键;△X < 1.7,不发生电子转移,形成共价键。

北京市一零一中学高中化学竞赛 络合物配位化合物化学基础

北京市一零一中学高中化学竞赛 络合物配位化合物化学基础

第9讲络合物(配位化合物)化学基础【竞赛要求】配位键。

重要而常见的配合物的中心离子(原子)和重要而常见的配位(水、羟离子、卤离子、拟卤离子、氨分子、酸根离子、不饱和烃等)。

螯合物及螯合效应。

重要而常见的络合剂及其重要而常见的配合反应。

配合反应与酸碱反应、沉淀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联系(定性说明)。

配合物几何构型和异构现的颜色。

路易斯酸碱的象基本概念。

配合物的杂化轨道理论。

八面体配合物的晶体场理论。

Ti(H2O) 36概念。

【知识梳理】一、配合物基本知识1、配合物的定义由中心离子(或原子)和几个配体分子(或离子)以配位键相结合而形成的复杂分子或离子,通常称为配位单元。

凡是含有配位单元的化合物都称作配位化合物,简称配合物,也叫络合物。

[Co(NH3)6]3+,[Cr(CN)6]3–,Ni(CO)4都是配位单元,分别称作配阳离子、配阴离子、配分子。

[Co(NH3)6]Cl3、K3[Cr(CN)6]、Ni(CO)4都是配位化合物。

[Co(NH3)6]、[Cr(CN)6] 也是配位化合物。

判断的关键在于是否含有配位单元。

思考:下列化合物中哪个是配合物1CuSO4·5H2O 2K2P t Cl6 3KCl·CuCl24Cu(NH2CH2COO)25KCl·MgCl2·6H2O ⑥Cu(CH3COO)2注意:1配合物和配离子的区别2配合物和复盐的区别2、配合物的组成(1)配合物的内界和外界以[Cu(NH3)4]SO4为例:[Cu(NH3)4]2+ SO-24内界外界内界是配位单元,外界是简单离子。

又如K3[Cr(CN)6] 之中,内界是[Cr(CN)6]3–,外界是K+。

可以无外界,如Ni(CO)4。

但不能没有内界,内外界之间是完全电离的。

(2)中心离子和配位体中心离子:又称配合物的形成体,多为金属(过渡金属)离子,也可以是原子。

如Fe3+、Fe2+、Co 2+、Ni2+、Cu2+、Co等,只要能提供接纳孤对电子的空轨道即可。

北京市一零一中学高中化学竞赛 第4讲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北京市一零一中学高中化学竞赛 第4讲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第4讲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竞赛要求】核外电子运动状态: 用s 、p 、d 等来表示基态构型(包括中性原子、正离子和负离子)核外电子排布。

电离能、电子亲合能、电负性。

四个量子数的物理意义及取值。

单电子原子轨道能量的计算。

s 、p 、d 原子轨道图像。

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系。

主族与副族。

过渡元素。

主、副族同族元素从上到下性质变化一般规律;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性质变化一般规律。

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

s 、p 、d 、ds 、f 区元素的基本化学性质和原子的电子构型。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核外电子结构(电子层数、价电子层与价电子数)的关系。

最高氧化态与族序数的关系。

对角线规则。

金属性、非金属性与周期表位置的关系。

金属与非金属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半金属。

主、副族重要而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及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常见氧化态及主要形态。

铂系元素的概念。

【知识梳理】一、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1、微观粒子的二重性 (1)光的波动性λ波长:传播方向上相邻两个波峰(波谷)间距离。

频率v :频率就是物质(光子)在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

单位是Hz (1Hz =1 s -1)。

光速c =λ·v 真空中2.998×10 8 m ·s -1 = 3×10 8 m ·s -1,大气中降低(但变化很小,可忽略)。

波数~v =λ1(cm -1)(2)光的微粒性1900年根据实验情况,提出了原子原子只能不连续地吸收和发射能量的论点。

这种不连续能量的基本单位称为光量子,光量子的能量(E )与频率(v )成正比。

即: E = h υ (4-1)式中h 为普朗克常数,等于 6.626×10 –34J ·s (3)白光是复色光1923年德布罗意(L. de Broglie )类比爱因斯坦的光子学说后提出,电子不但具有粒子性,也具有波动性。

并提出了联系电子粒子性和波动性的公式: λ=mvh(4-2) m :质量 v :速度 h :普朗克常数(4-2)式左边是电子的波长λ,表明它的波动性的特征;右边是电子的动量,代表它的粒子性。

