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观园匾额,楹联中的园林艺术浅析
红楼梦大观园紫菱洲的匾额和楹联
红楼梦大观园紫菱洲的匾额和楹联红楼梦大观园是中国古代文学巅峰之作,其中有一处重要场景就是紫菱洲。
紫菱洲是大观园内的一处美丽园林,其匾额上书着“紫菱洲”三个字,字迹端庄秀美,充满着古典气息。
而在紫菱洲的正门两侧,悬挂着一副楹联,其中上联写着:“苇席垂堦拂汉芳,花香引凤隐梧桐。
”下联为:“波影宁静鸥寻落,林深袅娜凤隐空。
”这幅楹联生动描绘了紫菱洲的景致,表现出其中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
“苇席垂堦拂汉芳,花香引凤隐梧桐”这句上联描绘了紫菱洲内的一片幽静景致。
苇席垂堦,堦即指地面,苇席轻垂,仿佛从水中冉冉升起,汉芳意指着荷花的芳香,使得整个园林充溢着花香。
而“引凤隐梧桐”则生动地描绘了凤凰在梧桐树上隐匿的情景,给人一种遥远神秘的感觉。
下联“波影宁静鸥寻落,林深袅娜凤隐空”,更是突出了紫菱洲的幽静和神秘。
波影宁静,鸥寻落,流水潺潺,鸥鸟在此嬉戏轻叫,使得宁静与生机相融合。
而“林深袅娜凤隐空”则展现了整个园林深邃的景象,凤凰在空中翱翔,配合林深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幽雅高贵的氛围。
总的来说,紫菱洲的匾额和楹联不仅仅是一种装饰,更是对园林景致的生动描绘,展现出其中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
通过这幅楹联,人们可以感受到古代文人雅士对自然景物的领悟和抒发,同时也为我
们指引了品味和欣赏这一古典园林的方向。
愿我们在探索紫菱洲的过程中,感受到古典之美,体会到大观园的独特魅力。
义生文外,伏采潜发——论匾额、楹联在明清苏州园林中的审美价值
2018·06徜徉在苏州园林中,我们一般会被它的巧夺天工,宛自天成的美景所吸引,但是要理解苏州园林的内涵,欣赏和研究它美的价值,必须去关注和探究已成为园林构景一部分的匾额和楹联。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借贾政之口发表了这样的见解:“(大观园)……若大景致,若干亭榭,无字标题,也觉寥落无趣,任是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
”[1]在这里,曹雪芹强调了匾额、楹联在园林中的重要作用,它是园林景观的灵魂,是园林深刻内涵的精神所在,如果没有它,纵使再美的景观,也只是表现了造园物质的本身,却不能生色。
何谓“生色”?即超越园林景观本身所叙述的内涵。
一、匾额、楹联的美学内涵匾额、楹联是中国园林独具的特色之一,是园林不可缺少的有机部分。
西方园林的构成往往是建筑、绘画、雕塑、水池、植物等,宽阔,整齐,明亮,划一,以名家的壁画、雕塑为亮点。
而中国古代园林,特别是苏州园林,匾额、楹联虽然没有西方园林中绘画、雕塑那样引人注目(从色彩、体量上说),但要深入研究园林的内涵,其作用要远远超过西方园林的绘画和雕塑,因为匾额、楹联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并非点缀或装饰,而是园林构思、主题的集中表现。
苏州园林属文人园林,其园主或是地方士绅,他们出身世家,家底富裕,构筑花园来贻养天年;或是退休官僚,叶落归根,购置园林安享晚年;或是官场失意者,欲以隐居方式保持自己人格的清高。
这三类园主都是文人出身,有较高的文化修养,他们构思园林,往往先用简练的诗句构出各景区的主题,然后根据诗意作些草图,在建造时则仔细体味意境,推敲山水、亭树、花木的位置,使景最大限度地表现出诗情画意。
而在园林大体完成之后,还要进行最后的加工,给园林建筑起名题额、配对联写诗文,通过文字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所以,苏州私家园林的匾额、楹联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是园林欣赏的重要组成部分。
匾额、楹联是从古代山水诗中脱离出来的一种体制短小、文字精炼的文学形式,具有诗歌凝练、精粹、含蓄、生动的特点和文学的蕴含性、丰富性、多样性。
刘谊《浅析大观园中的园林艺术》
浅析大观园中的园林艺术Analysis of the garden art of Grand View Garden刘谊(郑州轻工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河南郑州450002)[摘要]园林在中国古典戏曲和小说中常作为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红楼梦》中的大观园便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例。
《红楼梦》中大观园的园林艺术产生于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极盛时期,其立意、相地、空间布局、造园要素、造景手法、意境等方面的园林艺术特征全面准确细致地展示了我国明清时期园林艺术的特色。
大观园园林艺术对现代景观设计具有很高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红楼梦;大观园;古典园林艺术[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3729(2009)04-0041-03中国古典园林作为古典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不少古典戏曲、小说中都有涉及,其中《红楼梦》中的大观园虽然是曹雪芹通过笔墨在纸上构建的,但是这座瑰丽的私家花园中的山水花木亭台楼阁无不遵循着中国传统造园规律,体现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特点。
一、《红楼梦》的园林艺术背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1715—1764)的祖先原为汉人,后入清正白旗,其曾祖、祖父、父亲先后任江宁织造。
其祖父曹寅是当时著名的藏书家刻书家,精通诗词、戏曲和书法。
雍正六年,曹雪芹的父亲获罪被革职抄家,曹雪芹随全家迁居北京,从此曹家一蹶不振,日渐衰落。
虽然家道没落,但曹雪芹却有其祖父的遗风,多才多艺,是一位杰出的集诗、书、画、园之才艺于一身的“四绝文人。
曹雪芹生活的年代正值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发展的极盛时期。
