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供求法则和需求—供给分析
供求法则和需求供给分析
![供求法则和需求供给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0bd168e84868762caaed5cf.png)
P
S
Q
PSຫໍສະໝຸດ S’ABC
Q
第三节 价格决定
P 过剩 PE 短缺 E
0
Q
第四节 案例分析
1、法定价格 1)限制价格、2)支持价格 2、征税、补贴
P Pe Pc
D
S Q
P D Ps Pe
S Q
P
S’ K S
F
P2 P1
T E
H
G
M
L
Q
第五节 弹性
一、需求弹性 1、需求的价格弹性:点弹性、弧弹性 2、需求的收入弹性 3、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 二、供给弹性 三、影响弹性的因素
第一章
供求法则和需求—供给分析
第一节 需求曲线
1、需求函数 2、需求曲线 3、需求定律 4、需求定律例外 5、需求和需求量 6、需求变动和需求量变动
P
上一张
下一张
D
Q
需求曲线
P D D‘
A C B
Q
第二节 供给曲线
1、供给函数 2、供给曲线 3、供给定律 4、供给定律例外 5、供给和供给量 6、供给变动和供给变动
P A
B
C
Q
一)、需求弹性的类型 二)、供给弹性的类型 五、价格预期弹性
需求与供给分析
![需求与供给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13aa3bf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c4.png)
需求与供给分析市场经济中,需求与供给是两个核心概念。
需求表示市场上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愿望和能力,而供给则反映了市场上生产者愿意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和价格。
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关系决定了市场的价格和数量水平,因此分析需求与供给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需求的分析是从消费者角度出发的,主要关注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的购买欲望和购买能力。
需求量的大小取决于一系列因素,包括价格、收入、个人品味、预期等。
需求曲线展示了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的关系。
通常来说,需求曲线呈现递减的趋势,价格上升时需求量会减少,价格下降时需求量会增加。
供给的分析则从生产者的角度出发,关注生产者提供产品和服务的数量和价格。
供给量的大小取决于一系列因素,比如生产成本、技术水平、税收政策等。
供给曲线展示了价格和供给量之间的关系。
通常来说,供给曲线呈现递增的趋势,价格上升时供给量也会增加,价格下降时供给量则会减少。
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平衡决定了市场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当需求量等于供给量时,市场达到了均衡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市场价格和数量不会出现大幅波动,供需双方都能够实现最大程度的满足。
如果需求量大于供给量,市场会出现供给不足的情况,价格会上升;相反,如果供给量大于需求量,市场会出现过剩供给,价格会下降。
需求与供给的分析对于市场参与者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消费者可以通过对需求的分析来决定购买何种商品或服务以及价格的接受程度。
同时,生产者可以通过对供给的分析来决定生产何种商品或服务以及价格的制定。
政府部门也可以通过需求与供给的分析来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以维护市场的平衡和稳定。
需求与供给分析也可以用于预测和解释市场现象。
通过对需求和供给因素的变化进行分析,可以预测市场价格和数量的走势。
同时,需求与供给分析还可以解释市场的波动和价格变动。
比如,当需求量增加,供给量持平时,市场价格往往会上涨;而当供给量增加,需求量持平时,市场价格则会下降。
总之,需求与供给分析是经济学研究中重要的一部分,它帮助我们理解市场运行的规律和机制。
第二节需求供给分析
![第二节需求供给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55be8df376baf1ffd4fad7b.png)
2.小麦歉收导致小麦价格上升,准确地说在这个 过程中,( )
A.小麦供给的减少引起需求量下降。 B.小麦供给的减少引起需求下降。 C.小麦供给量的减少引起需求量下降。 (A)
3.假如生产某种商品所需原料的价格上升了,这 种商品的 ( )
A.需求曲线将向左方移动。 B.供给曲线向左方移动。 C.供给曲线向右方移动。 (B)
7.假定其他条件不变,某种商品价格下降将引 起需求的增加和供给的减少。( )
(×)价格下降引起的是需求量的增加和供给量
的减少。
二、选择(在每一道题中选择一个最合适的答案) 1.已知当某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1元的时候,均 衡交易量是1000单位。现假定买者收入的增加使这种 商品的需求量增加了400单位,那么在新的均衡价格水 平上,买者的购买量是 ( ) A.1000单位。 B.多于1000单位少与1400单位。 C.1400单位。 (B)
指政府所规定的某种产品的最低价格。如政 府为了扶植农业,实行农产品支持价格。支持价 格总是高于市场均衡价格的。政府实行支持价格 的目的是为了扶持某些行业的发展。农产品的支 持价格就是一些国家所普遍采取的政策。
实行支持价格会出现供过于求,为了不使价 格下跌,政府必须采取一些对策:
P P1
对策: (1) 通过限制农民的耕地面积来限制农产品的产量。
(2) 使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结果使产 品价格提高了,销售数量减少了。
征税前,生产者生产数量为Q0的产品,要 求的卖价为P0。
假定单位产品征税额为AE,则价格为AQ0 (=AE+EQ0)时,生产者才能净收到原来的价 格P0,才愿意生产Q0数量的产品。
同理,生产数量为Q1的产品,相应的价 格为P2(=BQ1)。如果征税额为E1C(= AE),则征税后价格必须提高到E1Q1时,生 产者才愿意提供Q1数量的产品。
供求理论需求与供给
![供求理论需求与供给](https://img.taocdn.com/s3/m/f5a7358358f5f61fb7366697.png)
0
Q
5
10
15
20
25
30
17
需求法则
