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由来 教案 教学设计
2024年中班《端午节的由来》教案
2024年中班《端午节的由来》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中班教材《我们的节日》章节中的《端午节的由来》。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端午节的起源、屈原的故事、端午节的习俗以及粽子等特色食物的制作过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起源和屈原的故事,感受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2. 使学生掌握端午节的主要习俗,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学会制作简单的端午节特色食物。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屈原的故事及端午节习俗的讲解。
教学重点:端午节起源的理解,以及特色食物的制作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图片、视频、屈原故事音频。
学具:彩纸、剪刀、胶水、画笔、糯米、粽叶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屈原故事音频,引导学生进入端午节的氛围,激发他们对传统节日的兴趣。
2. 新课讲解:(1)介绍端午节的起源,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2)讲解屈原的故事,引导学生感受屈原的爱国精神。
(3)介绍端午节的习俗,如赛龙舟、挂艾草、包粽子等。
3. 实践操作:(1)教学生制作简单的粽子,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组织学生进行端午主题的手工制作,如制作龙舟、香囊等。
4. 例题讲解:结合端午节的习俗,设计相关例题,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享自己制作的粽子和手工作品,互相交流学习。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端午节的起源2. 屈原的故事3. 端午节习俗(1)赛龙舟(2)挂艾草(3)包粽子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请你讲述屈原的故事。
2. 介绍端午节的习俗。
3. 制作一份端午节手工作品。
答案:1. 屈原故事见教材。
2. 端午节习俗见教材。
3. 手工作品可根据个人喜好创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端午节的起源和屈原的故事表现出较高的兴趣,但在制作粽子过程中,部分学生动手能力较弱,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让学生回家后,与家人一起参与端午节的习俗活动,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并将所学知识分享给家人。
中班语言端午节的由来教案(通用12篇)
中班语言端午节的由来教案〔通用12篇〕中班语言端午节的由来教案〔通用12篇〕中班语言端午节的由来教案1活动目的1、让幼儿感受传统节日气氛,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节日的兴趣和民族自豪感〔情感方面〕2、帮助幼儿理解我国传统文化节日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习惯〔认知方面〕3、让幼儿学会完好讲述生活经历,开展语言讲述连续性〔技能方面〕活动准备1、视频〔屈原的故事,端午节的来历〕2、各种形状的粽子〔长的,棱角的,扁的〕活动过程一、导入播放视频1、问题导入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吗?幼:端午节……师:那小朋友们知道端午节我们都要做什么事情来庆贺呢?幼:赛龙舟、包粽子、吃粽子、做香包。
师:哇小朋友们都知道端午节要做这么多事?那你们知不知道为什么端午节要包粽子赛龙舟呢?2、老师播放视频〔端午节的来历〕3、老师再次提问:好了,小朋友们,听完了这个故事,你们如今知道我们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是为了纪念谁呀?幼:屈原二、幼儿运用已有经历讲述1、师:小朋友们,你们在家吃过粽子吗?粽子长什么样呀?幼儿答:圆圆的、有角的、长长的师:老师今天也带来了好多粽子清小朋友们摸摸看这些粽子都是什么形状呢〔老师以小组形式分发粽子,请小朋友观察〕幼儿自由答复,老师适时引导。
2、师:好了,如今老师再请小朋友们告诉你身边的小朋友,你吃过的粽子都是什么馅儿的,是甜的?咸的?还是辣的?〔幼儿与邻座伙伴结成对子,轮流讲述〕三、引进新的讲述经历,运用句型"不仅……还……"1、老师通过提示引进新的讲述经历师:小朋友们,端午节,我们不仅包各种形状的粽子,还品味了各种口味的粽子,对吗?2、老师引导幼儿运用句型师:如今,老师请小朋友想想,端午节你还做了什么,然后请小朋友用"不仅……还……"编成完好的句子告诉老师老师引导幼儿,端午节要包粽子赛龙舟做香包幼:端午节,我不仅在家帮妈妈包粽子,还和爸爸一起看赛龙舟。
幼:〔幼儿运用句型,自由答复〕四、稳固和迁移讲述经历老师可通过生活中其他的经历讲述,稳固句型运用。
2024年幼儿园大班教案端午的由来
2024年幼儿园大班教案端午的由来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社会领域教材第四章《我们的节日》,详细内容为《端午的由来》。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让孩子们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起源、习俗以及其中蕴含的文化意义。
二、教学目标1. 知道端午节的起源,了解其与屈原、龙舟、粽子等元素的关系。
2.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感受传统节日的文化氛围,激发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端午节的起源、习俗和文化意义。
难点:屈原的故事、龙舟的制作和比赛规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视频、图片、屈原的故事音频。
学具:彩纸、剪刀、胶水、画笔、粽子模具、龙舟模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端午节的图片,引导孩子们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元素,如粽子、龙舟等,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屈原的故事(10分钟)播放屈原的故事音频,让孩子们了解端午节的起源,感受屈原的爱国精神。
3. 端午习俗介绍(5分钟)利用PPT和图片,介绍端午节的习俗,如赛龙舟、包粽子、挂艾叶等。
4. 实践活动(10分钟)1)分组进行龙舟制作,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进行粽子模具制作,让孩子们体验传统节日氛围。
5.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10分钟)1)讲解如何用彩纸制作粽子。
2)让孩子们动手实践,制作属于自己的粽子。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端午节的认识。
2)分享自己的作品,感受传统节日的快乐。
六、板书设计1. 端午的由来:屈原、爱国精神2. 端午习俗:赛龙舟、包粽子、挂艾叶3. 制作过程:龙舟、粽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心中的端午节”为主题,画一幅画。