不仅皇家造园艺术取得了辉煌成就,民间的私家造园活动也极为普遍,并结合各地不同的乡土特色,产生了各种地方风格,使私家园林呈现出百花争艳的局面。
在众多风格的私家园林中,江南的文人园林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种。
由于文人参与造园,江南园林更多地呈现出清淡隽永的书卷气息,这种雅逸的风格不仅影响了当时民间的造园艺术,还为宫廷造园注入了新鲜血液,给皇家园林平添了几分淡雅清新的韵致。
大观园题桥中庭匾额
大观园题桥中庭匾额《红楼梦》中,贾府为元春省亲而修建了“省亲别墅”,也即“大观园”(元春赐名)。
此园落成后,各处需要题写匾额对联。
按照贾政的说法,此园既专为元妃省亲而建,各处景致的匾额对联原应由元妃亲自来题为宜,但元妃身在宫禁,不是想来就来,所以不可能先邀请她来逛园子题写匾额对联,而如果等她来省亲时再题写,那整个园子空落落的像什么样?所以牢靠的办法,还是大家先初步拟定,然后等元妃省亲游园之时一一亲定。
这样么,还可以为元妃提供点参考,少费点心思,一举两得。
于是就有了贾政带着一帮清客相公进园题咏一事,又因顺路逮住了宝玉,于是题咏一定程度上又变成了“考试”。
应该说,在那次“考试”中,由于众门客有意识地帮衬,加上宝玉在诗词歌赋方面确实有才、有想法,他在父亲那里是过关的,尽管看起来贾政对他否定多于肯定,但只要考虑到一位父亲的苦心,我们就能理解了。
于是,省亲别墅各处张挂了宝玉题写的“蓼汀花溆”“有凤来仪”“蘅芷清芬”“杏帘在望”等匾额,以及“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新涨绿添浣葛处,好云香护采芹人”“吟成豆蔻才犹艳,睡足荼蘼梦也香”等联句,就等无妃来省后再定。
从我等外行人的眼光来看,宝玉的这些题咏已经足够惊艳,但于内行人,这显然还是稚嫩的,书中有评说:(各处所题)皆系上回贾政偶然一试宝玉之课艺才情耳,何今日认真用此匾联?况贾政世代诗书,来往诸客屏侍座陪者,悉皆才技之流,岂无一名手题撰,竟用小儿一戏之辞苟且搪塞?真似暴发新荣之家,滥使银钱,一味抹油涂朱,毕则大书“前门绿柳垂金锁,后户青山列锦屏”之类,则以为大雅可观,岂《石头记》中通部所表之宁荣贾府所为哉!据此论之,竟大相矛盾了。
由这段话可知,一是宝玉的这些题咏毕竟是少年习作,难称“大雅可观”,二是贾府不比一些暴发户,并不搞以俗为雅之事。
那么,贾政他们为何还是用少年稚嫩习作来作为堂堂皇皇的元妃“省亲别墅”的题咏呢?书上说到了一个原因:原来,元春进宫之前,也是在祖母史老太君膝下教养长大,后来有了宝玉,作为大姐,对这个小弟弟分外疼爱(“贾妃之心上念母年将迈,始得此弟,是以怜爱宝玉,与诸弟待之不同”),再说,他俩都在贾母身边,天天形影不离,感情自然分外亲厚。
中外园林史第二部分 第8单元 中国古典园林匾额与对联分析
《中国园林》苏州古典园林匾额楹联的艺术: 江南古典苏州园林素重匾额题名和楹联的设置,仅苏州一地 其古典园林中“厅堂景点名称共有252处;匾额总计238块; 楹联150副;砖额72块”这些匾额楹联既表现出与北方皇家 园林、南方岭南园林相同的共性,又充分显示了其独特的个 性,情调优雅,意境深远,直接体现园主或设计者浪漫的艺 术想象和高雅的文化修养。
贰 第8单元 中国古典园林匾额与对联分析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大量运用匾额、碑刻、对联、题咏、 雕梁画栋、刻雕、文学、绘画等手法进行造景,所以说中 国的古典园林大多是“标题园”,其匾额、对联等的运用 直接成一景,无处不在,遍及每个角落,对丰富园景起到 不可替代的作用。 正如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借贾政之口道出:“……若大景致, 若干亭榭,无字标题,任是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
每个园林建成后,园主总要邀集一些文人,根据园主的立意和园林的景象,给 园林和建筑物命名,并配以匾额题词、楹联诗文及刻石。 匾额是指悬置于门振之上的题字牌,楹联是指门两侧柱上的竖牌,刻石指山石 上的题诗刻字。园林中的匾额、楹联及刻石的内容,多数是直接引用前人已有 的现成诗句,或略作变通。
额悬
亭柱对联半四荷 Nhomakorabea潭壁
风
秋荷
四
水花
一三
面
房面
山柳
荷风四面亭,亭名因荷而得,座落在园中部池中小岛,四面皆水,湖内莲花亭亭净植, 湖岸柳枝丝丝婆娑,亭单檐六角,四面通透,亭中有抱柱联:“四面荷花三面柳,半潭 秋水一房山。” 风吹墙动,绿浪翻滚,清香四溢,色、香、形俱佳。春柳轻,夏荷艳, 秋水明,冬山静,荷风四面亭不仅最宜夏暑,而且四季皆宜。若从高处俯瞰荷风四面亭, 但见亭出水面,飞檐出挑,红柱挺拔,基座玉白,分明是满塘荷花怀抱着的一颗光灿灿
大观园匾额赏析
大观园匾额赏析大观园匾额赏析分享到编辑文章大观园盖了一年才完工,惜春将园中景致入画竟费了半年的光景。
盖大观园易,画大观园难。
宝钗体谅到画园子的三大难处,给了惜春半年的假。
可惜不能一饱眼福。
好在大观园各处匾额具已题完,细细地品味多少能窥测大观园景致的妙处。
诸多匾额中最耐人寻味的则是“蓼汀花溆”这一四字灯匾。
贾妃有言“花溆二字便妥,何必蓼汀?”贾政听了,即忙移换。
“蓼汀”二字究竟有何不妥?一代国学大师刘文典先生独具只眼,从音韵学角度论证出因为“花溆”的“溆”字,其形似“钗”音似“恭”;而“蓼汀”二字反切”就是“林”字。
以此认为元春已属意宝钗了。
先生学养深厚我深为敬佩,但先生这一观点我不敢苟同。
以下是我个人对大观园一二处匾额的理解,有不妥之处还望方家指正。
首先贾妃一开始不知道“园中所有亭台轩馆,皆系宝玉所题”,这是贾政给元春的一个惊喜。
元春在皇宫中长年不能与父母亲人相见,回家省亲如果满目所见皆是应制颂圣的一套虚式,必然无趣。
但是出自自己亲弟弟所题的匾额就备感亲切了,何况元春未出阁时还手引口传地教授过宝玉。
所以贾政“竟用了宝玉所题之联额”。
其次,宝玉毕竟是一少年,所题匾额虽然经过清客们的仔细斟酌,半天之内题完所有匾额难免会挂一漏万。
贾妃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以皇宫的标准眼光来评判匾额,自然会对“蓼汀花溆”不满意。
当她得知宝玉居然能题匾额且都是他一人所题后含笑说“果进益了”,后来还命宝玉导引游园。
“命旧有匾联俱不必摘去”,这是对宝玉的一种鼓励。
“蓼汀花溆”若是单独从词法来看,属于并列结构;“蓼”与“花”同义,“汀”与“溆”同义;在匾联上犯了重复语病。
因而元春认为单“花溆”二字就很雅致。
宝玉的用意是把它与其它三个匾额“梨花春雨”、“桐剪秋风”、“荻芦夜雪”连在一起,寓意贾家元迎探惜四姐妹。
“梨花春雨”点“春”字;“蓼汀花溆”点“夏”字;“桐剪秋风”点“秋”字;“荻芦夜雪”点“冬”字。
同时分别为大观园中春夏秋冬四景之写照。
红楼梦大观园园中亭子题匾启发
红楼梦大观园园中亭子题匾启发
1.xxx很有才华。
