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货物运输包装类别划分原则》(GBT15098-94)
GBT15098-94危险货物运输包装类别划分原则(doc4页)
![GBT15098-94危险货物运输包装类别划分原则(doc4页)](https://img.taocdn.com/s3/m/81ae678f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37.png)
GBT15098-94危险货物运输包装类别划分原则(doc4页)GBT15098-94危险货物运输包装类别划分原则(doc 4页)危险货物运输包装类别划分原则GB/T 15098-94The principle of classification of transportPackaging groups of dangerous goods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划分各类危险货物运输包装类别的基本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危险货物生产、贮存、运输和检验部门对危险货物运输包装进行性能试验时确定包装类别的依剧。
本标准不适用于:a. 盛装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的压力容器;b. 盛装感染性物品的运输包装;c. 盛装放射性物质的运输包装;d. 盛装杂类物品的运输包装;e. 净重大于400Kg的包装;f. 容积大于450L的包装。
2 引用标准GB 6944 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 11806 放射性物质安全运输规定GB 12268 危险货物品名表GB 12463 危险货物运输包装通用技术条件3 术语3.1 自反应物质self-reactive substances系指GB6944的第4.1项(以下简称4.1项,其他类、项同)中在常温或高温下由于运输温度太高而容易引起激烈的放射分解物质。
3.2 退敏爆炸品desensitized explosives 系指4.1项中的用水或酒精湿润或用其他物质稀释以抑制其爆炸性质的第1类物质。
3.3 自热物质self-heating substances 系指4.2项中与空气接触不需要能源供应便能够自己发热的物质。
4 包装类别危险货物按其危险程度划分为三个包装类别:Ⅰ类包装:货物具有大的危险性,包装强度要求高。
Ⅱ类包装:货物具有中等危险性,包装强度要求较高。
Ⅲ类包装:货物具有小的危险性,包装强度要求一般。
5 包装类别的划分按GB 6944中危险货物的不同类项及有关的定量值,确定其包装类别。
危险化学品安全评价报告范本
![危险化学品安全评价报告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b2e79d5e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12.png)
作为重大危险源监控单位是否已主动到所在地政府安全监管部门登记备案和接受监管。
¨¨¨¨¨¨
储存过程的危险性分析参考:
上海某仓储单位的危险化学品储存过程包括。整个储存和装卸等环节,若其中某一环节发生疏忽,极易导致事故发生,如:
重大危险源辨识参考:
辨识的依据是物质的危险特性及其数量,根据《重大危险源辩识》GB18218-2000规定的原则,判定上海某仓储单位目前所储存危险化学品是否构成重大危险源(具体计算)。如果构成重大危险源,具体算出∑数值,指明范围,即∑<1;1〈∑<10;10<∑<100;∑>100,可以分一至四级重大危险源。
250 m();300m();500 m();1000m();1000m
以上储存单位情况简介:
◆储存物品种、规格表2。2储存单位基本情况一览表
◆储存能力储罐区、危险化学品库房、最高储存限制量说明
◆年吞吐量
◆仓库平面图、地理位置、周边情况
小型:(550m2) 以下()
占地面积(m2)
仓库面积(m2)
危险化学品仓库面积(m2)
贮罐总储存
容积(m3)
危险化学品
贮罐储存容积(m3)
是否经消防验收(若有应填写批准文号)
消防验收(批准文号):见附件
消防意见(批准文号):见附件
消防储存(发证号):见附件
地理位置
内环线内();内中环线之间();
中外环线之间();外环线外()
⑸《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国务院令第397号(2004)
⑹《易制毒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45号(2005)
危险化学品仓库安全评价报告
![危险化学品仓库安全评价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29108548bd63186bcebbce0.png)
第一章评价依据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及文件⑴《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2002)⑵《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号(1998)⑶《监控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190号(1995)⑷《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4号(2002)⑸《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国务院令第397号(2004)⑹《易制毒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45号(2005)⑺《仓库防火安全管理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令第6号(1990)⑻《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建设项目安全审查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管理局令第17号(2005)⑼《关于督促化工企业切实做好几项安全环保重点工作的紧急通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监总危化字[2006]10号⑽《爆炸危险场所安全规定》劳部发(1995)56号⑾《作业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公约》第170号国际公约⑿《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劳部发[1996]423号⒀《劳动防护用品管理规定》劳部发[1996]138号⒁《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单位版)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监管危化字[2004]43号⒂《上海市消防条例》《上海市安全生产条例》《上海市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办法》上海市人民政府市长令第56号(2006)⒅《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版)⒆《剧毒化学品目录》(2002版)⒇其他国家、上海市法律、法规、文件依据的技术规范、标准⑴《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1年版)GBJ 