2. 答案: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创作出具有端午节元素的画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分享等方式,让孩子们了解了端午节的起源和习俗,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课后,教师可以针对孩子们的表现进行反思,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
端午节的由来教案
端午节的由来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起源、传说和习俗,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2. 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增强爱国主义情怀。
3. 提高学生口头表达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端午节的起源:屈原投江、伍子胥避祸、曹娥救父等。
2. 端午节的传说:屈原、伍子胥、曹娥等人物的故事。
3. 端午节的习俗: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佩香囊等。
三、教学重点1. 端午节的起源和传说。
2. 端午节的习俗及其文化内涵。
四、教学难点1. 端午节相关历史人物和事件的理解。
2. 学生对端午节文化内涵的把握。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端午节的起源、传说和习俗。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屈原、伍子胥、曹娥等人物的故事。
3. 小组讨论法:探讨端午节的习俗及其文化内涵。
4. 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参与制作粽子、挂艾草等实践活动。
您可以根据这五个章节的内容,继续编写剩余的十个章节。
每个章节可以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
希望这个教案能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如有需要,请随时向我提问。
六、教学准备1. 课件:端午节的由来相关图片、视频等。
2. 教具:粽子、艾草、香囊等实物。
3. 教材:关于端午节的书籍、资料。
七、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端午节相关歌曲,引导学生进入课题。
2. 新课导入:讲解端午节的起源,介绍屈原、伍子胥、曹娥等人物的故事。
3. 案例分析:分析端午节的传说,引导学生理解端午节的意义。
4. 习俗讲解:讲解端午节的习俗,如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佩香囊等。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制作粽子、挂艾草等实践活动。
6. 小组讨论:探讨端午节的习俗及其文化内涵。
7. 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端午节的重要性和文化价值。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全面讲解了端午节的由来、传说和习俗。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3. 反思学生反馈:学生对端午节的理解程度,是否存在问题。
端午节的由来教案
端午节的由来教案端午节的由来教案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端午节的由来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端午节的由来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粽、檐、囊、辅、措、诬、颂”7个字,会写“佩、戴、措、诬、颂、驾、尸、俗”8个字,掌握“佩带、爱戴、措施、诬陷、传颂、尸体、习俗”等词语。
2、用自己的话说说端午节的由来,学习复述课文。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阅读有关书籍或访问家长,了解端午节的习俗及屈原这个历史人物。
2、自制的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提纲谈话激趣,导入新课同学们,你知道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都有哪些习俗吗?你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端午节的由来》这篇课文吧!二、展示与交流1、汇报生字词。
(1)读词语:佩带、爱戴、措施、诬陷、传颂、驾船、尸体、习俗学生提醒注意:“施”和“尸”是翘舌音。
“颂”和“俗”是平舌音。
(2)理解词语:辅佐:协助爱戴:衷心敬爱与拥护,多用于对长辈。
诬陷:诬告陷害。
无中生有:指没有事实依据而凭空捏造。
谗言:陷害人的坏话。
流放:将罪犯驱逐到边远的地方去生活或劳动的刑罚。
祭奠:为死去的人举行仪式,表示追念。
祈祷:宗教仪式之一。
本文中包含有“恳求”的意思。
3、学生自由读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通过读文,你都知道了什么呢?4、学生从两方面来汇报:(1)端午节的由来。
(2)爱国诗人屈原。
(学生说出大概的内容既可,不做更细的要求。
只是大致的了解。
)细读课文,理解感悟1、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呢?是由何而来的呢?课文的中的哪部分作了简要的说明呢?2、学生自由读文1——2自然段,想一想,画一画。
3、学生汇报。
习俗: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插艾叶等。
由来:纪念屈原,至今以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端午节活动由来教案
端午节活动由来教案端午节活动由来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店铺整理的端午节活动由来教案(通用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端午节活动由来教案1教学目标:1、让幼儿初步了解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并了解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
2、通过实践操作活动,感知粽子的形状和品种,鼓励幼儿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培养幼儿创新意识。
教学准备:1、故事录音。
2、各种形状的粽子,粽叶若干、米、皮筋、点心盘、毛巾等。
教学过程:一、引出话题。
T:小朋友你们知道端午节吗?谁能告诉我端午节是什么时候?在这一天,我们会吃什么?(粽子)今天老师也为小朋友带来了很多的粽子,请你拿一个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你手里拿的粽子像什么?并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一说。
小结:粽子的形状真有趣!二、品尝粽子,并讲述。
1、认识粽叶。
T:粽子的形状真有趣,我们来闻一闻,香吗?你们知道这阵清香来自哪儿?是从粽子外面的这片叶子上散发出来的,它叫粽叶。
2、幼儿品尝。
T:你们吃过粽子吗?你吃过哪些粽子?今天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很多的粽子,我们来吃吃看,跟你吃过的一样吗?3、幼儿讲述粽子的馅及它的味道。
