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非实性结节处理指南

肺非实性结节处理指南
肺非实性结节处理指南

Fleischner学会肺非实性结节处理指南解读2005年Fleischner学会公布了关于肺小结节的处理指南,现在这些标准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是,越来越多的临床工作者认识到其在肺非实性结节处理策略方面的局限性,尤其是缺少对此类单发或多发结节细节的认识。基于肺非实性结节的定义和2011年初由国际肺癌研究会(IASLC)、美国胸科学会(ATS)、欧洲呼吸学会(ERS)联合公布的肺腺癌的国际多学科分类标准bJ。结合近年来的有关文献,neischner学会制定了6条推荐指南,其中3条是关于孤立性肺非实性结节的,另外3条针对多发肺非实性结节。最后讨论了目前仍存在的需要进一步研究的争议问题。

该指南是对大量肺非实性结节研究的文献进行系统性回顾总结的结果。与2005年发布的关于实性肺结节的处理指南相比有以下区别:(1)该指南没有像以往那样将吸烟者、戒烟者或从未吸烟者区分开,原因是尽管吸烟者有更大可能罹患癌症而且往往预后更差,但仍没有足够的数据来支持完全基于吸烟史而使用不同的指南。(2)其他已知的危险因素,包括肺癌家族史和暴露于潜在的致癌因子中也没有单独区分。(3)由于MSCT的广泛应用,多发肺非实性结节的检出率日益增多,因此该指南将多发非实性肺结节纳入其中。鉴于这些病变更加复杂,该指南比2005版更有弹性,每一个具体的建议都有特定的补充说明。

推荐指南一

孤立的、直径≤5 mm的纯磨玻璃密度结节(GGNs)不需要CT随访观察。

1.理由:(1)此类病变可能是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typical adenomatous hyperplasia,AAH),尽管AAH和腺癌之间的关系已有研究报道,但AAH恶变需要多长时间仍未知,这些病变随访几年后通常还是稳定的,而且常常没有任何表现。(2)研究表明,纯GGNs平均倍增时间超过3—5年,使监测此类病变的变化更加困难。(3)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对≤5 mm的GGNs 病变进行准确定量测定非常困难,病变大小的测量容易受到观察者间和观察者自身变异性的影响,可重复性差。因此,常规CT随访这种病变可能导致结果不确定,同时浪费医疗资源,并会给患者带来过量辐射。2.补充说明:(1)连续1 mm图像是监测微小无症状结节增长的最佳选择,尤其对纯GGNs。有必要采用连续薄层CT(1 mm层厚)以确认病灶是否为真实的GGNs,尽可能避免在厚层图像(通常是5 mm)上将实性结节误以为非实性结节(图1,2)。

(2)任何大小的纯GGNs,有肺外恶性肿瘤史并不影响遵循这些指南。因为有数据表明,纯GGNs罕见转移性。

推荐指南二

孤立的、直径>5 mm的纯GGNs,发现病变后3个月进行CT复查以确定病变是否依然存在;如果病变仍然存在且没有变化,则每年cT随访复查,至少持续3年。

1.理由:(1)发现病变后3个月进行全胸CT随访基于以下考虑:首先,纯GGNs和部分实性结节都可能在短期随访后消失,如病变消失则可以避免患者过长时间的猜疑和焦虑(图3,4)。第二,最初的短期随访还能确保迅速增大的病变得到有效检测,例如在黏液型腺癌患者中就会出现。第三,如果在发现病变后,并没有保存其薄层图像,执行短期随访还可继续获得薄层图像作为基线。(2)据IASLC—A TS—ERS肺腺癌新分类,大多数此类病变要么被证实为良性,要么证实为AAH、原位腺癌(adenocarcinoma in situ,AIS)或微浸润腺癌(minimally invasive adenocarcinoma,MIA),因此密切监测其形态学细微变化,强调使用CT 长期随访复查,可避免过度诊断和不必要的手术。(3)此类表现的病变在形态学上良、恶性仍有较大的重叠,目前除了手术切除之外还没有可靠的方法来判断病变的病理特征,密切监测可以保证在发现病变后早期识别。随访中提示恶性的危险因素包括:病变直径超过10 mm