需求法则(law of demand):在影响需求量 的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需求 量与其价格之间存在着反方向的变动关系, 即需求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减少, 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增加。
18
对需求法则的理解,要注意两个方面的 内容:
其他条件不变,主要是指收入、相关商品 的性质等其他因素。
表 2-2 生产者 A 和生产者 B 对某商品的供给
价格(元)
生产者 A 的供给量 生产者 B 的供给量
(吨/日)
(吨/日)
10
1
2
20
3
5
30
5
7
40
8
9
50
10
12
60
12
15
70
15
18
市场的供给量 (吨/日) 3 8 12 17 22 27 33
33
P P
SA
SB
0
0
Q
S
Q
34
供给法则
某商品的供给量与其价格成同方向变动, 即在影响供给量的其他因素给定不变的条 件下,供给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 增加,或者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减 少。这种现象普遍存在,被称为供给法则 (law of supply)。
6
1、商品本身的价格
从大量经验事实中可以观察到, 一种商品的价格越高,人们对该商品的购买
量就会越少; 一种商品的价格越低,人们的购买量越多。 商品本身的价格是影响需求量最重要、最直
接的因素,商品的价格与其需求量之间存在 着相当稳定的反方向关系。
2019年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测试——常考的经济学名词
![2019年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测试——常考的经济学名词](https://img.taocdn.com/s3/m/3d3a689c69dc5022aaea00e9.png)
常考的经济学名词一、微观经济术语(一)供求法则1.需求法则——市场价格越高,需求数量越少;市场价格越低,需求数量越多。
(反向变动)2.供给法则——市场价格越高,供给数量越多;市场价格越低,供给数量越少。
(同向变动)(二)替代品和互补品1.替代品——如果两种商品的功用相同或相近,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同一需要,这两种商品就互为替代品。
2.互补品——如果两种商品必须组合在一起才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这两种商品就是互补商品。
3.相互影响——在替代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会导致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在互补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三)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消费者剩余衡量了买者自己感觉到所获得的额外利益。
(四)需求价格弹性需求价格弹性是被用来衡量商品需求量的变动对于商品自身价格变动反应的敏感程度。
类型:(1)需求完全无弹性,说明不论价格如何变动,需求量都不变化。
(2)需求缺乏弹性,表明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小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3)需求富有弹性,说明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大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4)需求完全富有弹性,说明在既定的价格之下需求量可以任意变动。
(五)需求收入弹性需求收入弹性是指收入变动幅度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幅度。
根据收入弹性正负值的大小,可以将消费品分为:(1)正常品需求收入弹性为正,称为正常品。
一般来说,随着收入的增加,需求量都会相应上升。
其中,需求量上升幅度大于收入增加幅度者,称为奢侈品;需求量上升幅度小于收入增加幅度者,称为必需品。
(2)劣等品需求收入弹性为负,称为劣等品。
有些低档消费品的需求量,随着收入的增加反而减少。
(六)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边际效用是指消费量每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
同一物品的每一单位消费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满足程度是不同的,随着所消费的数量的增加,该物品对消费者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52个经济学理论法则
![52个经济学理论法则](https://img.taocdn.com/s3/m/6f895291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e19bc7e.png)
52个经济学理论法则经济学理论法则是对经济学领域中普遍适用的规律和原则的总结和提炼。
下面列举了52个经济学理论法则:1.供需法则: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市场价格会根据供求情况自动调节。
2.稀缺性法则:资源是有限的,人们的需求总是超过资源的可供应量。
3.边际效用递减法则:随着消费增加,每单位额外消费所带来的满足感递减。
4.机会成本法则:做一件事情的选择意味着放弃其他可能的选择,每个选择都有机会成本。
5.比较优势法则:不同个体或国家在生产其中一种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时,通过贸易可以实现互利。
6.合理预期法则:经济主体在做出决策时会根据合理预期进行推断和行动。
7.边际成本法则:为了获得更多的收益,经济主体在做出决策时应比较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
8.货币数量理论: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会导致物价上涨。
9.无效率法则:在资源分配中,存在着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的情况。
10.消费者剩余法则:消费者会根据个人的评价和需求来决定购买商品的数量和价格。
11.生产者剩余法则:生产者可以通过销售商品获得超过生产成本的利润。
12.边际税负法则:税收的增加会使边际税负升高,降低人们的工作动力和创业激情。
13.弹性法则:需求的弹性决定了价格和需求之间的关系,高弹性表示对价格敏感。