北京市101中学2023-2024学年高考化学必刷试卷含解析

北京市101中学2023-2024学年高考化学必刷试卷含解析

北京市101中学2023-2024学年高考化学必刷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

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某温度下,0.200 mol·L-1的HA溶液与0.200 mol·L-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中部分微粒组分及浓度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微粒X Y Na+A-浓度/(mol•L-1)8.00×10-4 2.50×10-100.100 9.92×10-2A.0.1 mol·L-1HA溶液的pH=1B.该温度下K w=1.0×10-14C.微粒X表示OH-,Y表示H+D.混合溶液中:n(A-)+n(X)=n(Na+)2、关于下列转化过程分析不正确的是A.Fe3O4中Fe 元素的化合价为+2、+3B.过程Ⅰ中每消耗58 g Fe3O4转移1 mol 电子C.过程Ⅱ的化学方程式为3FeO+H2O 加热Fe3O4+H2↑D.该过程总反应为2H2O═2H2↑+O2↑3、图1为CO2与CH4转化为CH3COOH的反应历程(中间体的能量关系如虚框中曲线所示),图2为室温下某溶液中CH3COOH和CH3COO-两种微粒浓度随pH变化的曲线。

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 .CH 4分子在催化剂表面会断开C —H 键,断键会吸收能量B .中间体①的能量大于中间体②的能量C .室温下,CH 3COOH 的电离常数K a =10-4.76D .升高温度,图2中两条曲线交点会向pH 增大方向移动 4、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中正确的是A .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的热量多B .由C (金刚石)→C (石墨)+119kJ 可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C .在101kPa 时,2g H 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 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 2(g)+O 2(g)=2H 2O(l)+285.8kJD .在稀溶液中:H +(aq)+OH -(aq)=H 2O(l)+53.7kJ ,若将含0.5mol H 2SO 4的浓溶液与含1mol NaOH 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大于53.7kJ5、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A .()2HCl aq H24SiO SiCl Si −−−→−−−→高温B .22O H O2224FeS SO H SO −−−→−−−→煅烧C .()()32NH CO 323NaCl aq NaHCO s Na CO −−−−→−−−→,加热饱和 D .()()HCl aq 32MgCO MgCl aq Mg −−−→−−−→通电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纯碱和烧碱熔化时克服的化学键类型相同B .碘晶体受热转变成碘蒸气,吸收的热量用于克服碘原子间的作用力C .SO 3溶于水的过程中有共价键的断裂和离子键的形成D .HF 的热稳定性很好,主要是因为HF 分子间存在氢键7、常温下,用0.1mol·L -1NaOH 溶液滴定40mL0.1mol·L -1H 2SO 3溶液,所得滴定曲线如图所示(忽略混合时溶液体积的变化)。

北京市一零一中学高中化学竞赛 第18讲 化学实验基础

北京市一零一中学高中化学竞赛 第18讲 化学实验基础

第18讲化学实验基础【竞赛要求】溶液配制(按浓度的精确度选择仪器)。

重结晶及溶质、溶剂相对量的估算。

过滤与洗涤(洗涤液选择、洗涤方式选择)【知识梳理】一、常用仪器及其使用方法1、反应容器(1)直接加热的仪器①试管适用于试剂用量极少的反应,也可用于溶解、气体的制取、净化和收集。

试管可分为:普通试管和耐高温的硬质试管;一般试管和具支试管……等。

试管必须用试管夹夹持或固定在铁架台的铁夹上加热。

开始加热时,应注意受热均匀。

②蒸发皿适用于蒸发和浓缩溶液,也可用于干炒固体物质。

蒸发皿可直接加热也可放在石棉网上加热。

用坩埚钳移动,在石棉网上冷却。

③坩埚适用于灼热或熔融固体物质。

坩埚可分为:瓷质坩埚、铁坩埚和石英坩埚。

使用时应放在泥三角上直接加热。

坩埚温度较高时,应用预热的坩埚钳夹持移动,放置石棉网上自然冷却。

④燃烧匙适用于点燃的固体和气体反应。

⑤燃烧管适用于高温下的固体和气体反应。

(2)垫石棉网加热的仪器①烧杯适用于试剂用量较多的反应,也可用于溶解、结晶和配制溶液。

在蒸发或结晶时,烧杯的上方应放置一个表面皿,防止液体飞溅或落入灰尘。

②烧瓶适用于加热条件下、试剂用量较多、由液态物质参加的反应,也可用于蒸馏和气体发生装置。

烧瓶可分为:圆底烧瓶、平底烧瓶、蒸馏烧瓶、两口烧瓶……等。

③锥形瓶适用于滴定反应。

(3)不加热的仪器启普发生器适用于不需加热的固、液制备气体的反应。

粉末状固体(或生成粉末状固体)不能用启普发生器。

2、称量仪器(1)量筒一种粗量量器,适用于量取精确度要求不高的一定体积的液体,可根据需要选用不同容量的量筒,避免操作次数过多造成误差太大。

量取液体时,使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弯月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加热或用于稀释溶液。

