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组织病理切片的制作过程
病理切片的制作过程
病理切片的制作过程1.7.1 修整组织将手术切取的乳腺肿瘤切成一个平整面,各组织块不宜太大,以便固定剂穿透和组织脱水等操作,通常以10 mm×10 mm×3mm或5mm×5mm×3mm为宜。
找到不同的部位切取2块,以备后用。
1.7.2 组织洗涤组织经修整后,组织中的福尔马林等必须冲洗干净,尤其是含有重金属的物质存在。
因为残留在组织中的福尔马林,有的不利于染色,有的产生沉淀或结晶影响观察,所以组织修整后应冲洗12h左右。
1.7.3 组织脱水组织经洗涤后,组织中含有大量水分,由于水与石蜡不能互溶,所以必须将组织中的水分除去。
80%乙醇溶液:2h95%乙醇溶液:1h95%乙醇溶液:1h100%乙醇溶液:30min100%乙醇溶液:30min1.7.4 组织透明由于乙醇与石蜡不相溶,而二甲苯既能溶于乙醇又能溶于石蜡,所以脱水后还要经过二甲苯以过渡。
当组织中全部被二甲苯占有时,光线可以透过,组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透明状态。
二甲苯Ⅰ:30min二甲苯Ⅱ:10min1.7.5 组织浸蜡浸蜡的目的是除去组织中的透明剂(如二甲苯等),使石蜡渗透到组织内部达到饱和程度以便组织包埋。
浸蜡时间根据组织的透蜡时间较长,需3h左右。
浸蜡应在恒温箱内进行,并保持箱内温度在55℃左右,注意温度不要过高,以免组织发脆。
石蜡Ⅰ:1h石蜡Ⅱ:1h。
石蜡Ⅲ:1h1.7.6 组织包埋将经过透蜡的组织连同熔化的石蜡,一起倒入容器内,然后立即投入冷水中,使其立刻凝固成蜡块的过程。
包埋时,将纸盒放在温箱旁边,用镊子夹取组织平放于纸盒底部,,再用温镊子轻轻拨动组织,从温箱中取出盛放纯石蜡的蜡杯,沿壁倒入包埋用的纸盒中,速度要慢。
待石蜡凝固(约30min)后放入冰箱保鲜层内以备后用。
包埋时应根据组织材料、切片厚度、气候条件等因素,选择不同熔点的石蜡,新的石蜡一般要熬顿几次,以免石蜡固定后有气泡,影响切片。
用于包埋的石蜡的熔点在50~60℃之间。
组织病理切片步骤
组织病理切片步骤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组织病理切片是临床病理学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操作步骤,通过对组织标本进行切片、染色和观察,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诊断患者的疾病。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下组织病理切片的具体步骤。
1. 标本采集:在进行组织病理切片之前,首先需要进行标本采集。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检查结果,决定需要进行组织切片检查的部位,并采集相应的组织标本。
常见的标本包括活检标本、手术标本等。
2. 标本固定:采集到的组织标本需要进行固定处理,以保持细胞和组织的形态结构。
常用的固定剂包括福尔马林、4%的中性缓冲福尔马林等。
3. 标本包埋:固定后的组织标本需要进行包埋处理,即将组织标本置于蜡块中,以便进行切片。
包埋可以帮助维持组织的完整性和形态结构。
4. 组织切片:将包埋好的组织标本切割成薄片,即组织切片。
组织切片的厚度通常为3-5微米,切片时需要使用显微镜预先调整刀片角度和大小。
5. 组织染色:切割好的组织切片需要进行染色处理,以凸显组织细胞的形态和特征。
常用的染色剂包括伊红染、嗜酸性粒染、埃曼若染、普鲁斯染等。
6. 组织观察:染色后的组织切片可以放置于显微镜下观察,通过观察组织细胞的形态、核的大小和形态等特征,医生可以进行病理诊断。
7. 病理诊断:最终根据对组织切片的观察和分析,医生可以进行病理诊断,明确患者疾病的类型、程度和预后。
第二篇示例:组织病理切片是病理学检查中的重要步骤之一,通过组织切片的制备,医生可以观察组织的形态结构,从而对疾病进行准确的诊断和鉴别。
下面将介绍一下组织病理切片的步骤。
第一步:标本采集组织病理切片的第一步是采集标本。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临床表现,选择合适的部位进行组织采集,通常是通过手术或活检的方式获取组织标本。
采集的标本要求完整、清晰,以确保后续的切片制备质量。
第二步:固定采集到的组织标本需要进行固定处理,以保持组织的结构和形态。
固定的目的是使细胞和组织中的蛋白质、核酸等不能再发生变性、氧化或降解,防止组织腐败和细胞溶解。
组织病理切片步骤
组织病理切片步骤1. 采集组织样本在进行组织病理切片前,首先需要采集患者的组织样本。
通常,医生会通过手术或活检等方式获得组织样本。
为了确保样本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选择。
2. 固定组织样本采集到的组织样本需要进行固定处理,以保持其形态结构和细胞组织的完整性。
常用的固定剂包括福尔马林等。
固定处理的时间和方法要根据不同的组织类型和病理分析的需要进行调整。
3. 预处理组织样本在进行切片之前,需要对固定的组织样本进行预处理。
这包括去除固定剂、脱水、清洗和浸泡等步骤。
通过这些预处理,可以将组织样本从固定剂中解除,并使其逐渐适应后续处理的要求。
4. 切片制备切片制备是组织病理学中非常重要的步骤。
在这一步骤中,医生会将预处理的组织样本切割成非常薄的切片。
常用的切片工具是显微切片机。
切片的厚度一般在4-6微米之间,以确保组织结构的清晰可见。
5. 染色切片制备完成后,需要对切片进行染色,以突显组织结构和细胞组分。