14.劳动分工法则:通过分工和专业化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15.逆向选择法则:信息不对称时,市场存在逆向选择的风险。
16.精英理论法则:社会中的精英群体对经济和政治决策有着重要影响。
17.激励法则:经济主体的行为受到激励机制的影响,正向激励可以促进行为,负向激励可以制止不良行为。
18.市场失灵法则:市场在一些情况下无法有效分配资源,需要政府干预。
19.公共物品法则: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征,市场机制难以提供。
20.劣势外部性法则:市场交易会造成副作用,需要通过政府干预来纠正。
21.边际生产率法则:增加投入量会使得边际产出递减。
22.货币收入退化法则:物价上涨会导致货币收入的实际购买力降低。
经济学中的供给与需求分析
![经济学中的供给与需求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09751c9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61.png)
经济学中的供给与需求分析供给与需求是经济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它们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对于理解市场价格的形成和资源配置十分重要。
本文将从供给与需求的定义、影响因素以及市场均衡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供给与需求的定义与关系供给与需求是指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提供和需求之间的关系。
供给是指生产者愿意且能够以一定价格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而需求则是指消费者愿意且能够以一定价格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供给和需求的变化都会影响市场均衡和价格的变动。
二、供给与需求的影响因素1. 价格:市场价格是供给和需求的调节机制,价格的上升会促使供给增加,需求减少;价格的下降则会促使供给减少,需求增加。
2. 收入水平:消费者收入水平的增加会促使需求增加,而供给并不受收入水平的变化影响。
3. 价格预期:若预期商品价格将会上涨,消费者会提前购买,导致需求增加;而对于生产者来说,若预期价格将会上涨,他们将增加供给。
4. 市场竞争:市场竞争的程度越大,会导致供给增加、价格下降;反之,市场竞争程度越小,供给减少、价格上涨。
三、市场均衡供给与需求的平衡状态被称为市场均衡,当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时,市场价格和数量将保持稳定。
市场均衡取决于供给与需求的相对关系。
当市场供给数量大于市场需求数量时,市场处于过剩状态,价格会下降,直到达到均衡;相反,当市场供给数量小于市场需求数量时,市场处于供给不足状态,价格会上涨,直到达到市场均衡。
供给和需求的变动都会对市场均衡产生影响,例如供给增加或需求减少,会导致市场价格下降;供给减少或需求增加,会导致市场价格上涨。
四、供给与需求分析的应用供给与需求分析在经济学中有广泛的应用,可以用于预测市场走势、调控价格和资源配置等。
1. 市场预测:通过对供给和需求的分析,可以预测市场价格的变动趋势,从而为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决策依据。
2. 政府调控:政府根据供给与需求的变化,可以采取措施来调整市场价格,以达到稳定市场供需关系的目的。
供给与需求法则解析
![供给与需求法则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61123b0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31.png)
供给与需求法则解析供给与需求是经济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也是市场经济体系中的核心原则。
供给与需求法则解析了市场上商品价格的形成机制,以及市场上商品数量的调节方式。
本文将从供给与需求的定义、影响因素、平衡价格和数量、以及价格变动对市场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详细解析。
供给与需求的定义供给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产者愿意出售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给的数量取决于生产成本、生产技术、生产者预期等因素。
当商品价格上升时,供给量通常会增加;当商品价格下降时,供给量则会减少。
需求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需求的数量取决于消费者收入、商品价格、消费者偏好等因素。
当商品价格上升时,需求量通常会减少;当商品价格下降时,需求量则会增加。
供给与需求的交汇点即为市场的均衡点,也就是市场上商品的价格和数量达到一种平衡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供给量等于需求量,市场价格也就稳定在一个水平上。
影响供给与需求的因素供给与需求的数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对于供给来说,生产成本、生产技术、生产者预期、相关商品价格等都会对供给量产生影响。
例如,原材料价格上升会导致生产成本增加,从而减少供给量;而技术的进步则会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供给量。
对于需求来说,消费者收入、商品价格、消费者偏好、相关商品价格等都会对需求量产生影响。
例如,消费者收入增加会提高对商品的需求量;而替代品价格下降则会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
平衡价格和数量在市场经济中,供给与需求的交汇点即为市场的均衡点。
在这个点上,供给量等于需求量,市场价格也就稳定在一个水平上。
如果市场价格高于均衡价格,供给量会增加,需求量会减少,导致市场价格下降;反之亦然,如果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供给量会减少,需求量会增加,导致市场价格上升。
价格变动对市场的影响价格的变动会对市场产生一系列的影响。
当商品价格上升时,供给量通常会增加,因为生产者愿意提供更多商品以获取更高的利润;而需求量则会减少,因为消费者愿意购买更少的商品以节省开支。
第2章供给需求分析
![第2章供给需求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148dd4bdaef5ef7bb0d3c96.png)
❖ 供给函数:
❖ Q=f(P, Pm, Pc, T, I, ,E,M…)
❖ 其中,Q为某商品的供给量;
