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美学教育
《数学美育教育探析国内外文献综述4500字》
![《数学美育教育探析国内外文献综述45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f456a145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b8.png)
数学美育教育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1国外数学美育研究现状西方国家很早就有对数学中存在美的思想认识。
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公元前572-公元前497)首创“美在形式”的理论,宇宙的本质在于数学美的数量和意蕴。
此后,西方学者延续了数学美的研究传统,包括数学美在数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研究。
从资料发现,国外在这方面的研究似乎还没有得到国内全面而深入的研究,主要侧重于数学思维的启发作用,即数学美作为一种方法论。
目前,学生兴趣普遍缺乏,认为数学是枯燥的或无用的数学学习,许多外国学者已经意识到重视数学的审美价值,以改善情况。
例如,Howard Gardne1认为审美因素对学习很重要,各种智力需要审美支持,数学也不例外。
通过数学美育,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水平,有助于保持直觉的审美方式,并与逻辑思维能力相协调。
此外,数学美感也是情感教育的一部分,“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周围的积极情绪体验,形成独立和健全的个性和个性特征”。
Eisne2认为一种用审美视觉理解现实的认识方式。
该方法与其他认知方式,如科学探索(科学思维)是同样重要的是,“审美认知感知学科知识与现实生活提供了不同的观点,从而忽视它,无疑会降低人们的生活体验和对世界的解释能力。
此外,他还列举了审美认知的几个功能:情感激励、权威挑战、内在力量的生成和事物整体的获得。
一般来说,对数学教育中的美的应用,国外学者主要集中在通过审美经验和直觉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的学生,并与数学本身的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对数学教育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全面总结,提出了一系列数学教育发展纲要和数学课程改革蓝图。
在各个国家数学课程的分析,发现各国数学课程目标放在突出地位的文化素养,是数学课程应重视人类文化的发展,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良好的情感体验。
英国的《考克罗夫特(Cockcroft)报告》中指出,“数学内在的趣味性和它对许多儿童和成人1Howard Gardner. Blending art and geometry with precision[J].Arts & Activities, 130(1):462E.Eisner. Aesthetic modes of knowing[M]. In E.Eisner Learning and teaching the ways of knowing:Eighty-fourth yearbook of the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Education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1985:23-36.所产生的吸引力”是实施数学教育的基础之一;新出台2000年课程标准(Curriculum2000)中认为:“……数学是一门创造性的学科,它能在学生第一次解决一个问题,发现更优美的解法或是突然领悟内在联系时,激发他们的愉悦和.惊喜。
试比较毕达哥拉斯学派、赫拉克利特和德谟克利特的美学思想
![试比较毕达哥拉斯学派、赫拉克利特和德谟克利特的美学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91edec699ec3d5bbfc0a7492.png)
试比较毕达哥拉斯学派、赫拉克利特和德谟克利特的美学思想西方美学史的开端是古希腊罗马美学。
古代的希腊罗马是欧洲文明的摇篮。
西方近现代文化的各种观念,包括美学在内,都能在古代希腊罗马找到它的源头。
古希腊罗马美学对整个西方美学的历史发展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最早提出和研究美学问题的古希腊哲学家主要有毕达哥拉斯学派、赫拉克利特和德谟克利特等,他们对文艺发展做出了理论性的概括。
一、毕达哥拉斯学派的美学思想毕达哥拉斯学派是由毕达哥拉斯于公元前6世纪在意大利南部的克罗顿创立的。
主要贡献在哲学、数学、天文学、医学、美学等方面。
其基本哲学观念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是“数”,数虽然是无形的,但却能由心灵体会。
他们认为数的原则是一切事物的原则,任何事物都可以用数描述出来并体现着某种数学关系,整个天体也体现着一种数的和谐,没有数便不能解释和认识这一切。
从这个基本观点出发,毕达哥拉斯学派研究了艺术和美学,提出了美的本质就是和谐、美在对称和比例,以及音乐理论和艺术的心理净化作用等问题,建立了最早的美学理论。
他们美学思想的主要特点就是从数量比例上着力探求艺术的形式美,从数的哲学出发对一切美学问题作出宇宙论的解释。
首先,他们提出了“和谐说”,毕达哥拉斯是一个几何学家,他把数看作事物生成和组织的原则,事物由数而显得美。
数有比例、对称、节奏、韵律等和谐的特性,因此他认为,美来自和谐。
“和谐是许多混杂要素的统一,是不同要素的相互一致”。
秩序和匀称都是美的和有用的,无秩序和不匀称是丑的、无用的。
“没有一门艺术不与比例有关,而比例正是存在于数之中。
”他们特别重视音乐的和谐。
在他们看来,凭借医学能够实现肉体,凭借音乐能够实现净化灵魂。
音乐对人类来讲是头等重要的事,而“音乐是对立因素的和谐统一,把杂多导致统一,把不协调导致协调”。
整个宇宙对他们来说就是一个和谐的音乐,一个由数量关系构成的和谐整体。
毕达哥拉斯学派对天体运动也做出了美学的解释,提出了著名的“天体音乐”和“宇宙谐音”的学说。
《外国美术史》课程教学大纲
![《外国美术史》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6caeaa79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b5.png)
3.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审美判断力。
4.引导学生参与美术作品的创作实践,提高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
5.建立课程网络平台,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并及时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十五、课程效果评估与反馈
1.学生满意度调查:定期进行学生满意度调查,了解学生对课程教学的整体评价。
2.教学效果评估:通过期末考试、作品展示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学效果。
3.反馈机制: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确保教师能够及时了解教学效果,学生能够得到有效的学习指导。
十六、课程风险管理
1.教学风险预防:制定教学风险预防措施,如教案备份、设备故障应急预案等,确保教学活动不受意外影响。
《外国美术史》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外国美术史
2.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3.学时:32学时
4.学分:2学分
5.授课对象:艺术类相关专业本科生
二、课程目标
1.使学生了解外国美术史的基本发展脉络,掌握各时期美术的主要特点及代表作品。
2.培养学生对外国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趣味。
3.激发学生对艺术创作和研究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6. 20世纪美术: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艺术流派及代表作品。
四、教学方法
1.讲授法:系统介绍外国美术史的基本知识和发展脉络。
2.案例分析法:通过对典型作品的解析,使学生深入理解各时期美术的特点。