常用的染色方法包括血液学染色、组织学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
不同的染色方法可以提供不同的信息,有助于医生做出准确的病理诊断。
6. 镜检染色完成后,医生会使用显微镜对染色的切片进行观察和分析。
通过观察组织结构、细胞形态和染色结果,医生可以了解组织的病理变化,并做出相应的诊断。
镜检是组织病理学中最核心的步骤之一。
7. 病理报告根据对切片的镜检结果,医生会撰写病理报告。
病理报告中包括对组织病变的描述、病变类型的确定以及可能的诊断建议等内容。
病理报告是医生向临床医生提供病理诊断的重要依据,也是指导治疗和预后评估的重要参考。
通过以上的步骤,组织病理切片可以提供丰富的病理学信息,为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这一过程需要医生的精确操作和细致观察,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对于患者来说,组织病理切片是了解疾病发展和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重要工具。
组织切片制作方法
组织切片制作方法
组织切片是制备病理学标本的主要方法之一,以下是其制作步骤:
1. 收集组织样本,并在一定时间内将其放入固定液中进行固定。
2. 将组织样本从水中逐渐转移到酒精中进行脱水。
3. 将样本置于包埋剂中,使其逐渐转移到蜡块中。
4. 用切片机将蜡块切割成极薄的切片,并用染色剂染色,以便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和分析。
5. 将切片封入载玻片中。
此外,为了确保切片的质量,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载玻片应干净无油,如有云雾斑点,则不能使用。
2. 切片制作过程中,应将预冷的蜡块固定在石蜡切片机上,使蜡块的切面与刀口成平行方向。
刀的倾斜度通常为15℃,转动轮转推进器,调节切片厚度为6μm,切成厚度均匀的切片。
3. 切片贴附后,放在空气中稍晾干,然后进行烤片。
烤片的温度以蜡溶解为准,也可以放置60℃烘箱内烘烤过夜。
血块组织、皮肤组织须及时烤片,但脑组织、脂肪组织待完全晾干后才能进行,这样可防止产生气泡而影响染色。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建议咨询专业人士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病理切片制作过程及注意事项
病理切片制作过程及注意事项简介病理切片是病理学中非常重要的工具,它能够帮助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
本文将详细介绍病理切片的制作过程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
制作过程步骤1:组织取材•选择适当的组织进行切片制作;•确保组织样本取材的准确性和代表性。
步骤2:固定组织•使用合适的固定剂固定组织样本,如福尔马林;•确保固定时间和固定剂的浓度符合要求。
步骤3:脱水与清洁•将固定的组织放入酒精溶液中进行脱水处理;•清洁组织以去除固定剂和杂质。
步骤4:组织包埋•将脱水的组织置于熔蜡中进行包埋;•确保组织完全包裹,避免产生气泡。
步骤5:切片制作•使用专用的切片机将包埋的组织切成薄片;•控制切片的厚度和形状,确保质量。
步骤6:染色•使用合适的染色剂对切片进行染色,如血液样本使用血液染色剂;•控制染色时间和染色剂的浓度,确保染色效果。
步骤7:封片•将切片放在载片上,使用专用胶水将其封闭;•确保切片和载片的牢固性。
步骤8:质量控制•检查切片的质量,包括切片厚度、染色效果等;•确保切片符合病理学的要求。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安全•在病理切片制作过程中,要注意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等;•避免接触有害化学物质,如福尔马林。
注意事项2:操作规范•按照病理切片制作的标准操作流程进行,确保结果的准确性;•遵守操作规范,减少操作失误的风险。
注意事项3:仪器维护•定期对切片机等相关仪器进行维护保养;•确保仪器的正常工作状态,减少故障的风险。
注意事项4:质量控制•对制作的病理切片进行质量控制,如切片的厚度、染色的均匀性等;•确保制作出的病理切片符合质量要求。
注意事项5:记录保存•对制作的病理切片进行记录,包括样本信息、制作过程、染色方法等;•妥善保存记录,方便后续查阅和追溯。
结论病理切片的制作过程需要经过多个步骤,每个步骤都需要严格操作和控制。
同时,要注意安全、遵守操作规范、定期维护仪器,并进行质量控制和记录保存。
只有这样,才能制作出高质量的病理切片,为病理学的研究和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组织病理切片制备流程
组织病理切片制备流程组织病理切片制备流程是临床病理诊断的基础。
下面将详细介绍组织病理切片制备流程。
1. 采集组织样本首先需要采集病人的组织样本。
组织样本可以来自手术标本、活检标本或尸检标本等来源。
在采集样本时,需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的原则,以避免样本受到外部污染。
2. 固定组织样本采集的组织样本需进行一定的处理,以保持其组织结构和形态不变。
常用的固定剂有福尔马林、甲醛、丙酮等。
其中福尔马林是最常用的固定剂,能够快速稳定组织,但是对人体危害较大,需要注意安全操作。
3. 制备组织样本固定后的组织样本需要进行切片处理。
首先,需要将组织样本浸泡在甲醛液中,并使用匀浆器进行均匀处理。