❖
P为该商品的价格;
❖
Pm为该商品生产要素的价格;
❖
Pc为该商品的技术和管理水平;
❖
T为厂商对该商品未来价格的预期;
❖
I为生产中可相互替代的产品的价格;
❖
E为政府的税收和产业政策;
❖
M为该商品的市场饱和程度。
❖ 供给表:它是一张某种商品的价格与对应的 供给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
价格 10 8 6 4 2
供给 100 80 60 40 20 量
❖ 供给曲线:反映价格与供给量之间的关系,可 记为: Qs=f(P)
四、供给规律(法则)
❖ 对绝大多数商品而言,在 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某种商品的供给量与其价 格之间呈同方向变动关系。 P
❖
Pm为该商品替代品的价格;
❖
Pc为该商品互补品的价格;
❖
T为消费者的偏好;
❖
I为消费者的收入;
❖
E为消费者对该商品未来价格的预期;
❖
A为广告费;
❖
M为该商品的市场饱和程度。
2.需求曲线
❖ 简化的需求函数是一个
一元函数,它在平面坐
P
标上的轨迹称为需求曲
线。用D表示,每个点
的坐标代表价格与需求
D
量之间的一组对应关系
❖ 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条件下, 消费者有欲望购买并且有能力购买的商品或 服务的数量。在这里需要指出,需求不是指 消费者实际购买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也 不是消费者想购买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而是消费者不但要有购买欲望,而且还要有 支付能力的购买量。
供求法则的内容
![供求法则的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6c8fe927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f5.png)
供求法则的内容
供求法则是经济学中最重要的一条法则,是以供需为基础,需求、供给、价格三者之间客观存在的关系,称为供求法则。
它决定了价格形成和市场运行的机制。
它主要包括下面三个方面的内容:
1.供给不变,需求变动的情况(因非价格因素变动引起需求曲线位移)。
需求变动将会导致均衡价格和均衡交易量按同方向变动。
表现为:需求增加,均衡价格和交易量都提高;需求减少,均衡价格和交易量都会下降。
2.需求不变,供给变动的情况(因非价格因素变动引起供给曲线位移)。
供给变动将会导致均衡价格按相反方向变动,均衡交易量按相同方向变动。
表现为:供给增加,均衡价格下降、交易量增加;供给减少,均衡价格上涨,交易量减少。
3.需求和供给同时变动的情况。
如需求减少(增加),供给增加(减少),则均衡价格下跌(上涨)。
如需求和供给同时增加或减少,则均衡价格的变动要视供求双方增减程度的大小而定。
另外,根据需求与供给之间的比较可将市场划分为卖方市场与买方市场。
当供给大于需求,则为买方市场;反之,当需求大于供给,则为卖方市场。
供给与需求分析
![供给与需求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3314c3f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91.png)
供给与需求分析在市场经济中,供给与需求是决定产品或服务价格和数量的关键因素。
供给表示市场上可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数量,而需求表示市场上愿意购买产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到市场平衡和价格形成。
本文将对供给与需求进行分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市场机制的运作。
需求分析需求是指在特定时间和价格条件下,市场上愿意购买某种产品或服务的数量。
需求量随着价格的变化而变化,通常呈现出"价格上升,需求下降;价格下降,需求增加"的趋势。
除了价格因素外,需求还受到其他诸多因素的影响,如收入水平、人口数量、消费习惯等。
供给分析供给是指在特定时间和价格条件下,市场上可提供的某种产品或服务数量。
供给量通常随着价格的上升而增加,随着价格的下降而减少。
供给还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生产成本、生产技术、生产要素的供给情况等。
供给与需求的均衡供给与需求的均衡指的是市场上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时的状态。
在供给与需求相等的情况下,市场价格也将达到一个稳定的水平。
当价格高于均衡价格时,供给过剩将导致价格下降;当价格低于均衡价格时,供给不足将导致价格上升。
市场通过价格机制自动调节供给与需求的不平衡,以实现市场的平衡状态。
供给与需求的弹性供给与需求的弹性指的是市场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需求弹性高表示需求对价格变化更为敏感,即价格上涨时需求下降较多;需求弹性低表示需求对价格变化的反应较不敏感,即价格上涨时需求下降较少。
供给弹性高表示供给对价格变化更为敏感,即价格上涨时供给增加较多;供给弹性低表示供给对价格变化的反应较不敏感,即价格上涨时供给增加较少。
供给与需求的弹性程度会影响市场均衡的达成和价格的波动。
供给与需求分析的应用供给与需求分析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广泛应用于商业决策、金融投资、市场预测等领域。
通过对供给与需求的研究,可以预测市场的走势,帮助企业调整生产与销售策略,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同时,供给与需求分析也为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和市场监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管理经济学-4供给、供需分析
![管理经济学-4供给、供需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b248a0c6c85ec3a87c2c512.png)
车 票 上 升
新均衡 如果不涨价,供 小于求
1
公车乘客增加
原均衡
0
100
乘客数量(万)
禽流感:供给和需求的移动
鸡蛋价格(元)
专家宣传,使鸡 蛋需求增加 新均衡 价 格 上 升 3 鸡瘟使一些鸡场 倒闭,减少供给 2 都是这样吗?
原均衡
销量增加
0
10 12
鸡蛋数量(Q)
禽流感的另一种结果:
鸡蛋价格(元)
案例分析:棉花掺假
•
从80年代末期开始,中国出现了 棉花掺假现象,到90年代初期呈现 出无花不假的地步。经过政府的打 击,90年中后期以来棉花掺假现象 又十分猖獗,甚至进入进入新世纪 后还偶有发生。
问题:
• 为什么棉花掺假屡禁不绝? • 是政府打击不力,还是地方保护主义作 怪? • 或是这种现象根本不能用打击办法来解 决?
