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复习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从而说明如何才能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名义GDP(货币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是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
MPC(边际消费倾向):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之比率
MPS(边际储蓄倾向):是储蓄增量对收入增量的比率
APC(平均消费倾向):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
APS(平均储蓄倾向):指任一收入水平上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率
货币幻觉:是指人们不是对货币的实际价值作出反应,而是对用货币来表示的名义价值作出反应
MEC(资本边际效率):这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的适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资本
MEI(投资的边际效率):表示投资和利率间关系的曲线
托宾的“q”说:企业的市场价值与其重置成本之比,可作为衡量要不要进行新投资的标准,他把此比率称为“q”
q=企业的股票市场价值/新建造企业的成本
IS曲线:一条反映利率和收入间相互关系的曲线。这条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i=s,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
流动性偏好:指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肯以牺牲利息收入而储存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里倾向
凯恩斯陷阱(流动偏好陷阱):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手中
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货币政策:是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自然失业率:是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发生作用时,总需求和总供给处于均衡状态的失业率
奥肯定律: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将低于潜在GDP2个百分点
自动稳定器(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烦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
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需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通过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吞吐基础货币,调节货币供应量
的活动
短期宏观生产函数:是表示以不同数量的可变投入与一定数量的不变投入的结合,可以得
到的最大产出量
古典总供给曲线:在以价格水平为纵坐标,总产量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总供给函数的几
何表达即为总供给曲线
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在以横轴表示产量、纵轴表示价格的图形上,图是一条水平线,
是总供给曲线的一种特例。表示在既定的价格水平下,社会总需求的增加将引起产量
的相应增加,即供给弹性无穷大。
摩擦性失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而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是指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其特点是既有失业,又有职
位空缺,失业者或者没有合适的技能,或者居住地点不当,因此无法填补现
有的职位空缺
周期性失业:是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这种失业是由整个经济的支出和产出下降造成的
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指城乡居民购买支付生活消费品和服务项目的价格,是社会产品和服务项目的最终价格,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在整个国民经济价格体系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PPI(生产者价格指数):是指商品生产的成本(生产原材料价格的变化),对未来商品价格的变化,从而影响了今后消费价格、消费心理的改变,是价格统计指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货膨胀: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供小于
小求)
菲利普斯曲线:用来表示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