(2)移液管和吸量管移液管一般用于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

移液管是中间有一膨大部分(称为球部)的玻璃管。

吸量管上带有分刻度。

它们均是量出式量器,一般流出液体即为所标记的体积。

两者使用方法相似。

2023-2024学年北京一零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合格考)+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北京一零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合格考)+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北京一零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合格考)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75分。

1.2022年9月,我国自主研发的大型客机C919获得型号合格证,标志着我国具备自主研制世界一流大型客机的能力。

下列与C919相关的材料中,主要成分属于金属材料的是A.平垂尾——碳纤维复合材料B.机身蒙皮——第三代铝锂合金C.起落架轮胎——高强度橡胶材料D.发动机涡轮部件——陶瓷基复合材料2.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的是A.KCl溶液B.胶体C.NaOH溶液D.溶液3.下列物质通常用电解法冶炼的是A.NaB.FeC.CuD.Ag4.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电解质的是A.ZnB.C.D.5.下列物质中,含有共价键的是A.MgOB.C.D.NaCl6.下列关于碳酸氢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白色固体B.难溶于水C.受热易分解D.能与盐酸反应7.下列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是()A.KB.NaC.AlD.Mg8.下列化合物中,与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A. B.C. D.9.中文名“镓”是医学中用于肿瘤、炎症的定位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核素。

下列关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质子数为31B.中子数为36C.核外电子数为31D.质量数为9810.下列球棍模型中,能表示丙烷分子的是A. B. C. D.11.实验室中,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A.点燃氢气前,先验纯,确认氢气纯净后再点燃B.进行粗盐提纯实验时,将产生的废液倒入指定容器中C.闻气体的气味时,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量气体飘进鼻孔D.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将氢氧化钠直接放在天平的托盘上12.一定温度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当、、CO、的浓度不再改变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B.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且等于零C.和全部转化为CO和D.、、CO、的浓度一定相等13.已知:。

在不同温度下,将不同浓度的溶液和溶液等体积混合,开始阶段化学反应速率最大的是选项温度A25B25C50D50A.AB.BC.CD.D14.下列关于乙烯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官能团为碳碳双键B.可用于制备聚乙烯C.能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D.不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

2025届北京市北京一零一中学化学高二上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答案

2025届北京市北京一零一中学化学高二上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答案

2025届北京市北京一零一中学化学高二上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答案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

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

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氢氟酸是一种弱酸,可用来刻蚀玻璃。

已知25℃时:①HF(aq)+OH-(aq)═F-(aq)+H2O(l) △H= - akJ•mol-1②H+(aq)+OH-(aq)═H2O(l) △H= - bkJ•mol-1(a、b 均大于0)在20mL 0.1mol/L氢氟酸中加入VmL0.1mol/LNaOH溶液,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氢氟酸的电离方程式及热效应可表示为:HF(aq) F-(aq)+H+(aq) △H= -(b-a)kJ•mol-1B.当V=10 时,溶液中:c(OH-)= c(HF)+ c(H+)C.当V=20 时,溶液中:c(F-)<c(Na+)= 0.1mol/LD.随着V 增大,由水电离的c(H+)×c(OH-)的值先增大后减小2、冰醋酸中加水稀释时,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随加入的水量变化的下列各曲线图中,正确的是 ( )A.B.C.D.3、据央视报道,自2006年12月1日起在武汉九市进行车用乙醇汽油封闭推广行动。

