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位化学中科院4配合物稳定性 ppt课件

合集下载

配位化学-中科院总结(4-6章)

配位化学-中科院总结(4-6章)

(3) [Ni(en)3]2+ 和 [Fe(en)3]2+ 二者中心离子的d电子数不同,其CFSE不同。 [Ni(en)3]2+ : 3d8,电子排布为t2g6eg2,CFSE = -12Dq; [Fe(en)3]2+ : 3d6,电子排布为t2g6,CFSE = -24Dq。 所以, [Fe(en)3]2+ 更稳定。 (4) [Ni(H2O)6]2+ 和 [Ni(en)3]2+ en为螯合配体,其配合物具有螯合效应, 所以, [Ni(en)3]2+ 更稳定。
+ H2O
若为SN2机理: [Co(NH3)5 X]2+
v = k[Co(NH3)5X2+] + H2O 慢 [Co(NH3)5 X H2O]2+
[Co(NH3)5 X H2O]2+ 快 [Co(NH3)5 H2O]3+ + Xv = k[Co(NH3)5X][H2O]≈ k[Co(NH3)5X2+]
6.如何用晶体场理论判断配合物的活性和惰性。 比较活化配合物与反应物的CFSE确定。
7. [Co(NH3)5X]的水解反应机理和速率方程,如何验 证反应机理?
例如: [Co(NH3)5X]的酸式水解 若为SN1机理:[Co(NH3)5
[Co(NH3)5 ]2+ 慢 快
X]2+
[Co(NH3)5]3+ + X[Co(NH3)5H2O]3+
A5 A3 A2 A6 M B1 X4
A5
A5
-X
A2
A3
M B1 A6
4
+Y
A2
A3
M B1 A6

《配合物稳定性》课件

《配合物稳定性》课件
《配合物稳定性》PPT课 件
在这个课件中,我们会探讨什么是配合物稳定性,以及稳定性和不同因素之 间的关系。
配位数和稳定性的关系
八面体配位数
具有最高稳定性的八面体配合物通常有六个配位中 心。
四面体配位数
四面体配位数的配合物通常比八面体配位数的配合 物不稳定。
方形平面配位数
较稳定的配合物通常包含四个平的影响
1
低自旋配合物
通常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因为自旋配对缩小了金属中心的电子空间。
2
高自旋配合物
通常较不稳定,因为它们的电子是分散的。
3
极化配合物
一般比其他种类的配合物更稳定,因为它们的配体不能自由旋转,金属配体之间 的相互作用更强烈。
配合物的结构和稳定性的关系
线性配合物
最不稳定的结构类型,因为它们通常有高度偏 离理想形状的键角度。
1
铁系催化剂
通常较稳定,能够革取较好的催化成果。
2
铝系催化剂
具有难以分散和不稳定的特点,但也有着催化活性较好的情况。
3
其他催化剂
根据成分和性质有差异。
配合物的分解动力学和稳定性的关系
反应速率
通常,反应速率越慢,配合物 就越稳定。
反应热度
反应热度越高,配合物就越不 稳定。
过渡状态
较为不稳定的配合物可能会在 反应过程中产生过渡态。
八面体配合物
较稳定的结构类型,因为八面体的理想结构是 非常稳定的。
扭转配合物
不如其他类型的结构稳定,因为它们的键角度 往往是无序的。
四面体配合物
较不稳定的结构类型,因为四面体配位中心的 最小能量对比八面体配位中心要高。
配合物中金属离子的电荷密度的影响
高电荷密度

