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研究性学习报告
端午节研究报告
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奇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类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研究价值:这次研究性学习报告让同窗们明白了端午节的来历及其风俗,知道端午节的重要性。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身,那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日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往后抱出父尸。3.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以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这那么传奇,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投奔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那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闾身后,其孙夫差继位,吴军士气昂贵,百战百胜,越国取胜,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完全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太宰,受越国行贿,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身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
3,通过各类途径,搜索端午节的风俗。
三.人员分工
第一小组 调查端午节的由来
第二小组 调查端午节有哪些风俗
第三小组 参与端午节的活动
第四小组 寻觅中国文人写下有关端午节的诗词
教师 整理,汇编各类资料
第一小组 调查端午节的由来
第二小组 调查端午节有哪些风俗
第三小组 参与端午节的活动
端午节的研究报告
端午节的研究报告【篇一:关于端午节的研究报告】关于端午节的研究报告一、问题的提出眼看就要到端午节了,同学们天天在学校谈论着怎样过端午节,于是,我就做了一次关于端午节的研究报告。
二、调查的方法1、查阅有关书籍,报刑。
2、上网浏览。
3、听爸爸妈妈讲诉。
4、自己观察。
四、结论端午节的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称为端午,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我真渴望中秋节的到来,那天,我会吃粽子,看赛龙舟,在家门口挂艾草??作者:张紫纯5-2班【篇二:端午节研究性学习报告】不要遗忘端午节题目:不要遗忘端午节研究人员:xxx研究背景:端午节来了,看到市场上绿油油的粽子,家家户户忙着包粽子、煮鸡蛋。
因此,我发现了端午节对中国人来说的重要性,因此,我便提出了这次研究性学习报告的题目——不要遗忘端午节。
研究目的:此次研究性学习报告让同学们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及其习俗,懂得端午节的重要性。
不能让端午节被我们遗忘掉。
研究方法:网上查阅,询问父母研究时间:6月14日—6月16日研究过程与内容:通过查资料,我找到了端午节的来历:1. 据说,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
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
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
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
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2.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
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
3. 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
这则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
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投奔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
关于端午节研究报告
关于端午节研究报告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世界非遗项目“中国端午节”之一。
它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举行,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本研究报告将从端午节的起源、传统习俗、传说故事以及现代时尚的角度进行探讨。
一、起源端午节起源于中国古代,据说最早是为了纪念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屈原为了救国,抒发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写下了许多感人的作品。
然而,由于在朝廷中遭到诬陷,最终选择了投江自尽。
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百姓们就在每年的五月初五这一天,举行划龙舟和吃粽子的活动,并且用绳子将粽子扔进江中,以防止屈原的尸体被鱼儿啃食。
二、传统习俗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有很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划龙舟和吃粽子。
划龙舟是一项古老而激烈的运动,龙舟上有鼓手和划桨手,他们齐心协力地划桨,以取得比赛的胜利。
这项活动既有观赛的乐趣,也是一种锻炼身体的方式。
吃粽子也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传统习俗之一。
粽子是用糯米、红豆、莲子、猪肉等馅料包裹在竹叶中,经过蒸煮而成。
吃粽子象征着驱邪、辟疫和保佑安康。
三、传说故事端午节还与一个有趣的传说故事相关联。
相传,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楚国的大臣屈原。
屈原是国君的宠臣,但却因其忠诚而遭到诽谤。
最后,他离开了宫廷,流浪到汨罗江。
当屈原看到国家被外敌侵略后,他感到绝望,并且选择投江自杀。
为了保护屈原的遗体免受鱼儿啃食,百姓们在江中放入粽子,并划龙舟寻找屈原的遗体。
虽然他们没能找到屈原的遗体,但他们的努力和纪念活动至今仍然延续着。
四、现代时尚随着时代的发展,端午节的庆祝方式也在不断变化。
除了传统的划龙舟和吃粽子,现代人也会通过举办舞龙舞狮、包粽子比赛、看龙舟比赛等多种方式来庆祝端午节。
此外,端午节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在国内外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各地都会举行端午文化节、龙舟赛等活动,吸引了很多外国游客参与其中,传播了中华文化的魅力。
综上所述,端午节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和深厚的历史底蕴。
关于端午节习俗和来历的研究报告
关于端午节习俗和来历的研究报告摘要: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久负盛名。