车用乙醇汽油是把变性燃料乙醇和汽油按一定比例混配形成的一种新型汽车燃料。

经多项检测结果表明,它不影响汽车的行驶性能,还可以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量。

在美国、巴西等国早已推广使用。

下列有关乙醇汽油的说法正确的是( )A.乙醇汽油是一种纯净物B.乙醇汽油作燃料不会产生碳氧化物等有害气体,其优点是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C.乙醇和汽油都可作溶剂,也可相互溶解D.乙醇和乙二醇互为同系物4、已知X元素和Y元素同周期,且电负性X>Y,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与Y形成化合物时:X可以显负价,Y显正价B.第一电离能:Y可能小于XC.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X弱于Y D.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Y小于X5、下列反应中,能说明SO2是酸性氧化物的是A.SO2+H2O2 ==H2SO4B.SO2+Ca(OH)2==CaSO3+H2OC.SO2+Cl2+2H2O==H2SO4+2HCl D.SO2+2H2S==3S↓+2H2O6、下列关于有机物说法不正确...的是:A.命名为3-甲基-1-丁炔B.沸点比较:乙醇>丙烷>乙烷C.属于芳香烃且属于苯的同系物D.含5个碳原子的有机物,每个分子中最多可形成4个C-C单键7、某同学利用下列装置探究苯酚、醋酸、碳酸的酸性强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装置a中试剂为醋酸,b中试剂为碳酸钠固体B.装置c中试剂为饱和碳酸氢钠溶液C.装置d中试剂为苯酚溶液D.酸性强弱顺序为:醋酸>碳酸>苯酚8、设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常温常压下,6.4 g O2和O3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数为0.4N AB.100 mL l mol·L-1的碳酸钠溶液中含有的CO32-数为0.1N AC.标准状况下,2.24 L苯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0.6N AD.用含有少量锌、铁、银等杂质的粗铜作阳极电解精炼铜,当阴极析出64 g金属时,阳极失去的电子数小于2N A 9、有甲、乙两个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乙装置中,Zn的质量均减小B.甲、乙装置中,Cu上均有气泡产生C.化学反应速率乙>甲D.甲中H+移向Zn,乙中H+移向Cu10、化学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镀锡铁的抗腐蚀性比镀锌铁更强B.给手机充电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C.泡沫灭火器的化学反应原理涉及水解反应D.电热水器用镁棒防止内胆腐蚀,原理是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11、若某烷烃只有1种一氯取代产物,则其分子式不可能是A.CH4B.C2H6 C.C4H10D.C8H1812、下图甲是CO2电催化还原为碳氢化合物的工作原理示意图,用一种钾盐水溶液作电解液;图乙是用H2还原CO2制备甲醇的工作原理示意图,硫酸为电解质溶液。

2013年北京市一零一中学高中化学竞赛 第7讲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pdf

2013年北京市一零一中学高中化学竞赛 第7讲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pdf

第7讲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竞赛要求】 反应速率基本概念。

反应级数。

用实验数据推求反应级数。

一级反应积分式及有关计算(速率常数、半衰期、碳-14法推断年代等等)。

阿累尼乌斯方程及计算(活化能的概念与计算;速率常数的计算;温度对速率常数影响的计算等)。

活化能与反应热的关系。

反应机理一般概念。

推求速率方程。

催化剂对反应影响的本质。

平衡常数与转化率。

利用平衡常数的计算。

一、化学反应速率 (一)反应速率及其表示方法 在化学反应中,某物质的浓度(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的变化率称反应速率。

反应速率只能为正值,且并非矢量。

1、平均速率 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 (7-1) 当△c为反应物浓度的变化时,取负号;△c为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时,取正号。

如: 2 N2O5 4 NO2 + O2 反应前浓度/ mol·dm-3 2.10 0 0 100s后浓度/ mol·dm-3 1.95 0.30 0.075 浓度变化(△c)/ mol·dm-3 0.15 0.30 0.075 变化所需时间 (△t)/s 100===1.5×10-3 mol·dm-3·s-1===3.0×10-3mol·dm-3·s-1===7.5×10-4mol·dm-3·s-1 显然,以上计算所得的反应速率是在时间间隔为△t时的平均速率,他们只能描述在一定时间间隔内反应速率的大致情况。

2、瞬时速率 若将观察的时间间隔△t缩短,它的极限是△t0,此时的速率即为某一时刻的真实速率—— 瞬时速率: 对于下面的反应来说,a A+ b B=g G+ h H 其反应速率可用下列任一表示方法表示: , ,, 注意:这几种速率表示法不全相等,但有下列关系: ·=·=·=· (7-3) 瞬时速率可用实验作图法求得。

北京市一零一中学2019年高中化学竞赛第3讲化学热力学基础共10页

北京市一零一中学2019年高中化学竞赛第3讲化学热力学基础共10页

第3讲 化学热力学基础【竞赛要求】热力学能(内能)、焓、热容、自由能和熵的概念。

生成焓、生成自由能、标准熵及有关计算。

自由能变化与反应的方向性。

吉布斯-亥姆霍兹方程极其应用。

范特霍夫标准熵及其应用。

热化学循环。

【知识梳理】一、基本概念1、体系和环境体系:我们研究的对象,称为体系。

环境:体系以外的其它部分,称为环境。

例如:我们研究杯子中的H 2O ,则H 2O 是体系,水面上的空气,杯子皆为环境。

当然,桌子、房屋、地球、太阳也皆为环境。

但我们着眼于和体系密切相关的环境,即为空气和杯子等。

又如:若以N 2和O 2混合气体中的O 2作为体系,则N 2是环境,容器也是环境。

按照体系和环境之间的物质、能量的交换关系,将体系分为三类:(1)敞开体系:既有物质交换,也有能量交换。

(2)封闭体系:无物质交换,有能量交换。

(3)孤立体系:既无物质交换,也无能量交换。

例如:一个敞开瓶口,盛满热水的瓶子,水为体系,则是敞开体系; 若加上一个盖子,则成为封闭体系; 若将瓶子换成杜瓦瓶(保温瓶),则变成孤立体系。

热力学上研究得多的是封闭体系。

2、状态和状态函数状态:由一系列表征体系性质的物理量所确定下来的体系的一种存在形式,称为体系的状态。

状态函数:确定体系状态的物理量,是状态函数。

例:某理想气体体系n = 1 mol ,p = 1.013×105 Pa ,V = 22.4 dm 3,T = 273 K 这就是一种存在状态(我们称其处于一种标准状态)。