《配位化学》课件

《配位化学》课件

配位化合物的稳定性
总结词
配位化合物的稳定性
详细描述
配位化合物的稳定性取决于多个因素,包括中心原子或离子的性质、配位体的数目和类型、配位键的 数目和类型等。一般来说,配位数越大,配位化合物的稳定性越高。此外,具有强给电子能力的配位 体也能提高配位化合物的稳定性。
03
配位键理论
配位键的定义
总结词
配位键是一种特殊的共价键,由一个 中心原子和两个或更多的配位体通过 共享电子形成。
《配位化学》PPT课件
目录
• 配位化学简介 • 配位化合物 • 配位键理论 • 配位反应动力学 • 配位化学的应用
01
配位化学简介
配位化学的定义
配位化学是研究金属离子与有机配体 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络合物的科学。
它主要关注配位键的形成、性质和反 应机制,以及络合物在催化、分离、 分析等领域的应用。
方向性是指配位键的形成要求中心原子和配 位体的电子云在特定的方向上重叠。这决定 了配合物的特定空间构型。饱和性则是指一 个中心原子最多只能与数目有限的配位体形 成配位键,这取决于中心原子的空轨道数量 和配位体的可用孤对电子数。
04
配位反应动力学
配位反应的动力学基础
反应速率
01
配位反应的速率是研究配位反应动力学的关键参数,它决定了
05
配位化学的应用
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催化剂
配位化合物可以作为工业生产中的催化剂,如烯烃的氢化反应、 烷基化反应等。
分离和提纯
利用配位化合物的特性,可以实现工业生产中的分离和提纯过程 ,如金属离子的分离和提纯。
化学反应控制
通过配位化合物可以控制化学反应的速率、方向和选择性,从而 实现工业化生产中的优化。

-第五章--配合物的稳定性共50页

-第五章--配合物的稳定性共50页

0.02-x
K = —[A—g(—NH—3)—2+]— [Ag+] [NH3]2
=
—x ×—0.0—02.9—62— =
1.7×107
x=1.28×10-9 (mol·L-1)
答: 溶液中 Ag+ 离子的平衡浓度是 1.28×10-9 mol·L-1
③ 讨论难溶盐生成或溶解的可能性
例:100ml、1mol·L-1 NH3中能溶解固体AgBr多少克? 解: <1> AgBr Ag++Br- ksp = 7.7×10-13
不稳定常数: Cu(NH3)42+ Cu2++4NH3
1 K不稳 = ——
K稳
K不稳= [Cu2+][NH3]4 [Cu(NH3)42+]
配合物的 K不稳越小,其稳定性越强。
➢ 稳定常数也称为形成常数,用 Kf 表示。 ➢ 不稳定常数也称为解离常数,用 Kd表示。
使用K稳值的大小比较配位实体的稳定性时, 应 注意什么?
2. 稳定常数的应用
① 判断配位反应进行的方向
Ag(NH3)2+ +2CN -
Ag(CN)3; = 1.7×107 Kf Ag(CN)2- = 1.0×1021
K = 5.8×1013平衡常数很大,说明上述反应很完全。
② 计算溶液中有关离子的浓度
③ 讨论难溶盐生成或溶解的可能性
第五章 配合物在溶液中的稳定性
§5-1 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5-2 影响配合物稳定性的因素 §5-3 中心与配体的关系 §5-4 配合物的应用
5-1. 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1.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和不稳定常数
稳定常数:
Cu2++4NH3

配位化学-中科院-4-配合物稳定性

配位化学-中科院-4-配合物稳定性

例1:比较同周期、同价金属离子与相同配体反应 生成的配合物的稳定性. ΔS0 基本相同, 主要考虑ΔH0, 即影响配位键强度的因素。 例2:比较相同金属离子与具有相同配位原子的鳌合 配体和非鳌合配体反应生成的配合物的稳定性。
ΔH0 基本相同, 主要考虑影响ΔS0的因素.
配合物稳定性的决定因素: 中心离子和配体各自的结构和性质以及它们相互 作用和反应环境。
② 在较稀溶液中(电解质的总浓度<10-2mol/L): f 可用Debye-Huckel公式计算:
I lg f A Z Z 0 1 Ba I
1 2 I ci Z i 2
f : 正负离子的平均活度系数; A, B: 与温度和介电常数有关的常数; Z+, Z-: 正负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a0: 与离子大小有关的参数; I: 离子强度。
1 2 3 4 5 6 7 8 9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4.50 3.70 3.00 2.50 2.00 1.30 0.50 0.00
0.00 0.50 1.30 2.00 2.50 3.00 3.70 4.50 5.00
曲线有一个最高点(A) 体系中生成的配合物最多 对应于该点的cL/cM为配位数n
[Zn(H2O)4]2+ + 4NH3
3 = K1× K2 × K3
[Zn(NH3)4]2+ + 4H2O
[Zn(NH 3 ) 4 ] 9.46 4 10 [Zn(H 2 O) 4 ][NH 3 ]4
4 = K1×K2×K3×K4
积累稳定常数
1、 2 、 3 、 4