16-87⑵《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1999年版)GB50160-92⑶《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开业条件和技术要求》GB 18265-2000⑷《危险货物品名表》GB 12268-2005⑸《常用危险化学品贮存通则》GB 15603-1995⑹《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00⑺《易燃易爆性商品储藏养护技术条件》GB17914-1999⑻《腐蚀性商品储藏养护技术条件》GB 17915-1999⑼《毒害性商品储藏养护技术条件》GB 17916-1999 ⑽《危险货物运输包装通用技术条件》GB?12463-90 ⑾《危险货物运输包装类别划分原则》GB/T 15098-94 ⑿《危险货物包装标志》GB?190-90 ⒀《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 ⒁《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191-2000 ⒂《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 ⒃《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 ⒄《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2002年版)GB50057-94 ⒅《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⒆《工业企业厂内铁路、道路运输安全规程》GB4387-94 ⒇《工业管道的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GB7231-2003[21]《石油化工企业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SH3063-1999[22] 《危险货物分类与品名编号》GB6944-2005[23]《储罐区防火堤设计规范》GB50351-2005[24]《爆炸危险场所电力设计规范》GB50058-92[25]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14部分:危险场所分类》[26] 《道路运输危险货物车辆标志》GB13392-2005[27] 其他国家、行业技术规范、标准其它依据1、工商行政部门核发的营业执照;2、储存危险化学品场所、设施的房产权证或租赁协议、安全协议;3、消防部门对储存设施的检查意见书;4、企业安全管理制度目录;5、上海某储存单位仓储安全管理相关资料;6、上海某储存单位委托评价机构进行安全评价技术咨询合同。
《危险货物运输包装类别划分原则》(GBT15098-94)
![《危险货物运输包装类别划分原则》(GBT15098-94)](https://img.taocdn.com/s3/m/8e74bf175a8102d276a22f33.png)
《危险货物运输包装类别划分原则》(GB/T15098-94)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对常用危险化学品按其主要危险特性进行了分类,并规定了危险品的包装标志。
在附录部分列出了997种常用危险化学品分类明细表。
表中给出每种危险化学品的品名、别名、英文名、分子式、主要危险性类别、次要危险性类别、危险特性及危险标志。
本标准适用于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包装标志,也适用于其他化学品的分类和包装标志。
2 引用标准GB 190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3 分类常用危险化学品按其主要危险特性分为8类:3.1 第1类爆炸品本类化学品指在外界作用下(如受热、受压、撞击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瞬时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使周围压力急骤上升,发生爆炸,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的物品,也包括无整体爆炸危险,但具有燃烧、抛射及较小爆炸危险的物品。
3.2 第2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本类化学品系指压缩、液化或加压溶解的气体,并应符合下述两种情况之一者:a.临界温度低于50℃,或在50℃时,其蒸气压力大于294kPa的压缩或液化气体;b.温度在21.1℃时,气体的绝对压力大于275kPa,或在54.4℃时,气体的绝对压力大于715kPa的压缩气体;或在37.8℃时,雷德蒸气压力大于275kPa的液化气体或加压溶解的气体。
3.3 第3类易燃液体本类化学品系指易燃的液体、液体混合物或含有固体物质的液体,但不包括由于其危险特性已列入其它类别的液体。
其闭杯试验闪点等于或低于61℃。
3.4 第4类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易燃固体系指燃点低, 对热、撞击、摩擦敏感, 易被外部火源点燃, 燃烧迅速,并可能散发出有毒烟雾或有毒气体的固体, 但不包括已列入爆炸品的物品。
自燃物品系指自燃点低, 在空气中易发生氧化反应, 放出热量, 而自行燃烧的物品。
遇湿易燃物品系指遇水或受潮时, 发生剧烈化学反应, 放出大量的易燃气体和热量的物品。
有的不需明火,即能燃烧或爆炸。
危险品运输相关标准
![危险品运输相关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b793277f192e45361166f517.png)
危险品运输相关标准
⑦化学品只要满足《目录》中序号第2 828项闪点判定 标准即属于第2 828项危险化学品。为方便查阅,危险 化学品分类信息表中列举部分品名。其列举的涂料、油 漆产品以成膜物为基础确定。例如,条目“酚醛树脂漆 (涂料)”是指以酚醛树脂、改性酚醛树脂等为成膜物 的各种油漆涂料。各油漆涂料对应的成膜物详见国家标 准《涂料产品分类和命名》(GB/T 2705—2003)。 胶黏剂以黏料为基础确定。例如,条目“酚醛树脂类胶 黏剂”是指以酚醛树脂、间苯二酚甲醛树脂等为黏料的 各种胶黏剂。各胶黏剂对应的黏料详见国家标准《胶粘 剂分类》(GB/T 13553—1996)。 ⑧危险化学品分类信息表是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判定危险 化学品危险特性的重要依据。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可根据 《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实施指南(试行)》中 列出的各种危险化学品分类信息,有针对性地指导企业 按照其所涉及的危险化学品危险特性采取有效防范措施, 加强安全生产工作。
危险品运输相关标准