3.讨论法:引导学生发表观点,培养审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4.实践法: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博物馆,实地感受艺术作品。
国外美育研究现状
![国外美育研究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45cf8e1c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2a.png)
国外美育研究现状国外美育研究现状导言美育是指通过艺术教育来培养人们的审美素质和创造力,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在国外,美育教育被广泛应用于学校、社区和博物馆等场所。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国外美育研究现状:美育教育的理论基础、美育教育的实践经验、美术馆与博物馆的美育教育。
一、美育教育的理论基础1.1 美学理论美学理论是美育教育的重要理论基础。
西方哲学家康德认为,审美经验是一种纯粹感性的体验,它能够激发人们对艺术作品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此外,西方哲学家黑格尔也提出了“艺术自由”这一概念,即艺术家应该有权利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1.2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另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
在西方,心理学家弗洛姆认为,艺术教育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感,从而增强自我意识和社会意识。
此外,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也认为,艺术教育可以帮助儿童提高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二、美育教育的实践经验2.1 学校美育教育在国外,学校是美育教育最重要的场所之一。
在美国,许多公立学校都会开设艺术课程,包括音乐、舞蹈、戏剧和视觉艺术等。
此外,许多私立学校也会注重艺术教育,例如纽约市的拉加迪亚高中就以其优秀的音乐、舞蹈和戏剧节目而闻名。
2.2 社区美育教育社区是另一个重要的美育教育场所。
在美国,许多社区艺术中心都会开设各种类型的课程,包括绘画、雕塑、摄影和表演等。
此外,在一些欧洲国家,如德国和荷兰等地,政府会资助社区艺术项目,以促进民众的文化素质。
三、美术馆与博物馆的美育教育美术馆和博物馆也是重要的美育教育场所。
在国外,许多博物馆都会开设各种类型的教育活动,包括讲座、工作坊和导览等。
此外,一些博物馆还会与学校合作,开展校园巡展等活动。
例如,英国的大英博物馆就曾经与伦敦市内的学校合作,组织了一次名为“探索古埃及”的活动。
结论综上所述,在国外,美育教育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
其理论基础主要来自于美学理论和教育心理学。
在实践中,美育教育主要通过学校、社区和博物馆等场所进行。
国外美育研究现状
![国外美育研究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8431a322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c9.png)
国外美育研究现状一、介绍美育(Art Education)指的是通过艺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和艺术修养的教育方式。
在国外,美育研究已经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发展。
本文将深入探讨国外美育研究的现状,包括其发展历程、研究内容、方法和成果等方面。
二、发展历程1. 美育研究的起源美育研究起源于欧洲,在19世纪中叶开始兴起。
当时,欧洲一些国家开始将艺术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体系,并开始进行相关的研究工作。
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艺术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等方面。
2. 美育研究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美育研究逐渐扩大了研究范围,涉及到了更多的领域和学科。
不仅仅局限于学校教育,美育研究还涉及到了社区教育、博物馆教育、艺术治疗等方面。
同时,美育研究也开始关注艺术对个体发展的影响,研究艺术对心理健康、认知能力和创造力等方面的积极影响。
三、研究内容1. 美育目标的研究美育研究探讨了美育的目标与价值,包括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文化意识、艺术修养等方面。
研究者通过实证研究和理论分析,探讨了美育对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2. 美育内容的研究美育研究还关注美育的内容,包括艺术教育的课程设置、教学材料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设计等方面。
研究者通过分析不同课程模式的实施效果,寻找最佳的艺术教育内容和方法。
3. 美育评价的研究美育评价是美育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研究者通过开展实证研究,探讨了不同评价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他们提出了一些量表和评价工具,用于评估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创造能力等方面。
4. 美育政策的研究美育研究还涉及到美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研究者通过比较不同国家的美育政策,总结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做法。
他们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以促进美育在教育体系中的发展。
四、研究方法美育研究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案例研究、文献综述等。
实证研究通过实地调查和统计分析,探讨了美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案例研究通过深入分析具体的案例,揭示了美育在不同环境下的作用和效果。
中华美学学会 研究方向
![中华美学学会 研究方向](https://img.taocdn.com/s3/m/e6807694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b6.png)
中华美学学会是一个专门从事美学研究、学术交流、普及推广、推动学科发展的学术组织.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1. 中国传统美学:研究中国古代美学文化、哲学与艺术的发展、演变,重点关注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内涵、特点、价值和当代价值意义等问题。
2. 西方美学:研究西方美学的主要流派、代表性理论及思想,重点关注西方美学范畴的内涵、体系、结构和当代价值意义等问题。
3. 美学与艺术:深入探讨美学理论与艺术实践之间的内在联系及相互关系,关注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学特征和审美趣味,并研究艺术的文化、社会、历史、审美影响等方面的问题。
4. 美学教育:研究美学教育的策略、方法、理论和实际效果,促进美学教育的普及和深入发展,为美育教育事业提供学术支持。
5. 美学评价:研究美学评价的标准、方法、理论和实践,探讨美学评价与审美理论、美学价值、社会文化因素等方面的关系。
6. 美学与人文科学:深化美学与人文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和互动,关注美学哲学与人文科学的互补作用,促进人文学科的跨界交流与合作。
以上是中华美学学会主要的研究方向,具体的研究项目和成果会因不同时期和需求而有所不同。
同时,中华美学学会也会与国内外相关机构、学者、艺术家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和合作活动,以推动美学学科的发展和繁荣。
美学在英语教学中的简单应用
![美学在英语教学中的简单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da24983aa58da0116c1749ee.png)