纵观全书,他涉猎广泛,熟读四书五经,唱吟古今名家文章,痴迷《西厢》等违禁奇妙,胸中块垒早铸。
在大观园中,他才思敏捷,其诗才虽不及xx,却也珠玉垒砌,不落清峻。
他为xx写的《芙蓉女儿诔》,尽显锦绣华章,可堪称千古绝唱。
2.xxx题匾名站得角度更高。
xxx思想活跃,不死板,面对亭子和流动的水来说,是作为身临其境的观亭人,从自身感受的角度来题的匾额,自然就会将情景融为一体,更显得贴切实在。
其一,要向高人看齐。
其二,做事情要真正达到“身临其境”之境。
其三,对于一些专业性比较强的职位或工作,还是选用那些比较熟悉且又拥有专业知识的人来做会更好。
3.xxx很有生活基础。
xxx自幼在女儿行中长大,他对女儿自有一番高论,说:女儿都是用水做的,男人都是用泥做的。
因此男人都是污秽不堪,没有女儿们清香雅人。
由于长年生活在女儿群中,自然就很熟悉女儿的所思所想,自然在不知不觉中,其思想就受女儿的影响,看问题办事情也就很符合女儿们的思想。
xxx与xx乃一母同胞,从小在一起生活,很相
厮熟,很相了解。
xxx深受xxx影响,在对某些问题的看法上,自觉不自觉,就会与xxx的思想不谋而合,就更适合xxx的口吻。
题匾大观园读后感
题匾大观园读后感一、基础知识类。
2. 在大观园题匾过程中,“稻香村”这个名字体现了怎样的田园意境?(6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稻香村”这一题匾所蕴含意境的理解。
稻香村是李纨的住所题匾。
从文中描写来看,那里有“黄泥筑就矮墙,墙头皆用稻茎掩护”,还有“佳蔬菜花”等田园元素。
它体现的田园意境是一种远离尘世喧嚣、宁静质朴的乡村生活氛围,与大观园中其他华丽的建筑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李纨清心寡欲、守节寡淡的生活态度。
二、人物形象类。
1. 从大观园题匾情节中,分析贾宝玉的才情与性格特点。
(8分)解析:这题旨在通过题匾情节深入剖析贾宝玉的人物形象。
在题匾过程中,宝玉展现出了非凡的才情,他的题匾富有诗意和想象力,如“沁芳”二字,点出了溪水的芬芳以及整个环境的清幽雅致。
从性格上看,他不喜欢那些过于刻板、功利性的匾额,而是追求自然、灵动的美感,体现了他叛逆、追求自由和真性情的性格特点,他不受封建礼教中关于题匾要遵循古制等观念的束缚。
2. 对比贾政与众清客在大观园题匾时的表现,分析贾政的人物形象。
(8分)解析:在题匾情节中,贾政与众清客的表现各有不同。
众清客多是迎合贾政,他们的题匾往往比较中规中矩。
而贾政一方面要显示自己的学问和威严,对众清客的题匾进行评判,另一方面又对宝玉的才情有所认可但又不能表现得过于明显。
从这一情节可以看出贾政是一个深受封建礼教熏陶、迂腐古板的封建家长形象,他重视封建正统的学问和规矩,但对宝玉又有着复杂的情感,既希望他成才,又担心他过于叛逆。
三、主题探究类。
解析:大观园是贾家兴盛时期建造的一个豪华园林,题匾是对大观园各个建筑的命名和文化赋予。
从家族兴衰主题来看,题匾时的热闹场景和众人展现出的才情,反映了贾家当时的兴盛,家族中人才济济,还有能力和财力去建造这样一座精美的园林并且精心地进行文化装点。
然而随着故事的发展,大观园逐渐走向衰落,这些题匾也成为了曾经辉煌的一种见证,与后来家族的衰败形成鲜明对比,预示着贾家终将走向衰落的命运。
大观园楹联意境之趣
大观园楹联意境之趣中国文化依存于老庄“物我合一”的哲学思想,中国园林则以中国文化为其深厚底蕴,其形式表现为“回归自然”,在此基础上,形成独特的意境。
古希腊神庙将人的尺度、人的精神放在建筑中,而中国园林则是将游人置于园林之中,景随人欢,景随人悲。
中国园林中楹联不仅有其独特的文化价值,且能提示或强调意境。
曹雪芹笔下的大观园师法自然,断续开阖,加以奇巧的布局,配上诗词楹联,形成独特的意境,收到了韵自天外的效果,是中国园林一个杰出之作。
且看“潇湘馆”之景:竹中精舍,一脉清泉,玉竹倩影,秋欲滴,碧欲闻,配之以潺潺水声,若能在此饮茶、赏月,此生何求?“宝鼎茶闻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
此联一出,将单纯空间的自然之意境,扩充以时间,并将雅士之举涉入其间,游人至此,更平添缕缕遐思。
棋罢茶闲,看宝鼎之烟萦绕竹上,竹愈绿;听幽竹之叶轻敲窗棂,似能感到古筝悠悠,檀香袅袅。
信步来至“蘅芜院”,一路绿柳拂水,悬藤垂梦,满地异草,只觉芳香扑鼻。
待到沿廊信步,恍然惊觉时,人已入室。
此时方知隐现之变,虚实之奇。
感叹之时,不觉又被眼前汀洲水墨所吸引:“吟或豆蔻才犹艳,睡足酴?梦也香。
”此刻,游人只觉才出香帘,又入鸳梦一般,不能自已。
月下豆蔻,梦中酴?,此情此地,怎不令人文思泉涌?贾政曾评此道:“此轩中煮茶操琴,亦不必再焚名香矣。
”其实,依笔者看,如此之境,抚琴岂不多余?若有月明如鸿,自是天成,又有何曲能比?正是“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中国曾有“艺术三界”之说,即:无我、有我、唯我。
“唯我”之境,是将偌大一个世界,与“我”合为一体,赋景予情。
中国园林艺术正是据此得以傲立于世界园林之巅。
园林匾额楹联
园林匾额楹联园林匾额楹联是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艺术形式,通常以木质或石质器物为载体,用书法艺术的手法刻写或绘制而成。
作为装饰园林的主要方式之一,它不仅能够增加园林的艺术氛围,也能够起到烘托环境氛围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园林匾额楹联的起源、类型和艺术特点,并以此来展示其在园林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一、园林匾额楹联的起源园林匾额楹联起源于古代宫廷和庙宇建筑中的饰物,随后逐渐流传到民间,并在园林中得到广泛应用。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当时的皇宫和庙宇建筑中常见使用匾额楹联来装饰门楼、廊廡等处。
这些楹联往往以诗词、经典文句为题材,富有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
后来,随着园林艺术的发展,园林建筑开始运用匾额楹联来装点园林的各个角落,增添园林的雅致与文化氛围。
二、园林匾额楹联的类型园林匾额楹联的类型繁多,包括门楼匾额、亭台楹联、假山匾额等。
其中,门楼匾额是园林入口处常见的一种匾额形式。
它通常位于园林的大门上方,作为进入园林的门户,所刻的楹联要能够表达出主人的风度和格调。
亭台楹联是用来装饰园林亭台建筑的楹联,它通常表达了主人对园林环境的赞美和祝福。
假山匾额则是刻在园林中假山的表面,用来增加假山的意境和艺术价值。