是由 n ,p ,V ,T 所确定下来的体系的一种状态,因而 n ,p ,V ,T 都是体系的状态函数。

状态一定,则体系的状态函数一定。

体系的一个或几个状态函数发生了变化,则体系的状态也要发生变化。

始态和终态:体系变化前的状态为始态;变化后的状态为终态。

状态函数的改变量:状态变化始态和终态一经确定,则状态函数的改变量是一定的。

例如:温度的改变量用 △T 表示, 则 △T = T 终- T 始 同样理解 △n , △p , △V 等的意义。

北京市一零一中学2013年高中化学竞赛第12讲副族元素及其化合物

北京市一零一中学2013年高中化学竞赛第12讲副族元素及其化合物

北京市⼀零⼀中学2013年⾼中化学竞赛第12讲副族元素及其化合物第12讲副族元素及其化合物【竞赛要求】钛、钒、铬、锰、铁、钴、镍、铜、银、⾦、锌、汞、钼、钨。

过渡元素氧化态。

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的酸碱性和两性。

⽔溶液中的常见离⼦的颜⾊、化学性质、定性检出(不使⽤特殊试剂)和分离。

制备单质的⼀般⽅法。

【知识梳理】⼀、通论d 区元素是指IIIB~VIII 族元素,ds 区元素是指IB 、IIB 族元素。

d 区元素的外围电⼦构型是(n -1)d 1~10ns 1~2(Pd 例外),ds 区元素的外围电⼦构型是(n -1)d 10ns 1~2。

它们分布在第4、5、6周期之中,⽽我们主要讨论第4周期的d 区和ds 区元素。

同⼀周期的d 区或ds 区元素有许多相似性,如⾦属性递变不明显、原⼦半径、电离势等随原⼦序数增加虽有变化,但不显著,都反映出d 区或ds 区元素从左⾄右的⽔平相似性。

d 区或ds 区元素有许多共同的性质:(1)它们都是⾦属,因为它们最外层都只有1~2个电⼦。

它们的硬度⼤,熔、沸点较⾼。

第4周期d 区元素都是⽐较活泼的⾦属,题⽬能置换酸中的氢;⽽第5、6周期的d 区元素较不活泼,它们很难和酸作⽤。

(2)除少数例外,它们都存在多种氧化态,且相邻两个氧化态的差值为1或2,如Mn ,它有–1,0,1,2,3,4,5,6,7;⽽p 区元素相邻两氧化态间的差值常是2,如Cl ,它有–1,0,1,3,5,7等氧化态。

最⾼氧化态和族号相等,但VIII 族除外。

第4周期d 区元素最⾼氧化态的化合物⼀般不稳定;⽽第5、6周期d 区元素最⾼氧化态的化合物则⽐较稳定,且最⾼氧化态化合物主要以氧化物、含氧酸或氟化物的形式存在,如WO 3、WF 6、MnO -4、FeO -24、CrO -24等,最低氧化态的化合物主要以配合物形式存在,如[Cr(CO)5]2–(3)它们的⽔合离⼦和酸根离⼦常呈现⼀定的颜⾊。

这些离⼦的颜⾊同它们的离⼦存在未成对的d 电⼦发⽣跃迁有关。

北京市第一0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北京市第一0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北京一零一中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化学(等级考)2024年7月11日友情提示:本试卷分为I 卷、II 卷两部分,共20个小题,共8页,满分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I 卷 选择题(共42分)1.下列化学用语或图示表达正确的是( )A .的结构示意图:B .乙炔的分子结构模型:C .的电子式:D .的电离方程式:2.下列物质分类的组合正确的是( )分类组合碱性氧化物弱电解质非电解质离子化合物A HClB 氨水蔗糖NaCl C 冰醋酸NaOHD3.下列有关性质的比较,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 )A .酸性:B .碱性:C .电负性:D .稳定性: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烷的标准燃烧热,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B .增大反应物浓度,可以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反应速率,增大化学平衡常数C .常温下,反应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pH lg H c +=-Cl -4CCl 34H PO 3344H PO 3H PO +-+ 2SiO 23H CO 2CO 2Na O 23Al O 2Cl CaO2H O 4CH 4NH FHF HCl <()2NaOH Mg OH >O S>44CH SiH >1890.3kJ mol H -∆=-⋅()()()()4222CH g 2O g CO g 2H O g ++1890.3kJ mol H -∆=-⋅()()()222NO g O g 2NO g +0H ∆>D .和的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5.根据下表中烃的分子式排列规律,判断空格中烃的同分异构体数目是( )12345678A .3B .4C .5D .66.短周期元素X 、Y 、Z 在周期表中所处的位置如右图所示,三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之和为3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三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都是弱电解质B .三种元素中,Z 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最强C .元素的气态氢化物能与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发生反应D .Y 元素的气态氢化物不能与Y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发生反应7.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证明非金属性S>C>SiB .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C.除去甲烷中的乙烯气体D .实验室制乙酸乙酯8.用下图装置探究原电池中的能量转化。