接着,将固定后的样本打蜡,然后使用切片机将样本切成薄片。
在切片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操作方法,以保持切片的质量。
4. 染色处理切片后需要进行染色处理,使细胞结构更加清晰明了。
常用的染色方法有血液学染色、肿瘤学染色、免疫组化染色等。
其中,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能够更明确地确定病理诊断。
5. 镜检染色后的切片需要进行镜检。
首先,需要将切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并进行病理学分析。
医生需要根据组织的形态、排列方式和染色效果等来进行分析和诊断。
6. 诊断报告根据镜检结果,医生需要撰写诊断报告。
诊断报告应准确地描述组织病变的程度、性质和位置等信息,并建议相应的治疗方案。
通过上述组织病理切片制备流程的介绍,可以看出,组织病理切片制备是一项复杂而严谨的工作。
医生和技术人员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从而确保切片质量和诊断准确性。
组织病理切片制备
组织病理切片制备
组织病理切片的制作,首先医生取下组织病理标本,放在10%的中性福尔马林里进行固定,固定完之后标本送到病理科。
小标本需要固定4-6个小时,大标本需要固定6-12个小时,固定完之后由病理医生进行取材。
所谓的取材指把标本取出放在标本盒里,置于全自动脱水机中脱水16个小时处理标本。
处理过程包括组织进行固定、透明、脱水、浸蜡,处理完16个小时之后,病理技师把标本拿到包埋机上进行包埋,把病变组织放在蜡里,包埋成病理蜡块。
蜡块包埋完之后,病理技师把蜡块放在切片机上进行切片,切片大约需要切3-4μm的切片。
切完片子需要捞在病理玻片上,玻片再进行脱蜡,放在二甲苯中需要透明,之后放在全自动染色机中进行染色,再放在封片机里进行封片,这样才能制成病理切片,这个过程一般需要2-3天的时间。
组织病理切片步骤
组织病理切片步骤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组织病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的科学,通过对组织和细胞的形态结构进行分析,可以帮助医生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而组织病理切片是组织病理学的重要步骤之一,通过切割组织标本并染色,可以观察组织和细胞的形态结构,进而帮助医生做出诊断。
组织病理切片的步骤是一个繁琐而精细的过程,需要经过多个环节的处理才能得到准确的结果。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组织病理切片的具体步骤。
1. 标本获取:组织病理学的切片首先需要获得病理标本,这通常通过组织活检或手术取材来完成。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进行相应的标本获取。
2. 组织固定:标本获取后,需要立即将组织标本放入10%的甲醛或其他固定剂中进行固定,以保持组织形态的完整性。
固定后的组织标本可以长期保存,并且能够在病理切片的过程中保持组织的形态结构。
3. 组织处理:固定后的组织标本需要进行脱水、清洁和浸蜡等处理,以使组织标本透明并且易于切割。
这一步通常需要用到甲醇和乙醇等有机溶剂,以及蜡浸渍处理。
4. 组织包埋:处理完的组织标本需要放入蜡液中进行包埋,以便于切割。
在包埋过程中,需要正确定位组织标本,并使其固定在蜡块中。
5. 组织切割:包埋后的组织标本需要用微切片机切成薄片,厚度通常在3-5微米左右。
切片时需要保持切割的准确性和统一性,以便后续的染色和观察。
6. 组织染色:切割后的组织标本需要进行染色,以显示组织和细胞的形态结构。
常用的染色方法包括赖氏染色、简单染色和特异性染色等。
7. 组织固定:染色后的组织切片需要进行固定,以保持染色的效果。
通常用乙醇和甲醇进行脱水和抗褪色处理。
8. 组织观察:固定后的组织切片可以放入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医生可以通过观察组织和细胞的形态结构来做出诊断。
组织病理切片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组织病理学技术,通过对组织标本的切割和染色,可以帮助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并为治疗提供参考。
希望通过以上介绍,您对组织病理切片的步骤有更深入的了解。
病理切片制备步骤
病理切片制备步骤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病理切片制备是病理学研究的重要步骤,通过对组织样本的切割、染色和观察,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诊断疾病。
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病理切片制备的步骤。
一、组织采集和固定1. 组织采集:首先需要采集患者患病组织样本,可以是手术切除标本、活检标本或尸检标本。
2. 组织固定:将组织样本放入10%中性缓冲福尔马林或其他适当的固定液中,固定时间为6-48小时,确保组织细胞结构不变。
二、脱水和包埋1. 脱水:将固定的组织样本置于不同浓度的乙醇溶液中,逐渐去除水分。
2. 渗透:将脱水的组织样本放入蜡渗透剂中,使组织透明并与蜡充分渗透,以便进行切片。
3. 包埋:将渗透后的组织样本置于熔融的石蜡中,使组织固定在石蜡块中,以便进行切片。