三、园林匾额楹联的艺术特点1. 内容深远:园林匾额楹联的内容通常寓意深远,既有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也有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这些楹联既能够表达主人的情感和思想,也能够给游客带来启迪和思考。
2. 书法精湛:园林匾额楹联的刻写常采用书法艺术的手法,书法的精湛程度直接影响匾额楹联的艺术效果。
优秀的书法作品能够体现出作者的气韵生动和笔墨功底,从而让楹联更加优雅。
3. 色彩协调:园林匾额楹联的色彩常常与园林环境相协调,从而起到点缀和烘托的作用。
譬如在绿树成荫的园林中,常常选择深绿或金黄色作为匾额楹联的颜色,使之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4. 形式多样:园林匾额楹联的形式多样,既有雕刻、绘画,也有浮雕、彩绘等形式。
这些不同的形式都能够表现出园林匾额楹联独特的艺术魅力,让人在游园中欣赏到不同的艺术风景。
论我国园林园景命名与匾额楹联艺术
论我国园林园景命名与匾额楹联艺术作者:莫劲萍来源:《现代园艺·下半月园林版》 2018年第12期园景命名是我国园林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命名常常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园景命名是以远景物质要素为基础,各种文化内涵的综合凝练,名实必须相符,才能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1 园景命名艺术手法1.1 按具体对象命名兰雪堂、天泉亭、见山楼、倒影楼、留听阁都是以纯风景命名;梧竹幽居、海棠春坞、十八曼陀罗花馆是以建筑风景命名。
1.2 按提名内容含义命名“雪香云蔚亭”是纯写意的命名;“别有洞天”是写意与写实兼而有之的命名。
1.3 按绘画意境、古典名诗名言命名远香堂,取于“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绣绮亭,取于杜甫的“绣绮相展转,琳琅愈青荧”;听雨轩,取于“雨打芭蕉淅沥沥”的诗意;小飞虹,取于“飞虹眺秦河,泛雾弄轻弦”;宜两亭,取于白居易的“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的诗意;留听阁,取于李商隐的“留得残荷听雨声”;浮翠阁,取于苏轼的“三峰已过浮翠”;嘉实亭,取于晋代丘迟的“芳叶已浩浩,嘉实复离离”;玲珑馆,取于北宋“日光穿竹翠玲珑”;枇杷园,取于“摘尽枇杷一树金”的诗意。
诗词绘画对古典园林建筑主题意境起了点景、拓景的作用,使园林产生“像外之像,景外之景”。
苏州留园“闻木樨香轩”:“奇石尽含千古秀,桂花香动万山秋”。
拙政园雪香云蔚亭:“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取自《入若耶溪》。
该亭和远香堂隔池相望,四面遍植梅花,暗香浮动,且有枫、柳、松、竹相争荣。
以香雪喻梅,以云蔚喻树木茂盛,上有明朝文证明行书对联:“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以动衬静,几声蝉噪鸟鸣更显林幽山静,居高临下,环览拙政园中园景色,远方水波潋滟,万榭隐现,近处树木葱笼、百鸟和鸣,山下溪间环流、芦苇摇曳,颇有野山旷湖之意。
1.4 以嗅觉、味觉、触觉传递美感为特征命名如杭州“满陇赏桂”,以嗅觉为主;“龙井品茗”以味觉欣赏为主;“钱江畅泳”以触觉欣赏为主。
大观园的楹联匾额
大观园的楹联匾额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红楼梦》大观园里的匾额和楹联,别具魅力衡芜苑匾额:蘅芷清芬楹联:吟成豆蔻才犹艳,睡足荼蘼梦也香。
简析:这幅对联上联赞薛宝钗诗才,下联述其性情:“吟成豆蔻才犹艳”是多层意思编织到一起。
“豆蔻”既是指十三、十四岁女子的妙龄,指人,又是指杜牧的《赠别》诗:“婚聘袅袅十三徐,豆蔻梢头二月初”之句,指诗。
连起来即是说,人似诗一样美好,诗像人一样才情满满。
下联有两层意思的跳跃,花似人之香睡,人似花般的梦酣。
宝钗于“花事了”之时,犹能“睡足”,“梦亦香”,足见其镇定、淡然。
这种淡然从衡芜苑的气氛,到其匾联,皆是如此。
潇湘馆匾额:有凤来仪楹联: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
简析:上联说宝鼎已经不再煮茶了,但室内还飘散着绿色的蒸汽;下联言棋局已罢,但手指却感到一丝凉意。
这其实是一种模糊性的表达,处于室内,却感到竹影摇曳,因室外的翠竹之绿,误以为室内茶烟尚绿;因室外的竹荫生凉,而感觉室内主人指之犹凉。
这是视觉形象与触觉感知的融合。
在似与不似之间,这幅楹联就把潇湘馆内的主要植物竹子深深印在人们的心中了。
怡红院匾额:怡红快绿简析:怡红快绿是题贾宝玉住所怡红院的匾额。
这是园中最为华丽的院落,也是园中姐妹们聚会的场所。
贾政初带宝玉游园时,宝玉题为“红香绿玉”,后贾元春将其改为“怡红快绿”。
“红”、“绿”看似是在说色彩,实则还是写植物。
“红”暗寓门前西侧的西府海棠;“绿”指东侧的芭蕉。
沁芳亭楹联: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
简析:这副对联是写“水”的,但妙在不着一个“水”字。
三篙:指水的深度。
一脉:指溪流。
上联写波光澄碧,似是借来了岸柳的翠绿;下联道水质芬芳,好似这一脉之水,分隔了两岸的花香。
对联字里行间都充满了水。
柳绕堤离不开水,这是借“绕堤”、“隔岸”反衬溪水;“三篙”乃是从水上之景写到水下之深,这是借“三篙”、“一脉”反衬水深和溪形。
园林匾额楹联鉴赏
园林匾额楹联鉴赏1. 园林匾额楹联可有意思啦,就像园林的眼睛一样,一下子就能让园子有了灵魂。
比如说苏州拙政园的“远香堂”,这匾额一挂,让人还没走近就仿佛闻到了那阵阵荷花香,你能想象那种感觉吗?2. 鉴赏园林匾额楹联啊,那简直是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我站在颐和园的某个角落,看到“山色湖光共一楼”的楹联,就好像能跟古代那些造园的大师、题字的文人聊起来似的,这多奇妙啊!3. 园林里的匾额楹联就像一个个神秘的小宝藏。
我和朋友去逛个小园林,看到一副楹联写着“雨醒诗梦来蕉叶,风载书声出藕花”,朋友就惊叹,这写得就像是把整个园林的清幽雅致都装进这几个字里了,你不觉得吗?4. 你要是走进园林,不看匾额楹联,那就像看美女只看了外表,没看到内涵啊。
像扬州个园的“透风漏月”厅,这名字多有韵味,一听就知道这地方有独特的意境。
5. 园林匾额楹联是园林的无声导游呢。
我上次去南京瞻园,有个匾额写着“妙境静观”,当时我就想,这是在告诉我要静下心来欣赏这美妙的园景啊,你在园林里有没有这种被匾额楹联引导的感觉?6. 哎呀,园林中的匾额楹联可都是文化的明珠啊。