小结:原来粽子的品种这么丰富啊!端午节活动由来教案2设计意图:端午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它有着独特的风俗,如:吃粽子、赛龙舟、挂香袋、系长命缕等庆祝活动,为了体验中国民间节日特有的韵味,初步了解节日的习俗、了解端午节的风俗民情,感受中国的社会文化,我们设计了本次活动,同时,端午节又有着一个有名的来历,让幼儿了解“屈原”的故事,能激发他们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活动目标:1.了解端午节的来历,知道端午节是中国特有的节日.2.能积极和同伴交流、分享,获得更多的端午节经验。
3.感受端午节的热闹气氛,体验游戏的乐趣。
活动重点:了解端午节的各种习俗。
活动难点:能积极和同伴交流、分享,获得更多的端午节经验活动准备:1.赛龙舟的图片、鼓。
2024年端午节的由来大班教案通用
2024年端午节的由来大班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教材《传统文化》第四章《节日篇》,详细内容为“端午节的由来”。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起源、历史背景以及相关的民间传说,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端午节的起源、时间、习俗等方面的知识。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表达、交流、动手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端午节的民间传说的理解。
教学重点:端午节的历史背景、起源和习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图片、视频、粽子模型。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端午节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说出端午节的时间、习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端午节的起源、历史背景和民间传说,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文化内涵。
3. 实践:分组讨论,每组设计一个以端午节为主题的创意粽子。
学生动手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5. 例题讲解:讲解与端午节相关的数学题,如时间推算、粽子数量等。
6. 随堂练习:布置与端午节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端午节的由来2. 内容:端午节的起源端午节的历史背景端午节的民间传说端午节的习俗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端午节为主题,画一幅画,并简单介绍端午节的习俗。
2. 答案:画面要求:包含端午节的相关元素,如粽子、龙舟、艾叶等。
文字介绍:简要介绍端午节的习俗,如吃粽子、赛龙舟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练习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关注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其他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组织学生参加端午节相关的活动,如包粽子、赛龙舟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
2024年中班《端午节的由来》教案通用
2024年中班《端午节的由来》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中班课程,教材为《节日里的故事》。
教学内容为第一章《传统节日》中的第三节《端午节的由来》。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端午节的起源、历史背景、民间传说和传统习俗,学习屈原的爱国精神,感受传统节日的文化魅力。
二、教学目标1. 知道端午节的起源和民间传说,了解端午节的传统习俗。
2. 学习屈原的爱国精神,培养幼儿的爱国情怀。
3. 通过手工制作、游戏等活动,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端午节的历史背景和屈原的爱国精神。
2. 教学重点:掌握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培养幼儿的爱国情怀。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图片、视频、粽子模型、艾叶、香囊等。
2. 学具:彩纸、剪刀、胶水、画笔、颜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端午节的传说故事,激发幼儿的兴趣。
2. 讲解:介绍端午节的起源、历史背景、民间传说和传统习俗,引导幼儿了解屈原的爱国精神。
3. 实践情景引入:组织幼儿进行包粽子、做香囊、挂艾叶等实践活动,让幼儿亲身体验端午节的传统习俗。
4.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制作粽子、香囊等,引导幼儿掌握制作技巧。
5. 随堂练习:分组进行手工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7. 情感教育:引导幼儿学习屈原的爱国精神,培养幼儿的爱国情怀。
六、板书设计1. 端午节的由来2. 内容:(1)端午节的起源和历史背景(2)屈原的爱国精神(3)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心中的端午节”为主题,画一幅画。
2. 答案要求:画面中包含端午节的相关元素,如粽子、龙舟、屈原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进行家庭调查,了解自己家乡的端午节习俗,并与同伴分享。
鼓励幼儿将所学知识带回家,与家人共同度过一个有意义的端午节。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2. 教学目标的具体化;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5. 板书设计的信息呈现;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答案要求;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2024年中班《端午节的由来》教案
2024年中班《端午节的由来》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端午节的由来,知道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2.掌握端午节的基本习俗,如吃粽子、赛龙舟等。
3.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端午节的由来及习俗。
2.教学难点:理解端午节背后的文化内涵。
三、教学准备1.课件:端午节由来及习俗的图片、视频。
2.教具:粽子、龙舟模型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粽子,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是什么?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节日吃的吗?”(二)新课讲解1.教师通过课件展示端午节的由来,讲解端午节的历史背景、传说故事等。
a.端午节的起源: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b.端午节的传说:屈原投江后,当地人民划船去救,后来演变为赛龙舟的习俗。
c.端午节的习俗:吃粽子、佩香囊、喝雄黄酒等。
2.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端午节的各种习俗,并讲解其寓意。
a.吃粽子:寓意屈原的精神永存,也寓意着团结、和谐。
b.赛龙舟:寓意团结协作、奋发向前。
c.佩香囊:寓意避邪驱瘟,保护健康。