⑨危险化学品生产和进口企业要依据危险化学品分类信息表列 出的各种危险化学品分类信息,按照《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 系列标准(GB 30000.2—2013~GB 30000.29—2013)及 《化学品安全标签编写规定》(GB 15258—2009)等国家标 准规范要求,科学准确地确定本企业化学品的危险性说明、警 示词、象形图和防范说明,编制或更新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安全标签等危险化学品登记信息,做好化学品危害告知和信息 传递工作。 ⑩危险化学品在运输时,应当符合交通运输等部门的相关规定。 按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三条的有关规定,随着新 化学品的不断出现、化学品危险性鉴别分类工作的深入开展, 以及人们对化学品物理等危险性认识的提高,国家安全监管总 局等10部门将适时对《目录》进行调整,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也 将会适时对危险化学品分类信息表进行补充和完善。 7.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GB 190—2009) 2010年5月1日实施的《危险货物包装标志》规定了危险货物 包装图示标志的分类图形、尺寸、颜色及使用方法等。该标准 适用于危险货物的运输包装。
危险化学品安全评价报告范本
![危险化学品安全评价报告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5bf26685964bcf84b8d57b59.png)
2000.1.2 2005.3.11.1 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及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 70 号( 2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 4 号( 1998)《监控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国务院令第 190 号(1995)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国务院令第 344 号(2002) 《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 国务院令第 397 号(2004) 《易制毒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 445 号(2005)仓库防火安全管理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令第 6 号(1990) 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建设项目安全审查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管理局令第 17 号(2005)关于督促化工企业切实做好几项安全环保重点工作的紧急通知》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监总危化字 [2006]10 号《爆炸危险场所安全规定》 劳部发( 1995)56号 《作业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公约》 第 170 号国际公约 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劳部发[1996]423 号 劳动防护用品管理规定》劳部发[1996]138 号《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 (单位版)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监管危化字 [2004]43 号上海市消防条例》 上海市安全生产条例》 上海市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办法》上海市人民政府市长令第 56 号( 2006) 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版) 剧毒化学品目录》(2002版) 其他国家、上海市法律、法规、文件1.2 依据的技术规范、标准第一章 评价依据⑴ ⑵ ⑶ ⑷ ⑸ ⑹⑺ ⑻⑼⑽(11) (12) (13) (14)(15) (16) (17)(18)(19)⑴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 2001年版)GBJ 16-87 ⑵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 (1999 年版) GB50160-92 ⑶ 《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开业条件和技术要求》 GB 18265-2000 ⑷ 《危险货物品名表》 GB 12268-2005 ⑸ 《常用危险化学品贮存通则》 GB 15603-1995 ⑹ 《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00 ⑺ 《易燃易爆性商品储藏养护技术条件》 GB17914-1999 ⑻ 《腐蚀性商品储藏养护技术条件》 GB 17915-1999 ⑼ 《毒害性商品储藏养护技术条件》 GB 17916-1999 ⑽《危险货物运输包装通用技术条件》GB 12463-90 (11) 《危险货物运输包装类别划分原则》 GB/T 15098-94(12)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GB 190-90 (13) 《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13690-92 (14)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191-2000 (15)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1-2002 (16)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GBZ2-2002 (1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2002年版)GB50057-94 (18)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19) 《工业企业厂内铁路、 道路运输安全规程》 GB4387-94 M《工业管道的基本识别色、 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 GB7231-2003 [21] 《石油化工企业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 SH3063-1999 [22] 《危险货物分类与品名编号》 GB6944-2005 [23]《储罐区防火堤设计规范》 GB50351-2005 [24]《爆炸危险场所电力设计规范》GB50058-92[25] 《爆 炸 性气 体 环境 用电 气 设备 第 14 部 分 :危险场所分类》GB3836.14-2000[26] [27] 《道路运输危险货物车辆标志》其他国家、行业技术规范、标准GB13392-20051.3 其它依据1、工商行政部门核发的营业执照;2、储存危险化学品场所、设施的房产权证或租赁协议、安全协议;3、消防部门对储存设施的检查意见书;4、企业安全管理制度目录;5、上海某储存单位仓储安全管理相关资料;6、上海某储存单位委托评价机构进行安全评价技术咨询合同。
国内外有关化学品急性毒性分级标准