美学在英语教学中的简单应用现代社会由于生活的多样化、知识的普遍化,审美活动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美育也成为时期的客观要求。
何谓美育?它是通过现实美和艺术美感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心灵深处受到感染和感化,从而培育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咱们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
”在英语中,通过渗透美育,可促使学生对形式和内容产生浓厚兴趣,以美求真、以美激情、以美育人,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同时也把英语变得生动、活泼而有实效。
一、挖掘教材潜在美,让学生感悟美走进英语教材,恍如进入了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好像一幅幅美丽的画卷,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但这美丽,远远招架不住教材灵魂的魅力。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它本身就具有语言美。
在字里行间,英语语言本身音调的起落,读法的暴破、连读,犹如一首和谐婉转的诗歌,散发着无尽的美。
在课堂中,我要求自己用标准、优美的语音朗诵课文,用亲切、温柔的语调和学生交流,充分利用语言美陶冶学生的情操。
在潜移默化中,孩子们明白了深受欧美人喜爱的hotdog、hamburger、salad,学会了去McDonald’s吃快餐能够礼貌地说:“MayIhave…?”在取得帮忙时不忘说声:“Thankyou!”给人造成麻烦时道声:“Excuseme.”他人有困难时,主动询问:“CanIhelpyou?”他人诚恳道歉时也不忘道声:“That’sOK.”这高贵的情操、美好的心灵,不正是教材的翻版吗?二、展示环节形象美,让学生体验美现代课堂中,莫非仍以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一张嘴巴来完成一次又一次单调乏味的英语教学吗?咱们可否采用先进的手腕来代替咱们的辛劳、用多种美育形式打开学生的心扉呢?多媒体就可以帮上忙。
多媒体是一种颇具吸收力的现代化手腕,集图像、声音、动画于一体,能起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闻其声的效果。
国内外接受美学理论研究和发展
![国内外接受美学理论研究和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42a1884d227916888486d7c8.png)
国内外接受美学理论研究和发展作者:周姗姗来源:《青年时代》2017年第22期摘要:接受美学是一门相对新兴的学科,并且它还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
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也不断地出现了许多著作和论说。
本文旨在对国内外接受美学的发展状况做一个简单的爬梳,让读者对接受美学的发展历程有一个更好的了解。
关键词:接受美学;理论;发展一、国外接受美学理论研究和发展接受美学于20世纪60年代兴起,是一门相对新兴的学科。
它起源于德国,在文学领域中掀起一股热潮,是一种新的理论研究方法。
后来传播到世界其他国家,对当时的文学思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当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帷幕刚刚拉下,西德国内外种种社会矛盾交织的影响下,政治化倾向逐渐取代了非政治化倾向而居于主导地位。
[1]哲学、文艺思潮的迅速“政治化”是那个时期政治化的社会文化心理的具体体现。
以施泰格尔和凯赛尔为代表的德国“文体批评派”诞生了。
但是到了20世纪60年代中期,面临着精神文化领域的重大转折,以及整个哲学、文艺思潮的急剧的政治化,“文体批评派”的理论显然过时了,它的理论陷入了绝境。
时代在呼唤着新美学。
怎样把文学的审美自主性与历史依存有机性地统一起来成为了一个问题。
接受美学就是从这样一个美学难题入手,从观赏者接受的角度来沟通美学和历史这两极。
之后接受美学的理论成果逐渐融入了近20年各种哲学、美学新思潮中。
20世纪80年代以来,呈现出与其他学科交叉发展的趋势。
姚斯和伊瑟尔是其中的显要人物。
[2]1967年,姚斯在康斯坦茨大学发表了轰动一时的演讲《研究文学史的意图是什么?为什么?》,其后根据该演讲修订并发表了论文《文学史作为向文学理论的挑战》,这篇文章被认为是接受美学的宣言性文章。
他引进了“期待视野”这个概念,这一概念的提出,把作家、作品与读者连接了起来,使之产生了相互影响和关联。
姚斯的接受美学理论发展经过了两个时期:《Literary History as a Challenge to Literary Theory》代表了他第一个时期的主要理论观点。
国内外关于美术跨学科课题的研究综述报告
![国内外关于美术跨学科课题的研究综述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03048df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ba.png)
国内外关于美术跨学科课题的研究综述报告美术跨学科课题的研究,是围绕美术教育与其他领域之间的交叉、融合关系,探寻美术与其他学科之间互相促进、互相支持的关系,为美术教育注入新的理念与元素。
近年来,这一领域的研究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支持,国内外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
在国内,美术跨学科课题的研究已经成为了当前美术教育改革的热点之一。
例如,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周静教授等人,针对美术与数学领域的交叉,进行了相关研究,提出了“数学美学”的概念,探讨了数学与美术的共性及互补性。
此外,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蔡晓平教授等人,开展了美术与信息技术领域的交叉研究,尝试将信息技术引入美术教育中,探索信息时代的美术教育模式。
在国外,美术跨学科课题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例如,美国哈佛大学的艺术教育学教授艾莉森·法克斯(Alison Fox)等人,通过对美术与科学、历史、文学等领域的交叉研究,提出了“艺术整合”(Art Integration)的教育模式,强调了跨学科教育的重要性。
此外,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美术教育学教授克里斯托弗·巴里特(Christopher Barritt)等人,探索了美术与社会学、人类学等领
域的交叉,研究了美术对于社会、文化的影响,提出了“视觉文化研究”(Visual Culture Studies)的概念。
总的来说,美术跨学科课题的研究在国内外都得到了广泛关注与支持,这一研究方向为美术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思考与动力。
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更多研究者的努力下,美术跨学科课题的研究将
会有更加丰富的成果呈现。
国外教育刊物
![国外教育刊物](https://img.taocdn.com/s3/m/09730222e2bd960590c677ab.png)