本研究报告探讨了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着重分析了端午节的渊源、传承和演变,以及习俗背后的文化内涵。
通过整理相关历史文献和民间传说,研究团队发现,端午节的起源与诸多因素相关,包括节气、宗教信仰、人文传统等,具有悠久而丰富的历史背景。
同时,在习俗方面,端午节的屈原祭祀、赛龙舟、吃粽子等都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并且在中国传统节庆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研究报告旨在揭示端午节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意义,并为保护和传承端午节习俗提供参考。
一、引言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始于古代,广泛流传于中华民族各地。
此节日恢复祭祀屈原的追溯有史以来的道教仪式,以及为了驱逐邪恶和瘟疫的民间传统风俗。
端午节的存在与诸多因素相关,包括历法、宇宙观、宗教信仰等。
本研究报告旨在系统地研究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探讨其文化底蕴和历史意义。
二、端午节的来历端午节的起源有多种说法,主要包括屈原传说和龙舟竞渡。
传说屈原是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其忠贞的爱国精神深深影响了后世。
相传屈原是在端午节这一天投江自尽,人们采摘菖蒲以避邪,划船以防屈原的尸体被鱼群咬食。
而龙舟竞渡则是为了迎神辟邪,以及丰收和泛舟祈福的仪式。
这两种说法在民间广泛流传,并且融合成了现代端午节的习俗。
三、端午节的习俗1. 屈原祭祀端午节的核心习俗之一是祭祀屈原。
人们会到江边或河边,向屈原先生投江自尽的地方敬献菖蒲,祈求平安和诸事顺利。
这一习俗既是对屈原的怀念和缅怀,也是对中国传统精神文化的传承。
2. 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的又一重要习俗。
龙舟竞渡起源于中国南方的渔民活动,后来逐渐演化为端午节的庆祝形式。
人们组织队伍,在河流、湖泊、海洋等水域竞渡划龙舟,既是对屈原的纪念,也是一种展示团队合作精神和振奋民族精神的活动。
3. 吃粽子端午节还有一个重要的习俗是吃粽子。
粽子的制作和品尝,是人们以传统方式纪念屈原的一种方式。
五年级下册研究报告端午节
五年级下册研究报告端午节五年级下册研究报告:端午节引言端午节,又称为端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人们都会庆祝这个节日。
本文将为你介绍端午节的由来、传统习俗以及现代庆祝方式。
一、端午节的由来端午节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楚国。
相传,楚国的居民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在他投江自尽的那天——农历五月初五,大家撒下粽子和五色丝线,以避免鱼虾侵蚀屈原的尸体。
后来,这些习俗逐渐演变成了端午节的独特风俗。
二、端午节的传统习俗1. 吃粽子粽子是端午节最具代表性的食物之一。
它是用糯米包裹在竹叶中蒸制而成的。
常见的粽子有蛋黄肉粽、豆沙粽和咸肉粽等。
人们相信吃粽子可以保佑身体健康,祈求平安。
2. 赛龙舟龙舟赛是端午节的传统活动之一。
为了纪念屈原,人们会划龙舟竞赛。
龙舟由竹子制成,有头有尾,舟上塑有龙的形象。
参赛的人们会一起奋力划桨,让龙舟在水上快速前进。
3. 系五色丝线人们还习惯在端午节系五色丝线。
五色丝线代表着吉祥和幸福。
大家会将五色丝线系在手腕上或者挂在门口,以祈求好运和祝福。
4. 饮雄黄酒雄黄酒又称为艾酒,是一种通过烧制芳香蒸馏的米酒。
人们相信喝雄黄酒可以驱邪和瘟疫,保护身体健康。
因此,在端午节期间,家家户户都会饮用雄黄酒。
三、现代庆祝方式随着时代的进步,现代社会对于端午节的庆祝方式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1. 主题活动在各地社区和学校,通常会举办一系列的主题活动来庆祝端午节。
如艺术展示、表演比赛和传统手工制作等。
这些活动有助于孩子们了解端午节的文化意义,并且能够亲身体验端午节的乐趣。
2. 网络传播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端午节的信息传播变得更为方便和快速。
人们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博客和短视频等形式,了解和分享端午节的相关知识和庆祝方式。
这也有助于传承和弘扬端午节的文化。
3. 创新节目一些电视节目和广播节目会制作与端午节相关的特别节目。
这些节目包括介绍端午节的由来、习俗和传统美食等内容。
通过媒体的力量,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和参与到端午节的庆祝中。
关于端午节的研究报告作文
关于端午节的研究报告作文关于端午节的研究报告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全国公休日。
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人们会重视这个节日以及相关的习俗和传统,包括端午节的起源、民间故事和风俗习惯等等,这都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深刻的探究和研究。
中心思想我认为,端午节不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个文化符号。
它凝聚着中华文化的精髓和生命力,反映着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和文化态度。
通过了解和研究端午节,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华文化本身,也能从中汲取精髓和智慧,让它为我们今天的生活和未来的发展带来更多的启示和指导。
事实和例证端午节起源于中国古代的诸侯战争时期。
这时期,战争频繁,人们为了保护自己不被强权所逼,就开始用各种方式宣扬和维护中华文化的民族精神。
其中,一个特别重要的方式,就是通过祭龙、赛龙舟和吃粽子等习俗来庆祝节日,表达对先祖的敬仰和对民族精神的推崇。
这些习俗不仅传承至今,而且也开辟了一个庆祝节日的新方式,让人们逐渐认识到自己的文化身份和文化意识的重要性。
流畅的语言表达端午节的起源众说纷纭,有关于纪念政治人物屈原的一种说法,更有说法是为了纪念中国古代民间英雄乌龙(或龙舟比赛)等等。
关于端午节的历史、文化和习俗,我们在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疑点和难点,但都不能阻挡我们追求真理和知识的热情。
我们要深入研究,借鉴各种材料和工具,例如文献、图书、影像、音频等等。
同时,我们也要注重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和知识层次,通过学习语言、艺术、历史、地理、人文等多方面的知识,进一步增强自己的知识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独特的思考角度和见解作为高中生,我认为我们对于端午节的研究和探究要能够做到更加深入和细致。
我们不仅要知道端午节的起源和传统文化,更要挖掘和发掘其内涵和现代意义。
例如,我们可以思考端午节的文化承载和传承,尤其是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从而实现文创、旅游、教育等方面的多元化发展;或者从端午节的食品文化角度,思考如何进一步创新和推广粽子等中国传统小吃,并将其打造成为全球公认的中华美食。
传统端午节研究报告
传统端午节研究报告一、引言端午节,又称龙舟节,源于我国战国时期,是中华民族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随着历史的发展,端午节不仅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还体现了中华民族的集体智慧。
近年来,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端午节的某些传统习俗正逐渐淡化。