配位化合物PPT课件

配位化合物PPT课件
根据不同的配体互斥原理,不同配位数的配合单元 的空间有不同的空间结构见P870-871表19-2
二、配合物的异构现象


立体异构

键合异构

配位异构


水合异构
1、顺-反异构
平面正方MA2B2
顺反异构 旋光异构
顺式
反式
MB2A4



顺式

MB3A3
面式
反式
经式
2、旋光异构
当一种结构与另一种结构不能重合而互为镜影时,两者 对偏振光的旋转方向是相反的,此二物互为旋光异构体 (或称对映体,这种特性,也称手性)。
NH3
NH3
Cu2+
NH3
NH3
[Co2(CO)8]的结构
NH2—H2N
Ni Ni
NH2—H2N
在多核配合物中, 中心原子除与配 体成键外,金属 原子之间可以成 键称之为金属簇 状配合物如: [Co2(CO)8]
二、配位数
与中心原子结合的配位原子的数目称为中心原子的配位 数。如:
[Cu(NH3)4]2+:Cu2+的配位数是4 [Fe(H2O)6]3+:Fe3+的配位数是6 [Co(en)3]3-:Co3+的配位数是6
1-3 配合物的命名
配离子的命名的顺序:
1、先阴离子,后中性配体
2、各类配体 若不止一种,则配位原子的元素符号英文 字母顺序命名
3、若无机配体和有机配体同时存在时,先无机后有机 且把有机配体放在[ ]之中
[Cu(NH3)4]2+ 四氨合铜(Ⅱ)配离子 或 四氨合铜(2+)配离子
[Cu(NH3)4]SO4 硫酸四氨合铜(Ⅱ) (比较CuSO4 硫酸铜) [Fe(CN)6]3- 六氰合铁(Ⅲ)配离子 或 六氰合铁(3-)配离子

配位化学-中科院-4-配合物稳定性公开课获奖课件百校联赛一等奖课件

配位化学-中科院-4-配合物稳定性公开课获奖课件百校联赛一等奖课件

(4)
Li+ 0.59 1.69 1.7 2.8 3.3 2.3 5.4
Na+ 0.95 1.05 1.0 1.7 2.1 1.0 3.3
Mg2+ 0.82 2.44 4.9 8.7 7.0 2.7 8.8
Ca2+ 1.18 1.70 3.4 10.6 8.2 4.6 8.8
Sr2+ 1.32 1.51 3.0 8.6 6.7 3.5 7.6
例2:比较相同金属离子与具有相同配位原子旳鳌合 配体和非鳌合配体反应生成旳配合物旳稳定性。
ΔH0 基本相同, 主要考虑影响ΔS0旳原因.
配合物稳定性旳决定原因: 中心离子和配体各自旳构造和性质以及它们相互
作用和反应环境。
第二节 中心离子对配合物稳定性旳影响
1. 具有s2p6惰性气体型外层电子构成旳离子:
r(Å) 1.22 1.18 1.16 1.15 1.13 1.13 1.21 1.09 1.07 1.05 1.04 1.04 1.00 0.90
Z2/r 7.375 7.625 7.754 7.826 7.964 7.964 7.437 8.255 8.410 8.570 8.654 8.654 9.000 10.00
K3
[Zn(NH3 )3 H2O] [Zn(NH3 )2 (H2O)2 ][NH3 ]
102.50
[Zn(NH3)3H2O]2+ + NH3
[Zn(NH3)4]2+ + H2O
K4
[Zn(NH3 )4 ] [Zn(NH3 )3 H2O][NH3 ]
102.15
K1、K2、K3、K4
逐层稳定常数
K 大,配合物稳定。
t2g6eg3 t2g6eg4