和具有肺癌病史。(4)最重要的是,在随访监测过程中发现病变增长后进行手术切除的病变,cT随访造成的时间耽搁对患者预后没有任何不利影响(图5,6)。

2.补充说明:(1)目前,没有疾病初期使用抗生素的指征。(2)对该类病灶的准确监测要求CT扫描技术前后统一。虽然首次CT检查可能采用5 mm层厚图像重建,随访检查应该包括连续1 mm层厚图像,并使用低剂量技术。(3)由于小的纯GGNs在PET上常不显像;而且此类病变常为局灶性,特别是

推荐指南三

孤立的部分实性GGNs,特别是实性成分>5 mm的病变,3个月后复查发现病变增大或没有变化时,应该考虑其为恶性可能。

1.理由:(1)大量研究证明,不管结节大小,部分实性GGNs较纯GGNs及实性结节恶性可能性大,因而需要更加积极的诊断。(2)虽然GGNs病变内实性成分的增多强烈提示病变为浸润性腺癌,但内部实性成分<5 mm的病变例外,因为这些病变常常被证实是AIS或MIA,提示保守处理。

2.补充说明:(1)因为这些病变在随访过程中可能消失,因此强烈建议首次检查3个月后进行复查,观察其变化。随访中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年龄、性别、患肺癌的高危因素、吸烟史、多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应该谨慎的是体积缩小、密度增加的病变也完全可能是恶性。

(2)实性成分大小的测量以及实性成分和磨玻璃密度(GGO)含量百分比的测量尤为重要。实性成分越多,浸润性腺癌的可能越大,预后越差。测量非实性结节的直径取其长、短径的平均值。实性成分的大小是在纵隔窗上病变截面处测量其最大直径。(3)此类结节强调采用连续薄层低剂量CT扫描,虽然已经提出了许多定量分析非实性结节的方法,但目前意见仍不统一。(4)特别关注内部实性成分很少或直径<5 mm的GGNs (图7,8),这些病变如果是肿瘤,应归类为MIA。如行根治性切除,其生存率100%。但在特定情况下(例如患者无手术适应证时)也应该像纯GGNs一样提出更为保守的治疗方法。(5)对于直径8—10 mm的部分实性GGNs,建议18F-FDG PET-CT进一步分析,有利于更准确地评估预后以及优化术前分期。(6)与>5 mm的纯GGNs的建议类似,不推荐经皮或经支气管肺穿刺活检用于部分实性结节,除非不能进行外科手术。在外科手术切除方面,局限性胸腔镜下楔形切除或节段切除术可以代替标准肺叶切除术。

推荐指南四

多发的、直径<5 mm的、边界清楚的GGNs,应采取比较保守的方案,建议2年和4年CT 随访。

1.理由:直径<5 mm的多发GGNs中任一病变演变成浸润性癌的可能性尚未确定,但并不大于同类的单发病变(图9,10)。

2.补充说明:多发微小的GGO病变还应考虑到其他病变的可能,如吸烟者的呼吸性细支气管炎。

推荐指南五

多发纯GGNs,至少1个病变直径>5 mm,但没有特别突出的病灶,推荐首次检查后3个月CT随访,之后长期随访,至少3年。

1.理由:虽然目前关于孤立性和多发纯GGNs 恶性可能性的报道有争议,而且一些研究表明,大的病变更有可能发展成浸润性癌,但随访耽搁的时间并不影响患者的预后,因此无论患者是否有吸烟史,仍推荐每年cT随访,长期监测(图11—13)。

2.补充说明:与指南二类似。(1)使用一致的CT技术与低剂量连续薄层CT扫描;(2)没有常规使用18F—FDG PET-CT的临床指征,尤其是对8—10 mm的病变;(3)没有常规经皮或经支气管肺穿刺活检的临床指征;(4)随访过程中测量技术必须前后统一。

推荐指南六

有突出病灶的多发GGNs,主要病变需进一步积极处理。在首次检查后3个月进行CT随访证实病灶仍然存在,建议对较大病灶进一步给予更积极的诊断和处理,尤其是对内部实性成分直径>5 mm的病灶。

