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抑郁失眠治疗策略PPT课件
合集下载
焦虑抑郁PPT课件
影响日常生活
社交焦虑导致日常生活受限,如 无法参加聚会、演讲等。
特定恐惧症
1 2
对特定物体或情境的恐惧
如对某种动物、高处、封闭空间等产生显著而持 久的恐惧。
回避行为
尽量避免接触或处于恐惧的物体或情境中。
3
影响生活质量
特定恐惧症导致患者无法参与某些活动或前往某 些场所,影响生活质量。
03
抑郁障碍类型及表
感谢您的观看
季节性情感障碍
冬季抑郁
在冬季出现情绪低落、缺乏兴趣 和活力等症状。
夏季躁狂
在夏季出现情绪高涨、思维奔逸 等症状。
其他类型抑郁
反应性抑郁
01
由于某种生活事件或压力引起的情绪低落和抑郁症状。
更年期抑郁
02
与更年期相关的抑郁症状,如潮热、盗汗、心悸等。
药物或物质引起的抑郁
03
某些药物或物质可能导致抑郁症状的出现。
心理社会因素
童年经历、应激事件、人格特质、社会支持等。
相互作用机制
焦虑与抑郁症状相互促进,形成恶性循环。
临床诊断与治疗挑战
诊断挑战
症状重叠,难以区分单 一焦虑和抑郁障碍。
治疗挑战
共病患者对药物和心理 治疗的反应较差,需要
个体化治疗方案。
预后与复发
共病患者预后较差,复 发率高,需要长期关注
和治疗。
跨学科合作
药物选择原则和注意事项
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症状、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等 因素选择合适的药物。
长期治疗
抑郁症需要长期治疗,患者应遵医嘱按时服 药,不应随意停药。
逐步调整剂量
初始治疗时,应从低剂量开始,逐渐调整至 有效剂量,以减少副作用的发生。
最新01睡眠障碍与抑郁焦虑.幻灯片课件
24000。
失眠的现状
• 失眠被称为现代社会的流行病 • 在美国,欧洲,澳大利亚人群中有20%-40
%患有失眠 • 美国:1992年调查发现有1/3的人患有失眠,
最近1000人调查有002年全球失眠中国区调查显示我国的失眠 人群为42.7% • 保守估计:我国的失眠患者约3亿
• 上海市2003年的调查:该市约40%的人存在 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
• 其中,妇女人数是男性的1.5倍,40-60岁的 中老年人占3/4
• 即使儿童也不能摆脱睡眠障碍的黑手,有高 达46.97%的儿童有梦魇、夜惊、睡眠不安等
引起睡眠障碍的原因有哪些?
• 心理因素:如遇到各种心理压力事件或由
于焦虑、抑郁等情绪引起
浅睡眠期
深睡眠期 慢波()睡 眠(SWS)
NREM -Sleep
REM-Sleep
NREM睡眠的生理意义 REM睡眠的生理意义
• 循环、呼吸和植物神经系 统活动水平降低
• 肌张力降低,第四期睡眠 对肌肉和体力活动的恢复 非常重要
• 唤醒阈随脑电波频率变慢 而增高,7%有梦
• 生长激素分泌明显升高, 分泌高峰与δ波的密度呈 正相关
睡眠障碍引起抑郁症患病率的上升
40
抑郁症累积患病率 (%)
35
30
失眠
总人数
例数
25
是
137
23
否
887
76
20
15
P=0.0005
10
失眠
无失眠
5
0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研究随访 (年)
Chang PP, et al. Am J Epidemiol. 1997;146:105-114.
失眠的现状
• 失眠被称为现代社会的流行病 • 在美国,欧洲,澳大利亚人群中有20%-40
%患有失眠 • 美国:1992年调查发现有1/3的人患有失眠,
最近1000人调查有002年全球失眠中国区调查显示我国的失眠 人群为42.7% • 保守估计:我国的失眠患者约3亿
• 上海市2003年的调查:该市约40%的人存在 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
• 其中,妇女人数是男性的1.5倍,40-60岁的 中老年人占3/4
• 即使儿童也不能摆脱睡眠障碍的黑手,有高 达46.97%的儿童有梦魇、夜惊、睡眠不安等
引起睡眠障碍的原因有哪些?
• 心理因素:如遇到各种心理压力事件或由
于焦虑、抑郁等情绪引起
浅睡眠期
深睡眠期 慢波()睡 眠(SWS)
NREM -Sleep
REM-Sleep
NREM睡眠的生理意义 REM睡眠的生理意义
• 循环、呼吸和植物神经系 统活动水平降低
• 肌张力降低,第四期睡眠 对肌肉和体力活动的恢复 非常重要
• 唤醒阈随脑电波频率变慢 而增高,7%有梦
• 生长激素分泌明显升高, 分泌高峰与δ波的密度呈 正相关
睡眠障碍引起抑郁症患病率的上升
40
抑郁症累积患病率 (%)
35
30
失眠
总人数
例数
25
是
137
23
否
887
76
20
15
P=0.0005
10
失眠
无失眠
5
0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研究随访 (年)
Chang PP, et al. Am J Epidemiol. 1997;146:105-114.