![国内外有关化学品急性毒性分级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2ebe08a56bd97f192379e973.png)
国内外有关化学品急性毒性分级标准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国内外有关化学品急性毒性分级标准以下为收集到的国内外有关化学品急性毒性分级的一些标准。
从这些分级标准可以看出,各标准之间无论是分级还是界限值都有较大差别,这给化学品的国际贸易和化学品危险信息的传递带来了障碍和困难。
为消除分级标准之间的差别,建立协调、统一的化学品分级标准,由国际劳工组织(ILO)、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以及联合国危险货物运输专家委员会(TDG)三个国际组织共同提出框架草案,建立了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与标签制度(GHS)。
2002年9月在约翰内斯堡召开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提出:各国应在2008年全面实施GHS。
为适应国际化学品分类统一的这种必然趋势,结合国内化学品管理的实际需要,《剧毒目录》在剧毒化学品判定标准上参照了GHS的急性毒性分级标准。
表1 GHS关于化学品急性毒性分级标准注:1) 1h 数值气体和蒸气除2,粉尘和雾除4;2)某些受试化学品在试验染毒时呈气液相混合状态(有气溶胶),而有些则接近气相,如为后者按气体分级界限分级(ppm )表2 TDG 第14修订版关于危险货物急性毒性判定标准* LC 50(4h )×4=LC 50(1h )表3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化学品急性毒性分级标准注:上述标准出处是WHO/IPCS. The User ’s Manual for the IPCS Health and Safety Guides, 1996.表4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农药危险性分级标准注:上述标准出处是The WHO Recommended Classification of Pesticides by Hazard and Guidelines to Classification 1990-1991.表5 欧盟化学品急性毒性分级标准注:上述标准出处是欧盟理事会《关于统一危险物质分类、包装与标志法律法规指令(2000/33/EEC)》.表6 美国国家标准协会(ANSI)化学品急性毒性分级标准注:上述标准出处是US Occupational and Health Administration “hazard communication standard”, February 1994.表7 美国环保局的急性毒性分类标准Background表8 日本有毒物质和有害物质急性毒性分级标准注:日本国立医药品食品卫生研究所网站,2005/06/23表9 化学品毒性鉴定技术规范急性毒性分级标准毒性指标剧毒高毒中等毒低毒经口LD50(mg/kg)<5 5~50~>500 吸入LC50(mg/m3)<20 20~200~>2000 经皮LD50(mg/kg)<20 20~200~>2000 注:引用《工业化学品毒性鉴定规范及实验方法》表10 中国农业部农药产品毒性分级标准注:上述标准出处是《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GB 15670-1995)》表11 《危险货物运输包装类别划分原则(GB/T 15098-94)》一级毒害品(剧毒品)急性毒性分类标准出处: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包装类别划分原则(GB/T 15098-94)》,1994年表12 《危险货物运输包装类别划分原则(GB/T 15098-94)》二级毒害品(有毒品)急性毒性分类标准出处: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包装类别划分原则(GB/T 15098-94)》,1994年。
危险品运输包装类别划分原则
![危险品运输包装类别划分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e8d3c4e05ef7ba0d4a733b4a.png)
危险品运输包装类别划分原则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划分各类危险货物运输包装类别的基本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危险货物生产、贮存、运输和检验部门对危险货物运输包装进行性能试验时确定包装类别的依剧。
本标准不适用于:a. 盛装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的压力容器;b. 盛装感染性物品的运输包装;c. 盛装放射性物质的运输包装;d. 盛装杂类物品的运输包装;e. 净重大于400Kg的包装;f. 容积大于450L的包装。
2 引用标准GB 6944 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 11806 放射性物质安全运输规定GB 12268 危险货物品名表GB 12463 危险货物运输包装通用技术条件3 术语3.1 自反应物质self-reactive substances系指GB6944的第4.1项(以下简称4.1项,其他类、项同)中在常温或高温下由于运输温度太高而容易引起激烈的放射分解物质。
3.2 退敏爆炸品desensitized explosives 系指4.1项中的用水或酒精湿润或用其他物质稀释以抑制其爆炸性质的第1类物质。
3.3 自热物质self-heating substances 系指4.2项中与空气接触不需要能源供应便能够自己发热的物质。
4 包装类别危险货物按其危险程度划分为三个包装类别:Ⅰ类包装:货物具有大的危险性,包装强度要求高。
Ⅱ类包装:货物具有中等危险性,包装强度要求较高。
Ⅲ类包装:货物具有小的危险性,包装强度要求一般。
5 包装类别的划分按GB 6944中危险货物的不同类项及有关的定量值,确定其包装类别。
但各类中性质特殊的货物其包装类可另行规定。
5.1 第1类爆炸品爆炸品所使用的包装容器,除另有规定外,其强度应符合Ⅱ类包装。
5.2 第2类压缩气体及液化气体5.2.1 盛装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的钢质气瓶钢质气瓶的设计、制造、充装、运输、储存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颁布的《气瓶安全监察规定》。
盛装乙炔气的钢瓶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颁布的《溶解乙炔气瓶安全监察规程》的有关规定。
国内外有关化学品急性毒性分级标准
![国内外有关化学品急性毒性分级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350eb833fad6195f302ba62d.png)
国内外有关化学品急性毒性分级标准以下为收集到的国内外有关化学品急性毒性分级的一些标准。
从这些分级标准可以看出,各标准之间无论是分级还是界限值都有较大差别,这给化学品的国际贸易和化学品危险信息的传递带来了障碍和困难。
为消除分级标准之间的差别,建立协调、统一的化学品分级标准,由国际劳工组织(ILO)、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以及联合国危险货物运输专家委员会(TDG)三个国际组织共同提出框架草案,建立了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与标签制度(GHS)。