1.理由:(1)尽管目前还没有可靠的方法来区分多原发癌和肺内转移瘤,但有报道指出,基因分析和更细化的病理亚型分类证实多发非实性结节是典型的多原发性肺癌,需要外科切除,除非具有黏液腺癌的病史。(2)虽然目前关于主要突出病变的定义不统一,但病灶内实性成分直径>5 mm的GGNs,>10 mm的纯GGNs,具有毛刺轮廓、空泡征或网格征的不典型的部分实性结节,纯GGNs或内部实性成分直径<5 mm的部分实性结节,若随访过程中出现病灶增大或密度升高;或者实性结节出现浸润性病灶特征,均要高度怀疑恶性(图14~17)。(3)在外科手术切除病例中,8%~22%能发现多原发肺癌,CT筛查中发现腺癌的患者,最多18%为多原发肺癌。多发GGNs的术后生存率与同一分期的孤立性肺癌患者相似。2.补充说明:(1)与指南三中应用于部分实性GGNs的处理相似。需要强调的是,应考虑使用18F.FDG PET.CT来进一步确定8~10 mm病变的特征。(2)考虑到多个亚肺叶切除术后患者可长期生存的报道。具有手术指征的多发GGNs的患者,推荐可视胸腔镜下局限性肺楔形切除或肺段切除;(3)肺癌外科手术切除病例,建议每年cT随访监测,至少随访3年以上。极少数患者会新发恶性肿瘤。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尽管关于GGNs的研究已经十余年,但仍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

1.AAH或AIS进展为浸润性癌需要多长时间? 最初表现为纯GGNs的病变,随访中75%的病灶增大,17%的病灶内部出现实性成分,23%病灶内部实性成分增多。对这些病变的演变认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更多的数据支持。

2.如何将CT表现与新的IASLC.ATS—ERS分类关联?尽管可以沿用以前确定的CT,WHO 分类相关性,但仍需要前瞻性研究的验证。

3.在确诊为浸润性癌的患者中生物标志物的角色是什么?是否可以用生物标记物决定表型和帮助鉴别其是否有侵袭性。

4.当怀疑非实性结节是浸润性癌时传统的保肺手术是否适用?在这种情况下,什么是最佳的外科手术方式?

5.肺非实性结节的自然病史有待于进一步前瞻性数据的积累,必须进一步开发可靠的定量方法来三维评估非实性结节。尽管许多文献提出了很多有益的建议,但迄今为止没有一个方法得到认可并推荐使用。