在此背景下,本研究报告以“传统端午节”为研究对象,旨在深入挖掘端午节的文化内涵,探讨其在现代社会的发展现状及传承意义。
本研究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端午节传统习俗的梳理,有助于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二是分析端午节在现代社会的发展现状,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三是通过对端午节的深入研究,为其他传统节日的保护与传承提供借鉴。
研究问题主要包括: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有哪些?其在现代社会面临哪些挑战?如何保护和传承端午节文化?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具有较强的生活基础和文化价值,通过创新性传承和宣传,可以有效应对现代社会的挑战。
研究范围限定在我国范围内,主要关注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文化内涵、发展现状及传承策略。
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本研究未涉及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端午节庆祝活动。
本报告将从端午节的历史背景、传统习俗、发展现状、问题分析及传承策略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端午节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供有益参考。
二、文献综述关于传统端午节的研究,前人学者已从历史学、民俗学、文化学等多角度进行了深入探讨。
在理论框架方面,学者们普遍认为端午节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民俗价值,对研究我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在主要研究发现方面,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端午节起源、传统习俗、民俗活动等方面的探讨。
学者们普遍认同端午节起源于战国时期,旨在纪念屈原。
此外,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吃粽子、挂艾草等习俗也得到了广泛关注。
然而,关于端午节的起源和习俗,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间仍存在一定差异。
在存在的争议或不足方面,一方面,关于端午节的部分传统习俗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变迁,学者们看法不一。
一些学者认为,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端午节的传统习俗面临消亡的危险;而另一些学者则认为,端午节习俗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关键在于如何创新性地传承和弘扬。
端午节传统文化研究报告
端午节传统文化研究报告一、引言端午节,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始于先秦时期,用于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节以龙舟竞渡、吃粽子等活动而著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深入研究端午节的起源、传统庆祝方式以及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
二、端午节的起源端午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屈原是中国爱国诗人、政治家,他在楚国负责文化事务,一生都致力于推动国家的发展。
由于被政敌陷害,他被流放,并最终投江自尽。
当地百姓非常崇敬屈原,为了不让鱼虾咬食他的尸体,纷纷划船,击鼓,救助他的遗体。
自此,这一天开始成为纪念屈原的日子。
三、端午节的传统庆祝方式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通过一系列的传统活动来庆祝。
最著名的活动之一是龙舟竞渡,人们将装饰精美的龙舟划到江河湖海中,以模拟救助屈原的情景。
参赛的龙舟由约十几人组成,配合鼓声有力地划动桨,观众掌声不断,比赛过程激烈而热闹。
此外,为了纪念屈原抛身江中,人们还会吃粽子,这是一种以糯米为主要原料的美食,有各种不同的口味,如咸肉粽、豆沙粽等。
四、端午节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端午节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具有厚重的文化内涵,对于中国人民和文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首先,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庆祝方式丰富多彩,不仅能够增强人们的凝聚力,也能够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其次,龙舟竞渡不仅是一种传统庆祝活动,更是一项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技艺的运动,对于推动我国传统体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最后,端午节的传播也使得外国人对中国文化和传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不仅增进了文化交流,也有利于世界各国对中国的认知和友好。
五、结论通过对端午节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它的起源、传统庆祝方式以及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端午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中国人民的重要节日,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
我们应该珍惜并传承这一文化遗产,通过庆祝活动和相关研究,让端午节的文化价值得以传承和发扬,使之作为中华民族的骄傲和文化底蕴的象征。
端午研究报告作文
端午研究报告作文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习惯上要吃粽子、划龙舟等活动。
以下是对端午节的一些研究报告:
1. 起源与传承: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古代,起初是为了祛除瘟疫、驱邪除魔,并祈求丰收的节日。
传说节日的起源与古代诗人屈原有关,他是一个爱国主义者,最终在端午节这一天投江自尽。
为了纪念他,人们开始在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等活动。
2. 食物文化:
粽子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食物,它是由糯米和各种馅料包裹而成。
具体的包裹方式因地区而异,有北方竹叶粽和南方菜叶粽等不同风味。
粽子象征着安康和团圆,人们吃粽子的习俗已经延续了几千年。
另外,一些地方的人们还会在粽子上系上五彩丝线,将其挂在房梁上以祈求好运。
3. 龙舟竞赛:
龙舟竞赛是端午节最具特色的活动之一,也是该节日的一大亮点。
龙舟竞赛起源于屈原投江的传说,人们划龙舟是为了寻找屈原的尸体并驱散江中的恶魔。
如今,龙舟竞赛已发展成一项传统体育比赛,在中国各地举行。
这项运动不仅是一种体育运动,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展示。
4. 社会意义:
端午节在中国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它是凝聚人心的节日,人们在这一天会回家与家人团聚,增进亲情。
另一方面,
端午节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庆祝和传承这一节日,可以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同时,端午节也是国人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的体现。
总的来说,端午节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通过研究报告对端午节的起源、食物文化、龙舟竞赛和社会意义进行探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这一重要的传统节日。
端午节历史文化研究报告
端午节历史文化研究报告端午节,又称为端午节日、端阳节、龙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它的日期在农历五月初五,也是中国传统节气节令的一个标志。
端午节起源于古代中国,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本文将对端午节的历史和文化展开研究,并探讨其影响和现代意义。
一、端午节的历史沿革端午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起初是一个祛邪驱疫的节日。
相传,在战国时期,楚国大臣屈原因得罪当时的楚王而跳入汨罗江自尽,引发了悲痛和不满。
当地居民为了纪念屈原,纷纷划龙舟下水搜寻屈原的遗体,并同时在江中投入五色丝线,以防屈原的魂魄被恶灵侵扰。
此后,人们便将这一天定为端午节。
随着时间的推移,端午节逐渐融入了更多的习俗和传统。
古人们将端午节与龙舟竞渡、吃粽子、挂艾叶等传统活动相结合,使其更加丰富多彩。
这些习俗和传统代代相传,形成了端午节独特的文化底蕴。
二、端午节的文化内涵1. 祛邪驱瘟的意义作为一个传统的节日,端午节承载着祛邪驱瘟的功能。
古人们相信,五月是瘟神活动最为频繁的时期,而屈原的死亡也与邪灵作祟有关。
因此,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采取一系列的举措来驱赶疫病和邪灵的侵袭,以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平安健康。
2. 追思屈原的故事端午节也是纪念屈原的日子。
屈原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他的悲惨遭遇和爱国精神令人敬仰。
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通过包粽子、赛龙舟等活动,表达对屈原的敬意和缅怀之情。
3. 传统风俗和民间艺术的体现龙舟相扑、踩高跷、吃粽子等是端午节常见的民间活动。
这些活动不仅具有观赏性,也是传统文化的一种体现。
龙舟竞渡的活动源于寻找屈原的传说,具有激情和勇敢的象征意义。
而吃粽子和挂艾叶则是为了辟邪驱疫和祈福平安。
三、端午节的影响和现代意义端午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其影响已经超过国界,成为了世界级的文化盛事。
中国人在端午节期间可能会放假,举家出行或者举办庆祝活动,而在海外,也有不少国家和地区举办相关的庆祝活动。
这种传播趋势对世界各地的文化交流与互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端午节的研究报告
端午节的研究报告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日庆祝。
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已经拥有了自己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研究端午节的历史和文化内涵,现在本文将展开一份关于端午节的研究报告。
一、端午节的起源针对端午节的起源,有着很多的传说和说法。
其中最著名的便是诸葛亮和屈原的故事。
据传说,在战国时期,楚国大夫屈原因意见不合而被放逐,最终在五月初五这天投江自尽。
当地百姓为去祸避灾,纷纷跑去救屈原,并在江上撒下粽子,以防屈原被鱼虾以及毒蛇啃噬。
而后又有一个习惯,就是在端午节这天打龙舟。
还有另外一种说法,据考据表明,“端午”是最早来自于商代文化的“龙舟节”,是临近夏至的传统节日,是为了祈求来年的丰收好天气。
而后又在楚汉时期风起云涌的进入一个新的高峰,成为了我国民间传统的深受欢迎与重要的节日之一。
总结来看,端午节的起源大概有两种说法。
其中一种是缘于古代赛龙舟的风俗,另外一种便是与屈原有关,两种说法都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二、端午节的习惯与庆祝方法传统的端午节庆祝活动主要是包括赛龙舟、吃粽子和挂菖蒲等。
其中赛龙舟,是端午节的特色文化和体育竞技项目之一,起源于古代赛龙舟的传统风俗。
龙舟的形式是张着的木质船,龙的头在船首,龙的尾巴在船尾,每艘大约有20-30个船员在同一时间里划桨。
龙舟奋力划行,水花四溅,人们在船上欢声笑语,起到了护航避灾,呼风唤雨的作用。
如今,在端午节,各个地区都会组织龙舟比赛,并给予奖励以激励士气。
在端午节,吃粽子也是一种传统的活动。
粽子是一种由糯米、肉末、枸杞等色调食材包裹在竹叶里的食品。
粽子通常是一种甜或咸的食品,以不同方式烹制可以产生不同口味和颜色的元素。
如今,各种不同味道和料型的粽子不断涌现,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和食品市场。
此外还有挂菖蒲的习俗,菖蒲是端午节节日特色十分鲜明的一种花卉。
传言挂菖蒲可以避邪去恶,还可以使家庭和睦、添福增寿。
所以端午节挂菖蒲的习俗在民间十分受欢迎,不仅是在家庭中挂,也是在一些机构例如学校、银行等布置菖蒲,以为大家带来福气。
关于端午节调查研究报告5篇
关于端午节调查研究报告5篇关于端午节调查研究报告5篇通过调查报告可以全面地,系统地了解调查情况,可以正确认识调查后的优缺点。
那么应该怎么写调查报告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端午节调查研究报告,希望能够帮到你哟!端午节调查研究报告精选篇1“五月五,过端午”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
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喝雄黄酒。
我校积极开展了以“我们的节日端午”为主题的系列活动,现将活动总结如下:一、营造了浓厚的宣传氛围少先队大队部要求各中队在开展“我们的节日端午”活动之前,先向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通过查阅图书、互联网以及向长辈和他人请教等多种途径,搜集有关端午节的由来,了解这一传统节日的`相关知识。
学校还利用演讲、校园广播、宣传栏、少队课等多种方式进行了广泛宣传。
二、开展了“端午节、怀古”等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利用学校例会、国旗下的演讲、主题班(队)会,举行不同形式的诵读活动。
通过开展诵读活动,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真正把诵读活动变成了一次学生潜移默化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
三、“我手绘我心”组织学生制作手抄报同学们通过阅读书籍和上网查询,了解了端午节的相关知识,并配以插图、剪贴画,制作了一张张美观、新颖,图文并茂的手抄报。
四、开展了重安全、讲卫生活动临近盛夏,我校在晨会、各班(队)会广泛开展了安全、卫生健康知识宣传,要求家长在节假日注意学生校外安全及个人卫生。
另外还普及了日常卫生保健知识,从科学角度为全校学生讲解了悬艾草等端午传统习俗,引导学生讲文明、讲科学、讲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五、发动家长力量进行“包粽子”、“观看赛龙舟”等有趣而有意义的活动让孩子们在有趣的活动中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也增进了与亲人之间的感情,让学生时时刻刻心怀感恩之心,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通过本次活动,同学们加深了对端午节的认识,进一步了解了我国的传统节日和过传统节日的意义,更加认同、喜爱传统节日,进一步增强了他们的爱国爱乡情感,提高了科学文明素养,弘扬和培育了民族精神。