配位化合物的稳定性PPT资料(正式版)

配位化合物的稳定性PPT资料(正式版)

]
[A g + ] [N H 3]2
= 1 .7 ×1 0 7
= [ A g + ]
=
[A
g(
N
H
3)
+ 2
]
1 .7 ×1 0 7 [N H 3] 2
0 .0 2
1 .7 ×1 0 7 (0 .9 6 )2
= 1 .2 8 ×1 0 -9m o l.L -1
Ques+][Cl-]=1.
在1毫升-1AgNO3溶液中,加入1毫升-1NH3,
[Ag+][Cl-]=1.
第四节 配合平衡的移动
一、配合平衡与酸碱电离平衡
1、 酸效应
Cu2+ + 4NH3 + 4H+
[Cu(NH3)4]2+ 4NH4+
当溶液酸度增加时,配体L与H+结合生成相应的共轭酸而使
配合平衡向解离方向移动,导致配合物稳定性下降的现象,
称为配体的酸效应。
2、水解效应
F e 3 ++6 S C N - [ F e ( S C N ) 6 ] 3 -
NaCl也使其浓度达到-1,是否有AgCl沉淀生成?并
Fe + HO 3+ 一、配合平衡与酸碱电离平衡
一、配合平衡与酸碱电离平衡 计算[Ag(NH3)2]+ + e-
2
Fe(OH)2+ + H+
Fe(OH)2+ + H+
同样存在着一个平衡移动问题。
一、配合平衡与酸碱电离平衡
设平衡后 [Ag+]=-1
47×10-12,当该值溶小于液Ks的p(A酸gCl)度,所降以没低有氯时化银,沉淀金生成属。 离子发生水解而使配合平衡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ZnNH3(H2O)3]2+ + NH3
[Zn(NH3)2(H2O)2]2+ + H2O
K2[Z [n Z N n(H N 3H (H 3)2O 2()H 3]2[O N )H 2]3]102.44
为简明,电荷略去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1、 2、 3、 4
积累稳定常数
大,配合物稳定。
(3) 热力学稳定常数(T )
M+L
ML
T ML M L
[ML] fML K f M L
[M][L] fM fL
fM fL
T:难以测定
求热力学稳定常数(T)的近似方法:
① 在极稀溶液中(电解质的总浓度<10-3mol/L): f ≈1
T ≈ K
③ 在浓度较高的溶液中: f 用Davies公式计算:
lgf
AZZ
I 1 I
0.2I
④ 在不同I下测K,
以I(或 I1/2)为横坐标,lgK(或lg)为纵坐标作图;
直线外推到 I = 0时得lgK为热力学稳定常数。
实际测定稳定常数时: 在被测定的溶液中加入高浓度的惰性盐, 如:NaClO4,不参加反应,只维持离子强度不变.
5.00
0.00
2 5.00
4.50
0.50
3 5.00
3.70
1.30
4 5.00
3.00
2.00
5 5.00
2.50
2.50
6 5.00
2.00
3.00
7 5.00
1.30
3.70
8 5.00
0.50
4.50
9 5.00
0.00
5.00
曲线有一个最高点(A)
配合物有一定程度的离解 A低于延长线交点A’
1[Z [Z nn(N HH 2O 3)(4 H ][2O NH )3]3]102.37
1 = K1
[Zn(H2O)4]2+ + 2NH3
[Zn(NH3)2(H2O)2]2+ + 2H2O
2[[Z Zn n((H NH 2O 3))4 2]([H N 2H O3 )]22]104.81
2 = K1× K2
第4章 配合物在溶液中的稳定性
主要内容: 1. 稳定常数 2. 中心原子的性质对稳定性的影响 3. 配体的性质对稳定性的影响 4. 外界条件对稳定性的影响
第一节 稳定常数
1. 稳定常数的表示方法
(1)逐级稳定常数
[Zn(H2O)4]2+ + NH3
[ZnNH3(H2O)3]2+ + H2O
K1[Z [Z nn(N HH 2O 3)(4 H ][2O NH )33 ]]102.37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Zn(NH3)2(H2O)2]2+ + NH3