1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美国教育研究杂志380B0201 0002-8312 美2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教育研究评论380B0006 0034-6543 美3 Child development 儿童发展380B0162 0009-3920 美4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发展心理学598B0103 0012-1649 美5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教育心理学杂志380B0003 0022-0663 美6 American journal on mental retardation 美国智障杂志380B 0895-8017 美7 Exceptional children 特殊儿童380B0394 0014-4029 美8 Child abuse & neglect 虐待与忽视儿童研究380C0194 0145-2134 英9 Reading research quarterly 阅读研究季刊380B0368 0034-0553 美10 Journal of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教育哲学杂志380C0118 0309-8249 英11 Phi Delta Kappan 联谊会380B0114 0031-7217 美12 Journ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 科学教学研究杂志380B0166 0022-4308 美13 Educational leadership 教育视导380B0069 0013-1784 美14 Journal of learning disabilities 学习障碍杂志380B0191 0022-2194 美15 Science education 科学教育380B0176 0036-8326 美16 Sociology of education 教育社会学380B0080 0038-0407 美17 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教育与心理测量380B0192 0013-1644 美18 Educational psychology 教育心理学380C0135 0144-3410 英19 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 哈佛教育评论380B0077 0017-8055 美20 The Journal of special education 特殊教育杂志380B 0022-4669 美21 The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高等教育杂志380B0082 0022-1546 美22 Th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 高等教育纪事380B0188 0009-5982 美23 Young children 幼儿380B0180 0044-0728 美24 The Times higher education supplement 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380C0098 0049-3929 英25 Remedial and special education 补救教育与特殊教育380B 0741-9325 美26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教学与师范教育380C0153 0742-051X 英27 American journal of education 美国教育杂志380B0095 0195-6744 美28 Topics in early childhood special eduation 幼儿期特殊教育问题380B 0271-1214 美29 Journal of educational measurement 教育测量杂志380B0183 0022-0655 美30 Teachers college record (1970) 师范学院记录380C0153 0161-4681 英31 Educational evaluation and policy analysis 教育评估与政策分析380B0209 0162-3737 美32 Gifted child quarterly 天才儿童季刊380B0216 0016-9862 美33 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小学杂志380B0073 0013-5984 美34 The Times educational supplement 泰晤士报教育副刊380C0060 0040-7887 英35 British journal of sociology of education 英国教育社会学杂志380C0125 0142-5692 英36 Th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教育研究杂志380B0004 0022-0671 美37 Social education 社会教育0037-7724 美38 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教育技术研究与发展380B0013 1042-1629 美39 Journal of adolescent & adult literacy 青少年与成人读写杂志380B0367 1081-3004 美40 Higher education (Amsterdam, Netherlands) 高等教育380LB054 0018-1560 荷兰41 The American school broad journal 美国校董会杂志380B0285 0003-0953 美42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psychology 现代教育心理学380B0170 0361-476X 美43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studies 英国教育研究杂志380C0052 0007-1005 英44 Oxford review of education 牛津教育评论380C0003 0305-4985 英45 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 高等教育研究380B0014 0361-0365 美46 Economics of education review 教育经济学评论380C0149 0272-7757 英47 Comparative education review 比较教育评论380B0115 0010-4086 美48 The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英国教育心理学杂志380C0051 0007-0998 英49 Journal of moral education 德育杂志380C0122 0305-7240 英50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师范教育杂志380B0005 0022-4871 美51 Journal of curriculum studies 课程研究杂志380C0110 0022-0272 英52 Instructional science 教学科学380LB055 0020-4277 荷兰53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 reform 国际教育改革杂志380B0295 1056-7879 美54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 教育管理季刊380B0202 0013-161X 美55 Review of higher education 高等教育评论380B 0162-5748 美56 Roeper review 卢波评论380B 0278-3193 美57 Studies in higher education (Oxfod, England) 高等教育研究380C0107 0307-5079 英58 Comparative education 比较教育380C0084 0305-0068 英59 Childhood education 儿童期教育380B0058 0009-4056 美60 Educational review 教育评论380C0064 0013-1911 英61 Urban education 城市教育380B0010 0042-0859 美62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 国际科学教育杂志380C0111 0950-0693 英63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addle Brook, N.J.) 教育技术380B0142 0013-1962 美64 Educational research 教育研究380C0063 0013-1881 英65 Th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education 实验教育杂志380B0440 0022-0973 美66 Adults learning 成人学习380C0206 0955-2308 英67 Principal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Elementary School Principals (U.S.)) 