2002年9月在约翰内斯堡召开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提出:各国应在2008年全面实施GHS?。
为适应国际化学品分类统一的这种必然趋势,结合国内化学品管理的实际需要,《剧毒目录》在剧毒化学品判定标准上参照了GHS?的急性毒性分级标准。
表1GHS关于化学品急性毒性分级标准注:1)1h数值气体和蒸气除2,粉尘和雾除4;2)某些受试化学品在试验染毒时呈气液相混合状态(有气溶胶),而有些则接近气相,如为后者按气体分级界限分级(ppm)表2TDG第14修订版关于危险货物急性毒性判定标准*LC50(4h)×4=LC50(1h)表3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化学品急性毒性分级标准注:上述标准出处是WHO/IPCS.TheUser’sManualfortheIPCSHealthandSafetyGu ides,1996.表4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农药危险性分级标准注:上述标准出处是TheWHORecommendedClassificationofPesticidesbyHazardan dGuidelinestoClassification1990-1991.表5欧盟化学品急性毒性分级标准注:上述标准出处是欧盟理事会《关于统一危险物质分类、包装与标志法律法规指令(2000/33/EEC)》.表6美国国家标准协会(ANSI)化学品急性毒性分级标准注:上述标准出处是USOccupationalandHealthAdministration“hazardcommunicat ionstandard”,February1994.表7美国环保局的急性毒性分类标准effectstestguidelinesOPPTS870.1000acutetoxicitytesting-Back ground表8日本有毒物质和有害物质急性毒性分级标准注:日本国立医药品食品卫生研究所网站,2005/06/23表9化学品毒性鉴定技术规范急性毒性分级标准毒性指标剧毒高毒中等毒低毒经口LD50(mg/kg)<5 5~50~>500 吸入LC50(mg/m3)<20 20~200~>2000 经皮LD50(mg/kg)<20 20~200~>2000 注:引用《工业化学品毒性鉴定规范及实验方法》表10中国农业部农药产品毒性分级标准注:上述标准出处是《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GB15670-1995)》表11《危险货物运输包装类别划分原则(GB/T15098-94)》一级毒害品(剧毒品)急性毒性分类标准出处: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包装类别划分原则(GB/T15098-94)》,1994年表12《危险货物运输包装类别划分原则(GB/T15098-94)》二级毒害品(有毒品)急性毒性分类标准出处: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包装类别划分原则(GB/T15098-94)》,1994年。
危险品运输包装类别划分原则
![危险品运输包装类别划分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94c1328010661ed9ac51f3a3.png)
危险品运输包装类别划分原则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危险品运输包装类别划分原则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划分各类危险货物运输包装类别的基本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危险货物生产、贮存、运输和检验部门对危险货物运输包装进行性能试验时确定包装类别的依剧。
本标准不适用于:a.盛装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的压力容器;b.盛装感染性物品的运输包装;c.盛装放射性物质的运输包装;d.盛装杂类物品的运输包装;e.净重大于400Kg的包装;f.容积大于450L的包装。
2引用标准GB6944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11806放射性物质安全运输规定GB12268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463危险货物运输包装通用技术条件3术语3.1自反应物质self-reactivesubstances系指GB6944的第4.1项(以下简称4.1项,其他类、项同)中在常温或高温下由于运输温度太高而容易引起激烈的放射分解物质。
3.2退敏爆炸品desensitizedexplosives系指4.1项中的用水或酒精湿润或用其他物质稀释以抑制其爆炸性质的第1类物质。
3.3自热物质self-heatingsubstances系指4.2项中与空气接触不需要能源供应便能够自己发热的物质。
4包装类别危险货物按其危险程度划分为三个包装类别:Ⅰ类包装:货物具有大的危险性,包装强度要求高。
Ⅱ类包装:货物具有中等危险性,包装强度要求较高。
Ⅲ类包装:货物具有小的危险性,包装强度要求一般。
5包装类别的划分按GB6944中危险货物的不同类项及有关的定量值,确定其包装类别。
但各类中性质特殊的货物其包装类可另行规定。
5.1第1类爆炸品爆炸品所使用的包装容器,除另有规定外,其强度应符合Ⅱ类包装。
5.2第2类压缩气体及液化气体钢质气瓶的设计、制造、充装、运输、储存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颁布的《气瓶安全监察规定》。
危险品运输的“包装类别Ⅰ、Ⅱ、Ⅲ”介绍
![危险品运输的“包装类别Ⅰ、Ⅱ、Ⅲ”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49046999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3c.png)
危险品运输的“包装类别Ⅰ、Ⅱ、Ⅲ”介绍一、什么是“包装类别Ⅰ、Ⅱ、Ⅲ”?根据危险货物的特性,按照相关法规标准,专门设计的运输包装,分为“Ⅰ、Ⅱ、Ⅲ“类。
按照《危险货物运输包装类别划分原则》(GB/T 15098-94),危险货物按其危险程度划分为三个包装类别:Ⅰ类包装:货物具有大的危险性,包装强度要求高。
Ⅱ类包装:货物具有中等危险性,包装强度要求较高。
Ⅲ类包装:货物具有小的危险性,包装强度要求一般。
通常在SDS的第14部分体现,为危险品的运输人员作一个包装上的指导。
二、包装的几点要求1、包装分级和基本要求Ⅰ类包装:货物具有大的危险性,包装强度要求高。
Ⅱ类包装:货物具有中等危险性,包装强度要求较高。
Ⅲ类包装:货物具有小的危险性,包装强度要求一般。
以上三种容器必须遵守《危险货物运输包装类别划分原则》(GB/T 15098-94)中表1-4中的包装试验基本要求。
2、包装容器一般包装容器包含铁桶、塑料桶等等。
所有相应的包装容器在包装时都有规定,例如铁桶。
来源:临安科达认证韦小姐,QQ:2956482524防护材料包括用于支撑、加固、衬垫、缓冲和吸附等材料。
在运输过程中保护货物、或包装主体的材料。
具体相对应的有关信息请参考《危险货物运输包装类别划分原则》(GB/T 15098-94)三、危险货物如何选择包装类别?危险货物总共分为9大类--第1 类:爆炸品、第2 类:气体、第3 类:易燃液体、第4 类:易燃固体、易于自燃的物质、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第5 类:氧化性物质和有机过氧化物、第6 类:毒性物质和感染性物质、第7 类:放射性物质、第8 类:腐蚀性物质、第9类:杂项危险物质和物品,包括危害环境物质。