焦虑-抑郁-失眠的治疗策略ppt课件
睡眠专项评估
睡眠日记、睡眠量表(Epworth、匹兹堡)
心理量表(焦虑、抑郁量表) 多导睡眠监测(PSG) 多次小睡潜伏期试验(MSLT)
二 情感障碍与失眠
(一)失眠与情感障碍的关系
失眠是情感障碍的主要症状之一
– 抑郁症伴失眠的发生率为
男性65.6%,Biblioteka 性61.2%– 门诊病人约90%的抑郁患者有失眠 – 睡眠障碍表现: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 及早醒等
(Allosteric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 ASRI)
艾司西酞普兰 结合基本位点抑制5-HT再摄取
结合异构位点增强5-HT再摄取抑制作用
加强的5-HT双作用机制
起效快、临床治愈率高
• 重度抑郁有效
不良事件较少、耐受性较好
5-HT及NE 双递质再摄取抑制剂(SNRI) • 文拉法辛 优点:起效较快、对难治性抑郁有效 缺点:可引发血压升高、性功能障碍 无5-HT2A受体拮抗作用
5-HT受体拮抗及再摄取抑制剂
(SARI)
• 曲唑酮
5-HT2A 受体拮抗及 5-HT再摄取抑制剂
具有抗抑郁、改善睡眠及勃起功能作用
• 奈法唑酮
5-HT2受体拮抗 / 较弱的 5-HT及 NE再摄取抑制
能改善睡眠质量
NE及特异性5-HT能抗抑郁剂 (Noradrenergic & specific serotonergic antidepressants, NaSSA) • 米氮平 • 增加NE / 阻断5-HT2受体 优点:改善睡眠、食欲 缺点:白天嗜睡、体重增加
焦虑-抑郁-失眠的治疗策略
一、失眠症与失眠症状
抑郁症和焦虑症的识别和处理PPT课件
焦虑症的识别方法
01
02
03
04
注意观察
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留意其 是否出现过度担心、恐惧等症
状。
了解病史
了解患者是否有家族史或个人 史,是否有其他精神疾病。
心理评估
通过心理评估工具,如焦虑自 评量表(SAS)等,对患者的
焦虑程度进行评估。
医生诊断
如有疑虑,可寻求专业医生的 帮助,进行全面的评估和诊断
学会识别和应对生活中的 压力源,采取积极的应对 方式,如寻求支持、调整 心态等。
Part
05
专业帮助与支持资源
寻求专业心理咨询的帮助
寻找专业心理咨询师
接受定期治疗
寻找具有相关资质和经验的心理咨询 师,可以通过医疗机构、心理健康中 心或专业协会进行咨询。
在心理咨询师的指导下,定期接受心 理治疗,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动 力疗法等,以缓解抑郁和焦虑症状。
使用在线心理咨询
通过在线视频、语音或文字咨询与心理咨询师进行沟通,获取专业 的指导和建议。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与家人和朋友保持联系,寻求他们的支持 和理解,有助于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和焦 虑情绪。
Part
04
抑郁症和焦虑症的预防与自我 管理
提高心理健康意识
了解抑郁症和焦虑症的症状和表现
01
了解抑郁症和焦虑症的常见症状,如情绪低落、失眠、食欲不
振等,有助于及时发现和干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认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02
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认识到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同等重
特征
抑郁症和焦虑症的特征包括情绪波动、睡眠障碍、食欲改变、注意力不集中等。这些症 状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严重时可能导致自杀或产生其他严重的后果。
失眠与焦虑抑郁PPT课件
失眠患者易罹患抑郁和焦虑障碍
17.35倍
无失眠 失眠
9.82倍
焦虑
抑郁
与无失眠者比较,失眠患者罹患抑郁障碍和焦虑障碍的风险分别是 无失眠者的9.82倍和17.35倍。
Taylor DJ, Lichstein KL,et al. Epidemiology of Insomnia, Depression, and Anxiety. Sleep 2005 Nov 1; 28(11): 1457-64
555名参加Wisconsin Sleep Cohort研究的基线无抑郁或未使用抗抑郁药者平均随访4年; a: 校正性别、年龄和长期疾病,线性趋势P=0.02; * P=0.03 自我报告睡眠症状:难以入睡;夜间多次醒;早醒;醒后难以入睡。
Szklo-Coxe M, et al. Am J Epidemiol. 2010; 171(6): 709-720.
焦虑障碍
焦虑障碍又称焦虑症或焦虑性疾病,是一组以焦虑为主要临床相的精神 障碍;包括惊恐障碍、社交焦虑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强迫障碍、广 泛性焦虑障碍等2
抑郁障碍
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且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 临床表现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甚至发生木僵可有明显的焦虑和运动 性激越;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3
NREM – 丘脑视前区/下丘脑前部/,脑干中缝背核(5-TH) REM – 蓝斑(NE)/脑桥背外侧网状结构
与5-HT,NE,DA相关的症状
抑郁心境
睡眠障碍 疲劳
VMPFC腹内侧前额皮质 A杏仁核 PFC前额皮层 BF基底前脑 NA 伏隔核 T丘脑 S 纹状体
PSG记录的睡眠结构
REM 觉醒 NREM 睡 眠 阶 段