三、切片和染色1. 切片:用旋转式切片机将石蜡包埋的组织块切割成厚度为3-5微米的切片。
2. 染色:将切片放入不同的染色剂中,如血液学染色、组织学染色、免疫组化染色等,以便观察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
四、封片和观察1. 封片:将染色后的切片放入显微镜玻璃片上,加入透明封闭剂,覆盖玻璃片,制成玻璃切片。
2. 观察: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切片,根据细胞形态和染色结果判断组织结构的变化,帮助医生做出疾病诊断。
以上就是病理切片制备的详细步骤,每一步都需要仔细操作和精心处理,以确保获得准确的组织切片和可靠的诊断结果。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有任何疑问,请随时向专业医学工作者咨询。
【2000字】第二篇示例:病理切片制备是一项关键的医学实验技朧,用于观察疾病组织的形态结构和病变情况。
正确的切片制备步骤对于准确诊断和治疗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病理切片制备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1. 采集标本:需要从患者身上采集组织标本。
这通常由有经验的医生或技术人员完成,确保采集到的标本完整、无损伤,并配有详细的临床信息。
2. 杀灭固定组织:采集到组织标本后,需要立即将其置入适当的固定液中进行固定。
组织病理切片制作流程(完整版)
组织病理切片的制作流程1.取材组织取材的方法是制作切片的一个重要程序,根据教学、科研及外检的具体要求取自人体(外科手术切除标本、活检标本、尸检标本)或动物,并确定取材的部位和方法。
取材者需要掌握解剖学、组织学、病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还要掌握实际操作技术,每个组织器官的取材都有一定的部位和方法,不能任意切取组织作为制片材料,不然,无法达到教学、科研和临床诊断的目的,具体要求如下:(1)材料新鲜:取材组织愈新鲜愈好,人体组织一般在离体后,动物组织在处死后迅速固定,以保证原有的形态学结构。
(2)组织块的大小:所取组织块较理想的体积为2.0cm×2.0cm×0.3cm,以使固定液能迅速而均匀地渗入组织内部,但根据制片材料和目的不同,组织块的较理想体积也不同,如制作病理外检、科研切片,其组织块可以薄取0.1~0.2cm即可,这样可以缩短固定脱水透明的时间,若制作教学切片厚取0.3 ~0.5cm,这样可以同一蜡块制作出较多的教学切片。
(3)勿挤压组织块: 切取组织块用的刀剪要锋利,切割时不可来回锉动。
夹取组织时切勿过紧,以免因挤压而使组织、细胞变形。
(4)规范取材部位: 要准确地按解剖部位取材,病理标本取材按照各病变部位、性质的不同,根据要求规范化取材。
(5)选好组织块的切面:根据各器官的组织结构,决定其切面的走向。
纵切或横切往往是显示组织形态结构的关键,如长管状器官以横切为好。
(6)保持材料的清洁:组织块上如有血液、污物、粘液、食物、粪便等,可用水冲洗干净后再放入固定液中。
(7)保持组织的原有形态:新鲜组织固定后,或多或少会产生收缩现象,有时甚至完全变形。
为此可将组织展平,以尽可能维持原形。
2.固定(1)小块组织固定法:这是最常用的方法,从人体或动物体取下的小块组织,须立即置入液态固定剂中进行固定,通常,标本与固定液的比例为1:4~20,但组织块不宜过大过厚,否则固定液不能迅速渗透。
故取组织块的大小一般为2.0cm×2.0cm×0.3cm。
病理切片制备步骤
病理切片制备步骤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病理切片制备是病理学检查的重要步骤,通过制备出高质量的病理切片,可以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在制备病理切片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多个步骤,包括组织取材、固定、包埋、切片、染色等。
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病理切片制备的具体步骤。
1. 组织取材组织取材是制备病理切片的第一步。
医生在进行手术或活检时会采集病变组织,取材时要确保取材部位准确、完整。
取材后,将组织标本放入特殊的容器中,以确保组织的完整性和保存性。
2. 组织固定固定是为了使组织细胞的结构固定在原位,防止细胞的变性和溶解。
常用的固定液有福尔马林、缓冲福尔马林、乙醇等。
固定时间一般为6-48小时,不同类型的组织和病理学检查需要不同的固定时间。
3. 组织处理处理固定后的组织,将其脱水、透明化、浸渍、包埋等处理,以便于组织切片时的切削和染色。
脱水是利用酒精逐渐浓度递增逐步脱除水分,透明化是用透明剂如二甲苯逐步替代酒精以使其透明化,浸渍是将处理后的组织浸入蜡中以进行包埋。
4. 组织包埋包埋是将处理后的组织放入熔化的石蜡中,使得组织与石蜡完全浸渍。
在石蜡中包裹组织,以便于组织的切片和染色。
包埋后的组织需要进行快速冷却,以确保组织与石蜡完全固化。
5. 组织切片包埋后的组织固化后,使用旋转刀或磨刀机将组织切成薄片,厚度通常为4-6微米。
切片时需要保持组织的完整性和形态,避免出现伤损和变形。
切片后,将组织切片浸入温水中,然后捞起放在切片玻片上。
6. 组织染色制备好的组织切片需要进行染色,以便于观察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
常用的染色方法有黑色素染色、伊红染色、铬酸盐染色等。
不同的染色方法可以突显不同的细胞结构和病变特征。