校长380B 0271-6062 美68 Educational studies 教育研究380C0002 0305-5698 英69 Theory into practice 理论与实践380B 0040-5841 美70 Applied measurement in education 教育实用测量380B0269 0895-7347 美71 Academe (Washington, D.C. : 1979) 学术380B 0190-2946 美72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英国教育技术杂志380C 0007-1013 英73 Curriculum inquiry 课程探究380B0249 0362-6784 美74 The Educational forum 教育论坛380B0068 0013-1725 美75 Change 变革380B0186 0009-1383 美76 Adult education quarterly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Adult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成人教育季刊380B0051 0741-7136 美77 History of education quarterly 教育史季刊380B0098 0018-2680 美78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ifelong education 国际终身教育杂志380C0136 0260-1370 英79 Th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教育行政管理杂志380C0188 0957-8234 英80 Research in science education 科学教育研究380UA 0157-244X 澳大利亚81 Techniques (American V ocational Association) 技能380B0233 1091-0131 美82 Higher education management (Paris, France) 高等教育管理380F105 1013-851X 法83 British journal of special education 英国特殊教育杂志380C0066 0952-3383 英84 European journal of education 欧洲教育杂志380C0004 0141-8211 英85 Revue Francaise de paedagogie 法国教育学杂志380F0080 0556-7807 法86 Innovative higher education 高等教育改革380B0211 0742-5627 美87 Studies in educational evaluation 教育评估研究380C0117 0191-491X 英88 Journal of personnel evaluation in education 教育工作者评价杂志380LB062 0920-525X 荷兰89 Learning and instruction 学习与指导380C0191 0959-4752 英90 College and university 学院与大学380B0171 0010-0889 美91 The Journal of aesthetic education 美学教育杂志380B0383 0021-8510 美92 Canadian journal of education 加拿大教育杂志380NA065 0380-2361 加拿大93 Higher education policy 高等教育政策380C0119 0952-8733 英94 Journal of education for teaching 师资教育杂志380C0106 0260-7476 英95 British education research journal 英国教育研究杂志380C0129 0141-1926 英96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国际教育研究杂志380C0108 0883-0355 英97 European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欧洲师范教育杂志380C0128 0261-9768 英98 Th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hought 教育思想杂志380NA062 0022-0701 加拿大99 History of education 教育史380C0109 0046-760X 英100 The Canadian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加拿大高等教育杂志380NA061 0316-1218 加拿大101 Journal of distance education 远程教育杂志380NA 0830-0445 加拿大102 Zeitschrift fur Padagogik 教育学杂志3.8e+066 0044-3247 德103 Prospects 展望380W0056 0033-1538 联合国。
俄罗斯音乐家卡巴列夫斯基的教育思想
![俄罗斯音乐家卡巴列夫斯基的教育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ef2e2a37b7360b4c2f3f6401.png)
俄罗斯音乐家卡巴列夫斯基的教育思想作者:陈果来源:《艺海》2013年第08期德·鲍·卡巴列夫斯基(Д. Б. Кабалевский)是俄罗斯著名作曲家、钢琴家、指挥、教育家以及社会活动者。
他于1929年从莫斯科音乐学院毕业,1932年开始在音乐学院任教(1939年,获得教授职称),在作曲方面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并且他能够将作曲家的工作与教育和音乐普及工作完美结合到一起:他经常给年轻人做音乐方面的讲座。
1970年,卡巴列夫斯基的关于儿童音乐普及教育体系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
他的体系成为了艺术教育学的重要突破口,也成为了音乐课程改革的重要转折点。
从科学的角度来看,他的体系是音乐教育的一种最优模式。
为了将自己的体系付诸实践,他放弃了莫斯科音乐学院待遇丰厚的工作,而投身到普通中小学教育工作,成为了一名中小学音乐教师,并在那里工作了7年之久。
卡巴列夫斯基的课由电视播放,这位教育家学者由此吸引了全国教师和学生的注意力,于是,他成为了教育分支中音乐教育课程计划的领导者。
卡巴列夫斯基在青年美学教育领域获得了崇高的地位,并且受到了国外音乐教育界的好评,他被推选为国际音乐教育协会的副会长,继而成为受人尊重的协会会长。
他所创造的教育体系为俄罗斯普通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的根本变革奠定了基础。
感谢这位集教师、教学法教师、学者和文化工作者为一身的卡巴列夫斯基,音乐教育界从此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他的课程在电视里播放,他的乐谱集、音乐碟、教科书以及教学论书籍不断上市。
高等音乐师范教育界受到了震撼:音乐师范教育领域迎来了革新的思想转变。
为了理解卡巴列夫斯基的音乐教育体系,必须要先了解世界上其他音乐教育体系。
到20世纪止,国外大众音乐教育有以下几种著名体系:1)瑞士教育家、作曲家雅克达尔克罗兹(Emile Jaques-Dalcroze)的音乐韵律教育体系。
2)匈牙利教育家、作曲家佐尔坦柯达伊(Zoltan Kodaly)创立在在合唱传统基础上的音乐教育体系。
国外乡村美学现状分析报告
![国外乡村美学现状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fdf4610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00.png)
国外乡村美学现状分析报告一、引言乡村美学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不仅与自然和环境有着紧密的联系,而且在国外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本文旨在探讨国外乡村美学的现状,并分析其对当地居民和游客的吸引力。
二、国外乡村美学概述国外乡村美学集合了自然地貌、乡村建筑、文化遗产和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以独特的美学理念塑造了一个独具魅力的乡村环境。
其核心理念是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同时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
这种美学形式强调与自然和谐共生以及对乡村生活质量的关注。
三、国外乡村美学的发展历程国外乡村美学的发展经历了几个关键阶段。
首先是对乡村地区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初期阶段。
其次是在乡村发展和环境保护之外,进一步关注乡村文化和乡村社区建设。
最后,国外乡村美学开始与旅游业结合,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