(三)互动环节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端午节知识问答”游戏,检验学生对端午节知识的掌握。
2.教师邀请学生上台演示包粽子、划龙舟等动作,增强学生的参与感。
(四)实践活动1.教师组织学生制作端午节手工作品,如香囊、龙舟等。
2.教师指导学生用彩纸、彩笔等材料制作粽子,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增进家庭亲子关系。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互动、实践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了解了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培养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教师还需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吗?”学生:“因为屈原”教师:“很好,屈原代表了忠诚和爱国。
2024年幼儿园大班语言端午节的由来教案
2024年幼儿园大班语言端午节的由来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传统文化我知道》中的第三节《端午节的由来》。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端午节的起源、屈原的故事、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以及相关的儿歌、故事和诗歌。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起源和屈原的故事,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
2. 学习端午节的相关习俗,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屈原的故事和端午节的习俗。
教学重点:端午节起源的理解,屈原的爱国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图片、PPT、视频、儿歌、故事、诗歌等。
学具:画笔、彩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粽子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端午节的相关习俗,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内容:(1)讲述屈原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端午节的起源。
(2)学习端午节的相关习俗,让学生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3)播放端午节儿歌,让学生跟着学唱,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例题讲解:讲解端午节相关的诗歌,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彩纸制作粽子,锻炼动手能力,加深对端午节习俗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端午节的由来屈原的故事端午节习俗2. 爱国主义精神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心中的端午节”为主题,画一幅画,并附上简短的文字说明。
2. 答案:学生作品,体现端午节习俗和屈原的爱国精神。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故事、有趣的习俗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了端午节的由来,达到了教学目标。
2. 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了解更多关于端午节的历史文化。
(2)开展端午节主题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习俗,传承中华文化。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2. 教学目标的设定。
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
4. 教学过程的设计,特别是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
5. 板书设计的信息准确性与逻辑性。
2024年中班社会活动端午节的由来教案
2024年中班社会活动端午节的由来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中班社会领域教材第四章“传统节日”,详细内容为“端午节的由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端午节的起源、习俗以及与端午节相关的历史人物屈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由来,认识屈原这一历史人物。
2. 使学生掌握端午节的主要习俗,如赛龙舟、吃粽子、挂艾叶等。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屈原的历史背景及端午节的相关习俗。
教学重点:端午节的由来、屈原的事迹以及端午节的习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图片、视频、屈原画像、艾叶、粽子模型等。
学具: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屈原的故事,引发学生对端午节的好奇心。
2. 讲解:利用PPT课件、图片和视频,详细介绍端午节的由来、屈原的事迹以及端午节的习俗。
3. 实践情景引入:组织学生进行端午节习俗体验活动,如包粽子、赛龙舟等。
4. 例题讲解:以端午节习俗为主题,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动手制作与端午节相关的手工艺品,如粽子、龙舟等。
六、板书设计1. 《端午节的由来》2. 主要内容:端午节的起源屈原的事迹端午节的习俗爱国主义精神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你用画笔描绘出你心中的端午节。
(2)讲述一个关于屈原的故事。
2. 答案:(1)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所学内容,自由发挥,画出与端午节相关的场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对端午节由来和习俗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与家长一起参与端午节的习俗活动,深入了解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精神。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其他传统节日,提高文化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是教学过程中的核心环节。
端午节的由来教案精选
端午节的由来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国的传统节日》。
详细内容包括:端午节的历史起源、民间传说、习俗活动以及相关诗词。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端午节的起源,掌握端午节的基本习俗活动。
2. 领悟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热爱祖国、珍惜传统文化的情感。
3. 学会运用查找资料、整理资料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端午节习俗活动的意义。
