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精密距离测量上课讲义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 2D
2
f
dD c
360
式中 ——调制讯号的角频率
练习及作业: 阅读 4.3.2;4.4.1 思考 1.电磁波测距的基本原理 2.电磁波测距的基本方法 3.脉冲式、相位式测距的原理 4.脉冲式、相位式测距的优缺点
f——调制波的频率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c——光速(3×108m/s)
若调制频率f=15MHz=15×106Hz,要求测距精度dD≤1cm
则
d2D=(2×15×106×0.01)/(3×108)×360°=0.36°
欲使测相精度达到0.36°是不困难的,故高精度测距仪多采用相位法测距。
§3 相位式测距仪
一、相位式测距的基本公式
将调制波往、返路程摊平如下:
往程
返程
N2p
⊿
=N2p +⊿
往程
返程
N2p
⊿
=N2p +⊿
发射的调制波信号:U=Umsin t
②为解决长测尺与高精度这一矛盾,定频式测距仪通常选用一组测尺:短(精) 测尺保证精度,长(粗)测尺保证测程。
例:选用两把测尺 精测尺 u1=10m 粗测尺 u2=1000m
④米定义的第三次变更 随着科学的进步,1967年秒的定义由地球自转一周所用时间的1/86400改为“ 秒是铯133原子基态的两个超精密能级间跃迁辐射的9192631770个周期的持续时间” 。实现这个定义的装置为原子钟,其精度为百万亿分之一,即五百万年不差一秒。 同时,激光诞生。通过特殊方法对激光输出频率进行稳频,使其稳定性和复现 性优于百亿分之一,1969年成功测量了甲烷稳频3.39mm氦氖激光器输出频率及波长 的绝对值,得到真空光速值为299792458m/s。 又经过10年的研究与验证,终于在1983年10月20 日法国巴黎举行的第17届国 际计量大会上,再次通过了米的新定义:“米是光在真空中,在1/299792458秒的 时间间隔内所经过的距离” (米定义的第三次变更)。 米的新定义的特点:把真空中光速作为一个固定不变的基本物理常数,长度可 以通过时间或频率测量间接导出,从而使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结合了起来。 总的说,国际米原器,氪86谱线波长,根据稳频激光器建立的新长度,都是最 高长度基准。凡是按它们复制,逐级传递得到的长度,都属于国际长度统一系统。
接收的反射波信号: U′=Um′sin( t- t2D) 发射波和反射波之间的相位差: = t2D
t2D 2π f
1 c
D2c2tD2f2πu2π
u c
2f 2
由上图知
=N2p+⊿ =2p(N+⊿N)
将 代入D式,得相位测距的基本公式 D=u(N+⊿N)
式中 u=λ/2——电子尺(波长尺),也称测尺长度 ——调制波的波长 N——调制波往返的整周期数 ⊿N——调制波往返不足整周期数的尾数
运 时钟振荡器 电子门 算
l 1 cT ——单位距离,仪器设计时已确定,如1m,5m等。 2
优点:可发出高功率光脉冲(一般采用固体激光器)。可不用反光镜,作业
效率高,测程远。
缺点:受脉冲宽度及电子时钟分辨率影响,精度不高(±1~5m)。
2.相位式测距仪
光强 光源发出的光波 调制器
调制波
时间t
数据处理
调制波 发射系统
比相计 接收系统
发射波(调制波) 反射波
反光镜
相位式测距仪的优点是精度高,对其精度,可概略讨论如下:
已知:
相移: t;则:
有:
t2D
2D
2D 2πf
2D t2D
D
1 2 ct 2 D
1 c 2D 2 2πf
c 4πf
2D
微分得:
dD
c 4πf
d 2D
也即:
N 2π
相位测距的基本公式 D=u (N+⊿N)
根据上式可知,欲测定D,需测定N 及⊿N,而相位计只能测定⊿(即只能 测定⊿N),无法测定N。此即N 的多值性。N 的多值性使上式产生多值解。
N值的确定: ①分散的直接测尺频率方式 ②集中的间接测尺频率方式
二、测尺频率的选择
①若使u>D,则N=0,D=u⊿N=u(⊿ /2p ),从而解决了N的多值性(D的 多值解)。 但仪器的测相(测⊿)误差一般可达10-3,由测相误差引起的测距误差 很大(例:u=1km 测距误差1.0m )。
二、因瓦基线尺及其量距与计算
(阅读) 练习及作业: 1. 阅读武测、同济合编《控制测量学》 §4-1 、 §4-2
§2 电磁波测距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一、电磁波测距的基本原理
电磁波测距,是通过测定电磁波在所测距离上往返传播时间t2D,按下式计
算待测距离的
D
1 2
ct 2 D
式中 c——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2.我国的长度基准 参见武测、同济合编《控制测量学》P173倒数第四段~P174第一段。 1960年和1961年,我国曾分别用中、苏检定的基线尺,对西安600m长度的标 准基线进行了测量和计算,结果是: 使用前苏联检尺测量——600065.86mm 使用中国检尺测量——600065.84mm 600m基线上的差值20μm,反推两国3M工作基准尺的差异为20μm /200= 0.1μm 。相当于1/30000000。 可见中国与前苏联的长度基准一致。 从1953年起, 由这些基准传递到我国 24m基线尺的长度和我国大地网中的起始边长,也都属于统一的国际长度基准系 统。
发射波 反射波
A
B
D
二、测距的基本方法
电磁波测距仪,按测定电磁波往返时间t2D的方式不同,分为脉冲式和相位式 两种。
1.脉冲式测距仪 原理如图: 主波:计时起点(打开电子门)
发射系统
合
主波
作
接收系统
回波
目 标
回波:计时终点(关闭电子门)
D12c2tD12cnT nl 式中 T——时标脉冲的时间间隔
第4章-精密距离测量
③米定义的第二次变更——自然基准 为了把最高长度基准长期保存下来,1907年国际计量大会决议,暂定镉红 谱线在15℃,760mmHg时的波长的1553164.13倍为一米。这是第一代的“自然 基准”。也称“光原尺”。 1960 年国际计量大会正式决定废除以实物基准来定义“米”的规定,而采 用性能更为优越的氪86的橙黄谱线,将米定义为:“米的长度等于氪86(Kr86) 原子在2P10到5D5能级间跃迁,真空辐射波长的1650763.73倍” (米定义的第二 次变更)。其精度为1×10-8,经过改进可达4×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