你看承德避暑山庄里的“水流云在”,就这么四个字,却像是把那山水之间的灵动都抓住了,就像一幅流动的画卷在眼前展开,你不这么认为吗?7. 鉴赏园林匾额楹联就像是品一杯陈年老酒,越品越有味道。
我和家人去绍兴沈园,看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的楹联,大家都陷入了那种淡淡的忧伤里,这就是它的魅力所在啊。
8. 园林匾额楹联就像一把把打开园林文化大门的钥匙。
我在苏州狮子林里,看到“立雪堂”这个匾额,当时就好奇这名字背后的故事,一打听才知道有那么多学问在里面,你是不是也会对这样的名字好奇呢?9. 你可别小瞧了这些匾额楹联,它们在园林里就像星星点缀天空一样重要。
像北京恭王府的“福”字碑旁边的一些楹联,给整个王府增添了不少福气和文化底蕴,你去恭王府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呢?10. 园林匾额楹联是园林的诗与远方。
宝玉游览大观园所题匾额和对联
宝玉游览大观园所题匾额和对联
大观园是《红楼梦》中的著名场景之一,其建筑和景观都取材于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
在大观园中,每个景点都有自己的匾额和对联,这些匾额和对联也成为了大观园的一道风景线。
下面介绍一些宝玉所游览的景点及其匾额和对联。
1. 芙蓉帐
匾额:芙蓉帐
对联:烟霞先去后来雨,花烬一时飞出帘。
2. 情窦初开
匾额:情窦初开
对联:碧砌红莲闹鬼哭,翠霞金凤鸣珂笑。
3. 玉兰亭
匾额:玉兰亭
对联:水榭凌空峰峦下,月华流照玉兰开。
4. 罗汉堂
匾额:罗汉堂
对联:墨雨笼残叶,红烛照罗汉。
5. 拈花亭
匾额:拈花亭
对联:李花初放雨初晴,柳絮才飞蝶未停。
6. 石舫
匾额:石舫
对联:柳外残阳斜照水,桃花流水别样红。
以上是宝玉在大观园中游览的一些景点及其匾额和对联,这些文化遗产不仅是汇聚了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精华,也是《红楼梦》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的象征和反映。
匾额之美:借古启今的艺术妙思
匾额之美:借古启今的艺术妙思在《红楼梦》中,大观园竣工,众人为亭子匾额题名的情节展现了一场文学的盛宴。
从这个情节中,我们看到了各色各样的题材选择和艺术构思,正如一场灵感的迸发,不同的意见相互碰撞,最终形成了一幅意境独特的文学画卷。
这种现象不仅仅局限于文学领域,在更广泛的学习和生活中,借古启今的艺术妙思也时常呈现,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首先,这个情节展现了对文学传统的尊重和借鉴。
在为匾额题名的过程中,人们直接移用了欧阳修《醉翁亭记》的经典语句,“有亭翼然”,展现了对古文学名篇的崇敬之情。
这种借古启今的艺术手法,既是对文学传统的致敬,也是一种对经典之美的继承和传承。
在学习中,我们也可以从古人的智慧中汲取灵感,借鉴经典之作,使我们的学风更加深厚。
其次,人们在匾额题名中进行了化用和独创。
贾政提出“还须偏于水”,并从《醉翁亭记》中拈出“泻”字,形成了“泻玉”这一独特的匾额。
这种艺术手法不仅仅是简单的模仿,更是在传统基础上进行创新,通过对语言的巧妙操纵,产生了新的艺术效果。
在学习中,我们也应该注重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通过巧妙地化用,形成属于自己的学习方式。
最后,匾额题名的讨论体现了团队合作和集体智慧。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观点和见解,通过集思广益,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文学作品。
在学习和工作中,团队合作和分享经验同样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各种意见的碰撞和融合,能够更好地挖掘问题的解决方案,取得更为丰富的成果。
总的来说,众人为匾额题名的情节不仅仅是《红楼梦》中的一幕,更是一种对艺术创作和团队合作的深刻思考。
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也应该注重借鉴传统智慧,通过化用和独创,形成属于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方式。
同时,团队合作和集体智慧是推动问题解决和创新的重要力量,应该在实践中得到更多的运用。
通过这样的努力,我们可以在借古启今的艺术妙思中,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北京大观园匾额楹联与植物景观写照性研究
北京大观园匾额楹联与植物景观写照性研究摘要:匾额楹联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出现在园林中,被公认为中国园林的标题风景。
它以凝练和极具概括力的艺术效果,传达景观的意境美,堪称我国传统园林的一大特色。
北京大观园是依据古典名著《红楼梦》设计建造的古典文化园林,各主要景点与建筑都悬挂匾额楹联,通过分析匾联内容,来探寻匾额楹联与大观园植物配置的关系。
关键词:大观园;匾额楹联;植物景观;意境书法、京剧、烹调和园林有“中国文化四绝”之称,在中国古典园林中,书法常与匾额楹联相结合,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出现,被公认为中国园林的标题风景。
园林景观的意境,也常借用匾联的题词来破题,这种形式犹如绘画中的题跋,有助于启发人们的联想以加强感染力。
北京大观园是依据古典名著《红楼梦》设计建造的古典文化园林,其楼台亭榭,殿宇辉煌,庭院深邃,曲水回廊,蔚为壮观。
本文尝试从大观园主要景点的匾额楹联出发,结合大观园中主要居住空间和游赏空间的植物景观,透过匾联来探寻各空间的植物配置及其意境的营造,并进一步研究匾额楹联与场地植物景观的关联性和写照性。
1匾额楹联与大观园匾额有记载始于五代时期的桃符,具有文学形象的匾额始于中唐,它使物象获得“象外之境,境外之景”,人们开始涵咏于其中,神游于境外。
大家将横的称作匾,竖的称作额,将悬挂在厅馆楹柱上的叫做楹联。
它是随着骈文和律诗的成熟而兴起的一种文学形式,融散文气势与韵文节奏于一体,浅貌深衷、意境深远。
正如《红楼梦》第十七回在描写大观园工程告竣,各处亭台楼阁需题写匾额对联时,贾政所言:“这匾额对联倒是一件难事。
论理该请贵妃赐题,然贵妃若不亲睹其景,大约亦必不肯妄拟;若直待贵妃游幸过再请题,偌大景致,若干亭榭,无字标题,也觉廖落无趣,任有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