7. 组织观察染色后的组织切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医生通过观察组织的形态、细胞核形态、胞浆结构等来诊断病变类型和疾病进展程度。
观察过程中需要仔细细致,确保诊断准确性。
第二篇示例:病理切片制备是病理科学中的重要步骤,用于帮助医生诊断疾病。
病理切片的流程
病理切片的流程病理切片是一种常用的医学检查方法,它通过将组织样本切割成极薄的切片,然后染色和显微镜观察,以帮助医生诊断疾病。
下面将详细描述病理切片的流程步骤和流程。
1. 样本获取首先需要从患者身上获取组织样本。
常见的样本来源包括手术切除物、活检、穿刺等。
手术切除物通常是大块的组织,活检则是小块或细针抽吸得到的组织。
2. 样本固定获取到样本后,需要立即进行固定处理,以防止组织腐败和变形。
最常用的固定剂是10%中性缓冲福尔马林(neutral buffered formalin),它可以使组织保持形态和结构不变,并能够杀灭病原体。
将样本完全浸泡在足够量的福尔马林溶液中,并确保其充分渗透进入组织内部。
通常需要固定24小时以上,以确保固定效果达到最佳。
3. 组织处理在固定完成后,需要对样本进行一系列的组织处理步骤,以使其适合切片。
3.1 去水脱脂福尔马林会使组织中的水分增加,因此需要将其去除。
首先将样本从福尔马林中取出,然后放入含有逐渐浓度乙醇的溶液中进行脱水。
常用的脱水级别是70%、80%、95%和100%乙醇。
每个浓度的乙醇溶液中浸泡时间一般为30分钟至1小时。
脱水过程中要轻轻摇晃容器,以确保组织均匀浸泡。
3.2 渗透剂处理在去水脱脂之后,需要将样本置于渗透剂中。
渗透剂通常是芳香烃类物质(如苯),可以与石蜡相互溶解。
渗透剂的作用是将石蜡渗入组织内部,以增加刚性和硬度。
将样本转移到含有石蜡和渗透剂混合物的容器中,并在恒温槽中加热慢慢进行渗透。
通常需要至少3个小时,以确保组织充分渗透。
3.3 石蜡浸渍渗透剂处理完成后,需要将样本浸泡在纯石蜡中,使其充分浸润。
将样本转移到含有熔融石蜡的容器中,并在恒温槽中加热慢慢进行浸渍。
通常需要至少2个小时,以确保组织完全浸润。
此外,还可以使用自动化的石蜡浸渍机来加快浸润过程。
4. 组织包埋组织处理完成后,需要将其包埋到切片所需的形状和大小。
包埋是将组织样本固定在切片机上的过程。
组织病理切片制作流程(完整版)
组织病理切片的制作流程1.取材组织取材的方法是制作切片的一个重要程序,根据教学、科研及外检的具体要求取自人体(外科手术切除标本、活检标本、尸检标本)或动物,并确定取材的部位和方法。
取材者需要掌握解剖学、组织学、病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还要掌握实际操作技术,每个组织器官的取材都有一定的部位和方法,不能任意切取组织作为制片材料,不然,无法达到教学、科研和临床诊断的目的,具体要求如下:(1)材料新鲜:取材组织愈新鲜愈好,人体组织一般在离体后,动物组织在处死后迅速固定,以保证原有的形态学结构。
(2)组织块的大小:所取组织块较理想的体积为2.0cm×2.0cm×0.3cm,以使固定液能迅速而均匀地渗入组织内部,但根据制片材料和目的不同,组织块的较理想体积也不同,如制作病理外检、科研切片,其组织块可以薄取0.1~0.2cm即可,这样可以缩短固定脱水透明的时间,若制作教学切片厚取0.3 ~0.5cm,这样可以同一蜡块制作出较多的教学切片。
(3)勿挤压组织块: 切取组织块用的刀剪要锋利,切割时不可来回锉动。
夹取组织时切勿过紧,以免因挤压而使组织、细胞变形。
(4)规范取材部位: 要准确地按解剖部位取材,病理标本取材按照各病变部位、性质的不同,根据要求规范化取材。
(5)选好组织块的切面:根据各器官的组织结构,决定其切面的走向。
纵切或横切往往是显示组织形态结构的关键,如长管状器官以横切为好。
(6)保持材料的清洁:组织块上如有血液、污物、粘液、食物、粪便等,可用水冲洗干净后再放入固定液中。
(7)保持组织的原有形态:新鲜组织固定后,或多或少会产生收缩现象,有时甚至完全变形。
为此可将组织展平,以尽可能维持原形。
2.固定(1)小块组织固定法:这是最常用的方法,从人体或动物体取下的小块组织,须立即置入液态固定剂中进行固定,通常,标本与固定液的比例为1:4~20,但组织块不宜过大过厚,否则固定液不能迅速渗透。
故取组织块的大小一般为2.0cm×2.0cm×0.3cm。
病理切片制作流程
固定标本。
从患者患处取下的标本应立即进行固定,通常使用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时间依标本大小而定,大标本需浸泡24-48小时,小标本需浸泡6-8小时。
病理取材。
病理医生通过检查标本,找到病变部位,并切取典型病变组织,切取的组织块应放入特定的包埋盒内并编号。
脱水、透明、浸蜡。
组织经过梯度酒精脱水,以置换出组织中的水分,随后经二甲苯透明处理,最后浸泡在液体石蜡中,整个过程大约需要15小时。
组织包埋。
经过脱水、透明、浸蜡的组织被放入融化的石蜡中,待石蜡冷却凝固后,组织被石蜡包裹形成蜡块,这个过程称为包埋。
切片制备。
使用切片机将蜡块切成2~5微米厚的薄片(如300张纸的厚度),这些切片被放入45℃的温水中展平后,捞在涂有防脱剂的载玻片上,随后进行染色。
染色和封片。
对切片进行HE染色,这是一种常用的染色方法,首先进行二甲苯脱蜡,然后经过不同梯度的酒精水化,使用苏木素染液进行细胞核染色,随后用伊红进行细胞质和细胞外基质染色,最后用酒精脱去余色,二甲苯透明,完成染色过程。
封片时,在玻片上滴加一滴中性树胶,覆盖上清洁的盖玻片,避免产生气泡。
组织切片制作步骤
组织切片制作步骤组织病理切片的制作过程组织取材→固定→冲洗→脱水→透明→浸蜡→组织包埋→组织切片→展片附贴→切片脱蜡→染色→脱水→染片透明→封固。
一、取材切取组织块大小,以1.5×1.5×0.3厘米为宜,最厚不宜超过0.5厘米。