《失眠的诊断与治疗》课件
辅助检查
睡眠脑电图检查
多导睡眠监测
神经影像学检查
生化检查
诊断标准
睡眠时间不足:每天睡眠时间少于6小时 睡眠质量差:睡眠过程中醒来次数多,且醒来后难以再次入睡 白天疲劳感:白天感到疲倦、无力、嗜睡等 情绪问题:情绪波动大,易怒、焦虑等
失眠的治疗策略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的种 类:包括苯二 氮卓类药物、 非苯二氮卓类 药物、抗抑郁
睡眠卫生教育: 提供关于睡眠习 惯和环境的建议, 以帮助改善失眠 症状
心理教育:提供 关于失眠原因和 管理的信息,以 帮助患者理解和 应对失眠问题
生活方式调整
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 避免过度使用电子产品 保持舒适的睡眠环境 放松身心,减轻压力
失眠的预防措施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规律作息:建立规律的作息习惯,早睡早起,避免熬夜。 健康饮食:保持均衡的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减少咖啡因和酒精的摄入。 适当运动:进行适量的运动,如散步、慢跑、瑜伽等,有助于放松身心,促进睡眠。 放松心情:学会放松心情,可以通过冥想、深呼吸、听轻音乐等方式来缓解压力。 避免刺激性物质:避免接触刺激性物质,如烟草、咖啡因等,以免影响睡眠。
对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
深入研究失眠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和手段 加强失眠患者的心理干预和康复治疗 推动失眠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合作
感谢观看
汇报人:
失眠的临床表现
症状描述
睡眠障碍:难以入睡、睡眠质 量差、夜间醒来次数多等
精神症状:焦虑、抑郁、注意 力不集中等
身体症状:疲劳、头痛、肌肉 疼痛等
日常生活影响:工作能力下降、 学习能力下降、社交能力下降 等
伴随症状
躯体症状:头痛、头晕、心 悸、胸闷等身体不适
焦虑与抑郁课件pptx
05
治疗方法与策略
药物治疗
抗抑郁药物
抗焦虑药物
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 三环抗抑郁剂等,用于缓解抑郁症状。
如苯二氮䓬类药物、5-羟色胺1A受体激动剂 等,用于减轻焦虑症状。
情绪稳定剂
其他辅助药物
如锂盐、抗癫痫药物等,用于稳定情绪波动。
如安眠药、抗精神病药物等,根据具体症状 进行选用。
心理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CBT)
通过改变不良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帮助患者 建立积极的心态和应对策略。
心理动力学治疗
通过探索患者的内心世界和心理冲突,帮助 患者自我认识和成长。
人际关系疗法(IPT)
关注患者的人际关系问题,通过改善人际关 系来减轻抑郁和焦虑症状。
家庭治疗
将家庭成员纳入治疗过程,共同解决家庭问 题和增强家庭支持。
焦虑与抑郁课件pptx
目录
• 焦虑与抑郁概述 • 焦虑障碍详解 • 抑郁障碍详解 • 焦虑与抑郁的共病现象 • 治疗方法与策略 • 预防、康复与自我管理
01
焦虑与抑郁概述
定义与症状
焦虑定义
一种情绪体验,表现为 对未来潜在威胁的过度
担忧和紧张。
焦虑症状
包括紧张、不安、易怒、 失眠、注意力不集中、
自杀风险增加
共病患者自杀意念和自杀行为的发生率高于单纯焦虑或抑郁患者。
共病的识别与诊断
识别
医生应仔细询问患者的症状和病史,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睡 眠、食欲等方面的表现,以及是否存在幻觉、妄想等症状。
诊断
焦虑与抑郁共病的诊断需要满足相应的诊断标准。医生应根据 患者的症状、病程、严重程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确定诊断 结果。同时,还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疾病,如躯 体疾病、物质滥用等。
抑郁焦虑患者合并失眠管理 ppt课件
2012 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 治疗指南
• (抑郁障碍)建议使用具有催眠作 用的抗抑郁剂(如多塞平、阿米替 林、米氮平、曲唑酮或帕罗西汀)
•建议在应用抗抑郁治疗的开始阶段, 同时联合使用短效BZRAs
•建议焦虑障碍患者存在失眠时,以 抗焦虑药物为主,必要时在睡前加 用镇静催眠药物
1. Schutte-Rodin S et al. J Clin Sleep Med. 2008 Oct 15;4(5):487-504. 2.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睡眠障碍学组. 中华
曲唑酮(n=16)
0% 安慰剂(n=16)
曲唑酮(n=16)
第一天 第七天
第一天 第七天
一项纳入63名原发性失眠患者的随机对照交叉试验,旨在定量地评估原发性患者中曲唑酮的催眠效果和 日间功能损伤。随机给予7天安慰剂或曲唑酮(50mg),经过7天洗脱期后,对应分别给予7天曲唑酮或安慰 剂。采用多导睡眠图记录睡眠状态。
190.81 (392.18)
52.83 (7.77)
16.34 (5.66)
过去5年间社会功能持平或 恶化(%)*
41.1
31.6
*p<0.05; **p<0.01; ***p<0.001
一项纳入1057例抑郁症(MDD)患者的研究。其中24.7%的患者存在严重的失眠症状,这部分患者本 次抑郁发作持续时间更长,抑郁症状更严重,同时社会功能恶化比例更高。1
根据一项纳入19项研究的荟萃分析,共病失眠的精神疾病患者自杀风险高99%(OR=1.99,95%CI 1.72-2.30),而抑郁合并失眠患者的自杀风险高达3倍(OR=3.05,95%CI 2.07-4.48)。 2