端午节历史文化研究报告
端午节历史文化研究报告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世界上备受关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本文将从端午节的起源、传统习俗以及现代发展等方面进行研究,以探索端午节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一、端午节的起源与传说端午节起源于中国古代,起源传说有多种版本,其中最为广泛流传的是关于屈原的故事。
据传,屈原是中国战国时期楚国的伟大诗人和忠臣,他因忧国忧民,担心楚国被侵略而陷入危机,最终选择投江自尽。
当知道屈原投江后,人们纷纷划船来搜寻他的尸体,还有传说中的龙为了保护屈原的尸体,不惜放水肆虐,救援屈原的人民也患上了瘟疫。
为了避免瘟疫的蔓延,人们撒下艾草等草药,并划龙舟以驱逐瘟疫的龙,从而形成了端午节赛龙舟和艾草的习俗。
二、端午节的传统习俗1. 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最具特色的传统习俗之一。
这项活动通常在水域进行,人们组织成队划龙舟,比赛速度和力量。
龙舟上还会有鼓手和舵手,鼓手的节奏和舵手的掌舵技巧能够影响整艘龙舟的前进速度和方向。
赛龙舟不仅是一项竞技活动,更是人们向屈原致敬和祈福的方式。
2. 食粽子: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食用粽子。
粽子是由糯米和其他食材包裹而成,外层通常是由竹叶或者莲叶包裹而成的四角形或者三角形。
粽子的种类有很多,不同地区和民族有不同的制作方法和口味,比如蜜枣粽、豆沙粽等。
粽子的吃法也因地域差异而不同,有些地方喜欢蘸糖吃,有些地方喜欢蘸蜂蜜。
3. 插艾草:端午节还有一个重要习俗就是在门上或者屋内插艾草。
艾草通常是制成束状后插在门梁上或者门前,传说可以驱避恶灵和瘟疫,保佑身体健康。
在小孩子身上或者门口放一串艾草,也有辟邪驱鬼的作用。
三、端午节的现代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现代社会,端午节的庆祝方式也逐渐丰富多样。
除了传统的赛龙舟、食粽子和插艾草等活动外,现在还有更多的创意和现代元素加入其中。
1. 端午文化展览:一些博物馆和文化机构会在端午节期间举办端午文化展览,介绍端午节的历史渊源、民俗风情和相关知识,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端午文化。
关于端午节研究报告
关于端午节研究报告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它始于战国时期,已经有2500多年的历史,在中国以及一些国家和地区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也是为了纪念屈原在汨罗江投身江中的痛苦和跳舞的传说,人们在这一天会举行舞龙舟、吃粽子、挂艾叶等活动。
本研究报告旨在探讨端午节的由来、传统习俗和现代演变。
一、端午节的由来关于端午节的由来,人们有不同的说法。
一种说法是,端午节起源于中国的战国时期,屈原是楚国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和诗人。
但由于受到旁人的种种排斥和诽谤,屈原被流放到南方。
在流放期间,他对国家的疾苦和人民的苦难感同身受,写下了一系列代表中国文化艺术上古时期文学成就的祭词和楚辞。
但是,由于他始终不能让国家和百姓高枕无忧,心力憔悴且忧虑重重,最终选择以身殉国。
而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人们就在每年五月初五的这一天,放龙舟、吃“粽”,挂菖蒲香草和艾叶赶走瘟疫,并拜祭屈原和祖先,以表达对诗人的思念之情和对祖先的感恩之情。
另一种说法是,端午节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民间传说。
传说中,春秋时期楚国的民族英雄屈原,由于反对与秦国勾结而被贬谪到岳麓山。
在此期间,他为爱国操心,希望化悲愤而为力量。
他写下了《离骚》、《天问》等经典诗篇。
后来,屈原跳入汨罗江自尽,以斗争和牺牲,为人民留下了一笔宝贵财富。
此后,人们从此每年在五月初五追念屈原,风靡全国,成为传统习俗。
二、端午节的传统习俗1.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大传统活动。
传说中,当时居住在江边的百姓们听说屈大夫死在了江中,并为了屈大夫这个百姓的领袖的去世而开始划船去搜寻他的尸体。
他们用米饭定型成巧做出龙形,船头模仿龙首,做龙角、龙鳞和龙尾,然后在船上放鞭炮,以示悼念。
慢悠悠的龙舟划行在江中,好像是在搜寻着屈大夫的身影,最终,美丽的汨罗江中,上百条小龙相互竞赛打水,跳上高空,竞逐锋芒,并一再叫嚷。
2.吃粽子粽是由糯米和各种腌肉、蛋黄、花生等馅料包裹而成的,是端午节的传统食品。
关于端午节的研究报告
关于端午节的研究报告标题:端午节的研究报告引言: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它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还有着丰富多样的庆祝活动。
本研究报告旨在探讨端午节的起源、发展和庆祝方式,以及其对中国人民的影响和意义。
一、起源与发展:1. 传统起源:端午节起源于中国古代,据说最早起源于纪念屈原的传说。
屈原是中国古代的伟大爱国诗人,他的死成为了端午节的传统起源。
2. 历史发展:端午节自古以来就有庆祝活动,最早以龙舟竞渡为主要内容,后来逐渐发展出粽子食用、赛龙舟、挂艾草等传统习俗。
二、庆祝方式:1. 龙舟竞渡:是端午节最具特色和传统的庆祝活动之一。
各地会组织龙舟赛,并邀请民众观看、参与。
2. 食用粽子:粽子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食品,由糯米和各种馅料包裹而成。
不同地区和民族有着不同口味的粽子,象征着丰收和平安。
3. 挂艾草:人们会将艾草挂在门上,象征着驱邪和祈福。
4. 龙舞狮舞:在一些地区,人们也会表演龙舞和狮舞,以祈求好运和庆祝节日。
三、对中国人民的影响和意义:1. 传承文化:端午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通过举办传统活动和庆祝方式,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2. 团圆与感恩:端午节是一个重要的家庭团聚时刻,人们会回到家中与亲人共度佳节,表达感恩和团圆之情。
3. 营造节日氛围:端午节带来了一种独特的节日氛围,增强了人们的社会凝聚力和归属感。
4. 促进旅游和经济发展:端午节作为一个重要的民俗节日,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商业机会,对当地旅游和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结论:通过对端午节的研究,我们了解到端午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其庆祝方式丰富多样,如龙舟竞渡、食用粽子、挂艾草等。
端午节不仅对中国人民有着重要的影响和意义,还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促进家庭团圆、旅游和经济发展。
关于端午节的研究报告
关于端午节的研究报告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人们会举行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并有着丰富的传说故事和习俗。
本文将对端午节进行研究,探究其起源、发展和意义。
一、起源与发展端午节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战国时期,大约在公元前278年左右。