例子:
我国目前的电解铝行业,如果投资20亿元建一个工厂, 按每吨产能7000元建造费计算,设计产能可达20万吨, 余6亿元作流动资金,再代入银行资金补充,可以形 成如下的每吨供给成本: •目前市价每吨电 • 原料氧化铝2吨9400元, 解铝16000元 • 燃料动力4630元, • 折旧提取970元, • 人工费用100元, • 营销销售税收800元-------------供给成本共计15900元
1、供求规律的理解:
• 供求规律发挥作用的过程是市场机 制运行的基本表现 • 描述了一种稳定状态,卖者与买者 根据价格的引导自动走向均衡 • 实际价格当然并不总是处于均衡点。 这时供给与需求不再相等,存在超 额供给或超额需求的非均衡状态, 供求关系会进行调节。
2、如何“自动走向均衡”
见后图示:
市场价格高于均衡价格时:
西方经济学-市场供求原理.ppt
![西方经济学-市场供求原理.ppt](https://img.taocdn.com/s3/m/3d453745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c0.png)
S
E’1 E1
E2
Q2 Q‘1
Q1 Q
例3:下列事件对产品X的供给有何影响?其供给曲线如何
变动? (1)生产X的技术有重大革新; (2)在产品X的行业内,企业数目减少了; (3)生产X的人工和原材料价格上涨了; (4)预计产品X的价格会下降。
解:(1)供给增加,曲线右移; (2)供给减少,曲线左移; (3)供给减少,曲线左移; (4)供给增加,曲线右移。
(左移;右移;右移;不变)
(二)供给的变动与供给量的变动
P
供给量的变动:在其他条
件不变时,由某种产品的价 格变动所引起的该产品的供 P1
给数量的变动。从图形上看,
就是沿着一条既定的供给曲
线变动。
P2
E‘2
供给的变动:某产品价
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
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产品供
给数量的变动。
0 Q’2
S‘
2、需求函数
需求函数:商品需求数量和各种影响因素间的相互关系。 影响需求数量的各个因素是自变量,需求数量是因变量。
需求的数学表达式 qd=f(T,I,P,PY,Pe) 将问题简化,假定其他因素保持不变,仅仅分析价格对 该商品需求量的影响,需求函数就可以用下式表示:
qd=f(P) P为商品的价格;qd为商品的需求量。
1、从需求、供给表求得
鸡蛋价格 /元/Kg 3 4 5 6 7 8 9 10
市场需求量 /t 56 49 42 35 28 21 14 7
市场供给量 供求相比
/t
/t
4
-52
10
-39
16
-26
22
-13
28
0
34
+13
需求与供给PPT课件
![需求与供给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b8a900b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e0.png)
需求量
需求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条件下,消费者愿意 购买并能够买得起的某种产品或劳务的数量。
“一定时期”一般指一年。 “一定条件”指影响需求量的因素(如产品价格、消费 者收入以及消费者爱好等)既定不变。 需求量不是消费者实际购买某种产品的数量 。
影响需求量的因素:
1、产品的价格(Px): Px↓ , Q↑ 2、消费者的收入(Income): 3、相关产品的价格(Py):
下,反映供给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的表达式,可以说Qs=f (P)。
供给函数和供给曲线: (续1)
2、概念
供给曲线总是一条自左到右向上
P
S
倾斜(斜率为正)的曲线。P↑,
Q↓,反之,P↓,Q↓。 原因:
0 Q
1)原来亏损的不愿意生产这
种产品的企业有可能扭亏为盈,变得愿意生产这种产品了;
供给函数和供给曲线: (续2)
∴ P= 10.75(元)
PC变小→D曲线上移, S不变→P变大。
0 Q Q’
需求一供给分析法: (续2)
P 4、赋税对价格和销售量的影响:
P+1
征税前:D与S相交于a点, P’
均衡价格为P,均衡产量为Q。
P
征税1元后:变大→S曲线上移,
D不变
0
→D与S’相交于b点。
均衡价格为P’,均衡产量为Q’
S’ c bd S
a
D
Q’ Q
P D 过剩
P1
P*
P2
短缺
Q* 0
S Q
需求一供给分析法:
1、西红柿价格的季节性波动:
C变动→S曲线移动,
PD
D不变→P变动。
P1 P2
经济学市场供求分析
![经济学市场供求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cce94ac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de.png)
经济学市场供求分析在经济学中,市场供求分析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用于探讨市场中商品和劳务的交换关系。
供求分析的核心理念是市场上的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和数量是由供应量和需求量的相互作用决定的。
本文将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来分析市场的运作机制,并探讨供需关系对市场经济的影响。
一、供给分析供给是指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各种市场主体愿意出售的商品或劳务的数量。
供给量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生产成本、技术进步、预期收益等。
当市场上的价格上升时,供给量通常也会增加,因为更多的卖家愿意出售商品以获取更高的利润。
相反,当价格下降时,供给量可能会减少。
供给曲线是描述供给关系的工具。
它通常是向上倾斜的,表示价格上升,供给量增加。
供给曲线的向上倾斜说明了供给量对价格的弹性。
如果供给曲线相对平坦,说明供给量对价格变化不敏感,供给弹性较大。
二、需求分析需求是指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市场主体愿意购买的商品或劳务的数量。
需求量受到价格、收入、个人偏好等多个因素的影响。
当商品价格下降时,需求量通常会增加,因为更多的消费者能够负担得起商品。
相反,当价格上升时,需求量可能会减少。
需求曲线是描述需求关系的工具。
它通常是向下倾斜的,表示价格上升,需求量降低。
需求曲线的向下倾斜说明了需求量对价格的弹性。
如果需求曲线相对平坦,说明需求量对价格变化不敏感,需求弹性较大。
三、供需平衡与市场价格确定市场供需平衡发生在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的情况下。
在这种情况下,市场价格将会稳定在某一水平上。
如果市场价格低于平衡价格,供给量将会减少,需求量将会增加,直至两者相等,市场达到供需平衡。
相反,如果市场价格高于平衡价格,供给量将会增加,需求量将会减少,直至两者相等。
市场供需关系对市场经济的影响十分重要。
当供给量增加时,市场价格会下降,这可能会带来更多的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一方面,供给量的增加意味着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活动,另一方面,价格的下降意味着消费者购买力的增加。
因此,供给的增加对经济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供给与需求分析
![供给与需求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3610b33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de.png)