1. O'Brien EM et al. J Psychiatr Res. 2011 Aug;45(8):1101-5. 2. Malik S et al. Syst Rev. 2014 Feb 25;3:18.
抑郁症和焦虑症的识别和处理ppt课件
初步评估 详细评估
排除其他疾病 明确诊断
了解患者病史、家族史、症状表 现等基本信息。
排除可能导致相似症状的其他疾 病,如躯体疾病、药物副作用等 。
诊断标准及依据
抑郁症诊断标准
依据《国际疾病分类》 第十版(ICD-10)或《 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 册》第五版(DSM-5) 中的相关标准,主要包 括情绪低落、兴趣丧失 、活力减退等症状。
生活方式调整
应对压力技巧
如保持规律作息、健康饮食、适度运动和 参与社交活动等,有助于缓解症状和预防 复发。
如深呼吸、冥想、渐进性肌肉松弛等,有 助于缓解焦虑和压力。
05
预防措施与健康教育
Chapter
预防措施
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以及适度的运 动,有助于维持身心健康,降低患病风险。
02
用于评估患者焦虑症状的严重程度,包括紧张、不安、恐惧等
方面的表现。
症状自评量表(SCL-90)
03
一种综合性的心理健康评估工具,包括抑郁、焦虑等多个方面
的症状评估。
03
诊断流程与标准
Chapter
诊断流程
通过专业量表、访谈等方式,深 入了解患者的情绪、认知、行为 等方面。
根据评估结果,结合诊断标准, 给出明确的诊断意见。
03
寻求社会支持,与家人 、朋友或专业人士交流 分享感受
04
培养积极的心态,关注 自身优点和成就,增强 自信心
THANKS
感谢观看
压力应对
提供有效的压力应对技巧和方法,帮助公众在面对压力时能够积 极应对,减轻负面影响。
人际关系
指导公众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社交技能,增强社会支持网 络,有助于缓解孤独感和无助感。
曲唑酮治疗失眠及其相关抑郁、焦虑的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02 曲唑酮的药理学特性与机制
曲唑酮的化学结构和药理学特性
化学结构
曲唑酮(Trazodone)是一种三环类抗抑郁药,其化学结构 与氯米帕明(Clomipramine)相似,但具有不同的药理学 特性。
药理作用
曲唑酮主要通过抑制5-羟色胺(5-HT)的再摄取,增强5HT在突触间隙的浓度,从而发挥抗抑郁、抗焦虑作用。此外 ,曲唑酮还具有抗组胺和抗α1-肾上腺素能受体的作用,可改 善睡眠和减轻焦虑症状。
开展更多临床研究
开展更多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进一步 验证曲唑酮的疗效和安全性,为其在更广泛人群中的应用 提供有力支持。
关注特殊人群用药安全
关注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的用药 安全,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THANKS
其他药物治疗
除了曲唑酮外,还有其他多种药物治疗方法可供选择,如苯二氮䓬类药物、非苯二氮䓬类 药物等。这些药物在治疗失眠及其相关抑郁、焦虑方面也有一定的疗效,但需要根据患者 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非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方法如睡眠卫生教育、光疗、运动疗法等也可以作为治疗失眠及其相关抑郁、 焦虑的辅助手段。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和生活方式,从而改善睡眠 质量和心理健康状况。
曲唑酮治疗失眠及其相关抑郁、焦虑的意义
曲唑酮的药理作用
01
曲唑酮是一种具有抗抑郁和抗焦虑作用的药物,通过调节5-羟
色胺等神经递质来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
曲唑酮在失眠治疗中的应用
02
曲唑酮能够缩短入睡时间、减少夜间觉醒次数和延长睡眠时间
,从而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
曲唑酮治疗抑郁、焦虑的效果
03
多项研究表明,曲唑酮对抑郁、焦虑症状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失眠抑郁诊断与治疗PPT
提供健康 的饮食和 作息习惯, 帮助患者 改善睡眠 质量
定期与医 生沟通, 了解患者 的病情和 治疗进展
鼓励患者 参加心理 治疗和康 复训练, 提高自我 调节能力
THANK YOU
汇报人:
汇报时间:20XX/01/01
对生活的影响
影响睡眠质量, 导致白天疲劳、 注意力不集中
影响情绪,导致 焦虑、抑郁、易 怒等情绪问题
影响身体健康, 可能导致心血管 疾病、免疫系统 疾病等
影响人际关系, 可能导致社交障 碍、家庭矛盾等
对健康的影响
睡眠不足:导致疲劳、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 情绪波动:易怒、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免疫力下降:容易生病,抵抗力下降 心血管疾病:增加心脏病、高血压等风险 肥胖:睡眠不足可能导致体重增加 精神疾病:失眠抑郁可能导致精神疾病,如焦虑症、抑郁症等
其他治疗方法
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动力学疗法等 药物治疗:抗抑郁药、抗焦虑药、镇静催眠药等 物理治疗:经颅磁刺激、生物反馈等 生活方式调整: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健康饮食等
PART 5
失眠抑郁的预防与日常护理
预防措施推荐
保持良好的 作息习惯, 避免熬夜和
过度劳累
保持良好的 饮食习惯, 避免暴饮暴 食和过度饮
单击添加项标题
情绪低落:感到悲伤、无助、绝望
单击添加项标题
睡眠障碍:失眠、早醒、睡眠质量差
单击添加项标题
疲劳乏力:感到疲劳、精力不足
单击添加项标题
自我否定:自我否定、自卑、自责
单击添加项标题
兴趣减退:对日常活动失去兴趣
单击添
思维迟缓:思考问题困难、反应迟钝
YOUR LOGO
失眠抑郁诊断与治 疗
汇报人:
失眠与抑郁焦虑精选PPT课件
▪ 不良生活方式
精选2021最新课件
9
什么是抑郁?