6.美国国家肺癌筛查计划(NLCST)初步结果的意义目前尚不确定,其数据的进一步分析是否会影响非实性结节的处理策略尚有待明确。

7.测量部分实性结节中实性成分和GGO含量的比例对未来肺癌TNM分期是否有意

实性和亚实性肺结节

实性和亚实性肺结节临床处理--ACCP最新肺结节诊疗指南简介目前公认的肺结节(pulmonary nodule)的定义是:边界清楚的、影像学不透明的、直径在3cm、周围完全被含气肺组织包绕的单发或多发的肺部结节,不伴肺不张、肺门肿大和胸腔积液。依据在CT下肺结节能否完全遮盖肺实质可将肺结节分为实性结节和亚实性结节,而后者又可细分为纯磨玻璃结节和部分实性结节。 依据结节的大小以8mm为界,将≤8mm的肺结节定义为亚厘米结节(subcentimeter nodules)。将直径〉3cm的病灶定义为肺部肿物(lungmass)而非结节,根据既往研究,这种直径〉3cm的肺部肿物通常为恶性。当CT发现结节密度呈良性钙化灶(弥散的、中央的、薄层的或爆米花样钙化形式)、结节内脂肪样低密度(如错构瘤)或动静脉畸形等良性特征时,可随访观察或不随访,以避免不必要的检査,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和设备的发展,尤其是多层螺旋CT的普及,肺结节的检出率明显增高。因此,肺结节的临床处理与决策逐渐成为困扰临床医生的问题之一。除了初诊时根据影像特征判断良、恶风险并选择进一步检查外,随访是常用的方法。用什么工具随访、随访频率如何以及随访监测到多长时间为止,是临床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实际问题。本文基于2013年美国胸科医师学院(ACCP)发布的第3版对单发或多发肺结节的临床处理路径指南,就性质不确定性肺结节临床处理进展综述如下。 一、影像学评估 在胸部X线检査中,肺结节的检出率仅为0.09%~0.20%,而CT则能髙达40%~60%,且目前关于胸部X线检査对判断肺结节性质以及良恶性的研究很少,因此胸部CT检查是判断肺结节特征(包括结节大小、边界特征及密度)的主要依据。 当患者胸部CT检查确定存在肺部结节时,需要对患*既往CT图像的同一部位进行重审。结节的大小和特征信息对于良恶性判断以及制定后续治疗方案有着重要的意义。研究结果显示,不论是实性结节还是亚实性结节,亚厘米结节的恶性程度均偏低。与边界光滑的肺结节相比,边缘有毛刺或边界不规则的肺结节的恶性概率增加5倍;具有胸膜凹陷征的肺结节的恶性概率增加1倍;血管征和分叶状则分别使恶性概率增加70%和10%。 二、临床处理策略 目前,基于肺结节类型、恶性概率分级(很低度:〈5%;低-中度:5%-65%;髙度:〉65%)、肺癌危险因素和潜在手术风险(包括术前心血管及肺功能评估、术后并发症等),肺结节患者有3个基本的处理策略:(1)外科手术治疗;(2)非手术活检;(3)连续CT扫描密切随访观察。 毫无疑问,外科手术治疗是明确诊断的金标准。对于具有高度恶性(〉65%)概率的肺结节,推荐处理策略就是外科手术,除非患者存在手术禁忌证或者无法耐受手术。外科手术治疗主要包括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开胸以及纵隔镜。胸腔镜楔形切除术是诊断高度恶性肺结节的首选方法,大规模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VATS下肺段或肺叶切除的并发症发生率(26%)显著低于开胸手术治疗(35%)。 非手术活检作为有创检查,常被用来明确良恶性诊断,具有潜在的风险,适用于中度恶性概率(10%~60%)肺结节明确诊断,或者患者要求术前获得明确的恶性证据,尤其是预期手术并发症较高的患者。非手术活检主要包括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针吸活检(TTNB)、支气管镜结合支气管内超声(EBUS)、电磁导航支

实性和亚实性肺结节

实性和亚实性肺结节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实性和亚实性肺结节临床处理--ACCP最新肺结节诊疗指南简介目前公认的肺结节(pulmonary nodule)的定义是:边界清楚的、影像学不透明的、直径在3cm、周围完全被含气肺组织包绕的单发或多发的肺部结节,不伴肺不张、肺门肿大和胸腔积液。依据在CT下肺结节能否完全遮盖肺实质可将肺结节分为实性结节和亚实性结节,而后者又可细分为纯磨玻璃结节和部分实性结节。 依据结节的大小以8mm为界,将≤8mm的肺结节定义为亚厘米结节(subcentimeter nodules)。将直径〉3cm的病灶定义为肺部肿物(lungmass)而非结节,根据既往研究,这种直径〉3cm的肺部肿物通常为恶性。当CT发现结节密度呈良性钙化灶(弥散的、中央的、薄层的或爆米花样钙化形式)、结节内脂肪样低密度(如错构瘤)或动静脉畸形等良性特征时,可随访观察或不随访,以避免不必要的检査,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和设备的发展,尤其是多层螺旋CT的普及,肺结节的检出率明显增高。因此,肺结节的临床处理与决策逐渐成为困扰临床医生的问题之一。除了初诊时根据影像特征判断良、恶风险并选择进一步检查外,随访是常用的方法。用什么工具随访、随访频率如何以及随访监测到多长时间为止,是临床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实际问题。本文基于2013年美国胸科医师学院(ACCP)发布的第3版对单发或多发肺结节的临床处理路径指南,就性质不确定性肺结节临床处理进展综述如下。 一、影像学评估 在胸部X线检査中,肺结节的检出率仅为%~%,而CT则能髙达 40%~60%,且目前关于胸部X线检査对判断肺结节性质以及良恶性的研究很