组织块病变一面应平整光滑,另一面可不平整,以便包埋时辨认。
切取后,放入事先准备好的装有固定液的磨口玻璃广口瓶中,并做好标记。
二、固定固定的目的是迅速将组织细胞杀死,使细胞中的蛋白质,糖,脂肪等凝固,从而保持与活组织相似的结构状态。
材料取下后,应迅速固定。
固定液数量应为病理组织块的5到20倍。
由于一般把组织块浸入固定液后数小时,固定液渗入组织液的深度只达2到3厘米。
因此,可以放置冰箱内固定,使组织内酶失去作用,细菌也能停止滋生。
最常用的固定液是10%的福尔马林溶液:使用时,用40%的甲醛饱和水溶液10毫升,加水90毫升配成。
三、冲洗固定后的组织块,应将固定液洗去。
一般均用流水(自来水)冲洗12到24小时左右。
及时冲洗尚有停止固定的作用,防止固定过度,有利于制片染色四、脱水经过固定的组织,冲洗后要进行脱水。
脱水的目的在于将组织内的水分用酒精或其他溶剂置换出来,为石蜡等其他包埋剂浸入组织创造条件。
五、透明透明的目的是将组织内的酒精用矿物油或植物油置换出来,并溶解石蜡,帮助石蜡浸透组织。
由于经过透明剂处理的组织块用肉眼观察呈透明状,故称这一过程为透明。
六、浸蜡浸蜡是指组织经过透明作用以后,放入溶化的石蜡中浸渗,使石蜡浸入组织块中,冷却后,才能进行切片。
七、包埋包埋就是将已浸渗好的组织包埋于浸渗剂中。
根据需要,包埋的方法常有石蜡包埋法和火棉胶包埋法。
石蜡包埋法:八、组织切片不同的切片制备方法,其切片方法也有较大差别,组织切片法包括石蜡切片法、冰冻切片法、火棉胶切片法、石蜡包埋半薄切片法、树脂包埋薄切片法和大组织石蜡切片法等。
常用的切片工具包括组织切片机、切片刀和自动磨刀仪器等。
组织病理切片的制作过程
组织病理切片的制作过程
1.取材:
器械准备:锋利的手术刀;液氮罐一个或者冰盒;镊子;生理盐水
(1)材料新鲜:取材组织愈新鲜愈好,人体组织一般在离体后30min至1h,防止细胞自溶以保证原有的形态学结构,选取胰腺癌导管型腺癌病人高、中、低分化各至少5例(前期未经过放疗、化疗等肿瘤内科专科治疗)。
(2)组织块的大小:所取癌组织/癌旁组织较理想的体积为
(0.3-0.5)cm×(0.3-0.5)m×0.3cm,厚度不大于0.5cm
(3)勿挤压组织块: 切取组织块用的刀剪要锋利,切割时不可来回锉动。
夹取组织时切勿过紧,以免因挤压而使组织、细胞变形。
(4)规范取材部位: 在不影响病理诊断情况下取材,癌旁组织(癌组织旁1-2cm)
(5)保持组织块的清洁:组织块上如有血液、污物、粘液、食物、粪便等,可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后再放入液氮或者冰盒中。
(6)保持组织的原有形态:新鲜组织固定后,或多或少会产生收缩现象,有时甚至完全变形。
为此可将组织展平,以尽可能维持原形。
(7)备注好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籍贯,住院号,ID号,病理类型及分化程度
1。
组织病理切片制作步骤
组织病理切片制作步骤
本文档将介绍组织病理切片制作的完整步骤。
1. 标本收集和处理
1.1 收集患者的组织标本,并确保其完整性和准确标记。
1.2 将组织标本置于合适的中,用适当的缓冲液或固定剂进行
处理,以保持其形态结构并防止腐败。
2. 标本处理和包埋
2.1 用合适的方法将标本固定在组织处理机中,例如将其浸泡
在缓冲液中或使用组织处理机进行自动处理。
2.2 将处理后的标本转移到合适的包埋中,通常使用蜡或树脂
作为包埋材料。
3. 切片制作
3.1 使用专业的旋转切片机将包埋的组织标本切割成薄片,通
常为4-5微米。
3.2 切割后的切片应浸泡在水中,以去除任何残留的包埋材料。
3.3 将切片转移到玻片上,并确保它们平整地展开。
4. 染色
4.1 选择适当的染色方法,如常规组织染色法(H&E染色),以突出组织的形态结构。
4.2 将切片浸泡在染色液中,按照染色方法的要求进行染色处理。
4.3 染色后,通过洗涤和脱水步骤去除多余的染色剂。
5. 盖片和封口
5.1 在切片干燥后,将一小滴透明胶液滴在切片上。
5.2 轻轻放置盖片在切片上,确保无气泡和皱纹。
5.3 用封口剂封住盖片和玻片的边缘,以保护切片并防止其损坏。
6. 观察和存储
6.1 使用显微镜观察切片,检查组织的结构和病理变化。
6.2 将切片存储在干燥、阴凉和避光的地方,以确保其长期保存和保持质量。
以上是组织病理切片制作的完整步骤。
每个步骤都需要仔细操作和适当的设备来确保切片的质量和准确性。
病理切片制备流程总结
病理切片制备流程总结病理切片是病理诊断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能够帮助病理医生在显微镜下观察组织细胞的形态结构,从而对疾病做出准确的诊断。
下面将详细介绍病理切片的制备流程。
一、取材取材是病理切片制备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在取材时,需要根据送检标本的情况和诊断的需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病变部位。
对于手术切除的标本,要观察其大体形态,测量大小、颜色、质地等,并做好记录。
然后,使用锋利的刀具,切取适当大小的组织块,通常为 15cm×15cm×03cm 左右。
取材时要注意避免挤压、牵拉组织,以免造成人为的损伤和变形。
对于小活检标本,如胃镜、肠镜活检组织,要小心地用镊子将其取出,放在滤纸上吸干水分。
如果是穿刺组织,要将穿刺针内的组织推出,放入固定液中。
二、固定固定的目的是保持组织细胞的形态结构,防止其自溶和腐败。
常用的固定液有甲醛溶液(福尔马林)、乙醇等。
将取材后的组织块迅速放入固定液中,固定液的量一般应为组织体积的 10 倍以上。
固定的时间根据组织的大小和类型而定,一般为 6 24 小时。
在固定过程中,固定液要充分渗透到组织内部,以确保固定效果。