人的一种常见情感 障碍,以心境低落为主 要特征,可表现为闷闷 不乐到悲痛欲绝,甚至 出现木僵状态,少数人 可伴发幻觉、妄想等精 神症状。
精选2021最新课件
10
抑郁的核心症状
抑郁实为肌体生命功能的抑制。
——德国 施耐德
• 情绪低落 • 兴趣减退、享乐不能 • 精力不足、过度疲乏
精选2021最新课件
19
广泛性焦虑临床症状
临床症状表现为:肌肉紧张、疼痛,不 能放松,易疲劳,坐立不安,手抖,出汗, 心慌,口干,尿频,胸部不适和紧压感,头 晕,呼吸困难,心率失调,畏光,对声音敏 感,控制不住的过分担忧,总担心会有什么 坏事或灾难降临,莫名其妙的胆小害怕,不 安全感,不敢单独外出或独自在家,回避社 交活动,入睡困难,多噩梦等。
精选2021最新课件
4
失眠的分类
根据病程分为
▪ 急性失眠(短暂性失眠):病程<1个月 ▪ 亚急性失眠:1个月<病程<6个月 ▪ 慢性失眠:病程>6个月
精选2021最新课件
5
失眠的分类
按病因划分
▪ 原发性失眠 (以焦虑、抑郁诱发失眠)占
50%左右
心理、生理性失眠
主观性失眠
特发性失眠
▪ 继发性失眠(各种器质性疾病诱发的失
狂抑郁症)
精选2021最新课件
17
焦虑障碍是一大组疾病的总称通常包 括广泛性焦虑障碍、 强迫症、 社交焦虑症、 惊恐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五大种疾病。
精选2021最新课件
18
广泛性焦虑障碍(GAD)
是一种慢性精神障碍,其特征为 莫明其妙的过分担心和焦虑,伴有植物神 经的症状,如心慌、气短、出汗和肌肉紧 张,运动不安等。
焦虑-抑郁-失眠的治疗策略37页PPT
焦虑-抑郁-失眠的治疗策略
61、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 有所亏 。 62、奇文共欣赞,疑义相与析。
63、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 深巷中 ,鸡鸣 桑树颠 。 64、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 65、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61、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 有所亏 。 62、奇文共欣赞,疑义相与析。
63、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 深巷中 ,鸡鸣 桑树颠 。 64、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 65、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失眠与焦虑抑郁PPT课件
0
2
4
6
8
抑郁症
Time (hrs)
0ush AJ, et al. Biological Psychiatry 1998; 44: 3-14
抑郁症患者的多导睡眠图的 特点
睡眠连续性异常, 90%存在睡眠中断
总体睡眠时间
睡眠效率 S3、S4时间, REM潜伏期 (REM Latency, RL):第一个REM睡眠 过早出现
失眠患者易罹患抑郁和焦虑障碍
17.35倍
无失眠 失眠
9.82倍
焦虑
抑郁
与无失眠者比较,失眠患者罹患抑郁障碍和焦虑障碍的风险分别是 无失眠者的9.82倍和17.35倍。
Taylor DJ, Lichstein KL,et al. Epidemiology of Insomnia, Depression, and Anxiety. Sleep 2005 Nov 1; 28(11): 1457-64
焦虑障碍
焦虑障碍又称焦虑症或焦虑性疾病,是一组以焦虑为主要临床相的精神 障碍;包括惊恐障碍、社交焦虑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强迫障碍、广 泛性焦虑障碍等2
抑郁障碍
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且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 临床表现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甚至发生木僵可有明显的焦虑和运动 性激越;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3
精神疾病 50%
其他疾病, 药物等 25%
其他睡眠相关疾病 10% 原发性失眠 15%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ate of the Science Conference Statement. Sleep. 2005;28:1049-1057.
失眠与抑郁焦虑.ppt.ppt
13
RLS、PLMD与失眠
RLS患者80-90%会合并PLMD,PLMD也见于其他或无睡眠 障碍者
RLS导致患者难以入睡 PLMD 增 加 睡 眠 中 的 觉 醒 ( awaking ) 和 微 觉 醒
(arousal),使睡眠效率和睡眠质量下降,患者出现
失眠主诉(易醒,睡醒后精力未恢复)的情况很常见
继发标准+中等严重+疲劳+至少6 个月)
66.1
2020/9/26
Stewart R, et al. SLEEP 2006;29(11):1391-1397.
4
精神障碍患病率
我 国 精 神 障 碍 ( mental disorders ) 调 整 月 患 病 率 为 17.5%(95% CI 16·6–18·5)(Lancet 2009; 373: 2041–53) 心境障碍(mood disorder)6.1% 焦虑障碍(anxiety disorder)5.6% 物质滥用5.9% 精神病性障碍(psychotic disorder)1.0% 心境障碍和焦虑障碍在女性中比男性中高发,在40岁以上 的人群中更为常见;酒精滥用男性比女性中高48倍;农村 比城市居民患抑郁障碍和酒依赖的风险更高
2.特点 (1)近代中国交通业逐渐开始近代化的进程,铁路、水运和 航空都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2)近代中国交通业受到西方列强的控制和操纵。 (3)地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 3.影响 (1)积极影响: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 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加强了中国与世界各地的 联系,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2)消极影响:有利于西方列强的政治侵略和经济掠夺。
2020/9/26
10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S
RLS、PLMD与失眠
RLS患者80-90%会合并PLMD,PLMD也见于其他或无睡眠 障碍者
RLS导致患者难以入睡 PLMD 增 加 睡 眠 中 的 觉 醒 ( awaking ) 和 微 觉 醒
(arousal),使睡眠效率和睡眠质量下降,患者出现
失眠主诉(易醒,睡醒后精力未恢复)的情况很常见
继发标准+中等严重+疲劳+至少6 个月)
66.1
2020/9/26
Stewart R, et al. SLEEP 2006;29(11):1391-1397.