北京市一零一中学年高中化学竞赛烃类化学

北京市一零一中学年高中化学竞赛烃类化学

第 13 讲烃类化学【竞赛要求】有机化合物基本种类及系统命名。

烷、烯、炔、环烃、芳香烃的基本性质及互相转变。

异构现象。

C=C 加成。

马可尼科夫规则。

取代反应。

芳香烃取代反应及定位规则。

芳香烃侧链的取代反应和氧化反应。

【知识梳理】一、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一)有机化合物的分类1、按基本骨架分类(1)脂肪族化合物:分子中碳原子互相结合成碳链或碳环。

(2)芳香族化合物:碳原子连接成特其他芳香环。

(3)杂环化合物:这类化合物拥有环状构造,但是组成环的原子除碳外,还有氧、硫、氮等其他元素的原子。

2、按官能团分类官能团是决定某类化合物的主要性质的原子、原子团或特别构造。

显然,含有相同官能团的有机化合物拥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表 13-1常有的官能团及相应化合物的种类碳碳双键C C烯烃碳碳叁键C C炔烃卤素原子—X卤代烃羟基—OH醇、酚醚基C O C醚醛基O醛C H羰基O酮等C羧基O羧酸C OH酰基O酰基化合物R C氨基—NH 2胺硝基—NO2硝基化合物磺酸基—SO3H磺酸巯基—SH硫醇、硫酚氰基—CN腈(二)有机化合物的命名1、烷烃的命名烷烃平时用系统命名法,其要点以下:(1)直链烷烃依照碳原子数称“某烷” ,碳原子数由 1 到 10 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表示,如 CH3CH 2CH 2CH 3叫丁烷,自十一起用汉数字表示,如C11H 24,叫十一烷。

(2)带有支链烷烃的命名原则:A.采用主链。

从烷烃构造式中,采用含碳原子数最多的碳链为主链,写出相当于这一碳链的直链烷烃的名称。

B.从最凑近取代基的一端开始,用1、 2、 3、 4对主链进行编号,使取代基编号“依次最小”。

C.若是有几种取代基时,应依“次序规则”排列。

D.当拥有相同长度的碳链可选做主链时,应选定拥有支链数目最多的碳链为主。

比方:2、脂环烃的命名脂环烃分为饱和的脂环烃和不饱和的脂环烃。

饱和的脂环烃称为环烷烃,不饱和的脂环烃称环烯烃或环炔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bc a b cab c acab c c dcH HCH 3 CHC 顺 – 2 – 丁烯H C = CH 3 HC 反 – 2 – 丁烯第16讲 立体化学基础【竞赛要求】有机立体化学基本概念。

构型与构象。

顺反异构(trans —、cis —和Z —、E —构型)。

手性异构。

endo —和exo —。

D,L 构型。

【知识梳理】从三维空间结构研究分子的立体结构,及其立体结构对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影响的科学叫立体化学。

一、异构体的分类按结构不同,同分异构现象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由于分子中原子或原子团的连接次序不同而产生的异构,称为构造异构。

构造异构包括碳链异构、官能团异构、位置异构及互变异构等。

另一类是由于分子中原子或原子团在空间的排列位置不同而引起的异构,称为立体异构。

立体异构包括顺反异构、对映异构和构象异构。

二、立体异构 (一)顺反异构分子中存在双键或环等限制旋转的因素,使分子中某些原子或基团在空间位置不同,产生顺反异构现象。

双键可以是C=C 、C=N 、N=N 。

双键产生顺反异构体的条件是双键两端每个原子所连二基团或原子不同。

如:顺反异构的构型以前用顺– 和反– 表示。

如:但顺反异构体的两个双键碳原子上没有两个相同的取代基用这种命名法就无能为力。

如:H 3C CH 2C C HCH(CH 3C系统命名法规定将双键碳链上连接的取代基按次序规则的顺序比较,高序位基在双键同侧的称Z 型,反之称E 型。

如上化合物按此规定应为E 型。

命名为E – 4 – 甲基 – 3 – 已基 – 2 – 戊烯。

所谓“次序规则”,就是把各种取代基按先后次序排列的规则。

(1)原子序数大的优先,如I >Br >Cl >S >P >F >O >N >C >H ,未共用电子对为最小; (2)同位素质量数大的优先,如D >H ;(3)二个基团中第一个原子相同时,依次比较第二、第三个原子; (4)重键,如:分别可看作:(5)当取代基的结构完全相同,只是构型不同时,则R >S ,Z >E 。