最早的端午节与屈原有关,是为了纪念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相传,屈原是春秋时期楚国的忠臣和诗人,因忧国忧民而投江自尽。
为了防止鲤鱼吃掉屈原的尸体,人们纷纷投入江中盛饭等食物,同时在江中放龙舟击浆,驱赶走鱼虾。
这就是端午节最早的起源。
随着历史的发展,端午节逐渐成为传统民俗的一部分。
在唐朝时期,端午节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节日,民间举行龙舟竞渡、佩带香囊和艾草等习俗。
宋朝时期,端午节更是被正式纳入官方假日,并赋予了更多的意义。
在元代,端午节又融入了中国古代医学理论中的“驱邪避疫”观念,在端午节期间采集草药、制作艾包,用于驱除瘟疫。
明清时期,端午节的习俗更加丰富多样,例如划龙舟、赛龙舟、贴菖蒲、食粽子等。
二、传说故事端午节与屈原的故事密切相关。
屈原是中国战国时期楚国的一位重要政治家和文学家,他为了劝谏君王,经历了许多挫折和流亡。
最终,楚国被侵略,屈原在绝望中投江自尽。
为了阻止鱼虾吃掉他的身体,百姓们纷纷划船扬浆,撒下米饭和菖蒲草,希望鱼虾能够吃它们而不是屈原的身体。
此后,人们在端午节期间划龙舟、吃粽子、戴艾草的香囊等,以表达对屈原的纪念和怀念之情。
三、习俗和庆祝活动端午节的习俗丰富多样,因地域和民族差异而有所不同。
其中最为具有代表性的习俗是划龙舟和吃粽子。
划龙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庆祝活动,人们在节日当天举行龙舟竞赛,既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又加强了团队合作和集体荣誉感。
吃粽子则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习俗之一,粽子的形状和食材都有所区别,不仅增加了节日的味道,也代表了丰收和团圆。
此外,端午节还有其他许多特色的习俗,如佩带艾草香囊、采艾草、翻船、贴菖蒲等。
端午节实践研究报告总结(2篇)
第1篇一、研究背景端午节,又称龙舟节、重午节、五月节等,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端午节起源于战国时期,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
端午节期间,人们会举行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佩香囊等活动,以此来祈求健康和平安。
为了深入了解端午节的文化内涵和传承,我们组织了一次端午节实践活动,现将实践报告总结如下。
二、实践活动内容1. 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最具代表性的活动之一。
我们组织了一次模拟赛龙舟活动,让参与者亲身体验这项传统运动。
活动前,我们进行了赛龙舟的相关知识普及,包括龙舟的起源、制作方法、比赛规则等。
活动中,参与者分为多个小组,每个小组在教练的指导下进行龙舟划桨训练。
最后,我们进行了一场激烈的龙舟比赛,参与者们在比赛中发扬团结协作、拼搏向上的精神,展现了端午节的精神风貌。
2. 制作粽子粽子是端午节的传统食品,象征着平安和幸福。
我们邀请了当地有经验的粽子制作师傅,为大家现场教学如何制作粽子。
在师傅的指导下,参与者们亲手包粽子,体验了传统手工艺的魅力。
活动结束后,大家品尝了自己制作的粽子,感受到了浓浓的节日氛围。
3. 挂艾草、佩香囊艾草和香囊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具有驱邪避疫的作用。
我们组织了挂艾草、佩香囊的活动,让参与者了解这一习俗的由来。
活动中,大家亲手制作香囊,并在家中悬挂艾草,以祈求平安健康。
4. 研学旅行为了深入了解端午节的历史文化,我们组织了一次研学旅行。
参观了一系列与端午节相关的历史遗迹,如屈原纪念馆、龙舟博物馆等。
在参观过程中,参与者们了解了屈原的事迹,以及端午节的相关习俗,对端午节的文化内涵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三、实践活动成果1. 提高了参与者对端午节文化的认识。
通过实践活动,参与者们了解了端午节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和传统习俗,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2. 培养了参与者团结协作的精神。
在赛龙舟、制作粽子等活动中,参与者们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培养了团队协作能力。
端午节研究报告的结论与感悟
端午节研究报告的结论与感悟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始于战国时期。
这个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此次研究中,我们围绕端午节的起源、传统习俗以及现代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究,最终得出了以下结论和感悟。
一、端午节起源根据历史文献和现代考察,我们可以确定端午节起源于中国,约始于战国时期。
据《史记》记载,端午节最初是为了纪念屈原的。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他的《离骚》、《天问》等作品至今仍被人们传诵。
屈原生活在春秋时期末期和战国时期初期,因忠于国家而遭贬谪,最终在五月初五这一天投江自尽,以示对国家的爱和忠诚。
在端午节的传说和习俗中,屈原的形象始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除了屈原以外,端午节的起源还与古代民间的祭祀习俗有关,其中包括纪念祖先、祈求丰收和驱除瘟疫等方面。
二、传统端午节习俗端午节是一个充满仪式感和文化内涵的传统节日,有着丰富多彩的民间习俗和仪式。
1. 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最有代表性的一项习俗之一。
据传说,在屈原投江后,居民担心他的身体被鱼虾啃食,于是在江里撒食物以喂饱水里的鱼虾,同时划船寻找他的遗体。
后来,这种划船的形式就演变成了赛龙舟的传统。
2. 食粽子端午节还有一个重要的传统——食用粽子。
粽子是一种由糯米和馅料构成的食物,通常用竹叶包裹,要用水煮或蒸熟。
粽子的种类很多,按地区不同,还有不少各具特色的口味。
3. 贴菖蒲、喝雄黄酒除了赛龙舟、食粽子以外,端午节还有其他一些习俗和仪式。
例如在端午节当天,人们会在门口或房间里贴上菖蒲,以避邪驱瘟。
同时,还有一种习俗是喝雄黄酒,相信会有驱邪、瘟病不入的神秘作用。
三、现代端午节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端午节的意义和内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现代人们在过端午节的同时,也更加关注这个节日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端午节也在不断地适应时代的变化而发生着改变。
1. 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在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腾飞和文化的多元化,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不断地改变。
学习性研究报告端午节
学习性研究报告端午节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在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庆祝。
端午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古代,据传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
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举行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活动是龙舟竞赛和吃粽子。