四、国外乡村美学的特点1. 自然环境保护:国外乡村美学注重保护自然资源,拥抱和尊重自然环境。
它通过合理利用土地、降低能耗以及鼓励环保生活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2. 文化遗产保护:国外乡村美学将文化遗产作为重要的元素,并通过有意识地将这些遗产纳入乡村开发计划来保护和传承。
3. 社区参与:国外乡村美学强调社区的参与和管理,以确保当地居民的权益、福利和参与感。
它通过建立社区组织和提供增加收入的机会,鼓励当地人积极参与乡村发展。
4. 旅游发展:国外乡村美学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吸引了大量游客,并为乡村带来了经济效益。
这种旅游形式通常注重游客的体验感,提供了许多文化体验和活动。
五、国外乡村美学对当地居民和游客的吸引力1. 对当地居民的吸引力:国外乡村美学重视社区的参与和利益,增加了当地居民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改善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
此外,通过保护自然和文化遗产,乡村成为了一个宜居的环境,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
2. 对游客的吸引力:国外乡村美学的旅游形式吸引了许多游客。
这种形式不仅提供了独特的体验,还可以亲近大自然、感受当地文化。
游客可以参观当地的历史建筑、品尝地道的农产品,并参与各种文化活动。
外国美育文献
![外国美育文献](https://img.taocdn.com/s3/m/f563f447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4dad771.png)
外国美育文献美育(Art education)是指通过艺术教育培养青少年和成年人的创造力、表达力和欣赏力,使其在美学、审美和文化方面得到发展的一种教育形式。
外国相关文献中对美育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丰富的参考内容。
以下将从美育的目标、方法和效果等方面进行论述。
1. 美育目标外国美育文献提出了多个美育目标。
比如,美国心理学家佛洛伊德认为,美育的目标是通过艺术的表现形式来实现个体的心理平衡;英国教育家霍尔丹提出,美育的目标是发展个体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美国教育家德怀特则认为美育的目标是培养人们对美的欣赏和创造能力。
2. 美育方法外国美育文献中提出了多种美育方法。
例如,美国教育家爱德华兹认为,通过进行艺术创作,个体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和经验;英国教育家艾因斯强调通过参观艺术展览和欣赏艺术作品来培养个体的审美能力;美国教育家埃利奥特则主张通过绘画、音乐和舞蹈等方式来促进智力的发展。
3. 美育效果外国美育文献中也对美育的效果进行了研究。
研究发现,通过参与美育活动,个体的创造力得到了提高,并且对自身的情感和情绪有更好的认知和表达能力。
此外,美育还促进了个体的社会和情感发展,培养了个体的社交技能和同理心。
并且,美育还能改善个体的学习和记忆能力,提高个体的思维灵活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美育实践案例外国美育文献中还提供了多个美育实践案例。
例如,美国的一些学校开设了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美育课程,通过绘画、音乐、舞蹈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此外,一些美术馆和艺术机构也组织了针对儿童和青少年的艺术活动,让他们参观艺术展览、进行艺术创作等,以提高他们的艺术鉴赏力和表达能力。
总之,外国美育文献提供了丰富的参考内容,包括美育的目标、方法和效果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实践。
通过参与美育活动,个体的创造力、审美能力和情感认知能力得到发展,并且还对个体的社会和情感发展有积极的影响。
美育已经成为许多国家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当代西方环境美学研究
![当代西方环境美学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78e6c10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f2.png)
当代西方环境美学研究当我们审视周围自然环境的时候,欣赏其美丽的也在思考如何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些资源。
环境美学作为一门跨学科的领域,旨在探讨自然和人工环境的美学价值,以及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在当代西方社会,环境美学的研究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但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探讨当代西方环境美学的研究趋势、实践案例以及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领域。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当代西方环境美学得到了快速发展。
这一领域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期的自然主义和浪漫主义思潮,到了20世纪中叶,随着生态危机的加剧和环保意识的增强,环境美学的研究开始受到广泛。
当代西方环境美学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并寻求一种可持续的美学发展模式。
在这一过程中,研究者们运用了多种学科方法,包括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生态学等,为环境美学的理论和实践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视野。
目前,当代西方环境美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研究者们对环境美学的本质和内涵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诸多有价值的观点;其次,对环境美学的跨学科性质进行研究,试图将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引入到环境美学中,以促进其发展;研究者们具体的环境审美实践,例如如何在城市规划和园林设计中融入环境美学的理念,以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
尽管当代西方环境美学已经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但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例如,研究者们对环境美学的理论构建尚不完善,缺乏系统的研究框架;同时,对环境美学的实践应用也显得不足,未能充分发挥其在城市规划和园林设计等领域的作用;此外,环境美学的研究还面临着如何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效的对话和交流等问题。
为了推动当代西方环境美学的发展,未来的研究需要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需要进一步加强环境美学的理论构建,完善其研究框架,以提供更加有效的指导;其次,需要加强环境美学在实践中的应用研究,探究其在城市规划和园林设计等领域的应用潜力;需要加强与其他学科的对话和交流,以促进跨学科的融合和发展。
现当今国外儿童绘画发展理论研究报告
![现当今国外儿童绘画发展理论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fce098a804d2b160a4ec0b9.png)
现当代国外儿童绘画发展理论研究艳摘要:儿童的绘画发展作为美术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历来受到重视。
从20 世纪罗恩费尔德和加德纳为代表的关注自然发展的阶段理论,到当代金德勒、威尔森等人关注社会文化因素的理论,儿童绘画发展研究不断得到更新,这无不与时代的变更息息相关。
本文围绕这两大趋向的理论进行阐述并归纳总结,借此对如何开展当代的美术教育进行了思考。
前言:儿童绘画的研究一直是美术教育课程规划的重要研究容之一,对儿童绘画的分析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儿童的认知能力的发展。