”嘈雪芹借贾政之口,道出匾额楹联的请题必须要应情应景,而且还要为风景增色。
同时,也阐明匾额楹联对于景观的重要性一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
2居住空间匾联内容与植物景观分析2.1怡红院怡红院是《红楼梦》主人公贾宝玉的住所,是大观园中最为华丽的院落。
大观园匾额楹联中的园林艺术浅析完整版
大观园匾额楹联中的园林艺术浅析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大观园匾额、楹联中的园林艺术浅析中国园林艺术的发展一直与文学有密切的关系。
大观园的匾额楹联直接体现曹雪芹的思想与情感,而且是筑山、理水、植物配置、建筑设计等造园手法中最直观、最重要的体现方式。
是匾额楹联成就了大观园。
匾额、楹联之于中国古典园林,如同灵魂之于肉体。
匾额、楹联与中国古典园林的结合,是文学与园林结合的完美体现。
在《红楼梦》中,作者曹雪芹用文学语言创造了一座世外仙园——大观园。
大观园虽生于纸上,却是清代园林最完美的代表,园内诸景皆备、四时皆宜,是集文学、建筑和园林等多门艺术为一体的综合艺术。
因此,大观园是研究中国古典园林匾额楹联的极佳对象。
对于大观园的匾额楹联,《红楼梦》书中有三次较为集中的介绍。
第一次是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贾政带领贾宝玉及众清客验收大观园,并题写对联匾额。
贾政游园路线是:曲径通幽处→沁芳亭→潇湘馆→稻香村→蓼汀花溆→衡芜苑→正殿省亲别墅→栊翠庵→芦雪广→凸碧山庄→凹晶溪馆→暖香坞→怡红院。
“第十七章是一篇非常完整的园林美学文章。
”(蒋勋,2010)可当《大观园记》。
第二次是第十八回“荣国府归省庆元宵”。
元妃省亲游园路线为:体仁沐德→蓼汀花溆→正殿省亲别墅→贾母正室→潇湘馆→怡红院→稻香村→衡芜苑→苦海慈航。
第三次是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刘姥姥二进荣国府,贾母领其在大观园内游乐参观。
刘姥姥二进大观园路线为:缀锦阁→沁芳亭→潇湘馆→紫菱洲蓼溆→秋爽斋→荇叶渚→花溆萝港→衡芜苑→缀锦阁。
不过,《红楼梦》对于匾额楹联周围景观的描述却散布在全书不同回目,有的甚至在书中多次出现,而且每次描写的侧重都不同。
一、匾额、楹联与植物配置的关系植物是古典园林设计的四大要素之一,也是唯一一个有生命的要素,除了能营造美丽的自然景观外,植物往往还具有承载文化信息和寄托情志的作用。
试论匾额与楹联对园林意境美的营造
试论匾额与楹联对园林意境美的营造摘要:本文以中国古典园林中常用于意境表达的匾额与楹联为中心议题,讨论匾额与楹联在表现园林美学、体现园林植物生态意境和人文意境等方面的作用,并进一步阐述在现代园林建设中,应重视这一传统意境表现手法的应用,使未来中国园林和城市绿地更具传统文化特色。
本文对开展中国现代园林建设的探讨有意义。
关键词:匾额与楹联古典园林意境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匾额与楹联作为一种点景的方法,应用极为广泛,它既是古典园林中不可缺少的构成元素,也是中国古典园林最具特色的内容。
中国古代造园家大都将自己对世界的认识理解和人生追求寄情于山水园林之中,并以匾额与楹联为媒介来表达内心的情感。
所以,园林中的匾额与楹联往往成了园林气氛渲染和意境营造的点睛之笔。
当今的中国园林景观建设,在借鉴西方现代园林精华的同时,应吸取中国传统园林的造园手法,注重匾额与楹联的运用,使中国的园林绿地更具民族文化特色。
1、匾额楹联和园林意境的关系在崇尚自然的同时,中国古典园林非常重视意境美的营造,通过精彩的园林生态景观吸引游人,使其在园林中驻足观赏,并借助景物中的题咏,使游人感悟造园者所赋予景物的思想感情、品质等深层次的文化内容,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
中国古典园林意境营造通常有两种表现方式:其一是预先设置一主题,然后借助于山水、花木等造园要素的合理配植表达意境;第二是先建造景园,之后根据现成景物特征赋予文字而点题。
而无论是何种表达方式都离不开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的匾额与楹联。
我们常见的匾额与楹联是用木材制作悬挂于建筑之上。
如扬州的个园,取“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诗句,竹叶的形状似“个”字,故曰“个园”。
个园入口处植竹,既表达了园主的清高脱俗,又产生了强烈的美感,从而提高了园林艺术的感染力。
在这里匾额与楹联对园林意境的表达,使游园者对意境美产生无限联想,达到了“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效果。
2、匾额与楹联表现园林意境的几种类型尽管匾额与楹联制作材料的质地、形状和大小多种多样,所用书写字体丰富多样,但就其内容所表现的思想内涵有以下主要类型:2.1匾额与楹联直接参与园林美学构成在古典园林中,不论是皇家园林、寺庙园林,还是私家园林,匾额与楹联是其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红楼梦大观园紫菱洲的匾额和楹联
红楼梦大观园紫菱洲的匾额和楹联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大观园是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中的主要场景之一,是一个充满诗意和奇幻色彩的地方。
在大观园中有一处特别引人注目的地方就是紫菱洲,紫菱洲是大观园中的一个小岛,以其优美的景色和神秘的氛围而闻名。
在紫菱洲的入口处,往往会悬挂着一块匾额,匾额上一般会写有一些寓意深刻的楹联,这些楹联常常表达了主人对于这片土地的情感和期待。
紫菱洲的匾额通常是由名家书写而成,用以彰显主人的雅致和品位。
匾额上的字体大小、结构、内容等都经过精心设计,展现出一种雅致的美感。
匾额上通常会写有一些吉祥的寓意,例如“紫菱洲”、“碧波荡漾”、“鸟语花香”等等,这些词语都寓意着紫菱洲的美丽和宁静。
除了匾额,紫菱洲的入口处还会悬挂着一幅楹联,楹联常常与匾额上的内容相呼应,一起构成了一幅完整的意境。
楹联的内容通常会与紫菱洲和大观园的主题相关,以增强整个景观的氛围和意境。
紫菱洲的匾额和楹联不仅仅是装饰,更是一种文化和精神的象征。
它们通过文字和艺术的结合,展现了主人对于这片土地的热爱和追求。
在游人眼中,紫菱洲的匾额和楹联仿佛是一座精美的艺术品,让人陶醉流连忘返。
紫菱洲的匾额和楹联是大观园中重要的文化遗产,它们代表着主人对于自然美和文化美的追求,也承载着主人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希望这些匾额和楹联能够一直存在下去,让后人继续感受到这种优美而神秘的艺术魅力。