供给与需求分析在经济学中,供给与需求分析是一种重要的工具,用于研究市场中商品和服务的交易情况。
它通过分析市场上的供给量和需求量来揭示市场的运行规律和价格形成机制。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讨供给与需求分析的重要性和应用。
1. 供给分析供给是指生产者愿意以一定价格和数量提供的商品或服务。
供给分析的核心任务是确定供给曲线,即不同价格下生产者愿意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给曲线通常呈正向斜坡状,即价格上升,供给数量也增加。
这是因为随着价格的上涨,生产者获得更高的利润,鼓励他们增加生产,提高供给量。
供给分析还需要考虑一些其他因素,如生产成本、技术进步和生产者预期等。
生产成本的增加会降低供给量,技术进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供给量。
此外,生产者对未来市场变化的预期也会影响供给量。
供给分析帮助我们了解供给量的变化原因,从而更好地预测市场的发展趋势。
2. 需求分析需求是指消费者愿意以一定价格和数量购买的商品或服务。
需求分析的核心任务是确定需求曲线,即不同价格下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需求曲线通常呈负向斜坡状,即价格上升,需求量下降。
这是因为高价格降低了消费者的购买能力和消费意愿。
需求分析还需要考虑一些其他因素,如消费者收入、个人偏好、相关商品价格和广告宣传等。
消费者收入的增加会提高需求量,个人偏好的改变会影响对不同商品的需求量。
此外,与商品相关的替代品和互补品的价格变动也会影响需求量。
需求分析帮助我们了解需求量的变化原因,从而更好地预测市场的需求走向。
3. 市场均衡分析供给与需求分析的最终目标是确定市场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均衡价格指的是供给量等于需求量时的价格,均衡数量指的是市场上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时的数量。
供给与需求曲线的交点即为市场的均衡点。
在市场均衡点上,供给者愿意以相应价格提供的数量恰好等于消费者愿意以相同价格购买的数量。
市场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能够反映供求双方的意愿,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市场的效率和公平程度。
1供求法则和需求—供给分析
![1供求法则和需求—供给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d8634e1fab069dc51220106.png)
PE
需求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需求增加引起均衡价格上升,需求减少引起均衡价格下 降。需求增加引起均衡产量增加,需求减产引起均衡产 量减少。需求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与均衡产量同方向变 动。
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供给增加引起均衡价格下降,供给减少引起均衡价格上 升。供给增加引起均衡产量的增加,供给减少引起均衡 产量的减少。供给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供 给的变动引起均衡产量同方向变动。
替代品和互补品
吉芬品 挥霍性消费
• 需求规律的含义
当影响商品需求量的其他因素不变时,商品的 需求量随着商品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着商品 价格下降而增加。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需求规律。
• 需求定律的特例
正常商品:当消费者的收入提高时,如果会增加 商品的需求量则为正常商品。 吉芬商品:当消费者的收入提高时,如果会减少 商品的需求量则为吉芬商品。
P S A B C S’
Q
第三节 价格决定
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需求与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含义:
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需求与供给相等时的价格.消费 者和生产者根据市场价格决定愿意并且能够购买或者 能够提供的商品数量,带着各自的盘算,消费者与生 产者一起进入市场,最终决定市场的均衡。 P 过 剩 E 短 缺 0 Q
P
D 需求曲线 Q 需求函数:假定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的变化具有无限 的分割性,把商品价格视为自变量,把需求量作为因 变量,则:D=f(P)。即为需求函数。
影响需求的因素
商品本身价格(反比) 相关商品的价格(替代品正比,互补品反比) 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正比) 消费者的偏好 消费者对未来商品的价格预期 人口规模与结构 政府的消费政策 替代品,这是指两种可以互相替代的商品,如, 馒头的价格不变而花卷的价格上升时,馒头的需 求量上升。 互补品,这是指两种互相补充使用商品,如照相 机和胶卷,胶卷的需求量与照相机的价格有着密 切关系,一般而言,照相机价格上升,胶卷的需 求量下降,两者呈现反方向变化。
经济学原理:需求与供给的关系分析
![经济学原理:需求与供给的关系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faf9167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34.png)
经济学原理:需求与供给的关系分析需求与供给是经济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之间的关系对市场经济体系的运行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需求和供给分析入手,详细解释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对市场价格和数量产生的影响。
首先,我们来看需求方面。
需求表示消费者愿意购买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它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价格、收入、个人偏好等。
当商品价格下降时,人们倾向于购买更多的商品;而当商品价格上升时,则会减少其购买量。
这就形成了所谓“价格-数量”关系,在经济学中被称为“需求曲线”。
然而,除了价格外,消费者收入也是决定需求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随着收入增加,人们可以花更多钱购买各种商品和服务,并且可能会提高他们对高档产品或奢侈品的兴趣。
因此,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包括物价),消费者总体支出能力增加将导致整体需求增加。
此外,《边际效用递减法则》也对需求产生深远影响。
根据这一法则,消费者在购买某种商品或服务时会越来越追求其边际效用。
也就是说,当人们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拥有更多时,他们所获得的额外满足程度将递减。
因此,在经济学中,“需求曲线”的下降形状反映了这一现象。
相比之下,供给方面主要关注生产者愿意出售的数量。
与需求类似,供给也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生产成本。