1、按照一般物理化数据直接分类而每一个类别按照其危险程度的大小不同,其包装类别也有所不同。
例如:第3 类:易燃液体。
2有时在分类时如果没有具体数据,可参照GHS规则分类来判定,例如:第8 类:腐蚀性物质。
危化品分类及包装
![危化品分类及包装](https://img.taocdn.com/s3/m/dff53572f90f76c661371aa4.png)
危险货物运输包装类别划分原则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划分各类危险货物运输包装类别的基本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危险货物生产、贮存、运输和检验部门对危险货物运输包装进行性能试验时确定包装类别的依剧。
本标准不适用于:a盛装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的压力容器;b盛装感染性物品的运输包装;c 盛装放射性物质的运输包装;d盛装杂类物品的运输包装;e净重大于400Kg的包装;f容积大于450L的包装。
2引用标准GB6944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11806放射性物质安全运输规定GB12268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463危险货物运输包装通用技术条件按照《危险货物运输包装类别划分原则》(GB/T 15098-94),危险货物按其危险程度划分为三个包装类别:Ⅰ类包装:货物具有大的危险性,包装强度要求高。
Ⅱ类包装:货物具有中等危险性,包装强度要求较高。
Ⅲ类包装:货物具有小的危险性,包装强度要求一般。
包装类别的划分,按《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中危险货物的不同类项及有关的定量值,确定其包装类别。
但各类中性质特殊的货物其包装类可另行规定。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于1992年发布了国家标准《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1992),按主要危险特性把危险化学品分为八类,并规定了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包装标志27种(主标志16种,副标志11种)。
目前已公布的法规、标准,有三个国标:GB6944-86《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12268-90《危险货物品名表》、GB13690-92《常用危险化学品分类及标志》,将危险化学品分为八大类,每一类又分为若干项。
第一类:爆炸品,爆炸品指在外界作用下(如受热、摩擦、撞击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瞬间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使周围的压力急剧上升,发生爆炸,对周围环境、设备、人员造成破坏和伤害的物品。
爆炸品在国家标准中分5项,其中有3项包含危险化学品,另外2项专指弹药等。
第1项:具有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如高氯酸。
危险品运输包装类别划分原则
![危险品运输包装类别划分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fd44af6433d4b14e84246887.png)
危险品运输包装类别划分原则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危险品运输包装类别划分原则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划分各类危险货物运输包装类别的基本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危险货物生产、贮存、运输和检验部门对危险货物运输包装进行性能试验时确定包装类别的依剧。
本标准不适用于:a. 盛装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的压力容器;b. 盛装感染性物品的运输包装;c. 盛装放射性物质的运输包装;d. 盛装杂类物品的运输包装;e. 净重大于400Kg的包装;f. 容积大于450L的包装。
2 引用标准GB 6944 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 11806 放射性物质安全运输规定GB 12268 危险货物品名表GB 12463 危险货物运输包装通用技术条件3 术语自反应物质 self-reactive substances系指GB6944的第项(以下简称项,其他类、项同)中在常温或高温下由于运输温度太高而容易引起激烈的放射分解物质。
退敏爆炸品 desensitized explosives 系指项中的用水或酒精湿润或用其他物质稀释以抑制其爆炸性质的第1类物质。
自热物质 self-heating substances 系指项中与空气接触不需要能源供应便能够自己发热的物质。
4 包装类别危险货物按其危险程度划分为三个包装类别:Ⅰ类包装:货物具有大的危险性,包装强度要求高。
Ⅱ类包装:货物具有中等危险性,包装强度要求较高。
Ⅲ类包装:货物具有小的危险性,包装强度要求一般。
5 包装类别的划分按GB 6944中危险货物的不同类项及有关的定量值,确定其包装类别。
但各类中性质特殊的货物其包装类可另行规定。
第1类爆炸品爆炸品所使用的包装容器,除另有规定外,其强度应符合Ⅱ类包装。
第2类压缩气体及液化气体盛装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的钢质气瓶钢质气瓶的设计、制造、充装、运输、储存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颁布的《气瓶安全监察规定》。
运输鉴定Ⅱ级包装标准
![运输鉴定Ⅱ级包装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f1d6f22c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6f.png)
运输鉴定Ⅱ级包装标准根据危险货物的特性,按照相关法规标准,专门设计的运输包装,分为“Ⅰ、Ⅱ、Ⅲ“类。
按照《危险货物运输包装类别划分原则》,危险货物按其危险程度划分为三个包装类别:Ⅰ类包装:货物具有大的危险性,包装强度要求高。
Ⅱ类包装:货物具有中等危险性,包装强度要求较高。
Ⅲ类包装:货物具有小的危险性,包装强度要求一般。
通常在SDS的第14部分体现,为危险品的运输人员作一个包装上的指导。
二、危险货物包装的几点要求1、包装分级和基本要求Ⅰ类包装:货物具有大的危险性,包装强度要求高。
Ⅱ类包装:货物具有中等危险性,包装强度要求较高。
Ⅲ类包装:货物具有小的危险性,包装强度要求一般。
以上三种容器必须遵守《危险货物运输包装类别划分原则》中表1-4中的包装试验基本要求。
2、包装容器一般包装容器包含铁桶、塑料桶等等。
所有相应的包装容器在包装时都有规定,例如铁桶。
3、防护材料防护材料包括用于支撑、加固、衬垫、缓冲和吸附等材料。
在运输过程中保护货物、或包装主体的材料。
具体相对应的有关信息请参考《危险货物运输包装类别划分原则》。