肺非实性结节处理指南

Fleischner学会肺非实性结节处理指南解读2005年Fleischner学会公布了关于肺小结节的处理指南,现在这些标准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是,越来越多的临床工作者认识到其在肺非实性结节处理策略方面的局限性,尤其是缺少对此类单发或多发结节细节的认识。基于肺非实性结节的定义和2011年初由国际肺癌研究会(IASLC)、美国胸科学会(ATS)、欧洲呼吸学会(ERS)联合公布的肺腺癌的国际多学科分类标准bJ。结合近年来的有关文献,neischner学会制定了6条推荐指南,其中3条是关于孤立性肺非实性结节的,另外3条针对多发肺非实性结节。最后讨论了目前仍存在的需要进一步研究的争议问题。 该指南是对大量肺非实性结节研究的文献进行系统性回顾总结的结果。与2005年发布的关于实性肺结节的处理指南相比有以下区别:(1)该指南没有像以往那样将吸烟者、戒烟者或从未吸烟者区分开,原因是尽管吸烟者有更大可能罹患癌症而且往往预后更差,但仍没有足够的数据来支持完全基于吸烟史而使用不同的指南。(2)其他已知的危险因素,包括肺癌家族史和暴露于潜在的致癌因子中也没有单独区分。(3)由于MSCT的广泛应用,多发肺非实性结节的检出率日益增多,因此该指南将多发非实性肺结节纳入其中。鉴于这些病变更加复杂,该指南比2005版更有弹性,每一个具体的建议都有特定的补充说明。 推荐指南一 孤立的、直径≤5 mm的纯磨玻璃密度结节(GGNs)不需要CT随访观察。 1.理由:(1)此类病变可能是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typical adenomatous hyperplasia,AAH),尽管AAH和腺癌之间的关系已有研究报道,但AAH恶变需要多长时间仍未知,这些病变随访几年后通常还是稳定的,而且常常没有任何表现。(2)研究表明,纯GGNs平均倍增时间超过3—5年,使监测此类病变的变化更加困难。(3)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对≤5 mm的GGNs 病变进行准确定量测定非常困难,病变大小的测量容易受到观察者间和观察者自身变异性的影响,可重复性差。因此,常规CT随访这种病变可能导致结果不确定,同时浪费医疗资源,并会给患者带来过量辐射。2.补充说明:(1)连续1 mm图像是监测微小无症状结节增长的最佳选择,尤其对纯GGNs。有必要采用连续薄层CT(1 mm层厚)以确认病灶是否为真实的GGNs,尽可能避免在厚层图像(通常是5 mm)上将实性结节误以为非实性结节(图1,2)。 (2)任何大小的纯GGNs,有肺外恶性肿瘤史并不影响遵循这些指南。因为有数据表明,纯GGNs罕见转移性。 推荐指南二 孤立的、直径>5 mm的纯GGNs,发现病变后3个月进行CT复查以确定病变是否依然存在;如果病变仍然存在且没有变化,则每年cT随访复查,至少持续3年。 1.理由:(1)发现病变后3个月进行全胸CT随访基于以下考虑:首先,纯GGNs和部分实性结节都可能在短期随访后消失,如病变消失则可以避免患者过长时间的猜疑和焦虑(图3,4)。第二,最初的短期随访还能确保迅速增大的病变得到有效检测,例如在黏液型腺癌患者中就会出现。第三,如果在发现病变后,并没有保存其薄层图像,执行短期随访还可继续获得薄层图像作为基线。(2)据IASLC—A TS—ERS肺腺癌新分类,大多数此类病变要么被证实为良性,要么证实为AAH、原位腺癌(adenocarcinoma in situ,AIS)或微浸润腺癌(minimally invasive adenocarcinoma,MIA),因此密切监测其形态学细微变化,强调使用CT 长期随访复查,可避免过度诊断和不必要的手术。(3)此类表现的病变在形态学上良、恶性仍有较大的重叠,目前除了手术切除之外还没有可靠的方法来判断病变的病理特征,密切监测可以保证在发现病变后早期识别。随访中提示恶性的危险因素包括:病变直径超过10 mm

肺结节亚洲共识指南推荐

肺结节亚洲共识指南推荐 指南推荐: 1. 性质未明肺结节 1.1 推荐:在胸片上新发现一个性质未明肺结节时,回顾该患者之前做的影像检查。 1.2 推荐:对于大小在 2 年内变化不明显的性质未明的肺结节,高危患者每年做 CT 筛查时间超过 2 年 1.3 推荐:对于胸片发现性质未明的肺结节患者,行低剂量螺旋 CT(最好是薄层)了解结节的特征,评估其为恶性的可能性(表1) 2. > 8 mm 性质未明的实性结节 2.1 推荐:对于 > 8 mm 性质未明的实性结节,应该由一个中心的多学科处理。这个中心应有 CT/PET,良性病变的诊断能力(如肺结核)还有活检(手术或微创) 2.2 推荐:对于 > 8 mm 性质未明的实性结节,根据临床判断其为恶性的可能性。如果可能,使用一个有适当区域注意事项说明的验证模型做定量评估。 2.3 推荐:对于 > 8 mm 性质未明的实性结节,有一下情况应该用 CT 进行监测: ?临床上预测其为恶性的概率很低 (<5%)?活检阴性,PET 评价病灶非高代谢