儿童绘画的起源开始于19世纪,由于生物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关注于遗传、心理认知的发展,心理学由此出现。
自十九世纪80年代Hall发表了第一篇从心理学角度研究儿童绘画的研究报告开始,就有不少的学者试图通过儿童绘画来揭开儿童的心理发展的变化过程。
有学者通过研究儿童儿童的绘画容来分析儿童的人格特征,另一些学者将绘画作为测量工具,诸如Goodenough的“古式画人测验(Draw-a-Man Test)”来分析儿童的智力成熟度;Buck等学者发展出“屋—树—人投射技术”来测验儿童的认知、人格的发展。
研究儿童绘画从心理学起步,作为发现人类心智的有效途径,不断得到了发展,继而在美术教育界引起了极大关注。
美术教育学者将绘画表现作为实施有效教学手段的重要研究对象,力图寻找出儿童绘画发展的各阶段历程。
在这一方面,美国学者罗恩费尔德、加德纳等人的绘画发展阶段划分对美术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们力图从儿童绘画中发现不同时期儿童绘画发展的特点结合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来探索儿童在的自我心智发展过程,尤其是罗恩费尔德,根据每个时期的不同绘画特点,提出了相应的绘画教学方法,来帮助儿童通过绘画来更好的全面发展,促进他们的认知能力的成长。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全球化促发了人们的相互交流越来越紧密,人们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来了解世界,社会文化对人们的影响越来越显著,儿童也日益受到来自社会的方方面面的影响。
国内外教学美学研究状况及存在问题
![国内外教学美学研究状况及存在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252f6b6eaf1ffc4ffe47ac18.png)
国内外教学美学研究状况及存在问题(《教育学术月刊》08年第1期) 稿源:江西省教育厅文章作者:李如密更新时间: 2008-02-08 10:43:15摘要:教学美是教学理论研究中的一个新领域。
国外教学美学研究起步较早,涉及教学法的美学意义、教学内容的审美改造、审美教育的教学理论等方面;国内教学美学的研究经历了教学与美学的初步嫁接、教学与美学的相互融合、教学美学研究的深入发展三个阶段。
国内外教学美学的研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集中在像教学美的定位、教学美的价值和教学美的创造等方面的研究仍相对薄弱,有待研究者的进一步重视。
关键词:教学美;教学美学;研究作者简介:李如密,男,山东费县人,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教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研究(江苏南京 210097)。
教学美是教学理论研究中的一个新领域,和其他领域相比还不够成熟。
尽管如此,在对国内外教学美学的研究历程及成果进行梳理时,仍然发现有许多值得我们倍加珍视的宝贵经验,以及进一步深化研究时必须理性审视的问题。
国内外的教学美学研究各有自己的特点,现分述如下。
一、国外教学美学研究1.美国学者的研究美国学者对教学美学的研究,是在反对科学主义至上思潮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
他们思想活跃、观点纷呈、成果丰富。
1968年克莱德·E·柯伦发表《教学的美学》一文,认为,“当创造使创造者的感情升华到完善的境界,当创造的成品的匀称美不仅给创造者而且也给观看这一成品的其他人带来了快乐的时候,这种创造便是艺术。
”教师“能懂得塑造美、增进美的方法。
他们能成为艺术家,人类关系的艺术家,成为人的问题这个艰难领域中的美的创造者。
”还认为教师通过观察艺术家、艺术品和艺术鉴赏家,并根据这些观察进而设计课堂教学的方法,就能使自己的工作更富创造性。
他说:“当教师更多地懂得了美的素质怎样深入人心的生活,当他们能有意识地来完善、扩展这种美的体验方法时,他们也就踏上了教学艺术之路。
国外生态美学的研究现状分析
![国外生态美学的研究现状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e649b6e561252d380eb6e94.png)
国外生态美学的研究现状分析来源:作者:时间:2009-11-05 点击:71李庆本,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图分类号:B83—0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33X(2008)05-0115-04 由于我国生态美学基本上是在国内相对封闭的学术环境中发展起来的,缺乏与国外生态美学的积极交流和对话,以至于有许多研究者对国外是否存在生态美学尚有疑问。
我们了解较多的是国外的环境美学,而对于国外生态美学则所知甚少,即使有一点介绍,也仍存在着很多盲点。
对于国外生态美学的渊源、理论、方法,特别是国外生态美学与环境美学的关系问题,都没有进行认真系统的总结、提升。
因此,我们有必要开展国外生态美学的综合研究,了解国外生态美学的发展状况,学习和借鉴其有价值的成果,以加速和完善我国生态美学的构建。
一、国外生态美学的渊源和发展欧洲有人将捷克学者和艺术家米洛斯拉夫·克里瓦(Miroslav Klivar)称为“生态美学”的首倡者,但由于克里瓦本人采用捷克语写作,他的研究成果并不为更多的人所知。
北美许多学者更愿意将生态美学的起源追溯到利奥波德(Aldo Leopold)1949年出版的《沙郡年记》(A Sand County Almanac)一书。
在本书中,利奥波德提出了Conservation Aesthetic的概念(我国有人翻译为“环保美学”),虽然这个词不同于后来的Ecological Aesthetics(生态美学),但却包含着生态美学的主要价值观念,以至于美国生态美学家高博斯特(Paul Gobster)在1996年明确指出:“有关美学的想法——已有人将它称为‘生态美学’——大多源于奥尔多·利奥波德,这在他的《沙郡年记》中达到顶峰。
”[1]当然,国外生态美学的真正开展还是在20世纪90年代。
1990年,美国学者理查德·E·切努维斯和保罗·H·高博斯特(Richard E. Chenoweth and Paul H. Gobster, 1990)的《景观审美体验的本质和生态》(Nature and Ecology of Aesthetic Experience in the Landscape),从生态美学的角度对景观审美体验进行了实证研究。
be美学国外的例子
![be美学国外的例子](https://img.taocdn.com/s3/m/9faf0b8a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eb.png)
be美学国外的例子
1. 巴黎,法国:巴黎是世界上最具有时尚和艺术气息的城市之一。
在巴黎,你可以欣赏到许多优雅和高品质的建筑,如埃菲尔铁塔、卢浮宫和巴黎歌剧院,这些都展现了法国的美学。
2. 佛罗伦萨,意大利:佛罗伦萨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和文化的重要中心。
这座城市拥有许多优雅的艺术品和建筑,如佛罗伦萨大教堂、乌菲齐美术馆和圣十字广场。
这些都代表了意大利美学的精髓。
3. 京都,日本:京都自古以来就是日本文化和传统艺术的中心。
这座城市保留着许多传统的庭院、寺庙和城堡,如金阁寺、清水寺和二条城。
京都的建筑和艺术都呈现出一种平衡和谐的美学。
4. 巴塞罗那,西班牙:巴塞罗那是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之一。
这座城市有许多由著名建筑师安东尼·高迪设计的建筑,如圣家堂、巴特罗之家和圣洛克市场。
这些建筑体现了巴塞罗那独特的美学和创新精神。
5. 纽约,美国:纽约是世界时尚和艺术的中心之一。
这座城市拥有许多具有标志性的建筑,如帝国大厦、自由女神像和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纽约的美学倾向于大胆、前卫和多样化。
这些例子展示了不同国家和城市之间的美学差异,同时也展示了每个地方对于建
筑、艺术和文化的独特贡献。
be美学国外的例子
![be美学国外的例子](https://img.taocdn.com/s3/m/5352b616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c9.png)
be美学国外的例子
在世界各地,人们对于美学的追求永不止步。
在美国,一个标志
性的美学风格是“北欧风格”(Scandinavian style)。
北欧风格源
于北欧国家,主张简约、实用和舒适。
以下是北欧风格的特点和如何
在家中营造这种氛围的建议。
1. 基础色调:北欧风格注重自然和简约,因此以白色为基本色调。
不仅在墙壁和天花板上要选用白色,家具和装饰品也要以白色为主,