常见基团排序如下:–I >–Br >–Cl >–SO 2R >–SOR >–SR >–SH >–F >RCOO –>–OR>–OH >–NO 2>NR 2>–NHCOR >–NHR >–NH 2>–CCl 3>–COCl >–COOR >–COOH >RCO –>–CHO >–CR 2OH >–CHROH >–CH 2OH >–C 6H 5> –C ≡CH >–CR 3>–CH=CH 2>–CHR 2>–CH 2R >–CH 3>–D >–H >未公用电子对按次序规则可以对下列化合物进行标记: (2Z ,4E ) – 庚二烯 对于环状化合物,由于环的存在阻止了碳碳单键的 自由旋转,所以也有顺反异构体。

(二)对映异构1、分子的对称性、手性与旋光性(1)分子的对称因素:对称因素可以是一个点、H H C = CH 3C 2 31H C =HCH 2CH 3C 4567CH 3 CH 3 顺 –1,4 – 二甲基环乙烷 CH 3 H 3反 –1,4 – 二甲基环乙烷一个轴或一个面。

对称面:把分子分成互为实物和镜像关系两半的假想平面,称为对称面。

对称中心:分子中任意原子或原子团与P点连线的延长线上等距离处,仍是相同的原子或原子团时,P点就称为对称中心。

凡具有对称面或对称中心任何一种对称因素的分子,称为对称分子,凡不具有任何对称因素的分子,称为不对称分子。

(2)分子的手性和旋光性象人的两只手,由于五指的构型不同,左手和右手互为实物和镜像关系,但不能完全重叠,称为手性。

具有手性的分子,称为手性分子或手征性分子。

判断一个化合物是不是手性分子,一般可考查它是否有对称面或对称中心等对称因素。

而判断一个化合物是否有旋光性,则要看该化合物是否是手性分子。

如果是手性分子,则该化合物一定有旋光性。

如果是非手性分子,则没有旋光性。

所以化合物分子的手性是产生旋光性的充分和必要的条件。

2、含一个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1)对映异构体当分子中只含一个手性碳原子时,这个分子就一定有手性。

如乳酸分子,其第二个碳原子上连有– OH、– COOH、– CH3和– H四个不相同原子或原子团,即含有手性碳原子(一般用C* 表示)故乳酸有手性。

其分子模型可表示如下:像乳酸分子这样存在构造相同,但构型不同,彼此互为实物和镜像关系,相互对映而不能完全重合的现象,叫做对映异构体。

(+)–乳酸和(—)–乳酸是互为镜像关系的异构体,称对映异构体,简称对映体。

因其对映体的旋光性不同,因此又称旋光性异构体或光学异构体。

在实验室合成乳酸时,得到的是等量的左旋体和右旋体混合物,这种由等量的对映体所组成的混合物称为外消旋体。

因这两种组分比旋光度相同,旋光方向相反。

所以旋光性正好互相抵消不显旋光性。

(2)费歇尔投影式CH 3COOH HHOCH 3 COOH H OHCH 3CHOH HO CH 3CHO H OH 因对映异构属于构型异构,分子的构型最好用分子模型或立体结构式表示,但书写时相当不方便。

一般用费歇尔投影式表示。

其投影规则如下:一般将分子中含有碳原子的基团放在竖线相连的位置上,把命名时编号最小的碳原子放在上端。

然后把这样固定下来的分子模型投影到纸平面上。

这样将手性碳原子投影到纸面上,把分子模型中指向平面前方的两个原子或原子团投影到横线上,把指向平面后方的两个原子或原子团投影到竖线上,有时手性碳原子可略去不写。

例如乳酸 的一对对映体可用下式表示:由此可见,含一个手性碳原子的分子的费歇尔投影式是一个十字交叉的平面式。

它所代表的分子构型是:十字交叉点处是手性碳原子,在纸面上,以竖线和手性碳原子相连的上、下两个原子或原子团位于纸平面的后方,以横线和手性碳原子相连的左右两个基团位于纸平面的前方。