?尽管充分了解疾病有进展的风险,患者更愿意这种非侵入性的处理方式 2.4 推荐:对于 > 8 mm 性质未明的实性结节,需要在 3-6 月,9-12 月,18-24 月进行连续的薄层 CT 的监测,之后,根据临床的判断和患者的意愿每年做一次。 2.5 推荐:对于 > 8 mm,其为恶性的可能性为 5-60%(中度)的性质未明的实性结节,在手术活检或继续做影像学监测前,可以考虑做 PET 进一步明确结节的特征。注意不能用 PET 进行筛查。 2.6 推荐:对于 > 8 mm,其为恶性的可能性 > 60%(高)的性质未明的实性结节,功能性成像技术对术前进行分期可能比对结节的特征描述更重要。 2.7 推荐:对于 > 8 mm 性质未明的实性结节,在以下情况下进行非手术活检: ?临床上预测其为恶性病变的可能性为中度(5-60%) ?PET 显示结节高代谢 ?非手术活检结果为可疑阳性 ?患者已充分了解介入性诊断的程序 2.8 推荐:如果结节为恶性的可能性大,PET 可以进行术前分期,查找之前没有被发现的转移。 2.9 推荐:对于 > 8 mm 性质未明的实性结节,若患者选择手术活检,推荐行微创手术2.10 推荐:对于 > 8 mm 性质未明的实性结节,临床医生在作出处理前应该充分考虑患者的经济情况

肺部实性结节的良、恶性鉴别诊断

肺部实性结节的良、恶性鉴别诊断 肺部实性结节良恶性在ct及pet-ct上的鉴别诊断 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 benign versus malignant differentiation with ct and pet-ct 原著:ann leung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斯坦福大学医学中心放射科 robin smithuis荷兰leiderdorp rijnland医院放射科 翻译:windyday 概述:肺部实性结节的鉴别诊断是很重要的,其良恶性直接关系着后期的临床管理。在这一讲里我们将讨论一些基于ct及pet-ct上的表现如何来鉴别病变良恶性的新方法。 ct:良性—恶性病变 钙化: 弥漫性、中心性、板层样或是爆米花样的钙化是良性病变的钙化形式。这种钙化形式的病变见于肉芽肿性疾病及错构瘤。除些之外所有形式的钙化都不应该被认为是良性病变的征象。上面规则需除外的是当已知病人有其他系统原发肿瘤时。例如:弥漫型钙化可见于骨肉瘤或软骨肉瘤。同样中心性和爆米花样的钙化可见于以前进行过化疗的胃肠道肿瘤患者。 大小 肺部实性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 ,简称spn)的定义是肺间质内<3cm的单一病变、而且无相关的肺不张或淋巴结病。 直径>3cm的病变我们一般称之为肿块。一般情况下它通常是恶性病变,而小于3cm的病变则即可能是良性病变又可能是恶性病变。 swensen 等研究肺部实性结节大小与一个高肺癌风险群组的恶变机会的关系。其研究结果被列于下表:其结论是:良性实性结节在所有探查出病变中占率是非常高的,特别是当病变小的时候。在所有大小<4 mm的两千多个病变中无一例为恶性病变。