[Zn(NH3)3H2O]2+ + H2O
K 3[Z n([N Z H n3 ()N 2H (H 3)23 O H )2 2O ][N ]H 3]102.50
1 nn[MLn ]nn+1
适用:配合物稳定性适中,配位数不能太高。
② 摩尔比法 * 配制一系列溶液,保持各溶液中M浓度、酸度、 离子强度、温度不变,L浓度逐渐变大 ;
*在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处测其吸光度A;
* 以cL(或cL/cM)为横坐标,A为纵坐标作图。
当cL/cM < n时,配体全部转变为MLn, A随L浓度增 大而增高, 并呈线性关系。 当cL/cM = n时,金属离子全部转变为MLn, A最大。
[Zn(H2O)4]2+ + 3NH3
[Zn(NH3)3H2O]2+ + 3H2O
3[Z [Z n(nH (N 2O H )34)]3[H N2 H O 3]]3107.31
3 = K1× K2 × K3
[Zn(H2O)4]2+ + 4NH3
[Zn(NH3)4]2+ + 4H2O
4[Zn[(Z H n2O (N )4 H ][3N )4H ]3]4109.46 4 = K1×K2×K3×K4
测定的稳定常数可认为是热力学稳定常数。
适用条件:配合物非常稳定。
② 在较稀溶液中(电解质的总浓度<10-2mol/L): f 可用Debye-Huckel公式计算:
lgf
AZZ
I 1Ba0
I
I 1
2
ci Zi2
f : 正负离子的平均活度系数; A, B: 与温度和介电常数有关的常数; Z+, Z-: 正负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a0: 与离子大小有关的参数; I: 离子强度。
[Zn(NH3)3H2O]2+ + NH3
[Zn(NH3)4]2+ + H2O
K4[Zn(Biblioteka [Z H n 3()N 3H H 23 O )4 ][]N H 3]102.15
K1、K2、K3、K4
逐级稳定常数
K 大,配合物稳定。
(2)积累稳定常数
[Zn(H2O)4]2+ + NH3
[ZnNH3(H2O)3]2+ + H2O
当cL/cM > n时,金属离子全部转变为MLn, 继续加 L,A不再增高。 将上述两个线性部分延长,相交点对应的cL/cM = n. 摩尔法的优点:简单、快速。 摩尔法的适用范围:
以不同的体积比混合,每份总体积相同; *在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处测其吸光度A; * 以cM/(cM+cL)为横坐标,A为纵坐标作图。
例:Fe(III)-磺基水杨酸配合物的组成和稳定常数的测定 实验设计
0.1 M 0.0100 M
0.0100 M
A
HClO4/mL Fe3+/mL 磺基水杨酸/mL
1 5.00
体系中生成的配合物最多 A’-A越小,表明配合物越稳定
对应于该点的cL/cM为配位数n 由此计算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由于配合物部分离解,其离解度为:
A'A1 A
A'
A'
M L n M n L
初始:
[MLn]
0
0
平衡: [MLn] - [MLn] [MLn] n[MLn]
([M [M LnL]n])(n[[M M LLnn]])n
2. 稳定常数的测定
(1)实验方法
第1类:直接测定参加配位反应的某种质点的活度 或浓度。
例如:pH法,电位法,极谱法……
第2类:不能直接测定参加配位反应的某种质点的活 度(或浓度),而是测出和质点总数有关的物理量。
例如:分光光度法,电导法……
(2)分光光度法测定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① 等摩尔连续变化法 *配制一系列溶液,要求M和L的浓度相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