龙舟竞赛是端午节最重要的传统活动之一,人们组织龙舟队伍在江河湖海中划船,以纪念救溺水而身亡的屈原。
参赛的队伍都会专门制作一艘装饰华丽的龙舟,队员们划动着桨,奋力竞速。
这场比赛不仅考验队员们的力量和配合,还增加了人们的团结合作意识。
吃粽子也是端午节的重要习俗之一。
粽子是一种以糯米为主料,用竹叶包裹而成的食物。
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包制粽子并且分享给亲朋好友。
吃粽子的习俗据说与屈原有关,人们认为屈原为了不被鱼虾吃掉,将自己的粽子投入江中,以此来纪念他的精神。
除了龙舟竞赛和吃粽子,端午节还有其他许多活动,比如穿戴彩绳、挂上艾草和蒲公英等草药,以驱除邪气,保佑身体健康。
此外,还有一些地区会举行舞龙、舞狮等表演,吸引游客和当地居民参观。
端午节不仅是一种文化传统,也是人们表达爱国情怀的时刻。
屈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他的牺牲和他对国家的热爱而设立。
因此,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除了庆祝活动外,还会向屈原默哀并追思他的伟大精神。
在现代社会,端午节已经逐渐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文化节日。
人们会在家庭中举办各种活动,如包粽子比赛、观看龙舟竞赛、品尝美食等。
同时,端午节也成为了旅游的热门时期,各地的龙舟赛和庆祝活动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总的来说,端午节是一个充满乐趣和意义的节日。
它不仅传承了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还体现出了人们对屈原的敬仰和爱国情怀。
通过举办各种活动和庆祝,人们在这一天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并且加深了家人、朋友和社区之间的联系。
端午节的研究性报告
端午节的研究性报告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称为粽子节,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庆祝。
起源于古代中国,端午节有着历史悠久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
本文将从端午节的历史起源,文化传承,节日风俗和现代意义四个方面阐述端午节的研究性报告。
一、端午节的历史起源端午节起源于中国5000多年前,与屈原(前340-287年)有关,他是祖国文化中的一位伟大文学家、爱国主义者和政治家。
屈原生活在楚国,以才华出众而享有盛名。
在当时的时候,邻国秦国威胁到了楚国的安全,楚国内部的争斗又让楚国陷入恶性循环之中。
当时的屈原众志成城,向国王和主要大臣各自陈述了自己的建议。
可是,由于有人暗中诬告他,他被贬斥为州散。
在离开首都之前,他写下了《离骚》和《天问》,永载文学史。
屈原贬为乡间,他思念国度,思念人民,思念自己曾担任的职位,心情萎靡;加上他是秋天出生,更增加了他的忧愁。
五月初五日,屈原走到汨罗江边,心中感慨万千,痛苦交织,不堪忍受,在江边投身而亡,后来,为了纪念这位爱国诗人屈原,人们将五月初五日定为端午节,以示悼念。
二、文化传承端午节是继春节和中秋节之后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是中华民族非常重要的文化现象之一。
许多端午节的传统习俗还被保留了下来。
人们通常会在端午节吃粽子,传说起源于屈原死后在汨罗江中的遗体遭鱼妖侵食,他经过一个牛头马面,识破鱼妖的诡计,将粽子投入江中喂鱼,使得鱼妖为之扼腕而叹。
因此,人们在端午节吃粽子,以纪念屈原。
此外,端午节的传统习俗还有赛龙舟、贴艾草、挂芦荟、喝雄黄酒、健身、游戏等等。
三、节日风俗端午节的风俗非常丰富多彩,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赛龙舟。
赛龙舟这项传统运动起源于楚国,它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和团队精神。
在现代,很多国家也开始对赛龙舟进行了推广,认为它是一项很好的健身运动,如果让世界各地的人们都了解并接受这一节日风俗,那么就可以很好的弘扬中华文化,向外界展示我们的传统文化。
四、现代意义随着时间的推移,端午节的含义也不断地丰富和深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端午节研究性学习报告不要遗忘端午节题目:不要遗忘端午节研究人员:xxx研究背景:端午节来了,看到市场上绿油油的粽子,家家户户忙着包粽子、煮鸡蛋。
因此,我发现了端午节对中国人来说的重要性,因此,我便提出了这次研究性学习报告的题目——不要遗忘端午节。
研究目的:此次研究性学习报告让同学们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及其习俗,懂得端午节的重要性。
不能让端午节被我们遗忘掉。
研究方法:网上查阅,询问父母研究时间:6月14日—6月16日研究过程与内容:通过查资料,我找到了端午节的来历:1. 据说,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
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
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
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
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2.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
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
3. 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
这则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
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投奔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
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
吴王阖闾死后,其孙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
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太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
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端午节的习俗:悬艾叶菖蒲: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
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
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
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
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
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
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可见,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
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