实性和亚实性肺结节

实性和亚实性肺结节临床处理--ACCP最新肺结 节诊疗指南简介 目前公认的肺结节(pulmonary nodule)的定义是:边界清楚的、影像学不透明的、直径在3cm、周围完全被含气肺组织包绕的单发或多发的肺部结节,不伴肺不张、肺门肿大和胸腔积液。依据在CT下肺结节能否完全遮盖肺实质可将肺结节分为实性结节和亚实性结节,而后者又可细分为纯磨玻璃结节和部分实性结节。 依据结节的大小以8mm为界,将≤8mm的肺结节定义为亚厘米结节(subcentimeter nodules)。将直径〉3cm的病灶定义为肺部肿物(lungmass)而非结节,根据既往研究,这种直径〉3cm的肺部肿物通常为恶性。当CT发现结节密度呈良性钙化灶(弥散的、中央的、薄层的或爆米花样钙化形式)、结节内脂肪样低密度(如错构瘤)或动静脉畸形等良性特征时,可随访观察或不随访,以避免不必要的检査,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和设备的发展,尤其是多层螺旋CT的普及,肺结节的检出率明显增高。因此,肺结节的临床处理与决策逐渐成为困扰临床医生的问题之一。除了初诊时根据影像特征判断良、恶风险并选择进一步检查外,随访是常用的方法。用什么工具随访、随访频率如何以及随访监测到多长时间为止,是临床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实际问题。本文基于2013年美国胸科医师学院(ACCP)发布的第3版对单发或多发肺结节的临床处理路径指南,就性质不确定性肺结

节临床处理进展综述如下。 一、影像学评估 在胸部X线检査中,肺结节的检出率仅为0.09%~0.20%,而CT 则能髙达40%~60%,且目前关于胸部X线检査对判断肺结节性质以及良恶性的研究很少,因此胸部CT检查是判断肺结节特征(包括结节大小、边界特征及密度)的主要依据。 当患者胸部CT检查确定存在肺部结节时,需要对患*既往CT图像的同一部位进行重审。结节的大小和特征信息对于良恶性判断以及制定后续治疗方案有着重要的意义。研究结果显示,不论是实性结节还是亚实性结节,亚厘米结节的恶性程度均偏低。与边界光滑的肺结节相比,边缘有毛刺或边界不规则的肺结节的恶性概率增加5倍;具有胸膜凹陷征的肺结节的恶性概率增加1倍;血管征和分叶状则分别使恶性概率增加70%和10%。 二、临床处理策略 目前,基于肺结节类型、恶性概率分级(很低度:〈5%;低-中度:5%-65%;髙度:〉65%)、肺癌危险因素和潜在手术风险(包括术前心血管及肺功能评估、术后并发症等),肺结节患者有3个基本的处理策略:(1)外科手术治疗;(2)非手术活检;(3)连续CT扫描密切随访观察。 毫无疑问,外科手术治疗是明确诊断的金标准。对于具有高度恶性(〉65%)概率的肺结节,推荐处理策略就是外科手术,除非患者存在手术禁忌证或者无法耐受手术。外科手术治疗主要包括电视胸腔

肺结节良性几率多大

肺结节良性几率多大 肺结节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肺病的表现,出现肺结节的时候,应该警惕肺癌,通过医学调查发现,出现肺结节的时候,肺癌的发病率大约为40%左右,当然还有很多依据的因素,肺结节有多样性,另外结节的位置,大小以及形态方面都是不同的,如果增长比较明显,患癌的几率会成倍的增加。 ★什么是肺结节?肺结节为小的局灶性、类圆形、影像学表现密度增高的阴影,可单发或多发,不伴肺不张、肺门肿大和胸腔积液。孤立性肺结节无典型症状,常为单个、边界清楚、密度增高、直径≤3 cm且周围被含气肺组织包绕的软组织影。通俗讲就是CT上黑色的肺里有小白点。直径>3 cm称为肺肿块,肺癌的可能性相对较大。在最近一项对从2006年到2012年获得的成人胸部CT的研究中,有超过480万人接受过至少一次胸部CT检查,发现了超过150万个结节,在2年内,接近63000位病人确诊为新发肺癌。因此,采取系统和循证的方法对这些结节进行处理,其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肺结节可能是肺癌的几率约为40%,但还是依据多种因素。 ★结节多样性NELSON研究中一项有关多结节的分析显示,当结