固定后的组织质地变硬,颜色变深,便于后续的处理。
三、脱水脱水是为了去除组织中的水分,以便后续的透明和浸蜡。
将固定好的组织依次放入浓度逐渐升高的乙醇溶液中进行脱水,通常从 70%乙醇开始,依次经过 80%、90%、95%乙醇,最后用无水乙醇。
每个浓度的乙醇浸泡时间一般为 1 2 小时。
脱水完成后,将组织放入二甲苯中进行透明处理,使组织变得透明,便于浸蜡。
透明时间一般为 30 分钟左右。
四、浸蜡浸蜡是将透明后的组织放入熔化的石蜡中,使石蜡渗透到组织内部,以支持和保护组织。
浸蜡通常在恒温箱中进行,温度一般控制在 58 60℃。
先将组织放入低熔点的石蜡中浸泡 1 2 小时,然后再放入高熔点的石蜡中浸泡 1 2 小时。
浸蜡完成后,将组织取出,放入预先准备好的模具中,迅速倒入熔化的石蜡,使其凝固成蜡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习]组织病理切片的制作过程组织病理切片的制作过程1(取材组织取材的方法是制作切片的一个重要程序,根据教学、科研及外检的具体要求取自人体(外科手术切除标本、活检标本、尸检标本)或动物,并确定取材的部位和方法。
取材者需要掌握解剖学、组织学、病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还要掌握实际操作技术,每个组织器官的取材都有一定的部位和方法,不能任意切取组织作为制片材料,不然,无法达到教学、科研和临床诊断的目的,具体要求如下:(1)材料新鲜:取材组织愈新鲜愈好,人体组织一般在离体后,动物组织在处死后迅速固定,以保证原有的形态学结构。
(2)组织块的大小:所取组织块较理想的体积为2.0cm×2.0cm×0.3cm,以使固定液能迅速而均匀地渗入组织内部,但根据制片材料和目的不同,组织块的较理想体积也不0.2cm即可,这样可以缩短同,如制作病理外检、科研切片,其组织块可以薄取0.1,固定脱水透明的时间,若制作教学切片厚取0.3 ,0.5cm,这样可以同一蜡块制作出较多的教学切片。
(3)勿挤压组织块: 切取组织块用的刀剪要锋利,切割时不可来回锉动。
夹取组织时切勿过紧,以免因挤压而使组织、细胞变形。
(4)规范取材部位: 要准确地按解剖部位取材,病理标本取材按照各病变部位、性质的不同,根据要求规范化取材。
(5)选好组织块的切面:根据各器官的组织结构,决定其切面的走向。
纵切或横切往往是显示组织形态结构的关键,如长管状器官以横切为好。
(6)保持材料的清洁:组织块上如有血液、污物、粘液、食物、粪便等,可用水冲洗干净后再放入固定液中。
(7)保持组织的原有形态:新鲜组织固定后,或多或少会产生收缩现象,有时甚至完全变形。
为此可将组织展平,以尽可能维持原形。
2(固定(1)小块组织固定法:这是最常用的方法,从人体或动物体取下的小块组织,须立即置入液态固定剂中进行固定,通常,标本与固定液的比例为1:4,20,但组织块不宜过大过厚,否则固定液不能迅速渗透。
故取组织块的大小一般为2.0cm×2.0cm×0.3cm。
(2)注射、灌注固定法:某些组织块由于体积过大或固定液极难渗入内部,或需要对整个脏器或整个动物体进行固定。
这时宜采用注射固定或灌注固定法。
将固定液注入血管,经血管分支到达整个组织和全身,从而得到充分的固定。
(3)蒸汽固定法:比较小而厚的标本,可采用锇酸或甲醛蒸汽固定法。
如血液涂片,则应在血片未干燥前采用锇酸或甲醛蒸汽接触固定。
最常用的固定液有10%甲醛固定液和95%乙醇固定液。
3(脱水透明标本经过固定和冲洗后,组织中含有较多的水分,必须将组织块内的水分置换出来,这一过程叫做脱水。
无论是用石蜡切片,还是用火棉胶切片,都必须除去组织中所含水分,因含水组织与石蜡、火棉胶等包埋材料不相容,常用的脱水剂为一系列不同浓度的乙醇。
脱水的步骤是:80%、90%、95%、100%各种浓度乙醇2小时,此过程可用脱水机自控完成。
丙酮也是一种脱水能力很强的脱水剂,但因其脱水能力很强,对组织有剧烈收缩作用,在制作科研、教学切片时一般不用该试剂。
因乙醇、丙酮等不溶于石蜡,还要经过一个能溶于石蜡的溶剂替代过程称为透明。
常用的透明剂有二甲苯、三氯甲烷、水杨酸甲酯等。
4(浸蜡、包埋(1)使石蜡浸入组织中,取代组织中含有的透明剂。
(2)包埋:将浸蜡后的组织置于融化的固体石蜡中,石蜡凝固后,组织即被包在其中,称蜡块,此过程称为包埋。
5(切片和贴片(1)修整蜡块:可视其组织的大小,在组织边缘约0.1,0.2cm处,切去余蜡部分,否则易造成组织皱缩不平。
(2)准备好切片用具:切片刀、毛笔、眼科镊子(弯)、漂烘温控仪(3)安装蜡块:将修好的蜡块安装在金属或木制持蜡器上。
(4)安装切片刀:将切片刀安装在切片机的刀台上,把刀台上的紧固螺丝旋紧,使切片时不产生振动,能保持一定的切片厚度。
(5)切片的厚度:切片机的厚度调节器上刻有0,50μm或0,25μm,可任意选择其厚度,石蜡切片的厚度一般在4,6μm。
(6)切片(7)铺片:用眼科镊子镊起蜡带轻轻平铺在40,45?的水面上,借水的张力和水的温度,将略皱的蜡带自然展平。
(8)贴片、烘片:待切片在恒温水面上充分展平后,将蜡片捞到载玻片的中段处倾去载玻片上的余水,置入60,65?恒温箱内或切片漂烘温控仪的烘箱内烤片15,30分钟,脱去溶化组织间隙的石蜡。
6(染色和封片常用的染色方法是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染色法,简称H.E染色法。
这种方法对任何固定液固定的组织和应用各种包埋法的切片均可使用。
苏木素是一种碱性染料,可使组织中的嗜碱性物质染成蓝色,如细胞核中的染色质等;伊红是一种酸性染料,可使组织中的嗜酸性物质染成红色,如多数细胞的胞质、核仁等在H.E染色的切片中均呈红色。
H.E染色程序如下:脱蜡、脱苯、复水、染色、脱水、透明、封固常规苏木素染色中的对比染色是用伊红,近年来在英、美国家的一些实验室则采用焰红(phloxine),此外也有用桔黄G(OrangeG)、比布里希猩红(Biebrich scarlet)、波尔多红(Bordeaux red)等作为对比染色。