4
精神障碍患病率
我 国 精 神 障 碍 ( mental disorders ) 调 整 月 患 病 率 为 17.5%(95% CI 16·6–18·5)(Lancet 2009; 373: 2041–53) 心境障碍(mood disorder)6.1% 焦虑障碍(anxiety disorder)5.6% 物质滥用5.9% 精神病性障碍(psychotic disorder)1.0% 心境障碍和焦虑障碍在女性中比男性中高发,在40岁以上 的人群中更为常见;酒精滥用男性比女性中高48倍;农村 比城市居民患抑郁障碍和酒依赖的风险更高
2.特点 (1)近代中国交通业逐渐开始近代化的进程,铁路、水运和 航空都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2)近代中国交通业受到西方列强的控制和操纵。 (3)地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 3.影响 (1)积极影响: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 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加强了中国与世界各地的 联系,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2)消极影响:有利于西方列强的政治侵略和经济掠夺。
2020/9/26
10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S
抑郁症和焦虑症PPT课件
中的作用。
基因与环境交互
特定基因可能在特定环境条件下 增加患抑郁症和焦虑症的风险。
表观遗传学机制
环境因素可通过表观遗传学机制 影响基因表达,从而参与抑郁症
和焦虑症的发生。
03
临床诊断与治疗策略
诊断流程与辅助检查手段
诊断流程
详细询问病史、进行全面身体检查、 精神状况评估、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和 影像学检查
早期筛查和干预
通过定期体检、问卷调查等方式,对潜在的高风险人群进行早期筛查 和干预,降低抑郁症和焦虑症的发病率和危害程度。
05
患者生活质量改善途径
心理社会支持网络构建
建立患者互助小组
01
组织患者定期交流,分享经验和感受,减轻孤独感,增强彼此
间的支持和理解。
搭建专业心理咨询平台
02
为患者提供心理咨询、心理疏导等服务,帮助患者缓解情绪困
THANKS
感谢观看
预防措施和健康教育推广
心理健康宣传周
定期开展心理健康宣传周活动,提高公众对抑郁症和焦虑症的认识和 重视程度。
心理健康教育
在学校、社区等场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授应对压力和情绪管 理的方法,提高公众的心理健康素养。
心理咨询热线
设立心理咨询热线,为公众提供及时、便捷的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人 们解决心理问题。
行业前景展望
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随着抑郁症和焦虑症患病率的上升以及公众对心理健康的 重视,相关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
创新药物不断涌现
随着科研的深入,未来将有更多创新药物涌现,为患者提 供更多有效的治疗选择。
心理健康服务普及化
未来心理健康服务将更加普及化,基层医疗机构和社区将 承担更多心理健康服务职能,让更多人享受到便捷专业的 服务。
基因与环境交互
特定基因可能在特定环境条件下 增加患抑郁症和焦虑症的风险。
表观遗传学机制
环境因素可通过表观遗传学机制 影响基因表达,从而参与抑郁症
和焦虑症的发生。
03
临床诊断与治疗策略
诊断流程与辅助检查手段
诊断流程
详细询问病史、进行全面身体检查、 精神状况评估、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和 影像学检查
早期筛查和干预
通过定期体检、问卷调查等方式,对潜在的高风险人群进行早期筛查 和干预,降低抑郁症和焦虑症的发病率和危害程度。
05
患者生活质量改善途径
心理社会支持网络构建
建立患者互助小组
01
组织患者定期交流,分享经验和感受,减轻孤独感,增强彼此
间的支持和理解。
搭建专业心理咨询平台
02
为患者提供心理咨询、心理疏导等服务,帮助患者缓解情绪困
THANKS
感谢观看
预防措施和健康教育推广
心理健康宣传周
定期开展心理健康宣传周活动,提高公众对抑郁症和焦虑症的认识和 重视程度。
心理健康教育
在学校、社区等场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授应对压力和情绪管 理的方法,提高公众的心理健康素养。
心理咨询热线
设立心理咨询热线,为公众提供及时、便捷的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人 们解决心理问题。
行业前景展望
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随着抑郁症和焦虑症患病率的上升以及公众对心理健康的 重视,相关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
创新药物不断涌现
随着科研的深入,未来将有更多创新药物涌现,为患者提 供更多有效的治疗选择。
心理健康服务普及化
未来心理健康服务将更加普及化,基层医疗机构和社区将 承担更多心理健康服务职能,让更多人享受到便捷专业的 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睡眠特点:
入睡困难,睡眠不实、多觉醒 或睡眠时间不短,但醒后无轻松感、日间思睡 • PSG: REM潜伏期缩短、 NREM、REM睡眠减 少
NREM期出现α干扰节律 • 其他:身心易疲倦、情感障碍、记忆力减退
肌痛、关节痛等
三 焦虑-抑郁-失眠的处理
认知行为、心理治疗
➢ 睡眠卫生习惯
➢ 刺激控制
情感障碍多导睡眠监测的意义
