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心得)之中英文化差异与初中英语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语论文之中英文化差异与初中英语教学
【摘要】通过对中、英两种不同语言文化差异的分析和比较,如在日常生活中的称呼、社交礼节、性别、感情色彩等方面,探讨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将两种不同的文化知识融于语言教学实践中,从而提高英语的教学质量。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语言文化知识的培养和教育,是初中学生能否为今后学好英语打下良好基础的关键。
【关键词】文化差异英语教学交际教学法跨文化交际任务型教学
引言文化,作为一个专门术语,富有弹性。有人把文化说成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19世纪英国人类学家泰勒(Edward Tylor)在《原始文化》一书中,给文化下了一个比较经典的定义:“文化是一个复合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交际的过程是人们运用语言知识和社会文化知识传递信息的过程,所以学习语言与了解语言所反映的文化背景知识是分不开的。了解英语文化知识,有助于交际畅通并有效地进行。相反,缺乏了解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必然导致交际障碍,冲突和误解,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语用失误(Pragmatic Failure)。”本文所谈的不是因为语法结构出错而导致的词不达意,而且指说话方式的不妥,或不符谈所造成的失误,本文试图谈谈日常交际中出现的误区。
我们知道词是能独立运用的、最小的、有语义的语言单位。我们日常说的每一句话都是由一个一个的最基本的单位——词构成的。初学英语始,我们首先就会把一个一个的英语单词、词组和短语学好记牢;从其发音、拼写和词意学起,直到掌握其基本用法,再把他们一个又一个的连接起来组成句子,接着是文章,觉得这样自己的英语就学得差不多了。事实上,假如我们只会把一个一个的英语单词,按其字面的中文意思串联起来,组成我们所谓的句子或是文章,而一点也不去考虑有关的英语文化或背景知识,这样的英语只能算是“中国式的英语”,也就是Chinglish, 讲英语的人是很难理解的。反之,初学英语的人对地道的英语也不能正确理解其意义。如:英语短语green with envy中的green 与envy用在一起,是我们学过的“绿色”或“变绿”的意思吗?其实green with envy 是一个固定的短语,表示“非常嫉妒的”。又如在Henry was in blue mood at his failure.中的blue也不是“蓝色”的意思,而是“忧郁的、沮丧的”之意,句中blue mood 的意思是“情绪低落”。这实际上就是中、英两种语言文化的差异所在。我们在英语语言教学过程中,会发现很多学生在理解教材中提供的目标语言(target language)时,理解困难,或根本就理解不了。其原因就是由于中、英两种语言文化差异所导致的。
一、初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大多数中国人是从初中才开始学习英语的。在初中英语教学过
程中,教师大多遵循的是先教读单词和短语,再讲解和分析课文,接着辅导学生做练习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要求也就仅仅会读、会写、会简单的造句即可,认为语言文化知识对提高考试成绩没有多大作用,纯粹是应试教育。对英语语言文化背景知识往往是一带而过,或者干脆就置之不理,学生从中学到的也只是些英语符号。
当前的初中学英语教学虽然使用新教材,老师平时也很注重听、说训练,学生也能够运用所掌握的词汇做些简单地交流。但由于对语言文化的差异缺乏认识,把“力大如牛”误译成“as strong as a cow .(正确as strong as a horse)”;把“凡人皆有得意时”误译成“Every person has a happy day.(正确 Every dog has its day.)”;把“挥金如土”误译成“to spend mony like earth (正确to spend money like water)”;把as blind as a bat译成“和蝙蝠一样的瞎”;把to keep one's head above water译成“保持头在水面上”;把all at sea译成“都在海上”等等,都是不理解语言文化的差异造成的。讲英语的人能理解吗?
二、中、英文化差异。
汉语言文化和英语言文化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单词的字面意义和引申意义
大多数英语单词既具有字面意义,即其基本的、明显的意义;也具有引申意义,那就是词的隐含的或不明显的意义。对于讲汉语的中国人来说,要学好英语,就意味着不仅要掌握好英语单词的字面意义,
更要知道其引申意义。比如我们常说的英语peasant,译为汉语是“农民”的意思,但英语的peasant与汉语的“农民”的含意并不完全相同。英语的peasant带有贬义,相当于汉语里的“乡下人、庄稼人、乡巴佬”和“教养不好的人、粗鲁的人”。而汉语中的“农民”是指直接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人,没有丝毫贬义。又如politician 和statesman两个英语单词都有“政治家”的意思,但我们不把汉语中的“政治家”翻译成politician是因为其含有贬义,指只为谋取个人私利而搞政治、耍手腕的人。汉语中的“政治家”是指善于管理国家、有威望的高级政府官员,译为英语时常常用statesman。
2、打招呼
中国人之间彼此较为熟悉的人见面问候时,一般采用下列用语:“上哪去?”、“吃过了吗?”如果把这些问候的话直译成英语(即:Where are you going? Have you eaten yet?)。“英美人可能会茫然,困惑,有时也可能引起误解。不了解汉文化习俗的外国人并不会认为这是一种起交际作用的问候语,比如:问对方:”Have you eaten yet?“对方可能认为这不是单纯的见面问候的话,而会误认为你可能发出对他/(她)的邀请。又如”Where are you going?“很可能引起对方的不快,所以他/(她)对这一问话的反应极有可能是:”It'snone of your business.(你管得着吗?)。“英美人的问候一般用”Goodmorning/afternoon/evening(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How do you 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