伊红为染胞质、胶原纤维、肌纤维、嗜酸性颗粒等常用的染料。
1 . 取材取材的好坏,直接影响切片的质量。
医生在取材时,首先要有一把锋利的取材刀,在切割组织时要避免取材刀来回拖拉,切取的组织块厚薄要均匀,一般厚度以0.2 ,0.3cm为适,较容易发脆的组织如甲状腺、肝脏、血块、淋巴结、大块癌组织等可适当厚一点,而脂肪组织、肺组织、纤维性肿瘤、平滑肌瘤等致密的或试剂不易渗入的组织应取薄一些;淋巴结应修掉两侧球冠,并尽量剔除周围的脂肪组织。
在取材中还应十分注意组织内是否有缝线或骨组织,如碰到不可避免的钙化组织,应与技术室讲明,在切取纤维组织、肌肉、组织、胃肠道时,应注意纤维及肌肉的走向,取材时尽可能按与纤维平行走向切取为佳。
2 . 固定固定是技术室工作的第一步,也是在整个制片过程中无法补救的一步。
所谓“固定”,就是组织离体后,用各种办法使其细胞内的物质尽量接近其生活状态时的形态结构和位置的过程。
固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组织细胞自溶与腐败,防止了细胞内的酶对蛋白质的分解作用,使细胞内的各和成分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或酶类转变为不溶性物质,以保持原有的结构与生活时相仿。
另外,组织固定后,均呈一定的硬化状态,增加组织韧性,而且不易变形,有利于以后的组织处理。
所以组织一旦离体必需及时固定,固定液的量应为组织的5倍。
固定的关键主要与固定的及时性、固定液的选择、固定液的浓度、固定的温度和时间有关。
最常用的固定液为10,福尔马林。
笔者认为,10,福尔马林由于受到福尔马林的质量、使用时的挥发和取材时带入的水分影响,浓度被降低致组织固定不足,而高浓度的福尔马林,降低了对组织的穿透性,形成周围固定好而中央固定不到的现象。
通过实践,本人认为以酸性12,15,的福尔马林最佳。
大标本(2cm厚)一般需要6,12个小时,小标本一般需要3,6个小时;当室温低18?时,可在37?以下的温箱内加温4,6个小时。
由于HE染色最佳着色PH为3.5,4.5, 中性福尔马林对苏木素染色有一定影响,细胞核容易发灰,核染色质不佳。
所以, 尽管中性福尔马林对抗原有很好的保存作用,但酸性福尔马林对绝大多数抗原来说也有很好的保存作用,所以在没有特别处理的情况下常规HE用12,15,酸性福尔马林也可以(每100毫升12,15,福尔马林液内加5毫升冰醋酸)。
骨髓、结缔组织固定以Bouin液为佳,经Bouin液固定后的组织必须流水冲洗4小时以上。
有条件的单位可根据不同要求选用二种或二种以上的固定液;少数单位还可建立组织冷冻库,以便适应各种特殊的处理要求。
3. 水洗固定后水洗(10,20分钟),通常被很多人所忽视,而水洗不彻底,容易造成脱片和染色不鲜艳。
对需做免疫组织化学的组织,更不应当忽视。
福尔马林不利于组织块内抗原的保存4 . 脱水和透明所谓脱水就是利用脱水剂将组织内的水分置换出来,以利于有机溶剂的渗入,这一过程称为脱水。
脱水是否彻底,直接关系到组织是否能充分透明,而脱水过度(原因是组织在纯酒精内时间过久,发生组织质地发生变化)容易造成组织发脆。
造成组织发脆的原因还有加温(温度超过35?)、脱水剂内加有丙酮、浸蜡用的石蜡中二甲苯过多等等。
一般我们总认为组织发脆跟高浓度酒精有关,而忽视了与低浓度的酒精关系,其实低浓度的酒精具有强大的穿透力,比纯酒精更容易渗透到组织块内部使之脱水,组织如果在低浓度酒精里充分脱水,在高浓度酒精里只需脱去从低浓度到高浓度之间的水份,因此,仅需短时间就可完成,如果这时不缩短纯酒精的时间,便会引起组织发脆;如果脱水时加温,使用丙酮,还可引起组织收缩,并影响免疫组织化学的标记。
为了使石蜡浸入到组织块内,必须经过一种既能与脱水剂混合,又能与石蜡相溶的媒介物质,这个过程称透明。
目前最好的透明剂是二甲苯。
很多人认为二甲苯极容易使组织发脆,这个观点很片面,在常温下,如果不是时间过长(超过,4小时以上)二甲苯并不会引起组织过份发脆,相反会使某些组织结构比较质韧的组织:比如子宫肌瘤等相当好切),但是当二甲苯温度超过35?以后,极易引起组织发脆。
所以本人认为,大小标本最好分开脱水,一般情况下,大标本脱水时间(室温18?)以80,酒精2小时、95,酒精(2道)各1个半小时至2小时、纯酒精(3道)各1个半小时至2小时,二甲苯(2道)各30-60分钟为宜;小标本脱水时间应相应缩短。
脱水时间长短,与室温高低有密切的相关。
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室温在12,15?时,可作为一个临界温度范围。
当室温高于此温度范围时,组织容易脱水,可适当缩短脱水时间;而室温低于该温度范围时,应适当延长脱水时间(如能保证在一个恒定的温度下最佳)。
更换试剂,应以量为基础,定量更换,不能等到切片不好时再去更换。
否则,至少会有2,3批组织切片不好。
根据我科经验,如试剂用量为500ml,每500个蜡块更换一次为宜。
5. 浸蜡组织透明后,在熔化的石蜡内浸渍的过程称为浸蜡。
用其他浸透剂(如火棉胶、明胶等)渗入组织内部的过程可称为浸透或透入。
浸蜡温度过高(超过60?),在蜡内加入二甲苯蜡或由于透明时带进的二甲苯过多,都会导致组织发硬,还会使组织内的抗原受到破坏;所以作者主张浸蜡用的石蜡熔点在56?(三道),第一道:石蜡30分钟;第二道:石蜡90分钟;第三道:石蜡,90分钟。
浸蜡温度控制在56,58?左右。
(第一道也可用硬脂酸石蜡1:3混合浸蜡,不仅可软化组织,特别适用于比较韧、硬的组织,而且由于硬脂酸是弱酸性的,对细胞核有媒染作用,核浆比鲜明,但容易脱片;同时对疏松组织容易散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