如果某种商品或服务的生产成本上升,则制造商可能会选择减少供应量以保持盈利能力;而如果生产成本下降,则可望增加供应量以扩大市场份额。
除了生产成本外,技术进步和资源约束也会影响供给水平。
技术进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并降低成本,从而促使企业增加供应量;而资源紧缺将限制产品可用性,并导致供给减少。
需要注意的是,在需求和供给分析中还存在着一个重要概念——均衡价格和数量。
当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相交时,即达到了市场均衡状态。
此时确定了一个特定价格和数量,使得消费者需求等于生产者供给。
这个价格被称为均衡价格,对应的数量被称为均衡数量。
当市场处于均衡状态时,既没有过剩也没有短缺。
需求与供给的经济学原理分析
![需求与供给的经济学原理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c74f58d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e3.png)
需求与供给的经济学原理分析经济学是研究人类行为的一门科学,而人类行为的核心是需求和供给。
需求是指消费者愿意并能够购买商品或服务的能力,而供给则是指生产者愿意并能够提供商品或服务的能力。
在市场经济中,需求和供给的力量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和数量。
一、需求定律需求定律指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或服务的价格越高,消费者对它的购买量就越少。
这是因为消费者购买商品或服务是为了满足他们的需求,当价格上升时,消费者的购买力就会下降,从而购买量也会相应减少。
此外,消费者的偏好、收入水平、人口结构等因素也会影响需求。
然而,需求定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它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消费者的购买力、价格预期、竞争状况等。
因此,在分析市场需求时,必须考虑到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
二、供给定律供给定律指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生产成本越低,生产者提供的商品或服务数量就越多。
这是因为生产者会根据他们的成本和利润来决定生产多少商品或服务。
当生产成本下降时,生产者的利润就会增加,从而他们会增加生产,提供更多的商品或服务。
然而,供给定律同样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生产技术、资源禀赋、市场需求等。
因此,在分析市场供给时,必须考虑到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
三、均衡价格在市场经济中,需求和供给的力量相互作用,最终会达到一个均衡点,即市场价格恰好等于商品或服务的成本加上利润。
这个均衡点是由供需双方的相互作用决定的,它反映了市场供需力量的平衡。
然而,均衡价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它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政策变化、国际贸易、技术创新等。
这些因素可能会改变供需双方的力量对比,从而打破原有的均衡价格,导致市场价格的波动。
四、应用与启示需求与供给的经济学原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市场价格的波动。
当价格高于均衡价格时,供给会大于需求,导致价格下降;反之,当价格低于均衡价格时,需求会大于供给,导致价格上涨。
因此,供需双方的力量对比是决定市场价格的关键因素。
宏微观经济学基础知识
![宏微观经济学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ce8b3bd5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01.png)
宏微观经济学基础知识一、微观经济术语(一)供求法则1.需求法则——市场价格越高,需求数量越少;市场价格越低,需求数量越多。
(反向变动)2.供给法则——市场价格越高,供给数量越多;市场价格越低,供给数量越少。
(同向变动)(二)替代品和互补品1.替代品——如果两种商品的功用相同或相近,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同一需要,这两种商品就互为替代品。
2.互补品——如果两种商品必须组合在一起才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这两种商品就是互补商品。
(三)需求价格弹性需求价格弹性是被用来衡量商品需求量的变动对于商品自身价格变动反应的敏感程度。
类型:(1)需求缺乏弹性,表明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小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需求富有弹性,说明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大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四)需求收入弹性需求收入弹性是指收入变动幅度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幅度。
根据收入弹性正负值的大小,可以将消费品分为:(1)正常品需求收入弹性为正,称为正常品。
一般来说,随着收入的增加,需求量都会相应上升。
其中,需求量上升幅度大于收入增加幅度者,称为奢侈品;需求量上升幅度小于收入增加幅度,称为必需品。
(2)劣等品需求收入弹性为负,称为劣等品。
有些低档消费品的需求量,随着收入的增加反而减少。
(五)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边际效用是指消费量每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
同一物品的每一单位消费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满足程度是不同的,随着所消费的数量的增加,该物品对消费者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这种现象称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六)边际产量(收益)递减规律边际产量递减规律,即在技术水平和其他要素投入量不变的条件下,连续等量的增加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当该生产要素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量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七)常考的成本1.机会成本机会成本又称择一成本,是指在经济决策过程中,因选取某一方案而放弃另一方案所付出的代价或丧失的潜在利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费者的偏好
消费者对未来商品的价格预期
人口规模与结构
政府的消费政策
替代品和互补品
替代品,这是指两种可以互相替代的商品,如, 馒头的价格不变而花卷的价格上升时,馒头的需 求量上升。
互补品,这是指两种互相补充使用商品,如照相 机和胶卷,胶卷的需求量与照相机的价格有着密 切关系,一般而言,照相机价格上升,胶卷的需 求量下降,两者呈现反方. 向变化。
P
S
P Ps e
D
.