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端午节上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是各种各样,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种种形式: 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
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
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
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
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端午食粽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
粽子,又叫“角黍”、“筒粽”。
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
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
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
”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
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
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
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
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
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
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
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
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
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
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研究价值:此次研究性学习报告让同学们知道了端午节的来历及其习俗,懂得端午节的重要性。
研究体会:我知道了端午节的习俗和来历。
下面是三个励志小故事,不需要的朋友可以下载后编辑删除!!!谢谢~~~你可以哭泣,但不要忘了奔跑2012年,我背着大包小包踏上了去往北京的火车,开启了北漂生涯。
彼时,天气阴沉,不知何时会掉下雨滴,就像我未知的前方一样,让人担忧。
去北京的决定是突然而果决的,我在宿舍纠结了一天,然后在太阳逃离窗口的时候打电话告诉父母,我要到首都闯一闯。
消息发出去之后,并没有预料之中的强烈反对,父亲只给我回了一个字:好。
就这样看似毫无忧虑的我,欣喜地踏上了北上的路。
有些事情只有真正迈出第一步的时候,才会迎来恐惧。
当我踏上北上的列车时,才惊觉对于北京,除了天安门、央视大楼这些着名建筑,我知之甚少。
俗话说无知者无畏,可于我而言,这句话并不适用,因为在坐上火车那一刻,我就开始对未来胆战心惊,毫无底气。
火车开动之后,我的心情变得更加复杂而紧张,甚至一度心生退意。
人类果然是一个无解的方程式,看似无畏的勇气背后不知藏下了多少怯懦和犹豫。
旁座的姐姐见我一人,开始和我有一搭没一搭地聊起了天。
几分钟后,我们竟如同许久未见的好友一般,开始聊起了各自的生活。
我说出了自己的恐惧与未见,期冀从她那里得到些许安慰和鼓励。
出乎意料地,她并没有说一些心灵鸡汤般的哲理语句,反而给我讲了一个故事,一个让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印象深刻,每次想起便会荷尔蒙再度升高的故事,一个她自己的故事。
那是一段并不愉快的经历,整段经历是蜿蜒前行的。
高考中,她因为做错了三道大题,成为家里的罪人。
朋友极尽嘲笑,亲戚们也开始暴露自己毒舌的属性,父母当时并没有过多指责,因为他们正在跟自己的兄弟姐妹们为了祖母的遗产争得死去活来。
那被人类歌颂的血缘、亲情,在所有的利益面前瞬间分崩离析。
那时的她,像极了一个被遗弃的孩子。
或是为了远离当时一片狼藉的场面,家境拮据的她,怀着可能被众叛亲离的勇气,报考了一个三本院校。
当她怀揣着自己暑假赚的6000块钱踏进学校的时候,她以为一切喧闹终将与自己隔绝。
但是事实上,天真的想法只维系了几天,便不攻自破。
专业老师并不看好这个寡言少语的孩子,因为在她看来,法律专业除了要掌握专业知识之外,利索的嘴皮子也是一名律师出人头地不可缺少的法宝,而这个孩子,显然并没有这方面的天赋。
糟糕的情况在不断地蔓延,那段时期,她如同造物者手中的失败品,什么都做不好,注意力像手中的沙子一般怎么握都握不住。
课文理解不了,丧失阅读能力,法律条款、单词统统在跟她作对,连最简单的问题都会堵住她的嘴。
考试更不用提了,考前总是睡不好觉,刚迈进考场全身就开始发抖,像个从来没有上过战场的士兵一样。
她一直溺在泪水中,从未上岸,深度抑郁,一度心生退学的想法。
她深夜给母亲打去电话,想要获取安慰,家人说当初你自己做的决定,于是她只好自己硬撑着。
为了防止自己再胡思乱想,她报了八门选修课,把自己的时间填得满满的。
为了应付每科超过6000字的论文,她总是第一个跑到食堂去打饭,背日语,背法语,做英语听力,背法律常识虽不至于像匡衡一样凿壁偷光,但是只要有光的地方,她都待过。
一个追着阳光跑的人,是永远不会输在路上的。
在不停歇的灌输之下,大脑勉强接受了来自外界的压迫。
虽不能到达天才的地步,但是起码恢复了正常的记忆功能。
四年的大学生涯也在马不停蹄中准备落下帷幕,为了能够拿到好的工作机会,她到处参加比赛,只是为了让自己在与聘用单位较量时能够多一点筹码。
与此同时,她还要忙毕业论文。
在有限的时间内打一场不能失败的战争,是那时她的唯一目标。
上天果然不会亏待努力的人,她的毕业论文很惊艳,老师甚至生出了让她留校任教的打算,不过还是被她拒绝了,因为她已经进入了当地最着名的一家律师事务所。
在刚进入事务所的时候,她过去光鲜的外衣再次黯然失色。
为了能够追赶同事的步伐,她过上了每天哒哒哒飞速敲打键盘的生活。
为了跟进一个案子,她常常整夜都在做准备,等到一切就绪时,晨光也恰好如期而至。
如今,她已经成为北京最着名的律师事务所的招牌律师之一。
这次她本可坐飞机回京,只是因为贪恋沿途的风景才会与我相遇。
在最难熬的时光要学会一路狂奔,不要多想,也不要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人生来便是要努力的,你可以哭泣,但是不要忘了奔跑。
她拍着我的肩膀,身上散发着莲花的香味,清新而让人愉悦。
终点站很快到达,天空依然阴沉着,不知下一秒云上染墨,雨滴降落,还是阳光冲破云雾,普照大地。
当我与她告别,重新背着沉重的行李,阔步向前,我知道等待我的不一定是美好的未来,但是只有拼一拼,才足够对得起自己。
每个人都有一个蜕变的过程,这个过程只能自己咬着牙度过,熬过了便化茧成蝶,熬不过,便像蒲公英一样,被生活的风吹着走。
一辈子走好一条路有两个西班牙人,一个叫布兰科,一个叫奥特加。
虽然他们同龄,又是邻居,但家境却相差很远。
布兰科的父亲是一个富商,住别墅,开豪车。
而奥特加的父亲却是一个摆地摊的,住棚屋,靠步行。
从小,布兰科的父亲就这样对儿子说:“孩子,长大后你想干什么都行,如果你想当律师,我就让我的私人律师教你当一名好律师,他可是出名的大律师;你如果想当医生,我就让我的私人医生教你医术,他可是我们这里医术最高的医生;如果你想当演员,我就将你送去最好的艺术学校学习,找最好的编剧和导演来给你量身定做角色,永远让你当主角;如果你想当商人,那么我就教你怎样做生意,要知道,你老爸可不是一个小商人,而是一个大商人,只要你肯学,我会将我的经商经验全都传授给你!”奥特加的父亲则总是这样对儿子说:“孩子,由于爸爸的能力有限,家境不好,给不了你太多的帮助,所以我除了能教你怎样摆地摊外,再也教不了你任何东西了。
你除了跟我去学摆地摊,其他的就是想也是白想啊!”两个孩子都牢牢地记住了自己父亲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