但是,由于同一个分子模型摆放位置可以是多种多样,所以投影后得到的费歇尔投影式也有多个。

费歇尔投影式必须遵守下述规律,才能保持构型不变:1投影式中手性碳原子上任何两个原子或原子团的位置,经过两次或偶数次交换后构型不变。

2如投影式不离开纸平面旋转180度,则构型不变。

3投影式中一个基团不动,其余三个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构型不变。

反之,如基团随意变动位置,则构型可能发生变化。

(3)构型的标示方法两种不同的构型的对映异构体,可用分子模型、立体结构式或费歇尔投影式来表示。

这些表示法只能一个代表左旋体,一个代表右旋体,不能确定两个构型中哪个是左旋体,哪个是右旋体。

因旋光仪只能测定旋光度和旋光方向,不能确定手性碳原子上所连接基团在空间的真实排列情况。

下面介绍两种构型的标示方法。

1 D/L 标示法该法是一种相对构型表示法,是人为规定的。

该法选择甘油 醛作为标准,规定(+)– 甘油醛为D 构型,其对映体(—)–甘油醛为L 构型。

D – (+) – 甘油醛 L – (—) – 甘油醛然后将其它分子的对映异构体与标准甘油醛 通过各种直接或间接的方式相联系,来确定其构 型,例如下列化合物都是D 构型:D – (—) –甘油酸 D – (+) – 异丝氨酸 D – (—)– 乳酸D 、L 构型标示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它一般只能标示含一个手性碳原子的构型,由于长期习惯,糖类和氨基酸类化合物,目前仍沿用D 、L 构型的标示方法。

2 R/S 标示法R 、S 构型标示的方法,是1970年由国际纯粹和应用化学联合会建议采用的。

它是基于手性碳原子的实际构型进行标示,因此是绝对构型。

其方法是:按次序规则,对手性碳原子上连接的四个不同原子或原子团,按优先次序由大到小排列为a → b → c → d ,然后将最小的d 摆在离观察者最远的位置,最后绕a → b→ c 划圆,如果为顺时针方向,则该手性碳原子为R 构型;如果为逆时针方向,则该手性碳原子为S 构型。

对于费歇尔投影式,直接按照a → b→ c 划圆方向标示R 、S 构型的规律是:当最小的基团在横线上时,如果a → b → c 划圆方向是顺时针,为S 构型,是逆时针为R 构型;当最小基团在竖线上时,如果a → b → c 划圆方向是顺时针,为R 构型,是逆时针,为S 构型。

CH 2NH 2COOHHOH CH 2OHCOOH HOH CH 3COOHHOH HC 2H 5 CH 3 ClCH 2OH CHOH OH CH 3 COOH H OHR —甘油醛 R —乳酸 S —2—氯丁烷S —2—氨基苯乙酸 S —2—氨基3—巯基丙酸 R —2—氯—1—丙醇值得注意的是,D 、L 构型和R 、S 构型之间并没有必然的对应关系。

例如D – 甘油醛和D – 2 – 溴甘油醛,如用R 、S 标示法,前者为R 构型,后者却为S 构型。

此外,化合物的构型和旋光方向也没有内在的联系,例如D – (+) – 甘油醛和D – (—) – 乳酸。

因构型和旋光方向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构型是表示手性碳原子上四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在空间的排列方式,而旋光方向是指旋光物质使偏振光振动方向旋转的方向。

3、含两个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 (1)含两个不相同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2,3,4 – 三羟基丁醛,分子中具有两个不相同的手性碳原子。

2号位手性碳原子连接的4个原子或基团分别是–OH 、–CHO 、–CH (OH )CH 2OH 、–H ,而3号位手性碳原子连接的4个原子或基团分别是–OH 、–CH (OH )CHO 、–CH 2OH 、–H 。

这是两个不同的手性碳原子。

由于每一个手性碳原子有两种构型,因此该化合物应有4种构型。

它们的4个光学异构体的费歇尔投影式表示如下:D —(—)—赤藓糖 L —(+)—赤藓糖 D —(—)—苏阿糖 L —(+)—苏阿糖 (2R ,3R )—赤藓糖 (2S ,3S )—赤藓糖 (2S ,3R )—苏阿糖 (2R ,3S )—苏阿糖HNH 2HSH 2CCOOHC 6H 5COOH H H 2NCH 3CH 2OHHCl OH H CHO CH 2OHHOH HO H CHO CH 2OHH HOHO H CHO CH 2OHOH HH OH CHO CH 2OHH HO由上可知,含一个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有两个光学异构体;含两个不相同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有4个光学异构体。

依此类推,含有n 个不相同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光学异构体的数目应为2 n 个,组成对映体的数目则有2 n —1对。

含两个手性碳原子的光学异构的构型,通常是用R 、S 构型标示方法,分别表示出手性碳原子的构型。

对于费歇尔投影式,可直接按a→b→c 划圆方向,标示手性碳原子的R 、S 构型。

例如:2R ,3S 2S ,3R 2S ,3S 2R ,3R (2)含两个相同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2,3 – 二羟基丁二酸(洒石酸),因第三碳原子和第二碳原子上连接的4个原子或基团,都是–OH 、–COOH 、–CH (OH )COOH 、–H ,,所以洒石酸是含两个相同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