Q
农产品支持价格的运用
一、缓冲库存法 政府按照某种平价收购全部农产品,供大于求时,增
加库存,或出口;供小于求时,减少库存,以平价买 卖
二、稳定基金法 政府按照某种平价收购农产品,但不建立库存,而是
维持一定的价格水平
平价率:农产主销售农产品所得收入与购买工业品支 付价格(包括利息、税款和工资等)之间的比率,即 工农业产品的比价关系
❖ 需求曲线:需求曲线是根据需求表中的商品的不同的 价格与需求量的组合,在平面上拟合的一条曲线 P
D
需求曲线 Q ❖ 需求函数:假定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的变化具有无限
的分割性,把商品价格视为自变量,把需求量作为因 变量,则:D=f(P)。即为需. 求函数。
影响需求的因素
商品本身价格(反比)
相关商品的价格(替代品正比,互补品反比)
吉芬品 挥霍性消费
.
• 需求规律的含义
当影响商品需求量的其他因素不变时,商品的 需求量随着商品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着商品 价格下降而增加。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需求规律。
• 需求定律的特例
正常商品:当消费者的收入提高时,如果会增加 商品的需求量则为正常商品。 吉芬商品:当消费者的收入提高时,如果会减少 商品的需求量则为吉芬商品。
.
• 供给规律的含义
当影响商品供给的其他因素不变时,商品的供 给量随着商品价格的上升而增加,随着商品的 价格的下降而减少,这就是供给规律 。
• 供给定律的特例 :劳动力的供给
.
供给量变动与供给变动
•供给量是指某时期内在某一价格水平时,厂商提供的 商品数量。商品价格变动引起生产能力的扩大或缩小, 称之为供给量的变动,它表现为沿供给曲线变动。
目标价格、干预价格(支. 持价格)、门槛价格
限制价格的含义
限制价格又称最高限价,是指政府为了防止某种商品过 高而对市场价格规定一个低于均衡价格的最高价格。
限制价格的经济影响
在限制价格条件下,部分市场需求会得不到满足,往往 会出现某种形式的黑市交易。
P
S
Pe
Pc D
.
Q
供求规律 影响商品供求关系的非价格因素的变动对价格和 产量的影响我们称之为供求定理
.
第四节 案例分析
支持价格 限制价格
.
支持价格的含义 支持价格又称最低价格,是指政府为了支持某种 商品的生产而对市场价格规定一个高于均衡价格 的最低价格。
支持价格的经济影响 在支持价格的条件下,市场将出现超额供给现象。
•供给是在一系列价格水平时的一组产量,在商品价格 不变的条件下,非价格因素的变动所引起的产量变动,
(如技术进步、生产要素价格变动)等,称之供给的 变动,它表现为供给曲线的移动。
P
S
S’
A
B
C
.
Q
第三节 价格决定
▪ 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 需求与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
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含义:
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需求与供给相等时的价格.消费 者和生产者根据市场价格决定愿意并且能够购买或者 能够提供的商品数量,带着各自的盘算,消费者与生 产者一起进入市场,最终决定市场的均衡。
第一章
供求法则和需求—供给分析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需求理论 供给理论 价格决定 案例分析
.
第一节 需求理论
I. 需求 II. 影响需求的因素 III. 需求定律 IV. 需求和需求量
.
需求:指在一定的时期,在一既定的价格水平下,消费者
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需求的表示:
❖ 需求表:它是一张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和与各种价格 相对应的该商品的需求变动与需求变动
•需求量是在某一时期内,在某一价格水平上,居民户
(消费者)购买的商品数量,商品价格的变动引起购
买量的变动,我们称之为需求量的变动。它表现为该
曲线上的点的变动。
•需求是在一系列价格水平时的一组购买量,在商品价
格不变的条件下,非价格因素的变动所引起了购买量
变动(如收入变动等)称之为需求的变动。它表现为
P
过
剩
PE
E
短
Q
缺
0
.
需求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需求增加引起均衡价格上升,需求减少引起均衡价格 下降。需求增加引起均衡产量增加,需求减产引起均衡 产量减少。需求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与均衡产量同方向 变动。
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供给增加引起均衡价格下降,供给减少引起均衡价格上 升。供给增加引起均衡产量的增加,供给减少引起均衡 产量的减少。供给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供 给的变动引起均衡产量同方向变动。
P S
Q ❖供给函数:假定商品的供给量与商品的价格具有无限 的分割性,并把商品的价格视为自变量,把供给量作为 因变量,则S=f(p)即为供给函数。
.
影响供给的因素
商品本身价格(正比) 相关商品价格 (替代品正比,互补品反比) 生产的成本 (反比) 技术水平 (正比) 生产者对未来商品的价格预期 (正比)
需求曲线的移动。
P D D‘
A
B
C
.
Q
第二节 供给理论
I. 供给 II. 影响供给的因素 III. 供给定律 IV. 供给和供给量
.
供给:供给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在一既定的价格水平下,
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生产的商品数量。
供给的表示:
❖供给表:它是一张某种商品的价格与对应的供给量之 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 ❖供给曲线:它是根据供给表中的商品的价格---供给量 组合在平面图上所绘制的一条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