➢监测REM潜伏期、REM周期和睡眠结构, 作为评价抑郁状态的客观指标
➢抑郁症的疗效评价 ➢排除其他睡眠疾患
(三)焦虑障碍与失眠
• 惊恐障碍(Panic Disorder)
• 广泛性焦虑障碍(GAD)
• 恐怖障碍(社会焦虑障碍) • 强迫症(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 •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共性:入睡难、多觉醒、多梦、睡眠剥夺等
安腿综合征、周期性腿动、OSAS等)
人格障碍的睡眠特点 (Personality Disorder)
• 具有人格障碍特点(偏执、分裂、强迫、表演型) • 间断性睡眠障碍:早醒、片断性睡眠或过度睡眠 • PSG:REM潜伏期缩短,I期睡眠延长、多次觉
醒
慢性疲劳综合征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 后段睡眠障碍(早醒、再入睡难)
睡眠结构改变
➢ NREM睡眠III-IV期减少 ➢ REM睡眠比例增多
REM睡眠特点
➢ REM潜伏期缩短 ➢ 第1个REM期持续时间增加 ➢ REM期眼动密度增加
睡眠脑电图“微结构”变化
➢ NREM期EEGδ-波比率下降 ➢ EEG半球间的一致性下降 ➢ EEG频率的同步性下降
➢一般情况
✓ 临床症状(入睡、觉醒、早醒、维持、梦境)、睡眠 卫生习惯、生活习惯、及工作和精神压力
✓ 精神、心理情况 ✓ 药物使用情况 ✓ 查体、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包括EEG、影像学)
➢睡眠专项评估表(焦虑、抑郁量表) ✓ 多导睡眠监测(PSG) ✓ 多次小睡潜伏期试验(MSLT)
• 失眠发生率达70%(入睡难、多梦且噩梦、 多觉醒)
• 部分患者睡眠的主观症状与客观发现不完全 一致
• PSG显示: 睡眠潜伏期长,浅睡眠增多,慢波睡眠减少
PTSD的失眠特点
➢噩梦多,易惊醒,且与创伤事件有关 ➢REM睡眠增多 ➢睡眠连续性及深睡眠损害 ➢睡眠肢动增多
睡眠感知不良 (Sleep state misperception)
• 睡眠主观体验与客观表现不符:主诉睡 眠不足或整夜未睡眠,但旁证者看其处 于睡眠状态, 多存在药物滥用
• PSG检查:无明确客观异常(潜伏期、 睡眠时程、睡眠结构)
• 存在一定程度的焦虑
躯体形式障碍性失眠 (Somatoform Disorder)
• 失眠与焦虑有关 • 排除器质性疾病 • PSG: 排除其他睡眠障碍(睡眠惊跳、不
致精神活动效率下降,妨碍社会功能。
【说明】 如果失眠是某种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如焦 虑、抑郁症等)的组成部分,不诊断为失眠 症,而称为失眠症状
失眠问题(失眠症的亚临床型)
有失眠的体验,但每周发生不到3次,持续 不到1月,或造成个体苦恼或影响个体的社 会功能尚不明显,考虑为失眠问题
失眠的评估方法
焦虑-抑郁-失眠及处理
(Therapeutic Strategy of Insomnia—
Anxiety—Depressive Disorders)
一、失眠症与失眠症状
【失眠症】
有睡眠数、质量不满意的主诉和体验。 (入睡 困难、睡眠不实、多梦、易醒、早醒、醒后再 入睡难、日间疲乏或困倦等)。
每周至少发生3次,并至少1个月 失眠可引起病人焦虑、抑郁等心理异常,并导
• 白天不打盹
认知行为、心理治疗
➢ 睡眠限制
• 睡眠日记—明确睡眠平 均时间
• 建立规律、合理的作息 时间
• 睡前不打盹
• 根剧5-7天的睡眠效果, 以15分钟为单位增加或 减少卧床时间
➢ 认知行为
• 正常睡眠和不良睡眠宣教 • 建立规律睡眠-觉醒周期 • 了解有关失眠的非现实期望
和误解 • 了解对失眠的错误归因 • 了解与睡眠质量差相关的焦
惊恐障碍(PD)的失眠特点
➢ 70%患者存在失眠 ➢ 睡眠惊恐发作出现在入睡后2-3小时,
NREM的II—III转换期, 持续2-8分钟 ➢ 病人对睡眠惊恐发作产生恐惧和紧张,
产生预期焦虑、上床睡觉回避行为,加重惊恐症状 ➢ 鉴别:睡眠癫痫、梦惊、 RBD、睡眠惊跳、
OSAS 等
广泛性焦虑障碍(GAD)睡眠特点
二 情感障碍与失眠
(一)失眠与情感障碍的关系
➢失眠是情感障碍的主要症状之一
– 抑郁症伴失眠的发生率为 男性65.6%,女性61.2%
– 门诊病人约90%的抑郁患者有失眠 – 睡眠障碍表现: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
及早醒等
➢失眠是情感障碍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 病程1年以上失眠是发生抑郁和焦虑障碍的主要 危险因素
– 发生中度抑郁症的相对危险度是较其他人的4倍
➢失眠是抑郁复发的重要危险因素,且提示 预后较差
– Reynolds等报道,老年抑郁症在维持治疗阶 段,睡眠质量较好的病人90%病情稳定;而 主诉睡眠质量差的病人中,只有33%病情稳 定
(二)抑郁障碍的睡眠脑电特点
睡眠维持障碍
➢ 睡眠潜伏期延长 ➢ 觉醒次数增多
虑行为和习得性无助
抗焦虑药物特点
• BDZ类抗焦虑药 奥沙西泮、罗拉西泮、氯硝西泮、阿普唑仑 特点:易产生耐受、依赖和撤药;不增加深睡眠, 产生宿醉效应等
• 非BDZ类抗焦虑药(阿扎哌隆类) 特点:无催眠作用,不产生耐受、依赖和撤药症 状,明显缓解躯体焦虑症状
抗抑郁药对睡眠的影响
➢ 不同种类抗抑郁药对睡眠影响不同 ➢ 5-HT2受体激动(SSRIs),改善焦虑、抑郁症状
• 缩短卧床时间
• 只在入睡时上床
• 不要勉强入睡
• 床只用于睡眠和性生活
• 卧室不放置时钟
• 如果无法入睡,起床并到
• 白天或傍晚锻炼 • 避免兴奋物质:咖啡因、
尼古丁和酒精 • 卧床时间有规律 • 睡前少量进食 • 必要时使用催眠药物
另一房间去,直到困倦为 止;必要时重复上述行为
• 不考虑睡眠持续时间,在 每日的同一时刻设置闹钟 起床
入睡困难,睡眠不实、多觉醒 或睡眠时间不短,但醒后无轻松感、日间思睡 • PSG: REM潜伏期缩短、 NREM、REM睡眠减 少
NREM期出现α干扰节律 • 其他:身心易疲倦、情感障碍、记忆力减退
肌痛、关节痛等