教学重点:端午节的起源,屈原的故事,端午节的基本习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挂图。
学具:课本、笔、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端午节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端午节的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讲解端午节的起源(15分钟)(1)讲解端午节的历史起源,介绍屈原的故事。
(2)引导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民间传说,如:屈原投江、伍子胥报仇等。
3. 介绍端午节的习俗(15分钟)(1)讲解吃粽子、赛龙舟、挂艾叶、佩香囊等习俗的由来和意义。
(2)举例说明不同地区的端午节习俗。
4. 诗词欣赏(10分钟)(1)学习《离骚》等与端午节相关的诗词。
(2)分析诗词中的意象,体会作者的情感。
5. 随堂练习(10分钟)(1)根据所学内容,让学生绘制一幅端午节习俗活动的画。
(2)分组讨论,每组选出一个最喜欢的端午节习俗,并进行介绍。
六、板书设计1. 端午节的由来屈原的故事民间传说2. 端午节的习俗吃粽子赛龙舟挂艾叶佩香囊3. 与端午节相关的诗词《离骚》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写出你知道的端午节习俗,并简要说明其意义。
(2)阅读《离骚》,体会作者的情感。
2. 答案:(1)端午节习俗:吃粽子、赛龙舟、挂艾叶、佩香囊。
意义:纪念屈原,驱邪避疫,祈求健康。
(2)作者情感:忧国忧民,追求理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使学生了解了端午节的传统文化,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端午节的由来》教案7篇
《端午节的由来》教案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合同协议、工作总结、应急预案、实习心得、条据文书、策划方案、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work summaries, emergency plans, internship experiences, document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端午节的由来》教案7篇通过教案,教师可以更好地准备教学任务,提高教学的实用性和生动性,一个周密的教案能够提高教学的系统性和条理性,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端午节的由来》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
2024年大班语言端午节的由来教案精选
2024年大班语言端午节的由来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传统文化我知道》中的《端午节的由来》。
详细内容包括:屈原的故事,端午节的起源,以及赛龙舟、吃粽子等传统习俗。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端午节的起源,知道屈原的故事,理解端午节的含义。
2. 掌握端午节的相关习俗,如赛龙舟、吃粽子等,并能在实际情景中运用。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屈原的故事及端午节习俗的由来。
教学重点:理解端午节的意义,掌握端午节的相关习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屈原画像、龙舟模型、粽子实物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屈原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端午节的由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a. 展示屈原画像,让学生猜测人物身份。
b. 讲述屈原投江自尽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端午节的意义。
2. 新课内容呈现:讲解端午节的起源、习俗及意义。
a. 通过PPT课件展示端午节的起源,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历史背景。
b. 讲解赛龙舟、吃粽子等传统习俗,引导学生了解节日习俗的寓意。
3.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龙舟制作和粽子品尝。
a. 分组进行龙舟制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b. 品尝粽子,让学生感受传统美食的魅力。
4. 例题讲解:以端午节为主题,设计语言表达题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分享自己家过端午节的故事。
六、板书设计1. 端午节的由来2. 内容:a. 屈原的故事b. 端午节的起源c. 端午节习俗:赛龙舟、吃粽子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端午节为主题,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家过端午节的情景。
2. 答案示例:端午节到了,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回到了奶奶家。
奶奶提前准备好了粽子,有豆沙的、肉馅的,还有我最喜欢的蜜枣粽子。
我们一起观看了赛龙舟比赛,还学会了包粽子。
这个端午节过得真有意义!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实践活动和随堂练习,让学生了解了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2024年端午节的由来大班教案通用
2024年端午节的由来大班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教材《传统文化》第四章《节日知多少》,详细内容为“2024年端午节的由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起源、民间习俗以及其中所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由来,知道屈原的故事,理解端午节的习俗和意义。
2.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屈原的故事以及端午节习俗的来历。
重点:端午节的由来、意义以及民间习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图片、视频、屈原画像等。
学具:画笔、彩纸、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端午节粽子、龙舟等图片,引导学生说出端午节的相关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导入:(1)讲述屈原的故事,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2)介绍端午节的民间习俗,如赛龙舟、吃粽子、挂艾叶等。
(3)讲解端午节的意义,强调爱国主义精神。
3. 实践活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屈原的故事和端午节的习俗。
(2)手工制作:利用彩纸、画笔等学具,让学生制作粽子、龙舟等端午节手工艺品。
4. 例题讲解:出示关于端午节的选择题,引导学生回答,巩固所学内容。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复述屈原的故事,描述端午节的习俗。
六、板书设计1. 2024年端午节的由来2. 内容:(1)屈原的故事(2)端午节的民间习俗(3)端午节的意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述屈原的故事。