这样可以让家居环境更加干净、宽敞和舒适。
2. 木质家具:北欧风格强调木质家具的优点,这些家具不仅保留
了自然的质感和色彩,也能够营造出温馨、舒适的氛围。
在家具款式上,北欧风格更注重线条的简洁和流畅,在保证实用性的前提下也更
注重美观感。
3. 软装配饰:北欧风格的软装配饰主要以简单、素雅、舒适为主,讲究与其他元素的搭配。
例如,在沙发上配以舒适的靠垫和毯子,既
能增加家居的舒适度,又营造出温馨、有情调的氛围。
4. 绿色植物:北欧风格强调自然、舒适的生活方式。
因此,在家
中摆放一些绿色植物,不仅能够增加空气湿度和净化空气质量,还可
使室内环境更具生命力和温馨感。
最后,要营造出北欧风格的氛围,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保持干净、简洁、整齐的环境,以及讲究细节和色彩的搭配。
相信这些建议能够让您在家居生活中更加舒适、自然和美丽。
国外教育家及其教育思想-PPT
![国外教育家及其教育思想-PPT](https://img.taocdn.com/s3/m/828e29d5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92.png)
2.柏拉图:教育国家化
Plato,公元前427-公元前347年 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 苏格拉底的学生 公元前387年,柏拉图在雅典城郊
创办了学园(Academia),既开展教 育活动,又进行学术研究。学园讲 授哲学、算术、几何学、天文学、 音乐等科目,长达40年
福禄蓓尔的“儿童教育三阶段”
婴儿期,即初生儿期。婴儿期主要是“保育”的时
期。对待孩子,母亲不仅带有内心充满深情的目光, 而且提供充满爱的关怀和保护,这样对孩子整个现 在和未来的生活都是极其重要和极其有益的
幼儿期,即儿童早期。儿童通常在3岁左右进入这一
时期,开始了真正的人的教育。这时对儿童的关注, 应较少注意于身体,较多地注意于心智。父母或教 师应该让幼儿背诵儿歌、小诗或复述故事等,借以 发展其语言
文雅教育:发展理性、实现自我
教育年龄的分段:
0-7:身体教育 8-14:情感道德教育,净化非理性灵魂中的不良
冲动和欲望
阅读书写 体育锻炼 音乐教育:是核心(是美育手段;有智育的职能;渗
透德育的内容) 道德品质:中庸、适度、公正、节制、勇敢
15-21:智育,发展理性灵魂,通过数学文法、 诗歌、修辞、伦理、哲学等
要素教育:教育过程要从一些最简单的、为儿 童所理解和易于接受的“要素”开始,再逐步 过渡到更加复杂的“要素”,从而促使儿童各 种天赋能力全面和谐地发展
教育心理学化:把教育科学建立在人的心理活 动规律的基础上,在教育实践中以心理学为依 据来促使人的各种能力的发展
10.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J. F. Herbart,1776-1841年 德国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曾说:“几乎是从人们开始专门考察艺术和艺术家的那个时代起,此种考察就被称为美学的考察……人体验艺术的方式,被认为是能说明艺术之本质的。
无论对艺术享受还是对艺术创作来说,体验都是决定性的源泉。
”由此可见,艺术体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已经成为了美学教育的代名词。
艺术体验不仅能使学生获得愉悦,还能给学生带来多方面的益处,无论是数学,阅读,认知能力,批判性思维,还是口语技能。
学习艺术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专注力、自控力、自信心和团队合作能力,使学生跟环境发生更深层次的联系,从而开阔视野,获得人生的幸福感。
美学教育起源于德国,那么,德国是如何对待美育的呢?其他国家的美学教育又是什么样子的呢?本文从德国、俄罗斯、波兰和美国等国的艺术教育状况来探究一二。
为何德国孩子“不学无术”却要学音乐
自诺贝尔奖设立以来,德国人(含其他国家德裔)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数接近诺贝尔奖获奖总数的一半。
有人这么算:8071万人德国人,与全世界剩下的60多亿人分享了一半的诺贝尔奖。
其实,诺贝尔奖只是一项旁证而已,德国的基础与应用研究、理学、工程技术统统占世界领先地位。
是德国人生来特别聪明?那可未必。
是德国人基础教育做得好?错!德国甚至没有学前教育!与其说德国人精于培养下一代的竞争力,不如说德国人善用艺术的力量,优化孩子的成长道路。
德国宪法禁止对孩子过早开发智力,避免将孩子大脑变成硬盘,留给孩子大脑更多的想象空间。
孩子在小学前“唯一任务”就是快乐成长。
德国教育的重点在于,培养孩子基本社会能力、动手能力,著名小说《中国兔子德国草》就真实反映了德国孩子轻松快乐的校园生活。
德国人更重视浇灌孩子的情商,而在培育感性世界这一方面,艺术无疑是最佳的熏陶。
全德国有8000万人口,举国上下有40000个合唱团,还有25000多个专业或业余的乐团或舞团。
每4个德国人中就有1个能够熟练地演奏一种乐器或是掌握声乐技巧。
德国孩子是玩多学少,但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当家长与客人津津有味地谈论音乐作品时,当他们演奏自己钟爱的乐器时,当他们领着孩子参加音乐会时,孩子对艺术的爱恋便产生了。
德国家长普遍认为,激发孩子学习音乐的兴趣,要比用棍棒压迫他们苦学有效得多。
但前提是要成功地创设能够让孩子感受音乐美的家庭环境,以促进他们参与其中的欲望。
每年夏天,来自全世界50多个国家的孩子们聚集而来,参加“德国国际青少年音乐节”。
在这里,孩子们所学习的乐器并不是一种成长的负担,而是激发他们感性世界的钥匙,更将是陪伴一生的挚友。
俄罗斯:从小培养艺术鉴赏力
在俄罗斯,家长普遍重视对儿童艺术兴趣的培养,不失时机地培养他们的艺术感受力和鉴赏力,让儿童从小就接受艺术的熏陶。
在周末或节假日,俄罗斯人最喜欢去的地方是剧院。
在那里,经常能看到年轻的父母拖儿带女,兴致勃勃地前来观赏,而且每个人都打扮得漂亮整洁。
有的孩子还手捧一束鲜花,那是家长准备让孩子在演出结束之后送给自己喜欢的演员的。
所以,一般在演出结束后,观众并不是匆匆离去,他们仿佛还陶醉在优美的艺术境界中。
而演员谢幕、小观众献花有时要持续半个小时。
孩子在大庭广众下,手捧鲜花走上舞台,丝毫不羞怯。
音乐厅同样是俄罗斯人带孩子经常光顾的地方。
那里经常演奏俄罗斯及世界各国的著名交响乐曲。
孩子们听音乐时聚精会神,肃静庄严,俨然一个成年听众。
逛艺术博物馆也是俄罗斯人的嗜好。
在博物馆的艺术品前,你经常会看到年轻父母俯身对孩子指点,讲解,而各个博物馆对小观众都是免费开放的。
波兰:“歌剧教育”培养艺术素养
在波兰的“歌剧教育”十分出名。
华沙大剧院有歌剧、芭蕾舞剧、话剧和音乐剧四个剧团,每年大约要演出200多场,98%的剧目是波兰作者根据波兰民族音乐、歌舞和剧本创作的。
主要观众除了国外的旅游者外,便是波兰的年轻人,大中学生占到了观众总数的25%。
剧院的经理说:“每年的演出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一部分歌剧迷、芭蕾迷的需要,更主要的是为了培养青年一代的艺术素养。
”
大剧院还经常为中小学生编排一些小型音乐舞蹈节目,专场演出。
用经理的话来说,这是“要为大剧院的未来培养观众”,“我们希望所有的波兰年轻人都有机会到这里看演出,来接受波兰文化的熏陶”。
为了使青少年有更多机会观看演出,波兰文化部对歌剧、芭蕾舞剧等艺术演出的学生票进行限价。
上世纪90年代,波兰正值经济非常艰难的转型期,但国家财政每年照常拨出相当一笔经费来支持歌剧院实现“歌剧教育”的计划。
波兰科学院政治研究所的一位学者表示,波兰社会之所以能够承受住经济转型带来的巨大冲击,没有出现大的动乱与分裂,与国民的精神素养有很大关系。
其中既有宗教的,也有文化的、道德的因素。
可以说,先前波兰政府对文化教育的重视,在社会动荡期显示出了积极的稳定作用。
美国:艺术教育与其他学科同等重要
美国的《艺术教育国家标准》中,艺术首次被确定为基础教育的核心学科。
艺术课程与其他七门核心学科放在同等地位,这引起了全球教育同行的关注。
美国教育学家认为,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艺术是儿童一本最佳的启蒙书,有助于“人类的自我发现”;他们尤其强调,艺术教育绝非天才教育,它为全体学生所共有。
日本:家庭艺术氛围浓厚
日本提倡个性化教育,教师注重因材施教。
同时,日本的中小学教育,又非常注重实践,强调学生动手能力、活动能力的培养。
中小学学生的实践活动项目非常丰富,有合唱、器乐合奏、体操、工艺、话剧、舞蹈、剪纸、书法、绘画、插花等等。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加各种实践活动。
日本家庭这种高尚的艺术情趣,是与日本学校的艺术教育分不开的。
艺术教育的目标,就是要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从“纯粹艺术”教育中解脱出来,使学生在创造艺术形式和美的感受中获得美感体验,并唤起他们的创造热情。
[来源:千人智库《教育》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