【能否再给我些内容,让我补充完整到2000字。
比如描述紫菱洲的风景、巧妙的匾额设计、富有诗意的楹联内容等等】第二篇示例:红楼梦大观园紫菱洲是曹雪芹所著《红楼梦》中的一个著名场景,也是整部小说中最具代表性的场所之一。
紫菱洲的匾额和楹联也是这个地方独特的标志,传承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紫菱洲的匾额取名“芙蓉洲”,取意为洲上芙蓉如洁洁,花好月圆荣华处。
匾额由名匾书家李莘书写,笔法潇洒,气韵流畅,让人一见倾心。
芙蓉洲匾额上的字迹稍带苍劲,却透露出一股古老的韵味,仿佛在诉说着荣耀与沧桑。
中国园林匾额的文化美学价值曹林娣鉴赏
中国园林匾额的文化美学价值曹林娣鉴赏
中国园林匾额是园林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具有实用功能,还反映了中国园林的文化美学价值。
曹林娣对园林匾额的鉴赏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艺术性:园林匾额在设计和制作过程中需要考虑美学原则,注重形式美、色彩美、线条美等方面的表现。
曹林娣从艺术的角度对园林匾额进行鉴赏,包括欣赏它们的造型、图案、字体等方面的美感。
2. 文化内涵:园林匾额是中国园林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传承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曹林娣在鉴赏园林匾额时会关注匾额上的文字、意象、寓意等,探索其中蕴含的文化含义,并将其与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对照和解读。
3. 承载功能:园林匾额作为园林建筑的标识符号,具有引导和识别的功能。
曹林娣会从功能性的角度考察园林匾额的使用效果,包括其在园林空间中的安置位置、大小、位置等是否符合使用需求。
总的来说,曹林娣对中国园林匾额的鉴赏是在综合考量艺术性、文化内涵和功能性的基础上进行的,她通过对匾额的观察和研究,探索其中的美学价值,并且深入挖掘其所蕴含的历史文化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观园匾额、楹联中的园林艺术浅析中国园林艺术的发展一直与文学有密切的关系。
大观园的匾额楹联直接体现曹雪芹的思想与情感,而且是筑山、理水、植物配置、建筑设计等造园手法中最直观、最重要的体现方式。
是匾额楹联成就了大观园。
匾额、楹联之于中国古典园林,如同灵魂之于肉体。
匾额、楹联与中国古典园林的结合,是文学与园林结合的完美体现。
在《红楼梦》中,作者曹雪芹用文学语言创造了一座世外仙园——大观园。
大观园虽生于纸上,却是清代园林最完美的代表,园内诸景皆备、四时皆宜,是集文学、建筑和园林等多门艺术为一体的综合艺术。
因此,大观园是研究中国古典园林匾额楹联的极佳对象。
对于大观园的匾额楹联,《红楼梦》书中有三次较为集中的介绍。
第一次是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贾政带领贾宝玉及众清客验收大观园,并题写对联匾额。
贾政游园路线是:曲径通幽处→沁芳亭→潇湘馆→稻香村→蓼汀花溆→衡芜苑→正殿省亲别墅→栊翠庵→芦雪广→凸碧山庄→凹晶溪馆→暖香坞→怡红院。
“第十七章是一篇非常完整的园林美学文章。
”(蒋勋,2010)可当《大观园记》。
第二次是第十八回“荣国府归省庆元宵”。
元妃省亲游园路线为:体仁沐德→蓼汀花溆→正殿省亲别墅→贾母正室→潇湘馆→怡红院→稻香村→衡芜苑→苦海慈航。
第三次是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刘姥姥二进荣国府,贾母领其在大观园内游乐参观。
刘姥姥二进大观园路线为:缀锦阁→沁芳亭→潇湘馆→紫菱洲蓼溆→秋爽斋→荇叶渚→花溆萝港→衡芜苑→缀锦阁。
不过,《红楼梦》对于匾额楹联周围景观的描述却散布在全书不同回目,有的甚至在书中多次出现,而且每次描写的侧重都不同。
一、匾额、楹联与植物配置的关系植物是古典园林设计的四大要素之一,也是唯一一个有生命的要素,除了能营造美丽的自然景观外,植物往往还具有承载文化信息和寄托情志的作用。
中国古典园林的匾额楹联与丰富的植物文化是分不开的,大观园也不例外,利用植物来构景,几乎每一处景点都有其特色植物。
大观园的匾额楹联与植物配置紧密相关。
有直接点明植物名称的,也有故意将植物名称隐藏起来的,还有用色彩代指植物,等待游赏者发现的。
这些植物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园林造景中显示其象征和寓意。
“此外,观赏树木和花卉还按其形、色、香而‘拟人化’,赋予不同的性格和品德。
”(周维权,2008)主人公的品格与特定的花草树木的品格相一致,充分深入地体现中国植物文化,这是大观园的一个重要艺术技法。
1.匾联直接描写植物——衡芜苑这是薛宝钗的居住地。
衡芜苑是大观园内一座素净的庭院,大主山支脉从蘅芜院中间穿插而过,院内不见花木,唯种奇藤异草。
五间旷朗清厦,“绿窗油壁”,室内清雅脱俗。
匾额:蘅芷清芬此匾额直接说明院落特点:蘅、芷,都是香草名。
衡芜苑一株花木也无,只有香草蘅、芷。
结合前后文,芷应是指香味似芷的蘼芜。
典出王夫之湘西草堂的楹联:芷香沅水三闾国,芜绿湘西一草堂。
清芬,即衡、芷所代表的香草类植物的清香芬芳。
秋季进入衡芜苑,“只觉异香扑鼻。
那些奇草仙藤愈冷愈苍翠,都结了实,似珊瑚豆子一般,累垂可爱。
”(第四十回)第十七回,曹雪芹采用了未扬先抑的手法,分了三个层次描写衡芜苑:“便见一所清凉瓦舍,一色水磨砖墙,清瓦花堵。
那大主山所分之脉,皆穿墙而过……”这是初见,贾政以为,这座房子“无味的很”。
“步入门时,忽迎面突出插天的大玲珑山石来,四面群绕各式石块,竟把里面所有房屋悉皆遮住……只见许多异草……或如翠带飘飘,或如金绳盘屈,或实若丹砂,或花如金桂,味芬气馥,非花香之可比。
这时贾政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不禁笑道:“有趣!”从“无味”到“有趣”,这是一个大的转折。
再入里院,“两边俱是超手游廊,便顺着游廊步入。
只见上面五间清厦连着卷棚,四面出廊,绿窗油壁,更比前几处清雅不同。
”贾政不禁叹道:“此轩中煮茶操琴,亦不必再焚名香矣。
”表面看来,衡芜苑素净的近于简陋,但衡芜苑的整体设计却隐藏着植物栽植的学问。
曹雪芹擅于将女性比作不同的花,在第六十三回的“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明确以八种花卉象征八位女性。
其中,牡丹花象征薛宝钗。