(2)列举三个端午节的民间习俗,并解释其意义。
2. 答案:(1)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政治家、文学家,因主张改革而被贵族排挤,最终投江自尽。
人们为了纪念他,便设立了端午节。
(2)端午节的民间习俗有:赛龙舟、吃粽子、挂艾叶等。
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吃粽子是为了防止鱼虾侵害屈原的身体,挂艾叶是为了驱邪避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1)本节课学生的参与度较高,课堂氛围活跃。
端午节的由来教案xx
端午节的由来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传统习俗。
2. 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3.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1. 端午节的由来和传统习俗。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教学难点:1. 端午节的由来和传统习俗的理解。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相关图片和视频素材3. 学生分组,每组选定一个角色进行角色扮演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端午节相关图片和视频素材,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你们对端午节有什么了解?”二、讲解端午节由来(10分钟)1. 教师通过PPT课件,详细讲解端午节的由来,包括屈原的故事、五月初五的习俗等。
2. 学生在听讲过程中,注意记录重点信息。
三、角色扮演(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定一个角色进行角色扮演,包括屈原、渔夫、百姓等。
2. 每组学生表演端午节的由来故事,其他学生观看并提问。
四、小组讨论(5分钟)1. 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如何传承和弘扬端午节的文化?”2. 学生分组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并提出今后如何传承和弘扬端午节的文化。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端午节由来和传统习俗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中的表现。
3. 学生对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的思考和反思。
端午节的由来教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传统习俗。
2. 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3.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1. 端午节的由来和传统习俗。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教学难点:1. 端午节的由来和传统习俗的理解。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相关图片和视频素材3. 学生分组,每组选定一个角色进行角色扮演教学过程:六、讲解端午节的习俗(10分钟)1. 教师通过PPT课件,详细讲解端午节的习俗,包括赛龙舟、吃粽子、挂艾叶、佩戴香囊等。
2024年中班《端午节的由来》教案【精选】
2024年中班《端午节的由来》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中班教材《传统文化教育》第四章《节日习俗》,详细内容为《端午节的由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起源、历史背景以及相关的传统习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端午节的起源及习俗,增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2.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弘扬民族精神。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端午节的历史背景及习俗的由来。
教学重点:端午节的相关知识及实践活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图片、视频、故事音频等。
学具:彩笔、剪刀、胶水、卡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端午节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端午节的日期及习俗。
2. 背景知识讲解(15分钟)a. 讲解端午节的起源,介绍屈原的故事。
b. 介绍端午节的习俗,如赛龙舟、吃粽子、挂艾叶等。
3. 例题讲解(10分钟)a. 出示例题:请学生列举自己所了解的端午节习俗。
b.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并补充。
4. 随堂练习(15分钟)a. 小组讨论:请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传承端午节的文化。
b. 学生分享,教师点评。
5. 实践活动(30分钟)a. 制作粽子:教师示范粽子的制作方法,学生跟随操作。
b. 画龙舟:学生用彩笔画出自己喜欢的龙舟。
b. 拓展延伸:请学生课后收集关于端午节的诗词,下节课分享。
六、板书设计1. 《端午节的由来》2. 内容:a. 端午节的起源:纪念屈原b. 端午节的习俗:赛龙舟、吃粽子、挂艾叶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你用文字和图片描述一下你所了解的端午节习俗。
b. 收集一首关于端午节的诗词,并背诵。
2. 答案:a. 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描述端午节习俗,例如:赛龙舟、吃粽子等。
b. 示例:《端午》文天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全面了解了端午节的由来及习俗。
2024年中班《端午节的由来》教案通用
2024年中班《端午节的由来》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中班教材《传统文化节日》第四章《端午节的由来》。
详细内容包括:端午节的起源、屈原的故事、端午节的习俗、粽子的制作过程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起源和屈原的故事,感受传统节日的文化底蕴。
2. 使学生掌握端午节的习俗,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学会制作简单的粽子。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屈原的故事和端午节的习俗。
2. 教学重点:端午节的起源、屈原的故事、粽子的制作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图片、视频、粽子材料等。
2. 学具:彩笔、剪刀、胶水、卡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屈原的故事,引发学生对端午节的兴趣。
2. 新课内容:(1)讲解端午节的起源,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2)介绍屈原的故事,使学生感受屈原的爱国情怀。
(3)讲解端午节的习俗,如赛龙舟、挂艾草、吃粽子等。
(4)演示粽子的制作过程,指导学生动手操作。