三、危险货物如何选择包装类别?危险货物总共分为9大类——第1 类:爆炸品、第2 类:气体、第3 类:易燃液体、第4 类:易燃固体、易于自燃的物质、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第5 类:氧化性物质和有机过氧化物、第6 类:毒性物质和感染性物质、第7 类:放射性物质、第8 类:腐蚀性物质、第9类:杂项危险物质和物品,包括危害环境物质。
1、按照一般物理化数据直接分类而每一个类别按照其危险程度的大小不同,其包装类别也有所不同。
例如:第3 类:易燃液体。
2、按照GHS规则分类选择相对应的包装分类。
有时在分类时如果没有具体数据,可参照GHS规则分类来判定,例如:第8 类:腐蚀性物质。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规定(MSDS)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规定(MSDS)](https://img.taocdn.com/s3/m/73d7c69652ea551811a68767.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要求的MSDS格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规定General rules for preparation of chemicalsafety data sheet(CSDS)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CSDS)的内容和编写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工业化学品,包括化学单质、化合物和混合物,不适用于民用受控消费品、以科学研究为目的的少量样品和国家另有规定的特殊危险化学品。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13690-92 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6944-86 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T15098-94 危险货物运输包装类别划分原则联合国《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书》(简称UN RTDG)《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则》(铁道部颁布)1995年3.内容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CSDS)包括以下十六部分内容。
化学品及企业标识(chemical product and company identification)主要标明化学品名称、生产企业名称、地址、邮编、电话、应急电话、传真和电子邮件地址等信息。
成分/组成信息(composition/information on ingredients)标明该化学品是纯化学品还是混合物。
纯化学品,应给出其化学品名称或商品名和通用名。
混合物,应给出危害性组分的浓度或浓度范围。
无论是纯化学品还是混合物,如果其中包含有害性组分,则应给出化学文摘索引登记号(CAS号)。
危险性概述(haxards summarizing)简要概述本化学品最重要的危害和效应,主要包括:危害类别、侵入途径、健康危害、环境危害、燃爆危险等信息。
急救措施(first-aid measures)指作业人员意外的受到伤害时,所需采取的现场自救或互救的简要处理方法,包括:眼睛接触、皮肤接触、吸入、食入的急救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险货物运输包装类别划分原则》(GB/T15098-94)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对常用危险化学品按其主要危险特性进行了分类,并规定了危险品的包装标志。
在附录部分列出了997种常用危险化学品分类明细表。
表中给出每种危险化学品的品名、别名、英文名、分子式、主要危险性类别、次要危险性类别、危险特性及危险标志。
本标准适用于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包装标志,也适用于其他化学品的分类和包装标志。
2 引用标准GB 190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3 分类常用危险化学品按其主要危险特性分为8类:3.1 第1类爆炸品本类化学品指在外界作用下(如受热、受压、撞击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瞬时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使周围压力急骤上升,发生爆炸,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的物品,也包括无整体爆炸危险,但具有燃烧、抛射及较小爆炸危险的物品。
3.2 第2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本类化学品系指压缩、液化或加压溶解的气体,并应符合下述两种情况之一者:a.临界温度低于50℃,或在50℃时,其蒸气压力大于294kPa的压缩或液化气体;b.温度在21.1℃时,气体的绝对压力大于275kPa,或在54.4℃时,气体的绝对压力大于715kPa的压缩气体;或在37.8℃时,雷德蒸气压力大于275kPa的液化气体或加压溶解的气体。
3.3 第3类易燃液体本类化学品系指易燃的液体、液体混合物或含有固体物质的液体,但不包括由于其危险特性已列入其它类别的液体。
其闭杯试验闪点等于或低于61℃。
3.4 第4类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易燃固体系指燃点低, 对热、撞击、摩擦敏感, 易被外部火源点燃, 燃烧迅速,并可能散发出有毒烟雾或有毒气体的固体, 但不包括已列入爆炸品的物品。
自燃物品系指自燃点低, 在空气中易发生氧化反应, 放出热量, 而自行燃烧的物品。
遇湿易燃物品系指遇水或受潮时, 发生剧烈化学反应, 放出大量的易燃气体和热量的物品。
有的不需明火,即能燃烧或爆炸。
3.5 第5类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氧化剂系指处于高氧化态, 具有强氧化性,易分解并放出氧和热量的物质。
包括含有过氧基的无机物, 其本身不一定可燃, 但能导致可燃物的燃烧,与松软的粉末状可燃物能组成爆炸性混合物,对热、震动或摩擦较敏感。
有机过氧化物系指分子组成中含有过氧基的有机物, 其本身易燃易爆,极易分解,对热、震动或摩擦极为敏感。
3.6 第6类有毒品本类化学品系指进入肌体后, 累积达一定的量, 能与体液和器官组织发生生物化学作用或生物物理学作用,扰乱或破坏肌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引起某些器官和系统暂时性或持久性的病理改变, 甚至危及生命的物品。
经口摄取半数致死量:固体LD50≤500mg/kg; 液体LD50≤2000mg/kg; 经皮肤接触24h, 半数致死量LD50 ≤1000mg/kg; 粉尘、烟雾及蒸气吸入半数致死量LC50≤10mg/L的固体或液体。
3.7 第7类放射性物品本类化学品系指放射性比活度大于7.4×104Bq/kg的物品。
3.8 第8类腐蚀品本类化学品系指能灼伤人体组织并对金属等物品造成损坏的固体或液体。
与皮肤接触在4h内出现可见坏死现象,或温度在55℃时,对20号钢的表面均匀年腐蚀率超过 6.25mm/年的固体或液体。