因牡丹过于艳丽,故中国传统园林在栽植牡丹时,盆面常常选择太湖石、英石、笋石与牡丹株相依为伴。
既增加美观,还可起到保湿、隔温的作用。
这样看来,衡芜苑朴素的山石所衬托的就是薛宝钗这株牡丹花。
只有透过所谓无味的外表,品出“淡极始知花更艳”,才算是懂得了衡芜苑这座庭院的气质。
景观如此,人亦如此。
宝钗行为豁达,在“世故”、“圆滑”的背后,自有她的“清洁自励”。
宝钗之雅,是大雅若俗,“藏愚”、“守拙”背后的孤高,才真正体现出她超越凡尘的品格。
《红楼梦》第四十回中还有关于蘅芜苑内部陈设的描述,文字不多,但数笔就写明风格:“进了房屋,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案上只有一个土定瓶中供着数枝菊花,并两部书,茶奁茶杯而已。
床上只吊着青纱帐幔,衾褥也十分朴素。
”可见,衡芜苑的室内陈设精而少,在大片白墙的衬托下,点缀其间的仅仅有一案,一床,且只有菊花的芬芳与之相伴。
如此庭院,正是道家文化的“清虚”美——以淡泊、冰冷的姿态来对抗浮躁。
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极简主义的设计思想早就在中国古代的园林设计师那里得到应用了。
如脂砚斋所说,惟独“蘅芷清芬”一处,“则今古书中未见之工程也”。
这样的景观“必有佳作新题,以颜其额,方不负此。
”楹联:吟成豆蔻才犹艳,睡足荼蘼梦也香。
荼蘼,晚春至夏才开花,传说荼蘼开后无花,故宋·王琪《春暮游小园》有句“开到荼蘼花事了”。
这幅对联上联赞薛宝钗诗才,下联述其性情:“吟成豆蔻才犹艳”是多层意思编织到一起。
“豆蔻”既是指十三、十四岁女子的妙龄,指人,又是指杜牧的《赠别》诗:“婚聘袅袅十三徐,豆蔻梢头二月初”之句,指诗。
连起来即是说,人似诗一样美好,诗像人一样才情满满。
这就构成了两层意思间的跳跃。
同样。
下联也有两层意思的跳跃,花似人之香睡,人似花般的梦酣。
宝钗于“花事了”之时,犹能“睡足”,“梦亦香”,足见其镇定、淡然。
这种淡然从衡芜苑的气氛,到其匾联,皆是如此。
匾额诗《蘅芷清芬》:蘅芜满净苑,萝薜助芬芳。
软衬三春草,柔拖一缕香。
轻烟迷曲径,冷翠滴回廊。
谁谓池塘曲,谢家幽梦长。
末二句典出谢灵运《登池上楼》的“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清新自然,又有蓬勃生机。
与“睡足荼蘼梦也香”相呼应。
这首匾额诗都是在讲衡芜苑的植物及其清香,是匾额的进一步叙述。
2.匾联间接暗示植物2.1故意隐藏植物——潇湘馆匾额:有凤来仪这是题潇湘馆的匾额。
潇湘馆是《红楼梦》中唯一有竹子的地方。
其匾额、楹联的撰写均围绕一种植物——翠竹。
有凤来仪的第一层意思是颂圣。
匾额出自《尚书·益稷》:“箫韶九成,凤凰来仪。
”因为箫韶之曲分为九章,所以尽演可奏九遍。
由于音乐美妙动听,把凤凰也引来随乐声起舞。
仪,配合。
因凤常用于皇后嫔妃,有凤来仪即歌颂元妃省亲。
宝玉说“这是第一处行幸之所,必须颂圣方可。
”即指此。
除此之外,“凤”还有第二层意思。
书中曾提到,宝玉从沁芳溪一径到潇湘馆,“看那凤尾森森,龙吟细细,一片翠竹环绕”。
(第二十六回)“凤尾”即指竹叶像凤尾一样美丽的外形。
这句话连起来看即是说,风吹过翠绿的竹林,美丽的竹叶发出的声响,就像龙吟般悦耳的乐声。
故“凤”又指竹,而竹之品格又与黛玉相同。
这是双关暗和的手法。
再者,在《红楼梦》第十七回中,宝玉指出清客所拟的“淇水遗风”、“睢园雅迹”等不可取,提出了“有凤来仪”。
淇水、睢园都是借绿竹取胜的古地。
“有凤来仪”看似没有提到竹,而实际上,“凤凰以练实(竹实)为食”(《庄子·外物》),称黛玉为“人中之凤”,其庭院自然少不了竹。
可见,“有凤来仪”字面上虽未见“竹”,却做到了不着一“竹”字而把竹写得神态毕现。
用一个“凤”字照应了潇湘馆的千竿翠竹,同时称颂使用者有“君子”的文采和风度。
北京大观园潇湘馆有凤来仪匾额楹联: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
宝鼎:指煮茶用的炊具,之所以将鼎炉称之为宝鼎,是为了与匾额中的“来仪”在气氛上达成一致。
茶闲:茶罢。
烟:指煮茶时所冒出水的水汽。
棋罢:棋局结束。
这幅楹联有两层含义。
其一,上联说宝鼎已经不再煮茶了,但室内还飘散着绿色的蒸汽;下联言棋局已罢,但手指却感到一丝凉意。
不难猜出,绿色的蒸汽是由翠竹遮映所致,凉意也是因浓荫生凉。
这其实是一种模糊性的表达,处于室内,却感到竹影摇曳,因室外的翠竹之绿,误以为室内茶烟尚绿;因室外的竹荫生凉,而感觉室内主人指之犹凉。
这是视觉形象与触觉感知的融合。
我们只有层层剥开品味,才能找到隐藏在字里行间的园林植物。
在似与不似之间,这幅楹联就把潇湘馆内的主要植物竹子深深印在人们的心中了。
其二,吟诵“茶闲”、“棋罢”,使用者的闲情逸致似映入眼帘。
潇湘馆清静幽雅,使人脱尽俗气,难怪贾政感慨:“若能夜坐此窗下读书,也不枉虚生一世。
”(第十七至十八回)从“幽窗”可以猜出,潇湘馆是小巧雅致的。
室内陈设和家具也就只能是“合着地步打就的床几桌案。
”用整体化的设计以求最大限度地利用室内空间。
曹雪芹还借宝玉之口作了一首匾额诗描绘潇湘馆。
其中有“迸砌防阶水,穿帘碍鼎香”二句,意思是说竹林非常密,以至于可以挡住溅落在台阶上的泉水。
竹叶相交错,看不见缝隙,阻碍了宝鼎内的香气穿过“竹帘”。
这首匾额诗还是突出表现了园林景观中的植物要素。
2.2用色彩代替植物——以怡红院、红香圃为例(1)怡红院匾额:怡红快绿怡红快绿是题贾宝玉住所怡红院的匾额。
这是园中最为华丽的院落,也是园中姐妹们聚会的场所。
贾政初带宝玉游园时,宝玉题为“红香绿玉”,后贾元春将其改为“怡红快绿”。
“红”、“绿”看似是在说色彩,实则还是写植物。
“红”暗寓门前西侧的西府海棠;“绿”指东侧的芭蕉。
取意蕉棠两植。
匾额中的红、绿二字统领怡红院内的一切景观,抓住红、绿这两个关键词,怡红院的庭院景观及室内陈设,乃至其主人贾宝玉的人物性格就都顺理成章的理解了。
《红楼梦》对怡红院的环境描写共四次,有轮廓式的勾勒,也有浓墨重彩的渲染。
在《红楼梦》第十七至十八回中,作者这样描写怡红院的景观:“绕着碧桃花,穿过一层竹篱花障编就的月洞门,俄见粉墙环护,绿柳周垂……院中点衬几块山石,一边种着数本芭蕉;那一边乃是一棵西府海棠,其势若伞,丝垂翠缕,葩吐丹砂。
”其中,碧桃花是偏红色的,竹篱花障是绿中带红的。
这里的碧桃花、月洞门都是在为怡红院的建筑做铺垫,是居室之境。
而“粉墙环护,绿柳周垂”又有红色和绿色的对比,以红香绿玉的色调烘托贾宝玉的性格。
同时,绿柳周垂还与潇湘馆的万竿修竹遥映。
这样处在大背景中的红、绿色彩的运用使得院内的海棠与芭蕉既有对比,又有协调统一。
这就使植物的姿态、形态与建筑的形态、形体相吻合,促成彼此更好的表达。
再看室内陈设。
“四面皆是雕空玲珑木板……皆是名手雕镂,五彩销金嵌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