3. 随堂练习:让学生绘制端午节的习俗图片,巩固所学内容。
强调端午节的文化意义,鼓励学生在生活中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六、板书设计1. 《端午节的由来》2. 内容:端午节起源屈原的故事端午节习俗粽子制作过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端午节的起源。
(2)屈原的故事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3)列举三种端午节的习俗,并简要说明其寓意。
(4)尝试自己动手制作一个粽子,拍照。
2. 答案:(1)端午节起源于战国时期,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2)屈原忠诚于国家,舍身忘死,表现出了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
(3)①赛龙舟:寓意团结协作,勇往直前。
②挂艾草:寓意驱邪避灾,健康长寿。
③吃粽子:寓意家庭团圆,生活美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故事、有趣的习俗和动手操作,让学生了解了端午节的由来。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调整教学节奏。
2024年中班《端午节的由来》教案通用
2024年中班《端午节的由来》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中班教材《传统文化启蒙》第四章《节日习俗》,详细内容为《端午节的由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起源、习俗和意义,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由来,知道屈原的故事,理解端午节的习俗。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民族自豪感。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学会包粽子、制作香囊等传统技艺。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端午节的由来及屈原的故事。
教学重点:端午节的习俗及其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视频、图片、粽子材料、香囊材料等。
学具:彩笔、剪刀、胶水、卡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端午节习俗的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内容:(1)讲述端午节的由来及屈原的故事,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历史背景。
(2)介绍端午节的习俗,如吃粽子、赛龙舟、挂艾叶、佩戴香囊等,让学生了解节日的意义。
(3)展示粽子和香囊的制作过程,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3. 实践操作:(1)学生分组,合作完成粽子的制作。
(2)学生独立完成香囊的制作。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绘制一幅与端午节相关的画作,展示课堂所学。
六、板书设计1. 端午节的由来:纪念屈原2. 端午节习俗:吃粽子、赛龙舟、挂艾叶、佩戴香囊3. 端午节意义:传承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端午节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答案示例: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每年的五月初五,人们都会庆祝这个充满民族特色的节日。
端午节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其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就是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节的主要习俗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艾叶和佩戴香囊。
这些习俗既体现了我国人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也传承了民族的精神。
2. 拓展延伸:了解其他传统节日的由来和习俗,进行文化交流。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端午节的由来、习俗和意义,让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端午节的由来教案教学设计【内容简析】
《端午节的由来》是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介绍了我国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的由来。
有关端午节由来的民间故事很多,课文所选的是流传较广的一种,反映了百姓对爱国诗人屈原的爱戴与怀念。
故事首先介绍了五月初五端午节的一些习俗以及端午节的历史与意义;接着重点讲述了爱国诗人屈原报国无门,悲愤投江,百姓千方百计打捞他的尸体,用各种方法祭奠屈原的凄苦悲壮的故事;最后点明了人们祭奠屈原的活动,逐渐演变为今天人们在端午节吃粽子和赛龙舟等习俗。
课文结构清楚,语言浅显易懂,是进行中华民族传统教育、培植民族精神的好教材。
我们可以抓住学生熟悉端午节这个节日及习俗生活,但不清楚习俗的由来这个矛盾心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促进学生自主阅读。
课文配有一幅插图,表现的是屈原大义凛然地站在江边的情景。
插图有助于学生感受屈原志洁行高、执着追求、忧国忧民、宁死不屈的不朽形象。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要注意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要努力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境,让学生反复研读,在读中理解、感悟并受到中华民族精神的教育,提供语言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学习课
本上的生动简洁的语言,复述课文,促进语言的发展。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使用工具书自学“粽、檐、囊”等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正确书写“佩、戴、措”等8个要求会写的字,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以及速度。
2.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能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简要讲述故事,激发学生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
【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了解端午节的由来是本课的重点,复述课文是本课的难点。
【教具准备】
1.制作有关战国时期的背景资料以及地图等课件。
2.搜集、整理并阅读有关端午节、屈原的有关资料。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生活,导入课文,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30课,请与老师一起板书课题——《端午节的由来》。
2.谁愿意把自己知道的有关端午节的信息跟同学说一说?