节的计数为1到4个,原发性肺癌的风险增加,但结节计数为5个或更多,原发性肺癌的风险降低,绝大多数是原来肉芽肿性感染所致。一般认为,>10个弥漫性结节,很可能伴有症状,可由胸外恶性肿瘤转移或活动性感染导致,原发性肺癌的可能性相对很小。★结节位置肺癌更多发生于上叶,尤其好发于右肺。结节大小和形态多年来,边缘毛刺征被视为恶性肿瘤的指征,最近的研究也确认毛刺为癌症的风险因子。遗憾的是,毛刺征一般以二进制的方式进行界定,即有或无,而决定是否有毛刺的临界值至今尚未确定。但是,毛刺征一直被作为恶性的风险因素,其优势比(odds ratio)为2.2~2.5 。★结节增长实性肺癌结节的体积倍增时间已经明确(体积倍增1倍相当于直径增加26%),倍增时间范围在100~400天之间的占大多数。亚实性肺癌结节,即相当于原发腺癌,生长更为缓慢非常普遍,其平均倍增时间大约为3~5年。因此,Fleischner指南推荐对亚实性结节采取首次随访间隔较实性结节延迟,总随访时间较实性结节延长。 ★年龄,性别和吸烟年龄与肺癌风险之间的关系已经确定,随着年龄增大,肺癌风险增加。肺癌在35岁以下人群中相对罕见,在40岁之前也不太常见。寿命每增加10年,肺癌的发生率稳定增加。性别在肺癌风险因子中的可能作用在最近几项研究中也有探索。 Chiles 等在NLST项目中发现,女性受试者的一些个体特征与肺癌风险增加有关,如受教育程度较低,体质指数较低;

2018年版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与四大指南肺结节影像学随访策略的区别

2018年版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与四大指南肺结节影像学随访策略的区别 丁香园呼吸频道 11-07 09:58 + 关注 转自:孙思庆博士「呼吸科无小事」 本文对在2018 年版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与四大指南(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指南、美国胸科医师协会(ACCP)肺癌诊疗指南、Fleischner 学会肺结节处理策略指南、肺结节的评估亚洲共识指南)所推荐的肺结节影像学策略进行比较。 对于实性结节影像学随访策略的区别 结节直径≤4 mm 1. 2018版中国专家共识: (1) 无肺癌危险因素者,不需要进行随访,但应告知患者不随访的潜在好处和危害; (2) 存在一项或更多肺癌危险因素者,应在12 个月重新评估,如果没有变化则转为常规年度检查; 2. NCCN、ACCP、Fleischner 协会指南均建议不需要随诊; 3. 亚洲共识指南建议每年复查1 次CT。 结节直径4~6 mm 1. 2018 版中国专家共识: (1) 无肺癌危险因素者,应在12个月重新评估,如无变化,其后转为常规年度随访; (2) 存在一项或更多肺癌危险因素者,应在6~12个月之间随访,如果没有变化,则在18~24个月之间再次随访,其后转为常规年度随访;

2. NCCN协会指南建议低危人群1年后复查CT;建议高危人群半年到1年之间、1年半到2年之间复查2次CT。 3. ACCP指南处理方案与NCCN大致相同,只是人群分类标准不同,ACCP指南中把人群分为有、无肺癌危险因素,而NCCN和Fleischner协会则根据危险因素的多少,更加详细的分为低风险人群和高风险人群。 4. Fleischner协会指南建议不需常规随访。 5. 亚洲共识指南建议低危人群每年复查CT,中、高危人群在NCCN指南基础上每年复查1次CT。 结节直径6~8 mm 1. 2018 版中国专家共识: (1) 无肺癌危险因素者,应在6~12个月之间随访,如未发生变化,则在18~24 个月之间再次随访,其后转为常规年度检查。 (2) CT 检测实性结节>8 mm 时,建议使用低剂量CT 平扫技术。 (3) 存在一项或更多肺癌危险因素者,应在最初的3~6 个月之间随访,随后在 9~12 个月随访,如果没有变化,在24个月内再次随访,其后转为常规年度检查。 (4) CT 检测实性结节≤8mm 时,建议使用低剂量CT 平扫技术。 2. NCCN 指南建议低危人群在半年到1 年之间、1 年半到2 年之间复查2 次CT,建议高危人群3 个月到半年之间、9 个月到1 年之间、2 年复查3 次CT。 3. ACCP 指南处理方案与NCCN 大致相同。 4. Fleischner 协会指南建议半年到1 年复查CT,之后再考虑1年半到2年之间复查CT。 5. 亚洲共识指南建议低危人群半年到1年之间、1年半到2年之间复查2次CT,以后每年复查1次CT;中、高危人群分别在第3个月、半年、1年复查3次CT,以后每年复查1次CT。 结节直径≥8 mm 1. 2018 版中国专家共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