三 焦虑-抑郁-失眠的处理
认知行为、心理治疗
➢ 睡眠卫生习惯
➢ 刺激控制
情感障碍多导睡眠监测的意义
➢监测REM潜伏期、REM周期和睡眠结构, 作为评价抑郁状态的客观指标
➢抑郁症的疗效评价 ➢排除其他睡眠疾患
(三)焦虑障碍与失眠
• 惊恐障碍(Panic Disorder)
• 广泛性焦虑障碍(GAD)
• 恐怖障碍(社会焦虑障碍) • 强迫症(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 •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共性:入睡难、多觉醒、多梦、睡眠剥夺等
安腿综合征、周期性腿动、OSAS等)
人格障碍的睡眠特点 (Personality Disorder)
• 具有人格障碍特点(偏执、分裂、强迫、表演型) • 间断性睡眠障碍:早醒、片断性睡眠或过度睡眠 • PSG:REM潜伏期缩短,I期睡眠延长、多次觉
醒
慢性疲劳综合征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 后段睡眠障碍(早醒、再入睡难)
睡眠结构改变
➢ NREM睡眠III-IV期减少 ➢ REM睡眠比例增多
REM睡眠特点
➢ REM潜伏期缩短 ➢ 第1个REM期持续时间增加 ➢ REM期眼动密度增加
睡眠脑电图“微结构”变化
➢ NREM期EEGδ-波比率下降 ➢ EEG半球间的一致性下降 ➢ EEG频率的同步性下降
➢一般情况
✓ 临床症状(入睡、觉醒、早醒、维持、梦境)、睡眠 卫生习惯、生活习惯、及工作和精神压力
✓ 精神、心理情况 ✓ 药物使用情况 ✓ 查体、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包括EEG、影像学)
➢睡眠专项评估表(焦虑、抑郁量表) ✓ 多导睡眠监测(PSG) ✓ 多次小睡潜伏期试验(MSLT)
• 失眠发生率达70%(入睡难、多梦且噩梦、 多觉醒)
• 部分患者睡眠的主观症状与客观发现不完全 一致
• PSG显示: 睡眠潜伏期长,浅睡眠增多,慢波睡眠减少
PTSD的失眠特点
➢噩梦多,易惊醒,且与创伤事件有关 ➢REM睡眠增多 ➢睡眠连续性及深睡眠损害 ➢睡眠肢动增多
睡眠感知不良 (Sleep state misperception)
• 睡眠主观体验与客观表现不符:主诉睡 眠不足或整夜未睡眠,但旁证者看其处 于睡眠状态, 多存在药物滥用
• PSG检查:无明确客观异常(潜伏期、 睡眠时程、睡眠结构)
• 存在一定程度的焦虑
躯体形式障碍性失眠 (Somatoform Disorder)
• 失眠与焦虑有关 • 排除器质性疾病 • PSG: 排除其他睡眠障碍(睡眠惊跳、不
致精神活动效率下降,妨碍社会功能。
【说明】 如果失眠是某种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如焦 虑、抑郁症等)的组成部分,不诊断为失眠 症,而称为失眠症状
失眠问题(失眠症的亚临床型)
有失眠的体验,但每周发生不到3次,持续 不到1月,或造成个体苦恼或影响个体的社 会功能尚不明显,考虑为失眠问题
失眠的评估方法
焦虑-抑郁-失眠及处理
(Therapeutic Strategy of Insomnia—
Anxiety—Depressive Disorders)
一、失眠症与失眠症状
【失眠症】
有睡眠数、质量不满意的主诉和体验。 (入睡 困难、睡眠不实、多梦、易醒、早醒、醒后再 入睡难、日间疲乏或困倦等)。
每周至少发生3次,并至少1个月 失眠可引起病人焦虑、抑郁等心理异常,并导
• 白天不打盹
认知行为、心理治疗
➢ 睡眠限制
• 睡眠日记—明确睡眠平 均时间
• 建立规律、合理的作息 时间
• 睡前不打盹
• 根剧5-7天的睡眠效果, 以15分钟为单位增加或 减少卧床时间
➢ 认知行为
• 正常睡眠和不良睡眠宣教 • 建立规律睡眠-觉醒周期 • 了解有关失眠的非现实期望
和误解 • 了解对失眠的错误归因 • 了解与睡眠质量差相关的焦
惊恐障碍(PD)的失眠特点
➢ 70%患者存在失眠 ➢ 睡眠惊恐发作出现在入睡后2-3小时,
NREM的II—III转换期, 持续2-8分钟 ➢ 病人对睡眠惊恐发作产生恐惧和紧张,
产生预期焦虑、上床睡觉回避行为,加重惊恐症状 ➢ 鉴别:睡眠癫痫、梦惊、 RBD、睡眠惊跳、
OSAS 等
广泛性焦虑障碍(GAD)睡眠特点
二 情感障碍与失眠
(一)失眠与情感障碍的关系
➢失眠是情感障碍的主要症状之一
– 抑郁症伴失眠的发生率为 男性65.6%,女性61.2%
– 门诊病人约90%的抑郁患者有失眠 – 睡眠障碍表现: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
及早醒等
➢失眠是情感障碍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 病程1年以上失眠是发生抑郁和焦虑障碍的主要 危险因素
– 发生中度抑郁症的相对危险度是较其他人的4倍
➢失眠是抑郁复发的重要危险因素,且提示 预后较差
– Reynolds等报道,老年抑郁症在维持治疗阶 段,睡眠质量较好的病人90%病情稳定;而 主诉睡眠质量差的病人中,只有33%病情稳 定
(二)抑郁障碍的睡眠脑电特点
睡眠维持障碍
➢ 睡眠潜伏期延长 ➢ 觉醒次数增多
虑行为和习得性无助
抗焦虑药物特点
• BDZ类抗焦虑药 奥沙西泮、罗拉西泮、氯硝西泮、阿普唑仑 特点:易产生耐受、依赖和撤药;不增加深睡眠, 产生宿醉效应等
• 非BDZ类抗焦虑药(阿扎哌隆类) 特点:无催眠作用,不产生耐受、依赖和撤药症 状,明显缓解躯体焦虑症状
抗抑郁药对睡眠的影响
➢ 不同种类抗抑郁药对睡眠影响不同 ➢ 5-HT2受体激动(SSRIs),改善焦虑、抑郁症状
• 缩短卧床时间
• 只在入睡时上床
• 不要勉强入睡
• 床只用于睡眠和性生活
• 卧室不放置时钟
• 如果无法入睡,起床并到
• 白天或傍晚锻炼 • 避免兴奋物质:咖啡因、
尼古丁和酒精 • 卧床时间有规律 • 睡前少量进食 • 必要时使用催眠药物
另一房间去,直到困倦为 止;必要时重复上述行为
• 不考虑睡眠持续时间,在 每日的同一时刻设置闹钟 起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