3.小结:大家知道端午节是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还知道有这么多的端午习俗,可你们能讲出这些习俗的意义吗?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及意义。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自读课文。
(1)划出文中的生字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利用工具书,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屋檐、佩带、辅佐、权贵、措施、诬陷、谗言、疏远、祭奠、忠诚、悲愤、悲痛、祈祷、传诵等。
(3)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检查自学的情况。
(1)借助字卡认读生字词。
变换语境,给生字组词扩词。
(2)指名读课文,及时正音。
其他同学思考:课文主要讲的什么?
(3)师生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质疑问难,以学定教
1.默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画出自己的疑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默读要求:
(1)边读边标注,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2)边读边思考:文章讲的是什么事?
(3)为深入学习课文,请自己提出几个问题,学习质疑问难。
3.师生梳理问题,归纳问题。
学情预设及教学策略:
(1)不理解的生词,通过读书或请知道答案的同学给予帮助,当场解决问题。
(2)不了解的历史知识,可归类有关的问题,存疑并集中时间给予解决。
(3)值得阅读探究的、能深入理解文本的问题,如百姓为什么如此爱戴屈原,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过程中逐步解决。
四、介绍屈原与时代背景
1.介绍战国时代以及“战国七雄”。
2.出示战国时期的地图,了解当时七国的处境以及各国的治国策略,以理解屈原“改良内政,对外联齐抗秦”的爱国主张。
3.出示课件,介绍屈原。
屈原生活在两千三百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年轻时就胸怀远大抱负,表现出惊人的才能,得到了楚怀王信任,官至“左徒”,是掌管内政、外交的大臣。
战国本是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争霸的混乱时期,秦国任用商鞅变法后日益强大,常对六国发动进攻。
当时只有楚国和齐国能与之抗衡。
鉴于当时形势,屈原主张改良内政,对外主张联齐抗秦,因而侵
害了上层统治阶级的利益,遭到了受秦国贿赂的楚怀王的宠姬郑袖、上官大夫、令尹子椒的排挤和陷害。
糊涂的怀王听信谗言,疏远屈原,把他放逐到汉北,结果楚怀王被秦国骗去当了三年阶下囚,死在异国。
屈原看到这一切,极端气愤。
他坚决反对向秦国屈辱投降,这遭到政敌们更严重的迫害。
新即位的楚襄王比他父亲更昏庸,把屈原放逐到比汉北更偏僻的地方。
在长期的流放生活中,屈原没有屈服。
他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决不随波逐流,拿起笔抒写自己对祖国的热爱,指斥“群小”误国,为后人留下了千古不朽的诗篇。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最伟大、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后人称他的作品为“楚辞”,代表作是《离骚》。
诗中叙述了诗人为实行自己的政治主张所遭受的打击和迫害,深刻表达自己内心的痛苦、对人民对祖国忠贞不渝的感情。
公元278年,楚国的都城被秦兵攻破,诗人精神上受到了极大的打击,眼看国破之际,却又无法施展自己的力量,他忧心如焚,在极端失望和痛苦中,来到汨罗江,抱石自沉。
他死时大约六十二岁,正是农历五月初五。
五、自读课文,结合历史背景理解课文并整理笔记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阅读有关屈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