对于未列入分类明细表中的危险化学品,可以参照已列出的化学性质相似,危险性相似的物品进行分类。
4 标志4.1 标志的种类根据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和类别,它们的标志设主标志16种和副标志11种,见附录B(补充件)。
4.2 标志的图形主标志由表示危险特性的图案、文字说明、底色和危险品类别号四个部分组成的菱形标志。
副标志图形中没有危险品类别号。
4.3 标志的尺寸、颜色及印刷按GB 190的有关规定执行。
4.4 标志的使用4.4.1 标志的使用原则当一种危险化学品具有一种以上的危险性时,应用主标志表示主要危险性类别,并用副标志来表示重要的其他的危险性类别。
4.4.2 标志的使用方法按GB 190的有关规定执行。
5 危险特性根据每种常用危险化学品易发生的危险,综合归纳为以下多种基本危险特性。
对每种危险化学品应选用适当的基本危险特性来表示它们易发生的危险。
5.1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5.2 与氧化剂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5.3 与铜、汞、银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5.4与还原剂及硫、磷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5.5 与乙炔、氢、甲烷等易燃气体能形成有爆炸性的混合物。
5.6 本品蒸气与空气易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5.7 遇强氧化剂会引起燃烧爆炸。
5.8 与氧化剂发生反应,有燃烧危险。
5.9 与氧化剂会发生强烈反应,遇明火、高热会引起燃烧爆炸。
5.10 与氧化剂会发生反应,遇明火、高热易引起燃烧。
5.11 遇明火极易燃烧爆炸。
5.12 遇明火、高热易引起燃烧。
5.13 遇明火、高热会引起燃烧爆炸。
5.14 遇明火、高热能燃烧。
5.15 遇高温剧烈分解,会引起爆炸。
5.16 遇高热分解。
5.17 受热时分解。
5.18 受热、光照会引起燃烧爆炸。
5.19 受热、遇酸分解并放出氧气,有燃烧爆炸危险。
5.20 受热后瓶内压力增大,有爆炸危险。
5.21 暴热、遇冷有引起爆炸危险。
5.22 遇高热、明火及强氧化剂易引起燃烧。
5.23 遇水或潮湿空气会引起燃烧爆炸。
5.24 遇水或潮湿空气会引起燃烧。
5.25 受热、遇潮气分解并放出氧,有燃烧爆炸危险。
5.26 遇潮气、酸类会分解并放出氧气,助燃。
5.27 遇水会分解。
5.28 遇水爆溅。
5.29 遇酸会引起燃烧。
5.30 遇酸发生剧烈反应。
5.31 遇酸发生分解反应。
5.32 遇酸或稀酸会引起燃烧爆炸。
5.33 遇硫酸会引起燃烧爆炸。
5.34 与发烟硫酸、氯磺酸发生剧烈反应。
5.35 与硝酸发生剧烈反应或立即燃烧。
5.36 与盐酸发生剧烈反应,有燃烧爆炸危险。
5.37 遇碱发生剧烈反应,有燃烧爆炸危险。
5.38 遇碱发生反应。
5.39 与氢氧化钠发生剧烈反应。
5.40 与还原剂能发生反应。
5.41 与还原剂发生剧烈反应,甚至引起燃烧。
5.42 与还原剂接触有燃烧爆炸危险。
5.43 遇卤素会引起燃烧爆炸。
5.44 遇卤素会引起燃烧。
5.45 遇胺类化合物会引起燃烧爆炸。
5.46 遇H发泡剂会引起燃烧。
5.47 遇金属粉末增加危险性或有燃烧爆炸危险。
5.48 见光、受热或久贮易聚合,有燃烧爆炸危险。
5.49 遇油脂会引起燃烧爆炸。
5.50 遇双氧水会引起燃烧爆炸。
5.51 与酸类、卤素、醇类、胺类发生强烈反应,会引起燃烧。
5.52 遇易燃物、有机物会引起燃烧。
5.53 遇易燃物、有机物会引起爆炸。
5.54 遇乙醇、乙醚会引起爆炸。
5.55 遇硫、磷会引起爆炸。
5.56 遇甘油会引起燃烧或强烈燃烧。
5.57 撞击、摩擦、振动有燃烧爆炸危险。
5.58 在干燥状态下会引起燃烧爆炸。
5.59 能使油脂剧烈氧化,甚至燃烧爆炸。
5.60 在空气中久置后能生成有爆炸性的过氧化物。
5.61 遇金属钠及钾有爆炸危险。
5.62 与硝酸盐及亚硝酸盐发生强烈反应,会引起爆炸。
5.63 在日光下与易燃气体混合时会发生燃烧爆炸。
5.64 遇微量氧易引起燃烧爆炸。
5.65 与多数氧化物发生强烈反应,易引起燃烧。
5.66 接触铝及其合金能生成自燃性的铝化合物。
5.67 接触空气能自燃或干燥品久贮变质后能自燃。
5.68 与氯酸盐或亚硝酸钠能组成爆炸性混合物。
5.69 接触遇水燃烧物品有燃烧危险。
5.70 与硫、磷等易燃物、有机物、还原剂混合,经摩擦、撞击有燃烧爆炸危险。
5.71 受热分解放出有毒气体。
5.72 受高热或燃烧发生分解放出有毒气体。
5.73 受热分解放出腐蚀性气体。
5.74 受热升华产生剧毒气体。
5.75 受热后容器内压力增大,泄漏物质可导致中毒。
5.76 遇明火燃烧时放出有毒气体。
5.77 遇明火、高温时产生剧毒气体。
5.78 接触酸或酸雾产生有毒气体。
5.79 接触酸或酸雾产生剧毒气体。
5.80 接触酸或酸雾产生剧毒、易燃气体。
5.81 受热、遇酸或酸雾产生有毒、易燃气体,甚至爆炸。
5.82 受热、遇酸或酸雾产生有毒、易燃气体。
5.83 遇发烟硫酸分解,放出剧毒气体,在碱和乙醇中加速分解。
5.84 与水和水蒸气发生反应,放出有毒的腐蚀性气体。
5.85 遇水产生有毒的腐蚀性气体,有时会引起爆炸。
5.86 受热、遇水及水蒸气能生成有毒、易燃气体。
5.87 遇水或水蒸气会产生剧毒、易燃气体。
5.88 遇水、潮湿空气,酸放出能自燃的剧毒气体。
5.89 遇水分解产生有毒气体。
5.90 与还原剂发生激烈反应,放出有毒气体。
5.91 遇氰化物会产生剧毒气体。
5.92 见光分解,放出有毒气体。
5.93 遇乙醇发生反应产生有毒的、腐蚀性气体。
5.94 对眼、粘膜或皮肤有刺激性,有烧伤危险。
5.95 对眼、粘膜或皮肤有强烈刺激性,会造成严重烧伤。
5.96 触及皮肤有强烈刺激作用而造成灼伤。
5.97 触及皮肤易经皮肤吸收或误食、吸入蒸气、粉尘会引起中毒。
5.98 有强腐蚀性。
5.99 有腐蚀性。
5.100 可燃,有腐蚀性。
5.101 有催泪性。
5.102 有麻醉性或其蒸气有麻醉性。
5.103 有毒、有窒息性。
5.104 有刺激性气味。
5.105 剧毒。
5.106 剧毒,可燃。
5.107 有毒,不燃烧。
5.108 有毒,遇明火能燃烧。
5.109 有毒,易燃。
5.110 有毒或其蒸气有毒。
5.111 有特殊的刺激性气味。
5.112 有吸湿性或易潮解。
5.113 极易挥发,露置空气中立即冒白烟,有燃烧爆炸危险。
5.114 助燃。
5.115 有强氧化性。
5.116 有氧化性。
5.117 有强还原性。
5.118 有放射性。
5.119 易产生或聚集静电,有燃烧爆炸危险。
5.120 与氢氧化铵发生强烈反应,有燃烧危险。
5.121 水解后产生腐蚀性产物。
5.122 接触空气、氧气、水发生剧烈反应,能引起燃烧,分解时放出有毒气体。
5.123 遇氨、硫化氢、卤素、磷、强碱、遇水燃烧物品等有燃烧爆炸危险。
5.124 遇过氯酸、氯气、氧气、臭氧等易发生燃烧爆炸危险。
5.125 与铝、锌、钾、氟、氯、迭氮化合物等反应剧烈,有燃烧爆炸危险。
5.126 碾磨、摩擦或有静电火花时,能自燃。
5.127 与空气、氧、溴强烈反应,会引起爆炸。
5.128 遇碘、乙炔、四氯化碳易发生爆炸。
5.129 遇二氧化碳、四氯化碳、二氯甲烷、氯甲烷等会引起爆炸。
5.130 与氯气、氧、硫磺、盐酸反应强烈,有燃烧爆炸危险。
5.131 与铝粉发生猛烈反应,有燃烧爆炸危险。
5.132 与镁、氟发生强烈反应,有燃烧爆炸危险。
5.133 与氟、钾发生强烈反应,有燃烧爆炸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