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军事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诸葛亮军事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
摘要:
本篇文章主要讲述了诸葛亮的军事理论产生时其所对应的时代背景。个人将诸葛亮的一生分为五个部分来讲述他的军事策略及其时的天下形势及时代背景。
1、公元207年前,即诸葛亮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山之前。当时他和弟弟诸
葛均正在南阳耕田。
2、公元207~208年,诸葛亮出仕刘备,恰逢赤壁之战。诸葛亮提出联吴抗
曹,成功出使东吴,拯救了危在旦夕的刘备集团。
3、公元208~223年,赤壁之战胜利后,诸葛亮帮助刘备平荆州、取益州、
夺汉中,使得刘备的地盘与实力越来越大,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
4、公元223~225年,关羽失荆州及刘备伐吴失败后,蜀国国力大降。在此
期间,诸葛亮派邓芝和陈震与东吴修好,并亲自率军南征,维持三国鼎立的形式。
5、公元226~234年,诸葛亮六出祁山。
关键词:
时代背景。
先介绍诸葛亮的生平
诸葛亮,字孔明,出生于181年。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其早年追随叔父诸葛玄。公元197年,诸葛玄病逝,诸葛亮便与其弟诸葛均躬耕于南阳。直至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后来在公元208年,诸葛亮主动请缨前往柴桑联合东吴,在11月大败曹操于赤壁,在危急关头解救刘备。随后帮刘备取得荆州,使刘备有了立足之地实力大涨。公元212~218年,诸葛亮辅佐刘备取得益州,从曹操手中夺得汉中,奠定了天下三分之势。后刘备不听劝告率大军东进攻打孙权,结果大败。刘备兵败后病重,在公元223年托孤诸葛亮。此后的11年里,诸葛亮在蜀国大权独揽。他在公元225年南征七擒孟获,安定了蜀国南方。在公元228~234年,诸葛亮先后六出祁山,虽未灭亡曹魏,但期间成就卓然。最终诸葛亮在公元234年8月抱憾病逝五丈原。
正文
公元207年以前,诸葛亮正安心在南阳耕田,并没有参加或指挥过任何一场战争。但我们仍可以从后来他与刘备的《隆中对》中看出他对天下大势的敏锐洞察力。北方的曹操自讨董以来实力不断的扩张:在公元196年,曹操做了两
件大事,一个是奉天子至许昌,第二个是屯田。第一件事情使他获得了政治上的优势,得以“挟天子以令诸侯”。第二件事情使他获得了经济上的丰收。他有了一个在当时看来正义的旗帜,另外又有了丰足的粮草。随后,曹操打了“征张绣”等成功的战役实力大为扩张。到了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在官渡大败袁绍,确立了其在北方的霸主地位。到了207年,曹操已经灭了袁氏子弟,征服了乌丸几乎统一了北方。这时的曹操兵强马壮,诸葛亮看到了这点所以他在《隆中对》中说“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而当时的吴国六郡:吴郡、建业、会稽、豫章、庐陵、庐江。自孙权的哥哥孙策手上传到孙权手上已经经过了多年的治理,应该称得上是百姓归心了。再加上长江等天险,以及张昭和周瑜一内一外两个得力助手,吴国可算是政治清明,易守难攻了。所以诸葛亮在《隆中对》对吴国的评价是“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则是当时公认的战略要地,它四通八达,物产丰富。而当时的荆州牧刘表则是一个胸无大志的人,他曾在官渡之战时白白坐失了攻曹壮大的良机。故此诸葛亮在《隆中对》中为刘备指明了一条发展壮大的明路“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诸葛亮的《隆中对》为刘备规划了一统天下的蓝图,其中无不体现了他对时局的洞悉和精妙的战略思想。
但是诸葛亮《隆中对》的战略随后便受到一些波折。公元208年8月,刘表病死。随后曹操派大军南下攻取荆州。刘表之子刘琮举州投降曹操,当时在樊城的刘备弃城携百姓南逃,被曹操一路追杀。刘备逃至夏口情形已十分危急。此时东吴有甲士10万。诸葛亮向刘备提出了“联吴抗曹”的合纵战略。并且主动请缨,随东吴的鲁肃前往柴桑与东吴结盟。最终不辱使命,孙刘两家成功结盟。至于《三国演义》中所描写的诸葛亮的各种神机妙算,由于难辨真伪暂且不论。但他此时提出来的连吴策略(即合纵思想)对后来刘备集团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例如:刘备死后诸葛亮及时派出邓芝和陈震与东吴修好,使得蜀国得以度过那段衰弱期。另外,后来诸葛亮六出祁山所取得的战绩不能不算上吴国在另一边策应之功,否则以魏国之强全力防范蜀国,诸葛亮没有一丝机会。
赤壁之战后曹操实力大伤,只得退守北方。刘备的诸葛亮辅助尽得荆州之地。因此刘备的实力大盛,终结了刘备四处漂泊,到处寄人篱下的历史。随后,刘备取得益州,后来又从曹操手中夺得汉中之地,一步一步的实现当初诸葛亮在《隆中对》的设想,实现了第一步“三分天下”。
公元219年,关羽大意失荆州。刘备不听劝告率大军出征东吴,在公元221年惨遭夷陵之败。蜀国经这两次挫折成为了三国中最弱小的国家。不久刘备病逝,吴、魏两国皆对蜀国虎视眈眈。此时南方孟获又相机造反,使得蜀国陷入了内忧外患之中。此时诸葛亮对魏国采取重兵防范政策,对于吴国则立刻派遣邓芝和陈震与吴国修好。为了解决内忧,诸葛亮在公元225年亲自率军南征孟获。这次战役诸葛亮采用攻心战术意在收复南蛮人心。这个战略无疑是成功的,诸葛亮南征归来后,南方多年无事使他能够专心准备北伐。
公元226~234年,这期间则是颇有争议的六出祁山。有人认为这时诸葛亮不忘刘备大恩,为其兴复汉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还有些人认为这是诸葛亮在穷兵黩武,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害苦了魏、蜀两国的百姓。不管如何在这北伐战争中集中体现了了诸葛亮的治军思想和战略思想。首先,诸葛亮特别注重军事与经济之间的关系。当时蜀国是三国中最弱小的国家,在经济方面不能支持持久战争,所以诸葛亮采用了“省兵减将”、士兵到期轮换制度来保证农村有足够的劳动力。其次,诸葛亮治军极严以提高军队质量,这点从“挥泪斩马谡”,以及事后他上表自降三级不难看出。最后,诸葛亮注重把科技运用在战争中,在第五和第六次出祁山中,他用木流流马运送粮食,诸葛亮思维活跃,善于就地取材,他令士兵散与百姓之中屯田以解决粮草不足的问题。靠着这项策略他率军与魏军对峙了百余日。
综其上所述:诸葛亮所运用的军事思想在不同时期,不同的时代背景下有所不同。
参考书籍:
《三国志·诸葛亮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